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大学音乐论文

摘要:音乐欣赏是一种包含了“积极”欣赏因素在内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欣赏活动,因而课堂音乐欣赏和个人课外独自欣赏音乐给学生制造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有很大区别,具体而言,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等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这样,它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更丰富。
大学音乐论文

大学音乐论文:大学体验式欣赏教学音乐论文

一、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能够对学习知识感兴趣,愿意去探索相关的理论知识。

2.学生对音乐感兴趣

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背景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理解音乐词曲内容。

3.保障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合理的运用自己的想象

体验式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要理解歌曲内容,可以通过课件或者学生的想象力对歌词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生活经验和情感的经历来对比音乐的含义,会有更深层的感悟,这也是生活和学习相结合的好效果。

4.有自身独特对音乐的理解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对同一音乐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要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圈住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生活、家庭、情感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经历,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通过体验音乐的过程培养学生可以透过自身的经历,去感受欣赏音乐带来的魅力,去理解音乐的内容。有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和理解,领悟歌曲要表达的情感。

二、体验式音乐教学的方法

音乐欣赏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多方面能力得以提高,具体提高体验式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如下:

1.兴趣的培养

确保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和引导者等多种角色要进行适当的转换,以自身的职业素养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喜欢音乐教学内容,喜欢音乐,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对待感兴趣的事情可以非常用心,会主动学习,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投入到音乐体验教学中。

2.因材施教

体验式音乐教学,学生在教学中作为主体,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给予每名学生均等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去展示自己。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做到公平公正,建立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进行对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音乐的情感体验。

3.重复体验音乐

音乐体验是通过学生本身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切身体验,是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思想整合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自身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融入到音乐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能切身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提高音乐的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体验式音乐教学的应用

为保障学生能够对音乐感兴趣,对音乐能够理解,并有好的鉴赏和欣赏的能力,需要具体教学具体分析。现将一节具体的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课程进行分析,如: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方式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明天上课的内容,要求要对歌曲背景、创作的意义和作家进行了解。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教师可利用CD或媒体课件播放音乐,请学生进行欣赏。及时次欣赏完音乐,请学生说说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别的能力。然后可反复进行对音乐的欣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音乐曲调的变化理解作曲的意义和情感的发泄。另外,通常情况下,如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节奏都较强,学生领悟和理解的程度都较高,因此对作品的赏析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体会的旋律的美妙,亦可根据歌词的理解,对曲中的意境和抒发的感情进行良好把握,提高其音乐赏析水平的同时,也能使其通过对革命练习曲的欣赏,提升其自身修养。而教师则可根据此类音乐的赏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赏析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状态、流露情感的观察和把握,以及赏析后对《革命练习曲》的总结和感想,找到学生的问题及优点,进而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更好地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没有感情的音乐是很难打动人的,而动情的音乐,哪怕无词也可以沁人心脾,深入心腹,所以将这种情感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形成坚韧而有力的气场感染学生、鼓舞学生,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美的同事,心灵和歌曲学习能力都得到升华。学校必须对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给予大力的重视和支持,保障开始音乐教学的实际意义,透过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情感陶冶。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抒发情绪,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健全人格。体验音乐不仅能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感悟和生活情感的经历进行整合,和音乐进行结合,帮助理解歌曲大意并能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结合自身有一定的帮助,可以不断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音乐对自己的鼓励都是有很多的影响的。每个人都是一件艺术品,需要音乐的熏陶,长期在音乐的启发下,能使学生的性格、语言表达和整体素质都得以提高。学生应该在音乐的启发下,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完善自身品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利用时代性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鼓励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体验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学生长久的音乐教育。透过音乐将学生潜在的音乐情感激发出来,将抽象的情感转变成具体真实的感情。能够的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理解词曲背后的故事,结合自身情感体验去感受这种情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的意义。如多媒体视频软件、CD、图片等课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情经历去理解歌词的意思,理解歌曲的意义。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中去体验、去感受。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去理解。能够大胆的去理解和感受歌曲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体态和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通过表演的形式建立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是音乐体验的有效手段。通过音乐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呼唤,产生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产生共,能够将学生的情感进行感化。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让学生知道音乐也是可以进行交流的。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进行对音乐的欣赏,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学习中。音乐的欣赏不仅限于纯音乐的欣赏,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对各类音乐的欣赏,体验音乐教学的方面也相对局限了。音乐通过情感的传达散发着魅力,学生要善于捕捉音乐中的情感和好的歌曲内容,合理的将欣赏音乐的内容进行自身的内化,可以利用音乐调整自己的情感和学习态度。教师应归纳好各类型的音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态度和情感体验,树立学生对音乐的多向选择,综合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大学中音乐体验欣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音乐素养,有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大学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但音乐无限,教师要将这种体验式音乐教学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建立学生长久有效的音乐体制,可以通过音乐去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作者:余燕 单位:湖北荆州教育学院艺术系

大学音乐论文:欣赏教育下的大学音乐论文

一、大学音乐欣赏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在音乐审美需要的支配下,在音乐审美意识的调控下,调动音乐审美能力而进行的音乐审美体验。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在这种令人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中,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关于音乐审美能力,它既包括感受美、领悟美的能力,又包括了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真正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以审美为目的,而审美就是以感性体验的适宜为基础所获得的精神愉悦。通过音乐欣赏这种特定的审美活动,我们在听觉对象上所获得的并不是任何外在的客观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意识。音乐确证了我们的听觉审美能力,使我们从外在的对象中意识到自身的本质。总之,我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我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的音乐之声,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心声”。

(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在音乐欣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接触一部音乐作品,以“听”的形式融入到该作品中,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最终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或是愉悦或是悲伤,这与作品的主题有关,但是无论学生体会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这都是学生的审美享受,透过这种情感,学生会对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等产出思考和感悟等,这种感悟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潜意识中,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同时还起到了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欣赏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入地品味该作品,在音乐中找到另一种美,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远离烦躁、远离喧嚣,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情感得到调节,其精神也会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内涵的一代新人。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之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为音乐本来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感性材料的创造性、音乐形式存在方式的创造性和音乐内容的创造性。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声音本身是感性的、非具体的材质,而音乐的声音又是一种非自然地、经过了加工的艺术化的声音,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它是通过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音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排列组合,在内心建立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再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允许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充分地、充满创造性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乐音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由于音乐内容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音乐不像小说或是一幅画一样具有具体的内容,音乐的内容是直觉的、非想象的内容,它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质三个方面。而这三者都是要靠欣赏者根据各自的音乐素养来感受到,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他们每个人所获得的音乐内容都是不固定的。更多的是当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其实是对音乐的“三度创作”,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对音乐的欣赏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创造性意识活动,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自己的主观意愿,同一部音乐作品,有人会感到恬淡,有人会感到忧郁,这正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会得到提高的。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责任,要承担起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爱国情怀。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因为我国有众多以爱国为主题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爱我中华》等,这些都是激情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他们会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欣赏这些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这种音乐欣赏教育对大学生既是的一种爱国教育,又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精神,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的人。除此之外,一般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因此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还能够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中汲取力量,将这股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前进。久而久之,学生也将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活动是最为普遍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或许从未参加过任何的音乐创造活动,甚至从未尝试过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但是,他不可否认自己有过欣赏音乐的经历。音乐欣赏是人们接触音乐艺术的基本方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音乐欣赏教育也是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础知识,然后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注意歌词的构成情况和演唱者的发声等。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聆听的方式来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它既能够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聆听者一定的情感,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聆听者,使聆听者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思考、感悟人生,最终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王玲 马竞鸿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音乐论文:影视音乐辅助大学音乐论文

一、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

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关系着影视音乐能否发挥其本身具有的价值,运用有效地方法策略可以将其效益较大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

