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实用13篇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1

二、社会调查的过程

(一)调查题目: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地点:XXXXX

(四)调查方式:个人问卷调查

(五)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从农村来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社会调查的结果

(一)调查统计: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男性60%,女性40%;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文化水平集中在初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只占到10%;收入一般在1500到2500之间。

(二)发现的问题:他们在都年富力强,但学历相对较低,缺乏一技之长,就业的基本技能相对较低,月收入也不高,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大多是希望能多挣点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子女就读的条件,同时希望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这一现状在农民工当中非常普遍。

(三)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

1、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是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周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2日休息日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2、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除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继续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3、制度有局限

有一些短期培训,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月短暂培训时间很难让农民工得以纯熟把握,而且由于教学的地点和教学道具的缺少导致农民工只有少量的操作经验,所以农民工在学习后更加难以熟练,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另一方面有的培训时间有过长,农民工也难以协调时间与工作时间。教育体制中对待农民工的培训场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中央拨款给地方政府关于农民工培训学习的经费,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并没有专人跟中调查培训效果或考核培训工作进展成效等。由于这一方面的监管不力,有的培训学校就会存在学时不充足、学员自动流失、冒名顶替等异常的现象。更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人员会钻政策的空子,挪用资金,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以谋私利的情况产生。

4、培训观念落后

在部分地方对农民工工作培训的重要性熟悉不够。往往只落实在口号上,没有实际的进行开展。而大多数农民工也没有意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就业培训的意识淡薄,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多文化底子不高、学习起来费力,很多人就因为这样经常没有信心,从而半途而废。

四、社会调查的建议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没有科技进步我国是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而科技的进步是需要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农民工是当前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对当前农民工的政策来分析,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很多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一切机会去培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但这仅只是一少部分,如果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民工是难以实现培训和就业的,就我国目前的国力而言,无法一下子来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无法做到来支持每一个农民工去搞创业,搞科研,但我们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那些都为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条件和扶持政策,下面我想结合调查的情况和我国当前的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民工的学习和创业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和看法: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我国现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1.5万所,高等院校1100余所,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基地,我们只要整合资源,加以利用就是农民工继续学习的非常好的载体。当前就是如何制定好政策,并给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引导这些职业技术学校加入学习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中来,如在开设班级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开设现实工作中需要的工种、课程,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又可解决用工单位缺人的问题,在资金支持方面可通过以政府投入的方式来解决,如职业技术学校每培训1名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多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如果充分调动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积极性,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3、教育资源实现重心下移,开设乡镇农业学校。我国的教育资源公布是及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乡镇一级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大多数镇没有开设农业学校,开设了的也没有充分利用,成为一种摆设,只有把重心下移到基层,并真正组织利用好,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生源减少,很多校舍被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种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在城市,要以各街道为单位,成立农民工之家,利用社区大讲堂等形式,让农民工有活动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4、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政府不但要以生活上给予关照,更要从政策的制定上给予其优惠政策,鼓励其自主创业,变农民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是要落实其子女就读的政策,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地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子女就读的问题,各地也出台了有关政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在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没有使农民工从心里上融入到城市中来。二是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中,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培训问题,有关培训单位每培训1名下岗职工,可以享受国家一定的补助,在一些技能培训方面,只是象征性的收点费,而农民工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另外,下岗职工创业方面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而农民工则不能享受,要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参照下岗职工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力度,从而出台相应的政策,特别是在对待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方面,要严格按政策落实,在各省份之间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接转程序,从而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让农民工扎根在城市,安心的工作,安心为城市的发展做好服务。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作为我国现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来抓,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二)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本小组于4月20日对周小姐、王女士、江先生三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现在的农民工学习进取心都非常的强,都希望能有更好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让自己能在企业当中能有更好地提升空间。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三名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周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500—2019。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大专学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王丹丹,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丹丹姐是在大酒店工作的,原来学的也是计算机管理。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电大组织的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江志强,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3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二)学历及收入状况

从农民工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来看,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高中、初中,比例为90%,最少的是大专,比例仅为10%。50%的农民工反映缺乏技术成为他们找工作的最大困难,35%的农民工反映学历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从调查对象岗位看,主要岗位办事员30%,技术工10%,普工为60%

(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岁—50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岁—30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为的现象。

四、调查建议

(一)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依归,以转移就业形式为引导,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要逐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把职业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工朋友,使他们了解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朋友培训需求进行分类,使之可以按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2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一些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到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改善生活并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需要靠劳动靠智慧去改变,这改变的契机在于学习社会上更有用、更实际的操作技能,或者是提高自身的学历从而改变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的现状,参加培训学习可以增加自己的能力,像操作技能、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学习后可以朝其它高薪行业迈进,以另一种生活态度来过生活。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他们就业流动性强,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尚未成为城市居民,但与农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已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

因此,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一旦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二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数量达2000万左右。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我想就这些问题提出并重申自己的几个观点:

第一,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第二,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第三,重视教育权的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工自身的受教育权的保障,农民工到城镇就业,虽然解决了生存问题,但还要学习技能、积累经验,以获得稳定就业的能力,适应城市生活。而农民工在进城时就在文化教育程度上与城市同龄人存在着先天差距,如上海2003 年对外来流动人口调查表明:84.05%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工进城后因本身经济条件较差,往往难以支付市场机制下的培训费用,城市庞大的继续教育体系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而政府和用人单位又因缺乏经费投入且无明确的政策保障,不可能有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再教育的积极性。同时,用人单位过度延长农民工劳动时间,更不可能使农民工有其他再学习的机会。二是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目前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缺乏相关的规定,也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人地两生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他们最为棘手的问题。城市正规学校入学的户籍制度使很多农民工子女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无法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就算能够进入也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等。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让农民工朋友真正学习到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开展以后丰富多彩的人生路。

调查者:####

调查日期:201年5月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3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他们就业流动性强,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尚未成为城市居民,但与农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已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

因此,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一旦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二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数量达2000万左右。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我想就这些问题提出并重申自己的几个观点:

第一,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第二,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第三,重视教育权的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工自身的受教育权的保障,农民工到城镇就业,虽然解决了生存问题,但还要学习技能、积累经验,以获得稳定就业的能力,适应城市生活。而农民工在进城时就在文化教育程度上与城市同龄人存在着先天差距,如上海2003 年对外来流动人口调查表明:84.05%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工进城后因本身经济条件较差,往往难以支付市场机制下的培训费用,城市庞大的继续教育体系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而政府和用人单位又因缺乏经费投入且无明确的政策保障,不可能有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再教育的积极性。同时,用人单位过度延长农民工劳动时间,更不可能使农民工有其他再学习的机会。二是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目前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缺乏相关的规定,也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人地两生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他们最为棘手的问题。城市正规学校入学的户籍制度使很多农民工子女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无法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就算能够进入也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等。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4

