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结对帮扶实用13篇

数学组结对帮扶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1

二、结对帮扶方式

(一)区领导挂点联系。每位区领导原则上依据包村挂点和联创联建工作安排,结对6户贫困户。督促帮扶单位和党员干部落实结对贫困户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指导扶贫攻坚工作。

(二)区直单位结对帮扶社区。区直单位根据包村挂点和联创联建工作安排,结对帮扶一个社区,并结合“连心”小分队派出工作队驻社区帮扶,由单位领导带队,分管领导任队长,1-3名干部为工作队员。

(三)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一是结对要求。街道在编在岗的干部职工都必须参加结对联系贫困户,派出所、财政所、国土所等基层站所在街道结对帮扶。区直部门单位根据在编在岗干部情况,按照每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一般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的要求进行结对。结对帮扶剩余的贫困户,由街道干部包干帮扶,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结对帮扶干部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二是结对安排。按照“先区直单位后街道,先领导干部后一般干部、先在联系帮扶社区内结对子,后在临近社区微调”的原则,结合各社区的贫困户数量和类型由街道统筹安排结对,贫困户多的社区要多安排干部,挂点单位干部数少的社区适当增加街道干部人数,干部人数较多的单位在相邻社区安排结对。新纳入扶贫范围的贫困户要及时安排干部结对帮扶。

三、结对帮扶内容

(一)掌握情况,精准识别

结对帮扶干部对所驻社区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存在问题、群众意愿等进行调研。对已确定的结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逐户登记造册。对属于贫困户但不在册的,按程序补录;对不属于贫困户的,按程序及时调整出册。

(二)因户制宜,精准帮扶

结合实际,帮助贫困社区围绕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对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分析归类,制订分类脱贫措施。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户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帮扶措施因社区因户制宜,切实可行、持久生效。综合施策、组合帮扶,做到一社区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社区和贫困户身上。重点做好“三个着力帮扶”:

1、着力帮扶贫困社区发展产业。充分利用社区现有信息网格,帮助结对帮扶贫困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高产油茶、有机蔬菜、葡萄瓜果、花卉苗木、猪牛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结合社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于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此外,鼓励引导贫困户以产权为纽带,在依法、自愿基础上将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参与合作农场、联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新的产业,参与生产劳动,获取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

2、着力帮扶贫困家庭就业创业。组织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就业创业、农村实用技能等培训,让有条件的结对帮扶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结对帮扶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结对帮扶对象转移就业,支持创业;积极介绍贫困户到宜春市经济开发区、袁州区医药工业园、彬江机电产业基地等园区企业上班,帮助扶贫对象在本地就近就业。

3、着力帮扶贫困家庭改善条件。一是改善教育条件。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重点帮助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子女上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确保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子女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录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确保结对扶贫家庭贫困学生能够“上好学”。二是改善居住条件。帮助结对扶贫家庭改造危旧土坯房,确保结对扶贫贫困家庭住上“安全房”。三是改善饮水条件。联系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居民饮水提升工程,帮助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改善人畜饮水条件,确保贫困家庭喝上“放心水”。四是改善出行条件。帮助加快公路建设,解决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日常出行难的问题,让结对帮扶贫困家庭走上“阳光道”。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街道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街结对帮扶工作。街道主任任组长、宣传委员、分管农业副主任任副组长,组织委员任常务副组长,成员由各驻村工作组长和各社区书记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所,民政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2

我市教育局明确规定,各校要进行平衡分班,坚决杜绝搞择优班、特色班等,把学生分三六九等的现象。像我们农村学校,在五六十人的一个大班级里面,学生的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数学,两级分化非常严重,成绩好的同学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同学逐渐放弃数学的学习,从而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低分率高的惊人。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缩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差距呢?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我开展了“一帮一”的结对帮扶学习活动。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实施阶段

1.思想渗透

由于受到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上都是“独行”,极少与同学们交流,更不愿意去帮助别人,基础薄弱的同学也不习惯开口问“为什么”。极少乐意去帮助人的同学也不懂得怎么去表达。这时,老师要不断的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比如讲些乐于助人的好人好事,告诉他们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自己本身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更好的巩固了知识外,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口才等,逐渐的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与此同时,我先培养几个成绩优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如何来分析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把一个问题讲清楚,并有意识的在一些习题或者简单的新课上,让这些同学们上台讲课,以便其他同学日后教“学生”有个参考。

2.建立“一帮一”结对帮扶小组

根据四五周的周考以及平时的一些表现,我对学生进行分层:例如,今年我教的初一(3)班有53人,前20名(帮扶者)和后20名(被帮扶者)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并任命帮扶者为“小老师”,结对遵循自愿原则,但我会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其余的13名列为机动组,即这些同学可以在组内找1到2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也可以在20对帮扶小组里找一组进行3人结对。分组后,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上,难度不大的练习,一般我交由“小老师”过去帮忙当面批改他们“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没结对的学生或者小老师遇到问题,我来帮忙解决。在课堂上,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老师,为了鼓励他们,也为了让他们更乐意教学生,我从不说“教”他们,而是以共同讨论的平等身份加入其中。一般,课堂上我会预留3至5分钟给每对帮扶小组解决当节课的疑难,尽量做到当节课的内容当节课消化,不留后患。

(2)毕竟课堂40分钟非常有限,我们不可能留有太多的时间让帮扶小组进行辅导,这就需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后。我有一个习惯,每个学生每天的作业我都要当天批改,遇到个别小面积的错误,我采用面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但被帮扶者的错误,很多时候就交由小老师帮助解决。一方面,我要求被帮扶者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另一方面,当天发回去的作业“小老师”协助“学生”找出原因,并进行订正。再者,我让20位帮扶者每天轮流出2—3题,考考他们的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调整和有针对的进一步辅导。

(3)对于帮扶者和机动组的同学,他们对学习比较感兴趣,学习也很积极,我建议他们一遇到难题,可以自由组合,三五个一起进行小组讨论,我只在他们陷入僵局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提示。学生们在参与争辩、探讨、发现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中,理解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后续工作

说来惭愧,“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其实在两年前我也尝试过,不过只维持了大半学期很多同学没能坚持下来,就“夭折”了。总结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为了确保这项活动的顺利进行,还有相当的工作需要我们做细、做好。我感受最深的是下面的两点:

1.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毕竟,全能的学生比较少,在分组的时候可有意识的把偏科互补的同学结成一对,这样更利于他们结对学习。例如,我班上黄敏同学英语相当好,而数学老不及格,相反的苟洋同学数学不错,英语却只有二三十分,我把他们结成一对学习小组,他们一个负责教英语,一个负责教数学,一年下来他们都很用心的帮助对方,这学期期末考试,黄敏的数学考到96分,苟洋的英语也及格了,而且两人的各科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

2.以真诚的心对待帮助你的人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莫过于一颗“真心”。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样需要用一颗真城的心去温暖、去呵护,这也是维系“一帮一”帮扶活动的一条纽带。我们班上的“小老师”们在生日、圣诞节等节日通常会收到来自他们“学生”的一份意想不到的小礼物,在他们上体育回来,会有人递上一瓶矿泉水,在生病时,会有人帮忙联系家长、送上诊所……这一切的一切,谁能不感动?谁能忍心拒绝去帮助真心对待你的好同学呢?

四、活动效果

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努力,我们班“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帮扶者的“双基”得到了巩固,帮扶者的思维得到拓展、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差距缩小了,不仅仅达到了“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友谊,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有着较强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的班集体。

五、存在问题

本人也是第一次尝试“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很多东西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有几位同学不肯参加到活动中来,逐渐放弃学习了;“小老师”们有时候心里明白这是为什么,但表达不上来;他们在辅导学生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还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但我会以这些问题为契机,不断的鞭策自己抬起探索的步伐,继续前进,争取在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一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3

如何进一步规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确保中央扶贫战略意图的顺利实现?邵阳县委政府将统一布置对扶贫开发直接帮扶对象进行调整的工作纳入了议程,科学合理地瞄准扶贫对象,加大对识别出的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使扶贫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出最需要帮扶的人

2011年新的扶贫标准出台后,邵阳县的贫困人口数量达到20.25万人,根据省扶贫办安排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专项资金规模,2013年全县直接帮扶扶贫对象总数只能控制在33750人以内。

为保证合理的有效实施扶贫开发直接帮扶对象的控制规模,县扶贫办会同县统计局、调查队,根据原有规模和贫困监测结果按比例进行测算。各乡镇根据县里统一测算的控制规模和各村的经济条件、贫困状况等核算出各村的控制规模,不搞平均分配到村。在实际工作中,寻找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直接帮扶对象,重点是要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扶贫对象拆户拼户、“空挂户”、扶贫对象为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评定不公等问题。邵阳县此次识别确认扶贫对象的原则是:以户为单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列为扶贫对象;以乡镇为单位,扶贫对象1人1户的比例不能超过总户数的10%,2人1户的比例不能超过总户数的20%。

