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煤炭职业院校能够运用企业质量管理理论,但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本身的特点又扩展了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运用范围。本文通过介绍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原理,结合我国煤炭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分析企业质量管理理论对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质量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过程的性,决定了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障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障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岗位教育,真正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必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落实、凡事有人考核,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障全过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首先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质量责任制,只有各部门各自承担的质量职责明确,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必须明确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从而以最小的摩擦、较高的效率、好的质量获得好的管理效果。

2.4在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2]。

3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隐蔽型(潜在):预算不足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需求,缺乏信息和购买渠道,可能随环境、条件、需要变化,成为显著顾客。顾客最关注的是的产品质量、品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顾客眼中的价值是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成本所得的利益。收益主要包括:所获效用;实用性,购物享受等;成本主要包括:金钱支出;为获得满足所花时间、精力、获取信息和实物时所经历的种种不便等。而顾客所获得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品效用、利益,以及隐含的个性化需求。

而“顾客满意”就是倡导的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提高质量意识,提供品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4.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4.2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4.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

4.5战略策划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如果说质量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的话,那么质量战略策划是做正确的事情。前者是方法问题,技术、战术问题,后者是方向问题、战略问题。方向错了,战略不正确,那么方法和技术战术再好,也是徒劳。质量战略以及策划和质量管理的结合,可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围绕着质量管理体系协调一致地展开工作,从而求得全局的整体效应。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好的东西莫过于质量管理了[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基于质量管理理论在我国应用中存在主要问题的阐述,结合质量管理理论和在我国实践的实际,提出了我国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质量管理 应用问题 提升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入世之后,对于作为“世界级制造中心”的中国而言,如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已成为关系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考量。推进质量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国自70年代末期推广质量管理(TQM),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最有效的广泛适用的管理科学。但勿庸讳言,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思维制约,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和动力,我国对于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效的“两张皮”现象。因此,明确我国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误区与问题,从质量是企业生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去探求提升策略是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TQM)起源于美国,日本从美国引进中吸取了 “工人参加管理”、“三检制”、“三结合”、“合理化建议活动”等思想和经验并使之完善。

TQM是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其基本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可简单归纳如下:①“四全管理”,即质量、全过程、全员参加、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②“四个及时”,即质量及时、用户及时、适用性及时、长远利益及时。③“四种观点”,即预防、改进、管理因素为主,不排斥严格质量检验,防检结合、综合治理的观点;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观点;下道工序是用户,过程控制一次成功的观点;用最经济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④“四大支柱”,即PDCA循环科学工作程序、QC小组活动、标准化和质量教育培训工作。⑤“四种方法”,即数理统计分析、抓关键的少数、人机料控制和QC新老7种工具运用。此外还有方针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搞好TQM六项基础工作,促进企业管理7项基础工作建设等等。80年代以来,TQM与量化质量成本、质量控制、性工程和零缺陷等方法融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TQM体系。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TQM,多数企业进入致力于各项经营活动性能持续提高的阶段, 10%左右企业进入经营组织、运营过程持续改进的阶段,仅有少数大公司已进人工作程序的优化管理、“追求”的TQM成熟阶段,代表着TQM的发展方向。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美国的朱兰博士指出:“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你所要做的一切事情”。可见,推行TQM就是永无止境的质量改进过程,就是不断地攀登质量经营新高峰。我国《质量振兴纲要》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行质量管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体系、通用的管理哲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自觉地广泛深入地推行TQM。

二、我国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TQM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30多年的推广与应用,为我国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在这些年的不断实践中也增进了对TQM的认识,不断提高了TQM的应用水平,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们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以下问题:

1.理论应用滞后肤浅

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基本上大多仍然停留在以检验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即使是宣称实施“质量管理”的企业,也往往为追求及时效益,囫囵吞枣,将TQM硬套于企业之上。众多的提倡者仍然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热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在这种条件下报告的典型成果,往往是报告者达到的里程碑,而不是质量和表现方面的实际改进、成本的降低以及收入的增加。结果花费昂贵代价,先期培训起来的技能因为用不上而荒废;员工的参与热情因希望破灭而变成不满或玩世不恭;一度非常热情的经理会因拼命工作,成果却微乎其微而焦躁不安。最终,在真正的收获到来之前,现实的考虑或其他因素迫使战略发生转移,工作重点被迫变化了。

2.重内修而轻市场

部分企业将TQM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过程都严格按照TQM的要求来做,而却仍然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其充分遵循了TQM的操作层面要求,却忽视了用户及时的目标层面要求,注意力只集中在组织攻关小组、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把它们置于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大环境下。从而失去了顾客的支持,最终当然不会长远发展。

3.形到而神未到

在国内,有许多企业,能够独立运用TQM,且能够按照其原则其要求,将TQM运用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也可能取得一些效果,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些推动作用,却不见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关键在于TQM不只是学会帕累托图,懂得相关原理,背熟质量管理口诀便能如愿的,而关键在于对TQM精神理念的领会。

管理原则本身没有任何错误,错误在于我国大多数公司推行质量管理的方法。质量管理失败的原因是这些机构实施了质量管理的技艺,却没有吸收质量管理的哲学授权于人。

4.下行而上不效

作为TQM,其操作要求便是全员参与。而在国内,由于受到许多官僚气息的影响,往往出现一线忙的晕头转向,高层愣着不知方向。高层管理者以为TQM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是操作工人的事,与其无关。这样,阻碍了TQM的正常实施,当问题出现时,责任便全推至质量管理部门,一身轻松。而塞尔温贝克曾说过:“质量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培训、教育员工,然后放手让他们决定怎样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员的参与,才能实现的TQM,这也正是我国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无法达成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我国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要使国内企业能够与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集团竞争,企业迫切呼唤“世界级质量”,它的动源就是TQM的深化和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完整地把握好我国推行TQM以来总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验,勇于实践,探索深化TQM的途径,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

1.贯通质量管理的上下对接

“领导人如果只作口头号召,自己不带头,QC活动是搞不起来的,这样的人不配当 TOP(首脑),只能是STOP(障碍)”。国内曾对当时的TQC活动戏称“头QC”,讲的就是领导的重视最关键。因此,高层领导者必须在推进TQM中,亲自挂帅,身体力行,做到:(1)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把质量经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树立“大质量”观,注重培育质量文化,追求质量经验丰富、;实施“用户满意工程”、“企业名牌战略”,突出“技术管理创新”、“质量成本管理”。(2)亲自主持企业质量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质量程序文件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定和。(3)树立质量。企业应设置专职质量经理(厂长),配备高素质中高级质量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授予TQM综合管理部门应有的权力与,创造推行TQM所必须的物质、环境和工作条件。(4)要有比下级更高的热情带头学习和宣传TQM的基本知识,亲自抓好TQM工作的落实。

2.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TQM系统研究和培训

质量管理源于实践、源于研究,依赖教育和培训。这是各国推行TQM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成功的经验。因此,TQM研究和培训必须作为企业产品质量形成的“及时道工序”和“质量兴业”的基础。要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依托科研院所,针对企业领导、技术管理、现场操作等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反复进行TQM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才能卓有成效。

3.努力实现全员协同效应和市场共振效应

一切实体质量的形成、改进和创新都要由人来完成。质量的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搞好。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质量工作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断地改进质量中彻底让用户满意,使TQM工作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组织QC小组就是一种全员参加的极好形式。这也是中国管理哲学“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需要各级领导给予大力提倡和关心支持,也需要TQM推进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之在改进质量、降耗增效、开发智慧、培养人才、提高素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确立“一心三点”的运行机制

国内外推行TQM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讲技术工具和方法运用的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意识、技术、行政和法规管理与TQM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这种“一心三点”的运作体系才能对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就是要求企业自觉贯彻国家质量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法规性文件,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建立和落实质量责任制、质量标准以及实行奖罚、“质量否决权”等制度,推进TQM有效运行。意识观念的更新与持续强化将是技术、行政和法规管理的共同核心。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与研究

近年来,甘肃移动面临公司在大力借助流量经营、互联网发展的时刻,内部审计如何在高投资、高成本的压力下防范企业运营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如何将管理理念和战略构思落地,已经成为审计人员亟需思考的主要课题。质量管理——曾经缔造了无数企业辉煌的西方管理文化,能够给甘肃移动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呢?笔者拟通过这种质量管理方法对甘肃移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探索提高审计质量的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含义

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品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产品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在管理上的意义超出了统计意义,它不是单纯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代表着一个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企业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战略匹配关系,重视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力保障。目前,甘肃移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是制约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直接原因

目前,甘肃移动在审计管理控制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计划和实施阶段。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和简化的基础环节。由于时间和审计资源的限制,有些项目未开展缜密的审前调查,造成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

2.缺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制约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量化指标体系来衡量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甘肃移动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手段依然主要靠定性的管理来实现,难以运用现代的管理科学技术、it技术等来实现控制和管理。具体表现为: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控制体系难以标准化,考核体系执行力度不够、客户需求重视不够等,进而导致审计效率较低、审计风险较高等问题。

因此,甘肃移动目前的审计质量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公司战略转型发展的需要,风险防范和把控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运用新的模式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迫在眉睫。 