一、纸质问卷

1、下载方式

登陆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网(.cn),在公告栏中,点击“关于开展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工作的通知及调查问卷”中的附件链接,进行下载,也可登陆重庆电大导学中心在线学习平台公告栏里点击“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下载即可。

2、问卷编码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编码共13位,前8位填写《电大教育统计年鉴》中省级电大及各分校名称简码,后5位填写调查学生的顺序编码。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编码按照分校、工作站拼音首字母加调查学生编码的方式填写。例:九龙坡区电大分校为(jlp+学生编码)

3、填写方法

由调查对象按照纸质问卷提供的调查题目,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在选中项目编码上打“√”或填上必要的文字或数字。

二、网上问卷填写方式

1.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网上问卷填写方式:

登陆:jpkc.cqtbi.edu.cn/dc1/后,出现下面界面:

用户ID:

密码:

验证码:

用户ID是 Chongqing,密码是Chongqing,验证码按提供数字填写后登陆进入填报系统, 1

然后按问卷调查项目逐一填写。填完后可直接查看结果,并据此撰写调查报告。

2.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的网上填写方式如下:

登陆/113439-185694.aspx后,请直接将纸质答卷的答案逐一填写,另外必须正确填写问卷编号(网上问卷最后一题),否则将无法完成提交。填完后可直接查看结果,并据此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形式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一致。

三、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

如: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如下: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

1、样本分布及特征

2、受教育情况

3、工作情况

4、学习情况

(1)学习意识的转变

(2)学习费用

(3)学习内容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5

一、调查对象、方法、步骤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黑龙江省选择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四座城市的交通枢纽、商业圈、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地方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12份,其中有效问卷512份,有效率为85.3%。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的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调查问卷从个人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学习需求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步骤

由于我省新生代农民工人数较多,分布又很分散,并且流动性较大,居住地也不集中,本次调查是分阶段进行的。首先,课题组成员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四地的企业、建筑工地新生代农民工较多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部分调查人员进行了访谈;其次,在上述三个地方的交通枢纽进行问题卷调查;最后在商业区、服务网点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主要是集中在以上三个区域,少部分问卷是在社区等地方随机发放。对所选调查点的问卷都得到了有效回收。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一)个人基本情况

1.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男性285人,占总人数的55.7%;女性227人,占总人数的44.3%,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男性还是多余女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年龄介于18-35岁之间,其中,18岁以下15人,占总人数的2.9%;18-22岁121人,占总人数的23.6%;23-28岁278人,占总人数的54.3%;29-35岁98人,占总人数的19.1%。其中23-28岁的农民工占总人数的54.3%,占总人数的一半还多,可以看出新生农民工正处在青壮年时期。

2.受教育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5人,占总人数的6.8%;初中文化程度207人,占总人数的40.4%;高中(含职高)、中专人数185人,占总人数的36.1%;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5人,占总人数的16.6%。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大多数为初中、高中毕业生,多数人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

3.职业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普通工人121人,占总人数的23.6%;从事建筑业工人72人,占总人数的14.1%;技术工人68人,占总人数的13.3%;餐饮业服务人员102人,占总人数的19.9%;家政服务人员68人,占总人数的13.3%;管理人员32人,占总人数的6.25%,其他方面人员49人,占总人数的9.6%。从调查结果的数据看出,外来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高的行业,这些行业相对工作比较辛苦,工资待遇不高,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条件有关,这些人大多数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与城市化进程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再教育尤其重要。

4.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工资收入在1 000元以下26人,占总人数的5.1%,这部分人以学徒工为主;1001-2 000元198人,占总人数的38.7%;2 001-3 000元159人,占总人数的31.1%;3 001-5 000元93人,占总人数的18.2%,5 001元以上36人,占总人数的7%。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收入高的人群以技术工人和重体力为主,调查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没有固定工作,当然也就没有固定收入,收入不稳定。

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以青壮年居多,这些农民工多数是第一次离开家独自在外工作,而且较他们父辈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要高,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是他们的父辈所不能比拟的,对自己出外打工及职业都有较高的期望值。在访谈过程中也了解到他们在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过程中,在心理上难以适应,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和对现实工作及待遇的不满,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程度相较他们的父辈有提高,多数只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学历不高,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不足,在求职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壁,即使找到工作,也多是对技能要求不高、工资待遇也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从物质上来看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很大,这样就容易造成自卑心理和相对被剥夺的心理,这些心理如果不及时疏导,会使他们对所在城市,甚至整个社会不满,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二)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较他们上一代有了一定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调查结果仅有17.2%的新生代农民工比较了解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像劳动法,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只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点了解,知道有这个法律,而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一点都不知道的就有14.8%。例如,农民工最关心的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出现时,是否诉诸法律解决?诉诸法律的占35.2%,不想诉诸法律希望通过媒体、中间人的占49.9%,还有一部分是?]反应的占14.9%。从中不难看出,关乎农民工切实利益的工资问题,希望诉诸法律解决的也不到一半的比例,在访谈过程中,他们认为通过法律也不知道能否解决,解决问题需要多长时间,觉得有些劳民伤财,可以看出多数农民工对法律解决信心不足,对法律的公正性有怀疑。在信息化时代,媒体空前发达,新生代农民工接触新生事物也快,他们对通过媒体,解决问题感兴趣,认为媒体一曝光,解决的可能性就大,可以看出媒体监督功能的强大,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还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对农民工的保障问题,避免农民工走极端。新生代农民工急需法律知识的培训,培养法律意识,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

(三)职业技能教育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同他们的父辈相比有显著的提高,但是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可以说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的技能培训的需求都非常高。新生代农民工到城市去打工,绝大多数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生活得更好,这就毋庸置疑地需要有高工资做保障,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的收入要高于普通工人。调查中发现有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有进行职业技能的需求,都希望掌握一技之长,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在择业时,能够选择收入和福利待遇较高的职业。而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以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为主要选项,比如机械、电工、焊接建筑、农机维修、烹饪,还有少数农民工对种植、养殖也比较感兴趣。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对学习需求很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真正进行学习时,还是有很多困难的,比如学习所需要的费用,由于农民工的收入普遍不高,去掉生活所需费用,用于学习的资金就比较少,还有他们打工工作量大、时间没有保障,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这样学习起来就很困难。另外,关于现有的正规的针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机构又很少,即使仅有的一些培训机构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培训内容、方式、方法严重与实际脱节,缺乏实践性。正是由于双方都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应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的期许

