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公共图书馆建筑分析

摘要:信息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必须具备的特点有三个:复合设计、开放环境以及人文理念。设计者在脑海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空间内部融合和外部联系,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确定主次关系,把握住当前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呈现出图书馆在育、教、娱乐中的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建筑分析

公共图书馆建筑分析:数字时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

【摘要】目前科技迅速发展,数字化时代来临,我国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数字化时期,城市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建设数字公共图书馆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已是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将对数字图书馆的含义、意义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来探讨数字时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

【关键词】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由于现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也逐渐普及,那么城市公共图书馆就必然会选择数字图书馆的建筑方式,由此传统的图书馆的纸质载体会慢慢被数字信息模式取代,数字信息模式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和高效性。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就是脱离纸质载体的信息,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将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知识惊醒贮存、加工,建立一个可以共享的知识网络系统,没有空间限制、地域限制以及一些人为限制,这使图书馆更多方位的为读者服务,使图书馆的功能大大增强,为城市居民更方便地学习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获取知识的服务,让用户更加便捷地学习知识。

建造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一)使知识更、更系统,知识更新速度快。建造数字图书馆,可以弥补传统图书馆的不足,传统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不全,知识闭塞,新的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不能互补与共享,纸质的图书查找起来也不方便,整体上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人们学习知识起来也很麻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就可以解决传统图书馆带来的这些问题,数字图书馆它是有一个完备的知识储备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信息,方便快捷,而且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不断更新,使知识处在时代的前沿,不至于知识的落后,让用户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可以让大众更加了解电子数码产品,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二)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有利于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不仅可以完整保存人类文化,而且也能够更好地真正传播知识,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现代图书馆的建筑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向大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读者提供品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文献信息扩大交流,让各阶层能广泛地得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有更多的读者能方便地获取知识,分享知识,尽可能地将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较大化。现在很多人都使用电子数码产品,所以花在网络阅读的时间会更长,纸质的图书携带起来不方便,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用在线阅读的方式,而且用数字图书馆感觉到很方便,就会提高使用次数,这样就是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次数上升,大众会由此获得很多信息,增加自身的涵养,提高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综合利用空间,让读者享受更舒适的阅读空间。建设数字图书馆可以减少图书馆的用地,节约土地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减少纸质图书的摆放,这样就可以节约空间,来建设其他硬件设施。可以把数字图书馆的周边环境建设一下,如果四周绿色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那这将是个非常不错的阅读环境,可以供读者休息、交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拓展。在如此舒适优美的环境中,相信读者学习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让数字图书馆真正为读者服务,帮助他们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

城市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城市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是面向大众的,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环境,能够满足各种操作系统的模式。那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策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图书馆管理员应转变观念,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个信息高度明晰化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往往是通过网络,图书馆如果还是局限于传统的信息资源,就会面临危机和挑战。所以图书馆必须转变以固定资源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网络为传播基础的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促进城市公共数字图书馆的构建,要充分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信息的更新速度,拓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以此来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关人员要始终树立学习的观念,每个人能否提升自己,关键是看有没有主观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如果有意识地选择相关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研讨,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个人的综合素质一定会有所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的工作。

(二)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有秩序地进行。城市公共图书馆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所以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的工作,切实落实到行政拨款的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实力逐渐增强,图书馆的经费调度的矛盾有很大的缓解,但由于我国仍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费问题还是不能充分解决,所以需要政府综合各方面的工作,能够保障数字馆的投资力度,保障数字图书馆能够正常运用,使公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必然会采购电子文献,电子文献的比例很大,以顺应读者越来越倾向于阅读电子文献。

(三)引进先进科学技术,采用科学设备,实现数字化阅读呈现多样化。建造数字图书馆肯定会对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科学设备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对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技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所谓科技,是及时生产力,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以科技带动创新,改革旧的设备,引进先进设备,降低过多的人力投资,使整个数字图书馆的运用的过程中更加简便、快捷。同时也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不断更新内部技术,改进先进设备,提高核心竞争力,使数字图书馆在城市居民中得到普及。

