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实用13篇

公共关系学课程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1

公共关系学是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型学科,教学目的是通过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公共关系学结构特点、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掌握现代公共关系学专业知识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为更好适应现实需要,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能适应现实需要的人才。

一、选用适应专业需求的教材

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是以教材为基础,学生最主要的专业知识来源也是教材,因此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选择教材很重要。大学教育突出实用性、操作性,致力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因此选择教材应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应当公关理论与公关实例并重。具体选择则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1处理好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间关系

公共关系学科特点有交叉性与边缘性。这两大特点可从它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体现出。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体系包含社会学、管理学、广告传播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选择教材时应据所授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这种取舍不是说舍弃其他学科的知识,只选用包含纯粹公共关系学知识的教材,而是“舍”和“取”度的问题。对非公共关系学内容的其他学科知识,一般会另设专门学科,因此应在它们相互间有机联系基础上,做出取舍,选择合适教材。

1.2教材自身内容和体系应科学、合理

教材内容是教材主体,结构是灵魂,合理体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材内容不应只要求涵盖广,还应注重科学性,教材内容不能寥寥无几、空有其表,但也不能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内容太过空泛或繁杂都会使学生对重点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

二、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2.1因材施教

孔子最早在中国兴起私学,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孔子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我们可借鉴其因材施教方法。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来说,一个班常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教师也常因学生太多而不能对每个学生优势、劣势多加了解,很多教学方法开展起来较难。对此,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团队,每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并要求小组成员集中就坐。一方面教师在上课时就有可能注意到更多学生,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长处和不足,并在今后教学活动中鼓励和发扬他们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弱势。另一方面可据内容引入更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案例和情境中集中学习,从讨论中思想碰撞,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2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角色主要是教师、学生、课本和三尺讲台。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也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多样化教学方式更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将传统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理论内容的形式转变为精美PPT,不仅图文并茂,且嵌入动画效果充分展示知识体系化。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经实践教学,现总结出以下三种主要教学方法,即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以及任务驱动法。第一种案例分析法指选用中外成功公关案例,对其中蕴含知识进行解读,在增加课堂生动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同时适当选择些失败案例,让同学分析其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出一个可行、合理的公关方案;第二是情景模拟法,结合知识点设定一定情景,抽取小组代表进行情景模拟,其余学生在场观摩,最后由教师结合知识点进行点评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入和深刻;第三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课堂开始之初抛出要解决的问题,带问题进入书本知识点学习。通常这样学习目的性很强,通过带着问题找答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点;除以上介绍设计精美课件、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外,教师还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要求学生对实地学习作出简单学习汇报;结合公共关系实务要求,邀请业内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做相关专题讲座等。

三、借鉴国外教学和考核方式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基于文化基础不同,中西教育理念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比较了中国与美国各自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特点后,笔者总结出美国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可供借鉴。

3.1明确师生角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讲解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有这种必要。教师只需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给学生答疑解惑并布置课后任务,推荐其他相关课外读物,培养学生课外自学习惯和能力。

3.2转变成绩考核观念

中国传统成绩考核一般遵循平时成绩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原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重因任课教师要求不同而有细微差别,但无一例外都是考试成绩占大头。教育目的不应是为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而应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高等教育更不能例外。考得好不代表学得好,因此,对《公共关系学》这种重实务操作课程宜转变成绩考核观念,将原来的“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将原来总成绩的构成中各要素占比调整,设置平时成绩占比多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以上两点是相互促进的,如教师只要求学生课外自学,而没有“监督机制”,可能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做到,也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重过程考核机制正好充当“监督机制”角色,学生为获得好成绩,不得不认真做好课下自主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自主学习习惯,即使没有监督,也能自觉学习。

四、结合实际需要,与时俱进

公共关系学是门随时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身边鲜活例子,既更新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又能以此鼓励学生多与外面世界接触。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学生在了解外界局势变化同时,要积极寻找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为今后步入社会处理纷繁复杂公共关系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朱晓文.关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2006,6:77-78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2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实践教学环节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那么,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市场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公关决策能力和公关创新策划等能力。

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由专科层次刚刚升格至本科的院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建成苏北一流、江苏省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以工程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多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其中管理学院开设的《公共关系学》就是一门紧随时代、注重应用的课程,而且这门课程通常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前一个学期。由于很多学生对未来寄有较高的期望,对自身缺乏科学的定位,还有些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产生浮躁心理。针对学生又想学习,又想走入社会进行工作实践的矛盾心理,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得到学生的理解、支持和认同,顺利地组织教学。

通过对学校部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了解,发现不少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性;实践教学中缺乏对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来说,所表现出来的是对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新知识、新技能理解不够;实践活动无针对性,系统性,实践能力得不到具体的锻炼。因此,如何向学生讲授,使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掌握其中的精华,同时,通过学生动手、动身、动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正确认识社会,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使得自身形象得到良好展示,为自身就业、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这需要授课教师花大力气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公共关系学》课程“漏斗对接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

对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应该清楚不能为了实践设计而设计实践方案,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首先要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这就要把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让学生掌握,然后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实践活动,最终达到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参加公关活动实践,补充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或难以切身体会及深刻领悟的知识,为学生就业和能力拓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就是所有的实践设计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性和经济性。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笔者根据这几年从事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的一点经验,摸索了一套的“漏斗对接教学”方案,即“>

1.理论知识的讲授

每一章内容讲解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相关问题产生兴趣,首先从大方面讲起,即公共关系案例;接着将案例进行提炼,概括其中体现出的相关知识点及应当掌握的公关知识;随后联系书本上这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理论知识学习,那么在讲的过程中要注意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论、讲知识结构,而且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想着为实践活动做铺垫。比如在讲述第一章认识和理解公共关系时,学生刚刚开学,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门新课程,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我选取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和克林顿“拉链门”事件(有的班级有多媒体设备,把这些资料用多媒体介绍给学生,增强视觉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经过对两个案例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危机事件发生后,处理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也是截然相反的,从中体会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接着就引入正题,公共关系如此重要那么公共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随后把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的特征、研究对象等内容重点讲述,让学生对公共关系有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2.针对性的作业讨论、案例答辩

