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公共建筑论文

摘要: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难度、建筑复杂度、功能综合性等方面相对于普通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针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也区别于其他普通项目投资管理。在国家相关部门逐渐重视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在考虑建筑经济、适用性的前提下,发挥出建筑的生态性、智能性与审美性,并且加强监管力度,科学决策,发挥出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投资效益是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投资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共建筑论文

公共建筑论文:公共建筑供气管理方式的探讨

摘 要:城市公共建筑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天然气燃料。如何管理好公共建筑供气?就此本人以重庆市为例,从目前的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病和采用专门部门管理的优点,以及根据公司管理范围、规模确定专门部门管理的具体办法,提出对公共建筑供气管理方式采用专人管理的见解。

1 前言

天然气具有质优、清洁、高效、燃烧污染小和有利于改善环境等优点,因此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市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截至 1999年底,重庆市气田探明天然气随 3200亿m3,占全国已探明龌的20%。可采储量2300亿m3。随着城市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发展,治理大气污染,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工作的剧,公建用气必将得到迅速发展。旧的供气管理方式将难以适宜这一新的变化,为了保障计量,控制输差及安全平稳供气,必须对公共建筑供气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下面本人就以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探讨公建用气应采用专人进行管理的方式,这样才能维护管理好,达到安全、平稳供气,合理计量,防止泄漏,控制输差,有利于天然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管理现状

重庆市的民用天然气从 1980年发展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民用天然气发展给城市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几年来,蓝天白云再现重庆天空。重庆市的主城区民用气已达85万户,气化率已达85%。

1998年前,在发展居民用气的同时,市内也发展了少部分公共建筑用气。1999年开始,根据供气形势的状况,大力发展公建用气(商业、集体、锅炉、燃气空调和热水机)才提到议事日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商业和集体用气增长势头很猛;而居民用气的增长减缓直至趋于稳定。

目前对公用气的管理,是采用与居民用气混合在一起进行管理的方式。抄表是按区域划分给抄表人员,在抄该地区居民气表的同时,抄公建用气户的气表。收费也是由该片区收费员直接收费,维护、维修也没有单独的人员负责,如图1所示。

3 目前管理方式的弊病

随着近几年城市民用天然气发展重点的转移,商业和集体用气量的增多,计量装置也出现多样化。除常见的皮膜表外,其它腰能流量、涡能流量和旋进旋涡流量等计量装置陆续增多。这些计量装置各自特色,有的是直接读数;有的在读数后乘上一个修正系数,系数又分为固定、可变系数。因为这些计量新伙伴的加人,突破了民用气计量抄表的单一直读数据模式,给抄表工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处理不恰当,可能计量不公平而产生供用气双方矛盾。

公建用气调压装置也出现繁杂化,现有组合式,单独式、悬挂式和落地式等。由于调压和计量装置五花八门,给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用气的调压、计量装置型号单一,维修方式简单,但维修量大;公建用气的调压、计量装置型号多样,技术要求高,但维修量小。因此维修、管理采用同样的方式,是不利于居民用气调压、计量以维修为主的管理,也不利于商业、集体用气调压、计量以维护为主的管理。如果要求每一个维修人员都熟悉、精通这些设备,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对维修人员按分工侧重学习和熟悉不同的调压、计量设备,以达到维护管理这是可行的。

民用气根据用气性质确定了不同的气价。居民、商业、集体、锅炉和燃气空调等用气都有不同的气价。每个收费员在辖区内都管理着多种不同的气价,且抄表、收费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手工书写,抄表、收费的台帐就得有多套表格,容易造成收费混淆;统计出来的各类气量和销售数据也不,当然不能真实地反映各类用户用气的经营状况。服务对象不同,服务的方式和管理方式却是同样的。居民用户是指家庭、住宅用气户,而公建用气量指一个团体,即某个法人单位、企业、团体用气户。一般居民用气的供气方式是在楼栋前设置悬挂式调压箱,调压到2.OKPa——3.OKPa后,用低压管输送到每个用户,户内安装计量表对用户进行计量。公建用气的供气方式是为用户设置专用的调压装置(少数的小用户可台用调压箱),将气压调到 5.0KPa—2.OMPa后,对某种设备(或用户)设置计量表计量。居民用户因为每个家庭有不同的作息时问,进户抄表难。公建用户因工作时间是一定的,定时抄表容易。居民用户不具备维修能力,也不允许擅自拆、改供气设施。公建用户都设置了专门的用气设备维修管理部门或人员,因此具备维修管理能力,也允许对在产权所属范围内的设备进行维护维修。而现在将居民用气、公建用气混在一起管理,就不太恰当。

4公用建筑用气是近期发展的重点

从1999年开始全国实施清洁能源工程,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来抓。政府部门下决心,由市环保局、市监察局及各级人民政府分工负责,有政策和资金支持,这给天然气利用市场找到了新的民用气发展增长点。这意味着原有的燃煤市场很大部分让位于燃气市场。

今年开始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和进日液化天然气(LNG)工程为城市天然气能源提供了有利的供气条件和的供气保障。

我国燃器具和燃气设备市场不断扩大,也为公建用天然气打下了基础。燃气灶具、沸水器、热水器、热水炉、热水机组、锅炉、空调、烤箱等不断更新换代,这些产品的广泛应用扩大了城市公建天然气队伍。

当居民用气气化率达到一定程度,用气量的增长速度逐年减缓。这样,公建用气的发展将成为城市天然气利用市场发展的重点。

公建的用气量较大,如一台80Nm3蒸吨用气量的锅炉按每天8小时工作计算,它相当于居民493户的用气量(1.3Nm3/户)。公建用气在民用气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最终公建用气量会超过居民用气量。

5 公建(商业、集体)用气的管理模式

根据公司的机构设置、经营规模和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可将公建用气管理方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设专门管理机构的公建用气;一种是设专人管理,而不设专门管理机构。

(1)专门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是设公建管理站,把公建的抄表、收费和维修管理职能都放在公建管理站内,站内的工作人员再分片作业。如图2。

专管机构的管理方式的优点是必全体职工对公建用气的政策和规定理解透彻,有利于

宣传和正确执行政策;②可根据公建用气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③便于收集各类数据资料,真实地反映公建用气的运行状况和供气情况;④对专业设备的调试和维护管理在技术和业务上提供了保障。而它的缺点是管理地域范围宽,管理人员得多跑路。具体办法是抄表员每月定时上门抄表,除报停和拆除外,无论是否用气都必须抄表到户记录在案,要求抄表进户率 100%。收气费可采取支票和现金交费相结合的方式,由用户直接到管理站交费。维修方法是首先明确供用气双方各自的维修维护范围及各自的职责和承担的义务。再就是定期检修和报修相结合,维修人员按制定的定期检修时问,准时认真维护运行设施、设备,并作好设备运行检修记录。安排维修值班人员,对受理报修的,实行不超过十二小时上门服务。

由于是专门人员管理,抄表人员熟悉用户情况,与用户便于沟通,能够定时抄表和掌握用户的用气状况。用户直接到管理站交费,减少了收费时携带巨额现金的风险。维修范围职责分明,维修人员对专用调压计量设备的维修技术钻研有的放矢,对设备的性能和运行工况了如指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了公建用气设备正常运行。

(2)专人管理方式是在按区域划分的管理站,将居民用气和公建用气管理职能不分开,只设公建的专管人员进行抄表、维修;收费由站上业务直接办理,该方式如图3所示。

专人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由于地域管理范围窄,用户集中,管理人员工作方便。但不能突出公建管理的专业化特点,对公建用气的市场变化情况感觉迟钝,不利于公建用气的发展和对整个供气市场的决策,而且运行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也达不到专业管理水平。

它的具体管理办法是管理站设专门的公建抄表员,对辖区内的公建用气户抄表,要求每月定时进户抄表,抄表率必须达 100%。收气费是由用户直接到管理站交费。维修工确定几个兼职公建的维修人员,实行定期检修,报修必须在第二天处理。专人管理方式适合管理规模较小的公司采用。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不断采用的先进管理手段,已逐步解决民用气抄表进户难的问题。比如IC卡智能表、三表远程抄表控制系统和委托银行收费系统等等。尽管这些先进的管理手段最终会替代传统的管理手段,但是公建用气由专门部门管理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专门部门管理公建用气其核心是对公建用气调压、计量设备的调试、维护和维修管理,而这些工作是不能依赖生产厂家的。如不能保障公建用户连续正常用气,就会影响公建用户的用气积极性,这直接影响公建用天然气市场的开发。

公共建筑论文: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维护结构构建策略

随着公共建筑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其能耗正日趋上升,成为引起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节能设计中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围护结构在公共建筑物应对恶劣室外环境,创建舒适的室内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围护结构自身的效能将成为推动公共建筑物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工作中完善对围护结构的设计是节能的必然选择,要给与高度的重视。

1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及围护结构在其节能应用方面的原理

1.1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

公共建筑指的是包括办公建筑、旅游建筑、商业建筑、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类建筑以及科教文卫建筑等一些非居住类的民用建筑。在能耗上公共建筑的能耗构成较其他建筑复杂,不仅影响因素多样,且影响因素的比重也不同。其中能耗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建筑的朝向、层数、面积,建筑的长宽比、窗墙比、室内的温度、

灯具的类型与开灯时间、设备的功率与运行时间以及人员密度等。此外,公共建筑物因建筑物的种类不同,各耗能的影响因素的比重也不同。

1.2围护结构在其节能应用方面的原理与影响能耗的因素

建筑围护结构指的是建筑物与房间各个面的围护物,分为透光与不透光两种类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合适的材料与技术手段改善围护物的热工的性能,进而在夏季阻止和减少热量进入室内,冬季利用材料减少热量流失进而起到保温的作用,室内温度适宜设备的运行,减小其工作的负荷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而影响维护物能耗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风速、湿度等,而内因主要包括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以及人体散发的热量、湿度等。

2围护结构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围护结构在公共建筑物节能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公共建筑物围护结构中起到节能的部分主要涉及到实体墙面、屋面、窗户以及玻璃幕墙四个部分,只有有效的应用这四个部分,做好设计才能够有效发挥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

2.1实体墙面在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墙体在围护结构里面的主要作用是承载来自建筑物自身的各构件以及材料的质量、室内的人与物品的荷载、外界风雪的荷载等,而另一个功能是起到围护的作用。在实体墙的节能设计中多是采用复合墙体,这种墙体相对于传统的砖墙与石墙在其主体结构上增加一层绝热材料,进而改变墙体本身热工的性能。其中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外墙体的应用中尽量选择外墙外保温,因为这种技术更合理,节能效果更优越,且能够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2.2屋面在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屋面是公共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处于结构当中的最上一层,起着抵御自然灾害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内部环境的好坏,在节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应用的过程中,屋面保温材料的选择方面遵循:注意使用的温度、保温隔热材料的密度、隔热材料的寿命与屋面主体材料的寿命相当、才料具备防火防水的性能等原则。在屋面节能利用上一般采用保温屋面、坡屋面、架空通风的屋面以及绿化屋面等措施。在材料的选择上一般选择热导率较小、强度较高、吸水率较低的保温材料,这样可以降低屋面的热量损耗进而达到节能效果;同时在增加保温层的厚度中要结合气候特征以及建筑物材料的品种与规格进行计算,合理的选择厚度。此外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在温度过高的夏天可以在屋顶覆盖一层或者多层遮阳棚等,进而降低室内外的温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能源物质的消耗。

2.3外窗在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外窗在建筑物中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窗户的方向以及面积对降温、采暖等有很大的影响。外窗过大会使得室内热损耗增加,过小又不利于采光的进行,因此对窗户要做好设计。首先在窗框材料的选择上一般采用塑料、隔热铝窗框,这样可以减少整体的传热量。在玻璃的选择上一般采用中空、低辐射的玻璃,这样可以减少辐射热。此外可以选择密封材料来强化窗户的密封性,减少内环气流的交换,进而降低室内设备的负荷,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外窗的设计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适度的设置一些多层玻璃、不同的开窗户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室内的挂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能耗。

2.4玻璃幕墙在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公共建筑物中玻璃幕窗的采用率越来越高,它是建筑物中热量交换最频繁的部位,过大过大的开启会给空调带来很大的负荷,增加能耗,因此,做好这一部分的设计对减少能量的消耗将起到明显的作用。其中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节能玻璃和节能型材,如吸热玻璃、镀膜玻璃、中空玻璃、复合玻璃、断热铝型材、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层玻璃幕墙体,这种设计在夏季可以依据“烟囱效应”通过幕墙本身的自然来风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在冬季利用“温室”的原理起到保温的作用,即幕墙系统的通风口被关闭,室内温度由于太阳辐射作用温度降低,进而减小室内外的温差达到减少能量消耗的作用。

3小结

针对目前公共建筑物高耗能的局面,有效的利用围护结构减少能耗成为当前主要的应对措施,但是只有在有效的利用好、设计好维护结构,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实体墙面、屋面、窗户以及玻璃幕墙四个部分的设计中要做好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等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积累经验,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对围护结构的有效利用,进而促进节能工作的进行。

公共建筑论文: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中最集中、最活跃的核心地带,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城市公共安临空前的挑战。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涉及范围广泛,从2001年“9·11”世贸中心恐怖事件、2003年全球“非典”肆虐、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到2014年“马航370失联事件”、2015年元旦前夕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升级,造成了大量生命、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各类事故的升级对城市预防公共安全事件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如城市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特大型建筑物、建筑群等,在公共安全的内涵、管理上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程度往往明显高于城市的其他区域,城市复杂建筑物、复杂区域一旦出现公共安全问题,后果和影响往往难以弥补。本文聚焦城市管理的热门话题,谈谈对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城市大型建筑的运营现状

我国建筑业长期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维护的弊端,城市建筑物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累积了诸多安全隐患,致使其安全运营事故频发,引起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中尤以受地下工程施工影响、围护结构高空坠落最为常见,已严重危害到广大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从“九五”期间,我国开始重视建设工程安全问题,以城乡居民住宅工程、特种工程、城乡建设为重点,解决建筑设计、产品开发、工程施工和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超高、大跨度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和水下工程、隧洞工程等特种工程的设计方法、结构和施工技术。随着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的升级,国务院以及上海市政府都将城市公共安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予以关注,对城市预防公共安全事件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不断加大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开展重大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及诱变灾害的机理、预测和防治研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公共安全领域确定“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为重点项目,提出研究城市灾害和工程事故类别及其应急救援措施和快速反应的指挥与装备,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和地下空间的抗灾能力。“十二五”期间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围绕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力争实现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形成公共安全核心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与工程技术能力,大幅度提升公共安全科技支撑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和应对的能力。此外,《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指导公共安全领域基础研究、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重点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共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形成公共安全综合保障与应急处置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公共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综上所述,“九五”期间国家将建设工程提到重点发展领域,“十五”以来逐步开展了工程安全的机理、预测、防治、应急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工程安全首次作为战略任务被列入发展规划;“十一五”将公共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建设行业针对城市生命线、地下空间等重点工程的安全防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十二五”更是聚焦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关键问题,强调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提升公共安全科技支撑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和应对的能力。

虽然城市建筑运营阶段的安全风险已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重大安全运营事故仍频繁发生,折射出我国城市建筑的安全运营保障技术落后、安全运营控制与预警响应方法和手段欠缺,不利于现代化城市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课题,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我国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对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公共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提升城市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的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及安全保障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风险管理体系,才能较大限度地降低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减少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切实降低社会负面影响。

二、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问题原因分析

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问题与人民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以大型公共建筑为载体,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牵涉因素之多、突发能力之大,任何其它社会经济问题均无法与之相比。

(一)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问题的特点

及时、大型建筑安全运营事故往往损失巨大、修复难度高、恢复期长,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与经济次序的破坏以及生产系统紊乱等后果。大型建筑空间的集中性、人口密度的集中性和经济的密集性决定了运营突发事件损失巨大的特点。一般城市建筑发生突发事件时,影响范围小,其功能的基本恢复需要一个月以上,而对于大型公共建筑,一次突发灾害可能影响整座城市的正常运行,恢复难度高,代价巨大。

