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教育安全论文

摘要:炭企业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教育工作成效的持续获得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良好途径和方式,开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促使安全教育在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中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教育安全论文

教育安全论文:校园安全教育论文

校园安全无小事,预防最重要

新的学期早已拉开内幕,学校各项工作也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作为从事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无时不该刻都在遵循着学校开学初所拟定学校“安全无小事,重在抓落实,常抓是保障,预防最重要。”的安全方略。近几年来,我校安全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由于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及全校师生的极力配合与支持,我校安全工作已取得了更大的成效。整个学校秩序井然,教师教风纯正,学生学生氛围浓烈,为我校教育教学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本人针对自身的学习和对所负责的安全工作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必要性。一个学校,肩负着千钧重担,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配合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让学校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更让社会满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者,要深知责任的重大,容不得半点疏漏和大意。务必把工作抓实做细,确保万无一失。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警钟长鸣。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并做好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而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方能实现!

二、注重学校安全的网络建设。学校安全工作是一个较为繁琐的工作,仅靠学校校长和安全管理干部一二人是有限的,它必须全员参与,抓好协作。近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首先构建学校安全网络体系,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安全网。其次是抓安全的落实,一是学校逢会必讲,班主任逢班会课必讲,值周教师天天讲。学校每学期邀请乡派出所干警到学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知进行安全培训。学校要求每班一个安全员,时时记录班上的安全情况。长期以来,学校从校长到班主任再到一般教师再到每一名学生自然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学校安全体系。

三、安全无小事,预防最重要。近几年来,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总体上做得还是比较到位。没有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这一方面,得于学校领导重视,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配合;二方面,安全预防工作措施得体。为了有效在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学校不惜财力组装安全设施,以防为主,目前我校新安装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大门、操场、道路、围墙等公共区域,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园丁楼等重点部位安装12个监控点。该系统通过网络化多节点的电子传输渠道,对监控部位实施24小时监控,可以实况录制所监控部位并查看权限范围内监控点的视频监控录像,可实时察看校园内安全状况。同时学校及时成立了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领导小组,负责定时对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对及时发现校园内外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防火防盗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重视安全宣传工作。学校安全不光依靠学校自身的努力,它离不开社会的全员参与,这就需要在宣传上作好文章。让人们明确学校安全管理的方针是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提高教师与每位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学校所潜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各类重大安全事故教训。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张贴悬挂安全教育图片、标语,在楼梯、校门、操场、实验室、厕所、等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标语。要利用校园板报、壁报、专栏、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等活动宣传安全知识,在校园形成事事想安全,处处有警示、人人抓安全的浓厚的安全育人氛围。

五、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纷纭繁杂,抓住安全学校安全事故及其特点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去系统、地了解了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懂得了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原则、方法和途径。任何事物都有起规律可寻,只要我们把握了,就可以解决。近几年来我们在学校安全管理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措施,从而严防了易发事故的发生,使安全隐患能扼杀于萌芽之中。

1、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交通、食物、中毒、火灾等方面。研究掌握事故的规律,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首先是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学校的监管力度,严把教学、生活用房的

设计、监管和质量验收关,不留任何安全隐患。重点防止各种食物、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其次是注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禁采购未经检疫的肉禽蛋奶等食品,严把进货关。再是防止各种火灾的发生。加强对学校消防安全设施的检查和配备,加强对实验室、电脑室的线路检查,特别是要对校舍设施陈旧使用时间较长的电路进行检查,对老化陈旧的电线、电缆要及时更新。其四,严防溺水事件的发生。派人到学生到校的公路沿岸写警示标语,要求各班主任对学生长期进行防溺水的教育,从而杜绝了溺水事故的发生。其五,学校加大了安全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常抓不懈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我校在安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每天有校委会干部会同教师一起值班,坚持早检查,午检查和晚睡就寝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做好安全工作的上下协调,与各部门有效配合进行学校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每学期学校都要积极配合乡派出所的、乡文化站、乡卫生院、等部门,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的秩序,从而有效地制止了校外犯罪分子对校园的侵入,有效地保护了全校害师生生命安全。

教育安全论文:如何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论文

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更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应重视安全教育,将其列入学校议事日程,放在学校的重要位置。然而,一些学校的安全工作抓而不实,导致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那么,如何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把好安全教育关,把一切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近些年,一些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管理不善,造成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学校、家庭带来了较大损失。主要表现为“四重四轻”,一是重教学轻安全。一些学校领导受教学奖惩、升学压力的影响,只重视教育教学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学校安全隐患置之度外。二是重学生轻教师。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安全事故只会发生在学生身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视而不见,造成了部分老师严重体罚学生,班级管理松散,学校财产被盗等。三是重实轻虚。部分学校领导对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安全问题处理及时,清除了安全隐患,而对一些隐性的安全问题看不清,如煤气中毒、农药中毒等。四是重校内轻校外。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内安全常抓不懈,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但对校外学生生活缺少必要的自我防范、自我营救等安全知识教育。

为了切实抓好抓实学校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如《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安全制度》《班级安全教育量化细则》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坚持放学集合制度,值周教师时时强调当前的安全问题,有序疏散学生放学,教师护送学生安全离校等。做到分工仔细,责任明确,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把一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校定期召开安全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安全教育工作,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在学校宣传栏、公开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安全知识挂图、重大安全事故;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处张贴学生安全制度;利用团队广播室、活动室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重大安全事故,以此来警示教育学生;定期举办安全教育知识,组织安全教育主题队会,安全知识竞赛;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通过开展活动来潜移默化学生,增加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营救的能力。

学校领导要经常带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电线、门窗玻璃、照明灯具、消防器材、宿舍、商店、伙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处理,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校园环境。

学校实行安全责任制,分别与各室负责人、政教处、班主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是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在学生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里,校门口人车争道而行的混乱场面,真让家长、老师为学生的安全问题担忧。二是校园门口的小摊点过多过滥,大多经营一些小吃零食、玩具等。其中,小吃零食的卫生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存在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因此,学校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对校门口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清除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

教育安全论文: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探究论文

一、中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1.中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在最近公布的网络调查报告中,我国网民已达到6.49亿,其中有38.8%的新增网民仍处在受教育的阶段。根据年龄来看,处在10~19岁的网民在总数中已经达到24.1%,网民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中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并参与到网络信息的各种活动之中。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辨别能力和对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比较弱,很容易被网络世界丰富的信息所吸引,在信息活动中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另外,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很容易轻信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并不自觉地传播它们。这不仅对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2.中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缺失。

当前,许多中学生没有信息安全意识。首先,学校相关教育缺失导致他们没有了解信息安全知识的机会。其次,信息安全教育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规范、不成熟、许多已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形式主义,不能真正帮助中学生应对网络环境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学生家庭也没有认识到信息不安全的严重后果,家长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从而导致中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受到侵害,或是对他人的信息安全造成侵犯。

二、提升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

1.提升中学生的安全意识。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校本课程,或邀请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应让学生明辨在何时信息安全会受到侵犯,并学着如何规避有可能带来的风险。教师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活动中隐藏的威胁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2.使用多种教学方式。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如编写安全手册、制作微视频、或是在正常教学时使用相关素材等,让学生有充分机会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其次,中学生兴趣比较广泛,可以在第二课堂中渗透信息安全教育。如组建相关学生课题研究小组,让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或社区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还可以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电脑作品竞赛、技能大赛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信息安全活动中来。

