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图书印刷方式实用13篇

图书印刷方式
图书印刷方式篇1

1“新技术”和“新思路”开创“新模式”

出版企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出版市场及逐年递增的图书库存,有必要跳出原有思维定式,利用生产新技术,更多学习互联网思维,从中借鉴可取之处,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在出版经营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

1.1新技术

数字印刷是印刷技术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全数字生产流程,它将印前、印刷和印后整合为一个整体,由计算机操作、控制和管理。数字印刷相对于传统印刷而言更加灵活可控。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印刷生产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其适用领域逐渐渗透出版行业。而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技术的出现以及成熟应用,在其印刷质量水平满足大多数单色图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数字印刷在一定条件下突破了成本限制和产能限制,单品种图书可以采用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也可以进行多品种、高效率的规模化生产。高速喷墨印刷设备较平张数字印刷机的耗材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生产效率又有大幅度提升;而和传统印刷机比较,其不存在固定成本(印版),即在一定印数条件下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机的生产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印刷机,同时还能够实现可变数据印刷,具有传统印刷无法比拟的生产灵活性。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出现,填补了图书生产环节超短版印刷和传统印刷起印数量之间的产能空缺,同时也给出版企业解决行业顽疾—“图书库存”问题带来了希望。

1.2新思路

针对出版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出版企业应着重从供给入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实现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落在提升出版企业的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上。此外笔者认为出版企业要想在行业大环境中继续良性发展,还要侧重于研究市场的特点、读者的需求,采用适合自身图书产品特点的精益化生产支撑体系,在合理控制图书印制成本和确保印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走向“以需定产”,减少图书库存,降低图书报废率,来推动现代出版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1.3新模式

出版企业通过采用高速喷墨印刷生产方式来推动出版经营模式创新,主要的优势在于出版企业具有充足的生产订单,同时通过自身生产节奏的合理调整,可以达到生产节奏相对均衡,确保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高效能地运转。笔者所在的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从出版全局考虑,以数字印刷应用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互联网+出版”生产经营新模式,积极加强数字印刷生产支撑系统建设,通过优化图书出版流程,全面推广数字印刷生产方式,采取购入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等措施,逐步推进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升级,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2推动“新模式”的实施措施

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如何使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高效能、低成本的运行,是人民邮电出版社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正是出版企业经营创新模式落地实施的关键。笔者通过出版社自身的探索和对国内多家高速喷墨印刷生产企业的调研以及对高速喷墨设备特点的充分研究,总结出以下4个方面。

2.1具备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的支撑

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用以支撑生产体系实现图书订单处理智能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管理透明化,满足营销模式创新带来的碎片化图书订单、多批次小订数图书订单的需求。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将通过对订单业务的统一管理,进行材料管理、成本核算和对接印刷企业等工作,处理我社出版物生产用途的电子文件在排版公司、出版社和印刷企业之间的传递管理,有效地解决出版社与印刷企业之间多次不间断的往返取送校样、确认生产文件准确性等诸多问题,使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快速地生产所有的超短版图书,并且使出版社能自始至终监控整个生产和供应链过程。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大大提高印制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人员配置,提高综合效率,及时满足我社出版物的生产需求。

2.2对生产文件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生产文件的标准化为高速喷墨印刷的顺畅进行提供了基础保障,出版物数字化生产的载体不再是传统的软片而变为抽象的电子文件,技术的革新缩短了出版物生产工序,但也对出版物生产文件的正确性以及完整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出版社数字印刷用的生产文件统一要求为PDF格式文件,做好文件字体嵌入或将文字转为曲线,文件的图片分辨率要不低于300dpi,色彩模式为CMYK模式。生产文件标准化,不仅减少了出版社内部编辑环节和印制环节的繁琐沟通,同时生产文件在出版社和印刷企业之间传递管理的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3保持生产饱满,充分释放设备产能

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精密,设备运行前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自检启动过程,一般用时比较长,需要2小时左右,所以设备频繁启停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采用非接触式生产,印刷设备通过喷头将墨水高速喷射到承印物上,这种非接触式生产能最大程度减少设备磨损,所以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适用长时间开机运转,如果出版社能提供均匀且稳定的生产订单,这样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的产能也能充分释放。

2.4根据设备特点整体设计图书工艺

数字印刷较传统印刷还存在一些工艺局限,而这可以在图书前期策划中避免。(1)白页问题。白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编辑在策划图书面数时,考虑的是传统印刷印张数,但数字卷筒印刷分切方式和传统印刷折页方式不同,传统整印张的面数用在数字印刷中不一定整印张,所以有产生白页的可能。目前没有设备能够清理多余的白页,只能靠数字印装企业手工撕白页,此工序费时费力,这点使数字印刷的生产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建议保留白页。为避免多余白页影响图书美观,可以统一设计图书推荐目录、出版社宣传页、反侵权盗版声明以及出版社防伪LOGO等内容。(2)开本多样化局限。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干预,生产线将极具成本效益。但生产线又是全流程、多设备协同生产,在生产不同规格的图书时需要各个环节设备调整尺寸,因此一旦图书订单开本形式多样,造成用纸规格多样,将大大增加各环节设备调试时间,从而降低生产线生产效率。为保障生产线的高效生产,需要规划数字印刷图书的开本尺寸,一条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尽可能集中安排常规开本来生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图书的生产效率。(3)专色局限。由于数字印刷设备无法印刷专色,对于有专色的封面只能用近似颜色模拟印刷。另外数字印刷成像原理和传统印刷有本质区别,所以两种方式生产会出现色差。(4)复杂工艺制约效率。相比复杂工艺的图书,平装图书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复杂工艺图书整体工序多,不但生产成本较高,而且部分工艺还需要手工操作,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高速数字印刷生产线主要依靠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来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一旦图书工艺复杂、需要手工处理,数字印刷生产效率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此外复杂工艺都设有开机费,若工艺较多,图书的数字印刷成本也将大幅增加。

3结语

考虑到现阶段高速喷墨印刷的生产成本问题,对于图书出版企业来说,笔者认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字印刷方式和传统印刷方式将两者并存、相互补充。所以为了更快地实现图书生产向以销定产的方向转变并且更好地推动图书出版企业出版经营模式的创新,在图书策划的初期就需要对产品未来的市场有相对准确的预测,对图书类型也要有明确的定位,充分考虑在图书的生命周期中,确保采用数字印刷方式和传统印刷方式相互转换的顺畅,围绕数字印刷生产的优势特点来设计。

参考文献

[1]滕泰.供给侧的觉醒:从财富原点再出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贾康,苏京春.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刘筱霞,陈勇常.数字印刷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图书印刷方式篇2

出版社在出一本新书前,首先要审查稿件是否好销,如果认为其不好销,就会将其拒之门外;而对于那些已经进行完编辑、设计、印刷、推广等一系列工作的书,一旦卖得不好,出版社也无利可图。

据有关统计,中国有70%的图书,出完第一版之后就面临绝版了。2012年,我国图书库存码洋高达880多亿元,这是出版行业最痛的问题。

出版行业的图书库存可以用冰山来作比喻。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可被看作是出版社的显性成本:作者成本和印刷成本,这部分成本很容易计算。而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就是隐性成本,其包括了库存成本、资金占用、报废、货物移动、退货成本等,在出一本书前,这部分成本很难被估算。

既然出版社很难预测图书的销量,那么是否可以用一种经济的方式绕开库存、实现按需印刷?数字印刷的小批量、多批次特点就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图1展示了图书的生命周期,其中红线表示了在新书发行时,可以用数字印刷方式进行首版的小批量印刷,如果图书卖得好,则可转入第2版印刷,采用传统印刷方式;反之,则可继续使用数字印刷方式进行小批量印刷。

具体分析在图书印刷上分别使用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两种方式的成本问题,在显性成本方面,印量大于3000册时,传统印刷具有优势,印量小于2000册时,数字印刷有一定优势。在隐性成本方面,传统印刷库存成本较高,数字印刷的库存成本很低,甚至没有;传统印刷资金占用高于数字印刷,使用数字印刷几乎不会占用出版社的资金;使用传统印刷可能造成部分图书报废,而使用数字印刷则可避免;在货物移动方面,传统印刷成本较高,有时会出现退货现象。总之,使用数字印刷带来的隐性成本极低。

顺势而为 推动产业变革

那么如何针对出版市场实施数字印刷战略?