每章理论讲授完成后,布置一定量的复习思考题,思考题的内容一部分是上课所讲得重点内容,一部分则是根据重点又引申的实践性较强的公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对于上课所讲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引申的内容要求合作完成,并在作业本上纪录下合作的同学姓名以及合作的内容,最后老师批阅后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经过这一步骤,理论知识相当于又被强化了一遍,而且范围也被缩小了一部分,重点更加突出了。比如在讲述第一章时,理论知识讲完后,第一道作业题是写出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及研究对象。第二道作业题是你所理解的公共关系是什么?现代社会中,组织形象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学生做完后,老师及时批改,在第二次课上(给学生留有时间去查阅资料,一般情况选择理论课结束后下一次课)组织讨论第二题,当然老师一定要把握方向,进行引导或给予启发,不能漫无目的让学生随便讨论。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兴趣与热情,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时间、充分的思辩时间,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除了布置作业以外,每章内容讲述完以后,要布置相关的案例。案例本身的典型性、针对性要较高,否则便会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案例教学特别是讨论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也要求老师正确地引导以深化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否则便会出现简单化、表面化、虚拟人工化等现象。因此,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就要求专心选择案例,老师、学生密切配合,对案例分析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随时调整和修正可能产生的问题。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即所有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每组7~8人左右。小组一经组成,将不允许中途变更,因为案例分析报告将以小组为单位呈交。每位小组成员都应积极参与报告撰写及有关的资料收集、方案讨论和课堂宣讲等工作。案例提交在章节授课后的一周之内,小组要进行讨论,有条件的将报告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组织答辩。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情况下,同一个案例要分给两个小组,一方面,如果分组太多,牵涉到答辩时间太长,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每一章内容的课时数基本固定,基本理论要占用一定的课时,作业的讨论还要占用一部分课时;另一方面,同一个案例分到两个组讨论出来的结果一般不会相同,这样教师在答辩结束总结时,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为什么案例结果是不同,因为不同的组人员不同、思想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分析方法的思路也是多样性的。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案例的分析没有统一的分析方法或分析标准、规范之类的东西,往往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另外,在案例分析时,要注意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开放的氛围,每个学生都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再由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理论,通过逐步的归纳、整理、分析,逐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答辩结束后,先由学生对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为演示风度、组员合作、逻辑清晰度、语言表达能力、生动、沟通、问题回答和总的感觉等八个方面,最后老师给出报告成绩。这样可以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

3.延伸所掌握的知识,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领会知识,利用课堂面授的时间进行《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容量显然有限,这就需要将课堂延伸,也就是把学生通过听课,作业讨论,案例答辩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延伸,使学生在课外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要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达到了对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公共关系学的精华所在。以教材倪东辉、鲍娜主编的《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为例,实践内容(部分)如下:

(1)公共关系概述――作业讨论,案例分析。目的:学生刚刚开学,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逐渐适应以后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2)公共关系人员和机构――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对第一章的作业讨论,案例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成功的案例分析和答辩,如怎样把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以及案例分析中要注意的事项等。

(3)CIS战略与公共关系――案例讨论、社会实践。地点①徐州液压配件厂;维维集团徐州总部。地点②徐州地区麦当劳餐厅。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知名公司的CIS战略,让学生增长见识;通过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座谈,收集资料,了解企业的CIS战略和麦当劳的《CIS手册》。

(4)公共关系实务――举办各种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慈善募捐活动,校园活动等等。

三、实施效果与建议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始终,在教学中随时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操作性很强,学生乐于接受,真正做到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趣味性、时效性、启发性。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真心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时间、广阔的实习场地和众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更好的培育公关能力。比如加大校园开放度;学校主动加强与各资源主体平台的搭建、建立合作组织;加强学校与家长、校友、社会组织的联系;加强学校和社会、企业的沟通,做到科研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进而提高其专业文化素质。总之,要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适时争取各种可能的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拓展平台。

四、结 论

《公共关系学》课程“漏斗对接教学”模式的摸索,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学生调整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主动改变现状,而且,教师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业务能力和水平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魏桂英.关于实践教学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2002(6)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3

我国高校开设的公共关系课大多属于非专业普及性公关教育下的专业课或公选课。开设公共关系专业课的学校往往有自己的专业教师和相对成熟的教学体系,而公选课教学往往是由相关专业课教师担任。同一个教师在同一学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课时设置开展教学工作,这对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对公选课学生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公关活动,改变传统的公选课学生专业化公关教学模式,是公共关系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分析教学对象,开展教学公关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满足公众需要而使公众满足自身需要的一个信息传播过程。通俗地讲,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公关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自觉的、真实的信息传播过程。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要首先明确组织的公众对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首先要了解、认知教学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公关。对公选课学生讲授公共关系学更应如此。

在对公选课学生讲授公共关系学时不能像对待公关专业学生那样过多地讲授公共关系的活动模式和工作技能。对于公选课学生来说,公共关系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素质教育。也就是说,这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来认知并接受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并用这种理念去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

二、传播关系理念,强化公关意识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改善关系,具体地讲就是改善社会组织和与其相关的公众之间的关系。不重视改善关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公共关系学中的改善关系注重主动、真实、公正、双赢和互动,与传统社会实践中庸俗的人际关系改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选修公共关系学公选课的学生尤其是个别理科学生社会文化观念薄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正常关系的交往现象不够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从低级、庸俗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尝试。因此,在这些学生中进行客观的关系理念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尽快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关系交往理念,就显得很有必要。

公关意识包括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服务意识、传播意识、协调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教师要重视公关意识在公共关系学中的教学地位,因为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所特有的理念,是公共关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整个公共关系学科理论的精髓和灵魂。没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就没有对公关现象的敏感;没有对公共现象的敏感,即使公关理论掌握再多,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很难从公关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因此,在对公共关系学公选课学生开展教学时,应重点强化公关意识,使学生具有一种系统、客观的公关理念,进而去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情商教育

公共关系学以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贯穿学科始终,在实践上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组织领域。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关意识的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组织,没有公关能力的组织也不可能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赖。同样,没有公关意识和不重视公关活动的个人也很难在社会组织中脱颖而出。在公关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公关理念的教学,还要针对大学生的需要开展情商教育。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或情绪商数,是指一种情绪的智慧,是一系列与人的素质有关的情感心理素质和处理情绪的能力。情商的提出既是对传统智商理论的挑战,也是对“聪明”和“人才”全新的诠释。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领域不同,对世界、社会、人生等相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会有所不同。同样,不同的情商也能造就不同的人生,甚至“情商决定命运”。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除了讲授公关理念,还应重点强化学生个人的情商教育,以提高学生在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要重视情商教育,就应重点从以人为本、交往技能和交往礼仪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对国学思想进行总结,以自己的感悟影响学生,同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知识渊博的良好形象,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

在进行交往技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正确、有效的处世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前根据不同的专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开展讨论,然后教师再对这些讨论进行总结和引导。

教师在讲授礼仪知识时要有针对性,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礼仪知识,要做好总结性互动教学。