三、质量管理理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两种学科在管理特质的要求上具有一致性

一般来说,适合进行质量管理的通常是那些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繁重、不确定因素较多、各类资源有限的管理项目。而审计项目本身具有工作强度较大、处理关系复杂、承担责任重大、审计资源紧缺等特征,与质量管理的特质相吻合。

2.降低审计风险和内部外部监管环境的要求

公司内外大量的违规腐败案例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出现了重大漏洞,或内部的监督防控体系形同虚设。因此,一旦发生重大的内部审计质量事故,对企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都不堪设想。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不仅是企业加强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国家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基于管理模式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1.选取关键质量特性指标,建立“以数字说话”的评价标准

根据质量管理方法论的要求,可采用流程图分析、因果矩阵、帕累托等多种工具,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内部审计的客户需求进行筛选、计算和确定。笔者认为,可选取审计报告完整性(y1)、数据性(y2)、审计评价适当性(y3)、审计建议操作性(y4)、审计流程规范性(y5)、审计结果信息化程度(y6)6个关键质量特性(ctq,criticalto-quality)指标作为定量评价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评分。 作文 ///zuowen/

以“审计报告数据性”这一评价指标为例,可以将其细分为三种类型的数据:

a型数据:定义为十分重要的数据,不允许出现错误。如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结论数据、竣工决算审计结论性数据等;

b型数据:定义为一般数据,即使出现错误,对于审计报告整体而言影响不大。如内控审计、审计调查等审计项目中非关键数据;

c型数据:定义为允许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数据。如工程施工结算中审计结论数据误差在5%内均可视为可接受。

针对每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又制定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评分标准,具体得分为y2=y21*y22*y23,计算公式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级、量化和建立评价标准,就成功地将以往无法量化的审计报告数据性指标予以量化,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最终通过评价“有效性系数”k1-k6来具体衡量内部审计质量(y),从而达到运用统计学工具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目的,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空间,提供审计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和性。

2.追本溯源,建立问题的多级原因分析模型开展管理审计 

近年来,甘肃移动的内审工作在不断向管理审计、增值审计延伸,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深层次的管理原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开展项目时要找出问题的关键原因,并层层深入,最终定位每个问题的主要诱因所在。公司建立了问题多级原因分析模型,作为第二代hra(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人因性分析)中代表性方法,通过cream追溯分析方法提出独特的认知模型和框架,具有追溯和预测的双向分析功能,我们基于此方法对发现问题的根原因进行追溯分析。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物业管理企业中质量管理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质量管理这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为切入点,引入物业管理的应用中。对影响物业管理企业运作质量管理的不利因素作多角度的分析,并提出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策略。指导物业管理企业改革创新,提高物业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物业管理;质量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更好地为业主们服务,满足他们获得更好生活的要求,物业公司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优化企业的管理。本文以质量管理这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为切入点,引入物业管理的应用中。对影响物业管理企业运作质量管理的不利因素作多角度的分析,并提出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策略。

1质量管理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意义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率,它能够满足业主的实际合理的要求,为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质量管理对物业管理企业具有许多现实的意义,它主要包括:帮助物业管理公司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业主对其的认可度,逐渐提升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价值;有利于物业和业主构建和谐的关系,使业主能积极参与和配合物业完成工作,业主也能在这过程中满足自身的合理要求,从而提升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维护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物业管理企业能够平稳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2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应用的原则

基于质量管理对物业管理企业具有众多的意义,物业管理企业在认可这种管理的同时,还要明确它的应用原则,才能使物业质量管理往正确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1服务业主原则。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对象是业主,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应用时,要把握以业主为中心,管理作为客观手段这种人文服务理念作为开展工作的原则。反之,物业管理就会体现出其功利的一面。物业管理公司要意识到业主是其管理的主体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业主也是其服务的群体。只有这样才能使物业管理企业被普遍的业主认可接受,才能有利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良性发展。

2.2灵活管理原则。规章制度难免会落于死板恪守的俗套,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要灵活性,才能更好地解决业主切身的实际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注重加入对管理者精神上的褒扬,给予管理人员一定的实权,使得管理者能积极地、灵活地出来问题。

2.3与时俱进原则。在推动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应用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实际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修改、更新和丰富相应的规章制度。

3影响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应用的不利因素

物业管理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只有清楚了解这些不利的因素,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规避这些不利因素,顺利开展工作,且更加有利于企业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1企业管理者思想落后,脱离实际情况。直至今日,仍然有众多的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认为,物业管理无法一一实现每一位业主的主观愿望,否则,就会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阻碍管理活动的进度,管理的效率就会下降。这种现象都是企业管理者思想落后的表现,没有结合到业主的实际情况去做好管理工作,认为很多服务都是不可能满足得了每个人的需求的,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只会使物业管理更加停滞不前。

3.2宣传的力度薄弱。质量管理的推进受限,导致企业与业主缺乏互动的环节,这些都是质量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所造成的。实际的应用当中,物业管理企业没有肩负起推广宣传的责任,使得质量管理不到位,致使管理陷入混乱的局面。如在小区停车方面,业主大部分为了方便都不愿意把车停在车库里,而随意在小区内找个地方停放,而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也放任这种行为,这些都是一种对物业管理不负责的行为。

3.3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人类资源管理不合理。目前,许多物业管理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疏于对员工管理。而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若企业没有把员工管理好,员工服务意识低下,就会使得企业服务业主的质量大打折扣。

3.4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涨。现阶段,物业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较差,规章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员工的工作不够热情,很多员工都没有把企业的规章制度放在心上,对于工作也是懒懒散散,没有责任心,这就阻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

4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应用的策略

对于业主来说,物业管理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引起高度的重视。物业管理企业要坚持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应用的原则,明确影响其开展的不利因素,找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4.1企业管理者摒弃旧观念,找出现实发展的关键。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时地审视工作,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和发展行使做好工作和相关制度的调整和制定,彻底的转变以往的落后观念,努力去迎合新时代质量管理在管理管理企业中的发展要求。只有如此,才能让物业管理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发展的道路上,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此,企业的管理者就要利用空余的时间从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学习的管理观念,才能不断做好物业管理的领导工作,更好的为业主提供服务。

4.2加大质量管理的宣传力度。物业管理企业要不断加大对质量管理的宣传力度,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与业主之间的互动交流,听取和分析好业主所反馈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好的建议要做好及时的采纳和实施。具体的宣传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印发一些宣传手册分发给业主门,同时在小区比较明显和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张贴宣传图画等,积极的与业主进行互动,这样业主才会有意识的配合物业管理的工作,不断推进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4.3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会影响到物业管理的质量的好坏,只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才能更好的为业主服务,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不断给工作人员灌输一些好的服务理念,要以服务好业主作为工作的职责,提高其工作热情,让业主们切身的感受到质量管理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样他们才会认同和支持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为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以,物业管理企业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和素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等。

4.4完善强化好各项规章制度。物业管理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和强化好各项规定制度,才能更好的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才能不断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做的好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不按规章制度来办事的和工作散漫的员工要给予处罚,甚至解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才能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来,要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所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业主做好服务。

5结论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种的应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文明发展和小区居民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影响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顺利应用的不良因素,我们要积极的去面对和努力的解决问题。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者要摒弃旧观念,找出现实发展的关键;同时要不断加大质量管理的宣传力度;完善和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顺利和更好的应用。

作者:方雪雪 单位:大屯煤电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实践问题分析

摘要:质量问题一直备受生产企业的关注,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现代化药品生产已经不能再以传统质量管理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建立完善的科学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真正推动制药企业的发展进步,提升我国制药企业竞争实力。

关键词:质量管理;经济体制;制药企业

0前言

本文从我国制药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制药企业建立质量管理科学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并就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科技求发展,利用技术加强管理,进而为我国制药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提升产品质量。

1我国制药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制药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借助产品质量优势,迅速抢占行业市场。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了GMP概念,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通过药品GMP认证,但由于GMP难以用数据量化产品质量标准,而不少企业就采取TQM来弥补这一缺点,同时我国也通过努力不断完善GMP体系,开展全国性的医药行业质量管理,扬子江药业集团成功地开创了医药行业质量管理的先河,它通过培训的方式,更好的巩固了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成果,提升了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但是这样的方式仍略显不足,药品质量工作体系不够健全、可实施性较低、体系不够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制药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始终未能深入人心。

2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制药企业产品质量管理问题,营造良好的产品质量环境,树立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下面我们就实施质量管理工作问题做了以下归纳总结:首先,大多数制药企业员工缺乏质量意识,认为质量管理是领导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自己制药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而有的企业又过分考虑利益忽视了质量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其次,规章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过于书面化。制药企业为了快速实现产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大量使用TQM文件,照搬照抄其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根本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造成了生产与管理严重脱节,质量管理成为了空谈,质量管理相关信息记录不、不及时、不完整,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性、合理性和高效性。再次,质量管理办法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现今应用较为普遍的PDCA循环工作法也就是质量管理工作循环,该循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实现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利用现有工艺,找出药品生产不规范流程;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相应解决对策;进行检查结果评价;分析产品不合格原因,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实行小组管理。但这些步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并不乐观,药品质量管理理论与实际差距较大。药品实际生产毕竟与书本上的理论有着一定的差距,药品由生产到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改变最终结果,除非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不然不能轻易变动流水线,此外,员工对新工艺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落实质量管理相关意见

