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教育装备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教育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但省级教育装备的监管工作亟待加强,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项目实施、经费使用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各地经过多年实践,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完成统一的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和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教育装备论文

教育装备论文:现代装备实验教学教育技术论文

1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

1.1复杂演示简单化

大多数装备结构复杂,许多实验受器材、设备的限制,实验现象无法展现。多媒体技术可提供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使复杂演示大大简化,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某些设备原理、构造课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发动机燃油系统原理、构造时,部件结构与连接传动的关系相当复杂,教学难点很多,利用教学软件演示各部件内外部结构、各部件零件之间的连接和燃油供给情况,可使复杂结构便于观察,复杂演示简单明了,缩短了授课时间,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结构在课堂上讲解难、表述难和演示难等问题。

1.2昂贵实验模拟化

新设备价格昂贵,实装短缺,使新装备在实验教学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进行多媒体训练模拟化教学是一条低耗、高效的道路,学员在计算机上可进行各种设备使用维护技能的模拟训练、排故训练和应急情况处置训练。近年来,研制了一系列与装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些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可进行空中操作模拟教学。应用这些教学软件缓解了新装备短缺的压力。在实验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员掌握各种设备的维修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各种应急状态下的紧急处置能力。

1.3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装备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原理是在理想状态下推导出来的,用一般的实验设备无法验证或显示。对于这类知识,学员很难理解和掌握,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模拟装备教学中要求的理想状态,将高度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学员理解概念、原理,方便记忆,从而减轻学员的学习负担,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旋翼桨叶轨迹检查和调整的实验课上,分析直升机在垂直飞行状态下旋翼旋转过程中桨叶在挥舞平面上的受力情况和锥角变化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各片桨叶旋转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锥角大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便于掌握。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

2.1加速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装备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知识面窄、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应积极研制实验教学软件。我们多次安排教员赴工厂、研究所,收集装备技术资料,拍摄装备结构、工作原理视频,并对不同型号的装备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软件。这些与装备基础课、专业课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可形象地展示装备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大大地丰富了装备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促进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员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环境,使学员形成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积极参与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正确运用了实验教学设计原理,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了实验教学过程的化进程。在考查教员实验课的授课质量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促进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

2.3提高了学员学习的自主性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装备实验教学,可提供给学员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等多种信息,对学员的学习形成多感官刺激,并使教学活动打破了时空范围,实验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个别化教学也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学员学习的自主性。比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发动机构造实验教学中,学员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处理好“三个关系”

3.1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和协调发展的。在装备实验教学中,认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可取代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思维是片面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装备实验教学可分为3步:①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实验教学手段起到了补充和辅助作用,即一些传统实验教学手段难以实现或表现效果不好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表现;②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相结合,采取现代教育技术为主、传统实验教学手段为辅的方式;③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建立和完善,可逐步实现装备实验教学的开放化和远程化。

3.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要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装备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理论研究,使理论对教学实践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网络和多媒体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探讨,比如网络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功能、实施方法和与此相关的实验教学思想和观念等。实践证明,同样的实验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在不同思想的指导下,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装备实验教学中,如果只重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不重视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进步,则一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3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电教手段相比,对教员的要求更高。因此,存在如何普及和提高的问题。目前,在开展网络多媒体装备实验教学中,有时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盲目追求高层次、短期效益,影响了网络多媒体装备实验教学的普及和发展。开展网络多媒体装备实验教学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员中普及网络、多媒体知识,使教员掌握必要的多媒体软件和网络的使用、制作技术;搞好多媒体课堂应用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装备实验教学中,解决了常规实验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学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提高了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了装备实验教学改革。在装备实验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作者:李青峰 吕伯平 胡进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及时航空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

教育装备论文:云计算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教育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但省级教育装备的监管工作亟待加强,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项目实施、经费使用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各地经过多年实践,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完成统一的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和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的保障机制,应用水平差异较大,信息孤岛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比较突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和监管缺乏完整、的数据支持,远不能满足保障重大改革项目实施的需要。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急需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技术逐步形成应用集成、管理集中、服务可定制的新型开发模式,以此支撑数据的深度分析及决策服务。

二、云计算研究背景

云计算是由网络存储、分布式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

等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型服务器集群、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为支撑,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可伸缩的应用服务,为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发展模式。云计算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服务模式,这三个层面的服务凸显了云计算的特点。

(一)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用户不必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就能控制操作系统选择、储存空间、设备部署等应用。云计算中心为用户提供的网路、数据环境和存储空间,用户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购买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带宽等基础设施,大大节约了时间、经济、人力成本。同时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了数据存储在地理意义上的隔离,提高了容灾能力,提高了云服务的稳定性。

(二)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将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部署到云服务器上,用户可以控制部署操作系统、存储及应用程序,也能配置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用户还可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开发平台,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业务操作的特点开发组件,建设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服务,并快速部署到云服务器,这种定制应用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开发环境。

(三)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运行在云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PC、移动设备或电视机等各种智能终端上通过浏览器等客户端界面应用存储在云端的服务,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为深度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条件。云计算以开放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适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一站式管理应用,以及安全的数据服务。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应依托云计算架构,开发建设装备基础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在省域范围内的覆盖。

(一)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IaaS服务模式,加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基础实施建设,建设省域统一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存储资源及安全保障体系,云端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保障等服务,各地依托云端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应用、开发,重要的数据及业务执行都在云端进行,用户端工作在浏览器上实施,云端采用性高的磁盘阵列和数据备份技术,保障数据应用及存储服务的安全。

(二)系统开发

应用PaaS服务模式,在云端构建统一的数据环境,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部门、学生、教师、设备等编码体系,建立装备资产分类数据库、配备标准数据库、仪器代码数据库及实验目录数据库。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整合的数据架构,通过整体数据规划,明确基础数据来源,落实组织与管理,理顺各部门业务间的数据关系,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建立省、市、县和学校四级基础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和各层级数据的共享、同步。

(三)应用服务

运用SaaS服务模式,构建覆盖省域,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对全省教育装备进行多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涵盖理、化、生、小学科学等各学科装备标准、配置情况、教学计划、实验开展、装备需求等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可利用平台通过对图书流通分析、仪器设备缺口及处置报废情况的实时统计分析,提前为各学校做好预算,安排资金,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云计算数据存储,借助数据存储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实时获取区域内生均逐年实验室、信息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均衡性对比,为教育规划、教育监管与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结语

总之,基于云计算的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实时、动态的教育装备配置、使用信息,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决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翟冰 单位:内蒙古教育装备技术中心

教育装备论文:工程教育装备设计机械制造论文

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强调专业实践性和实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们感觉课程学习难度大,影响课程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现有教学内容沿袭了传统的体系与架构