在家发展产业是此次确认直接帮扶对象的首要条件,民主推选村民评议小组是搞好直接帮扶对象调整的前提。全县在作好宣传发动工作后,随即指导各村成立了村民评议小组。村民评议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本村直接帮扶申请对象进行调查、评估和排序,小组成员一般为9—15人,主要通过民主推荐产生,当中既有村干部、党员、组长代表,也有普通群众代表;既有健康人代表,也有残疾人代表;既有一般户和富裕户代表,也有贫困户代表。特别是吸收了有正义感、敢于讲真话的人参加,同时聘请县乡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为评议小组成员,以确保每个大的自然院落有1-2人参加。村民评议小组人数标准按村总人口数确定:1000人以下的村为9人,1000-2000人的村为11-13人,2000人以上的村可考虑13-15人。村民评议小组成员以组或自然院落为单位民主推荐,经公示后,在群众无异议的情况下,报乡镇人民政府审定。

村评议小组对申请户进行民主评议和排序后,按顺序在村委会村务公开栏和人数较多的院落张榜公示。公示七天无异议后由村委会复议确认,发放《湖南省农村扶贫对象档案》由申请户认真填写,然后分村造具花名册,经村委会逐户签署意见后报乡镇审核,各村直接帮扶对象报到乡镇后,各乡镇按照扶贫标准和规模控制比例进行认真审核,并将审核结果返回到各村再进行公示,经公示七天群众无异议的,再由乡镇扶贫办逐户签署意见后,统一报县扶贫办,再由县扶贫办进行审批,同时将审批结果在当地的相关媒体上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扶贫办逐户签署意见,按照全省统一印制的《湖南省农村扶贫对象档案》进行登记造册,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将扶贫对象档案返回各乡镇存档。

集中全力帮扶扶贫对象

按照“扶贫促发展”的思路,邵阳县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开发产业扶持,努力帮助其脱贫致富。产业发展项目种植业以优质稻、油茶、水果(柑橘、梨、冬枣)、烤烟、蔬菜、药材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鱼、家禽(鸡、鸭)为主。在项目选择时,各乡镇依据当地产业实际,科学设定3—4个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产业建设项目类型,供扶贫对象户自主选择。既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科学选准发展项目,又合理引导,让两项制度到户项目与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直接帮扶对象户发展产业项目为首要目标,在帮扶到户措施上做到“三到户、三到人”: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到人、项目实施到人、工作联系到人。

为进一步提高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水平,县委政府要求各驻村扶贫工作组要把直接帮扶到户作为一项硬指标、硬任务,安排专项资金,以户为单位,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发动退居二线的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大学生村官、工商企业老板和热心扶贫人士,建立扶贫志愿者服务队,与扶贫对象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协助农户搞好项目的选择申报、组织实施和跟踪管理,在规定期限前将农户选择的产业项目汇总申报到县扶贫办。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切实提高扶贫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4

Practic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Flower Production Village in Tianjin

YANG Jinghui1, LIANG Fahui1, MI Wei1, LIU Yanjun1, GU Chengbin2, FENG Nan 3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2. Plan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in Jinghai of Tianjin,Tianjin 300160, China; 3. Forestry Bureau in Jixian of Tianjin,Tianjin 3019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the support work was introduced in Jinghui and Jixian of Tianjin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in the village of flower production of Tianjin. The precision suppor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finding out money, planning ahead, probable measures. The support experienc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team" help, "education" support, "native" support, "linkag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overty allevi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专家的科技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智力支持、科技帮扶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解决民生需求为根本,加快扶贫村的脱贫致富步伐[1-2]。通过科技帮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已成为我国近年的发展路线[3-6]。

2013年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结对帮扶困难村的部署,全市236家市级机关和单位结对帮扶10个区县的500个困难村。到2015年,农业科技特派员总量达到700人;实现现场对接、观摩培训、入户(社)指导、网络咨询工作经常化,覆盖95%以上有需求的困难村;网上农业实用技术电视专题片和课程达到200部;认定示范基地100个,集成示范先进适用技术300项,形成支撑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科技研发、引进与服务体系。至2016年,全市523个帮扶困难村制定了“一村一策”经济发展方案,由市农业系统各局(院、办)、天津农学院、市旅游局、市妇联等专家参加指导。

1 精准帮扶

1.1 摸清家底

摸清帮扶村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是“精准帮扶”的前提。

为了了解帮扶村的情况,笔者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帮扶村农民和村干部的访问、和帮扶村驻村帮扶组的多次交流和座谈,通过对当地花卉市场的考察、对帮扶村土壤的分析和测定,了解了帮扶村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现状、地质条件)、村人口状况和土地资源情况、生产条件(水利设施情况、设施和设备现状)、技术水平(技术人员数量、技术水平)、交通情况、市场发展现状(产业发展水平、支柱产业、花卉生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客户情况)等,摸清了家底,为进一步的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1.2 规划先行

制定适宜帮扶村的规划,是“精准帮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科学规划是扶贫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笔者在完成了帮扶村的基本情况调查后,进行了“建档立卡”工作,然后通过“知网”、“读秀学术搜索”等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的查询、信息资料分析,分析了市场现状、帮扶村的生产技术水平,了解了帮扶村落后的原因,抓住了“精准帮扶”的关键。例如,对蓟县西店子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帮扶村农民发展慢、致富难的症结主要是花卉品种杂、品种退化、“新、奇、特”等优良品种少,品质差,栽培技术落后,无法进行产业化和商品化生产。花卉产品销不远,只能就近销售,价格低,市场数量少,效益差。

为了能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帮扶村的发展规划,与帮扶村领导、驻村帮扶组如村第一书记、镇领导等进行了反复磋商,并与市花卉帮扶专家组组长反复沟通和多次座谈。然后,再查找资料,数据分析,反复论证其可行性。最终,将凝聚了多方共识的规划编写出来,确定了帮扶村的科技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在制定规划中真正体会到:新农村的帮扶是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来实现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强调农民――帮扶村的主体地位,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将笔者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融合到规划中。

在村、专家组双方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天津市技术帮扶困难村方案》、《经济发展方案》。这些方案突出了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求,明确了从帮扶村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了其致贫原因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方案。例如,在西店子村的规划中选择了当地适宜栽培的、有市场前景的、贫困村有技术基础的、生产成本较低而效益较高的“食用玫瑰”作为主要发展项目。

1.3 定准措施

针对上述制定出的《帮扶村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强化脱贫致富的针对性,是“精准帮扶”的重要步骤。

笔者根据帮扶村和各级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园地规划设计和种类选择、配置和栽培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制定措施,进行田间规划。例如,在对蓟县西店子村的帮扶中制定了“玫瑰园的布局”、“玫瑰示范园的规划”、“品种圃品种选择和配置”、“苗圃规划”、“种植园规划”;配套了相应的栽培技术如“食用玫瑰栽培技术”、“苗木繁殖和引进技术”、“玫瑰园栽植和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玫瑰采收和加工技术”、“玫瑰贮藏技术”等(图1)。

2 精准帮扶的体会

2.1 “团队”帮扶

“团队”帮扶即发挥农学院的人才优势,以专家组长为主,实行项目组联合帮扶的方法。

天津农学院是由农学、园艺、园林、畜牧和水产等多学科构成的大学,具有学科全、专家人员多、技术精等特点。笔者在学院内有自己的团队,在帮扶期间发挥了团队的作用、人才和学科优势。笔者积极组织老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让擅长规划设计的老师绘制了《玫瑰园规划设计图》(图1),让从事施工预算的老师进行了工程预算,而笔者作为帮扶组长则进行了项目的规划、方案的拟定、种和品种的选择和配置、实施措施的制定。

2.2 “教育”帮扶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知识的传授实施“教育”帮扶。

将定点扶贫工作的长远目标和近期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着力改善制约贫困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人才、科技、产业发展等。

帮扶村贫穷的关键是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没有形成产业。笔者认为,帮扶工作不能只局限在“输血”,更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造血”机制,而高校所具备的人才优势正好可以弥补“输血”无能这一不足。扶贫地在各个领域的人才金字塔的形成,需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形成过程,人才金字塔形成了,造血机制也就完成了。笔者作为高校教授擅长的是讲学、技术培训。通过技术的讲授进行教育扶贫,这对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更为重要。基于此,应结合扶贫地的实际需求,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建立长效的教育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专家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智力帮扶工作。只有打造一批本地专业人才队伍,发挥传递效应和辐射作用,才能形成自我良好的造血机制,才能推动帮扶村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3 “抱团”帮扶