3.1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明确人员岗位职责

制药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就是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提高制药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尤其是要提高领导质量管理认识,让企业领导积极参与到质量问题解决工作当中来,充分发挥其企业领头作用,更新质量管理观念,严把产品质量关,细致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质量工作。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培养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明确各个工序、环节的记录工作,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3.2实施标准化作业,加强药品生产监督管理

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药品质量培训,提高员工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含量,使其能够正确利用质量管理理论,做好各种数据处理,提高各项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高制药企业工作质量,正确衡量药品质量及工作有效性。制药企业应当积极的制定质量管理标准,组织起草相关文件,并根据制药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发展战略。利用PDCA方法增强质量管理工作的灵活性,避免教条化和僵硬,提高药品质量,将质量管理工作量化,用数据说话,提高药品质量管理的度。

3.3强化制药企业质量管理监管,提升质量管理的可操作性

药品生产的每道工序都有着极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确立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利用各种质量管理标准及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推动质量管理实际工作的开展;其次,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质量管理手段,适当放权给员工,提高员工行动的果决性和应变能力,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不墨守陈规,不做表面文章,着重培养理论知识过硬、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进行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使每名员工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行事有章有法,进而推动我国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提高制药企业公众信誉,构建良好的药品安全生产平台。

4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现代制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手段,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药品质量管理才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质量,让人们吃上真正的放心药,塑造民众信得过企业。

作者:王海涛 单位: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企业质量管理

一、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要也是一个令人非常担忧的情况,那就是产品质量不高而在下降并这种趋势正在蔓延,造成这种恶劣情况的重要原因在于:

1、质量管理的意识并没有在企业中得到重视。很多企业抓质量做的只是表面现象,蜻蜓点水般的做一些表面文章。尤其在质量和公司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将经济效益放在及时位。

2、缺乏有效的实际操作规程。目前虽然质量管理理论发展迅速,但是缺乏实际有效的操作方法,同时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怎样才能寻找到一条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的道路,确实是任重而道远。

加入WTO,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使我国质量管理将面临如下挑战:

1、对落后的质量和质量管理观念的挑战。企业质量管理包括品牌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及技术创新管理,它们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只停留在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传统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2、面对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兴起,强调企业供应链的系统优化。正在兴起的OEM的运作方式,已经形成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人生产体系:采购商提供品牌、使用标准包括检验标准,而制造商拉标准进行配套、加工、装配、包装。供应链集中表现两个特点:执行标准和专业化分工。所以,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3、技术和知识创新所带来的挑战。我国面临知识经济、经济全球性的严峻挑战,而我国企业目前正处在技术、知识创新的热潮中,如吉列某一型号的刀头就用了30多项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低将决定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严格计量、标准化工作,注重质量信息搜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1、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从全局的利益出发,以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为对象,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订、修改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

2、计量测试工作:计量测试工作(包括测试、化验分析)是判断或控制质量状况,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保障零部件互换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工作的各类信息、基本数据和原始记录。

(二)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首先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质量管理意识。企业领导者的认识程度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领导者的质量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动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

其次提高每个职工的质量意识。通过质量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每个职工都懂得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科学文化和技术操作水平,并具体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促进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实施质量管理的五步法。在具体实施质量管理时,可以遵循五步法进行,这五步分别是:决策、准备、开始、扩展和综合。

1、决策。为了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必须评估企业的质量状况,了解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是否实施质量管理。

2、准备。及时,高层管理者需要学习和研究质量管理,对于质量和质量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建立组织,具体包括:组成质量委员会,任命质量主管和成员,培训选中的管理者。第三,确立远景构想和质量目标,并制订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第四,选择合适的项目,成立团队,准备作为试点开始实施质量管理。

3、开始。这是具体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项目的试点,在试点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试点中总结的经验,来着手评估试点单位的质量状况,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顾客忠诚度、不良质量成本、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文化。

4、扩展。首先,每个重要的部门和领域都应该设立质量委员会、确定改进项目并建立相应的过程团队。第二,还要对团队运作的情况进行评估。为了确保团队工作的效果,应该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还要为团队建设以及团队运作等方面提供指导。第三,管理层还需要对于每个团队的工作情况进行的测评,从而确认所取得的效果。

5、综合。在经过试点和扩展之后,企业就基本具备了实施质量管理的能力。为此,需要对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通常需要从目标、人员、关键业务流程以及评审和审核这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和规划。

(四)加强监管、奖惩机制,建立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和每位职工,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企业必须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从而保障正常生产秩序和对质量问题的及时查清和解决。这就要求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质量管理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办法,使质量管理人员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有章可循、照章行事。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价值

摘要:随着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国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责任。随着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对质量管理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质量管理虽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是它当前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进行质量管理。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价值分析

一、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管理就是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市场分析、设计、以及售后服务,通过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关于提高企业质量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体系。

二、当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如果单纯停留在产品生产管理这个传统的观念,就会严重阻碍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质量管理应该包括产品的品牌管理、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研发的管理,这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又是质量管理的要求。

2.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常常忽视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经济的问题,由于这些不经济的问题会严重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都限制了企业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知识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我国许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都普遍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知识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再创新能力。而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

三、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应用

1.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员工在及时时间充分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你怎样对待员工,你的员工就会怎样对待客户,这是一个作风传递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在制度层面上存在着不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现象,在执行层面上也很少关注客户的满意程度,在检查层面上更是存在着“为检查而检查”的应付情绪,这都严重导致了企业在一些环节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与“经营”的失衡,从而给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添加了很多阻力。因此,企业运行管理人员要以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宗旨,运用客户满意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更好地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在监管过程和处理效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被检查人员的真实感受,进而提升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水平。

2.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是质量管理落实的关键。一般县域金融机构的运营监管主要是由网点的会计主管和支行的运营监管人员配合完成监管工作。会计主管主要负责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监管人员主要负责对核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会计主管的主要工作就是现场的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对具体的工作都要亲力亲为,然而当今的制度设计和实际要求却将大量的具体工作交给了会计主管,比如:业务专用章的使用、挂失业务的审核工作等。这都导致了会计主管由于忙于许多具体的事物,而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对现场进行管理。另外,当今很多工作人员故意违规和恶意破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大多数违规主要是柜员对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流程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很多柜员在培训期间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要不断坚持持续改进的步伐,不断优化管理的流程,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3.更新质量管理的概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质量。质量管理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两个部分,内部质量主要指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水平,外部质量主要指客户的满意度。首先,要界定企业的风险点。如果监管人员能够把握企业的风险点,就会有利于防控企业风险,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其次,要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监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柜面的业务的急剧增加给运营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想真正提高质量的管理水平,就要细分风险的类别、明确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以及重点注意事项。,优化工作流程。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既要发现风险防控较为薄弱的环节,又要发现系统流程中的不足,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水平。

4.坚持企业的战略与质量管理相结合。从一定程度来看,质量管理是方法、技术问题,而企业的战略是发展方向问题。如果企业的发展方向存在问题,那么企业技术即便十分先进,企业也不会发展壮大。这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质量管理相结合,才会达到的整体效果,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知识创新,但是只要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坚持企业的战略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就会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马伊双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企业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过程的性,决定了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障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障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岗位教育,真正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必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落实、凡事有人考核,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障全过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首先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质量责任制,只有各部门各自承担的质量职责明确,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必须明确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从而以最小的摩擦、较高的效率、好的质量获得好的管理效果。

2.4在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2]。

3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隐蔽型(潜在):预算不足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需求,缺乏信息和购买渠道,可能随环境、条件、需要变化,成为显著顾客。顾客最关注的是的产品质量、品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顾客眼中的价值是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成本所得的利益。收益主要包括:所获效用;实用性,购物享受等;成本主要包括:金钱支出;为获得满足所花时间、精力、获取信息和实物时所经历的种种不便等。而顾客所获得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品效用、利益,以及隐含的个性化需求。而“顾客满意”就是倡导的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提高质量意识,提供品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4.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4.2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4.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

4.5战略策划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如果说质量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的话,那么质量战略策划是做正确的事情。前者是方法问题,技术、战术问题,后者是方向问题、战略问题。方向错了,战略不正确,那么方法和技术战术再好,也是徒劳。质量战略以及策划和质量管理的结合,可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围绕着质量管理体系协调一致地展开工作,从而求得全局的整体效应。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好的东西莫过于质量管理了[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石油钻井企业应如何加强质量管理

摘要:钻井生产作为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油田的产能建设。由于钻井企业属过程型野外施工企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强,影响钻井工程质量因素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增大了监督管理的难度。钻井生产投资高,风险大,单位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因此,必须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钻探一次成功。

关键词:石油钻井企业;质量管理;市场竞争;QC小组

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钻井生产作为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油田的产能建设。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愿景目标,钻井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夯实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钻井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石油钻井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推行质量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质量管理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质量管理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的思想由强调对物的管理、对结果的控制,转变为重视人的因素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反映了生产过程复杂程度和人们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充分说明了质量管理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之上,并与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大力开展质量改进活动,以过硬的实物质量和品质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石油钻井企业推行质量管理,是由钻井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的

