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施工论文实用13篇

渠道施工论文
渠道施工论文篇1

1.2衬砌石料防渗技术

常用的砌石防渗方法有干砌施工法和浆砌施工法两种。砌石防渗具有材料易得、施工过程简便、耐久、抗冲击、耐磨损等优点,常用的砌筑石料主要有卵石、块石、条石和石板等。以下以卵石为例,介绍一般衬砌石料的方法。卵石衬砌防渗的施工顺序为:先铺渠底、再铺边坡。卵石衬砌技术一般有干砌和浆砌两种。卵石干砌的前期具有防冲击作用,后期因为泥沙的充填效果以及矿物盐类的凝聚作用,干砌卵石会转化为稳定的防渗层。卵石衬砌的范围,需要根据施工地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地材料供应量来确定。

2渠道防渗施工后期管护

水利工程建筑的使用周期是有限的,管护工作科学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下面我们对防渗层被破坏之后的修复技术进行简单的论述。

2.1对冻胀损坏部位进行修复

对于冻胀的部位,需要把预制混凝土板上面冻胀部位的隆起处理平整,在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之后使用聚苯等材料制成的保温板进行铺设,砂浆混合好后要在上面进行现场浇筑,铺设一层混凝土板。

2.2对伸缩缝进行修复

水利工程建筑的伸缩缝与传统沥青砂浆裂缝后所采用的填补方法不一样,它通常使用聚硫密封胶泥进行修补工作。一般的修补程序为,首先把伸缩缝清理干净冲洗后并晾干,然后把聚硫密封胶填充进裂缝里。在进行填充时,一定要注意胶泥的密实度,填充好后压平晾干。

2.3对脱落的勾缝进行修复

水利工程建筑的勾缝出现脱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问题,因此,要随时对其进行检查和修复,以保证工程建筑的正常使用。一般的修复方法为:首先把勾缝内的杂物都清理干净,尤其是一些泥沙、杂草和水泥块等;之后利用清水把板后面的空隙冲洗干净,并使用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把勾缝填补好;最后把裂缝中的砂浆捣实。捣实工作一定要充分,最好能够将其压成凹缝或平缝。

渠道施工论文篇2

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确定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2.1确定配合比

确定配合比是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在水利工程的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通过相应实验来证明其可靠性和工程强度,既能够有效的满足之前水利工程的设计技术指标和相应的施工要求,并且应当在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之后才可以使用。除此之外,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有关单位应当确保混凝土的施工配料需要在经过审核之后才能进行签发,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来进行混凝土的配料,在这一过程中严禁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擅自的更改。另外,在确定配合比的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员一旦在施工配料中出现了相应的漏配、少配或者是错配,则配比出来的混凝土则不能被允许进仓或者是进行其他使用。只有在其质量要求符合了我国《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相关质量要求后才能对其进行使用,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有着更加牢固的基础。

2.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对于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应当首先进行基础面处理例如在进行砂砾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清理杂物,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平建基面,并且在浇10~20cm低标号混凝土时作垫层,从而有效防止漏浆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首先对于土基进行相应的碎石铺垫工作,然后在这一工作进行完毕后盖上湿砂,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施工缝凿毛或冲毛后,应用压力水冲洗,使其表面无碴、无尘,在结合面铺水泥浆或小级配混凝土,才能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缝结合良好。

2.3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的有效进行是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水利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之一。由于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往往存在衬砌结构壁薄和外露面积较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时工作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专业手法来对其进行养护,例如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湿草帘、湿芦席,从而通过这种方法来减少混凝土可能存在的较大温差,最终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变形等问题的出现。

2.4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必须选择适宜的原材料及确定恰当的配合比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及硬化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的波动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最终促进了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应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渠道施工论文篇3

渠段位于剥蚀起伏的平原上,总地势由北东向南西缓倾。主要分布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第三系为古新统~中新统地层,为湖项沉积的砂岩、泥质砂岩、泥岩、沙砾岩,由南向北连续分布。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工程区位于新疆北部,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日照强烈,降水少,气温温差大,最高气温40.6℃,多年平均降雨量111mm,多年蒸发量2289mm,相对湿度62%。气候特点为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

渠道断面形式为梯形,断面结构断面见图1,每一设计单元长19.4m,两侧沿横断面设有深30cm,宽30cm现浇混凝土隔梁,糙率n=0.017,纵坡1/10000~1/12500,流速0.79~0.84m/s,设计流量30.5m3/s,加大设计流量35m3/s。

二、工程质量控制不利因素

渠道长120.634Km,施工战线长,高峰期日衬砌施工强度达900m~1000m,砂石骨料、塑膜、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量大(每公里约需砂石骨料1700m3、塑膜3万m2、水泥600T),运输距离长,运输量大,衬砌需大量人工操作,施工质量水平参差不一,施工组织困难,质量管理跨度大。如何建立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做好渠道衬砌的首要问题。

由于施工期为每年的4月中旬至10月初,气候炎热、干燥,根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室内模拟施工现场干热环境与标准环境试验对比,水泥砂浆的稠度损失大,初凝时间减少,不利于砂浆衬砌的施工,同时在这种干热的环境下,如何既节约用水(用水成本过高)又有效养护好硬化的砂浆,是衬砌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夏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照射强烈,这种条件下塑膜易老化,塑膜在运输、装卸、保管、施工过程中都可能造成一定破坏,这些都不利于塑膜的保护,而渠道衬砌结构防渗功能依靠塑膜完好来塑膜实现,可见塑膜的保护作为整个衬砌质量的核心。

戈壁明渠距离长,过水断面大,渠床基础面地质岩性复杂,根据已建成工程经验,具有膨胀、湿陷、冻涨等不良地质岩性是造成渠道衬砌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有效基础处理方法对有害地质岩性进行处理也是质量控制控制成败。

三、衬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戈壁明渠施工组织困难,质量管理跨度大的施工特点,明渠工程建设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根本大事来抓,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健全质量分级责任制的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行业主负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部门保证,监理(监造)单位控制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制。

参建的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工程建设质量负领导责任;各单位在工程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工程建设质量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技术责任,具体工作人员负直接责任。明确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分头把关,并签定质量责任书。

业主单位、监理(监造)部门、质量监督站、施工单位都成立或委托专门的试验室进行质量检测。衬砌施工现场实行业主项目管理人员、总监巡查,监理人员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内部实行“三检制”质量检查制度。

针对工程的设计技术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组织专家制定渠道衬砌质量和检测的标准,使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有据可依。

3.2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本工程衬砌结构分6个工序,即:基础面处理、隔梁砼、膜下砂浆、土工膜铺设、预制板衬砌、聚胺脂砂浆勾缝。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面是衬砌结构的基础,如松散不够坚实,衬砌结构易产生变形,基础面平整对确保高程准确,高程误差在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设计纵坡实现的关键,所以施工过程中重点做好基础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的质量,保证基础面坚实平整。

2、预制板衬砌施工采用跳仓方法,即每隔一个隔梁段进行一个隔梁的衬砌,未进行衬砌的断面进新各种材料的运输、堆放,既方便现场施工,提高工效,又有效的保护了已铺设仓面塑膜。

3、对铺设塑膜的保护,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重点。塑膜由招标选定厂家生产,建管局派监理人员驻厂监造,保证质量合格的塑膜用于工程建设。防渗塑膜采用专车,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进场后对几何尺寸、厚度、是否有无空洞、针眼、瑕疵进行检查。施工现场由厂方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专用工具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检查牢固程度,有无脱焊漏焊,并对每条焊缝充气检查,要求焊接密实、轮痕迹明显、平直、无褶皱;塑膜铺设避开中午13至16点高温时段,对铺设塑膜未展开衬砌部位,用毛毡覆盖,禁止阳光直射,避免日晒老化;已铺设塑膜衬砌过程中严禁踩踏、滑浆、滑板和行走,以免对塑膜造成穿刺破坏;对铺设及砼板衬砌中检查出的小破损,用手焊枪及时焊接。

