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工程论文实用13篇

渠道工程论文
渠道工程论文篇1

1.2衬砌石料防渗技术

常用的砌石防渗方法有干砌施工法和浆砌施工法两种。砌石防渗具有材料易得、施工过程简便、耐久、抗冲击、耐磨损等优点,常用的砌筑石料主要有卵石、块石、条石和石板等。以下以卵石为例,介绍一般衬砌石料的方法。卵石衬砌防渗的施工顺序为:先铺渠底、再铺边坡。卵石衬砌技术一般有干砌和浆砌两种。卵石干砌的前期具有防冲击作用,后期因为泥沙的充填效果以及矿物盐类的凝聚作用,干砌卵石会转化为稳定的防渗层。卵石衬砌的范围,需要根据施工地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地材料供应量来确定。

2渠道防渗施工后期管护

水利工程建筑的使用周期是有限的,管护工作科学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下面我们对防渗层被破坏之后的修复技术进行简单的论述。

2.1对冻胀损坏部位进行修复

对于冻胀的部位,需要把预制混凝土板上面冻胀部位的隆起处理平整,在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之后使用聚苯等材料制成的保温板进行铺设,砂浆混合好后要在上面进行现场浇筑,铺设一层混凝土板。

2.2对伸缩缝进行修复

水利工程建筑的伸缩缝与传统沥青砂浆裂缝后所采用的填补方法不一样,它通常使用聚硫密封胶泥进行修补工作。一般的修补程序为,首先把伸缩缝清理干净冲洗后并晾干,然后把聚硫密封胶填充进裂缝里。在进行填充时,一定要注意胶泥的密实度,填充好后压平晾干。

2.3对脱落的勾缝进行修复

水利工程建筑的勾缝出现脱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问题,因此,要随时对其进行检查和修复,以保证工程建筑的正常使用。一般的修复方法为:首先把勾缝内的杂物都清理干净,尤其是一些泥沙、杂草和水泥块等;之后利用清水把板后面的空隙冲洗干净,并使用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把勾缝填补好;最后把裂缝中的砂浆捣实。捣实工作一定要充分,最好能够将其压成凹缝或平缝。

渠道工程论文篇2

(2)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3)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

(4)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边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5)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动。

(6)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2.渠道的滑坡处理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滑坡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挡、暗涵(或埋管)、渡槽及改线等。

2.1排水导渗。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支挡。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如加固坡脚砌挡墙,干砌护坡等,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坡脚受洪水冲刷,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等等。

2.4暗涵(或埋管)。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5渡槽。山区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可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6改移线路。一般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整个渠床都要发生大的位移和沉陷。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

上述是山区渠道滑坡常用处理措施,滑坡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用。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彻底整治。

3.渠道滑坡防止

(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2)施工阶段,应平台开挖后抽沟,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在渠道日常维护管理中,渠道应严格控制在正常水位运行,要加强渠道巡视检查,检查排洪设施是否运行正常,渠道杂草淤积要及时清理,对局部渗漏破坏和集中漏水,应查明原因,堵死通道,做好渠道防渗处理。对于渠道裂缝,应查明裂缝类型并进行处理。对不太深的表层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的办法处理,对较深的内部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置。

4.结论

对于渠道滑坡的处理,很可能几种方法同时采用,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排水措施,无论何种滑坡,都必须进行排水处理,水对滑坡体滑面有软化、加剧滑坡体发生的作用,所以大多数渠道滑坡都发生在雨季,须加强渠道巡视检查,争取做到长治久安。参考文献

[1][美]R.L.舒斯特R.J.克利泽克.《滑坡的分析与防治》.1958年.

[2](日)矢野义男等著;周顺行,李良义译《泥石流滑坡陡坡崩坍防治工程手册》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

渠道工程论文篇3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中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对搞好农业生产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针对山区渠道滑坡成因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滑坡处理、防止措施。 论文关键词:渠道;滑坡;成因;处理;防止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中渠道又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山区地面起伏,坡度大,灌溉渠道多,渠线长,位置分散,渠道滑坡是渠道工程危害大,最常见的水毁形式。因此,探讨渠道滑坡的原因及对其处理和防止对搞好农业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渠道滑坡的成因分析 渠道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起者则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具体的原因有: (1)由于渠线经过地段地质、土壤条件较差,如有软弱土层、断层、风化土层,岩层倾向渠内,沿层面容易产生滑坡。 (2)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3)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 (4)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边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5)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动。 (6)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2. 渠道的滑坡处理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滑坡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挡、暗涵(或埋管)、渡槽及改线等。 2.1排水导渗。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支挡。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如加固坡脚砌挡墙,干砌护坡等,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坡脚受洪水冲刷,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等等。 2.4暗涵(或埋管)。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渠道工程论文篇4

1.渠道滑坡的成因分析

渠道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起者则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具体的原因有:

(1)由于渠线经过地段地质、土壤条件较差,如有软弱土层、断层、风化土层,岩层倾向渠内,沿层面容易产生滑坡。

(2)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3)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

(4)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边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5)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动。

(6)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2.渠道的滑坡处理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滑坡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挡、暗涵(或埋管)、渡槽及改线等。

2.1排水导渗。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支挡。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如加固坡脚砌挡墙,干砌护坡等,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坡脚受洪水冲刷,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等等。

2.4暗涵(或埋管)。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5渡槽。山区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可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6改移线路。一般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整个渠床都要发生大的位移和沉陷。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

上述是山区渠道滑坡常用处理措施,滑坡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用。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彻底整治。

3.渠道滑坡防止

(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2)施工阶段,应平台开挖后抽沟,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渠道工程论文篇5

(2)Ⅱ号滑坡体在9+325~9+377处,山坡坡角为38°,滑坡体长53.6m、宽30m、厚12m,体积为1.9万m3。由于该段滑坡,用挡墙加暗涵60m。治理至今,未出现异常。

(3)Ⅲ号滑坡体在9+880~9+980处,长98m、宽70m、厚20m,滑体方量为13.7万m3,为三叠系峨眉山组玄武岩,破碎,整体性差,雨水及渠道下渗水极度侵蚀,软弱了层面,造成推移滑坡,下滑体为片状麻页岩。由于基础软弱破碎,用三面光无法解决,后经研究,采用1000mm的钢管100m过渡,同时,填平裂隙,周边做排水沟。至今安然无恙,效果很好。

(4)IV号滑坡体在10+460处,长40m、宽42m、厚15m,体积为2.5万m3,二叠系峨眉山组玄武岩。滑坡体沿向外倾斜的凝灰岩顶面滑动,滑床上擦痕明显,凝灰岩流层产状为北30°~38°,倾向东南,倾角为32°,凝灰岩为玄武岩块状,前缘松散,有小的坍滑。后经打了一长50m挡墙截堵,已稳定。

(5)Ⅴ号滑坡体在17+450处,山坡倾角为60°,滑坡体长48m、宽50m、厚3~5m,滑体方量为1.5万m3,属紫色砂页岩。滑体最上部达10余m厚,增大下推力,引起滑坡,用工程治理无法进行。后来用削坡减载的方法,搬掉滑体0.76万m3,再用三面光衬砌渠道80m,确保下渗水减小到最低程度。治理至今,未见异常。