知识点面面俱到,没有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分。缺乏生产实际内容,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介绍不足,不能反映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2)教学手段与方法相对单一

仍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课程教学为32学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尤其目前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进一步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追赶进度,学生无暇思考,只能填鸭式被动接受。而一旦某一环节跟不上,则会一步落、步步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现有授课计划

对于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足,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机会不多,对于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书本理论的层面,遇到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应对,违背了课程内容组织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的初衷。

4)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一般仍取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学生为考勤而到课堂,身在课堂心在外,临近考试就突击死记硬背,不会花时间去主动思考,更不会去深入研究如何应用所学到的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极大损害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

5)伴随高校扩招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源规模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他们虽然储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却在自身实践经验上有所欠缺,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和夹具设计等都需要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作为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1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把握工程教育要面向工程实际的基本原则

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过程,不仅仅关注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现,也要从经济性、安全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将其视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项目来加以考虑,多方位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钻研精神以及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这就对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与管理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2.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目标,以培养行业认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导向,突出学校与学科专业特色,紧随生产与社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与领域的需求相结合。以此为原则,保留原有教学内容中的经典核心部分,删减或剔除与专业认证目标不相符合的内容。针对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向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及数控机床产品设计制造的专业培养特色,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矿山机械装备与工程机械装备的设计方法与过程,对于金属切削机床的设计着重讲解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设计、进给传动系设计与典型部件设计,减少普通机床设计相关内容。机床控制系统设计重点介绍数字控制技术原理与设计过程,其它控制方式酌情删减或剔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增补介绍反映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做到融经典、基础、实用、前沿于一体。适当淡化教学内容中的深奥理论知识,增强应用与实践,增加实验与实践教育环节时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多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企业沟通联系,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直观接触与动手实践,深入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强调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精心组织,讲深讲透,如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成形原理和机床主传动系设计过程、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等。对于物流系统设计和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总体设计,则可以采取学术讲座的形式加以介绍。

2.3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针对工程实际,可以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设计、小组学习、项目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发展形势,将国际上近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成果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学习积极性。如为使学生对于装备制造业有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在绪论中详细介绍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多方搜集资料,以详实的图片、文字、视频和数据资料深入透析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学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训练学生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教师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分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讨论与专题作业。讨论与作业的形式也需多样化,以便于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2.4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必不可少。在常用的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评价机制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拓展,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态度和意识。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特点,采取“日常课堂教学考核+创新实践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模式。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考勤、课堂讨论、课堂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等;创新实践考核结合实验教学进行,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期末闭卷考试适当增加主观题和应用型试题比重。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拓展,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3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势所趋,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了工程教育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以有力的引导,加强目标导向。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应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目标,以培养行业认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导向,突出学校与学科专业特色,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多元化拓展考核评价机制,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来组织和持续改进。

作者:万林林伍俏平邓朝晖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装备论文:中小学装备管理教育技术论文

1建设与应用总体思路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以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顶层设计方案为指导,遵循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采用基于J2EE平台且支持广域网运行模式的B/S三层网络架构体系,本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以满足集中化部署过程中所面临的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储、复杂数据分析应用以及多业务应用集成等一系列应用要求,从而确保稳定、、高效、安全地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规划蓝图。提出以省级集中部署为主,有条件的地市、区县可以单独部署的业务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在部署和应用方面,采用以省级集中部署为主,有条件的地市、区县可以单独部署,省、市、县、校四级应用的模式,应用云技术架构,以“平台+多业务应用集成+统一数据仓库+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为总体框架进行设计开发,其中省级采取省、市、县、校四级一体化部署和应用,实现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基础数据采集和日常管理,确保数据动态变化的实时性、鲜活性。实现了全省各级装备管理部门对学校装备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差距分析等,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大决策提供的数据依据。核心功能及流程的设计1)基础数据采集。设计统一标准、庞大的教育资产分类数据目录,快速实现学校基本信息、装备人员信息、信息化基础设施、实验室和功能教室信息、图书馆图书等装备资产数据的电子台账,数据采集和审核流程如图3所示。2)日常使用管理。设计装备资产的“验收入库、调剂、报损报废、回收、变动、借用、维修、盘点”等日常业务管理信息功能,实现“规范、动态、监管、高效”的装备资产管理目标。动态的资产库存、使用时间效期、保修期、质量预警,即时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判断。3)装备标准化测算。装备配备标准制定、,包括“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建设标准”“学科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图书配备标准”三大类,支持省标、市标、县标3级标准体系。对各中小学校上述三大类办学条件的标配数、现有数、缺口数按区域、学科、城乡类别等多视角进行统计,各区域的学校达标比例、科目达标比例、均衡程度的宏观分析,以及具体学校、具体仪器设备的品目配齐率、学科配齐率、缺口金额的微观分析。4)查询统计分析。提供按行政管理机构、年度、资产分类等多条件组合方式的数据查询统计,可量身定制各种装备统计报表,设计从学校到县、从县到市、从市到教育部的教育技术装备所要求的各种统计报表的统计与上报,自动生成教育部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报表,减少工作量、保障数据完整性、正确性。分步应用思路1)先集中采集,后分布应用。基础数据是否、完整,是关乎整个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仪器设备品目繁多,账册堆摞,且完善程度参差不齐,清理起来有较大难度。因此必须把基础数据采集作为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并且预留足够时间。省级要站在全省的高度统一要求、统一部署、搭建统一报送平台,保障采集范围覆盖到全省的每所学校。在此基础上,首先形成全省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摸清家底,为今后深化应用打下基础。2)应用先简单,后复杂。先推动简单、日常的功能应用,再逐步向精细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纵深发展。根据学校规模不同、装备条件不同、人员素质不同,实现差异化的管理要求。3)先有条件地区,后其他地区。由于地区性和经济性差异,各地装备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信息化程度也不一样,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区)在全省完成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将应用拓展到日常管理、标准化测算等业务,率先实现装备管理信息化。在实现后,再逐步向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扩展。4)联动建设,相互促进。在省、市、县、校管理联动、数据共享互通的基础上,省级重标准制定、宏观管理与监控,地方重具体应用和微观管理,同时加大操作培训力度,保障基层学校操作人员“会用”“想用”“爱用”。一方面,各地市在日常管理应用的基础上,可以产生真实、可信、鲜活的统计数据,提供给省级查询决策;另一方面,省级可以更好地贯彻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并实现及时、动态监控管理,做出更加科学的宏观决策。