第二、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种类多样,原因复杂,包括建筑自身因素、外界环境干扰、人为因素等等。其中,由于城市灾害的多样性,使得城市大型建筑所受灾害复杂,包括受地震、风灾、海啸、洪灾、地质灾害的威胁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运营风险往往难以控制。 第三、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连锁性强,影响面广。一方面,由于大型建筑依托城市功能网才能正常运行,城市功能网的整体性强,当一种功能失效时,常波及建筑中其他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大型建筑的灾害链发生明显,一种灾害常诱发一连串的灾害,如1995年神户地震,由大型建筑的电力系统短路发生的火花引爆煤气管网,导致煤气泄漏,最终造成巨大的火灾。

第四、大型建筑风险防范难度大。由于城市大型建筑不仅基础设施等物理功能网复杂,而且组织结构也复杂,在防灾减灾措施或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很难保障达到统一标准,其中有些灾害是由于操作不当、人为造成的,无法实现风险的前期预测和主动控制。

(二)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的原因

1.建筑

自身素质 所谓的建筑素质是指构成建筑的结构、设施设备、系统等等组成建筑实体的软硬件条件。建筑自身素质是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因素之一,而且某种程度上代表城市建筑抵御公共安全问题的一种能力。影响建筑素质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的设计合理性(空间设计、结构设计、防火设计、抗震设计等等)、施工质量、工程结构耐久性、设施设备条件(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燃气及热水供应工程、建筑消防给水、建筑通风及高层建筑防排烟工程、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工程、电气照明及设备安装、检测与控制仪表)、系统(管理体系、预警应急防范措施等软件配备)等。

由于建设期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建筑在运营期发生公共安全事件的案例数不胜数。1995年6月29日韩国首都首尔市三丰百货大楼突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501人死亡,910人受伤。事故原因调查表明,三丰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偷工减料:混凝土质量差;浇注立柱的沙子是从海滩运回的,因含有盐份致使钢筋腐蚀;楼顶混凝土预制板的厚度比当初设计的厚度大25厘米,造成大厦楼顶不堪重负。

运营期的建筑改造也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住宅拆改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原设计无地下室改出来一个地下室,原来基础变成了挡土墙,原来埋在地下的给排水管道暴露于外;原来符合抗震的建筑,由于增加了地下室,拆改了墙,可能不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原来墙被拆掉、被凿洞、被位移,楼下拆墙,楼上有的墙就等于作用在板上,有的开大门窗洞口,横墙嵌入暖气片,厨房、卫生间排气道缩小嵌入横墙内造成横墙断开。这就给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特殊荷载带来潜在的危害,家庭装修往往其荷载都比原设计超载,这种不利情况的组合加剧了安全问题的几率。例如,衡阳大厦“11·3”火灾事故中,大楼在救火过程中倒塌,致使20名消防官兵牺牲,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开发商擅自改变设计,并采用不合格材料。

2.外界环境影响

影响城市建筑公共安全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外界干扰,包括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生命线工程灾害,如火灾、风灾,水灾(包括城市型水灾、洪灾等)、地震等,人为灾害如恐怖袭击,以及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系统不作为的生命线工程灾害等。

3.时间效应

对于城市建筑而言,建筑运营期远远长于建设期,长达数十年、上百年。随着时间效应的增加,建筑结构自身素质渐渐下降,在经历过数次外界干扰后,发生公共安全问题的概率会越来越高。例如,国家规范明确要求各省地市按抗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同时提出未抗震设防之前的建筑加固问题,有关地市1994年开始抗震设防,但由于认识和财政资金方面存在问题,抗震加固几乎没有进行。在2008年发生“汶川地震”之后,暴露了我国抗震规范相关规定已不满足建筑实际抗震要求,尤其是1990年代以前建造的建筑抵御外界灾害的能力弱,是城市建筑中最脆弱的一环。

建筑耐久性下降导致安全问题也是运营期常见的案例。例如由于材料开裂、木结构腐朽等原因,建筑承载能力会不断减弱,特别是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里,这一趋势更快更严重。建筑结构老化容易在一些不利荷载作用下发生突然破坏并造成灾害。

三、城市大型建筑保障安全运营对策

根据我国的政策需求和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的特点,安全运营风险问题一方面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宏观的研究和判断,以确定管理机制、政策、力量配置、资源储备等多方面的宏观决策;另一方面,公共建筑安全问题又是具体的,是由大量琐碎的日常管理缺位、硬件老化、矛盾冲突等“隐患”与“缺陷”导致的具体事件表现。建筑运营安全的宏观分析力求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整体形势、中长期发展走向、重大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显现特点与规律、国家有关城市公共安全的法规与政策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层面的应对策略与力量配置等重大问题做出科学和客观的判断与建议。微观分析则是针对具体的建筑运营安全隐患排查、风险分析、异常判断、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展开有深度的研究,力求分门别类地提出对具体风险事件管理的行动建议。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问题的宏观与微观研究相互间有着极强的关联与支撑作用,缺一不可。

对于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风险管理而言,风险控制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日常管理架构、法规制度、日常管理实践,以及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预案之中。因此,在对建筑物安全运营风险做出评估之后,如何抓住各类风险事件的防控关键因素做出合理的统筹部署,成为了城市大型建筑公共安全风险控制的关键问题。针对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风险评估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系统评估运营安全风险

高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是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建筑物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有效防范、化解和处置社会稳定风险,在建筑物运营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运营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物进行动态监测,更新识别的主要风险因素,评判风险等级,为优化完善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提供基础。建筑物安全运营风险控制需要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开始,根据建筑物功能特性、外界环境变迁、突发事件等动态变化,形成具有持续性、动态性的预控、预警、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动态风险控制机制。识别风险是成功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识别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应尽可能详尽地占有和分析项目信息,包括项目方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资料、类似项目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已有的风险管理数据和模板等。通过对上述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有效识别出影响建筑安全运营的潜在风险。只有通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建立基于信息共享、协调控制、技术集成等于一体的城市建筑安全运营风险评估体系,对大型建筑各类运营安全关键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梳理和分类,集成应用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性状跟踪、监控、预警、应急等专项技术,才能提高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技术水平,实现安全运营风险的系统评估,从而提升风险跟踪监测与预警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缩短预警和应急联动控制反应时间。 (二)完善城市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制,明确风险主动控制措施

应急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灾害或突发事件,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控制或者消灭正在发生的灾害或突发事件,减轻灾害危害,保障系统的运营,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一般包括灾前的减灾、防备、预报、预警和应急,灾后的应急、恢复与重建。应急预案的具体组成包括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和特殊应急程序等内容,具体体现在如下若干方面:(1)对灾害或突发事件、事故的辨识与评价,确定响应的应急启动机制及应急管理等级;(2)对人力、物质和工具等资源的管理、确认和准备;(3)指导建立现场内外合理、科学、高效的应急组织实施体系;(4)涉及应急行动开展的程序及战术;(5)制定训练及演习计划;(6)针对特殊灾害制定的专项应急计划;(7)制定灾后的现场评估、整理与恢复措施等。

以数据监测预警为基础的主动控制措施是改善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制需要考虑多灾种可能性及紧急事件的复杂性(风灾、水灾、火灾、地震灾害、恐怖袭击),以及报警层次多(紧急事件报警、灾害发生

报警、小中大灾报警)等原因,须对各种报警信息进行分类与分级,以便地启动各种联动模式(火灾联动、区段联动、灾间联动等)与各级应急预案。由于建筑通常有多个运营管理主体的客观存在,预案启动须考虑到灾害的影响面,即集中救灾力量至灾害发生面,同时兼顾可能的蔓延面或影响面。 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能够较大程度弱化突发事件带来的后果。一旦发生风险预警后,由监控信息管理机构首先接受报警信息,立即通知应急管理中心和灾害现场监测指挥机构在最短事件内确定灾情,并赶往灾害现场,应急中心根据反馈信息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指挥与调度,并保持与现场应急救援联系,对现场实施必要的管制,同时将相关信息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从支持保障机构调动应急所需的人员、技术支持和物质投入到灾害现场救援工作,信息管理机构则同步为其它各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实现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确保应急救援的快速、高效和有序。

(三)探索BIM技术和数字化管控技术应用,构建公共安全信息平台

BIM技术应用的意义是使建筑信息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各阶段各参与方中充分共享和无损传递,为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借助BIM技术和数字化管控技术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公共建筑安全运营管理系统,与大数据、物联网相结合,形成公共安全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对大型公共建筑的智慧运维和管理,包括设施空间实时状态管理、实时构件健康监测信息反馈以及智能化运维预警。目前,有效的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应包括以下几点功能:

1.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必须实现各类灾害报警事件集中处理,历史事件管理及查询;预先设定各类事件联动接口,并记录所有枢纽运行紧急事件及处理过程。

2.通过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对事件进行联动处理,用户可定义报警事件的级别、报警联动流程、报警事件处理流程、报警显示与提示信息等;当重要报警发生时,实现集中显示、报警定位、报警统一处理。

3.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规则,进行联动处理。根据相应设置及提示,引导操作人员的决定,并记录所有工作过程;可通过电子地图显示各类监测预警系统布置情况,自动记录各类事件,可在电子地图上直接进行相关操作,如在某区域广播。目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的钢结构、屋面及幕墙等复杂系统率先应用基于BIM的运营管理系统,对建筑内各类复杂系统的运维计划进行智能化预警,确保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的设施安全。

综上,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我国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前进中的问题和巨大的压力。如何进行城市大型建筑公共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逐渐变成十分困难和复杂的课题,在建筑安全运营领域尚待完善的研究内容还很多,特别是如何将微观分析手段与宏观评价更为顺畅地衔接起来,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风险评价的客观性和应急管理的有效性,还有待后续工作加以推进。

公共建筑论文: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电梯的电气设计

摘要:电梯机房一般设置在井道上面。普通电梯的梯井可连通或设开口相连同,电梯机房也可合并使用。消防电梯的梯井、机房与其它电梯的梯井、机房应分别设置。 电气控制设备由制造厂成套供应,电气控制设备的电源进线及控制和配电出线由安装单位配套。电气设计只需为下列用电设备提供电源、选配断路器和配电线路。

关键词: 电梯 主开关 照明 插座 配线

1 概述

电梯机房一般设置在井道上面。普通电梯的梯井可连通或设开口相连同,电梯机房也可合并使用。消防电梯的梯井、机房与其它电梯的梯井、机房应分别设置。

电气控制设备由制造厂成套供应,电气控制设备的电源进线及控制和配电出线由安装单位配套。电气设计只需为下列用电设备提供电源、选配断路器和配电线路。

1)电梯主电源;

2)轿厢、机房和滑轮间的照明和通风;

3)轿顶和底坑的电源插座;

4)机房和滑轮间的电源插座;

5)电梯井道的照明;

6)报警装置。

其中对电梯控制柜、轿厢照明、轿顶插座和轿厢报警装置等用电设备,只选配开关和到开关输入端的供电线路。

2 配电设计

2.1电梯的负荷分级和供电要求,应与建筑的重要性和对电梯性的要求相一致,并符合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建的电梯为二级,重要的为一级;一般载货电梯、医用电梯为三级,重要的为二级;多层住宅和普通公建的电梯为三级。高层建筑中的消防电梯,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普通电梯和消防电梯的电源应分别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消防电梯的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2.2电梯的供电,宜从变压器低压出口(或低压配电屏)处分开自成供电系统。

一级负荷电梯的供电电源应有两个电源,供电采用两个电源送至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并自动切换,为一级负荷供电的回路应专用,不应接入其它级别的负荷;

二级负荷电梯的供电电源宜有两个电源(或两个回路),供电可采用两个回路送至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并自动切换。当变电系统低压侧为单母线分段且母联断路器采用自动投入方式时,可采用线路独立出线的单回路供电。亦可由应急母线或区域双电源自动互投配电装置出线的、的单回路供电。

消防电梯的供电,应采用两个电源(或两个回路)送至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并自动切换。

三级负荷电梯的供电,宜采用专用回路供电。

2.3每台电梯应装设单独的隔离电器和保护装置,并设置在机房内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点,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果机房为几台电梯共用,各台电梯的隔离电器应易于识别。隔离电器应具有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较大电流的能力但不应切断下列设备的供电:

1)轿厢、机房和滑轮间的照明和通风;

2)轿顶和底坑的电源插座;

3)机房和滑轮间的电源插座;

4)电梯井道的照明;

5)报警装置。

上述照明、通风装置和插座的电源,可以从电梯的主电源开关前取得,由机房内电源配电箱(柜)供电或单设照明配电箱,或另引照明供电回路并单设照明配电箱。

无机房电梯其主电源开关应设置在井道外工作人员方便接近的地方,并应具有必要的安全防护。

厅站指示层照明由自身动力电源供电。

电梯的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装置可设置在机房内电源配电箱(柜)内,选用断路器,电源配电箱(柜)的位置应满符合要求;当电梯台数较多,隔离电器需分别就近设置时,可选用隔离开关,短路保护装置可设置在机房内电源配电箱(柜)内,各电梯供电回路分别设置断路器。

2.4主开关选择

电梯电源设备的馈电开关宜采用低压断路器。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应根据持续负荷电流和拖动电动机的起动电流来确定。过电流保护装置的负载-时间特性应设备负载-时间特性曲线相配合。

2.5照明、通风装置和插座的供电回路,根据设备所在部位和工作特点划分,至少应分为两个供电回路并分别设置隔离电器和保护装置:

1)轿厢用电设备(照明、通风、插座和报警装置)供电回路和保护断路器(如同机房中有几台电梯驱动主机,每个轿厢均应设置一个),此断路器应设置在相应的主开关旁。

2)机房、井道和底坑用电设备(照明、通风和插座)供电回路和保护断路器,此断路器应设置在机房内,靠近其入口处。

照明一般采用交流 220V电压供电,井道照明供电回路应单设PE线,井道照明灯具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当井道照明需以安全电压供电时,宜提供专用供电回路和保护断路器,照明变压器低压侧宜设隔离电器和保护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严禁直接接地或通过其它途径与大地连接。

插座一般选用“ 2P+PE型250V”。当某处插座需以安全电压供电时,宜提供专用供电回路和保护断路器,变压器低压侧宜设隔离电器和保护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严禁直接接地或通过其它途径与大地连接,电压不同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区别,不得存在互换的可能和弄错的危险。

3 电气照明、通风装置和插座设置及控制

3.1电梯井道照明

封闭式电梯井道应设置长期性的电气照明,在维护修理期间,即使门全部关上,井道亦能被照亮。井道较高和低点 0.5米以内,各装设一盏灯,中间较大每间隔7m设一盏灯,照度应不小于50lx,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井道内安装的灯具需有防护措施和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宜至少达到IP21。

3.2电梯机房照明和电源插座

机房应设有固定式电气照明,地板表面上照度应不小于 200lx。在机房内靠近入口(或几个入口)的适当高度处设有一个开关,以便进入时能控制机房照明。机房内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

3.3滑轮间照明和电源插座

滑轮间应设置长期性的电气照明,应有足够的亮度。在房间内靠近入口适当高度处应设置一个开关,以便在进入时能控制房内的照明。滑轮间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

3.4轿厢照明和电源插座

轿厢应装备长期性的电气照明,控制装置上的照度应不小于 50lx,轿厢地面上的照度宜不小于50lx。如果照明是白炽灯,至少要有两只并联的灯泡。

要有可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电源,在正常照明电源被中断的情况下,它能至少供 1W灯泡用电1h。在正常照明电源一旦发生故障情况下,应自动接通照明电源。轿顶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

3.5底坑插座

底坑距底 0.5m处应设置一个电源插座。插座需有防护措施和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宜至少达到 IP21。