(6)Ⅵ号滑坡体在19+880~19+920处,滑坡体长30m、宽40m、厚3~6m,滑体方量为0.5万m3的松散堆积体。为恢复渠道,在该滑坡体脚打两堵挡墙,合计长30m,把滑体部分推入挡墙后,增加压脚重量,减少滑体应力,治理至今,效果良好。

(7)Ⅶ号滑坡体在20+400处,长100m、宽100m、厚1~3m,总方量为2万m3。经地质分析,其稳定性能保证,近3年多,未见异常。

(8)Ⅷ号滑坡体20+570处,滑体长60m、宽100m、厚4~6m,方量约3万m3,滑坡于干渠底部,破坏整个渠道约30m。根据实际地形,往山坡内凿一小隧洞,绕过滑坡体。

二、渠道滑坡类型及特征

1.类型

一是按滑坡体厚度情况可分为:浅层滑坡(小于6m),如Ⅴ号、Ⅵ号、Ⅶ号、Ⅷ号滑坡体,占滑体总数的50%;中层滑坡(6~20m),如II号、IV号滑坡体,占滑坡体总数的25%;深层滑坡(20~50m),如Ⅰ号、Ⅲ号滑坡体,占滑坡体总数的25%。

二是按滑坡体受力作用情况不同可分为:牵引式滑坡,如Ⅰ号、Ⅱ号、Ⅳ号、Ⅶ号、Ⅷ滑坡体因下部切脚,切坡等下部先行动,而带动上部运动,运动速度相对较快,占该滑坡总数的62.5%;推移式滑坡,如Ⅲ号、Ⅴ号、Ⅵ号,滑坡体受力是上部先变形下滑,挤压下部随之移动,其滑动速度一般较慢,占该滑坡总数的37.5%。

2.特征

一是滑床倾角均在25°以上,且小于山体倾角;二是地质均破碎;三是均有不同临空面;四是受不同程度水作用;五是有不同程度的软弱结构面;六是浅层滑坡多于中、深层滑坡;七是牵引式滑坡多于推移式滑坡。

三、渠道滑坡治理方法

(1)由地上转为地下。对规模大且深层的,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如Ⅰ号、Ⅷ号滑坡体采用由明渠改为隧洞,绕过滑坡体。

(2)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如Ⅲ号滑坡体。

(3)建挡墙。对小且易治理牵引式浅层滑坡情况,采取建“挡墙”,防止其下滑。如Ⅱ号、Ⅳ号滑坡体,该滑坡体顶部平缓,倾角25°偏大,由于修渠道,造成临空面大,诱发滑坡。

(4)削坡减载。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如Ⅴ号滑坡体,顶部坡度大于滑坡体坡度,整个滑坡体显得头重脚轻,推移开始,顶部滑移明显大于滑体脚,而且滑坡体呈强风化状。

渠道工程论文篇6

引言

流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看,马克思把社会再生产分为互为媒介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全面把握了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及其实现形式,揭示了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性。因此,分析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必须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运动,将其放在“生产一流通一消费”这一动态的总体关系中去考察。生产专业化和消费多样化的矛盾运动,形成了丰富的流通发展实践,而其背后必然蕴涵着一些尚待揭示的经济规律。

流通渠道是一种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它与社会分工紧密联系在一起,流通渠道是否具有效率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促进社会分工的协调,从而发挥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中介功能。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所在的区域不同、产品销售出去的时间不同、扩大再生产的决策不同等等,没有流通的协调,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在时间、地点、偏好、价格上达成一致,产品实现和利益实现必然受到影响。这里流通的协调,除了由客观上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功能属性决定以外,更多的是流通主体的一种自觉行为。由此衍生的结论是,流通渠道组织的演化和创新本质上是众多生产者、从事商业者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外在的流通技术进步以及内在的流通组织创新,传递了消费者的偏好信息以及生产者的产品信息,有效地协调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矛盾以及生产之间的社会分工。由此我们可以把商品流通的地位提升到这样一种高度:它是促使市场经济体系由不均衡状态向均衡方向运动的内在动力。上述分析表明,这种内在动力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一个畅通的流通渠道作为载体。

一般说来,流通渠道本质上是流通的复合组织,它的畅通与否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其一,流通渠道结构本身是否与产品特性相匹配;其二,渠道成员之间的利益是否拥有一定的协调机制;其三,生产者的产品能否与消费者的偏好和支付能力相匹配。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中,渠道成员之间的利益协调更为复杂,它涉及到对流通渠道主导权的竞争以及主导权既定下的利益分配。现有文献关于流通渠道及其主导权的研究一般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研究流通渠道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流通渠道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研究流通渠道主导权演变,通过模型研究流通渠道主导权转移的机理。②考虑到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福利,研究渠道建设和渠道管理问题,包括渠道成员利益的协调、渠道中的价格策略及其经济影响;③研究流通渠道组织模式的创新问题。本文主要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进行相应的评述,并且在其基础上探求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分工深化:流通渠道及其主导权演变的前提

流通渠道的产生是分工深化的结果。“渠道”一词的本意是指具有某种职能的通道,这些职能包括自然性的和社会性的。比如,水的流动所经过的通道,是一种自然性的渠道,它承载着的是物质运动。商品的流通的通道,是一种社会性的渠道,它承载的是商品所有者之间商品货币关系的运动。但“通道”并不能抓住渠道的本质属性。

从理论上看,商品通过多次买卖,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其实就是“通过和借助于转让和让渡实行占有”。仅通过一次商品和货币的转让所发生的所有权更迭,商品不一定能够最终成为消费者所占有的对象,商品流通的职能未必得以实现。“流通是这样一种运动,一般转让表现为一般占有,一般占有表现为一般转让”。没有不断的转让就不可能不断地占有。正是如此,商品流通过程,“作为交换行为的系列,在交换中,在不同的交换时刻,所有者会改变”。正是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品所有者构成了渠道成员,渠道成员所进行的每一次商品买卖活动,都会形成一个导致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流通环节,每一个流通环节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组织形式,这些组织构成了商品流通的载体。需要指出的是,流通环节的多少、相互之间的衔接程度、商品流通形式以及经济主体的利益冲突和协调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商品流通渠道的形成与畅通。

从职能分工的角度看,交换活动的专业化和交易效率的提高,使得流通商从分工网络中出现,并且其交易服务日益固化成为特定的组织,于是企业组织分化为生产组织和商业组织,而交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又促使商业组织的内部分工进一步细化。商品购销差价的存在以及各个交换主体经济利益的推动使得流通渠道从“蛹化形态”逐渐过渡到发展形态即间接流通渠道。商品流通渠道,就是商品所有者组成的、直接推动商品在其形态变换中(W-G、G-W的价值形态变换)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组织序列。