2主要特点

系统的建成,深度融合教育装备“建、配、管、用”业务,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主要特点如下。提供科学快速的决策支持建立起全省统一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资产、人员、标准等装备基础数据库,确保全省基础数据的集中和统一,提高了统计数据的性、性和客观性。建立起全省统一的装备标准化评估分析管理,提升装备管理的决策能力水平。利用信息化的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手段,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丰富数据统计报表,使决策更加快捷、更加和科学。创建现代装备管理规范体系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管理手段,形成资源节约型、办事高效型、业务联动协同型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教育装备家底不清的难题,摸清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现状情况;解决了教育装备实时、动态、预警、监管的难题,能够实时、方便、快捷地呈现教育装备动态变化情况与预警提示,同时实现学校教育装备电子台账的规范管理;解决了标准化建设管理的难题,通过装备现状与标准匹配自动得出达标情况、缺口差距以及达标率,为市、县区、学校按照标科学测算、准科学规划提供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支撑;解决了年年装备统计难的问题,学校通过装备基础数据库自动生成教育部“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报表,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性和完整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通过系统建设与应用,实现教育装备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降低了基层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烦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有力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人员的能力提升。

3下一步研究方向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完成,投入运行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各地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不一致,个性化需求比较普遍,应用深度推进艰难,数据基础不准、不全的现象,对推动后续装备日常管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数据统计等带来严重制约,部分学校不愿花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各地新业务管理规范,因此需要在后期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各地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的兼容性、个性化与共享化的融合性、基础数据校准和完整性、业务管理模块可视性和可读性,以及实验教学管理功能的完备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4结束语

本文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做了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探索了全省四层分布式应用和集中管理模式,实践了全省一体化的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这项研究成果能有效地为各级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为教育装备业务管理、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信息化服务,能加快实现我省教育装备管理现代化。

作者:陈鑫源

教育装备论文:教育装备与学校教育论文

一、产品问题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教育装备不断更新换代,一些只关注商业运作的企业借用新技术作为卖点不断刺激学校源源不断地把新产品倾入到教育市场。一些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让教育向着误区大步前进。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就仅仅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因此研发的产品均基于知识化教育。但懂教育的人都知道,传授知识不是教育的根本,不是教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会越来越少。而教育真正的作用是启发智慧,智慧与知识是不同的概念。学校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修养。显然,企业在进行教育装备产品研发与生产时,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总是片面地以提高考试成绩、激发学习兴趣为口号,销售没有实际教学效果的产品。这些企业虽然将的技术传入学校,却忽视了教育教学本质,因为他们不懂教育,所以开发的产品很难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以及电子抢答器,使用不当就会挤压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在LED大屏的使用中也存在误区。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蓝光会使人眼底产生白斑,因此LED大屏不适宜在室内使用,更不能用于教学。“云”也是现在非常火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虽然很多地区的学校都一股脑地向着“云”行进,但真正利用“云”成功改善和提升教学效果的却少之又少。学校为此花了很多的钱,却不能让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感到满意,这也使得教育装备工作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所以,教育装备需要资金,但绝不是有了资金就能发展好的,它还需要教育装备人的正确指导。教育装备人大都来源于教师,是教育队伍的一部分,既懂教育又懂技术,能将学校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先进技术有机融合,让教育收获真正的发展。

二、教育装备部门的努力方向

1.制定各级“教育装备准入制度”通过规范产品生产标准,严格筛查企业资质,剔除不符合装备条件的企业,净化教育装备市场。以学生桌椅为例,准入制度应对桌椅的价格、材质、形状、功用等做出限定,保障学校不管采购哪家企业的产品都能让学生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具体来说,桌椅标准应因地制宜,以当地经济条件和学生体质条件为参考,规范合理的价格区间和高度标准,保障桌椅既便宜又适用。桌椅还应兼具抑菌和矫正坐姿的作用,更要将搬动时的安全性因素考虑进去,方便学生安全使用。这些因素同样适用于未来教室建设,未来教室就要做到无尘、无菌、无影,让师生都能告别“职业病”,减少粉尘可以有效保护教师的嗓子,改善光源则可以保护学生的眼睛。

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育装备科研队伍教育装备的发展还是取决于人的作用,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装备部门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建立起教育装备科研队伍,寻找和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归类研究,并找到解决方法,交由公司研制生产出相应的教育装备产品。我校教师张士峰制作的教具曾荣获全国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一等奖,他制作的教具比很多专业教具生产厂商的产品都实用,但因为制作工艺的局限,在精细度和美观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如果将张士峰老师的教具制作理念介绍给教具生产商,让两者合作,并申请专利,投入生产,大规模应用,则可以在促进教育教学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

3.适时更新观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教育装备的概念不断扩大,从仪器到装备,再到办学条件,甚至扩展到办学环境。教育装备部门应以EducationFacility(教育设施)为工作范畴,关注更多的内容。例如,学校食堂的墙壁也是教育设施的一部分。我校将在食堂“穹顶”作画并照相留念的机会奖励给成绩进步200名的艺术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我们还倡导成立教育建筑学学科,因为往往搞建筑人的不懂教育,搞教育的人不研究建筑,所以有些楼房外观虽然漂亮,但很不实用。我校就自己设计了一幢楼,将阅览室“搬到”教学楼中,开辟出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供师生阅读使用。

4.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促进学校发展很多学校都建有录播教室,且不止一间,但往往都闲置在那里,或者单纯地利用录播教室控制教学过程,这恰恰是录播最不重要的功能。我校在改造时,将教室的一面墙都设计成单面玻璃,让教师、家长可以随时看到教室内的教学情况。

三、结束语

教育装备人是教育战线的宝贵财富,是校长的坚实后盾,他们用工作践行着学校和校长的办学理念。“中国梦”需要靠教育实现,而教育装备人肩上扛的就是“中国梦”。中国教育改革的助推器就是默默奉献的教育装备人。只有教育装备战线的每个人都团结一致,属于教育装备人的春天才会很快到来!

