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探析

摘要:天然次生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生物及微生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和发展好天然次生林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维持本地的生态平衡,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探析

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探析:对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的作用探析

1实施天然次生林资源集约经营管理的作用

1.1可以维护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是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加快森林自然更新、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岭南八局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也是内蒙古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是幼、中龄林面积大,但质量不高,单位蓄积量低,生态功能差。通过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建设稳定健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满足社会对森林多功能的需求,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逐步使林分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林内可燃物载量减少,病腐木减少,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增强,增强森林抗性,充分发挥森林有益功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森林安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因为落实发展、民生、环境三同时原则的需要,让天然次生林资源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必须紧扣发展、服务发展、优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切实做到保障民生,保护环境。由于天然次生林资源大多位于农、林、牧交错地带,经营管护区内农、牧、林矛盾较为突出,加之保护和经营管理对象较为分散,给日常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为了调和这一矛盾,必须进行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实现林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措施

2.1加强林地资源封育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资源的封育,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面积,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积极实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满足人们对林地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满足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对林地的需求,争取区域林地资源整体效益较大化,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封育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工程区域实行封山育林,在主要路口设立标志牌,重要地段设立围栏,制定管护制度,确定专人管护,确保特殊树种培育项目成果不受破坏;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盗伐和私拉盗运等毁坏天然林资源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防治,建立健全森防制度,严格禁止防火期野外用火,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加强森林检疫和防疫。加强特殊树种资源保护,对特殊树种集中分布区实行挂牌保护,专人巡山保护,落实专人看管。

2.2因地制宜、确定森林抚育对象

森林抚育对象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划定的限伐区和商品林经营区内亟待抚育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按相关技术规程要求,并结合具体林分和林木生长特点,抚育间伐的作业方式可采用透光伐和生态疏伐等方式。

2.3对稀疏林分实施林冠下人工更新

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的林隙中营造珍稀树种,采取“先造后抚”的措施。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植方式,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均匀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小,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局部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实施林冠下人工更新,不仅能够摸索、总结人天混培育模式,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示范带动适宜地区大规模培育特殊树种,促进天然次生林的演替发展,为提高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做出一定贡献,而且还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4进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受益当代、功及千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森林防火是一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耗资工程,因此,极大制约森林防火的投入。实际上,从灾害经济学的观点看,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由减少的灾害损失来体现。进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森林资源的破坏,具有抢险救灾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天保”工程的成败。

3结语

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肆意开发,导致部分地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在森林集约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培育生长良好、形质健全的森林资源,可以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淘汰非目的树种,使目的树种扩大生存空间、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加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措施,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汇功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作用。开展次生林集约经营,有助于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探析:探析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的作用

1实施天然次生林资源集约经营管理的作用

1.1可以维护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是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加快森林自然更新、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岭南八局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也是内蒙古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是幼、中龄林面积大,但质量不高,单位蓄积量低,生态功能差。通过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建设稳定健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满足社会对森林多功能的需求,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逐步使林分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林内可燃物载量减少,病腐木减少,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增强,增强森林抗性,充分发挥森林有益功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森林安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因为落实发展、民生、环境三同时原则的需要,让天然次生林资源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必须紧扣发展、服务发展、优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切实做到保障民生,保护环境。由于天然次生林资源大多位于农、林、牧交错地带,经营管护区内农、牧、林矛盾较为突出,加之保护和经营管理对象较为分散,给日常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为了调和这一矛盾,必须进行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实现林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措施

2.1加强林地资源封育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资源的封育,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面积,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积极实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满足人们对林地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满足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对林地的需求,争取区域林地资源整体效益较大化,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封育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工程区域实行封山育林,在主要路口设立标志牌,重要地段设立围栏,制定管护制度,确定专人管护,确保特殊树种培育项目成果不受破坏;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盗伐和私拉盗运等毁坏天然林资源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防治,建立健全森防制度,严格禁止防火期野外用火,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加强森林检疫和防疫。加强特殊树种资源保护,对特殊树种集中分布区实行挂牌保护,专人巡山保护,落实专人看管。

2.2因地制宜、确定森林抚育对象

森林抚育对象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划定的限伐区和商品林经营区内亟待抚育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按相关技术规程要求,并结合具体林分和林木生长特点,抚育间伐的作业方式可采用透光伐和生态疏伐等方式。