分工深化包括纵向的分工推进与横向的分工扩展,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纵向的分工推进是围绕着产品生产的技术分工和产品实现的职能分工展开,而每一个生产环节可以进行横向的分工,通过横向的竞争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其实现需要进入流通过程。围绕着产品实现的职能分工,生产者与流通者之间利益协调问题便产生了。如果考虑到生产者之间的横向分工和流通者之间的横向分工,此时流通渠道的主导权便处在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由此可见,分工深化也是流通渠道主导权演变的前提。

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的单一性无法很好地适应消费的多样性。这意味着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流通承载着协调生产和消费、实现产品价值的使命。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劳动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加,从而生产单一性和消费多样性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正如马克思所说:“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越细。”另一方面,生产集中化和消费分散化也是生产和消费矛盾加深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城市化进程中体现得尤为显著。生产和消费矛盾的加深,强化了流通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甚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过程逐渐建立在流通过程的基础上,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马克思说:

“生产过程如果不能转入流通过程,看来就要陷入绝境。”

由此可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专职商品交换的流通组织或零售商,将逐渐获得流通渠道的主导权。根据钱德勒的论述,19世纪80年代以来,大型零售商因其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大型批发商和小型零售机构抢走了越来越大的交易份额,流通渠道逐渐缩短,流通渠道主导权也逐渐向大型零售商转移。晏维龙(2004)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建立模型,从理论上阐明了流通渠道主导权的转移机制。他认为,社会分工深化产生了商品流通渠道的分层结构,并且这种分层结构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上分析可知,分工深化是流通渠道产生以及流通渠道主导权演变的基本前提。

流通渠道主导权:研究工商冲突与协调的基点

理论上看,流通渠道主导权涉及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其结构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工商关系的冲突和协调。从实践来看,建国以来,中国的工商关系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1950-1978年)的批发商主导时期、转轨时期(1979-1997年)的生产商主导时期、全面买方市场下(1998年至今)的零售商主导时期(牛全保,2006)。随着零售商业的业态创新、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世界范围内收购兼并浪潮的不断涌现,市场力量越来越向零售商倾斜。与此同时,工商冲突越来越频繁。根据中国连锁业协会与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共同进行的工商关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消费品生产商对零售商的满意度只有33.3%(牛全保,2006)。由此可见,流通渠道主导权的不平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工商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流通渠道的管理和建设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在国内,庄贵军等(2002)对我国工商企业之间的渠道行为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实证研究。夏春玉(2004)分析了营销渠道冲突的实质、类型、成因以及管理方式。何清(2006)在对现有渠道间冲突解决机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信息整合型的解决模式。朱如梦、樊秀峰(2004)认为工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是解决工商矛盾的最终出路。周勤、朱有为(2004)认为中国工商关系目前已经进入以商业为主导的时期,商业滥用市场势力对制造业形成了较强的纵向渠道控制。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法规和产业政策以利于中国工商关系的协调发展。李骏阳等(2006)研究了零售商成本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制造商应对强势零售商的定价战略和促销战略,提出我国本土制造商与本土零售商应该建立战略联盟,以应对零售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挑战。该项研究对我国零售商业领域全面开放条件下如何保证产业安全问题提出了理论思路。进一步地,李骏阳(2007)认为我国工商冲突的原因在于市场势力不平衡和零售商不规范行为,主张通过制度设计建立协调工商关系的市场均衡机制。

在国外,对流通渠道相关问题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市场营销学、零售学领域,根据夏春玉(2005)的分类,主要包括渠道建设理论和渠道管理理论。渠道建设理论中的经典研究主要有:Duncan和Phillips(1954);Alexander和Berge(1965);Walter(1977);Sims、Foster和Woodside(1977);Rosenbloom(1991)以及Stem和El-Ansary(1992)。渠道管理理论主要包括:Duncan(1951)的渠道协调理论;Alderson(1957)的组织行为系统理论;Mallen(1964)的扩张组织理论;Alexander和Berge(1965)的渠道关系理论;Fisk(1967)的渠道组织理论;Stem(1969)的社会系统理论、渠道权力理论与渠道冲突理论。

关于流通渠道成员的经济行为,例如价格竞争、数量竞争、产品差异化、纵向限制等,国外学者一般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建立相应的模型,分析渠道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例如,Choi(1991,1996)关于零售渠道中价格竞争的分析;Coughlan和Wemerfelt(1989)对寡头的可置信委托在营销渠道管理中作用的分析;Gupta和Loulou(1998)在一个双寡头模型中研究过程创新、产品差异化和渠道结构问题。在渠道设计方面的经典文献是McGuire和Staelin(1983)关于制造商和零售商排他性条款的分析。此外,McGuire和Staelin(1986)从渠道效率、激励相容机制、转移定价和市场结构的角度对渠道关系进行了一项重要的经验研究。Colonques、Monerris和Urbano(2004)研究了制造商的分销政策选择。Tsay和Agrawal(2004)对多渠道系统中的渠道冲突和协调的建模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一个有益的总结和评论。

由此可见,关于工商之间冲突和协调问题,不管是理论研究、模型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需要立足于分析既定的流通渠道主导权分割条件下流通渠道成员之间的经济行为对渠道利益、社会福利的影响,甚至也包括这些行为产生的历史阶段和经济前提以及对流通渠道主导权演变的影响。

工商合作竞争:流通渠道创新的内在要求

前文分析表明,流通渠道创新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合作竞争的工商关系,在合理的利益分配前提下创造更多的渠道利益,从而实现流通的效率化、社会化。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目前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总量的上升以及更多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商品,使得原有的流通能力极不适应,原有的渠道、网络也不能完全承受,在这种情况下,流通滞后就变得十分明显,从而影响了产品实现和利益实现(晏维龙,2003)。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经济,必须创新流通产业组织模式,疏同和优化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曹家为(2003)在分析流通组织和流通渠道关系的基础上,认为流通渠道设计必须满足商品流通需要,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总成本,增加消费者总价值。由此可见,新型的流通渠道,必须能够兼顾生产者、流通商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通过加强流通渠道成员的合作,创造更多的渠道利益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实现工商合作竞争需要一个组织载体。从现实中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契约关系的完善使得供应链联盟成为一种新型的流通渠道模式。这种新型的渠道模式利用信息共享技术协调生产活动和流通活动,并且强调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能够协调工商之间的利益矛盾,避免滥用市场势力造成的福利损失。现有研究,一般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供应链联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战略制定进行讨论。根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Christian Bechtel和

Jayanth Jayaram的整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主要有:功能链学派、关联学派、信息学派、过程学派。从流通均衡的角度看,供应链联盟实质上是通过建立流通渠道成员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实现利益的均衡。因此,工商合作竞争理应成为新型流通渠道组织的内在要求。