虎彩的数字出版模式,是围绕绝版书、长尾书,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网络。一旦电子商务平台接收订单,虎彩将选择距离用户送货地址最近的印刷点,进行经济高效的印刷。如此一来,用户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图书,出版社降低了库存,而印刷企业也能从绝版书籍的再版重印中获利。虎彩不但做印刷,还做服务。虎彩的客户主要有出版社和消费者两大类,即通过为出版社印刷图书实现B2B的商业模式,以及通过互联网销售断版书实现B2C的商业模式。此外,虎彩还拥有个性化的连锁店,可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O2O模式贴近用户。

虎彩与当当网、亚马逊和纯电商都不同,其有自己的印刷生产。目前,虎彩已经在北京、东莞、绍兴建设有自己的数字印刷基地,并拥有多台高速喷墨印刷设备,该设备可将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起印点提高至2000~3000册,这样,将有大部分短版书都能在虎彩采用按需印刷进行生产。未来,虎彩还将在西南、华中、华北地区布点,以更好地贴合市场需求。在实施数字出版战略中,有以下两大关键点。

(1)对外,内容差异化

数字印刷的内容,可被看作是可变数据,图书的每一页都不一样,一次印刷完成,一整本书的内容就都呈现出来。当一本书出完首版后,进行再版时,可以对内容进行增删或者修改,这就是数字印刷的优点,改动的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印刷,少则几本、多则上千本。

当然,要想保证图书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版权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虎彩做数字出版,版权是与出版社合作的,虎彩帮出版社印刷、甚至帮他们卖书,每家出版社都可以通过系统知道虎彩卖了多少本,这些信息都是透明的。

(2)对内,生产标准化

既然数字印刷出来的每本书的内容都可以不一样,那么如果不能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效率就会相当低,相应的,成本也会非常高。因此,虎彩也需要做到生产标准化。

图书印刷方式篇3

一、按需出版的概念

所谓按需出版,英文简称“BOD”,即“Book On Demand”,是指根据市场的确切需求量,组织图书的编辑、印制、发送等图书出版、发行、销售的全流程出版方式。它特别适合断版图书、短版图书和具有较强个性化特点图书的出版发行,从而实现图书出版的全新出版方式。按需出版的核心是按需印刷。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或简称POD)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印刷要求的一种印刷解决方案。如果将传统印刷比做是满足人们求同的要求,那么按需印刷则是满足人们求异的追求。传统印刷的概念是长版活、大印量和印刷品的一致性。而按需印刷则完全是依需求而定,可以实现先订书再印书,真正实现零库存。

二、按需出版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按需出版的优势

1.减轻库存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多年来传统出版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图书库存压力过大,导致资金过量积压。按需出版则彻底打破了传统印刷“最低印数”的限制,并可以保持图书的永不脱销,有效地减少图书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盘活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图书库存压力减小,必然会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目前,造纸业面临两难题:一是消耗森林资源,二是环境污染。一本稍微厚一点的书就是要好几棵树。2009年我国传统图书、期刊、报纸一年要印用624.95万吨的纸,624万吨纸在这里面每年都是增长的。

2.电子化库存代替实物库存深受出版商的青睐。按需印刷技术的神奇之处不是印刷过程本身,而在于它背后的数字图书馆,其印刷过程在大多数出版商的眼中其实是弱点。据统计我国每年出版的十万余种新书中每年平均有55%成为绝版书,退出流通领域,造成内容资源的极大浪费。要想使绝版图书再行恢复活力对传统印刷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按需出版来讲则是易如反掌,它依托出版社日益强大的数字图书馆,可在几小时之内将电子书变成实物图书并邮寄出去。这种以电子化库存代替实物库存,可使出版社每一本书都有无限的生命力,为出版社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

3.服务小众市场,延长图书的生存周期。传统印刷动辄就是几千册起印,一些小众图书,如绝版图书、学术图书、个性图书等由于经济成本的原因被大量地、无情地拒之出版大门之外。偶有幸运被出版者,也是出版社冠以传播文化精神,赔钱也要做的名义出版,结果几千册书堆在冰冷的库房某个角落里,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无人问津,导致库存增加,资金浪费。而按需出版恰恰能满足这种品种多、印量少的模式,也使绝版图书重新获得生机,使图书的生存周期可以变成无限,这样就能随时随地充分满足出版业、发行业、书店、读者的需要。

4.降低成本,增加销售利润。按需出版省去了传统印刷的打样、出片、晒上版、水墨平衡、生产材料的购买与存放等工序,缩短了印刷周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它还能够通过网络传输电子文件进行异地按需印刷,三五十乃至几百册图书短时间打印完成,省去了高额的运输成本。使异地印刷、无国界印刷、“先发行后印刷”成为可能,实现了全球无障碍印刷。随着按需出版品种的大量增加,其销售量必将有大的突破,增加销售利润也指日可待。

(二)制约按需出版发展的因素

在国外按需出版事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和迅猛,在我国也应该得到迅速的推广与发展。但事实上,在我国按需出版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测的那样快,这是因为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按需出版的发展。

1.单册成本高昂,图书定价没有优势。就目前国内按需印刷市场的印刷机器设备及工价而言,单位印制成本过高是制约按需出版发展的最大问题。如在我国一册192页,大32开的图书,按需印刷要达到9.72元/每册,而传统印刷在使用同样纸张,印10000册的基础之上则只有2.8元/每册,两者相差近3.5倍。在国外,一个大的出版商,印10000册200页左右的平装书,其平均印刷成本大约为l~l.5美元。印刷成本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0%~l5%;用按需印刷技术来印,每册大约要4.5~5美元,两者相比也要相差3~4倍。按需印刷单册成本可谓高昂之极。高昂的成本必定会带来高昂的定价,就此书而言,传统印刷定价可以定到15元,而按需出版恐怕定价就要达到50元以上了,如此高昂的定价读者会掏钱买吗?总体成本看,按需印刷单一产品成本依然很高,将导致零售价太高,会影响整个按需出版的推广。

2.印件质量和开本形式尚需提高。按需印刷图书目前在黑白印件上有较大的提高甚至可以与传统印刷媲美,但就彩色印件而言却远不如胶印清晰,色彩还原也不如传统印刷机好,而且印刷成本要比传统印刷高很多。现代人的阅读已经进入一个读图时代,在这一点上按需印刷如果不能有本质上的改进,按需出版就会失去竞争优势。此外,按需印刷图书的开本尺寸选择余地比较小,只有三五种形式,而传统图书在这方面则要好很多且比较经济。如果按需印刷采用多种开本尺寸,那么势必会造成极大的纸张和版面的浪费,有悖它降低成本的初衷。

3.现行图书销售模式不利于按需出版图书的营销。经过改进的新技术通常在改进初期只会取得有限的成功,因为它们不得不在被替换的旧的技术模式下操作。我国图书传统营销模式是:出版社将印好的图书发至书店或批发商,书店或批发商买后再将书款返给出版社。而按需出版的理念则是:订书印书卖书,这个模式使得书店无书,试想一个没有书的书店,如何将图书销售得出去。再者我国图书市场盗版严重,出版社推出一本新书,如果有好的销售潜力,如按订书印书卖书的模式出版图书,那么,盗版图书早已占领大部分市场了,出版社的损失不可计量。鉴于以上原因,按需出版图书的销售情况通常不好,发行的图书数量很有限。按需出版想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并不是那么简单。

三、按需出版技术需进一步完善

1.降低成本为第一要务。目前我国按需出版数量在500册以下的成本要低于传统印刷,这主要是由于按需印刷的设备、技术均由国外引进,生产规模较小,效率不高并缺乏连续纸印刷生产线等原因造成的,从而导致按需出版的图书单册成本过高。如一本32开、10印张的图书按需出版500册,那么它每印张印刷成本大约在1.5元左右,而传统印刷(按最低起印点3000册算)每印张大约只在0.5元左右,两者相差较为悬殊,传统印刷出来的图书定价可定25元左右,而按需出版的图书定价也定25元,那么出版社非但没有利润,反而要赔钱了,所以只能提高定价,但定价太高则无人问津,这又是一组矛盾。出版社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能要求作者提供出版补贴或资助,这又是大多作者所不愿意的。如果这一平衡点能提高到1000册,那么出版成本会明显降低,市场将大大增加,也可为出版社带来较丰厚的利润。因此,按需出版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2.借助网络平台获得定单。上面我们已经讲过按需出版的理想营销模式是“订书印书卖书”,它在传统的书店营销有一定困难,但若在网上销售是可以解决的。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不需要有实物书的存在。顾客如在当当网下了某书的定单,当当网立即将订书信息传至出版社网络平台,出版社马上组织按需印刷,并派送至顾客手中。这样书就很快卖出去了,出版社的图书不需用大的库存,并与网络服务商一同得到了利润,顾客也非常满意。出版社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来介绍推销自己的图书。所以出版社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来销售和宣传自己按需出版的图书是很好的办法。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营销机制的不断健全,它必将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3.扩大业务范围,开辟全新领域。按需出版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50%以上都是用于学术著作、样书出版等短版图书需求。与国外面向个人的图书需求市场不同,我国按需出版的应用还处在充当传统出版补缺的角色,业务范围还是有些窄。按需出版应当将服务小众化市场做到位、做到家。例如应当大力挖掘那些令出版社想印却又达不到批量加印的断版书市场,以解出版社之困和满足读者之需。当然在做这一部分图书时,图书定价应适当提高,因为一本读者心仪很久的断版图书偶然得之,定价高些他也会心安理得地对待之。此外,按需出版还可以较大规模发掘价位高昂的礼品书市场、印量较少的精品书收藏市场、个性化图书市场。按需出版只有开辟更多的传统印刷市场以外的全新领域。那些在以前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的、难于实现的出版需求,将逐步由按需出版市场来解决,从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四、按需出版的前景

