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实用13篇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

在进行混凝土的运输时,充分考虑到运输的环境和运输的条件,通过拌合升温的技术和手段,对运输途中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方法,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适宜。对冬季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电加热技术较为常见,这种施工技术主要是将变压器和拌合站通过电缆进行相应的连接,同时还要配备漏电保护装置。随后可放置1kw的电热管在拌合站水池池底,主要依照拌合站的水池和尺寸进行电热管的数量安排,一般情况下要添加30根左右的电热管。然后在上水口设置一个温度计进行水温的监测,在冬季较低气温的情况下,要避免拌合站的水温和热量散失较快,在拌合站的顶口要配备相应的棚盖,在保温作用下还可以与水温箱进行配合使用,如果温度较低,可利用水温箱进行加水。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还会应用到蒸汽的加热技术,在进行相应的蒸汽锅炉加热时,要添加蒸汽锅炉进行混凝土的热交换,主要通过拌合站的水池与蒸汽管道进行连通,利用高温蒸汽管道的蒸汽高温热量传送到相应的地方,为混凝土的拌合提供恒温,使其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对混凝土拌合施工的影响相应减低到最小。

3现场混凝土的浇筑技术的施工工艺步骤

对现场混凝土的浇筑时,先在承台的顶端砌筑高约20m,然后撤除其覆盖上面的土布,在堰内倒入一定的冷却水保温设置。在承台的侧方采用钢桩进行围堰间隙方式,主要是在其承台和顶口进行密封,利用这种棚状的构造,使温度较慢的地散失。若遇到冬季零度以下的气温天气时,还需要在钢桩围堰间隙进行碘钨灯的设置,然后对承台进行加温维护,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还要对顶面的混凝土采取用土布和电热毯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温设置。在进行相关施工时,还要对侧面的承台进行相应的彩布条的密封,保护温度不被过快散失。对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对浇筑墩进行保温设置,对模板采取预热的办法,随后用土布包裹加强保温。因为墩柱的浇筑较为复杂和困难,使保温的工作有了难度,因此对混凝土浇筑时防止温度过快散失,对浇筑盖梁施工结束后可利用覆盖土布的方式和塑料薄膜等方式进行混凝土的保温措施,针对温度过低的情况,还可以使用电热毯。用彩布条进行侧面和底部的封闭,加强保温措施。对箱梁的浇筑工作一般在低温状态下,可在冬季白天进行施工,避免夜间施工时对大功率的加热而耗费过多的电能和资源。在混凝土的施工缝进行保温防护时,主要采用碘钨灯的方式,也可用热水进行浇淋,但要控制好温度在5°上下。通过完成墩柱的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应马上对混凝土进行保温设置,对混凝土的凝结提供适宜的温度。

4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和养护措施

在冬季进行道路桥梁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对模板和相关钢筋上的杂质和附属物质进行清理,充分保证其内部各向同性,还要对混凝土的温度保证应力均衡。如果冬季温度十分低,要使用暖棚方式把所有的钢筋在25mm以上的全部加温。对混凝土的灌注温度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基本上都要保持在5°以上,还应注意连续灌注不能停断。对于施工缝要处理干净并清洗工作。在道路桥梁的混凝土养护工作,主要在施工浇筑完毕之后,根据低温的硬化缓慢和容易受冻的情况下,应在最初的配比混凝土中选好适当的水灰配比。浇筑完毕后应在8小时以内进行加盖和保养,第一层铺设塑料膜,再次铺设麻袋覆盖,在零下温度下不得浇水养护,禁止在上面走动等,还要安装相应的模板支架。最后要在正常的温度下进行拆模。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2

1、概述

龙口工程A、B标段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左岸1#~10#坝段、右岸11#~19#坝段及消力池部分,标段内最大坝高51m,最大坝宽30m,混凝土工程量66万m3,钢筋制安约10000t。混凝土年最高浇筑强度21万m3,月最高浇筑强度3万m3,日最高浇筑强度达800m3。

A标底孔坝段12#~16#坝段及B标机组坝段5#~9#坝段坝体结构复杂,钢筋制安量大,混凝土施工强度高,施工复杂,质量要求高。为消除混凝土“顽症”,规范浇筑工艺,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2006年9月根据质量检查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在以缆机为主要入仓手段的右岸15#A块坝段进行仓面工艺设计的试验和应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在整个右岸A标段全面进行了仓面工艺设计的应用和推广。

2、混凝土仓面工艺设计的编制

2.1、编制依据

仓面工艺设计根据龙口工程月施工进度计划、周施工进度计划及每个仓号的特性进行编制,仓面工艺设计由浇筑单位编制,经三级质检人员检查,最后经现场监理人员审核批准后交各相关单位执行。

2.2、 仓面设计主要内容

㈠ 仓号特性

仓号特性主要包括混凝土品种及布筋情况、仓号面积、仓号结构体形、分层高度和浇筑设备。

⑴ 分层厚度

浇筑层厚度对混凝土施工速度、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结构体形、混凝土浇筑强度、入仓手段、温控要求等因素确定分层厚度。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层厚,基础约束区一般采用1.5~2m,脱离约束区一般为3m。

⑵ 分析外界影响浇筑的因素

相邻坝块高差、备仓安排及其它专业平行作业等因素对混凝土浇筑均有一定影响,需提前确定施工计划及制定相应的施工预案。

⑶ 结构体形、布筋情况、混凝土标号级配及仓内混凝土标号分区情况

对于钢筋密集区、体形复杂及混凝土分区较多的仓号编制仓面工艺设计时,一定要进行仔细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再进行仓面工艺设计的编制工作,并制订详细的施工预案,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㈡ 入仓手段、允许铺料间歇时间、铺筑方法