一般来说,公选课的学时设置都比较少,因此教师在开展情商教育时针对性要强,教学内容设计要合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要引导学生重视自身修养和交往技巧。

四、丰富教学方式,追求互动教学

公共关系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也是一个双向循环的持续传播过程。因此,公共关系课的教学也应重视互动教学。目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十分融洽,课后任课教师与学生互不相识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与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互动,缺乏关系的改善。

公共关系课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教学公关过程,如果教师不主动创造条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积极、团结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很难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师也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公关工作者。因此,丰富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1.案例教学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和更新,还要明白案例分析不是案例故事介绍,而是要通过介绍案例让学生分析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公关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具体实践中,教师可按照“阐述理论――导入案例――激发思考――讨论分析――提出结论――总结归纳”的步骤开展教学。

2.分组PK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教师可策划一次模拟公关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己选出组长、设计团队名称和标志、安排工作、进行公关策划。

3.角色扮演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情绪。

4.情境教学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组织学生模拟公关角色解决“实际问题”,并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和交往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参考文献:

[1]周安华,苗晋平.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余明阳.公共关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4

2.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很多教师参与了课程项目化改革,没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项目化教学,授课方式还是以讲授为主,给学生按部就班地布置作业为辅,没有课后实践。教师一堂课下来都是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忽略了学生主体,忽视了课堂氛围,导致教学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上课睡觉、说话、玩游戏,很多问题凸显出来。

3.课程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忽略项目实施情况目前,参与“公共关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部分教师能在课堂完成任务,但项目的实施过程过于呆板教条,学生只是单一完成了课堂任务,理论上看学生是以课业为主,“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课堂上只是单一地用教师的课程项目化模式在训练学生,忽略了课后评价体系,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存在良莠不齐现象。

二、“公共关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1.调整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针对“公共关系”课程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的情况,教师要重新构建教学体系,以“公共关系”课程应用岗位为基础,构建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公共意识,掌握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组织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公共关系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企业危机预测分析与处理,公共关系文书的撰写,公共关系沟通技巧等系列主题。根据以上主题进行设置岗位,针对岗位流程具体分析,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即可设计成企业形象调研(Enterpriseimagesurvey)、企业形象策划(Corporateimageplanning)、专题活动开展(Thematicactivities)这样几个模块,把公共关系带进企业工作流程模块设计里,按照工作流程的教学更清晰明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整体课程脉络的把握,打破了教师只教书本上知识传统做法,重新构建了教学内容体系。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5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97- 02

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关系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为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整体形象策划,全方位为企业处理各项公关事务、进行整体企划,为企业提供战略、识别、文化、顾客满意与形象推广等服务的专门性人才。因此,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应用性、艺术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门课程怎样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尽量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达到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高职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关系专业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尽管高等公共关系教育在为我国培养急需的公关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由于高职公共关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基本沿用本科教学的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等因素都影响高职公共关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不利于培养真正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公共关系从业人员。

1.1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职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上课模式和讲课思路,习惯性、程序化的教学法已被广泛认可。这种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以满堂讲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无疑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在高职公共关系课堂教学中完全效仿,全套常规采用就显得没有高职教学特色。这种只重理论教学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自主性和兴趣,特别是职业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1.2 公共关系课程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关系教材多为借用本科教材或沿用专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教材,其基本上是“本科压缩型”,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公共关系实践性教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公共关系人才培养的瓶颈,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3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陈旧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基本上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简单加了一些案例,理论内容太多,教学内容不够简明,使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难以听懂所学内容,以至于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单调,过多的理论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目前的高职公共关系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说的多,学生练的少;“务虚”的多,“务实”的少。本来实践性很强、内容丰富的公关知识教育,也就变成了呆板干涩的“黑板公关”。究其根源,是由于我们的教学缺乏由理论到实践的转移,缺乏一种中间状态。

第三,考试形式单一,多数高职公共关系专业以最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主。或考试的形式不够科学,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2 改革高职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举措

2.1 公共关系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是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核心质量和标准为“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因此公共关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要按照公关工作程序和每个环节要完成的任务及标准,安排课程的顺序和进度,构建模拟化工作情境,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

根据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可将实训分为两个递进的层次。第一层次,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在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共关系评估等课程环节实施后,要求学生完成拟设情境的相关公共关系调查报告、公共关系策划书,并提交书面材料。此阶段达到的目标是:熟悉公关工作的工作程序,初步了解其技巧性、操作性、创意性的特点,掌握公关调查报告、策划书的写作要领和技巧,激发学习热情。第二层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形象意识。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上台展示本小组的工作成果,与同学分享遇到的困难和收获的感悟,展开广泛的讨论,教师控制每小组展示时间并作最后点评,点评不仅包括工作成果的内容质量,还包括同学上台的配合、仪表、仪容、仪态、表达是否有创新等。这样,通过设计各项活动并吸引学生参与,可以同时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2.2 公关教材的编写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主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各个组织与企业之间基础与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肯定会由于利益的原因出现过各种错综纷杂的矛盾与冲突。一种良好的沟通语言,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于市场上的各行各业的主题来说越来越重要。

公共关系学是随着社会中各个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公共关系学课程是一门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人才。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是走上社会后直接能够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所以,高职院校中的公共关系学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够及时的帮助企业走出公关危机,创造公关奇迹。

《公共关系学》的课程设置目的主要是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公关实务技能。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公共关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初步处理企业公共关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关素养,为市场上各个企业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

二、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课程学时安排的比较紧张,学生短时期内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高职院校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而且在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比较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课时安排的比较紧张,外加上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内容繁多,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知识,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实践所学内容。最终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没有深刻理解。

(二)学生的课后复习意识比较薄弱。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很多学生知识机械记忆了某些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它。所以要想把公共关系学学到最好,还要求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花时间去理解,去揣摩。在高职院校中,学习氛围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来说比较薄弱,所以很多学生的自制力很差,没有安排自习,这样就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丢失三分之二。在考试前期只是机械的背诵来应付过关。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缺少反思,缺少理解,就无法在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及时的提供给学生实习锻炼的机会。由于实习和实践的成本教高,消耗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很多学校就省去了实践环节,单纯的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偏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虽然很优异,但是走上社会后,在企业实践中都会显得很茫然,不知所措。这些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高分低能儿”。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这种锻炼机会的缺失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就业率。