1.通过影视音乐加强学生视听训练

很多大学音乐教学针对视听训练时,往往通过单一的教材内容进行,使学生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教学效率低下。这时就需要影视音乐的介入,合理利用影视音乐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开发学生的思路。特别对于一些影视作品,其中的插曲便是影视音乐的典型代表,能够吸引学生产生对作品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如电视剧《天路》中的主题曲《青藏高原》、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电视《日内戈医生》的主题曲《伊人何方》、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葬花吟》等等,合理引入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曲,插曲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渲染情境氛围,表达作品中心主题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视听水平。

2.通过影视音乐提高音乐欣赏力

音乐欣赏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音乐素养,感知力,想象力等等。深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而这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感官欣赏逐渐深入理解,随后发展成情感欣赏,提升到理性欣赏层面。同时,提升欣赏力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表达直观,具体形象的音乐作品最适合学生在初级阶段进行音乐欣赏,而大多数影视音乐都符合以上条件。所以说,影视音乐对提高音乐欣赏力的作用不可替代。

3.影视音乐对课程的导入作用

很多音乐教师在进行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每当教学歌曲的时候,直接开门见山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教学,往往会发生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对音乐作品不感兴趣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合理进行音乐课程的导入工作,增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改善课堂效率。在音乐作品教学前,合理引入影视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做铺垫,才是课程导入的核心方法。如在进行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的教学中,先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音乐氛围,同时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掌握韵律和节奏,感受和辨别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又如教学演唱《走进西藏》时,可先播放《西藏诗话》,通过对西藏的描述,让学生感受西藏的独特魅力和雪域风光,引诱学生进行联想,勾起学生的兴趣,使音乐作品内容深入人心,达到音乐教学最终目标。

二、结语

总之,影视音乐对大学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仅是引起学生对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还为主要音乐教学内容的进行做铺垫,使其更加顺利。影视音乐通过对“视”和“听”两个方面来加强音乐的欣赏效果,使其更易于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加快从感官欣赏到情感欣赏再到理性欣赏的渐变效率。而音乐教学工作者们更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引入影视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大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作者:尹娜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

大学音乐论文:大学音乐中影视音乐论文

一、影视音乐辅助大学音乐教学的应用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大学音乐的前提,而影视音乐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和意义。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影视音乐基本内容,合理将其引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好投入对大学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影视音乐具有热烈、辉煌、悲壮、庄重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欣赏,能更好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热情,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教育也是大学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更为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大学音乐的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阅历,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影视音乐能有效地反映出喜怒哀乐等情绪,观众感情也会随着剧情感情发生相应变化[1]。因而将这些内容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情感体验,提高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3.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很多影视作品歌颂祖国,赞扬人们的勤劳和勇敢,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大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对这些内容的引入,将其合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深入理解影视音乐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推动学生发展和进步。

4.塑造学生人格。大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还要塑造人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很多影视作品具有这方面功能。通过引入影视作品主题曲、插曲,了解其历史背景,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理解,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仅能起到愉悦精神和身心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是非曲直标准,有利于塑造学生人格。

二、影视音乐辅助大学音乐教学的应用对策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视听训练。大学音乐教学中,视听训练是基础性课程,通过视唱和音乐记忆来训练学生的音乐感觉,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教学中从教材内容入手,往往会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提高教学效果,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影视音乐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特征,一般影视作品的片头曲、片尾曲、插曲,学生都比较熟悉,将其合理引入视听训练教学中,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洪湖赤卫队》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等,都为学生所熟悉,并且作品抒情、上口、节奏平稳,是进行视听训练的材料。同时由于学生对这些作品比较熟悉,因而不必过多考虑音准、节奏等内容,可以将学习重点放在识谱方面,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同时影视作品音乐中具有多种节奏、旋律交汇,有利于促进训练效果提升。例如,很多电影作品会采用“变奏曲式”这一音乐节奏,容易为学生所记住,并且该结构的主题、和声具有较强逻辑性。影片《钢琴师》采用“双主题对位变奏”演奏这部作品,电影《夜宴》曲式结构也为“双主题变奏”形式。这些作品都具有自身显著特征,教学中合理采用这些内容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提高视听训练实效性。

2.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提高鉴赏能力。“奏鸣曲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它包含矛盾冲突因素、不同音乐形象等内容,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内容。但是单纯讲解这部分内容往往比较困难,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利用影视音乐可以转变这种情况,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生活的颤音》《抹去吧,眼角的泪》《法国中尉的女人》等,都采用“奏鸣曲式”编写方式,是教学中的材料,进行节奏训练时要重视这些内容应用。另外在古典音乐欣赏中,也可以利用影视音乐辅助作品教学,古典音乐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交响乐是其中之一,这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影视作品利用交响乐配音,不仅能增强作品感染力,还能提高表现力,更好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3]。例如,《命运交响曲》《最长的24小时》等作品中,通过古典音乐的引入,提高作品感染力,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内容。今后在节奏教学中要重视影视作品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教学内容联系,辅助钢琴教学。大学音乐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喜欢某一作品,想亲自弹奏给同学和老师听,但不会编排,或者弹不出那种纯正的感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影视音乐入手,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钢琴音乐是大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合理选择这些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钢琴音乐教学效果。

4.综合应用其它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做好影视作品选择工作,作品要贴近时代需求,具有时代气息,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影视音乐是综合艺术,作品往往来源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演员通过表演塑造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然后应用声、光、影等手段,将这些内容搬上银屏。其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整的影视作品具有片头曲、片尾曲、插曲,这些都是进行音乐教学的良好素材。它与作品人物形象塑造、中心主题表达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与视觉形象融合,不仅加强对人物、感情的渲染,还增强电影作品艺术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其次,为学生创设探索和创造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探索和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增强对作品感悟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创造,促进教学效果提升[5]。,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综合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好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对影视作品理解,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效果提升。要为学生欣赏音乐创设良好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音乐教学和影视欣赏巧妙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中解决问题,加深对作品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发挥影视音乐的辅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今后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影视音乐的应用,更好发挥其辅助作用。并结合教学内容,综合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大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作者:任增吉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大学音乐论文:大学音乐欣赏中的影视音乐论文

大学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转变旧有的审美观念,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改进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想象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及其他课程的动力及能力。但是由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的音乐课程仍然以教师及学生的唱课为主,只是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及唱功能力方面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审美能力逐渐被忽视,难以对其他音乐拥有足够正确的评价能力,与时代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需求相违背。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加大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运用能力。

一、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影视音乐审美能力

所谓的音乐审美教学是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感知,从某一角度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但现在的有些大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学生们严重缺乏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那样音乐的美感就没有办法被学生们所体会。另外,在众多类型音乐的冲击下,学生们本来就对音乐的认识很肤浅,许多类型的音乐会被学生们认为是老古板,从而对音乐进行挑剔,对个别音乐种类有偏见。因此,从一开始,老师就应该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审美训练,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审美渴望,对音乐进行评析,体会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音响等教学工具进行播放,也可以老师自己进行演唱,这样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将音乐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有利于学生们更地了解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变化。在老师的启发引导过程中,学生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想要去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无形中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那么这时就顺利地进人了情感的欣赏阶段,但由于每一个学生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丰富,就会使得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不。所以,在音乐欣赏时应该积极引人具有视听功能相结合的音乐作品。学生们可以通过画面、语言表达等方式对音乐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那样就会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体会。

二、通过实践训练,形成影视音乐乐感

什么叫音乐乐感?在我看来,音乐乐感即是演唱者对听众的感染力。演唱者将对所唱歌曲的曲和词的理解进行演唱,根据听众对演唱过程的投人程度来评价乐感的力量。在一般情况下,听众所直观感受到音乐乐感的方式是对音乐曲的理解,他们喜欢上一首歌的及时原因总是曲调好听,这不论是对于懂音乐的人,还是不懂音乐的人无一例外,所以这时人们往往对曲的理解先于对词的理解。在大学音乐课堂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音乐乐感,因为我们想通过聆听的方式去探索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感情。培养音乐乐感>J卜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音乐家、艺术家,而是要发掘每一个人潜在的音乐能力,使我们都学会欣赏、体验和聆听音乐,通过音乐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从而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创造美好心境,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但不能因为单纯地追求唱歌技术,而忽略了音乐整体的感。在发声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演唱技巧和对没有歌词的练习曲进行一定情感的演唱,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们对音乐的想象力,有感情的演唱提高了我们的音乐乐感。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指挥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或者通过体态律动和视觉这些辅助手段对乐感进行培养。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的表达让人感受它的美妙,所以,我们通过多听音乐,来为每一个音乐作品进行评析,达到审美效果。我们要大量的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通过大量的聆听,使音乐素质在无形中提高。还要多看些音乐家传记,走进大音乐家的内心情感世界。另外还要多思考,通过多听音乐多看记录,从而养成自己多思考的习惯,使我们对音乐的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而培养我们的乐感。