⑴ 入仓手段

确定浇筑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浇筑设备型号、性能、拌和楼生产能力、钢筋密集区及盲区平仓振捣困难和混凝土标号改变占用时间等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采用缆机入仓,如存在浇筑盲区,可采用多种入仓手段配合浇筑。在龙口工程实际浇筑中最大入仓强度约42m3/h~48m3/h,综合入仓强度约30m3/h~36m3/h;反铲入仓强度约24m3/h左右。

⑵ 允许铺料间歇时间

综合考虑不同标号混凝土初凝时间、气温影响及温控要求,确定合理的混凝土接茬覆盖时间。夏季按4~6h,冬季按8h控制。如超过允许间隔时间,由现场质检员和监理人员共同判断混凝土接头是否出现初凝。当出现初凝时,应视初凝面积、部位决定采取处理措施后继续浇筑或停仓处理。

⑶ 浇筑方法

平仓法具有分层清楚不易漏振、提高机械设备生产率和保证层间结合质量,应优先考虑。大体积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仓,若无大的浇筑盲区,尽量采用平浇法。对于面积小于500m2的仓号,尽可能采用平仓法;对于面积大于500m2的仓号、钢筋密集、有较大盲区面积及结构较复杂的仓号可采用台阶法。

台阶法浇筑台阶一般不超过六层(3m层仓号)。坯层厚度为0.4m~0.5m左右。大体积素混凝土仓或少筋混凝土仓,铺料宽度8~12m,台阶宽度为3~5m。钢筋密集区或浇筑盲区铺料宽度适当缩短。铺料宽度控制在间歇时间允许的范围内。

⑷ 布料工艺

采用缆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时,第一层层面处理采取传统的水平层面铺砂浆的方法,具体为:第一层采取高一标号的砂浆进行铺设;在钢筋网密集部位采用同一标号的二级配混凝土,其余部分为四级配混凝土,浇筑厚度为一个浇筑坯层。混凝土标号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布料方向与次序:当平仓法浇筑时,迎水面仓号铺料方向与坝轴线平行;上块浇筑方向从上往下,下块浇筑方向从下往上;基岩面、斜坡上的仓号,由低到高铺料,仓内采用多种标号混凝土时,原则上先高标号后低标号的下料顺序。

有廊道、钢管或埋件的部位,卸料时廊道、钢管两侧均衡上升,其两侧高差不得超过铺料的层厚。

㈢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和人员两个方面。主要设备有:缆机、自卸车、手持振捣器、温控设施等;一般工具有:分散骨料工具、排除积泌水工具等。人员包括:仓面指挥、盯仓质检员、下料指挥、振捣工、辅助工及各工种值班人员。对存在浇筑盲区或有特殊要求的仓号,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资源投入,如搭设溜槽、溜筒等。

㈣ 施工预案

对于一般仓位,在仓面工艺设计图表中应有较为详细地文字说明,对于结构复杂、浇筑难度大及有特殊要求的仓号,要求浇筑单位提供专项施工预案以保证施工质量,专项施工预案作为仓面工艺设计的补充,并在仓内组织技术交底,使仓面指挥、施工班组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将监理审批后的仓面工艺设计送交生产指挥职能部门,以便生产指挥职能部门全面考虑大型浇筑设备的安排,以保证仓面工艺设计的顺利实施。

3、 仓面工艺设计检查与执行情况跟踪检查

3.1、 仓面工艺设计检查

仓面设计由浇筑单位一检编制,经二检、终检审核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人员审批。

3.2、 仓内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跟踪检查

质量部门根据仓面设计编制了仓面工艺设计跟踪检查表,浇筑过程中盯仓终检随身携带一份,随时检查记录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浇筑过程中如发现不按仓面工艺设计执行的情况要及时纠正,并及时在仓面工艺设计跟踪检查表内作好记录。

开仓前,要求将仓面设计工艺分层、分区线放样到模板或先浇块混凝土侧面上。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仓面设计一检、二检、终检人手一份,终检对照监督执行,正常情况下,必须严格执行仓面工艺设计,因机械故障、下雨等外界因素影响,造成中断浇筑时间较长或局部浇筑温度超标,由监理工程师与盯仓终检确认可续浇的情况下,根据仓内实际情况,调整铺料次序,优先覆盖混凝土接茬部位,然后按仓面工艺设计继续浇筑。调整过程中,重点控制接茬处坯层宽度及接茬部位振捣情况。

终检每班对仓面工艺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将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和单元工程一次验仓合格率考核也作为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指标。

质量管理部门与浇筑单位每周召开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讨论会。对上周仓面工艺设计执行不力的提出整改措施,对未严格按仓面设计施工的浇筑单位采取在每周的质量周报上进行通报,严重者提请浇筑单位对其采取处罚措施。

4、 仓面设计实例及执行情况跟踪检查

4.1、 仓面设计的实例

以下为右岸15#底孔坝段A块第16层 (EL883.5m~EL886m)仓面设计的实例(仓面工艺设计见下表)。

㈠ 仓号特性:分层2.5m。仓面面积382.5m2浇筑方量814m3,仓内上游有2个门槽,门槽周边布1层钢筋网,下游面有2个启闭机室孔,周围有1层钢筋网,下游面为1:0.75爬坡面,有1层护坡钢筋,属小体积多钢筋混凝土仓号。设计混凝土品种有R90200F150、R90200F50W6和R90200F200W4三种。周边无影响混凝土浇筑的因素。2007年7月份浇筑,属高温季节施工,出机口混凝土采取10℃控制,浇筑温度按≤12℃控制。

㈡ 确定浇筑参数:采用缆机为入仓手段,第一层浇筑时在老的混凝土面上,采用铺2~3cm厚M25砂浆,然后再铺设混凝土进行振捣,使新老混凝土面接触良好,允许间歇时间:因高温季节施工,定为3h。铺料方法:仓位面积为382.5m2,考虑用台阶法。分五个坯层,坯层厚度为50cm,每一坯层混凝土量为约163m3,每个台阶的混凝土方量约为33 m3,浇筑强度按入仓强度最小值18m3/h计,通过计算复核,覆盖混凝土接茬时间为1.8h,在允许间歇时间以内,满足要求。