4、衬砌前先对板进行饮水,以确保板和砂浆更好的结合。

5、严格控制砂浆的拌和质量,规范外加剂的称量和加入的方法。溶液性外加剂使用带刻度的量杯计量,粉末状外加剂全部称量装袋进行投放,确保砂浆拌和物质量。

6、衬砌施工中控制板面的平整与清洁程度,确保输水渠床断面糙率和外观质量。

7、针对衬砌板缝制作捣缝木板和角缝钢筋等专用工具,确保板缝密实、平整、光洁。

8、加强覆盖养护,无论是膜下砂浆,还是衬砌板表面,都及时用毛毯等覆盖物覆盖,洒水保湿养护,保证砂浆强度正常增长。

3.3特殊地质渠段基础的处理

顶山至三个泉段渠道渠道基础岩性为泥岩和砂岩,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分析,泥岩和砂岩没有没有湿陷性和盐胀特性,砂岩有弱冻胀性,泥岩有冻胀性和膨胀性,泥岩在渠道沿线分布较为广泛,大部分为中强膨胀性泥岩,其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岩石中含有(10-20)%的蒙脱石,岩石中<0.005~0.002mm的细颗粒含量大于25%,渠基开挖后,渠基中膨胀岩含水量在(4-12)%,由于周围环境干燥,蒸发量大,膨胀岩含水量很快降低,渠道通水后,由于塑膜在加工、运输、保管及施工过程中造成一定破坏形成渗漏点未被发现,长期的渗漏使岩体含水量逐渐增加,岩体产生的膨胀力作用导致渠道边坡塌滑,衬砌结构破坏。因此渠道基础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泥岩遇水膨胀对渠道断面的破坏作用。

处理泥岩问题的主导原则是“上防下排”,减少水与泥岩的接触,阻止泥岩膨胀,防止滑坡,主要通过换填及放缓边坡的办法防止岩体的下滑,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防排结合的措施,对于全断面出露中强膨胀泥岩的渠段若连续分布长度超过500m,则全断面换填处理,换填厚度为1.2m,其中衬砌结构以下换填40cm砂砾料,砂砾料下换填80cm白砂岩。并设置纵横排水系统,防渗塑膜厚度由0.6mm加厚至0.8mm。泥岩分布长度少于500m的不设排水。

(2)团块状或片状不连续分布的中强膨胀岩渠段,对渠床只做换填处理,换填1m厚的白砂岩,不设纵横向排水。

(3)放缓渠道边坡,边坡由1:2放缓至1:2.5。

四、结语

长距离渠道衬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不利因素,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注重做好施工中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对不利地质基础岩性的处理,工程运行后未出现边坡滑塌,衬砌结构变形的现象发生,渠道实测糙率为0.015,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966,可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措施是可行的,质量的控制效果良好。

第一作者简介:万连宾,1974年12月出生,1997年7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工作单位,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工程师,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42号,830000,0991-5989915。

渠道施工论文篇4

某工程渠道桩号为24+600~36+813,长度12.213km,其中新开挖段长2.151km,老河道长10.062km。桩号25+327~36+813段渠道为全断面衬砌,渠坡衬砌厚度10cm,渠底衬砌厚度8cm,渠底宽为25m,渠道深5.5~6.3m,设计坡比为1:2.5,为半挖半填渠道。

根据输水河道施工图纸,施工时段分别按10月~次年5月和11月~次年4月两种情况进行施工期设计洪水分析计算。施工期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赵王河姚屯节制闸施工期10年一遇洪水流量(10月~次年5月)为9.9 m3/s,(11月~次年4月)为4.1m3/s。

2.老河道施工现状

小运河老河道总长10km,其中小运河长8.7km,赵王河段长1.3km。是集行洪、排涝、灌溉功能为一体的河道,常年持续过流。老河道沿线有39条村间土渠始终源源不断向老河道排涝。小运河10km处地方水利部门修建橡胶坝一座,非汛期橡胶坝抬高,致使老河道水深达2.5m左右,以供当地村民灌溉之需。

3、工程特点、难点

(1)根据招标文件水文地质资料,本工程地下水位埋深浅,地下水丰富,老河道为一河两用,雨季排涝,旱季灌溉,对施工影响特别大,上游不停水,老河道无法施工。

(2)由于10km老河道地势低洼,沿线范围内没有可以用来导流的河道、沟渠。河道中的明水及施工过程中的渗水排走没有出路。要完成该段范围内所有施工,必须采取开挖导流沟,分段导截流,分段降排水,才能保证河道干场施工。

4、施工降排水的必要性

本工程输水工程沿线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于沿线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经实测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为0.9~1.5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由十数条沟渠与二干渠、徒骇河连通,谭庄段3km范围并受谭庄水库渗漏影响,降水难度大增。本段渠道原地面高程31.30~38.7m,设计渠底高程30.92~28.1m,地下水位平均高程为32m。根据规范要求,渠道施工时地下水必须低于建基面0.5m,才能确保渠道衬砌在干场条件下进行。

5、降排水总体思路

10km老河段明水抽排采取分段截流,分段抽排明水,分段井点降水,降排水沿老河道右侧开挖导流明渠流入下游河道或附近的二干渠或谭庄水库;新开挖河道段采取分段井点降水,沿渠道右岸导流沟排入附近赵王河、羊角河等河流。从崔庄倒虹吸处桩号24+814开始,至下游赵王河节制闸34+721下游围堰止,沿老河道右岸永久征地线外10m范围内,开挖一条排水渠,排水渠上口宽4m,底宽1m,深1.5m,开挖坡比1:1,设计流量3.75m3/s。排水渠过流面采用塑料膜防渗,比降1/5000,渠底高程为33.5~31.3m。

6、渠道降排水施工方案

6.1小运河段明水抽排(桩号24+600~33+237)

对于小运河段老河道明水抽排,需先在崔庄倒虹吸导流明渠上游24+500处,修筑一条挡水围堰,将小运河上游来水拦截,同时,赵王河下游南外环处橡胶坝要降至最低位置,使小运河、赵王河水位下降,以便河道明水尽量外排,减少排水量,降低排水费用。

之后,桩号24+600~33+237小运河段采取全断面分段截流、分段排水、分段开挖与衬砌的施工方案。即先在小运河施工段修筑上下游围堰,分段截断河道明水,进行河道初期排水,采用3~5台6寸离心泵抽排河道明水,沿右岸导流明渠分段排至下游段,李田路至苏里井段明渠接入赵王河明渠段,再由明渠排至下游河道。

(5)确定管井井间距

沿渠道一侧每隔40m布置1眼井,能满足降水需要。

(6)确定单井流量=总涌水量/井数= 4437.64/13=341m3/d

降水井间距受渗透系数、地质情况等多因素影响,理论计算40m布置一眼管井,老河道降水后形成干场条件周期较长,不能满足进度要求。因此,在原理论计算管井间距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论证对比优化,管井间距由40m优化为25m后可比原理论时间提前15天达到干场条件,推进了老河道土方开挖,缩短了降水周期,确保了老河道机械化衬砌进度。

6.4老河道井点降水同新开挖河道段井点降水方案。

渠道施工论文篇5

据统计,我国 80 %以上的灌溉面积依靠渠道输水灌溉,有效灌溉面积接近 0. 47 亿 hm2,而达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的较低标准的渠道防渗衬砌面积为 966. 67 万hm2,仅占渠道输水灌溉面积的面积的 20. 7 %,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不到 0. 5,输水渠道渗漏严重,灌溉水利用率普遍偏低。水利工程中,通常渠道防渗衬砌采取多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使用单一材料进行渠道砌筑; 二是选用复合材料进行渠道砌筑。同时两大类又有多种子分类。本文现仅对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手段做客观分析与较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相适应的理论,以期能够在工作之中达到农业灌溉要求的同时还要节约用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更是有效的提高输水效益的前提。

二、渗漏的危害

输水渠堤最容易出现的险情就是渗漏,渠道决口也多数为渗漏扩大所致。渗漏一般分为清水渗漏和浊水渗漏两种, 清水渗漏一般是指渗漏流量小,土粒未被带走,流出的是清水;浊水渗漏则是渗漏流量大,流出的是浊水,并夹带着土粒流出。清水渗漏危害性比浊水渗漏危害性要小,浊水渗漏成因有两种:一种就是清水渗漏未得到及时处理演变而来的;另外一种就是堤身内有孔洞,水流直接贯通而成。不论是清水渗漏还是浊水渗漏,若不及时进行抢堵或抢堵不当,将会逐步导致渠段发生蛰陷,坍塌甚至溃决,渠道溃决将会淹没下游大量的农田、工厂、村庄乃至城镇,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渠道渗漏的成因分析