近年国外的按需出版发展比较快。Lightning Source公司是美国乃至全球最早采用按需印刷技术的公司之一,它作为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公司英格拉姆(Ingram Industries)的一个下属子公司,早在2007年就与全球32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合作,月印量超过六千万印(A4);德国著名的数字印刷机厂商奥西公司认为,2007年数字印刷占整个印刷的市场份额仅为7.6%,但是到了2012年将占到27.7%,按需印刷在未来的发展速度将是非常快的。尽管中国的按需出版起步较晚,出版物的数量无法与美德相比,但随着商务印书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出版集团等按需印刷业务的迅猛发展,抢占了按需出版制高点,还是让国内出版社对按需出版的未来看到了希望。它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方式出现,其意义已超过技术革新本身。它目前还很弱小,还无法与传统出版相抗争,但从国内外图书出版发展趋势来看,按需出版必将抢占大部分传统出版的市场,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传统出版共存,它们互为补充共同服务于读者和图书出版市场。

参考文献:

[1] 洪玉华.按需出版图书印量跟着市场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11-28.

[2] 左志红,海艳娟.按需出版印刷:图博会上新亮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9-09.

[3] 曹晋,吴娟.按需出版―中国出版业多元化与理性化的选择[J].编辑学刊,2006(3).

[4] 杜桂华.出版业按需印刷应用与发展的困境[J].广东印刷,2010(1).

[5] 周林,朱振梅.试析我国图书按需出版[J].出版科学,2007(5).

图书印刷方式篇4

按需出版是时展的产物,它首先是基于数字处理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数字印刷大大简化了图书的出版过程,只需一套按需印刷系统就可以完成图书信息的输入、存储、印刷、装订成册的整个过程,实现一本起印,摆脱了传统印刷对一定起印量的限制[1]。目前,很多国际大型印刷设备厂商纷纷研发并推出按需印刷设备和系统,图书的按需出版可以更快速便捷地实现。其次,由于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图书品种数量大大提高,而单品种书籍的印刷数量不断下降。出于对最低印刷数量的限制,传统印刷出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按需出版很好地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一些断版、绝版书籍的出版,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此外,按需出版还满足了环境保护、文化资源保护等社会需求。

简单地说,按需出版即按照需要出版,按需出版在其出现最初往往与按需印刷混淆不清。按需印刷是指一种数字化印刷设备提供的印刷工艺,它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原色印刷技术结合起来,按照需要进行印刷,这种印刷方式也被称为数码印刷。按需出版作为一种出版方式与按需印刷有根本的不同,比如一个开展按需出版的出版社,其业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按需出版短版书、再版书、专利文献等,另一个也会为了增加利润,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数字印刷服务,如个性化印刷品、广告传单印刷、会议资料印刷等。

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几个最本质、最明显的区别在于:1.按需出版是出版方式,按需印刷是印刷方案;2.按需出版是包括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在内的活动,按需印刷只是其中一个环节;3.按需出版对象是纸质出版物,按需印刷的对象即印刷材料可以千变万化,纸质材料、金属材料、塑料等都可以作为印刷的对象;4.按需出版目的是为了减少库存,避免盲目生产,节约成本,并解决断版、短版书的出版问题,按需印刷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印刷的需求,按需出版注重出版内容,按需印刷却是注重出版物的印刷形式。

中国的按需出版开展时间比较早,按需出版的观念也被大家熟知,并在一些领域(如短版、断版、小众、古籍类图书出版)积极实践,然而,按需出版在中国还仅仅是传统出版的一种补充,未能形成发展规模。有研究认为,中国是喊着按需出版的口号,干着按需印刷的活儿,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按需出版,更没有形成出版转型的基础[2]。本文将对美国和欧洲按需出版的发展模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中国按需出版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对中国按需出版发展提供借鉴。

一、按需出版在美国

美国的按需出版分为按需印刷业务和按需出版业务。

1.按需印刷业务。美国的按需印刷业务主要是由一些大规模的发行商、出版集团或是印刷集团等提供,并且这种模式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以Lightning Source Inc(LSI)公司提供的按需印刷为例,它主要为出版商和发行商服务,如大学出版社、学术科技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等传统的图书出版社、按需出版机构、图书馆和书店等。印制后的发行有两种渠道,一是批发到世界各处的书店或是图书馆,另一种是发给出版社,按出版社的要求发到其仓库或是以其名义直接发给作者。LSI公司每周7*24小时不间断地为客户服务,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不同装订形式的印刷品。

由于采取了自动化的管理和连续的运转模式,LSI有效降低了印刷成本,提高了印刷效率。在整个出版流程中LSI定位自己既不是出版者,也不是l行商,而是出版中的印刷环节。由LSI印刷的图书,LSI仅收取大约图书定价20%的印刷、仓储、邮寄的费用,其他的利益都属于其合作者,出版者占26%,零售发行商占54%[3]。

2.按需出版业务。在美国,按需出版机构通常被认为是提供出版服务的一方,并不会被认为是出版方,只有作者才是真正的出版者。有按需出版机构参与的出版流程为:作者通过网络提交数字内容,按需出版机构按照作者的要求提供各种出版相关服务并最终完成出版。

按需出版机构向作者提供包括出版服务、编辑服务、营销服务、图书印制发行服务等。这些服务中有些是免费的,如出版服务中的提供平装书和电子书出版版本,提供书籍的书号和条码,在出版机构相关的网站或是实体书店销售并在交易完成后支付作者相应的版税等。收费服务一般包含一些专业服务,如文字编辑、后期制作等,或是其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来满足作者的各种要求。

按需出版的图书的销售由出版社、网上书店、实体书店销售实现,其中,书店占10%,销售商占30%,作者或其亲友占到60%。

3.美国按需出版特点。美国按需出版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运用了普及的互联网和网络技术,所有的出版流程,包括稿件提交、签订合同、出版服务、销售及发行等都通过网络实现。无论是数字内容资源和运行管理资源都有稳定而强大的数据库支撑,准确而迅速,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图书印刷方式篇5

“‘庄’者,端严肃敬之意,‘梓’者,印刷也。‘庄梓’,就是尊重印刷,尊重图书。”特新企业有限公司宋诗逸董事说,“特新之所以会涉足图书行业,正因为自己研发的相关印刷技术,将带给图书印刷新的理念。但目前特新对图书行业还不是很熟悉,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在他的热情引导下,我们参观了宽敞的厂房,洁白的机器设备,忙碌的工人。笔者平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大工厂,心中万千感慨。

数码印刷的完美选择

“自1993年全球出现第一台数码印刷机以来,数码印刷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数码印刷更是一个充满机遇、增长迅速的市场。近几年来,各大数码设备生产厂商也不断的开发新设备,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数码印刷设备的打印尺寸为A3。”据宋董介绍,“我们研发并主营的QPress彩色数码印刷机,是全球首部正度对开数字印刷机,B2尺寸的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设备拥有精美的打印效果、优秀的打印速度、大尺寸的印刷幅面以及模块化的设备结构,它让数码印刷有了一个完美的选择。”

“此外,正正是B2的尺寸,1200x1200的分辨率,它让按需印刷实现了价格和质量双突破,一本图书,哪怕是要印50本或100本,单本的价格都能控制在二、三十元,定稿后24小时即可付运,QPress绝对可以解决数码印刷的很多问题。”对此,宋董无限自信。

据介绍,QPress B2五色数码印刷机是在国内生产的唯一最大单幅,具有个性化的印刷机。同时,它是传统印刷的补充;它能短、平、快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是节能环保的印刷设备,代表了中国短版印刷技术的新高度。

当按需出版的成为一种趋势

如今的e时代,当电子阅读、数字出版等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传统的纸质出版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印刷产业更是首当其冲。难道如周浩正先生所说的:“纸本书的时代,只剩下1826天?”虽然对出版行业还不是很了解,但宋董还是有他的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在新兴媒体的影响下,图书出版将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facebook,博客,网志,形形式式的互联网文章,最终都可能结集出书,图书出版将出现类别多、作品多但印量少的态势,未来一本图书的印量可能只是50本,甚至是一本,那图书出版业者如何提供一个既省钱又方便的服务呢?这将是当下图书出版业者首要解答的问题。