钻井企业属过程型野外施工企业,影响生产的因素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除地质条件、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外,还受地表状况、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工农关系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钻井生产投资高,风险大,单位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因而必须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钻探一次成功。同时,钻井生产是野外作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强,加上影响钻井工程质量因素的特殊性,增大了监督管理的难度,客观上要求对影响质量的各环节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系统化管理。

(三)加强质量管理是钻井企业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作为传统计划经济的典型代表,我国石油钻井企业在一段时期内,质量管理工作相对薄弱,质量损失十分惊人,每年因钻井质量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千万元以上。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企业收益,更直接影响了石油的勘探开发,降低了企业的质量信誉和竞争力。国内外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推行并加强质量管理,是钻井企业深化管理,切实提高钻井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钻井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石油钻井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现状

石油钻井企业自1988年开始在全行业推行质量管理,至今已有20年了。其间分别经历了以质量管理达标、质量管理创奖、ISO9000认证为主要内容的三个阶段。

(一)推行质量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1.广大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能从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出发,由过去片面注重工程质量的符合性转。变到符合性与适用性并重,强调为钻井负责一辈子,保护好油气层,提高油井采收率。

2.以方针目标管理为核心的计划管理得到了普遍应用。

3.从行业实际出发,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钻井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措施。

4.通过达标、创奖和质量体系认证,培养了一批质量管理骨干力量,质量管理组织网络基本建立。

5.质量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标准配备率、计量器具受检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6.通过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等活动,钻井原材料和各类工具的质量水平显著提高,钻井工程质量事故数和损失数额明显减少。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高层领导质量意识还存在较大差距。众所周知,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与他们注重提高企业较高领导质量意识是分不开的。日本专家将日本质量管理概括为10个特点,及时个就是“经营者领导的全部门、全员参加的OC活动”。我国在总结推行质量管理的经验时,也提出“TQC就是头QC”的观点,这是非常宝贵的一条经验。

钻井企业高层领导质量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不能自觉运用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没有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思想;对质量工作口头上支持的多,行动上落实的少。究其原因:

(1)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处在一种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环境之中,严重制约了企业领导质量意识的提高。

(2)领导任期目标的考核没有与企业长远目标相结合,领导的行为明显趋向于短期化。

(3)复杂的日常事务和周边环境。繁重的办社会职能,使企业领导疲于应付,不能系统学习、领会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质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它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对市场、企业、用户、质量、效益等方面的认识,是企业全体职工产生正确的质量价值观和质量行为的规范与准则。几十年前,石油企业曾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而今天,由于缺少紧扣时代脉搏的新的文化创新,部分干部职工缺乏踏实认真、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钻井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落后的原因可概况为:

(1)体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企业各级领导质量意识薄弱,不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是问题的关键。

(2)对质量文化宣传教育不足,导致企业职工对质量文化概念及其与钻井生产经营和效益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严重阻碍了质量文化的传播、发展与创新。

(3)在质量工作中,只注重规章制度等硬环境建设,忽视了人的思想意识及能动性等软环境的建设。

3.质量体系组织机构建设存在缺陷。由于在职能分配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缺陷,没有形成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机制,企业各项职能的发挥,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条条管理的基础上,未能形成应有的合力。

4.钻井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切实加强

(1)一线队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影响了队伍自主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钻机设备新度系数较低,新技 术、新工艺的推广运用进展较慢,不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参与市场竞争。

(3)工序质量控制活动不够广泛深入,三工序质量检验工作没有从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强化,现场型QC小组数量较少。

(4)为节约成本,只重速度和效益,忽视质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未能得到根本落实。

(5)生产现场的质量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没有系统总结出适合钻井队野外作业特点的质量管理模式。

5.质量教育工作亟待改进

从质量管理达标至今,钻井企业广泛开展了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但广大职工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仍然偏低,未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究其原因:

(1)质量管理知识教育缺乏连续性,使再提高教育难以实现。

(2)质量管理知识教育缺少层次性与针对性,培训教材与培训内容单一,降低了教育的培训效果。

(3)培训结束后,由于生产繁忙和人员的流动,不能坚持定期考核,使学习成果难以巩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体制等外部因素的制约,钻井企业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探索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之路,使石油钻井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即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对这一定位的认识,是我们今后推进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石油钻井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加强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

首先,各级领导要从分析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人手,认清钻井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思想,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同时,结合本行业的工作特点,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模式。

其次,必须尽快提高企业领导层的质量意识:

1.加强对各级领导的质量培训,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并系统学习近期的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自觉运用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2.要把质量意识的高低作为培养、选拔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要内容,加强任期目标考核,避免领导行为短期化,确保质量管理持续发展。

(二)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是新形势下钻井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最行之有效的办法。ISO9000标准具有概念清楚、内容明确、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比较适合钻井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由于通过体系认证后,还要接受年度复审,这就使企业产生了一种外在压力,对钻井企业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加强质量管理的根本保障

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经济制度。因此,钻井企业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为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内部机制。

(四)加强质量管理。必须突出抓好生产过程的质量体系建设

1.调整一线队伍结构,将一批专业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一线中去,增强其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以钻井队为核心,后勤辅助单位为协作层,相关职能部门或人员为监督层的机动灵活的生产现场质量体系,以适应钻井行业特点和市场开拓的需要。

3.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技改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配套的钻井工艺技术,提高科学打井水平。

4.要在生产班组内部及班组之间大力开展“三检制”活动和工序质量零缺陷活动,确保施工工序和工程质量一次合格。

(五)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抓好质量教育工作

1.质量管理知识教育要与钻井生产特点和钻井专业技术培训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2.要遵循“分层施教”的原则,突出企业领导层和钻井一线职工的质量意识与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

3.组织编写适合钻井企业不同层次人员的质量培训教材,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4.要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巩固培训效果。考核结果作为上岗、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1.企业高层领导要有超强的质量意识,不仅口头上支持质量管理,更要亲自参加企业的质量活动。这是企业形成良好质量文化的关键。

2.必须注重人的因素。企业一方面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引导广大职工自觉遵守各项制度,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积极投身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之中。

3.要充分认识质量文化建设的长期性,把企业质量文化教育作为质量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4.要进一步加强QC小组管理,落实各项奖励政策,为小组活动的开展创造宽松和谐的企业环境,推动群众性OC小组活动深入开展。

纵上所述,石油钻井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建立具有行业特色、以质量为中心、以人为本、高效灵活的质量管理新体制,为我国石油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提升策略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质量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有效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企业实现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实现企业提升,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

关键词:质量管理;应用;提升

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将顾客作为工作的中心,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对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同时通过对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让顾客更加满意和忠诚,从而促进企业在中长期发展阶段内实现效益的稳定增长。质量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之上,实现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并应用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促使企业和个人实现进步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企业应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应用存在滞后性

当前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基本停留在以检验和控制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层面上,虽然企业一直在实施质量管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为主,只是将质量管理强硬的施加在企业管理之中。大多数的管理者在应用质量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理念的培养并没有意识到创造的成果。在这一理念下,管理并没有实现质量方面的改进,也没有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和收入的增加。导致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进行培训,因为没有实际应用而降低员工的参与热情,最终在没有取得成果之前将工作的中心转移。

2.没有对市场引起重视

企业在应用质量管理中,虽然管理各个环节都按照要求执行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结束,其原因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忽略了客户的及时层面的需求。企业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于培训、改进和组织公关小组的工作上,忽视顾客满意程度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本末倒置使企业失去顾客的支持,阻碍企业的l展。

3.过于注重形式

在企业应用质量管理过程中,按照要求在企业的各方各面进行运用,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其关键原因是质量管理不仅是对原理的应用而是要对质量管理的内在精神和理念进行理解。大多数企业将质量管理知识将管理技艺进行运用,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

4.下行而上不效

质量管理在应用过程中要求全员参与,当前很多企业实施中,受官僚气息的影响比较明显,当一线工作人员忙的晕头转向时,管理层却不知道方向在哪。高层管理者将质量管理单纯的认为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这种思想严重阻碍质量管理的实施。

二、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1.实现质量管理的上下对接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起到首脑的作用,所以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应当积极参与其中。首先领导者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核心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主要发展路线,将质量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实施中积极培养质量文化,树立大质量观念,从而实现企业品质的提高,达到用户满意标准,创造符合企业理念的名牌,实现技术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作为领导者必须身先士卒,将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领导者亲自对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或者发展目标等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制定和决策。

企业要想更好的实现质量管理,必须在实施过程中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设置高素质的质量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并授予质量管理中的权力,影响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物质环境和工作环境,树立质量,保障产品质量标准。同时管理者在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时,应当保持高度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带头进行学习并积极进行宣传,将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落实。

2.深入研究质量管理系统并加强培训

实现质量管理就要不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加强研究,同时辅助教育和培训实现质量管理。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强研究和培训是成功的重要途径,实施之前的培训工作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必须积极运用各种形式和渠道,针对企业中领导、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加强研究,同时明确质量管理中重点内容,并针对此加强培训,只有不断坚持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3.实现全员协同效应和市场共振效应

