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实用13篇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1

(二)公司管理水平。

茂业集团入主成商集团后,成商集团的管理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实现了双品牌战略攻陷市场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成商集团带领全体员工在稳中求发展,对全体员工进行规范的培训,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员工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从人力资本上进行增值,成功实现由传统零售企业向现代零售企业的转型,成商集团将坚持“真诚服务每一天”的服务理念,秉承“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创造机会”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进取稳健经营。

二、技术分析

从技术分析上看,当前成商集团属于中盘股,市盈率较低。产品呈多元化态势发展,基本面向好,主营业务集中,业绩及资产稳步增长。资金近期虽然进出未形成趋势,但是近期大盘总体走势不好,成商集团也有一些回落,今日开盘从走势来看涨势趋于明显,上攻节奏良好,在继续走高;但是现在仍然属于低价股,今日也是低开,现在还属于低开低走,股价仍在成本以下,可以考虑买进,但是也要考虑到随大环境涨幅不大的可能,但是从整体交易情况来看,明日上涨几率大,未来上涨的潜力大。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2

目前,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上市融通资金。如何从不同角度衡量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合理规避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害,是所有机构投资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企业价值体现为未来收益的折现值,是一个决定是否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投资者主要关心企业内在价值。对一个企业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旨在为管理者、投资者获得企业获利能力量化值提供借鉴;为相关利益人进行价值投资决策和价值管理提供参考;为股权投资者对公司投资提供参考意见。在此,笔者将以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该公司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二、企业简介

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平锌电”)成立于2000年12月21日,是国内首家集水力发电、矿山探采选、锌冶炼及深加工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2007年2月15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开采、锌冶炼及其延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目前国内锌冶炼行业唯一的矿、电、冶炼三联产企业。

三、行业分析

随着中国铅锌工业的高速发展和铅锌冶炼产能的急剧扩张,产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矿产资源大量消耗,行业内竞争加剧,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发达国家铅锌冶炼产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对中国而言,未来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748.17亿元,同比增长9.1%。从2010年开始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呈不断增长趋势,且2014年销售收入为近几年最高,但是增长率较前一年下降了5.3%,[1]总体行业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作为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锌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罗平锌电所处行业符合国家和云南省产业政策,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减按15%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

四、企业价值评估

(一)相对估值法――PE估值法

PE估值法即我们常说的市盈率估值模型,是使用最广发和有效的估值指标。其评估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计算各可比公司的市盈率,并求出平均值,作为可比值。

市盈率的计算方法为:市盈率(PE)=股价/每股收益。

根据网易财经网数据显示,罗平锌电属于有色金属行业,2014年12月31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剔除市盈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主要有46个上市公司,笔者通过查找得出2014年12月31日各公司的股价及该年度的每股收益,并由此计算出行业内各公司的市盈率(其中罗平锌电的市盈率为141.9),进而计算出其行业平均市盈率为141.21。

第二,计算罗平锌电的价值。将公司预期收益值(净利润)与可比市盈率相乘,从而得到目标公司估值。那么,该估值即为目标公司的价值。

根据网易财经网数据显示,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净利润为2333万元,故得到罗平锌电的价值为:2333*141.21=

329442.93(万元),约为33亿元。而根据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股价为14.19/每股元,总股本为2.72亿股可知,罗平锌电的总市值为38.60亿元。

综上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企业价值被高估。

(二)绝对估值法――DCF估值法

第一,计算自由现金流(FCF)。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的债权人和股权人所能获得的总现金流。其计算公式结合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可整合为:

自由现金流量=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折旧-企业所得税-营运资本-资本支出。

其中:营运资本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之差,即净营运资本;资本支出是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所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净投资,其计算公式为:资本支出=期末固定资产+期末无形资产C期初固定资产-期初无形资产+折旧+摊销。

根据网易财经网数据可知,2014~

2010年度罗平锌电的利润总额,利息支出等相关数据,根据和讯网和云财经网查知2010~2011年该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而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税率优惠政策减按15%,进而计算出2014~2010该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如表1所示:

第二,计算折现率(WACC)。FCFF模型中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作为折现率,WACC代表公司的整体风险,也即所有投资者(股东和债务人)对公司的平均期望收益率,计算罗平锌电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WACC=Kd*(1-t)*D/(D+E)+Ke*E/(D+E),其中:

首先,债务成本(Kd)的计算。(Kd)可用财务费用与短期借款的比值来近似估计,根据网易财经网数据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短期借款为42090万元,长期借款为0,财务费用为3494万元,故其债务成本(Kd)为8%。

其次,股权成本(Ke)的计算。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含义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普通股投资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可用以下公式表示为:Ke=Rf+β*ERP,其中ERP是风险溢价,Rf是无风险利率。

通过查找资料得出亚洲市场的平均风险溢价是5%,我国市场的风险溢价较难估算,在5%~7%之间,故笔者把此次计算中涉及的风险溢价(ERP)确定为6%;无风险利率(Rf)可用评估基准日当天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似评估,根据全球经济数据网可知,2014年12月31日我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648%,参照该数据,我们近似估计无风险利率(Rf)为3.6%;根据wind资讯数据可知,2014年中国各行业贝塔值得到,2014年有色金属行业的贝塔值为1.764156,参照行业平均水平,可近似估计罗平锌电的贝塔值为1.76。进而计算出罗平锌电的股权成本(Ke)为14.16%。

再次,D/(D+E),E/(D+E)的计算。根据网易财经数据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资产负债率为48.31%,故D/(D+E)可近似为48.31%,进而计算出E/(D+E)为51.69%。

最后,企业所得税税率t值的确认。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税率优惠政策减按15%,故为15%。

由此可计算出,折现率(WACC)=8%

*(1-15%)*48.31%+14.16%*51.69%=10.60%。

第三,计算公司股权价值。股权价值=企业经营价值-债务价值;企业经营价值=可明确预测期的价值+连续价值,其中:可明确预测期的价值的现值=ΣFCFt/(1+WACC)t;连续价值的现值=连续价值t/(1+WACC)t;连续价值t=FCFFt+1/(WACC-g),其中:g可用长期GDP增长率(长期通胀率)来近似代替,大约为2%~3%。由于长期GDP增长率大约为2%~3%,故笔者把罗平锌电的永续增值率估为3%。

根据网易财经数据显示,罗平锌电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66471万元,2013年的营业收入为85548万元,其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2.3%。为了计算的简便,笔者利用2014年和2013年的营业总收入的增长率以及永续增值率来确认2015年~2020年的自由现金流增长率,进而得出2015年~2020年的自由现金流,并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股权价值,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企业价值为27.04亿元。而根据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股价为14.19元/每股,总股本为2.72亿股可知,罗平锌电的总市值为38.60亿元。

综上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企业价值被高估。

五、小结

全文通过分析铅锌行业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得出铅锌行业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压力。在进行定性分析后,笔者利用了FCFF模型、PE估值法对罗平锌电的企业价值进行了定量分析,按照这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罗平锌电2014年12月31日的企业价值分别为27.04亿元和33亿元,按当时的总股本2.72亿股来换算,可得出当时的股价应该为9.94元/每股和12.13/每股,但事实上当时股价为14.19元/每股,这就说明罗平锌电的企业价值被市场高估。此外,笔者认为,罗平锌电对锌价的弹性较大,明显的受益于锌价上涨,目前锌价持续上涨,存在投资机会,短期内预计将会出现新的涨幅。