三、提高影视音乐综合素质能力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我们身心愉悦,忘记生活和工作中带来的疲惫。通过聆听美妙的曲段,让我们融人美妙的音乐世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果我们只知道苦读于枯燥的课本中,不懂得去欣赏音乐,丰富我们业余的课外时间,那么我想他的大学生活是有所缺憾的,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德智体美齐发展的环境中,那么,音乐是一齐愈合心灵的良药,它可以在你心情低落的时候,吞噬你那不快乐的细胞,种下快乐的种子,使快乐的种子在你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将不愉快的情感全部赶走,最终让你感觉到心情的愉悦,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离不开音乐欣赏的,音乐为我们带来的太多了,使我们内心丰富起来,使我们得到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注重音乐素质的培养,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一个工具,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地去实践。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好音乐理论也就是打开了音乐的大门,在授课中,老师们应该更加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

通过对音乐理论的理解,才能更深意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音乐。如果学生们仅仅只是局限于唱歌和音符,没有以音乐的理论知识做引导,那样很容易造成音乐的误区。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们应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音乐以图像、声音和短片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们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印象更深刻,增加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创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质的培养。其次,老师们应该重视学生们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们体验聆听音乐的同时,老师们应该善于发现,创办更多的创造性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不仅学习和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自己运用音乐知识去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自己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学生们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四、拓展相关音乐常识,巩固音乐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课本上的音乐理论知识,应该将学习的面摊开,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化,学习课外相关的音乐常识,如影视音乐以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但是,凡事皆有度,对于课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好“度”,不可以盲目接收所有的知识,否则将会使我们的音乐学习陷于泥潭,对知识的理解混淆不清。音乐来自于生活,在老师进行音乐教学拓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教具、教学环境和生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实现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老师们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和身边的事物特征让学生们经过思考和体会进行歌词创作。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课的形式发生着巨大变化,老师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音乐视频、不同曲风的音乐歌曲、影视音乐等多种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们通过观看和聆听音乐资源,在他们自己心中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对音乐鉴赏达到一定效果。画面的生动、音效的震撼,直接刺激着学生们的神经,使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感悟作品所带来的震撼。其次,音乐的教育要注重多元化教育,这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完善、贯通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从而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将传统的音乐专业知识、音乐基础知识和现代化的技术知识相结合,拓展艺术视野,将中外音乐知识相结合以满足现代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适度的拓展音乐欣赏教材,使音乐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们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音乐欣赏是大学音乐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者通过不断的模式及锻炼能够提高自身音乐欣赏水平的能力及对相关的音乐作品做出一定的审美评价,通过不断的音乐欣赏课程的训练,帮助欣赏者形成正确、深刻及细腻的音乐乐感,促使学生自身音乐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可以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歌曲相结合,收获到各种各样的感受,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价值观念,拥有健康阳光的生活理念,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工作。

作者:乔鲁兵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大学音乐论文:试论大学生音乐论文的选题原则与方法

摘 要:选题是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内容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毕业论文撰写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和基础。当下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想提升选题的质量,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我们必须了解选题的原则,掌握正确选题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论文 选题 原则 方法

选定一个音乐论文题目作为研究的对象就是音乐论文的选题,作为一个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或者是对音乐研究不深的艺术工作者,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加以研究是一件比较困难事情。选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的兴趣随意选题,因为选题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研究,是一种学问,依靠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很难完成选题工作,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选题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了解选题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律,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科学的选择和确立我们的毕业论文题目。

一、选题的原则

(一)适合性原则

音乐论文选题的适合性主要是指选择的论文题目一定要适合作者本人,它包括选题的范围,选题的难易程度两个方面。

选题的范围要适合作者的专业知识结构。选题一般应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进行选题,或者在自己研究领域范围内进行选题。这样我们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就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有专业知识作为我们的研究基础,我们的研究就能得到顺利的开展,这样到我们才能达预期的研究目标。如果我们的选题不在我们的专业范围之内,就等于自己到一个无知的领域去开垦,这种事倍功半做法不仅消耗我们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很难完成研究任务和实现研究目标。面对这样的局面,研究者很容易失去继续研究的信心和兴趣,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音乐论文的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来进行选题,正确把握选题的范围,比如,声乐方向学生的可以从发声,气息、共鸣、声部划分、演唱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钢琴方向可以从触键,放松、钢琴作品演奏分析等角度来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有驾驭论文的撰写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运用我们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来分析、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内的某一基本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选题的难易程度要因人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就是根据每个论文撰写者专业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来衡量撰写论文要达到的研究深度。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撰写论文的难易程度应该适应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科生毕业是应具有初步的音乐研究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音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学士论文研究程度不要过分追求高和深,可以抓住某个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亦可以重复他人研究过的科研成果,但要运用自己的语言把基本知识叙述清楚,并且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这就是我们讲的他们应具有的初步的音乐研究能力。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研究的深度和学士学位论文又有区别。这是由各个学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选题还要因地而宜,就是论文撰写者所在的学校和地域能为其撰写论文所提供的较大帮助。根据其拥有的文献质料、仪器设备、经费、导师等条件来确定选题的方向和难易程度,如果想写《论美国爵士音乐的发展现状》,如果图书馆没有相关专业资料,网络也查阅不到可以说明问题的信息和检索,再加上自己对爵士音乐只是比较喜欢,也没有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那么这篇论文要想完成难度就比较大,所以要根据可能拥有的资源来选题。没有有力的材料支撑,论文撰写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二)集中性原则

选题要注意题目涉及面的大小。撰写论文不是写书,二者是有区别的,论文题目涉及的范围不宜太大,范围太大,面面不可能俱到,研究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所以,选题宜小题大做,越小越好。比如下面一系列论文题目,《论声乐》、《论声乐的气息》、《论声乐气息的训练》、《论声乐气息的训练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关于声乐专业的论题,它是根据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作为学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我们好选择一个题目,较大也不应也不超过倒数第二级题目,刚刚涉足撰写论文的作者往往易犯“大题小做”的毛病,曾经有一个学生开题报告时选择了《论莫扎特音乐的艺术表现》一题。莫扎特的作品种类繁多,每个种类的艺术表现都能写上几万字,每首作品的艺术表现都是一篇论文,这位同学想用几千字就想把《论莫扎特音乐的艺术表现》这一题目研究的清清楚楚,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把每个体裁的作品蜻蜓点水般的轻描淡写。这样大的题目论点太分散,每个分论点的下面又有分论点,每个论点都不可能深入研究,这样肤浅的研究没有价值和意义可言,所以我们在选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提炼中心点,尽量避免大题小作的现象出现。比如下面的几个选题就比较好,《浅谈钢琴的断奏应注意的问题》、《论歌唱情感的培养》、《浅谈闭口音的咬字方法》、《论自弹自唱课程开设的意义》等。这样的选题论点比较集中,有针对性,研究容易深入。这样的题目,如果写上一万,还是要花一番功夫进行研究的。撰写论文的结果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撰写论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探索事物的本质和真理而努力工作、为探索事物的本质我们对其做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研究,努力使该学科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所以我们选题要注意集中性这一原则,高校在设计毕业论文格式时也应该注意这一问题,以免给学生造成选题上的误导。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社会发展就要靠创新来推动,音乐也是一样,它是在音乐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创新是一篇音乐论文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志,创新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填补了音乐学科研究领域的某项空白,在该领域研究史上前无古人,这种创新对本科毕业生来说难度很大,但是也不是。一方面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或者发现其不足加以补充使之更为圆满。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应多开发音乐领域未研究的处女地,但是作为一个音乐专业毕业生学生,因为我们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还不够丰富,我们的研究能力还和水平还不够高。所有,我们好把创新点放在自己的专业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经验加以提炼。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即使选择别人研究过的课题,我么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简单拼凑。要自己多思考,多研究,提炼自己的艺术思想。这样我们的文章才有创新,我们的研究才有价值。