对于企业来说所有质量的形成和创新都是由人完成的,质量问题关系着群众的选择,所以必须充分发挥领导者、质量工作者以及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和创新,促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客户需求,为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全员的协同各级领导必须给予较大的支持,实现创造性发展,提供产品质量基础上,降低企业能耗。

4.确立“一心三点”的运行机制

在实施质量管理工作中,可以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单纯的讲究技术工具和方法的运用是无法实现质量提升的,必须将质量管理在意识、技术以及管理上进行结合。建立一心三点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的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一运行机制的建立要求企业必须自觉遵循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落实质量责任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以及惩罚制度,推进质量管理的进一步运行。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实现稳定发展,必须贯彻落实质量管理机制,以用户为中心,实现质量管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化工企业质量管理战略的实施与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地位的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被实现,这就加剧了我国经济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经不能仅靠数量了,以质量取胜的发展观在企业发展中的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化工企业作为新时代下的经济支柱,对质量的追求更为重要,为了提高现阶段我国化工企业的质量,本文就现阶段化工企业质量的管理做出探讨,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化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发展。

关键词:化工企业;质量管理;战略

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对生活的追求日渐增长,同时,对质量的需求,以及服务的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所以,满足现代客户的质量需求,成为了化工企业发展的难题。

一、化工企业质量管理优化的意义

就化工企业而言,其产品种类各式各样,包括化工实物产品,危险系数相对来说都要大很多,这与化工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作的材料有关,另外,化工产品的质量还会对使用客户的身体造成影响,对客户的身体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化工企业质量的管理意义就在于能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推动的作用,除此以外,加强化工企业管理的建设还能有效的促进化工企业协调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尤其是化工企业,质量的管理都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难题,无论是化工产品的质量,还是化工工作人员的质量都不能出现问题,就算是化工使用的设备,也不能出现问题,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还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赔偿金额,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企业都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加强化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还能促进化工企业的协调发展,保障化工企业能更稳定、更安全的发展下去。

二、现阶段化工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的观念陈旧

部分化工企业在管理时,没有将客户的要求和满意度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部分企业在管理理念上思想过于狭隘,没有建立质量的质量观念,在管理质量的问题上,没有主动性,知识企业的经济在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其次,就是企业人员参与的意识不高,企业员工关心企业质量大多数在企业的被动约束下,关心的力度不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没有较高的重视,从而导致企业质量的管理没有得到普及,群众基础不牢固。

(二)管理方法落后

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把握质量管理的关键,大多数化工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都具有片面性,在管理过程中,只知道将生产的过程进行管理,却忽略了市场对化工产品的要求,对质量的检验方法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控制变量法,在管理时没有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不牢固,在市场分析,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质量调查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导致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行于表面的工作情况过于严重。如果精细化工企业改变管理理念,开发无毒无害的精细化工产品的话,就能大大减少化工安全事故,企业的发展势必也会随之增长。

(三)质量责任模糊

就质量管理的实施来看,部分化工企业在管理工作安排上,并没有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更没有宣传质量意识,е缕笠等嗽痹诠ぷ魇泵挥辛己玫闹柿恳馐叮工作起来没有标准的质量依据,在质量改造的工作中,缺乏工作动力。

三、化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而管理的执行理念则是衡量管理模式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准,化工企业在质量管理时,应及时的更新管理理念,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客服都因为企业的产品而满意,只有让客户满意,企业的价值才能被体现出来,而客户选择企业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客户自身的价值观,通过将这两者价值观融合的方式,提高化工企业的质量。

(二)创新质量管理的方法

质量管理的方法,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应该是适应时代,甚至是引领时代的,所以,化工企业的管理方式,要及时的引进新的技术,大力倡导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的方式,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创新技术才是较大的生产力,只有将管理的技术创新了,企业的质量自然也就上升了。比如医药化工的质量管理,可以将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结合,通过政府的力量为医药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或者是医药化工企业加强对医药化工产品的监督,定期定量的对医药化工产品进行检查,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医药化工的质量管理工作效率。

(三)建设企业的品牌效应

品牌是企业的标志,同时也是与其他企业进行区分的良好依据,比如著名的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SE),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品牌使得消费者在及时时间就将它与石油化工联系在里一起,,进而认可它。品牌不仅代表了企业的形象,还表示着企业产品的水准,顾客购买企业产品的原因就在于顾客的价值观与企业产品体现出的价值观正好吻合,因此,在企业质量的管理中,建立品牌的效应是必须的,要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建设,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耐心的对员工讲解员工不明白的地方,让客户在选择产品时,由内而外的接受企业的产品,并且对企业产品有较高的满意度,只有将企业的品牌打好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才能更长远,更稳定。

总而言之,化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创新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所以,化工企业在发展时,要学会总结经验,积极吸取教训,在不断的探索中,发掘出一条康庄大道。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质量管理同企业绩效的关联性探析

摘 要:“质量”是二十一世纪一个重要词汇,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各行各业生产产品都要求具备较高的质量,这样才能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和企业绩效。所以为了达到提升产品质量与企业绩效目的,文章对质量管理(TQM)特性,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探析,并提出了基于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绩效;要素;关联性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发展情形下,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绩效,提高顾客满意度,尝试采用质量管理,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基于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在使用恰当合理的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绩效,提升产品质量。但由于很多企业对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够深入,限制了该模式效用的正常发挥,所以需要研究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1 质量管理要素

以美国质量奖评价标准为基础,质量管理要素包括战略决策、人力资源、领导作用、测量分析与改进、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评价要素包括过程管理与经营结果。该要素体系弥补了其他要素体系存在的不足与局限,对要素的选取、分类与分析也更加合理清楚,是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与具体化,是分析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的有力工具[1]。相比其他质量奖评价标准,美国质量奖评价标准要素体系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对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并反映出质量管理各要素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大小,从而为企业绩效的提高与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支持,对企业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有效评价。

2 质量管理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2.1 概念模型

以美国质量奖评价标准要素体系和我国绩效评价框架为基础,提出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概念模型,各个要素直接或者通过其他要素间接的作用于企业绩效。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关联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路径中每一单箭头代表了一个研究假设(一条路径):箭尾变量对箭头变量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2.2 样本选择与问卷调查

从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CMM)零售业监测报告所得数据中选取市场份额在本行业中排名前20的制造企业,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7份。问卷内容设计成三大部分,包括企业及个人基本情况,质量管理情况和企业绩效,其中质量管理包括战略,资源,领导,顾客与市场,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管理6个维度[2]。后两部分题目采用五点计分法,分值1,2,3,4,5分别代表选项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

2.3 结果分析

经效度与信度分析得出,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2>0.7,而质量管理6个维度与企业绩效的信度分别为0.703,0.731,0.712,0.785,0.808,0.828,0.798系数也全部大于0.7,说明问卷总体设计和各量表设计合理,问卷内容能够较好的反映被测变量所在维度,且调查所得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变量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有效性。

路径分析法是通过分解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来分析各变量之前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以及检验变量相关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相关系数通常分解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未分解效应和伪效应四个部分,依次用D、I、U、S表示。如下即为路径分析公式,R为i变量与j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Rij=Dji+Iji+Sji+Uji

经路径分析得到,每个路径方程的F检验值显著性水平系数都为0,而统计量值范围介于0.678和0.968之间,表明回归方程可接受;T检验显著性水平系数全部低于0.001,说明路径系数也是可以接受的,即在概念模型中各路径的设置是合理的[3]。

综合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得到,质量管理的战略、领导、资源、顾客与市场、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管理6个维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说明每个维度与企业绩效之间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全部呈正相关关系,因而整体而言,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紧密相关性。

3 基于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绩效的对策

3.1 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质量管理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这一特性,提高企业绩效,应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应提高对顾客满意度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顾客真实需求,找出影响顾客满意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以提高顾客满意度,满足顾客期望,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同时,采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强对客户的管理[4]。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与市场营销,需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与掌握本行业市场当前发展状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把握客户实际需求,跟随市场发展与市场需求生产切实被需要的、质量良好的产品。

3.2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作为企业决策者,决定着企业发展方向与发展能力,以及各种计划措施的落实情况与执行情况,充分发挥企业高层的领导作用,在详细布置各部门工作前提下,协调各部门工作,保障各部门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引导企业健康发展,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

根据质量管理要求,企业领导应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加强自身在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参与度,加大对产品质量监控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绩效[5]。领导层干部应带头参与质量管理培训,在基层员工面前树立起模范形象,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基层员工对质量管理培训的认真态度与参与积极性,学习先进质量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通过培训提高领导自身质量管理意识。

在此基础上,让全员共同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之中,为企业绩效的提升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

3.3 优化资源配置

企业拥有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金等,对于这些资源只有全部得到优化配置,才能服务于企业绩效与产品质量,尤其是人力资源。

在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求企业首先提高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与开发,然后按照技术水平、文化程度、专业等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统筹规划,科学设定各部门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合理分配各部门员工,促进不同员工能力充分发挥。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准则与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绩效考核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业务处理水平等基本情况。在招聘、培训等各环节对人员工作能力做出明确、详细、具体的规定,确保每一位通过者均有能力胜任求职岗位。

对于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企业将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类型数据信息加以分类处理、高效管理、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整合内外部信息资源,深入挖掘数据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根据不同类别信息构建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4 结 语