作者:尚小鹏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教育装备论文:云计算下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一、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现状

教育装备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为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配置的器材、设备、设施、场所、应用资源及其配置行为的总称。教育装备与教师、教材构成教育教学的三要素,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教育资源。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教育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但省级教育装备的监管工作亟待加强,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项目实施、经费使用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各地经过多年实践,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完成统一的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和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的保障机制,应用水平差异较大,信息孤岛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比较突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和监管缺乏完整、的数据支持,远不能满足保障重大改革项目实施的需要。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急需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技术逐步形成应用集成、管理集中、服务可定制的新型开发模式,以此支撑数据的深度分析及决策服务。

二、云计算研究背景

云计算是由网络存储、分布式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型服务器集群、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为支撑,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可伸缩的应用服务,为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发展模式。云计算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服务模式,这三个层面的服务凸显了云计算的特点。

(一)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用户不必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就能控制操作系统选择、储存空间、设备部署等应用。云计算中心为用户提供的网路、数据环境和存储空间,用户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购买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带宽等基础设施,大大节约了时间、经济、人力成本。同时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了数据存储在地理意义上的隔离,提高了容灾能力,提高了云服务的稳定性。

(二)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将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部署到云服务器上,用户可以控制部署操作系统、存储及应用程序,也能配置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用户还可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开发平台,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业务操作的特点开发组件,建设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服务,并快速部署到云服务器,这种定制应用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开发环境。

(三)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运行在云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PC、移动设备或电视机等各种智能终端上通过浏览器等客户端界面应用存储在云端的服务,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为深度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条件。云计算以开放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适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一站式管理应用,以及安全的数据服务。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应依托云计算架构,开发建设装备基础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在省域范围内的覆盖。

(一)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IaaS服务模式,加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基础实施建设,建设省域统一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存储资源及安全保障体系,云端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保障等服务,各地依托云端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应用、开发,重要的数据及业务执行都在云端进行,用户端工作在浏览器上实施,云端采用性高的磁盘阵列和数据备份技术,保障数据应用及存储服务的安全。

(二)系统开发

应用PaaS服务模式,在云端构建统一的数据环境,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部门、学生、教师、设备等编码体系,建立装备资产分类数据库、配备标准数据库、仪器代码数据库及实验目录数据库。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整合的数据架构,通过整体数据规划,明确基础数据来源,落实组织与管理,理顺各部门业务间的数据关系,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建立省、市、县和学校四级基础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和各层级数据的共享、同步。

(三)应用服务

运用SaaS服务模式,构建覆盖省域,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对全省教育装备进行多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涵盖理、化、生、小学科学等各学科装备标准、配置情况、教学计划、实验开展、装备需求等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可利用平台通过对图书流通分析、仪器设备缺口及处置报废情况的实时统计分析,提前为各学校做好预算,安排资金,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云计算数据存储,借助数据存储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实时获取区域内生均逐年实验室、信息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均衡性对比,为教育规划、教育监管与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总之,基于云计算的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实时、动态的教育装备配置、使用信息,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决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翟冰单位:内蒙古教育装备技术中心

教育装备论文:农村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技术

现阶段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中小学的实验课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果学校不建图书室,不配备相关图书资料,语文教学的要求就不可能达到目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个成员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学校不配备相应的设备,不学习相关的信息知识,同样达不到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加强农村中小学装备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障。其次,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特别是落后农村中小学和城区或发达地区学校相比,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青少年享有同等的教育,我们必须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展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对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宣传,逐步达到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师生配合,形成认识一致、齐抓共管的格局。2000年,我镇6所中小学通过借、贷等办法自筹资金70万元建起了微机室,2003年,5所小学自筹资金购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到目前为止,全镇11所中小学均实行了电脑办公。

二、整合资源是基础

由于农村中小学实行布局调整,一部分村小或教学点被撤并,一部分村小实行联村办学或高年级集中到中心完小,原有的实验仪器闲置或发挥效益不够。对此,我们确定被撤销的学校的装备原则上调配到中心完小,已经没有高年级的村小的装备除保留简易教具箱外,原则上调配到中心完小。通过调配、重组,中心完小的实验仪器、图书、电教设备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充实和完善,这样既便于管理,又便于集中发挥装备的使用效益。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的论文格式需要,我们对相关装备进行再调配。2002年又筹资3万多元为三所初中添置了仪器、药品,同时对全镇17个校点的地面卫星接收站进行维护,并锁定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教育频道,充分发挥其电化教学的作用。

三、保障师资是关键

要提高师资水平,必须狠抓培训学习。培训教育技术装备师资应包括两类人员,一类是管理人员,一类是操作人员。培训形式多样化:如外出参观学习;参加相应培训班;组织品质实验课、品质电教室评选活动;组织教师撰写相关论文;征订相关学习资料,如订阅《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期刊;开展相关教学研究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训培养教育技术装备人员,从师资上保障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开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如加强实验教学,促进了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建立了微机室,培养了一大批懂电脑、会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

四、管理常规是保障

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将装备工作纳入综合考评或专题督导内容,并形成制度。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以检查督导工作,以检查促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制度。这对于加强农村初中理科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三是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制度:仪器、图书、电教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员、图书管理员、微机教学人员职责制度;各种安全制度等。在实践中完善这些制度,并坚持执行,形成各类装备管理与使用常规,促使各项装备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在建立健全各类装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奖勤罚懒,对工作认真,有突出贡献者予以肯定、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工作失职,造成不利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和责任追究。这是促进装备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必要手段。

五、着眼发展是方向

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较大的困难是投入不足。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又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依靠学校自身努力节约资金,突出装备工作重点,逐步解决,同时要了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方向,突出重点,做到与时俱进。这应该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抓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

教育装备论文:教育技术装备适应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

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即使运用了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就现代化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教师与领导)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素质教育或接受素质教育。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因此,lnternet网巨大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共同具备的友好的人机交互能力,为创建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好的技术上的支持。

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双主”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

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我们已跨迸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简单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1)对特定集团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2)使与自己集团对立的教育观念解体;(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中各尽其能;(4)赋予教育者以使命感。教育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行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发展、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是大势所趋。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即使运用了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就现代化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计算机已成为基础课程,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考核,仍然用笔答试卷进行,仍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教师与领导)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素质教育或接受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教育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当前,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新的世纪强烈地呼唤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全民范围内(尤其在教育部门内部)普及素质教育观念,使素质教育深入民心,是加速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二、素质教育要求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中的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情境创设”协商会话”、“信息资源提供”。因此,lnternet网巨大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共同具备的友好的人机交互能力,为创建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好的技术上的支持。

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双主”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发展、个性发展,无论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还是“双主”教学模式,都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到底应采用哪种形式,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如前所述,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中做”、“应用”)培养。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正在发生改变,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基本文化,信息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可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2.招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较大的教学资源库。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4.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教育装备论文:教育技术装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运而生。现在,教育技术装备已被愈发频繁地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促进了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应用教育技术装备的英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其在人机互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自主、协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育技术装备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声光交互、人机交互、音频播放、视频展示等功能。凭借其强大的功能走进初中英语课堂的教育技术装备,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使英语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论文通过介绍教育技术装备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的具体实践,来分析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等作用的方式。

