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铁路专业论文

摘要:在铁路专业图书编辑的选择上长久以来一直有这样一种认识,编辑应该具备的相关铁路专业知识。作为从铁路一线成长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铁路专业的业务、熟知铁路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就这一点来说,专业技术人员比起从学校走出的学生有着更大的优势。
铁路专业论文

铁路专业论文:铁路电务段通信工专业技术总结和业绩报告

敬的各位领导:

我叫××*,1996年毕业于天津铁路运输技工学校通信专业。同年9月来到神朔铁路,成为电务段的一名通信工。转眼间,十个年头过去了,在段各级领导的关怀信任和精心指导下,我团结同事,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青春。——本着以运输生产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始终贯彻“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我不断探索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顺利的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各项任务,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的技术工人。

十年来,我坚持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围绕在各级领导周围,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为电务段通信设备的畅通、神朔铁路的安全运输、更为神华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及时品牌。回过头来想想这段历程,充满了艰辛、挑战,是值得回味的十年,大致可分为以下这么几个阶段:

一、努力学习,充实自己(1996年9月-1997年12月)

1996年9月学校毕业来到了神朔铁路。当时,神朔铁路正处于筹建阶段,做为刚报道的毕业生,我丝毫没有放松学习的机会。——在段领导和技术室的安排下,我虚心巩固学校的专业知识、深入钻研业务书籍,做到了温故而知新;此外我还熟悉神朔铁路即将投入的设备、仪表;为详尽解掌握神朔铁路的整体规划,熟悉神朔铁路通信线路、设备设计图纸、在府谷通信楼至工务段和施工单位的师傅学习光电缆接续,配线、做气闭、编把子上线……为后来的通信施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向一块求知的海绵,一丝不苟地吸取着知识的营养,因为我深深感到: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只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做前提,才能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专业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较强的一线高技能操作人员。

二、不畏艰苦,参加验收(1997年12月-1998年3月)

1997年12月,神朔铁路通信进入了施工当中,我跟着施工单位的老同志一起早贪黑奔波在整条线路上,不畏艰苦、不畏严寒,在种种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工作。到98年3月,基本完成了全部的施工验收任务,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当时环境的艰苦,丝毫没有磨灭我的工作热情,我珍视和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我十分珍惜当时这次学习机会,虚心像有关技术人员请教问题,细心琢磨、反复演练,从而掌握了一手过硬的电缆接续技能。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及时品牌

在此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学过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业务上的技术难点,而是师傅们和同事们对工作的态度,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那时有一句口号叫“干,为了电务段,累倒了送医院”。——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与激励下,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搞好每一项维修,做好每一次巡检,填好每一张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我认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是敬业、就是爱岗的充分体现!为后来的独立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初单重任,工作井然(1998年3月-1999年8月)

电务段成立以后,本人被分配到大柳塔电缆工区工作,于1998年3月23日正式住到大柳塔,我被工长任为安全员,工区正式展开各项工作,由于以前积累的经验,对于这份工作还是绰绰有余,工区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设备质量节节攀升,1998年底,大柳塔电缆工区被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在1999年初,干线电缆被施工单位挖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电务段首次干线电缆接续任务,在同年,在电务段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通信专业二等奖”。同年8月被电务段领导任命为大柳塔电缆工区工长。

成绩面前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之能所以能有今天,离不开段各级领导和同志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更离不开公司大好形势下给我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我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神朔铁路的无线通信事业无私奉献!我把自己的工作信条总结成五句话:“理论学习当尖兵、作风纪律过得硬、业务天地显身手、任务面前当标兵、荣誉面前步不停。”!

四、脚踏实地,不负众望(1999年8月-至今)

1999年8月16日上任大柳塔电缆工区工长,开始了我整体工作的锻炼。由于种种原因,工区的各项工作不是很好,管理松散,设备故障率高,摆在面前的是任务紧,责任大。不敢有任何的侥幸心里,埋头苦干,带领弟兄们克服各种困难,将问题逐一解决,到2000年工区的各项工作已走上了正规。2000年底,大柳塔电缆工区被评为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

2000年8月----2001年12月,我和电务段的总工给榆林联通和移动敷设100多公里光缆!

2002年,由于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4-5月,参加了北京佳讯飞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fh98数字调度系统的学习,拿到了结业证书,并且参加了当年的成人函授考试,成为兰州铁道大学通信工程学生(在读)。下半年,参与了神朔铁路通信系统的改造。同年参与制定了神木北通信领工区《综合考核办法》。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并于2004年1月7日拿到了“五级职业资格证书”!

面临更大的挑战,人员少、设备点多线长,要求工作中不得有一丝马虎。但我没有在挑战面前倒下,反而更加激发了我得工作热情,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为公司、电务段安全、运输、生产任务,神朔公司、电务段工作上台阶默默的奉献,03年我被神朔铁路公司共青团评为“团员.”;04年被神朔铁路公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而且被神朔铁路公司共青团评为“青年安全示范岗”!不仅如此,在神华集团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中,我荣获通信工工种奖。04年参加了光缆接续培训,无线调度系统,环境检测和技师培训。05年参加了技师培训。同年,我被神朔铁路公司评为“先进个人”。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又参加了全国成人函授考试,成为内蒙古工业大学通信工程本科学生(在读)。

五、提升素质、武装头脑

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段工会下发的文件,积极参加段工会组织的“安康杯”等各类活动。有针对性的选读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认真学习当代工人许振超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要象许振超那样,爱学习、肯钻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岗位成材。今后,我将更加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不移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在政治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更加强修养,在技术领域里不断学习,勇攀高峰,紧紧围绕上级制定的目标开展工作,为神朔铁路公司的安全生产作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顾这十来年的工作,成绩属于过去,重任还在前头。希望与困难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急剧攀升的生产运输任务,我会认真完善、落实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奉献神华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过硬的本领为电务段、神朔公司运输任务的完成作出应有的贡献,为神华集团公司“开疆拓土、重整山河、作大作强、打造辉煌”的愿景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1月12日

铁路专业论文: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图书编辑的感悟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经历,阐述了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和铁专业图书编辑的角色差异,从业务知识、市场意识和业务流程等方面梳理了从一名铁路专业技术人员转型到专业图书编辑的困难与不足,并对如何做好一名铁路专业图书编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关键词:铁路专业技术人员;铁路专业图书编辑;转型

在铁路专业图书编辑的选择上长久以来一直有这样一种认识,编辑应该具备的相关铁路专业知识。作为从铁路一线成长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铁路专业的业务、熟知铁路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就这一点来说,专业技术人员比起从学校走出的学生有着更大的优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的专业技术人员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的铁路专业图书编辑,由于技术岗位和专业图书编辑岗位的要求明显不同,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从事专业图书编辑的岗位后不能进行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在从技术岗位到专业图书编辑岗位转型的过程中都会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和问题。本文作者结合亲身经历,阐述了作为一名从铁路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型到铁路专业图书编辑,经历了作为从图书创作者和阅读者到编辑的角色转变,现将部分感悟阐述如下。

一、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和编辑的角色差异

铁路一线的生产任务一般由领导指派,或由上级铁路单位(铁路局)委派;而选题由编辑策划,靠作者去实现。铁路专业技术人员转为图书编辑,首先要培养主动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领导或上级单位安排任务,而要主动出击、主动收集、利用信息,积极发掘选题。铁路专业技术人员是专业技术工作的参与者,是铁路图书的直接创作者和阅读者;而编辑是图书出版的策划组织者,要适应角色转变,对编辑职责定位。笔者在从事铁路专业工作中也曾经参与过部分铁路图书的编写,其内容就是将具体的专业技术内容详实、详尽的记录下来,供他人学习、参考,自然也会与过去出版的图书进行一番品评和筛选;而作为一名编辑更多的是要把握好编辑加工的分寸和尺度,不合格稿件请作者去修改,不可越俎代庖。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往往相对单一、固定,例如笔者从前从事的机车检修工作,每个人只需要对机车的一个或几个零部件负责且零件型号样式一般相对固定;而编辑要在整个的图书生产流程中体现自我价值,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从控制成本到签订合同,每一步都要有编辑创造性工作的身影。每本书从作者到最终的读者、封面设计的样式到内容都有着的个性,在创造中张扬个性是编辑工作的闪光点。

(一)编辑业务知识匮乏笔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铁路专业图书编辑工作,在编辑出版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很明显。编辑专业知识多是在工作实践中点滴学习,像编辑学、编辑工程、图书装帧、科技写作、逻辑学、语法与修辞、科技英语、计算机排版、出版印刷、图书经营等内容,并不是在一次或几次图书出版过程、流程中就全部涉猎,掌握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铁路飞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日新月异的,编辑部单个编辑图书加工任务重、发稿字数多,再加上在编辑业务知识上缺乏过硬的本领,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在老编辑和同事的相互帮助下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也有很多图书项目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留下一些遗憾。

(二)缺乏市场意识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更关注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对市场关注很少。像笔者从前在铁路生产一线的工作,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天最重要的是完成领导安排、布置的各项任务,组织好日常的生产流程,较大限度的保障好铁路运输安全就已经足够,而每天发多少车,运输多少旅客与笔者关系不大,可能最接近市场意识的就是在尽量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节约成本,离真正的市场很远。自从来到了图书编辑的岗位,从选题设想、物色作者、加工原稿、版式设计、封面设计、装帧档次、成本预算、价格定位、市场定位、出版时机、初版印数、发行渠道、发行折扣、宣传手段都是每天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前常常感觉市场远在天边,可现在发现市场近在眼前,常常感叹市场意识不足、不强、不够。