(四)高职院校中的教学设施落后,使得学生课堂缺乏生动形象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高职院校没有教育部的经费支持,所以很多学校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教学经费不足就使得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软件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公共关系学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习的教材比较有限,教课老师的整体素质也受限。公共关系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在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同时学习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广告学、礼仪学、经济学等各个学科。但是学校的教材却是有限的,各专业、各学科的授课教师也是受限的,所以学生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上比较薄弱。此外,在学科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各科教师的教课内容出现“撞车”的现象。

三、加强高职院校中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探讨

(一)科学安排公共关系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去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时间要科学,不要把课时安排的太紧张了。课时的设置原则是要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课时的科学安排也可以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备课,让课堂上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效。高职教师在科学安排的课堂上也可以根据时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来适时的安排课堂的各项内容的先后顺序。总之,在科学安排课时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有效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把控,学生也会有充足的反思和总结、理解时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要增强学生课后复习和总结的学习意识,高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和反思课堂所学知识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后的反思和深层次的理解,就可以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掉,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在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就会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那些知识。只有通过这种课后反思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记忆公共关系专业知识。但是这种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督促,教师应该适当的给学生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完成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这种课后反思和总结的意识,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三)高职院校的校领导也应该配合学生和教师的授课过程,重视学生的实践机会。学校要通过与企业签约合作等各种方式,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让学生参加到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充分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参与企业公共关系处理全过程,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参与到公关实践中,学生才能对所学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也可以从实践中找到与理论知识的现实差距。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真理来源于实践。所以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公关模拟训练活动,让学生踊跃的参与进来,参与整个公关过程,让学生一起商讨公共关系课程中学习的技巧和技能的应用方法。

(四)倡导教育部门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更新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及时更新学校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软件。这些新设备包括电脑幻灯软件、教学录影带、VCD、投影胶片、实务演示材料等等。在教学课堂上应用了这些先进的软件,演示和播放已经发生过的各种公关现场和公关过程。也可以用视频录像等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记录和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设备和新技术能够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大对教学设施和新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五)引进与公共关系学相关学科的系列教科书,同时加强对各相关学科的高职教师的培训。引进先进的教材,无论是发放到学生手中去让他们学习,还是放到图书馆里面去,都会达到对学生增加知识的目的。这些教材的引进可以补充学生各方面的常识和相关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也要招聘一些对公共关系学相关专业有所研究的高素质教师。并且通过不断的培训和锻炼,提高他们的整体教学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就会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加入一些社会新鲜的事物,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会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些意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学科教科书和教材书可以使很多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喜欢上公共关系学科,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的途径来解决的良好学习习惯。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7

1.1学习目标明确,但缺乏主动性

高职高专学生整体表现为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反之对于内容枯燥的知识则学习效率较低。学生主观上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但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较高。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创新意识不强,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对所接受知识的创新加工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操作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独立完成任务项目的质量不高。所以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应该是其一大特色,通过突出实践性环节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甚至高于细枝末节的理论课程学习,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并鼓励学生参与,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1.3情商欠缺,心理问题凸显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比较欠缺,与他人的沟通往往流于表面,看似有效率,实际无深度,渴望得到老师认可却往往表现得极具个性。渴望证明自己但却不太愿意付出,对物质的要求和价值观念略显极端。公共关系课程强调的是公关意识、公关技能,针对学生特点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历练学生情商,对于课程开展的延续性和实效性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影响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效果主要因素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影响高职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问题、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情况等。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不同高职院校实训条件的情况和所处环境等也会影响制约课程教学效果。这里结合我院实际,简单列举几点集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2.1专业教材建设滞后

实际上,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在专业、内容和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有的甚至完全脱离实际,课程设置不合理。在选取教材方面能否选择有特色、有水平、结构合理且适用的系列教材对整个课程的教学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教学手段和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众所周知,公共关系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作用、任务和专业课程结构都与其他传统学科有很大差别。与实际结合、注重实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该是公关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完全理论式教学、“满堂灌”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公关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结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认真提炼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竭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2.3实训条件欠缺,认知教学难以开展

此问题我院是比较典型的,由于地处粤西欠发达地区,城市环境及发展相对大中城市滞后,公共关系行业几乎一穷二白。教师在设计指导公关实训任务难度较大,学生在认知公共关系对城市及相关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方面,难于身临其境、形象认知。

3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纸上谈兵”,学习纯理论的知识,并不能实现根本的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授课形式和训练内容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参与实践活动,并且结合所在学校及城市的相对条件设计组织实训项目,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提升学生参与相关公关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公共关系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公共关系理论为指导,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课堂教学模式,即实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互相交流共同参与的双向沟通教学模式。

3.1明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公共关系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关理沦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企事业单位对各类公关知识的需求。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公关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公关教学必须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公关基本原理,形成较强的公关意识 ,掌握一般的公关实务技能,使学生能够承担初级、中级层次的公关工作,为以后的管理、营销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按照这一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3.2设计“以实务工作为导向”教学内容体系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涉及面广,这就需要有清晰、丰富、精炼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按照公关工作程序和每个环节要完成的任务及标准,构建课程的顺序和进度,尽量设计模拟化工作情景,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知,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掌握相关知识。公共关系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组织形象管理、公关工作四步工作法、公关礼仪,其中每一个课程内容都应该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岗位要求的各项技能组织教学内容。

3.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3.3.1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等为目标,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公共关系课程可以根据公关员岗位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以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职业分析为起点,通过校内、外公关专家座谈 、访谈等形式 ,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传统,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重构公共关系教学内容,突出公共关系工作过程的实务性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是关键,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引导应该贯穿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价值和心理引导。

3.3.2 引入案例教学法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8

1、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

中职学生生源的素质越来越差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前行之有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几乎收不到任何的成效。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课堂秩序难管理、课堂教授难组织的问题,却依然按照现有的教材和教具开展工作,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程内容未能与企业的需要相衔接

在教学内容方面,市场上现存的《旅游公共关系》教材基本上都是上世纪末编写的,导致大部分院校现在使用的都是宽泛的《公共关系学》教材,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部分内容已经过时,对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不大,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

市场瞬息万变,尤其是旅游行业,各种新技术和信息在旅游中很快被体现出来。作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中职学校来说,要根据市场、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而不能“闭门造车”,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3、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陈旧

目前,中职院校《旅游公共关系》课程的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最终成绩由平时考勤、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的成绩组成,重学生知识记忆的测试,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致使部分学生搞考前突击,应付考试,使得考试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此外,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没有有效的惩戒措施,以致无法通过考核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旅游公共关系》教学方法的思考

1、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教学方法

想要获得比较好的授课效果,首先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和个性的发展。

现代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法等多种类型,都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

