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谈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地理教学除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外,还要重视学生品德素质,行为素质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当今的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是各个行业都进入高科技领域的社会,是信息网络的社会,是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世界各国为争得本国经济在世界居于经验丰富位置不断寻找出路的社会。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缺乏地理环境科学知识,充满迷信思想和孤陋寡闻的人,一个对家乡、祖国、世界缺乏了解、缺乏情感的人,是很难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信息交流频繁、社会联系复杂、产业和职业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着这样的社会,学生应该如何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担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担负起民族兴旺的重任,这是摆学生面前的问题。然而多数学生能认识到面临社会对他们的挑战吗?我想大多数学生是认识不到的,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有特殊的环境决定的,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沉浸在玩中,沉浸在父母宝贝的温馨中,沉浸在丰厚的吃、穿、用物质的享乐中,他们觉得只要数学、语文、外语、学科学习成绩好了,老师喜欢,家长也高兴,于是他们生活的就更快乐,是的,数学、语文、外语学科成绩好固然是好事,然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他们不仅应具有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类知识,而且应当有地理、历史、生物等其他科学知识,地理学科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让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让学生从家庭的狭小空间中“走”出来,认识社区、村镇、城市、国家、世界、地球及其宇宙环境,认识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社会经济、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从我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经验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去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于他人交往,学会生活,因此地理知识是人的社会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利用板图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讲课前首先在黑板上绘出板图,板图自然要与书中差不多,便于学生思维迁移,教师指出带文字的板图中相应的地理位置,向学生提问此处是什么山、什么河、什么地形等自然地理名称或什么城市、什么铁路等人文地理名称,让学生在随教材一起发的小地图册中迅速查找,并对找的快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快点查图,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刚上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查图查的慢,慢不怕只要查到老师就应表扬,加以鼓励,激励他下次再快点,这样初中地理结束,他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观察力就得到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有的学生怕在同学中说话,一说话就脸红,也就是怯场,若于这方面,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例如学生在查找图时,老师鼓励学生看谁找的快,并回答的完整,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很好的回答,老师给予表扬,再多次锻炼之后,不再怯场,反而踊跃的回答问题,老师充分地利用教材中能培养学生地表达力的内容堵养学生,例如在讲人文地理知识时,美国的东北部是发展最早的工业区,教师在板图相应的位置画出有关矿产符号、河流、湖泊,之后让学生总结美国东北部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再如总结我国四大工业区的发展条件等等,都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师每节讲完后,让学生在板图上添注本区域地理名称,如海陆名称地理名称、地形名称、水系名称、国家及首都等等,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都高高举手生怕老师看不见,勇跃填注,教师加以指导,这样不仅培养动手能力学生的空间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看图,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分析,例如在讲日本气候时,老师给日本各月降水量的数据和各月平均气温数让学生总结日本降水的特点,根据看图日本所在的海路位置分析为什么气温和降水具有这些特点,让学生用气温、降水和海陆位置综合分析。日本是个岛国,四周临海,因此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关于世界各大区域的气候都可让学生根据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综合分析得出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空间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时间特性点,空间观念与对图象的依托是地理知识的特点和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版图、教材插图等直观图象,注意把知识依附于相关图象上,并借助图象进行疏导,分析图象表象的思路和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南亚季风气候时就可以以图代文,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象和进行地理空间思维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等问题,地理教育价值更加明显.

环境保护知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地理教育就是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本身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学生具有科学的保护环境的知识,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形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意识.

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加强爱国注意教育是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题材,如: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我 国较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东北林区,有为全国需要和出口提供粮食的九大商品粮基地,有内蒙古、新、青、藏、广大的畜牧业场低,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安徽的黄山、桂林的山水、祖国的山山水水都令人为之心弛神往的无限美景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效祖国的崇高情操。

在讲人文地理时用建国前、建国后我国工业部门、工业区分布及农业、交通情况对比讲述,学生在了解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后,就会从心灵深处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浅谈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浅谈地理教学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面临21世纪高科技竞争的挑战,教育首当其冲。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教育必须改革,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转轨,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为我们全党全国人民描绘了宏伟的远景规划:“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及时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志还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毫无疑问,这一精辟论述是我们培养未来综合素质的依据。人才素质是实现这一雄伟目标的关键。如何抓住这一关键,中学地理教育以其学科的内涵特点和优势,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人文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如何提高中学生科技素质