在当前的渠道工程中,浆砌石在衬砌施工中造成渠道渗漏的问题的原因很多,并且较为复杂,但是总结归纳分析,主要的问题和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渠道基础处理不到位引起浆砌石衬砌渗漏

在目前工程施工中,基础层一般都采用天然土基为主,只有少量采用沙砾地基,因此在施工中基础不同,所采用的施工措施和工艺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过硬的施工组织技术水平和严格履行施工合同的要求,才能杜绝因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而造成的渗漏现象,否则定然会对渠道防渗浆砌石衬砌工程埋有隐患,从而造成质量缺陷,进而在工程之中呈现出较大的沉陷现象和位移,导致工程的渗漏隐患的频繁发生。

2、渠道浆砌石衬砌材质选择不佳引起的渗漏

在当前,浆砌石渠道砌筑中常采用的材料主要是以水泥和骨料为主,其中在选择中尤其要注重水泥的品种和强度,其在选用的时候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水泥的储存环境,块石、砂料的质量,特别是砂浆施工配合比要严格控制,每一种材料和作业环节严格把握,层层监管,以免发生渗漏隐患。

3、浆砌石在支砌过程中质量监管不严谨

支砌浆砌石渠道砌筑的施工工序主要有二个大的环节,一个是备料,其次是支砌。要保证浆砌石渠道砌筑结构不发生渗漏问题,就必须按照施工要求严格控制浆砌石衬砌施工质量,其中主要是固结材料标号、砂浆填充饱满问题。

四、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的控制

产生浆砌石渠道衬砌结构出现渗漏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要预防浆砌石渠道的衬砌结构的渗流现象的产生,必须从浆砌石的渠道衬砌施工中就开始探究,逐个把关和处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工程技术要求, 同时在必要时对施工队伍及相关人员做业务培训, 这样才能达到预防渠道衬砌渗漏之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浆砌石施工质量, 提高渠道的使用功能和效益。

1、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的地基处理

在浆砌石施工领域,根据施工中不同要求和地质问题来选择合理可靠的渠道基础,对于渠道地基工程施工,要以周围环境为要求进行全面分析, 挖出其中存在的不良土质,然后在填筑荷载能力高的材料。同时在地基处理之中,更是要确保基层的整平(机械开挖后,用人工清理至设计要求)。对于改建渠道,应按设计要求,拆除要重建部位,重新处理基础,或回填新土,并分层夯实;或采用与支砌同标号的浆砌石填充。对于渠道内的腐质土、淤泥、垃圾必须彻底清理干净。

2、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材质的合理选用

石料、水泥、砂是渠道衬砌的主要材料,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浆砌石衬砌使用的石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方便就地采集和施工,当然石料的硬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在使用水泥时,应优选产地知名的水泥, 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砂料为细骨料,对浆砌石衬砌而言,砂浆应选用较细的细骨料粒径。砂、石材料其质量是否符合渠道浆砌石衬砌质量要求, 直接影响浆砌石的施工衬砌质量。对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得使用,拉至施工现场的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除出场。

3、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支砌施工的质量控制

浆砌石渠道支砌一般采用坐浆法,即先铺浆后安放石块,然后向缝内灌浆、插捣、最后高标号砂浆勾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渠道浆砌石衬砌防渗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石料之间的缝隙,胶凝材料充填不密实,勾缝不均匀。

渠道浆砌石砌体施工按《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3-98规定进行施工。砌筑前先清除建基面的浮渣及松动岩块,冲洗干净,并清除积水;再铺筑结合砂浆,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砌筑施工。在砌筑过程中做到丁顺结合、密实稳固,各项指标达到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具体施工要点:

(1)浆砌块石采用20~30cm,砌石体采用座浆法砌筑,石料大面向下,砂浆稠度为30~50mm,当气温变化时,应以适当调整。

(2)砌石体转角处、交接处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留置临时间断处,并砌成斜槎。

(3)砌石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符合《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3-98中的有关规定要求。

(4)砌体的灰缝厚度应为20~30mm,砂浆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先填塞砂浆,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

(5)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小时之间及时养护,保持砌体湿润。

(6)渠道纵向长20米左右应设置伸缩缝。

渠道施工论文篇6

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建国至今已经修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其中在灌区的水利工程中,主要使用U型渠道作为最主要的渠道修筑方式,这种使用U型渠道作为主要渠道的形式经过多年的使用检验发现十分适合作为农田水利渠道的建设主体。U型渠道是非常成熟的水利管道技术,在我国的水利施工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出了完善的施工规范。该文将就灌区渠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1 灌区水利渠道U型渠道的简介

u形断面渠道是采用底部为半圆或弧形、上部为一定倾角直线段的断面形式,如图1所示。

相较于其他形状的渠道U型渠有着很大的优点。

2 灌区水利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简介

设计是以后工作行动的总的纲领,以后的渠道的整体的施工都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设计是否合理、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关系着整体施工质量的好坏,设计时对于施工工序、材料的使用和质量的把控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是后续环节的指导性文件。灌区水利渠道设计质量的好坏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文将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阐述.由于在灌区的农业在整个国民生产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其中灌区的渠道在这个农业生产中占据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渠道建设的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渠道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渠道建设区域的地质状况进行先期的勘察,并且进行深入的论证,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在通常的情况下,应该在设计出主要方案的基础上拿出多套备选方案,通过专家择优选取。现在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并没有到现场进行过实地勘察,仅仅凭借着纸面上的资料就做出了设计方案,存在着纸上谈兵之嫌,有时在实际施工时,会发现很多的意外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相符,如果临时进行设计修改,不但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还会对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工程进行设计之初,需要对整体工程造价有一个大概的估算,从而对工程的整体预算有一个整体的把控,然后再根据实际施工状况,结合当前市场的行情,制定出完善的成本预算。通常情况下是必须在整个工程的造价范围内进行设计,避免花超。但是很多的设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经济意识,无法在设计质量和工程造价方面做好平衡,这就造成设计出的方案远远超出工程的预算,对业主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在进行渠道的设计时需要对整体进行全面的考虑,其中水土平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水土平衡是在进行渠道施工时要考虑到水土保持状况,不能因为渠道的施工造成土壤的流失,这样不但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还会对渠道的正常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现在很多的水利渠道工程项目在没有完善的当地水文、地质等水土环境基本资料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设计,造成设计出来的工程项目于当地的实际环境不符,这样不但会对工程的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还会对渠道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极大的隐患。

3 我国在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赶进度而对施工质量疏于管理,令工序施工不彻底、“隐形转包”带来的质量问题和一些相关的技术性质量问题等。

4 如何应对灌区渠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在水利渠道工程设计时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灌区渠道的设计阶段,应该从该渠道能够达到的经济效益和为工程的规模等方面出发,对该渠道所处的工程规模和经济效益按等级进行划分,水利渠道需要根据需要多少年一遇洪水的等级对渠道的的结构类型、级别、运用条件以及其重要性将枢纽中的建筑物加以等级划分,以保证建筑物在遇到洪水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运行。

4.2 需要对所需参考的地质资料进行鉴别

在进行灌区渠道的设计之前,需要从当地地质管理机构取得相应的地质勘探资料,如果资料不全应当先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探,同时根据勘探的结果与所取资料进行对比,在取得资料后应当严格审核和复查当地水文、地质等基本资料,从而避免因为资料错误而在工程设计方面产生误导,进而使得设计成果的真实可靠性得到保证。

4.3 加强对于水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我国建筑业中,存在着很多的分包转包现象,或者是“打牌子”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对水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因此,为了更好的对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监管做出细化,并将质量管理体系落到实处。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发现违反施工规范的,要严格制止,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4.4 对水利工程渠道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进行渠道的设计工作时,需要渠道的整体施工进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渠道整体建设的施工进度有个一整体的掌控,合理的做好施工材料的供给、人员和设备的调配等工作,保证渠道建设有序、高效的进行。同时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进度把握施工的节点,严格按照施工节点进行施工,避免随意拖期,同时应该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施工时,一旦发现图纸设计问题需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在解决问题够及时施工。