对罗平锌电企业价值的评估意义在于让投资者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做出正确的投资。同时,还为投资者在对其他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时提供一个企业价值评估上的参考,使整个经济市场更高效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罗平锌电:利润表[EB/OL].网易财经,2014.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进入资本市场参加上市企业投资的投资者急剧增加。为了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上市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分析每股净资产(元)、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现金含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综合估算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合理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方案,必须客观分析企业会计报表及固定资产会计信息。

从客观的角度看来,现在公开披露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信息,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却是资源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盈利能力信息。尤其是占有份额大、使用目的多、事业支撑元素强的固定资产,更加对企业未来收益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代号排行前(600001-600007之间)5家企业在2006年9月30日披露资产负债表的调查分析看来,5家企业持有固定资产平均比率占总资产平均额的61.14%,超过资产总额一半以上,其中最高是中国国贸(600007)的固定资产金额占资产总额的92.29%。可见,企业的每股净资产金额中所含固定资产份额较高,也就是说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一半以上是固定资产。因此,要合理估算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就必须详细了解企业资产,特别是占有份额大而且使用元素多的企业固定资产,通过综合分析固定资产的会计特征,全面评估企业价值。

2. 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性与期待价值增值

企业在根据本身经营战略决策进行事业投资过程中,取得并持有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其目的是同过运用投资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并取得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上的事业收益。

2.1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性

企业资产负债表披露的固定资产账面是取得固定资产的全部成本。由于企业取得固定资产属于事业投资行为,所以购入费用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也就是说,从购入固定资产开始到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费用支出额,作为固定资产的投资原价并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及计量,并且在未来的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分摊费用的形式,收回固定资产这一事业投资确定成本。可见,固定资产购入时账面价值高,此时表现出来的每股净资产价额也高,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及折旧核算,表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减少,每股净资产价额也随之降低特点。

2.2固定资产取得的期待价值增值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目的一般是通过使用取得固定资产进行产品生产经营,并获得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上的期望价值。

企业固定资产事业投资成本收回及实现期望价值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在这一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熟练完善、市场的不断开拓及产品销售量的扩大,营业利润会不断增;另一方面,随着固定资产的折旧会计处理,其账面价值不断减少,需要分摊的费用总额在降低。加上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长于折旧年限,也就是说企业固定资产经常是在累计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仍然还在使用并创造收益。因此,投资者在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了解企业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呈减少趋势、而投资可能实现的期望价值却呈增加趋势。

3.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少与绝对收益增加

根据我国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第三条规定,企业有形固定资产是为商品生产、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使用目的而持有,并要求在使用期间实行按“使用寿命”期内摊销的核算方法。由于固定资产本身具有多重效用的客观特性,同一固定资产、同一核算成本、不同的持有目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将带来不一样的经济收益。

3.1固定资产持有的原价减少性特征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一经取得,不管使用效益如何,都按照固定资产取得原价,确认及计量于资产负债表之中,并且设立“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减耗量。根据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理论依据:在企业生产及经营正常进行前提下,由于物理的,机能的因素将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和价值损失,为了合理反映这种价值减少,会计核算实行对使用固定资产在“经济使用年限”内进行折旧会计处理,通过固定资产的原价分摊形式收回其投资成本。

可见,在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过程中,无论选择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等折旧方法中的哪一种,都表现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在减少、折旧累计收回投资额在增加,即体现了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少性特征。

3.2固定资产的金融价值性特征

企业持有的土地、仓库、厂房及建筑物或以“在建工程形”形式核算的土地等有形固定资产,本身具有客观金融性特征。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保有固定资产不管是使用目的还是投资目的,持有期间都实行折旧核算,使得若干年经过账面价值变得越来越少。事实上,随着我国土地价格及建筑成本不断上升,这类固定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

然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保有这部分金融性固定资产,由于具有巨大含溢价值。由此,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可能选择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目的为金融投资目的,转为把这些固定资产在市场上以市价卖出实现变现,将取得巨大营业外收入,实现企业利润增加。

4.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挖掘企业投资价值

由于企业有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状况复杂、确定成本核算单一,因此,投资者必须善于有效分析企业固定资产项目、结构、使用状态及性质,从理论上发现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客观存在的未来投资价值。

4.1 善于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依据我们知道:一方面,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利润有贡献,并且这一贡献额度是通过固定资产本身的机能减耗换取而来的。一方面,在假设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下,固定资产取得原价就等于资产的潜在经济使用能力。其实,对于企业生产经营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来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企业品牌价值的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在经济年限内所带来的单位年间经济收益,将大大超过原价折旧额。因此,投资者须详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项目及使用状况,善于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收益。

4.2善于认识固定资产的金融性价值收益

由于企业有形固定资产的确定核算特征,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客观呈减少趋势,而投资可能实现的期望价值却呈增加趋势。在这基础上,如果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目的为金融投资目的,把金融性固定资产以市价卖出变现,将实现巨大的经济收益。

实际上,金融性固定资产按现在市场公允价值交易,将使其隐含在该资产中的“含溢”价值部分得以实现,形成企业的确定收益。这样的结果将会直接带来企业每股收益及现金流量增加的同时,创造超过期望价值、使用价值以上的扩大价值额,形成扩大面积的增值空间。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4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4-0050-04

一、引言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2011年其城市综合竞争力仅次于香港和台北,居第三位。北京超过上海成为内地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并且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然而,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相比,北京企业对外投资的脚步远远没有跟上。因此,积极推动北京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对于提升北京国际竞争力和北京企业国际形象,加快实现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对外投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采取海外并购、绿地投资、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境外投资累计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173家,累计中方协议投资480 364.86万美元。据2009年数据显示,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占48.15%,其次为拉丁美洲,占30.36%。1979~2010年,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缓慢,对外投资折点线基本保持平缓(如图1所示)。

以《北京企业发展报告2008》[1]中北京100强企业为研究对象,同时加入北京老字号企业同仁堂,通过对这100强企业分析发现,其对外投资有以下特点:

(1)对外投资方式大都以绿地投资为主,以海外并购方式为辅。虽然以联想集团、同方股份、北大方正和用友软件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外投资活跃,但仍以绿地投资为主。说明北京企业国际竞争优势较弱,具备并购能力的企业相对较少。(2)对外投资地区以香港地区为主要方向,投资地区集中。(3)对外投资行业多元化。对外投资的行业以高新技术行业为主,涉及钢铁、汽车、医药、银行、乳制品、纺织和建筑工程等行业。(4)对外合作发展迅速,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有所提升。北京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省市中排名第10,在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有承包工程,对非洲市场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年对非洲的完成营业额占北京市承包工程完成额的80%。

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北京对外投资分析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或国家不可能在整个价值链上都具有优势,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或国家只能守住增值最大的一环。因此,企业专注于能带来最大附加值的生产或服务环节,并在全球价值链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嵌入全球价值链,而国际竟争力是实现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根本途径[3]。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情况选择合适的价值链嵌入。在对外投资上,北京企业处于中上游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弱,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最佳方式是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北京对外投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阶段分析

