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实用13篇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1

认真负责备货、收货、下送、确保主要库存试剂的充足供应,零星试剂及时上报采购,定期上报库存试剂缺损与积压情况,合理调整、减少新增积压库存。充分发挥后备军的作用。

2、试剂入库

试剂进库时,必须凭送货单检查办理入库手续,拒绝不合格或手续不全的试剂入库,杜绝只见发票不见实物的现象,必须查点试剂数量、规格、型号、合格证件等项目,如发现试剂数量、质量、单据等不全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检查不合格的试剂一律退回。发货单的填写必须正确完整,供应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并与送货单一致,收货单上必须有仓库保管员及经手人签字,并且字迹清楚。

3、试剂出库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2

【Key words】comprehensive hospital; medical equipment administra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引 言

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现代化大医院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化和现代化;设备器械的购置、使用、管理、维护、建档及报废等程序的管理,以及培养高素质工程人员,为医院的发展做贡献。

一.强化管理意识,健全管理组织

在许多医院中,把医疗器械管理部门作为一般技术科室或后勤科室对待,器械科的人员也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简单供与修的技术工作,形成了你要我买、你坏我修的被动局面。我们认为,要作好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强化管理意识。因为,(1)在医疗设备的运动全过程中,存在着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中既有经济管理又有技术管理,是把技术、财务、经济、管理综合在一起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研究的管理学科。(2)在各级医院中,医疗设备总价值所占医院固定资产的比值越来越大,精密程度越来越高,要实现其最佳效益,必须综合各项因素,综合管理,综合协调,才能解决。(3)医疗器械管理科在医院内部与医疗器械的使用科室、财务、审计、医务、科教、护理、后勤等科室之间进行协调。对外,与外贸、保险、运输、海关、厂家、公司、行政主管等部门联系,在医院中参与医院的发展规划、计算机网络管理、建筑设计、科研教学等工作。作好管理工作,既可以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效益,又能够提高自身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自己的应有价值。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必须围绕管理的任务和范围去开展工作。

要进行医疗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必须有健全的组织保障。十几年来,我们根据综合性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要求,不断扩大完善组织。1987年建立了资料档案室,成立了计算机室并研制了"医疗器械管理软件"用于医疗器械的管理。1989年创办了卫生材料室,实行了卫生材料成本核算。1994年成立了计量室,当年正式成立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医学工程教研室。使各项管理工作不断有新的发展,目前,全科已发展为16人,其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2人,副主任技师2人,主管技师2人。分为器械仓库、维修组、计量组、资料档案室、计算机室、材料室、医学工程教研室等7个小组,形成了健全的管理组织。

二.坚持突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化是作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制度的管理使工作无空白、无重叠、运转正常,工作有序,任务明确,岗位分工清楚,人人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工作,指挥流畅、上下贯通、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但,没有扯皮现象,功过分明,效率提高,效益增加。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医疗器械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在87年制定《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针对实践中反映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完善增加了《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责》《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教学、实习、培养考核制度》。整理编印了《医院医疗器械人员职责及制度》单行本。计2万余字,包括医疗器械十类人员职责78条,33项218条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仪器设备的修复率、完好率始终在90%以上;计量仪器强检率年年达到100%,保证了诊断治疗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材料器械的质量。我们建立了《一次性材料三证档案》;《一次性材料进货登记》;重点加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管理。我们对植入人体,用于生命支持,技术结构复杂,对人体可能具有潜在危险,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材料作为保障医院医疗质量,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的重点来抓。我们与有关职能部门一起,以医院的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购置、使用、管理的规定》《关于在学术会期间严禁购置医疗器械的规定》。《 三类医疗仪器,器械,材料的管理制度》,《三类医疗仪器,器械购入情况登记表》;《三类医疗仪器、器械、材料的使用申请》。明确了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范围;对三类医疗器械的购置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三类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特别提出,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价格贵,危险性大的三类医疗仪器、器械、材料,使用科室尚未具备使用条件和技术时限制购买,以免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我们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完善的原则;通过材料室发放的金额已经占仓库总金额的56%,逐步达到了卫生材料按照成本收费。

(一)重点发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95年医院参加三级医院评审后,我们注重实行医疗器械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并在设备的管理中从三个方面发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的作用:1、突出抓住购前论证的关键环节,坚持每年的设备计划必须经过管理委员会的论证,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确定当年购置项目。对大型设备的选型,管理委员会根据科室的效益分析,器械科的市场调查情况进行论证,确定机型。2、对医疗器械设备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情况进行监督。分析研究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提出改进措施。3、监督检查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情况,论证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可行性。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在器械科,每季度组织活动一次,活动前把重要的问题列出,提前通知委员作好准备,使每次活动都有较好的效果。我们97年共组织四次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议,论证了1997年部分科室急需的医疗设备;器械科报告了97年加强医疗器械管理的打算;进行96年医疗设备器械使用效益分析;对引进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了专题论证。

(二)重点加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管理。

三类医疗仪器、器械、材料是指:诸如植入人体,用于生命支持,技术结构复杂,对人体可能具有潜在危险,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材料。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医疗器械新产品不断推出,我们发现一些业务科室参加学术活动时未经医院批准,擅自订货或带回试用品。有的设备产品根本没有取得批准生产证件,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致使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如导管断裂、人工骨关节碎裂、心脏瓣膜断裂等等,造成病人很大的痛苦,也给医院带来不良的影响。我们把这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监督管理,作为保障医院医疗质量,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的重点来抓。我们及时向医院领导提出建议并与有关职能部门一起,依据国家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疗器械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关于加强生物医学材料和制品管理的通知》以医院的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购置、使用、管理的规定》《关于在学术会期间严禁购置医疗器械的规定》。我们又根据卫生部54号令的要求制定了《 三类医疗仪器,器械,材料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三类医疗仪器三证档案》;《三类医疗仪器,器械购入情况登记表》;《三类医疗仪器、器械、材料的使用申请》。明确了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范围;对三类医疗器械的购置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三类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特别提出,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价格贵,危险性大的三类医疗仪器、器械、材料,使用科室尚未具备使用条件和技术时限制购买,以免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由于我们严格制度管理,医院未发生过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的医疗纠纷。

三.重视使用管理,搞好效益分析

开展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分析,是加强使用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效益分析使医院领导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另外,可以帮助使用科室综合分析,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从1994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对医院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使用效益分析,并提出提高使用率的建议,对使用率高,效益好的仪器给予优先更新、优先购置,对使用不好的仪器,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每次使用效益分析的情况都要向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汇报。使用效益分析的方法是:

(一) 确定使用效益分析的内容。

使用效益分析的内容包括:设备使用情况,人员配置情况、收支情况、工作条件、科研情况等。

(二) 收集统计各项数据。

根据分析的内容要制定调查表,调查表由器械科与使用人员共同填写。根据调查表进行统计、数据汇总、计算使用率。

(三) 将统计数据列表分析。

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单机分析,其内容包括:仪器名称、使用科室、启用年限、仪器状态、停用时间、仪器价值、收费标准、检查人次或工作小时、年收入、年纯收入、使用率、科研情况等。同时,还可以按照科室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科室、台数、总价值、年毛收入、应工作小时(检查人次)、实际工作小时(检查人次)、平均使用率、科研情况等。

(四) 根据综合分析写出报告。

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效益分析的基本情况、效益分析的内容、提高效益的建议和意见。

(五) 向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汇报。

四.改革维修制度,提高设备完好率

要提高仪器的完好率,保证仪器的准确可靠,维修的规范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维修的传统观念是,只负责保修期以外仪器的维修,大型仪器由厂家巡回维修或医院买保修。这样的观念限制了技术人员水平,也降低了维修人员在医院的地位。我们认为,要保证医院设备充分发挥效益,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式,从五个方面改革了维修制度。首先建立了《定期保养制度》明确了三级保养的程序,每年制定万元以上仪器的保养计划,作好预防性维修。第二,实行维修收费的登记方法,加强了维修费用的核算同时增强了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第三,我们改革了原始分片负责维修的方法:在原划片维修的基础上, 按照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职称实行分级负责维修的方法。十万元以上的仪器分工到人,十万元以下的按照科室分工。同时制定了《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要求副主任技师重点负责技术、质量、科研、教学、培训、与理论提高工作。主管技师在副主任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了解国内外医疗器械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医院精密仪器的维修技术。承担科研、质量控制、教学工作。运用新技术解决下级技术人员提出的复杂问题。技师在上级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日常医疗仪器维修、保养等工作。这种方法扩大了初级技术人员的维修范围,通过增加维修量提高维修水平。职称高、技术好的人员可以集中保障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第四,我们成立了医学工程技术指导小组,发挥医学工程的优势,面向临床开展技术服务。举办了医疗设备使用,维护培训班;举办计量管理培训班;创办了“医疗器械快讯”,向业务科室提供最新信息;第五,技术人员参与仪器选型论证,保证购置仪器的质量。

五.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日常管理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的成本核算,我们改进了传统的管理方式,1989年在器械科设立了材料室。同时,制定了《材料室工作制度》《材料室人员职责》对直接用于治疗的卫生材料及消耗性器械如:输液器、输血器、心脏起博器、人工关节等,由仓库按批发价加成10%出库给材料室,再由材料室按零售价卖给病人。在医院器械科设立材料室,实行按成本收费,是强化医疗器械收支核算,进行经济管理的新形式。它的优点是:(1)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核算成本,先收费后使用,使医院应当收入的部分收上来,从而杜绝了漏收少收的现象.(2)完善了仓库管理制度:设立材料室,解决了仓库收受处方,发货手续不完备,不符合财务制度的问题。(3)减轻了病房的压力:由于大量的消耗性器械经材料室核算,把护士长从繁杂的管物工作中解放出来,能集中精力抓技术工作,受到护士长的欢迎.(4)方便了病人:材料室除了供应病房治疗用的卫生材料外,还可以供应门诊住院病人要买的其它医疗器械如:血压计,氧气袋,体温表等等。

六.树立服务观念,提高队伍素质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的思想, 不断提高素质,是做好医疗器械工作的根本。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扩大信息交流,加强科室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努力作好医疗器械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医院改革,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观念, 我们科不断进行管理就是服务的教育,树立对业务科室全方位服务,为仪器服务变为为病人服务的观念。我们遵照,我院的通知要求,制定出本科《为业务科室文明服务的十四条规定》,打印并下发了《医疗器械维修分工一览表》,表中列出了维修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以便及时联系。器械仓库为了方便科室,简化工作流程,把定期发货改为工作时间内全天向科室开放,随时供应各种卫生材料和器械;改变盘点不发货的制度。一边盘点一边收货发货,休息时间对帐,使业务科室能够及时领用器械材料;对科室抢救病人所需要的卫生材料和器械,仓库人员直接送到抢救现场,先使用,后办理手续;对批量大.比较重,使用次数少的卫生材料和器械实行到科室验收,直接办理出入库手续受到科室的欢迎。

科室的日常工作作到了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每季度召开一次组长会,研究分析思想情况,检查上季度布置的工作,安排下季度工作.各组每月召开一次业务会,总结上月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了使科室的管理规范化,我们还根据医院的要求制定了《医疗器械科科室岗位责任制管理细则》按照三甲标准提出了14 条工作标准,并制定了检查和奖罚意见。

我们从86年开始与医院计算机室研制了“医疗器械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了计算机单机管理。90年,我们使用卫生部的设备管理软件,把全部的设备输入微机进行管理。97年,我们制定了医疗器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施意见,实现全科计算机联网进行医疗器械的计划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维修管理、计量管理和资料管理。资料档案室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购买业务书、工具书 200 余册,专业杂志 近30 种,近千个厂家的产品资料,大型仪器档案300余份,保存了本科14年的文件资料。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作到数字准确,为科室查询提供方便,为领导及时提供信息。

医学工程教研室,为医学工程教学、实习做好准备。已经为泰山医学院、济南卫校带教培训三批学生。为了提高全科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按照医院"关于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每年制订学习培训计划.要求技术人员都要进行专题讲座,撰写业务论文。本科技术人员组织了多次专题讲座,组织了“计算机应用培训”“Z80单板机系统讲座”提高了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多年来共发表交流业务论文70余篇,取得专利 3 项。

多年来,我们坚持对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在提高设备效益上不断探索新方法,从树立管理意识,健全管理组织;坚持突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开展使用效益分析,提高设备使用率;改革维修制度,提高仪器完好率;探索经济管理新方法,逐步实现成本核算;强化服务观念,提高队伍素质等方面推行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坚持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做到有计划的引进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器械科自身才能得到发展,才能提高在医院的地位。

结 语

在党的十五大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全国医疗卫生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设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发挥商务贸易业务特长,参与医院的经营管理。(例如材料室的做法,参与成本核算)。(2)发挥技术特长,开展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计量工作结合起来)。(3)与业务科室共同研究学科发展的问题,(仪器合作,医疗仪器与计算机的结合问题)。(4)改变传统的维修观念。(维修社会化,买维修合同,专项承包、建立维修站)(5)改变人员结构,提高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3