在进行理论讲解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寻找实际案例作为分析的对象,指导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并寻找实际的解决途径。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旅游公关传播的真实性时,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告别三峡游”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违反真实性给公关主体带来的不良后果。

(2)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旅游公共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角色扮演的方法。角色扮演法是教师赋予学生真实的公关活动场景,鼓励学生在模拟的角色下工作,从而体验真实的公共关系工作。

例如在教授公共关系意识培养这一章中的自我推销时,可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角色定位下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自我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自我推销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旅游企业的某一公共关系活动的运作情况,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的“公共关系程序和职能”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动手开展调查、收集资料、设计活动、选择传播途径、收集反馈信息,使学生真正参与、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公关策划能力和解决实际遇到问题的能力。

2、以应用为目的,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鉴于目前国内《旅游公共关系》教材缺乏,学校可组织编写实用的校本教材。基本素质课程和内容的选择要以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前提,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限,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具体内容选取时,要调查旅游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关系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并结合授课教师和领导的意见,体现学校与社会、企业相结合。

3、改革现行的考核方式,建立全面考核的观念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9

一、形象公关,培养兴趣

第一课的先入为主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第一课应针对学生对新课程新老师的好奇,不是先做自我介绍,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对老师作出评价。在教者的提示下,短暂的沉默,然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有的说老师着装规范,有的说老师很温柔,有的说老师的教学不走寻常路。就在这时,我总结了一句:“其实,老师这是在形象公关啊,穿着符合身份、年龄、职业的特点;在你们的好评中进行自我形象的推广。”用这种谈话式的教学方式很自然地引出公关的话题。然后顺势引出第二个话题:公关是什么?引出八种公关形象化的说法:

一是公关就是争取对你有用的朋友;二是公关就是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三是公关就是讨公众喜欢;四是广告是要大家来买我,公关是要大家爱我;五是公共关系是人和的学问;六是公共关系是博得好感的艺术;七是公共关系就是內求团结,外求发展;八是公共关系就是良好的行为、公众的欣赏。

这些形象化的说法,都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公关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请客送礼的庸俗关系。然后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公关案例,突出“公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特点,强调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关。这就让同学们对这门课程有种亲切感,激发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这种通俗易懂的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懂得公共关系这门课程不是那么高深莫测,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不着边际地想,也不是信口开河地说,而是真诚努力地做,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用洛克菲勒的一句金玉良言“公共关系是无价之宝,我愿牺牲太阳底下所有财富去获取它”来结束本次课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这种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第一课的教学,其优势在于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而是平易近人的交流,师生的互动在同一层面上,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和讨论思考状态。

二、精选案例,“请君入瓮”

除了运用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外,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就是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介绍,把学生的思路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引入教师设置的“公关实践”中。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启迪思维,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性能力。在公关课堂教学中,笔者善于从三方面入手精选案例。

1.选择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这些同学们熟悉但不懂得包含什么公关原理的身边的事情,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带有普遍性的公关原理。这种理论是学生“亲身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的案例一经分析,同学们就对这部分公关理论豁然开朗了。例如,在讲解树立全员公关意识时,列举同学们亲身经历的学院教学评估的案例,回忆当时的情景,“人人都是得分手,人人都是失分手”,分别列举同学们得分的细节和失分细节。要想学院在评估中有个好成绩,除了学院各方面努力外,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会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同学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无论正面或是反面的,都给学生以更多的启迪和借鉴,也更有助于同学们把这些公关意识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选择教者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同学们对老师亲身经历的事情比较感兴趣,从老师在处理公关事务的得失中受到启发。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把自己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人相处中遇到的困惑及处理这些问题中的收获和同学们分享,让学生真正体会知晓公关的真正意思在于运用公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理解公关这门现代管理艺术的真谛。

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选择那些报刊、书籍、网络上的典型公关案例。网络上新近发生的事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课堂上,我们分析过肯德基的苏丹红危机案例,分析过海尔名牌战略路线,分析过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报道中的问题和教训,分析过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处理的成功和失误之处,分析过日本的核电站泄漏事件与世界各国新闻媒体对核电站的强烈关注,等等。通过分析报刊、书籍上的典型公关案例,学生们不仅学会关注时政,多渠道掌握信息,而且提高了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无论是列举哪种类型的公关案例,在分析时教者都要合理地引导,对学生们总结的答案,给出恰当的评判,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中所包含的公关理论,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提高公关实践能力。

三、引进“外援”,开阔视野

公共关系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实务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公关专项训练涉及的内容面很广,公关老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难免有肤浅和不专之处。教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把金牌名师请进实务课堂,既能让同学们对某一方面公关训练内容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同学们不断钻研和拓展相关的专业训练内容。例如讲到公关关系沟通和协调时,笔者分别请余世维博士讲解《沟通的艺术》、翟鸿燊教授讲解《高品质沟通》;在讲解公关礼仪时,分别请金正昆教授讲解《商务礼仪》、台湾礼仪教母周思敏讲解《时尚礼仪》。通过这些碟片精选部分的播放,结合具体的实训内容,笔者进行有效的点拨处理,让出讲台,使教学内容更精彩,学生学得更有激情。学生不仅知道这些名家大师们对这些问题的论述,而且知道如何更好地拓展这些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能力和沟通协调综合能力。

以上具体实践,只是笔者在公共关系课堂教学中就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通用能力方面的一点尝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训练提升同学们的通用能力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例如在公关策划部分,对我们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写出策划方案;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在公关课堂教学方面培养同学们的通用能力途径也不完全一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把学生的特点考虑进去,把“公关”意识融入公共关系的教学中,真正做到学习公关,知晓公关,应用公关,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出顺应时代变化、未雨绸缪的复合型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菀.论公共关系教学与高职学生通用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33-02

一、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程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主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各个组织与企业之间基础与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肯定会由于利益的原因出现过各种错综纷杂的矛盾与冲突。一种良好的沟通语言,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于市场上的各行各业的主题来说越来越重要。

公共关系学是随着社会中各个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公共关系学课程是一门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人才。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是走上社会后直接能够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所以,高职院校中的公共关系学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够及时的帮助企业走出公关危机,创造公关奇迹。

《公共关系学》的课程设置目的主要是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公关实务技能。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公共关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初步处理企业公共关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关素养,为市场上各个企业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

二、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课程学时安排的比较紧张,学生短时期内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高职院校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而且在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比较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课时安排的比较紧张,外加上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内容繁多,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知识,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实践所学内容。最终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没有深刻理解。