针对当下的问题,宋董认为未来的出版将形成两大趋势:一是编辑职业化,信息化时代,忙碌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各类丰富的信息与资源,更谈不上如何筛选,这就需要“编辑”,让人们能够在最有效的时间,吸收到最丰富的信息;二是按需出版,即个性化出版,每一本书的出版将不限制时间、不限制数量,而是根据出版社、作者、读者的需求,甚至作者和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助出版。而按需出版的出现,就必然要求印刷必须做到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要个性化,必须要变革!而庄梓所推出的这种印刷技术,正好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

“‘一张起印,张张不同;按需出版,印艺无限!’这是我们经营的理念。”宋董说,QPress B2数码印刷机是以“少量印刷”为出发点的,在50~500册的范围内,可以将印刷成本控制到最低。“当然,这个印刷技术也存在它的缺陷,在‘大量印刷’方面,它的单价就会变得很高,我们正在努力研发有效解决的方案,这也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

因此,宋董提议认为:“QPress数码印刷机与传统书刊及商业印刷可以联手,并融入传统印刷业务,根据胶印和数字印刷的商业机会,将重点扩大到内容价值链的所有领域。利用混合工作流程,传统印刷企业可以在保持现有传统印刷方式的基础上,将数码印刷方式整合到传统生产中,从而可以在接到印刷任务时,进行灵活的活件分配与生产,在实现快速高效生产,成本节约和利润提升的基础上,以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传承中华文化抢救绝版图书

图书印刷方式篇6

一、图书生产成本的构成

图书的生产成本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其中,直接成本是指可以分清哪一种产品耗用的,能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对象,具体包括:编审费、校对费、排版费、编辑费、稿酬、纸张、印刷费、设计插图费等;制造费用是指不可以分清哪一种产品耗用的,不能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对象,具体包括编辑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费等,这些费用必须按一定标准分摊后计入某一种产品中,即可以通过印张数或图书码洋或图书册数分摊的方式计入每种图书的成本中。在生产成本中直接生产成本约占图书生产总成本的84%,制造费用16%。直接生产成本中的正文纸张占总生产成本的28%,印刷费占29%,稿酬及版税占13%,其他约占14%.由此可见,图书成本中的纸张、印刷费及稿酬三项主要成本在整个图书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控制了这三项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就控制了图书的最终成本,也才会真正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

二、图书生产成本的控制

以下主要就纸张、印刷费、版税这三方面主要的生产成本控制做一详细分析。

(一)纸张的成本控制

1.采购环节。在采购过程中,如果对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计划安排不合理,就会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导致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尤其对出版图书企业来说,出版图书种类繁杂,所需纸张也是规格品种不一,如果没有合理的计划,准确的市场预测,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有了合理的计划和准确的预测,还需要选择合适纸张的供应商和采用合理的采购方式,这样才会采购到质优价廉的纸张。

首先,出版企业应制定准确的出版计划,这一环节是合理确定采购方式的基础。在一个核算年度开始前要制定出较为准确的出版计划,根据预计出版的图书品种,选择合理的纸张材料,由此确定出纸张需要量。因为现在纸张市场上各种规格、种类的纸张花样繁多,而且经常会有新品种来代替老品种,而各个纸张经销商所经销的品种又不同,所以出版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纸张的规格、品种及数量,根据这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家或几家供应商。

其次,是合理确定采购方式,在此之前先准确预测和判断纸张市场行情和趋势。虽然市场行情谁也无法控制,但纸张市场的行情和发展趋势专业人士是能够把握的。当纸张市场趋紧,价格开始上涨时,出版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提前购买纸张。如果判断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则应立即与大型纸张经销商或造纸厂签订合同,明确数量和价格。通过预付定金,锁定比较有利的价格和数量。同样,如果判断纸张市场走软,价格下跌,则可缩短纸张准备期,甚至临到图书印刷前确定纸张,这样可以减少纸张成本,并可缓解现金流。如果无法确定图书印刷的具体时间,可以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数量但不签订价格,纸张价格以图书印刷时的实际市场价格为准,这样也可以有效控制或降低图书的纸张成本。

最后,出版公司还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合格的纸张供应商。现在市场上各种纸厂和纸张的经销公司很多,往往同一种规格的纸张,在厚度、颜色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就要求出版公司有合格的纸张采购人员,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通过专业判断,价格比对,质量比优来选择既有信誉、且产品质量合格的纸张供应商。

2.保管环节。库存纸张的管理不合理又会导致纸张存放时间较长,从而造成大量的残纸。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仓储部门应当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出版公司没有自己的纸库,而把自己的纸张分别存放在与出版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印厂,这就要求印厂有独立的存放出版公司纸张仓库,出版公司派专人保管并负责图书印刷事宜,企业应定期进行实地盘点,核对真实数量。将不能使用的残纸尽快清理报废,收回残值。在安排图书印制过程中尽量消化现有库存,减少采购。

3.使用环节。首先,图书排版人员在进行图书版面设计时要合理,如设计文字稿时,正文字体的大小、行间的疏密,四周留空白的宽窄,标题的占行和空行等等都与纸张的使用量有关。当然,并不是说版面排得愈密愈好,譬如儿童读物,字不能太小,行距不能太窄。在适应书稿内容和读者对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纸张材料以降低图书成本。其次,设计人员在进行图书的封面设计时,要对纸张规格、开数有所了解,尽量减少开纸时造成太多边角料浪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印刷费的成本控制

图书的印刷成本占图书总成本的29%,选择合适的印刷企业,不仅有利于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也有利于提升图书印刷质量。

1.印厂的选择。首先,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操作规范、服务到位的印刷厂家;其次,还要了解这些印刷厂家图书印制的具体情况,不妨对每种图书选择2~3家符合条件的厂家,同时进行询价对比,并与前期印刷成本进行比较,并从质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择印刷质量高、印刷定价低、服务意识强的的印刷厂家作为合作对象。

2.印刷前期的工作。在图书印刷前期需要注重印刷成本预测工作。控制图书出版的成本,一个关键就是注重成本预测。图书出版成本预测通常会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当书稿审定后进入发稿排版阶段,即可对该书的目标成本进行预测。因为字数确定之后,就能根据所定的开本规格计算出所有版面,进而确定印张,再根据装帧设计要求、原辅材料应用以及估计印数即可计算出所需消耗的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二是在印前工作基本结束的发印前阶段,也就是当书稿在排版校对改样工作结束后,印张、装帧形式等前期生产成本数据均已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最后确定原辅材料应用及提供印数即可进行预测。另外,在印刷前还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图书的销售情况进行预测,之后根据销售预测的反馈信息,进行精确印刷,如果实在不好预测销售情况,也要短版印刷,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时要少量印刷,控制好库存数量。

3.印刷作业的操作。在印刷作业阶段要完善管理制度,尽量避免重新排版、出片、重新制版、重新印刷、装订等返工现象。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对各个环节加强控制,减少无价值的劳动对于成本的影响。企业在造书过程中应合理选择装祯材料,在选用精装封面用料时,应控制使用皮、棉、麻、丝、毛等织品,尽可能地使用坚韧的纸、漆纸或漆布等物代替。印刷期间须正确选择印刷工艺,例如,对于一般的32开或16开的单、双色的图书,印数在5万册以上的,一般安排轮转机印刷。因为轮转机速度快而且印出的图书页子己经折好,印刷费用又比平板纸印刷机的低。但对5万册以下的图书;铅排的可采用大自动、小自动或八页机印刷;激光照排的可采用B-B式双面胶印机印刷,这是专印书刊的印刷机,按纸令计算印刷费;或用01型、08型单色胶印机印刷,这种胶印机为单面印刷机,按色令计算印刷费。但用B-B式胶印机比单色胶印机速度快且印刷费用低。对于印刷质量要求较高的图书,应尽量选用双色或四色胶印机印刷;对有较大实地的如图书的前后环衬等均应使用单色胶印机印刷,其印刷质量较好。

(三)版税的成本控制

版税是出版者在版权拥有者授权时所支付的版权使用费,出版人按照出售出版物所得收入的约定百分比付给权利人。而这个约定的百分数即是版税率,版税率一般在5%-10%之间。

图书印刷方式篇7

为缩短交付时间,最大程度降低客户物流成本,虎彩正在搭建中国数字印刷中心网络。无论是针对小众图书市场的按需印刷还是个性化印刷,虎彩正在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并能实现公司与出版客户共赢的业务模式。

虎彩的业务模式,将围绕绝版书、长尾书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网络。一旦电子商务平台接收订单,虎彩将选择距离用户送货地址最近的印刷点,进行经济高效的印刷。如此一来,用户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图书,出版社降低了库存,而印刷企业也能从绝版书籍的再版重印中获利。

与此同时,虎彩开放日的举办,也标志着虎彩位于东莞的第二个数码印刷基地将面向华南地区用户提供全面服务。虎彩的首个数码印刷基地位于北京,同时还计划在绍兴尽快启动第三个数码印刷基地。每个数码印刷基地都将拥有惠普T260单色喷墨轮转印刷机提供印刷服务。