结语: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悄然来临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也必然要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一个国家提升自身的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图书馆的前景很广阔,能够共享知识的资源,为读者提供非常丰富的数字资源,有效地将读者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整合,使之更加清晰明确。构建数字信息数据库,可以更有效地保存珍贵的信息资源,避免丢失和散佚。但目前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构建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综合更方面的因素考虑国内外先进技术,把握现实、放眼未来,为市民提供更的阅读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图书馆是人们学习文化的中心,为读者学习、活动提供场所,数字图书馆将会提供多功能、多样化的服务,这也是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本文只是对数字时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的意义以及发展策略做了简单的探讨,数字时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仍旧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以上提出的几点拙见希望对此能够有所帮助,并且城市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还需各方面的努力。

公共图书馆建筑分析:当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新馆建筑设计与规划中的思考

[摘要] 本文结合我市新馆建设规划,通过外出考察、收集、整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等资料过程中,对新时期现代化图书馆新馆建设的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建筑与设计;以人为本;标志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图书馆馆舍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变,一座座图书馆建筑拔地而起。新形势下如何建造一个比较理想而又适合时展需要的图书

馆成为图书馆界和建筑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城市文化标志之一的图书馆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内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同样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手工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现代化图书馆应是建筑美与功能性强的代表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是一种有着特定功能和要求的建筑。

笔者通过外地学习考察对部分新建图书馆建筑与设计中发现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新馆建设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1、新馆选址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图书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象征,应当是城市文明与文化的一大景观,是城市建筑的一张名片。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的重要文化设施,馆舍选址就成为首要的问题。有些地方图书馆的建设馆舍倾向于选择一个优美、安静、远离市中心的偏僻区域。而现代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大众学习的地方,也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地方。市民中心是未来城市最核心的区域,如果还把图书馆建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区域,结果可能由于周围缺少居民,使图书馆少人问津,造成门庭冷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1 以人为本,科学选址

图书馆的选址应确立以服务人口为基本数字依据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把图书馆应建在人口比较密集、接近服务对象、交通便利、没有各种污染的城市中心地带。图书馆选址应在居民密集区的中心地带,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读者到馆踊跃,面向市民举办各种活动时人气很旺,才能增强社会效益。

另外,公共图书馆是人群聚集场所,基于安全考虑,馆址应选择具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便于安全应急的开阔地为宜。书籍和其他信息载体又属易燃材料,一旦失火将损失严重,从保护文献角度着想,在馆址的选择上还应注意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并远离易燃、易爆和散发有害气体的化工厂、造纸厂等。

2、现代化图书馆建筑设计与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书馆馆舍如何确保几十年不落后,这个问题很难作出结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后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的消费投向,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正在发生变化,综合功能正在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新馆建设需要动用政府大量资金,一旦建成就会留下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留下赞叹或遗憾。所以,必须重视图书馆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在立足当前居民均等性与便利性的同时,更应具有超前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后备条件。

2.1 明确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

图书馆的性质不同,主要服务对象不同,服务内容和布局形式也就有所差异。不同时期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从外观形象到内部结构布局,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可以从中看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图书馆性质、任务、存在价值以及图书馆内部各部门功能的认识程度,反映出图书馆的不同发展阶段。从实质上讲,图书馆建筑设计不单纯是建筑问题,而是图书馆理念问题。要搞好图书馆建筑设计,需要对现代化的图书馆进行深入的研究。应当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深入分析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社会进步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对图书馆自我运行机制进行透彻的分析,深入理解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从而形成设计方案。

2.2 以新理念指导新型图书馆建设

按照建设新时期现代化图书馆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引进一系列新理念。图书馆是积累文化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现代图书馆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仍然是积累文化、传播知识。先进文化揭示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可以改造社会、塑造人生、提升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离不开古今中外文化的积累。弘扬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而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宗旨是让社会成员分享人类积累的和正在创造着的智慧成果,它是面向广大人民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是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文化中心。