从对新生代农民工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是为了开阔视野,获得更好的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有的从小就随父母在城市生活,这些人已适应了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都有很强地融入城市生活的愿望,但是他们自己也说真正完全融入城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希望自己能够起到城乡发展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通过访谈中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打工,希望他们有体面的工作。而在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农民工本身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很大,多数子女都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受子女教育问题也是他们认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6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摸清我县新型农民培训需求情况,为我县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申报、具体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以实现培训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科学发展,为我县农业全面转型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

三、调查对象及方式

1、调查对象。结合我县农业“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以及我县农业发展提点,重点调查一是粮油棉大宗作物种植面积达100亩的大户;二是蔬菜陆地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设施栽培(包括草莓)面积达10亩以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经济作物种植大户;三是生猪年出栏达50头以上、奶牛存栏达10头以上、肉牛出栏达10头以上、蛋鸡存栏达500只以上、肉鸡出栏达2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四是指拥有2台套以上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价值10万元以上),能承担2项以上农田作业服务,年作业服务面积500亩以上,农机服务收入占家庭总收入70%以上的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五是主要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统防统治服务能覆盖两个乡镇以上的机防合作社的机防人员;六是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和其他畜牧养殖大户,原则上为种养规模是当地农户平均种养规模的3倍以上的种养大户;七是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建筑工匠、沼气工及其他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等服务人员受训愿望进行摸底、调查;八是对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特定群体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想法。

2、调查方式。一是实地走访调查,根据我县农业区域特色及专业的不同,随机选择2-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1-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择1个种养大户或农机大户,以及1个村民组组长,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意愿、需求等;二是进村入户调查,在实地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每个行政村随机选择农户5户,细致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和意愿;三是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特别是植保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选择三个合作社,深入了解社员的培训需求。

四、调查结果

根据三天的系统摸底、调查,在充分尊重被调查人的意愿基础上,结合各行业机构上报的调查数据,现将调查情况汇总成表。

五、意见与建议

一是种植大户、植保合作社社员和绝大部分农民均表示迫切需要植保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希望在三月份以前农闲期间接受技术培训,以及农作物关键生育期给予田间技术指导,尤其是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面的指导,同时建议多请县级专家,使得培训效果更好。

二是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一致建议,培训时间最好在农闲时节(种植之前或收获之后),培训时间7天以上,培训内容最好是新型农机具的使用与维修知识,并有新型农机具能现场操作、故障排除指导。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7

随南溪工业的大发展,区城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必成当务之急,传统的生产模式必将打破,失地待业人员必将产生,各种新的种养模式也必然形成,新型农民必将出现。同时,现代农业、服务业、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兴起,也必将催生新型农民的出现。因此,开展新型农民问题的研究,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我区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2012年4月6日,我们深入罗龙镇长江村、东风村对李小姐、王女士、周先生三名农民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现在的农民学习进取心都非常的强,都希望能有更好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让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好的提升空间。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学习需求”问题而进行。

李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现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500—2000元左右。李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专业知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王月琴,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她现在一酒店工作。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周  强,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3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二)学历及收入状况

从农民工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来看,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高中、初中,比例为90%,最少的是大专,比例仅为10%。50%的农民工反映缺乏技术成为他们找工作的最大困难,35%的农民工反映学历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从调查对象岗位看,主要岗位办事员30%,技术工10%,普工为60%

(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岁—50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岁—30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四、关于农民培训的调查述评: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而目前,对于农民培训问题,综观省内、外的培训现状,普遍认为:

(一)政府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有些部门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三)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 农民培训没有实效。

(四)重课堂理论讲座,轻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五)缺乏本土教材、没有稳定的培训师资、没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没有通过培训后去实际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帮助转移就业。因此,新型农民技能培训随意性很大,培训效果甚微。

五、调查反思:

(一)培训机构的问题研究:目前,参与农民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

  (二)参训农民的现状问题: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三)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问题研究: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四)培训教材问题:目前,培训的教材、资料五花八门,不切合当地实际。故如何解决切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以期达到应有的良好效果,是本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培训基地及设备设施问题: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讲座,只能是一种走形式、做过场,没有实际意义,达不到应有的培训目的。

六、调查建议

(一)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依归,以转移就业形式为引导,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要逐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把职业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工朋友,使他们了解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朋友培训需求进行分类,使之可以按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二)关于培训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制定培训项目,以长训或短训结合学历教育的形式开展。培训要加强成效结果宣布,在实际教育中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针对农民工朋友的资金不足培训中心可以推出相应的优惠制度,适当降低培训的成本。

(三)灵活办学,把培训班办在企业、工厂、村社,送教下乡,把职业学校的办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四)只有在整合资源、多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才能为农民工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8

所谓“学习型农村”,是指“以农民为发展主体,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营造农村社区的学习气氛,培养农民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能动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1]

作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对于其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情况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农民需求,制定正确的政策,推进学习型农村建设。

基于此,笔者选择了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较发达的A区为样本,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择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好、中、差的3个乡镇10个村的农民进行了样本筛选,针对长期在农村的生产、生活的农民(根据相关研究的经验得出:一年中至少有200天生产、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发放调查问卷共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01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同时,笔者与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村组干部、普通农民共计55人进行了结构式访谈。

一、样本情况

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为53.6:46.4;从年龄上看,18-25岁77人,26-40岁295人,41-60岁395人,61岁及以上134人;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及以下134人,初中453人,高中246人,大学专科及以上68人;从政治面貌上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134人,团员59人,群众708人;从平均月收入水平看,500元以下154人,501-1500元320人,1 501-2 000元217人,2 001-2 500元152人,2 501元及以上58人。

二、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现状

学习型农村建设一直都是以官方用语或者学术词语出现,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它是一个新鲜事物。通过调查,发现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状况,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值得肯定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学习型农村的知晓度较高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A区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这一概念的知晓度较高,在被调查的农民中有901人回答了“您是否听说过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其中762人表示“听说过”,139人表示“没有听说过”,分别占84.6%和15.4%。

2.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度较高

同时,广大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度也较高。在被调查的901名农民中,分别有623人和711人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这说明,A区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群众基础也较强。

三、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认知和践行存在的问题

1.理解不够深入

对于“您是否了解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被调查农民中有444人表示“完全不了解”,250人表示“只了解一些”,68人表示“非常了解”。选择“完全不了解”和“了只解一些”的高达92.5%。这说明,虽然许多农民都听说过学习型农村,但是绝大部分农民都对学习型农村了解不多,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进一步研究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的理解程度,本研究特设计了一个题目进行考察。 即“您对于某些地方投资建立老年大学,组织老年人学习这一做法的看法”这一问题。通过回答的情况看,有376人选择了“没有必要,完全是浪费”,有401人选择了“有必要,但意义不大”,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1.7%和44.5%,只有13.8%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很有意义”。这一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正确、深入地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宗旨,没有认识到组织老年人学习这一做法是“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缺乏深入认识。