(二)学生的课后复习意识比较薄弱。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很多学生知识机械记忆了某些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它。所以要想把公共关系学学到最好,还要求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花时间去理解,去揣摩。在高职院校中,学习氛围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来说比较薄弱,所以很多学生的自制力很差,没有安排自习,这样就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丢失三分之二。在考试前期只是机械的背诵来应付过关。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缺少反思,缺少理解,就无法在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及时的提供给学生实习锻炼的机会。由于实习和实践的成本教高,消耗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很多学校就省去了实践环节,单纯的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偏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虽然很优异,但是走上社会后,在企业实践中都会显得很茫然,不知所措。这些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高分低能儿”。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这种锻炼机会的缺失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就业率。

(四)高职院校中的教学设施落后,使得学生课堂缺乏生动形象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高职院校没有教育部的经费支持,所以很多学校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教学经费不足就使得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软件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公共关系学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习的教材比较有限,教课老师的整体素质也受限。公共关系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在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同时学习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广告学、礼仪学、经济学等各个学科。但是学校的教材却是有限的,各专业、各学科的授课教师也是受限的,所以学生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上比较薄弱。此外,在学科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各科教师的教课内容出现“撞车”的现象。

三、加强高职院校中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探讨

(一)科学安排公共关系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去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时间要科学,不要把课时安排的太紧张了。课时的设置原则是要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课时的科学安排也可以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备课,让课堂上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效。高职教师在科学安排的课堂上也可以根据时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来适时的安排课堂的各项内容的先后顺序。总之,在科学安排课时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有效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把控,学生也会有充足的反思和总结、理解时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要增强学生课后复习和总结的学习意识,高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和反思课堂所学知识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后的反思和深层次的理解,就可以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掉,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在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就会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那些知识。只有通过这种课后反思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记忆公共关系专业知识。但是这种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督促,教师应该适当的给学生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完成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这种课后反思和总结的意识,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三)高职院校的校领导也应该配合学生和教师的授课过程,重视学生的实践机会。学校要通过与企业签约合作等各种方式,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让学生参加到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充分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参与企业公共关系处理全过程,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参与到公关实践中,学生才能对所学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也可以从实践中找到与理论知识的现实差距。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真理来源于实践。所以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公关模拟训练活动,让学生踊跃的参与进来,参与整个公关过程,让学生一起商讨公共关系课程中学习的技巧和技能的应用方法。

(四)倡导教育部门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更新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及时更新学校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软件。这些新设备包括电脑幻灯软件、教学录影带、VCD、投影胶片、实务演示材料等等。在教学课堂上应用了这些先进的软件,演示和播放已经发生过的各种公关现场和公关过程。也可以用视频录像等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记录和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设备和新技术能够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大对教学设施和新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五)引进与公共关系学相关学科的系列教科书,同时加强对各相关学科的高职教师的培训。引进先进的教材,无论是发放到学生手中去让他们学习,还是放到图书馆里面去,都会达到对学生增加知识的目的。这些教材的引进可以补充学生各方面的常识和相关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也要招聘一些对公共关系学相关专业有所研究的高素质教师。并且通过不断的培训和锻炼,提高他们的整体教学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就会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加入一些社会新鲜的事物,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会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些意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学科教科书和教材书可以使很多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喜欢上公共关系学科,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的途径来解决的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高职院校的所有教学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能力。所以,学校一定要注重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对于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模拟实践活动,例如:新闻会、模拟面试、模拟企业合同谈判等等。这些模拟训练活动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模拟训练,运用各种高端软件技术,设计各种实际情景和实际公共关系工作环节,让学生在网络模拟的环境中就能够完成对自己实践能力进行训练的目的,最终巩固和深化公共关系学中的理论知识。

四、结语

为了锻炼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的实务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高职院校正在努力的寻找各种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的公共关系实践能力增强了,才真正达到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11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带来的竞争白热化,旅游营销和旅游公共关系也快速发展,各种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公关策划、旅游组织的形象宣传、传播以机危机处理的活动层出不穷,因此,对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岗位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这为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契机,也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显然完全不适应日益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笔者拟从教授几年的《旅游公共关系学》入手,从能够适应社会和旅游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为课程的主导和核心,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谈谈对于此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以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旅游公关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及探讨独立学院(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合选用的《旅游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教材,进行了重组和修订,结构如下:首先用一章的篇幅介绍公共关系以及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即公关概述。二至四章分别讨论旅游公关三要素,分别是旅游组织的公关机构、公关对象和传播沟通。五至七章主要讲述四步工作法,即公关调查、策划、实施与评估。第八章用一个专题介绍旅游公关专题活动的组织与技能,技能侧重在公关谈判的运用。最后一章是旅游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修订后的课程体系清晰实用,更符合教学目标以及实际需要。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具体内容有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关的发展历程;公关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公共关系的职能以及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相应特征和职能。二至四章的具体内容有旅游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安排、人员素质要求以及培养模式;旅游业公众的特征与类型、旅游组织内外公共关系的协调的技巧;旅游公共关系传播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旅游公关广告的设计以及旅游组织网络公关的传播手段。公关调查的内容主要有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旅游公共关系策划一是关于公关活动策划方案的编制,另外一个主要内容是近几年很受关注的旅游CIS与TDIS策划;旅游公共关系实施与评估一方面强调掌握旅游公共关系实施方案的编制,另外是旅游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撰写。 旅游公关专题活动的组织主要对于公关常用的几种类型活动要能够实际操作和参与,以及了解相应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任务组织都不能完全离开危机公关,旅游企业也不例外,第九章主要内容是危机公关的预警和处理,也包括处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最大的改革即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入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旅游公共关系的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味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经验。为了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 我们在每一章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旅游业公众与公众协调的教学单元,要求学生课前看电影《生命的火花》以团队作业(5-6人一组)的形式完成三个具体任务:通过回答电影涉及的公众有哪些?不同内外部公众的想法和反应举措是什么和小组对电影进行点评。以通过电影分析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公众含义和特征,以及更清查地了解主体的内外部公众策略。再比如第四章公关传播,结合教学任务,以情景引入的形式提出五个具体任务:一是为为某酒店制造一次新闻事件。二是为扩大某酒店的知名度,撰写公关新闻稿。三是为H酒店编制一份对外宣传册,四是为H酒店设计一则公关广告,五是如何运用网络公关的手段塑造H酒店的形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它体现了体验式学习法的目标,具体来讲,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领受任务

指导教师介绍任务的内容、要求,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明确传达给学生。小组提问,指导教师答疑,各小组正确理解任务,完成任务领受。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领会项目任务的意图,明确项目的要求,并体味如何更好地将一项指令明确化、简单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分析任务