(三)对业务流程陌生,不熟悉日常工作,存在感低专业技术工作性质相对单纯,而编辑是选题策划者、书稿完善者、生产组织者,工作内容相对琐碎。作为一名铁路专业图书编辑除了要具备信息收集和判断的能力外,还要培养良好的协作能力、操作执行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要营造作者、上级主管单位(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和谐关系,并要与审校、印制、发行人员友好相处,获取其工作上的配合支持。按笔者所在出版社的要求,编辑要参与到每一步流程的工作中,以便先熟悉整个业务流程,其中包括与作者沟通、组织召开参加审稿会稿件送审、出版合同的签订、编辑加工、发排与校对、印刷与发行等,日常工作具体而繁琐,初期常因不熟悉业务、流程,感到难以理清头绪,日常工作开展不顺利。加上周而复始的编辑工作辛苦、紧张、繁琐,茫然和困惑随之而来,因此难以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没有职业发展方向。

(一)具备铁路机车专业和编辑出版两方面的知识,对书稿有两方面的理解,从而易与作者沟通并被作者认可。例如在笔者在作为责任编辑出版的《机车、动车和电车驱动装置》一书,该书作者为我国铁路的老一代博学专家,通晓4国外语且专业理论知识深厚,但是由于作者年岁较大为人固执,书稿前期沟通并不顺畅。笔者在书稿加工中利用了自身的专业背景,实现精心加工,大胆质疑作者在书稿中的疑问,得到了作者的最终认可和赞扬。

(二)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有利于对选题做出的分析判断,提出可行性建议,协助和引导作者完成书稿编写工作,使图书更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编辑创作性的劳动得以充分体现。笔者作为《铁路机车与机车运用管理》图书责任编辑时,发现此书的初稿只是一些繁杂、沉闷的机车管理知识,且各自独立相关性不好,笔者作为此书的及时位读者,根据过往的专业经验及阅读经历,建议作者增加了铁路机车历史及机车技术数据知识,使铁路机车管理穿插在我国铁路机车发展史中讲述,等易于读者理解。此书经修改后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京东商城上有读者留言称“比较经典的一本书,想了解机车情况,这一本基本就够了”。

(三)贴近读者能力更强,更深入了解读者,并对读者需求有切身感受,可以更好地从读者角度思考和策划选题,使图书切实满足读者需求。笔者在从事铁路机车运用工作时,发现一线机车乘务人员通过“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很困难,现行存在的考试培训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考试需求:一方面是因为考试培训教材年代久远,与现行考试贴近不紧密;另一方面参加考试人员一般学历水平较低,对深奥的培训书籍理解力不强。笔者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对现行的培训教材进行梳理,并配合相关作者出版了新版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考试培训教材》,并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在教材中配有练习题和练习试卷,取得了很好的读者反馈和销售成绩。

四、结束语

作为一名铁路专业图书编辑一段足够长的专业技术经历确实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让我受益匪浅。在每日的工作中以积极进取、执着敬业、勤奋好学的态度在图书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出版中加入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使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出版知识相得益彰,一定会实现从一名读者到一名编辑的成功转型。

作者:侯跃文

铁路专业论文:铁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策略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2015年第二期

一、铁路职被评定新政策的可喜变化

1.实现职称的岗位职务化管理,对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人员向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打开了通道。岗位职务化管理,是指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干部职工身份”一直是制约铁路职工个人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些有能力的基层职工受“身份”限制,不能参与到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当中,不仅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也使铁路单位在发展中受到了无形的损失,铁路职工岗位化管理政策措施,为想干事、能干事的职工搭建平台,将车间土专家推向管理岗位,为铁路科学持续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同时也激励每一名职工只要努力就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职称的岗位职务化管理放开,技能人员向技术人员转化的期待也越来越大,这项举措的颁布也将更加激励员工的进取心。

2.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系列实行国家统考,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更有利于公平公正地选拔技术人才。会计、统计、审计、经济等相关专业性技能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职称系列,逐渐由评审向社会化考评结合转变,免除了单位自主上会评审的人为因素过多干涉以及涉及到各个细微专业分支的非专业化评委影响,更加公平公正。目前会计、统计、审计、经济系列的初、中级均已实现的全国统考,高级职称也仅剩余经济系列仍属评审,其余系列都已转向更加专业化的含有业务知识考试的社会化考评结合,更加科学。通过实践可得出,职称评审工作将考试和评审二者有机地结合,解决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得到了更加客观公正评审结果。

3.跨系列转评问题较好解决。《暂行办法》对于跨系列调整或变更工作专业有了新的要求,不再区分主系列、辅助系列,跨系列调整变为“先转评后晋升”和“直接晋升”两种方式,更加清晰简化。因铁路企业从事铁道运输、铁道车辆的工程系列和从事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的经济系列基本平分秋色,而在市场部门从事物流结算岗位的人员划分到会计系列也无法按辅助系列划归,这一政策上的调整较为符合新形势下铁路企业的现状,对铁路企业的职称跨系列转评大为有利。

二、当前铁路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岗位设置与职称评定相匹配的问题。职称评定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关键是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就铁路企业来讲,当前设置的岗位职责没有很好地与专业技术职务相对照,以至于进行职称评定时某些岗位应该对应的专业系列,有的岗位划分有重叠,在对应专业系列时模棱两可。进行岗位对应专业技术系列的专业划分也对员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科学划分岗位与职称专业的匹配性,形成良好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

2.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定职专业系列与从事专业的匹配问题。大学生定职定级目前还基本考虑自身所学专业相一致原则进行定职纳入相应的技术资格系列,但实际上经常出现经过一年的见习期轮岗实践后,发现此人更加适合的岗位有变。比如工程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见习时发现其更擅长做数据统计分析类工作,在定职定岗时拟分配在统计岗位,但是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只能将其技术职务定在工程系列,结果就会出现从事专业与定职定级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匹配的问题,而且几年后此人参加中级职称评定时,还会有跨系列转评的困扰。建议:大学生定职时充分考虑拟安排从事的专业岗位,一方面尽可能安排与其所学专业相一致的工作岗位,以实现学以致用、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人员,根据现实情况取其长处,尊重本人意愿,按照擅长或者更能发挥其能力的岗位来定岗,同时根据岗位来确定其应纳入的专业技术系列。

3.职称评价机制的条件和技术人才的匹配问题。一些硬性的职称评定先决条件,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的桎梏。一是评价内容僵化单一。现行政策统一要求先要通过外语考试,可有些一线技术人才的工作并不需要外语知识,外语考试却成了他参加职评无法逾越的鸿沟;二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目前职称评审中工作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水平,很难用量化测评、评审答辩地考察。这样造成生产和工作在一线、业绩突出的专家评不上职称,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导致了买文凭、假论文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使得有能力、懂技术、擅管理、业绩突出的人员得不到职称资格,从而压制了人才脱颖而出,挫伤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改变现行的职评体系,实行专业资格按比例评价。在职称评价体系中,将评价条件分为学历、资历、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若干要素分别打分,实行量化评价,充分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业绩。学历、资历和论文不再作为职称评定的,能力学识、业绩取代学历、资历、论文等成为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建立以考察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工作业绩为主的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标准,以此来确定具体的评议内容。在评价中,可采用笔试、实际操作、演讲答辩等多种手段开展评审工作,使评价科学合理。

4.科学化管理职称报送程序,建立更便捷科学的填报体系。职称评审的准备材料繁琐,人工成本大量浪费在材料的规范填写、格式整理上,反而轻视了评价体系的建立。建议:简化职称评定程序,提高职评现代化管理水平。制定简便易行、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职称评审程序,研究设计职称评价软件,试行网上填报职称表格、报送材料,网上传阅申报材料,网上评价,网上查询评审结果。

作者:焦晶晶单位: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专业论文:铁路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专用铁路人力资源状况

(一)企业接受人员渠道比较简单,与传统铁路院校缺乏联系从近几年铁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到专用铁路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5%。专用铁路所在企业人员补充主要是通过非铁路的生产车间富余人员转岗而来的,这些人员未经过系统的铁路专业技术教育,整体素质较差,技能水平低。专用铁路所在企业与铁路类高职院校联系很少,与铁路院校几乎无业务往来,人才供需信息缺乏。专用铁路从业人员的招聘有些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进行的,但事实上社会人才市场中铁路专业人员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少。专用铁路数量虽多、但个体规模较小,单个企业需求人数较少,对专用铁路所在企业的宣传也不够。而铁路类高职院校考虑成本问题,也没有主动去开拓单个企业市场,所以造成专用铁路所在企业只能聘用交通相关专业的人员到专用铁路工作。由于校企双方都未主动出击,造成了企业铁路专业良才难得与铁路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不能对口就业的矛盾。

(二)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分析所调研的专用铁路人力资源数据整体情况,专用铁路处于铁路人才匮乏的窘境,总体上目前专用铁路技术职工队伍呈现出“四多四少”的“金字塔”状况:即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职工以前学“杂牌”专业的多,铁路科班出身的人少。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只会使专用铁路越来越落后于现代铁路的发展步伐。专用铁路所在企业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整体素质偏低、平均年龄偏高的人力资源整体状况。里程长、设备多、运量大的专用铁路必然存在大量的铁路专业毕业生需求,而铁路高职院校均把就业目光主要放在国有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而对专用铁路就业市场较少涉入。铁路高职院校在向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也要向专用铁路输送毕业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口就业。专用铁路存在大量的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对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专用铁路技术设备和运输组织的特点