1.应用教育技术装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教学技术装备,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迅速地提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制作有声课件来使教学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教具系统来实现人与物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同时,利用多感官教学,使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有乐趣。如在学习“Howdoyougettoschool?”一课时,教师通过利用手偶娃娃来展示课堂讲授、复习巩固、总结练习等环节,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趣味。将枯燥乏味的课文通过小故事形象地演绎,使学生对课文印象更加深刻,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2.应用教育技术装备,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英语口语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视野和水平。随着应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使用使得学生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从而改变了过去中国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发音的现状,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口语水平。智能语音教具能播放英语朗读材料,读音比教师更精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正确发音,矫正错误发音。通过人机对话,使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体会英语的发音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感觉,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此外,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还可以模拟口语的训练场景,通过进行实物表演等方式,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能力,听力训练和发音的评测功能对口语训练也有很大提高。例如,在“Welcometoourschool”一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智能语言教具系统范读的功能,要求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矫正发音。然后,通过实物游戏表演、角色扮演、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实现人机互动,进行对话训练,锻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语感。通过借助教育技术装备对学生进行的趣味口语训练,有助于学生在熟练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技术装备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对外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不再是一门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

3.应用教育技术装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教育资源的共享拓宽了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使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获取知识,同时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受环境、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农村地区学生资源匮乏,缺少口语训练环境,教育资源的远程共享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教育技术设备通过教育资源远程共享的强大功能,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地获取丰富的信息与学习资源。同时软件中附带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的词汇量与阅读能力得到积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在“Halloween”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中的课外教学资源来介绍万圣节的传说、由来、习俗等等,使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而非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培养语感,改变过去学生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使学生的知识视野真正得到扩展。教育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层次,而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些,否则就会培养出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的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上得到提升。教育技术设备出色地实现了这一点。总而言之,教育技术装备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事实证明,教育技术设备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表达能力,拓展其知识视野,也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水平,使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其模拟口语场景的作用有利于消除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较大的障碍,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练五个方面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应合理充分地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使英语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学生英语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朱莉

教育装备论文: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点

2016年全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及各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教体局2016年工作要点,以“建设、管理、培训、应用、督查、研究”为重点,以实施“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为契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全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教育装备的深度使用和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全县学校办学水平。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与建设,提升全县教育现代化水平

贯彻落实《县“十三五”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实施2016年“国家改薄项目”教育装备类中央和地方资金的采购招标项目,严把采购和验收关,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装备标准化、现代化水平。

二、抓好装备管理与应用,充分发挥教育装备效益

落实好四个规范,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准化建设。落实制度管理规范,工作责任落实;落实安全管理规范,保障师生安全;落实仪器管理规范,设备存放科学合理;落实档案管理规范,工作有迹可查。

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加强实验教学及管理,学校必须落实好实验公示制,并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类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不低于98%,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不低于。要创新图书室管理和借阅工作模式,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终身读书习惯。要充分用好音、体、美器材开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各类功能室,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抓好功能室和装备安全管理工作。各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做好工作记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学校实验室要加强对危险药品、有毒物品安全管理,开展好功能室和设备的用前安全排查和日常维护保养,加强对涉危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户外体育器材)正确使用的培训指导。技装站要加强对全县学校功能用房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工作检查,发现问题的要及时督促学校整改。

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得到深度的融合

(一)做好“三通两平台”工作。

加强网络校校通建设,建成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加强与电信公司合作,升级全县光纤网络带宽,实现全县所有学校不低于100M带宽的低要求。学校要加快内部网络建设,确保校内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做好全县老旧班班通数字教室设备的升级改造,加快学校美术、音乐等功能室信息化改造,加大全县教师办公用电脑的配备力度。学校和县技装站要及时做好设备的补充、维护和升级更新工作。

加快品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推进品质资源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和深度应用。加快县、校两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推进县内品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县初中、实验初中、南城中学、学道街小学、实验小学、南城小学组成专门团队,其它学校积极参与,分学科分年级对网络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理,二次生成符合本县教学实际的品质教学资源,2016年基本完成全县教学资源库构架。进一步建设好“同步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用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用好“平台”中“班级集体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网上教研室”等各类空间的功能,以网络跨越城乡“数字鸿沟”,以教育信息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全县教育更加均衡。2016年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率达到90%,城区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到50%。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研室和各学校要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网络及数字教室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形式,以技术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活动为载体,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使用。每年分学科开展网络与信息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开展教学课件制作大赛。

(三)促进“互联网+教育”的落实。

完善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管理要求,落实县教体局股室和学校的主体责任,强化考核落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应用。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规范,防范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损害。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装备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业务培训

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相适应,具有业务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学校和技装站要开展好对管理员和相关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和使用教育装备的水平。

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工作,重点提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和课件制作水平,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中的普遍使用。

五、加强教育装备管理与使用的过程指导与督查

学校在将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纳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内容。县教研室、县技装站要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过程指导与督查,将学校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纳入对学校工作过程检查与指导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通报表扬。技装站要继续落实“挂校包干”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增强工作针对性,督促全县学校将装备管理与使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六、组织好“四项”考试

严密组织、严肃考风考纪,认真做好2016年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高中理科实验操作考查、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考查“四项”考试(考查)相关工作。

七、加强课题研究和赛事活动,提升教育装备应用水平

课题先行,应用驱动。坚持“科研引路,培训提升,以赛促用”的思路,抓好“十三五”教育技术装备各类课题规划立项和课题研究推进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及时梳理研究成果,总结先进应用经验,在全县做好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信息化设备、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深度。

组织开展好五项活动:一是开展好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二是开展好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三是开展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评选活动,推动全县教学教研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四是开展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赛课活动,五是中小学教师教具制作活动。

教育装备论文:区域教育装备数字化管理研究

摘要:为提高区域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建设系统化、网络化的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促进行动方案的执行;经过多个阶段的实施,推进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发;强化推进机制,提高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最终实现区域教育装备资产分级管理、学校教育装备管理数字化、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并生成区域装备管理大数据,从而利用数据分析,进行教育装备更合理的配置,提升装备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教育装备;数字化管理;大数据;区域研究

一、研究缘起

1.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需要在对杭州市西湖区各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学校管理意识淡薄;账目不清、帐实不符;制度不全,管理松散;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装备管理平台缺乏等问题。2.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装备必须要率先现代化,教育装备配置的标准化、均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必备内容。区域要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必须加快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实施区域教育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服务型模式下规范、标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推进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提升教育装备在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统筹发展、助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中的作用。3.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只能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就更短了。2006年,邢顺峰、聂义山著的《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中,提到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账簿设立、财务运作、使用管理,以及教学仪器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也仅仅是近十年的事情。董绍武主编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2005》将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的获奖论文汇编成一套大型专业论文集,许多论文在理论上、实践上,对教育装备管理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和论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还没有非常深入,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但尚没有形成广泛运用的研究和推广。