3.要充分借助安全机构的力量。

我们现阶段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滞后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并不是未雨绸缪。然而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教师不仅要重视信息安全教育的基础问题,也要充分借助安全机构的力量,对于渗透、钓鱼和当前各种网络环境下的热点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及时把相关信息传播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4.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素养。如:要在及时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安全组件并定时更新、升级;不要将自己与他人的隐私随便泄露;重要账户要使用复杂的密码保护并经常更换;不要盲信各种免费服务、中奖广告;不要打开陌生邮件、短信或网络;尝试无痕使用网络服务;对重要的数据文件进行定期备份等。只有这样,才能较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安全风险。

5.师范院校应该重视信息安全教学人才的培养。

从时间上推断,现阶段的在校教师在大学时代很少有接触到信息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学校缺乏相关专业教师,兼任教师难以胜任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安全教学效果很低。而信息安全这门学科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已有部分院校开始逐渐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也开设了信息安全的相关课程和专业。我们呼吁,师范院校应该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专业的建设,为培养相关专业型人才而努力。

三、结语

作为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信息安全威胁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许多案例都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导致的。因此,积极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很有必要。对于中学生来讲,只有明确各种法规、从思想上重视并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才能在网络活动中较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和他人的信息不受侵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才能更安全地享受泛网络时代下的各项网络服务。

作者:陈雪林 单位: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

教育安全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安全教育论文

一、精心备课拓宽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中很多内容都与安全教育有关,有助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今天,你安全吗》、《公共场所拒绝危险》、《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三课内容的设计来源于生活,按照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设计案例。如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踩踏安全等。以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具备基本的自救自护能力。又如:今年夏天各地溺水事件此起彼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这学期的单元测试卷上出了一道问答题:“下午放学,小军带着小明到附近的水塘边捉鱼,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如果是你,如何避免这些危险呢?”有的学生答案单一:会溺水死亡,要和大人一起去。而有的学生就具备了发散思维,想到了多种可能:会掉到水塘里,会迷路,会被受伤,会被下暴。还想到了多种解决的办法:劝他们别去,如果执意要去就报告老师;和家长一同去时还要带上救生衣、游泳圈等;家长不能去就建议小军他们改做打球等活动,远离水塘边。我采用对比讲解法,还补充了2013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防溺水“六不”原则。

二、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兴趣是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我收集学校身边发生的安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对书上的故事都预习知道了,课上不很感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感兴趣。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我就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学校开运动会的那24小时吗。清晨,同学们都穿上漂亮的校服,一路哼着歌安全地到达学校。可是,一年(2)班的一个男生却住进了医院,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在上学路上过马路时一手拉着奶奶的手,一手拿着玩具“小虎队”卡片,当他过完马路后发现自己的卡片掉了一张后,他就挣脱奶奶的手,箭一般地冲向马路中间弯腰去捡卡片的瞬间,悲剧发生了,一辆出租车撞上了他,他被撞倒在地,头部出血了,晕过去了……还好,经抢救,生命总算保住了。可承受了手术之苦,花了巨额医疗费,耽误了学习,耽搁了家长上班。安全意识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听了老师的故事,学生也乐于收集和分享身边的安全故事。通过讲述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故事,使他们产生对某些问题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简要分析,使大家获得相应的安全知识,激起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情景体验培养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孩子体验要具体化、生活化,可从“见”、“闻”二字做起,在多见多闻中,自有“感受的再感受”──体验的丰富与多彩;生活中处处有感受,儿童体验应重在“感受”,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强识。有利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上《今天,你安全吗》一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就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扮演陌生人,一个扮演小学生。小学生机制应对陌生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要是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如,在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模拟怎样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以后在等待救援时要将鲜艳的衣服或塑料布用棍子挑在窗外,大声呼救,让消防员叔叔尽快发现你。这些环节都让学生演一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也实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结语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中蕴含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让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让安全与学生同行,让幸福与学生相伴;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如花般绽放,让孩子金色的童年里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作者:王华容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

教育安全论文:科学考察船安全教育论文

1.科考船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在船上工作的船员都受过各种专业的应急训练,海上经验相对较为丰富,应急时容易很快进入状态,但由于觉得自己很熟悉,个别人存在思想麻痹,疏忽大意,所以解决这些人的思想上的问题成为船舶安全教育的重点。只有这样把在船的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都调动起来,才能使船舶真正处于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教育之真正目的。安全教育工作应结合各种演习对船员和考察队员进行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教育和安全意识强化教育,同时应尽量结合一些案例和实船情况,枚举出可能出现的险情和应采取的措施。

2.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大致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强调以人为本,安全及时。人身安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人身安全影响其后面每一个家庭,进而牵扯整个单位、整个社会,我们强调人身安全也是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在船上非常狭小的地方,每个人先学会自我保护,每个人都把自己保护好,整个团队自然而然也就安全。无论执行那一项操作,都不能仅仅靠一腔工作热情,而是应该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来作业,任何作业不能因为违反操作规程,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特殊天气、特殊情况,如在恶劣海况不得不进行的操作,应该更严格按章作业,加强各种保护措施,确保船舶和人员的安全。工作中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相互照顾,注意相互间的相互提醒、相互保护,使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比如在工作中,有人看到某种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存在,马上提醒或者立即制止,甚至是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很简单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相反,即使侥幸不出事故也会造成险情。再如某一航次执行地质采样作业,工作很艰苦,也很危险,所以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甲板作业的各种安全注意事项,采取了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可个别人因为不习惯戴手套工作,觉得戴手套工作不得劲,就擅自赤手拆卸取样管,这些管子见水很滑,一不小心脱落正好挤在了他的食指,造成食指骨折。

无奈船舶返航就近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才幸免上是进一步恶化。还有一个航次是在船员就餐时,前面一个船员在蹲着打菜,后面一位端着一碗汤等候,前面人站起时后面的一碗汤正好撒在后背将其后背烫伤。当时由于船上的医疗条件有限,对烫伤处理不当,再加上天气太热,造成了烫伤同志后背大面积感染,船舶也是被迫返航,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某岛的医疗所大夫的协助下得以救治,但是船舶海上连续观测作业被迫中止,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海上工作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人身安全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影响到家庭、社会,影响到船舶的安全作业和科考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船舶安全是所有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平台。船舶是人员和设备的载体,没有船舶的安全就没有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全体出海人员应全力以赴的保障船舶的安全。船舶安全教育主要根据航次任务特点及出海人员结构、素质情况,结合本船具体的船况及其主要设备的工况。充分利用航前安全教育会、工前会、现场会、总结会等,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进行有效安全教育以确保船舶的整体安全,而船舶的安全教育不仅仅限于船舶技术方面,也通常表现在日常的一些小的生活问题,船在海上航行或作业存在空间有限,发生事故后不能得到有效的外援支持等,为此每个人必须从点点滴滴的琐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护好船上生活和工作的平台。比如有人习惯躺在床上抽烟,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必须坚决制止,否则就很容易酿成灾难性的事故,这在航海史上曾不止一次给我们船上安全提供了的反面的教材。再如影响值班船员休息的问题,虽然STCW公约对值班船员的休息作了确切的规定,对所有负责安全、防污染和保安值班的船员,在任何24小时内不少于10小时且任何7天内不少于77小时。休息时间最多分为2个时间段,其中一个时间段在6小时以上,连续休息时间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14小时。(紧急和其他超常情况除外)船长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疲劳操作,10小时最短休息时间可以减少到不少于6小时,条件是这种降低不得超过每周2天,工作小时最长每天不应超过12小时,工作小时的一般规定可以不计必需的日常工作,如就餐替人或正常交接班所需的额外时间。