确定资源配置,主要机械设备:手持式振捣棒6个,保温被390 m2、防雨布400m2,仓内排水工具齐全。人员配置为:仓面指挥员、盯仓质检员、下料指挥员各1人,混凝土工8人,辅助混凝土工2人,值班木工2人,预埋工、温控人员各1人。

4.2、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和单元质量综合评定情况

根据对该仓号验收时钢筋、模板、施工缝和埋件(止水)的评定结果和浇筑过程,仓面工艺设计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拆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该单元工程综合质量评定为优良。

5、仓面工艺设计实行的时间及效果

根据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参照作业指导书,在2006年9月开始在右岸A标段混凝土浇筑仓号进行了仓面工艺设计的全面推广工作,质检部门把仓面工艺设计作为仓号验收的必要条件和首要条件,并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仓面工艺设计的全面推广和认真执行,不仅合理地配置了人员资源和设备资源,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的各道工序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行,而且为浇筑高质量的混凝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仓面工艺设计的全面推广和认真执行使混凝土施工走上了人员设备合理配置,施工紧凑有序的道路,彻底克服了以往浇筑过程中的随意性,从根本上转变了施工方法和工艺作风,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

6、 体会和结语

㈠ 仓面工艺设计推行对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及机械设备利用率,实现均衡生产,促进施工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 仓面工艺设计是以单元工程的浇筑工序为主要对象编制的,仓面工艺设计的编制要在仓号验收之前完成,单元工程仓面工艺设计的顺利实施为施工进度计划创造了条件,同时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是仓面工艺设计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

㈢ 仓面工艺设计实行,也促进了混凝土单元工程施工缝面或基础岩面、钢筋、模板、止水、埋件、机电管路等各道工序施工质量的提高。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工业及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大体积混凝土以其材料物美价廉、施工简便、强度大、可装饰等特点备受欢迎,逐渐成为了构成大型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没有明确的定义。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是结构厚实、体积大、整体性要求高、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等。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无论是施工技术、过程管理还是温度控制及水化热控制都具有较大难度。因此要提高混凝土质量,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措施的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1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1.2具体的施工过程

1.2.1施工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技术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材料的选择、浇筑方法、养护措施及保温保湿控制等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⑴认真检查钢筋、模板、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施工质量及要求⑵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牢固性。⑶做好施工用电的保障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振捣及施工照明。⑷做好施工机具及混凝土养护保温保湿材料的储备。⑸浇筑过程需要昼夜施工时,应提前将施工人员分成3个班组倒班施工,确保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

1.2.2商品混凝土的制备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具有生产资质生产厂家的商品混凝土。⑴混凝土制备前要确定施工配合比及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⑵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方法进行混凝土制备。⑶混凝土拌合完成后,进行坍落度检测、和易性的观察,不得有分层离析现象。

1.2.3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

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及单程运输时间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出现交通状况可随时增减车辆,但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若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调整时,运输车应加速搅拌且搅拌时间不低于2min;若离析严重、坍落度损失量过大,经补充外加剂或加速搅拌已无法恢复的混凝土,不得浇筑入模。

1.2.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浇筑厚度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振捣棒的作用范围确定,一般为30cm~50cm。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尽量缩短间歇时间,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宜采用二次振捣施工工艺,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及钢筋周围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粘结力及与钢筋的握裹力,减少混凝土内部裂缝及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裂性能。

1.2.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防治温度应力裂缝产生的关键。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保温是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散失缓慢,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使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保湿的作用是防止尚在混凝土强度发展阶段的混凝土因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粘贴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在不易粘贴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剂,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降温缓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可设置遮阳降温棚或加强覆盖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快速硬化,产生收缩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设置专人进行养护,经常检查塑料薄膜、养护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15d。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泌水和浮浆的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时间间隔较长,因此各浇筑层容易产生泌水,泵送混凝土尤为严重。针对秘书和浮浆问题,可以采用人为设计的“集水坑”或“水潭”,将多余的水分集中后用隔膜泵抽水排出。

2.2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以科学、合理的留置施工缝。这样既有利于减小温度应力的约束范围和作用,又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施工缝的处理必须满足防渗防漏的要求,封闭前,做好凿毛处理及钢筋连接,用高一级砼强度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灌缝密实。

2.3模板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承受着混凝土较大的侧压力及振捣棒的振动力,对模板的刚度、稳定性要求较高,有条件时宜选用钢模板。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应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对模板、立管、横管、拉杆及支撑系统的所有构件,都要进行设计计算,确保有足够的安全储备,保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牢固性。

2.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应根据建筑物结构大小、整体性要求、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进行确定。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宜采取分层浇筑,并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2.5混凝土裂缝控制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施工角度入手,优化配合比、选择水泥品种、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延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另一方面从养护方面入手,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并使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一方面从材料方面着手,使其大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2.6特殊条件下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在特殊条件下进行施工时,必须采取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⑴大体积混凝土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对石子、砂子、水泥等原材采取遮盖、降温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 ⑵大体积混凝土在冬季低温中进行施工时,宜采用热水拌合、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⑶大体积混凝土在大风、雨雪天气进行施工时,在作业面宜采取挡风遮雨雪措施,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压实抹光遍数,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结束语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坚持严谨的施工态度,做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力争把混凝土质量问题降到最低水平,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4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搅拌而成,通过水泥水化形成凝胶,从而将砂石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耐久性的整体。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土木工程,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拆模等施工工艺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