分析专用铁路的技术设备与运输组织特点,与国有铁路比较具有以下不同点。

(一)运输对象不同国有铁路的运输对象有货物、旅客、行李、包裹、邮件,而专用铁路的运输对象以货物为主,旅客运输只在极少的专用铁路存在。

(二)技术设备不同国有铁路的技术设备总体水平比较高,运输组织水平先进,作业效率高。而专用铁路的技术设备情况差别很大,有些技术设备甚至还处于国有铁路上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因其运输速度低,机车车辆技术标准要求相对国有铁路较低,而且特种车辆较多,线路、信号、联锁、闭塞等设备状况也参差不齐[4]。

(三)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及规章不同国有铁路涉及铁路技术的各个方面,而专用铁路以货物运输为主,行车作业以调车作业和与国有铁路接轨站办理区间运行为主。专用铁路除参考铁路部门制定的铁路行业技术文件进行运输组织外,还有本企业所在行业制定的铁路运输的技术规范文件。

(四)铁路运输的地位不同铁路运输是国有铁路的主业,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如何搞好铁路运输、保障运输安全畅通服务。而专用铁路运输是所在企业的辅业,其主要任务是保障企业与国有铁路间及企业内部的运输畅通,以支持主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基于以上几点不同,如果铁路高职院校仍按只针对国有铁路的培养模式培养毕业生,势必造成毕业生不适应专用铁路的生产需求,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不会被专用铁路认可和欢迎。

三、人才培养建议

通过对专用铁路主要岗位的能力和知识要求进行初步分析,下面以专用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培养为例,就高职院校针对专用铁路如何培养合格人才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大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设置专用铁路虽然在运输对象、技术设备、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及规章、运输的地位方面与国有铁路有诸多不同。但从历史上说,专用铁路很多运输组织管理方法是在引进、吸收国有铁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专用铁路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舍取和重新架构而来的,与国有铁路有很大的继承性和相似性。传统的面向国有铁路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部分仍然对专用铁路运营管理是适用的,只是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调整。因此,笔者认为把专用铁路运营管理独立作为一个专业开设是不妥的,而应该作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开设。

(二)应增加物流管理方面的课程及技能训练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专用铁路所在公司领导层的意识,部分公司把原来的物资管理部门与运输部门进行重新整合,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成立新的物流中心,使公司物资产、供、销、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即使有些公司未对其进行整合,但由于专用铁路所在公司的特点,铁路运输部门与物资供应部门的联系也是相当紧密的。因此,面向专用铁路的高职学生要掌握一些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技能,以适应专用铁路的特点和专用铁路所在公司的发展要求。

(三)应加强调车作业方面的核心技能训练调车作业占专用铁路行车工作的绝大部分。据了解,专用铁路调车作业以平面调车为主,因此要加强面向专用铁路的高职学生对编组调车、解体调车和取送调车的作业技能训练,特别要加强学生上下车技能、手信号、对货位等调车作业技能训练。接发列车工作只占专用铁路行车工作很小部分,只是与国有铁路接轨车站办理列车到达、出发作业,每日接发列车作业量也是有限的,相对国有铁路车站而言作业简单得多。因此,企业对面向专用铁路培养的高职学生接发列车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掌握在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程序即可适应专用铁路的需要。专用铁路只是国有铁路的货物集散点,全国专用铁路没有成网,是零星的,所以传统面向国有铁路培养学生列车运行调度指挥技能方面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可以减少,或者作为选修课开设,只要求他们了解国家铁路运输组织流程即可。

(四)应加强货运组织方面的核心技能训练专用铁路的运输对象主要是货物运输,而不是旅客运输,毫无疑问必须强化货运组织方面的课程和技能训练,而淡化客运组织方面的技能培养。货运组织的核心技能包括货物运输的发送作业、到达作业、装载加固技术、货物装载技术检查等。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主要货物装卸机械、器具的作业原理及方法,了解装卸场站的生产组织要求,掌握阔大货物、危险货物、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条件及装卸方法。

(五)应增加运输对象工艺流程方面的课程专用铁路与所在企业的生产联系相当紧密,主要为所在企业的生产服务。因此,专用铁路运输组织人员必须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及作业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所在企业生产提供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运输服务。因专用铁路所在企业所涉及的行业较多,有煤炭、石油、冶金、森林等,而且现在大部分专用铁路开展专用线共用,因此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这方面的介绍性课程,使学生对专用铁路所在行业的生产有初步的了解,以使学生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从而很快适应公司的生产环境。

四、结论

通过对专用铁路的充分调研,收集了专用铁路的人力资源状况资料,分析了专用铁路的人力资源状况,总结了专用铁路与国有铁路作业内容及运输组织方法的不同点,针对高职院校面向专用铁路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通过对专用铁路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能对高职院校铁路专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办学效益及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郭垂江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铁路专业论文:铁路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上期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光阴似箭,一晃一年的中转生活过去了。本人从**年进入**铁路机械学校就读以来,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发展的中专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考研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过我的刻苦努力。

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在担任分班上的生活委员期间,工作塌实,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多次、配合班长出色的完成了班上的组织的活动。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不足之处就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不断的锻炼完善自己,争取作一名的大学生。

铁路专业论文: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实践探讨

服务礼仪是指服务人员在服务岗位应严格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伴随着服务业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迅猛,据中国政府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54.1%,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水平直接影响被服务者的主观感受,也直接决定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铁路旅客运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运人员为旅客提供直接、面对面的服务,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把服务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无疑成为了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铁路运输企业严抓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应高铁时代而生,主要面向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等运输企业,培养能从事高铁列车乘务、高铁车站客运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服务型人才。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应主动适应运输企业的需求,坚持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以铁路运输企业的客运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导向,将服务礼仪教育放在一个新的高度。

一、服务礼仪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

(一)服务礼仪的教育与专业的结合不紧密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服务礼仪定位为公共基础课,推广礼仪教育,这一举措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是目前很多专业所学的礼仪仅局限于公关礼仪,对于以培养服务行业人才为主的专业而言,礼仪教育与专业结合的深度不够。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其培养的是从事铁路运输行车、货运和客运岗位群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近些年的就业数据显示,毕业后从事客运岗位群的学生人数超过三分之一。但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仅开设了公关礼仪,并没有结合本专业开设服务礼仪的相关课程。公关礼仪与服务礼仪是通用与专业的关系。将通用的知识和规范应用于专业的服务要求,必然会造成专业服务性不强的问题,进而影响服务质量。

(二)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

服务礼仪是一门涉及面广,规范性强的学问,这与现行的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矛盾。在现行的礼仪教育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礼仪课程的学时设置不多,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平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导致学生的实践训练少。服务礼仪的任何一项仪容仪态规范都需要在多次反复的实践中强化,缺乏实践强化的规范,难以在理论之外找到立足之地。服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课程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礼仪的规范,还要求学生将这种规范应用在课堂之外,运用到生活中。由于受传统的升学制度的影响,在学生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唯分数论,不少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学分,不注重知识的应用,造成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的脱节。

(三)服务礼仪应用的延续性不足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以培养运输企业客运服务工作一线的技能人才为目标,其为运输企业输送的客运服务人才将长期服务于一线。根据运输企业的现场反馈,大部分客运服务人员存在着以下职业特点:服务水平(主要指受工作人员的服务素养所影响,旅客做出的服务评价)与就业年限成反比关系,很多初入职场的客运员工在服务礼仪的运用上要优于老员工。这是服务礼仪应用的延续性不足所造成的现象。造成服务礼仪的延续性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铁路运输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带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容易使客运服务工作人员身心疲惫,进而产生职业疲惫,职业疲惫导致服务礼仪的缺失;另一方面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素养不高,服务意识淡薄。

二、推进服务礼仪教学的建议

(一)紧密结合专业,突显服务礼仪的专业性

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培养的是运输企业一线的客运专门人才,客运工作的关键在于为旅客旅行提供服务。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关高职院校应切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实效性为原则,完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体系,将服务礼仪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突显服务的专业性,强化礼仪的应用性。要做到将服务礼仪课程与专业的紧密结合,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情景教学法为主导,创设形象具体的客运服务工作情景,寓教于景,丰富和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另外,还应在教学中运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举的方式进行授课,融教、学、做于一体,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服务知识,提高服务技能,进而强化学生的服务实践能力。

(二)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服务意识

对于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而言,其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其在礼仪上的规范程度,更取决于其内心服务意识强弱。服务意识是指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所体现的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的欲望,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的一种理念和愿望。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服务意识不同于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是愿不愿做好的问题,而服务能力是能不能做好的问题。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服务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主动:主动的意愿,主动的服务行为。服务工作人员只有把服务意识根植于思想认识中,加深了对主动服务的认识,增强服务的意识,才能具有较高的服务意愿;进而激发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打好服务工作的思想基础。以培养服务性人才为主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有别于以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因其所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将直接为旅客提供服务,其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专业素养,更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意识的高低。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在培养铁路客运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应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以赛促学,以学促行