为满足虎彩全新出版业务模式并覆盖中国区未来数码印刷基地的布局需求,虎彩计划后期将继续订购一批惠普T260单色喷墨轮转印刷机,订单数量或将达到两位数。

新型印刷机将帮助虎彩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同时增大单色喷墨印刷图书的生产量。惠普T260单色喷墨轮转印刷机计划于2014年末开始向全球供货。与此同时,三台印刷机在虎彩的落户,也代表世界首批惠普T260单色喷墨轮转印刷机正式安装完成。

图书印刷方式篇8

先是中央级大型国有图书进出口企业――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教图”)于2014年6月30日正式宣布其大资金投入的数字印刷工厂试投产,同年8月28日,2014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其工厂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中教图正式向按需出版印刷发力。其总经理朱洪涛明确表示:“我们就是要借助公司在图书文献进出口行业的优势,实现外文进口书刊的本地化印刷以及中文短版、超短版图书的个性化印刷,并通过销售网络直达客户手中,真正实现全球出版商和图书销售网络的无缝衔接。”

中教图的数字印刷工厂拥有2000平方米的厂房,两条全数字化生产线,包括柯达鼎盛Prosper 1000数字印刷系统、柯达Nexpress 2700、Digimaster 300等数字印刷设备。预计,该工厂一期年生产量可达300万册,二期将达到1000万册。

中教图的大手笔投入无疑令整个按需出版印刷市场兴奋。然而2014年按需出版市场的活跃不止于此,当年8月29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2014中国按需出版论坛成功举办,海内外多名按需出版印刷先行者介绍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最新进展。凤凰传媒是国内按需出版战略实施较早的大型企业,其副总经理黎雪透露,凤凰印以互联网思维为引导,以“零距离”数字印前系统、数字处理中心(云平台)、POD连线项目、电子商务中心以及终极投放渠道为数字化战略目标,逐步实现出版零距离、印刷零差异、发行零库存、版权零担忧。按需出版印刷只是凤凰传媒数字出版战略的一部分,与之关联的数字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是其2014年的工作重心之一,该项目一期集团内使用图书超过500种,海外所有业务使用图书超过1000种,图书数据沉淀超过20000种,2014年9月上线的项目二期实现了手写修改、语音修改、多终端修改等功能。可见,按需出版先行者们不仅仅将精力放在硬件投资上,在网络平台软实力打造上更是不遗余力,并且颇有成效。

虎彩集团也是近两年我国按需出版市场上非常活跃的力量。在虎彩的数字版图中,虎彩计划在中国布局6个数字印刷生产中心。2014年12月16日,其正式宣布位于绍兴的数字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这是虎彩继北京的京华虎彩、东莞的虎彩印艺之后,第三个正式投入运营的数字生产基地。这也意味着虎彩的数字图书出版、个性影印生产业务,分别以北京、绍兴和东莞为基点,覆盖了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地区,并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自有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逐步延长辐射半径,意欲彻底颠覆中国出版业和影像印刷业的现有格局。

我们注意到,2014年,按需出版行业之所以如此活跃,其背后的推动力恰恰来自出版行业的觉醒。中教图本身便是拥有雄厚出版资源的进出口贸易商,虎彩这一年来更是着力在出版行业推动按需印刷业务,其全年举办的多场活动均力邀出版社参与,而惠普公司的喷墨印刷业务负责人也明确向记者表示,目前推动按需出版业务的重点在动员出版社群体。毫无疑问,只有终端用户的觉醒和意愿才能真正点燃市场热情,因为这才是按需出版业务的充足来源。

技术 推陈出新

2014年的按需出版应用市场被点燃的同时,按需出版相关设备供应商也开始不遗余力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在2014年印刷行业最大的展会――中国国际全印展上,诸多按需出版印刷设备登场亮相。除了惠普Indigo10000、方正P5100等可用于按需出版印刷的数字印刷机取得了广泛关注和巨大成功外,以下亮点同样值得关注。

数字印刷翘楚佳能是全印展最大的参展商,其在全印展上专门设立了图书打印专区,并首次推出了旗舰型imagePRESS C7011VPS数字印刷机,其可谓是为商业印刷厂、高产量数字印刷公司、出版集团、大型图文店量身打造的。其A4幅面的印刷速度为71.6页/分钟,每月平均承印量可达8万页A3,每月最高承印量可达50万页A3,与前一代相比,印刷速度提升了8%~10%,进一步缩短了生产周期,能够帮助印刷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更高的回报。在全印展现场,佳能不仅在设备上重拳出击,其更是宣布了与国内著名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读库》达成的合作关系,通过高品质的佳能数字印刷产品及按需图书印刷解决方案,为《读库》的个性化图书出版提供全程支持。双方此次携手,可以看作是开拓国内按需图书印刷市场的一次积极尝试,为按需出版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书印刷方式篇9

1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包括开本大小、字体版面设计、插图、纸张选择、印刷装订工艺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艺术设计与印刷工艺结合的产物。“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强调书籍整体的艺术氛围,要求书籍的各个部分,封面、护封、环衬、扉页、目录、版面、插图、字体等在美学上保持一致,设计形式必须适合书籍内容;在制作上达到最高的艺术水平和最高的技术水平相统一。书籍设计要考虑到读者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区的不同需要和使用方便,照顾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习惯。一本美观的书籍必须是在艺术设计上和技术生产上都有很高的质量,而且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内容和形式应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2印刷工艺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印刷效果,但印刷本身依然是一门很专业的技术活,是通过印刷机,使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印刷后还可以通过加工工艺实现更丰富的印刷样式和视觉效果。印刷是将设计师创意最后具体呈现的重要过程,包装、海报、书籍等的设计创意都要通过印刷来呈现,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很多的印刷装饰工艺可以作为设计师表现创意的手段。和古代的书籍装帧不一样了,现代书籍设计除了传承文化知识以外,还要充分发挥设计师的艺术创意和制作技术,达到实用与美感具备的目的,所以为了追求更丰富的设计表达,现代设计师必需要了解印刷知识。

(1)印刷流程。1)印刷前期准备工作。印前阶段是指将设计稿转换成可供印刷的底版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是从设计稿的完成直到上机印刷前,所以叫印前阶段,这个过程对于现代印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印刷工艺。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印刷主要可分为平面印刷、丝网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数字化印刷几大类。3)后期加工工艺,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工作。①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②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③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UV(局部、全部);④模切(直角、圆角、圆、椭圆)、烫金(金、银)、起凸。(2)印刷工艺与书籍设计。设计师的书籍设计作品最终要靠印刷来实现,从而展现给观众。如果设计师了解印刷工艺、印刷制作的全过程以及印刷设备、材料的各种知识,不仅可以减少在印刷过程中遇到实际障碍,而且可以把书籍设计更好地与印刷工艺结合,实现更丰富的印刷样式和视觉效果。在国内的图书市场出现了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方面为了促销,把内容很好的书设计得庸俗不堪;另一方面又不惜工本,配上极其奢侈的外观,看上去像工艺品,失去书本原真的特质。印刷最终是为书籍本身服务的,根据作品需要,确定准确的规格尺寸可以减少纸张浪费,同时考虑不同装订工艺的局限,避免不切实用的设计;了解制版手段可以进行更合理的设计,在图文排放的时候避免因裁切而破坏书籍的内容;重视图稿的分辨率,提高印刷的质量;了解印刷材料的特性,从而有更广泛的空间可供选择运用。在书籍的制作成本中,材料的选择使用、制版印刷装订工艺的确定和施工占了主要部分,合理地选择材料、印装工艺,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浪费,也可以确保书籍设计的质量,提高书籍的档次。

3书籍印刷工艺案例研究

(1)《面子》。《面子》是一本作品集,收录了奇文云海工作室的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的平面设计类作品,充分全面地展示了奇文云海工作室的设计成果。作为一本展示平面设计作品的书,它运用了多种印刷技术,从纸张选择、印刷工艺运用到印后加工,都很好地结合了设计内容的表达,无不体现了平面印刷的考究,“面子”功夫做得很好,是一本印刷工艺大观的书。《面子》书籍设计和印刷工艺的优势与不足。特色和优点:这本书的设计采用了版式追求内容的形式,所以每一页的排版设计都是根据作品图片来排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每一幅作品的特点,同时产生丰富随性的阅读效果;从书籍的封面、扉页到插页,《面子》这本书里运用了凹版印刷、激光打孔、凸版压印、烫金、UV、压痕、压虚线等的印刷工艺,有很多可看的细节,工艺与设计内容结合,对学习印刷知识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局限和不足:优点往往也是缺点,丰富多样的版式使书本的整体性不够强;印刷工艺带来了很多细节,但过多了,喧宾夺主,失去了作品本身的原味,难免有成为印刷样品的嫌疑。(2)《设计中的设计》。这是一本很单纯的书,就像无印良品本身,简约、纯粹、环保。从里到外通透的白,给作品的展示提供一个干净的舞台。封套和腰封的使用又使得它不那么单调,除了有一处折页外,基本没用其他特殊加工工艺。(3)《面子》与《设计中的设计》印刷工艺运用的比较。这两本书都是设计作品集,从分析图表中可以看出这是两本书风格迥异的书,《面子》书中应用了凹凸压印、烫金、烫银、打孔、压虚线等多种印刷工艺,而《设计中的设计》只运用了凸版印刷和折页几种工艺,当然印刷工艺种类多少的运用并不会影响书籍本身,这其中也没有绝对好坏的评价标准。工艺用得多了,读者阅读的视觉感会加强,也有更多互动的空间,对行内的人来说也是一堂学习印刷工艺的课程;但市场上大多数的书还是以简单的印刷为主,首先,这是书籍最本质的标准,即满足基本阅读需要。《设计中的设计》属于这类当中的极品,但它纸张的选择和书套的运用又让这本书多了细节,拿在手上很舒服,阅读起来也很愉快,很符合无印良品的品牌特色。它们就像“豪华盛宴”和泰国香米的不同味道,前者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忘乎所以,后者的味道是平实的,静静地品味,留一抹清香在回忆里。