1.混凝土使用浇筑技术

由于混凝土施工具有较高的整体性要求,为此严禁留施工缝。如果施工中为了保证连续性与整体性而采用分层浇筑,此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的浇筑要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于是这就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各个工序之间紧密配合,并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度施工方案进行优选。

(1)分段分层。这种方案尤为适用于混凝土厚度不大而施工长度长的建筑结构,首先从底部开始浇筑,浇筑一定距离后在进行第二层,如此进行上面各层浇筑。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浇筑强度,可以再运输机、搅拌机等不能满足要求时考虑使用。

(2)全面分层浇筑。这种方法是在浇筑完第一层之后返回来进行第二层浇筑,这要求结构平面不太大、施工机械满足需要的情况。

(3)斜面分层浇筑。这种浇筑方法适用于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通过一次浇筑达到预定高度。一般斜面的坡度为1:3,浇筑中捣振要从下开始逐层的上移。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作为构成混凝土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1)水泥的强度与体积安定性。由于水泥的强度波动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较差时也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膨胀性的裂缝。为此要根据经验选择好水泥的品种,尽量的选购大厂家生产高品质水泥。

(2)石子的控制。石子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压碎值、针状含量以及级配。但是实际的调查情况却发现大多厂家生产的石子的级配都不达标。这为确保石子级配的连续性以及实际中的可行性提出了挑战。

(3)砂的细度模数以及含泥量。砂子中如果含泥过多或者是砂子过细,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就会相应的增加。同时过高的含泥量也会直接的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抗冻性能降低以及抗渗性和耐久性的降低。为此混凝土中要尽量的使用粗砂,同时保证其中所含的有机质和泥量满足规范要求。

(4)混凝土拌和用水。所使用的混凝土拌和水不应含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影响水泥水化热的物质。例如,使用有机杂质超标的沼泽水或者海水会导致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盐霜。

总之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不仅需要经常性的检测,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的掌握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对策。例如当含泥量超标时要及时的给生产部门反馈,及时的筛选使用可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等有效措施。

3.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3.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1)根据混凝土的拌和方式、最大骨料的粒径以及拌和的容量确定最小拌和时间。

(2)拌和中及时的检测骨料的含水量,掺合料适宜选用干渗法并搅拌均匀。

(3)搅拌中如出现配合比错误、拌和不均匀、坍落度过大都属于不合格混凝土。

3.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

(1)混凝土的运输途中避免发生漏浆、分离、过多的温升、坍落及严重泌水。

(2)运输的时间要根据运输时段的平均气温具体的确定,在低温环境中要采取遮盖及保温措施。

(3)当混凝土的自由坍落度大于1.5m时,应该采取相应的缓降措施,以防止骨料的分离。

(4)如果运输途中发生故障,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运输到浇筑仓位。

4.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4.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之前要细致的对钢筋、模板及支架、预埋件实施监测,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只有符合设计要求时才能进一步的对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进行处理,封堵孔洞及缝隙,最后才能拿进行浇筑。

(1)混凝土的浇筑前仓面要清理干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2)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该铺设与混凝土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cm―3cm,砂浆面应该与混凝土的浇筑强度适应,铺设厚度适中,不能过厚或者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施工应该采用台阶法或者平铺法,严禁采用滚烧法。

(4)混凝土建筑中必须首先平仓,之后才能实施捣振,不能以捣振代替平仓。捣振的标准为骨料不再下降、开始泛浆。

(5)当混凝土浇筑期间出现泌水较多的情况时,要及时的清楚,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泌水。但是不能通过在模板上开洞驱水,以免灰浆流失。

(6)在浇筑过程中,尤其是进行顶板浇筑时要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置专人、定期的观测模板的位移情况,并及时的检查、加固模板。最后施工完毕后要设置遮盖及防雨的器具。

4.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为了保证水泥充分的水化,防止混凝土因为风吹日晒、寒冷或者干燥等自然因素而发生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现象。下面为混凝土的养护要求:

(1)混凝土的养护应该在浇筑完毕6―18h内及时的进行,特别是塑性较低的混凝土更应该在浇筑完毕后及时的洒水养护。

(2)养护期间应该连续不断的进行,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养护时间控制在不少于28天,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最后的拆模要根据施工的要求、具体的环境温度、混凝土的强度等决定拆模时间。拆除的迟早影响到模板的周准率以及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好坏,工程的负责人必须尽职尽责从的关注工程质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以及及时的发现出现的缺陷,从而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为此监理人员要亲临现场,对混凝土的配制、搅拌以及浇筑、养护等过程进行密切的监察。另外在施工现场要认真的贯彻落实“文明施工,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总之,只有在施工前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设计、施工中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浇筑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德才,于海滨.试论在工民建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7-25期刊.

[2] 王计友.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价值工程,2010-02-28期刊.

[3] 刘锁利.工民建及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控.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9-30期刊.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5

0绪论

大连某项目采用的钢管柱侧向开孔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法是在现有的塔吊配合高位抛落法以及顶升浇筑法两种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方式中演变出来的第三种浇筑方式。这种浇筑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密实混凝土在重力下,能够流动、密实,免振捣的自身特性。与塔吊配合高位抛落发相比,这种浇筑方式具有浇筑速度快,施工工艺简单方便的特点。而与顶升浇筑法相比,具有较低的技术要求以及能大大节约施工成本的特点。下面就此施工技术具体内容及应用情况做一个介绍。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总建筑面积为总建筑面积为163340.70O,建筑地下4层,地上44层,建筑总高度204.4m,是集商业、办公、酒店、酒店配套设施、酒店式公寓为一体的独立综合楼。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外框架结构形式。

某工程外框钢管柱数量多,从下至上依次有56根、32根、16根,最大截面尺寸为1200×1200mm,柱内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下至上C60、C55、C50、C45、C40不等。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的外框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3工艺特点