职业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竞赛活动。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其培养人才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是推进高职院校不断开拓进取的动力。在学生中开展服务礼仪技能比赛,以比赛为契机,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学习服务礼仪,巩固学生服务礼仪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礼仪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巧和水平,为将来走上客运服务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应时代而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获得长足发展。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将服务礼仪与客运服务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出切合铁路运输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客运服务技能型人才。

作者:雷莲桂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路专业论文:适应铁路货运改革需求的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关键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本文分析了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指向;并提出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构建货运处理能力、货运计划编制与实施能力、采购能力、供应链方案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铁路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等关键能力。

【关键词】

铁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能力

1问题提出

伴随着我国铁路总公司的建立,铁路货运改革不断深入进行。铁路货运工作从传统的“站段”模式进入到了以货运营销为中心的独立经营模式。当前,货运部门从车务段、车站“以行车安全为中心”的体制模式中独立出来,是一次体制变革的历史性突破。货运组织改革标志着铁路运输真正走向市场。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观念、新政策,既有利于加快铁路市场化的步伐,又有利于铁路更好地服务于货主、服务于社会,更有利于铁路货运参与运输市场竞争。但现有各铁路局货运中心在改革过程中面临铁路员工不能适应铁路物流市场化的需求。各铁路物流中心及下属物流车间普遍存在铁路货运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缺乏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铁路物流营销能力等问题。因此为适应铁路货运改革的需要,为铁路培养合格的铁路物流专业人才显得非常紧迫。2014年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运输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在高职层次新增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以适应铁路货运改革的需要。那么作为为铁路建设培养铁路货运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为适应当前铁路货运改革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对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关键能力的识别与培养进行研究。

2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指向

2.1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发展,熟练掌握铁路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熟悉铁路货运基本业务工作流程和作业要求,具备铁路货货运输操作与铁路物流业务服务能力,适应铁路物流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及时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人才就业岗位指向

表1

3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关键能力构成

针对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指向分析,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构建以下几个方向的能力。

3.1货运处理能力:掌握铁路普通货物运输基本条件,掌握特殊货物的运输条件,掌握集装箱运输条件能熟练操作运设备与工具,掌握普通货物、超限货物的运输组织、危险货物的运输组织。掌握普通、特殊货物、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3.2货运计划编制与组织实施能力:熟悉计算铁路运价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编制货运计划,并能按照日班计划组织全站货运日常工作,能正常处理货运与事故和应急情况处理,具备团队组织协调能力。

3.3采购能力:按照采购计划,采购原辅料零部件设备等各类用品;在已有的采购程序控制下,以的价格和周期完成采购定单;收集市场供应商等相关信息,开发新渠道和供应商通过调查搜集信息能够掌握市场需求;通过采购洽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4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能力:铁路物流企业为提升竞争力必须依托于客户的供应链提供其所需要系统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只有注重与大客户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因此,铁路物流专业人才要具备针对每个客户必须实施一对一营销,为其设计从原材料采购、进口报关、运输、配送直到成品出口报关、销售等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3.5铁路物流市场营销能力:铁路物流市场营销是指铁路物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采取整体营销行为,以提供物流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欲望,从而实现铁路物流企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营销能力包括铁路物流市场机会识别能力、物流市场分析及目标市场选择能力、营销组合策划实施能力等。

3.6国际物流能力:随着铁海联运、及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的开展,铁路物流会越来越多地涉及国际物流业务。根据海关规定,代表所属报关单位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业务;提供齐全正确有效的单证,填制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手续。

3.7铁路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对系统网络的管理;公司资料档案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流通,定期整理,网络(电脑)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物流费用的预算和控制;搜集和应对客户对于物流效率效果的反馈;保障网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

4总结

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求在高职铁路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在注重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配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都要进一步进行保障。

铁路专业论文:服务铁路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当前,国家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工程物资管理人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多年探索形成了服务铁路施工企业的“学工对接、五进五出”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我院加大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按照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把“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优化了服务铁路施工企业、融入企业文化的“学工对接、五进五出”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业定位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符合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具备工程物资采购、仓储、成本核算与控制、材料质量检测等专业能力;能适应施工企业艰苦的工作环境,熟悉企业文化,吃苦奉献;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强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院自开办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的“学工对接、五进五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教育和立足企业、服务社会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确保了毕业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学工对接”是指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专业与产业对接是指专业的发展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中,通过企业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的岗位。专业设置来源于施工现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指将物资管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标准中,开设的课程内容与材料员、物资采购员、物资保管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兼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指以物资管理业务操作流程为导向,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重构新模式下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实现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生产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指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材料员、物资采购员、物资保管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指课程体系构建时除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外,还兼顾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毕业后还可随时根据需要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学习和深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此外,通过专升本、函授本科等途径,为学生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指与企业共同制定融入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研究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进一步探索校企共同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文化对接、课程文化对接、职业生涯指导文化对接、工作价值观教育对接。

“五进五出”是指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五次进出校园(课堂)和企业(实训基地),实现“学工对接”。“一进一出”:学生入学之初即走出学校、介入企业,进行1~2周的认知式学习,初步了解专业;“二进二出”:第二阶段,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充满企业氛围的综合实训基地接受为期1个月的模拟岗位训练;“三进三出”:第三阶段,学生走出校门,进驻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岗位角色体验式实习;“四进四出”:第四阶段,学生走出校门,融入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五进五出”:第五阶段,学生毕业后,可随时根据需要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学习和深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课程体系开发及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与企业合作,针对行业特色、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进行调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基于工程物资管理岗位的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内容,重构了新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课程建设 将工程物资管理技术标准引入课程标准,以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依据施工过程中物资管理环节设计学习情境,依据各环节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情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打破传统教材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陈规,创立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以工作流程或项目驱动要求为单元的教材模式,编写了《物资仓储》、《物资采购》、《物资成本核算与控制》等5本特色校本教材。建成了“物资管理职业认知”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案、试题库、图片、录像、案例集以及网上辅导答疑等,达到规范专业教学要求,共享品质教学资源,开放教学环境,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搭建良好的资源平台。

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推行“八学段、双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如图4所示。

及时阶段:“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1、2学段)。及时、二学期(1、2学段)主要在课堂和校内实训室(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完成信息核算员、材料司磅员、现场物资管理员等3个岗位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模拟训练以及其他岗位基本能力培养;1~2周的认知式学习采用班级交替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岗位及其流程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3、4、5、6学段)。第三、四学期分别安排四个学段(3、4、5、6学段),主要在课堂采用“理实一体、工学交替”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模拟岗位训练和角色体验式实习,完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受实训基地场地和项目化教学需要限制,第三学期分两个学段,及时学段在校内采用项目化教学安排物资采购、工程物资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课程学习,并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岗位角色模拟训练;第二学段安排物资仓储、施工企业运营与管理、商务谈判等课程学习,并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岗位角色模拟训练,见表2。

实训基地模拟岗位训练,主要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让学生熟悉施工现场环境,学习工程物资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解决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验收、物资保管、物资发放、物资回收、成本核算等理论与实际的对接,树立专业思想,培养职业意识。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毕业生供不应求。我院已成为中铁、中铁建等企业的工程物资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

铁路专业论文:关于高职铁路特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摘 要]本文依据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为例,系统阐述了铁路特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铁道通信信号;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

铁道通信信号为铁路特有专业,培养的铁路信号工属于铁路特有职业(工种)。2008年5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期间,以国家示范院建设为契机,依托“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圆满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各项任务。2012年6月,该实训基地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1 专业办学定位

1.1 培养对象

本专业主要面向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际铁路,地铁、轻轨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及时线能从事轨道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安装施工及应用开发工作,具有基本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本实训基地面向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两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面向铁路信号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及考证工作;面向铁道部及各铁路局技术骨干及职工培训工作。

1.2 人才需求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0万N,主要繁忙干线均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客运专线达到1.2万N以上。对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高技能人才数需求量为3~5人/公里,4万公里线路的建成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2万~20万人。

1.3 就业率及就业方向

近年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在2010年全省高职高专就业率较高的5个专业中,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铁道通信信号三个专业同时入选。2010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高校就业50强荣誉称号。

1.4 合作培养

为更好地培养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与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等企业签有联合办学协议,积极开展双主体订单班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时,该专业承担了原铁道部电务监察、高级信号工等技术骨干培训工作。

2 专业及基地办学条件和基本情况

2.1 专业设置情况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956年建校至今,始终致力于铁路特有专业教育教学,积淀了深厚的专业基础。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与铁路企业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为全国铁路信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1999年铁道信号实训基地被郑州铁路局命名为示范演练基地。1999年该专业被命名为铁道部专业;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2.2 教师结构与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教学团队由16名专任教师、8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2008年,铁道通信信号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

2.3 专业实训基地面积、设备、校外基地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以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出发点,建成了多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具有真实岗位环境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3 专业教学改革情况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重点,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以专业资源库建设为辅助,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探索并实施“岗位导向、学做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核心课程教学。

(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高技能人才培养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3个阶段,分别在3个学年中完成。

3.2 课程改革与建设

与武汉铁路局等企业的技术专家联合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根据铁道信号技术领域和铁路信号工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铁道部铁路信号工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基于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过程,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把“双证”课程融于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考取“中级信号工”职业资格证书。

实践课时比例达到计划课时的50%以上,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践教学的80%。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

(2)课程建设。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从基本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到职业综合训练(岗前培训认证)循序渐进。

(3)实施以信号设备维护真实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标准。

3.3 教学管理改革与质量监控

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强化“政府、学院、企业”三个结合,突出“管理体系、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评价体系”四项重点,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4 本基地职业资格鉴定