联合上级的市花卉专家组长、地方区县的专家进行“抱团”帮扶。

笔者作为大学教授担任帮扶村的专家组组长,发挥着“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而市花卉专家组组长杜长城处长对天津市花卉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市场和销售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在确定发展方向、规划和项目内容时,笔者多次与他协商,并多次请到帮扶村与村干部和农民交谈,虚心听取他的意见,让他为我们出谋献策,进行技术把关。同时,虚心向帮扶组的县专家了解当地的情况(他们对当地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十分了解),与他们认真讨论,反复磋商,使方案更接“地气”,使帮扶工作更好地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4 “联动”帮扶

以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组组长)为轴心的上下“联动”帮扶。

笔者去的几个村的驻村帮扶组长均为村第一书记,他们对本村的情况比较了解,与村长和书记交往已有一段时间,双方比较了解,容易沟通。因此,笔者在多数情况下先与第一书记如蓟县西店子村的史晨光书记沟通,然后再由他负责与当地农民和村长等沟通。这样效果比较好,容易达成共识,工作效率较高。

3 完善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高校教授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正在释放他们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使高校扶贫事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地走下去,进一步完善高校扶贫模式,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 加强产业扶贫,做好科技支撑

加强产业扶贫,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是增加贫困户收入和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举措,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高校可以凭借自己的多学科优势,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做好科学规划,将产学研有效结合起来。第一,利用科学技术对地方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改造和扶持;第二,利用高校平台,引进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收益最大化;第三,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规划要求,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建立一个或几个校地产业合作项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将研究项目放到帮扶村。

3.2 整合多方资源,发挥集体力量

高校在扶贫过程中应该对所取得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凝成合力,进而形成帮扶优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帮扶工作,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做出示范样板,对形成“一村一品”发挥引领作用。

3.3 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农民增收

新农村帮扶机制的建立是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的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帮扶中,以推广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为核心,包括新型农业机械、现代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技术等;“聚焦”帮扶、推动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模式,该经营模式主要有农业产业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合作化等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露, 周建涛. “科技帮扶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成功实践[J]. 现代物业旬刊, 2009, 8(2):110-111.

[2] 相庆双.科技帮扶敲开双店农民致富之门[J]. 江苏农村经济, 2014(7):43-44.

[3] 董风雪.科技帮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12):157-158.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5

实例表明,结对帮扶工作可以更全面地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协助,进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对受助对象产生长期的正面影响。这种结对帮扶是指资助方在辅助机构的引导下与待助方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结对,根据双边情况,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待助方进行帮扶的社会工作。

笔者以江苏省新沂市单亲特困家庭青少年群体为对象,结合自身结对帮扶的志愿活动,展开了针对结对帮扶社会工作方式的研究,希望借此提高结对帮扶工作的普及度和实效性,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 调研情况

调研选取江苏省新沂市为调研地点,新沂市隶属苏北,经济现状较苏南发达地区存有较大差距,社会弱势群体数量较为庞大,案例充足且具代表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访谈、实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综合调研,结果如下:

2.1 资助方

为了解调研地点资助方的基本情况,笔者着重调研了已成功结对案例中资助方的来源、与待助方的结对方式、结对意向和关怀能力。期间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率为98%。

在资助来源方面,据图一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6月14日,在新沂市已成功结对的163个案例中,近半数的资助者通过企业参与帮扶工作,其主要资助来源还有各机关医院与高校,其他来源仅占1%。

在结对方式上,图二反映出绝大多数资助方以团队形式资助,即多对一资助,约占总数的78%,但分析表明,团队的组建形式过于单一,以基层部门为单位组建的团队比例高达99%。此外,以一对一方式结对的实例仅36个,占总数的22%,也有极少比例的一对多结对,在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该类别被纳入一对一结对的范畴开展工作。

在结对意向方面,统计结果如图三,64%的人明确表示希望以结对的方式展开帮扶,而余下群体则表示由于时间和精力不足等原因无法与待助者一对一结对,但可参加多对一帮扶工作。

在关怀能力上,由图四可知,六成以上的资助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对受助方进行情感关怀。但统计显示,调研区域内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与月收入水平普遍偏低,92%的受调查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其中又有53%的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以至于超过60%的人能够接受的年资助金额在2000元以下,且有28%的人年资助金额不能达到1000元。

2.2 待助方

统计数据显示,新沂市共有单亲特困家庭青少年487人。研究选取其中10名进行访谈,得出以下内容:①资助方在帮扶过程中应尊重受助方 ②资助方应对受助方的信息予以适当保密 ③安排活动需提前协商 ④辅助机构在帮扶过程中应避免无实际意义的干涉。

2.3 辅助机构

辅助机构是资助方与待助方之间的桥梁,其基本职能是实时督查结对帮扶的进展,疏导结对双方遇到的困难。研究显示,在新沂市已有的结对帮扶案例中,辅助机构均为当地政府设置的行政部门,执行人员为政府职能人员和参与结对帮扶工作的各机关单位派驻的代表,社会其他职能机构未能有效参与,辅助机构引导结对帮扶工作的范围存在局限。

3 改进措施

3.1 资助方的扩充措施

研究建议辅助机构采取多样化的团队组建引导,包括按资助者的资助意愿综合组团、按资助能力分类组团、按关怀能力互补组团、按地域分布进行区域性组团、亲友内部组团等。由此可在更大程度上扩充资助方的来源,改善结对过程中资助方远少于待助方的现状,提升资助水准,提高这一工作的可行性及社会效益。

3.2 帮扶内容的优化措施

单亲特困家庭青少年群体相对于普通的社会群体具有多重弱势。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应将财力资助与情感关怀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最大程度发挥结对帮扶工作的优势,服务于受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研究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在财力资助方面,应设置最低资助标准,将原有的按年龄属性进行资助的方式改为按照是否正在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进行阶梯式资助。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鉴于社会福利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可适当减少资助金,侧重其心理和生理发展,余下待助者的资助金额则需高于最低标准。第二,在情感关怀层面,设置学龄前、小学、初中及初中以上青少年四个段位分段帮扶,根据资助方的关怀能力,有选择、有目标地进行结对。针对学龄前及小学阶段的待助方,其情感关怀的重点要放在性格养成方面,侧重人格塑造;而对于年龄稍长的待助方,重点则应放在社会影响层面,进行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培养。此外,情感关怀的方式要多样化,例如定期看望、带受助者感受城市、书信关怀、结对出游等。

3.3 活动的推广措施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6

县拉日马乡康多村:位于拉日马乡西面,距离乡政府42公里,属纯牧区,全村有143户600人,劳动力427人,享受低保74户150人,有五保户7人,特殊困难人数140人,三老干部4人,离任村干部4人,学生人数55人,僧尼19户32人,有党员7名,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73元,主要收入来源为畜牧业及虫草采挖。

二、帮扶工作指导思想

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为重点、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促进农村发展、保障农牧民增收;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努力改善农村面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联系村一起努力解决当前困难党员及困难群众关心和反应强烈的问题。确保联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农牧民群众得到实惠。通过帮扶活动,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工作时效。

三、帮扶工作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扎实开展对拉日马乡泽龙多、康多和皮察乡塔布三个村的帮扶工作,立足帮扶村实际,帮助发展增收致富产业。通过扎实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帮户”活动,争取做到村级组织有党员活动室、村有文化室,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牧民群众思想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帮扶活动的开展,农牧民群众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帮扶工作重点

(一)部门帮村工作重点

1、立足资源禀赋,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局的知识、信息、人才等优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帮助帮扶村选择一条适合村情的发展路子,提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促进帮扶村的发展。

2、开展扶贫解困,发展致富产业。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整合科技、人才资源,引导和帮助农牧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推动新农村建设。

3、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帮助协调解决通村公路改建、村级小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改善出行和学校教学条件,促进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

4、帮助搞好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牧民群众的综合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5、帮助搞好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帮助农牧民党员干部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发挥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帮助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长效机制。

(二)干部帮户工作重点

紧密结合结对认亲和共建共创活动的开展,坚持扶贫与励志相结合、日常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落实各项措施,为帮扶对象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着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他们发展增收的能力和水平,使帮扶对象摆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五、保障措施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7

将建强组织领导、壮大工作队伍作为社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保障。成立由局“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副局长牵头推进,局办公室协同相关股室全力落实的县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层层细化任务分工,压紧压实工作职责,确保了社会扶贫工作有人督、有人抓、有人干。