CSSD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疗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在操作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及全流程控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0年开始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对影响CSSD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重点环节实施细节管理干预,针对常发生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CSSD内部功能区域设置合理,设备及设施配备较齐全,编制配备护士8人,工人4人,承担医院各科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工作。

2方法

2.1 器械物品数量规格不符 工作中发现,科室在使用器械时,打开器械包发现器械数量规格不符;在回收器械后,核对发现器械数量规格不符。分析其原因是:几套器械同时使用后混放在一起,回收后未按要求清点检查,未及时反馈到手术室;增加或减少器械未及时告知我科;个别人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器械包装操作规程,在包装器械时数量或规格未按要求配置有关。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①将所有器械清点后,发现混放立即调整,并告之科室,避免下次再发生此现象。②科室增加或减少器械时,及时告知我科,并立即修改核对卡。③器械回收后,在分类台上认真清点,如果数量规格不符,在第一时间内告知科室及时查找。④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包装双人核对制度,做到一人配装,另一人核对后包装。

2.2 器械在清洗配置时完好无损,科室使用时发现损坏 日常工作中偶有器械在回收、清洗、检查、包装时完好,而发到科室以后,科室在使用时发现损坏,不能使用。分析原因为器械运送中放置过多,运送中跌落、外力撞击、器械放置不当有关。采取以下措施:①器械在运送中,不要放置过多,精密仪器单独包装,专人运送,避免跌落。②在包装器械时,应平放、勿压,注意轻拿轻放。

2.3 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 因消毒隔离工作相对工作量大,紧张繁忙,故有一些回收的器械未及时进行分类、清洗,锈渍较严重的未及时除渍。一些工作人员可能直接用正在进行消毒作业的手套及已被污染的手套处理已消毒完成的物品。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①用过的器械及时回收、清点及清洗,有锈渍的器械使用除渍剂除锈。②加强消毒隔离知识,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4 管理不当因素

2.4.1质量管理的追溯制度不落实;缺少监督机制和终末质量控制等。相应措施:①建立追溯制度,追溯制度管理可以及时有效控制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损失。②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溯[2]。

2.4.2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不规范 设备科未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维护;大型设备的保养不到位,如灭菌器内壁清洁不到位,有水渍。相应措施:①设备科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②工作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好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3结果

质量管理实施后,CSSD无菌包标识规范,配置器械功能完好,护士仪容仪表规范,下收下送符合要求,能及时送到指定地点,总体服务水平提高,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且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明显减少

4讨论

随着消毒供应室日益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这就促使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避免问题的出现[3]。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参看文献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4

口腔科门诊是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与其他科室相比口腔科门诊的患者多,医护人员与患者近距离接触,而且口腔科器械形状复杂,污染严重,清洗消毒困难,历来是消毒灭菌关注的重点。因此做好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院口腔科消毒情况,2010年――2012年每季度对我院口腔诊疗器械、口腔科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工作效果进行了监测。

1 方 法

选择消毒后医疗活动前采样,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钻、口镜、吸唾器、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手术刀、印模、托盘等。按《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对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诊疗器械按灭菌级器械进行采样和检测;对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诊疗器械按消毒级器械进行采样和检测;采样方法是用棉拭涂抹法,小件器械全样,大件器械采样100cm2面积。

灭菌级器械的采样棉拭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直接放入10mL含中和剂的无菌营养肉汤试管中,震荡洗脱30s,于37℃培养;消毒级器械采样棉拭投入含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震荡洗脱后取样液做活菌计数,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1]。口腔科门诊的空气用9cm直径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置于室内采样点1.5m高处暴露5min,然后将采样平板置于37℃温箱,培养48h,计数细菌总数;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用沾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进行涂抹采样,然后将棉拭头剪入采样液管内,震荡洗脱取样置于37℃培养48h,计数细菌总数,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结果判断,消毒级口腔诊疗器械以细菌总数≤20cfu/件(100cm2),不得检出致病菌为合格,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不得检出存活菌为合格;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室内空气以细菌总数≤200cfu/m3(Ⅱ类环境)和≤500cfu/m3(Ⅲ类环境)为合格;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以细菌总数≤5cfu/cm2(Ⅱ类环境)、≤10cfu/cm2(Ⅲ类环境)且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2 结 果

2010――2012年,每季度采样一次,三年共采样432份,合格400份,总合格率为92.59%。其中消毒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95.77%(136/142),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87.91%(160/182),室内空气合格率为91.67%(33/36),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7.22%(35/36),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100.00%(36/36)。其中各年度采样份数及合格率见,表1。所有消毒与灭菌后的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均未检出致病菌。

3 讨 论

口腔诊疗器械以侵入性操作多,使用频率高,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大[2]通过这三年的监测发现,该院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在消毒与灭菌方面整体是好的,但不同程度还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仅为87.91%,部分室内空气消毒后没有达到要求。诊疗环境对诊疗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管理,严格紫外线灯等的使用管理和加强照射强度的监测,提高室内环境卫生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相关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口腔诊疗规范化,预防和控制各类医源性感染事故的发生。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5

1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制度滞后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管理制度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入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还有在中小医院,维修部门在这里很容易被忽视,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的维修工作制度,维修人员分工不明确,他们什么都得修。也就是说维修人员什么器械都得会修,什么都不能精修。

1.2 维修手段落后

尽管随着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同时据有关资料,在中小医院,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等以下学历,未受过高等教育,技能单一、知识面窄、技术水平提高慢,这也是制约中小医院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缺乏定期维修与忽视管理

实践证明,常用的医疗器械如果得不到有效地维修和定期保养,且不时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那么它们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同时繁重的医疗工作使护理人员忽视了医疗器械的管理。在医院,由于病员多护理人员少的矛盾长期存在,致使护士上班后只顾于应付繁重的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其它。即使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器械管理中的不足,也因怕影响更重要的工作而不去及时纠正。交班时又忘记嘱咐接班护士,导致这些不足缺乏有效地管理。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它的好坏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与声誉,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维修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品德。

建议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

(1)提高工作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

(2)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技术人员;

(3)建立并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

2 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则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

2.1 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正确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划分责任,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维修经费保障管理等。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严格管理,使其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接听报修电话时做好电话记录,如报修设备、时间、病区、维修质量和工作量,这些也是发放奖金的依据,同时有利于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更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方便,他们不需要考虑请谁来修理等这样的事情,只需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2.2 实行科学管理方法

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光有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是不够的,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记载,设立技术档案,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其方法是,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分类存档,维修技术人员也应搜集资料存档,如:1.检测仪器,2.修理工具;3.储存备件;4.经费使用;5.维修记录,6.故障分析;7.维修计划;8.维修信息等。所以,应当收集整理现有资料进行分类存档。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微机系统,并组织计算机联网,扩大信息容量,满足维修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讲,医疗器械配件供应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与仪器、零件不断更新有关,靠厂家供应有困难,维修站过了保修期维修费用昂贵。那么实现医疗器械维修备件储备社会化是必要的。