船上工作的特殊性不可避免产生加班加点的情况,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休息的矛盾,必然造成人员的疲劳操作,给船舶航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因素的影响,船上非紧急情况时禁止大声喧哗,进出房间必须将门轻轻关好,一些影响休息的工作噪音应选择合理的时间,对于两人以上的房间在排班时应作合适的调整,防止相互影响。这些琐事虽然不会对船舶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可以使船舶安全问题陷于被动,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后果不堪设想。在对待一些关键设备的操作上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人员在操作时不管你有多熟悉都切忌投机取巧,马虎大意。各安全装置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操作人员必须在操作前熟知;操作前各种检查和整理工作必须按规范有序地进行,对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作业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以便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与应变反应措施。如雷达标绘对每一个驾驶人员再熟悉不过,对于雷达的操作几乎所有的驾驶员都熟悉其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但在航海实践中发生在个别驾驶员身上的事情出乎人意料。简单的海图作业也会因为粗心大意,导致船位差异以至使船舶搁浅。科考船的海上工作必须强调船舶安全,一旦船舶安全出现问题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人所共知的1999年11.24大舜轮事件,造成了船毁人亡的灾难性特大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某考察船在雾航中没有严格执行雾航规定,与某轮碰撞致船沉没,虽在船人员幸免遇难,但价值连城的考察船永远沉睡于大海,无数灾难性的事故都会危及在船人员的生命。基于此一旦出海人员赖以生存的平台的安全没有了保障,船舶安全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在船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保障船舶的安全,才能使生活在船上的每一个人的人的安全得到保障。科学考察船仪器设备种类很多同时也很昂贵,甚至超过一条船的价值,用这些宝贵的仪器取得的资料和样品同样价值连城,如何保护好这些仪器设备和取得的资料和样品也是安全教育的重点。科学考察船出海执行任务就是为获得海上调查数据和取得样品,而这些数据和样品基本都是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设备获得。而海洋调查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都精密且价格昂贵,海上作业风险较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设备丢失或损坏,往往一个小的过失就会给国家造成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损失,如果再加上科学考察的损失那更是无法估量的。在过去的海调实践中,曾发生过仪器设备因进水而损坏,因仪器与船体碰撞而损坏,因设计不周造成仪器丢失,因磨损导致设备丢失,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仪器设备受损甚至丢失;同样因为疏忽大意造成大量样品丢失,船舶驶进大风区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一下就在瞬间化为乌有,让人痛心。为了保障我们能够完成科考任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总结以往的经验,汲取教训,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海洋科学考察设备仪器都是反复使用的,海上工作时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加一份保险就减少一份风险,同时在停船作业时将船舶之于下风下游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船舶对仪器的磨损和损坏。保护好仪器设备,取得科学考察所需的资料和样品,这是科学考察船执行任务的目的。海洋环境的安全同样是科学考察船安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科学考察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海洋,造福于人类,造福于后代。在探索海洋、认识海洋同时应该保护好海洋,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的海洋,这一点比海洋科学考察更为重要。每次科考时总能碰到成群的鱼在清澈的大海里嬉戏玩耍,不用说作为一个海洋科考人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油然而生要将她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海洋的环境保护好,让她永远清澈透明,让海里的生物永远健康安全的生长。为能达到保护大海的目的,科考工作必须从点点小事做起,严格执行MARPOL公约规定处理各种垃圾和废弃物,履行好保护大海的义务。安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航次的工作与生活中,科学考察船的管理者应牢记责任和使命,亲自管安全、抓安全、层级负责,建立健全科考船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无论是人员自身安全、船舶安全、仪器设备的安全还是海洋环境的安全都必须引起各位出海人员的高度重视,否则安全教育就毫无意义。

3.安全教育取得的效果

海上工作的实践证明,科学考察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出海人员安全意识、团队精神,能够使得海上科考工作取得明显的安全效果,人员伤亡事故和船舶毁损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特别是出海人员的安全意识方面,大家都会自觉地遵守船上的安全规定,船内任何得异常情况都及时的报告并作现场处理。而在安全防污染方面,通过出海前的安全教育,使得出海人员具有了很强的安全环保意识。

作者:石凯 张志平 张士中 单位:国家海洋局及时海洋研究所

教育安全论文:高职学生社会经验缺失下安全教育论文

一、高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的安全问题

1.对人的认识和防范方面

(1)购物安全问题:

有的学生购物时不会讨价还价,不能辨别事物真假好坏,对商家的吹嘘偏听偏信。

(2)人身安全问题:

大学生失联遇害案在网络上时有出现,分析产生失联的原因,除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够外,缺乏社会经验也是主因。

(3)情感安全问题:

有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与恋爱的关系,掉进情感的陷阱。

(4)食品安全问题:

许多学生喜欢到校园周边消费,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学生的口袋,给大学生提供“问题食品”。常言道“病从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学生的安全。

2.对事情的应对处理方面

(1)财产安全问题:

因对财物的保管不谨慎,让盗窃分子有机可乘的现象在大学校园较普遍。学生之所以容易丢失财物,主要是个人保管不力,没有牢记“客不离货,财不露白”的古训。

(2)交通安全问题:

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拥有汽车、摩托、自行车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没有常思“在外出门小心好,凡事低调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经验。

(3)网络安全问题:

有些学生痴迷网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时,网络犯罪、网络欺诈让学生难以分辨。需要青年学生克服网瘾,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4)防火安全问题:

高职学校里经常发生学生因为违规使用电器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寝室火灾之事。人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加强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5)生产安全问题:

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常发生伤残、失踪甚至死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小心使得万年船”,其实只要在实习中多点小心,很多安全问题就不会发生。

(6)防灾安全问题:

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许多安全防范知识,如“燕子高飞晴天到,燕子低飞带雨来”的气象判断;“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防灾避灾知识比较缺乏,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不知道应对,可能会错过逃生的良机。

二、安全教育的举措

(1)加强安全教育。

把学生的安全问题始终放在学校教育管理的首位。定期研究学生安全的防范措施,消除学生安全方面的隐患,为学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设人身安全教育课程和现行的基本法律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制订安全的规章制度。

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出台安全知识手册,发给每位学生,使学生做到安全有规程,行为有规矩。

(3)加强学习指导。

通过大会宣讲、经验介绍、媒体宣传、知识讲座、主题班会、防灾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

(4)加强心理辅导。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应对安全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

(5)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是好的老师,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亚军 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安全论文:安全教育培训标准化管理论文

1安全教育培训对企业生产的价值与意义

1.1遏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培训的实质是对企业员工的思想与行为形成安全规范和习惯养成,有了这些要素企业防止事故发生、遏制事故隐患就有了基础,形成企业安全的文化氛围,整体上消除企业生产与运行过程里的各类安全风险,做到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1.2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认知

