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开始由扩张的竞争逐渐转入内涵建设的竞争.代表大学内涵建设的大学文化研究开始提上日程,也日渐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重视的课题。大学图书馆文化不仅仅是大学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本身还是大学文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
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

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研讨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服务机构,校园文化建设也离不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属性何谓文化?文化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体。人们对文化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积累和深化的过程。古汉语中“文”的本义指纹理或花纹,作为名词被引申为“象征符号和典章制度”,作为动词被引申为“修饰加工和文化教化”。《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揭示了“人文”与“化成”的关系,是中国文化内涵的最早源头。“文化”一词的使用出现在西汉以后,其当时的基本内涵为“文治教化”或“以文教化”。由此看来,中国的文化观是一种由人及物的运动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起源的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文化即是人化的倾向。西方的“文化”一词产生于拉丁语Culture,原义是对土地的耕作及动植物的培养,后引申为培养、教育、发展、农业、文明等。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运动模式,体现了西方哲学起源时的“物质本体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存在于我国的古代教育之中,从私塾、书院所倡导的“学而优则仕”、“舍生取义”等儒家教义中便可看出最初的校园文化之精神。但“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思潮,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大学校园,《中国普通高校教育德育大纲》明确规定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是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与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重要手段。

(二)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知识的宝库图书馆是高校文献情报的中心,是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那些整齐有序静静摆放在书架上的图书,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典籍,那些在师生手中流通的报刊杂志,那些蕴藏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是构建图书馆大厦和文化知识大厦的基石。大学图书馆是许多高中生向往的地方,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学图书馆总是充满神秘感。许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走进大学的校门,看见宏伟的图书馆,很是兴奋。湘南学院中文系200!9级新闻专业的郑同学津津乐道地告诉我们,新闻专业是我院新增加的本科专业,这个专业的知识面比较广,老师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自己经常去图书馆,五楼社会科学书库藏有丰富的新闻专业的相关书籍,不仅能帮助自己更加熟悉专业知识,还能丰富和补充自身各方面知识的不足,真是受用无穷。大学几年学习后,学生们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和目标,如考研、考公务员、创业等等。近几年,考研成为热点和潮流,我院考研人数逐年攀升。这一方面激励学生们不断学习与深造,一方面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考研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图书馆也是为老师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地方,虽然现在网络科技发达了,网上数据库也初具规模,这些确实给老师平时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为了保障信息的性,还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中文系的一个博士说:他从图书馆查阅资料后,感受最深的是馆藏资料的完备性和性,他每次去图书馆都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资料。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大学生要善于利用图书馆,只有这样,专业才学得好、学得深,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乐园图书馆本质上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重要方式。在图书馆里,今人与古人,中国人与外国人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展开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精神对话,从而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乐园。读大学没有充分地利用大学的图书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