在100强企业中,通过不同对外投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共有27家,部分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阶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除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北汽福田处于全球价值链相对较高位置外,大部分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都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即全球价值链的建设施工、加工制造的环节。首钢集团2011年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以开拓东盟市场为主,可以认为该公司处于相对较高的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而同仁堂以品牌和独特的中医坐诊服务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较高环节,因此,总体来看,北京对外投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二)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理论与北京对外投资企业

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来自于生产者和购买者两个方面[4],生产者和购买者推动着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分离、重组和正常运行①[5]。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海外投资对应的是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目前从生产者驱动模式向购买者驱动模式转变是全球价值的发展趋势,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向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具有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方面转变。但是北京的对外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还远没有达到跨国公司的要求,除了联想集团是购买者驱动型的全球价值链外,其他都属于生产者驱动型的全球价值链。以北大方正、京东方、用友集团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逐渐向产业价值链的价值高端挺进,未来有发展成为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潜力。

此外,从产业上来看,北京的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和光机电等产业属于生产者驱动型的价值链,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制造等属于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5],而以联想集团、北大方正、京东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等属于混合驱动的价值链,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和划分。

三、北京对外投资模式选择

在全球价值链中,北京企业对外投资首先要对企业价值链所处阶段进行准确定位,然后部分参与全球价值链,最后以全价值链联盟的模式实现企业对外投资的全面展开,由点及面,由部分价值链嵌入到全价值链嵌入,实现在投资过程中实现由小及大的企业国际化成长。

1.企业种群价值链定位投资模式。

全球资金市场中,不同跨国企业种群[6]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本国跨国企业种群的成长,在跨国企业种群内部尽管有竞争,但面对外部其他企业种群,企业如同生物种群一样,会选择企业合作共同抵御外来威胁。综合北京对外投资企业的投资情况,市场是企业种群换环境生存的共同选择,借鉴已经成功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种群,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可以采取企业种群价值链定位的投资模式。

目前,北京已有多家企业分别就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业务进行投资探索,未来可以选择大型企业种群联合中小型企业种群,大型企业带领中小型企业,根据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战略选择,重点进行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比较,找到合适的定位。

生产型企业由于处于全球价值链较低的生产加工制造环节,且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可选择为其他企业生产加工制造贴牌生产嵌入全球价值链②。技术型企业种群和市场型企业种群所包括的企业多属于高科技企业和服务企业,且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企业种群要选择高端或面向市场的终端价值链定位③,实现企业对外投资和真正意义上的升级,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新建投资和海外并购。

2.利基价值链投资模式④。北京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采用利基[7]价值链投资模式实际上是采取迂回战略与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企业竞争,在夹缝中开创企业的国际市场。利基价值链投资模式的原理在于,即使企业处于同一行业,其产品和服务结构不可能完全相同,差异化的国际市场中存在各种需求,企业便可从中寻找需求,根据自身资源开拓创新,寻找利基价值链,或是创造利基价值链,采用新建自有品牌、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和并购等传统投资方式,成功进行对外投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具有敏锐洞察国际市场的能力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对外投资初期以利基价值链打开市场,进而逐渐展开全球价值链战略。

3.外向关联价值链合作投资模式。

外向关联价值链的合作投资要求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提高外向关联度,在前期准确定位企业所处价值链位置的基础上,准确分析所处产业的价值链来源及价值分布,了解所处价值链层面上的各国企业,如在计算机产业,北京企业经过全球价值链的定位,大多数处于加工装配、贴牌生产的价值链环节,东南亚国家的相关企业同样处于这一价值链位置,双方企业在这一价值链环节进行外向关联价值链合作,形成一条实力更强的价值链,共同进行投资,逐渐形成绝对的国际竞争优势。这是一种处于同种价值链地位的企业之间的外向关联合作,还有一种是差异化企业之间的关联投资合作⑤,但是这种外部关联投资模式很容易产生企业被高度控制问题,也就是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科层制”问题。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完全控制处于低端的企业,企业缺乏自主决策权,导致企业无法依靠外向关联价值链的合作实现价值链的攀升和企业升级。因此,在外向关联价值链合作投资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向关联网络的作用,加强相关层面价值链企业的外向合作,共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在投资合作中要避免成为高端价值链企业的附属品,实现对外投资的预期目标。

4.打造北京特色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投资模式。由于传统工艺的独特性,我国很多具有特色的食品、手工艺品很难形成产业,这离现代产业国际化及全球产业链化发展较远。北京作为拥有众多老字号品牌企业的地区,要想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必须打造特色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北京传统食品类、中医药类、文化创意类等企业以老字号品牌和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为核心价值链环节,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食品产业、中医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依靠北京特色产业的优势在这一价值链中处于领导地位,占据高端价值链环节。由于这类产业具有很强的文化倾向,与我国文化越相似的国家越容易接受这类产品,消费购买力越强,因此,可以国家作为投资对象,同时大力宣传中国传统工艺以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企业,将其他价值链环节进行本土化;以本企业特色为主,宣传北京传统饮食文化、养生之道,以传统的食品制作工艺、独特的制作手法为价值链终端营销环节的关键,以品牌信誉取得消费者信任,打造北京特色产业全球价值链。

5.企业全球价值链联盟模式。

全球价值链是涉及众多价值环节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8]。有能力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以本企业核心产品或服务和其他企业联合起来,将处于高中低端全球价值链的企业结合,以多价值链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如北京生产电脑的企业则可以把电脑显示屏、光驱、主板、鼠标等一系列相关部件生产企业联盟起来,形成电脑部件企业联盟的多环节价值链式对外投资,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加快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同样,在其他行业,也可以采取这种对外投资模式,并且在全国各地寻找相关企业形成价值链联盟,联合对外投资,共同与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企业竞争。这种对外投资模式企业必须是已经成功进行海外投资且海外市场稳定的企业,目前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具有这种能力。进行企业全球价值链联盟的目的在于带领北京相关企业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同时提高企业领导能力。而相对来说属于从属地位的企业则利用先前企业的市场网络和生产网络打开国际市场,参与全球价值链,而不仅仅是靠进出口贸易和为其他跨国企业贴牌生产实现国际化。四、结语

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模式,企业都应该将传统的绿地投资、海外并购、合作投资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等投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对外投资模式的选择因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对外投资行业、对外投资地区等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都应该具体分析。

注释:

①生产者驱动力指由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本地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在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市场网络来组织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外包和海外投资等产业前后向联系,最终形成生产者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而采购者驱动是指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全球采购或OEM等生产组织起来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

②全球价值链涉及众多价值链环节,对于初探国际投资市场的企业而言,可以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某一链式环节,重点在于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能够在全球价值链上开发市场,也就是找到利基价值链,开创市场,实现企业国际化成长,这便是企业的利基价值链投资模式。

③这一外向关联合作是指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高端价值链和处于低端价值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投资,这一投资模式的好处在于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企业通过自身广阔的市场范围,为低端价值链的企业开拓市场,处于低端价值链的企业利用外部联系网络找到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增加潜力较大的环节,并逐步依靠企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立足全球市场,最终摆脱高端价值链企业的控制,实现国际化成长。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企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商务年鉴[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1.