二、概念界定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对于学校而言,固定资产则主要指其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等。2.教育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随着城域网与校园网等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教研提供更加强大的服务,它们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3.大数据大数据,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特征: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

三、研究实施

(一)组织领导,推进行动方案的有效执行

1.成立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西湖区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区创建工作纳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中,由教育局分管局长牵头,教育局基财科、会计核算中心和信息与装备中心协同推进,制定了创建方案,并召开领导小组动员会议,明确任务和职能分工。2.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装备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行政装备室全体成员、各个学校分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为小组成员,定期反馈、商讨、总结。3.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学校工作小组学校分校区成立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以后勤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实验室管理员、信息中心负责人等为组员,进行软件操作的培训学习,根据不同的教育装备管理岗位职责,在装备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应资产的录入和核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层层领导,并创建各级行动方案和计划安排,定期反馈工作进度,及时交流反思,提高行动执行效率,促使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达成。

(二)阶段实施,推进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

1.提前谋划,合理规划平台布局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要遵循现代教育“大装备”的管理理念,要在全区各校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必须具备:能使资产管理工作简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分级管理、后期管理功能强大等条件。基于如上考虑,在向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调研、征求意见、详细解读浙江省教育装备标准等文件之后,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装备系统中实现分模块管理:分学校情况、系统管理、期初建账、装备资产管理、申购管理等,实现对学校详细情况的记录、校内所有资产的电子存档、电子管理、自动分析等功能,以期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平台中做到数据、分类清晰。不仅对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也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分类数据、实验室用房、功能室用房、音体美劳卫等教学设备、其他教学专用设备和一般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管理。2.试点先行,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平台上线之后,我们反复思考,锁定了四所试点学校:九年一贯制西湖及时实验学校、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中学、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一小、刚从求是集团中独立出来的竞舟小学,这四所学校学校是我们西湖区学校的四种不同类别学校的代表。试点学校成立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资产录入工作时间安排合理。从试点测试会议、装备中心下校调研测试问题、试点反馈会议、试点结束一共经历了三个多月,做到时时反馈、周周总结,将问题与技术公司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一步一步完善平台中的各项功能。四所学校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认真参与了试点测试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3.经验指导,逐步推广平台应用资产管理不是学校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自上而下、统筹管理的工作。装备工作“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为明确相关工作要求,落实操作培训,切实发挥平台在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先后分两批召开西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推广培训会议,涉及人员有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等共200多人。四所试点学校以自身学校在平台应用、资产处理试点中的实际操作和体会为例,将他们如何做好教育资产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的经验和大家做了分享。便捷、及时的问题反馈交流平台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建立装备管理平台QQ交流群,方便老师、技术公司客服等及时交流、解决碰到的问题,少走弯路。各校的经验介绍、平台操作说明书、人员分工参考、资产分类录入说明、培训会议录像等文件均放到交流区共享,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重复学习。为了使平台应用推广工作顺利、有序,制定了工作安排表,并严格按照工作安排表有序推进工作。

(三)机制推进,提高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

良好的推进机制是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提高的关键。重点构建和推进四个机制:1.应用试点机制确立四所具有不同类型代表性的数字化管理试点学校,实施资产处理、资产录入、网络管理的试点,促进平台功能完善,形成资产处理策略框架,为铺开该项工作积淀经验和做法。2.数字化管理培训机制建立装备管理平台应用的分级、分项培训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组织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召开区域推广培训会议。再由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制定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工作方案和工作小组,通过分级培训布置任务。3.落实推进和考核机制将技术装备数字化管理列入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阶段性的督查和指导。在具体实施中,将教学仪器及设备配置情况、采购管理、装备管理情况列入了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各项考核内容要求明确、认定办法有依有据。4.装备采购审核报备机制将采购资料、装备管理系统细目录入核准与采购支付凭证开具有机整合起来,从而获取到真实的装备数据。将学校年度预算、申购计划通过申购管理网络上报,采购完毕的同时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中入库,依据入库情况、相关采购电子档案报备等情况,及时开具支付凭证。

四、研究成效

(一)实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数字化

1.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装备管理意识,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各类资产和录入落实到人,由分管校长负责审核学校所有资产的录入。特别是通过学校期初建账,对学校装备实体进行了一次核实,学校在区域的统一规范要求下,对教育装备实现了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解决了因为管理人员的临时变动,而使资产管理脱钩的问题。装备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入库”、“调价”、“报废”“、校外调剂”等操作,方便了教育装备的管理。西湖区多校区办学的学校较多,多校区或集团办学的学校后勤校长等能通过装备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各个校区的教学仪器设备、用房配套设施、现代教育技术、图书期刊、办公生活设备等使用情况、经费投入情况,为后期学校建设提供更直接客观的参考数据。学校使用网上采购流程功能,实现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批复、采购状态查询、物品入库等系列操作,大大简化了申购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上报、采购物品入库到支付凭证的开具等环节信息化之后,省去了多次跑教育局、装备中心的麻烦。同时电子档案的存档也方便了档案的管理和汇总。同时,实现了学校装备年报统计中所需的数据从装备管理系统中读取,简化了学校年报统计工作,同时更能保障数据的性。2.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目前,根据管理系统上的数据,西湖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等共有140多个管理总账号,已经录入了所有的装备资产数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直接查看学校的资产报废情况、新增情况、校外调剂情况等,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学校的管理动态。通过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系统、掌握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基本情况,实现对全区中小学装备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科学、规范、直观地呈现区内各中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情况、每年新增及报废报损情况。能更地让学校对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核准学校的教学仪器配置,并实施数字化装备管理和集中采购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配置成效,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二)凸显教育装备配备管理信息化

1.区域教育装备系统分级管理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局、装备中心、学校三级管理。教育局账号可以对管理系统中学校的所有数据进行审阅浏览。装备中心实现了对装备系统中下级用户管理、各种数据的终审、查看、统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录入、资产盘点开启、采购计划审核、采购物品汇总等操作。学校可以实现本校的资产录入与管理、校内教师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装备年报录入、上报,装备日常管理维护、年度预算上报、申购计划填报等。各个级别的管理中,还可以分出更细的不同权限,可以将装备管理的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分级管理,方便了教育局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和使用情况;方便装备中心作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做好指令性工作的布置、督促,整体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情况,详细知道各个学校的配备、采购、维护情况,同时能便捷地指导学校解决教育装备使用配备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亮点。西湖区多所学校为集团办学,有多个校区,在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集团总账号管理查看集团内其他校区的装备管理情况。2.区域教育装备申购管理信息化结合“西湖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操作流程”“、西湖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在装备管理系统上实现采购管理信息化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中小学年度预算审核、申购计划批复、支付凭证查询、采购汇总查询、采购物品入库等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采购工作各环节数据和资料数字化档案,提高查询统计和审核评定的性。