损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道尔厅的门楣上刻着一句话:“知识的一半,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以除了课堂、除了社会实践,学生们还应时常走进图书馆,寻求所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同时还能在书中寻得一份宁静,得到一个温馨的读书环境。走进图书馆的各个书库,分门别类的书架上,整齐有序排列着的图书散发出淡淡的书香,人们在这座精神的乐园里牵魂摄魄。文学书库里,老庄的哲学让人明智,鲁迅的杂文发人深省;《聊斋志异》引人幻入魑魅魍魉的神境,《沧浪之水》解读现实的跌宕起伏;《老人与海》代表着人的不屈意志,走进海明威,走进桑提亚哥,我们可以感受“我可以失败,但我决不能被打败”的硬汉世界……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沉入到这一部部旷世着作中,与其中的人物达到心灵相通,与其间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进入了无人之境,达到精神愉悦的至高境界。艺术书库中,一册册艺术书画,一本本谱着曲的音乐书籍,一叠叠电影电视剧本,带人走进艺术的殿堂,领略艺术的魅力。医学书库中,中西医的典籍,蕴藏着人体生物学的无限奥妙,为救死扶伤,涉猎新的科研领域奠定根基。还有语言文字书库,社会科学书库等无不包含着智慧的精髓。随意穿行在书籍中,人们感觉自己的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次洗礼。许多同学告诉我们,他们常常喜欢腾出一整下午的时间,去图书馆学习,只为寻一本耐人寻味的散文集,觅一本同学上午介绍的小说。不经意地走过一排排书架,有时,阳光会透过窗户懒懒地逸进来。这时,靠窗的书扉,在阳光的叠映下,不安分了,泛出浅浅微光,突感好奇和冲动,于是,抽出来,小心翻看着。好书具“隐世”情怀,因此有些同学不喜欢按照图书馆的编号去找书,而是喜欢漫无目的地寻找,他们总觉得这样更有一种求知的喜悦,特别是文学书库的好书,于茫茫书海中,千呼万唤始现身。越不起眼,越隐蔽处,越可能是好书的栖息地。当你无意中发现自己找了很久的书,或是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作者时,你会从中体味到无以言表的惊喜。有些学生对我们说:看很多书的人通常都被看作是十分刻苦的人,其实真正爱看书的人不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因此也就不存在刻不刻苦了。相反,他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可以使心灵得到慰藉,使思想得到升华。他将读书当作是在跟自己的老朋友谈话,当作在接受一位良师的熏陶。所以,很多学生十分热爱读书,在读书中享受快乐!在校园文化中,美育体现高层次的文化追求。特别是现在,在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以赢利为目的文化场所遍地开花之时,图书馆可以发挥自己的特殊娱乐功能和不收费等其他娱乐场所不具备的优势,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来到图书馆,一方面摄取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提神养智。图书馆收藏整理的大量文艺书刊、艺术画册、音像制品等在向专门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的同时,也给一般读者带来欣赏、休闲的机会。这就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职工和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先进文化可有效地杜绝校外不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们在娱乐中感受到真善美,从而从根本上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二、推动校园文化视野下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在这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总有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重点论”。就图书馆工作而言,就是要围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努力牵住“服务”这个牛鼻子,把服务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读者及时,服务育人”的理念来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事业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职能一是以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搞好每月岗位明星、业务流动红旗、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调动全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图书馆员工的自身素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加强现代技术培训,积极采用现代图书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较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联网优势,及时开展网络服务,包括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图书,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和意见箱、网上信息资源引导、近期信息应题通告等服务,扩大服务领域和范围,尽可能为读者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尽可能地延长图书馆开放及服务时间,假期保障一定的开放时间,待条件成熟后,网上资源的服务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总之,要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真正成为读者获取教学与科研信息的重要途径,成为学生学习求知的第二课堂。

(二)加强管理,为师生提供好的精神食粮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严格执行郴州市委和学院党委行政提出的关于作风大整顿文件精神和《湘南学院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搞好馆领导轮流值班和馆员每天签到制,实现工作配合的化和工作效率的较大化。推行馆务公开,特别是图书和设备采购方面必须坚持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在阳光下操作,真正做到用尽可能少的资金,购买最有价值的书籍。

(三)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方针,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的要求,努力搞好两大建设。一是搞好图书馆资料建设。在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学院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和新增专业建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及时添置反映学科发展近期动态和学科发展前沿的图书资料,特别是电子图书和期刊,切实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二是搞好图书馆的制度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建好图书馆数据库,加快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目前我们已购买了《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电子期刊17个数据库,论文13个数据库,购买了《万方医学数据库》。下一步要及时升级和更新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电子检索中心,配合学院网络化建设,进一步升级和优化图书馆网络。进一步搞好CALIS湖南文献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共享远程传递服务工作,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信息来源的主要基地,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总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指导校园文化与图书馆建设,真正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多方位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图书馆建设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社区文化 社区服务

论文摘要:论述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文明进步促使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社区文化对居民素质的提高、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积极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水平与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呈正比关系,因此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高校图书馆如何利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社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它是在社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中形成的社会文化在社区的反映,它的发展与否,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文明程度和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打造城市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文化建设是城市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美国学者指出:“文化的繁荣在城市”。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凸现,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城市社区的形成和逐步完善,社区文化在城市社区总体建设中的位置更加突出,成为一个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标志,其对城市社区的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2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充当着文化智力资源平台的角色。在继承、营造和创新社区文化形态方面,图书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作为社会文化资源信息的载体,图书馆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平台;其次,作为社区娱乐、交流的服务平台,图书馆所拥有的文化智力资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知识的认知与交流提供了条件;第三,在传播社会新知识、新文化,促进“学习型社区”的构建以及社区文化的创新、发展上,图书馆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2.1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高校图书馆蕴藏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藏书系统完整.学科比较齐全,情报含量较高,与学校所设置的专业联系密切,针对性强,提供的情报性、性高。学校图书馆无论是藏书数量还是藏书类型、经费来源等都是社区图书馆所不能相比的。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建设经费的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文献数量的增加,纸质型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存互补,共同发展,使高校图书馆在文献的收藏上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2专业人员优势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厚的文献信息优势,而且有着庞大的专业队伍优势,拥有一批学科专业齐全、素质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配备齐全,比例均衡,文化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他们可以解答咨询问题.也可以辅导读者使用巾外文检索系统,对情报的收集、加T_、整理等丁_作有一定的技术能力。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己高素质的人员、网络化程度高等有利条件来承担社会的科研项目和人员培训。