(二)强化沟通协作,汇集工作力量

主动作为、强化当担,建立完善社会扶贫线上线下沟通平台。线下联合团省委等9家省直定点帮扶部门创新出台社会扶贫四大机制,建立定期联席会、协调会、每月报进度、半年报小结、全年报总结沟通机制。线上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省直定点帮扶和东西扶贫携手奔康2个工作联系群。实时共享帮扶工作开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经验做法、问题困难。精准收集、定期研判

(三)科学方案举措,健全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省州社会扶贫工作要点,结合本县实际高标准编制每年度《社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对年度省直定点帮扶、东西扶贫携手奔康、雨露计划等重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切实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三个明确”。针对社会扶贫涵盖面广、配合部门多、沟通协调不充分的问题,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社会扶贫专项计划》的通知,对社会扶贫部门责任分工进行再细化、再明确,建立社会扶贫总口子定期统计+牵头部门充分协调定期研判的协同推进机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省直定点帮扶工作。始终坚持做好社会扶贫定点帮扶沟通协作的“电话线”,密切保持与团省委等9家省直定点帮扶单位高校、医院沟通协作。帮扶单位各级领导先后30余次赴我县开展脱贫攻坚现场帮扶、考察等工作,人次达200余人。争取教育、文化、培训等方面帮扶项目122个,直接和间接投入帮扶物款20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84期,受训人数达10000余人次;引导帮扶贫困群众就业100余人,劳务收入达60余万元;帮助销售各类农产品600余万元,切实在教育、产业、技能、文化扶贫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帮扶。

(二)“雨露计划”教育补助工作。为切实做好雨露计划支持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资金补助工作(以下简称春季学期雨露计划),有力消除县域内贫困代际传承问题。坚持从严对标省州政策要求,狠抓谋划部署、资金保障、宣传动员、审核公示、补助兑现五个重要环节,确保了雨露计划工作精准落地、落实,不断促进县域内更多的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积极接受职业教育、提升文化素质、强化致富技能。一是谋划部署到位。坚持高层推动,建立“一把手”全程督导,分管副局长实时跟进的工作推进机制,选定2名业务骨干全力推进雨露计划,切实做到了及时安排、有力推进、实时跟踪、科学决策。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及时对接县攻坚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结合每年度补助资金兑现情况,先后安排120万元作为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切实做实了资金保障,提升了业务人员放手大干的底气和信心。三是宣传动员到位。每年编制下发关于《启动雨露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象标准、申报程序、审核要点、补助标准等。切实用好驻村队伍、教育机构、宣传媒体、结对帮扶四个宣传“法宝”,切实将政策宣传到户、告知到人。四是审核公示到位。严格按照对象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核、县级复核、社会监督的“五级”把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人员、审核事项、纪律要求等,切实避免了错退、错进的情况发生。五是补助兑现到位,严格采取应补尽补、分期兑现、打卡到人的原则。对账户信息错误的情况,坚持不怕麻烦、不省话费、负责到底的工作作风,全覆盖实行现场更改、现场确认,切实提升了资金兑现的精准度、满意度、认可度。目前,按照雨露计划受助对象人均750元的标准共计发放40.95万元,受惠贫困学生达546人次,同时2019年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在册人员规模527人,正在开展乡村两级在校情况审核。

(三)“扶贫日”工作开展情况。将“扶贫日”系列活动作为构建全社会大扶贫格局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坚持实行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责任分工制度明确、方案计划先行、内容措施细化。科学组织县民政、县红会、县团委及文化宣传部门,狠抓活动前宣传动员、活动中营造声势、活动后保持氛围三个重要环节。确保了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有条不紊、成效显著。5年里县内外500余家爱心部门、社会群体及人士积极参与扶贫日活动,共计募集爱心捐赠资金1300余万元、爱心物资价值100余万元。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氛围得到显著提升。

(四)扶贫技能培训工作情况。以“三到位+一严一新”工作法,全力做实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及致富增收带头人培训,力争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同推进。一是底数摸排到位。在对象确定上、科目选择上,坚持结合基层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突出政府引导,制定下发《培训需求及意愿》统计的通知,全覆盖完成19个乡镇61贫困村2107户985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及劳动技能培训需求及意愿统计。二是对象选择到位,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按照全县南、中、北各路产业布局,科学确定民居接待、机械维修、花椒种植培训等班次,从而形成辐射带动。致富带头人培训方面,坚持优中选优、一村一名的原则,科学选择村组干部、专合组织负责人、种养殖大户等作为培训对象,集中进行政策解读、宣传营销、经营管理培训。三是规划安排到位。在培训日程安排上、方式方法上,统筹考虑群众生产习俗、文化素质层次等。坚持避开虫草、松茸等收成大季,坚持避开一年两季农忙时节,坚持应人而异、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搭配,实现了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的目标。四是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从对象主观能动性入手,将提升兴趣、预见实用作为培训质量达标的关键。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突出现学、现用、现见效。致富增收带头人培训方面,采取教师讲经验知识、干部讲政策常识、实地看经营成果的方式,在完成既定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县内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宣讲、实地参观教学、产业发展经验交流等,切实提升了政策知晓度、拓宽了眼界、吸收了经验。5年里共计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个班次,受训人数达700余人次;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5个班次;受训人数达350人。

(四)信息摸排帮扶项目统计情况。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信息摸排。方面编制下发《关于做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信息摸排和稳岗工作》的通知,细化明确对象摸排、信息录入、稳岗措施、数据共享等重要环节任务,先后建立乡(镇)+“五个一”+驻村工作队摸排体系、县扶贫开发局+教育局+发改局信息共享和稳岗稳业体系。目前,共计摸排县域内外出务工劳动力1136人,为下一步统筹资源做好稳岗稳业工作储备了第一手资料。社会扶贫帮扶项目申报方面。严格按照州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社会扶贫帮扶项目统计筹备工作的要求,制定下发《关于报送县社会帮扶项目》的通知,从严把关项目资金量、项目申报标准、项目实施可操作性。精准识别上报单亲妈妈、残疾家庭、助学成才、贫困户心愿等帮扶项目10余个。

(五)社会救助工作情况。一是社会扶贫网推广覆盖完成,先后编制下发《县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的通知》,高质提前完成全县2000余户贫困群众全覆盖注册推广及1000余名爱心人士注册推广工作,发送爱心求助1条,募集爱心资金16690元,解决不了贫困群众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二是深化社会救助帮扶对接。先后争取创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网银行、跨世纪电器城等多家爱心帮扶企业,采取现场捐资捐物等方式,在贫困乡(镇)、贫困群众基础设施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共计争取社会援助物款500余万元,切实办成了一批解民忧、除民困、帮民富的民生实事,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三是全力推进群团组织帮扶工作,县团委、残联、妇联等部门充分联动相应。一方面按质按量落实金秋助学、童伴计划、爱心妈妈、暖冬行动等既定任务,受惠贫困学生、母亲、残疾人达2000余人次。另一方面创新实施“喜波勒熊”、“扶贫志愿者留守儿童夏令营”等活动,在贫困群众好风气形成、好习惯养成及留守学生开拓眼界、关心温暖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效。

三、专注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创新实施社会扶贫扶志扶智“三个亮点”行动

高度重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要求,联合县内外各级帮扶力量在贫困群众智力培育、志气提升、习惯养成等方面动真情、下真功夫,探索“千企帮千户”接通帮扶资源+“星级示范户评定”提升脱贫志气+“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技能“三大”创新行动,为全县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搭建了“方位标”、做好了“引路人”。一是编制出台《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资金管理办法》,联合各级力量动员县内外爱心企业、组织、团体通过爱心结对、捐资捐物等方式建立“千企帮千户”行动爱心基金(目前基金资金量538万元),实现1000余户贫困群众与爱心企业直接结对,切实拓宽了帮扶渠道、积蓄了帮扶资源。二是编制出台《千企帮千户脱贫奔康星级示范户创评实施细则》、《千企帮千户爱心积分超市实施方案》,瞄准致富增收、教育卫生、爱国守法、明白人培养、感恩意识提升等10个方面创建目标,科学设定10星示范户创建和积分奖励标准,并以1颗星500元、1积分1元标准兑现奖补,让懒与勤不一样、恶与善不一样、无知与明白不一样、贪婪与知足不一样。共计完成4个乡70户贫困家庭388颗示范之星创建,兑现奖补194000元;完成5个乡户积分创建工作,共计兑现积分60000余元。三是“三到位+一严一新”工作法高质量落实1000余人的技能培训,在人员识别、班次安排、科目选择上充分尊重地区实际、发展要求突出精准二字,在跟踪管理上、教学方式上坚持因材施教、正向激励抓住实效“二字”,学员来之则学、学之有得、学之有用的成效显著提升,为下一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锻炼了本领、积累了知识。