4.5 对于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在技术方面的监督管理

由于在进行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式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因此,要保证施工质量,要确保各项技术参数满足水利渠道施工设计的要求;还要注重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

5 结语

渠道施工论文篇7

渠道因渠线经过恶劣地质、土质差地段,施工质量差,开挖破坏岸坡自然平衡,渠堤边坡过小,渠道渗漏等,都有可能引发滑坡现象。对于渠道滑坡的处理,很可能几种方法同时采用,进行综合治理。大多数渠道滑坡都发生在雨季,须加强渠道巡视检查,争取做到长治久安。

一、渠道滑坡的成因分析

渠道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起者则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具体的原因有:

1、不良的地质条件,如有软弱土层、断层、风化土层,岩层倾向渠内,沿层面产生滑坡。

2、雨水大量渗入,或渠道超水位运行,水流溢出渠外渗入土层,使土层软化或饱和,降低了抗滑能力。

3、地下水的影响,如地下水浸湿渠坡或涌出,引起渠墙失稳。

4、渠道边坡设计过陡。

5、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滑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6、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动。

7、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二、渠道滑坡治理的理论依据

目前膨胀土滑坡的破坏机理和抗剪强度取值方法的研究理论主要包括:渐进性破坏理论、风化层理论、分期分带理论。

1.渐进性破坏理论:破坏从土坡某处表面开始,逐渐向坡内发展,土的抗剪强度在滑动面上并非同时发挥,部分土体则为峰值强度。

2.风化层理论:堑坡开挖后,新鲜的坡面暴露在大气营力作用下,受到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和渗透作用。在年复一年的干湿循环作用下,形成和大气营力相适应的风化层。风化层内土体强度降低造成土坡破坏。

3.分期分带理论:气候的交替变化使膨胀土反复膨胀和收缩,导致膨胀土体松散,形成不规则次生裂隙,并使原生裂隙不断扩展,直到形成错综复杂的裂隙网络。这种裂隙网络破坏了土体的完整性,为表面的膨胀土进一步风化创造了条件,为雨水的渗入和蒸发开了方便之门。

膨胀土边坡开挖的卸荷作用也会促进土体中裂隙的发展。开挖导致坡脚处水平应力增加,在坡脚形成剪应力集中区,使该区的土体达到塑性极限状态,产生较大的变形而软化,抗剪强度降低了残余值。边坡往往在该区域首先失稳滑动,然后应力集中区向上转移,造成边坡的牵引式滑坡。

边坡稳定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可以分为两种:模糊性和随机性。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到荷载的几何形状、土体材料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它们都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进行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时,应考虑到分析过程中包含的各项不确定因素。

三、渠道滑坡处理措施

1.截流排水。截流排水主要是为了防止地表水、地下水和山洪冲刷对渠道的破坏,产生滑坡或进一步恶化滑坡程度。对于滑坡体外的地表水,常采用拦截旁引的方法;对于滑坡体内的地表水,常采用防渗汇流、快速排走的方法;对于滑坡体内的地下水,常采用通畅导渗、及时排水的方法。

2.削坡反压。渠道边坡的土体的平稳遭到破坏,造成滑坡,通过其形成原理,我们可以采取卸荷减载的措施,恢复滑坡体平衡达到阻滑作用,削坡主要针对主滑部分后缘,使边坡放缓,上部重量减轻,达到减小剩余下滑力的目的。同时将削坡的土体压在坡脚部位,起到增大抗滑能力的作用,增加滑体的稳定性。

3.砌体支挡。支挡结构是整治滑坡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按其形式和功用,支挡工程可分为抗滑桩、抗滑挡墙、锚固和预应力锚固结构。对于灌区渠道工程的滑坡处理,主要应用的砌体支挡措施有:抗滑桩和抗滑挡墙。 在治理滑坡工程中抗滑桩应用很广泛,效果很好。其基本原理是在滑坡中的适当位置设置一系列桩,桩穿过滑面进入下部稳定滑床,利用锚固段阻止坡体的滑动。使用抗滑桩的基本条件:(1)滑坡具有明显的滑动面,滑动面上为非流塑性土体,能够被桩稳住;(2)滑面以下土体为较完整的岩石或密实土层,可提供足够的锚固力。 抗滑桩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打入桩、钻(挖)孔灌注桩;按材料分:木桩、钢桩、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桩等;结构和布置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单排桩、多排桩群。抗滑挡土墙的形式较多,有重力式、仰斜式、连拱式和分级式挡土墙。施工时,应该边削坡边砌筑,以防继续滑坡。

4.土质改良。渠道通过软弱风化岩面或淤泥等地质条件较差地带,易产生渠堤滑坡,进行治理时,除削坡减载外,还可考虑土质改良、换填好土的方案。除险处理时,挖除原土体,重新用黏土或壤土加碎石回填、夯实,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土体结构,从而达到加大抗滑力和减轻下滑状态的目的。

5.结构加固。对于渠道工程的滑坡处理,结构加固常见的措施有:明渠改暗涵,明渠改渡槽,下面主要简单介绍一下暗涵加固。傍山渠道由于地质条件差,山坡陡峭,易产生滑坡和崩塌,造成渠道淤堵、溃决。若采用削坡减压、砌筑支挡等措施,工程量很大,同时也难以达到稳定和根治的目的,采取暗涵或暗管的处理措施,能够减小工作量,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暗涵工程常采用砼或浆砌石结构,形式有圆拱直墙、箱涵或盖板涵,其顶面回填土石方,恢复原有自然坡度。

6.渠道改线。渠道工程改线主要是运用治理中的“避绕原则”,一般中小型渠道工程,在选线时地质勘探未详细,致使渠道建在地质条件差,甚至建在滑坡体上,导致渠道稳定性无保证,若遇雨水入渗,整个渠道会发生位移、深陷,引起渠道错位失事,采取其他滑坡防治措施难以奏效,应考虑渠道改线方案,避开滑坡地段,达到渠线畅通、安全运行的目的。

四、渠道滑坡的预防

1.放缓边坡。根据渠道通过地带的地质条件、土质特征、地下水情况,放缓渠道边坡,加修戗台。如果条件允许,可用挡土墙结构衬砌,上盖钢筋混凝土面板,以防止滑坡和垮塌的产生。 2.保证施工质量

(1)采用正确施工程序,开挖断面时,应自上而下进行,切忌先开槽,后削坡。对一般渠道,应按设计标准满足土壤稳定的要求。

(2)填方或半填方渠道新老土结合处,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做好清基处理,将清基面做成阶梯形,并清除草根、树根、碎石等杂物,减小向下的滑动力。

(3)当采用人工爆破时,应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当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时,不宜采用大爆破,以免震动岩层和加剧节理裂隙,促进滑动的形成。

(4)在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及时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渗水。

3.加强渠道的运行管理。

(1)加强滑坡段的检查和观察,有滑坡迹象时,应立即采取削坡减压、砌石护坡、开沟排水、内坡防渗等措施,及时治理,尽早排除。

(2)管护好排水系统,使沿渠山坡地表水从截水沟或排洪槽等设施流向预定的地方,保证排泄畅通。

(3)检查渠道衬砌防渗工程,对损坏处及时修复。

(4)禁止在滑坡体坡脚处挖土、取石等行为,保证土体稳定;如果坡脚伸入河流中,应在坡脚处修建挡土墙,防止土体下滑和水流冲刷。

(5)控制水位的平稳的升落,严格执行放水、停水规程,防止骤涨骤落,造成渠道滑坡。

五、结论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施工论文篇8

前言

渠道是在水利工程中最常用的输水建筑物之一,修完以后渠道的防渗和维修的好坏直接影响它的过水能力和使用寿命,所以为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在运用前和运用中要进行渠道维护。从当前的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在加强人性化管理的同时,针对整个发展的现状进行思考,并围绕渠道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全方位的考核、奖励、惩处机制,形成技术性运用、制度化管理等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更好的发挥出水利工程渠道建设的长远效用,将有着很大的实际效果。