2.缺乏主体意识

学习型农村建设的进展及效果不仅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取决于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因此,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被调查的901位农民回答了“您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中,谁居于主体地位”这一问题。其中,305人认为是农民;275人认为依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321人认为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由此可见,只有33.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绝大部分被调查者缺乏主体意识。

3.前景判断悲观

调查问卷显示,在回答“您认为有无可能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的被调查农民中,538人对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前景表示了悲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9.7%。

由于调查问卷具有局限性,我们进行了个案访谈。发现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前景判断悲观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他们认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不能提供学习型农村建设所需的足够的条件;二是农民一直处在科学文化素质低,主要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收入较少的工作,闲暇时间少,从主客观条件上都很难保证他们持续不断地学习;三是目前部分地区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组织的许多学习或培训活动都是“没有内涵没起作用的形象工程”,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学习型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信任和对学习型农村建设前景的判断。

4.信息渠道单一

在当今社会,信息沟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把学习型农村建设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农民,农民才能够认识和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加入到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事业中。但是在对“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习型农村(多选)”的回答中,181人通过广播了解;543人通过电视了解;56人通过报纸了解;43人通过网络了解;109人从亲戚和朋友处听说;78人从乡村干部处听说。还有60人通过图书馆、杂志、文艺晚会及外出务工人员获取信息。这说明,农民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信息渠道单一。与此同时,相对于农民的实际生活而言,电视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内容的有限性、收看时间的不固定性等问题,广大农民获取学习型农村建设相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5.参与态度和行为不协调

当被问及“您是否愿意通过学习型农村建设进一步学习知识或者技能时”,在901位被调查者中有894位选择了“愿意”,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9.6%。这说明,广大农民从内心上讲还是愿意通过学习型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但是在调查具体的参与行为时,发现广大农民的参与行为较为消极,行为与态度并不协调。在901位被调查农民中,对于“您去公共图书馆或者农村文化书屋的频率如何”这个问题的回答是,212人表示“经常”,332人表示“一般”,327表示“偶尔”,199表示“从不”;对于“您愿意参加由党委政府或村委会组织的学习或培训活动吗”的回答是:521人表示“不愿意”,210人表示“愿意”,549表示“别人去我就去”;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偶尔和从不主动学习知识或者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9.2%,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学习培训活动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7%。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农民无论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都不高。

6.内容需求层次低

对于“您希望在今后学到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多选)”这一问题,在901位被调查农民中,有634人选择了“农技知识或者其他职业技能”,321人选择了“医疗保健类”,89人选择了“法律维权类”,54人选择了“体育健身类”,231人选择了“时事政治类”,112人选择了“家政服务类”,34人选择了“书法绘画类”,22人选择了“文学历史类”,20人选择了“音乐舞蹈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对于学习的需求还停留在为了生存的“农技知识或其他职业技能”上,而对于“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等较高层次的物质需求或者精神需求要求较低。这说明,目前广大农民的学习需求层次低。

7.学习氛围淡薄

调查发现,在被问及“您家庭的学习氛围如何”时,有635人选择了“一般”,140人选择了“不浓厚”,只有126人选择了“浓厚”。而对于“您所在的村组的学习氛围如何”,有599人选择了“不浓厚”,58人选择了“一般”,59人选择了“浓厚”,185人选择了“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农民所在的村组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家庭的学习氛围也是一般。

而在访谈中,有部分村组干部、村民直接表示“目前许多家庭就连基本的笔和纸都没有,除了家里还有人上学的。”这说明,目前农村的学习氛围十分淡薄。这严重影响着学习型农村建设的推进。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9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学”是途径,“用”是目的。河南省济源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所有的农村建成了远程教育站点,并配备了投影机、屏幕等设备,硬件设施堪称完备一流,并且让近几年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兼任远程教育管理员。那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及党员群众的学习应用效果如何?济源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普及率100%的城市,不仅基础工作走在前面,更应该注重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济源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问卷的设计

自编《济源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调查问卷》。该问卷由16个选择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构成。问卷旨在对济源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远程教育对农村的积极作用,村民对目前教学资源的接受程度、需求情况,当前教学资源存在哪些问题及教学组织活动效果如何等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来自济源市10个不同的乡镇的行政村,其中街道办事处3个,平原乡镇4个,山区乡镇3个。他们均为各个行政村支书、村长、支委和村民,其中支书和村长占40%,支委占40%,村民20%。支书、村长和支委对远程教育的情况更为了解,因此有意增多此类调查对象。

(三)研究的方法与实施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了佐证数据的可靠性,问卷调查进行类型抽样,从村委、村民多角度进行调查,使得问题分析的更全面。本次研究发放问卷310份,收回292份,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89.03%。将276份有效问卷输入到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图表、进行数据关系分析。

三、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当前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态度

1.远程教育工作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支持和认同

调查对象在回答“您认为开展远程教育重要吗?”认为很重要的占66%,认为重要的占32%,认为一般的占1%,认为不重要的占1%。在回答“您认为目前的远程教育节目好不好”时,认为很好的占34%,认为好的占49%,认为一般的占17%,认为差的占0%。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所占的比例来看,农村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支持和肯定的。

2.群众参与远程教育学习的热情较高,但是缺乏组织安排

调查对象在回答“您每个月参加几次远程教育有组织的学习”时,三次以下的占79%,三次以上的只有21%。在回答“您认为每个月参加几次远程教育的学习最为合适”时,3至4次的占81%,5至6次的占19%。在回答“您们村的党员干部群众是不是经常到远程教育站点查资料”时,认为经常来的占15%,认为偶尔来的85%,认为从来没有来过的占10%。可见,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还是很愿意参与远程教育学习的,但是组织集中学习的次数较少,不能够满足村民的学习需要。其中学习需求不同,众口难调是组织集中学习难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二)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状况

1.远程教育学用成效比较明显

关于远程教育学用成效状况,问卷设计了两个问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对您有哪些帮助”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对您有哪些帮助”。两个问题都是多选题,从统计的结果来看,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2.学用需求的广泛性与差异性

调查表明: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对问卷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表示现强烈的需求,他们除关心与工作、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要素外,也开始关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对物质文化和信息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对远程教育的内容需求表现出更强的广泛性。另外,多数调查对象除了对公共类知识表现出大致稳定的需求趋向外,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又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如下冶镇、王屋镇、邵原镇有52%的调查对象特别需要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内容,克井镇、沁园街道、天坛街道有51%的调查对象特别需要科普知识和文化体育等内容。玉泉街道、轵城镇有51%的调查对象特别需要市场信息和农村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3.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广大农村居民对目前远程教育节目内容不是很满意,在回答“您认为现在远程教育节目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有62%的认为节目太少了,40%的认为节目不好看,15%的认为内容用不上,只有0.4%的人认为内容看不懂和9%的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可见,目前的教学资源与群众的需求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三)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模式状况