通过本文对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关联系分析发现,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是强化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武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市场形势下,企业有必要实施质量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质量管理效用充分发挥,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2011.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企业质量管理理论对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摘 要 煤炭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支撑力量。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煤炭职业院校能够运用企业质量管理理论,但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本身的特点又扩展了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运用范围。本文通过介绍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原理,结合我国煤炭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分析企业质量管理理论对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质量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关键词 质量管理理论 煤炭院校 质量

早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的质量管理”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推广,同时,该理论在教育界的运用在全球引起关注。我国对教育的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但也为教育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让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们站在“以学生楸尽钡慕嵌壬希思考教育管理的全过程。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我们发现质量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发展,也适用于学校教学的管理,能够提高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一、质量管理理论

1960年质量管理(TQM)理论被首次提出,它的基本观点是以顾客为一切的出发点,在管理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改进组织中各部分工作的质量,努力做到计量,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等。其内容包括组织流程的不断合理化,产品质量或服务高质量化,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强调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长远的企业战略规划,推广全员参与管理等。该理论既包括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也包括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是一种多方位、立体化的管理理论。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防范性,二是服务性,三是科学性。其中,防范性是指企业要建立产品质量预警系统,制订防范对策;服务性是指企业要诚信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科学性是指企业要引进的管理方式,积累管理经验。

这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得到完善,同时这种理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果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学校教育被视为一种公共产业,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给社会提供品质“产品”,那么,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理论就能应用到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在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煤炭职业院校的各部门形成了一个服务链,每一环节的质量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进行监督,整合一切有利资源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内、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取得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各方面的支持,构建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框架。煤炭职业院校虽然不属于营利性质的机构,但是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质量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从学生出发,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管理的内在动力,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煤炭职业院校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这一理论在煤炭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运用中具有管理、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等基本特点。

(一)适应现代职业院校质量管理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供给侧”调整的转型过渡时期。加入WTO后,我国所处的市场经济时代正实现法制化、开放化、竞争化的不断完善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教育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必然引起新一轮的激烈竞争,这会给煤炭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成为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煤炭职业院校必须在人才培养中实施质量管理,把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质量改进体系,从学校组织层面、教师科教层面、学生学习层面构筑起多维的质量管理构架,树立煤炭职业院校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视质量为学校生存之本、学生成才的保障。从而使学校的质量管理工作不仅高效,而且充满动力和活力,具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性。这样才能提高煤炭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和办学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人才。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需要

煤炭职业院校的质量管理与企业的质量管理较大的区别是其生产者为教师、辅教、管理人员,产品为学生。这是煤炭职业院校实施质量管理理论独具的特性。煤炭职业院校在组织管理上较为松散,对教师的学术要求和工作环境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较为宽松。煤炭职业院校应将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思想基础、技术能力的人才,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作为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三)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发展的需要

在提高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实施质量管理理论,有助于教师、学生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统一思想,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质量管理理论能有效地提高煤炭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较大限度地提升煤炭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价值。

(作者单位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纺织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应对“全链条监管”

1 前言

纺织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在美化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排除某些纺织企业为了追逐利润的较大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生产有风险的、有毒有害的不合格产品,这就要求国家的质检机构组织实施相应的监督抽查活动,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从而促进纺织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 不合格纺织品的原因分析

RAPEX(The Rapid Alext System for Non-food Consumer Products)是欧盟对非食品类消费产品的快速警报系统。RAPEX系统重点关注纺织品、玩具、化妆品及低压电器四大类产品。该系统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不合格产品信息能够快速地被成员国及欧盟委员会知晓。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加入RAPEX系统,它正在直接影响着我国消费品出口以及“中国制造”的形象。

而目前,“中国制造”正面临着许多麻烦,某些国外政府进行倾向性立法,设立一道道门槛,不断减少“中国制造”在本国的市场占有率。国外在给“中国制造”不断制造麻烦的同时,“中国制造”也在给自己制造麻烦,因质量问题频繁被召回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根据RAPEX年度产品召回安全报告:2015年欧盟召回从中国进口的缺陷产品共1261件,占比62.7%;召回从中国进口的危害产品共476件,占比17.6%。在RAPEX召回的产品中,玩具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就是服装及时尚纺织品,占17%;其中化学危害列在首位,占25%;其次是拉绳束带安全,占比22%;小部件窒息危害列在第三位,占17%。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RAPEX冲击着“中国制造”,中国纺织企业要树立因质量问题引发信任危机的忧患意识,迫在眉睫。

3 纺织品的质量风险监控

纺织品的质量风险监控始终是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如何做到避免或减少产品的缺陷及召回,切实影响着企业的利益及形象。

纺织服装加工的全链条很长,从原材料到纺纱织造、印染加工、功能整理、服装制作要经历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每个阶段对产品质量都应严加监管。下面将从服装设计阶段、原材料、生产过程及市场抽检对产品的风险监控分别加以介绍。

3.1 服装设计阶段的风险监控

服装作为大宗出口商品,自我国加入世贸以来就备受关注。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出台技术性贸易措施来限制我国服装的出口,尤其是对儿童服装的绳带、机械安全性能和化学安全性能方面,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

自EN14682―2007《童装安全 童装绳索和拉带要求》出台后,欧盟开始对进口儿童服装进行严格抽查,绳带安全性能问题已成为我国儿童服装出口的严重障碍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该类风险,各服装生产企业在服装设计研发阶段就应避免该类款型,同时考虑到小部件的潜在脱落导致的窒息、锐点、锐边等危害,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5月26日,国家标准委批准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是我国及时部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对儿童服装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规范。该标准的和实施对整个婴幼儿及儿童纺织服装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将促进企业完成技术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3.2 原材料的风险监控

3.2.1 棉纤维的风险监控

棉纤维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天然纤维,也是我国使用的主要天然纤维。棉花从种植到采摘的整个过程,要经历包括施肥、喷洒农药防虫害处理等工序。关于棉纤维的农药残留问题,Oeko-tex 100 已经对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规定,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增加,农药残留的限制物质名录已经更新并覆盖到68种。很明显,若对棉花的化学施肥,棉种保留加以无害化管理;在棉花的生长阶段,若能对农药加以严格控制,都可以大大降低棉花采摘后期的农药残留问题。

3.2.2 纺织化学品的风险监控

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用到最多化学品的就是纺织印染助剂。据不统计,目前世界纺织印染助剂的年产量超过350万吨,共有近100个类别,1.5万个品种,年消耗量在320万吨左右;其次是纺织染料,目前世界纺织染料的年产量约100万吨,共有15个类别,近1万个品种,年消耗量在90万吨左右。在这些纺织化学品中,不少品种含有或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当人们使用或穿着这些纺织品时,残留在纺织品上的有害物质就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对各种纺织化学品进行了细致的生态学和毒理学研究,其中以欧盟为主,颁布了REACH 指令。在纺织印染行业和纺织化学品行业中,有关禁用和限用化学品的问题始终值得人们注意,也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3.2.2.1 纺织染料的风险监控

(1)染料中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风险监控

我国颁布了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在特定条件下(还原条件),可裂解产生24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规定了限值。目前涉及禁用染料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芳香胺重氮化合物的副反应,导致染料中含有可裂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特别是用苯胺和对硝基苯胺做重氮组分制造的偶氮染料。若生产控制不当,就会发生染料中含有超量的致癌芳香胺。

(2)染料中含有重金属毒性的风险监控

由于重金属对人体和水生生物的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目前对纺织品可萃取重金属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值得一提的是EN71-3《玩具的安全性-第3部分:可萃取金属》,标准中可萃取重金属已经增加到19种,覆盖了铝、锑、砷、钡、硼、镉、铬(三价铬)、铬(六价铬)、钴、铜、铅、锰、汞、镍、硒、锶、锡、有C锡和锌,这无疑是对纺织染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染料中含有AOX(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风险监控

染料中的AOX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高温),会反应生成多氯二f英和多氯二苯并呋喃等环境激素。染料中的AOX主要来自制造时所用的含卤素化合物,它们或作为载体,或作为溶剂,或作为原料。作为载体或溶剂的含卤素化合物,如含氯芳香烃和含氯脂肪烃等,可通过采用非卤化合物取代卤素化合物来解决;但作为原料使用的卤素化合物就比较难取代,例如一氯或二氯均三嗪的活性染料、含有未反应卤素中间体的分散染料、氯硝基苯、氯苯胺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对此只能根据每个产品的特点区别解决。如含有一氯均三嗪和乙烯砜两个不同活性基活性染料。在中温染色后,升温至80℃~85℃继续染色10min,既可发挥一氯均三嗪基的反应性,提高固着率5%~7%,又可使未反应的活性氯水解,从而避免AOX问题;对于分散染料中含有的未反应卤素中间体,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工艺使其反应,另一方面采用正交法找出的含卤素中间体用量,也可避免AOX问题。

3.2.2.2 纺织助剂中的风险监控

(1)助剂中含有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风险监控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烯基环己烷、苯基环己烷、丁二烯、氯乙烯、芳香剂、汽油、煤油和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但要对助剂中的VOC有一个量的判断,嗅觉判断法无论从对人体的安全性还是测量的性上来说都是不妥当的,通常采用仪器组合以对VOC进行定量分析。