一、渠道的控制运行

1.水位控制

为了保证渠道安全输水,避免溢堤决口,各渠段必须有明确规定的最高水位,不得超限输水,在渠道工程设计中堤顶高出最高水位的超高,一般应不少于下表列出范围:

在风力较大的地区,如流量大于50米3/秒,其超高应计人波浪高度。冬季放水,寒冷地区要及时打冰,防止结冰拥塞,抬高水位,导致溢堤决口。

2.流速控制

渠道输水流速过大、过小,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冲刷或淤积,影响正常输水,所以,在管理运行中,必须控制流速,在渠道设计时,根据渠道土质以及衬砌情况,依据纵坡情况要求,渠道的最大流速不应超过冲刷流速,最小流速不应小于落淤流速。在渠道弯道处不应转弯太急,以免冲刷毁坏外堤。

3.流量控制

渠道放水一般应维持设计流量,放水时流量增大或减少,均应逐渐变动,以免猛增猛减,造成冲淤或垮岸事故。如遇特殊用水要求,也可加大流量(一般只允许加大20%),运行时间不宜过长。

二、渠道检查

渠道检查,是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害,保证渠道正常运行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形成制度,坚持进行。

1.渠道每次放水前,应检查有无裂缝、沉陷、冲深、滑坡塌边、防渗层损坏以及渠内是否有堆积物或杂草等。

2.渠道过水时期,应检查各段水流是否平稳、均匀,是否有阻水、冲刷和渗漏破坏现象。有无较大漂浮物冲击渠坡、以及风浪影响和渠顶与水流的超高是否足够等。

3.放水结束后,要全面检查渠道,工程如有损坏,应抓住停水时机,及时修复毁坏部分。

三、渠道维护综合管理流程

对于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中,强化管理措施,实施综合管理,结合当前现代化管理技术,建设综合自动化信息管理,实现对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利用,可以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综合管理质量。水利工程管理渠道维护综合管理流程如下图中所示:

对于水利渠道工程综合管理中,开发综合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依据多种传感器,强化水渠综合管理能力,利用电子、传感器以及网络技术,实现水利渠道工程维护监测,并确保渠道闸门控制以及水情测报,配置水利渠道工程维护各类数据功能,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渠道维护现代化水平。

四、渠道的维护管理措施

1.强化自动化管理措施

针对国家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管理中,大力推进水利渠道综合管理信息化力度。实现对工程渠道的安全监测,以及对水利工程渠道的水情、流量、闸门监控。严格根据实际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管理工作的需求,采用面向对象模块开发技术,采用 C/S 结构,实现洪水预报、闸门调度方案,使水利工程渠道综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随时查询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管理信息,提高了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更达到预定目标。

2.强化渠道维护监管

切实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监控工作,切实的记录好相关料,并且在具体的水利工程渠道监控过程中,确保水利工程渠道施工安全。在水利渠道工程中,强化渠道维护中的通信措施,做好通信管理措施,避免因地域的施工信息,不能及时传达水利工程中的渠道维护信息,造成的安全事故。一定要完善工程维护管理制度,能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渠道维护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水利工程渠道综合管理工作水平。

3.强化渠道防渗措施

在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维护中,强化质量控制工作,严把施工的质量关,根据渠道工程特点,选择防渗原料,做好温度控制工作,适当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效避免骨料在阳光下暴晒,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水平与抗裂能力,对于渠道渗漏的区段,可以进行防渗维修,这样可以防止土壤的盐渍化与沼泽化,避免渠道冲刷坍塌,提高输水效率。渠道维护中,若是渠道出现损坏,需要有专业人员及时查明原因,针对相应渠道渗漏部位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对渠道进行翻修、灌浆以及翻修灌浆相结合施工对策,土料防渗层的裂缝、脱落以及孔洞等损坏,将会造成渠道渗漏,应该清理干净损坏部位,用原填筑土料回填夯实。挖开患处重新回填夯实渠道。水利工作渠道防渗管理中,可以改变渠道土壤透水性能,也可以在渠床上加做防渗层,造价低廉,便于管理养护。在渠道维护施工中,一定要确保施工材料无杂质,合理搅拌施工材料;还应该注意对渠道施工完成后,做好防晒网铺设工作,注意养护渠道;确保混凝土贴面防渗效果,对于防渗施工养护中,依然要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可以通过洒水、遮阳的方式,对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加盖处理,提高渠道防渗质量。

4.强化渠道防冻养护措施

在渠道工程维护中,针对水利工程管理渠道防冻养护中,首先应该对渠道采用合理的断面形式,采取弧形底梯形断面以及U形断面,这样不仅可以使渠道接近最佳水力断面,还可以增强渠道的防冻胀变形能力,对外部的冻胀力有抵抗。同样在渠道防渗工程中,在养护方面还应该采用合理的衬砌结构形式,针对有防冻害衬砌渠道养护中,应考虑其水利工程基础的防渗排水问题,采取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基础土体含水量的措施,隔断渠道渗水与大气降水对渠基的水量补给,减轻渠道冻胀的发生。也可以在渠道防渗工程中设冻胀变形缝,并在变形缝内充填沥青以及玛蹄脂等变形材料,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渠道的防冻胀管理,在冬季的渠道防渗工程施工中,应严格切断水源,以此来减少渠道的含水量,防止冰冻破坏渠道。针对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综合管理中,避免养护期渠道养护膜被风吹起,清除干净风沙残留,并将膜覆盖在混凝土板块的侧壁边缘,预留10cm后压上砂石, 使用宽透明胶将膜搭接口处粘好,提升渠道养护质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管理中,应用综合管理手段,强化维护管理措施,结合现代化管理技术,应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对水利工程渠道维护实时测控、安全监测,提高水利工程渠道综合管理效率,确保水利工程渠道运行通畅。

参考文献

渠道施工论文篇9

南水北调中线邢石界至古运河南渠段总干渠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一部分,工程等别为Ⅰ等,总干渠渠道按Ⅰ级建筑物设计。跨越工程修建时,该段总干渠开挖填筑已经成形,还未衬砌。

按相关文件要求,跨越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对跨越工程采取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安全评估。文章从跨越工程对南水北调水质影响、总干渠结构、跨越工程施工安全性、跨越工程建成后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对总干渠供电线路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2水质安全影响评价

跨南水北调大桥桥面铺装采用防水混凝土铺装,面层采用10cm厚沥青混凝土铺装,沥青混凝土和防水混凝土之间设置防水层,防止桥面积水下渗流入干渠中;桥梁伸缩缝采用防水伸缩缝,两端翘起,可防止雨水从伸缩缝流入南水北调范围内;另外大桥桥面采用纵横坡排水,南水北调范围内不设落水管,东西侧雨水收集汇入市政雨水管道。上述这些措施可有效防止桥面水进入总干渠,并且桥面水未排入南水北调一级保护范围之内,保证了总干渠的水质。

在主桥外侧防撞护栏上设置防落物网,可有效地防止杂物散落掉入总干渠影响水质。

3跨越桥梁工程设计评价

跨南水北调大桥一跨跨越总干渠,桥梁梁底距离防洪堤顶大于10m,满足总干渠交通通道以上不小于4.5m的要求,不影响总干渠运行维护道路畅通,也不会影响到防洪堤。

该桥桥墩未占用截流沟。也不影响隔离网栏。

故桥梁桩基沉降不会对总干渠衬砌结构产生影响。

4施工安全性评价

(1)桥梁基础、下部施工

①基坑开挖会对总干渠截流沟造成破坏,承台施工完毕后,要对其按南水北调要求进行恢复。

② 施工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桩基施工过程中水的渗漏和桩基塌孔对总干渠造成影响;施工期间不能将地下水排水南水北调总干渠。

(2)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满堂支架的工艺,不破坏渠道结构,且桥梁施工完成后,恢复到原渠道作业面,因此满堂支架对渠道基本无影响,

5运行安全性评价

桥梁分两幅设计,若一幅桥发生撞车等意外事故,可封闭发生事故桥幅,待处理完后开放,不会对南水北调影响。

6 对南水北调总干渠 35kV输电线路的影响

桥梁跨越工程从南水北调35kV永久输电线路杆塔之间穿过,该跨越工程位于杆塔基础正上方,不满足《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的要求,故对杆塔进行移位处理。