进一步地,国内外关于合作竞争的理论研究成果能够为研究流通渠道组织创新及其基础上的工商协调发展问题提供分析基础。例如,Adam M.Brandenburger和Barry J.Nalebuff(1996)明确地表达了“合作竞争”的原则和及其实践方法,认为合作竞争超越了过去合作以及竞争的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合作竞争关系中的企业可以通过竞争与合作创造经济租金(Lado和Boyd,1997)。Maria Bengtsson和Sobren Kock(2000)研究了网络的合作竞争,并且把既包含合作又包含竞争的现象统称为合作竞争。在这些研究基础上,不断有学者对合作竞争型组织的知识分配、团队间的合作竞争等问题进行分析,比如Tsai W(2002)通过对竞合企业结构的分析指出组织协作有利于信息共享,同时增加企业的竞争力。Herbert Kotzab和Christopher Teller(2003)把增值关系和合作竞争关系与零售业相结合,定义了ECR的合作竞争关系模型。在国内,黄少安(2000)提出了一个与传统的竞争经济学对立的研究合作现象的“合作经济学”构想。汪涛(2002)对合作竞争的内在根源和主导机制进行了分析。

由此可见,与传统观点认为工商关系属于纵向关系,其间的业务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竞争关系不同,笔者认为,工商合作竞争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协调利益矛盾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战略行为。而业务上的纵向关联仅仅表明工商之间客观上具备合作竞争的理论可能,但是要转变成主观能动的合作竞争关系,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技术、观念和组织基础。上述关于合作竞争的理论研究成果,事实上可以为研究工商合作竞争的实现方式及其对渠道效率增进的影响机制提供借鉴。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渠道工程论文篇7

某工程渠道桩号为24+600~36+813,长度12.213km,其中新开挖段长2.151km,老河道长10.062km。桩号25+327~36+813段渠道为全断面衬砌,渠坡衬砌厚度10cm,渠底衬砌厚度8cm,渠底宽为25m,渠道深5.5~6.3m,设计坡比为1:2.5,为半挖半填渠道。

根据输水河道施工图纸,施工时段分别按10月~次年5月和11月~次年4月两种情况进行施工期设计洪水分析计算。施工期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赵王河姚屯节制闸施工期10年一遇洪水流量(10月~次年5月)为9.9 m3/s,(11月~次年4月)为4.1m3/s。

2.老河道施工现状

小运河老河道总长10km,其中小运河长8.7km,赵王河段长1.3km。是集行洪、排涝、灌溉功能为一体的河道,常年持续过流。老河道沿线有39条村间土渠始终源源不断向老河道排涝。小运河10km处地方水利部门修建橡胶坝一座,非汛期橡胶坝抬高,致使老河道水深达2.5m左右,以供当地村民灌溉之需。

3、工程特点、难点

(1)根据招标文件水文地质资料,本工程地下水位埋深浅,地下水丰富,老河道为一河两用,雨季排涝,旱季灌溉,对施工影响特别大,上游不停水,老河道无法施工。

(2)由于10km老河道地势低洼,沿线范围内没有可以用来导流的河道、沟渠。河道中的明水及施工过程中的渗水排走没有出路。要完成该段范围内所有施工,必须采取开挖导流沟,分段导截流,分段降排水,才能保证河道干场施工。

4、施工降排水的必要性

本工程输水工程沿线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于沿线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经实测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为0.9~1.5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由十数条沟渠与二干渠、徒骇河连通,谭庄段3km范围并受谭庄水库渗漏影响,降水难度大增。本段渠道原地面高程31.30~38.7m,设计渠底高程30.92~28.1m,地下水位平均高程为32m。根据规范要求,渠道施工时地下水必须低于建基面0.5m,才能确保渠道衬砌在干场条件下进行。

5、降排水总体思路

10km老河段明水抽排采取分段截流,分段抽排明水,分段井点降水,降排水沿老河道右侧开挖导流明渠流入下游河道或附近的二干渠或谭庄水库;新开挖河道段采取分段井点降水,沿渠道右岸导流沟排入附近赵王河、羊角河等河流。从崔庄倒虹吸处桩号24+814开始,至下游赵王河节制闸34+721下游围堰止,沿老河道右岸永久征地线外10m范围内,开挖一条排水渠,排水渠上口宽4m,底宽1m,深1.5m,开挖坡比1:1,设计流量3.75m3/s。排水渠过流面采用塑料膜防渗,比降1/5000,渠底高程为33.5~31.3m。

6、渠道降排水施工方案

6.1小运河段明水抽排(桩号24+600~33+237)

对于小运河段老河道明水抽排,需先在崔庄倒虹吸导流明渠上游24+500处,修筑一条挡水围堰,将小运河上游来水拦截,同时,赵王河下游南外环处橡胶坝要降至最低位置,使小运河、赵王河水位下降,以便河道明水尽量外排,减少排水量,降低排水费用。

之后,桩号24+600~33+237小运河段采取全断面分段截流、分段排水、分段开挖与衬砌的施工方案。即先在小运河施工段修筑上下游围堰,分段截断河道明水,进行河道初期排水,采用3~5台6寸离心泵抽排河道明水,沿右岸导流明渠分段排至下游段,李田路至苏里井段明渠接入赵王河明渠段,再由明渠排至下游河道。

(5)确定管井井间距

沿渠道一侧每隔40m布置1眼井,能满足降水需要。

(6)确定单井流量=总涌水量/井数= 4437.64/13=341m3/d

降水井间距受渗透系数、地质情况等多因素影响,理论计算40m布置一眼管井,老河道降水后形成干场条件周期较长,不能满足进度要求。因此,在原理论计算管井间距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论证对比优化,管井间距由40m优化为25m后可比原理论时间提前15天达到干场条件,推进了老河道土方开挖,缩短了降水周期,确保了老河道机械化衬砌进度。

6.4老河道井点降水同新开挖河道段井点降水方案。

渠道工程论文篇8

一、渠道现状(树形)导线图的绘制

首先考虑由建设单位代表提供精确的可满足测量要求的渠道现状(树形)导线图;若设有,再考虑由建设单位代表提供渠道导线图的草图,根据草图出本次测量人员会同三方(建设单位、测量、设计)一起完善渠道现状导线图;如若连草图都设有,则由本次测量人员会同三方一起用手持gps测定渠道现状导线图。渠道现状导线图应明确标出渠道各个拐角、拐点及起点、终点的位置,分水闸、节制闸、桥涵等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位置,上下级渠道和各个建筑物的名称。各个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要标明,如不同渠段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节制闸、分水闸的流量,交通桥的过荷要求等。渠道现状导线图的绘制目的是便于这次渠道测量和绘制渠道设计导线图。使用渠道现状导线图可以使渠道测量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渠道测量的准确性。

渠道上的闸、桥、涵等交叉建筑物称为其配套建筑物。渠道测量的技术要求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j3-81 dlj201-81ch2-601-81)》执行。渠道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渠道及配套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定、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渠道横断面测量等三部分。