二、选题的方法

选题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借鉴选题和自主选题两种。根据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掌握程度及研究能力的不同选题方法因人而宜。

(一)借鉴选题

借鉴选题是借鉴别人的题目来确定自己的题目。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广泛地分析、研究成功的题目,选择与自己相同专业、相同研究方向的题目,通过质料查阅了解他人的研究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分析该课题是否还存在继续研究的价值,从而确立自己的论文研究题目。因为这种题目在写作时容易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自己的主观意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容和别人重复率较高,没有较深的研究基础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研究不好深入。所以,在借鉴选题之前要广泛的占有质料,在此基础上发现可研究的价值和创新点。借鉴选题有比较适合音乐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因为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人才。他们还没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不可能标新立异。教师推荐题目也是我们借鉴选题主要来源,因为教师推荐题目是根据大学生实际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来提供的。所以借鉴教师推荐题目是大学生确定论文题目的。作为博学的艺术工作者,特别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可以自拟研究课题题目。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二)自拟题目

自拟题目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主观的设定论文题目的一种选题方法。不受任何人限制,这种主观设定的题目也是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假设的。他可能是自己的专业范围以内的,也可能是自己专业以外的内容,他可能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理论质料,也可能身无分文,只凭一时兴趣。它需要进一步的论证自己的研究内容是否是别人已经研究过的,自己的观点是否具有新意,有没有创新,不然自己的研究就会失去研究价值。自拟题目时不能盲目、随便。要在自己拥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确立题目,尽量不要脱离自己的专业,还要考虑题目撰写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专业领域以外的课题还要了解论文研究的条件是否具备,这些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给论文撰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种选题方法对于音乐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的主观性比较强,根据大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很难把握其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和性,研究深度很难超越现有的研究水平,即使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研究,但研究结果并不一定理想。所以,学生在自拟题目之前,一定要和论文指导教师就该题目进行认真的探讨,必要时还要请教相关专家进行必要的分析指导。如果学生有大量的研究时间或前期已有了研究基础,这种的选题方法还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因为这样的选题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它是事物创新和发展的源泉。特别是交叉专业的研究。如《论玉溪花灯的传承与研究》、《论陕北名歌的演唱特点》、《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等。

音乐论文的选题是论文撰写工作的前提条件,正确合理的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保障,所以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选题工作,科学分析研究选题客观和主观条件,争取科学合理选择论文题目。通过论文的选题培养我们严谨的研究态度,进一步树立良好的科学艺术研究习惯,为以后的艺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础。

大学音乐论文:论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的作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基地,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想要进一步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需要构建起和谐的大学校园。音乐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方面是很有效的。例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力方面,是不可替代的。音乐教育还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成败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涉到德智体美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关键也就在于培养四有新人,即德智体美,而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促进人际和谐。音乐有助于大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因为音乐本身就是生活,学生可以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来体味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同时,音乐还有助于推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合奏和歌咏活动都是属于集体活动,都是通过一个集体的面貌而出现的,这就需要大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认为艺术是人们之间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艺术可以将孤立的个体同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让人们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第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音乐可以舒缓学生由于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使他们从沉闷的学习状态中暂时的解脱出来,进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其思维变得更加敏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

第三,音乐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高。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音乐教育,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以往的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之前,往往不能从众多的音乐中挑选出的音乐作品,大多都是那些情调低下、粗制滥造的音乐。在接受过音乐教育之后,他们首先会对听觉感知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进而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表达音乐情感,甚至会去创作音乐。经过音乐教育之后,自然而然的会主动去接触那些高雅的、的音乐作品,而不是盲目地乱欣赏音乐。

二、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所发挥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音乐教育可以催使校园充满活力。和谐的大学校园必须要具备活力和创新。并且活力和创新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的时期,也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时期,具有较为灵活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只有将大学生的创造精神调动起来,并且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充足的保障,使大学校园充满创新活力的气息,这样的大学校园才能算得上是和谐的校园。而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培养。经过有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右脑,而右脑正是形象思维能力的控制区,音乐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的发展。通过音乐教学,可以诱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音乐教育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所谓的人际关系和谐就是指人们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还可以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和谐包含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和学生与集体之间的和谐相处。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内心世界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这种意识将不利于人际交往。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音乐活动服务、音乐比赛等,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之间会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情形,形成一种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形成。与此同时,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合奏和歌咏活动都是通过一个集体的面貌而出现的,这就需要大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认为艺术是人们之间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艺术可以将孤立的个体同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让人们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总结

音乐教育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高校应该将音乐教育重视起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切实、努力的将音乐教育搞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音乐论文:音乐欣赏课程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学习环境的日益复杂多样,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经济等压力增大,由于恋爱受挫,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原因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走向极端的事件时有发生。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意识模糊、心理紊乱和难以相处,等等。就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看,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强迫、自闭、抑郁、焦虑、偏执、精神分裂等。上述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大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问题、产生矛盾的时候所积累的情绪无法得到适当的释放,不断的自我压抑,心理的平衡逐渐失调导致的。

二、开展音乐欣赏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他们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经验和思考,提出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构想。音乐是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方式,情绪是能量的聚集和释放,是对某种体验及需要发泄的动态反应。众所周知,情绪必须发泄,只有在自我表现后,情绪才转人有意识的平静状态,这也是健康的需要。音乐恰恰能满足这个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可把人带到意识的深度。音乐的神奇力量能帮助人们显示和唤起许多未表现的或潜在的意识。音乐欣赏能帮助大学生探索和发现内在的自我,帮助和发展自我了解及对他人的了解,从而达到心理调节的效果。

三、音乐欣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探究

(一)音乐欣赏通过调节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使人产生喜、怒、哀、乐、忧、思、悲、恐等情绪变化,又能使人瞬间心旷神怡、情志优越。音乐艺术与人的情感活动密切相关。现代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欣赏音乐可以使人的情感强度、情感产生发展的时间延续得到调节平衡,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情感强度适中,时间延续适度,精神能量消耗减少,疲倦的身心恢复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趋于平衡等。人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以时间方式展开的运动过程,而音乐也恰恰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感情体验在运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驰,而音乐也恰恰具有这方面的特征。此外,通过不同乐器所展现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不同调式、调性的变化也能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变化,如:明亮的、忧郁的、热情的,等等。因此通过对具有崇高意味的音乐欣赏,培养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通过对深刻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欣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忧愁于欢悦,化暴躁为温和,使他们的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

(二)音乐欣赏通过强化自我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现实中迷失了自我,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同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认识的错误导致的。通过音乐欣赏,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强化。音乐作品本身会传达出自我意识。艺术品作为艺术家能动创造的成果,自然会带有生动的自我意识的印痕。作为欣赏者,大学生根据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自我”,能感受到大学生对自身及所处的人和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热情、悲观、宁静、愤怒、无奈、思念、仇恨、失落,等等。有了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客观深刻的认识,大学生就不容易迷失,更不会时常感到困惑,因此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三)音乐欣赏通过引发自我调整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音乐作品能引发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判断,促使他们进行自我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能从教师所选择的经典音乐作品中得到不同的生活感悟。当大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接触到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时,他们会很自然地反思自己的存在状态。通过把自己的情感状态和现实处境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反映的现实环境进行对比,对自我能作出更的定位和评价,并有可能尝试调整自己不适应现实的某些行为,从而减少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保障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