四、其它工作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8

一、东闸水村脱贫帮扶工作主要成效

东闸水村位于陵川县东部山区,距离县城约2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35公里。登记人口为20户60人,常住人口9户18人;适龄健康劳动力25人,其中12人县外务工,7人县内务工,6人务农。村里共有耕地261亩,林地6000多亩。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属于典型的偏远山区。当地群众口里常说的“出门就是山,地无三尺宽,种啥长不住,山猪把地翻,养啥看不住,豹子常来转”,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2015年,该村共有贫困户15户54人。通过实施帮扶行动,目前村里15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摘帽脱贫,主要工作成效如下: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我们以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工作,通过积极协调争取,借助磨河水源地工程建设的东风,在各方帮扶力量的支持下,东闸水村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提升。2016年,村里有了移动信号,户户接上了自来水;2017年,村里通上了宽带网络,打开了村里对外网络通讯的大门,并建成了村级组织办公楼、村民活动室和第一个驴友驿站;2018年,对通向村里的道路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由3米宽的村道提升为4.5米的公路,极大的方便了与外界的沟通及联系,同时对村里的小路、公共区进行了硬化;2019年,我局又协调数万元资金,对道路沿线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并开办了爱心扶贫超市。

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出行难、吃水难、通讯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破除村里的发展瓶颈,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扶贫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和山地、林地资源,积极引导各贫困户发挥特长优势,根据各自情况甄选适合自己的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努力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增加集体收入,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以此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目前,已发展117亩干果经济林(管护中)、16亩白皮松(管护中,属集体产业)。农户胡社群种植了10亩黄芩,并养蜂4箱,养牛4头,年可实现增收6万元;农户武发展养殖黑山羊100余只,年可增收5万元;农户武国胜养牛20头,年可增收5万余元。此外,该村山林中有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我们组织村民采摘后一部分联系药商收购,常住户每户可增收3000元以上,一部分加工成连翘茶,经筛选包装后统一对外销售,目前已初步见效,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万元。同时,我们依托晋城在线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矩阵,加大当地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力度,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通过发展产业,有力地增强了该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巩固了脱贫帮扶成果。

(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政策兜底应享尽享。

我们始终把落实国家、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摸底调查,做到户清、人清。针对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落策,因人施策,将各级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了每家每户每人。目前,已有4户19人落实了移民搬迁政策,14户52人享受到了产业扶贫政策,9户10人落实了社保兜底政策,6人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其中高中1人、初中2人、小学2人、雨露计划1人),10人享受了健康扶贫政策。

2015年,该村脱贫5户。2016年,脱贫1户。2017年,脱贫9户。目前村里15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

(四)三基建设全面强化,党组织聚合力空前加强。

我们始终坚持把“三基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依托驻村第一书记,建立第一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紧密结合村情实际,紧盯薄弱环节,带领村级党组不断深化三基建设。一是深入推进组织建设,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组织力明显提升;二是深入推进基础工作建设,解决了底数不清、规范不明、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全面建立完善了帮扶台帐;三是围绕增强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和专业培训,建立全员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夯实了“三基建设”基层服务基础。同时,我们通过不断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完善组织功能,充实工作力量,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全面加强。

通过强化三基建设,东闸水村级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全面增强。有问题找支部,已形成共识,村级组织真正成了群众的靠山,贫困户的贴心人,贫困群众想致富、要致富的积极性高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力充足。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

一是加强帮扶组织领导。大数据应用局组建后,我们立即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聂永平同志牵头,局调研员郝陵义同志负总责的帮扶工作小组,统筹脱贫帮扶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把帮扶责任压实到各科科长、党员干部。 二是制定实施结对帮扶措施。为做好群众工作,着力推动基础工作全面进步,我们建立了帮扶联系人制度,每两名党员干部对接联系一户贫困户,做到人人肩上都有扶贫任务,个个手上都有帮扶责任。三是抽调骨干力量,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我们选派了三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常驻村里,充实工作力量,开展帮助工作,加大脱贫推进力度。四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强化三基建设,完善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制定干部学习引导计划,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学习档案,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

针对东闸水的村情实际和帮扶现状,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东风,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电商发展起步,农家乐巩固提升,全面开拓旅游市场”的长远扶贫思路。一是依托村里现有土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和中药材种植,成立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制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形成品牌,依托局大数据技术优势,积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二是依托村里优势资源,在现有的驴友驿站的基础上,再发展一到两家农家乐,打造避暑山庄,康养小村;三是充分挖掘东闸水山川秀美旅游资源,清静闲悠的环境特点,精心策划旅游线路,开辟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目的地,实现该村长远发展。

(三)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

一是结对帮扶到户。我们选派骨干力量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农副产品、养殖等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10亩、核桃100亩,发展养牛24头,黑山羊100余只,蜂4箱,全村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近一半。三是教育培训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四是移民搬迁到户。对有条件、有需求的贫困户,不折不扣落实搬迁政策,协调搬迁安置,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五是危房改造到户。对武胡存、武发展的住房进行了改造。

三、当前东闸水脱贫现状分析

虽然东闸水的脱贫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脱贫基础脆弱,产业发展后劲缺乏,村整体活力不足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致贫原因复杂。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帮扶结束后有返贫风险,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

(二)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主导产业,贫困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

(三)空心村现象加剧。常住村的18口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能力精神不足。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导致村中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弃耕、废耕现象严重,乡村振兴的基础在逐步削弱。虽然我局帮助购买了农业机械,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

(四)产业发展资金缺乏。虽经多方协调,解决了一部分,但长远来看,仍存在很大缺口,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

四、今后一个时期的帮扶对策及建议

1、发展乡村旅游

东闸水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乡村旅游及相关业发展。根据这个情况,我们经过积极争取,东闸水村入选陵川县乡村旅游扶持名单,通过多方协调资金进行基建及农家乐建设。现已建设了4.5米宽的乡村道路,已建设完成餐厅及简易客房,实现宽带网络覆盖,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通过这个简易试点逐渐宣传东闸水乡村旅游,并发展壮大。2019年初,通过帮扶单位协调争取25万乡村旅游扶持资金进行建设东闸水村旅游接待楼,目前正在建设中。最近又通过帮扶单位协调帮扶资金用于旅游接待楼配套设施及环境卫生整治,最终将东闸水建设为集休闲避暑、户外拓展、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村。

2、发展特色农产品

东闸水村农产品丰富有连翘茶、黄芩茶、松花粉、土蜂蜜等农产品,针对这些农产品进行生产规范、品牌管理、信息宣传等方面的帮扶。

目前为止,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现在已经完成了连翘茶精加工所需注册程序,并且已经进行了生产及销售,正在通过网络扩大销售。

3、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9

(一)后进生教育问题

1.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水平仍待提高。国内许多大学授课方式依然是“满堂灌”、“灌完就走”。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程,“你讲你的,我玩我的”。老师讲得也挺累,学生却没听进去多少。另外,很多同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同学主观上认为,与高中相比,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不必再像中学一样刻苦学习。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程,成为后进生。

2.后进生的日常管理不到位。有些老师对待后进生采取“任由发展”的态度。大学生刚进学校必定有一段迷茫期,或长或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更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这段时间内老师看到其成绩不好或者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少加管理,会导致后进生无故旷课、迟到、学习纪律松弛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后进生的特点

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惰性强,挫折承受力差。稍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2)信心不足,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受到的批评多、表扬少,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自信,喜欢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成就感。(3)逆反心理严重。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他们常把自己处于周围人的对立面,言行上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4)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需要因材施教。

二、活动内容

(一)活动实施方案

后进生虽是少数群体,但是对我校学风的影响却是不可小觑的。“一对一帮扶”活动,旨在帮扶成绩比较差且不容易被关注到的这部分学生。其活动方式为: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在班长和学委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班内同学积极参加,秉承自愿的原则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定期由帮扶人对被帮扶人进行帮助,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成绩,重拾对学习的信心。期间由学风小组定期了解帮扶组的进展状况及遇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同时学院学生科进行回访记录进展状况。

“一对一帮扶”工作最终绩效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主要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帮扶组对开展帮扶工作的配合程度以及积极性等因素评定,满分30分,由“一对一帮扶”工作委员会评分。二是通过各小组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按均分的同比增长分数来评分。即本学年的总均分与上一学年总均分相比,提高的分数乘相应的系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分数段在90分以上 得分=提高分数*5;

分数段在75~90之间 得分=提高分数*3;

分数段在60~75之间 得分=提高分数*2;

分数段在60以下 得分=提高分数;

总得分:各部分工作效绩分数之和。

对于取得优秀成绩的帮扶人予以颁发“优秀帮扶人”的称号;对于取得优秀成绩的被帮扶人予以颁发“学习先进个人”的称号。

(二)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此次活动已初有成效。以下是帮扶前后情况对比以及针对此次“一对一”的调查与分析。统计数据见表1、表2、表3、表4。

由表3可知,报名前后成绩差别较为显著。班级排名有所提高,挂科率均有所降低挂科三门、两门、一门的人数均减少,挂科率分别降低了6.25%、6.81%、9.10%;班级成绩后十名的比例也降低了37.50%。充分说明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对后进生的影响是十分显著并且积极上进的。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一对一帮扶”的总体评价还是不错的。不满意的同学占据了0.00%。62.86%的同学对此次活动满意,28.57%的同学对此表示非常满意,二者合起来占据了九成的同学,说明“一对一”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活动,更好地帮助后进生学习,加强学风建设。

(三)改进措施

为了使“一对一”的活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好地健全活动机制,我们制作了一些反馈卡让学委反馈,并积极吸收其意见,重视其建议。此外,为了完善我们的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家学习,我们还对活动做了进一步的设想。

1.“一对一”帮扶活动是一个值得推展的活动。它为大家的互相学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所谓人无完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们的互相交流不仅有助于学习,更有助于完善自己的性格,取长补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优秀的人学习,不知不觉你也会变得很优秀。所以,为了使同学们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可以由“一对一”推广到“一对多”或者“多对一”。走出宿舍、走出班级、走出学院、走出学校。从而使得这个活动更加有意义!