3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的具体措施

3.1图书馆要加强其文化服务功能

图书馆通过各种文化展示,可以强化教育的辐射作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社区群众受到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熏陶。高校图书馆要从传统的以文献实物为主体进行借阅咨询和开发利用的文献中心模式,发展到以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中心上来。

高校图书馆可以向本区域内的社区或选择适当的社区,发放一定数量的借阅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一般是围绕专业学科的设置而购进的,随着机构的调整、专业的改建,有些闲置的书籍也许正好是社区居民所需要的。另外,高校图书馆的阅览室、工具书、电子阅览室等服务项目也应有选择地开放。这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既可以充分利用本馆的文献资源,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也为社区居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方便。流动图书馆进社区,能解决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唤起人们学习的热情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形成全民读书学习的良好氛用大有裨益。这对把社区建成书香浓郁、读书蔚然成风的学习型社区,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参与社区教育活动

根据终身教育基本思想,任何人不应当将其一生简单地划分成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应随时根据需要接受教育,社会也应当随时根据需要提供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区域性、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I而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向学习者提供信息,开展咨询、评估、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个体学习者确定工作、生活目标和教育、培训目标,使之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工作机会。除了开展文化知识教育、科技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外,高校图书馆还应把举办审美教育、家政教育、休闲教育等内容纳入自己的服务范畴,以帮助人们完成向现代人的转变。

3.3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突破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只限于满足校内用户信息需求的范围,扩大到社区居民所关心的日常生活问题,使之成为社区的信息枢纽。高校图书馆应依托本馆以及学校科技实力.开发出适用的信息,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偿的信息咨询服务。同时也可将学校的科技成果、本馆研制开发的信息产品提供给所在社区的企业、主管部门,主动为科研成果寻找市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开展咨询服务要考虑时效性和针对性,可根据L}j户决策需要事先点题,从而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也可在蒯查的基础上.在用户决策前提出决策目标.从而实现信息服务的超前性。

3.4培养用户的信息能力

为了给人们提供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就必须使其成为具有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人。信息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对信息的鉴别、筛选、分析、预测等)和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对媒体、网络的认知和利用等)。图书馆可通过宣传、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培养社区成员的信息意识,提高其信息能力,使社区居民熟悉利用信息资源的知识,地捕获和处理信息,并逐渐掌握利用网络终端开展自我服务以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利用与交流的方式和方法。高校图书馆要成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中心,一定要走进社区居民,以社区的经济发展为己任。高校图书馆应该深刻认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社区建设巾发挥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论知识经济下图书馆文化建设

(一)建立理念系统

理念系统是文化建设之魂,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充分调研,投入必要的人力、时间和财力。1.财力投入。图书馆的工作和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最终影响到办馆效益。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图书馆面临财政危机,事业陷入低谷。对此,首先要积极呼吁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保障并增加图书馆经费投入。图书馆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具体落实,以点带面,逐渐推广,使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图书馆也应积极主动与各界真诚合作,让社会各界通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2.人力投入。主要表现在领导班子的自我加压和对职工的发动与组织上。领导者首先需要具有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勇气和准备,从剖析现有的管理思想和做法起步,对各种不合时宜之处“动真格”。其次,建立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制定推进计划和实施意见,具体承担和落实各项工作。同时,让职工参与重大制度制定和服务模式改革实践,保障制度建设的民主性、合法性、稳定性,维系制度建设的严肃性。[4]3.时间投入。下大力气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访谈、调查研究、讨论、培训,有专家课题组与中高层管理干部分别访谈,职工问卷调查,读者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职工共同参与讨论,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等形式。通过对组织使命、目标锁定、功能定位的反复认识和提炼,继承现存制度文化层面中先进的东西,摒弃阻碍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对原有比较薄弱或缺乏的部分进行新的提炼,不断扬弃与完善,最终形成理念,之后再举办全员培训班,进一步形成共识。