音乐欣赏是一种包含了“积极”欣赏因素在内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欣赏活动,因而课堂音乐欣赏和个人课外独自欣赏音乐给学生制造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有很大区别,具体而言,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等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这样,它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更丰富。音乐课堂使学生处在一个集体欣赏环境中,欣赏时注意力更为集中,更具有目的,因而,此时的联想和想象更为专注、传神;在集体环境下,人们对音乐的不同联想和想象具有参照性和对比性,能促进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加强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条有效途径。

大学音乐论文: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研究的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在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有效方式,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是否良好将影响到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也随之变得更加关键,同时也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素质培养将面临更大的要求与挑战。

1 大学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1.1 大学生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

(1)音乐认识上的缺失。从目前的大学生普及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各个高校中各个专业对于音乐的态度则处于漠不关心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认为音乐并没有实际用途。由此,现在的大学生对音乐方面的认识很少。即便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音乐本身的认识也不是了解,如对于学习音乐的意图、内涵以及用途等的认识还很模糊,有的学生认为上艺校、学习音乐,是因为好找工作,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功利性心理较为普遍,而对于音乐真正的内涵却鲜有学生能真正认识。

(2)音乐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在高校大学生当中,能够识谱的学生比例还不到四成,其中约三成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想象得到,当代大学生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认识十分严峻。而在音乐专业学生当中,还有少部分的学生直到毕业还不明白识谱的重要性,到了毕业论文时期才开始手忙脚乱恶补专业知识,这对于未来音乐人才的培养来说极为不利。此外,大学生在乐器的学习方面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吉他、手风琴以及竖笛等等,能够做到每天都能练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而音乐专业学生的乐器学习则集中在钢琴和小提琴两个方面,在其他乐器的涉猎上很少。

(3)音乐价值体现的不足。一方面,现代音乐主要体现在流行音乐,传播渠道可以通过电视、广播、音像产品等,在其他渠道的传播,如音乐表演、话剧等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现代音乐的流行,使得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高校对于古典音乐基础的教学很是缺乏,在乐器的配置方面也很匮乏,在整体的大学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们往往只注重成绩、奖学金等,音乐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4)网络音乐的影响。现在大学生的高等教育,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音乐活动,此时的网络音乐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地,学生获取音乐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校园的音乐演出、歌舞表演等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大学生活嘈杂,学生们独自欣赏音乐的空间狭窄,不利于学生独特音乐审美观的形成。

1.2 大学音乐专业教育的误区

音乐素质教育在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前提,不仅属于专业课的一种,而且是必修课。音乐学习当中不能没有素质培养,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有利于音乐中的读谱听音、和声创作、音乐赏析以及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每个环节都是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如果学生们仅仅是学会了唱歌跳舞,而没有正确理解音乐的内涵、背景和表现形式,那么就不算是真正理解音乐,学生的音乐素质也不会相应得到提升,毫无艺术气息和音乐感悟可言。在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中存在误区中总结了两个方面,如下所示:

(1)教师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误区。有很多音乐专业的教师在课时、课程的设置上枯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只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大量增加音乐技巧性练习,而忽视了音乐素质的培养。部分学生在乐器学生当中出现了会弹而不识谱的情况,或者是识谱学习速度较慢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判断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错误。

(2)家长教育方面的误区。在家长教育方面,单方面地追求考级,对教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干预作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最终使得学生为了通过考级,只会几首固定的曲目,不能将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融会贯通,无法体会音乐本身的内涵。

2 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原则

2.1 音乐内涵的认识原则

音乐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课程,它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从古至今,音乐之所以流传至今,并且得到了发扬与发展,这都归咎于音乐丰富的内涵。要学习音乐,首先要增加对音乐内涵的认识,从内心里接受音乐,感悟音乐,才能达到与音乐合为一体的效果,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内涵的学习,是一门音乐入门的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必修课程,学习音乐内涵之后,为以后的听辨、视奏、唱读以及欣赏等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音乐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向着综合型音乐人才的方向发展。

2.2 音乐专业教学基本课程设置合理化原则

(1)音乐素养的考级设计。音乐素养的学习,有利于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所谓音乐素养,它涉及所有音乐基础知识和认识,其教程涵盖了音乐教学的多个方面。可以设置音乐素养考级,充分考虑我国当前音乐专业教育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进行音乐素养的考级设计。

(2)乐器学习与练习时间相配合。乐器的学习是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当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种以上乐器,并且能够充分理解这种乐器与音乐之间的关联与含义。现阶段,在音乐专业素质教育上,对乐器弹奏的技巧上十分重视,忽略了练习时间与乐器学习的时间配比问题。因此,应该合理地进行学习时间的设计,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保障学生在学得好的同时学得扎实。 (3)基础学习应放在首位。正如上述内容所说,现在的大学音乐专业的素质教育缺口很大,对于考级、技巧的学

习过分重视,而实际的音乐专业学习应该以音乐素养教育为主,技巧学习为辅,将基础学习放在首位,才能打好素质培养的基础。 2.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在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当中,除了合理规划教学课程之外,还要将教学方法合理设置,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感受音乐的心境,充分了解和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及其背景文化,将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功利性的目标。此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培养了学生独特的音乐创新能力。

2.4 音乐素养考级设置科学化原则

音乐素养考级的设置,有助于进行学生自我学习的检查,能够让学生充分得到自我评定和自我认可,从而增加学习动力。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并不是让每个音乐专业学生都成为音乐家,而是以音乐为平台,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

3 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分析

针对音乐的属性来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作用在于让人的心境舒适、心情愉快,它由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声音组合而成,具有节奏和韵律。音乐有着自己的背景文化与发展历史,同时也有着特殊的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不管是音乐理论还是音乐历史,都有着其难掩的魅力所在,使其从古至今,流传韵意不减。由此,在现代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方式也有着一定的规律。

3.1 音乐教育普及化

音乐教育是整个大学生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它不仅仅属于音乐专业,还属于各个专业的学习,它是一种美学的教育,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现在音乐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素质培养上还存在漏洞,需要将音乐认识和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化,让每个音乐专业学生不仅术业有专攻,并且在其他音乐领域中有所认识,不是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大师,而是教会他们广泛涉猎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普及化的宗旨。

3.2 音乐课程规范化

不管是哪种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们有足够的主动性,不能厚此薄彼,如果各课程之间的教育出现不平衡,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音乐课程教学当中将涉及各方面的课程合理安排是音乐素质培养的关键。目前,教育部也已经将音乐教育课程分为音乐选修课以及音乐必修课两种,便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规定学生选修课程的最少时数,帮助学生拓宽音乐知识面。音乐教育课程的规范化,是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课程要有目的性,实现科学的规范化。

3.3 完善音乐教育体系

在整体的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上看,素质教育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的宣传、音乐教育制度的改进以及音乐学习模式的创新,这些都是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从音乐教育制度保障、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予支持,深化音乐教育体系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培养进展。

3.4 音乐教育内容革新

(1)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它旨在利用人文知识与环境,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它所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思维方式等,从而使得学生将这些良好的品质融于心中,形成优良的品格和修养,并学习到处世哲学。首先,在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方面对其加强培养。其次,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方面加强培养。,在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加强培养。音乐是一门艺术底蕴深厚的学科,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化视野的扩大,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突出其特点是重中之重,减少专业的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予学生较大限度的自我选择,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培养良好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

(2)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往的学校教育从高中开始就加大了对主修课程的重视,对自然科学的培养渐渐远离,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在自然科学素质上已经有所欠缺,如果在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中没有充分进行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将不利于现代音乐人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是时下急需进行的培养项目之一。高校教育中可以加设声乐、电脑音乐、动画音乐等相关课程,以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3)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音乐专业学习当中,艺术创新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技能。如果学生在艺术创新方面有所造诣,将极大地帮助其在艺术活动等实践中的工作,对艺术过程进行创新的理解和设计,对于艺术作品能够从表现、处理等进行赏析,并从中获取新的灵感和提出新的问题。所以,在培养方式上应加强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践为主,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发展。