总之,在实际维修工作中,上述的维修对策和方法还是不够的,要根据实际仔细分析,灵活运用,有机结合。注意总结才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阐凤田.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医院管理论坛,2004(88).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6

疗养院医疗器械的引进工作,要从疗养院总体发展、专科建设、人才引进、财务状况、设备性能等诸方面综合考虑。

1.1 建立医疗器械引进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医疗器械管理单位及组织结构,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装备规划、立项的原则、程序等。其次,要完善评价、审批的组织体系。成立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进行宏观管理,对本单位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技术问题进行评价、咨询;建立医疗器械论证专家小组,从技术上加强医疗器械的装备规划和立项论证。首先由临床使用科室提出购置申请,从引进设备的作用特点、适应症及临床特点、应用前景及两个效益分析,以及申购科室具备的条件(含人员和场地)等方面阐述立项依据,交由院医疗器械论证小组论证。医疗器械论证小组从技术上引进条件是否成熟,资金上是否允许,人员及场地准备上是否充足等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经论证小组论证通过的医疗器械引进项目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从宏观上对项目进行立项审批。改变过去谁申购谁论证的模式,使论证工作更合理更科学。

1.2 医疗器械引进的原则。从疗养院发展及学科建设来讲,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①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疗养院的基础医疗器械的特点是数量不多,价格低,多是共性设备,各个科室都使用。这些医疗器械的规划和立项往往紧跟疗养院总体规划。②添置专科医疗器械,形成特色专科。要扩大疗养院的知名度,必须要有品牌专科,甚至名牌专科。因此,疗养院不仅需要一流的人才,还需要一流的医疗器械,再加上一流的管理,才能形成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品牌,因此疗养院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先进的专科医疗器械,用来建设特色专科。

从引进的医疗器械本身来讲,须遵循三条原则:①技术上先进。这是引进医疗器械首先要考虑的,引进的医疗器械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代表当前该领域的发展潮流,并处于领先地位,否则可能会出现医疗器械刚引进就出现技术落后淘汰的情况。②功能上适用。医疗器械的功能配置很复杂,尤其是大型医疗器械更是如此,常用功能和在近期就能开展的待用功能可以选配,近期不能开展的待用功能可以暂时不配,待条件成熟时再加配,这样可以做到既够用又不浪费。③经济上合理。医疗器械有很多档次,产品有进口的和国产的,品牌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档次有高档的和低档的,在医疗器械立项时要充分考虑引进产品的档次,能用国内产品的就尽量不用进口产品,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做到经济上合理[1]。

2 医疗器械的采购

医疗器械引进项目一经正式立项,就可进入采购阶段。医疗器械的采购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供应商的评审。医院应成立医疗器械供应商评审小组,对给医院供货的厂商,应从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特别是售后服务情况、产品质量、价格及服务情况等内容对其进行供货资格的评审,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同时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实施监控,实行动态管理。

2.2 采购方式的选择。凡符合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的项目,应不折不扣地实行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需配置许可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不纳入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的项目,医院也应成立由医疗器械科、使用科室、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成立的采购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实施采购。谈判是医疗采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医院是否能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在组织采购过程中,坚持货比三家、公平竞争、公开招标、集体决策、择优选择的采购原则。临床急需的临时性采购医疗器械,可采取医疗器械科先行采购,后向采购小组汇报的形式实施采购。

2.3 采购物品的验收。购入的医疗器械,坚持安装验收制。在安装过程中,器械科技术人员和使用科室共同按合同条款对设备型号、外观、性能、附属设备以及试机情况进行逐一验收,并填写相应的安装验收报告,共同签字。设备运行正常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验收合格医疗器械方能入库、记账、制卡。

3 医疗器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3.1 加强人员岗位培训,提高医疗器械使用效益。医疗器械要通过人实现它的价值,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效益。通过岗位培训,以经过培训的人员来带未受培训的人员;利用供应商上门安装、调试、维修的机会虚心求教;自查资料,逐步摸索等各种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3.2 完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管理。依据仪器操作手册,由设备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同时要保证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等)符合仪器开机条件,有些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上机操作。在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上,实行“五定”制度,即:定设备、定人使用、定人管理、定责任、定期维护保养[2]。实行按级负责制,使用者对管理者负责,管理者向器械科主任负责,器械科主任向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负责。

3.3 建立、健全规范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建立总账、分账以及管理档案,科室建立分户账,注明名称、型号、规格、单位、国别、使用科室、启用日期、保管人。每台(套)设备均建有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履历本、设备筹购资料、计划论证书、订货卡片、合同书、验收鉴定及结算单据(复印件),设备技术资料、产品样本、使用说明书、损坏事故报告和处理资料等。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理。此外B类以上医疗器械均建有设备使用管理登记本,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登记表、操作规程、使用记录、交接记录、检修记录、质量等级鉴定等。登记本随机保管,由使用者负责登记。

3.4 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医疗器械交接。对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我们要求严格交接手续,定期进行检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每年对装备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和下一年医疗器械管理计划。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医疗装备进行一次检查,查找、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小组和管理者每月对所负责的医疗器械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否及时填写有关的资料和进行保养,有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使用者要不定期进行检查,一般开机前、关机后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管理者[2]。

军队人员流动性较大,更要严把交接关。人员调动前,要求上一级管理者对其所负责的装备组织进行交接,确认数量质量完好后交接方与监交者同时签字。要求装备完好,数量符合(包括零配件),资料齐全,同时还要调动者将技术资料留下,确保了装备使用管理的延续性。

3.5 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确保医疗器械完好率。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管理,是保证各种医疗器械正常使用和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医疗器械必须制定保养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工程技术人员配合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一起做好仪器的年度维护保养工作。这项工作又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保养,即由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进行保养,把使用与保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必须对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使用保养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保养技术培训和设备保养考核;二是专人保养:由使用科室指定熟悉仪器设备结构和性能的技术人员负责定期保养,主要是进行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或进行局部检修与调整;三是预防性保养:由科室保养负责人与修理人员共同进行,定期对设备的部件进行检查维修,必要时更换零件,预防设备损坏[3]。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7