3.6层站照明

在层门附近,层站的自然或人工照明,在地面上应不小于 50lx。以便使用者在打开层门进入轿厢时,即使轿厢内照明发生故障,也能看清它的前面。

4 线路敷设

4.1 线缆选择

选择电梯供电导线时,应按电动机铭牌电流及其相应的工作制确定,导线的连续工作载流量应不小于计算电流,线路较长时,还应校验其电压损失(直流电梯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应不大于± 3%,交流电梯±5%)。

4.2配线选型

根据不同用途,配线可选用导线、硬电缆和软电缆,应有不同的保护方式和敷设方式:

1)导线如被敷设于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导管(或线槽)内或以一种等效的方式保护,则其可用于除电梯驱动主机动力电路以外的全部线路;

2)硬电缆只能明敷于井道(或机房墙壁上),或装在导管、线槽或类似装置内使用;

3)普通软电缆只有在导管、线槽或能确保起到等效保护作用的保护装置中方可使用。

4.3向电梯供电的电源线路,不应敷设在电梯井内。除电梯的专用线路外,其它线路不得沿电梯井道敷设。机房内配线应使用电线管或电线槽保护,应是阻燃型的。井道内敷设的电缆和电线若采用明敷设,应是阻燃和耐潮湿的,若采用非阻燃的电缆和电线,应采用阻燃材料的电线管或电线槽保护。

4.4 消防电梯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如在电梯门口设高4~5cm的漫坡)。

5 防灾及报警装置

5.1消防电梯和平时兼作普通电梯的消防电梯,在撤离层靠近层门的候梯处增设消防专用开关及优先呼梯开关,供火灾时消防队员使用。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也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撤离层,并接受其反馈信号。在轿厢到达撤离层后,应保障轿厢的优先招回权,使之在不相应层站呼叫下进行操作。轿厢在达到指定层后就停留在该处,且轿门开着,直到轿内发出新的指令。

5.2为使乘客在需要时能有效地向轿厢外求援,应在轿厢内装设乘客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该装置应采用警铃,对讲系统,外部电话或类似形式的装置。建筑物内的组织机构应能及时、有效地应答紧急呼救。报警装置需要就地提供电源时,要有可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电源,在正常电源被中断的情况下,它能至少供报警装置用电1h。在正常电源一旦发生故障情况下,应自动接通紧急电源。报警装置用紧急电源,可与照明用紧急电源共用。

5.3超高层建筑和级别高的公建,在防灾控制中心宜设置电梯运行状态指示盘。

5.4如果电梯行程大于30m,在轿厢和电梯机房之间应设置紧急电源供电的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

5.5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消防专用固定电话,根据需要可以设闭路监视摄像机。

6 防雷等电位联结

二类防雷建筑物超过 45m和三类防雷建筑物超过60m的建筑,应采取防雷等电位连接措施,电梯导轨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防雷装置连接(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和其它连接导体等)。

7 电梯机房、井道和轿厢中电器装置的间接接触保护

7.1低压配电系统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

7.2整个电梯装置的金属件,应采取等电位联结措施。接地支线应分别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

在各个底坑和各机房均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盒,并与防雷装置连接。端子盒分别单独用接地线接至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以便于检查和维护。采用铜芯导体,芯线截面不得小于 6mm 2 ,当兼用作防雷等电位联结时,采用铜芯导体,芯线截面不得小于16mm 2 。

轿厢接地线如利用电缆芯线时,不得少于两根,采用铜芯导体,每根芯线截面不得小于 2.5mm 2 。

7.3电位连接、保护接地及电梯控制计算机工作接地与建筑内其它功能的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公共建筑论文: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研究

【摘 要】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难度、建筑复杂度、功能综合性等方面相对于普通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针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也区别于其他普通项目投资管理。在国家相关部门逐渐重视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在考虑建筑经济、适用性的前提下,发挥出建筑的生态性、智能性与审美性,并且加强监管力度,科学决策,发挥出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投资效益是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投资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型公共建筑 工程项目投资管理 泰达市民文化广场

1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大型公共建筑近年来逐渐增多,对百姓的生产与生活服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7年1月我国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五个部委联合了《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该政策将鼓励建筑设计方进行国内招标,不提倡盲目的国际招标行为,国内外设计方享受同等待遇;提出建筑设计方案应在考虑国情和财力的基础上,重视保护和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并且还强调了公共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1]本文将在国家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并以泰达市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提出该项目在投资管理中所采用的方法。

2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分析

(1)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多数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是政府投资或政府参与投资,在建设投资过程中应注意资金的总量控制,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有效性与必要性管理,要确保建筑全寿命使用周期内的与安全。另外,要在坚持遵循适用、经济,立足国情,在可能条件下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突出建筑的审美,重视保护和体现城市的整体历史文化与风貌特点,弘扬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

(2)坚持科学决策。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编制内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行业专家对报告进行仔细论证;经过论证并获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应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全过程的科学投资决策与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整体风险。

(3)加强投资监管。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投资监管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设计与施工投标阶段要依法实行公开招标,公示评审专家,听取公众意见;建设期间,建设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完善的强制性标准与监管机制,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问题要追究责任,依法处理;在项目完成后的使用阶段,财政、检查与审计等部门要严格对项目的工程质量、功能效果、资金使用等内容进行检查评价。[2]

(4)提高投资效益。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在建筑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建成后的商业功能的实现还要考虑公共服务等功能的体现,并且在设计、施工过程要突出节能与环保,将环境、生态等因素作为建设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点,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3 泰达市民文化广场项目案例分析

泰达市民文化广场是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埃里克森设计,工程建筑面积约2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天津市单体较大的公共建筑设施。[3]泰达市民文化广场工程建筑造型复杂多样,工程规模浩大,建设标准较高,施工工期紧张,这使得施工的难度相应增大,对工程投资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挑战。下面将介绍针对本工程特点所采取的项目投资管理手段。

(1)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工程实施之初设置总的投资控制目标,并且每月进行工程投资动态分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工程的每月进度编制工程投资目标;在确定总体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的同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分析、预测施工各阶段的投资支出,向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提交投资控制报告;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控制与监测,定期对投资实际支出值与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关整改措施。[4]

(2)公开招标,公平竞争。本项目采取全国公开招标方式,在国内外各大厂商与施工方中选择综合实力强且报

价合理的工程承包商与设备提供商。在招标过程中,邀请行业专家、工程师参与评标,严格进行资格预审,充分体现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在工程投资管理、质量保障与进度管理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部工程中标价款比概算投资节约了20%以上。

(3)合理变更,委托监管。工程变更、洽商是编制预算增减项的依据,变更与洽商越多导致结算造价越高。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合理的工程变更签办制度,使得各方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又能够有效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管,防止了虚假变更和不正当索赔。本项目的施工监管充分依靠监理公司与管理公司等第三方人员对工程的变更进行审核与控制。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工程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内容,第三方委托造价咨询公司负责审核经济方面的变更以及设计合同条款及取费等事项,防止施工企业漏报与虚报。

(4)健全制度,严格结算。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承包方与发包方往往在结算环节出现较大的争议与分歧,施工中一些费用不明确的项目,以及合同中一些措辞模糊的内容都会给结算工作增添很大的难度。本项目在财务、造价、合同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了解建筑市场行情、熟悉合同条款及预算定额的经验丰富人员,并在现场办公,争取在结算中处于主动地位。工程竣工后,实行工程结算复审和尾款结算会签制度,对已积累的工程造价动态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把材料价差和增减项等与原标报价进行对照计算,在将月进度款报审价和工程变更与赔款等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是否账目吻合,多级审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款。

公共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读解

简介: 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一点理解,望大家指教。

关键字:建筑节能 标准

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由于片面的强调降低基本建设的造价和减轻结构自重,导致一再削弱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水平,采暖和空调能耗大 ,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差。现我国建筑用能已接近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

建筑在我国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本身能耗不大,所以国家还未对工业建筑作节能方面的要求。民用建筑又分为两大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各专家编写规范之前的社会调查阶段中由电业总局与燃气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就目前

热系数,单位是w/m .k。λ为此公式求值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也是每种材料的固有的属性。她的名词解释为:1m厚的物体,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k 。通常把导热系数λ小于0.3 w/m .k并能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叫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是绝热材料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热物理指标。例如:普通混凝土λ=1.74w/m .k,钢筋混凝土λ=1.51w/m .k,多孔砖λ=0.58w/m .k,聚乙烯泡沫塑料λ=0.047w/m .k,聚氨酯硬泡沫塑料λ=0.0216w/m .k,(这种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建筑绝热工程中最普遍使用的材料),而铸铁λ=49.9w/m .k。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卡特比勒办公楼的外墙部分设计采用聚异氰脲酸酯(pir),这种更新型的材料λ=0.020w/m .k,属绝热材料。这便是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的求解过程。

778论文在线 / 下面结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各部分围护结的隔热要求构逐一探讨:

1.屋面:k≤0.70w/m2.k

我们的习惯做法一般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例如:12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泡沫混凝土找坡层最薄30厚+40厚的λ=0.03w/m .k挤塑板(xps)+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达到k≤0.60w/m2.k。须注意关键的保温层一般应选用40厚挤塑板,若选用聚苯板,厚度应增加至60。

2.外墙:k≤1.0w/m2.k

不作外墙保温的习惯做法是达不到这个新规范要求的。例如:20厚水泥砂浆+240厚多孔砖+20厚水泥砂浆的无外墙外保温的传统构造传热系数k=1.66w/m2.k,即便在前段时间简易的外墙保温做法-保温砂浆,也达不到规范的新要求。经计算得知:在墙体与外墙砂浆之间增加20厚的λ=0.03w/m .k挤塑板,这样的构造使得外墙整体的传热系数k=0.86w/m2.k<1.0w/m2.k。这叫做外墙外保温技术,是业界内公认的一种效果很好的做法。他的优点是技术成熟,产品寿命较长,也可使外墙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但他的缺点是在高层建筑中有安全隐患,外墙面砖的做法受到限制。外墙内保温的做法不能很好的解决建筑热桥的问题,同时房间内部使用和改造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现在工程上已很少用这种做法了。还有一种做法叫做中间保温,做两层墙,中间夹保温材料,这种做法效果好,是建筑保温的发展趋势,国外的工程中这种做法早已普及,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一造价高,二构造做法与现行的做法差别太大,影响面广,难以一时普及。

3.外窗部分

由于外窗在建筑中变化丰富,窗框材料、玻璃品种,有无遮阳等都会严重影响建筑热工性能,所以,规范在这部分的规定并没有一刀切。根据窗墙比系数的不同,对窗体的要求分成不同的几类。所谓窗墙比,并非窗和墙的面积的比值,而是窗与其所在墙体的面积之比。规范在保障外窗自然采光的范围内鼓励窗的面积越小越好,即窗墙比越小越好。因为就现在已知能做到的好的窗:双玻中空双腔充惰性气体40厚,铝合金断热型材,这种窗体构造的传热系数k=1.5w/m2.k,而普通的单玻铝合金窗的传热系数k=6.4w/m2.k,是墙的6倍。据统计,通过窗流失的热量占建筑能耗的46%,因此控制窗墙比是个有效的节能手段。《标准》中强制规定“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此规定一出,必将会极大的影响建筑外观,金茂大厦或者东方艺术中心等全玻璃的建筑势必会大大的减少。夏热冬冷地区(上海)是这样详细规定的:当窗墙比≤0.2时,窗的传热系数k≤4.7w/m2.k。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塑钢单玻窗或铝合金双玻窗可以满足要求,但钢铝单玻窗不满足要求。由此可见,在任何情况下,普通铝合金单玻窗是达不到要求的,必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当窗墙比在0.2和0.3之间时,窗的k≤3.5w/m2.k。双玻铝合金中空(16厚空气层)的传热系数k=3.6w/m2.k,同样不满足要求,若改为断热桥的铝合金型材便满足。当窗墙比在0.3和0.4之间,窗的传热系数k≤3.0w/m2.k。断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可以满足要求。当窗墙比在0.4至0.5之间,窗的k≤2.8w/m2.k。当窗墙比在0.5至0.7之间,窗的k≤2.5w/m2.k,一般情况下中空充惰性气体玻璃镀膜断热桥铝合金的窗体构造可满足要求。以上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窗的要求,窗体构造部分是平时总结的一般规律,规范并未提及,在遇到实际工程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标准》除了对窗的传热系数做了具体规定外,还有另外一个有关窗的概念影响建筑的热工性能:遮阳系数,sc值。简言之,对太阳光的遮挡程度。共两种形式:有外遮阳式,无外遮阳式。并不是一提到遮阳就得在室外设置外遮阳挡板,无外遮阳时,通过玻璃的镀膜,也会产生遮阳的作用,当然规范提倡在夏热冬冷地区设置外遮阳措施。《标准》这样规定:有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无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遮阳系数越小,阻止阳光进入室内的效果就越好。外遮阳系数虽有很复杂的公式,但很容易理解。无外遮阳时,玻璃的遮阳系数是这样求得的:以3mm的标准白玻璃的太阳光透过率0.89为基数,建筑物所使用玻璃的太阳光透过率除以0.89得出的数字就是玻璃的遮阳系数。《标准》规定窗墙比≤0.2时,外窗玻璃的sc不作要求,其他情况的窗墙比要求sc在0.4和0.6之间,东南西向的玻璃鼓励镀膜。

至此《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主要的硬性内容就总结完成了,,《标准》还提到了一个软概念:权衡判断,为尊重建筑师的创意,在设计过程中,即便有违反强制性条文的做法,也不一定会因此不能通过审查,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其他部分的的性能来满足整体建筑的计算能耗。

公共建筑论文:真空玻璃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意义

摘要: 我们国家把节能降耗工作看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建筑节能在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建筑能耗在社会整个能源消耗中占到30%以上,建筑节能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节能工作。特别是现有的许多大型公共建筑,数量特别巨大,能耗特别严重。目前,

年初,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联合《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当今,绝大多数公共建筑有一个共性,就是采暖能耗、空调能耗特别高。在公共建筑全年能耗中,大约60%消耗于采暖和空调,而其中的20~50%由护结构传热所消耗。在围护结构方面,由于此类建筑大多数都要求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因而,玻璃门窗设计得尺寸很大,窗墙比很高,或干脆设计成玻璃幕墙结构。

玻璃与其优良的透光性能和特殊的质感在建筑上的运用是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长久以来,由于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造成了玻璃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差,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所要求的节能和舒适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的大型公共建筑,过去,由于使用了不节能的普通钢化玻璃或普通中空玻璃制作幕墙,该部分建筑的能耗特别高,而且冬冷夏热很不舒适。

随着玻璃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节能玻璃象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真空玻璃的出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节能玻璃品种,标志着真空玻璃节能时代即将到来。

二、真空玻璃的基本结构真空玻璃是一种保温、隔声性能非常突出的高新技术产品

真空玻璃是由两块平板玻璃,中间由微小支撑物将其隔开,玻璃四周用玻璃钎焊料封边,通过抽气口抽真空,然后封接抽气口保持真空层的一种结构。为了长久保持真空度,延长真空玻璃寿命,新立基公司生产的真空玻璃在真空腔内还放置了吸气剂。微小支撑物是外径0.5mm,厚度0.15 mm的金属环,由于体积微小,对人的视觉和玻璃的光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真空玻璃的保温原理和结构与保温瓶极为相似,建筑上使用真空玻璃就好象把建筑罩在一个巨大的保温瓶中,保温节能效果可想而知。

三、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low-e中空玻璃是目前市场上运用较为普遍、节能效果也很好的玻璃品种。

中空玻璃利用了空气导热系数低的特点。从传热学上讲空气虽然导热系数较小,但毕竟是要进行热传导,其它气体包括惰性气体也一样。中空玻璃由于存在着较大的空气传导热量,使得使用low-e玻璃降低辐射热的最终保温隔热效果大为降低。只有真空状态才能消除热传导,使玻璃的综合传热性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常规真空玻璃产品系列中的真空玻璃保温。好的low-e中空玻璃和充氩气的low-e中空玻璃的保温。通过对比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不难得出下述结论:

1、真空玻璃热导随着所用原片的有效发射率的降低而迅速降低,中空玻璃热导降低的并不明显。

2、如果low-e玻璃发射率做得很低,比如0.05以下,辐射热导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此时再降低low-e玻璃发射率对中空玻璃来讲意义已经不大,但真空玻璃传热系数可以做到0.5w/m2.k,而充空气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只能做到1.60w/m2.k,充氩气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只能做到1.23 w/m2.k.