该施工工艺主要特点是:在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可最大化外框钢柱的安装进度,从而有效削弱外框施工进度对内部核心筒施工造成的工期延误。以简单的施工工艺,较低的技术要求,不但提高了钢柱内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也减少了对塔吊的依附,使得塔吊能更大程度的配合高层建筑其他吊装工作。

4工艺原理

利用对钢管柱侧壁在施工人员施工高度范围内开设圆形孔洞,每隔1层设置一孔洞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后采用原开孔板进行一级焊缝焊接封堵,并与钢柱层间焊缝同步进行焊缝探伤检测。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开孔部位定位放线钢柱开孔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原开孔板封堵焊缝质量检测焊缝修复补强(依焊缝检测结构进行)

5.2操作要点

5.2.1开孔前应将钢管柱表面灰尘清理干净,按照设计开孔位置要求进行放样,弹出钢管柱开孔中心部位及开孔圆弧线,并在开孔旁做好记号。

5.2.2开孔人员应具备特种作业证,并具有丰富的钢结构开孔经验,严格按照放样位置进行开孔,未避免开孔板落入钢管柱内,采取在开孔板上焊接手握短钢筋方式,同时开孔板点焊于孔洞旁,避免开孔板丢失。且每隔1层进行开孔,保证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超过11m。

5.2.3浇筑时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至离孔洞100mm处,使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浮浆部分沿孔洞流出,即时清理流出浮浆。而残留于钢管柱内浮浆则采用瓢舀法清理。因孔洞狭小,瓢舀应细致耐心。

5.2.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采用原开孔板进行现场焊接封堵。焊接前清除待焊处表面的水、氧化皮、锈、混凝土等不利于焊接的物体。在钢管柱内部加衬板进行坡口焊。

5.2.5焊接时根据开孔板的厚度采取相应的预热措施及层间温度控制措施,控制焊缝区母材温度,保证层间温度符合要求,遇需中断焊接作业的特殊情况,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再次焊接时采取高于初始预热温度进行重新预热。

5.2.6焊后应认真清除焊缝表面飞溅、焊渣,焊缝不得有咬边、气孔、裂纹、焊瘤等缺陷,焊缝表面不存在几何尺寸不符现象。

5.2.7钢管柱内混凝土采用敲击法与超声波检测法进行质量检测。先用敲击钢管的方法进行全数检查,如有异常,则进行超声波检测。对钢管柱混凝土存在的空腔、收缩缝缺陷、混凝土与管壁粘结不良、混凝土空洞,离析,松散等缺陷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强。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6

Abstract: shrinkage-compensat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 jump warehouse with the compensation shrinkage concre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 in accordance with concrete super-length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eamless jump warehouse law construction, control of crack overlong concrete structure.

Key words: compensation shrinkage concrete, jump warehouse method, overlong concrete, no crack, anti-permeabil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引言

随着建筑向大体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超长建筑不断出现,而高强混凝土和泵送施工工艺的应用,是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成为混凝土施工中控制的重点内容之一。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膨胀剂的膨胀性能,制作成微膨胀混凝土,对整体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的收缩进行叠加复合补偿,达到结构整体现浇连续无缝施工的目的,能够确保工程的整体性,使混凝土结构达到良好的抗渗性能。但在工程施工中,随着地下结构的超长超宽,连续无缝施工较难实现。因此考虑引入跳仓法解决,即通过跳仓法施工,使混凝土在短期内应力释放后,再将其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本施工技术研究是将补偿收缩混凝土理论与分仓施工相结合,保证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及整体性,以实现混凝土结构防裂抗渗的目的。

2.超长混凝土结构防裂抗渗

防止超长混凝土在施工中出现有害裂缝是超长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水泥等胶凝材料细度的提高,以及各种外加剂的掺加等原因,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或由于混凝土干燥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的变化引起的混凝土的体积变形而产生的裂缝的防控问题尤为突出。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近年来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发展的一种新的混凝土品种,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水化后产生一定体积的膨胀,在结构中建立一定的预压应力,来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减少或消除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一种技术措施。

跳仓法施工,则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5到10天期间性能尚未稳定和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特性原理,将大面积混凝土平面几何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的激烈温差以及干燥作用,可撤销后浇带的设置,更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本技术研究是将补偿收缩混凝土理论与分仓施工相结合,充分体现出“以防为主、抗放兼施”的原则,及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自应力复合补偿以及混凝土分仓施工的短期应力释放,实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量和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实现混凝土结构抗渗的目的。

目前该技术研究在国内尚无成型的理论,属于国内先进水平。

3、应用技术领域和技术原理,性能指标

应用技术领域:

应用于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采取连续施工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等工程。

工艺流程

1 操作要点

1.1准备阶段

(1)配合比中膨胀剂的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并应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经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后确定。

(2)分仓间距的确定

根据工程特点及尤其是基础底板的结构形式,通过混凝土施工阶段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计算,确定板块分仓的划分方案。

1.2实施阶段

1.2.1分仓接头处止水处理

分仓混凝土接缝处应设置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等止水措施,根据工程情况可单独或配合使用。各板块端部全部设止水钢板(或橡胶止水带)。

1)在采用止水钢板或橡胶止水带施工时,再次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将止水钢板或橡胶止水带上下松动的混凝土凿除,清理干净,再行浇注混凝土。钢板止水带可采用电焊将钢板止水带固定在钢筋上,钢板接口采用双面满焊的方式,确保焊接质量。橡胶止水带可采用钢筋弯制的蝴蝶卡或可采用钢筋夹牢,橡胶止水带应保证固定牢固,位置准确,不因浇筑混凝土而发生偏移。

2)采用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做止水处理。安装止水条时,要求把施工缝周边浮渣清扫干净,用钢钉将止水条钉设在施工缝中部,在混凝土浇筑前要保持止水条的干燥,这样才能确保止水条的正常作用,即在被混凝土包裹状态下,遇水膨胀、封堵、阻隔地下水的浸入,达到抗渗、抗漏水的效果。在再次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检查止水条的完好程度并浇水湿润膨胀止水条。