(三)生成区域装备管理数据自动化

通过“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平台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管理对策,为提升教育装备使用绩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学校在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新增、报废、盘点等工作中留下管理痕迹,学校新增资产比例分析,学校总体资产各比例分析,全区各装备资产配备情况与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区域内教育装备均衡化分析等方面,可以找到内在规律,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西湖教育信息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全体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有利于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但是,要使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使用绩效较大化,装备队伍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系统功能的优化完善等是后续还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装备系统建设事半功倍,真正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使西湖教育装备现代化,进而率先实现西湖教育现代化。

教育装备论文:教育技术装备在生物课堂的运用

摘要:通过分析各种教育技术装备在生物课堂中的不断更新运用,阐述了生物课堂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不断提高和进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提供了方向和平台。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装备;转变;学科角色

作者简介:李豫靖(1981-),河北迁安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生物教学与研究

如今的生物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生物学科角色的转变:休息科———副科———学科———探究性学科,以及教学技术装备的不断变化给生物课堂带来的影响等,现阐述如下。

一、“休息科”:白纸黑字

从前,上生物课就是放松和休息,简单说就是“休息科”的代名词。从教材上看,也非常符合“休息科”的模式,每页都是白纸黑字,教材上写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学生就勾什么,学生下课就背什么,背的内容就是考试内容。只要学生认真背,得高分轻而易举。学习生物仅三个“教学设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教材内容简单,教师教法单一。这样学习生物学的优点是学生背了就会了,缺点是考完试就忘了,和没有学过生物这门课一样。

二、“副科”:挂图、投影、录像

后来,生物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三十二开纸变成了十六开,课本上不再只是白纸黑字,而是配了许多黑白图片和小实验,如:绿色开花植物、家兔、人体血液循环、植物的双受精、花的结构等。教材内容比以前丰富了不少,但学生仍认为生物学是“副科”。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校购置了许多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彩色挂图,以便于教师应用于课堂,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帮助学生理解了难点内容。电教设备最常用的是投影仪和电视机。在教学“血液循环”时,可以使用投影仪,教师用粗碳素笔写好几十张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路线。学校条件好一些的用电视机播放录像,比如讲“青春期”时,老师“羞”于讲、学生听了会脸红,便可以用录像把教学内容科学地呈现出来,比教师讲解来得更形象、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这样学习生物学的优点是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缺点是当时理解不代表真正掌握了知识。

三、“学科”:多媒体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更进了一步。现在的初中生物学什么?学生会回答: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知识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的召唤下,生物教学更加重视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强调问题所处情境与学生的协作能力,倡导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不再是枯燥的白纸黑字,取而代之的是彩色图片;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一味讲解,而是学生主动学习;教材不再只是简单提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而是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这一切改变,都要求教师要充分准备、积极备课,想方设法将知识点变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抽象为直观。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便应运而生。多媒体将图、文、声、像等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连在一起,为课堂教学服务。目前课堂上应用最普遍的是CAI课件,它不仅弥补了投影、挂图静止不动的不足,也弥补了电视录像讲解不详细、速度快的缺点。就拿“血液循环”一课来说,如果想让学生叙述血液循环的路径,以前就算教师讲三遍,再让学生对照挂图重复一下,很多学生仍然说不出子丑寅卯。而现在,通过PPT课件和FLASH动画来展示,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路线清晰可见,做到了将难点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能深入地认识事物本质,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当前网络普及率也很高,为教学带来了很多实惠。比如教学“光合作用的原料”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二氧化碳,这个实验需要用到氧的放射性同位素,所用的实验设备较复杂,在初中生物实验室里无法做。传统教学中是利用静态挂图和教师讲解来实现的,也即“讲解实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现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教育资源库中提取用计算机模拟的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的实验,展示的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动态的,更好地模拟了水的光解和氧的产生过程,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四、“探究性学科”:数字传感器

数字传感器,是一种非常先进的仪器,用于辅助生物教学,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比如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有三个传感器:氧气、二氧化碳、温度。往电脑上一插,数据出来将实验前后一对比,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全然呈现,学生顿时了然于心,再也不必像传统教学中教师苦口婆心地啰唆讲解了。整个实验过程,简单易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可见,生物实验再也不是神秘之举,而变成了学生探究知识、展示自己的舞台。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迅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促进了生物教学的不断发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教育装备论文:谈强化教育技术装备之体会

区教育技术装备的政府采购工作根据镇海区财政局有关要求,实施了四年的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教学设施设备的部门集中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根据镇海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要求,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工作职能从教育技术管理部门统一到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形式再次发生了转变,并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促进了教育技术管理部门从器物型装备向技术型装备的转型[3]。想要改变基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的形象,就要从采购环节入手。政府采购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备政府采购交由专业的政府采购操作机构,这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也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转型的内在需要。如此,县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可以更多地担负起指导学校做好教育技术的装备规划与建设,做好年度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与分配的职责。

1注重树立典型,工作由点到面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很多工作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工作主题也逐渐从“推进应用”走向“融合创新”,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树立典型、由点到面”。例如“数字校园”建设方面,镇海区出现了骆驼中心学校、镇海区骆驼中学两个典型起到了引领区内小学、初中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在镇海区中心学校、镇海区立人中学等一批学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2适时搭建平台,组织交流研讨

做好基层教育技术装备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学校、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交流展示平台,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可持续发展。以镇海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实验项目为例,2010年10月—2012年8月,镇海区共组织了7项区域层面上的主题活动。这些区域性的活动既有学习培训,又有研讨活动;既有课程观摩,又有高峰论坛。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与学的实验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对于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班的教师与学生来说,经常性地关注他们,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从而更有利于区域数字化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4]。

3注重积累提炼,提升专业水平

工作日记坚持不懈记工作笔记,记工作笔记除了有利于日事日清,还可以更详细地做好每个月的工作小结,有利于总结经验,提升水平。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每个单位(部门)基本都在做。但是,把这项内容公开,就会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的“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在镇海区教育系统各单位中的公开记录应该是最早的,现在在网上(镇海教育信息网)可查到的,是2005年1月开始的数据。把月工作计划与小结公开,对工作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注重平时积累,到一定阶段进行总结、提炼,将其进行系列化的跟踪、对比研究,这或许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课题素材。教育技术快速地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精力投入,有了课题和论文,可以减少职业倦怠,增强职业的成就感。区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需要广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默默付出。以上“四点思路”只是个人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斧正。