4 提高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几点对策

4.1 完善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架构

在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研究中,首先,要进行改革的就是课程架构,现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化和规范化,对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必修课过多,给学生充分发挥的选修课时间较少,这与提高音乐专业人才素质的思想和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繁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高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式也多种多样,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将这些培养方式科学化、规范化,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体现,最终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伟大目标,这也是新时期音乐艺术培养的发展趋势。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多方面,如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等等,需要在课程架构中潜移默化改变,主要可有以下三点内容:及时,在音乐专业课开设的同时,增设哲学、大学语文、计算机、体育以及外语等多门公共必修课,充实课程架构内容。第二,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如美术、语言、第二外语、美声、音乐历史、现代录音技术以及文学写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完善学科体系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将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起来,将其进行类别分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2 改进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首先,因材施教。所有的教学模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而进行,以课堂内外的讨论为主要形式,同时辅以引导模式、问题模式、参与模式等,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创新力。其次,科学施教。采用针对性施教的方针,从学生的内心入手,以直观的感受为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的引导,同时还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提高学习的效率。[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实践施教。所谓实践施教,就是以学生的实践为重点,辅导学生加大音乐活动的参与,为学生谋求多项机会,积极参加国家各项声乐或乐器比赛,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增强。 4.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强,现代大学音乐专业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元素,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这里,要加强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多媒体应用能力,以科学特点为核心,制作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并且结合计算机软件、音响技术等,加大对音乐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实施力度,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

5 结语

在时代变迁与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力度也日益增大,由于新的教育理论的出现,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大大改善,机遇也相对增多,素质教育被推上了大学音乐专业教育的较高点。本文从大学音乐专业的现状以及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应当注意的原则和问题,从而提出在课程架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时期的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发展,实现素质培养的真正意义。

大学音乐论文: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采取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改变教师声乐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完善声乐教学条件等办法 , 旨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 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 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大连大学几年来积极进行声乐教学的系列改革 , 旨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一、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历史长期以来 ,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 ,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点。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 正式出台 , 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 重视音乐实践 , 提倡学科综合 , 鼓励音乐创造。

《标准 》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 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合格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 , 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 , 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 , 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 更新教学内容 , 实施多样化教学 , 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 , 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 , 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

1 . 大量扩招 , 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 , 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 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 , 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 . 专业能力不强 , 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 合格 ”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 , 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 . 过多注重技术训练 , 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 , 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 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艺术类学科 ) ; 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 , 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 . 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 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 , 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 , 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的、不适应时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 , 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 , 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三、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 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 , 提升精神境界 , 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 . 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 , 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 , 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 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 . 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 , 并正确地规划设计 , 这是教好学好声乐 ,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四、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1 . 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改变原有课程体系 , 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 , 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 , 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 , 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 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 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 ,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 , 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 , 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 , 立案备课 ,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2 . 改变教师的声乐教学观念。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 , 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 , 培养专业音乐人才 , 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大学音乐论文:浅谈音乐在大学生素质中的实用性

一、民间音乐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途径

民间音乐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音乐,是传统中国元素与民间艺术的融合,根据我国目前在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过程中所存在的瓶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用音乐体验情感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学生自身融入其中,去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将民间音乐引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去走进民间音乐的创作思想,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进行无边无际的想象,去摸索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在作品中的流露。

2.营造融洽学习探究氛围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探索创新和自主质疑。教师只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自由,才可能真正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自身的乐理知识以及亲身实践,去体会不同音乐本身的美,而非传统的根据教师自身的理解去限制学生自我意识与探究精神。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利用唱演合一的方式展现民间音乐的魅力。如在教学生演唱与欣赏本地区《畲家谣》、《请到绿谷畲家来》等独具特色的畲族歌曲时,可将乐理知识以及创作方式共同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这些新奇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使二者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民间音乐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意义

1.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音乐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用感情演唱、演奏,并投入丰富的情感活动。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目的的预习,课堂中参与欣赏、演唱、表演,结合《丽水畲族歌曲选》《丽水地方音乐创作歌曲选编》《浙西南民间音乐视唱教材》等地方特色教材,把地方音乐巧妙地融入课堂的教学当中,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地方高校的音乐体系更加充实完善。

2.能拓宽学生情感与想象世界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创造性活动和掌握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音乐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本土民间音乐正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在当今社会,重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匈牙利着名教育家柯伊达说:“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间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就会像漂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由此可见,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推广和传承的必要。结束语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民间音乐作为我国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通俗易懂容易传唱等特点,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又是比较新鲜的音乐形式,因此将其应用于现代大学课程教学中,不但能有效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同时也能够使我国现有的民间音乐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大学音乐论文:大学音乐鉴赏课的分析

一、遵循音乐教学规律

任何学生的个人发展或知识的学习,必然经历一个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复合、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也应遵循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进行教学时,应将知识内容串联,实现“线性知识结构”的建立。要遵循这样的教学规律,需要教师首先确立一个最为适当的知识模块分类法则。通俗的讲,音乐鉴赏课可以按照年代、流派进行模块分类展开教学,例如: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民族乐派等.可以按照乐曲体裁分类进行教学。例如:民族管弦乐合奏、交响曲、组曲、室内乐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法,即按照曲式结构进行知识模块的分类。首先,以简单的单一部、单二部、单三部曲式为基础,为学生建立曲式结构的概念;其次,进行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民族多段体等架构的学习,展开教学;再次,进行较高难度的大型曲式结构教学,如奏鸣曲式结构、回旋奏鸣曲式结构;,通过复习进行系统的知识整合。其科学性体现在由“最简单”到“最复杂”,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情感体验,也有助于和声、曲式分析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四个环节

针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环节,从及时到第四阶梯式进行。

(一)曲式结构概念。由于整体教学知识模块按曲式结构进行分类,因此放在教学首位,例如,单三部曲式“A+B+A”、回旋曲式“A+B+A+C+A+……”以及该曲式结构的特征。为学生解决某一曲式类型“是什么”的问题,明确教学目标,为整体知识结构建立基础。

(二)代表曲目的作曲家和创作背景。在学习曲式结构概念之后,选择具代表性的乐曲展开教学,讲解该曲目的作曲及创作背景。在这一环节中,最关键的是鉴赏曲目的选择。在曲目选择上,教师应选择能够普遍接触到的、易分析的经典曲目。如复三部曲式结构,可以选择:《拉德斯基进行曲》《春节序曲》进行教学;变奏曲式结构的教学,可以选择:《鳟鱼钢琴五重奏》《在中亚细亚草原》等曲目。除此之外,还可适当插入一些具典型音乐形象、特征,且与课程内容主题相近的曲目,如:《野蜂飞舞》《荒山之夜》等,用这样具有鲜明形象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

(三)乐曲体裁。当具体讲到某一曲式结构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不可避免的将内容延伸至乐曲体裁。通过乐曲体裁的学习,进一步扩充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学生需要了解的主要乐曲体裁包括:交响曲、进行曲、室内乐、组曲、圆舞曲、奏鸣曲、幻想曲、民乐合奏等。如体裁室内乐的教学,可以从室内乐的概念、起源、常见形式三个层面进行展开。

(四)乐曲结构及内容分析。此环节为整体教学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学生对乐曲曲式结构的掌握、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音乐情感的体验,在这一环节集中进行。如在进行“变奏曲式结构———《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学时,将乐曲“A+A1+A2+A3+A4+A5+A6”六次变奏拆解,逐个进行分析。其中,及时变奏A1乐段,由钢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声部演奏一连串的6连音,整段音乐充满欢快、无忧的情感,描绘了鳟鱼在河水中游动的欢快景象;第二变奏A2乐段,中提琴演奏主旋律,欢快音乐的背后由中提琴暗淡、忧伤的音色进行衬托,预示接下来的故事有不详的事情即将发生。依次类推,完成整个曲目的欣赏教学。

