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虽然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有了一些改观,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应加快改革步伐,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发现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想要的解决对策,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
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

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之方向

摘 要: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音乐教育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要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及时原则,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尊重 生活

音乐教材的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改革的必要性;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及“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

近期以来,音乐教育既抛弃了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又没有真正落实音乐艺术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接下来就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方向。

一、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而另一目标则是“为了完善人的一切”。“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及时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

日本着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家铃木曾多次呼吁:“孩子的生命不是自己私有的,生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力量。应该说,生命是崇高的、伟大的力量,作为教师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大自然给予孩子们这一美好的生命,如果把他变成‘废料’那就太遗憾了。做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一样地‘尊重’。”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性学习。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1、解放学生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改变教学形式,把课堂变为舞台,每个学生都是一名演员,都是节目的编导者,同一内容在学生中就可能创造出多种表演形式。教师也共同参与,这将使学生彻底从被动变为主动。

2、提倡“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己发现的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要比老师教的印象深刻得多。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

3、定位好教师的“位置”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音乐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语义的,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在他们身上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

4、科学运用教材

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内容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为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寻找学生喜欢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带领学生去收集、去探索,寻找到“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为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应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总之,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要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忌“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放开自己,慢慢去发现它、体验它吧。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精神乃至人的个性、人格的尊严为代价去实现某个确定的目标。

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和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综合素质发展的社会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而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学校和个人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学各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对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很多中学过度重视学生各考试科目成绩,在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改变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当代中学生。

一、目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1.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中国教育体制和应试制度的影响,目前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关注学生考试科目的成绩,认为非考试科目可有可无,认为这些课程学了也是没用,甚至在很多中学中,音乐课程都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占用,很多中学学校的音乐课程形同虚设,课时少得可怜,老师和家长对于音乐课程的这种轻视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很容易出现教师应付,学生满不在乎的局面,对音乐功能缺乏、科学的认识,目前中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大多数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的学生甚至连音乐基本知识都不具备。

2.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短缺。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虽然学校的音乐课程的教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短缺和教学设备依旧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音乐教师的水平和素质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觉得音乐老师得不到重视,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因此多数人在选择自己职业目标时不会选择音乐、美术等课程,这样就造成了音乐教师的短缺,高素养的音乐教师更加短缺的困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是目前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固守传统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落后问题突出。目前很多音乐教师依旧采取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还是习惯于利用粉笔和黑板,单一地陈述一些关于音乐的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起来感觉枯燥又无趣,这就导致虽然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等问题的产生,音乐教育本身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教育具有道德教化作用,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健康积极的音乐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包换许多具有时代因素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音乐可以促使学生发挥积极想象和创造的意识,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能够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创造性思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3.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健康人格,音乐教育通过节奏、旋律、音准等内容,帮助学生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音乐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学校教育“美育”的功能。音乐教育同时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中学设置音乐课程既是促使学生接受音乐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具备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判断美、丑、善、恶的能力。

三、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1.学校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要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多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学校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发展的人才。

2.加快培养音乐教育的相关师资力量。加强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国家要针对音乐教师短缺提出必要的鼓励措施,增加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消除对非考试科目教师的歧视,这样能够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丰厚的工资待遇吸引的音乐教师,学校也要给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聘请专家到学校给音乐教师做专题报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鼓励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跟随科技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好地指导教学,加强对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估,促使教师不断学习、进步。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新课堂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有一个的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过度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水平的发展,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这种情r制约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用近期的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教学与校外艺术活动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提高教W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科学运用教材,学会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和音响等,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很多枯燥的问题变得有趣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感受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创造自我思考的情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音乐设备,音乐教学设施是影响音乐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学校要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和音乐教学设备,为音乐教学提供充足的条件。

5.让中学生切实了解音乐文化,正确认识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学生要从自身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对音乐课的重视,改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平等对待每一门科目,认识到在科技化的今天,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虽然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有了一些改观,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应加快改革步伐,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发现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想要的解决对策,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

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从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谈高师钢琴教育改革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钢琴教育息息相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多进入中学成为音乐教师,在当前加快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增强高师钢琴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成为高校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农村中学音乐和高师钢琴教学现状,紧紧围绕问题产生原因,从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提出笔者对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举措的观点和建议,期待改善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促进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育;高校音乐教育;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教育改革

一、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广西农村中学均开设有音乐课程,且会主动通过学校的广播站、组织校园合唱队或者舞蹈队、举办文艺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同时,广西农村的中学生也普遍渴望学习音乐,热爱欣赏音乐。在音乐教育提升的主动意识上无论从学校还是学生层面而言都优势明显。