7结论及建议

(1)跨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渠道施工论文篇10

渠道防渗这项工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渗漏的损失。渠道防渗节水的潜力比较大,是应优先考虑的重要技术之一。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输水能力,具有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和耐久性强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形、气候和使用条件的大中小型渠道和农业节水浇灌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的方式是渠道输水。但是这种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例如现在很多地方的农田灌溉都没有考虑到渠床的土质问题,在一些以沙土、黄土、沙砾为石层地方盲目地进行灌溉,导致渗漏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水资源的利用率只有50%~70%,所以渠道防渗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工作。对此,我们只有不断的研究和摸索,提出一些措施和方法来解决渠道防渗问题,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

采用土料防渗

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可以采用黄土夯实防渗、灰土护面和三合土护面以及草泥护面。在采取黄土夯实防渗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有两种选择:如果在原有的黄土渠槽上进行一系列的人工或机器的夯实和碾压以增加土壤密度的方式来减少渗漏程度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程度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原状土夯实防渗。在这种情况下,夯实的深度一般都在30~40 cm以上。但是,这种方式的防渗效果和耐用持久性却比不上扰动土夯实防渗。所谓动土夯实防渗指的是将原先存在的渠槽土先进行疏松,然后再进行分层的人工或机械夯实。经过防渗的土壤水资源的利用率已经大幅度提高。

1.施工之前的预备工作

1.1 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地基处理

渠道防渗工程在开始施工之前,应该对渠道进行施工放样,具体的放样尺寸,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放样出渠道底脚线与渠口线共四条线,之后进行开挖,土方的开挖应该提前进行,使得地基土的水分在自然风干下尽量降低,以增强土基的强度,减轻冬季冻胀的破坏。

1.2 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的时候需要按照图纸测量放样,对重要的结构应该多设置控制点,有助于检查校核工作的进行。模板一定要拼装严密、准确,模板不能漏浆,要求表面必须平整,不产生过大变形。现浇砼模板安装净距沿渠道纵向的答应偏差正负10毫米,沿宽度方向的答应偏差为正负30毫米。

2.施工时候选择的混凝土材料

2.1 施工时对水泥的质量控制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熟练地掌握水泥的性能以及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使用水泥,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节约水泥。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2 施工时对水的质量要求

在水的选择上需要特别注意质量,并且有一定的相关要求,凡饮用的水、地表水、地下水都可以使用。严格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沼泽水。

2.3 施工时骨料的质量控制

2.3.1 对骨料料场进行选择

骨料料场一定场地比较开阔,高程也要适宜,储量需要大些,对骨料的各项质量要求应该满足渠道混凝土,其储量尽量满足各个设计级配所需,并且应该有必要的富裕量。

2.3.2 粗、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粗骨料的质量要求: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于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该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应由实验确定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表面应该保持洁净。细骨料的质量要求:细骨料应该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应该经过实验论证。

3.注意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需要进行实验才能够确定,并且符合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之后才可以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在经审核后才能签发,配料应该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严禁对其擅自更改。

4.混凝土的浇筑

4.1 浇筑前的预备作业

砂砾的地基应该清理杂物,整平建基面,在新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清楚老混凝土表面含游离石灰的水泥膜,形成有利于层间结合的麻面。纵缝表面必须冲洗干净,可以不凿毛,这样才能够对灌浆有利。

4.2 入仓铺料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假如渠床干燥起土的话,应该对其进行洒水湿润,以避免浇筑好的砼板因水分过度地流失,而导致表面出现细裂纹。使用伸缩缝分块浇筑对混凝土衬砌渠道的进行施工,渠底、渠坡通常都使用跳仓浇筑。施工顺序的确定,以设计要求和施工的方便操作为依据,通常是先浇渠底,后浇渠坡,最后浇压顶,先浇得渠底衬砌板,可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成为其优点。

4.3 平仓与振捣

混凝土平仓后振捣,不允许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使用平面振捣器振捣时,将混凝土按模板的高度,全部铺满仓面整平表面,就可以开始振捣。第一遍振实,移动速度要注意均匀,并且较慢,直至表面泛浆为止。第二遍振平,速度可以稍微快些,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人工振捣或插捣。浇筑渠底的时候,使用平面振捣器,等待整个仓面铺满料之后再进行振捣,直至表面泛浆为止。

4.4 做好收面工作

收面工作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光滑,无石子外漏,无蜂窝麻面。浇筑完混凝土立即用原浆进行收面,不得另外板砂浆收面,不得洒水收面。其工序是先用长木抹粗抹1遍,使表面平整,稍停,再用铁泥抹细抹1遍,最后待大量水分蒸发后,再用铁泥抹压抹1遍,直至达到密实,平整,光滑。

4.5 混凝土初凝后拆模

混凝土浇筑后,待混凝土初凝后就可以进行拆模,拆模的时候必须要小心,不要使混凝土的结构受到影响。拆模的时候,应该把模板的一端轻轻地撬起,之后使用坚硬的物体在背面对其敲打,待其全部开始松动,从另一端取出。拆完后的模板应立即清理干净、整修,校核,注意平放以备以后使用。

4.6 养护

混凝土的表面覆盖湿草帘、湿芦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正常的气温下,混凝土浇筑后6到18小时就可以进行养护,根据实用水泥和气温的不同,养护使用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养护要勤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另外,也可在混凝土的表面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为混凝土提供保温、保湿的环境,使混凝土的养护更加充分。

5.结语

总之,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防渗渠道的防渗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地提高输水能力,在水浇灌工程建设过程应该大力推广。希望对现在很多地方存在的农田灌溉渗漏率的降低有所帮助,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渠道施工论文篇11

高压摆喷灌浆作为地基加固、基础处理广泛地应用在建筑领域,通过广大水利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高压摆喷灌浆在复杂多变的水利工程中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高压摆喷灌浆早期应用于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中,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步成熟,逐渐应用到河道堤防和灌区渠道的防渗领域中。通过对陆浑灌区总干渠蝎子沟填方渠漏水段的高压摆喷灌浆试验,体现高压摆喷灌浆在灌区渠道防渗中具有投资适中,防渗效果良好,施工条件要求较低等特点,我总结出一套在灌区填方渠道进行高压摆喷灌浆施工经验及故障问题解决技巧。

1、工程概况

河南省陆浑灌区工程始建于70年代,为浅山丘陵灌区,部分填方渠道为群众性大施工,填筑由渠道开挖的粘土、壤土、泥结卵石混合土质填筑而成,填筑质量较差、压实度较低,渠道通水期间,填方渠道坡脚处多处大面积渗水,浸泡群众庄稼,造成减产或绝收现象时有发生,群众怨言较多,群管关系紧张,同时已影响到填方渠道的安全稳定及正常运行。论文参考网。本次选取总干渠蝎子沟填方漏水段为高压摆喷试验段,总结和研究高压摆喷灌浆对灌区填方渠段防渗效果,摸索出渠道防渗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总干渠蝎子沟填方渠段位于陆浑灌区总干渠16+727处,坝长222m,最大坝高7.1m,,渠道内坡比1:1.75,外坡比为1:1.5。

2、高压摆喷灌浆原理、施工工艺

高压摆喷灌浆是采用高压水或高压浆液形成高压喷射流束,冲击、切割、破碎地层土体,并以水泥基质浆液充填,掺混其中,形成扇形断面板墙状的凝聚体,起到对工程进行加固和防渗的作用。高压摆喷灌浆工艺详见下图:

高压摆喷灌浆工艺图

根据设计要求,沿坝轴线布置灌浆孔,孔距1300mm,分两序孔灌浆,同序孔间距2600mm,钻孔直径为98-118mm。首先根据设计文件,布置试验先导孔,采取芯样,校核地层,摸清填方渠段地层、土质等情况,确定各孔高喷灌浆孔深度。按照设计灌浆参数进行施工,随后开挖检查,根据实验校核孔距和灌浆参数。