三、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

音乐鉴赏课在高等教育学府通常以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种形式出现。音乐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进行教学,在PPT课件、音频文件及少量视频文件的支持下,辅以讲解就能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作为一门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艺术素质良莠不齐,运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处理就会显得被动。这时应调整教学策略,在课件中少放置音频,多放置视频文件,用音乐视频为非音乐专业学生传达更多、更为直观的信息。除聆听音乐之外,在视频中还可观察到整体乐队配置、民族西洋乐器、乐队指挥风格等,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循序渐进”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四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上好大学音乐鉴赏课。

大学音乐论文:对于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1音乐对人身心的作用

音乐艺术教育就是以音乐为手段,以审美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艺术教育对人身心健康的作用表现为以情感为主线,以审美为前提,以“润物无声”、“寓教于乐”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行为。

1.1音乐对人的物理作用

声音本身是一种声波的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音乐则是具有一定频率、节奏和强度的声波振动,如果在传入人体以后,正好与机体内相应的振动频率和生理节奏相吻合,就能引起极大的反应,这种反应成为共鸣(或共振)反应。它能大大激发人体内所储存的潜能,使身体的某一部分由稳定的静止状态变为动态。例如,节奏鲜明而强烈的音乐,能振奋人心,使人心跳加快,肌肉绷紧;而节奏不鲜明、旋律缓慢轻悠的音乐,则对人起一种松弛和催眠的作用。与此同时,优美的乐音声波在空间还具有一定的扩散力和穿透力,它能迅速而直接地作用于大脑,提高脑神经的兴奋性,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如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可以调节人体的血液流量,促进血液循环与唾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加强新陈代谢。实践表明,优美的乐音可以有效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使人精神饱满,焕发出青春和力量。

1.2音乐对人的心理作用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情感。音乐对人的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音乐可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独有的认知和感觉。当人们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时,人这个审美主体会被音乐外在的构成形式与内在的情感意蕴所吸引和震撼,并随即产生出特有的、异样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如欣赏作曲家冼星海所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伴随着那急风暴雨、巨浪滔天、惊心动魄的音乐声响,人们一方面会为之而兴奋激动、而热血沸腾;另一方面还会感觉到精神境界也变得高尚起来。再如,欣赏《春江花月夜》,当那流畅多变、委婉质朴、优美而典雅的旋律传入人们的耳鼓时,我们仿佛已经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迷人景色之中,乐曲所描绘的春风和煦,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交融以及渔舟唱晚等大自然的情景,可以使人们有一种安静和轻松愉快的情绪。

音乐之所以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原因在于乐音的运动形态正好与人的感情运动形态在逻辑结构上相似:(1)它们都是一种可以流动与休止的时间性运动过程;(2)它们均可表现力度的增强与减弱、节奏的加速与抑制、以及极度兴奋和平缓等运动逻辑。一般来说,人的快乐情感总是与明朗、跳跃、向上、快速的乐音音型相对应。例如,肖斯塔柯维奇的《春节序曲》,乐曲开始所使用嘹亮的号声象征节日的来临,紧接着由木管与弦乐演奏出快速、活跃和流畅的旋律,则描绘出青年人尽情欢乐的场面。相反,悲哀的情感则往往与舒缓的节奏、较慢的速度、小调以及下行的音调相对应。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乐曲一开始就在木管的低声区上奏出一个缓慢而压抑的下行主题,使人觉得郁闷、哀愁。作曲家正是运用了这种对应的逻辑关系,从而达到乐音形式与人的情感同构的目的。当这种微妙的乐音进入心灵的深处,并与人的情思相交汇,便会对人的心理气质产生深刻影响。

2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交流和表达的心理机能,这种机能随着人的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丰富和完善。然而我国大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他们虽有着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但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却变得空虚和冷漠,有的缺少朋友间的纯真和友谊,有的失去精神上的蓬勃与生气,而这些常常是导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音乐艺术恰恰能改变人的这种深层的、隐蔽的、消极的内心活动,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实现心灵间的沟通,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艺术教育可以调节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情感。目前,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不断增加,使不少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都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当他们遇到相对强度较大的挫折时,他们对社会的失望、对自己的自卑就会发生,有时形成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理疾病。对于这种心理状况,具有一定周期性的音乐艺术教育就可以加以改变。情感是音乐艺术的灵魂,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它都饱含着无比丰富的情感。当学生聆听或演奏(唱)具有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时,内心便会产生一系列情感反应,从而达到调节不良情绪和情感的目的;其次,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人的个性和人格主要的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环境塑造的。在贫困、责备、苛刻、压抑、愚昧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很容易形成内向、孤僻、抑郁、自卑、急躁、冲动、固执、个人欲望强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感情脆弱的人格。研究资料表明,人格偏执或情感偏激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通过将学生置于音乐的环境中,可以将音乐承载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不良个性与人格残缺可以有效地得到完善。比如,通过指导学生欣赏我国民间乐曲《喜洋洋》、《步步高》以及美国作曲家格什文创作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积极、乐观、轻快、使人兴奋的音乐,可帮助其克服一些性格的缺陷,使其变得乐观、开朗和大方;另外,也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如合唱团、舞蹈队、乐队、歌舞表演等音乐审美活动,以改变他们不善交流与表达的个性,以及由于其不良性格而造成的紧张的人际关系;,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阶段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由于受多种价值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并不容易。复杂而多层面的认识交织在一起常常导致学生人生观具有多元性和动荡不确定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很容易引发大学生偏激、一意孤行的行为,致使一时冲动,终生遗憾。通过经常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等富有哲理性的音乐作品,学生的灵魂可以不断受到启迪和震动,自然情感升华成一种高级的情感,而这种高级情感正是一个人远大理想与正确人生观得以确立所必需的情感。

3结束语

总之,探索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还需要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笔者坚信,只要抓住规律性,利用音乐艺术教育 来指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然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为落实素质教育改革铺就一条有效的道路。

大学音乐论文:大学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教育研究

摘要:音乐欣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文章提出了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教育,并分析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

关键词:综合体验式教学模式;音乐欣赏

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思想,情感都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通过音乐欣赏,人们可以认知历史,认知世界。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通过音乐教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而在这个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是关键。

1.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所谓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就是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沟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使大学音乐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程度采取适当的方法将音乐情景再现,这样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综合体验式的欣赏,能够对音乐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进步。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在音乐形式上和音乐内容上都能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从而真正掌握音乐的内涵,这是综合体验式教学存在的价值。

2.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受到教学目的的影响,音乐欣赏被认为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音乐欣赏,学生才能提高综合素质。也只有懂得欣赏音乐,才能够学好音乐。只是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大部分人对音乐的理解停留在初级阶段,他们喜欢音乐,能从表面上理解音乐的旋律,但是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却不能理解。这些人往往对一些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因为可以简单的了解歌词和曲风,而对于一些世界名曲也不太接触,或不能理解,听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一些人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较强,他们能够听懂音乐,懂得欣赏音乐的美妙,能够了解曲作者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容,我们将这一类人定义为音乐爱好者。他们对音乐喜欢甚至痴迷,但是对于音乐演奏却不是那么的感兴趣;而真正了解音乐的人,是将欣赏,理解和演奏为一体的人。他们懂得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每一首音乐能够表达的感情,能够体会作者的心态。我们说,真正能够读懂音乐的人,内心一定是极其平静的。音乐欣赏能够改变人的心情。但是在以上三种人中只有一种才能真正了解音乐,才能更好的通过音乐教学提升自身的素质。要改变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教学模式。