1 研究背景

本院属于三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科室一共有21名工作人员。医院传统的器械消毒情况是,供应室主要负责管理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所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以及负责其他循环利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通常,各种可重复利用的器械一般由临床护理人员在使用后清理、清洗、打包,然后送到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消毒、灭菌。长期下来,这种管理模式凸显出各种弊端,一方面表现在,器械清洗、打包、消毒是比较专业的工作,临床护士因为缺乏专业的训练,并且在整个清洗和打包过程中缺乏指导、监督,容易出现清洗不干净、打包不合格等问题,可能导致返工,浪费人力资源,更可能在临床使用时,导致感染发生;另一方面,临床护理人员分担了一部分器械清洗、整理工作,供应室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大大减轻,容易导致人员懈怠、管理松散等情况,长久以往,并不利于医院的整体管理。

2 医院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管理主要有如下几点作用:(1)消毒器械、器具由供应室集中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临床科室及人员的责任和压力;(2)供应室对全院能够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集中实施清理、清洗、灭菌、打包以及供应等管理,保障了器械的清洗、灭菌效果,进而保障病患及护理人员的使用安全性;(3)器械消毒质量的提高,是预防、控制医院院内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帮助临床缓解压力、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3 消毒供应室在集中管理后所实施的优质护理措施

3.1 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大胆改革创新,重视消毒供应科室的作用,带领人员学习各项医疗卫生标准及文件,加强临床护理服务的思想教育,增强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认识到供应室进行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消毒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完善科室的管理制度,工作中严格遵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以及考核评估标准》,努力转变服务观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护理,为消毒供应室落实集中管理机制奠定思想基础。

3.2 深入临床,加强和各科室的联系 每隔一段时间就安排人员深入临床科室,以了解器械的临床应用状况,对科室反馈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归纳汇总,对硬伤性的问题以及反映较多的问题重点关注并尽快予以解决。遇到瓶颈问题时,及时向上级汇报或者全院大汇总提出,供大家探讨获得解决办法。如果与临床科室产生不同的工作见解,科室领导或者负责人之间要及时沟通,就问题达成解决方案。总而言之,供应室要秉持“全心全意服务于临床”的理念,将优质服务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3.3 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 供应室要一改传统消毒管理的工作模式,在上述深入临床科室的过程中,向器械的使用人员了解器械、器具的名称、功能、结构、性状,了解包内器械物品的明细,包括使用时间、包装办法、回收时间等[3]。通过与临床的沟通、协商,在回收与供应两个环节尽量满足临床要求。在当前集中管理情况下,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主要分为6个方面:(1)入到临床科室统一清理、回收器械,对各个专科的器械进行详细的登记,制定编号,便于管理;(2)对回收的物品、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洗、擦干等;(3)在清理、清洗过程中发现有破损的器械、器具,进行合理的销毁,以免再流入临床;(4)对器械、器具进行专业的消毒、护理和标记管理;(5)对消毒完毕的器械、器具做好储存、发放和记录;(6)负责各类消毒器械、物品的时间和质量检测,且负责各组的衔接及配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器械包出现数目不吻合或者质量问题,立即停用,查找原因,及时解决问题。上述6个内容互为协调,环环紧扣,体现了集中管理的有效性。

3.4 合理排班 通常每天的上午11点与下午的5点左右的时间段,临床科室、手术室会产生许多使用过的器械物品,需要供应室消毒人员进行回收、清理、灭菌等,但是这两个时间段是供应室的歇班时间,人员力量不足,不能确保临床需求,因此,供应室调整了排班时间、轮班模式及工作时间,在原来两个正常班次的基础上增加2个班次,即10~13点与16~19点的班次,其他班次的工作时间也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此一来,大大满足临床科室的诊疗器械回收、清洗、灭菌的需求,使工作任务安排得当,加强了供应室的供应保障,实现优质服务的目标。

4 结果

本次本院在消毒供应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结果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科室对于医院消毒管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

5 讨论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消毒供应科的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及院内感染的发生,最大程度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消毒供应室进行管理改革,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和理念,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由于消毒供应室与临床护理服务联系紧密,是一个具备专业性、服务性的医疗部门,在新形势的发展下,本院对诊疗器械的消毒实行集中管理,并实施优质的护理模式,其作用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专业培训上岗,其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优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集中管理后,更加突出了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重要性,同时也令其工作责任感有所增强,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意识到供应室的工作应以临床科室为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4]。(2)减轻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压力,临床的护理质量获得保障。消毒供应室启动了集中管理的模式之后,促使全科室的工作人员都树立了坚持不懈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尽量协调各个组、各个部门的工作,提高配合的默契,将下到临床回收器械、清洗器械,以及其他操作,如检查、打包、登记、消毒、灭菌、下送等工作形成一条龙服务,减轻临床护理人员回收器械、清洁器械、送包、取包等工作量,使其挤出更多的时间服务患者,将优质服务落实到各个科室[5]。与此同时,供应室人员相对以往职能扩大,是改变传统低效工作模式的表现,也是加强人员管理的尝试,有助于对供应室的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高效的工作模式[6]。(3)能够大大降低医院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这是因为消毒供应科的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器械消毒水平,操作规范,使污染器械、物品获得彻底的清洗、清洁、消毒、灭菌,较大程度消灭了污染源。此外,污染的器械从手术室获得临床科室直接送到消毒供应室,减少了周转步骤,在减少院内感染机会方面的效果也是显著的。(4)合理地排班及调整工作时间,能够进一步满足临床的需求,及时对污染物及器械进行专业的、统一的清理、清洗、消毒、储存等,提高器械物品的利用率,也能确保器械物品获得有效、快速的消毒处理,缩短了器械物品使用的周转周期[7]。尤其是在急危病、重症手术较多或者流行病的高峰期,供应室的统一管理,周转率加快,使器械物品资源共享的速度也加快,也保障了临床需求,提高临床使用的质量。本组选择了本院消毒供应科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在集中管理后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获得了较大成效,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科室对于医院消毒管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这表明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的优质服务模式是比较先进的工作模式,获得大家的认可,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同时能够进一步强化、提升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9-10]。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将临床护理人员还给患者,使优质护理贯穿各个临床科室,一方面确保患者获得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还能确保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过程更加程序化、专业化,大大加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率,节约成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管理模式[11-12],此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晓萍.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05-106.

[2]贺春莲,刘小芳,郑文,等.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6):6855-6856.

[3]孔慧,孔平,陈付华,等.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的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2,4(10):657-658.

[4]邢继波.消毒供应中心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39-140.

[5]王姿英.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12(10):104.

[6]骆金萍.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应重视的几个环节[C].2008年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管理(屯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08-109.

[7]丘秋香.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后在优质护理中的保障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386-387.

[8]鲁林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5(10):125.