2.1、高压摆喷墙型式

本工程采用三管法进行高压摆喷灌浆,处理长度250m,设计摆喷墙参数:喷射直径D≥1500mm,孔距1300mm、折角为25°,摆角为30°(±15°)、塔接长度≥200mm、防渗墙厚度150-300mm,平均厚度200mm。高压摆喷墙型式详见下图:

2.2设计灌浆参数:

(1)水:水压35-40MPa、流量70-80L/min、气嘴数量2个、喷嘴直径1.7-1.9mm。

(2)气:气压0.6-0.8MPa、气嘴数量2个,环状间隙10-1.5mm

(3)水泥浆:浆压0.3-1.0MPa、流量60-80L/min、浆液密度≥1.5g/cm3。

2.3、制浆:高压摆喷灌浆为水泥浆,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浆液密度为≥1.5g/cm3。二级搅拌、二级过滤。一级搅拌时间不少于90s,经过滤后落入二级搅拌机,边搅拌边过滤边应用,过滤筛网眼尺寸为2mm。

2.4、高压摆喷灌浆:钻孔施工完成后,经施工队自检、监理抽检合格后进行。论文参考网。灌浆采用二序施工法,先灌Ⅰ序孔,后灌Ⅱ序孔。下喷射管前,应进行地面试喷,检查机械管路运行情况,并调准喷射方向和摆动角度;下入喷射管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喷嘴被堵塞。喷射管下到设计深度后,先送水泥浆液,再送水和气,按校正后灌浆参数进行喷射灌浆,待孔口泛出浆液浓度≥1.4g/cm3,再按设计提升速度提升喷射管。

2.5静压回灌:当提升管提至距孔口500mm时,停止水和气,再停水泥浆,孔内水泥浆液会产生析水、沉淀、固结,顶部会出现凹坑,需进行静压回灌处理。

3、高压摆喷灌浆的质量检查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T5200-2004)规定,高压摆喷灌浆防渗性的常用的检查方法为围井、钻孔和其他方法,本工程由于受工程地形和场地限制,采用LTD-2100型探地雷达沿摆喷墙轴线对全段墙体进行连续测量,对怀疑有灌浆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开挖检查。经检测灌浆连续性较好,对怀疑的2处进行开挖检查,墙体比较连续和完整,没有出现灌浆不明显或灌浆不足的现象。

同时在施工过程还要原材料和各道工序质量的进行检测和检查。论文参考网。

4、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在高压摆喷灌浆施工过程会出现许多问题或异常情况,此时要仔细分析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冷静处理。常见的问题有钻孔和灌浆过程中的塌孔、漏浆、串孔、孔口不回浆或浆液密度变小、高喷墙因故中断等施工问题。

4.1塌孔:由于本段渠段内土体内含有较多的砂卵石层,在钻孔的过程中,多孔在钻孔过程中出现塌孔现象,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采用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方法。

4.2冒浆:在灌浆过程中出现冒浆现象,采取的主要措施,加大浆液浓度,降低灌浆压力,间断性灌浆等。

4.3、孔口不回浆或浆液密度变小:孔口不回浆首先应停止提升喷将管、加大进浆量、观察相邻钻孔或边坡是否有漏浆部位。

4.4、高喷墙因故中断:高喷墙因故中断后恢复施工时,应对中断孔段进行复喷,搭接长度不得小于0.5m。

5、灌浆实验总结:

5.1优势:高压摆喷灌浆作为在渠道防渗的一种新型措施,具有加固填方渠道和渠道防渗双重作用,工程完成后隐蔽性较好,受外界侵害较少,耐久性较好;在渠道填方段填土高度10米以下时,比传统的全断面混凝土衬砌在工程造价由竞争优势。

5.2、劣势:工程施工技术含量较高,工艺较复杂,对地层的使用范围有限。

6、结束语

渠道施工论文篇12

1、湿陷性黄土概况及影响

黄土湿陷性是指黄土状土在浸水后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附加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强度随之降低,并且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

我国的湿陷性黄土约占黄土地区总面积的60%以上,且多出现在地表浅层,如晚更新世(Q3)及全新世(Q4)新黄土或新堆积黄土。如果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忽略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则一旦浸水湿陷,将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和安全,造成损失,反之,如果采取措施过于保守,则会增加基建投资,造成浪费。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选择非常重要。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某段渠道工程为例,沿渠线分布的湿陷性黄土累计长度约占渠道总长度的98.5%,严重危及渠道安全。该段湿陷性黄土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但局部具自重湿陷性。沿线黄土状土湿陷性在空间分布上的随机性较大,相同地层相邻地点的湿陷性差异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湿陷性差异亦很大;部分地段垂直湿陷不连续,呈层状相间湿陷;反映了黄土状土的湿陷性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具有不均匀性。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和湿陷原理,受水浸湿是湿陷发生所必需的外界条件;而黄土的结构特征及其物质成分是产生湿陷性的内在原因。因此,处理时应综合考虑渠道的挖填情况、湿陷土层分布、湿陷程度、地下水位、建筑物及施工条件等,对不同的渠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2、湿陷性黄土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一般有预浸水法、换填法、夯实法、挤密法、深基础、硅化法等等。

预浸水法一般使用于湿陷深度大于10m的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可消除地面下6m以下土层的湿陷性, 6m以上的土层还应辅助其他处理措施。它耗水量大、处理时间长,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不多,且湿陷深度大多在10m以内,因此不考虑该处理方法。

换填法是用灰土(三分石灰七分土)或素土(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分层夯实回填,处理厚度一般为1.0~3.0m。

夯实法是用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消除黄土湿陷性并提高其地基承载力。夯实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Sr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Sr≤60%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根据起吊设备、锤重、落距的差别可分为重夯法和强夯法。重夯法可消除在1.0~1.5m深度内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法可消除4~6m范围内土层的湿陷性。

挤密法是用打入桩、冲钻或爆扩等方法在土中成孔,然后用素土、石灰土或将石灰与粉煤灰混合分层夯填桩孔而成,用挤密的方法破坏黄土地基的松散、大孔结构,达到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性,适用于消除5~10m深度内地基土的湿陷性。

硅化法是用硅酸钠溶液通过有孔的注射管压入土中,它与土中原有的大量水溶性盐类相互作用后形成硅胶,把土胶结,使土产生不透水性和谁稳定性,提高土的强度。

3、渠道中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在自重压力下并不会产生湿陷变形,只有当土层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大于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才发生湿陷,故黄土状土的湿陷性对渠道挖方渠段影响不大,一级马道以下过水断面的衬砌可按一般渠道进行处理,一级马道以上坡面常年遇雨水冲刷易形成鱼鳞沟,需采取加强保护措施,可用C15预制混凝土六棱体框格埋入坡面固坡,并在框格内填土种植草皮。

半挖半填及填方渠段因在原地层上增加了荷载,则要考虑黄土状土(特别是具中等和中等~强湿陷性的黄土状土)的湿陷变形对渠坡和渠基稳定的不利影响;对于自重湿陷黄土状土渠坡,不论渠道的挖填类型,均应考虑湿陷变形对渠坡和渠基稳定的不利影响。由于夯实法处理效果显著成本低,已成为处理湿陷性地基广泛采用的方法。

对渠底、渠堤下湿陷性黄土地层厚度在1~2.5m左右的,不必计算消除湿陷性黄土层的处理深度,直接确定用重夯法进行处理。

对渠底、渠堤及由外水控制的非标准堤基础湿陷起始压力小于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的所有土层进行消除湿陷性处理深度的计算,依据计算结果选择不同的夯实方案,即:计算处理深度小于2.5m的,采用重夯法,大于或等于7m的,采用挤密桩法,其余采用强夯法处理。

4、方案设计

4.1土挤密桩处理方案设计

桩直径0.4m,桩长超出湿陷性土层厚度约0.5m。桩间距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S---桩中心距离(m)。

d---桩直径(m)。

---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t/m3)。

---地基处理前土的干密度(t/m3)。

---桩间土经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重要工程≥0.93,一般工程≥0.9。

---成孔挤密深度范围内桩间土的平均干密度(t/m3)。。

经计算,桩间距为1.3m。。按正三角形布置。挤密填孔后,3个孔之间土的最小挤密系数,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土的最小挤密系数:甲、乙类建筑物不宜小于0.88;丙类建筑不宜小于0.84。