作者:尹恩德

教育装备论文:教育技术装备对高中实验影响

自201O年9月开始,重庆市高中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及时条的“课程改革目标”起,到“课程结构”“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等都不同程度地提出教育技术应用的问题。对教育技术在新课程实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新课程实验的力度、水平和成效。本文拟从本校发展的角度谈谈教育技术装备在新课程实验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技术装备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2O10年9月开始的重庆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我校创建重点中学路上的一场“及时雨”,因为,切实抓好高中新课改将会大大缩小我们与重点学校的差距。在创重工作中,我们经常强调要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就内容看包括了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要求。学校的工作离不开校舍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而在进一步深化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材、师资、装备更为重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配套的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技术,为克服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背的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物资、技术保障。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基础和切入口高中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技、国防、工业、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生活进步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高中新课改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内容十分丰富,它既是一个奋斗目标,又是一个工作的过程,二者是统一的。

其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发展水平及评价方式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教育技术装备是整个高中新课改的重要基础因素,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将会加快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程。教育技术装备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技术支持以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多媒体计算机、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可存储性、可读写性、远距离传输、数字信息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新课程实验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教育技术装备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知道,新课程实验的重点之一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品德的学习途径与方法是多元化的、开放的。因此,我们全天候为学生开放“班班通”、电子阅览室,学校的6个机房也定期为学生开放,使教育技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工具。由此可见,教育技术用技术手段支持了新课程实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和提升了学生的潜能。教育技术装备成为教师传教的新手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高中新课改的一大任务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导为主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建构要求实现三大转变:一是实现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变“师长”为“学长”的教师角色的改变;二是实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角色的改变;三是实现变“教室”为“学室”,变“讲堂”为“学堂”的教室功能的改变。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可以借助其内容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可以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通信技术,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可以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能留给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技术装备为新课程实验提供大量资源新课程实验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而教育技术恰好能为新课程实验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影视资源。特别是影视资源,一般由电视台专业制作,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时效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类视频资源为课程改革、德育教育服务,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通过“真实案例、感同身受”的方式提升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运用促进新课程实验取得三大突破

一是教学观念上的突破。通过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各种教改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二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突破。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是学习方法上的突破。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观察与思维、创新与实践等能力的目的。综上所述,教育技术为新课程实验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资源支持,同时,新课程实验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科学发展,提高了教育技术的地位,体现了教育技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装备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准则论述

1区域定位,特色发展

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立足于学校特色和定位,从实际出发,从设施配备、队伍建设、管理应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等诸多内在要素研究着手,深入到教育教学需求的各个方面。例如,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室内卫生环境差(考虑到安全因素,全县平房教室全部拆除室内天棚),若选用投影机,灰尘是无法克服的难题,若选用“液晶触控一体机”,价格贵,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许多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种情况下即可采用推拉式黑板镶嵌50″液晶电视模式完成多媒体教室的更新;城镇学校学生人数多,卫生状况好,师资力量强,可选用短焦投影机、电子白板等模式;五莲县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建条件较好的县城学校,其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机室、演播室、报告厅、机器人实验室、理科实验室、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则设施全部采用当前先进的设备配套建设。

2规范性

新建中小学功能教室在面积、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水、电、通风设施、信息传输等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设计、建设,并要请县教育装备相关部门审核、指导。已建成但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要加以改造,力争3~5年内使全县中小学基本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

2.1注重标准化

严格按照“依据不同层次、规模,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整体推进、标准统一、合理配置,一切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尤其注重在城乡一体上下功夫,高标准推进教育均衡。教育装备的高标准并不是盲目追求教育装备的品质次。要因地制宜,能用、好用、适用于教师的装备,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出功效,应成为配置标准考虑的重要因素。

2.2加强特色建设

追求特色要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统一。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引领,注重教育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标准化与特色化的统一,提倡将教育信息化、实验室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如实验室内部设施的排布,采用排排坐式、岛式、中央台式及自由组合式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实验类型、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生物标本室开放式的设计,学生可自由出入,标本橱为全玻璃结构,并设置局部照明,通体透明,便于学生参观学习,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莲海学校实验室实行教室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范例。他们突出“教室”元素,积极倡导、鼓励理、化、生、科学各科教学积极利用实验室进行,逐渐养成在实验室里解决教学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机会。

3前瞻性

五莲县把教育信息化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纳入五莲县教育发展整体战略,将教育信息化、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以促进和保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1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才是具前瞻性的工作。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关键。

3.2理念确立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结合《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大力推进具有五莲特色的数字校园建设,推进县为单位数字校园数据支撑中心建设,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管理服务“一卡通”、网络学习环境“人人通”的数字校园环境。跟踪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推进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升级换代,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技术装备水平,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备,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

3.3规划建设

在具体规划建设时应做到:一是坚持标准,又不拘泥于形式;二是坚持均衡发展,尤其强调镇域内均衡发展,又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布局及装备发展趋势;三是设计立足实际,又留有升级空间。如实验学校、洪凝小学等一批新建、改建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其接入的功能教室较多,网络上要跑大量的视频数据,这需要比较宽的内网带宽,好六类布线,万兆主干,但由于受资金的制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于是采用了一个折中设计方案,主干网络采用六类布线,可升级到万兆,使信息化建设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能满足学校需求。

4实效性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各功能教室建设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及学科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实际应用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4.1室内文化切忌同质化

各功能教室室内文化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学校调研时发现,大多数学校的室内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与本校文化特色相融合;室内张贴、悬挂的内容不少,但能结合用室、学科特点并能给人启迪者甚少。

4.2内部建设应方便管理应用

各功能教室在设计、建设上,应尽可能地突出学生元素。如莲海学校物理教室,教室设置了边台,用于放置公用实验设备,在边台上方设置仪器架,用于存放分组实验用品。一是弥补仪器室不足仪器无处摆放的缺陷;二是让仪器更贴近学生,减少往返仪器室取用仪器的麻烦,方便使用。在实验台中间设计为突起的用品架,上面可放置实验用品,架内镶嵌常用仪表,方便使用。在生物教室边台上方安装标本架,用于存放标本、模型,使该室可兼用做生物标本室,标本开放式管理,方便学生参观学习。实验台中间的用品架里面镶嵌生物灯,避免按普通模式安装生物灯时妨碍操作空间且易损的弊端。

5结束语

全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应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推进。做到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合理使用;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强化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积极推行项目评估验收制度;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力度,同时教师也要把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当作一项教学基本功,与时俱进;加大投入、对绩效跟踪评估力度。

作者:古奎光单位:五莲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