[9]廖根娣.消毒供应室为临床服务的方法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98-9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2-6.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8

完整的资料是开展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前提,能给维修人员提供基本的资料保障,是医疗器械维修的依据,如维修手册、技术说明手册以及电子线路图等。不过,现下很多医院存在医疗器械详细资料不完整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生产器械的产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技术,影响了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开展。

1.2维修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尤其是中小型医院在维修管理制度上还不完善,缺乏先进的技术,维修管理十分落后。加之一些管理者为了节省投资成本,并不会过多的投资在医疗器械的更新上,一些故障器械修了又修,不仅给维修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还给维修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根据我国普遍规定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相关指标显示,医院的医疗器械年修理率至少要在90%上,器械的年平均故障维修时间至少要维持在5天一台[1]。

1.3维修工具和方式滞后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医院在医疗器械维修工具和方式还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医院在更新了医疗器械之后,用传统落后的工具来维修高端的器械,是达不到要求的,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2互联网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措施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一些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随着医疗器械的科技化,维修工作也应该逐步实现科技化。因此,互联网在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的应用备受社会关注,下面笔者就结合我院利用互联网在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图1互联网在我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具体应用

2.1互联网远程诊断功能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互联网远程诊断功能给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带来一定的便捷性,一旦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就可以通过远程功能,联系到器械的工程师,第一时间与他们商讨解决对策。同时,通过互联网远程诊断功能,还能与医疗器械的厂家进行直接联系,利用远程诊断技术对故障器械进行诊断,购买必要的元件。

2.2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一方面是单片机技术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作用,如单片机可以通过分析仪器产生导联信号,帮助医生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另一方面是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的更新,主要是SQL2000数据库平台[2]。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对维修进行合理的监督,共享维修所需要的资料,了解更多器械的信息,进而更好的开展维修工作。

2.3互联网搜索引擎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搜索引擎是很多行业开展工作的重要渠道,在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借助搜索引擎。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搜索引擎是百度、360、谷歌等。互联网搜索引擎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初步查找。主要针对一些没有完整资料的医疗器械,可以采用关键字查询法,如我院之前有台没有说明书的器械,出现PH酸度计测量不准故障,笔者就在百度输入“PHs-3C酸度计原理”,了解这台器械的名称、结构等,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2)电子元器件查寻。医疗器械的元器件维修必须清楚其功能和参数,维修人员就可以借助搜索引擎进行查找。3)电路图查找。如在百度的图片搜索中输入“超声波雾化器电路图”,就能找到雾化器电路图的相关资料。

2.4互联网数据库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医疗器械维修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专业的医疗器械维修资料、期刊、文献、专著等。我院同其他医院一样,购买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能直接查找一些具有价值的资料。笔者经常通过数据库下载一些别人的经验之谈,这些资料都是具有专业性和科研性的,而且内容比较完整。

2.5互联网专业网站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网络上有很多专业的医疗器械维修网站,如医疗维修在线()、医疗检验仪器维修网站()等。我院在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很好的利用了这些专业网站的资源和知识,通过借鉴别人的一些经验和维修方法,更好的完成维修工作。笔者经过多年的积累,总结出了几点经验,能够在这些网站中快捷的查找到自己的资料。如想在医疗检验仪器维修网站查找有关生活分析仪的资料,可以在百度输入“生化分析仪site:”,如想在医疗维修在线查找有关呼吸机的资料,可以在百度输入“呼吸机site:”。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9

1.2改进措施

1.2.1概念认识

要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这项工作首先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适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发挥非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作用,可能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3]。

1.2.2改进办法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各医疗机构要不断开展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宣传并加强人员培训班工作,增强并提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认识,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重要意义。对于医护人员广泛反映的如何判断何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问题,现已有出版的手册可查阅,如广东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数据库中历年来6000余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整理,并查阅中外文献相关内容,结合临床科室使用器械的情况分类列述,出版《临床常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汇总手册》,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判断依据。

2制度与监管

2.1影响因素描述

各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都缺乏完善的人员配备和制度安排。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医护人员遇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都不太清楚该向谁报告,以及怎样报告,从而造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漏报或误报。

2.2改进措施

2.2.1医疗机构应指定部门及人员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提高各医疗机构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程度,在相关部门(如设备科)设置专职监测管理办公室,配备负责日常监测工作的专(兼)职监测员,同时各医疗器械使用科室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对监测员和联络员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使用,监测员和联络员要熟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相关法规和相应程序[4]。监测员可由设备科工程师兼职,发挥其熟悉医疗器械的优势,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5]。联络员应由临床各科室指定熟悉本科室常用医疗器械的性能和使用常识的人员负责,能及时收集本科室所发生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并反馈给监测员。笔者所在医院在设立了相关部门及人员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后,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得到及时上报。

2.2.2应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和程序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并明确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一套既定程序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进行上报。比如: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在进行心电监护时心电信号出现异常,应报告科室联络员,并由联络员上报设备科进行故障排除。故障排除后,设备科监测员对该可疑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整理和上报;建立突发、群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或预案;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档案以便进行产品追溯,并于每年1月对上年度的监测工作进行总结。

3监测报告品种

3.1影响因素描述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品种较单一。近年来,由于对各级部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宣传、贯彻到位,以及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数量不断提高。但总体来说报告品种较单一,对一次性耗材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率较高,但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上报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次性耗材和植入类医疗器械都是与人体直接接触,对其安全性广大医护人员较为重视。而且医院对此类器械的购置、发放均由仓库完成,一旦出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都能及时反馈给仓库进行上报。而医疗设备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涉及面比较广,收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存在困难[6]。

3.2改进措施

应在设备部门配备一个专(兼)职监测员对全院医疗设备故障报告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对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进行上报,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科室的年度考核里。在纳入年度考核后,笔者所在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从2012年3例,到2013年上升至61例,而2014年上半年已上报72例,改进效果显著。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二、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医学文化素养

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人员总是起决定性作用,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树立为临床医疗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人员的维修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正确使用,严格管理,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突出预防性维修,最大限度地提高或延长医疗器械设备的无故障时间,经常出现故障意味着使用寿命缩短和维修费用增加,从而增加医疗成本。掌握好仪器的维修与保养技术是医疗器械工程师的重要技能。医疗器械工程师的知识面要求比较广,特别是随着医疗设备的精密度、复杂性的提高,要求知识面越来越广,且逐渐加深。维修工程师的工作经验、学识水平和灵活采用检查方法的能力等,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能力越强,效率越高。

三、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1)仪器设备管理制度;(2)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3)检查评比制度。这样才能使维修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第一、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第二、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第三、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四、医疗器械的档案分类