接受任务的小组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分析任务的内容,阅读知识链接,制定完成任务的工作程序及任务分配,补充查阅其他相关资料。这个阶段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而制定计划的过程首先是团队成员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任务模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会如何清楚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最后如何达到共识。

(三) 实施任务

各小组具体完成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写成发言稿,要求做成PPT,并做好预演,准备汇报。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然后学生分工通过上网搜阅资料、“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综合分析信息、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期间老师负责回答学生的提问,进行启发和指导。

(四)任务汇报

各小组根据任务的要求,在教室中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讨论。指导教师及时控制汇报进程,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展示时发言人最好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即计划、实施、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及做事的理念和方法也进行阐述,如果可能,小组中成员轮流进行展示。

(五) 任务总结

各小组对本次汇报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作业上交指导教师。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学生行动过程中的观察对各团队进行点评,用建设性语言和方式鼓励他们处理好正负两个方面的反馈。同时也可以请其他组参与点评。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赛通常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更有效的激励。这一阶段是将实际的学习心得加以分析、巩固并与实践环节相联系,也是衡量教师对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和能力的阶段,因此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我们还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而是在确定了一个学习内容和解决具体任务之后,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而老师也不再是作为无所不能的角色,而是由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变为配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线索、思路和支持,因材施教地启发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样,课程的能力目标在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四、课程考核改革

本课程平时考核(占40%-50%),期末理论考试(占50%-60%),由任课老师自主把握。为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实操中,笔者在《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中打破单一的知识考核、笔试等传统考核方式,期末试卷以开卷的形式,其中知识类试题占20%,分析型试题占40%,能力型试题占40%,来突出能力考核、专业技能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和新型考核方式相结合,既加强了检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加强了学生对上课的重视和主动。另外,平时考核除了常规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分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也占很大比重,避免学生轻视任务完成。

五、课程教学改革小结

有人说,公共关系是少数聪明的才能做的工作,它对于传播、沟通、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根据旅游业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对工作的要求,设计设计教学内容和顺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拟对课程考核进一步进行修改,将实训过程表现和考核实训效果(成果)或测试实操能力来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例如,和酒店结合策划公关活动的实施,以考查学生在实施或设计中的表现。另外,在把握好项目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中,应聘请该有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岗位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这样才能使课程得到科学地设计、高效地实施,同时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菲,陈平.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2(2):27-28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12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性质及其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诉求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关系的本质体现为以利益诉求为动力,以有效沟通为手段,以协调利益为条件,以利益共赢为目标。公共关系中利益的诉求表达及沟通通过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体现出来,而任何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和公共关系能力,便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理性诉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一般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由于公共关系学科的研究对象非常复杂,与管理学、营销学、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社会学、礼仪学、逻辑学、美学、演讲学、谈判学、商品学等诸多学科形成交叉综合的性质,因此《公共关系学》课程体现出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且较难驾驭的特点。

基于公共关系学学科特点及高职教育目标,一般将《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学生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职能;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方法和技巧。由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指在培养现代职业人在各种职业情境中都具有的普遍适应性能力,因此其课程实施更适合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最初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引导法、头脑风暴法、模拟(仿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等。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是“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1]。基于职业情境和主体意识的行动导向教学观认为,职业教育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行动即学习。职业教育的特有属性要求教育的各个教学过程应尽量与职业状态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因此,专业学习过程需要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来展开,这样才能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本土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教师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实施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如头脑风暴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等,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但同时,行动导向教学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困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进程难以控制

为了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大量减少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在实践中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以学生工作为主,教学进程往往很慢,耗费的时间要比传统模式多,正常的教学进度难以完成,需要花费课下时间去完成。以《公共关系学》第九章的“CIS策划”为例,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大煎饼营销策划”案例,结果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所用学时是传统教学方式所用学时的2倍。

(二)后进学生潜伏“搭车”现象普遍

在传统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被动学习的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中,这些学生仍然如此,他们“潜伏”在小组中,等待“共享”小组其他成员的劳动成果。如果教师放纵学生的这种行为,就会形成负面的连锁反应,会传染其他“抵抗力”较弱的学生,最终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师资亟待转型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非常高。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历外,还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能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担任实训的教师必须通过“师傅”考试取得师傅资格。而我国有些教师由于没有实践工作经历,对实际领域比较陌生,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时往往难以有效开展教学。

(四)教学条件支撑不足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是“教学做”一体化,先会后懂,在做中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必须建立符合条件的“教学情境[2]。德国规模较大的企业都设有专门的培训中心,教学车间配备生产设备。从企业内课堂到实训车间再到生产岗位,是每个学员必须跨越的三步。商科类专业的实训更是面临困境,所设计的教学情境绝大多数是虚拟性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以《公共关系学》为例,当进行第六章“策划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教学时,由于没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只能让学生看多媒体来感受各种公关专题活动,然后让学生去模仿。因为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对公关知识及能力应用感受不深,无法真正形成公关策划能力。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精心选择和设计可操作性活动项目

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其活动设计应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来组织,集成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培养,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接。

在项目设计中,要注意项目的设计与任务相匹配。从《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训要求来看,在其项目和任务设计时,可将公关领域常见的事务性活动进行教学改造,使之成为具备教学价值、可操作的活动项目。一般而言,设计的活动项目应具备以下六个要点[3]:一是有清晰的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可展示的成果;二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教学项目应能聚焦知识,突出能力训练,渗透态度情感、职业素养、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的培养;三是活动项目要有一定难度,不仅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还要能引领学生构建新知识,获得新经验,学会新技能;四是学生拥有在一定范围内自己组织项目活动、评价项目完成质量的机会;五是项目小组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和工作计划,确保每个人都能真实地参与其中;六是项目任务贯通课内课外,不仅涉及课内教学,还需要在课外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由于项目完成费时耗力,因此需要对项目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统筹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学项目的时间因素。

此外,项目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智力含量,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是“智慧+技能”的智能化项目,以此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

(二)制定严密的行动方案或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需要在课前做好整个教学的周密计划,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同时还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即必须在师生同时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才能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制定一个行动方案或策略是整个行动导向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认识问题、搜集资料、具体说明问题及限制条件后,学生小组将协商制定一个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实施方案。该过程至少包括以下环节:将备择方案具体化,预测每个备择方案的结果,深思熟虑,选择行动路线。其中,在备择方案具体化过程中,学生在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范围内不可能考虑所有备择方案,而且制定一套备择方案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此环节教师要告诫学生主观上少作非此即彼的判断,要运用开放的、创造性的思维模式[4]。