在基地的建设方案中,参照了铁道通信信号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充分考虑了实训基地设备功能在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的关键作用。

3.5 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由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顶岗实习、铁路信号中级工技能实训及考证构成,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本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硬件和软件建设配套,特别是一些国内技术经验丰富的设备,为职业认证课程体系实施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这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打下了基础。

4 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依托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享,互惠双赢”的原则,武汉铁路局、湖北城际铁路等相关铁路企业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无偿调拨信号基础焊接组装设备、继电器测试台、计算机连锁系统、微机监测系统、6502大站电气集中控制及轨道转撤机等设备,设备总价值达585.42万元。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与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等企业签有“订单”培养协议。每学期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承担一定的实训课、专业实习指导等教学工作;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每年去联合办学企业工作的专业教师人数及时间达到一定规模。

5 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考核

5.1 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按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管理办法,实训中心会同教务处、教学督导处、基建与后勤管理处等部门,对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多方位管理。

5.2 实训基地考核制度

学院制定《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管理办法》、《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30多项管理文件,确保基地稳定运行。

6 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情况

6.1 政府支持

湖北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并在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6.2 经费支持及创收

近年来,依托实训基地,本专业共为铁道部及铁路局企业培训职工534人;为武汉地铁公司员工进行中级信号工职业鉴定167人;为企业技术服务到款额达350.5万元。所有这些都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铁道通信信号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7 示范作用与社会服务

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探索并实践了全新的校企合作建设模式,突出产学研结合和学做一体、校企合作共建、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共建共管共用及引入企业文化 “五新”建设模式,被国内多所院校借鉴。

铁道通信信号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企业开放,为铁路局等国企提供职工实训服务,建立并形成良好运行机制同时面向院内相关专业开放,促进了相关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实训基地主动服务轨道交通企业。以铁道通信信号实训基地为依托,承担原铁道部及各铁路局的各类培训工作,及时地顺应了行业企业的需求,受到铁道部、各铁路局及参培人员的高度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铁路专业论文: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体系的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当前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信息化的主要环节。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专业,更需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以满足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即围绕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展开,探究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并分析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结构与内容。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高职教育

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使信息化成为各个领域当前建设的主要方向,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当前的主要任务即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库,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是一种涉及多种技能的综合性高职专业,其教学资源数据库的的建设需要满足多样、生动、灵活、立体的要求,以保障人才质量的化,为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现状分析

1、专业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课堂教育的体制下,人才培养往往趋向于同步化、集体化,忽视人才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与特长的发挥,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同特点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与特长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拓展课堂空间,提升人才素质,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时展的需求。

我国高速铁路工程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而各学校的专业建设依然不能满足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设高速铁路工程与维护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是拓展人才培养空间的重要举措,在此资源库的支持下,能培育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促进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2、专业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⑴资源利用率及共享率不高

目前,多数专业教学资源库仅仅是以课堂录像作为主要内容,其他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另外,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目前的体系建设较为混乱,资源质量高低不一,分类整理状况较差,且缺少方便快捷的学习软件,导致资源的使用率及共享率较低,无法充分开发资源价值。

⑵专业针对性缺乏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是一种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但目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此专业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却缺少必要的重视,模仿抄袭、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损害了此专业应有的学科特色,不利于人才培养,也无法满足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

⑶创新性与实用性缺乏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应与时展相适应,不断做出创新,但当前高速铁路工程与维护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往往不能及时更新资源内容,资源库建构方式与利用方式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此资源库的建设往往只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不重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忽视技能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无法满足高速铁路对人才的需求。[2]

二、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结构体系分析

1、资源库主要建构体系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作为一种实用性及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以满足高速铁路岗位需求为目标,因此,教学资源库应从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科学地设计、组织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要保障能相互支持,以保障资源库的兼容性,另外,还要保障资源库设计的功能都能通过技术得以实现,保障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其次,要以分段培养,逐层递进的方式建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在资源库中构建多个子系统,其功能建设要以岗位需求为基点,并服务于资源库整体,将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基本能力、新能力、岗位能力三个方面进行。[3]

2、资源库整体结构模式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的结构模式主要由四个单元模块建构而成,其中岗位技能标准为及时层,其根据在于服务领域的需求及职业岗位的需求,以此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专业建设要求是资源库的第二层,主要以高速铁路行业的背景及相关专业学校的特色为依据进行专业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为第三层,它以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教育教学的规律为依据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第四层是学习单元层,该层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整合,提供实践教学的案例。

三、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使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面对数量庞大的信息,教学资源库在建设时应将信息存储、信息数字化、信息管理、信息传播等方面纳为一体,建构其功能强大、管理集中的资源管理平台。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这种功能性及集中式的管理要求下,应以较大限度涵盖专业相关内容,像专业课程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教学案例等都应涵盖其中,并建构相应的管理平台,如课程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就业交流平台、实训平台等,将整体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多层次、多功能、快捷灵活的服务体系。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内容众多,本文主要介绍专业教育资源库与实训资源库的主要内容。

1、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内容

专业教育资源库的主要内容是由该专业的资源素材组成,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共享,高速铁路工程与维护专业主要资源素材包括六大方面:①课程建设素材,如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学设计与案例、品质课程等等;②人才培养素材,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与方案;③实训素材,主要包括指导实训的文本资源、图片及视频、音频资料;④虚拟实训素材,主要包括虚拟的企业与项目;⑤测评素材,如专业考核制度与体系、相关试题库;⑥就业服务素材,主要是由就业指导与服务平台构成。根据上述内容,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其中形成的资源字库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学习资源库,由高级教师与专家构建与高速铁路工程与维护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保障教学资源库的方便、快捷。②实习资源库,主要由学校及相关企业负责对学生实习的管理;③专业测评库,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提供相应的评价体系;④职业技能鉴定库,主要负责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并给出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

2、实训室资源的主要内容

实训资源库要实现校内实训资源与校外实训资源相结合,校内实训要从基础性实训、专业性实训、生产性实训三个方面展开,构建完善的校内实训体系。实现对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校外实训,构建起完善的校外实训资源体系,其中校外高速铁路线路实训基地应包括线路实训室、轨道铺设实训室及线路维护实训室,高速铁路检测实训基地应包括监测实训室、测量实训室及检测实训室,另外还有工程地质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资料都将纳入整体的教学资源库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资源与机会。

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要使实训基地的作用得到发挥就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发出便捷、科学的模拟软件,以满足学生进行自我实训的要求。这种网络实训室应包含相应的实训指导资料、实训材料、实训方案、实训考核等,使学习者在网络上实现实训的一系列过程,使自己的实践能力、技术能力、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结语】目前各高职学校对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经初成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其运行过程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此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院校应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为高速铁路行业提供更多高质量人才。

铁路专业论文:关于加强铁路政工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太原铁路局积极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在政工专业职称评审工作中积累和摸索出了一套以“真、细、新”为主要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新做法,但在队伍发展、质效提高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有针对性提出了整改对策。

关键词:铁路;政工;职称评审;思考

为了推动和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的高素质政工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来,太原铁路局以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在建立健全绩效优先、业内认可、公平公正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政工专业职称评审、聘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新做法,政工专业评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1 严格源头审核,突出一个“真”字

1.1 “诚信保障书”:从源头上打消了假念头。在政工专业职评工作中坚持推行诚信保障制,参评人员参评前必须签订《专业技术人员参评诚信保障书》,从思想根源上阻断了伪造学历、资格证书、考试成绩、成果业绩剽窃作弊途径,营造了良好学术风气。

1.2 “学术不端检测”:从源头上屏蔽了假论文。引入“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平台,实施学术打假,限定参评论文文字引用比例,对文字复制比超标论文直接取消当年参评资格,对复制比超过80%的论文给予两年内不予参评的惩罚处理。论文打假促进了学风转变,确保了参评论文质量。

1.3 “学历公开认证”:从源头上拦截了假人才。推行了学历认证制度,国民教育学历须取得《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党校学历须提供中共中央党校查询网页,对无认证报告的学历一律不予参评接收。有力打击了学历造假行为,创造了公平公正的人才选用环境。

2 规范组织程序,突出一个“细”字

2.1 量化评审指标,确保审核。围绕“经验和能力”、“奖励与成果”、“论文论著”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具体的量化指标,构建起了以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能力为主要因素的人才评价序列指标体系。以业绩达标为尺度,聚焦专业水平、突出成果贡献,按“业绩达标、对标模糊、不达标”划出等级,提交评委会审议。

2.2 严密答辩组织,提升评审质量。为规范评审答辩工作,答辩评审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业内认可”、和“知识与能力并重”三原则。一是严格论文阅评、答辩程序,匿名评议和命题,严格回避和保密制度。二是答辩尾数淘汰,按“、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成绩等次,严控比例,不合格者淘汰。三是研发了论文网络评议和答辩系统,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有效规避了找关系、打招呼现象。

2.3 规范评审流程,健全评价体系。坚持“五规范、六公开、三公示、二认证”制度,从申报、推荐、公示,到路局审核、组织答辩、评审及结果公示,严格遵守“领导负责制、重大事项报告制、专业职务评审公示制和违纪责任追究制”,严格流程推进,严格过程把控,严格责任落实,做到“人才重在业内认可、成果重在实践检验”,彻底打破论资排辈传统。