[3]王分棉,林汉川.总部经济促进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J].经济管理,2007,(12):22-26.

[4]俞荣建.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长三角本土代企业升级机理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谭力文,马海燕,刘义胜.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企业价值链重构[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5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052-02

一、分析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市场中一股强大的势力正在崛起,即“机构投资者”。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机构投资者的崛起是全世界金融界的重大事件之一。2003年以来更是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其中,券商、基金规模稳步增长,QFII、保险、社保及其他各类机构投资者队伍日益壮大。如今,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格局,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规范、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改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与发展,健全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体系与宏观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现在,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角色多样,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国内外学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价值展开研究:一是择股理念,即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行为;二是持股影响,即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提升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一面观点持有者认为,机构的投资理念倾向于遵循价值投资,另一面观点持有者认为,机构的投资理念倾向于不遵循价值投资,即,机构持股提升上市公司价值或机构持股不能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除此之外,当今很多学者关于机构投资者的分类及企业价值的界定方法方面持不同观点。

因此,上述各方面问题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所在。

二、机构投资者的界定及其发展

学者Brancato对机构投资者的界定在国内外是比较权威的,即,所谓机构投资者,是对应或有别于个人投资者,大体上以这个界限分类,即资金由职业化人员或机构管理,并且在不同领域广泛投资。管理的资金种类主要包括共同基金、私人养老金、封闭性的投资信托基金、国家和地方退休金、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银行管理的非养老基金和慈善基金或捐赠基金。

美国现今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共同基金、公共和私人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以及由基金会和银行管理的基金等;澳大利亚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两大类。结合我国目前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状况,认为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分为: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QFII、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及其他机构,本文把信托投资公司、企业年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商业银行归入其他机构范畴。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形成、发展经历的三个关键阶段:

1.第一阶段(1990―1998)。上世纪从90年代以来,个人投资者占据我国证券市场的主体地位,少部分机构投资者也处在规章制度缺乏、政府对证券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竞争不规范的环境中,这种状态下很难持续发展,处在这个时期的机构投资者有用脚投票的现象存在。

2.第二阶段(1998―2000)。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努力,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队伍迅速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据统计,到2001年底,沪深股市投资者累计开户总数达到6640万户,其中机构投资者约占4%,达298户。这个阶段,是我国股市长期以来始终处于自然人投资者为主的初级阶段。1999年三类企业资金和保险公司资金入市,其中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额增长了13倍,从开放初的15亿元上升到了2001年的209亿元。保险资金成为机构投资者最大的资金来源。

3.第三阶段(2001―2012)。市场准入政策随着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制度规定有了重大变化,例如发展共同基金,同意保险资金按照占用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并且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可以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资等等。在2000年管理层又推出了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具有超常规、创造性。2005年在股权分置改革时,《证券法》与《公司法》也被修改,并重新推出,大规模调整了证券公司,这些大变动使投资者结构以及规模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年9月底,我国开放式基金成立,自此,基金产品差异化日益明显,基金的投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蓬勃发展。此时,国外的一些理念,比如价值投资行为也被引入我国,并得到认可、运用。

三、企业内在价值的涵义

内在价值又称为非使用价值,就是事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不因外在的其他相关事物而存在或改变而改变的价值。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过去的账面资产价值和现在的账面盈余并非决定企业内在价值的基本变量,但却影响未来企业获得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是进行价值估值的基础,也是金融风险评估的核心和主要依据。

内在价值的计算并不是件易事。正如定义指出的,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折现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量修正基础上随时改变的估计值。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目前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估,基本上围绕在有形与无形资产两方面,如果进一步考虑企业的未来收益与盈利、潜在的无形资产等方面的评估,才能对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有一个真正、全面、公正地评价。无形资产度量较难,可通过同类企业之间比较得到;未来收益的度量也较难,受到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

四、两者的关系分析及建议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资本中所占份额迅猛增长,正逐步取代个人成为公司的股东。因为,个人投资者存在资金规模、投资能力的限制。个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投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使得公司的委托关系和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变化。

个人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机构,机构是个人投资者的委托人,机构又将资金以股权形式投资给上市公司,机构又称为委托人。所以,机构投资者既是委托人,又是受托人,具有双重身份。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委托关系问题。这样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也更具难度和深度,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更为难以理解。对此,根据对两者的理解,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着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创设投资工具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依靠成熟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成熟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第一,市场中要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和证券品种,某个证券的交易量和发行量要达到一定规模,这样有利于资本市场成为机构投资者发挥的舞台;第二,整个资本市场从上市公司数量、总流通市值等方面应达到规模;第三,除股票市场外,其他证券产品、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均衡发展,能满足机构投资者丰富的投资需要。

就当前我国股票而言,相比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发展较成熟,金融衍生品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应当打破这种格局,丰富机构投资者投资选择,满足上市公司多元融资渠道。近几年,资本市场已经趋于朝此方向转变,一定程度上满足机构投资者对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并且保证投资收益的需求。比如现阶段的股票期权市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它们与股票市场形成良好的互补格局,构建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各市场间互相促进、互相协调发展。

这样,逐步形成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与中小股东的价值投资行为,增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业绩、提高公司价值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逐步改善机构投资者的结构。为了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对完善股票定价机制、提升企业价值、强化市场约束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继续深化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规范化,壮大机构投资者是必经之路。

(1)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完善,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和持股比例已经扩大不少。现在需要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水平,明晰机构的立法、监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所以,一方面要推动机构投资者扩大规模、增加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持投比例;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价值投资,创建良好的外部法律、监管环境。

(2)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有着不同的投资理念,它们在资金性质、持股周期、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市场的稳定作用也就大不相同。因此,要协调各类机构投资者在机构整体中的比重,注重改善机构投资者的结构。一是继续扩大社保投资者的入市规模,逐步将社保基金培育成资本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基金、证券、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三是提高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比如:信托与财务公司。四是加强对保险基金的管控,关注其投资方向,保证在价值投资理念下进行。

3.规范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

(1)近几年,我国对资本市场的立法工作已经加快,正在形成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机构投资者外部投资环境,需要减少某些环境无法可依的情况,借鉴其他法律立法的经验,针对各类投资者进行立法,对设立、投资、融资、管理、信息披露、业绩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

(2)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能一味求快,必须加强监管,切实规范其行为。建立一套监控预警机制,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减少机构投资者的负面影响。尤其要关注机构投资者可能出现的内幕交易、操控股价,加大其违规成本,约束其投机行为。

(3)不仅要加大监管力度,而且要创新监管制度,实现对机构投资者的全方位监管,包括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方面。内部的监管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应完善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体系,实现自我管理与控制。外部监管是指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执法力度的加大以及行业自律的加强等所有外部监督。行业自身的监督是政府监督的有效补充。参照国外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行业自律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政府监管有自身的优势。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务公司协会等一些行业组织,但是这些组织的自律监管和引导职能还需要大幅提高。