1.2.2 制定浇筑顺序,绘制浇筑顺序示意图,控制浇筑带宽度。

浇筑带宽度根据以下公式验算:

LBh/V≤T

L:浇筑带长度;

B:浇筑带宽度;

h:浇筑带厚度;

V:浇筑速度;

T:混凝土的缓凝时间;

斜面分层示意

为控制浇筑宽度平行于浇筑带按一定间距设置钢丝网,以阻挡混凝土的流淌,避免预期之外的冷缝、施工缝产生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质量。

1.2.3 分仓浇筑混凝土

1)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收缩应力释放,后续混凝土可采取间歇7天后浇筑,也可以膨胀加强带连接缩短间歇时间。

2)混凝土抹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后,为防止出现表面沉塑裂缝在混凝土表面快收干时,用木抹子拍平抹实并拉毛,有裂缝的位置应加强拍实,使其愈合,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及毛毡等保水保温。

1.2.4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15h内派专人养护,为减小混凝土表面与养护水的温差,宜喷雾养护,不得将水直接喷至混凝土表面,喷雾宜两遍,以混凝土表现有明水为准,然后加盖养护毯,养护毯上面可直接洒水,以湿透养护毯为宜。

5、产生的效益

补偿收缩无缝混凝土施工工艺是以自应力混凝土为结构材料,以膨胀砼加强带取代后浇带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一种工艺,该工艺有以下优点:

1)取消后浇带后,结构受力合理,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对于有防水要求的结构砼,提高了其整体防水性能。

2)简化施工工序,缩短工期。后浇带一般需经40~60天才能浇筑混凝土,采用本技术减少了对后浇带处理这一繁琐的施工工序,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

3)解决了后浇带施工缝处常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同时省去后浇带的清理工作,降低工程成本。

6、结束语:

对于补偿收缩砼施工,能够很好的实现砼的整体性,但应用也应因地制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不得盲目,在工程中一些受力较为复杂的后浇带是不能取消的,另外补偿收缩砼无缝施工也受结构尺寸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我们施工条件的影响,所以应用时应谨慎,并寻求设计单位等多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2、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7

key words: concrete; rapid construction; programs and technology;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1 概述

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枢纽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达2800万m3。如此巨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总量,导致了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的高强度施工。

1.1 混凝土施工强度

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高峰集中在第二阶段工程,其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860万m3。根据施工进展及总进度的安排,1998年为118万m3,1999年为458万m3,2000年为548万m3,2001年为403万m3,2002年计划完成142万m3。施工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999~2001年三年间,其中,以2000年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为最高,要求年最高浇筑量达到500万m3,月最高达到40万m3,日最高达到2.0万m3以上。

1.2 混凝土施工手段

根据对浇筑强度和施工场地分析,采用传统的门塔机浇筑施工手段是不能满足浇筑强度要求的,必须寻找新型高强度的浇筑手段。

另外,大型门塔机浇筑方案从拌和楼出机口到浇筑仓,均采取间歇式给料方式,供料的中转环节多,供料效率低下,多座拌和楼与多座门塔机再与多个浇筑仓之间生产组合错综复杂,易于错料,更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nb

sp; 1.3 混凝土施工工艺

三峡大坝沿纵向分若干坝段,沿坝段分若干坝块,沿坝块分几十个升层,每个升层又分若干浇筑层。一个升层即构成混凝土的一个浇筑仓位。一个混凝土仓的施工全过程是从两个同步进行的流程开始的,一个流程是混凝土浇筑的仓面准备;另一个流程是混凝土生产及运输,当两个流程汇集到一起时,便形成仓面混凝土浇筑流程,紧后的流程则是混凝土护理。如此循环推进,三峡第二阶段工程高峰期大坝施工部位将出现20多个仓面同步浇筑的景象。

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如散装钢模板,人工手持式振捣等已远不能满足如此高强度和十分复杂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必须相应采取新的施工仓面配套和施工工艺。

2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布置及方案

以塔(顶)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施工方案总体思路是:塔带机浇筑一条龙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应于连续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担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任务;配备大型门塔机、缆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负责金结安装、备仓、仓面设备转移和浇筑部分混凝土等任务,避免因塔(顶)带机的工况转换而影响效率。拌和能力的配备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顶)带机效率的充分发挥。塔(顶)带机供料线布置为一机一带,确保塔(顶)带机运行的可靠性。

2.1 混凝土拌和设备

4个混凝土拌和系统,共7座搅拌楼,常态常温混凝土总生产能力为1960m3/h。各拌和楼均能生产7℃冷混凝土。

(1)布置在基坑下游79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4.5m3自落式拌和楼,每座楼生产能力为32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5#~23#坝段混凝土浇筑。

(2)布置在左岸厂房坝段上游面9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拌和楼。4×6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320m3/h,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段1#~5#坝段、导墙坝段及左厂坝段11#~14#坝段混凝土。

(3)布置在左非泄洪流坝段下游12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非泄洪流坝段及左厂1#~10#坝段混凝土。

(4)布置在左岸进厂房公路左侧82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1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岸厂房混凝土。

2.2 混凝土浇筑设备

主要设备有6台塔(顶)带机,塔带机与拌和楼连接的6条总长3800m的胶带混凝土输送线,4台胎带机,7台mq2000型高架门机,2台25t摆塔式缆索起重机,1台k1800型塔式起重机,1台mq6000型门机,2台300t履带吊。

(1)泄洪坝段 在坝轴线下游76m顺坝轴线方向布置4台塔带机,主要用于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在坝轴线下游121 m顺坝轴线45m高程的轨道上布置1台k—1800型塔吊和1台mq2000型高架门机。其工作任务是,前期协助混凝土施工,后期以吊装金属结构为主。