一是优化器械的管理网络,器械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要确保器械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和完善管理网络,强化各级职能管 理部门的建档意识。成立由院领导直接负责的档案管理网络,实行设备科、 使用科室、操作人员分级负责的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责任,签订相关的医疗器械管理责任状,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器械档案管理要作为医院目标 管理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管理考核。明确器械操作 人员在负责器械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使用记载有职责:定期上 报使用和保养记录,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二是器械采购文件,要按年份归入器械档案。随着器械从申购到安装 使用,要由器械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整理,再移交医院档案室。同时将有关 材料下发至相关使用科室,让操作人员都能按器械档案的归档要求,配合院 部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三是医疗器械采购、调试、检修等,形成的具有相关材料,以及随机配送软件技术资料,也要归档保存。运行过 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器械的使用情况、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情况等。 这些资料一般也要按年度录进档案的数据库。

五、科学的管理与维修方法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光有实践经验,光凭脑力记忆是不够的,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资料和有关记载,设立技术档案,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其他仪器设备也要有一定的文字记载,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其方法是: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分类存档,维修技术人员也应搜集资料存档。

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及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质量,维修人员要将维修工作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修理:在易发故障前进行有计划的检查修理。(2)改善修理:对易发故障进行结构电路改进,降低故障率。(3)定期修理:依照修理周期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工作。(4)事后修理:突然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强制修理。(5)在仪器修复并正常运转之后,需按它的技术指标参数进行调整,以恢复其原有的性能。医疗器械的维修是牵涉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医疗自身的特点,还具备电子电路、物理、化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需要从不同学科的实践结合做起。

六、完善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责任制

医院领导及其医务人员一般都是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并不具备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则很难实施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即使是精通工程技术的人员,没有相关规章制度也难以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大中型医疗,其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医疗装备设施的管理、事故责任细则、人员培训与教育、维修经费保障等。

参考文献

[1]任筠,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4.6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11

一、先进术的技术配合

在解放军总医院为期7个月的进修学习期间,在总医院广大医生护士的关怀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组的轮转工作。通过学习已能够独立完成骨科的四肢内固定、颈椎前后入路内固定、胸腰椎内固定、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汽化术的手术配合;普外科的门腔分流、直肠癌根治、全胃切除、腹膜后肿瘤;胸外科的食道、肺手术以及食道三切口;神经外科的颈椎前后入路内固定、口鼻垂体瘤、脑膜瘤、颈动脉瘤夹闭、听神经瘤切除术等大手术的手术配合。

二、先进仪器设备

此次前往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见到并亲手操作了很多先进的仪器。例如超声刀、温毯机、回路电极、骨科和神经外科的导航系统、神经外科开颅电钻和气钻、神经电刺激仪、快速消毒锅、低温消毒锅、器械超声清洗锅、环氧乙烷消毒锅。

总医院手术室已经淘汰了戊二醛浸泡和甲醛重蒸两次化学灭菌法,他们通常选择高压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法、低温灭菌法,所以消毒锅的种类也很齐全、操作方便安全,既保证了器械灭菌要求,也大大节约了接台手术的时间。神经组运用先进的导航系统配合手术,通过导航能够准确的定位优势可以判断出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术中切除是否彻底,大大提高了手术质量。骨科在作脊椎内固定手术时使用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钉子是否在锥体内,有无损伤神经等,增加了手术安全系数。

三、手术室的管理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12

对于医院来讲,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发展,对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要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不仅需要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以及技术,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也是关键因素。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要保证医院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健全医院的管理体系,及时的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医院来讲,政府的补贴逐年减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如何发挥出最大作用,也就成了医院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器械科工作人员,做好器械的采购和维修保养工作,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新技术推广使用工作。

要想提高医院的生存能力,不仅需要拥有高水平的医生,还需要完备的后勤保障工作,医院的硬件设施是一个医院不断发展的有力保障,做好器械科的工作,加强器械管理,发挥好器械科的作用,对于医院有着重大意义。而器械科的工作并不是仅仅做好器械的购买和维修,更多的是器械的使用培训,以及对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并且及时的将新技术进行推广,与临床科室做好配合协调工作。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器械科的作用,充分挖掘其应有的价值,仍是任重道远。

随着社会发展,对器械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就要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并满足医疗需要,协助医院作好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发挥出器械科的最大作用。

一、医院器械科主要作用分析

器械科不仅是一个后勤保障部门,逐渐转变为一个技术型科室,负责医院的医疗设备操作培训以及技术推广,根据当前医院的发展现状,很多器械科的技术员工缺乏先进的服务理念以及较强的专业素质,在岗位上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当前器械科的作用需要转变,逐渐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的技术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医疗事业。

根据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进行培训,从事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同时能够和周围同事协调工作。当前对于医疗技术的要求较高,很多的医疗设备都是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所以需要相关技术工作者,能够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及时的将设备维修好,保证医疗服务以及疾病救治的顺利进行,因此,技术工作者的地位等同于医护人员,是医院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做好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最佳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效果,保证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利用最低费用实现设备的最大效能,为医疗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完善设备监管体系,结合各科室的实际工作需要,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也是器械科应该具备的现代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维修必须与厂家联合进行保养和维修,对于中小型电子设备要依靠本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单纯机械性需靠力气修复的仪器设备应外聘劳力。这样分级维修的方法确保了在医院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对仪器设备维修可以及时响应,又可以使本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医院器械科管理职能分析

对于事业单位,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一直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尤其是对于医院器械科等重要的科室,做好管理工作是发挥其最大效能的前提,医疗服务以及医院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网络中心,做好设备的硬件维护至关重要,而设备的软件维护也是不可忽视,大型医疗设备的数字系统是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有机结合,医疗设备的计算机系统,主要完成相关设备的操作控制,以及医疗影像工作。如果因为软件原因,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就会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甚至误操作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加强系统的软件维护至关重要。

做好医院的网络管理工作,保证网络、通讯的稳定,满足医院的正常管理与医疗需要,是当前新形势对医院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以及管理水平,才会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器械科则肩负着维护网络系统平稳运行的重大责任,也是医院开展正常工作的有力保障。

器械科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而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建立一套完整的台账,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规格、使用科室。每年进行一次造册登记,有利于加强技术协作和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防止设备资源闲置浪费,避免重复引进。当医疗设备达到使用物质寿命和技术寿命时,需要进行报废,这样才能深化设备管理,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降低医疗风险。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面对着新的环境,只有认清自己的工作需要,加强管理监督,准确的给自己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能,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更好地适应新要求,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以及专业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才会更好地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医院器械科工作总结篇13

[

关键词 ] 医院管理;信息化;消毒供应中心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67-02

[通讯作者] 谭思源。

[作者简介] 陈艳,41岁,盐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本科。

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强制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行业标准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提出: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 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物流管理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近年来,随着医院临床科室高精尖诊疗技术的日新月异,需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手术器械数量大、种类多、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验收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标准却是越来越严格,这给消毒供应中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我院为一所拥有2000张开放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自2006年消毒供应中心实行了集中化管理。为了建设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使消毒供应中心能够适应医院的发展,于2013年引进了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来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取代了传统的手术器械手工追溯的方法,使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更加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简便化。