1.设备管理难

(1)受村级班子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设备出现不进行交替的问题。(2)全市站点设备全部安装在村党员活动室,为保证设备安全,部分村晚上将主要设备搬回家保管,每天来回搬送并调试设备,稍有疏忽,设备便难以正常运行。个别村甚至只在集中收看和上级检查时才将设备搬到活动室。(3)远程教育设备逐渐老化,增加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部分管理员主动性有所下降,影响了设备维护保养的经常性。

2.管理员技能不熟练,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检查

部分村干部反映设备损坏长时间无人问津,导致远程教育学习中断。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村里的管理员根本不能胜任站点管理员工作,还有很多站点管理员对远程教育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直接影响了站点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强终端站点管理员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调查结果来看,站点发放学习记录本并且有记录的占69%,还有14%的村子没有发放学习记录本且没有记录。由此看来,我市的农村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缺乏监督检查措施,这样会严重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可见,完善远程教育的学习监督制度势在必行。

四、调查研究的总结与建议

(一)调查总结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200多条,这些意见和建议既表达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的关心与支持,又对今后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通过汇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学资源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意见建议中反映,远程教育播出平台教学资源虽比较丰富,但符合本地生产、生活实际和农民群众需求的内容依然偏少,群众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教学课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建议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乡土教材”开发力度,适当增加一些新农村建设、和谐家庭、创意农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内容。

2.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站点管理

部分干部建议各乡镇应当将站点管理纳入乡镇、村党组织党建目标考评范围,对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提供一定的财政经费支持。并加强规范化建设,制定组织学习、教学辅导、信息反馈、设备和资料管理等站点管理制度,统一上墙,严格督促落实。

3.加强远程教育学习过程的监督与信息反馈

我市的站点管理员大多为大学生村官担任,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其担当起远程教育的“信息反馈员”、“过程监督员”和“理论教辅员”等。作为站点管理员及在农村工作生活,能及时了解到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急需哪方面的技术”,根据群众需求,收集整理后向上级相关部门反馈,让群众能看到想看的节目。对所在村的远教站点运行、使用情况进行督促,并采取月报制度,将本村的党员远程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对上级相关单位进行汇报。

(二)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1.拓宽远程教育应用领域

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逐步普及,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远程教育功能应逐渐由目前的单一应用型向综合应用型方向发展。现有远程教育平台的视频点播、图文浏览、信息等功能,已逐渐不能满足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求。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开发诸如节目预约、节目搜索、邮件服务等软件。

2.积极创新远程教育“用”的平台

各地应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积极拓展其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综合作用。一是创新“支部+远教+X”的教学模式。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由行政村向各类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社、养殖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社区等延伸拓展。二是扩大教学对象范围,将外出流动党员、务工经商农民和留守儿童作为教学对象。三是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产品信息、招商引资、举办农产品展示等,打开全新的销售渠道。

3.搞好个性化培训,满足学用需求的差异性

搞好个性化培训不仅可以满足党员干部和群众个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用转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远程教育的认知和认同度,调动他们参与远程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4.拓展远程教育渠道,打造远程教育立体化

在全面推行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辅助手段建设,放大远程教育实际功效。通过把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为手机短信课程、电视宣传片、广播板报及开通网站等方式,形成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式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载体,使党员干部教育更加便捷、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5年12月31日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农民工培训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农民工有组织地实施职业技术培训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这一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笔者曾针对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愿望做过相应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被调查者对“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民工培训工作并不知晓,相关工作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

(一)职业教育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情况

一方面,广大需要培训的农民工没有得到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每年职业院校又在为自己的生源发愁。而且,我们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现在还是卖方市场,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城市人口,为未成年人设想和考虑的。教育服务的观念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真正做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适应学习者的需求,为求学者设想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培训

就农民工培训本身来看,除了培训者善良的愿望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外,从调查的现状分析,农民工培训工作还远没有达到目标。尤其是许许多多农村中小学毕业生无力升学,又缺乏生活能力,很大部分辍学后只能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三)现有的培训不能满足需求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国对农民工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滞后的实际问题,虽然国家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培训的供给却十分有限,使得培训的力量不足。培训与农民工的需求并不尽一致,或者说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有10%以上的被调查者提出希望政府多给他们提供帮助和培训机会,41.3%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接受正规的培训后能提高知识水平,提高工作技能;还有的希望能在工作中接受培训,这样既可以不影响自己的工作,也让自己的技艺有所长进。

(四)培训上岗的要求难以落实

本次调查了解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许多是初中辍学或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准备向城市就业人口转变,成为新生代的农民工。

三、建立用工培训及职业教育机制的探讨

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涉及人人的教育。农民工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农民工培训中,职业技术教育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如何将农民工培训置身于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循环中,通过建立有序的机制,最终解决人人能有所学、学致用、尽其能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一)制度保障

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登记管理制度。由乡镇政府承担起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定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情况向劳动保障部门汇总,尤其是对初、高中辍学或毕业后未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未掌握专业技能的人员,在乡村基层做好职业教育、培训的宣传和组织联络工作。通过各方面创造条件,严格管理,努力建立和形成良性循环的职业准备教育—就业培训—晋级/专业/再就业培训—终身教育的有序机制。把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上岗的“人口”,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农民工及其他职业教育学习者走上这一有序的机制。

(二)理顺关系

“阳光工程”可以分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第一种主要是以25岁以上的成人为对象,以科学知识、实用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或初级培训,方式以送教下乡、送教进村等较灵活的形式实施,使大多数农民群众能够从中受益。这种培训由地县职教中心为主、各地职业技术学校为辅来承担。第二种是岗前培训,或称为职业准备教育,具体以初中后或高中后的农村适龄青年为主要对象,主要针对用工企业的需求,由乡镇政府、社会相关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加以组织,或者由批量用人的企业与学校联系,采取“订单式”培养;目标是使期望从业的学习者获得专业技术及相应的职业资格,并使其能够在城镇顺利就业或自谋职业。这主要应由职业技术院校、企业分别承担、实施。第三种是岗位培训或称职后培训、在岗培训,如安全知识、职工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可由企业承担。企业可将职后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企业也可学习借鉴日本企业的经验,将企业精神与教育培训相结合,或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形式,对用工3年或者5年以上,表现好的初、中级工,定期选送至职业技术院校进行提高性的职后培训,这样既保证了中职、高职、普教职教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也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利益。