3、就传热系数k值而言,真空玻璃k值只有充空气中空玻璃的三分之一,充氩气中空玻璃的二分之一,在不考虑太阳光辐射的情况下,比如,夜晚,真空玻璃比充空气的中空玻璃节能近70%,比充氩气的中空玻璃节能50%.

4、在辐射热导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真空玻璃热导的主要来源是支撑物热导0.5w/m2.k,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望进一步降低该数值,比如在玻璃强度提高的情况下,减小支撑物直径或增大支撑物的间距都有望大幅度减小热导;充空气(或氩气)的中空玻璃热导的主要来源是气体对流传热和气体导热,为2.1(或1.5) w/m2.k,该数值不可能再有下降。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在保温性能上真空玻璃将超越中空玻璃(或充氩气的中空玻璃)更多。

5、由于真空玻璃的厚度通常只有中空玻璃厚度的一半,因此,真空玻璃的表观导热系数更显著地小于中空玻璃的表观导热系数。真空玻璃可以使用三块玻璃制成双真空层的真空玻璃,热阻增加一倍,热导降低一倍,而厚度在单真空层真空玻璃厚度的基础上只增加4mm,比中空玻璃还是薄。

可以说在保温性能上,现阶段真空玻璃已经大大超越了中空玻璃,将来会超越得更多。

四、真空玻璃的光学性能和隔热常规真空玻璃由两片玻璃组成,真

空间隔层对太阳光谱是通透的,间隔层支撑物很小。

新立基公司所用支撑物为环形金属片,外径只有0.5mm,高度约0.15mm,即使按圆柱形考虑,每平方米约1600个支撑物对辐射的遮挡面积只有:1600×π×0.252=0.000314(m2),约占玻璃总面积的万分之三,故支撑物对辐射的遮挡作用可以忽略。

我们知道,建筑上的传热除了要考虑温差因素引起的传热外,还要考虑太阳辐射因素。太阳辐射透过玻璃的能量与玻璃光学特性有直接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得热系数shgc(太阳能总透射比)。

严寒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应多考虑冬季阳光的射入,以减少取暖热耗,选用得热系数大的真空玻璃对节能更为有利;夏热冬暖地区,夏季阳光强烈,气候炎热,冬季温暖,应多考虑遮阳,减少阳光的射入以节约制冷能耗,选用得热系数小的真空玻璃更为合理。

五、真空玻璃工程实例

1.天恒大厦工程天恒大厦2005年6月落成,位于北京东直门立交桥东南角,地上22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89米,总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5a智能系统的高级写字楼。 天恒大厦北侧有一面横隐框竖明框玻璃幕墙,西北角是一面横明框竖隐框,向内与垂直面倾斜15°的三角形玻璃幕墙。幕墙设计和施工单位是江苏省建伟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两面幕墙所用玻璃全部是新立基公司提供的真空玻璃。玻璃较大尺寸为1985×1161mm(矩形),其西北角幕墙由于是三角形立面,所用玻璃很大部分是异形(梯形和三角形)。两面玻璃幕墙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用去真空玻璃3365块,合4848平方米。另外,大厦各种窗户所用玻璃也全部是新立基公司提供的真空玻璃。窗面积约2500平方米,用真空玻璃共用去1636块,合1540平方米。

天恒大厦玻璃的传热系数(k值)和空气计权隔声量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心检测,a结构真空玻璃k值=1.0w/m2.k,b结构真空玻璃k值=1.2 w/m2.k.b结构真空玻璃空气计权隔声量rw=36db.天恒大厦幕墙玻璃采用fb双面复合中空的做法,除了能够使k值在nl真空玻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外,主要考虑了幕墙抗风压和人身安全方面的要求。与室内外空气接触的玻璃采用两块6 mm钢化玻璃,有效地承受了正负风荷载,室内钢化玻璃还有效防止了人的身体对玻璃的冲击可能引起的伤害并保护了玻璃的真空部分。

2.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工程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落成于2005年3月,是北京市科委重点科研和“奥运科技专项”项目。该项目还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用于展示和实验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的技术产品。

超低能耗示范楼座落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总建筑面积 2930m2,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新立基公司的真空玻璃产品用于南立面幕墙玻璃和西面、北面的门窗玻璃。该工程幕墙部分共使用真空玻璃72块,合计74m2,较大玻璃尺寸为1982×1200mm;门窗部分共使用真空玻璃92块,合计50m2,较大玻璃尺寸为1356×964mm.幕墙设计施工单位是深圳市方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门窗制造和安装单位是日本ykkap公司。玻璃结构见图3幕墙玻璃k值=1.0 w/m2.k,门窗玻璃由于在中空层玻璃上用一块低辐射镀膜玻璃代替了普通钢化玻璃,使得k值=0.9 w/m2.k.幕墙玻璃考虑到面积较大和承受正负风荷载的影响,内外两面均为钢化玻璃。门窗面积较小,除室内考虑人身可能的冲击使用5mm钢化玻璃外,朝向室外的玻璃未使用钢化玻璃。

由于该幕墙为隐框幕墙,玻璃面积大,玻璃的自重和风压等荷载较大。

六、节能效果试验和分析

1、真空玻璃节能试验2003年冬季,在建筑科学院的协助下,进行了真空玻璃冬季节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玻璃与中空玻璃相比有非常明显的节能效果。

该试验所用真空玻璃为新立基公司的产品,当时常规真空玻璃的k值为1.4w/m2.k,复合真空玻璃的k值为1.2w/m2.k试验是在北京市马家堡选用的两个同样户型、面积、朝向,同一层相邻的两户新建单元房501、502室中进行。该户型的南向房间建筑面积15.12m2,北向房间为10.8m2.外墙为240mm,砖墙加60mm厚聚苯夹心石膏板保温。实验过程是502户的南北钢窗保持原样,仅把501户南北钢窗拆下,换成塑钢窗。这就形成501塑钢窗与502单玻钢窗(南向),双玻窗(北向)的对比试验。试验期间塑钢窗按需更换,分别为中空玻璃(n4+a9+n4),常规真空玻璃(n3+v+l4 )、复合真空玻璃(n3+v+l4+a9+n3)。试验的测量元件采用热流计和铜—康铜热电偶测温元件。测量元件布置在窗玻璃、窗框、阳台门肚板和房间的各内外墙上,通过bxscc-1型便携式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每小时检测一次。试验从2002年12月11日开始采集,至2003年元月9日为止,共取得22昼夜实测数据。试验期间,南向阳台门窗户全部打开,使试验窗直接面临室外气候。房间房门关闭,室内供暖没有控制。

试验遇到北京多年未遇寒冷天气,连续几天下雪阴天,曾测量到日平均气温-7.9℃。日低气温达-9.3℃的严寒天气。针对上述气候状况,采用南向有阳光,北向无阳光和阴天三种工况来统计试验结果。试

验大部分时间室外的平均气温低于节能规范,即北京地区采暖期间室外日平均气温为-1.6℃。

2、天恒大厦节能效果分析以天恒大厦为例,假设该大厦分别采用白玻、普通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标准真空玻璃组合双中空六种情况,进行耗能比较。并对真空玻璃节能经济效益作估算。

以国内某玻璃企业生产的白玻、普通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和新立基公司为天恒大厦生产的真空玻璃参数为根据进行计算。

结论

(1)从全年节能来分析,复合真空玻璃比其它玻璃节能,低的达28%,较高可达72%.

(2)北京属于寒冷地区,冬季复合真空充分发挥了节能优势。但夏天节能却不如热反射中空玻璃,其原因是真空玻璃的遮蔽系数较高,但降低其遮蔽系数又会影响室内采光和冬季太阳辐射进热。遮蔽系数应取合适值。从全年节能来看复合真空比热反射中空节能36%.

(3)与其它各种玻璃比较,采用复合真空,可节能、省电、节省电费开支,低62万元/年,较高424万元/年,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同时由于节能,可节省发电燃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造福人类。

(4)由于节省能源费用,对于单片玻璃,使用真空玻璃当年即可收回投资,即使对于low-e中空2年内也可基本收回多付出的投资成本。

七、结束语

天恒和清华工程分别落成于2005年9月和2005年3月,为两个工程提供的真空玻璃的生产时间是在2004年下半年。事实上,新立基公司真空玻璃的生产技术在这两年里又有了新的发展,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及时,low-e玻璃作为生产真空玻璃的原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南方玻璃集团和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的离线硬膜low-e玻璃的辐射率都做到了0.11以下,这为大幅度降低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提高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两个工程nl真空玻璃部分的传热系数为1.3w/m2.k左右,而目前nl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已经可以做到0.85w/m2.k,ll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已经可以做到0.70w/m2.k.第二,研制成功了具有国内专利的夹层真空玻璃,使得真空玻璃又多了一个安全玻璃品种。

第三,真空腔内置入了吸气剂,使得真空玻璃寿命得到延长。

第四,开发出新一代真空玻璃快速热阻测定仪,使得真空玻璃性能得到更好的检验,质量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我们相信,真空玻璃事业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未来一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公共建筑论文:大型超深地下公共建筑工程防水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以上海文化广场的设计为切入点,对大型超深地下公共建筑工程防水设计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多道设防、堵疏结合、强化细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大型超深地下建筑;地下公共建筑;防水设计

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未来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向地下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城市在尝试结合开放绿地建设地下公共建筑项目,如地下商业、剧场等。车库、民防等对防水要求不很严格的地下空间的设计已为大家所熟知,其成功案例也很多。但要求严格、超大超深、体系复杂的大型地下公建却很少见。现以上海文化广场设计为契机,对大型超深地下公共建筑工程防水设计作深入的研究,以期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背景

上海文化广场早年属于法租界,为法商赛狗会,供跑狗之用,解放后成为上海市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心,是老一代上海人听报告、看演出的集中场所。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的演化及城市的发展,其文化演出功能日益退化,这块位于永嘉路和陕西路地块的文化地标沉睡多年。本项目周边环境幽雅,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上海不可多得的具有文化艺术沉积和历史象征意义的地区。在城市文化需求的催生下,上海市政府决定对文化广场进行改造。规划设计将其定位为一个以文化功能为主的开放式城市绿地。“以绿为主,文绿结合”是这个项目实施的基调和出发点。经过改造,这里将摇身变成为一片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都市森林和拥有2000个座位的音乐剧演出剧场。为更好地体现“以绿为主”的规划定义,剧场主体建筑部分设设于地下。

工程概况

根据建筑总体设计方案,文化广场是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建筑群。剧院主体建筑位于地面以下。剧院总面积为64927 ?,其中地上7823 ?,地下57104?。本项目地下建筑共有5层,观众大厅位于地下7.5m~-12.0m,舞台位于-12.00m,舞台台仓位于地下22.00m,为目前当前国内埋深最深的剧场之一。本工程+0.00标高相当于标高4.80(吴淞高程),常年地下水水位标高为2.30(标高),地下室底板最深处相对标高为-23.50m。

设计难点

(一)本工程为大型超深地下建筑,且地下空间为大型剧场,任何程度的墙面渗水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艺术和经济上的损失。

(二)本工程底板错落变化较大,侧墙结构类型非常复杂。

(三)本项目地下室外墙距地铁保护范围线最近距离为13.86米。地铁公司要求其30米范围内毗邻的地下建筑严格不出现渗水,否则将引起隧道变形而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

设计思想及设计要点

结合防水设计要求及本工程特殊性,在一级防水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组合设防的方式,我们提出“多道设防、堵疏结合、强化细节”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

(一)地下室底板的防水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高低错落变化较大,且有桩头、基坑、埋管等错综复杂的节点。底板防水采用三道设防,从外到内依次为:膨润土防水毯(柔性防水)、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刚性防水)、聚合物防水水泥砂浆(柔性防水)。

底板防水做法构造如下:

从上至下: ⑴ 室内装饰面层,⑵ 20厚聚合物防水水泥砂浆,⑶ 结构表面基层清理,⑷ 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⑸ 20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⑹ 膨润土防水毯,⑺ 100厚素砼垫层,随捣平,⑻ 素土夯实

(二)地下室侧墙的防水

本工程地下室侧墙有三种类型,分述如下:

1、类型一:地下连续墙+ 内衬砖墙

侧墙防水采用两道设防,从外到内分别为: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刚性防水)、聚合物防水水泥砂浆(柔性防水)具体做法如下:

从外到内: ⑴ 1000厚自防水钢砼连续墙,⑵ 10厚1:2水泥砂浆粉平,⑶ 20厚聚合物防水水泥砂浆,⑷ 300宽空腔,内设排水沟,⑸ 200厚离壁砖墙,⑹ 内墙装饰面层,连续墙顶施工缝留设于顶板梁底标高处,设膨润土止水条,后在其上浇筑300厚防水混凝土,顶板防水材料下伸到施工缝下300处用密封膏封牢。

2、类型二:钻孔灌注桩+ 剪力墙+内衬墙

侧墙防水采用三道设防,从外到内分别为:膨润土防水毯(柔性防水)、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刚性防水)、聚合物防水水泥砂浆(柔性防水)。依钻孔灌注桩与剪力墙距离不同,又分两种类型,具体做法如下:

2-1、灌注桩与剪力墙间无回填土(桩与剪力墙间预留距离为300)

从外到内: ⑴ 钻孔灌注桩,⑵ 20厚1:2水泥砂浆基层粉平,⑶膨润土防水毯,⑷ 20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⑸ 40宽间隙在砌保护墙时用砂浆填缝,⑹ 200厚混凝土砌块保护墙,⑺ 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剪力墙,⑻ 10厚1:2水泥砂浆基层粉平,⑼ 20厚聚合物防水砂浆,⑽ 300宽空腔,⑾ 200厚离壁衬套砖墙,⑿ 5厚1:1:6混合砂浆打底,⒀ 7厚1:1:4混合砂浆粉面,⒁ 腻子嵌平后,做防霉涂料二度,

2-2、灌注桩与剪力墙间有回填土(桩与剪力墙间预留距离为1000)

从外到内: ⑴ 钻孔灌注桩,⑵ 回填土分层夯实,密实度85%,⑶ 100厚混凝土砌块保护墙,⑷ 20厚1:2水泥砂浆基层粉平,⑸膨润土防水毯,⑹ 20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⑺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⑻ 10厚1:2水泥砂浆基层粉平,⑼ 20厚聚合物防水砂浆,⑽ 300宽空腔,⑾ 200厚离壁衬套砖墙,⑿ 内衬墙表面处理,⒀ 5厚1:1:6混合砂浆打底,⒁ 7厚1:1:4混合砂浆粉面,⒂ 腻子嵌平后,做防霉涂料二度。

3、类型三:地下连续墙+ 剪力墙(双墙合一)

侧墙防水采用三道设防,从外到内分别为: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刚性防水)、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刚性防水)、聚合物防水水泥砂浆(柔性防水)。具体做法如下:

从外到内:⑴ 自防水地下连续墙,⑵ 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剪力墙,⑶ 10厚1:2水泥砂浆基层粉平,⑷ 20厚聚合物防水砂浆,⑸ 5厚1:1:6混合砂浆打底,⑹ 7厚1:1:4混合砂浆粉面,⑺ 腻子嵌平后,做防霉涂料二度

(三)地下室顶板防水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大部分区域均会种植绿化,其防水采用三道设防.从外到内依次为: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两道(柔性防水)、自防水混凝土结构顶板(刚性防水)。具体做法如下:

从上到下: ⑴ 回填土(种植土),⑵ 土工布一层,⑶ 25厚塑料疏水板,外伸出地下室外墙300外,⑷ 100厚c20砼保护层,内配?6@200双向钢筋网,外伸地下室侧墙300,并以i=0.3%坡向排水点,⑸ 2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两道,下伸至地下室侧墙施工缝300以下,用密封膏封严。,⑹ 自防水混凝土结构顶板(表面要求平整),⑺ 室内顶板装饰层。