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普遍性的培养和针对性的教育可以促进企业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和理念的形成,以安全教育培训为基础可以在领导和管理层面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可以在执行和生产层面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自觉性,通过而正确的企业安全生产认知来控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扩大。

1.3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的团队

安全教育培训是通过系统性的组织结构进行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倡导团队建设,以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生产的安全。以扎实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重塑企业生产的团队和组织,做到对企业生产安全目标、效益目标的有力维护,达到对现代化企业团队建设的支撑与保障。

2安全教育培训引入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通过设立组长、副组长的层级机构将标准化管理引入到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之中,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遵循四个三的教育模式,就是严厉、严谨、严格的安全管理,适量、适度、适情的安全奖惩,能干、能会、能知的安全培训,还有利用柔情、爱情、亲情进行安全教育。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在小组标准化管理的有事下可以把握四项基本教育内容,即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对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教育。

3标准化企业安全教育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的措施和要点

3.1制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计划是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关键性及时步,用该从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组织形式制定出适于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引领。

3.2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环节,一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登记,建立起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档案,在促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化的同时,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二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的组织与教学工作,应该结合企业生产的特点,确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以此来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培养出适于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达成的高素质员工。三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的考核工作,建立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的机制,严格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质量进行考察,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顺利开展获得即时而真实的反馈信息,更好地指导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继续开展。

3.3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

应该加强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教学方面的管理,应该根据工种和生产环节的不同将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教学的重点,建立起适于员工发展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应该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环节,突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激发员工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应该针对企业的特点进行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思路的不断创新,敢于打破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传统,实施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学分制体系、反馈系统,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基础建立起新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做到对学员差异性发展需要的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媒体技术,整合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细节、重点,既做到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现代化管理。

4结语

通过标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的目标,构建企业生产安全实现的平台与基础,在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素质的基础上,做到对企业安全事故与问题的方法,以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对企业生产效率、质量安全的保障,进而实现企业生产、运行高速发展和安全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目标。

作者:历楠 单位: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教育安全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论文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的现状

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我国自1996年起就确定了将每年3月份的一个周一作为“安全教育日”,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200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信息安全以及危害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的六大模块,要求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展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国家之所以设立这些制度是为了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在中小学发生的机率,深入的推动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导致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只有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生存技能、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后才有规避各种伤亡事故的可能。多年以来,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在意外伤害事故中缺乏与安全相关的生存技能、生活经验、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医学尝试,导致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学校受传统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早已明文规定要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真正发生危险时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目前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及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强调运动损伤的内容;第二,对体育器材使用的讲解;第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安全保护;第四,教师利用上课、黑板报、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的理论讲解;第五,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让学生做热身活动,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从以上五点我们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宣贯上或是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安全讲解,并没有涉及到对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情景的安全保护教育。以上所述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现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师生要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课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应如何应对。教育部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需要体育老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在学校里的安全意识。

(二)学校定期开展运动会和突发事件演练,普及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体育课的范畴,运动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与运动竞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突发事件演练,这类竞赛和演练的种类很多,比如赛跑、篮球赛、拔河比赛、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在竞赛和演练中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同时还学到了救险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里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这说明该课程是目标导向,课程内容很广泛,体育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在竞赛规则、运动项目、器材、场地上进行适当的简化,编写适合本学校风格的教学课程,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改编成机动灵活的教学内容。

(四)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能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应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当中,这就需要外部和内部共同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外部来说需要教育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期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师范类体育院校应着重开展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使体育教师在走向教育岗位之前就有这专业的技能来胜任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内部来说,作为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沟通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经验,多学习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学校应与社会各部门取得联系,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地震的相关部门,聘请这些部门内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演习活动。如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解发生火灾后的逃生办法,请交警向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还可以请地震监测站的人员向学生讲解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和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等等,只有学校与社会实现真正的结合才能使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把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起来,就要加大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它的研究力度,建立一支有素质有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把体育课程的结构进行优化,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进行完善,丰富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学校和社会各界尽到自己的职责,才能保障生命安全教育有效顺利地开展并取得实效。

作者:王成明 丁勇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教育安全论文: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论文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验室设施、设备不完善

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上没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实验室本身在建设方面就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如室内流通环节不合理、密闭性差、通风系统过滤器装置不合理等,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缺乏与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在影响正常实验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1.2日常管理不规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险因子。日常管理不规范的表现有:个别实验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专用培养箱而采用大房间开放式培养微生物的现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装和灭活等用品与设备不能满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实验室采用没有标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装生物垃圾;学生将实验室工作服带出实验室个人保管,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规范暴露出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学生自我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实验课所用的标本来自病人,如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采用人体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标本。即使是学生提供的标本,也可能存在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经常接触的有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数二类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这些都出现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接触已知和潜在的生物危险因素。目前,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了解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有的学生进实验室不穿工作服,接触阳性标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种时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实验室吃零食、喝饮料,将干净的书或物品随手放在实验台上,将实验废液随意倒在下水道里,实验用过的阳性标本不经处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课不洗手或不认真洗手。

1.4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标本进行实验前,必须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然而一些高校对这一重要环节重视不够,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对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监督措施缺乏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一般都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标准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不但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规范,而且缺乏具体的实验室技术操作管理规范。部分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多数条款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

2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工作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等法规文件,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生物安全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尽早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同时,把责任分级落实到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绝不姑息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清洁的工作服,除必要的书籍、笔记本和文具外,其他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里大声说话、打闹、乱走动,严禁学生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饮料、吸烟、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应立即消毒,不可轻视和怠慢。微生物实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如化学试剂、剧毒药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种、实验仪器、培养基等,若不加以科学管理,实验室就杂乱无章,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洁和工作效率,因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工作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设。对已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动的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确定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否运行、保养良好,是否配备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4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严格管理菌种、危险品、剧毒药品。目前实验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链球菌、水弧菌、脑膜炎双球菌等。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种,根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实际状况,制订实验室菌种的保藏管理办法:(1)购买菌种时必须是卫生部规定的正规单位,为了避免菌种的死亡或变异,应采取妥善、的方法,设置专用冷柜保存菌种。(2)建立菌种使用记录,指定专人负责,对一、二类菌种设专柜,单独保存。(3)使用菌种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加强菌种安全管理,防止菌种丢失。(5)危险品、剧毒药品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公安部门及学校统一规定,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防止危险品及剧毒药品被盗、泄漏或误用。

2.5加强对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的管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明确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分类原则,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实验室或环境污染,进而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经过检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存活动物要送回动物室,死亡动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分为感染性废弃物和非感染性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隔离、消毒、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废弃物应分类按不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如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标本等)及接触感染性材料应放置于结实塑料袋中密封,高压120℃消毒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用过的实验材料如试管、玻片、烧杯等放入装有消毒液的废液缸内,每天更换废液缸的消毒液,应保障消毒液的量为废液缸内总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确保无泄漏,处理前后都应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6加强实验室的消毒和清洁管理

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管理是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合理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才能保障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要符合生物安全防护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每日实验完毕应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整理台面并用消毒液擦拭。对需要消毒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凡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器材、环境、人员均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不同的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以达到消毒效果,但要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空气消毒可采用加强通风或紫外灯照射,地面和物体表面可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的方法,应注意生活区和污染区的抹布、拖把应严格分开,不能混用。