(三)教育服务

相关部门和职业技术院校应该认真研究农民工的实际需要,深入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

1.区别对象分层实施培训

农民工培训要转变到以农民工为本的理念上来。因此,应该以实际、实在、实用为原则,满足不同层次的广大农民群众对培训的真实诉求,符合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规律。一是针对不同的需求,确定适宜的培训内容。农民工培训应该是非商业化、市场化的职业培训,培训内容除了自谋职业的技能方面,还应与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与企业、现代制造业相适应的技工技能培训相结合。二是区别不同的对象。过去的农民工培训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一个模式,一个套路,有的培训主要是面向农村辍学青年进行的,而广大准农民群众的培训学习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培训收不到应有的效益。因此,建议今后农民工培训的主体要面向广大渴求科技的农民群众。针对农民的培训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加以分别指导,分类、分层进行,按参加培训者的需求,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希望参加培训的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内容。例如,对25岁以下没有技能和打工经历的农村青年。列为必须培训的对象,以学习和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培训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对希望学习农业科技的广大农民群众和已有一定技术基础亦工亦农的农民工,则可以提供农牧林业种植、养殖和绿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各种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甚至还应该针对农村妇女群体,开发出适应她们的特点和需求的培训课程。三是建立培训账户。乡、村组织对应该参加培训或希望参加培训的人员分别登记造册,对农民工培训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管理,使希望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能够得到培训的机会。

2.改变单一的培训教育方式

(1)职业技术院校要成为农民工培训的主力军。2006年9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地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职业技术院校重心应向下移动,要把有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去,争取作为,有所作为。

(2)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成人职业教育的规律。农民工的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性质,而成人的学习是与其生存的需要密切相关的,这是农民工学习者与未成年的青年学生学习者最大的区别。农民希望参加培训学习,但又存在工读的矛盾。而不少的学校很少为农民着想,对农民以及社会上成千上万的在职求学者的需求考虑得不多,所以才会出现学生找不到学校,学校找不到学生的情况。打破这种局面的办法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协同努力,分别做好组织、引导和教学工作,共同创造学习型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作为学校方面,要适应农民兄弟的需要办学,采用适合成人特点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以有利于成人学习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评价。作为企业方面,特别是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就近举办农民工学校,有组织地对农民工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以及企业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教育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对已成为技术力量的农民工的晋升和继续教育培训,则可以由企业和学校联合承担,企业负责组织。

以往接受培训的农民工不愿意停下工作参与培训,是由于养家糊口生存的客观需要使然。但是,农民工所要求的业余学习,在每天的8小时之外也会遇到困难,因为经过一天辛苦工作的劳累后,学习效果恐难以保证。因此,应该考虑充分利用节假日或者利用季节性、气候性停工等时机开展培训学习,或者采取工学相间的方式进行。职业院校还可以有计划地根据农闲,或企业因气候等原因阶段性停工等时间设法定期派教师送学上门,既适应企业生产的安排,也满足农民工或企业其他员工学习的需求。与此相适应。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提供学分制的课程供有能力的学习者自由选择。

(3)对农民工应以义务制培训为主。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全面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任重道远。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都必须履行职业教育义务;另一方面,对广大的农村初中后未升学的青年进行免费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普遍掌握一技之长,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促进提高社会劳动者的素质,也促进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四)中介协助

建立介于市场与政府,市场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性组织。这个组织就像一个综合办公室,通过它,在学校与学校、用人单位与学校、政府与学校之间沟通搭桥,起到相互衔接、协调的结合部的作用。各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培养的人才现状等情况都在这里进行有序的汇总、调节,并通过政府有效地调控、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使职业教育能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五)政策支持

一是要强化和切实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违反者严格惩处;二是对接收受过职业教育的上岗者,或者承担了职业教育责任和义务的企业,政府对其以减免税收的形式按人头给予经济补贴。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经费,采取由用人企业买单,政府凭企业接受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数落实兑现减免税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农民工培训在职业教育体制下有效地运行,使政府、企业、学校都能发挥作用,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11

[中图分类号]G71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90―03

一、研究的缘由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5年12月31日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农民工培训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农民工有组织地实施职业技术培训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这一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笔者曾针对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愿望做过相应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被调查者对“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民工培训工作并不知晓,相关工作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

(一)职业教育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情况

一方面,广大需要培训的农民工没有得到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每年职业院校又在为自己的生源发愁。而且,我们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现在还是卖方市场,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城市人口,为未成年人设想和考虑的。教育服务的观念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真正做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适应学习者的需求,为求学者设想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培训

就农民工培训本身来看,除了培训者善良的愿望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外,从调查的现状分析,农民工培训工作还远没有达到目标。尤其是许许多多农村中小学毕业生无力升学,又缺乏生活能力,很大部分辍学后只能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三)现有的培训不能满足需求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国对农民工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滞后的实际问题,虽然国家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培训的供给却十分有限,使得培训的力量不足。培训与农民工的需求并不尽一致,或者说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有10%以上的被调查者提出希望政府多给他们提供帮助和培训机会,41.3%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接受正规的培训后能提高知识水平,提高工作技能;还有的希望能在工作中接受培训,这样既可以不影响自己的工作,也让自己的技艺有所长进。

(四)培训上岗的要求难以落实

本次调查了解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许多是初中辍学或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准备向城市就业人口转变,成为新生代的农民工。

三、建立用工培训及职业教育机制的探讨

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涉及人人的教育。农民工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农民工培训中,职业技术教育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如何将农民工培训置身于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循环中,通过建立有序的机制,最终解决人人能有所学、学致用、尽其能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一)制度保障

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登记管理制度。由乡镇政府承担起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定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情况向劳动保障部门汇总,尤其是对初、高中辍学或毕业后未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未掌握专业技能的人员,在乡村基层做好职业教育、培训的宣传和组织联络工作。通过各方面创造条件,严格管理,努力建立和形成良性循环的职业准备教育―就业培训―晋级/专业/再就业培训―终身教育的有序机制。把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上岗的“人口”,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农民工及其他职业教育学习者走上这一有序的机制。

(二)理顺关系

“阳光工程”可以分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第一种主要是以25岁以上的成人为对象,以科学知识、实用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或初级培训,方式以送教下乡、送教进村等较灵活的形式实施,使大多数农民群众能够从中受益。这种培训由地县职教中心为主、各地职业技术学校为辅来承担。第二种是岗前培训,或称为职业准备教育,具体以初中后或高中后的农村适龄青年为主要对象,主要针对用工企业的需求,由乡镇政府、社会相关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加以组织,或者由批量用人的企业与学校联系,采取“订单式”培养;目标是使期望从业的学习者获得专业技术及相应的职业资格,并使其能够在城镇顺利就业或自谋职业。这主要应由职业技术院校、企业分别承担、实施。第三种是岗位培训或称职后培训、在岗培训,如安全知识、职工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可由企业承担。企业可将职后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企业也可学习借鉴日本企业的经验,将企业精神与教育培训相结合,或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形式,对用工3年或者5年以上,表现好的初、中级工,定期选送至职业技术院校进行提高性的职后培训,这样既保证了中职、高职、普教职教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也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利益。