二、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

为了绘制渠道设计导线图,应当精确的把其位置都在渠道设计导线图中标出来。这项工作主要是使用gps来完成的,主要测出渠道拐角和渠道始点、终点及其配套建筑物中心位置点的坐标,并在图纸上用适当的比例和图例明确表示出来。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是利用间视法测量路线中心线上里程桩和曲线控制桩的地面高程,以便进行渠道纵向坡度、闸、桥、涵等的纵向位置的设计。为便于计算渠道长度、绘制纵断面图,沿渠道中心线从渠首或分水建筑物的中心,或筑堤的起点,不论直线或曲线,均应用小木桩标定里程,这些木桩称为里程桩。木桩的间距一股为100m或50m,自上游向下游累积编号。这种按相等间隔设置的木桩称为整桩。在实际工作,遇到特殊情况应设加桩。整桩和加桩均属于里程桩。

1.下列情况应设置加桩:中心线上地形有显著起伏的地点;转弯圆曲线的起点、终点和必要的曲线桩;拟建或已建建筑物的位置;与其它河道、沟渠、闸、坝、桥、涵的交点;穿过铁路、公路、和乡村干道的交点;中心线上及其两侧的居民地、工矿企业建筑物处;由平地进入山地或峡谷处;设计断面变化的过渡段两端。为了注记地表性质和中心线经过的主要建筑物,必要时要绘制路线草图。

2.纵断面测量时需要连带测定的数据和注意事项

(1)渠首交上级渠道的桩号,及交点处的坐标和渠底高程、水位高程;(2)已建节制闸、分水闸应测出闸底、闸顶、闸前闸后水位高程,闸孔宽度和孔数;(3)已建桥(或渡槽)应测出桥顶、桥底高程;桥面(路面)宽度和其跨度;(4)已建涵洞或倒虹吸应测出其跨度和顶部高程;(5)已建跌水或陡坡应测出其宽度、长度、落差和级数:(6)渠道拐角、拐点及翼再睽邕施物的中点坐标;(7)与河沟、排渠、道路和匕下级苴的交角;(8)渠道穿过铁路时应测出轨面高程;穿过公路时应测出路面高程;同时应测出道路宽度;(9)渠道沿线所留的bm点的高程和位置坐标;(10)渠道末端坐标,及其所灌溉的农田地面控制高程;(11)如果大段的渠、堤中心线在水内,为便于测量工作,可以平行移开,选择辅助中心线。

三、渠道横断面高程测量

对垂直于路线中线方向的地面高低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横断面测量。横断面图是确定渠道横向施工范围、计算土石方数量的必须资料。横断面测量的精度要求:横断面地形点的精度,包括地形点对中心线桩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应±1.5m,山地、高地应≤±2.0m,地形点对邻近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0.3m。横断面测量的测设要求:

1.中心线与河道、沟渠、道路等交叉时,应测出中心线与其交角。当交角大于85°、小于95°时,可只沿中心线施测一条所交渠、路的横断面;当交角小于85°或大于95°时,应垂直于所交渠、路和沿中心线方问各测一条断面。

2.横断面通过居民地时,一侧测至居民地边缘,并注记村名,另一侧应适当延长。横断面遇到山坡时,一侧可测至山坡上l-2点,另一侧适当延长。

3.横断面上地形点密度,在平坦地区最大点距不得大于30m。地形变化处应增加测点,提高横断面的精度。

4.渠道沿线察看。渠道放线测量的f司时应注意观察沿线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并以桩号为准做好记录。新建渠道应察看是否穿越农出或林带、居民点等;老渠道应查看已建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并应做好记录。注意查看渠道沿线是否有可供渠道施工用的道路、水源和料场。较重要的交叉建筑物还要测大比例尺地形图。

四、提交测量成果

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经过资料整理、数据计算、计算机绘图等内业工作后,最终应向设计人员提供测量成果。设计所需要的测量成果包括渠道导线图、渠道纵、横断面图及其软档文件,其技术要求均应以满足设计需要为准。

1.对渠道导线图的要求:应包括上下级渠道中心线(及辅助中心线)、渠道拐角、拐点及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中心点位置和坐标,渠道与河沟、排渠、道路和上下级渠道的交角等实测数据;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名称;制图比例和指北针等。

2.对渠道纵断面图的要求:渠道纵断面图要比例适当;标明拐点桩号及拐角;标明已建或拟建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主要特征高程、其中心点的桩号;标明渠道沿线的bm点的位置坐标和高程;其它关键数据也部要标出。

渠道工程论文篇9

(一)影响工业品渠道模式选择的因素

企业决定所用销售渠道的长短、宽窄以及是否使用多重渠道,要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从销售渠道策划的角度来说,市场营销人员要考虑以下问题:分销的是何种产品,面对的是何种市场,顾客购买有何特点,以及企业的资源、战略,中间商的状况。一般情况下,影响渠道模式选择的因素有产品、市场、顾客、企业自身及中间商等因素。

(二)工业品渠道模式选择决策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我们可以对渠道的三个基本要素做出决策,形成渠道模式选择方案。

1.渠道广度:对于渠道广度的决策,往往是要求渠道设计人员在渠道的单一性和多元性之间做出选择。目前许多大型工业品厂商尤其是产品差别较大的厂商基本都采用了多种渠道的组合,也就是采取了混合渠道。

2.渠道长度:首先应决定采用直销还是分销,如果采用分销再来权衡是选取长渠道还是短渠道。总的来说,长渠道难于管理且渠道成本较高,但市场覆盖面大;短渠道则刚好相反,市场覆盖面有限,但是易于控制,渠道成本相对较低。

3.渠道宽度:即在独家分销、密集分销和选择性分销之间进行选择。独家分销的特点是竞争程度低,市场覆盖程度低。如采用密集分销,则渠道成员之间的竞争程度和产品市场覆盖率都很高,密集分销适用于大众化产品。选择性分销比密集分销更能争取得到渠道成员的支持,比起独家分销来又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方便,并且能有适度的市场覆盖和竞争。

二、工业品渠道的管理策略

(一)渠道成员的选择

1.渠道成员的选择

由于工业品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等特点,因此,厂商选择渠道成员在关注其基本条件和市场能力的同时,更注重渠道成员的专业背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行业行销经验等技术素质。

(1)对基本条件的要求

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在选择渠道成员时工业品厂商与普通产品厂商相似,其中包括信誉好坏、财务实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业务人员素质以及经营范围等等。

(2)对技术素质的要求

以前,工业品厂商选择渠道成员时最关心的是其有没有资金,能不能提货,但现在厂商则越来越多地规定在技术上的最低进入门槛。工业品渠道成员的技术素质包括增值服务能力、培训能力和行业从业经验,这是它们取得工业品厂商的授权资格并成功销售的关键。

对渠道成员的选择是实施渠道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合适的、合格的渠道成员,一切渠道管理措施都将成为空谈。对于渠道成员的选择条件如表1所述。

(二)渠道冲突管理

除了对渠道成员的选择外,还需要对渠道进行有效地管理,以此来提高渠道的绩效,增强渠道的活力。因为不管对渠道进行怎样好的设计,渠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都始终存在。一般来说,渠道冲突分为三种类型:

(1)垂直渠道冲突:指同一渠道中不同层次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

(2)水平渠道冲突:存在于渠道中同一层次的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

(3)多渠道冲突:指一个生产厂商建立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渠道,并向同一市场出售其产品而发生的冲突。