2.3 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以人本原则”是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根本原则。服务读者,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建设的本质要求。图书馆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都要方便读者使用,并尽可能的扩大服务面,以后不仅要将外地务工人员纳入城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范围之内,更要给予残障人士以特别的关爱和照顾。图书馆的建筑应有坡道设计、盲道设计、残障人士专用厕所等,以体现民主、自由、平等,体现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新馆建筑的通道,从内部疏导考虑不宜过多依靠电梯,而应采用步梯;从人们上下楼梯体力消耗过多考虑,楼层不宜过高。从我国投入使用的高层图书馆来看,造价过高,浪费能源,利用率低,使用效果差,且楼层越高问题越多,总的来看是弊大于利。从内地一些城市图书馆建设实践来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建筑在四层以下,层高在3.3米以上,能满足自然通风、采光、功能区要有效利用,是节约、合理、适用的选择,中小型图书馆应参照这种做法进行建筑布局

2.4 现代图书馆功能变化对建筑的要求

图书馆的建筑内容受图书馆功能制约,图书馆的形式随着图书馆职能变化而变化。现阶段图书馆建筑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过渡和转变时期。传统图书馆以收藏为中心,重藏轻用,以书库为中心的闭架管理模式,使得图书馆的建筑功能单一。以往市、县级图书馆建筑规模较小、形态简单且相互雷同,建筑只注重当时的实用性,缺乏长远考虑,使得馆舍使用不久甚至新馆刚开馆就出现很多问题,如:空间紧张、书库饱和、阅览席位不够,甚至有些地方的馆舍是一个个小办公房间,根本不符合图书馆的功能使用要求。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已由借阅为主的单一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社会要求图书馆不但有文化积累、资料存取功能,还要求具有信息开发、科技交流、社会教育、公众休闲娱乐等功能。所以,新馆建筑既要体现现代图书馆藏、阅、借、咨询一体化的功能特点,又要适应图书馆作为地区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上要采用大开间、开放型,以适应功能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使建筑具有使用的灵活性。所以,建筑设计既要考虑为读者提供传统服务的静态空间,又要提供为开展社会性的学术社交活动所需的动态空间。设计内容需增添多媒体教室、文化活动室、展厅、陈列厅、报告厅、教室、读者生活区等,以满足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的要求。

2.5 图书馆人员参与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图书馆建筑也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四个阶段。建筑施工只是使设计图具体成型,而的验收评估则是对整个工程作业的检验和设计方案优缺点的评价。它只能为未来建馆者所借鉴,而对本馆已无法补救。所以,图书馆领导必须积极参与建馆的规划、调研,提出设计任务书,审定设计方案。在拟定设计任务书时,要预计城市未来15年的发展需求,根据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的面积(27m2/千人)、阅览座席数量使用面积(2.0席/千人)、人均藏书量(1.5册/人)以及现有藏书量,确定图书馆的规模。还要根据藏阅方式、服务内容、载体形式以及传播手段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使读者足不出馆就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建造一栋图书馆是百年大计。它要求图书馆建筑既能满足图书馆现在职能的需要,也能满足若干年后图书馆发展变化的需要。

3、优化馆内空间布局、组建方便的现代化服务模式

3.1 大空间布局,提高对公众的开放面积比例

新时期的馆舍内部布局要打破传统图书馆条块分割的格局,倡导“平等、免费、无障碍”的理念,实行较大限度的开放服务,力求空间的相通相连,让读者可以像逛超市、书店一样在馆内自由穿行。

3.2 优化设备配置、实现有线无线宽带网络全馆覆盖

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整体设计,采取智能化综合布线,实现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及视频业务的有线及WLAN无线传输,保障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及读者书目查询、互联网资料搜查、数据库访问利用及多媒体资讯的获取。不设独立的目录检索厅室,因为用手机或在公共电子阅览室内任何一台电脑都能够完成检索和电子阅览的功能,并且所有电脑都是免费使用,让读者能够方便而快捷地使用。