---挤密填空后,3个孔之间形心点部位土的干密度(g/cm3)。

桩内回填土的平均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7,桩间土的最小挤密系数不低于0.88。土挤密桩处理范围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3m。土挤密桩处理典型断面图见图1,桩位布置图见图2。

图1 土挤密桩处理典型断面图

图2 土挤密桩桩位布置图

4.2强夯处理方案设计

单击夯击能2000kN?m或3000kN?m。

夯锤:锤重20t。

夯锤底面直径:2.5m

夯锤落距:按式Z=a计算

式中Z---处理地层的埋深(m)

Q---夯锤质量(t)

H---夯锤落距(m)

a---因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一般取0.3~0.5。

初步拟定夯锤落距10m或15m。

设计采取10击3遍,第一遍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中距6.5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第三遍满堂布置,夯锤落距可降低至4~6m,夯击3次。

强夯处理范围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3m。强夯处理典型断面图见图3,强夯夯点布置图见图4。

图3 强夯处理典型断面图

图4 强夯夯点布置图

4.3重夯方案设计

夯锤:锤重3t。

夯锤落距:6m或9m

锤底直径:1.4 m

夯击点布置:满夯布置。

夯击击数及遍数:夯击3遍,累计夯12击。

重夯处理范围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m。重夯处理典型断面图见图5,夯点布置图见图6。

图5 重夯处理典型断面图

图6 重夯夯点布置图

由于沿线黄土状土的湿陷性差异大,设计中只能对处理方案的各项参数提出理论设计值,在各段施工之前要进行生产性试验,其目的是通过试验,对处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适合工程地质条件的施工参数。

5、湿陷性黄土处理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线路长,沿线布置有大量的桥梁、涵洞、倒虹吸等交叉建筑物,且各段黄土状土的湿陷性、地下水情况以及施工条件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必须对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5.1施工顺序

在基础处理当中,为减少施工时振动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应先进行夯实处理,再进行土挤密桩处理,最后进行建筑物施工。

5.2含水量

采用夯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土的天然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的1%~3%,施工时应通过增湿、晾晒或其他措施使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优含水量以保证夯实效果。

5.3地下水

地下水的水位对黄土状土的湿陷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大,设计与实际施工时间间隔长,施工前应探明地下水情况,若与设计时采用的地下水位相差大,黄土状土的湿陷深度有可能改变,则需根据施工期实际情况重新修改设计方案。另外,如遇地表层为细粒土,且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为保证夯实质量,夯实处理时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垫层或人工降低地下水,目的是防止夯坑积水或夯击效率降低。

5.4村庄

对采用夯实处理措施的渠段范围附近有建筑物的,为防止夯实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在夯实边缘处设置减振沟。

5.5高压线

为保证施工安全及质量,对高压线下不能进行强夯施工的渠段,应改用挤密土桩或换填法进行处理。。

5.6地下管线

湿陷性黄土处理时应查明处理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尽量避免在其上进行强夯施工,否则应根据强夯的深度影响,估计可能产生的危害,必要时采取措施,以免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6、结论

(1)由于湿陷性黄土的存在,渠道建成后可能发生浸水湿陷,影响渠道安全运行。因此需要研究湿陷土层的性质及其对渠道的影响,考虑是否需要采取工程处理措施。

(2)在以往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当中一般采用强夯法处理。渠道线路长,分布范围广,沿线各段湿陷性黄土分布及工程情况均不一样,采用单一的处理措施可能导致局部处理不完全或是部分工程量太大造成浪费,处理时尽量根据各段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综合考虑安全与经济因素。

参考文献: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3]龚晓南等.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渠道施工论文篇13

水利工程;施工;渠道混凝土;防渗

现阶段,我国的水资源正处在一种紧缺的状态中,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之间的协调成为了水利部门的工作重点,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地节约农田的用水同时保障农田的灌溉需求是非常关键和棘手的。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渠道混凝土防渗工程应运而生,渠道防渗能够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流失,进而保障了水资源的灌溉需求,通过渠道防渗还有效地处理了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将我国的节约型用水政策落实到了实处。我国现阶段将节水型的社会建设列入了非常重要的日程中来,我国是农业国家,因此我国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基于这样,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就要在节约用水方面做相应的改变,节约用水在我国的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每一年由于土地渗漏的水能够占到总灌溉水量的40%,因此防止灌溉用水渗漏非常关键。有渠道防渗的水利工程和没有渠道防渗的水利工程相比,能够节约用水50%。因此为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了水资源的灌溉效率;为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都要重视渠道的防渗施工,根据现场使用的反馈来看,去渠道防渗施工能够有效地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减少了农民在灌溉过程中的用水量,节约了水费的支出,因此要在保障防渗效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1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防渗施工的地基处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渠道防渗的地基处理主要有两个过程。首先是施工前的放样,我们要在强度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渠道的开挖,同时还要处理相关的施工基础;其次是进行土质回填,回填的过程主要是一种夯实的过程,防止雨水等的冲刷和破坏。在渠道防渗混凝土施工前几天要在此对基础进行相应的处理。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渠道防渗施工使用的混凝土材料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渠道防渗施工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阐述和分析,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混凝土材料中对于工程用水的质量相关要求。第二个方面是在混凝土材料中对于水泥的相关质量要求及控制。第三个方面是在混凝土材料中对于骨料的相关质量要求及控制。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在混凝土材料中对于工程用水的质量相关要求

在工程施工中,只要是能够引用的水源都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搅拌,但是工业没有达标的废水是不能够使用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的。

2.2在混凝土材料中对于水泥的相关质量要求及控制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使用的水泥有很多的种类,主要有通用水泥和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我们在使用水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泥的质量和品质,要按照施工要求中的说明进行选择。

2.3在混凝土材料中对于骨料的相关质量要求及控制

关于在混凝土材料中对于骨料的相关质量要求及控制的阐述和分析,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粗骨料的相关质量要求。第二个方面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细骨料的相关质量要求。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3.1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粗骨料的相关质量要求。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2.3.2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细骨料的相关质量要求。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砂、粗砂、特细砂应经实验论证。

3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防渗施工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关于这一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施工。第二个方面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运输。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1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施工

在渠道防渗施工中,搅拌就是将砂石和石料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搅拌,在混上水泥就形成了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有可能还会使用振捣来让混凝土夯实。

3.2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链接环节,混凝土运输的上部环节是混凝土的搅拌;下部环节是混凝土的浇筑,因此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两方面的施工时间,保障混凝土处在最佳的施工性能。

4渠道防渗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关于渠道防渗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阐述和分析,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混凝土浇筑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第二个方面是混凝土的入仓铺料。第三个方面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平仓和振捣工作。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4.1混凝土浇筑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4.1.1浇筑前的基础面处理。砂砾地基,应清理杂物,整平基面,再浇10~20cm低标号混凝土作垫层,以防漏浆。

4.1.2浇筑前的施工缝处理。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老混凝土表面含游离石灰的水泥膜清除,并使表层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层间结合的麻面。

4.1.3浇筑前的支模施工。模板要求拼装严密准确,不漏浆,表面平整,不产生过大变形,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值不得超过《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4.2混凝土的入仓铺料

在浇筑混凝土前,如果渠床干燥起土应首先洒水湿润,以避免浇筑好的混凝土板因水分过度流失,表面出现细裂纹。

4.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平仓和振捣工作

卸入仓内的成堆混凝土料应及时平仓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

5渠道防渗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文章阐述的渠道防渗施工是常规渠道施工的一种延伸,在性能和施工方面有别于常规的渠道施工和性能。渠道防渗在施工和设计过程中都要注意工程的实际使用,同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一旦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就会严重的影响渠道防渗的使用质量。因此在渠道防渗施工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实际的工程现场,现在总结了四个主要的问题。问题一:在进行渠道防渗工作前,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问题二:渠道的防渗施工必须要符合农田的滴灌工程要求。问题三:渠道的防渗要做到新渠道,老渠道协调。问题四:渠道的防渗要有严格的现场监理。

作者:王琳 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许建民.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衬砌渠道渗漏分析与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9(5).

[2]艾强.混凝土防渗渠道的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