(4)机构投资者应当及时向其投资人公布持股结构、持股业绩、选股策略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可以让投资人及时了解机构的投资情况和投资理念,间接促进价值投资理念,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形成中小投资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降低机构投资者利用内幕信息违规投资的可能性。

4.稳步提升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如果整体证券市场要有合理的内在投资价值,要有充分的发展基础,股东要获得理想的长期回报,那么上市公司必须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较高的投资价值。因此,要稳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价值。

(1)推行上市公司科学的管理模式,参与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和经营方法。

(2)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

效率。

(3)保持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一要强化中小股东的地位,平衡公司利益分配机制;二要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督与管理作用,完善董事会日常运行机制;三要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董事会的作用;四要形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

(4)形成上市公司的多方监督,增加社会大众监督的渠道和力量,完善上市公司考评体系和公示制度。

5.发挥机构投资者提升公司价值的作用。

(1)机构投资者促使公司提升价值的条件之一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规范,要遵循会计准则等法规,披露要及时,披露的内容要真实、完整。

(2)建立专业的公司治理研究机构,从而使机构投资者容易、方便地取得所需公司质量方面的信息,为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3)机构投资者可以构成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凭借其在整体上所持有的股份,对上市公司施加影响或者控制,反映股东的意志和利益要求。实现由机构投资者所构成的一个群体对公司的联合控制。解决当前机构投资者为分散风险将资金投入数量众多的公司,缺乏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管理的情况。

(4)如果缺乏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基础,那么将影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积极行为的实施,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提升作用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所以,应当致力于完善此种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制度性规范。

参考文献:

[1] 闫长乐.公司治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6

1.引言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于2006年初构建起了一套包含39项会计准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同时鼓励其他形式企业执行。在此次准则体系修改中,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修改之一是允许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对部分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中《第三号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行被认为将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理由是由于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因而过去形成的由成本计价而被低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可实现价值的快速回归,从而可实现企业业绩大幅攀升[1-3] 。

此次准则体系修改中,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修改之一是允许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对部分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中《第三号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行被认为将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理由是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会迅速将其过去采用的成本计价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这样可以对因使用成本计价而被低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实现价值的快速回归,从而实现企业业绩大幅攀升[1-3] 。

但直到2009年10月,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仍很少,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计价的准则变动对上市企业的整体影响很小[4, 5] 。针对此现象学者们展开了积极地探讨,主要从客观角度总结了许多影响企业选择公允价 值计价的因素[6, 7] 。

本文认为客观因素制约影响了小部分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选择,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上市企业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了不变更计价模式的选择。后文将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并对管理层如何进行计价变更决策展开具体分析自利,对为何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数量很少的现象给出解释。

2.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特点及公允价值计价效应

新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为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并规定为如下范围: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企业自用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在新准则中被认为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新会计准则单独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是基于房地产实务对固定资产区分的需要而提出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的披露,提高会计的相关性。旧准则里投资性房地产被当作和其他固定资产一样的资产看待,也采用相应的估计使用年限对其提取折旧。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发现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不仅可能高于其账面净值,而且还经常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而采用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净值往往不能反映此类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基于此,业界和学术界认为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处理不合适。因此,需要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原有的固定资产中划分出来,作为单独一类确定会计规范,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由此应运而生论文网。

2.1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特点

相对于旧准则,新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上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1)归入的资产性质变化

在旧的会计准则中,将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三个部分,由于各个部分的资产性质不同,因而会计处理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作为企业存货,按存货准则规范处理: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和企业的一般性固定资产一样作为企业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准则规范处理;对外出租土地使用权或者持有并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按无形资产准则的规范来进行处理。而在新准则中,这些不同用途的房地产统一归于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同样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2.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变化

旧准则中,归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价的房地产主要以成本模式计价,归入存货资产的房地产则以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原则计价,在房地产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成本价格要远低于市场价格,由此会计账目价值与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差额。而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公允价值(fair value)意指“公平合理之价值”。

3.后续计量变化

在旧会计准则中,归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房地产分别按照该类资产的后续计价规定进行计量。

新会计准则下的房地产后续计量则规定:原来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但是一旦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则不允许再变更为成本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自利,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2公允价值计价效应

我国上市企业已普遍设立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在已实施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变更决策为实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1)极大地提升企业利润,改善企业以往较差的经营业绩,甚至力挽狂澜帮助企业避免被退市。2)改善企业报表中如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会计指标,增强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信心,有利于企业进一步融资以获得发展。例如ST百花通过计价模式的变更获得了巨大的价值。作为一家以餐饮为主的上市企业,ST百花2004、2005连续两年亏损,而且2006年也了预亏的报告,但最后在年报中公司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实现了净利润,从而避免了被退市的厄运。

虽然具有可观的公允价值计价效应,然而直到2009年10月,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仍很少。表1是我国设有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上市企业有关计量模式的统计表,说明了上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积极性不高,可看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趋势。上市企业仍较普遍地实施成本计价模式,与新会计准则推出前预测上市企业将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大相径庭。

表1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采用计量模式情况表

 

年 度

2006

2007

2008

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

619家

657家

690家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7

一、企业合并跟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

在新出台的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的合并又可以分为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的合并以及在不同一企业控制下的合并。并且还指出了企业合并的一些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吸收合并、控股合并以及新设合并等基本的3种形式。

在企业合并后,如果是遵循的控股合并方式,那么被合并的一方依然具有其之前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且有权利继续经营管理,合并方或者购买企业的一方需要明确被合并方需要的投资方向。

但是如果被合并或者被收购的一方是在被合并或者被购买后失去了原有的法人资格,并且变成了合并方或者购买方的一个下属子公司,那么这种方式则是吸收合并的方式。这是方式被合并或者被收购的一方不仅是自己原有的资产变为收购合并方,而且自身的负债也会一并成为购买方的负债,跟自身将不再有独立的关系。合并的双方在合并后均被取消法人的资格,并且需要重新注册公司,合并之前各方的一切财产将会成为新公司所有,个人不再享有。

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购买是一个甲乙双方自愿的原则进行的活动,买卖双方在符合法律规定,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的一种合理的交易方式,但是放到整个大背景下,购买不仅仅只是买卖那么简单的交易方式,同时它也是作为大企业之间合作的平台存在着。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购买是一种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购买企业)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购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的企业合并形式。”但是在这种大的竞争环境下,权益结合只是为了企业合并过程中国,确保每个合并的股东可以联合控制,享有更加全面的权利,确保其自身的利益,减少投资风险的存在。因此这个领域中,不存在完全的购买方,仅仅只是一个交易的平台。在明文规定中明确指出购买法的实质就是讨价还价的公平交易。而作为权益结合法的实质则是抛开购买的一种权益结合。权益法比较适用于合并换股,通俗的解释就是说,一家企业要想用自己的股份去换另一家的股份,这种现象是被允许的,而且合并以后企业本身的所有权并不会受到影响。

(一)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规定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对于企业合并中对于购买法跟权益法并没有做明确的文字规定,没有有利的文字语言可作参考,但是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合并的具体操作内容,以及新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确定了在不是同一家企业控制而进行合并的企业可以使用购买法,同一家企业控制下的合并则使用权益法处理出现的问题。

