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图书
人气:35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系统、专业的国内**套跑步书系—“湛庐乐跑人生系列”之一。央视体育评论员于嘉担纲翻译,并与联想集团副总裁魏江雷对谈推荐!RUN IN STYLE 跑出我人生!
  • 所属分类:图书 >保健/养生>运动健康  
  • 作者:[George] [Sheehan]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13060588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6
  • 印刷时间:2014-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跑步,究竟是一场苦行僧之旅,还是跑者内心的一场博弈?我们需不需要跑步?到底为什么跑步?一个跑者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是一本融合实践和哲学的跑步巨作。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跑者的坚韧;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跑者的胸怀;在这里,你可以聆听伟大思想家和运动者的精神;在这里,你可以与身体的"思维"对话。通过这本《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你也许能够找到"你到底是谁"和"你该如何适应你自己"的答案。

乔治`希恩博士提供了一个关于健康和快乐的人生大纲,展示了身体如何控制我们思想和精神的能量。通过有史以来那些伟大思想家和运动员的谆谆教诲和身体力行,希恩打开了他"跑步人生"的大门。而且,希恩将之与他自身关于健身、跑步的理论以及他关于训练、受伤预防和参加比赛的专业知识结合到了一起。但这绝非说教,而是他将你引领入他自己的"跑步人生",并且为你解释体验你自己的身体和思想的关键意义。

目录

各方赞誉

与跑者对话 跑步的世界,没有年龄跟时期的区别

于嘉 央视体育评论员

魏江雷 联想集团副总裁

译者序 我到底为什么跑步? 于嘉

推荐序1 我们从不孤单 安德鲁 希恩

推荐序2 一切从奔跑中来 肯尼 穆尔

序言 一个人,既是作家又是跑者

及时部分 你需要跑步吗?

第1章 生活

如果比赛按照你的节奏进行,那你就是胜利者

第2章 发现

弄清自己属于哪种体型,也就可以了解自己到底是哪一种人

第3章 理解

当我在路上跑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位圣人

第4章 开始

跑者因跑步而存在,而绝非跑步因跑者的行动而存在

第5章 形成

健康不过是跑步的副产品

第6章 游戏

不为"Run"而跑,而为"Fun"奔跑

第7章 学习

在跑步中,更加自信、明辨是非和感恩

超越

寻找社交上的平衡,以及内心的平静

第二部分 一个跑者的世界

第9章 跑步

跑步是自我的艺术,而我则是一名艺术家

第10章 训练

想清楚再保障,保障就要兑现

第11章 治愈

进步需要疾病、怀疑、失败、挫折,这些会使人变得更加明智

第12章 竞赛

不是在与别人较量,而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作斗争

第13章 胜利

只要不停,坚持下去就是成功

第14章 失败

跑步无关失败,而在于是否想要放弃

第15章 受难

32公里才是马拉松的起点

第16章 冥想

在奔跑中,体验使人获得自由的秩序、规律、爱和真理

第17章 蜕变

在路上,我与自己不期而遇

第18章 看见

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

在线预览

行家们都认同一点:如果比赛按照你的节奏进行,你就是胜利者;反之,则不是。一位篮球教练曾经告诉我说:"我们打紧逼,未必是要迫使对手失误,而是要打乱他们的节奏,让他们无目的地移动。"很多篮球迷也都认同这一点。

但是有多少人明白,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形?又有多少人清楚,我们每天都在让其他人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还有多少人能意识到,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生活就像面对波士顿凯尔特人的全场紧逼一样狼狈?

在我们的生活里,时钟是一切的开始。它机械地把我们的时间强行划分成段,以控制我们的活动。尤其是工作日,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时钟似乎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就这样,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上午和下午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有了电灯之后,我们晚上的时间似乎也能像白天一样被充分利用,直到午夜。然后,洗洗睡吧。

艺术家们晓得这样的生活节奏其实是不对的,而诗人们则了解得更为透彻。他们知道,时间的长短与钟表的表针长度无关;他们知道各国的时间都靠格林尼治时间来界定;他们知道,时光流逝其实与钟表无关,但我们并非与钟表无关。诗人们也同样明白,前面所说的那种节奏是一种常特别的、个性化的、就像指纹一样无法改变的东西。

艺术家们所了解的这些,已经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证实。在《精神病学与医药学的生物韵律》(Biological Rhythms of Psychiatry and Medicine)一书中,伯特伦?布朗(Bertram S.Brown)写道:"就像我们的肉体与骨骼一样,这种节奏是我们生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仅是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种节奏意味着我们每天在精力、情绪、状态和表现中起伏不定,而在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季度、每一年中,这种起伏都会发生更加微妙的变化。"

我们本可以踏实地坐下来沉浸在那种节奏里,但在学校、工作和社会把时间机械化地分割之后,我们便很难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中了。现在,我们的休闲生活就是看看电视,然后每天工作12个小时,隔三差五地偏头疼或者患上各种溃疡,年纪轻轻可能就有药物依赖症,一到中年可能就有患心脏病的危险。

现在,还有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内心吗?理想的情况是,一如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或者如同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einer)所说的,"有效的生活就是生活中具备充足有效的信息";又或者像日本哲学家铃木所说的"我是生活的艺术家,我的艺术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但现实是,每个早晨我们都要面对那种像凯尔特人全场紧逼般的压力。我们需要倾听自己、了解自己,获得充足有效的信息,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家。否则,其他人注定会掌控我们的节奏,控制我们的步伐、比赛和得分。

生活中的"凯尔特人"一直存在,"全场紧逼"的压力也一直都有。它们的确会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工作,适应所谓的时间观念,适应各种外在的要求,让我们改变,从而适应他人的节奏,按照他人的"鼓点"前进。但到头来,我们自己的计划、个人成就的预期以及有可能达到的佳状态都会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我们被动地成了时间的囚徒、闹钟的囚徒。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退休时,一般都会得到一块手表。

别尔嘉耶夫曾这样写道:"所谓良好的生活质量,其实多是无趣、肤浅、从众式的。"他断言,我们大的挑战其实是如何使生活富有激情、创造性和活力。

对于这一点,我常认同。除了极少数人,比如诗人、运动员、孩童以及教徒之外,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现阶段生活中的烦恼很多。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愿放弃现在的生活,活在对过去的追忆里,抑或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我们宁愿生活在任何状态里,唯独不愿活在当下。

我自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是从查询日程表的安排开始――这能让我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已经完成,什么事情有待完成。匆匆忙忙地赶到公司,我已经对早餐吃了什么没印象了。这24小时怎么过,我也没什么主意。幸好,我是那种永远只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人。

很多人跟我做着类似的事儿,他们逃避现实,只想活在过去――思乡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这些人而言,美好的过去是无可比拟、无法复制的,他们对现在的任何活动都很难提起兴趣。

但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整天充满正能量的人来说,比如诗人、运动员、孩童和教徒,时间就是现在。他们热情、投入、负责任地活在当下,而且他们必须这么做。对运动员而言,每一秒他都得当机立断;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下一个洞、下一杆或者下一回合出现的情况稍有分神,他就无法完成眼下的任务。对他而言,"当下"就是一切。

教徒们也是如此。出于对天堂和来世的了解,他们知道每一个地方都是"此岸",每一段时间都是当下,每一个人都是眼前人。他们知道每一个瞬间都要不停地在无穷的可能中进行选择并完成,根本没有时间想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P4-7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