结束语

地下建筑工程具有节能、节地的的优势,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种可倡导的发展方向。大型超深地下公共建筑工程的防水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不管地下建筑体系如何,“多道设防、堵疏结合、强化细节”的设计方法必定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繁复的大型超深地下公共建筑工程的防水设计问题,从而为地下建筑取得具有地面建筑一样的空间优势,从而地下建筑空间的利用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公共建筑论文:超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超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用地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这促使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因而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重。超高层建筑一般都建设在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中心,由于超高层建筑的楼层多,建筑高度高,对消防的要求也比普通的高层建筑要高得多,相应得建设资金投入大,运行设备多,安全运行标准高,因此设计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很多。当发生火灾时,消防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控制和消灭火灾、保障人员疏散、减少火灾损失起着重要的作用,保障消防电气设备得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深圳市某大厦为例,本工程为一商业-办公综合超高层建筑,建设用地面积8089.94 m2,总建筑面积162129.67 m2。地下四层,地上四十四层,其中裙楼五层,建筑高度为199.50m。第十六层和三十二层为避难层,消防控制室设在地下一层。

一、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问题。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第8.3.1条规定: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例如:在本工程中一个半径30m的圆形商业区,附近有两个疏散出口,属一个防火分区,有的设计人员只在中心设一个按钮,虽然满足“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一个”和“30m”的原则。但并不执行疏散出口“宜”设报警按钮得要求。火灾时因为按钮不在人员逃生必经得疏散路线上,报警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可以说形同虚设。因此,遇到这样的设计问题,我们一定要灵活运用规范,应首先满足报警按钮“应”设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要求。其次才能遵循“30m”和“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一个”的原则。而只按30m的原则设置报警按钮是不满足规范要求,也是不负责任的。

二、防火卷帘的控制问题。

电动防火卷帘门主要起隔离作用,其本工程设置位置在地下汽车库、裙房商业区及自动扶梯周围,按建筑的防火分区界限安排。一般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内外侧各设一对烟感器、温感器,除了控制箱(一个)可设在内侧或外侧外,内外侧还应各设一个手动启停按钮,距地1.4米左右明装,而位于自动扶梯周围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其烟感器、温感器只设在外侧(本层工作区一侧)。

从电动防火卷帘门的工作方式来区分,可分为两种:一为隔离式,一般设在防火分区边界的出入口处,一旦探测器报警并确认火灾,防火卷帘门一步降到底,同时喷淋系统开始向起火区和卷帘门喷水。二为疏散式,一般疏散通道上,烟感器报警后经确认(人工确认或两个以上探测器报警)先降金属卷帘至距地1.8米处,如火势发展,温度升高,则温感器动作后防火卷帘门再降至地面。两次动作之间的时间用于门内人员逃离。

无论哪种电动防火卷帘门,在超高层建筑中整个消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动作不是独立的。因此,电动防火卷帘门两侧从属于卷帘门控制箱的烟感器、温感器,均应与火灾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回路相接并在一个系统内工作。

规范中关于防火卷帘的规定有以下三方面:(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13.4.5条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第6.3.8条均要求疏散通道上防火卷帘两次降落到底;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应一次下降到底。(2)两规范均要求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3)对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只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要求其两侧宜设置手动控制按钮。前两个方面的规定是为了满足火灾时人员疏散及逃生的方便快捷;而后一方的规定是为了非火灾状态探测器误动作时,能强制开启防火卷帘,所以为“宜”,而不是“应”。两本规范并不矛盾,仅是出发点不同,我们应结合实际工程认真领会规范实质,并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才能做出合理的设计。

三、非消防电源的切除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第6.3.1.8条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13.4.9条都明确规定,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由于消防设备总能量一般小于普通设备负荷总容量,因此总配电室的总计算负荷一般不包括消防设备容量。为了火灾扑救方便,防止消防队员扑救时的触电事故,保障消防设备的用电安全,防止因过载使电气线路起火,造成火势蔓延扩大,因此在消防人员进入火场进行扑救之前应切断起火部位的非消防用电。不过切断非消防电源时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第6.3.1.8条文解释切断非消防用电的有关部位是指起火的防火分区或楼层。切断顺序应考虑按楼层或防火分区的范围,逐个实施,以减少断电带来的不必要的惊慌。在火灾确认后,当两探测器“与”门报警或消防泵启动后,才可以切断非消防电源,特别是在面积较大、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这样可以防止因探测器误报引起的切非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事故。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总线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项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13.10.5条规定:当横向敷设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导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导管内;探测器报警线路采用总线制布设时不受此限。可见,总线制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可以穿入同一根导管。我们知道,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总线发生故障时,隔离模块作用是将故障总线与整个系统隔离开来,以保障系统的其它部分正常工作,同时便于及时确定故障的总线部位。当故障部分的总线修复后,隔离器自行恢复将被隔离的部分重新纳入系统。如下图所示: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也规定,报警回路每隔32个编址单元(包括探测器、模块、手动报警按钮等)至少使用一个隔离模块。综合两规范规定,报警总线虽然可穿管跨越不同防火分区,但总线回路中的隔离模块同样应按照防火分区进行设置,即总线跨越防火分区时必须设置隔离模块。否则,当某一个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其线路有可能被烧短路,在其他防火分区与之连接的探测器因没有模块的隔离作用而不能被控制器监控,从而造成故障范围的扩大,降低了报警系统的使用功能。

五、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的提高。

本项目为超高层建筑,相对于普通的高层建筑而言,在消防设计中还应该考虑系统智能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分内外两个层次。对火灾报警系统内部而言,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智能型地址编码探测器,而中小普通建筑多用非编码探测器,以回路区分建筑区域。鉴于超高层建筑体量大,面积多,其使用面积的分割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适应房间形状、面积、使用性质的变化,每条报警回路应留出30%左右的探测器数量裕量。

对火灾报警系统外部而言,智能化的含义主要指系统联动。超高层建筑一般为重要建筑,其政治、经济价值巨大,如果灭火不及时,损失将是惨重的。因此,采用系统联动方式,就成为争取火灾前期时间和主动权的有效手段。例如,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联动,在火灾之初,火场的摄像机可将现场画面迅速传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实景画面,值班人员可以立即确认火灾或是探测器误报,从而马上采取排烟、广播、正压送风、启动消防泵、喷淋、向消防局119台报警、降客梯、切非消防电源等一系列应急措施。又如,火灾报警系统与车库管理系统联动,一旦发现火情,便可声光报警,强制抬起进出口栏杆,使车辆尽快逃出车库。另外,火灾报警系统还可与楼控系统、广播音响系统及门禁系统等联动。只要这些措施得力,超高层建筑的火灾便可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损失减至最小。

六、结束语

笔者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应用,提出消防电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并作简要分析。超高层建筑高度高,人员密集,对消防的要求必须安全。机动消防车辆的消防能力不可能跟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因此,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应立足于建筑内部的消防系统建设,在智能化的旗帜下,努力完善火灾探测、报警、扑救等自动功能,将火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消防系统是一个由建筑、设备及电气等专业构成的整体,专业间的密切配合及统筹安排十分重要。这些应是保障超高层建筑安全的基本思路。

公共建筑论文:开创真空玻璃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时代

一、前言

我们国家把节能降耗工作看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建筑节能在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建筑能耗在社会整个能源消耗中占到30%以上,建筑节能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节能工作。特别是现有的许多大型公共建筑,数量特别巨大,能耗特别严重。目前,中国每年竣工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约为4亿平方米。

年初,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联合《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当今,绝大多数公共建筑有一个共性,就是采暖能耗、空调能耗特别高。在公共建筑全年能耗中,大约60%消耗于采暖和空调,而其中的20~50%由护结构传热所消耗。在围护结构方面,由于此类建筑大多数都要求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因而,玻璃门窗设计得尺寸很大,窗墙比很高,或干脆设计成玻璃幕墙结构。

玻璃与其优良的透光性能和特殊的质感在建筑上的运用是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长久以来,由于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造成了玻璃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差,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所要求的节能和舒适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的大型公共建筑,过去,由于使用了不节能的普通钢化玻璃或普通中空玻璃制作幕墙,该部分建筑的能耗特别高,而且冬冷夏热很不舒适。

随着玻璃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节能玻璃象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真空玻璃的出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节能玻璃品种,标志着真空玻璃节能时代即将到来。

二、真空玻璃的基本结构真空玻璃是一种保温、隔声性能非常突出的高新技术产品

真空玻璃是由两块平板玻璃,中间由微小支撑物将其隔开,玻璃四周用玻璃钎焊料封边,通过抽气口抽真空,然后封接抽气口保持真空层的一种结构。为了长久保持真空度,延长真空玻璃寿命,新立基公司生产的真空玻璃在真空腔内还放置了吸气剂。微小支撑物是外径0.5mm,厚度0.15 mm的金属环,由于体积微小,对人的视觉和玻璃的光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真空玻璃的保温原理和结构与保温瓶极为相似,建筑上使用真空玻璃就好象把建筑罩在一个巨大的保温瓶中,保温节能效果可想而知。

三、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low-e中空玻璃是目前市场上运用较为普遍、节能效果也很好的玻璃品种。

中空玻璃利用了空气导热系数低的特点。从传热学上讲空气虽然导热系数较小,但毕竟是要进行热传导,其它气体包括惰性气体也一样。中空玻璃由于存在着较大的空气传导热量,使得使用low-e玻璃降低辐射热的最终保温隔热效果大为降低。只有真空状态才能消除热传导,使玻璃的综合传热性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常规真空玻璃产品系列中的真空玻璃保温。好的low-e中空玻璃和充氩气的low-e中空玻璃的保温。通过对比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不难得出下述结论:

1、真空玻璃热导随着所用原片的有效发射率的降低而迅速降低,中空玻璃热导降低的并不明显。

2、如果low-e玻璃发射率做得很低,比如0.05以下,辐射热导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此时再降低low-e玻璃发射率对中空玻璃来讲意义已经不大,但真空玻璃传热系数可以做到0.5w/m2.k,而充空气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只能做到1.60w/m2.k,充氩气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只能做到1.23 w/m2.k.

3、就传热系数k值而言,真空玻璃k值只有充空气中空玻璃的三分之一,充氩气中空玻璃的二分之一,在不考虑太阳光辐射的情况下,比如,夜晚,真空玻璃比充空气的中空玻璃节能近70%,比充氩气的中空玻璃节能50%.

4、在辐射热导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真空玻璃热导的主要来源是支撑物热导0.5w/m2.k,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望进一步降低该数值,比如在玻璃强度提高的情况下,减小支撑物直径或增大支撑物的间距都有望大幅度减小热导;充空气(或氩气)的中空玻璃热导的主要来源是气体对流传热和气体导热,为2.1(或1.5) w/m2.k,该数值不可能再有下降。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在保温性能上真空玻璃将超越中空玻璃(或充氩气的中空玻璃)更多。

5、由于真空玻璃的厚度通常只有中空玻璃厚度的一半,因此,真空玻璃的表观导热系数更显著地小于中空玻璃的表观导热系数。真空玻璃可以使用三块玻璃制成双真空层的真空玻璃,热阻增加一倍,热导降低一倍,而厚度在单真空层真空玻璃厚度的基础上只增加4mm,比中空玻璃还是薄。

可以说在保温性能上,现阶段真空玻璃已经大大超越了中空玻璃,将来会超越得更多。

四、真空玻璃的光学性能和隔热常规真空玻璃由两片玻璃组成,真空间隔层对太阳光谱是通透的,间隔层支撑物很小。

新立基公司所用支撑物为环形金属片,外径只有0.5mm,高度约0.15mm,即使按圆柱形考虑,每平方米约1600个支撑物对辐射的遮挡面积只有:1600×π×0.252=0.000314(m2),约占玻璃总面积的万分之三,故支撑物对辐射的遮挡作用可以忽略。

我们知道,建筑上的传热除了要考虑温差因素引起的传热外,还要考虑太阳辐射因素。太阳辐射透过玻璃的能量与玻璃光学特性有直接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得热系数shgc(太阳能总透射比)。

严寒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应多考虑冬季阳光的射入,以减少取暖热耗,选用得热系数大的真空玻璃对节能更为有利;夏热冬暖地区,夏季阳光强烈,气候炎热,冬季温暖,应多考虑遮阳,减少阳光的射入以节约制冷能耗,选用得热系数小的真空玻璃更为合理。

五、真空玻璃工程实例

1.天恒大厦工程天恒大厦2005年6月落成,位于北京东直门立交桥东南角,地上22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89米,总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5a智能系统的高级写字楼。

天恒大厦北侧有一面横隐框竖明框玻璃幕墙,西北角是一面横明框竖隐框,向内与垂直面倾斜15°的三角形玻璃幕墙。幕墙设计和施工单位是江苏省建伟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两面幕墙所用玻璃全部是新立基公司提供的真空玻璃。玻璃较大尺寸为1985×1161mm(矩形),其西北角幕墙由于是三角形立面,所用玻璃很大部分是异形(梯形和三角形)。两面玻璃幕墙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用去真空玻璃3365块,合4848平方米。另外,大厦各种窗户所用玻璃也全部是新立基公司提供的真空玻璃。窗面积约2500平方米,用真空玻璃共用去1636块,合1540平方米。

天恒大厦玻璃的传热系数(k值)和空气计权隔声量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心检测,a结构真空玻璃k值=1.0w/m2.k,b结构真空玻璃k值=1.2 w/m2.k.b结构真空玻璃空气计权隔声量rw=36db.天恒大厦幕墙玻璃采用fb双面复合中空的做法,除了能够使k值在nl真空玻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外,主要考虑了幕墙抗风压和人身安全方面的要求。与室内外空气接触的玻璃采用两块6 mm钢化玻璃,有效地承受了正负风荷载,室内钢化玻璃还有效防止了人的身体对玻璃的冲击可能引起的伤害并保护了玻璃的真空部分。

2.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工程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落成于2005年3月,是北京市科委重点科研和“奥运科技专项”项目。该项目还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用于展示和实验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的技术产品。

超低能耗示范楼座落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总建筑面积 2930m2,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新立基公司的真空玻璃产品用于南立面幕墙玻璃和西面、北面的门窗玻璃。该工程幕墙部分共使用真空玻璃72块,合计74m2,较大玻璃尺寸为1982×1200mm;门窗部分共使用真空玻璃92块,合计50m2,较大玻璃尺寸为1356×964mm.幕墙设计施工单位是深圳市方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门窗制造和安装单位是日本ykkap公司。玻璃结构见图3幕墙玻璃k值=1.0 w/m2.k,门窗玻璃由于在中空层玻璃上用一块低辐射镀膜玻璃代替了普通钢化玻璃,使得k值=0.9 w/m2.k.幕墙玻璃考虑到面积较大和承受正负风荷载的影响,内外两面均为钢化玻璃。门窗面积较小,除室内考虑人身可能的冲击使用5mm钢化玻璃外,朝向室外的玻璃未使用钢化玻璃。

由于该幕墙为隐框幕墙,玻璃面积大,玻璃的自重和风压等荷载较大。

六、节能效果试验和分析

1、真空玻璃节能试验2003年冬季,在建筑科学院的协助下,进行了真空玻璃冬季节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玻璃与中空玻璃相比有非常明显的节能效果。

该试验所用真空玻璃为新立基公司的产品,当时常规真空玻璃的k值为1.4w/m2.k,复合真空玻璃的k值为1.2w/m2.k试验是在北京市马家堡选用的两个同样户型、面积、朝向,同一层相邻的两户新建单元房501、502室中进行。该户型的南向房间建筑面积15.12m2,北向房间为10.8m2.外墙为240mm,砖墙加60mm厚聚苯夹心石膏板保温。实验过程是502户的南北钢窗保持原样,仅把501户南北钢窗拆下,换成塑钢窗。这就形成501塑钢窗与502单玻钢窗(南向),双玻窗(北向)的对比试验。试验期间塑钢窗按需更换,分别为中空玻璃(n4+a9+n4),常规真空玻璃(n3+v+l4 )、复合真空玻璃(n3+v+l4+a9+n3)。试验的测量元件采用热流计和铜—康铜热电偶测温元件。测量元件布置在窗玻璃、窗框、阳台门肚板和房间的各内外墙上,通过bxscc-1型便携式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每小时检测一次。试验从2002年12月11日开始采集,至2003年元月9日为止,共取得22昼夜实测数据。试验期间,南向阳台门窗户全部打开,使试验窗直接面临室外气候。房间房门关闭,室内供暖没有控制。

试验遇到北京多年未遇寒冷天气,连续几天下雪阴天,曾测量到日平均气温-7.9℃。日低气温达-9.3℃的严寒天气。针对上述气候状况,采用南向有阳光,北向无阳光和阴天三种工况来统计试验结果。试验大部分时间室外的平均气温低于节能规范,即北京地区采暖期间室外日平均气温为-1.6℃。

2、天恒大厦节能效果分析以天恒大厦为例,假设该大厦分别采用白玻、普通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标准真空玻璃组合双中空六种情况,进行耗能比较。并对真空玻璃节能经济效益作估算。

以国内某玻璃企业生产的白玻、普通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和新立基公司为天恒大厦生产的真空玻璃参数为根据进行计算。

结论

(1)从全年节能来分析,复合真空玻璃比其它玻璃节能,低的达28%,较高可达72%.