企业进行合并以后,作为合并一方可以通过支付现金或者转让非现金的资产,以及承担债务的方式来对整个并购做出调整。作为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资金则是来源于在合并当日所获得的别合并一方所拥有的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 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能用于冲减的,则用来作为收益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在同一企业控制下进行的合并,通常是将合并当日取得的被合并一方所拥有的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是在非统一企业合并下的企业合并,则是将整个合并的成本(公允价值)作为整个合并后期的长期的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后续问题处理

收购企业在对被收购企业进行长期头股权投资时,一般情况下采用成本的核算方法。企业对此实行的控制就是赋予了企业一个合理的理由,使其具有对企业的财务以及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决定权,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相关活动获取相应的利益。所以说在企业合并完成以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问题需要按照成本法来计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长期股权的投资者应该明确最初的投资成本,按照最初的成本计价。在这个过程中,被投资的子公司在宣告分派的利润或者是现金股利是,都要明确的归结为是当前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一方需要针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进行确认,但是这部分收益知识包括被投资子公司在接受正常的投资后所产生的累计利润的分配。如果出现收入的利润大于了上述所说的,那么将作为初始的投资成本的收回处理。

1、投资第一年用公式表示如下

应获得的收益份额=获得投资后所在投资公司最后获得的净利润*持股比例,如果最后的收益份额超过了应该获得的收益那么,超过的部分将会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回收,以此来将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少,这笔资金在性质上不属于利润的处理而是作为投资的返还。

2、投资第二年开始应获得的现金股份,有如下公式表示

投资成本被冲减的金额=(累积获得的现金股利-累积应享有的收益份额)-累积已冲减的投资成本,应确认投资收益的金额=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注:累积确认的投资收益,必定不能大于累积获得的现金股利)。

(三)依照权益法的规定对合并报表进行调整

企业合并后,作为被合并的子公司,也享有企业对其的投资。在企业对其投资的财务报表中,因为在合并后,被合并公司的财产以及债务等问题都归合并方所有,因此在财务报表上,会将这些实质性的作出规定,体现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维护自身的权益法,也因此在制作合并报表时应该将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但是涉及到成本法跟权益法的转换,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考虑的问题也就随之增多了,而且情况也会变得比较复杂,所以这就需要采取一个适当的方法来提高转换的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涉及到的基本原则也时刻更新中,而且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也随着企业合并不断地交换、更新中,所以在企业合并过程中,长期股权的投资方也要时刻不停的接受新的消息,来确保相关工作的正确实施。在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保持警觉性,不断的自我反省,深刻的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并不断地改进方法策略,保持本身特有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

[2]陈信元.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案例分析与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1(5):9- 17

[3]池巧珠,陈斌.经济后果视角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J].会计之友,2008(12):109- 110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8

20世纪中后期,投资决策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美、英、法等国为例,50年代普遍利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等静态评价方法,6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贴现法如净现值(npv)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及内部收益率(irr)法等动态评价方法,这种动态评价方法在反映投资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随后markowitz(1959)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提出了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的问世将证券的定价建立在风险和报酬的基础上,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提供定价数学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资产选择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实践。在这个时期投资决策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财务数据和决策数学模型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决策。一方面缺乏决策的弹性思维,即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另一方面完全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忽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的错误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罗斯提出了套利理论,为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决策思维。随着模糊数学、博弈论等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对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另外“black-scholes模型”、“期权的理性定价理论”、离散时间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这些从实务期权的方法也对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是各种相关价值活动的集合体,同样的价值活动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投资决策方法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投资决策方法尚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既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运用价值链进行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价值链分析的理念内生耦合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

价值链是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价值创造分散在企业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之中。随着交通、通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可以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经营。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必须了解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寻找企业在企业价值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企业价值链,以使投资能够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投资目标。因此,价值链分析的理念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内在耦合的,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会有利于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改进

价值链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都是以项目本身为分析对象,以企业整体为投资主体,两者关系不够直观。只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而并没有将项目的执行与企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问题相联系。而实际上,项目执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应该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并考虑才能确保该项目投资后的有效执行。价值链投资决策模型将分析对象转换至企业价值链的各链环,以整体价值链为主体,利用数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投资与企业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联系。因此,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仅仅论证单个项目是否可行,而价值链分析方法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价值链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核心聚集投资战略

为了将资源转化成为能力,企业必须将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根据价值链分析,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去除非核心环节业务,并购核心环节业务,实施核心聚集投资战略。这一投资战略能够直接提高规模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竞争优势。

(一)核心价值链的识别与财务投资对策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及人才,还包括核心竞争要素的整合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垂直的管理模式不断让位于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环节。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识别主要根据各个单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及产生的现金流,再加上根据企业各环节的经营状况,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判断的指标有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等方法。eva主要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对企业各环节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增加值方法。运用mva衡量经营环节业绩的基本思路为: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价值增值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是成功、有效的。mva可用来判断某一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mva财务战略矩阵是以业务单元是否能创造价值,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而建立的。它以mva、自我维持增长率r和销售额增长率r1为指标,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考察,识别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判断应对其采取何种相应措施。

(二)核心聚集投资战略的实现方式

核心聚集投资战略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和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外部资源两种方式实现。

1.外包战略。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提升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的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有限的内部资源配置到其最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链环节上,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核心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功能借助于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最优秀资源的结合,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源的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外包策略主要包括:临时型外包服务、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和外包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随着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业务进行整合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最优竞争态势。 2.并购战略。从价值链角度来说,首先,价值链基本活动中包括了企业基础设施,而企业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就包括了符合企业目标的财务、会计和管理等活动。可见,并购活动应该属于这部分内容,包括在企业价值链中。其次,采购和服务这两种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因素,而并购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发挥企业优势,达到企业的一系列目标。最后,按波特的竞争价值链观点,竞争价值链属于外部物流的一部分,通过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可以使企业充分占领市场,发挥其竞争优势。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按照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并购流程包括:

(1)目标企业的选择分析。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价值链分析制定并购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并购明确了方向,企业欲实施该并购战略,则首先要明确并购目标要素,即具体对哪一部门、哪一产品实施并购重组;其次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以为并购价格确定合理的区间,避免由于多付溢价而对并购价值效应造成损害。一般对目标公司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等几种。并购企业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确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并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评估风险,从中选择产生价值增值最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并购的整合分析。企业并购整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对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和扩展程度,而该程度受两企业间战略性能力转移的影响。根据企业间战略性能力互相依赖的高低和组织独立性需求的高低,并购整合战略包括:保留型整合战略、共生型整合战略、吸收型整合战略。在战略整合中,企业应将目标企业纳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使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服从并购方的整体战略,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在战略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着人员构成和资产需求,而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整合的始末。

四、结语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即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9