(2)助剂中含有甲醛的风险监控

关于纺织印染助剂中甲醛含量的问题,国内外已颁布了相关的规定。最近国外的不少法规、标准以及国际市场上品牌纺织品销售商的化学限制条款中,对甲醛的要求更明确、更严格。按这些要求,国内纺织印染助剂生产商也开发了不少低甲醛和无甲醛助剂,包括固色剂、抗折皱免烫整理剂、粘合剂、交联剂、分散剂、阻燃剂和防水拒油整理剂等,以取代含甲醛助剂。针对上述纺织化学品,甲醛将是一个化学品风险监控的重要参数。

(3)助剂中含有环境激素的风险监控

目前,国际市场上公认的70种环境激素中,与纺织助剂有关的有多氯联苯、烷基酚、邻(对)苯基苯酚、多氯二f英、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氯化苯酚、有机锡化合物、二苯甲酮和对硝基甲苯等26种。近年,对我国纺织品检测时发现不少问题都与环境激素有关,其中排在及时位的是烷基酚直接关联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第二位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它们主要用于涂层整理、柔软整理、增塑溶胶印花以及涂料染色中。我国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产量很大,约有100万吨,使用面积很广,现阶段还缺少适用于纺织品加工应用的取代品。第三位是有机锡化合物,它们包括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四丁基锡(TeBT)、一辛基锡(MOT)、二辛基锡(DOT)、三辛基锡(TOT)、三苯基锡(TPhT)和三丙基锡(TPT)等,共10多个品种,它们主要是在单体聚合时作为催化剂而被带到纺织品上,而在纺织品上已不再作为杀菌剂来使用。

一般在以下四种加工情况,纺织印染助剂中会含有这些环境激素,①把环境激素作为原料;②环境激素作为最终产品;③环境激素在反应过程中作为副产物产生;④在产品受到高温或燃烧时产生环境激素。显然,在纺织化学加工原材料阶段,对化学品进行控制这些风险参数势在必行。

(4)助剂中含有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和PFOA(全氟辛酸铵)的风险监控

PFOS与PFOA都属于有机氟碳化合物(PFC)。前者为全氟辛酸烷磺酰基化合物,后者为全氟辛酸。目前国际市场上对它们的使用严格限制,也是当今禁用和限用纺织助剂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PFC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生物积聚性和多种毒性,它不但可以使人体的呼吸系统出现问题,还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并且在环境中具有高持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环境、人体或动物的组织中富集,故极有可能进入人的食物链,又会在较长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潜在危害。

PFC主要用于防水、防油和防污,其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甚至皮革、造纸、化妆品等制造领域。同时,PFC还会影响地球温室效应。目前检测均采用溶剂萃取,然后LC-MS进行测试,鉴于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针对纺织品的功能性三防整理,建议在纺织化学品应用阶段前期加强PFC参数风险监测管理,防患于未然。

(5)助剂中含有AP&APEO(烷基酚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风险监控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低表面张力,优异的乳化、润湿、分散、渗透增溶和洗涤等综合性能良好,因此是目前我国纺织助剂工业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

用它们制造的纺织印染助剂有30多个门类,超过500个品种。主要覆盖了:①纺丝助剂(包括前纺用油剂和后纺加弹用油剂);②前处理剂(净洗剂、去油剂、润湿剂、渗透剂和精练剂等);③染色助剂(高温匀染剂、分散剂、移染修补剂、载体、消泡剂和轧染助剂等);④印花助剂(各类粘合剂等);⑤后整理剂(软片、有机硅柔软剂、防水剂、涂层助剂等助剂中的APEO含量比较大);⑥洗涤剂(洗涤剂和皂洗剂是印染行业用量相当大的助剂,这类助剂中常含有APEO);⑦其他助剂(涉及范围很广,如皮革助剂中的皮革脱脂剂、皮革加脂剂、皮革整理剂、真丝脱胶剂、羽绒脱胶剂中也会含有)。所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禁用,将对我国印染助剂产生重大的影响。

《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建立纺织化学品风险管控机制,逐步限制壬基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纺织品中的使用。根据这一原则,企业要加强纺织化学品的风险监管,严控APEO的参数指标,避免在服装中后期的返工和危害产品召回的发生。

3.3 生a过程的风险监控

纺织印染过程是通过深加工、精加工用以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关键行业,因此,若要提升纺织品的质量,必须要利用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提升印染后整理加工过程的管理。纺织印染加工工艺不仅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有毒化学品的残留量,还会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压力等因素,导致化学染料和助剂的化学副反应。因此,纺织印染加工过程始终应是值得企业重点风险监测的环节。

企业在生产阶段的风险监测体现在产品研发阶段的质量风险监测、半成品及成品阶段的质量风险监测。近年来,我国在染整工艺技术与设备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国产印染设备速度的闭环控制实现了高精度同步传动,温度、湿度、浓度、液位、张力等参数也实现了在线检测和控制。设备的在线检测和控制可以提高织物含水率、给色量,符合品质、低成本的要求。工艺参数的在线测控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大大改善染整质量、降低能耗、提高制成率,达到较高的重现性和工艺稳定性。

3.4 市场抽检对产品的质量监控

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200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服装产品,经检验,有26种产品的部分项目不达标;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北京、上海、广东等7省市47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63种童装进行比较试验,发现33.3%的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上海市质监局集中公布的抽检儿童衣鞋等质量报告中,不合格率为18.2%。

早在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大力倡导服装面料、辅料企业应加强在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重视标准、重视检测,并在产品进入市场前严格把关,做到风险端口前移,从而进一步提升儿童服装产品质量。但是,风险监控端的前移不能代替成品服装市场抽检,尤其针对童装和校服要加大抽检力度,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4 机遇和挑战

实现纺织企业的“质量管理”有两个重点:一是对生产原材料的管理。不管是纺织品原材料,还是染料助剂,都应要求供应商提供该产品的测试报告,如果有条件,企业还可以自己抽检核查,做到放心使用;二是对生产环节上的监测,对半成品应加强管控,而不能等到成品阶段再做测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纺织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和发货前应坚持抽检,以应对不同批次原材料和化学品的质量波动。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纺织行业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鼓励并倡导企业发展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另外,纺织企业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全供应中各个环节,包括服装、家纺、面料、辅料、配件、印染、化工原料等。纺织化学品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服装的最终质量,目前各服装品牌商都制定了一套适于自己的质量测试标准,对纺织染料、助剂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时纺织化学品生产企业也把持着化学品的成分、配方作为商业机密、不愿公开。这势必造成纺织化学品中的危害性信息不透明,成为国内生产型企业质量管理的较大问题。因此,加大行业内部监管,鼓励企业建立环境、化学品使用信息披露机制,这不得不说是“质量管理”的又一重大挑战。

面对挑战,企业通过对纺织品的“质量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企业的防范意识和风险规避能力,为一些贸易壁垒的实施提前做好应对;另一方面也能帮助纺织企业及相关产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研发替代产品步伐,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自身环保性能,尽快完成纺织行业的供给改革。

5 总结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如果纺织企业能够在“质量管理”中切实实践这句名言,在生产过程中,甚至在生产前期的服装设计研发阶段,就能预测产品潜在的质量风险,从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层层把控、从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监控入手,做到防患于未然,不失为提高纺织品质量管理的一剂良药。随着绿色、健康、安全理念得到社会更广泛的认同,这将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于纺织品安全质量的意识,进一步引导纺织行业走向更健康、更环保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 本文详细研究和阐述了传统企业、互联网时代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由于技术落后给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存在的弊端,针对物联网技术给企业供应链管理、流程追溯、数据统计、高速响应、工作智能化等方面带来的颠覆性的技术改革,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质量管理;物联网;智慧企业

0 引言

近几年来,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物联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物联网以先进的感知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为支撑,将应用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建设智慧企业,提升企业的管理的智能化,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物联网技术很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

1 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多数企业缺乏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公司的整体战略,公司的各个部门都有关系。生产型企业的供应链是由产品设计驱动的,产品设计很复杂,需要大量的供应商,供应链不可能做得很简单,因此产品成本也很难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跨国公司要成立由采购经理、采购工程师、设计师等多人组成的“跨职能团队”,靠采购经理一张嘴与供应商做“零和游戏”来降价,降低成本。目前广大企业已经清楚高效供应链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大部分企业较难组建本企业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1.2 企业质量管理中全员参与不够 在现代企业中,质量管理是包括组织、领导、决策、控制、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协调、沟通、指导、执行、监督、考评、任用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统和过程。因此质量管理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需要组织中全体人员提高认识全员参入。但是在管理实践中,企业经常在管理理念上提出质量管理的理念,而在管理技术上没有有效的手段控制每个部门的协同参入,经常会出现质量管理只是管理人员或者是某几个管理部门是事情,从而质量管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难真正的实施。

1.3 企业基础数据缺乏管理及维护 基础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许多企业的管理基础还没有做好,企业没有建立基础的数据库,更谈不上建立智慧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和采集手段,虽然也有些注重企业基础数据的采集,但是对数据的管理却没有真正的做好,没有一个成熟的文件体系去支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动以及政策执行力问题,许多数据往往容易丢失或者检索困难,效率低下,要得到先前的数据而找不到。因此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象力来的。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一时一个政策,计划没有变化快,企业朝令夕改,犹如重复建设,这样的企业很难做长久。