作者:孙宝清 许子华 任立平 董会霞 李琴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

教育安全论文: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论文

一、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中学生是信息社会中信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中学生是当前社会信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而中学生信息安全素养也影响着信息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中学生是信息安全未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参与到信息活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在这些活动中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如近几年媒体报道的少年黑客事件,不断涌现,其中很多中学生走上了歧途,成为了信息安全的“建设者”。同时,也有一部分少年黑客在正确的引导下成为了“白帽子”走上了红客道路成为了信息安全的真正的建设者。由此可见,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其意义更在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培养后备力量。

二、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1.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使中学生对信息安全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作为当前社会中参与信息活动的一个重要群体,应该让每一各中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对信息活动中涉及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增加到教学中,进而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2.培养中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中学生既是当前社会信息活动参与者,同时在信息活动中也是弱势群体。因此,培养中学生能够辨识信息安全威胁,对于保护青少年和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一是通过向中学生讲解信息活动中出的各种侵害和危害的案例和事件,让中学生认识到信息活动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同的威胁存在。二是提高中学生对信息资产的认识,让学生懂得对个人信息及家庭信息等相关隐私信息的保护,尽可能的规避信息安全风险。三是通过演示一些信息危害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活动过程中会面临信息安全陷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思维习惯,进一步提高到信息安全意识。

(二)采用多层次教学模式提高中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1.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中学生普遍具有一般的信息安全素养。

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已涉及到了信息安全的内容,一方面从法规层面;另一方面从技能培养上介绍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全体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可以应对简单的信息安全威胁。所以,要充分抓住课堂这个普及信息安全的教学主阵地,进行信息安全教育。

2.利用第二课堂对中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通过开设兴趣班和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给对信息安全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如增加社会工程学入门、破解基础知识、渗透工具使用等课程。使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利用各种比赛进行信息安全的实践,真正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随着我国各领域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企业都参与到了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中来。一些高校每年举办的信息安全对抗或网络攻防赛,还有一些企业也周期性举办一些信息安全赛事。其中,一些比赛和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参加,为中学生提供信息安全实践的通道。通过参加比赛,使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信息安全攻防,信息安全素养得到快速的提高。中学生虽然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理论,但他们中一些对信息安全的敏锐感觉有时却超越专业人士,竞赛和活动可以让一些对信息安全有特质的中学生脱颖而出,这样就可以尽早为我国选拔出信息安全建设的后备力量。国家的重视、企业的参与、学校的教育,都会快速推进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纵观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也许在一开始我们出发的较晚,但到了今天我们却可以迎头赶上,甚至超越我们的对手。作为教育要先行一步,要加强对中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中学生的信息安全知素养。为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核心人才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高洪波 单位:乌海市第四中学

教育安全论文: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食品安全教育论文

一、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域辽阔,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都极为分散,导致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量大面广,较之于城市,监管任务的挑战和难度更大;另一方面,在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架构下,行政监管和执法力量往往是越往基层越薄弱,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一些相对偏远和闭塞的农村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渠道狭窄,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和依法维权意识都较为缺乏,为一些“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大量流入农村市场提供了空间,导致农村食品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由此,在我国短期内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难以取得实质性改变的现实国情背景下,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现阶段我国农村食品市场高度分散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力量薄弱的现实,均使得单纯依靠政府监管难以在短期内确保广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鉴于此,应对农村食品安全复杂现实的挑战,实现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治理的战略目标,必须具备综合的社会“协同治理”观念,即在推进政府行政监管体系和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的同时,应积极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由传统的单纯依赖政府行政监管向重视社会性力量转移,这也是当达国家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具体到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而言,农村地区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态度、认知与行为倾向等,都会对政府及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作为食品产业链条生产和终端消费环节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农村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和理性的参与,是对各类食品生产者经营主体最直接、最有效的制衡,也是推动政府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不竭之源,是农村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力量。为实现推进农村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目标,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伦理认知、相关科学知识素养以及依法维权能力的普遍提高,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从我国农村实际来看,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长期落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不强,食品安全知识匮乏,法律和维权意识与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参与意愿、参与能力以及参与的效能感等方面均面临着突出困难,从而大大制约了农村社会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对此,“天津农村食品安全实证调查与监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天津农村地区开展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实证调研也印证了上述分析。从调研反馈的结果来看,在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光的现实背景下,天津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认知和关注程度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总体而言,天津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仍较为薄弱。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近年来天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一些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价格优先”策略仍然是多数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导向;天津农村群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对所购食品是否为正规企业的合格产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往往并不重视或不知如何有效识别,其自我保护能力和依法维权观念也都有待提高。调研样本中,表示能够积极关注、识别和发现问题食品并能积极检举、揭发和有效维权的比例不足三成。基于上述分析,借鉴国际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以教育推动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社会公众树立现代食品安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升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是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多元协同治理体系的基本途径。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在推动农村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是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治理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加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其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推动构建新型农村食品安全文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绝大多数,农民既是较大的食品消费群体,又是初级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处于食品产业链的源头,其食品安全意识和伦理认知对保障农村乃至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首先,要通过宣传和普及现代食品安全理念和知识,推动农村居民在思维和观念上更加关注和重视食品安全,引导农村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和食品安全伦理观,提高其食品安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有效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其次,要提高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其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和消费观,推动构建新型的农村食品安全文化,这是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功能目标。

2.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农村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农民是较大的食品消费群体,通过食品安全教育,向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农村居民普及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专业辨识能力以及依法维权能力;同时农民作为食品产业链源头的农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通过食品安全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其在种养殖生产环节过程中,尽量选择安全、环保、节能的产品,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污染发生,传递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现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

3.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有效弥补政府行政监管力量之不足。

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农村地区基层食品监管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均与城市地区有较大差距。笔者对天津农村地区的调研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显示现有的行政监管力量难以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与监管力量薄弱的矛盾十分突出。鉴于此,通过积极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来推动广大农村群众树立现代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道德意识和伦理认知,提升他们的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和维权监督能力,引导其树立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现代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农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维权和监管,“这既有利于提高公众自身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又有利于促进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参与,而这种积极的参与又会成为政府与社会改进食品安全风险的直接动力。”由此,通过充分挖掘广大农村群众在食品安全方面自我保护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其对食品安全的制衡作用,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

二、农村食品安全教育面临的困境

当代食品安全治理以预防为主,基本原则为源头治理,食品安全教育作为食品安全防御环节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对于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效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地位。但就我国实践来看,受传统治理思维、治理模式和和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且在发展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结合课题组对天津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展开的实证调研,当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一些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食品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受传统治理模式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对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习惯于突击检查、专项整治和事后惩治,对于作为先导性防御环节的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认识不到位。特别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农村食品安全教育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且很多地方尚未将其纳入食品安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致使一些农村地区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并未真正把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没有将其列为重要职责内容。由此,相关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形式化、仪式化问题比较突出,“虚化”和“弱化”现象较为普遍。抽样调查显示,样本中高达31.6%的受访群众表示没有关注和并不知晓当地政府部门是否开展过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另有22.3%的受访群众则明确表示没有听说过此类活动。