3.3 藏阅合一借阅一体化,服务区域无障碍贯通

打破库室分离格局,在开放区域采取统一荷载,藏阅合一、借阅一体化,为系统化的软分隔、无障碍布局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空间设计理念具备人性化,错落有致,同时利用书架和沙发等进行软隔,使馆内各功能区域无障碍贯通。在软设计的细节安排上,突出地域特色和图书馆特有的文化氛围,这种无障碍的空间布局也为往后发展留下了自由施展的空间。

3.4 整合业务系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创造的信息服务

新时期的图书馆信息化系统除实现常规功能外,应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大规模、覆盖城乡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和区域数字图书馆服务群,将各级、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形成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群,资源共建共享,真正实现联合的馆际互借,在满足日常业务管理需要的情况下,为总分馆制、“一证通”工程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技术支持,

4、我国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读者阅读方式向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图书馆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图书馆的建筑美已成为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如何适应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适应网络环境下广大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优势,加强图书馆的阅读读环境建设,显得日益重要。现代化图书馆建筑不仅成为建筑设计师和图书馆专家所考虑的问题,图书馆的建筑美与功能上的较大表现已成为各级政府及广大读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成为包括美学、环境、人文、网络、材料工程等专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结束语

现代中小型图书馆新馆建设应立足现有投入,增强超前意识,确保综合发展。鉴于目前的财力、物力,馆舍可采用一次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即由规划部门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保留一定的发展余地,政府根据其财力,分期投资建设,既解燃眉之急,又排后顾之忧,也能为地方财力所接受。图书馆建筑不仅要满足当前图书馆使用的需要,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由于图书馆使用的长期性,新建的图书馆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明天的使用。所以,建设现代化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建筑开放式、服务自动化、信息网络化、使用多功能的要求,为今后现代化图书馆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共图书馆建筑分析:基于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图书馆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愿望,对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进行进一步完善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新要求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空间进行分析,为日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进而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科学性和性。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其不单单是作为文献储存的场所存在,更是信息传递与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补充知识,舒缓压力,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在信息时代下,提高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数字化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建筑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些都将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依据。归纳起来,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建筑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开放性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最快的时间接触到读物成为了诸多读者对当下图书馆的根本要求。鉴于此,在对图书馆进行设计和管理的时候,应尽可能确保其具有开放性,图书馆的设计也必须立足于开架管理。与此同时,这里所说的开放性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图书馆建筑空间的设计应该实施弹性设计,以此来为日后图书馆的进一步升级和改造提供空间。

就目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开架――闭架――又开架的过程,与之相关的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发生的变化。到了20世纪,公共图书馆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对效率的提升,以此来更好的方便读者,为读者提供品质的服务。这样一来,公共图书馆就需要转化立场,由以藏为主进而转为以阅为主,主张采用开架阅览方式。所以,开架管理成为了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种设计理念的推动下,图书馆的空间也必然会逐步趋于开放式的空间布局。

2、综合性

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相比,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较为单一,只是作为文献储存场所存在。然而伴随着信息时代脚步的不断加快,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充,除了传统的功能之外,为了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还增添了许多新的服务,例如:演讲、试听、展示以及培训等,甚至还有快餐和咖啡厅等服务设施。这种综合性的服务,一方面提高了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率,给馆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获取需求。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走向综合性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下的一个必然趋势。

3、社会性

由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广大人员。所以,为了尽可能实现服务的性,图书馆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本着服务大众的原则,设计出适应不同类型读者的要求。比如说:要充分考虑对残疾人的服务,使这一类人能够方便的抵达图书馆的各个地方,甚至还可以为其设置专门的阅读空间和盲文阅览室。同时,图书馆还要充分考虑对老年人的服务,要为“白发族”读者设置相应的活动项目及活动空间,要考虑老年读者身体条件,在环境规划设计中要特别予以关注。