2.如今开展的“一对一”均是在班级或者专业,我们还可以考虑将班级专业的帮扶细化到宿舍内的帮扶,形成寝室互帮小组。从而更加有利于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并且加强宿舍内部交流。

三、意义

“一对一帮扶”活动,作为一个专门针对后进生的活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大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劲头;其次,加深大家的交流,使得同学关系更融洽;再者,帮助同学们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10

一、深刻认识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困难职工档案是工会组织掌握困难职工群体状况的原始凭证,是工会开展送温暖和帮扶救助工作,向党委政府反映困难职工的情况和推动解决困难职工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工作,对于推进工会维权职责,落实中央关于“十三五”期间有关改善民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会困难职工档案工作是我国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档案是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涉民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职工因病致贫、子女就学致贫等现象比较突出,已成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民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工会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同样是我国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困难职工档案是工会精准帮扶的重要保证。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这就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效益问题,如何提高效益,对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来说,关键是要做到精准。精准帮扶,是指通过对困难职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并建立其长效机制,实现帮扶成效的最大化。而要做到精准帮扶,关键在于困难职工档案的建立是否精准、完整。

(三)困难职工档案是工会制订困难职工帮扶政策的重要依据。多年来,通过各级工会组织的不断努力,困难职工数量不断下降,但目前仍有不少职工处于贫困线上,以余姚市为例,今年符合低保及其边缘户的困难职工达470户,尤其是新状态下困难职工呈现上升势态,临时救助户也不断增多。建立困难职工档案,能准确掌握困难职工底数,推动职工最低保障制度,普惠困难职工,推动职工帮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何制订困难职工帮扶政策,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如何使政策更具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困难职工档案,进行数据分析,寻求政策的最佳方案。因此,困难职工档案是工会组织制订帮扶政策的重要依。

(四)困难职工档案能充分反映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的重视和关怀。工会是党领导下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上,党和政府已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实质上工会是代表党和政府关爱职工,帮扶职工。历年来的困难职工档案表明,工会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的关爱。

二、当前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困难职工档案是近年来工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责,开展帮困扶贫,提高帮扶效益,而新形成的档案材料,时间短,还未纳入工会和档案部门统一规范,工会组织虽然出台了一些管理文件,但仅限于作为帮扶依据的原始材料加以管理,与档案部门归档立卷的相关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一)档案缺乏系统性。困难职工档案,一般由困难职工原始档案、综合统计资料档案和工作资料档案三部分组成。困难职工原始档案,是指困难职工的家庭基本信息和致贫原因档案材料;综合统计资料档案,是指帮扶工作综合统计档案,包括困难职工户数,家庭平均收入,致贫分析数据、帮扶资金支出等;工作资料档案,是指开展各种帮扶工作中形成的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如党政、工会出台的困难职工帮扶政策文件,帮扶制度,各类帮扶会议,工会开展的“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等。三类档案材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体系,缺少任何一项,就会导致档案缺乏系统性。而实际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中,后二类材料或是缺乏,或是保存在工会其它文书档案中,导致档案缺乏系统性,难以充分体现工会的帮扶工作状况。

(二)原始档案缺乏完整性。困难职工原始档案是指以困难职工家庭为对象建立的档案,包含职工及家庭成员信息,收入状况,困难程度,造成贫困原因,如下岗失业、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意外灾难等因素,还包含各类原始证件、单据等证明材料,如职工住院证明,医药支出发票、子女就学证明等。这是困难职工档案的主体和基础,也是制订帮扶政策,开展帮扶工作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基层工会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信息采集时不认真,不仔细,导致部分项目信息不实,如家庭成员及其收入状况,致贫原因等,收入状况和困难描述不符逻辑性等,致使原始档案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 (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07页)

(三)归档缺乏规范性。困难职工立卷归档缺乏统一操作规范,许多县市工会,困难职工原始档案没有按档案的要求统一编码装订、立卷归档,基本流散于文件和资料中,没有按年度整理,没有注明保管年限,没有纳入工会综合档案室管理和总工会全宗目录。档案往往由职工服务中心保管,造成查询难、利用难。虽然全国总工会建立“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各县市有统一的困难职工服务电子信息平台,但平台只能反映本年度的困难职工和帮扶情况,要了解往年困难职工状况和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状况,比较困难。

(四)归档立卷重复性。当前县市域不同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由不同部门管理。困难职工由工会管理,困难党员由县市委组织部门管理,困难残疾人由残联管理,普通困难群众由民政部门管理。基层单位包括社区、村,在年度上报困难群体信息时,缺乏统一沟通协调,造成多头上报,导致多头存档,重复存档,重复帮扶,影响了帮扶工作的严肃性。

三、加强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升工会系统档案意识,营造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在工会系统内部广泛宣传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学习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意见,增强做好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大档案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困难职工建档工作的业务水平。三是把困难职工档案作纳入工会重要工作内容,并列入年度考核。

(二)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三级网络,提高困难职工原始信息准确性。一是明确县市职工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职工服务站和基层职工服务点为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的责任单位,形成县市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三级网络。二是明确各中心、站、点的工作职责,基层职工服务点的职责以采集困难职工原始信息档案为主,按实填写困难职工家庭申请表,并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并上报;乡镇街道职工服务站的职责以审核为主,对服务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是否真实有效,材料是否符合逻辑,困难条件是否符合等,并上报县市职工服务中心;县市职工服务中心以复核、数据录入,归档立卷为主。三是各中心、站、点明确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抓好档案工作。

(三)规范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提升档案工作质量。一是制订各类规章制度,制订《困难职工档案归档范围》《困难职工档案信息采集、审核、归档程序和立卷规定》《困难职工档案年度更新与保存制度》等。二是把困难职工档案纳入工会档案管理范畴,确定与工会档案相应的保管期限,处理好困难职工档案相对独立性与工会档案综合性的融合问题。三是加强与有关困难群体帮扶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档案数据录入前,与其他困难群体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实行资源共享,对重复建档的困难职工,及时调整处理,避免档案重复性。四是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动态管理,以年度为界限,对在档困难职工情况进行一次了解,对已脱贫、不符合困难职工条件的,退出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系统,其纸质档案按规定归档。

(四)加强困难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三个档案载体。一是传统档案载体。即按常规档案管理规定,按困难职工原始档案、综合统计资料档案和工作资料档案三类进行归档,按年度纳入工会档案范围。二是虚拟档案室载体。按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对困难职工档案进行扫描作数字化处理,建立虚拟档案室,并与县市档案馆接洽,纳入县市虚拟档案馆,储存在县市虚拟档案馆数据库,也可以通过链接,与其他民生档案组合,纳入民生档案数据焱络体系,成为民生档案一部分,便于查询利用。三是“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档案载体。把困难职工原始信息输入全国总工会的“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以户为单位,输入家庭成员各类信息,如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工作单位或入学学校,工资收入,家庭成员平均收入,健康状况,致贫原因等,能快速查阅当年度困难职工个人基本情况,还可通过数据处理,分析了解当年度困难职工分布情况、家庭结构、年龄结构、收入结构、就业结构、致贫主要因素等,为工会制订帮扶政策,开展帮扶活动提供依据。

总之,困难职工档案既是工会工作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困难职工档案工作,对于工会精准帮扶,依法帮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11