(二)制度整合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制度创新要点应集中在有效使用新技术、加大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缩短文献供给的时空距离、为科研工作和文化传承提供智力支撑和保障上。图书馆要大兴制度文化建设年,以“岗位制度卡”为工作思路,力求寻找能体现核心价值观、增强上下左右等维度的整体效用和诚信度结合的途径。具体做法:1.现有制度整合汇总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本着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新理念进行梳理,修改补充,或重新制订,或作调整,中止执行等,最终形成能指导工作运行的条理清晰、责任明确、操作可行、考核有据的制度体系。同时落实制度管理与执行部门的职责,形成每项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执行规则,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年度考核制度与评估机制。2.编制“岗位制度卡”“岗位制度卡”是指各岗位应承担的工作任务、上岗条件以及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反映的是某岗位“干什么”、“何要求”,从操作层面上促使员工从知晓“干什么”到理解“怎样干”,从提出“条件与要求”到设定“具体评估标准”。由于岗位类型、功能以及工作特点不同,不同的岗位形成的作业规范、标准量化、考核指标的制度卡具有多样性和差别性。比如服务出纳台、设备维护等岗位,对作业正规化要求明显;参考咨询服务等岗位,协作共享性显着,任务与要求可比性明显,采用对标、比较、定位的形式形成具有较宽覆盖面的制度卡。通过对作业行为的分解、工作流程的定位,根据不同的要求和设定原则,形成各具特色的“岗位制度卡”系列。[4]3.流程优化从质量控制链的视角审视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寻找和分析上下结合、责任关联、相互依赖与制约关系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坚持“尊重、信任、授权”原则,理顺作业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建立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优化流程规范与规则,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将“精致服务”、“至诚合作”的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构筑群体规范、群体效应中,让干部和职工明白自己在管理结构中的方位与职责,清楚其作业流程规则要求,认同并服从管理方式,竭力克服程序不严、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事倍功半现象,防止重“个人得失”、轻“团队合力”,重“部门利益”、轻“整体利益”,只提“要求”不讲“控制”等情况。4.规范设计确立和实施图书馆员的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以服务为导向,坚持读者利益至上,规范馆员对读者的行为举动。要求馆员举止端庄,主动热情,接待读者及解答咨询要耐心细致、语言规范等,使服务行为、个人仪表以及人际关系等都按规范行事,把图书馆的理念、价值观融入在日常服务工作和馆员的行为中。

(三)管理创新

首先,建立核心领导层的凝聚力。发挥馆长的关键作用首当其冲。馆长不仅仅是管理者,而且是图书馆整体价值观的较高体现和化身。因此,馆长应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时时保持与图书馆整体价值观的一致性和适应性,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使馆员在各自喜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做到互惠共赢、和谐高效。领导层要做到管理信息透明化,要拧开“诚信的双向效应”阀门,解除领导者与馆员之间的心理鸿沟,减少沟通信息失真和交流障碍,消除上下自我心理保护的障碍,顺利地达成领导与馆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其次,加强馆员自我管理。现代管理学的一个管理要点是要重视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鼓励人们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把责任较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岗位上工作等。因此,图书馆应大力提倡馆员自我管理,如分权和授权,工作扩大化,参与式和协商式的管理等。各级领导只负责涉外事务,内部事务放手让馆员去做,不作具体指挥,只负责参与制定计划和检查结果。馆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自我管理,避免有些工作大家都去做,而有些工作无人做,提高了效率,保障了决策的正确,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工作氛围,体现出科学精神、法制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读者服务水平。再者,建立激励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获得某种内部的推动力,让人始终处在进取、愉悦的状态中。具体可体现在两个方面:1.报酬与奖惩系统的设计员工可由报酬制度、考评标准来识别组织的价值观念。当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价值观念时就应该受到奖励。奖惩系统的设计有利于馆员理解图书馆提倡创新的价值观。2.晋升、遴选或解雇等标准设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标准,有利于培养图书馆员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作风等,这样管理者在考虑晋升时,可以有效地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打破分配不讲业绩、贡献,晋职、使用上的论资排辈等旧有管理体制。[5]