2.3对稀疏林分实施林冠下人工更新

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的林隙中营造珍稀树种,采取“先造后抚”的措施。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植方式,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均匀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小,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局部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实施林冠下人工更新,不仅能够摸索、总结人天混培育模式,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示范带动适宜地区大规模培育特殊树种,促进天然次生林的演替发展,为提高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做出一定贡献,而且还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4进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受益当代、功及千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森林防火是一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耗资工程,因此,极大制约森林防火的投入。实际上,从灾害经济学的观点看,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由减少的灾害损失来体现。进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森林资源的破坏,具有抢险救灾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天保”工程的成败。

3结语

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肆意开发,导致部分地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在森林集约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培育生长良好、形质健全的森林资源,可以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淘汰非目的树种,使目的树种扩大生存空间、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加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措施,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汇功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作用。开展次生林集约经营,有助于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探析: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的作用探析

1实施天然次生林资源集约经营管理的作用

1.1可以维护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是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加快森林自然更新、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岭南八局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也是内蒙古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是幼、中龄林面积大,但质量不高,单位蓄积量低,生态功能差。通过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建设稳定健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满足社会对森林多功能的需求,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逐步使林分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林内可燃物载量减少,病腐木减少,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增强,增强森林抗性,充分发挥森林有益功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森林安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因为落实发展、民生、环境三同时原则的需要,让天然次生林资源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必须紧扣发展、服务发展、优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切实做到保障民生,保护环境。由于天然次生林资源大多位于农、林、牧交错地带,经营管护区内农、牧、林矛盾较为突出,加之保护和经营管理对象较为分散,给日常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为了调和这一矛盾,必须进行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实现林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管理措施

2.1加强林地资源封育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资源的封育,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面积,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积极实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满足人们对林地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满足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对林地的需求,争取区域林地资源整体效益较大化,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封育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工程区域实行封山育林,在主要路口设立标志牌,重要地段设立围栏,制定管护制度,确定专人管护,确保特殊树种培育项目成果不受破坏;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盗伐和私拉盗运等毁坏天然林资源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防治,建立健全森防制度,严格禁止防火期野外用火,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加强森林检疫和防疫。加强特殊树种资源保护,对特殊树种集中分布区实行挂牌保护,专人巡山保护,落实专人看管。

2.2因地制宜、确定森林抚育对象

森林抚育对象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划定的限伐区和商品林经营区内亟待抚育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按相关技术规程要求,并结合具体林分和林木生长特点,抚育间伐的作业方式可采用透光伐和生态疏伐等方式。

2.3对稀疏林分实施林冠下人工更新

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的林隙中营造珍稀树种,采取“先造后抚”的措施。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植方式,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均匀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小,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局部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实施林冠下人工更新,不仅能够摸索、总结人天混培育模式,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示范带动适宜地区大规模培育特殊树种,促进天然次生林的演替发展,为提高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做出一定贡献,而且还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4进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受益当代、功及千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森林防火是一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耗资工程,因此,极大制约森林防火的投入。实际上,从灾害经济学的观点看,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由减少的灾害损失来体现。进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森林资源的破坏,具有抢险救灾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天保”工程的成败。

3结语

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肆意开发,导致部分地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在森林集约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培育生长良好、形质健全的森林资源,可以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淘汰非目的树种,使目的树种扩大生存空间、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加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措施,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汇功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作用。开展次生林集约经营,有助于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探析:浅析桦南县七峰林场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策略

摘 要:天然次生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生物及微生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和发展好天然次生林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维持本地的生态平衡,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天然次生林的经营管理策略中,笔者结合林场现状,从管护经营、依法治林、幼龄林抚育以及天然次生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桦南县 七峰林场 天然次生林 经营管理策略

1.林场概况

七峰林场位于桦南县城北部,距县城5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0°41′06″―130°51′01″,北纬46°36′30″―46°28′40″之间。东与桦南林业局相连,南与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毗邻,西靠桦南县青背林场,北与双鸭山市相邻,西北与桦川县申家店林场接壤,行政区域属孟家岗镇境内。

林场经营面积1137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1335公顷,有林地面积9689公顷,蓄积量为1077107立方米。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8366.1公顷,蓄积为940627立方米。林场天然次生林比重大,占有林地的86.3%,且森林分布比较均匀,能够较好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年生长量为31933立方米,年生长率为3%,森林覆被率85.2%。