1、党内帮扶,是保障党员权利的需要。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日益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几个共产主义小组、数十名共产党员,发展到今天的近400万个基层党组织、7300多万名党员,且党员队伍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就从组织建设层面对开展党内帮扶提出了迫切要求。十个手指,尚有长短。何况一个规模如此之大、人数如此之多的政党,其成员之间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就需要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以有效对党员的行为进行激励、关怀和帮扶。与十七大报告相对应,新第三十一条第三款,把“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改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虽然只加了“服务”两个字,却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新任务”,广大党员的一项“新权利”。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广大党员,尤其是少数生活困难、部分思想困惑,以及一些受问题困扰党员的心声。党内帮扶、服务党员工作做好了,既有利于保障党员权利,又有利于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

2、党内帮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需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80多年艰难曲折的光辉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正是通过不断巩固和发展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从而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扩展民主、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同时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新时期党内民主深入发展的具体内容。而要想使这些内容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就需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支撑。实践证明,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内部成员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没有持之以恒地开展既有针对性,又有实质性的帮扶活动,这些区别就很难缩小和消除,就没有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困难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后进党员的集体荣誉感、问题党员的履职责任感就难以增强,发挥党员作用,也就缺乏动力;发展党内民主,必将大打折扣。

3、党内帮扶,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需要。从理论上说,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然而,人上一百,形形。党员也是人,也有个性和追求。加上家庭、环境、教育、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差别,如,在经济上,不论城乡、不分政企,党内都还有一定数量的困难党员;在工作上,一些党员不仅没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混同普通群众,甚至落在群众后面;在思想上,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宗旨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各级基层党组织应当正视这些困难党员、后进党员、问题党员的存在,认内帮扶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关心关爱关怀、帮智帮困帮助的理念,真正把党内帮扶当作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帮扶,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使后进党员奋力争先,让问题党员轻装上阵,从而更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促进党内和谐、构建和谐生活的进程中当先锋、走前头。

总之,积极主动、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既是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团结全党同志、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实现民族振兴伟大历史使命的必要举措和力量支持,也是实现党内和谐、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内容。因而,对各级基层组织而言,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应尽职责。

二、党内帮扶,不能“单打一”而要“多层面”

单从帮扶这个角度讲,不论是生活贫困、思想贫瘠,还是本领贫乏的党员,都希望得到组织的激励和关怀,都需要组织上帮一帮、扶一扶。这就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单位,党内帮扶应当统筹兼顾,不能“单打一”,而要“多层面”。

一要注重物质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三十来,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还有一些贫困群众,包括少数党员,由于年大体弱、疾病缠身、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这部分党员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只有采取多种措施,给予及时有效的帮扶,才能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振作精神、充满信心,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比如,__省__市现有党员15.87万人,其中,困难党员约占全市党员总数的6.3%。为了建立党内帮扶长效机制,20__年6月,__市委组织部按照法定程序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设区市级的党员帮扶基金——“__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迄今为止基金总量已达到850多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将以超过70万元的数量增长。基金会成立以来,针对不同类型困难党员的实际需求,积极实施分类帮扶,同时制定了“153帮扶计划”。一年多来,已为4500余名困难党员提供了不同需求的帮助,帮扶资金达205.4万元,受到困难党员的由衷欢迎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又如,近年来__市直机关党工委每年从留存党费中挤出十多万元,用于对少数困难党员的慰问和帮扶。为使帮扶工作常态化,工委还号召机关各级党组织对个别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开展“结对帮扶”。__省__铝业有限公司党委等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分别建立了各自困难党员的信息档案,并要求每个支部每年与一户以上困难党员家庭开展“一助一”帮扶活动,使困难党员真真切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积极性、主动性,光荣感、责任感得到增强,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

二要加强思想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要点”。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加之我国全面开放、深化改革,一方面,多数党员思想比较活跃,难免产生一些困惑或者波动;另一方面,少数党员由于不注意学习、不善于学习,观念陈旧、思想贫瘠,难免出现“落伍”或“掉队”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思想帮扶。通过思想帮扶,使一些党员及时解开思想疙瘩,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科学观念、增强

奉献理念。近年来,__市委宣传部总支部、中国联通公司__分公司党委、中石化__(__)石油有限公司__分公司党委等基层党组织,针对党员的活思想,分别制定了“五必谈”、“五必访”等制度。通过有针对性、重时效性的“访”“谈”,体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引导与帮扶,使党员在理顺思想的同时,对党组织产生强烈的“依靠”和“依恋”,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____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资产重组,从原来国有“一股独揽”的格局,变成由民营控股、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利益格局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对职工的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冲击,不仅部分党外职工存在“雇佣”思想,就连一些党员也存有“为资本家打工”的错误认识。针对这些思想问题,公司党委从多方面积极开展思想帮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每个党员认识到,企业发展了,不管是姓“公”还是姓“私”,员工都为满足社会需求间接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念转变后,绝大多数党员一如既往、身体力行,做到在纪律上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奋力争先,时刻不忘“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以“敬业奉献”的精神,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要着力才智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亮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那些困难党员而言,物质帮扶固然重要,而对一些知识陈旧、技能落后、本领贫乏的党员来说,则更需要才智帮扶。与“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一个道理,物质帮扶可以解决一时困难,才智帮扶则可以使党员终身受益。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况且,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尽管许多党员注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组织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长计划、短安排,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充实知识、提升能力,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资本”。

因此,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应当把教育培训、进修深造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激励举措,着力开展才智帮扶。近年来,__交警支队党委先后从优秀党员民警中选送20多位同志到“人民公安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作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使他们从普通民警成为“土专家”、好骨干;中电(__)开发有限公司党委,通过诸如远程教育、电化教育,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使党员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____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党委,为了提高党员素质,除给160多名在职党员,按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的标准,拨给学习活动经费外,还加强对党员和车间班组长的培训,不定期邀请各类专家来厂授课。从而使多数党员成为“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充分施展才干、发挥作用,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使公司跻身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现在,公司产品远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党内帮扶,有“付出”就有“回报”

无论是对哪些党员进行帮扶,无论开展哪类帮扶,基层党组织都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方方面面多一些付出。乍看起来,增加了压力、增添了麻烦。但是,有播种必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而党内帮扶工作抓实做好了,回报是多方面的。

——对组织的回报。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念,从激活党员个体的先进性入手,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又有利于党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达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的。道理很简单,当党员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同志的尊重,感觉到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享有权利,前进的动力就会更加旺盛、拼搏的斗志就会更加饱满,就能更好地保持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党员个体先进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就会得到巩固和增强。以__市交警支队为例。近些年来,支队党委十分关心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一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努力创条件、搭平台。如,20__年,将两位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基层领导吸收进支队党委班子。从而,使他们有资格参加20__年__省交警总队组织的高速支队领导竞选,并以较好成绩成功入选,走上支队领导岗位。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支队党委坚持对全体党员进行鼓励激励,明确提出“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领导是标杆”的口号,广大党员民警积极响应党委号召,本着“有第一就要去争取,有红旗就要去高举”的团队精神、全新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并驾齐驱、争先创优你追我赶,使该支队各类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五块部级荣誉牌匾,并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今年“七一”前夕,支队党委再次被__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__市直机关唯一一个连续五届获得这一殊荣的基层党组织。

——对单位的回报。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做好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其产生的推动力、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__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__电机厂党委等基层组织,为了对党员进行激励帮扶,在全厂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等活动,通过这些“平台”,有效激发了全厂共产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外资控股企业——____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党委在党员中普遍开展“学知识、长才干,争当岗位技术能手、月度明星、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为党员员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一些党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就是要把身份亮出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12

1、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困难党员年龄较大的占大多数,“十个党员九颗牙”现象普遍。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下643名,占19.1%,60至70岁1390名,占41.3%,70岁以上的1332名,占39.6%。同时,这些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大多数也具有较长的党龄,其中党龄在20年以上的占困难党员总数的83%。

2、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据调查,农村困难党员一般因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31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8人。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相关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

3、从组成结构来看,党员无职的偏多。据调查,当前农村困难党员结构较单一,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过去曾担任过村组干部现已退下来的无职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42%;二是参军入伍退役后“解甲归田”的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18%;三是普通党员占总数比例的38%。

4、从日常生活收支结构来看,经济收入偏低的多。据调查,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困难党员2142人,无任何收入的困难党员1223人。生活上或靠子女照顾、或靠亲戚朋友接济、或靠政府救济,其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普遍恶劣,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状态。当前,农村家庭的各项开支还是很多的,除正常的生活开支外,还有子女上学寻医问药等费用使本来贫困的生活无疑雪上加霜。

二、诸多因素导致农村党员生活困难

出现农村困难党员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既有农村困难党员自身年龄偏大、身体病残、水平较低、思想落后和致富能力不强等个人因素外,通过调研和分析,也有当前帮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更深次的社会因素。