4书籍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信息时代,阅读的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书籍不再只是原来的实体书本,数字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占了重要份额,电子书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让书籍印刷行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书可以再网上免费下载,而且携带方便,不需要实体介质,所以也相对环保,因而有人预测纸质书将会消亡。然而纸质书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如火如荼地生产着,新华书店和图书馆里依旧人山人海,纸质书没有电子书的优点,但它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优点,在人类的发展文明中,它始终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传承并发展人类文明。随着书籍多元化的发展,书籍设计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字图书,概念书籍也占有重要比例。设计师把书山装点得多姿多彩,在书籍的发展中,一直离不开印刷,现代印刷行业的高科技术也让书籍的印刷工艺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图书印刷方式篇10

1PDA与POD的含义及工作流程

1.1PDA的含义及工作流程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s 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实践源于馆际互借服务(ILL),如果馆际互借的图书与图书馆采购标准一致,则转化为馆藏。2011年至2012年PDA均作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IFLA)年会的重要主题之一。其基本含义是基于读者的需求与利用情况(E-book时代,以读者浏览、下载、阅读情况作为参考),参照图书馆的实际馆藏发展原则与政策进行的一种馆藏建设模式。

PDA的基本工作流程:首先,从图书馆馆藏建设政策出发,设置合理参数的预设文档(Profile);其次,图书供应商提供符合预设文档的图书MARC记录,并导入图书馆本地馆藏目录,使读者通过OPAC检索、浏览、阅读,最终能够触发图书馆统一采购的资源建设模式[1]。

1.2POD的含义及组织形式

按需印刷(Printing on Demand或Publishing on Demand,简称POD),是基于读者阅读需求,借用数字处理与印刷技术,将出版信息转变为数字网络库存以便随时直接印刷成书的一种出版模式。该模式重新组织了传统出版中编、印、发等环节,省去制版等中间环节,并突破印数限制,实现从“生产―购买”到“购买―生产”的经营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出版活动的精确性[2]。

按需印刷不同于传统出版方式,简化了出版程序,基本组织形式为“作者―数字网络管理平台―读者”,其以数字化内容存储为基础,根据作者的实际需求把网络的电子图书印刷成纸质图书或是出版发行、零售商与图书馆等机构根据读者订单的接收开始印刷,该方式为其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同时减少了图书库存,缩短了周期,增加了出版的时效性。

2PDA与POD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2.1PDA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PDA的理论研究最早兴起于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以美国巴克内尔大学(Bucknell University)图书馆实践为起源,随后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盛行,且较多运用于电子书的采购,通过读者对导入本地馆藏目录的电子书的阅读次数或者阅读时长等触发机制的判断确定采购[3],这种PDA电子书的采购模式性价比高,还能够克服E-book打包销售的诟病。PDA的另一种应用是纸本图书的采购,读者检索图书馆导入的馆藏联合目录,在规定的项目时间、购买标准范围内提出购买申请。PDA纸本图书采购的主要途径则是馆际互借需求转化为纸质图书的订单。

国外PDA项目开展较为成熟,在PDA项目实践基础上就图书馆预设文档的标准设置,分别对PDA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估以及问题与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PDA项目开展时间较为集中,大多数PDA项目是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再决定是否继续开展,其经费投入各不相同,且它们存在共同的特点:较多的PDA项目应用于E-book采购,PDA采购的图书利用率较高且开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与评估,PDA项目存在“被决策”[4]、经费预算失控[5]、资源重复建设[6]等严重问题。

2.2POD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POD较早在美国出版界开展,作为纸本与数字内容供应商的英格拉姆内容集团(Ingram Content Group Company)于1997年便开始致力于该领域的实践,该集团创办的闪电印刷公司(Lightning Print,2000年更名为Lightning Source)借用IBM的按需印刷技术筹备POD的战略规划。美国POD业态包括按需印刷服务和作者自助出版两种类型:按需印刷服务主要解决断版书、样本书、绝版书及“小众书”的印刷问题,作者自助出版满足作者的个性化出版需求。

根据服务对象与主导者的不同,美国POD又分为三种业态类型:①以图书馆和书店的图书需求为主,发行商为出版社的主导模式,其典型代表是美国闪电印刷公司。②以服务读者群体为主的印刷商和零售商为主的出版主导的模式,其典型代表是兰登书屋编辑主任杰森・爱泼斯坦创立的按需印刷公司。③以满足作者个性化出版需求的自助出版模式,其典型代表是亚马逊旗下的Createspace、Lulu、Smashwords和Author Solutions等[7]。目前,美国各类出版机构都在积极介入POD,同时POD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早期的学术图书扩展到种类繁多的图书。德国出版界的POD项目以利博利(Libri)集团为先行者,法国的POD项目以零点网上出版社的迅速发展为开端[8]。

3典型案例

3.1基于馆际互借的PDA实践

馆际互借途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图书馆缺藏问题,较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然而馆际互借不便于永久馆藏建设,且平均成本费用较高。因此,国外大学的PDA起源于利用馆际互借业务补充纸本馆藏建设,国外多家图书馆基于馆际互借的PDA实践中都制定了符合本馆实际需求的采选标准,如文献价格、类型、语种、出版年、学科、版本等[9]。

基于馆际互借的PDA基本流程为:采访馆员收到馆际互借员的采购申请,与采选标准比对,若不符合采选标准则将其退回处理,反之,则进行采购处理。采购到馆的图书根据读者的紧急程度选择简单处理(仅加盖馆藏财产章)和完整处理(依据图书馆常规入库图书的编目程序)。为了方便读者利用,馆际互借的图书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直接让读者先获取利用,后期归还图书馆进行加工与编目。

3.2EBM按需印书的ATM

咖啡印书机(Espresso Book Machine,简称EBM),是美国ODB(On Demand Books)公司的专利设备,该设备通过Express Net软件系统连接网络书目资源以实现打印、印刷与版权管理功能,最终完成用户打印、装订一步到位,可称为印书ATM机。EBM是数字出版环境下由“预印刷”向“按需印刷”变革的产物,开启了E-book的个性化印刷篇章,国外典型应用有美国密歇根大学图书馆[10]、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等。而EBM的主要特征为:①高效、灵活的制书流程。读者通过网络书目资源库或自行上传文件,然后设置EBM的制书参数,点击“制书”键即可即时印刷,且能够自动印刷、修剪与装订读者印刷的图书,整个流程大概需要3~5分钟。②自助出版的Self Exprss SM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能够实现作者的作品转化为装帧完成图书成品的途径,满足用户的作品编辑、设计与排版,但需要明确版权归属、数字格式规范等前提条件。③廉价的制书成本。其纸张、墨粉、墨盒、胶水等印书耗材均为一般性耗材,综合印书成本每页低于1美分。④丰富的数字内容资源。在线数字内容资源库或目录数据库是EBM运作的基础,为此,美国ODB公司需要众多出版机构的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目前建设的在线数字内容资源包括哈歇特(Hachette)、西蒙及兰登书屋、谷歌书店、亚马逊等出版商。⑤图书出版内容。其内容包括来自图书馆馆藏、互联网资源库中的绝版、短版、样本、小批量印刷品等。