4、高效性

高效性也是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要求之一,这里所说的高效性主要是从读者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首先,图书馆的设计和管理要尽可能为读者节约时间,比如说:图书馆的所处位置应该方便达到;读者到馆之后能够及时时间借阅图书;内部流线简洁明确;各项服务简便高效等。与此同时,图书馆的建设还应该将空间和设备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对图书馆空间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必须采取集约化的高效设计。

二、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分析

1、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阅览区的区别

阅览空间是公共图书馆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读者的阅读活动。在过去的时间里,图书馆对于阅览区的分类主要有4种分类方式,一是按学科进行划分,比如说:文学阅览室、经济学阅览室以及自然科学阅览室等,这样的分类方式能够帮助读者更方便的查阅自己所需的书刊资料;二是按读者对象划分,比如说:普通阅览室、科技人员阅览室以及少年儿童阅览室等;三是按照出版物类型划分,比如说:视听资料阅览室、缩微资料阅览室、光盘阅览室以及报刊阅览室等;四是按管理方式划分,比如说:开架阅览室、半开架阅览室和闭架阅览室。

然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使得公共图书馆的阅览空间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分类方式的变化上,信息时代各种阅览室都会有缩微胶卷、缩微卡片等缩微文献资料,所以缩微阅览机等要书籍放于各个阅览室,不再单独划出。还有多媒体阅览室、视听阅览室,也会分别放于各个阅览室。信息时代阅览室分类不再按出版物来分,因为现在的各种缩微资料其时己变得平常。会随读者对象和学科的划分标准进入各个阅览室。信息时代阅览室会先按读者对象划分为普通阅览室、科技人员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研究室、参考阅览室,然后按学科再细分下去,自习室即闭架阅览室还是要有的。

2、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藏书区与传统藏书区的区别

藏书空间和阅览空间不同,其主要是对图书馆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图书资料进行储藏的空间,同样是公共图书馆设计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时间里,图书馆书库按照使用性质和功能大致可以分为7种类型,即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开架书库、特藏书库、书库、储备书库和保存本书库。由于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对图书资源进行储藏,所以对于书库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而且闭架书库的分量要远远大于开架书库。然而,随着信息时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书库的所占空间也越来越小。信息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藏书,已经由传统的基本数据和辅助书库的形式扩大到三线藏书及多线藏书的形式。其中,一线为阅览室的开架藏书;二线为辅助书库;三线为基本书库。在图书馆的经营和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览室的图书往往是定期更换的,而二线和三线其主要起的是调剂和储备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图书馆馆藏的―切信息,这就相当于图书馆彻底的向读者开架了。但是读者并没有见到真实的传送知识的载体,而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来获取,读者和读物是互相隔绝的,实际上就是更高级的闭架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也逐步提高了对精神需求的重视。公共图书馆是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因此,为了能够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对基于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更好的促进城市文明的进一步提升。

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变化探析

信息化手段在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的变革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信息时代较大的特点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促使了公共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虽然图书馆还是保留着大量的纸质书籍印刷物,但是图书馆的大部分藏书都将通过计算机终端来获取相应的信息,这是信息时展出的“数字图书馆”造成了这个巨大的转变。也促使着图书馆空间利用和设置的极大变化。

一、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使用对象的特点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教性单位,面对的是所有人。在图书馆进行阅读、借阅活动的可能有研究型学者、也会有学习型学子、还会有为丰富业余生活的享受型读者。不同的阅读群体需求的阅读环境也不尽相同:研究型的需要小型安静的空间,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而学习型的需要宽阔的空间,来满足其查阅更多书籍了解更多文化的目的;而享受型读者就是体验一个图书馆的氛围。因此,公共图书馆建筑理应是一个综合性质的文化、学习、娱乐多功能建筑。信息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对比传统公共图书馆,多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享受型读者数量肯定占据优势,这类读者去图书馆的目的十分单纯,就是为了节假日休息时间的放松,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当然,学习型与研究型的读者仍然会存在,他们所需求的依旧和传统图书管一样,一个安静的小房间或者一片广阔的书籍柜。由此看来,信息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在保障传统安静的阅览室之外,更多的是公共空间的建设,比如图书馆各处散落的咖啡座与休息椅等。