此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策略性知识,这也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策略性知识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陈述性知识表征阶段,该阶段要领悟到所要学习的策略是什么,并且要能清晰地陈述。然后,经过变式练习,作为策略的规则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并支配学习者的认知活动。策略性知识要转化为自我控制的能力,同一般智慧技能学习一样,不但需要进行变式练习,而且在学习的初期需要外部的信息反馈和纠正。策略性知识训练要取得成功,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学生的练习材料并与个别学生访谈,了解学生任务完成进展情况[5]。在实践中,学生的感悟和反省认知尤为重要。因此,整个活动项目设计及行动方案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策略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具体活动实践中获得策略性知识。

启动和实施方案。行动方案启动至少包括以下步骤:计划、沟通、监控和评估。计划:即要将实施方案的机制和细节具体化,包括一系列具体的、详细的操作过程,如要明确谁该拥有计划的信息,需要采取什么行动,由谁实施,参加行动的人需要做些什么准备等,这要求计划的实施必须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沟通:要使每一个参与者都应意识到自己在任务中所承担的责任及计划中其他人的责任。教师必须关注个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全方位沟通的机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难以取得实效。监控:教师对行动方案实施的监督过程。执行计划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懈怠或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需要时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奖励、激励、劝诱、指导等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评估:组织决策产生于变革的环境之中,在历经计划、沟通和监控之后,仍需要对决策结果进行评估,以判断其成功与否。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

本课程宜采用结构式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可设计成六个部分:基本原理、写作、案例分析、网络操作、课堂演示和策划实务。其中,后2项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

学生成绩由学生自评、小组内学生互评、教师评分三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自评占20%,小组内学生互评占20%,教师评分占60%。每次的项目任务都要评出一个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组长期末总成绩加2分,每个小组成员期末总成绩加1分。当教师把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后,要对各工作小组进行检查、控制,消灭潜伏在小组中的后进学生“搭车”现象,观察各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包括担当的工作量、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对项目的贡献度、个人观点等,据此给出学生该次项目任务的一部分成绩。项目任务完成后,通过学生自评、小组内学生互评及教师评分得出该次项目任务的总成绩。这种及时激励的考评方式能起到鞭策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

(四)建立贴近生活实际的实践平台

在项目选择和设计时,聘请公关公司或策划公司人员参与,听取其合理化建议,并与其企业公关项目或策划项目结合起来,以便于后期学生能参与其中。

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企业服务。如,组织学生到省内高级商场、宾馆参观,并与商场、宾馆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座谈,收集资料,为商场、宾馆周年馆庆或店庆活动提供策划方案;吉林省每年举办的汽车展、农博会、技能大赛等都是综合性较强的实战项目,学校可与负责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跟随展会、参与展会,在工学交替中提升学生策略性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

学校、系部自身的各项活动也是学生实践的平台。高职院校每年都会举办技能节、文化月、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教师可结合学校实际设计若干公关项目任务,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继红,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及其对高职财会教学的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2(5):27.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86.

[3]毕蓉.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27-28.

[4][美]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著. 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M].范国睿,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98.

[5]皮连生,朱燕,胡谊.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4.

Analysis on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Public Relationship Based on “Action-oriented”

LENG Xiao-yan

公共关系学课程篇13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端正自己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态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社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公共关系学》从多方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了要塑造自己的形象,要有服务公众的意识,要有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要有创新审美的意识和立足长远的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名专门教授《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大学教师,本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于公共关系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下面谈一下本人对于《公关关系学》这门课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初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形象意识的培养

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首先要在形象上给用人单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用人单位在看到毕业生的时候能够眼前一亮。公关关系学教会了学生要注意个人的穿着打扮,塑造自身的完美形象。注重形象是公关的核心,所以,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用微笑、尊重、真诚的态度去展现个人风采。学生个人卫生的整洁,着装的规范和风格,发型的设计,表情和举止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就业时需要关注的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小的方面都会决定着学生是否会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而这些良好细节的养成全都需要平时的培养。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改变自己对“形象”一词的认识,用恰当的方式去展现自己的个人形象,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二、《公共关系学》丰富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知识

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总有很多的礼貌和礼节性的知识是需要学生们掌握的,这既是一名大学生的的基本素养,也是一名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公共关系学》为学生们介绍了见面礼仪、接待礼仪、乘车礼仪、拜访礼仪、电话礼仪、名片礼仪等多方面的礼仪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待人接物的知识。例如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学生需要知道如何请客人入坐、奉茶烟;面对客人,出于礼貌,学生需要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来陪同客人;在陪同客人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谁的客人由谁陪,其余的人问候后可回避……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职场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做到胸有成足,面对一些实际情况的时候也能够沉着应对,运筹帷幄。

三、《公共关系学》促进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社会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也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拼。合作和竞争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公共关系学》就其宗旨来说,就是实现组织和公众的“双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学会竞争,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组织内部,这种团队意识是需要强化的,以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任何组织内部和谐关系的营造,是需要每一名员工的真诚合作,并且互帮互助的。只有所有的员工都具有了主人翁意识后,组织才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方向,让学生们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积极参与组织的工作,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公共关系学》教会大学生危机处理的知识

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机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知道面对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以期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很好地处理和解决危机;把“危”转变为组织发展的机遇,这便是《公共关系学》在危机处理中的最高境界。但是,危机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会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甚至造成人、财、物的重大损失。面对危机事件时,大学生首先要懂得积极预防,做到防患未然。如果危机事件已经发生,大学生要能够正视危机、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争取主动。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公共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学会在危机阶段,任何公关决策都应该是以向公众负责的原则为基础的,采取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危机。公共关系教会了学生面对危机事件的正确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五、《公共关系学》提高大学生创新策划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落后就会被淘汰。大学生也要与时俱进,用新的理念和观点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公共关系学》中学生学习了企业公关策划的模式,例如维系型公共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巩固企业的形象。企业可以采取多种传播活动,使公众能够保持对企业的记忆,给公众提供一些优惠服务。还有就是针对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公关发展目标。例如经典的“三菱娃娃”案例:1988年元旦,上海三菱电梯公司成立一周年,寻找1987年1月1日出生的上海市区婴儿,称为“三菱娃娃”。给他们拍照留念,举办“三菱娃娃”健、优、美评比活动,促进了公众对它的记忆,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公共关系学》中还有建设型公共关系、进攻型公共关系、防御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公共关系策划,并且结合时展的元素,不断地进行创新,使自己成为一个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

总之,《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设,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具备了形象意识、组织意识、公众意识等,使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懂得尊重、平等和真诚,让学生具备了就业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从而让学生可以顺利地融入社会,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