然而,我们在看到教育现状中亮点的同时,仍不能忽视问题的广泛存在:从教学内容角度而言。在对广西农村中学的走访中了解到,广西农村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老套,大多数中学仍采用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前的传统教材:乐理知识、发声练习、新歌学唱、课后练习,音乐教师仅凭一副嗓子、一台琴、一部录音机上课,除了教唱歌、学乐理不知道还能教些什么,不能有效结合当前音乐发展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学生一波一波的换,教学内容却保持着常年不变,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状况,使学生对本该活泼有趣的音乐课彻底失望。从教学方法角度而言。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陈旧而单一的。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培养采用传统的“鹦鹉学舌”方法进行唱歌训练,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的“填鸭式”方式灌输乐理知识,学生通常是在被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教师不愿试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上尝试创新,直接导致了广西农村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从师资队伍建设角度而言。广西农村中学缺乏音乐教师,许多中学要求其它科目的教师兼职音乐课,兼职教师的综合艺术水平不达标,缺乏音乐教育的相关知识,不会使用钢琴伴奏,甚至唱歌跑调,讲授乐理知识错漏百出。在小部分专业音乐教师中有的大学时学习的内容不符合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成为音乐教师后缺乏音乐教师基础技能因而无法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工作;有的则是“半路出家”,存在学历层次低,专业基础不扎实,音乐知识老化,艺术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另外,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普遍偏低,也使得教师对此望而却步。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广西农村的教育思想相对落后,素质教育的培养力度薄弱,忽略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进修工作,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也迟迟不见新的进展。

其一,教师综合素质偏低。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低,许多音乐教师、兼职音乐教师只接受过短期的音乐培训甚至从未接受过培训,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师在上课时不知所云,胡讲、乱讲。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缺乏科研意识,科技发展迅速,而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停滞不前,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其二: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广西农村中学对素质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较低,工作的重心多放在提高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上,音乐教育常常遭遇冷落,在一学期只有两三节甚至没有音乐课的情况下,兼职音乐教师疏于音乐基本功的练习,忽视钻研音乐教材,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时代脱节;专业音乐教师所学知识无法在工作中运用,无法突出自身的优势,其专业逐渐荒废,其教学效果与其它代课教师无异。如此糟糕的教学,教师们仍没有继续学习深造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紧迫意识。

其三,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无法适应中学音乐教育的人才需求。农村中学需要大量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唱歌、乐理知识、乐器演奏、舞蹈以及组织能力。而许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仍模仿专业音乐院校专业,一味地强调某一特长的专业培养,忽视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导致学生就业后无法适应农村音乐教学工作要求。

二、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引发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内容

根据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以及高校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尝试从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和高校音教专业钢琴课程培养两方面探讨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内容。

(一)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功能,为农村中学教师开设音乐培训班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意识是走在前列的,高校音教专业钢琴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为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开设音乐提高班,组织教师为农村教师补充其专业知识中的漏洞部分,讲解的教学方法,宣传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在培训中不光帮助了农村教师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更让高校钢琴教师深入农村中学,了解到农村音乐教师教学中真正需求,定制出适合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人才的培养方案。

(二)以需求为导向,深化高校音教专业钢琴课程培养方案改革

1、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培养目标的改革

众所周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是建立在“大众化”音乐教师基础上的应用型人才,是以“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应用与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可以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工作”为培养目标。同样,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应当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演奏能力,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以及掌握钢琴教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成为一个钢琴演奏高手。只有如此,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因此,在钢琴课程培养目标的明确与拟定上应做更为深入的思考。

2、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设置的改革

加强钢琴基础能力的训练。钢琴演奏是一项手、眼、脑互相配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的、比较复杂的实践活动。要想拥有娴熟的钢琴演奏能力,扎实的钢琴基础训练是演奏的基础。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曾经说过:“打基础就是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演奏技能进行多方位的严格训练”。虽然音教专业不需要拥有演奏家般的演奏技巧,但是钢琴基础课程任然是高校音教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识谱、听觉、节奏感、音乐感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丰富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只有学生的钢琴演奏基础扎实了,在走上教师岗位后,才能在音乐课中给中学生教授正确的欣赏音乐方法,避免对学生进行错误的入门钢琴教学。