二、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变化

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较之传统图书馆有着极大的变化,从阅览室分类来说,传统的电子阅览室不再单独的列出,而是同其他能和电子阅览室功能联系在一起的空间进行结合。与此同时,伴随数字信息的发展,大量的文字书籍都被压缩成数字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之中,纸质书籍的仓库面积将会极大的减小。在所有图书馆功能厅之中,信息情报大厅将占据一个核心的位置。在直观上,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图书馆中公共区域将占领曾经的一部分藏书用地,大量的休闲型设施将会出现,各类走道阳台都会被利用起来,以供读者休憩。

1、阅读空间设置

信息时代下的读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方式,而是追求着文字、声音、影像等多方面的阅读刺激,全身心的感受与接触才是当代读者对阅读的需求。因此,数字信息阅读与纸质书籍阅读如何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式,是当前图书馆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1)分区设置。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在同一个房间内需要进行分区设置,一般情况下数字阅读会发出键盘和鼠标点击声音,这样就对纸质阅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二者之间可以通过书架、通道等软隔离模式来进行隔离工作。电子阅览区可以设置在靠近墙角或者出入口的位置,以便噪音的消散。

(2)混合设置。为了读者方便考虑,将电子阅览座位打散,不将其集中在一处,而是零散的分布在各个墙角、柱子四周等地方,以供读者自由阅读电子书籍。

(3)分室设置。顾名思义,将数字阅读同纸质阅读二者分离开来,单独设立一个电子阅览室,或者类似的网络咖啡吧。这类设计可以朝着娱乐性方向发展,将电子阅览室打造成一个休闲的娱乐场所,里面可以设置吧台和长脚椅,在桌面上放置阅读用的计算机。这种设计可以打破传统,塑造新型的阅读休闲方式。

(4)一体设置。一体设置指的是数字与纸质阅读一体化的模式,读者在拥有计算机的座位上,通过计算机查询自己要看的书籍名称,图书馆工作人员会通过读者的请求,从书库中将所选书籍递交到读者手中。以上几种设置模式需要根据图书馆经济和人力条件来进行建设,并不。各种设置方式之间也可以互相共通,并不死板。

2、典藏空间设置

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所体现出的一大特点就是开放,一切以读者的需求为主,图书馆并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神圣地方,它只是为民众服务的场所。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图书馆形成了“开架借阅”的新模式,从最初的藏书变成了现在的借书,所以图书馆内的藏书空间自然需要进行一番新的布局。

(1)开放式空间设置。图书馆活动是一个动态流程,开放式的布局可以让图书馆更好的适应“藏、借、阅”一体化的新模式。

(2)过期刊物储存空间的缩小。信息时代影响之下的读者,对于纸质刊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小,电子版资料的运用更为广泛,搜索更为便捷。相对于学术类书刊的高昂价格,数字版的资料反而更适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图书馆内的纸质书刊应该合理减少一部分,存放纸质期刊的空间也会随其逐渐缩小。

(3)密集排书架。为了节省空间,可以对过期的刊物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入库排架,有现代计算机的支持,从数量众多的刊物中检索出指定刊物并不是一件难事,相反速度还非常快。不同的书籍典藏空间对于图书馆结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开放式的大型空间应该设置在低楼层、读者人数最多的地方,过期刊物的储存空间则应该设置在高楼层,或者地下室内。而高大密集的排书柜则需设置在一楼。

3、空间的多样性

信息技术告诉人们,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图书中心,而是一个广义的信息中心。公共图书馆从单一的借阅功能逐步朝着多样化的功能发展,综合性与多功能决定了现代图书馆空间多样化的特点。