(二)缺少专门性立法,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缺乏相关法律体系支撑

据不统计,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相关司法解释及各类规范性文件多达近千部,我国食品安全法治进程取得长足进步。但遗憾的是,针对食品安全教育的专门立法仍属空白,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予以明确规范。由于缺少从我国城乡差别的实际情况出发、专门针对食品安全教育的立法,导致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及时线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教育开展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指导,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尽管《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部分法律法规对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食品安全教育职责予以明确,且相关内容多为原则性规定,较为含混笼统,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下位法或地方性法规及相关政策体系支撑,使得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开展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管理机构不明确,权责归属也不够明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有效开展。

(三)主体不明确,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缺乏主导性管理机构

在我国食品安全多部门监管体制框架下,虽然从相关法律原则而言,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均负有一定的开展食品安全教育之责任,但由于缺乏法律明确具体的规定,负责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主导机构并不明确。多部门分别独立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往往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缺少有效的协调和配合,没有形成有效推进食品安全教育的合力。调研同时显示,分散的、非制度和非常态化的农村食品教育难活动效果并不明显,访谈样本中高达68.9%的农村群众对本地曾开展的各类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不关注或认为对自己影响不大,政府开展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也并未成为农村群众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主渠道。部分对食品安全知识真正有需求的群众,并不真正知晓从何途径、以何种方式能方便、快捷、有效地从政府部门获取相关的教育资料,而往往从自身的条件出发,自行从电视、网络等途径寻找食品安全教育资料信息。访谈样本中亦有相当比例的农村群众(占比27.3%)明确表示,其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传统习俗、惯例或亲朋好友的经验介绍。

(四)内涵被窄化,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内涵丰富,就教育对象而言,应涵盖农村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各类人群;就内容来看,则不仅应包括对作为消费者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养成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也应包括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村种养殖户的食品安全伦理教育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及动植物生长激素等各类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普及;还应包括对农村各类食品经营主体的法律和质量安全管理教育以及各类食品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养成教育等。但从当前我国各地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往往被简化为各种非制度化、非常态化、“仪式性”的各类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多将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主体理解成狭义的消费者,而忽视了食品产业链条上其他环节和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上也主要围绕消费者教育展开,形式上则较为单一,以不定期的、面对面的各类宣传活动为主,受众面较小,目标群体不够突出,效果不明显且实践中易于流于形式。

(五)理念认知存在偏差,农村食品安全教育“运动式治理”思维痕迹较重

受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带有典型的“运动式”治理思维的痕迹。一种情况是在某一典型食品安全案件曝光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政府部门便开展各类专项整治,集中地、突击性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另一种情况是集中在主要节庆假日以及诸如“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日”“食品安全周”等时间节点,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体系和机制建设亟待加强。

三、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加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为实现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治理的目标,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应积极转变观念,秉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现代食品安全治理原则,通过推进现代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努力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形成有效监管的合力。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

当代风险社会条件下的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同样也离不开农村社会公众食品安全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农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因此,从当代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理念出发,要将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提升到食品安全治理基础性地位的战略高度,来重新加以审视和定位。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明确机构,明确责任,将其列入各基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对县乡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考核范围,强化和落实食品安全教育责任。

(二)推进食品安全教育立法,为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构建提供法制保障

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教育专门立法,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教育法律体系,为农村食品安全教育开展提供明确法律依据,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食品安全教育立法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农村实际展开针对性的立法,通过立法明确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机构、内容、目标、责任、途径、形式、手段和步骤等相关内容,依法强化相关主体食品安全教育责任,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有法可依,为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坚实的法制基础和制度保障。

(三)确立食品安全教育政府主导原则,建立稳定的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机构体系

为有效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亟需调整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下多个部门各自独立、缺少协作和责任不明的“碎片化”工作模式和机制。应通过食品安全教育立法,确立食品安全教育中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同时明确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中政府相关部门的基本职能和目标责任,对推进食品安全教育的主导机构及其法定权责做出明确规定,并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对地方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以此来克服和解决当前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相当程度上被“虚化”和“弱化”的尴尬地位。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设置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议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之下,组建专门的食品安全教育指导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各地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制定结合本地实际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方案,督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履行农村食品安全教育职责,协调相关食品行业协会、学会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协作参与食品安全教育,研究制定农村食品安全教育计划,组织开发相关教育资源,落实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教育责任制和追究制。在此基础上,依法理顺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关系,进一步明确机构,明确职责,建立稳定的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机构体系,形成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和高效率的农村食品安全教育职能体系。

(四)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丰富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食品安全教育不是在纯粹的教育学的语境下使用‘教育’一词的”,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因此食品安全教育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参与者除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主要当事人外,还应包括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关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新闻媒体。”基于此,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也应构建涵盖从农村消费者教育到生产者、经营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监管人员在内的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在内容上,要突破过去将食品安全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消费者教育,加快构建食品安全全民教育体系。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出发,这一体系应涵盖以下几个层面:(1)以向农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社会教育体系;(2)以农村食品产业链相关生产者、经营者和从业者为主要对象、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商业伦理和道德诚信以及食品安全技能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3)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为主要对象,以强化其服务意识、勤政廉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教育要注重教育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除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以及食品安全橱窗、海报、漫画和公益讲座等传统途径和形式外,还应积极探索构建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的社会化合作网络体系,引导相关食品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性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可结合“三下乡”、志愿者服务活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关高校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及企业公益活动,在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针对各地农村饮食与消费习惯、生产生活特点及当地农村居民的关注点,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针对不同的人群,针对性地设计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将普法教育与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相结合,提高农村群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食品安全教育推动构建农村社会公众共同关注和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群防群治的新格局。

(五)拓展教育渠道和途径,将农村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食品安全教育是风险社会背景下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的防御环节。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推动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前移和协同治理,这是当达国家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经验之一。“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和安全课程早已列入国民普教体系”。“世界卫生组织也曾要求所有成员国把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消费者卫生和营养教育体系。尤其在教学课程中,开展针对食品操作人员、消费者、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教育规划”。相比之下,我国在推进食品安全国民教育方面与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教育并未普遍纳入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只在劳动课、社会课等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中有少量消费知识的内容”。实践中相关教育内容也比较零散,且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学生应当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用什么教材资源等没有一致的标准,没有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没有针对性的教材,所有这些都反映出食品安全教育很不系统。”因此,借鉴国际经验,从我国农村实际状况出发,在强化食品安全社会教育的同时,应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教育进入国民普教体系,需要明确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将食品安全教育相关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环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发相关课程资源,确立独立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育目标,编写相关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推动农村食品安全学校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防止当前应试教育压力下相关课程被“边缘化”,以此来逐步推动形成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完善的食品安全国民教育体系,为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的长效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刘文萃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

教育安全论文: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一、教学中传授安全知识

确保安全的根本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而能力的提高、安全知识的掌握还在于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学科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渗透安全知识。如我们的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讲授生字“灭”的时候,就让学生观察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石板盖住的插图,同时启发学生:“大家看到图上的火焰被木板盖住,大家觉得火焰会怎样?”很多学生回答:“火焰会熄灭!”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使得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字,这时我们的老师引申火险的防范、各种灭火方法、拨打火警等知识,把这些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学生。

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较好的发展作用。如何充分抓住写作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呢?我校老师布置学生以生命问题为题材写作文,在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大家都知道,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不仅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还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甚至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老师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引入主题——生命问题,促使学生去思索、去探究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样的写作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拓展了学生的作文题材。