3.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的意义

3.1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质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增强。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其教学效果。有了教师的正确讲解和引导,学生才能够更深刻的了解音乐知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所提高,能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开始变成主动学习,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音乐具有一定的意境,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以记歌词为主,就无法把握音乐的意境。而综合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就不同,学生通过体验,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其对音乐的意境把握更加,学生更容易的了解了音乐的内涵,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2营造真实气氛,培养欣赏的能力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不仅仅停留在内容上,还包括对音乐情感的把握,音乐意境的理解。这些都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心理特征等实现。这样就需要避免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更加真实活跃的课堂气氛。而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就是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意境理解更加的深刻,能够理解音乐的创造背景以及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如肖邦的夜曲中,大部分基调平和,节奏舒缓,饱含了作者对祖国或亲人的思念,这是因为肖邦在很小的时候就远离祖国,在自己即将离去的那一刻也不忘记提醒亲人将自己的心脏送回祖国。每一首音乐都蕴含了作者饱满的感情,这些感情只有通过体验式教学,才能更深刻的体验。

3.3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音乐意境

综合体验式教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一系列的音乐会,或者演出。如果可能还会允许学生亲自参演。这样,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双手触摸了音乐,对音乐的感知更加真实。并且在以往的学习中,教师指出在音乐弹奏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

,而通过亲自演奏,便可以清晰的了解音乐节奏,从而使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高。

4.总结

实践证明,音乐欣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意境,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应该被广泛使用。另外,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总是与政治,历史,民族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欣赏音乐时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做具体的分析。同时,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他们用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促进学生发展。(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大学音乐论文:浅谈利用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

【论文关键词】 信息素质 教育 音乐素养

【论文摘要】 信息素质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利用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将信息素质列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势在必行。如何利用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高校音乐教学中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概念的提出,可以溯源到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给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素质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信息素质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其中,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业余生活。音乐教育使学生无论从艺术、文学还是社会角度,都有很多收获,丰富了包括音乐、文学、历史、美术、戏剧、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使其知识面更宽、视野更广。其二,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俗话说“音乐无国界”。音乐作为一种最普遍的表情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情感交流的“世界语”。一切有进步倾向的音乐艺术,都蕴藏着歌颂社会前进的内涵。经常从事这样的音乐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克服因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困难,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其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一首的音乐往往总是同人类的社会进步相联系,总是充满着生机和创造性的。个人对音乐作品所包含的这种自由的、独创性的感受和实践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者必备的能力。大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质包括: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鉴别信息及其来源;了解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合理、合法的获取和利用信息。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基础教育,它包括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和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包括:介绍图书馆的布局、馆藏和服务、联机目录使用。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包括网络工具与常用软件的使用,包括e-mail、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其次是了解不同信息源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信息源,使用检索方法及策略对获得的信息作出评价,通过交流信息、组织和综合信息完成具体任务。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差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一般不是很开阔,往往局限在自己所喜爱的某种信息的接收上。主动捕捉相关信息的意识不够。另外,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缺乏信息创新能力,不善于积累信息等。在对我院各系的学生调查中,大多在校高职生虽然上网时间较多,但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大部分学生禁不住网络的诱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交友、聊天、玩游戏中。有98%的学生常使用聊天工具;38%的学生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46.6%的学生对在线看电影、下载音乐等投入较大的精力。平时很少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发展研究方向,缺乏日常积累。

在硬件设施上,图书馆原有馆藏基础较差,开展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起步也较晚。无论是从理论到实践还是从硬件到软件,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08年对学校的评估起,我院加大了对电子阅览室、光盘数据库、网络资源信息检索系统的建设力度,从不同角度满足师生的双重信息需求,为学生良好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重要保障。目前我院图书馆内有关艺术类的馆藏图书有20604册,电子类图书1024册,校内学生只要登录学院网站打开图书馆数字资源,就能任意浏览所有资源,做到了资源共享。

四、利用信息素质教育提高音乐素养

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大学生可利用各种信息手段获取所需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

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掌握涉及音乐专业术语及音乐欣赏问题的检索、评价能力。比如,学生想了解一首乐曲,按照以往的方式,要么请教老师,要么通过光盘等视听途径。如今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需求选择信息源。可以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查询或网络信息查询等,详细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

学校要根据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措施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当学生具备了信息素质,懂得了音乐素养对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运用信息素质提高音乐素养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不什么难事了。

试大学音乐论文:析隐形课程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一直是大学教育的重心,音乐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文章从隐性课程开发的角度,分析了隐性课程对于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提出实践中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隐性课程 大学阶段 音乐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即课表中有课程规定的一部分教学活动;隐性课程又类同隐蔽课程(hidden curriculum)、潜在课程(laten curriculum)、非正规课程(informal curriculum)、未研究的课程(unstudied curriculum)、未预期的课程(unanticipated curriculum)等,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一、隐形课程的发生及实施中应把握的要点

两种课程类型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特点,其中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1.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2.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3.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4.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5.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6.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基于隐性课程的特点,要求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四点:1.能够广泛地深入学生中间。2.控制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活动。3.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保持目标一致。4.具有优化育人环境及氛围的作用。

音乐素质教育是大素质教育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类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存在,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学习的特性彰显隐性课程的需要

(一)德育功能。德育自古以来是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早在孔子时期,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把审美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孔子还说“移风易俗,莫过于善”,音乐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表达思想感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因此,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数百年来,德育一直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使人向往美好的事物,丰富美好的思想。如慷慨激越、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斗志,唤起民众,其铿锵有力的节奏,激励一代代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欣赏的音乐作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发扬祖国灿烂的文化。

(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如今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课题,音乐是时空的艺术、想象的艺术,想象恰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科学家贝弗里奇说过,“音乐有助于直觉……在感情上音乐带给的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爱因斯坦甚至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音乐能激发人的无穷思维和丰富想象力。学习乐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手、脑、眼、耳并用,能开发儿童的大脑,使头脑聪慧,形象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有明显提高。长期受到音乐启迪的学生,能在桎梏的思路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强大的创造力,从而思维敏捷,精力更集中。生理学家认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均衡发育合理运用,有明显的协调作用。

(三)建立多元文化观。人类社会是文化多样性的社会,我们应培养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学会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建立起国际文化交流的良好沟通。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化传统,还要了解外国文化的精髓,在这种双向互动中促进学生们思想和谐向上成长。

三、音乐素质教育中隐形课程开发的条件

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达成的,是需要慢慢深入学生的生活,与其融合,进而形成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因此,关注隐性课程的开发,尤其需要关注音乐素质教育。如何从大学教育中开展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五点。

(一)校方应当提供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硬件主要是修建美术室、舞蹈室、钢琴室、音乐室等公共设施,为学生提供开展活动的场所;软件主要是建立良好的音乐氛围,鼓励学生们创新和开展活动。

(二)鼓励学生发展音乐社团活动。如创办吉他协会、合唱团、大学生管弦乐队、音乐小报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活泼的性格,带着舒畅的心情投入学习,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三)定期举办艺术节及大型节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艺术节,尤其是自发排演节目。充分利用大型节日或纪念日,通过义演、大型舞蹈助兴等方式把人文的理念和爱国热忱融入进去,加强道德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举办音乐文化讲座。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音乐素质文化讲座,尤其是名家的讲座。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与众多人文社科专家面对面的机会,聆听名家的声音,引发对社会的思考,感受学校浓厚而独特的“大学”气息。

(五)多渠道提供知识途径。包括:1.丰富的图书馆资料。面对新时代渴求知识和发展的校园学子, 图书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资料的中心,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音乐素质教育也尤为重要。因此,图书馆应该保障音乐资料的相对充足。2.校园网上资源。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校园网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保障学生能查到所需的知识是校园知识系统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隐性课程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定义,学术界对此也有很多的歧义,根源主要是隐性课程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计划性。沃伦斯将隐性课程的研究归纳为三个层次:1.师生互动、教师结构、教育制度的组织模式等学校教育的结构;2.价值的学习、社会化、阶级结构的维持等作用于学校的进程;3.从课程实施的偶然的、无意识的副产品到包含在教育里的历史的社会的功能中的各种结果的种种“意图性”或“隐蔽性”。这意味着隐性课程的研究从潜移默化变为强调有意图的安排。因此,在实际教学实施中,要把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大方向衔接起来,进而组成协调的课程体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