20世纪中后期,投资决策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美、英、法等国为例,50年代普遍利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等静态评价方法,6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贴现法如净现值(NPV)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及内部收益率(IRR)法等动态评价方法,这种动态评价方法在反映投资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着优点。随后Markowitz(1959)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Theory),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提出了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的问世将证券的定价建立在风险和报酬的基础上,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提供定价数学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资产选择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实践。在这个时期投资决策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财务数据和决策数学模型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决策。一方面缺乏决策的弹性思维,即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另一方面完全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忽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的错误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罗斯提出了套利理论,为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决策思维。随着模糊数学、博弈论等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对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另外“Black-scholes模型”、“期权的理性定价理论”、离散时间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这些从实务期权的方法也对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是各种相关价值活动的集合体,同样的价值活动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投资决策方法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投资决策方法尚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既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运用价值链进行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价值链分析的理念

内生耦合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是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价值创造分散在企业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之中。随着交通、通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可以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经营。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必须了解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寻找企业在企业价值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企业价值链,以使投资能够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投资目标。因此,价值链分析的理念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内在耦合的,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会有利于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改进

价值链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都是以项目本身为分析对象,以企业整体为投资主体,两者关系不够直观。只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而并没有将项目的执行与企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问题相联系。而实际上,项目执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应该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并考虑才能确保该项目投资后的有效执行。价值链投资决策模型将分析对象转换至企业价值链的各链环,以整体价值链为主体,利用数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投资与企业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联系。因此,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仅仅论证单个项目是否可行,而价值链分析方法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价值链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核心聚集投资战略

为了将资源转化成为能力,企业必须将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根据价值链分析,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去除非核心环节业务,并购核心环节业务,实施核心聚集投资战略。这一投资战略能够直接提高规模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竞争优势。

(一)核心价值链的识别与财务投资对策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及人才,还包括核心竞争要素的整合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垂直的管理模式不断让位于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环节。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识别主要根据各个单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及产生的现金流,再加上根据企业各环节的经营状况,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判断的指标有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等方法。EVA主要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对企业各环节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增加值方法。运用MVA衡量经营环节业绩的基本思路为: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价值增值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是成功、有效的。MVA可用来判断某一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MVA财务战略矩阵是以业务单元是否能创造价值,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而建立的。它以MVA、自我维持增长率R和销售额增长率R1为指标,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考察,识别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判断应对其采取何种相应措施。

(二)核心聚集投资战略的实现方式

核心聚集投资战略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和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外部资源两种方式实现。

1.外包战略。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提升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的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有限的内部资源配置到其最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链环节 上,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核心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功能借助于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最优秀资源的结合,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源的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外包策略主要包括:临时型外包服务、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和外包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随着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业务进行整合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最优竞争态势。

2.并购战略。从价值链角度来说,首先,价值链基本活动中包括了企业基础设施,而企业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就包括了符合企业目标的财务、会计和管理等活动。可见,并购活动应该属于这部分内容,包括在企业价值链中。其次,采购和服务这两种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因素,而并购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发挥企业优势,达到企业的一系列目标。最后,按波特的竞争价值链观点,竞争价值链属于外部物流的一部分,通过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可以使企业充分占领市场,发挥其竞争优势。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按照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并购流程包括:

(1)目标企业的选择分析。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价值链分析制定并购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并购明确了方向,企业欲实施该并购战略,则首先要明确并购目标要素,即具体对哪一部门、哪一产品实施并购重组;其次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以为并购价格确定合理的区间,避免由于多付溢价而对并购价值效应造成损害。一般对目标公司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等几种。并购企业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确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并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评估风险,从中选择产生价值增值最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并购的整合分析。企业并购整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对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和扩展程度,而该程度受两企业间战略性能力转移的影响。根据企业间战略性能力互相依赖的高低和组织独立性需求的高低,并购整合战略包括:保留型整合战略、共生型整合战略、吸收型整合战略。在战略整合中,企业应将目标企业纳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使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服从并购方的整体战略,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在战略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着人员构成和资产需求,而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整合的始末。

四、结语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即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10

20世纪中后期,投资决策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美、英、法等国为例,50年代普遍利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等静态评价方法,6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贴现法如净现值(NPV)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及内部收益率(IRR)法等动态评价方法,这种动态评价方法在反映投资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随后Markowitz(1959)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Theory),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提出了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的问世将证券的定价建立在风险和报酬的基础上,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提供定价数学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资产选择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实践。在这个时期投资决策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财务数据和决策数学模型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决策。一方面缺乏决策的弹性思维,即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另一方面完全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忽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的错误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罗斯提出了套利理论,为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决策思维。随着模糊数学、博弈论等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对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另外“Black-scholes模型”、“期权的理性定价理论”、离散时间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这些从实务期权的方法也对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是各种相关价值活动的集合体,同样的价值活动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投资决策方法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投资决策方法尚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既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运用价值链进行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价值链分析的理念内生耦合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

价值链是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价值创造分散在企业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之中。随着交通、通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可以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经营。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必须了解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寻找企业在企业价值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企业价值链,以使投资能够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投资目标。因此,价值链分析的理念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内在耦合的,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会有利于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改进

价值链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都是以项目本身为分析对象,以企业整体为投资主体,两者关系不够直观。只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而并没有将项目的执行与企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问题相联系。而实际上,项目执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应该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并考虑才能确保该项目投资后的有效执行。价值链投资决策模型将分析对象转换至企业价值链的各链环,以整体价值链为主体,利用数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投资与企业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联系。因此,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仅仅论证单个项目是否可行,而价值链分析方法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价值链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核心聚集投资战略

为了将资源转化成为能力,企业必须将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根据价值链分析,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去除非核心环节业务,并购核心环节业务,实施核心聚集投资战略。这一投资战略能够直接提高规模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竞争优势。

(一)核心价值链的识别与财务投资对策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及人才,还包括核心竞争要素的整合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垂直的管理模式不断让位于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环节。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识别主要根据各个单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及产生的现金流,再加上根据企业各环节的经营状况,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判断的指标有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等方法。EVA主要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对企业各环节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增加值方法。运用MVA衡量经营环节业绩的基本思路为: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价值增值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是成功、有效的。MVA可用来判断某一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MVA财务战略矩阵是以业务单元是否能创造价值,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而建立的。它以MVA、自我维持增长率R和销售额增长率R1为指标,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考察,识别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判断应对其采取何种相应措施。

(二)核心聚集投资战略的实现方式

核心聚集投资战略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和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外部资源两种方式实现。

1.外包战略。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提升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的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有限的内部资源配置到其最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链环节上,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核心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功能借助于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最优秀资源的结合,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源的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外包策略主要包括:临时型外包服务、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和外包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随着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业务进行整合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最优竞争态势。

2.并购战略。从价值链角度来说,首先,价值链基本活动中包括了企业基础设施,而企业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就包括了符合企业目标的财务、会计和管理等活动。可见,并购活动应该属于这部分内容,包括在企业价值链中。其次,采购和服务这两种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因素,而并购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发挥企业优势,达到企业的一系列目标。最后,按波特的竞争价值链观点,竞争价值链属于外部物流的一部分,通过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可以使企业充分占领市场,发挥其竞争优势。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按照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并购流程包括:

(1)目标企业的选择分析。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价值链分析制定并购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并购明确了方向,企业欲实施该并购战略,则首先要明确并购目标要素,即具体对哪一部门、哪一产品实施并购重组;其次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以为并购价格确定合理的区间,避免由于多付溢价而对并购价值效应造成损害。一般对目标公司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等几种。并购企业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确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并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评估风险,从中选择产生价值增值最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并购的整合分析。企业并购整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对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和扩展程度,而该程度受两企业间战略性能力转移的影响。根据企业间战略性能力互相依赖的高低和组织独立性需求的高低,并购整合战略包括:保留型整合战略、共生型整合战略、吸收型整合战略。在战略整合中,企业应将目标企业纳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使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服从并购方的整体战略,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在战略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着人员构成和资产需求,而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整合的始末。

四、结语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即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11

(二)资金时间价值是评估

企业投资决策的依据企业投资是企业效益增加的主要途径,但是投资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时间价值对企业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可以评估企业投资方案的合理性,确定投资和回报收益之间的关系。其是动态的投资决策管理过程,可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合理性。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可以强化企业的投资管理,降低投资的风险,增加资金的时间价值。时间价值管理可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在时间上实现企业的收益最大化。企业投资风险的预测是保证投资成功的关键,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投资风险意识,对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把握,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资金时间价值是指导

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企业进行相应的投资就是要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和长久发展,资金时间价值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确保企业的投资可以进行正常生产和运营,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资金时间价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样重要,其是企业产品价格决策、产品结算政策决策、产品促销价格决策和流动资金周转决策的指导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决策正确性的保障。

二、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创新措施

(一)降低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

因素企业正确的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是资金时间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体现。企业投资的收益在企业资本中的比例是由企业的投资者决定的,而时间价值所关注的是企业在投资周期内如何实现资金收益和资金价值的最大化。同样,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存在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资金保值的无法预期性、银行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外部无法预测的自然因素等。尤其是在金融产品的投资过程中更要充分关注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这样才能准确预测投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相应的规避,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投资要实现多元化

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对资本和使用具有掌控能力,以保证企业投资的最佳效果。企业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从不同渠道进行投资,避免单一渠道投资对企业造成的绝对影响。企业可考察不同的投资渠道和类型,将现有的资金分成几个部分,将每一部分投资到不同的渠道中,发挥资金在时间周期内的最大价值,多元化投资是企业避免一次性单一渠道投资风险的有效策略。企业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充分做好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案,对可能给企业投资带来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规避,确保企业投资的成功性。

(三)强化资金时间价值

对企业持久发展的作用企业进行一切投资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盈利和持久发展。企业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的增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时间价值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是企业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的保证。资本因为其自身价值积累的时间效应,因此投资资本的最大收益要有一定的时间分析,投资者和决策者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耐性,分析企业投资的各种风险。企业资本的投资决策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12

(一)购买、自行建造取得资产的初始计量差异分析

购买、自行建造取得的资产,其入账价值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产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企业借款构建存货上。会计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下也可以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而企业所得税法仅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房地产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企业所得税法允许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比会计准则规定要窄。对于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销售的大型机械设备(这类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建造或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会计准则规定在符合条件下可以将借款费用资本化,而所得税法不允许将借款费用资本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借款构建存货的入账价值,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产生了差异。

(二)其他途径取得资产初始计量差异分析

1.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2.非货币型资产交换取得资产。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反之,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成本。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二、资产价值转移差异分析

(一)固定资产折旧差异分析

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有关。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三方面存在差异。

1.折旧范围。会计准则规定: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当对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2.折旧方法。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在所得税优惠条款中,规定固定资产满足一定条件,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差异分析

资产减值准则和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共同规定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除了存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外,其余资产发生的减值均由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会计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测试),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进行减值测试。准则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形,当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已提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

四、投资业务差异分析

(一)长期股权投资差异分析

1.初始投资时账面差额的处理差异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企业对外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分情况处理: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其差额应当计入当前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投资资产按以下方法确定投资成本,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2.投资所得处理差异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所得分为股息性所得和处置所得两部分。股息性所得指持有期间从被投资单位取得的股息红利,处置所得指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所得收入高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在成本法下,当被投资单位分派股利时,投资企业才确认股息性所得。在权益法下,投资方在每个会计年度末,按应享有的或应分担的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并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篇13

(一)构建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框架体系

随着企业经营目标逐渐向股东权益最大化方向的转变,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一种科学的新颖业绩评价方法正在被广泛的采用。经济增加值法的推行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准确的衡量其运营的资本成本,从而转变原来的经营方法和思路。以我国国资委管辖下的央企为例:国资委对下辖的央企经济责任考核开始逐步引入经济增加值的指标,就是为了对央企以扩大经营规模和“摊大饼”来促增长的经营模式来实施约束。通过实行EVA这种业绩评价方法,它要求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必须超出投资资本的最低资本成本率,这样才能产生正的经济增加值。如果一个企业的EVA为负,则说明其企业综合收益率要低于其加权资本成本的价值,说明企业的运作无法达到投资人的要求及社会资源有效使用的要求。EVA指的是企业资本项目的回报超过平均的资本成本的价值部分,或者是企业将来现金流量以资本成本为折现率折现后大于0的部分。EVA值的大小主要由以下资本要素决定:资本项目税后净利润、投资资本额、平均的资本成本。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的资本额*平均的资本成本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非经常性收益*50%)*(1—25%);调整后资本额=平均的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平均无息的经营负债—平均在建工程。企业以经济增加值为出发来展开财务分析有如下的理念:只有资金成本能够全部收回(EVA为正)才能够真正取得利润;如果EVA显示小于零,即使账面存在利润也是亏损。EVA分析法要求企业的EVA必须满足不为负的条件;并且当EVA为正时企业才为投资人获取了高于最低报酬的价值。使用EVA指标分析法来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分析,考虑进了同经常性经营活动无关的补贴性收入、无息负债等调整性因素,可以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开展更为精准的分析。而调整非经常性收益则可以避免企业相关人员对于EVA指标的操控行为;扣除在建工程则通过鼓励民营企业合理的在建工程投入,督促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投入。通过对企业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驱动企业价值增加的基本因素有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总额、平均资本成本等;进行进一步的驱动分析则能够确定为资本回报率、资本投入总额及加权的资本成本。因此,提高企业的经济增加值便能够以以下的方法来实现:第一,努力提高资本的投资回报比率,通过扩大企业现有的能够创造正的价值的业务,努力开拓新的资本回报高于资本成本的新项目,提升企业资产总的价值创造能力。第二,对资产进行合理管理及使用。通过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处置不良和废旧的资产,来改良、提升公司总体的资产利用效率。第三,通过测算公司的资本成本,找出公司加权资本成本最优的资本结构,并按照此目标配置权益和债务资本,正确使用财务杠杆,以具有竞争力的资本成本筹措企业发展资金。第四,控制、降低产品的成本,通过合理利用经营的杠杆,加快企业销售的增长,使资本结构在维持稳定的前提下提升税后经营利润。第五,通过实施投资分析、评价,保证高效的增长。有效的投资分析,可以促使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及资源使用效率,自觉地优化企业内的资源结构,开拓具有较大价值创造力的新业务等。经济增加值法完美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这一目标,有利于企业创造价值和为社会创造财富。应用经济增加值法可以避免会计利润分析的较大局限性,也能够尽可能的消除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且这种方法全面的考虑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有利于企业优化其资源配置和资本使用。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