从党员个人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因“病”致贫。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调查中,80%以上的困难党员自已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而且还要承受因为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生活十分困难。三塘乡榨下村50周年老党员李再珠长期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贫困。二是因“养”致贫。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子女不养父母、房子不让父母、有钱不济父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调研中,近40%的困难党员子女外出打工或没有与子女一同生活,子女的救助非常有限,通常是一年几百元钱或几百斤稻谷,有的干脆不给,基本依靠自给,生活贫困。杨埠乡紫店村困难党员田怀亮,年龄大,子女不赡养,生活困难。三是因“脑”致贫。由于水平低,少数党员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致富,精神空虚,抱有“破罐子破摔”等思想,失去党员的先进性。九龙乡新圳村困难老党员乐盛德是退伍军人,只有初小文化,因家人生病、生活贫困,思想空虚,在家人的鼓动下信仰宗教,导致生活贫困。四是因“能”致贫。通过调研,绝大多数的农村困难党员家庭收入不高,创新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弱导致贫困。许多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下来以后,无一技之长,不愿外出打工,变成“留守党员”,导致贫困。枫港乡付家弄村困难党员陈端水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以来,因“习惯当干部”,在家精耕细种的技术不高,又无力“外出淘金”,生活困难。

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角度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在构建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环节也是导致农村党员困难的重要深层次原因。

1、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认识不深。通过调查,有些单位能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工作,但有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对此项工作仍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三不”:一是部分单位和个人认识不清,认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事,与政府和自己无关,并对参与帮扶救助工作不够关心。二是小部分基层干部态度不端正,认为困难党员是负担,以施舍的心态对待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不愿意深入到基层与他们直接接触和交流。三是部分困难党员自强自立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依靠自身努力来摆脱贫困的信心;还有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调研中,在选择“上级物质帮扶还是精神帮扶”时,有35%的困难党员选择了前者。

2、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目前我县虽然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主要是指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目前,我县属国家贫困县,经济落后,财政收入不高,社会再分配的财力和资源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也无财力投入到扶助党员弱势群体的工作中去,绝大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大河无水小河干”,致使党员收入不高、生活贫困落后。比如在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方面,投入资金较少,对花费了高额医药费的,按标准只能救助10%或20%,而最高限额只能控制在4000元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看大病”问题。对困难党员帮扶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而缺乏一定的财力投入。二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主要是指党内帮扶的多、社会帮扶的少。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低保政策,我县于去年8月份全面部署和推开了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门也对困难户纳入保障体系,但困难党员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在涉及困难党员帮扶时,被认为是“党组织份内的事”的比较多,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党内工作经费,如党费等。调研中,有些困难党员在向民政部门或乡镇政府申请救助时,有的被“到组织部门下发走访慰问资金时解决一些”或“向组织部要去”的“婉言”劝回。三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和“七一”期间,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每当到这个时期,许多困难党员都在等靠,甚至直接向基层党组织或组织部门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3、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实。良好的工作机制是保障帮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帮扶机制运行中主要存在“三难”:一是帮扶的对象确定难。有的地方台帐不齐全,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进行分类,对困难党员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致使在确定帮扶对象时,“拍脑袋”决议现象存在。调查中,在问及“困难党员如何确定时”,有30%的人认为“村干部说了算”,50%的人“不知道”,仅有20%的承认是“张榜公布”。同时对困难党员台帐也没有进行规范管理和及时更新,致使帮扶时,困难党员“老面孔”比较多。二是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好党内帮扶活动,比如,根据本地实际,在党员中开展“三培两带”、“双带”等活动,提高群众致富本领。但有的村党支部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很好的开展,致使党员致富本领不高。同时,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帮扶方面,发展党员不力。有些地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标准不高,对党员的结构素质和致富本领重视不够,盲目发展了一些脱贫、致富潜能不大的党员。三是帮扶的效果显现难。有些村党支部长期不过组织生活,除了上级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党员政治上关心不够。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甚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性,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三、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

建立健全农村困难党员相应的帮扶机制是解决农村困难党员特别是老年困难党员的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做好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党的一贯要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关爱帮扶困难党员,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在新时期新阶段,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党要更加重视关爱帮扶党内的困难群体。*大之后,党中央决定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条例》要求,“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因此,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党内“弱势群体”的存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党内帮扶机制,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党内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当前,部分地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贫困和低收入农村党员脱贫越来越难,致使我们党内已经存在了一个占有相当数量的相对弱势群体,他们的思想状态,生存、生产、发展的条件和现状,将影响党的威信,影响党的凝聚力,影响党组织战斗力的充分发挥,不下决心加以解决或者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关注关爱农村党员弱势群体是关键,更是增进党内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三是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共产党员先进性,指的是党员个体和党员群体在社会的各方面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标志的行为特征。党员先进性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外,还会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带领群众致富。当前,一些贫困党员自身难以发展,没有体现先进性的基础。建立“党内帮扶制度”,体现党组织关爱党员,可以使党员有“家”的感觉,从而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内在动力,体现先进性。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在思想、生活、事业上主动关心、关爱、关注困难党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一是界定帮扶标准。要按照我县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三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党员计算机信息建库工作,建立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农村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

3、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展经济,加大物质投入,使困难党员帮扶投入“水涨船高”。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农村“三级联创”、“党员小康示范户”、“百姓创家业”、“三培两带”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资金,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三是抓好配套措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一年一次性补助一定资金,并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农村70岁以上、党龄50周年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对子女不赡养和有子女上学的贫困党员家庭,村级基层组织要大力开展“星级农户”、“模范乡邻”等评比活动,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免除相关的杂费,确保学生正常上学,以此激发农村困难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数学组结对帮扶篇13

二、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持续深学笃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

我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制定了学习方案,组织全处帮扶干部学习扶贫思想,组织集中学习4次,同时要求全体帮扶干部对扶贫思想深入进行自学,并做好学习记录,定期进行督促检查,通过系列学习,使全体帮扶干部准确把握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新要求,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认真开展业务培训和“大走访”活动

一是开展帮扶责任人业务知识培训共8次,做到“先培训、后实施”“先教会、后做对”的工作原则,完成帮扶责任人、社区干部培训;二是组织帮扶责任人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活动,完成基础信息和帮扶信息复核;完成脱贫成效、收入水平略高于建卡贫困户群体基础信息;完成信息审核并在国扶系统中修改完善,巩固精准识别和帮扶成效。

(三)扎实开展入户帮扶、稳定脱贫大攻坚

一是加强致贫、返贫监测和动态管理,按季度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二是促进就业务工,经过对所有贫困户的跟踪监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均有至少1人在外务工,确保各贫困户有持续稳定收入;三是完成、社区共10户贫困户享受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政策认定工作;四是规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确保到期还款。

(四)认真进行“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

一是全员培训,扶贫办对参与排查的所有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重点讲解方法步骤、问卷填写、问卷录入;二是按照省、市、县“一村一村的查、一户一户的过”的要求,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不折不扣进行对标“体检”,全面摸清“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找准薄弱环节,拿出过硬措施,推动问题整改,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通过大排查,无“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其他细节问题12条,街道党工委召开专题会,制定整改措施,已全部解决。

(五)认真开展社会扶贫和扶志活动

一是持续推进国奶扶贫项目,困难家庭共受益捐助120罐奶粉;二是持续开展“以购助扶”活动,购买贫困户农产品合计1600元;三是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线上扶贫活动,16户贫困户得到了捐助;爱心人士注册人数超过贫困户注册人数,在原来的注册人数上新增6人,贫困需求成功对接率92.43%;二是在、社区开展扶贫积分奖补活动,按照评定程序,积分兑换,贫困户在公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激发脱贫攻坚干劲,全处共计37户87人参与活动,共兑换物品金额9691.9元;三是继续开展“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活动,宣传政策、对标查短、发现典型、激发干劲、建立台账。

(六)做好到户项目实施

按照《县精准扶贫到户项目管理办法》,在、社区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通过处、社区召开会议,宣传讲解项目实施目的、要求,全处共15户贫困户申请实施,并在10月20日完成,扶贫办人员逐户验收,均合格。扶贫办在10月底完成上报资料。

(七)开展贫困户信息核实为迎省考、国考作准备

办事处扶贫办在国扶系统打印2014-2019贫困户信息采集对照表和帮扶措施采集对照表,召开数据质量提升业务培训会,集中组织帮扶干部入户核实,在11月11日全面完成信息核实,扶贫办已在系统录入更新。在11月8日,办事处召开迎省考工作部署会,组建脱贫攻坚业务骨干,打印基础信息“两表”和迎省考问卷入户核实和调查,查找问题,做到即查即改,确保脱贫攻坚数据质量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确保迎省考工作“万无一失”。

三、存在的问题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