(1)动态空间。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除了静态阅读空间还需要有动态的活动空间,如影视厅、陈列厅、教室等等。影视厅可以为读者提供教育影片;陈列厅可以进行文化宣传活动;教室则是进行文化教育的场所。

(2)交流空间。图书馆可以定期设置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会议等,为读者之间互相交流提供一个专业平台,同时还能增加图书馆的文化气氛。

(3)人性化空间。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是人们终生学习的场所,它需要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比如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电梯,使特殊人群能够和普通人一样,获得阅读与学习的乐趣。随着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深,图书馆也应该考虑为老人们提供相应的活动空间和学习空间,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则需要在设计之中作为特别关注。图书馆除了阅读、学习区域外,理应提供休息、散步的场所。

4、可持续发展性

公共图书馆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壮大自身,许多图书馆到了一定时期都会面临扩建和翻新的问题。社会只要在不停发展,图书馆的藏书一定会日益增多,同时图书馆的规模也必须随着藏书量的增加而扩大,以便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因此在设计之中,除了当前场馆的建设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扩建的问题。

三、结语

信息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必须具备的特点有三个:复合设计、开放环境以及人文理念。设计者在脑海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空间内部融合和外部联系,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确定主次关系,把握住当前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呈现出图书馆在育、教、娱乐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钟永文 单位:吉林省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建筑分析:公公共图书馆建筑分析:共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中空间句法的运用

摘要:

以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为案例,利用空间句法来量化分析法,对图书馆建筑空间的使用效能进行评价,并通过追踪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及其使用后感受作进一步分析比对,以协同研究的方式为提高图书馆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与设计活力,提供实践研究基础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空间句法;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效能

0引述

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成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自2008年以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实现了的联网覆盖,并加大了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力度。新建公共图书馆建筑逐渐向大空间结构迈进,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为读者创造舒适优雅的学习、交流场所。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为例,依据空间句法对建筑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对使用者的行为观察及采访调查做进一步研究。

1空间句法的引用

空间句法是一种关于反映空间客体和人类直觉体验的空间构成理论及其相关的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它所关注的不是空间之间的实际距离,而是其通达性和关联性。根据空间句法理论可以严谨地分析空间,并观测人的活动,将空间与人的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由于空间句法对空间的研究需通过大量运算,即将其数据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因而Depthmap软件应运而生。笔者将利用这种描述空间的数学方法,基于Depthmap软件平台来对公共图书馆空间组构做出量化的分析研究,并结合人的活动来分析图书馆空间设计的优劣,为今后的相关实践研究提出理论依据。

2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量化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于2013年建成开馆,建筑面积约14600m2。是朝阳区“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新馆设计注重“人文”特色,以“借阅一体”服务方式为主导,其中85%以上使用空间分区借阅图书,为不同读者提供专属的阅读服务。本文以此图书馆为例,首先对其空间设计及使用效能进行量化分析。一个可理解性好的空间系统更易于辨别和认知,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效率也更高。本研究首先基于Depthmap软件平台,将视线整合度用做衡量空间可理解度的因素,进而对该图书馆新馆建筑空间进行量化研究;并通过图书馆可理解度的分析,来验证图书馆空间设计及其功能布局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要。Depthmap软件的视线整合度分析,其整体思路类似于微积分,即将空间划分成500×500的网格,相当于一个人所占空间,每一个小格称为一个元素,所有的这些元素构成了空间。分析图中,数值的大小是由自暖色向冷色递减表达。颜色越暖,代表视线整合度越好,颜色越冷,视线整合度越差。为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一、二层的平面图及Depthmap生成的视线整合度分析图。前文可知,分析图中颜色越暖,代表视线整合度越高,该节点也就越容易被看到。因此,结合平面功能,对照视线整合度分析图可以看出,一层空间视线整合度颜色偏暖区域位于入口的大厅,而大厅中所设置的总服务台与休闲座椅,方便读者入馆后观察各个空间信息。其余阅览室空间基本呈现冷色,以保障阅览室内读者不被打扰,带来阅读的安静舒适的环境。由于二层的阅览空间基本开敞,视线整合度分析图颜色偏暖,各个空间都比较容易被看到。其中读者的阅览空间与交流空间相结合的设计,不仅使阅览空间更加开放,并有利于引导读者之间的交流,实现阅览室大空间化的意义。总体来说,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新馆内部空间的可理解性较好,各空间功能分配较为合理。