科技素质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l.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水平;

2.有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主要表现在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信一切事物都有客观规律,并且这些规律可以被认识,不做违反客观规律的事,能够坚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研究的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则;3.有用科技知识处理问题能力。这种能力突出表现在善于正确使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就是以一定的科学结论为依据,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有关问题,并用实践进行验证。科学方法即符合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的研究方法。

基础地理知识,无论是哪一方面,哪一部分的哪个课题,无不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为一体。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发挥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就能够通过教学,使以上所述的关于科技素质的主要三个方面同时到位。下面就略举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知识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跟现代社会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地理知识的传授是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源泉。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可使学生在明白了"昼夜、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同时具备了批判的科学精神;探测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地理意义、厄尔尼诺的发现等。可使学生在明白了地球上气候异常是怎样形成的同时,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建立了环境意识;而对直然灾害的斗争及其保护环境的认识又使他们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

许多地理过程就是矛盾统一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去年我国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到现在长江流域地区禁止砍伐原始森林,退田还湖,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发展的结果,关于环境和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桂林宣言》的签署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向学生阐明规律本身内在的辩证关系,就能够使他们真正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且学会运用运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地理学史表明,人类对地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都是不断地通过错误、否定错误而逐步深入的。从古希腊托勒玫的“地心说”到15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从“陆桥说”到“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说”,再发展到“板块构造说”,都是认识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向学生阐明认识的过程,就能够使他们懂得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自觉地克服机械唯物主义,免于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心明眼亮。更有效地学习和研究。

地理学处处充满着观察、假说、验证、类比、模拟、科学抽象、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数学推导等科学方法。比如地球仪是经过科学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伽俐略通过望远镜证实了太阳上有黑斑这一现象。科学史表明,往往不是先设计出验证方法,然后才发现规律,绝大多数情况总是先提出了假说,然后根据假说来设计检验方法证实它或推翻它。雅鲁藏布江瀑布群的发现证实了假说,日食的观察推翻了假说。假说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了假说在科研中的作用,并且使他们具备了运用科学假说的能力构思和设计验证性实验的能力,那么他们在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就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水平。当代世界飞速变化,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学习怎样学习,懂得如何学习,具有重大意义,更甚于学习知识本身。而科学方法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更加显示出科学方法论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

地理知识和地理知识的演绎、延伸及其所渗透的、所产生的许多更高层次的认识,使得地理知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多方面

的功能和价值;这些功能和价值范围之广阔是没有定界的,而是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而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比如学生对气旋与气旋的气流难以掌握,如果我们大胆地把物理学中的“右手定则(北半球)”和“左手定则(南半球)”思想引用到这里来,同学们不但可以将疑难简单化、形象化,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辩证思维的方法。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的文化成

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

格。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使人真正成为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或愚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地理学科的内涵,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就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了上述的三个品质。下面略举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地理知识的传播为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学生具备了能源意识就会懂得节约能源的意义;了解污染和噪声的危害,就会树立文明的环境意识。

科学思维方式的形式对学生心理品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学生学会了用辩证、运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他们在成功的时候就不会骄傲;在失败的时候就不会气馁;在顺境中不会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也不会失去信心和希望。

地理学史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笔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如哥伦布以惊人毅力发现了新大陆;竺可桢为了寻找物候的变化规律,花费了毕生的精力,表现出对科学极端的认真;李四光为了证明其提出的地质力学理论,足迹遍布中国的千山万水.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中华的崛起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了验证大陆漂移学说,才刚50岁的魏格纳魂断北极;斯科特为了考察南极这又一块生命禁区而长眠在冰雪世界;为了证实行星绕日运动的学说,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无数科学家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和生命的代价……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科学史上名人佳话和感人事迹传给学生并深深地感动和激励了他们的时候,他们人格和感情的升华,也就是教育使之逐渐地转化他们内在的品格、气质和修养。

浅谈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学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地理教学除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外,还要重视学生品德素质,行为素质的培养。如何做到这一点,文章结合教材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 品德素质 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教育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动手能力为宗旨,因而地理教学不仅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品德素质、行为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以及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等。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地理教学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地理教材是很好的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材,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物产富饶,山川壮丽,勤劳勇敢的人民,日新月异的建设……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报国之志。