(2)北京属于寒冷地区,冬季复合真空充分发挥了节能优势。但夏天节能却不如热反射中空玻璃,其原因是真空玻璃的遮蔽系数较高,但降低其遮蔽系数又会影响室内采光和冬季太阳辐射进热。遮蔽系数应取合适值。从全年节能来看复合真空比热反射中空节能36%.

(3)与其它各种玻璃比较,采用复合真空,可节能、省电、节省电费开支,低62万元/年,较高424万元/年,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同时由于节能,可节省发电燃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造福人类。

(4)由于节省能源费用,对于单片玻璃,使用真空玻璃当年即可收回投资,即使对于low-e中空2年内也可基本收回多付出的投资成本。

七、结束语

天恒和清华工程分别落成于2005年9月和2005年3月,为两个工程提供的真空玻璃的生产时间是在2004年下半年。事实上,新立基公司真空玻璃的生产技术在这两年里又有了新的发展,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及时,low-e玻璃作为生产真空玻璃的原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南方玻璃集团和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的离线硬膜low-e玻璃的辐射率都做到了0.11以下,这为大幅度降低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提高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两个工程nl真空玻璃部分的传热系数为1.3w/m2.k左右,而目前nl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已经可以做到0.85w/m2.k,ll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已经可以做到0.70w/m2.k.第二,研制成功了具有国内专利的夹层真空玻璃,使得真空玻璃又多了一个安全玻璃品种。

第三,真空腔内置入了吸气剂,使得真空玻璃寿命得到延长。

第四,开发出新一代真空玻璃快速热阻测定仪,使得真空玻璃性能得到更好的检验,质量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我们相信,真空玻璃事业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未来一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公共建筑论文: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

[摘要]完善的、良好的、多功能的居住区公共服务施体系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和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4)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5)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较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障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及时,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节关于小区公建的商业性做出论述。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入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5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

1)垃圾站人人讨厌却又离不开它,历年来想了许多方法,却都有不如意处。笔者以为好的方法还是垃圾袋装化,在每个住宅楼前设有盖垃圾桶。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2)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所以将其布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街上设明显标志是个不错的选择。3)自行车库是个老大难问题,现在一般有下列两种布置方式: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对于多层住宅,可以将其底层作为自行车库进行分散布置,每户一间:也可以集中布置,集中车库宜布置在组团的出入口,这样存车取车均不须走回头路了。而对于高层住宅,车库一般设于底下或半地下层。有些小区采取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经过设计的车棚不仅没有破坏环境,其高技的外观还可以成为小区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商业服务设施自身的经营效益、富有人情味的场所的营造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其总体布局,在考察中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原生态模型:1)商业服务设施分布于小区主入口,或成街布置直至小区活动中心,或成片集中布置。2)小区活动中心则与小区中心绿地相结合共同构成环境优美,可达性好的令肠里交往场所。3)幼托则结合中心绿地布置在较为安静的地方,小学则布置在小区一侧。

公共建筑论文:地下公共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科技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建筑设计领域也由以往传统的手动尺规绘图演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绘图规绘图演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绘图,可以说建筑设计领域因为数字技术的成熟应用,已经改变了建筑师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法,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化;地下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1地下公共建筑设计对新技术的需求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造成了交通的拥堵、居住生活的空间拥挤和资源的匮乏等问题出现的空间拥挤和资源的匮乏等问题出现,地下公共建筑的出现,很好的缓解了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困扰很好的缓解了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困扰。地下公共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离不开技术的革新,新的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为地下公共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数字设计软件技术可以更立体直观的表达的表达,设计者的设计灵感及设计方案,此外,数字三维动态设计软件和分析软件可以保障设计的立体感设计软件和分析软件可以保障设计的立体感、直观感,保障设计的安全性和性计的安全性和性。

2我国地下公共建筑设计常见问题剖析

2.1地下公共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设计师在对城市地下公共建筑设计的同时设计师在对城市地下公共建筑设计的同时,除了要考虑建筑本身的整体要求建筑本身的整体要求,还要考虑建筑的外露部分,包括出入口和采光通风设施等和采光通风设施等,出入口的设计位置是否符合建筑需要,采光度以及通风设施是否可以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光度以及通风设施是否可以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由于这些外露部分的设计好坏外露部分的设计好坏,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效果,还会因为外露部分的美观度而影响城市的整体风貌露部分的美观度而影响城市的整体风貌,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时,要充分的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避免由于设计缺陷造成建筑设计不合理筑设计不合理,建筑采光度不够,以及通风风井等外露部分设计不完善而影响城市风貌等问题计不完善而影响城市风貌等问题。

2.2内部空间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下公共建筑的建造以及使用都在地下由于地下公共建筑的建造以及使用都在地下,本身具有封闭性等特点封闭性等特点,加之,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人流量过大,交通阻塞等问题阻塞等问题,如果在发生火灾等问题出现时,人员的疏散,交通的阻塞都会对灾害发生使得疏散问题构成威胁通的阻塞都会对灾害发生使得疏散问题构成威胁,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地下公共建筑时师在设计地下公共建筑时,要考虑其内部的安全性,设计要求应满足灾害发生时的需要应满足灾害发生时的需要,还有通风效果、交通组织能满足人流量过大等方面的需求流量过大等方面的需求。

2.3地上地下空间的过渡问题

地下公共建筑由于需要深入地下来设计施工地下公共建筑由于需要深入地下来设计施工,投入使用之后难免会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之后难免会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如果地下公共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的转换设计不合理和外部空间的转换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地下公共建筑的使用使用,还会造成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对建筑产生压抑消极的心理理,所以,设计师在对地下公共建筑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它的安全性还应考虑地下与地上空间的转换性安全性还应考虑地下与地上空间的转换性。避免过于生硬的空间转换空间转换,尽量在设计时采用自然过渡,这样自然的地上与地下空间的过渡下空间的过渡,会减缓人们在地下空间产生紧张、压抑的感觉感觉。

3基于数字技术的设计方法探索

3.1设计方法具有多样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思维模式下的建筑设计工作工作。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功介入,改变了原有的手绘图纸的应用手绘图纸的应用。建筑设计的流程分为三个阶段,步骤分为:及时步及时步,方案设计、第二步,初步设计、第三步,施工图设计。不同的设计单位具有不同的设计流程不同的设计单位具有不同的设计流程,例如:著名的扎哈事务所的设计流程分为所的设计流程分为,草图设计、三维数字模型、建筑信息模型、生成二维图纸生成二维图纸、由数控施工技术完成作品。在针对地下公共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或设计师应根据我国地下公共建筑的总体需要来进行设计建筑的总体需要来进行设计,具体流程应取决于建筑本身的需求和用途需求和用途。

3.2总体设计思路

针对目前地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针对目前地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设计单位或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的主体实用性不仅要考虑建筑的主体实用性,还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的环境要求要求,避免因为建筑物本身与周围环境造成不协调的种种问题存在或出现题存在或出现。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地下公共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整体的实用性能设计不仅要考虑整体的实用性能,还要考虑结构细节,由于地下公共建筑的建造位置处于地下下公共建筑的建造位置处于地下,对于通风采光的要求要比地面建筑要高得多地面建筑要高得多,自然采光度要满足建筑的需要,地下公共建筑在投入使用以后建筑在投入使用以后,考虑到公共场所的人流量会相对多一些些,所以要考虑人员的集散,对于建筑本身的通风效果也要相对高一些对高一些。此外通风效果还应考虑的是,针对大型的地下公共场所共场所,消防通道的设计要合理,火灾发生时要便于人流的疏散散。交通组织设计要防止曲折多变,和其他空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联系,要便于人员的疏散。此外,建筑空间的布局要结构合理理,空间得体。结合建筑本身的整体需要,设计方案要合理,避免后期施工阶段由于设计缺陷而造成施工困难避免后期施工阶段由于设计缺陷而造成施工困难,确保最终成果与方案阶段的效果相吻合成果与方案阶段的效果相吻合。

3.3前期设计

针对地下公共建筑的设计前期针对地下公共建筑的设计前期,应对建筑施工地点做详细的了解细的了解,做相关工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筑内外环境的条件分析件分析,结合地下公共建筑的概念做前期的设计方案。三维动态设计可以使设计更加立体动态设计可以使设计更加立体,使设计变得更加直观,更清楚更立体的展现出设计动态更立体的展现出设计动态,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发现了设计漏洞及问题可以随时调整洞及问题可以随时调整,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前期的应用,可以保障地下公共建筑的地上与地下空间的转换性以保障地下公共建筑的地上与地下空间的转换性、建筑的采光性光性、建筑出入口等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并且保障建筑外露部分与建筑外部的环境设计相协调露部分与建筑外部的环境设计相协调,此外,高性能的设计分析软件析软件,可以对设计方案安全的合理性做出专业的评测,针对设计中的问题做出修改设计中的问题做出修改,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3.4后期设计

在地下公共建筑的后期设计中在地下公共建筑的后期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的成本和能耗的分析本和能耗的分析,信息的共享性和专业间的综合协调分析析,以及建筑设计工艺等等。相比传统的设计手法,数字化设计软件可以做到计软件可以做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设计效果立体、精准等优点点。数字化设计软件技术,可以在设计后期针对设计中的建筑成本和能耗做出精准的分析筑成本和能耗做出精准的分析,满足信息的实时共享性,分析结果精准结果精准、细化,确保设计的安全性,性和精准性。

4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的日益扩建,人口的不断增加造成环境的拥挤和资源的匮乏等问题出现不断增加造成环境的拥挤和资源的匮乏等问题出现,地下公共建筑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共建筑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设计更加直观立体建筑设计更加直观立体,例如:建筑的采光性、通风性和建筑能源的节约等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能源的节约等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场地分析软件可以针对建筑的建造场地做成精准的分析以针对建筑的建造场地做成精准的分析,参数化建模软件和性能分析软件性能分析软件,可以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为设计提供专业性业性、安全性的检测结果。为地下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提供了的技术支持题提供了的技术支持。

作者:余晨阳 单位: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共建筑论文: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探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更加富裕,人们对能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加重的便是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多方位共同进步。近几年来公共建筑也在日益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极速上升中。以公共建筑中的空调系统为例,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空调已经被普及。空调系统的使用,使人们能随意居住于冬暖夏凉之地。是人们夏季的一丝清风,是人们冬季一缕阳光。

关键词:

空调系统;节能;问题与措施

新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应用,无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是人类社会的另一重大突破。但同时,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和种种的不足。而我们则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率与能源的消耗率。

1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缺陷与整改措施

(1)对空调风系统的考究

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空调风系统总负荷中的新风负荷是至关重要的。空调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室内和室外的气体交换。空调系统一旦启动,必定会将室外的空气制冷或者加热送进室内并将室内的空气排出。自然而然的也就消耗能量,带走一大部分的能量。如此一来就会加大空调系统的的负荷,降低其效率。所以,在该项上就应该制定一套完备的空调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说也就是安装回收再利用装置,把室内的气体回收进装置之中,再将其进行制冷或加热。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空调机组负荷的利用率,可以减少对电能或其他类空调机组利用的不可再生燃料能源的消耗。

(2)对送风量的探究

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送风量是空调系统中另一重要方面。送风量主要包含新风量,也与排风系统的关系密切。由于新风量的消耗过多,导致对能源的消耗较大。在该项上也应该首先安装上述提到的回收利用装置。减少对外界气体的过量摄入与消耗。其次便是充分利用室内的可用能源,如随时关闭门窗,密闭性较好的门窗优先选择。充分参考室内温度,对送风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能源的节约。

(3)对耗水量的研究

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对气体的加热与制冷需要水的参与。主要分为制冷系统的耗水量与加热系统的耗水量。而现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水的耗费较多,在制冷过加热系统上的耗能较多。在该项上,首先需要做到把空调系统的各个装备完善。由于单方面的,从而带动多方位的节能。以排风量对耗水量的影响为例。上述提到在空调系统内安装回收利用器,由此达到节约外界气体能源的目的。该项措施的施行,制冷和加热的过程精简,从而减少了耗水量。

(4)对水泵的探查

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对水泵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闭式系统中的变频水泵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安装。可以进行多变式的调节能量与水温。从而大大的减少对能量的消耗。

(5)室内环境的设计

室内环境的变化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耗能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建筑模式所用的建筑材料质量相对较差。夏季就热,冬季就冷,夏季湿度大,冬季湿度小。当该种情况时安装空调系统,对能源的消耗就极其的大。由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善建筑材料,建造围护构造。选择密闭度较好的门窗,防止漏风从而加大对能源的消耗。在粉刷墙时尽量用暖色调,而非冷色调等等。对室内环境进行改善,从而达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的目的。

2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优势与影响

正是由于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建立,使得人类的生活水平急剧增高。在夏天的时候可以通过空调系统制冷,达到降暑的目的,从而预防人们感受热邪。在晚上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减少由热引起的心烦意乱而不能入睡。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冬天的时候亦是如此,同样的在多方面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大面积使用,对自然界中能源的消耗增大,并且排出的加工后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也是不可小觑的。小到影响周围花草树木的增长,大到影响环境的发展。更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相应措施的采取是必不可少的。如安装回收利用节能装置,对建筑材料的慎重选择,选择合适的水泵等等。这一系列措施的采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的消耗。达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

3结语

节能目前已成为各个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科技进步的同时自然是避免不了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该做的不是继续污染环境,或者是放弃对科技的研究,而是应该制定出相关方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个行业的节能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应该首当其冲的应该发展科技,适应科技。其次,我们更应该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分析情况,制定出相关的节能措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节能的理念也在近几年也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也被广泛提倡。,我们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在创造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还应大力宣传节能理念,使该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

作者:李超 单位:天津金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共建筑论文: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发展与创新

摘要:文章以科技馆为例通过对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和现状分析,提出了推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发展的相关措施,并对创新管理方针、运营体制、服务模式、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创新;相关措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共建筑物业管理,能够更好的营造品质的公共服务环境,有效提高公共建筑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公共建筑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充分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和提升城市档次。因此,探讨推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能够推动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服务职能的更好发挥,对满足群众精神文明建设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城市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科技馆是常见的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服务,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素质的城市文明重要窗口,是典型的现代公共建筑。笔者以科技馆为例就如何推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发展与创新做了几点思考建议,以起到抛砖引玉,与同行和专家共同探讨的作用。