在工业品业内,渠道冲突又集中表现在价格冲突和地域冲突方面。

如何解决渠道冲突呢?对于生产厂商来说,首先,在渠道成员的选择上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核,尤其是要对渠道成员的经营理念等进行重点考察;其次,生产厂商不要同渠道成员“抢生意”。第三,合理地规定渠道成员和生产厂商的权、责、利,建立相应的渠道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第四,最重要的解决方法是采用超级目标法,即建立共同目标,消除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共同建设渠道、维护渠道。第五,建立冲突预警机制。第六,建立协商机制,这种方法解决垂直渠道冲突最为有效。

(三)渠道培训

生产厂商对渠道的支持包括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营销支持,而在业内,渠道成员对厂商技术支持方面尤其是培训支持的要求更为突出。

由于工业品技术的复杂性,工业品渠道培训就成为渠道建设、推动渠道销售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也是相对传统渠道来说工业品渠道所必备的一项职能。通过渠道培训,厂商可以提高渠道成员的销售和服务能力,提高渠道成员忠诚度,正确引导用户需求,提高整体运作能力等。构建渠道培训体系主要就是规定培训内容,并确定培训形式。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厂商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技术、商务及物流、销售、服务、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其中产品、技术、销售、商务及物流、服务技能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都直接服务于厂商的销售活动。而诸如管理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也是形成渠道价值链核心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结论

综上分析,作为工业品厂商关键性的战略资源,渠道模式的选择、渠道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工业品厂商的发展壮大和提高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工业品渠道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渠道无形”,每一种渠道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劣势和一定的适用条件,只有综合考虑了环境、市场、产品和厂商自身的各种因素,才能选择适

合自身的渠道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工业品市场中,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相结合的双渠道战略模式最具代表性,也最具适应性。随着产品技术日趋成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工业品厂商都实现了渠道转型,工业产品渠道呈现出扁平化、增值化和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朗宝书,刘兴银.现代市场营销学.中国物价出版社.

[3]郭国庆.市场营销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渠道工程论文篇10

一、工业品渠道模式选择与规划

(一)影响工业品渠道模式选择的因素

企业决定所用销售渠道的长短、宽窄以及是否使用多重渠道,要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从销售渠道策划的角度来说,市场营销人员要考虑以下问题:分销的是何种产品,面对的是何种市场,顾客购买有何特点,以及企业的资源、战略,中间商的状况。一般情况下,影响渠道模式选择的因素有产品、市场、顾客、企业自身及中间商等因素。

(二)工业品渠道模式选择决策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我们可以对渠道的三个基本要素做出决策,形成渠道模式选择方案。

1.渠道广度:对于渠道广度的决策,往往是要求渠道设计人员在渠道的单一性和多元性之间做出选择。目前许多大型工业品厂商尤其是产品差别较大的厂商基本都采用了多种渠道的组合,也就是采取了混合渠道。

2.渠道长度:首先应决定采用直销还是分销,如果采用分销再来权衡是选取长渠道还是短渠道。总的来说,长渠道难于管理且渠道成本较高,但市场覆盖面大;短渠道则刚好相反,市场覆盖面有限,但是易于控制,渠道成本相对较低。

3.渠道宽度:即在独家分销、密集分销和选择性分销之间进行选择。独家分销的特点是竞争程度低,市场覆盖程度低。如采用密集分销,则渠道成员之间的竞争程度和产品市场覆盖率都很高,密集分销适用于大众化产品。选择性分销比密集分销更能争取得到渠道成员的支持,比起独家分销来又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方便,并且能有适度的市场覆盖和竞争。

二、工业品渠道的管理策略

(一)渠道成员的选择

1.渠道成员的选择

由于工业品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等特点,因此,厂商选择渠道成员在关注其基本条件和市场能力的同时,更注重渠道成员的专业背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行业行销经验等技术素质。

(1)对基本条件的要求

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在选择渠道成员时工业品厂商与普通产品厂商相似,其中包括信誉好坏、财务实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业务人员素质以及经营范围等等。

(2)对技术素质的要求

以前,工业品厂商选择渠道成员时最关心的是其有没有资金,能不能提货,但现在厂商则越来越多地规定在技术上的最低进入门槛。工业品渠道成员的技术素质包括增值服务能力、培训能力和行业从业经验,这是它们取得工业品厂商的授权资格并成功销售的关键。

对渠道成员的选择是实施渠道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合适的、合格的渠道成员,一切渠道管理措施都将成为空谈。对于渠道成员的选择条件如表1所述。

(二)渠道冲突管理

除了对渠道成员的选择外,还需要对渠道进行有效地管理,以此来提高渠道的绩效,增强渠道的活力。因为不管对渠道进行怎样好的设计,渠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都始终存在。一般来说,渠道冲突分为三种类型:

(1)垂直渠道冲突:指同一渠道中不同层次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

(2)水平渠道冲突:存在于渠道中同一层次的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

(3)多渠道冲突:指一个生产厂商建立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渠道,并向同一市场出售其产品而发生的冲突。

在工业品业内,渠道冲突又集中表现在价格冲突和地域冲突方面。

如何解决渠道冲突呢?对于生产厂商来说,首先,在渠道成员的选择上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核,尤其是要对渠道成员的经营理念等进行重点考察;其次,生产厂商不要同渠道成员“抢生意”。第三,合理地规定渠道成员和生产厂商的权、责、利,建立相应的渠道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第四,最重要的解决方法是采用超级目标法,即建立共同目标,消除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共同建设渠道、维护渠道。第五,建立冲突预警机制。第六,建立协商机制,这种方法解决垂直渠道冲突最为有效。

(三)渠道培训

生产厂商对渠道的支持包括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营销支持,而在业内,渠道成员对厂商技术支持方面尤其是培训支持的要求更为突出。

由于工业品技术的复杂性,工业品渠道培训就成为渠道建设、推动渠道销售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也是相对传统渠道来说工业品渠道所必备的一项职能。通过渠道培训,厂商可以提高渠道成员的销售和服务能力,提高渠道成员忠诚度,正确引导用户需求,提高整体运作能力等。构建渠道培训体系主要就是规定培训内容,并确定培训形式。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厂商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技术、商务及物流、销售、服务、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其中产品、技术、销售、商务及物流、服务技能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都直接服务于厂商的销售活动。而诸如管理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也是形成渠道价值链核心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结论

综上分析,作为工业品厂商关键性的战略资源,渠道模式的选择、渠道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工业品厂商的发展壮大和提高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工业品渠道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渠道无形”,每一种渠道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劣势和一定的适用条件,只有综合考虑了环境、市场、产品和厂商自身的各种因素,才能选择适合自身的渠道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工业品市场中,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相结合的双渠道战略模式最具代表性,也最具适应性。随着产品技术日趋成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工业品厂商都实现了渠道转型,工业产品渠道呈现出扁平化、增值化和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朗宝书,刘兴银.现代市场营销学.中国物价出版社.