三、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自救知识

到实际生活中实践安全知识,是安全教育的一个落脚点。当我们组织学生去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野外活动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去发现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探讨正确的做法,无形中让学生接触到安全知识,并产生牢固的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自己在室内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情节,帮助学生提升安全自卫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口语交际课——“遇到危险怎样求救”时,设计一个情境:如果你遇到危重病人、火灾、抢劫这样的危急时刻,应该怎样向别人求救?孩子在经过认真讨论之后,他们这样回答:“拨打120、119、110求救,电话中说清楚基本情况和事发地点。”这时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的位置比较偏远,等120、119、110这些救助队伍赶来后可能已经晚了,这时我们该怎么求救?”学生们听完老师的话再次讨论,达成共识,那就是如果在离救助中心较远的地方遇到险情,应当先去较近的医院、诊所、派出所,或者附近有救护能力的私人电话求援,如果不幸没有通讯条件,可大声呼救得到别人的救助。这种引导使得学生明白了求救就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把危险降到低限度。

四、在教育活动中丰富安全教育文化

除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外,教师还动员学生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寻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儿歌、相声、小品、快板等艺术作品,公布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网站等,让学生得到安全警示,提高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就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小事唤醒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更应常抓不懈。小学生正是安全意识的初步形成阶段,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使得安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安全教育工作不应该只是中小学安全课、安全会之类的事情,更应该把安全教育工作渗透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真正将安全工作抓细抓实。

作者:孙继东 赵景凤 单位: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学校

教育安全论文:特教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一、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与维修

学校实行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的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维修。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看到安全隐患都要做到当时排查。例如,看到浇花的水管横在了跑道旁边,就随手把它收到花池里,避免学生跑步时绊倒;看到被学生随手丢下的扫帚还躺在操场上,就把它捡起来收到小库房等。而对于不能当时排查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校长,由校长安排专人进行排查。每月由校长带队,安全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对全校进行一次大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维修。

二、做好晨午检、消毒通风的工作

我校的培智生除了智力低下,很多都伴有癫痫、心脏病、肢体残疾、低视力等各种疾病,所以晨午检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交接班时,就要把学生的异常情况告知值班教师,以便于值班教师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此外,还要每天对学生宿舍、教室、餐厅进行消毒、通风。

三、对学生进行各项安全知识教育

1.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我校学生都是一些残疾孩子,他们很少出门,即便外出也大多由父母带领,所以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此,我校把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安全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例如,安全课上,班主任讲各种交通安全知识;播放交通安全动画视频,出示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各位教师群力群策编写交通知识儿歌;开展“文明出行”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交通事故带来就是灾难与痛苦,从而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观念牢记于心。

2.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由于培智孩子和聋哑孩子的特殊性,他们的自控能力与判断能力都比较差,玩火现象时有发生,而面对紧急情况时,往往又不知所措。所以,对他们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消防宣传月活动中,我校都会安排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例如,播放火灾现场的照片,举身边的火灾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的可怕;利用每周两节的安全课,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背诵“报警儿歌”;认识消防器械,学习怎样使用灭火器等。

3.加强防溺水教育。溺水事故在假期儿童伤害事故中数量最多。而我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判断能力差、身体协调能力差,所以对他们更应加强防溺水教育。我校从六月初,每次周五的安全课上,班主任都要反复强调:坚决不能去池塘、小河里游泳,去游泳馆游泳时,必须有家长的陪伴。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把好学生的游泳关,以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4.进行预防疾病和食品安全的教育。我校的培智生由于身体协调能力差,课外活动与体育锻炼减少,再加上本身的疾病,他们大多身体比较弱,很容易生病,所以对他们进行预防疾病和食品安全教育也是我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首先,从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入手,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锻炼的强度。其次,给一些儿歌编排简单的小律动让学生边唱边跳,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身体抵抗能力。此外,还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和食品安全的教育,避免了病从口入。

四、加强安全逃生应急演练

为增强学生避险自救、紧急撤离的能力,我校结合各种安全教育,不定期举行消防、地震、预防踩踏等各种应急演练,让师生在实践中验证,在行动中总结,提高了师生紧急避险的能力。

五、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安全教育

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安全教育。例如,上下楼梯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结成“手拉手”的对子;视力差的学生,教育他自己的东西放到固定的位置,教给他上下台阶的技巧等。

六、举办“家长大课堂”

举办“家长大课堂”,对家长进行教育,既普及安全知识,又教给家长教育学生的方法。通过写小纸条、校讯通、打电话等形式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七、总结

学校安全无小事,通过对特教学校中安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我校总结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安全工作没有好,只有更好。今后,我校将继续秉持“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原则,用“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态度,不断完善我校的安全工作,以确保我校全体师生都能在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工作、学习。

作者:王立静 单位:河北省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

教育安全论文:未成年人安全教育论文

一、ABC岗位制的基本做法

ABC岗位制在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中的基本做法为“相互提醒、互为备用、第三方监督”。下面分别论述A、B、C这3个岗位的职责和在学校(或幼儿园)、家庭、社区中的具体应用。

(1)A岗位,即英文“ACTION”,是“行动”的岗位;在汉语中,即“按照”的含义,可引申为“按铃”、“按键”,也就是按照安全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按照规定的要求报警、按照科学的方式呼救。其岗位职责是在C岗位的督导下,按照B岗位提供的行为标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方式,包括观察其在应急演练中的行为,强调和鼓励安全行为,随时制止、纠正不安全行为,并在必要的时候报警呼救。另外,A岗位还需配合C岗位、B岗位,具体执行安全行为训练、灾难应急演练,包括情景模拟与体验。A岗位强调防范与应急,强调操作技能,相当于“观察员”、“报告员”。在学校(或幼儿园),该岗位通常由对“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比较熟悉,也比较有责任感的教师(或保育员)、学生代表(如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来担任;在家庭,则由与孩子密切接触的家长(如照顾日常起居的母亲或保姆、陪同玩耍的成年亲友)担任;在社区,一般由管理居住小区的水、电、气、消防、保安的物业公司(或村委会委托的类似岗位人员)来负责。

(2)B岗位,即英文“BROAD-CAST”,是“宣传广播”的岗位;在汉语中,即“传播”的含义,也就是宣传、标示,包括准备安全教材、安全防护用品(培训用)、宣传张贴安全标识,把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书籍、教育视频、安全教育防护设备、活动器材等进行整合,收集近期的安全教育资讯(含安全事故案例),教会幼儿基本的应急知识如衣服着火后的自护三步曲“停步—倒地—翻滚”等,训练青少年了解并熟练掌握使用灭火器、救生圈、防毒面具等常用的应急救护品。B岗位强调意识,强调准备,相当于“宣传员”、“教练员”。该岗位在学校(或幼儿园)通常由教学(或保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保育员)、理论与动手学习能力均较强的学生代表(如宣传委员、学习委员、课代表)共同组成;在家庭,则由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工作相对不繁忙的家长或其他共同生活成员(如祖父母、全职家政员)等来担任;在社区,一般由居委会(或村委会)组织,物业公司(或村委会管理的水、电、气、消防、保安等岗位人员)配合。