一、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特殊性

(一)服务要求更高

物业管理就是由相关的组织实施对建筑物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场地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等管理活动。公共建筑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供全民使用和受惠较大的服务工程。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不仅涵盖了住宅小区、办公楼宇等其他种类物业的管理内容,服务核心还很大程度围绕着公共服务的满足,直接关联政府和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与众不同的更高要求。相比较于其它类型基本上以经营盈利为基础的物业管理,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具有更加明确的服务公众的意识要求,提供的服务必定带有公共建筑公益性服务的属性烙印,并存在和附带一定程度的公益性服务内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当地城市的市民,还包括前往该建筑的来自任何地区和国家的使用者,场所都是公众聚集场所,内部人流密集集中,因此,公共建筑物业管理面对的服务人群范围更加广泛,安全性要求更高。除了需要考虑常规因素外,还要着重关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设备智能化控制等因素。各方面更高的服务要求都将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笔者所在的温州科技馆就是市级内部安全保卫、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治安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公安局和公安消防局较之普通商业建筑给予了更多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督查力度。同时,本馆也是卫生文明城市检查的重点对象,隔三差五迎接各种检查和考核评比。

(二)社会影响力巨大

公共建筑通常作为本地的城市名片,具有比较大的社会关注度,且在全国行业中很大程度代表了本城市的公众形象。对于来该城市生活、旅游、贸易的人们,公共建筑无疑也是外来人口认识该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其环境卫生、秩序维护、设备设施情况等直接体现物业服务质量的感官体验,事关城市的声誉和形象,顺理成章成为外来人口判断该城市价值的依据之一。因此对于本地人来说,公共建筑物业服务的质量好坏关系到他们日常社会生活的便捷性和使用公共服务的舒适性,而对于外来人口来说,是对城市进行认识定位的重要参考条件。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服务毫无疑问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如笔者单位温州科技馆是本地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荣登本地小学地方课程课本封面,运营一直受到群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各类公益活动更是经常成为本地焦点。

(三)受体制条件限制更多

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公共财政或公益机构出资进行建设修建和运营维护,目前国家对于经济建设和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程序性和法规性限制比较严格,因此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从运作方式的选择、项目的实施、经费的使用、人员的配备等事项,往往需要经过招投标等大量繁多的流程审批和批复手续,且在我国,公共建筑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财政、人事、公安、消防、纪委、审计、卫生、文化、安监、工商、旅游、行政执法、街道等管理要求都各不相同,甚至有部分存在互相矛盾或不合理的规定,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又必须力求面面俱到,因此在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实施过程中,受体制条件限制更多。如我馆的大型技改或建设项目都必须提前一年事先报批,财政落实资金后,经过发改委立项审批,再经住建委平台通过招投标程序进行实施,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跨年度。

二、当前我国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现状

(一)物业管理法律不健全

2015年的《物业管理条例》是由2003年颁布并在2007年修订实施的,是部级物业管理行政法规,其他行政法规主要以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物业管理法规和规章为主。实际生活中凡涉及物业管理的法律关系,其实是综合由宪法、民法、经济法等各部门法律中有关物业管理活动及物业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约束。更没有对物业管理中如公共建筑、商业、工业各个分类类型做出区分和具体规范规定,物业管理服务的操作实施指导性和约束性明显不足。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法律并不够健全和完善,物业管理服务操作缺乏依据和规范要求。

(二)权利职责划分不明确

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管理过程中的权利、职责应当进行明确划分,然而,当前我国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在权利职责方面的划分并不合理化,物业管理公司、技术服务公司、业主企业、政府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等的权利、职责区分存在交叉,彼此之间职能分配并不清晰,这给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难题。

(三)服务质量不佳

我国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服务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对应的物业管理市场体制和法律法规尚不规范健全,进而不能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对相关公司行为形成明显的约束力,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水平良莠不齐。相关业务管理标准化和模块化程度不足,管理方式普遍不够专业细致,应提供的服务和权利义务不够规范,进而物业管理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四)专业人才短缺且待遇低

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看似简单,实则管理事务极其复杂,系统性规范性极强,不同的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也各不相同,而具备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较少,从业人员社会认可程度低。另外,随着我国物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物业管理设备的不断更新升级,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关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却明显偏低,社会地位不高,有能力且专业知识强的人才不愿意长期从事该行业,也使得公共建筑物业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人员流动性较大,且使得物业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和安全隐患。本馆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普遍薪酬略低于其他商业建筑同工种人员,常年员工流动率接近四分之一,如何保持队伍稳定、招聘人才和留住人才成了普遍制约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推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政策和公共资金的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作为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消耗、人员薪酬、场馆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升级需要大量政府资金的支持,千方百计努力争取政府层面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必不可少。到位的物业管理对于维护公共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直接影响着公共建筑的稳定运行,关联着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定团结,所以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运作进行法律约束,并以法律形式约定对于公共建筑物业管理财政资金的支持保障力度、相关权责利的清晰划分,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法可依,并指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规范运行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物业管理监督体系

在公共建筑对外运营的过程中,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就与公共建筑的服务形象具有直接的关联性。想要保障物业管理正常高效的进行,进行严格的监管非常关键,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非常必要。必须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以有效强化对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服务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的缺陷,督促协调解决改善,及时发现处理物业管理过程中违法违纪问题,形成明显的客观约束力,推动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质量的优化发展,进而提升公共建筑形象。

(三)融入总体,注重人文环境的塑造与维护

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不单单要满足平安稳定、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等基本要求,还要体现社会责任感,必须注重对人文环境的塑造和维护,融入当地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体现文明风范和道德精神风貌,努力成为集中体现本地城市文化底蕴的展示窗口。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必须着重对我国传统的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等社交礼仪以及风俗文化进行发扬与继承,例如设置老幼优先窗口、母婴室、盲文说明、残障人士专用通道和设施等,为更多人提供更舒心的服务。在公共建筑物业管理中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创新探讨

(一)创新管理方针

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往往强调服务及时的管理方针,但在新时代的复杂情况下,使用者对于服务的口味和认知趋于多样化,难免众口难调,而一旦出了安全责任事故,所有的服务成绩和绩效都会归零,所以,应更加重视和牢固树立安全及时的管理方针,突出安全责任前置于服务之前。对于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任务来说,安全是头等重点工作,安全因素是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工作开展的必备前置条件,强化公共安全秩序维护,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氛围,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的负责。

(二)创新运营体制

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运作受制于公共财政体制,往往又客观存在员工流动大影响服务质量的问题,可以创新运营体制,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公共建筑的上一级资产管理机构统一成立公共物业管理服务单位,或者分区域统筹安排临近的公共建筑组建成立物业管理联合体公司,有助于物业管理公司发挥规模效应和服务标准的统一,没有特殊技能要求的用工适当倾斜于同样部分依赖公共财政的低保户和残疾人,可以更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有效解决人员流动过大的问题。

(三)创新服务模式

1.提供主动式、人性化、合理化服务。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主要管理对象虽然是建筑、设备、环境,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人进行服务,所以在物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处处讲究以人为本,为用户提供人性化、合理化的服务。首先是服务态度要主动,升级传统服务模式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模式,从被动的状态的召之即来,到主动地维修、检查或者是服务,能很大的提升用户感受;其次是服务要齐全,要对传统物业管理服务项目从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和改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比如环境卫生可以拓展至公共建筑使用者的个人卫生,在停车场附带增加对用户车辆的洗护等等;还有就是提高服务的技能,为用户提供靠谱专业的服务,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岗位技能和文明礼仪培训,除了对物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熟悉掌握外,还必须进行服务理念和客户心理满足方面的专业培训,从而对应用户的各种需求,都能够提供设身处地的相应解决方案,以实现人性化以及合理化的服务。2.建立流程化、模块化、标准化事务管理服务模式,并整合形成规模化整体发展。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业务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必须针对每一类型服务建立标准服务流程,尽量采用模块化的管理方式,制定员工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制度和岗位工作标准。在流程化、模块化、标准化事务管理基础上,可以进行合理高效的智能化整合,形成规模化整体发展,在统一的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安排和控制下,总体协调事务,集中解决出现的问题,统筹安排各个物业管理进程,可以实现各类管理事务的无缝对接和人员物资的综合利用,能够使每个环节都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有效避免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细碎繁杂没有条理、顾此失彼的缺陷。

(四)创新应用新技术

物业管理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日新月异,必须得到及时的创新应用,如物联网、智能化技术等。在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成本的控制,做到节能降耗减排。首先是要推动对物业管理的对象设备、建筑与工具的节能低碳环保、物联网改造,如电梯和空调系统的环保改造,可以让电梯在无人时自动减速,空调根据人流量和天气状况自动调温等等,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和设备磨损。然后是对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智能化技术的创新改进应用,缩小管理层级,削减冗员,简化管理流程,采用质量管理控制手段,可依托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管理系统智能化,可有效提高物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建立成本控制管理计划,将各种材料和能源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成本的支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等新观念的深入创新应用,对推动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尚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阻碍了物业管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推进公共建筑物业管理的发展和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强调安全及时的管理方针,创新运营体制,建立流程化、模块化、标准化事务管理服务模式,提供主动式、人性化、合理化服务,积极应用物联网、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推动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创新进步,保障公共建筑高效的为人们提供品质的公共服务。

作者:陈雄

公共建筑论文: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的绿色设计

摘要:公共建筑项目是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的建筑项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暖通空调是公共建筑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项目的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以此必须要对其绿色设计进行合理的分析,让绿色设计更加专业化与合理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暖通空调的绿色设计,论述了其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绿色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要点,分析了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绿色设计

所谓公共建筑项目,就是能够为人们提供许多政治、福利、文化服务等众多社会活动的建筑物,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为人们的生活所服务。在公共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其中的暖通空调进行合理的设计,深度的提高暖通空调的质量。在现阶段内,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践行,使得各行各业都开始走上了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道路,绿色设计就是公共建筑项目中的重要设计理念。进行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主要是为了完善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的功能并提高空调的节能能力,降低空调的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公共建筑项目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得到更大的发挥。[1]

一、暖通空调的绿色设计

对于公共建筑来说,暖通空调就是其中的重要温度调节系统,能够显著的增强公共建筑的应用价值与服务能力。然而在实际状况中,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却造成了许多能源的消耗,资源浪费的问题十分突出。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将暖通空调与绿色设计进行合理的结合,使暖通空调专业实现绿色设计,减少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的能耗,提高其节能水平。

二、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设计要点

(一)原则

1、对空调的功能进行系统性的考虑,保障暖通空调系统能够发挥调节温度的作用,同时还要通过针对性的合理措施来减少空调通风系统的能耗。2、对蓄冷与蓄热技术实现合理科学的运用,保障暖通空调的功能齐全。3、对公共建筑项目周围区域的风速进行合理的控制,保障其周边环境中的风速不超过每秒五米,保障所构建的通风系统不会对公共建筑项目外部的活动与建筑通风产生不良的影响。[2]4、保障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提高公共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度。5、对相关参数进行科学的设计,保障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的总能耗在我国提出的节能标准之内。6、尽量不使用不可再生的资源,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能源浪费问题的出现。

(二)要点

1、严格制定审核程序,深度的审核绿色设计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图纸进行精准的计算,对于设计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要做到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措施立即进行纠正,使设计的质量得到保障。同时还要分析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与经济性,提高暖通空调绿色设计的质量与水平。[3]2、在选择设备的时候,要重视设备的配套,防止出现混用不同型号设备的问题。在选择设备型号时,要保障其能够达到热能效比的限制要求,使设备的运行效率提高,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3、对能源要实现合理的选择,禁止直接使用电能,使一些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4、对热能要实现科学的回收,并且还要加快向热能循环使用的方向发展,提高绿色设计的质量。

三、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工作的内容

(一)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

在对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专业进行绿色设计时,首先要科学的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对通风设备、供暖设备、制冷设备等实现合理的选择。同时,还要根据公共建筑的实际情况以及暖通空调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暖通空调限制的空调实现科学的设计,较大程度的提高暖通空调的利用效率,避免浪费能源。[4]要根据暖通空调系统的现实特点,对公共建筑项目中的空调负荷、新风量、管道、通风以及建筑室内的舒适度进行合理的设计,使暖通空调设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保障。

(二)公共建筑自身的设计

要想对公共建筑项目暖通空调专业实现设计,就不得不对公共建筑的自身设计进行分析,保障公共建筑能够与暖通空调绿色设计相适应。除了对空调的温度调节面积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加强暖通空调的温度调节能力,还要在其中融入绿色设计的理念,对公共建筑的外墙、幕墙等建筑面积实行正确的调控,使公共建筑自身的节能能力得到加强。

(三)蓄冷蓄热系统应用的设计

对于公共建筑的温度调节来说,蓄冷蓄热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建筑的温度调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蓄冷蓄热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必须要根据我国制定的相关规定标准来执行,同时还要依据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对蓄冷蓄热系统的应用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暖通空调绿色设计工作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同时还需要根据气候条件与自控系统对通风系统进行设计,提高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的应用价值。[5]

(四)对资源实现合理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的实际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尽量避免利用传统资源,大力利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新能源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此外还要对热能实现循环利用,进一步降低暖通空调的能耗。

结语:

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基础项目,公共建筑项目对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暖通空调作为公共建筑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共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快做好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工作具有显著的现实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空调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还能促进我国构建节能环保型的社会。

作者:汪世聪 单位:通渭正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公共建筑论文:改革开放初期公共建筑的风格特征

[摘要]公共建筑作为社会活动的物质载体,其风格造型不仅反映了城市的面貌,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象征。本文对改革开放初期无锡公共建筑的立面造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风格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改革开放;无锡;公共建筑;风格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初,中国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政治气候逐渐变暖,经济体制逐步转型,文化环境再次交融,建筑设计市场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初期的公共建筑伴随社会改革逐步形成,见证了中国从停滞期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变迁。这一时期虽然短暂,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长江三角洲的重要腹地,无锡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其改革开放初期,公共建筑设计也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无锡公共建筑的规模日益扩大,其外在造型也有了多元发展的趋势。从这一时期无锡公共建筑的风格特征来看,基本可以分为“现代建筑”风格、“传统建筑”风格和“后现代建筑”风格。

一、“现代建筑”风格

在被隔绝了近30年之后,现代建筑思潮随着改革开放再次涌入中国。现代建筑所倡导的功能为先、追求经济的设计观念适用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现实国情。因此在这一时期,“现代建筑”风格成为了无锡公共建筑样式的主流。建筑师有意识地表达建筑的时代特征,在主动吸收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创新。以旅馆建筑为例,尽管平面方形、三角形、圆形各不相同,但在立面的处理上都立足实际、去除装饰,如1976年设计的湖滨饭店和1982年设计的无锡大饭店(见图1)。湖滨饭店是无锡市以外国自费旅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型旅游旅馆,旅馆位于蠡园风景区内,以白色作主体颜色,不仅合乎现代建筑形式的惯例,又与风景区的湖光山色相融,立面设计富有层次且典雅精致;1982年设计的无锡大饭店,建筑师别具匠心地采用截角三角形的平面形式,体块分割简洁明朗、建筑造型新颖别致;其他的还有如1984年设计的无锡美丽都大酒店(见图1),它那参差错落的外形是建筑师对周围环境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二、“传统建筑”风格

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建筑师对传统建筑“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因素,改革开放初期,“传统建筑”风格以强大的生命力再现了无锡公共建筑舞台。“传统建筑”风格并不是传统建筑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延续,而是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做到不仅是古典建筑的现代再兴,而且是现代建筑的深化。“传统建筑”风格公共建筑在外部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继承和演进,但内部采用的却是现代建筑所带来的功能和结构形式。在无锡改革开放初期公共建筑中,“传统建筑”风格主要用于餐饮建筑和旅馆建筑,这是由于多数餐饮建筑和旅馆涉外,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向外国宾客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因此建筑师希望通过建筑的外立面表现民族的自豪感,这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有无锡烤鸭馆和三凤桥肉庄店(见图2)。以三凤桥肉庄店为例,建筑借鉴传统外部形象的神态意趣加以改造,把传统样式的屋顶稍加变形拼合到现代建筑体量之上,将尺度与样式截然不同的新旧两种形式语言拼接到一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新颖感。