[3]郭国庆.市场营销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渠道工程论文篇11

据统计,我国 80 %以上的灌溉面积依靠渠道输水灌溉,有效灌溉面积接近 0. 47 亿 hm2,而达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的较低标准的渠道防渗衬砌面积为 966. 67 万hm2,仅占渠道输水灌溉面积的面积的 20. 7 %,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不到 0. 5,输水渠道渗漏严重,灌溉水利用率普遍偏低。水利工程中,通常渠道防渗衬砌采取多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使用单一材料进行渠道砌筑; 二是选用复合材料进行渠道砌筑。同时两大类又有多种子分类。本文现仅对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手段做客观分析与较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相适应的理论,以期能够在工作之中达到农业灌溉要求的同时还要节约用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更是有效的提高输水效益的前提。

二、渗漏的危害

输水渠堤最容易出现的险情就是渗漏,渠道决口也多数为渗漏扩大所致。渗漏一般分为清水渗漏和浊水渗漏两种, 清水渗漏一般是指渗漏流量小,土粒未被带走,流出的是清水;浊水渗漏则是渗漏流量大,流出的是浊水,并夹带着土粒流出。清水渗漏危害性比浊水渗漏危害性要小,浊水渗漏成因有两种:一种就是清水渗漏未得到及时处理演变而来的;另外一种就是堤身内有孔洞,水流直接贯通而成。不论是清水渗漏还是浊水渗漏,若不及时进行抢堵或抢堵不当,将会逐步导致渠段发生蛰陷,坍塌甚至溃决,渠道溃决将会淹没下游大量的农田、工厂、村庄乃至城镇,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渠道渗漏的成因分析

在当前的渠道工程中,浆砌石在衬砌施工中造成渠道渗漏的问题的原因很多,并且较为复杂,但是总结归纳分析,主要的问题和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渠道基础处理不到位引起浆砌石衬砌渗漏

在目前工程施工中,基础层一般都采用天然土基为主,只有少量采用沙砾地基,因此在施工中基础不同,所采用的施工措施和工艺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过硬的施工组织技术水平和严格履行施工合同的要求,才能杜绝因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而造成的渗漏现象,否则定然会对渠道防渗浆砌石衬砌工程埋有隐患,从而造成质量缺陷,进而在工程之中呈现出较大的沉陷现象和位移,导致工程的渗漏隐患的频繁发生。

2、渠道浆砌石衬砌材质选择不佳引起的渗漏

在当前,浆砌石渠道砌筑中常采用的材料主要是以水泥和骨料为主,其中在选择中尤其要注重水泥的品种和强度,其在选用的时候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水泥的储存环境,块石、砂料的质量,特别是砂浆施工配合比要严格控制,每一种材料和作业环节严格把握,层层监管,以免发生渗漏隐患。

3、浆砌石在支砌过程中质量监管不严谨

支砌浆砌石渠道砌筑的施工工序主要有二个大的环节,一个是备料,其次是支砌。要保证浆砌石渠道砌筑结构不发生渗漏问题,就必须按照施工要求严格控制浆砌石衬砌施工质量,其中主要是固结材料标号、砂浆填充饱满问题。

四、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的控制

产生浆砌石渠道衬砌结构出现渗漏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要预防浆砌石渠道的衬砌结构的渗流现象的产生,必须从浆砌石的渠道衬砌施工中就开始探究,逐个把关和处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工程技术要求, 同时在必要时对施工队伍及相关人员做业务培训, 这样才能达到预防渠道衬砌渗漏之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浆砌石施工质量, 提高渠道的使用功能和效益。

1、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的地基处理

在浆砌石施工领域,根据施工中不同要求和地质问题来选择合理可靠的渠道基础,对于渠道地基工程施工,要以周围环境为要求进行全面分析, 挖出其中存在的不良土质,然后在填筑荷载能力高的材料。同时在地基处理之中,更是要确保基层的整平(机械开挖后,用人工清理至设计要求)。对于改建渠道,应按设计要求,拆除要重建部位,重新处理基础,或回填新土,并分层夯实;或采用与支砌同标号的浆砌石填充。对于渠道内的腐质土、淤泥、垃圾必须彻底清理干净。

2、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材质的合理选用

石料、水泥、砂是渠道衬砌的主要材料,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浆砌石衬砌使用的石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方便就地采集和施工,当然石料的硬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在使用水泥时,应优选产地知名的水泥, 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砂料为细骨料,对浆砌石衬砌而言,砂浆应选用较细的细骨料粒径。砂、石材料其质量是否符合渠道浆砌石衬砌质量要求, 直接影响浆砌石的施工衬砌质量。对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得使用,拉至施工现场的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除出场。

3、浆砌石衬砌渠道防渗支砌施工的质量控制

浆砌石渠道支砌一般采用坐浆法,即先铺浆后安放石块,然后向缝内灌浆、插捣、最后高标号砂浆勾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渠道浆砌石衬砌防渗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石料之间的缝隙,胶凝材料充填不密实,勾缝不均匀。

渠道浆砌石砌体施工按《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3-98规定进行施工。砌筑前先清除建基面的浮渣及松动岩块,冲洗干净,并清除积水;再铺筑结合砂浆,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砌筑施工。在砌筑过程中做到丁顺结合、密实稳固,各项指标达到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具体施工要点:

(1)浆砌块石采用20~30cm,砌石体采用座浆法砌筑,石料大面向下,砂浆稠度为30~50mm,当气温变化时,应以适当调整。

(2)砌石体转角处、交接处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留置临时间断处,并砌成斜槎。

(3)砌石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符合《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3-98中的有关规定要求。

(4)砌体的灰缝厚度应为20~30mm,砂浆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先填塞砂浆,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