1 信息化管理模块

1.1 消毒包模块

该模块对手术器械包进行管理,包括器械包的回收、清洗、配包、灭菌、入库和发放功能。主要采用的技术是条形码技术,即为每一个手术器械包都生成一个唯一的条形码,在进行操作时,只需使用无线条形码扫码枪扫描器械包上的条形码,同时选择相应的必要信息即可完成操作。该模块使用了专人专职和专机专职的设计理念,降低了操作系统的难度,提高了清洗消毒的质量;同时系统还具有大量的智能校验、智能判断和智能提示机制,使系统操作的失误率将至了最低。

1.2 库存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库存进行管理,包括库存监控、过期批量回收、库存预警、耗材预警和环境监控功能。通过库存监控可以看到全院所有科室手术器械包的库存以及手术器械包的状态,对过期的手术器械包和即将过期的手术器械包进行提示,从而优化器械包的出库使用管理;过期批量回收是对各临床科室过期的手术器械包进行批量回收操作,并进行复消包登记,生成各科室的复消包的统计表,从而优化各临床科室器械包的配送数量;库存预警和耗材预警是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基础包和耗材进行库存实时预警,从而保障消毒供应中心的持续服务能力;环境监控则是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回收清洗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实时的温湿度监控,从而确保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达标。

1.3 查询统计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来查询器械包的信息和统计器械包发放的数量,包括器械包追溯、手术器械包统计、敷料包统计、丢失器械统计和复消包统计。器械包追溯可以通过条码号、病人的住院号或者病人的门诊号来查询器械包的清洗消毒信息,从而达到快速追溯的效果。而这些统计可以直观明了的知道各个科室使用器械包的情况,从而优化供应室的配送方案。

1.4成本核算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用来核算医院各临床科室花费的成本,包括成本核算功能。该功能可以核算出消毒供应中心每个月的总成本。通过选择时间,则可以生成所有科室在此时间间隔内的成本明细,并将明细生成报表导出,用于财务部门进行账目核对。

1.5 临床科室模块

该模块是方便临床科室进行操作,包括物资申领、库存监控和器械包使用功能。各临床科室通过物资申领功能可以直接向消毒供应中心发起申领请求,并可以实时查看申领的进度。库存监控则可以查看科室器械包的状态,避免器械包的过期使用。器械包的使用则只需扫描器械包的上的条形码,输入病人的住院号则可实现数据登记功能,实现无纸化的操作。

2系统模块应用

2.1申领

申领物品分二大类,一种为临床可重复使用器械包、另一类为一次性使用物品,需进行全程质量可追溯物品主要是指第一类物品。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的使用情况,在网上申领本科室所需的器械包数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每日固定时间查询并打印临床所需物品的品名与数量,打印单一式两联,回收人员与发放人员各执一份。

2.2发放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双人核对各科室的申领单,检查无菌包的外观质量无缺陷,用密闭下送车装车并送至相应的需求科室,与临床工作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并确认发放的物品品名、数目以及外观质量的完好性。

2.3使用

临床使用该器械包时,录入使用患者的住院号,并扫描器械包上的条形码,即可将器械包的信息与患者的住院信息相关联。

2.4回收

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组工作人员根据无菌物品发放间的申领单至各护理单元回收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包,并与该护理单元工作人员清点好所回收器械包的数量与种类。去污区清洗人员扫描回收器械包上的条形码,即可汇总当日所收器械包的数目、种类。根据物品的种类、结构复杂程度分类处理。器械包内物品与数量与清单不符者,及时与相应科室联系尽快寻找。

2.5清洗

工作人员将所回收器械包平均分配至相应的清洗消毒机,准确记录清洗消毒机的开始时间,密切观察清洗机的运行情况。

2.6检查包装

运行结束后,清洗审核人员判断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是否合格,并点击合格通过按键,确认清洗过程的有效性。配包人员卸载清洗流程合格的器械包,并在追溯系统内钩取本批次清洗的器械包名,并打印相应的条码。通过目测及带光源放大镜再次检查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并按各器械包的包内清单准确配置器械包。

2.7灭菌

消毒员选择灭菌器后扫描即将入该灭菌器的所有器械包条码,根据规范的装载要求,正确装载各类待灭菌物品。灭菌过程中,密切观察灭菌器的运行情况,特别是灭菌阶段的关键参数,及时准确地记录。

2.8储存

灭菌过程完成后,双人核对灭菌器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的结果,监测合格时方可入库储存,卸载时应检查有无不合格的灭菌包,如果发现湿包应返回去污区重新处理,并在追溯系统内登记,以便动态监测各灭菌器的湿包发生率。

2.9追溯查询

如果临床科室发生一起院内感染,疑手术器械的处理问题时,通过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的器械条码,可追溯到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及清洗灭菌的相应设备的整体运行流程。一旦出现生物监测阳性,可通过追溯系统寻找自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发至各临床科室的器械包。

2.10追溯统计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可实时查询本科室内各设备的运行状况,每日的处理的各类器械包、敷料包的品类与数目以及器械包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时的实时位置。每月末,统计各临床科室在消毒供应中心产生的消毒灭菌费用,上报至医院财务部门,作为核算各科室的绩效一项依据。

3 体会

3.1 提高工作质量

通过使用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将所有的清洗、灭菌流程都规范化,在通过计算机的严格控制,降低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从而提高清洗消毒的质量;由于所有的操作都在计算机上完成,这样就切断了污染品清单由污染区再次传到无菌区的可能,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可能。专人专职的功能,也确保清洗消毒人员能够更加熟悉自己操作的步骤和提升自己的责任心,从而减少出错的可能,提高工作的质量。

3.2 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通过计算机采集数据,减少了手工登记的操作,从而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和准确的统计出结果。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筛选的条件,筛选出更加精确地数据,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工作,从而大大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

3.3 提升服务能力

应用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可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清洗消毒的质量。此外,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通过与His系统对接,使消毒供应室融入医院的大网络,方便了与其它科室的业务往来,从而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能力,使消毒供应中心能够跟上现代化医院建设的步伐。

4 结语

医院的信息化必是一种潮流,现代化医院不会存在信息孤岛。而传统的消毒供应中心也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的需求,只有改变传统,用信息化管理来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才能使消毒供应中心跟上现代化医院建设的步伐,与医院共同发展进步。

[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WS 310.1—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WS 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WS 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张秀銮,曹力,张芳,等.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173-17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