现在是一个空间科学时代的信息社会,地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球观念,用正确的地理想象观念去的认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物质的运动及各种自然现象,如彗星的出现、大山、地震、台风、海啸……都是物质运动的现象,并非什么不祥之兆,日食、月食也非大祸临头,久旱不雨,洪涝肆虐,也不可祈求老天大发慈悲,上述现象都能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得到科学的解答,培养了学生对美好世界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从而树立了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地理教学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有四个章节专题对人口、资源、环境作了论述,构成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人文地理的教育因素,通过人口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通过人类与环境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才能生存发展下去:通过资源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据有关部门分析,13种矿藏将在100年内耗竭,如果消耗速度指数增长,有14种矿藏将在50年内耗竭,使学生懂得珍惜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优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意识,是地理教育的主旋律,是地理教学发挥的舞台

近年来,各国首脑聚集巴西里约热内卢共商拯救地球之良方,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应以牺牲地球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不应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需要,而必须正确处理好人类―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好生态环境,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地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行动纲领,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为了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地理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学生的重任,这是地理教育在较长一个时期中教育的主旋律,同时也是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价值的体现。广大中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可持续发展是地学研究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贯彻这一战略,比其他学科更具有优越性。

四、生动形象的地理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落实素质教育内容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求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改变“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学习知识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分析,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如参观,社会调查,演讲撰写小论文等,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又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地理课堂科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实施。在地理教学中除了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外,还要重视学生品德素质,行为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浅谈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对国民教育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些个人的看法。

一、地理教学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验,并要经受毅力磨练,德育考验及是非识别,达到德育内化的功效。国情教育中紧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重点,突出人地关系,联系有关国策,使学生熟悉乡情,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世界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劳动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都有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有意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和妖化,把自然界的突变,如狂风、暴雨、洪水、山崩、地震以及日月食等,都归之于妖魔鬼怪的兴风作浪,用以恐吓群众,欺骗群众和愚弄群众,以维护其反动统治。自然地理教学可以把上述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原理;地球上水的运动和水平衡原理;地壳的变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态平衡原理,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物质的运动性和运动的规律性,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运动和发展的结果。所以,自然地理教学对破除迷信,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各种正确的地理观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正确的地理观点,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种族观、因果观。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明确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预测经人类活动影响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依此调整人类的行为;正确的种族观,使学生反对种族优化论,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的因果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中国旅游业”一节是教材新增加的专题教学内容。就是渗透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探索。旅游业与交通、通讯、建筑、商业、保险业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可以带动这些待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外汇收入,是“无烟工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空前繁荣,成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学生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和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观念,做自觉的环境卫士,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革命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

二、地理是中学的一门基础课

中学地理教材中,既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又有自然科学的内容,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地理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有一定联系,因为地理涉及到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有了地理知识就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为什么绕日运动?月亮为什么绕地球旋转?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地理问题,又是物理问题,也是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数学也有积极作用,反之,学生掌握了万有引力,曲线运动,流体力学等物理知识后,对学习地理也是一个有利条件。而且,在地理教学中,还有时间的推算,比例尺的计算和测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此外,在地理教学中,还会讲到岩石的风化,石灰岩地形的形成,土壤酸碱度以及各种有用矿物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可见,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对学习地理也大有好处。反之,学生掌握了这些地理知识,对他们学习物理、化学、数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中学地理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会地理观察,气象观察等基本技能,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地理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地理这门学科从宏观上来说,对宇宙空间的研究和开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水资源、气象预报,地区发展等都是一种专门的基础学科。那么,对于我们的培养对象学生,终将要成为未来生活的各色各样的社会成员。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经常要遇到与地理有关的各种问题,需要他们运用地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去分析、研究、并做出对问题的抉择。作为一个学习者,能知道如何利用先进的地理技术获取信息,分析和评价信息;作为一个求职者,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作为一个生产者,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从而决定取舍,或趋利避害,争得效益;作为一个公民,能关注对环境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有益或有害的情况,关心环境质量,人类生活状况和生命支持系统——生物圈状况,知道自己如何保护环境,如何鼓励他样做,对公共环境问题持何种价值观和采取什么做法,使个人和社会都受益。

总之,素质教育寓于地理学科教学过程的整个阶段,地理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