(3)C岗位,即英文“CHECK”,是履行“检查监督”职责的岗位;汉语含义是“督查”,定期评估、识别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的风险点并督促整改,包括对A和B的安全岗位职责实施情况的检查,对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器具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建立奖惩制度,侧重对各类伤害进行主动监测,围绕“伤害”主题教育质量工作开展过程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奖惩等。C岗位强调责任,强调效果,相当于“督导员”、“排查员”。该岗位对安全职责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尽可能地安排2~3人或更多的成员共同组成。在学校(幼儿园),通常由未成年人所处组织中比较有、对组织日常运转起决定作用的校长(园长)牵头,教导主任、班主任老师、学生班长(或学生会代表)、家委会代表共同担任,可结合“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组织安全检查并通报相关检查结果。在家庭,正常情况下,C岗位应由家庭中最有威信和的人来担任,比如父亲;但现在留守儿童较多,日常照顾孩子的家长往往很难有精力顾及细致的安全检查,而这样的家庭,其居住环境、周边环境又常常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此时,可由其监护人委托家族中较有威信的亲属家长来代为履行检查,居委会(村委会)配合。在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应在其日常行政机构中设置、配备相应的岗位和人员,或由其组织机构中负责社区安全的人员兼任,可考虑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或村民代表)的作用,吸收业务代表(或村民代表)组成督查小组,在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高发期(如寒暑假、节日期间)组织检查、提醒、整改。

二、实施ABC岗位制的关键环节

1.1未成年人广泛、实际参与安全教育并定期轮岗

在ABC岗位制中,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包括老师、家长和学生,其上岗人员不仅是安全教育中的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应定期实施轮换,具体地讲,应既有分别在A、B、C各自岗位内成员的轮换,也有A与B、B与C、C与A之间的成员轮换。其中,担任A岗位的人员应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地让未成年人自己担任,并适量增加上岗人员,加快轮岗频率;特别是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通常是小学6年级至初中2年级),未成年人一方面身心变化快,心理矛盾多,逆反情绪强,另一方面求知欲和精力都很旺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挑战愿望增强,自身虽已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普遍具备担任“安全观察员”的初步条件,但仍需要老师和家长提供他们发现自身认知缺陷和安全隐患行为的机会,此时可安排他们担任其他班组、相对较低年级、家庭其他成员的“安全观察员”,鼓励他们成为低年级学生、自身家庭的“宣传员”、“教练员”。

1.2老师和家长均具备正确实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需要动用的社会资源涉及公安、消防、卫生等多方机构和组织。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有时难以协调,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并将其作为和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孩子。目前对教师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尚不专业、系统,应考虑在师范院校等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中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比重,将其列为教师的必修课和取得教师从业资格的必考课,并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晋级和上岗以后的年度工作考评中增加安全教育工作成效的硬性指标。而对于家长的安全教育应开始于他们成为准父母阶段及孩子刚出生的关键时期,在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医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后恢复、新生儿接种疫苗的关键时期,由医院牵头对孩子的父母(可延伸至祖父母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孩子人身安全(防拐卖、防意外伤害等)、疾病防范、用药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由家庭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对小区内新生孩子的家庭进行居家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家长们具备基本的、常用的未成年人教育知识和技能。待孩子入园、入校接受常规教育时,家长和教师再通过“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交流学习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常态的学习和更新。

1.3由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组成网格管理

未成年人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安全教育的空白地段和衔接失效的时间,比如暑假期间高发的溺水事件、空巢孩子的坠落事故、孩子上下学途中的打斗事故等。未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活动范围日趋广泛,早已不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社会一方面要加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公益广告、公益组织、科普媒介等,共同营造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提醒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安全的整体氛围。A、B、C岗位不仅只是设置在学校,也涵盖家庭、社区,在未成年人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衔接、相互呼应,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平安、健康成长。

三、结论

鉴于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未成年人切实养成了安全行为习惯、掌握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ABC岗位制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应用设想核心是“养成教育”,围绕着“养成教育”,借鉴了现代企业培养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的执行力建设经验,从目前的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现状出发,将安全教育融合在未成年人在学校、家庭、社区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为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提供解决方案。

作者:郭海林 谌灿霞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

教育安全论文: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一、影响校园安全的多方因素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大事,安全的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方的努力,而影响校园安全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职责落实不彻底

安全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杂,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对工作职责的落实不彻底,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农村小学仍然将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对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仍然不够甚至会有疏忽。农村小学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没有设计安全便捷的教学楼逃生路线,也没有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以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传递足够的安全内容,学生的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差。

(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中,安全教育是少之又少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就比较薄弱,学生受到家长或者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安全意识也会减弱。同时,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孩子则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与父母相比,祖父母的照顾较为溺爱,当孩子进行危险游戏或者有不安全行为时,常常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社会层面对于校园安全的关注欠缺

校园的安全教育不是靠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社会的关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上,而忽视对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的发展。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经常会选择学校这种人员密集,并且抵抗力较弱的场所进行破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度和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重在落实。学校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落实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做好对于校园内部设施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组,制定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设计最方便快捷的逃生路线,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和校园安全讲座等活动,使得校园安全教育系统化、制度化,真正地把安全教育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保障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力

学校的安全教育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或者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安全知识,为孩子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言传身教。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除学习成绩外还应当关系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安排家长会或者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可以有效地接收学校所传达的安全教育宗旨,积极合作,共同维护孩子的成长。

(三)提高社会对于校园安全的支持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义务。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首先在经济上,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充分的经费支持,使得学校有财力维护校园设施,及时更换老旧的器材。此外,相关部门应当投入足够的人员保障校园的安全,杜绝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者:刘艳霞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高坎镇中心小学

教育安全论文:煤炭企业安全教育论文

一、改革与创新安全教育手段

煤炭企业要想促使安全教育工作获取更理想的实效,就要逐渐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枯燥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安全教育手段。

其一,现场教育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煤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力邀请相关专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教育,尤其是针对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等进行具体的师范与指导,从而促使煤炭工人在真实具体的教育进程中掌握更科学的工作技巧;

其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安全教育工作也应当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煤炭企业领导者要派遣专业人员,建立专属煤炭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定期的将相关安全工作流程、工作技能、不安全因素的危害等内容曝晒于网络平台上,并且通过现场场景的模拟、网络平台答疑、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方式,调动员工主动参与进来的热情和积极性,潜移默化中为他们安全意识的增强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

其三,要加强对煤炭员工的安全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以及敬业精神等,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薪酬、福利待遇相挂钩,对于在考核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以便为安全教育手段的完善乃至整个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二、构建良好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和无形资产,能够推动安全教育工作朝着更加正确化、合理化的方向迈进。安全文化的构建要求全员参与,因此要加强舆论的宣传,通过安全文化辩论赛、安全技能大赛、安全生产岗位竞赛以及以安全文化价值观为主题的知识演讲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灵活形式,引导煤炭企业员工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夯实自身的安全认识,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夯实注入更新鲜的内容。

还有,要提高煤炭企业各项生产设备的安全程度,以便为安全文化的构建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相关负责人要对各项设备进行定期的抽检与核查,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要做好记录和统计工作,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保障即使是在误操作或产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和设备也能够在保障安全之时正常运转,尤其是那些从事井下开采工作和员工难以及时控制盒适应的场所。再有,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营造“预防为主、安全及时”的工作氛围时,要尽可能的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关注和帮助员工,在促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夯实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

三、结束语

煤炭企业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教育工作成效的持续获得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良好途径和方式,开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促使安全教育在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中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贾化南 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忻州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