(三)教育服务

相关部门和职业技术院校应该认真研究农民工的实际需要,深入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

1.区别对象分层实施培训

农民工培训要转变到以农民工为本的理念上来。因此,应该以实际、实在、实用为原则,满足不同层次的广大农民群众对培训的真实诉求,符合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规律。一是针对不同的需求,确定适宜的培训内容。农民工培训应该是非商业化、市场化的职业培训,培训内容除了自谋职业的技能方面,还应与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与企业、现代制造业相适应的技工技能培训相结合。二是区别不同的对象。过去的农民工培训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一个模式,一个套路,有的培训主要是面向农村辍学青年进行的,而广大准农民群众的培训学习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培训收不到应有的效益。因此,建议今后农民工培训的主体要面向广大渴求科技的农民群众。针对农民的培训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加以分别指导,分类、分层进行,按参加培训者的需

求,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希望参加培训的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内容。例如,对25岁以下没有技能和打工经历的农村青年。列为必须培训的对象,以学习和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培训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对希望学习农业科技的广大农民群众和已有一定技术基础亦工亦农的农民工,则可以提供农牧林业种植、养殖和绿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各种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甚至还应该针对农村妇女群体,开发出适应她们的特点和需求的培训课程。三是建立培训账户。乡、村组织对应该参加培训或希望参加培训的人员分别登记造册,对农民工培训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管理,使希望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能够得到培训的机会。

2.改变单一的培训教育方式

(1)职业技术院校要成为农民工培训的主力军。2006年9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地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职业技术院校重心应向下移动,要把有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去,争取作为,有所作为。

(2)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成人职业教育的规律。农民工的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性质,而成人的学习是与其生存的需要密切相关的,这是农民工学习者与未成年的青年学生学习者最大的区别。农民希望参加培训学习,但又存在工读的矛盾。而不少的学校很少为农民着想,对农民以及社会上成千上万的在职求学者的需求考虑得不多,所以才会出现学生找不到学校,学校找不到学生的情况。打破这种局面的办法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协同努力,分别做好组织、引导和教学工作,共同创造学习型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作为学校方面,要适应农民兄弟的需要办学,采用适合成人特点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以有利于成人学习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评价。作为企业方面,特别是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就近举办农民工学校,有组织地对农民工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以及企业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教育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对已成为技术力量的农民工的晋升和继续教育培训,则可以由企业和学校联合承担,企业负责组织。

以往接受培训的农民工不愿意停下工作参与培训,是由于养家糊口生存的客观需要使然。但是,农民工所要求的业余学习,在每天的8小时之外也会遇到困难,因为经过一天辛苦工作的劳累后,学习效果恐难以保证。因此,应该考虑充分利用节假日或者利用季节性、气候性停工等时机开展培训学习,或者采取工学相间的方式进行。职业院校还可以有计划地根据农闲,或企业因气候等原因阶段性停工等时间设法定期派教师送学上门,既适应企业生产的安排,也满足农民工或企业其他员工学习的需求。与此相适应。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提供学分制的课程供有能力的学习者自由选择。

(3)对农民工应以义务制培训为主。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全面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任重道远。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都必须履行职业教育义务;另一方面,对广大的农村初中后未升学的青年进行免费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普遍掌握一技之长,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促进提高社会劳动者的素质,也促进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四)中介协助

建立介于市场与政府,市场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性组织。这个组织就像一个综合办公室,通过它,在学校与学校、用人单位与学校、政府与学校之间沟通搭桥,起到相互衔接、协调的结合部的作用。各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培养的人才现状等情况都在这里进行有序的汇总、调节,并通过政府有效地调控、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使职业教育能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五)政策支持

一是要强化和切实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违反者严格惩处;二是对接收受过职业教育的上岗者,或者承担了职业教育责任和义务的企业,政府对其以减免税收的形式按人头给予经济补贴。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经费,采取由用人企业买单,政府凭企业接受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数落实兑现减免税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农民工培训在职业教育体制下有效地运行,使政府、企业、学校都能发挥作用,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12

一、基本调查情况

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以农民群体,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兼职从事过建筑、家政、餐饮、手工艺品加工、美容美发、出国劳务等职业。从年龄看,以青壮年居多,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88.7%);从学历来看,京津沪和苏南地区农民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占被调查人数的73.6%,苏北乡村农民文化素质高中以上占被调查人数的26.1%,文化素质相差很多。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被调查者中大学本科18人、专科43人、高中(中专)136人、初中生189人、小学57人、文盲7人,初中以上学历占85.8%。为此,统计时把农民读者分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群体、初中文化程度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三个层次来分析。

1.农村读者对文献类型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投资知识分别位居农民读者最需要信息的前四位。高中以上农民读者以娱乐信息、投资信息、卫生知识、致富为主;初中文化农民读者以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卫生知识为主;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读者以农业知识、致富信息、娱乐休闲、法律知识为主。总体来说农民读者还是以娱乐休闲为主,但是,致富愿望强烈,法律、投资理财意识增强。

2.农村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

农民群体获取文献信息的主渠道目前还是以电视媒体和报刊为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则以电视媒体和上网为主;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主;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更注重通过电视和亲友交流获取信息资源。此外,村委会宣传橱窗也是农民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宣传橱窗中的信息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文献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政策指导性比较强,占被调查农民群体的21.2%,占被调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1.3%。

3.农民群体的阅读习惯

从调查结果看,农民群体的读书看报的愿望还是比较高的。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看书阅报的愿望更为强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有良好看书习惯的高达53.4%;没有看书阅读习惯的仅有1.3%。整体来看,有良好阅读习惯农民群体占被调查的31.0%;有阅读愿望的占被调查农民群体的84.4%;没有阅读习惯的大部分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民群体。

4.农民群体对文献信息获取渠道的分析

农民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电视、报刊、上网及亲友交流。由于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农民茶前饭后主要是看电视和听广播,信息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获得。也有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自购报刊获取有关信息,充实业余文化生活。网络的普及带来新的信息获取渠道。目前,我国大多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宽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有37.8%通过网络获取文献信息,有的农民种植专业户就是通过网络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农民群体中亲友交流也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一是农民亲朋好友中外出打工、出国劳务带回大量的信息,亲友交流中无意识地传播相关信息;二是部分农民群体文化素质较低,其它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有限。调查中还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有26.9%通过亲友交流获取所需信息。