3基于读者行为的空间协同研究

虽然Depthmap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数字图表分析等强大功能,但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有说服力,笔者选取周末及平日的不同时段,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为时间限定,通过追踪观察、采访等方式,对馆内的读者行为进行进一步研究,以验证量化研究的分析结果是否与读者的切身体验有相同的效果。根据对读者行为活动的研究,读者活动基本为阅览、自习、休闲娱乐、休息等,而此图书馆二层各个读者空间基本处于满员状态,空间活跃度很高。庭院周围各休闲空间常见于读者的交流活动,是读者休闲娱乐、休憩热衷的区域。这亦与视线整合度分析图分析结果相一致。一层的各阅览空间相互独立,儿童阅览室和老人阅览室内的读者数量较高,读者表示儿童区充满趣味性愿意多做停留,老人阅览室舒适度较高,在接下来的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发现,舒适度已成为读者选择停留位置的首要标准。采访中,通过向读者发放调查问卷,及与读者交谈的方式,了解读者对于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建议及使用后的看法。问卷中的问题主要涉及读者对于公共空间功能组织、阅览室空间功能组织、交通空间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读者基本对图书馆内部空间表示满意,提出卫生间的位置不明显,究其原因,从视线整合度图中我们对应可以看到,卫生间所在位置呈现冷色区,且经需过很长的走廊才与暖色区相接,因此难以被读者感知。整体来看,朝阳区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空间基本满足读者的使用要求及行为习惯,但仍有一些空间使用的不均衡,需要调整。对于阅览、休息等开放性空间,添加座椅数量是大多读者的愿望。这更反映出现代图书馆设计,应加强功能空间使用的连通性与生动性。4结语本文通过引入空间句法软件,探讨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的设计与使用效能,即在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功能性需求等客观性因素同时,对图书馆内部空间进行量化分析,比对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应性调整与改进设计,完善内部空间组构与使用效率。希望本文研究可以为今后公共图书馆设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使公共图书馆的空间使用更加丰富,更有活力。

作者:张屹然 张娟 王婧 王晶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公共图书馆建筑分析:以服务为原则的公共图书馆建筑研究

[摘 要]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建筑一直以功能性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服务性,公共图书馆的建筑中引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此来适应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文献资料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

[关键字]服务;公共图书馆;建筑;以人为本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了解外界、进行文化沟通的主要桥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信息资源也越来越重视,在公共图书馆的建筑中应引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将其作为最终建筑原则贯穿始终。

1 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筑虽然历史悠久,如早期的藏书楼建筑、书院建筑等,但由于其主要服务于社会精英,所以重功能而轻服务。而在城市化建筑高速发展的今天,依赖政府拨款运行的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建筑风格落后、建筑面积小、设施设备老化严重等现象,有些馆甚至增加收费项目以弥补政府拨款不足,公共图书馆建设以服务为原则的建筑意义逐渐被改变,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

2 公共图书馆建筑的重要性

我国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造而成,在国家的图书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加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是知识和信息传递、交流、共享的场所,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也需要进行改变,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便捷的公共图书馆,其文献资源和知识服务才能覆盖所在地区,从而较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3 以服务为原则的公共图书馆建筑规则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服务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服务优先、经济适用、节约环保等原则,成为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信息机构。[2]建设以服务为原则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需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尽量对原有的场地和设施进行改建。在资金方面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大幅地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

4 以服务为原则的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功能与要求

4.1 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坐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料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此来确定建设规模,满足不同服务范围。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