重视钢琴即兴伴奏。钢琴伴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正谱伴奏,即作曲家专门为某一段主旋律或场景而创作的具有针对性的艺术作品;第二种叫做即兴伴奏,即伴奏者临时为一段主旋律或场景编配而成的艺术作品。正谱伴奏通常是作曲家经过长时间思考,精心创作而成,和声、织体的搭配接近天衣无缝,而在中学音乐课本中,以单声部旋律的唱歌教学为主,即兴伴奏显得更为快捷、实际,这是中学音乐教师授课的基本技能,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的即兴伴奏来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所以,高校音教专业课程设置中应重视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

适当加入钢琴理论课程。除了基本的技能课程,钢琴理论课程同样不可或缺。钢琴发展史和钢琴教学法,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帮助学生从理论的层面认识钢琴,掌握钢琴教学的一般规律,系统的了解钢琴教学,具备钢琴教学的基本能力,方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指导钢琴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3、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

高校音教专业选取的教材不能简单套用专业钢琴基础教材。高师音教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将成为音乐教师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然而选取一些知识面狭窄的书籍作为教材,不仅抹杀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而且在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是一无是处的,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钢琴教材内容的改革是大势所趋的。

首先,明确定位,选择具有示范性的音乐书籍作为教材。高校音教专业的学生将来都要成为教师,钢琴综合素质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选择具有示范性的音乐书籍作为教材,方便为学生打下从事音教工作的基础。另外,对学生要量体裁衣、取长补短,对于不同的学生要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材,全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培养出发展的教育教学人才。

其次,选取知识涵盖面广的音乐书籍作为教材。高校音教专业的教师想要培养出钢琴应用能力、音乐文化素质高的学生,选择知识涵盖面广的音乐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产生的不同的教育教学现状订大胆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音乐教材。另外,应协调好教材内容、基础训练内容、实践训练内容、不同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内容、中外作品内容、流行音乐作品和中学音乐课本上的简单歌曲等方面的比例关系,对加强发展学生学习音乐内容深度的同时也注重广度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的知识技术并能够实践运用的目的。

,注意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材能促进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系统的、实用的知识。所以在选择教材时,除了传统的钢琴演奏知识,还应涉及与钢琴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合理分配理论知识与演奏技能两种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了钢琴演奏时,又了解了钢琴历史文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和钢琴应用能力。

三、结语

改革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对农村的中学音乐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高校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就业契机,钢琴课程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使其符合广西农村中学音乐人才就业的需求,高校音乐教育是发展的基础,钢琴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钢琴教学模式,创立属于大学自己的独特教育特色,力求与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共同进步。

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摘 要:重视中学生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开朗性格特征形成;智力与中学生身心健康及思维;创新等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关键,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教育;改革;开朗性格;健康人格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及与之配套的音乐实验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实验和推广,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次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实践,而且也是自20世纪初我国开启学校音乐教育一百年来,在新的起点上波及面最广、推广力度较大,参与人员最多,改革内容最为具体的一次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行动。

一、音乐课程标准与传统音乐教学大纲的比较

(一)传统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音乐教学大纲》认为课程是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音乐课程标准》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展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是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二)《音乐课程标准》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堂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音乐教学大纲》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此种音乐教学法已无法满足中小学音乐新课程需要的情况下,实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体现

(一)音乐教育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逐渐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育人先育德,要培育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先培养德行。中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处在发育期,所以自身与周围的变化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也容易产生触犯道德底线之事。因为我国旧的音乐课程本质上是保守的,使老师们的音乐课教授过程难度大。旧的音乐课程是纯书本式的教学,是不可能培育出一个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所以新的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良好德行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值,良心纯洁,信念端正”,音乐就有如此大魔力让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质的飞跃。音乐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所以音乐教育不只是简简单单教学生们唱几首歌曲而已,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美,喜欢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在音乐教育的长期熏陶下,可以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求知的精神。会发现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高品质表现,只有主动求知才会寻求发现学习。在音乐教育的圣地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这儿放下一切思想顾虑,任想象驰骋。

(二)音乐教育与中学生开朗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开朗性格,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例如:某校学生甲一向沉默寡言无语,上课总是独自坐在座位上,不参与任何教学活动,不与同伴、同学交流,长期如此,渐渐形成孤僻性格。自从新音乐教育改革具体实施到班级中,教师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形成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课堂上,老师常用音乐启发诱导学生甲,让他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置的学习内容,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上述事例充分证明,新音乐教育改革前是教师是课堂中心,对学生甲没有起到开朗性格的形成作用,而改革后音乐课堂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使学生甲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对其良好性格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好途径。因为中学生正是由思维活动转入抽象思维的群体,这时候正是帮助他们提高思维水平的大好时机。所以音乐不单单是一场听觉盛宴,还能使学生在听到音乐的同时自主产生联想,发展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大脑得到应有的锻炼。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