2.天然次生林分布特点

七峰林场天然次生林面积8366.1公顷,天次生然林按龄组分布主要特点:幼龄林180公顷,中龄林1563.2公顷,近熟林2802.7公顷,成熟林3264.2公顷,过熟林556公顷,合计8366.1公顷。主要分布在55个林班,354个小班内。

3.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策略

针对桦南县七峰林场森林资源分布现状,结合当地环境、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天然次生林的经营管理。

3.1加强管护,落实责任。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考虑林场自然地理条件、林相情况,道路网分布等因素,结合现有天然次生林分布特点和范围以及生态公益林分布相对集中连片,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道路交通不便,人员活动相对较少的特点,主要采取专业队管护形式。在施业区内将天然次生林划分为三个经营管护区,落实26名专职管护人员,分别是:鹿场,7人;马槽沟,7人;七星砬子,12人。人均管护天然次生林面积321.77公顷。管护经营责任人的确定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竞标、考试的方式录取,向职工公布责任区地块、资源条件、管护费用支付标准、资源补偿费收费标准、管护经营要求等内容。录取后向职工张榜公布,经县林业局授权,由林场场长和责任人签订责、权、利明确的合同书,明确管护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把管护人员落实到林班、小班,做到死看死守。

在森林管护中,结合林政检查站、工段房舍的建设进行管护。本着利用现有房屋,与村屯、道路、水源相结合,禁止在森林内部建设管护房的原则。林场现有管护房两处,位于55林班6小班和9林班7小班境内。每个管护房面积为50平方米,房前设立宣传牌,屋内规章制度、图、表上墙,有办公桌,有巡护记录薄、出勤表及相关证件存放地点等,设备摆放整齐,方便使用管理。由于林场处于深山区,为了方便管护人的管护,缩短他们到管护区的步行路程,林场规划2017年在12林班6小班和40林班1′小班处各建一个管护站,这样使林场北片和东片管护区的管护人员管护更、更方便。

3.2坚持依法治林。七峰林场距县城偏远,人力资源稀少,针对这种情况,林场加大了林政执法力度,做好宣传教育发动,通过《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林业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林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严格执行管护经营责任制,定期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查处各类资源林政案件,减少人为破坏。防止牲畜危害,坚持经常巡逻,发现案情迅速出击,一查到底,认真落实“严管林”的方针,严厉打击乱砍盗伐林木,乱开滥占林地、乱植滥采、乱捕滥猎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木材运输管理,对过往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建立木材检查报告制度,确保山场木材不流失,木材运输中无其它违记、违法行为。加强林木采伐管理,落实采伐限额责任制,严格遵守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限额采伐计划,按设计施工。做好天然林资源监测工作,做到及时掌握森林动态,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1】。

3.3加强幼龄林的抚育。加强幼龄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峰林场天然幼龄林180公顷,通过对幼龄林的抚育,可以达到或接近人工林状态,提高林地生产力,缩短轮伐期,增加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抚育,可以清理林下的藤条、灌木,减少易燃物,有利于森林防火。将病腐木、枯立木清理干净,将带有病菌的病原林木进行清除,减少了林木感染林业有害生物的机会,改善了林地的卫生条件,促进了林木的正常生长。通过抚育,建立了完备的生态体系,提高了森林的生物防护性能,保持了水土,调解了小气候,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2】。

抚育间隔期根据林龄和林分密度大小而定,一般为3―5年,一般近10年生长的林分和林分密度大的间隔期可适当缩短;对于10年至20年生长的林分和林分密度小的间隔期可适当延长。抚育间伐的株数可结合林场实际情况,根据林分的郁闭度大小而定。

3.4加强天然次生林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生产。木材的综合利用是提高木材利用率,降低天然次生林资源消耗的主要措施,随着木材采伐量的减少,发展林区天然次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生产成为林区职工生产生活的当务之急【3】。七峰林场每年采伐量近0.4万m3,全部为商品材。剩余枝桠、梢头木等采伐剩余物可以生产木耳段、烧木炭,加工小木制品等,零星碎枝桠又可以解决部分居民的烧材问题,减少居民因烧材问题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同时结合重点公益林的管护经营,可对管护责任区内林冠下资源进行种植中药材、食用菌、养殖业等综合开发利用,对山副产品实行有偿使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这样既增加了职工收入,又安排了林区富余人员。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