二、农家书屋提供服务与农民群众需求的矛盾

尽快缩小城乡间的信息获取差别,使农民通过读书脱贫致富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目的,也是考量其功能成效的标准之一。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图书目录推荐中可以看出,农业科学技术文献占30%,想让农民通过这些农业科技图书信息,成为种植、养殖的专家里手,这个愿望和动机也是好的。但是农业科技信息图书与文学著作不同,时效性极强,许多科技图书从编辑到付印出书需要数月和1年以上的时间,科技信息的半衰期只有区区3到5年,如此配送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客观的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农民,主要是为了化解农民看书难的矛盾,通过一段时间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这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不是要将农民培养成农业技术员。

另一方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编制了农家书屋推荐书目,通过专家评审和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了两期农家书屋出版物推荐目录,各省新闻出版部门也依据本省情况制定了农家书屋推荐书目,图书文献的品种也大多为几千种。按照国家财政下拨经费和省级财政下拨采购经费的使用办法,一般是必须购买推荐书目以内的图书文献,原本推荐书目执行时便成为必备书目。我们暂时不考虑推荐图书文献的可读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因素,就图书文献品种来讲,一共万余种图书文献,每家500种,采购招标中普遍是复本率高,在某个区域内一次采购招标几百种图书,几千册副本,使得图书“货到地头死”,进了书屋就不用流动了。检查一个农家书屋的图书就知道这个地区大多农家书屋的图书配供情况。事实上,全国每年要出版30万种以上的新书,5年之内出版的新书百万多种,如此配供限制了农村农民的阅读范围。管理出版传媒的主管部门实际上是用财政经费养活了文化产业,而忽视了文化事业的真正目的。

三、针对农家书屋文化服务供需矛盾的对策与建议

1.改进配供形式

配供农民喜爱阅读的出版物是农家书屋建设的目的,但是,如何才能让农民喜爱的出版物送到农民手中,则是农家书屋建设机制中需要研究的。现在农家书屋出版物主要有三类,即图书、报刊、光盘。农家书屋建设是公共投入,一般依据资金的来源采取政府招标形式购买,然后发到村里。从过程上来看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从具体配供上分析则需要再思考。正如我们在分析矛盾时提出的全国出版物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出版物可以在购买时选择,且复本太多。而这种选择又给下一步农民阅读和农家书屋功能发挥带来了困扰。农民需要的出版物选择空间太小,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农民不需要的则占相当一部分,削弱了书屋的影响力和农民的阅读兴趣。配送的图书文献资源应该尽可能做到品种多、副本少、区域性图书文献资源占有量最全,这样才能使得农民可最大限度地免费地享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2.增加读物范围

出版物是未来农民阅读的基础,也是农家书屋生命力所在。按照《建设管理办法》书屋图书配供时,原则是要按照科学性、实用性、经济型和通俗性的原则选配,内容要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艺、文化教育、少儿等涉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配送出版物可以是图书、报刊和光盘。出版部门在为农家书屋编辑出版物和配送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出版物是不是适应当前我国农村农民阅读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拓展阅读内容涉及范围,增加阅读品种,特别是适应现展的阅读内容和出版物。在图书类出版物中,可以增加儿童类、老人类、娱乐类的品种和数量;可以大力提高报刊和电子出版物进入农家书屋的比例,这些出版物涉及内容宽阔,知识更新迅速,阅读方式灵活,可以按照年度调整,非常适合现代浅阅读人群;此外,还可以通过邮政系统及时配供到村级农家书屋,增强了阅读时效性和阅读效果。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篇13

经过对重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和研讨,可以得出他们曾经具有基本的创业素质:

1.1文明水平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文明素质和技艺水平,是成功创业的重要保证。相关于整个农民工群体来说,重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接受职业技艺培训的水平较高。据国度统计局数据,2009年重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到达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同时,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到达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另据惠州市总工会的调查显示,惠州农民工中8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的中专以上占54.64%,他们与企业签署休息合同率达93.8%。深圳市总工会与深圳大学休息法和社会保证法研讨所的调查还显示,受过高中教育的要多于受过初中教育的,小学文明和文盲比例低。

1.2年龄相对较低据全国总工会调查,重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分开中学校门就末尾外出务工。珠三角地域,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重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要16岁。调查还显示2009年重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远低于2006年的80%。这些年轻的重生代农民工富有生机,擅长思考,具有极大的顺应才干,有有限的开展空间和想象力。虽然年龄较小,但大多都有参与现代企业消费或管理阅历,对企业组织和管理有着一定的看法。较低的已婚比例,在一定水平上意味着较小的生活担负和牵挂,有利于创业空间的拓展。

1.3熟习并顺应城市生活重生代农民工相关于父辈而言,他们没有阅历过从乡村到城市的猛烈变化进程,有些出生或很小时就随父母寓居城市,或一毕业就到城市务工,潜移默化的都是城市的开展和变化,很自然的接受城市的生活、任务方式,习气于城市的商业气氛,与同龄的城市人在认知方面更为趋同。他们当中一局部人不习气乡村生活、不熟习农业消费,也不情愿返乡从事农业消费。深圳市总工会与深圳大学休息法和社会保证法研讨所完成的“重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新一代农民工中,只要1%的人选择未往返乡村生活,相比老一代农民工,他们更盼望在城市临时生活,更盼望融入城市。迫切希望融入城市生活的愿望,迫使他们思考并提高自己的生活才干。调查还标明,重生代农民工依然享乐耐劳,在重生代农民工中,普遍存在着加班现象,有89.2%人需求加班。加班曾经成为了重生代任务中的常态,有56%的人加班时间超越法定时间。

1.4生活追求和事业希冀更高社会的快速革新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厚,促使重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时关注企业给予的尊重。调查显示,有78.6%的青年农民工以为“尊重比支出更重要”,追求人格的对等。在对任务的看法上,重生代农民工出现出多元化特点,不再听从父辈挣钱养家糊口的人生信条,他们带着对美妙生活的希冀,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将进城务任务为追求人生开展的途径,为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而妥协。在对任务内容的选择上,他们倾向于选择技术含量较高的任务,自我学习与提高的愿望比拟剧烈。

深圳市总工会与深圳大学休息法和社会保证法研讨所的调查得出重生代农民工有着剧烈的创业看法,希望找到一份有开展前景任务的有60.7%,希望找到一份支出更高任务的有48.3%,希望创业当老板的,有32%,他们希望经过更多的知识和技艺培训获取证书的有20.4%。

2对重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意见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