(四)改革后的音乐教育教学是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

教学中的“创新”是泛指创新的意识、胆识、意识品质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聆听音乐、欣赏歌曲、节奏练习、乐段创作以及舞蹈律动等,无不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就不能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聆听同一首乐曲,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联想、不同的理解,音乐能为人们的想象之翅提供广阔的自由天地。但联想与想象不等于“乱想”,一切都必须围绕着音乐进行。同时音乐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乐曲,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创作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创作时,老师首先要帮学生打破音乐创作的神秘感,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完成一些创作练习时允许学生有多种答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有意留时间给学生自由创作节奏和旋律,使他们充分发挥在音乐天地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总之,将音乐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结合,让音乐教育更符合中学生生理与心理状态,从而推进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

分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上好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这一点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是音乐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之关键。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多年来,艺术教育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对于音乐教育也非常的重视。因为这是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发展教育方针的体现,它肯定了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将有利于改变师生对音乐课的看法。本文就此谈点心得体会,愿与广大同仁交流商讨,使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国的教育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新人,美育既然占有份额,自当有其地位。但长期来,由于受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音乐课被贬为“三小门”,不统考,不计成绩,领导不重视,音乐教师无力支撑。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理应享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却被人为地剥夺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证明:缺乏美育的教育是不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育和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高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他们身心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他们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防御能力等还很弱,怎么能取消具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课程呢?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我国是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国家,这众多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一个素质不高的民族难以建设文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这已被人类社会的无数事实所证明。为此,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文化的国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发展的教育方针,就必须改变以往只求升学指数,忽略学生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

现在,已有较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作为我校这样的重点高级中学的音乐教育应具体如何实施呢?笔者所考虑的有以下三点:一、作为学校各级领导要真正贯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教育方针,特别是校长要改变教育观念,他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人,只有他确定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带领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逐步走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真正落实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二、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较高的业务素质,踏实工作争取领导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重视。三、高中每周一课时音乐课的制度需要改革,应增设为每周二节音乐课,原因有三点:及时现在的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完成作业上,平时课余音乐活动很难如期进行。第二从适应日益丰富的音乐生活和按大纲要求教学来看,高中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显然是不够的,音乐感能和技能的培养训练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每周一课时的学习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都具有一定困难。第三这样象征性地每周开一节课,不仅不可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滋养,反而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课的无关紧要。我相信:要求每周开二节音乐课,是我们音乐教师的共同心声和愿望,我们将以踏实的工作去争取音乐教育事业万象更新的美景早日实现。

诚然,以上观点也许会遭到个别老师的反对,他们总顾虑和担心学音乐会影响学“数理化”,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不科学的。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音乐活动首先能调节大脑的活动,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近代生理学的发现表明,人的大脑在负担思考科学和文艺不同知识时的部位是各不相同的。一个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爱好,大脑各部位就能得到的锻炼而发育得更为健全。

音乐活动还能在富有情趣的情况下,使人的各种器官得到协调的锻炼,使之更为发达。当前中小学音教改革形式之一是“器乐进课堂”,就拿学习竖笛为例吧:眼睛要看乐谱,耳朵要辨别笛音是否正确,左右手指要正确根据音高开孔、闭孔,还要控制运气,讲究口形,讲究音满色润。吹奏的过程,即是大脑通过神经不断联系和反射的过程。正象跑步的人腿部特别发达那样。久而久之,大脑和相应器官的素质都会有所提高,人们常说,学习器乐有益于开发智力,其原因之一即基于此。

回顾中外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当代科学界的巨臂,很多人都是酷爱艺术,有的弹琴唱歌,有的绘画写字,在某一方面学有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反观他们的本职本业,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而是相得益彰,这不是偶然的。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音乐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机遇,应该抓住时机,努力发展音乐教育是不容置疑的。在今天,学校音乐教育已成为社会音乐主流的起点,高中教育毕竟是基础教育,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我们必须要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尤其应强调贯彻执行发展的教育方针,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对于艺术教育,再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了。

所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仔细聆听、认真体验,使其内心情感渗透到作曲家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边界中去,教师应努力追求音乐欣赏教学多侧面、多层次的组合,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音乐美的实践中获得审美能力,并由此逐步实现人格的创建和素质的提高。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