3 灵活服务方式,突出一个“新”字

3.1 推行网络电子评审,创新服务手段。研发职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起了集学习、申报和评审为一体的强大网络阵地。实现了人员信息自动获取、资历自动计算审查和表格自动生成,方便参评人员同时,实现了网络化信息、资料提报审核、论文评议答辩、评审和无线投票等功能,达到了无纸化目标。

3.2 优化三个平台,提高服务水平。搭建了远程教育培训、数字知识支持和信息化培训考试三个服务平台,构建起了以在线学习管理、网络在线考试、数字图书馆等八大系统为载体的信息化学习培训阵地,实现了工学“零矛盾”,考生“零奔波”和知识支持“零距离”。

3.3 面向基层一线,拓展服务空间。针对交流提拔、交叉任职形成的专业系列不符和人员职务津贴不能享受问题,积极组织资格套改,规范专业管理。为增强专业领域吸引力, 2013年起对职务津贴进行了大幅上调,并主动跟进服务,针对性开办了多种培训班和考试,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虽然,太原铁路局在政工职评工作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去改进和完善,为此提出以下不足和建议。

4 存在的不足

4.1 部分单位对政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职评工作重视不足,政工人才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不主动,管理不规范。另外,个别领导人员存在懒惰、怕麻烦和思想守旧,不能主动适应岗位要求。

4.2 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人才评价管理乏力。部分单位人才考核评价缺乏有效激励和考核机制,管理模式老旧,岗位竞争力不强,人才评价和考核未形成闭环管理,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覆盖全员、操作性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服务、指导和业绩量化考核制度。

4.3 专业管理人员知识和素养有待提高。职评工作政策性强、文件规定多,而相当单位组织人事工作者业务不精、政策不熟,工作中把关不严,纰漏问题较多,客观上制约了职评工作水平的提升。

4.4 政工专业人才管理、待遇落实和服务工作不到位。部分单位政工专业人才管理粗放,考核聘任管理流于形式,职务津贴发放不到位,未能有效激发起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奉献、晋位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和帮教指导不到位。

5 措施和建议

5.1 加大对政工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认识。落实好党管人才任务,从发展和进步的眼光去分析现状和思考问题,制定好人才规划和目标,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专业层次。

5.2 增强政工岗位工作吸引力。要强化监管指导,优化岗位编制比例,配强专业人才。要吸收大量富有经验年轻人才补充政工岗位,实现政工人才队伍梯次培养。

5.3 重视和关心政工人才成长和发展。要定期分析,掌握底数,对符合学历资历晋升职称条件人员纳入工作范畴,重点关注和培养,促进专业资格与履职岗位匹配升级。

5.4 加强政工职评和政工专业队伍的管理。要专人负责,强化培训,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政策水平,加大对职评政策的宣传力度,为政工人员在专业领域内晋升职称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引导。

5.5 推行任职资格与履职岗位匹配升级考核。要通过考核聘任和津贴考核发放等办法,提高政工人员在专业领域晋升职称和岗位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人才发展进取的良好氛围。

6 结束语

该文章通过对铁路政工职评的实践与思考,对企业政工队伍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希望通过交流,促进政工专业队伍素质提高。

铁路专业论文:对中职铁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为适应高速铁路建设对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的办学经验,本文针对我校中职铁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铁路通信;人才培养

一、 引言

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通信被称为铁路的神经系统。根据铁路“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为铁路通信新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对铁路院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 铁路通信岗位需求

中职铁路通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铁路施工单位,从事铁路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工程施工等工作[1]。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到岗即上岗;另一方面由于铁路施工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具有一定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 我校铁路通信专业现状分析

1、 教材内容与铁路通信发展现状脱节

伴随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但是我校现有教材受编写和出版时间限制,内容陈旧,传授的知识面有限,不能充分反映现有铁路通信新技术的现状。

2、 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

以我校学生现状分析可知,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初中毕业生应有的水平,甚至有一些学生还达不到小学毕业生的水平。通信专业课程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3、 现有实验室条件限制

铁路通信设备种类多、费用高,学校财力有限不可能购进全部设备。例如,光纤通信实验室由于受光纤熔接机数量的限制,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模拟训练,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光纤接续训练。另外,学校暂时没有完善的室外通信站及区间线路设备模拟训练场。

4、 通信、信号没有交叉和渗透

根据高速铁路实施办法,铁路电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就是通信、信号一体化[2]。但是我校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信、信号专业相互独立没有交叉。因此要根据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5、 学生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文明礼仪方面欠缺

首先,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吃不了苦,又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好;其次,他们中大部分来自农村,不少家长自身缺乏文化素质,在人生观、道德观方面很难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不适应。

四、 应对策略

1、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更加突出专业特色,顺应当今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托,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增强体质的课程,形成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组成如下图所示:

其中,基本素质课包括文化素质课和体能训练课两部分。文化素质课在原有课程(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基础上,增设文明礼仪、法律基础、人文素质与修养课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体能训练课除体育课外,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拉练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专业基础课除电工基础、铁道概论等课程外增设信号基础课,保障通信、信号相互渗透。专业核心课包含通信线路、GSM-R铁路移动通信、列车无线调度通信、铁路专用通信四门课程不变,但教材内容要进行调整。实训、实践课仍以通信线路实训、通信施工实训、通信工证考试、顶岗实习为主。另外,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增设专业技能拓展课:CAD绘图、工程施工与管理、铁路新技术等课程。

2、 编写校本教材

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要求,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编写专业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内容尽量采用模块化组织,要做到少而精,切忌涉及范围广泛,内容空洞,

3、 保障学生质量,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受传统思想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没有信心。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在这样的形势下,招生更应该确保学生的质量,并且要有计划的培养部分拔尖学生,创造中职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职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方面近期、的知识,还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专业知识方面应分为普铁、高铁、地铁三个方向选择性培养教师,使每个人侧重有所不同,每个方面都有专家,做到专业教师技能化,技能教师企业化。

4、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完善实训场地建设。

铁路通信专业课程要做到教、学、做一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铁路通信专业实训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3]。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给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实习提供机会,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五、 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校铁路通信专业现状,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具体措施,为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探索,让中职铁路通信专业的毕业生适应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铁路专业论文:高速铁路专业职业实用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

摘 要 中国经济纵深发展,高铁技术日益进步,这对高铁运输相关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专业教育是人才职业技能养成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平台,学校有责任更有义务为学生职业生涯的顺畅做出相应努力。设计适合高铁专业的职业实用课程方案,不仅有利于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还将对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基于此,本文研究高铁专业职业实用体育教育课程方案设计的必要性、主要原则以及课程教学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实用体育 高铁职业 学校课程设计

一、整体设计课程方案的必要性

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生理实际,在传统体育的范畴之内,但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对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跳出传统体育课程的窠臼。并且,必须遵循学生职业和生命周期规律,从整体着眼,制定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体育课程方案。调查发现:同时高铁专业的学生,对课程方案做了整体评估和设计的院校,其毕业生毕业以后就业率、薪酬福利和晋升机会以及生活的幸福程度都要明显优于其他院校,对经济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就明显高于其他院校。而社会对此类院校的综合评价以及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恩指数都要高出其他院校不少[1]。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个人、院校乃至于国家都是一个具有较高价值的举措。

二、职业体育课程整体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上文主要探讨对高铁专业职业体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的必要性。着重强调以整体思路职业实用体育课程可能对个人前途和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接下来我们重要阐释在进行高铁专业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整体设计过程中要关注的因素。整体设计体育课程方面要需要综合考虑以下要素:一是学生的身体情况。包括现时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未来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预测到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出针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课程方面部分;其次是学生具体的职业需要,除了一般的身体健康要求之外,各个行业都有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差异化要求,并且这个要求是动态的,是要和该行业的发展情况与时俱进的;故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对学生所在岗位的整个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估计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把整个人生看成一盘棋,故专业化的体育课程设计,还得考虑如果升值或是转行了以及退休后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地制定出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课程[2]。我们认为,对身体的锻炼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把健康体育意识内化于心,可能会具备更大的效用。

三、要遵循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实用是职业体育设计的及时要义。即是说,所设计课程方案必须是针对高铁工作的,并未还应充分考虑毕业生及时个岗位和将来工作岗位变迁(如升职)的方案。也可以这样说,我们应该为不同阶段的工作设计相应的体育课程方案。

开设职业教育的院校,不仅要针对整个职业教育做出相应的科学规划,还必须针对高铁专业教育,针对个性化的教育身体特征,针对岗位的教育课程做出分析。高铁职业的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三类[3],一是面向顾客类工作人员;另外是机车调度和辅助调度人员;第三类是站台和线路维修人员。工作人员的岗位不同,对于身体的要求也就不同。以服务乘客和其他列车上其他人员的工作人员为例,他们工作持续时间长,但强度不高,也就是开开车门,扶一下行动不便的乘客或是帮助乘客放置行李等,这些工作对体力和精力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但对瞬间反应的灵敏程度则不做严格要求;对于机车调度人员和辅助调度人员而言,他们不仅要持续专注于列车的运营情况,还必须随时做好处理异常情况的准备,故而要求具备较强的反应能力和旺盛的精力。但站台工作人员和线路维护人员则并不要求连续工作,他们的累积工作时间不长,但的工作强度相对较高,比如他们有时候要拼尽全身力气,维持乘客秩序,避免冲撞事故发生等,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体力和瞬间爆发的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所涉及的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身体状况和接受能力。步步为营不可取,好高骛远的同样有害。必须在掌握学生各项生理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处于相同区间的学生,设计合乎实际的课程方案。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实际。不能为高铁工作人员设计一套办公室白领的职业教育方案;,必须是呵护学生整个生命周期和职业生涯的课程方案。要具有长远目标,不能只关注目前的要求。