(2)厂房坝段 坝轴线下游44 m顺轴线布置2台顶带机,主要用于左厂7#~14#坝段混凝土浇筑,坝轴线下游65m顺轴线120m高程的施工栈桥上布置2台mq2000型门机,专门用于输水压力钢管和水轮发电机埋设件的吊装。

(3)厂房部位 在厂房下游面距坝轴线195m的30m高程顺坝轴线方向的轨道上布置4台mq2000型高架门机,用于左岸厂房部位的混凝土施工。

(4)缆索起重机的布置 2台摆塔式缆索起重机为厂坝第二阶段工程施工提供了一个空中走廊,主塔设在左非泄洪8#坝段185m高程上,副塔设在导流明渠纵向围堰坝段160m高程顶部,跨度1416m,在坝轴线长度方向可控制整个厂坝第二阶段工程的长度,宽度可控制从坝轴线以上15m至坝轴线以下65m,即2台缆机可控制上下游方向80m宽度且在工作区域宽度

方向相互搭接20m。

(5)公用设备 第二阶段工程厂坝部分分3个标段,由3个施工

企业负责施工。4台胎带机、2台300t履带吊等业主拥有的移动性强的设备不固定在一个标段使用,根据施工需要可灵活调配。

3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仓面配套及工艺

采用塔(顶)带机浇筑混凝土,其浇筑强度将成倍地提高,因此,对浇筑仓面各项资源配置无论是容量还是数量都将明显增加,对仓面组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将显着提高。

3.1塔(顶)带机浇筑的仓面配套

3.1.1仓面设备配套

(1)平仓机:一般每1个塔(顶)带机浇筑仓配置1台平仓机和平仓铲,死角部位辅以人工平仓振捣。

(2)振捣机:对于素混凝土或钢筋不太多的混凝土浇筑仓,通常配备1台8头平仓振捣机加3~4部手持式振捣棒或者1台5头平仓振捣机加4~5部手持式振捣棒。对于钢筋非常密集或有水平钢筋网和过流面等比较特殊的仓位,振捣要求比较高,一般不配平仓振捣机,直接配5~8部手持式振捣棒用人工振捣。

(3)喷雾机: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每仓配备2~3部摇摆式喷雾机。

3.1.2仓面人员配套

(1)施工人员应按照仓位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一般素混凝土仓、少筋混凝土仓配备8~12人,多筋混凝土仓、水平钢筋网仓、过流面混凝土仓配备11~16人。

(2)仓面配备值班木工、钢筋工、预埋工、电工和止水专职人员。各工序值班、带班人员至少1名到位,并挂标识牌。

(3)仓面上配置专人分散集中的粗骨料。

3.1.3 仓面工具配套

(1)每个浇筑仓至少配置2桶、2瓢、3锹用以仓面处理。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骨料分离及骨料集中现象,每个浇筑仓至少配备2把专用耙

(3)配备2~3只真空吸水管,用以随时吸除仓面的混凝土泌水或集水。

(4)配备2台洒水器,用以收仓后对仓面洒水养护。

3.1.4 其它器材设施配套

(1) 在混凝土开仓前,保证风、水、电通畅。

(2) 采用平铺浇筑法施工时,浇筑仓应准备保温被待用,随着平仓振捣的进展,及时覆盖保温被,保温被之间应有10cm的搭接长度,以确保保温效果。

(3) 雨季施工时,仓面配有彩条布和钢筋等材料,搭设活动防雨棚等。

3.1.5仓面组织管理

为保证塔带机浇筑混凝土一条龙正常运行,需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运行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的仓面组织管理系统。

(1)综合协调系统:对混凝土一条龙施工提供技术、质量、安全、机电设备保障,确定拌和楼、浇筑手段及开仓时间,协调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处理突发事情。

(2)浇筑系统(仓面指挥):仓面指挥由浇筑队长担任,负责浇筑仓面的组织指挥,对仓位的要料、下料、平仓振捣、温控、排水等负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操作系统:由调度室负责组织、协调,确保各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拌制合格的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准确、快速入仓。

3.2仓面工艺设计

3.2.1设计原则

仓面条带布置要尽量简化,标号切换次数尽可能少,塔带机运行线路要短且易于操作,整个下料过程要易于实现,资源配置要充分,来料流程要优化。

3.2.2 浇筑方法及强度要求

(1)平浇法:该方法适合于塔带机高强度、快速运送混凝土的特点,在低温季节,除仓面钢筋特别多、结构特别复杂部位外,均采用平浇法浇筑。在高温季节对于仓面面积小于500m

2采用塔带机入仓时,亦采用平浇法施工,浇筑时铺层厚度可按照35~55cm下料。

(2)台阶法:对于仓面面积大、钢筋密集、结构复杂的仓位,经监理批准后可使用台阶法浇筑,以满足温控及覆盖前混凝土不初凝等条件要求。台阶的一次铺料宽度控制在8~10m以上,接头部位台阶宽度不小于3~4m。

3.2.3 仓面设计的内容

仓面设计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仓面情况,包括仓面所在坝段、坝块、高程、面积、方量、混凝土级配种类要求,仓位施工特点等;②仓面预计开仓时间、收仓时间、浇筑历时、入仓强度、供料拌和楼;③仓面资源配置,包括机具、工具、材料、人员数量要求;④仓面设计图,图上标明混凝土分区线,混凝土种类标号,浇筑顺序等;⑤混凝土来料流程表;⑥对仓面特殊部位如止水、止浆片周围、钢筋密集、过流表面等重要部位指定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质量工作;⑦对特别重要部位,必须编制专门的施工措施;⑧仓面“浇筑情况评述”,收仓后,由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对该仓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简要评述,对可能存在的浇筑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仓面设计由浇筑单位提出,一式六份,经监理批准后除班长、质检员及监理随身带外,还应视情况复印送给有关部门(如拌和楼试验室、塔带机操作人员等)。