(四)大兴学习之风

知识经济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个人进步、国家发展的原动 力。掌握知识的多寡,常常成为衡量一个合格现代人素质和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是前提,应用知识是根本,创新知识是关键。显然,这就给工作在知识宝库中的图书馆员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员需要不断变革观念,不断提高自己,孜孜以求,好学不倦。除坚持学习图书馆情报学、文献学理论和各种业务知识外,更要学习反映当代世界科学技术新发展的许多新知识,如信息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知识等,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馆员正是在掌握、应用、创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使知识增值,从而为更多的人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供了可能。以理念更新为先导,加快图书馆制度整合,管理创新,不断学习,推进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其实用的、潜在的功能将是长远的、的、稳定的、渐进的。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在愿景目标驱动、价值环境拉动和文化景气互动中,发扬其整合力、聚合力、创新力、激发力、持续力,实现制度文化建设的投入成本向事业进步转移,向人的发展转化。

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浅谈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大学图书馆文化

论文关键词:大学文化 图书馆文化

论文摘要:论述大学文化与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内涵,阐释了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并对制约当前大学图书馆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开始由扩张的竞争逐渐转入内涵建设的竞争.代表大学内涵建设的大学文化研究开始提上日程,也日渐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重视的课题。大学图书馆文化不仅仅是大学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本身还是大学文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因此。无论是为了着力建设大学文化,还是大力发展大学图书馆事业,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与研究都应成为新时期图书馆人重新思考的重要内容。

1 大学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研究大学图书馆文化.首先应当明确大学文化的内涵。大学文化就是以大学为载体。经过长期办学实践,通过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历史地积淀、选择、凝炼、发展而形成的精神成果,是高校的价值追求和内在灵魂。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思想和文化为目的。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公共知识分子为主责,继而负有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创造先进文化、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的使命.对人类文化素质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公共影响力和推动力的文化组织。因此,对大学而言,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本分和本真。

大学文化要素具体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几种形态。大学文化的生成就是这几种形态之间的内聚与整合过程。即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行为文化为外显的一个有机统一体。

大学图书馆文化是大学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以大学文化为背景。以图书文化为基础.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态势、知识体系及外在形象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应该说。大学图书馆文化是在特定的“土壤”中生长和发育起来的。这块“土壤”就是大学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图书、制度、工作人员和读者。而这块“土壤”为大学的一部分,从这块“土壤”中培育出来的文化理所应当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大学图书馆的馆舍、设施、图书、环境、布局、美化等各个表面,既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大学和大学图书馆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受大学图书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制约,具有从属性、被动性,人们往往从这些物质文化形态上看出这个图书馆及大学的精神面貌。

(2)大学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属于大学文化的制度层面。它以图书馆内部先进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各种成文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为表现形式.是大学图书馆群体应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没有制度文化的保障。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

(3)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的所产生的各类活动文化属于大学行为文化。它包括领导行为、中间管理人员的行为、其它工作人员自身的行为、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及其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处世行为等,它是大学文化中外显的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和文化观念.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深层文化,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它是整个大学图书馆文化的核心部分,既体现了历史精神。又充满了时代气息。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精髓,它与大学精神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又充分展现图书馆所特有的文化品位。

2 大学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关系

2.1大学图书馆是体现和传承大学文化的栽体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和集散地.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大学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有人比喻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从图书馆的建筑到内部的环境无不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图书馆通过其特有的教育和服务功能在一代代的师生中传承着大学文化精神。正如黄达人所说:图书馆是大学的象征、是地标。

2.2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大学图书馆的作用不仅具有教学辅助及科技咨询等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置身于其间。你应当不自觉在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文化氛围把你包围,你会自觉不自觉地为其所感染.从而融化为这种文化的一部分。一所大学.要不断传承发展其独有的大学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发展大学图书馆文化与主相适应。

2.3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文化服务育人的课堂

服务育人是大学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培养人才服务.越来越受到大学的重视。现代大学图书馆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服务已渗透到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大学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一是图书馆通过丰富的馆藏向读者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可以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图书馆利用自身的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优势.引进的电子读物、各种文献数据库和爱国主义影视资料.用正面向上的数字资源信息引导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网络资源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三是图书馆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通过宣传推介古今中外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近期的信息资源,通过深层次的知识整合后的服务。满足读者不同的信息需求.从而提高读者创新求知的文化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图书馆历来是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通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览条件和读书环境.使学生受到知识和人文环境的熏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素质和人文素质,而且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从而形成的大学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3.1资金因素