(三)终身性导向原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据调查,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因忙于事业或是耽于逸乐而往往忽视身体的健康。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时代就应该给学生们灌输健康体育或是休闲体育等终身体育的意识或是思想。让学生时时刻刻的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并且不断制定和调整健身计划,以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四、结论

通盘考虑高铁专业学生生命周期和职业周期,从整体着眼,遵循相关原则,制定出有益于去将来工作开展,身体健康的实用性强的体育课程方面,不仅对学生个人前途还是高铁事业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家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专业论文:形体训练对提铁路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摘 要:分析形体训练对提铁路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有助于实际专业教师深入了解形体训练,从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提铁路服务专业的需求,不断创新专业教学形式和内容,以此为学生提供品质的形体训练。

关键词:形体训练;提铁路;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

提铁路专业教学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行业,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的高。铁路中提供服务工作的人员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车厢服务,具备着整体旅客的安全和服务工作,多样化的个人素质对实际铁路公司的形象和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名品质的铁路服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完善的职业能力、身体素养、服务观念以及坚定的仪态、坚定意志等,这些素质都是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构成的。而形体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工作者的这些素质。

一、形体训练实施的重要性

(一)形体训练的目的

形体训练主要是将多样化的健身训练方案变得艺术化,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更好的协调和舒缓,从而更好的展现身体中的魅力。依据形体训练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姿态,并从其中感受到美的享受,提升艺术素养。铁路服务专业的创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的一定的影响,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体素质,促使学生可以的发展,增强学生在实际沟通和表达中的信心,为自己的仪态增添信心。学校在实施形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构成系统化的教学训练方案,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站姿、坐姿以及走姿,促使学生可以长时间维持化、科学化的形体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活的锻炼能力,并且逐渐构成品质的体形和魅力的姿态。

(二)形体训练课的内容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及时,瑜伽。瑜伽配置的音乐时舒缓的,更为关注身体肌肉、韧带的延伸,从创造的身体曲线。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但可以美化外在形象,还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减少不安的情绪。第二,健美操。其是一项要求力度的身体联系,运动性非常的强,很容易出汗,以此促进新城代谢。同时,经常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人们可以提升肌肉的力量,以此展现人体的力量。铁路服务专业人员不但要具备品质的职业素养,还要拥有完善的健康身体。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为乘客帮忙搬抬行李,还要照顾特殊的乘客,这些大量的运动工作,需要具备完善的工作体魄实施工作。第三,形体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身体的健康,更为喜爱形体、体态的美。形体是一个人的门面,形体美可以为人们带来自信,促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特点。品质的礼仪素养也可以让学生在工作中保持一定的心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构建完善的人际关系,从而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更好发展[1]。

二、形体训练对提铁路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一)改变不良姿态,创造体形

健美体形的基础就是指健康,也就是体格形态是品质的,发育是正常的,之后要让身体的各个部位满足美学的需求,各个部分的比例要对称,彼此和谐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坐姿、走姿、站姿都会影响体形的塑造,以此出现弯背、扣肩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形体美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培养气质,塑造优雅形象

容貌品质的人气质不一定好,但是体态品质的人一定具备完善的气质。气质是一个人个性特征之一,可以为欣赏他的人带来新的视觉享受。例如,外表甜美、举止端庄、性格温和的人,对人对事都会给人一种优雅恬静的魅力影响;身材较壮,行动快速、性格开朗的人,在对人对事中都为给人一种大气、粗狂的动态气质美;外表俊美,举止文雅、性格平稳,在对人对事中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2]。

(三)增加健康,提升身体素质

形体训练可以依据健康美为根本教学内容,健康的身体是铁路服务专业学生的重要需求,依据根本的动作练习和多样化的系统动作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适应能力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同时得到形体美的标准。形体训练实施的目标是为了让铁路服务专业工作者的身体的肌肉得到有效的发展,展现出韵律美、动态美以及静态美,促使学生建立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观念。

(四)建立坚强的观念,提升心理素质

提升身体素质的锻炼在实施的过程中是非常辛苦的,学生在刚刚实施的过程中较为辛苦,但是后期是非常疲倦的。健身实施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美体塑形理念非常深的人,会在形体训练中发现快乐,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的人难以坚持下去。铁路服务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需要一定的耐心,从而让参与旅途的工作人员更好的参与到路途中,并且保障服务工作人员提供满足旅客的需求。在遇到突发问题的时候,需要铁路服务工作人员依据自己的耐心为旅客提供帮助,以此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提升旅客对铁路服务专业工作者的支持和信任[3]。

三、结束语

因此,在实际进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和之间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案,以此提升学生的素质。构建形体训练与专业结合的大系统,提供主动服务,促使形体课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案。

铁路专业论文:高铁文化对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和途径

摘 要 高职铁路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高铁建设、维护、管理、运营、服务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高铁文化随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而形成含有高铁元素的铁路企业文化,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高铁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铁路特色专业的兴趣,并通过在人才培养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引入高铁管理制度,课程设置和开发体现高铁标准等途径,实现符合高铁岗位要求的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铁文化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作用途径

高教育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及时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本科教育有不同的区别,要充分体现出的职业特性,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适应企业文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能践行企业中“工匠精神”,从而决定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高铁发展和技术处于世界经验丰富水平,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要与高铁技术发展相适应,把高铁文化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彰显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1 企业文化与高铁文化内涵

1.1 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理论界研究美日比较管理学的领域中,哈佛大学的福格尔著《日本名列及时》开启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阿索斯合著《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和威廉・大内著《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论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虽然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理解不相同,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而树立形成,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①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和体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企业凝聚力和职业素养。

1.2 高铁文化内涵

高铁文化是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崛起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高铁文化是铁路企业文化中有关高铁元素的部分,②以企业文化为基本的表现形式,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铁文化,③高铁文化在我国高铁设备制造、建设、运营、管理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铁文化促进高铁行业员工素质提高、核心技术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也是高铁行业企业中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融入高铁文化是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高铁正以速度最快、成本低、运营里程最长等优势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④总理才会多次在外交场合上自信地向各国宣传推销中国高铁。随着国内高铁网大量建设营运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需要大量具有高铁企业职业素质的铁路特色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高铁建设、高铁技术运用、管理、运营、服务等各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高铁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⑤

3 高铁文化对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目前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学生对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高铁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高铁文化内涵要求高铁岗位员工必须掌握一定相关专业技能,拥有精湛的技能水平,能弘扬高铁企业中“工匠精神”。目前,因为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高铁文化学习、宣传重视不够,把高铁文化多方位融入人才培养中不够深入,加之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能力尚有欠缺,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高铁企业招聘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对高铁各岗位要求、标准、制度不适应,甚至消极情绪,不能适应学生到高铁员工角色转换,因此,高铁文化融入高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高铁精神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高铁文化的内在表现为高铁精神,高铁精神是铁路企业在高铁技术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中形成的?如“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的精神等。⑥是高铁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支柱。“运行高速度,安全高,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高铁文化,是对高铁运输生产管理好的诠释。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融入高铁精神和高铁文化教育。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高铁文化学习和宣传,在校园内、课堂上、实习初训中处处体现高铁行业要求,使学生受到高铁文化熏陶,让学生知晓高铁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高铁精神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逐着学生对高铁认知的深入,对高铁标准、要求理解日益深刻,树立高铁运行高速度、安全高、服务高品质的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相应的职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 有利于加强校企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彰显专业办学特色

通过高铁文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高职院校的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高铁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体系;校企共建具有企业情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师资互聘;专业教师下现场;高铁文化宿舍等。高铁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对高铁技术技能人才多方位的培养,同时调动铁路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积极性,实现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

3.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铁路特色专业热情

在铁路特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营造高铁文化氛围或让学生直接接触高铁以及高铁文化,使学生亲身感受铁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高铁精神,特别是高铁技术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理念中的高速度、高、高品质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高铁的运输生产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高铁运行是否安全,关系旅客生命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甚至影响我国高铁进一步走向世界,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⑦

4 实现高铁文化与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途径

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铁路企业高铁文化的对接,就要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通过高铁文化与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结合,更好地丰富校企文化内涵,在铁路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方位地借助和吸收高铁文化的内容,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校企深入合作典范。

4.1 在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

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弘扬高铁精神。学院通过与高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铁路特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教育时,安排学生参观高铁运行生产现场,观看高铁建设发展所取得系列成就的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高铁文化的感性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时,突出包含高铁文化内容,使学生经常耳听目染到高铁文化。我校铁道运输系系部文化建设,结合所开设铁路特色专业,紧密与高铁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重安全、守纪律、形象佳、技能精、后劲足”系部物质文化。

4.2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入高铁管理制度,感受高铁文化教育

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高铁岗位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渗透“运行高速度,安全高,服务高品质”高铁文化内涵,强化学生诸如吃苦耐劳、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意识,使学生的意识、行为规范与高铁的规范贴近,从而保障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举止“零距离”地适应铁路企业中高铁岗位。⑧如参照高铁员工管理守则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以铁路企业高铁岗位“准员工”的要求,营造工作环境,如客运组织习,按“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为亲人”标准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高铁行业具有半军事化性质,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中实行统一以吹军号为学生起床、就寝信号,上课时学生列队进教室,由班长向任课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严格按流程进行,按标准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知标准、懂规矩的意识。