4PDA与POD异同分析

4.1相同点

PDA与POD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共同的背景条件与目标:探索有效、有针对性的馆藏建设模式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有较为发达的技术基础支撑图书馆、图书供应商以及出版机构实现无缝业务与服务的良好衔接;二者能够较好地化解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与有效利用的问题。此外,二者的共同点还有以下几点:①满足即时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PDA模式实现图书馆从以备不时之需预购大量藏书向满足即时需求提供适宜图书的方向转变;而具有灵活、高效、便利与针对性较强的出版模式POD来说,能够较好地解决电子书的纸质化获取问题,POD+PDA模式将图书馆员从以前揣测式采访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所建设的文献资源打破了“零利用”困境。②作为馆藏补缺重要方式。POD能够实现诸多有价值的文献类型,如:艺术作品,有古籍、回忆录、专著、专业教材等新书、样书、短板书、断版书、“小众书”及个性化需求图书的出版物,满足藏书的补缺。PDA能够填补馆际互借的文献资源,有效补充馆藏资源。对于馆藏建设,POD+PDA有效地提升了图书馆采购的针对性,能较好地进行藏书补缺。③需要图书馆、出版社与书商的合作共赢。出版商(图书供应商)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多种销售模式,它们高度参与并配合使美国大学图书馆开展PDA成为可能。POD需要有强大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撑,通过与出版机构、亚马逊和谷歌等的合作,拓展资源内容,彰显了丰富的特色资源内容,提高了图书馆的吸引力。对于持续发展而言,POD+PDA需要图书馆、出版商、数字资源商等上、下游单位的战略合作与联盟,建立畅通的技术平台、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推进合作共赢。

4.2不同点

PDA与POD在服务文献范围、工作流程、应用模式、工作(制书或荐书)流程中的参数要求以及关键问题等方面有所差别(见表1)。

PDA符合馆藏发展政策或采选标准的图书。其一,读者通过OPAC提供的MARC记录推荐;其二,直接点击链接阅读电子书,要求提供印刷本,由图书馆统一付费购买。电子图书的PDA主要有三种购买选项:短期外借、中介访问、自动购买。制定的采购标准,应包括出版商、出版日期、文献价格、文献范围、触发次数等。其一,选择合适的书商,书商的服务提供范围、能力及诚信水平;其二、采购标准、读者选购环节及后期采购结果的综合评价。

POD早期主要包括个人回忆录、家族历史资料、学位论文、教学参考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逐渐涉及多学科教材及正式出版物。Espresso Book Machine的打印目录数据库增加了读者获取文献的渠道,搜索一本图书或一类图书中的关键词所涉及的部分进行汇编和打印。从“生产―购买”经营模式到“购买―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从点对面的销售方式到多点销售方式。考虑用户的需求、图书的利用率同现有馆藏的关系,文献的内在质量,作者与出版社的信誉程度,文献的价格、装帧等。其一,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其二,EBM在下载、打印、馆际交换等使用过程中会带来版权、法律问题。

5结语

PDA作为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或“馆藏建设模式”,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图书馆的青睐。POD是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行业的变革,它使出版的形态发生变化,对于图书馆建设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以及图书馆的未来馆藏发展与读者服务产生重要的影响。POD与PDA互为促进、相辅相成,图书馆理应主动转变服务理念,扬长避短,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2]曾小英.图书馆按需打印的实践与未来[J].图书馆建设,2012(1):29-32.

[3]沈敏芳.读者决策采购(PDA):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新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4):11-13.

[4]LD Borman.FROM THE EDITOR:Engaging Our Communities[J].American Libraries,2013(1):4-6.

[5]L Britton.The Makings of Maker Spaces[J].Library Journal,2012(16):27-29.

[6]N Belbin,P Newcombe. Fab Labs at the Library[J].Education Digest,2013(7):65-68.

[7]肖叶飞.美国按需印刷的运营机制与启示[J].编辑之友,2014(2):105-108.

[8]张得田.国外按需印刷发展掠影[J].印刷工业,2012(10):95-96.

图书印刷方式篇11

二、如何突破创意瓶颈

设计评论家克里斯・福格斯(Chris Foges)认为:“纸质书籍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奢侈品,而数字化媒体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数字媒体的冲击下,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和未来变得十分微妙。书籍传统的平台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何重塑儿童图画书的阅读价值成为当今图画书作者和出版领域人士共同关注的新热点。

其实,要想吸引儿童进行有效阅读,图画书作者和设计师应尊重当代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迎合孩子们的阅读喜好进行设计创新。受网络以及数字化媒体的影响,现代儿童偏爱于体验新奇、互动丰富的阅读方式。因此,传统儿童图画书需要顺应潮流的发展,为儿童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来赢得市场。而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需要更加强大的阅读载体来支撑,所以,印刷工艺当仁不让成为创新儿童图画书阅读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印刷工艺的设计价值

现代印刷工艺包括印刷、印后特效加工以及装订加工等几个主要环节。科学技术的发展令印刷工艺无论在印刷技术、特效加工还是装订形式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同时也为儿童图画书的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新时代的印刷工艺提升了图画书的视觉体验,强化了阅读的触觉体验,塑造了书籍的多维形态,这些特殊阅读体验仅仅依赖图文的设计所无法带来的,必须依托现代印刷工艺的设计价值来实现。

(一)提升视觉体验

儿童对于颜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悟力,尤其是那些视觉冲击力强,极富感染力的亮丽色彩,往往会迅速地吸引到孩子们的注意力。新媒体儿童电子读物的丰富色彩表现力极大冲击了传统纸质童书,但是新型油墨等印刷工艺的改进使得传统纸媒体在色彩方面迎头赶上。

油墨是影响印刷品色彩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统印刷以平板胶印为主要方式,一般采用常规的四色油墨,对色彩的表现力比新媒体差距较大,而专色油墨等新型油墨的出现将极大改善这种现状。专色油墨是预先调配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蓝、金银金属色等,它颜色传递准确,呈现色彩细腻,表现色域也更宽广,主要应用在对于色彩还原要求较高,或者是画中大面积色块较多的图画书印刷。像从日本引进的幼幼成长系列图画书,便是事先根据插画原稿进行颜色调配,再进行印制的专色油墨印刷作品。由于专色油墨有着其他油墨所不具备的质感光泽和视觉特色,因而一些图画书作者将其作为提升画面“亮点”和实现书籍个性化语言的创意手段,如法国童书《PEAU D’ANE》,便是运用了专色油墨进行局部印刷,让印有金色金属油墨的画面看上去视觉独特、绘画风格别树一帜。高新油墨的优越性已经使其成为提升阅读视觉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儿童图画书书籍凭借新型油墨等技术完全可以在视觉体验上与新媒体儿童图画书相比肩。

(二)拓展触觉体验

儿童常常通过触摸认知新事物,期望以此获得独特的感官体验。在图画书印刷加工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采用印后特效工艺的方式来创造书籍的触觉感受,让小读者们能拥有多元化的感官体验。

印后特效工艺是为书籍增加特殊的肌理效果而衍生出来的工艺手段,它为书籍带来在形态、结构和肌理上的变化,从而丰富书籍整体的视觉感受。其中,UV和植绒是图画书作者进行多样性创意尝试的常用工艺种类。UV是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将UV油墨覆盖在书籍表面的特殊加工手段,分全局UV和局部UV两种。全局覆盖UV的书籍可以减少因翻阅而受到的磨损,局部覆盖UV则会让页面看起来具有特别的视觉效果,这主要是因为UV部分的特殊光泽和肌理,与在同一平面上的单纯纸张材质形成强烈的对比,带来了质感和触感上的微妙变化,并且该变化随着视觉角度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种与阅读行为彼此“互动”的视觉感受也是普通印刷方式所无法带来的。植绒工艺有全植绒和部分植绒两种形式,是指在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平涂胶水,接着用植绒机器将绒毛喷到胶层上,再进行烘干,最后清除浮绒的印后加工过程。在一些描绘动物的儿童图画书中,植绒工艺的使用可以让动物看上去更有真实感,同时也能让小朋友通过触摸书面上的仿真绒毛体会到该动物的触感,如Dk Publishing的《touch and feel babyanimals》系列童书,就是用局部植绒的方式将相应的动物仿皮毛印制在书上,让读者在翻阅时通过触摸感受内容。

(三)丰富空间体验

形态独特的图画书会引起儿童的注意,能让孩子们产生独特的空间体验。书籍形态的创意给读者带来的惊喜和视觉效果是传统图文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而现代印刷工艺令图画书形态的革新具备了可能。

模切技术和装订工艺是让儿童图画书的视觉形态看起来与众不同的技术手段。模切技术即是利用机械模具的压力,利用刀版对印刷物整体或局部表面进行切割、造型。通过模切形成特殊形态的图画或者文字,可以呈现出前后书页之间的空间层次以及在肌理、图形和结构上的对比,从而为书籍塑造出形式独特的艺术感。装订是把印制完成的单张书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册本的加工步骤,它对书籍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舒适程度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对形式和结构的创新使自身成为书籍“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品的《香港弹起》是一本利用模切工艺和装订工艺进行有效创意的图画书,书中使用模切技术切割成的建筑物形态逼真,而立体的翻阅形式则让读者在多个维度上体验香港不同时期的市井风情。