目前,各个大学由于扩张都相对带来了资金短缺的负面效应,经费供需矛盾都表现较为突出。财务运行困难较大。一是由于大学的合并、换建,需要大量贷款用于学校后续发展,学校从整体运行方面来考虑,即使没有削减图书采购经费,也会削减图书馆其它方面的建设资金。二是大学图书馆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学校拔给的固定运营经费。自筹及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较弱.加上有些大学管理制度的限制.大学图书馆没有独立经营的权力.从而也就失去了自身造血的能力。资金因素的制约,致使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进程缓慢,渐渐落后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从而影响着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3.2资源因素

当前,大部分大学图书馆现有存量信息资源还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读者服务质量、保持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一是图书总量不足,特别是新书购人的比例明显偏低。二是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步伐还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大部分高校基本没有形成为本校学科专业提供完备服务的电子资源信息库。三是图书馆馆舍的面积及现代化设备等.都与现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

3.3人才因素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辅助机构,其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大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许多大学里,图书馆往往成为接收引进人才家属的部门,许多在竟聘过程中无法适应教学、实验等岗位的人员也被安排到图书馆来.而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引进又往往不是学校总体发展过程中引进人才的重点,专业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特别是大学领导者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待遇和人员的后续发展出路等方面给予的政策也不多,从而致使大量人才外流.而图书馆紧缺的高水平计算机人才却无法引进.更无法留住,使大学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制于人才的紧缺。

3.4观念因素

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严重受到“书本位”观念的制约。许多大学图书馆工作都是围着书本转。而现在的大学图书馆,早已不是只要满足传统的借阅方式,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这种“书本位”的观念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中的桎梏,无法满足大学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必须尽快向“以人为本”观念转变,这也是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理念。

众多因素的制约成为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是我们在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而解决这些约束因素。需要大学的领导层与大学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把其放在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整体考虑。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的文化作用,才能使大学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文化建设探索:高校图书馆在大众精神休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摘要:从图书馆休闲文化的认知着手,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文化休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重点论述了图书馆在文化休闲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为了适应文化休闲的需要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大众精神休闲;功能发挥;高校;文化建设

一、休闲与休闲生活

(一)休闲概念的提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休闲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理解的休闲有着与其字面意义相关但更为具体的含义。一般意义上,“休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帮助人形成积极地精神态度。显然,“休闲”始终是人类生活中的核心词汇之一,直到今天也仍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显著特征之一 [1]。

(二)休闲生活的来临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有了向较高消费水平迈进的经济实力。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开始讲究生活品位。他们以提高生活质量,寻求自由的休闲享受为目标。中国在“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从1995年起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推行“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假,2008年虽然取消了五一长假,但同时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等传统节日,目前中国公民每年已享有法定假日114天,这意味着人们每年有接近1/3的自由支配时间。正如马惠娣女士所言:“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成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同样,也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 [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生活,将会有更多的需求,对休闲文化的理解和实践将会成为实际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休闲是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文化是指人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的选择,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现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3]。

二、高校图书馆与大众休闲文化建设的关联

古往今来,人们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休闲方式,诸如运动休闲、度假休闲、文化休闲等等。大体说来,这些休闲包括两类,一类是满足身体放松需要的,即身体休闲;二类是满足心理放松或娱乐需要的精神休闲。

精神休闲表现出人类作为人在追求知识方面自发的内心需求。另外,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也为潜心阅读提供了时间保障。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社会劳动时间相对缩短,多出来的时间是可以为图书馆所利用的。古人云:“闲能读书,闲能游名胜,闲能交益友,闲能饮酒。天下之乐,孰大于是?”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利用节假日补充学习的自发性需求越来越多,这方面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大,“节日阅读”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在社会图书机构中表现特别明显。其次,在中国公民每年114天的实际休假时间里,大众用于阅读和学习的人数和时间越来越多,尤其是以前的长假和目前的小长假,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每年“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长假,各图书馆、各大书店均人满为患,人们纷纷利用长假充电、学习 [4]。图书馆也不例外。自从实行了双休日,北京的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假日读者至少比平时增加了30%,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显然,大众把读书作为休闲的首要选择是自觉的,而图书馆的任务正在于强化这种自觉行为并为之创造条件,这种火爆场面就是当前大众自觉追求高品质休闲的显著表征。

高校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作为知识展示的场所,可以满足大众阅读和消遣的需要。正是在知识密集程度和更新程度方面,高校图书馆一般还具有地方图书馆所不具有的优势。在这里,无论古代的还是当代的,异族的还是外国的,所有知识、信息几乎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三、高校图书馆满足大众精神休闲的功能发挥

