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考究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考究

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铸魂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任。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命脉。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面广,包罗万象,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客观真实,可以再现历史情节;红色精神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因此,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到以“情”感人,还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红色精神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坚守信念、勇当大任、冲锋在前的大别山精神,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还包括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等。高校把这些红色精神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扩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缘起、形成和发展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丰富,遍布全国,例如红色遗迹遗址、红色纪念馆、红色展览馆、红色文献资料等。高校通过挖掘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的教育素材和案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真实历史的再现和演绎。

(二)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载体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不仅蕴含着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经验,还传递着党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高校组织学生到革命先烈故居、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通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育和参与式教育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一方面,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载体。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平台。高校通过这些平台,可以突破照本宣科的教育形式,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而是现实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文物、史料同现代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以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引入课堂,可以还原历史场景,极大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三)依托红色文化作品,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作品蕴藏的独特精神意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凭借。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作品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方面,高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作品创作比赛,如红色书法大赛、征文大赛、红色故事朗诵、红色歌曲大赛、红色节目表演等,可以引导学生在参与创作红色作品和寻找红色灵感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红色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党的故事和党的理念在他们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入脑入心,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主动学党史、讲党史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线下通过广播播放红色歌曲、宣传栏展示革命英雄故事等,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线上通过播放红色影视剧,广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相关内容,多渠道传播党的声音,让红色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润物细无声地深入人心,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注重红色实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课堂讲授,还需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高校要积极挖掘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用更鲜活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须开展以下红色实践活动。

1.亲历情景实践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党在革命时期的艰苦环境,能加深对党史的印象。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安排学生体验艰苦生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的艰辛历程。同时,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重走革命道路,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参观体验实践

直接到红色文化基地、红色遗址进行实地参观体验是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馆,透过一件件红色文物,使学生了解共产党当时的形势条件。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基地举办的相关专题巡演、专题汇报展,或者观看红色影片,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共鸣情感,让学生了解革命道路的艰辛,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强化教学效果。

3.社会调查实践

社会调查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广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重要形式[2]。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第一,制订调查问卷,针对一些无法求证的红色文化资料,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来复原历史资料。第二,实地考察,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可以就探究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源地为中心点,以附近地作为扩展地,通过走访调查,记录老一辈人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的历史记忆,寻找关于某一件事、某一个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进而撰写调查报告,做好调查总结。这样学生能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状况,思考党的方针、政策,增强思政理论的说服力。

4.红色活动实践

当前的学生多是通过课堂或者网络学习党史,缺乏活动的锻炼。因此,高校除了要通过朗诵、表演、绘画等形式举办好各类红色文化活动,也要积极开展红色志愿者活动,使学生自愿组成团体,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参与志愿服务,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5.红色科研实践

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也不能停止。上到政府单位,下到各高校与基层组织,都应该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研究投入力度,加强与红色教育基地的联系,建立起联合科研的工作机制,促进红色文化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研究基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二)打造优秀红色文化作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

“红色文艺经典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3]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应打造优秀红色文化作品,发挥红色文化作品的培根筑魂作用,用红色文化作品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深度挖掘优秀红色文化作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高校可以将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历史上的经典红色故事纳入红色文化作品之中,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4]。例如,《觉醒年代》这种优秀的红色影视文化作品,豆瓣评分高达9.3分,其将英雄人物的故事串联成线,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发人深省。同时,高校也要挖掘现实生活中平民百姓的先进事迹,从他们的奋斗历程和平凡人生中寻找红色素材。高校通过红色文化作品这一载体,使经典文化紧扣社会现实,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又体现其亲民性,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效力。二是重视对优秀红色文化作品创作方式的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红色文化作品创作要适应大众审美,高校在确保每一个红色故事符合历史事实的条件下,运用适当的创作方法,打造风格独特的红色文化作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创作方法,从而增强思政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起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三是促进优秀红色文化作品表达形式多样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新时代极具个性的学生而言,形式单一的红色文化作品很难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要使学生与红色文化作品产生共鸣,高校需要创新红色文化作品的表达方式。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影视作品、戏曲中,使这些影视作品、戏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学生通过观看红色影视作品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不仅可以简化教学程序,还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地入脑入心。

(三)加强主题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主题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5],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参与者的身心发展。因此,高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等,多形式讲述历史知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途径。

高校要加强主题教育,聚焦“红色”主题,用主题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高校应明确红色主题教育是紧紧围绕历史而展开的教育,其类型可以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形式政策教育等,其形式可以包括主题歌舞表演、主题巡回演讲、主题讨论交流等,其内容应该包括党的革命故事、根据地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等。当然,主题教育也应该突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宣传教育[6]。高校用不同的主题类型、形式,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吸引学生注意,能多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要加强主题教育,升级以“红色”为主的主题教育的授课方式。高校要想将思政内容讲活,那么主题教育讲课的方式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方式,其可以整合多种红色文化资源,培训专业教师,通过VR情景教学、故事扮演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主题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被动输入”变为“主动输出”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染和熏陶。高校主题教育讲课的地点不应该局限在课堂,高校可以把主题教育的地点搬到红色纪念馆、红色展览馆等红色基地,也可以到田间、农户庭院等地,或通过组织志愿服务、亲历参观、情景模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这些教学内容背后所要传递的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其爱党爱国情感,坚定其理想信念。

高校加强主题教育,不仅要巩固已有的传播渠道,还要拓展新的传播渠道,扩大教育覆盖面。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个区域、某一部分人的教育,而是全社会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停留在某一时间段、某一个时间点,而要贯穿始终。因此,高校需要拓展红色主题教育的传播路径,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通过利用相关网站开展网络直播授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顺利地传授给现场受众和网上的观众,使全国各地学子在云端相聚,共上一堂主题教育课。另外,高校也需要运用各种网络媒体,如微博、抖音、今日头条,或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平台,类似学习强国、智慧党建等平台,从而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授途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杨涛,黄斌.“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四重逻辑[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04):15-25.

[3]李屹.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凝神聚魂的作用[J].党建,2019(05):18-19.

[4]周琪,张珊.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20(12):19-27,2.

[5]梁枫,陈光曙.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特征及实施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59-60.

[6]李钊.党课“三味”[J].党课参考,2020(13):87-88.

作者:彭玉玲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