四、探寻儿童图画书与印刷工艺结合的创新之路

如今,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儿童图画书早已实现对现代印刷工艺与材料的创意应用,而现下国内出版社和作者对于儿童图画书印刷质量的要求虽然较之从前有所提高,却鲜有人士去专门研究和探索如何运用新型印刷工艺去展现儿童图画书的创意。这一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我国儿童图画书出版编辑与作者对新型印刷工艺的认知程度不够,致使现代印刷工艺与儿童图画书的结合应用还处在有待开发的阶段。

其实,现代印刷工艺与儿童图画书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有效地传达故事内容的情感,还能带给儿童读者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体验,最终同时实现儿童图画书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作为一名有志于创作出优秀儿童图画书的作者,除了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外,还应该熟悉图画书从创作之初的构思到最终出版的全部流程,并能够依据阅读对象、设计内容、设计构思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印刷材料类型和工艺方法,搭起一座跨越艺术与印刷工业的桥梁,使好的故事、好的图画书作品走进儿童的视野,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参考文献:

[1](英)福塞特-唐编著,黄蔚译,装帧设计:书籍・宣传册・目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张绍军,童书的装帧创意及印刷工艺的实现[J]上海:出版与印刷,2008

[3]吴一帆,基于三维查找表的油墨配色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图书印刷方式篇12

这个项目震动业界,中图公司以图书中盘商的身份,强势进军按需印刷领域,市场格局也许由此改写。

中图全球按需印刷项目的背后,还有一家重要的企业,一位重要的人物。

郭建红的转身

2015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印刷经理人》杂志拜访了中图公司子公司中图数字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红。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创始人。说起郭建红,他是北京印刷圈里的老熟人了,建宏印刷也有着相当的知名度,是国内较早探索数字印刷转型的企业。郭建红还是国内B2C个性化网络印刷的先锋推动者,他曾是涂书网的联合创始人。

郭建红和建宏印刷,与中图公司的全球POD项目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中图数字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是中图总公司为了POD项目专门设立的,我出任总经理。建宏印刷公司于今年正式与中图合作。我们将承担起中图全球POD项目的按需生产任务。”郭建红说。在尝遍数字印刷转型的酸甜苦辣之后,他选择了新的事业平台,投身POD按需印刷市场的开疆拓土。

对于B2C网络印刷,郭建红直言短期内看不到大规模市场需求,这个细分领域也存在不少特殊的障碍。在中国的出版物按需印刷市场,他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在郭建红看来,图书库存是出版社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沉疴痼疾,这就意味着刚性市场需求。但他也同时认为,真正一本起印的按需印刷在中国实现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间必定有短版图书印刷这个过渡阶段。目前的市场先行者也都还处在这个阶段。

中图公司闯入POD市场,令不少印刷同行感到紧张,皆因这家企业实力雄厚,有不少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图总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图书进出口商,占据了六七成的市场份额。它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建立了进口出版物专用保税库的企业。中图拥有强大的内容资源,与国内外近三万家出版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郭建红说,他特别提到,“国外成功的POD企业,其实也都是中盘商的身份。POD需要驾驭内容资源和读者资源,在二者之间架起最好的沟通桥梁。中国总公司的中盘商身份,就是它做POD最大的优势和资本。”

中图总公司与英格拉姆的合作如此令人欣羡,双方就内容达到了广泛的共享合作。POD这一全新模式更是将彻底改变图书进出口的交易流程,大大提升效率。“过去图书的进出口,是国外采购,经过漫长的运输、报关等环节,再销售到读者手上,整个周期长达4~6个月。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引进数字资源,再利用POD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郭建红介绍。中图数字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与建宏公司在郭建红的领导下,要承担起POD生产服务的艰巨任务。而按照中图总公司的规划,未来POD生产基地还会从北京扩展到国内其他城市。

泰克正通助力中图POD

建宏印刷公司的数字印刷生产品质有口皆碑,而为了打造最先进的POD工厂,更好地服务于中图全球按需印刷项目,郭建红在梳理生产加工流程方面花费了不小的精力。

“我们的设备配置肯定都将围绕着提供POD印刷这个标准选择。”郭建红说。目前,他更大的心思放在印后设备的选择上,“相比印刷,印后发展缓慢,真正能够满足数字化需求,并与数字印刷机配套的印后设备,相对较少。国内多数印企在印刷和印后环节的投资上都呈现‘枣核’状态,即印刷能力强,印后能力弱。印后是对生产的一大制约因素,这种情况应该有所改观”。

在印后环节,建宏印刷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北京泰克正通科贸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数字印后领域一颗正冉冉升起的新星。

泰克正通致力于提供智能印后设备、技术以及解决方案,包括面向数码快印以及文印的印后解决方案;面向胶装书、精装书中短版及POD按需印刷的装订解决方案;面向儿童书和照片书的批量生产和POD按需印刷的装订解决方案。

“泰克正通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设备,包括裁切机、胶装机、精装机等,我们还正在考虑他们的覆膜机和UV上光机。”郭建红表示,他在设备选型上非常审慎,经过认真考察和反复论证后,选择了泰克正通。

图书印刷方式篇13

20开本的图书都是通过大小开印刷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大开纸的短边长度是拼版的关键,只有在印刷机的有效印刷着墨面积范围内的纸张才能印刷,因此出版从业人员首先要了解不同印刷机的性能参数。

我国目前使用的印刷机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卷筒纸印刷机,这类印刷机因速度快且带有常规开本的折页功能,所以适用于印数大、折页简单的常规开本的图书(如教材教辅),而20开本的图书因其有特殊性且折页方法有别于常规图书,所以不适合采用卷筒纸印刷机印刷;另一类是单张纸印刷机,其是印刷行业的主力机型,比较适合印刷20开本的图书,由于单张纸印刷机种类较多,不同型号的印刷机除了性能不同外,进纸深度及有效印刷着墨面积也有差异(如表1所示)。只有了解了不同印刷机的进纸深度和有效印刷着墨面积,才能针对不同尺寸的纸张选择正确的机型。

2.省钱、省时

出版单位在印制图书时,在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省钱、省时。我们从20开的纸张分割图可以看出,该类图书有2种印刷方法,一种是大小开印法(如图1所示,将纸裁成大小2块印刷),另一种是3开印法(如图2所示,将纸张裁成3块印刷),这两种印刷方法虽然都能达到印制图书的目的,但很显然用大小开印法,要比用3开印法更省时、省钱。这是因为采用大小开印法时,每面只需要印2次、上2次版就能完成印制任务,而3开印法每面要印3次、上3次版才能完成印制任务,因此大小开印法比起3开印法,不论是印刷工作量还是上机成本都能减少50%左右,是20开本图书印制的最佳选择。

3.既不浪费纸张又不影响后道装订工序

我们知道,大小开印刷纸张的开料是非常规的,它是根据图书的规格把纸张裁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纸张(如图1),所以只要开好料就必须用完,尤其是裁切出来的小开纸张,只要一经裁切,它就变为指定产品,其他地方用不上,因此开料之前一定要算好用料数量,以防纸张浪费。

尤其是在制作奇数印张的20开本图书时,拼版不当很容易造成纸张浪费,或给后道装订工序带来麻烦,影响图书装订质量。那么如何在用大小开印法印刷奇数印张的20开本图书时既又不浪费纸张,又不影响后道装订呢?接下来我们就着重讨论这个问题。

奇数印张20开本图书的拼版技巧

从图1中我们已经发现,用大小开印法印刷20开本的图书时,只要图书的印张数是偶数,就不会出现纸张浪费和影响印装质量的问题,也不会给后道装订带来任何麻烦。但是印张数为奇数的20开本图书能做吗?相信绝大多数业内人士会说奇数印张的20开本图书是绝对不能做的,理由是把大开纸印完后,小开纸怎么印?这不是明摆着浪费吗?即使硬做,也肯定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果真如此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动足了脑筋。下面笔者就举例说明。

例如,有一本9个印张20开本的彩色图书,采用80g/m2全木浆双胶纸,齐头拼,大小开印刷,纸张规格为889mm×1194mm,拼版尺寸为220mm×233mm,成品尺寸为217mm×227mm,3开折页,不套帖,锁线胶订。

根据拼版要求,我们先算一下,9个印张20开本的图书,总页码是180页,前8个印张的页码是160页,这160页可以按大小开的正常方法拼版,没任何问题。关键是留下来的1个印张也就是20个页码(页码为161~180页)该怎么拼版?有两种拼法,都是拼在大开纸张上,如图3、4所示。

不难看出,这两种拼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页码排序,也就是0.2个印张(4 个页码)做成外套帖后套在何处更为合适?一种是套在本帖上,如图3所示;另一种是套在倒数第二帖上,如图4所示。因为在装订配页时很少将外套帖放在第一帖或最后一帖的位置,而是放在第二帖或倒数第二帖的居多,但考虑到如果放在第二帖,一旦拼版失误,第二帖以后的所有页面都将报废,所以我们在此将外套帖放在倒数第二帖的位置,即选择图4的拼版方案,这样拼版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