4.3 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发中体现高铁文化

为了进一步强化校企双主体在专业课程开发中作用,一方面由学院牵头和30多家高铁企业共同参与,成立南方高铁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衡阳市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订共建学院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协议。根据高铁岗位需求,岗位职业素质、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研讨、设置和开发专业课程,并体现高铁文化内涵,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较大程度保障课程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渗透,达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步培养提高。⑨

高铁文化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深入。只有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培养过程中多方位地融入高铁文化,从高铁岗位的需求出发培养学生,才能保障学生毕业后与高铁发展相适应,为高铁输送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铁路专业论文:军校铁路排长专业的铁路装备素养生成途径研究

摘 要:目的 为有效地提高铁路排长专业的铁路素养,方法 提出了养成铁路装备素养的总体规划和四级培养平台,运用CDIO 工程教学模式构建了培养体系,采用逆向教学设计法开展教学和师生易位法进行认知实训;以“车站联锁”课次为例,说明了任务需求、问题导向和师生易位法的具体应用;结果 应用生成途径的两个教学班次考试成绩和毕业任职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铁路装备素养生成途径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装备素养; 铁路装备;军校

引言

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关注和研究的热点[1],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进行的素质教育目标和要求各不相同[2],军队院校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官兵素质的主渠道,中央军委颁发了《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军队院校教育体制,构建军事创新教育机制,基本实现院校教育信息化,为官兵成长成才提供品质教育,为新质战斗力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了弥补铁路排长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需建立铁路装备素养生成体系,为提升军事交通运输指挥人才的装备素养提供途径。

1 装备素养

装备素养是军校人才培养中专业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影响学员胜任部队实际岗位的关键因素。装备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员使用装备完成各种训练和作战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熟悉装备体系构成,形成爱护装备的意识和行为。装备素质是军队学历院校中专业教学关键环节,出现不同专业的装备素质培养模式,已有一些相关的成果和,如海军工程大学梅志远提出的“合训分流组训方式专业素质培养问题与对策”[3],装备学院秦红燕提出的“装备素养与培养研究”[4],都在尝试装备素养培养中取得一些成果。

2 生成途径

2.1 规划及要求

根据铁路排长专业设置特点和部队岗位实际需求,分析装备素养中的装备种类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需求,选定内燃机车、货车车辆、运输调度和信号通讯设备等为必修装备,建立相关装备知识、装备能力构成的装备素质和装备运用能力、装备情感构成的装备修养。在校学习期间,应具有机车车辆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外期间,还需要进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的熏陶,逐步具备军事交通运输和指挥的必备素养。

2.2 四级递进培养平台

根据铁路排长装备素养内容要求和生成规划,建立四级递进培养平台,由装备课程平台(选定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平台(课堂+场地教学)、装备自学平台(专修室)和和装备实践平台(厂段实习、部队实践)组成,如图1所示,实现从装备认识、装备使用到装备运用能力的模式生成。

2.3 CDIO教学模式

CDIO工程教育理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四所高等院校联合提出。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 (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以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通过课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专业[5]。

以应用型人才目标要求为驱动,应用G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进行铁路排长装备素质培养和实践,开展“教中学、做中学、做中思”的教学实践,将内燃机车、铁道车辆、运输设备和信号设备的知识传授、使用能力落实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

结合铁路排长的自身特点,以部队岗位需求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铁路装备素养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课程,铁路装备素养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二级课程由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机车类、车辆类、行车组织类和线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三级课程在二级课程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而设立的应用课程,课程包括装备投送概论、部队机动投送等。

2.4 教学方法构建

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是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GrantWiggins 和Jay McTighe于1999 年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

1. 课堂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总原则是需求驱动学习,逆向教学设计在理论知识内容讲述上,针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采用问题导向法进行,以提高学生解谜底的好奇。寻求问题方法就是提出多种可能解决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出求解问题的方法。例如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和问题导向法讲授“车站联锁”知识,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2.认知实训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在铁路装备认知能力实训上,采用师生易位教学法和双向互动教学法进行铁路装备实操和认知实践,现代教育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体能力得到释放和开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都希望自己的各种潜能得到发展和自我实现。如在“车站联锁”实践时,先请学生上讲台讲解车站联锁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然后给出几种车站联锁设备型号,让学员对照实物认识实际部件,开展双向互动教学,教师加以答疑,这种教学方法消除了以往的“填鸭式”灌学,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员综合能力锻炼。

3 生成效果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铁路排长装备素养生成途径地应用于教学中,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通过 2011级(改革后)和2010级(改革前)两个教学班次的考核成绩对比发现:平均分数由81分提高到86分;通过所建立的铁路排长装备素养生成途径的培养,毕业21名学员在一年多中的部队工作中,因工作出色,业务能力强,已有50%人提升副连长。

4 结束语

在军校铁路排长装备素养培养中,构建四级递进培养平台,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设置,应用逆向教学设计法实施课程教学和认知实训,对军队铁路排长的装备素养生成是有成效的。

铁路专业论文:铁路通信专业微课应用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微课以视频为载体,选取内容比较独立,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展现素材生动有趣,内容直观,方便学生学习理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文对微课在高职铁路通信专业教学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微课;铁路通信

1 微课的特征

(1)时间较短,一般是8到10分钟,一般不超过12分钟。在这个时长下学习,学生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接受程度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选题比较独立,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因此称为微课。

(3)体积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常见的格式有MP4和Swf等,制作者可以很方便地将微课到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QQ空间供学生在线观摩学习,也可以直接提供o学生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为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学习提供了方便。

2 微课的制作模式

(1)PPT转视频方式

这种形式的微课对制作者的要求低,适合初学者制作 ,选题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首先是制作 PPT 课件,课件要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具有视觉艺术效果,可以通过字体型号和颜色的搭配、背景设置、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等,为了得到的视频观看效果,要求以图片展示为主,文字描述为辅。文字的字号不要小于36pt,颜色宜用对比色。然后是录制旁白,推荐使用高品质的麦克风,选择安静的录制环境。打开已经设计好的 PPT 文档,选择“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对应的功能区当中的“录制幻灯片演示”,在弹出的窗口选择“开始录制”按钮,即可以开始录制。录制过程中,可以适当操作鼠标,对展示内容进行标记,以吸引学生观看。是将录制好的 PPT 另存为视频文件。这项功能要选择高版本的PowerPoint软件,在PowerPoint2013中,选择另存为,选择 MPEG-4 视频格式,即可完成PPT到视频的转换。

(2)录屏模式

这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微课制作方式,使用录屏软件对屏幕进行录制,以得到微课视频。Camtasia Studio是众多录屏软件中功能最强大、易用的软件。它具有屏幕录制、配音、剪辑、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菜单和封面、播放和压缩功能,可以输出 MP4、flv、mov 等多种视频格式。用户可以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进行屏幕的录制、配音及各种屏幕动作。

启动Camtasia Studio软件后,选择录制屏幕,录像机功能即被激活,在设置界面,用户可以选择“全屏幕”,也可以选择“自定义”,手动输入尺寸大小或拖动鼠标设置屏幕录制范围。如果电脑安装有摄像头,还可以同时录制屏幕内容和摄像头内容。录制视频的同时,还可以同时选择录制电脑操作时播放的声音和麦克风输入的声音。录制这类微课,教学方法灵活,可以边书写边讲解,对硬件要求低,教师可以自己录制,如果能同时录制摄像头中教师的教学画面,可以使微课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专业拍摄模式

对需要动手操作演示的教学内容,前面两种方式就不适合,这时我们需要通过摄像机来进行拍摄。拍摄环境要光线充足、整洁。拍摄前,针对微课的主题,要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写好拍摄的脚本,以指导拍摄过程。拍摄情境可以是真人在白板上演示,或者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拍摄后可以对视频进行修改美化等后期制作。这种方式制作的微课效果好,但需要专门的制作团队,对制作设备及环境要求高,成本高。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进行拍摄,现在的移动终端基本上都可以拍摄高清视频,如果环境选择得当,也可以拍出较好的效果。

3 题材与内容的选取

(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往往是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但又必须要求学生花时间去掌握。微课通过比较直观和生动的呈现方式,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无法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比如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课程中,为了讲述客列尾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可以到铁路现场拍摄司机通过CIR操作客列尾系统的视频,制作成微课,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

(3)抽象的内容。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比如数字传输系统中数据帧的封装,无法用眼睛观察到,学生很难理解掌握,通过制作动画形式的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画面,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4 通信专业微课的教学组织

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要想让微课发挥作用,就必须进行精心的教学组织,需要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教师在课前应该学习指导,包含内容为:①学习指南,告知学生本堂微课应达成的目标、学习方法的建议、下次课堂学习的形式等;②学习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学,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描述,这些学习任务尽量设置得容易些,不要太难,任务数量也不要太多,一般建议是3到5 个任务;③困惑与建议,即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者建议。学生必须将微课中的作业和教学反馈提交到指定的教学平台,以便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研究学生学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等,督促进度落后的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对微课进行更新和修改,保障微课资源库的动态更新和不断发展。

5 结语

微课是其它教学资源的一种有益补充,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初见成效,。教育部每年举办的微课大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推进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微课资源库,有效利用微课资源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使辛辛苦苦开发的微课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最终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