三、“后现代建筑”风格

“后现代建筑”风格公共建筑较大的特点就是对“文脉”思想的表达。与“传统建筑”风格所不同的是,“后现代建筑”风格并不是仅仅停留于从传统建筑上撷取零件,或是对传统建筑的整体或局部进行改造和变形,而是自觉地立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建筑师对传统样式进行现代化的处理,如提炼、抽象,最终形成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并运用到公共建筑的创作中,使之融贯成为整个建筑形式语言的一部分。这方面成就较高的代表是文化类公共建筑。文化建筑往往选址优越、投资较大,是表达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主要建筑语言窗口之一。由于“传统建筑”风格不适用于新时期表达精神文明的要求,这就使建筑师将目光锁定在了“后现代建筑”风格,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1983年设计的无锡博物馆文物商店。博物馆的外墙贴饰白色面砖,屋面挑出的女儿墙上贴土黄色琉璃平面砖,入口造型使人自然地联想到传统建筑屋顶,具有后现代的符号学特征。改革开放初期是中国社会变化了万千的一个时期,各种意识、观念交织变化。公共建筑作为社会时代的写照,自然也呈现出不同形态的自我发展和更新。改革开放初期,无锡公共建筑的风格特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基本国策由以政治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建筑界的“拨乱反正”重塑了建筑创作环境,消除了改革开放前“阶级斗争”和“政治挂帅”的“建筑政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思想束缚的解脱为风格造型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大大激发了建筑师的创作热情;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创造了相对自由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欣欣向荣的经济状态以及自由开放的心态,使得无锡面对外来文化体现出了较高的包容性,但建筑师在面对西方先进建筑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这就使得他们开始认真反思传统建筑文化的不足,孜孜不倦地寻找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结合点,在建筑创作中强调对无锡地域、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精神的表达。在两种因素相互融合、影响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初期的无锡公共建筑呈现出了独特的多元化风格特征。

作者:李绮雯 史明

公共建筑论文:公共建筑项目暖通空调的绿色设计

摘要:公共建设项目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建设项目,其建设质量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会对公共建筑项目造成影响,需要合理的对绿色设计进行分析,促使绿色设计合理、专业。以下本文就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展开探讨,并着重对暖通空调的绿色设计的原则、要点、内容等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的绿色设计质量,发挥公共建筑项目的功能和意义。

关键词:公共建筑项目;暖通空调;绿色设计

公共建筑时为人们提供各类政治、文化、福利服务等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具有服务人们生活的意义。在实际的公共建筑项目建设时,需要合理的对暖通空调进行设计,提高暖通空调的质量。绿色设计是现阶段,公共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理念。为了提高暖通空调的功能和节能能力,需要实现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从而有效的降低暖通空调对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公共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一、暖通空调的绿色设计

暖通空调是公共建筑中重要温度调节系统,提高公共建筑的服务能力和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占公共建筑能源消耗的12%,而且,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因此,针对公共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将绿色设计与暖通空调相结合,实现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提高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的节能水平,降低公共建筑的能源损耗。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能够达到50%的节能效果,实现公共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遵循原则及设计要点

(一)设计原则

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原则进行设计,促进设计质量的提升。

(1)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绿色设计,需要考虑空调的功能,确保暖通空调能够实现温度的调节功能,并采用合理措施降低通风系统的能源消耗。

(2)合理对蓄冷及蓄热技术进行用,确保暖通空调的功能

(3)房建内部,需要具有良好调节能力,并注重公共建筑内部的舒适型。

(4)合理的对公共建筑项目的附近区域的风速进行控制,促使公共建筑周边的风速≤5m/s,构建不会对公共建筑外部的活动和建筑通风产生影响的通风系统。

(5)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重视能源的利用效率。

(6)科学的进行参数设计,确保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的总能耗水准低于国家节能标准的80%。

(二)设计要点

在实际的暖通空调绿色设计时,

(1)需要制定严格的审核程序,对绿色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尤其是施工图纸需要精准的进行计算,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提高设计质量。并对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确保暖通空调绿色设计质量。

(2)设备选择时,注重设备的配套,避免不同型号的设备混用。而且设备型号选择需要满足能热能效比限制要求,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损耗。

(3)科学的对热能进行回收,并积极向热能循环使用发展,提高设计质量。

(4)合理的能源选择,避免直接电能的使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消耗。

三、公共建筑项目中的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内容

(一)公共建筑本身的设计

为了实现暖通空调的专业绿色设计,需要对公共建筑本身进行设计,促使暖通空调绿色设计与公共建筑相符合,合理的对空调的温度调节面积进行设计,提高暖通空调的温度调节能力。还需要将绿色设计应用其中,合理的对建筑的幕墙、外墙等面积进行调控,提高公共建筑本身的节能能力。公共建筑夏季隔热、冬季保温方面,需要合理的周边环境进行利用,并将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

暖通空调绿色设计时,需要科学的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选择,并科学的对通风设备,制冷和供暖设备进行选择。暖通空调绿色设计时,需要结合公共建筑的实际情况、暖通空调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设计,合理的对暖通空调闲置的空调进行设计,提高空调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结合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对公共建筑的室内舒适参数、新风量、空调负荷、通风和管道等进行设计,提高暖通空调的设计质量。

(三)蓄冷蓄热应用的设计

蓄冷蓄热的应用是实现公共建筑温度调节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蓄冷蓄热应用时,需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与计算得到的相关结果,科学的对蓄冷和蓄热应用进行设计,提高暖通空调绿色设计的合理性。蓄冷蓄热应用设计时,需要结合气候条件,结合自控系统,实现温度的调节通风的应用,提高暖通空调的应用质量。例如:某公共建筑工程中采用水蓄冷、冰蓄冷、锅炉蓄热、电蓄热的方式,实现公共建筑的蓄冷蓄热设计,并合理的对常规能源进行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四)输送分配系统的设计

输送分配系统暖通空调绿色设计的重要部分,也是暖通空调占据耗费能源较大的部分。促使输送分配系统的能够符合绿色设计的需求,需要加强风管、水管的保温设计,减少输送分配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提高能源输送的稳定性与性。

(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的利用资源

在实际的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绿色设计时,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对资源进行利用,减少传统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对热能进行循环利用,降低能源的消耗。例如:某公共建筑项目将太阳能作为暖通空调的能源系统,并合理的对浅层地热进行利用,促使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能够符合绿色设计的需求。

四、结束语:

公共建筑项目是重要的基础项目,在实际的公共建筑项目应用时,需要合理的对暖通空调进行设计,并实现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促使暖通空调的节能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的提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促使公共建筑项目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作者:王建丽 单位:广东市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共建筑论文:谈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措施

一、研究方法

通过对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特性参数、几何尺寸、建筑全年逐月(逐时)能耗数据(建筑使用的电、柴油、天然气等能源)、空调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使用功率、运行时间表、部分空调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现场测试数据、气象参数和建筑内办公使用人数等现场数据的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输入软件,建立模型。建模时可以按照适当考虑空调、采暖区域的原则对模型进行简化。模拟计算建筑能耗,根据调查获取的建筑逐月能耗进行比较,修正参数设置,使模拟结果与实际能耗数据的误差保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改造前模型表示与审计数据满足误差精度要求的模型,改造后模型表示在改造前模型基础上,进行节能改造措施之后的建筑模型。节能量等于改造前模型的能耗减去改造后模型的能耗,根据计算出的节能量和现行的改造投资成本,计算节能改造的投资回收期,评价改造措施的可行性,比选改造技术措施。

二、建筑用能现状及分析

根据该大楼能耗分项计量的耗电量与用气量结果,建筑的能耗指标及各主要用能系统指标见表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空调采暖能耗合计97.08kWh/(m2•a),占建筑能耗的67%,办公照明能耗42.96kWh/(m2•a),占建筑能耗的29.62%。节能潜力较大的是空调采暖系统,其次是照明和办公设备。

三、节能改造措施比选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建立能耗分析模型。设置模型围护结构、空调系统、室内人员、照明、设备等系统参数,认定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品质符合实际情况,年建筑运行能耗与审计结果误差值小于5%的模型为建筑的参考模型(改造前的模型)。相关参数设置见表2。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改造措施,对比分析节能效果。改造措施:1.外墙和屋面做保温隔热处理,使外墙的传热系数K达到0.56W/(m2•K),屋面的传热系数K达到0.65W/(m2•K);2.增设外遮阳,在现有外窗设置外遮阳装置,仅夏季使用;3.贴膜,在现有外窗内侧贴节能膜(传热系数基本不变,SGHC=0.35);4.更换外窗,将外窗更换为低辐射中空玻璃窗,窗户传热系数K降为2.4W/(m2•K),SHGC=0.46;5.综合2增设外遮阳和4更换外窗二种措施;6.更换照明灯具,将现有低效光源更换为节能高效光源,照明降至6W/m2,照度值不改变;7.中央空调系统改造,更换现有的冷热源主机,对中央空调系统管道设备等维修,使系统能效达到节能设计标准;8.综合1外墙和屋面做保温隔热处理、2增设外遮阳、6更换照明灯具和7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四种措施;9.综合1外墙和屋面做保温隔热处理、4更换外窗、6更换照明灯具和7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四种措施;10.综合1外墙和屋面做保温隔热处理、2增设外遮阳、4更换外窗、6更换照明灯具和7中央空调系统改造五种措施;11.综合2增设外遮阳、6更换照明灯具和7中央空调系统改造三种措施;12.综合4更换外窗、6更换照明灯具和7中央空调系统改造三种措施;13.综合2增设外遮阳、4更换外窗、6更换照明灯具和7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四种措施。通过计算机模拟各措施的建筑全年运行能耗,可以计算其节能效果。结合市场相关产品的报价:外墙外保温200元/m2(外墙面积),屋面改造120元/m2(屋面面积),外窗更换为中空窗(内置遮阳)650元/m2(玻璃面积),外窗更换为低辐射中空窗500元/m2(窗户面积),窗贴膜200元/m2(膜面积),活动外遮阳200~550元/m2(产品面积),照明系统30元/m2(建筑面积,仅考虑照明灯具的更换,不涉及线路的重新调整),变配电系统15~25元/m2(建筑面积,未考虑变压器的更换费用),分体空调设备更换65元/m2(建筑面积),中央空调水泵、风机变频改造+增设平衡阀+保温层修复+系统重新调试110元/m2(建筑面积,未考虑冷热源设备的更换费用),分项计量系统15~25元/m2(建筑面积),并综合设计、材料涨价等不确定因素和贷款的利息因素,计算得出各个措施的投资成本,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各个措施投资回收期,通过回收期的比较,确定改造技术的经济性。各措施的技术分析见表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分析结果:1对于围护结构改造技术,外墙和屋面保温综合单价116.8元/m2,回收期9.8年,建筑节能率8.5%;2.外窗外遮阳,综合单价55.8元/m2,回收期6年,建筑节能率6.62%;3.外窗贴膜,综合单价55.8元/m2,回收期20.7年,建筑节能率1.1%(存在夏季节能但是冬季耗能的节能效果抵消现象);4.换窗,综合单价79.7元/m2,回收期9.1年,建筑节能率6.24%;5.更换外窗和外遮阳,综合单价103.7元/m2,回收期7.4年,建筑节能率10%;6.对照明改造,更换节能灯效果明显。综合单价40.4元/m2,回收期4.7年,建筑节能率6.15%;7.对于空调系统,由于现有设备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设备的实际能效比偏低,加上设备的使用年限,建议更换冷热源设备,并对管道保温层、水力配件进行修缮,使设备的效率达到节能标准的要求。此措施的节能效果也非常明显,综合单价148元/m2,回收期3.83年,建筑节能率27.55%。对于上述改造范围内的技术组合,进行综合改造(围护结构综合改造、照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本楼已经安装分项计量系统),则改造的综合单价为438元/m2,回收期7年,建筑节能率44.9%;如果选择中层次的改造(围护结构局部+照明+中央空调),则围护结构选择外遮阳的措施回收期最短,综合投资252元/m2,回收期4.8年,建筑节能率37.16%。但是此措施不能很好解决冬季窗户的散热损失和舒适度的问题,选择更换低辐射外窗或者带遮阳功能外窗的措施,投资回收期在5.5年左右,建筑节能率在38%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措施。综合上述分析,建议选择更换外窗+照明更换节能灯+空调系统改造的技术组合措施,建筑节能率38%,综合单价在306元/m2。

作者:王子涵

公共建筑论文:公共建筑项目设计管理

1设计管理的意义及流程

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设计因素对工程投资影响的比例占到40%~75%,而施工阶段仅占10%~20%。据德国建筑工程师学会统计,造成质量事故原因的40.1%为设计责任,而施工责任仅为29.3%,材料原因是14.5%。这表明设计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质量的关键,是工程管理的重点[2]。设计管理流程为:根据前期需求分析及翔实调查研究资料,编写满足建设单位需求的设计任务书,拟定设计招标或者询价文件,通过评审选出的设计方案,根据需要进行方案优化,然后提交施工招标设计成果,根据供图计划交付施工图成果,现场开工以后及时提供现场技术服务,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

2设计管理的要点

2.1前期需求分析及调查研究

前期需求分析及调查研究是设计管理的基础,建设单位作为主体,需要对“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编写完善的设计任务书,明确表达意图,方能顺利地指导设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例如: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工程主要功能是养殖、研究以中华鲟为代表的长江珍稀鱼类,并进行科普展示。根据对供水系统详细地调研分析及经验总结,提出增加爆气装置,提高水体含氧量,减少更换次数,同时增加自循环系统,使日用水量从2万m3/d减少至1.2万m3/d,减少投资及运营成本。设计湿地公园景观,采用植物自然净化养殖尾水中的残饵粪便,不仅保护环境而且节约尾水处理成本。

2.2执行设计服务招投标程序

目前,国内设计市场上采购设计服务大致有三种模式,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直接委托[3]。直接委托设计采用得比较多,相比于直接委托,设计服务招标采购引入市场机制,可以较大程度地调动设计院的积极性。而且把设计费和工程投资作为评标指标,不仅可以实现设计费市场调节价,而且也便于建设单位控制工程投资。例如:1)规模较小的工程工作内容和规模明确,一般采用方案设计招标,直接把设计费和工程投资概算作为评标指标;2)规模较大的工程一般采用概念方案设计招标,在概念方案阶段难以地确定工作内容和规模,可以把设计费取费费率、取费规则和工程投资估算作为评标指标。

2.3推行限额设计

设计取费一般执行《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版),仅考虑工程的规模与难易程度,设计费与工程投资息息相关,工程投资越高取费就越高。设计人员对成果进行优化后,反而造成设计费用的下降,导致设计单位对设计成果优化的积极性不高[4]。在保障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为了促进设计单位开创主观能动性,采用新技术、新方案、新材料等去节约工程总投资,建设单位应执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对突破概算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降低投资额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例如: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工程设计合同执行限额设计,把设计费与概算控制直接挂钩,即工程概算超过限额10%,结算设计费为合同额的90%,中间值采用内插计算。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设计人员主动优化建筑结构,减少用钢量1400t,占总用钢量的26%;同时优化景观设计,使场内土方量平衡,减少内运土方约60万m3。经过设计各阶段、各专业的优化,最终未改变、降低功能要求,却使工程投资减少约9000万元。

2.4设计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是设计管理的核心,包括设计成果的质量和现场技术服务质量。针对设计成果质量一般是请专业总监或者专家进行图纸会审;现场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主要是记录、反馈,建立劳动竞赛考评设计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服务质量。相对于设计服务质量的定性考评,定量方式的管理比较困难。特别对于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造价增减,因为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缺少第三方监理,难以公正地定性设计变更原因、定量责任比例,而且没有参考的规范标准,定量计算因设计变更导致的工程量增减,以及如何折算相应的设计费,所以制定相应定量管理制度是设计服务质量精细化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3结语

建设单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设计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平台,对设计单位服务质量进行备案。同时加强培训设计管理人员,提高设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不断激发设计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设计服务质量。

作者:曹继学 曹新国 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