(5)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小时之间及时养护,保持砌体湿润。

(6)渠道纵向长20米左右应设置伸缩缝。

渠道工程论文篇12

水利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其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计,所以,强化目前的水利渠道施工问题的改进完善,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利工程大面积灌溉效果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促进水利渠道的硬化施工的有效进行,保证其施工质量,进一步保证渠道施工质量甚至是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渠道硬化施工过程有其特定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步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每一个操作程序都要严格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渠道硬化施工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特点和环境等因素,所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当地的环境条件等基础条件进行严格的考察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尽可能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1 渠道硬化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设计方面的存在的问题。渠道硬化在施工之前的设计工作非常关键,并且要求非常高。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渠道硬化施工往往流于形式化,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渠道周边的环境没有合理的考虑进去,相关的勘察资料也非常缺乏,施工成本也不能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渠道硬化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首先,设计流程太过形式化,渠道硬化施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将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然后对设计方案严格比较和分析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但是再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没有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将渠道周边的地质条件、水资源的分布情以及水文条件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考虑和分析。而且当地的实际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发展条件也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导致渠道硬化施工设计不切合实际,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老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渠道硬化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一般情况下,工程施工的成本预算在设计图纸出来时就基本决定了并且不会随意被更改,但是,在实际的渠道硬化施工设计中,由于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成本意识薄弱,导致其设计方案经济性非常差,而且没有跟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不能全面理解业主的要求和需求,从而导致施工进度严重受到影响。再者,设计人员很难合理地考虑到当地的水土平衡问题,从而不能保证当地的水土资源在每个季节都满足设计得要求,很难保持平衡状态,很多情况下设计人员都没有对水土平衡状态加以考虑,比如说,设计人员在计算可供水量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当地的灌溉水量是否达到要求,而且在计算农作物灌溉水量时,设计人员也应该根据农作物的差异计算出最大的需水量。还有就是,设计过程中缺乏对相关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渠道硬化施工之前,设计人员很少对当地的水文条件、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导致设计出来的硬化方案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既浪费了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又不能保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渠道硬化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质量问题,比如说,由于施工过程中赶进度的严重现象导致的工序施工不彻底、甚至隐性转包的质量问题频繁发生,一般情况下,渠道硬化施工工期太短,经常会导致混凝土固结的时间不够,并且其养护工作也打不到标准要求,从而一系列的施工安全[患。而隐性转包的质量问题是指水利渠道的隐性转包导致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不到位,从而引发的很多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2 渠道硬化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1)渠道硬化施工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渠道硬化施工工程的设计标准要加以规范,设计人员在渠道硬化工程设计前,要严格按照施工工程的规模、成本和具体要求将水利枢纽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具体要求和具体类型将水利枢纽的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等级,从而保证渠道硬化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和成本的经济合理性。其次,应该提高渠道施工工程基础资料的可靠性,渠道硬化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工作非常重要,同时水文计算规范也非常重要,需要对当地相关的基础资料严格进行审核和复查,从而有效解决水文设计存在误差的情况,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渠道硬化施工工程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实践性。

2)渠道硬化施工时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建筑企业应该不断完善渠道硬化施工质量控制体制,并且不断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如今渠道硬化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制,并且转包、分包工程的监督工作也尤其关键,应该不断加强其监督管理力度,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一定要采取措施,全面监督,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尽可能避免。其次,渠道硬化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量避免因为工期太短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果施工工期过短,就会导致混凝土浇筑不均,从而固结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养护工作也很难达到要求,一系列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所以渠道硬化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考虑分析各方面的环境因素和施工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既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施工进度。再者,加强对渠道硬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施工技术是渠道硬化施工工程保证质量的非常关键的因素,直接决定着渠道硬化施工工程的成功与否,所以,要想保证硬化施工质量,就必须保证各项施工技术达到渠道硬化施工的要求,同时也要重视施工现场的实时监督和控制。

3 结论

总之,渠道硬化施工在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设计流程太过形式化、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薄弱、设计人员对当地的水土平衡问题考虑不周、设计过程中缺乏对相关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并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渠道硬化施工工程的设计标准要,提高渠道施工工程基础资料的可靠性,合理规划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进度以及加强对渠道硬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等,加强渠道硬化施工的施工质量,进一步促进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促进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渠道工程论文篇13

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建国至今已经修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其中在灌区的水利工程中,主要使用U型渠道作为最主要的渠道修筑方式,这种使用U型渠道作为主要渠道的形式经过多年的使用检验发现十分适合作为农田水利渠道的建设主体。U型渠道是非常成熟的水利管道技术,在我国的水利施工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出了完善的施工规范。该文将就灌区渠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1 灌区水利渠道U型渠道的简介

u形断面渠道是采用底部为半圆或弧形、上部为一定倾角直线段的断面形式,如图1所示。

相较于其他形状的渠道U型渠有着很大的优点。

2 灌区水利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简介

设计是以后工作行动的总的纲领,以后的渠道的整体的施工都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设计是否合理、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关系着整体施工质量的好坏,设计时对于施工工序、材料的使用和质量的把控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是后续环节的指导性文件。灌区水利渠道设计质量的好坏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文将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阐述.由于在灌区的农业在整个国民生产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其中灌区的渠道在这个农业生产中占据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渠道建设的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渠道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渠道建设区域的地质状况进行先期的勘察,并且进行深入的论证,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在通常的情况下,应该在设计出主要方案的基础上拿出多套备选方案,通过专家择优选取。现在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并没有到现场进行过实地勘察,仅仅凭借着纸面上的资料就做出了设计方案,存在着纸上谈兵之嫌,有时在实际施工时,会发现很多的意外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相符,如果临时进行设计修改,不但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还会对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工程进行设计之初,需要对整体工程造价有一个大概的估算,从而对工程的整体预算有一个整体的把控,然后再根据实际施工状况,结合当前市场的行情,制定出完善的成本预算。通常情况下是必须在整个工程的造价范围内进行设计,避免花超。但是很多的设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经济意识,无法在设计质量和工程造价方面做好平衡,这就造成设计出的方案远远超出工程的预算,对业主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在进行渠道的设计时需要对整体进行全面的考虑,其中水土平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水土平衡是在进行渠道施工时要考虑到水土保持状况,不能因为渠道的施工造成土壤的流失,这样不但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还会对渠道的正常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现在很多的水利渠道工程项目在没有完善的当地水文、地质等水土环境基本资料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设计,造成设计出来的工程项目于当地的实际环境不符,这样不但会对工程的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还会对渠道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极大的隐患。

3 我国在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赶进度而对施工质量疏于管理,令工序施工不彻底、“隐形转包”带来的质量问题和一些相关的技术性质量问题等。

4 如何应对灌区渠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在水利渠道工程设计时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灌区渠道的设计阶段,应该从该渠道能够达到的经济效益和为工程的规模等方面出发,对该渠道所处的工程规模和经济效益按等级进行划分,水利渠道需要根据需要多少年一遇洪水的等级对渠道的的结构类型、级别、运用条件以及其重要性将枢纽中的建筑物加以等级划分,以保证建筑物在遇到洪水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运行。

4.2 需要对所需参考的地质资料进行鉴别

在进行灌区渠道的设计之前,需要从当地地质管理机构取得相应的地质勘探资料,如果资料不全应当先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探,同时根据勘探的结果与所取资料进行对比,在取得资料后应当严格审核和复查当地水文、地质等基本资料,从而避免因为资料错误而在工程设计方面产生误导,进而使得设计成果的真实可靠性得到保证。

4.3 加强对于水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我国建筑业中,存在着很多的分包转包现象,或者是“打牌子”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对水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因此,为了更好的对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监管做出细化,并将质量管理体系落到实处。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发现违反施工规范的,要严格制止,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4.4 对水利工程渠道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进行渠道的设计工作时,需要渠道的整体施工进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渠道整体建设的施工进度有个一整体的掌控,合理的做好施工材料的供给、人员和设备的调配等工作,保证渠道建设有序、高效的进行。同时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进度把握施工的节点,严格按照施工节点进行施工,避免随意拖期,同时应该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施工时,一旦发现图纸设计问题需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在解决问题够及时施工。

4.5 对于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在技术方面的监督管理

由于在进行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式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因此,要保证施工质量,要确保各项技术参数满足水利渠道施工设计的要求;还要注重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

5 结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