当我们说到高校图书馆的时候,其丰富的资源储备有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的资源是高度的密集知识资源,隐性的资源则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各种人才资源。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图书馆是文献流、信息流、知识流、思想流的汇聚重要场所。”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在大众精神休闲中的作用发挥,实际上包含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图书馆管理层的组织策划与实施;二是馆内乃至馆际图书资源的统筹调配与协调管理;三是各学科相关专家学者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

在满足大众精神休闲的具体功能发挥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四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满足知识更新的需求,二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三是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四是满足生活常识的需求。唯有这样,图书馆才能为社会营造一个读书学习、文化休闲的良好氛围,并成为休闲教育的基地。具体说来,高校图书馆在大众精神休闲文化建设中的主要策略包括:

(一)建立校际和校地图书资源共享机制

图书馆之为图书馆,就要使之成为知识和信息的“百事通”。所以,无论是出于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还是出于大众精神休闲功能发挥的需要,我们都需要开展校际和校地图书资源共享机制,使得本土的学校之间、学校与地方之间,甚至是不同地域的图书馆之间,能够建立起知识高度密集的共享平台。这是我们开展大众精神休闲文化的必要前提。

(二)开发以休闲为导向的专项资源库/室建设

显然,在精神休闲中,大众是分层的,不同层次的大众需求也不同。与此对应,高校图书资源也是分类的。一般说来,在高校图书馆,满足知识更新、信息传播和生活常识的资源是已经自成体系的,无须过多开发,根据项目需要拿来使用即可。不过,一直以来,满足大众精神娱乐的资料却并不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关注焦点,因此,在这方面,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欠缺。

这样,在现有图书资源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大力拓展以精神娱乐为导向的专项资源建设。尤其是建立影音室、漫画室等专项休闲服务资源。这方面,一些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的图书馆的建设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如广东省东莞图书馆建设了漫画图书馆、粤剧图书馆、衣食住行图书馆、it图书馆、玩具图书馆等专题图书馆,依托专题图书馆开展各类读者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5]。

图书馆还应重视馆舍资源的改建,通过色彩、家具、植物等的合理应用,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吸引用户利用。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强公共关系建设,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本资源。

(三)举办专题性休闲文化讲座

在高校,讲座最初是典型的学术活动,以学术交流或讲习为目的。大众文化时代,讲座的选题、形式和受众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老百姓听讲座已经成为文化普及的重要举措,与此对应,举办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讲座也就成了休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资料显示,讲座活动已经成为中国图书馆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一般说来,图书馆开展讲座活动或是针对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是用户感兴趣的文史艺教育等方面内容,或是有本地特色的内容,吸引用户参与。当前,中国许多面向社会的图书馆所组织的开放性讲座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首都图书馆的“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山东省图书馆的“大众讲坛”,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黑龙江省图书馆的“龙江论坛”,湖北省图书馆的“名家讲坛”、“荆楚讲坛”等,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于办学的封闭性,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神休闲性质的专题讲座,一直是其薄弱环节。这既不利于开放办学,强化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也不利于广大民众进入高等学府,在神圣的殿堂获得宁静的心理享受,更不利于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公益文化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举办专题性休闲文化讲座,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同时,在开展讲座、展览等类型的休闲活动过程中,高校还可以与社会其他机构合作,如在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合作策划,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与环境保护部门合作策划。通过联合协作,使相关活动更有针对性,[5]这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

(四)开展休闲主题展览、定期举办读书主题演讲活动

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策划专题的休闲主题展览,既可以展出自己的馆藏资源,也可以为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展览的平台,引导用户欣赏。在展览手段上,可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在学科门类上,可以是艺术的、科学的,也可以是体育、经济的。这方面国外公共图书馆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纽约的皇后图书馆,在2001年1月中旬短短8天内为读者服务场次多达32场,内容涉及读书、舞蹈、音乐、网络、营养学、手工艺等,形成有讲座、培训、音乐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活动方式。同时面向大众,举办读书主题演讲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发现自身管理问题,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 [6]。其次,图书馆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展览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和新奇性对人们有一种深深的吸引。展览可分为书画展、摄影作品展、工艺精品展、收藏展、历史回顾展等等,它能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力,增加审美情趣,陶冶性情。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