2 物联网时代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物联网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效融合,整合企业全体供应商的全部产品信息,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帮助管理者的定位和追踪供应链环节中每一件产品,实现企业管理人员对供应链管理的高效性和透明性。

2.1.1 原材料的采购 企业通过物联网将全部合格供应商纳入管理系统,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货源组织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有效的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产品追溯机制的建立。

2.1.2 生产环节。运用物联网RFID技术,保障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和不同的作业单元之间的转换,避免在生产环节出错,加强了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智能化。

2.1.3 企业库存控制。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系统,运用EPC标签识别技术进行原料和配件的入库、出库、盘点管理。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生产进度及时的进行补货,减少出现缺货和压货的情况发生,保障生产的稳步有序的进行。

2.1.4 产品的销售环节。运用物联网技术销售人员能够高效实时掌控分销商、商和销售争端的库存和销售情况。根据实时采集销售数据和产品流向,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提高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质量。

2.2 通过物联网控制企业全员参入质量管理 运用物联网技术使整个管理流程更加的智能化,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交互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性、高效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2.2.1 建立智慧企业 打造智慧企业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及时建立透彻的感知网络,通过感知网络感知企业的客户、流程、设备和系统的信息,提高企业员工对信息的搜索的搜全率和搜准率;第二建立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企业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物联网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工作单元的互联互通,使企业员工的需求得到而及时的满足,资源得到充分的配置,极大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企业的内耗;第三更深入的智能化,通过实施企业管理技术的智能化,提高企业海量信息的价值转化,加强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高效化,促进人机协同,提高企业管理控制的精准化和人才评价的科学化。高智能的管理技术手段的运用,为企业全员参入质量管理提供了基础。

2.2.2 建立行动追溯机制 高智能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为企业的各环节、各流程的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行动追溯机制,管理人员可以非常容易、的各环节参入人员的工作情况,提高员工的参入质量管理的主动性。

2.3 物联网技术加强企业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2.3.1 建立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 企业传统的数据采集是成立专门的组织,建立相应文件内控管理流程,对文件按机密等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整个文件系统进行编码统计,发放文件做好登记,形成一套属于企业自身文件编码规则,便于查询。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将应用到企业中去。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数据采集、管理流程数据采集、资源配置数据采集等系统,分类整理建设企业基础数据库。

2.3.2 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数据挖掘系统 互联网将信息互联互通,物联网将现实世界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并通过云存储、云计算实现云服务。物联网具有行业应用的特征,依赖云计算对采集到得各行各业的、数据格式各不相同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存储,并在整个物联网中提供数据挖掘服务,实现预测、决策,进而通过反向控制这些传感网络,达到控制物联网中客观事物运动和发展进程的目的。物联网中的数据挖掘已经从传统的意义上的数据统计分析,潜在模式发现与挖掘,转向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环节。

综上所述,运用物联网技术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运输、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同时在保障全员参加质量管理、数据采集和挖掘、管理流程追溯管理等方面均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浅析21世纪水电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

摘要: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成为21世纪现代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的行为准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企业没有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就没有竞争的地位,甚至无法进入市场。因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显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产品 企业质量管理

坚持“质量及时”和“以质取胜”的方针,“把质量重于泰山”作为工程管理的生命,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战略。建设工程如果质量低劣,不仅会在经济上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在政治上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更会丧失市场,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现根据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和认识,浅谈一下21世纪水电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成本分析: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辨证关系—质量成本与经营成本的平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的好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有的水电施工企业只为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致使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如何摆正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辨证关系,如何既能保障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又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就是摆在质量管理上面的一件大事。质量成本是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衡量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ISO9000标准的过程要素所发生的成本,都可以分解为四类质量成本,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效成本,外部失效成本,因而通过对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就可以有效评定和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分析质量成本的目的在于寻找改进质量的途径,争取达到最适宜的质量成本,降低经营成本,并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质量成本分析的真正价值还在于把得到的信息用于策划和改进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成本分析的重点在于对质量成本内部各部分之间构成比进行分析,质量成本与其它经营指标(如生产成本)的比率,以及成本项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作为水电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分析,就在于分析如何在满足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使质量成本的比率降到低,并最终使生产经营成本达到低,在于分析如何处理施工质量和经营成本的矛盾,使施工质量最终为经营成本服务,达到一种协调统一。

二、认识什么是水电施工企业中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即质量是由一组固有的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它相关方所要求的功能特性。施工质量,是指水电建筑物,构筑物或构件符和设计文件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水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它属于管理中的产品质量,它的好坏取决于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

在21世纪,施工企业需要进一步学习国务院质量专家组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都落实到实处。特别是推进了全员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全员参与者的质量管理责任,开展QC小组活动和推行的“三检制”等给工程质量撑开了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使工程从单元工程的验收到总体质量的评定都有了可查的质量保障依据,也把质量工作的管理推向了一个新台阶。

三、水电施工企业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参与者主观的问题

(1)少数企业领导“老子及时,我说了算”,淡泊质量,违背客观规律,要进度,要数量,不讲质量。

(2)企业缺乏专门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质量保障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差。

(3)在岗的质量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素质参差不齐;许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也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

2、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增加了企业质量管理的难度。

3、由于国家开放了建材市场,各种不合格的建材,特别是劣质钢材和水泥用在工程上,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4、农民工建筑队承(分)包的工程“粗制滥造”以及不合理的分包、缺乏技术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一味追求效益、偷工减料行为的增加等,给工程施工质量留下隐患,使工程质量事故可能突然发生。如何加强对农民工建筑队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也是当前突出的问题。

5、有些建筑项目表现在前期工作差,基础资料不完善,工程设计不合理等,为后期的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6、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的一般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很多施工人员包括个别领导都缺乏重视,认为那将不影响工程的总体质量而麻痹大意,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也影响着工程的正常运行,单就水电施工中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狗洞,就足以让水电工程的大坝、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局部渗水,发电机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7、外部的客观影响

“1998”洪水长江决堤,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县虹桥坍塌事故,以及全国先后暴露出来的“豆腐渣”工程,都是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违背了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定,施工质量没有得到保障所造成的后果。

出现以上质量事故,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一是领导缺乏质量意识,单纯最求进度;二是项目管理混乱,违反建设秩序;三是招投标法规不健全,动作不规范;四是工程监理形同虚设,监理问题突出;五是腐败现象严重,资金大量流失。以上的原因虽然与我们施工企业并不是都有关系,是外部的客观因素,但最终的质量问题都会体现到我们的施工过程中来,并最终影响到施工企业本身。

四、加强水电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百年大计,质量及时”对于水电工程来说,好的质量管理经验、措施,不仅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资源和动力,而且还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国家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力气,完善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当前摆在我们水电施工企业面前的是如何去实施的问题。

1、努力学习法律、规范,提高质量意识。有了规章制度,我们还要主动地学习掌握,熟悉施工规范,强化质量意识,组织全员进行学习,让大家都绷紧质量这根弦,树立质量重于泰山的思想,广大职工要苦炼基本功,持证上岗,出手过硬。

(1)优先培训决策层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技能:

正如希克曼-席尔瓦所言:“强壮的企业文化,就像强壮的家庭文化一样来自内部,而且是由单个的领导者建立起来的。”而现代的质量管理观念则强调:“质量从头头开始,从头开始。”也就是强调质量观念的更新、根植,质量策划的运筹,都需要从领导做起。这不是捷径,而是必由之路。

(2)采用零缺陷管理—全员质量意识教育的有效方式

意识是建立在客观物质的主观反映的基础上。因此,企业客观上构筑和形成的质量价值观影响甚至决定了其员工的质量意识。如何实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提出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管理原则呢?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零缺陷”的质量管理。克劳士比的零缺陷思想和方法,就是说:企业产品质量缺陷的预防及员工及时次就正确地工作并符合规定要求,将远远高明于缺陷发生后进行事后纠正和补救的习惯和做法。

2、 质量问题与经济效益挂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仅凭“良心、责任心”是不够的,还得有经济和法律等强有力的约束作保障。因为工程质量问题就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4、坚持质量责任制。项目经理以上负责人对所承包的工程负终身制,把工程质量的优劣作为对各级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5、质量管理工作就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应采取“PDCA”的过程管理模式,即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方式进行。

6、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体制还在不断完善,在质量意识的普及和升华,在质量管理的自觉和严格,在理论研究和创新,在质量工作的有效性和竞争秩序等方面还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受技术进步的制约,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含量不高,要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把质量管理理论的学习应用与开展GB/T1900-ISQ9000标准认证工作与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结合起来,把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地开展起来。

五、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的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专家门预言,一场深刻的质量管理及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再教育将在各企业内展开,市场将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起点和归宿。特别是我国也加入“WTO”,大批的国外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中外水电联营施工企业,也参加了我国水电工程的招标竞争。这就要求水电施工企业更要加强质量管理,把质量的产生、形成到客观实践的全过程真正融入企业的经营战略中,确立并实现品质的目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