3.3 塔(顶)带机浇筑新工艺

混凝土快速优质施工,给浇筑工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除对模板工艺、钢筋工艺、预埋工艺外,对许多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革。

3.3.1供料工艺

(1)供料皮带上设置遮盖或保温措施。

(2)建立有效的楼(拌和楼)—带(供料皮带)—机(塔带机)—仓(浇筑仓)之间的通讯联系或自动监控系统。

(3)皮带卸料处设置挡板、卸料导管和刮板,以避免骨料分离和砂浆损失。

(4)塔带机输送系统装置冲洗设备,卸料后及时冲洗供料皮带上所粘附的水泥砂浆。冲洗时采取措施防止冲洗水流入新浇混凝土中。

3.3.2布料工艺

(1)布料层面处理:用塔带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时,为便于塔带机运输,第一层层面处理一般不采取传统的水平层面铺砂浆的方法,而改用小级配混凝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具体为:迎水面至排水管前缘区域,采用20cm厚二级配混凝土;其余部位(包括中块)采用三级配富砂浆混凝土,层厚为一个浇筑坯层,约40 cm。

(2)布料方向与次序:当平浇法浇筑时,迎水面仓位铺料方向与坝轴线平行;上块浇筑方向从上往下,下块浇筑方向从下往上,中间仓位视仓面情况确定起始下料点;

基岩面、凸凹不平的老混凝土面及斜坡上的仓位,由低到高铺料;

仓内采用多种标号混凝土时,原则上先高标号后低标号的下料顺序,保证高标号区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有廊道、钢管或埋件的部位,卸料时,廊道、钢管两侧均衡上升,其两侧高差不得超过铺料的层厚。

当采用台阶法浇筑时,从块体短边一端向另一端铺料,边前进、边加高,逐步推进并形成明显的台阶。浇筑坝体迎水面仓位时,采取顺坝轴线方向铺料。

(3)铺料厚度与宽度:铺料厚度视混凝土入仓速度、铺料允许间隔时间和仓位大小决定。劳动组合、振捣器工作

能力等要满足浇筑的需要,必须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覆盖上一层混凝土。采用平浇法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采用台阶法浇筑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对于升层高度1.5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10~12 m;对于升层高度2.0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8~10m,台阶宽取2~3m。

3.3.3下料和振捣工艺

对没有钢筋的仓面,塔带机下料时,下料导管卸料口距仓面应不大于1.5m,并均匀移动布料,堆料高度不宜大于1.0m,以免骨料分离。布料条带清

晰,并有足够宽度。在模板周围布料时,卸料点与模板的距离保持在1~1.5m,人工分散粗骨料后,再用平仓机将混凝土就位。在止水、止浆片和预埋件部位布料时,严禁下料导管直接下料,由人工送料填满。

在进行水平钢筋网浇筑层混凝土下料时,尽量降低下料高度,一次卸料的堆料高度控制在50cm以下,浇筑坯层厚度不大于30cm。竖向钢筋部位卸料时,卸料部位应离开钢筋0.5~0.8m,并加强人工平仓。

台阶法浇筑时,平仓振捣机站在中间(第二层)的台阶上,覆盖范围比较理想;平层法浇筑时,平仓机一般站在层面上,紧跟下料接头,随时下料,随时振捣。

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着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以避免欠振或过振。

使用塔(顶)带机浇筑的大仓位,应配置振捣机振捣。使用振捣机时,振捣棒组应垂直插入到混凝土中,振捣完应慢慢拔出;移动振捣棒组,应按规定间距相接;振捣第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组应距硬化混凝土面5cm。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 cm;振捣作业时,振捣棒头离模板的距离应不小于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3.3.4 养护工艺

(1)长期流水养护:根据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一般为14d,重要部位养护到设计龄期;但三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工程普遍采取了长期流水养护。针对这一要求,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洒水养护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推行新的养护工艺。

旋喷洒水养护适合于28d以内的较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在浇筑仓面按一定间排距d设置360°旋转式喷水嘴,若喷水嘴喷射幅度为b(m)则取d=0.8 b保持旋喷嘴始终不停地工作,即可做到长流水养护。

喷淋管(花管)养护适合于正常上升仓位的四周垂直面或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沿仓位边线在模板上口(用于对仓面养护)或支腿(用于对侧立面养护)上铺设花管。所谓花管即在管壁上均匀布钻一排细孔的口寸钢管,使用时,将管两端封堵,水雾通过细孔喷出,洒在养护面上。给花管不停地通水,便可保持长流水养护。

(2)仓面覆盖养护:覆盖保水养护。该方法适合于大于28 d的长间歇仓面养护。方法是在养护仓面全面覆盖养护材料,如隔热被,风化砂或土等,给覆盖材料浸水并始终保持覆盖材料处于水饱和状态,即可满足养护要求。

覆盖洒水养护适合于夏季正常上升的仓面养护。由于仓面蒸发快,仅采取洒水养护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仓面覆盖材料洒水养护效果较好。

(3)养护组织管理:在三峡混凝土施工中,养护与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浇筑并驾齐驱,已经成为一项工程。浇筑仓均配置专职养护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养护实施的记录由养护专业人员及时记载,并做到真实、详尽。

4 结论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8

当前时期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它指的是在外加负荷的情况下,在此之前,首先人为地在混凝土中事先建立起一定的内应力,这个内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能够对给定外加负荷所产生的各种应力进行抵消或者进行削弱。一般而言,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一般是通过对结构构件受拉区的钢筋在弹性范围内的拉伸,利用钢筋的弹性回缩对受拉区混凝土预先施加压应力,这种压应力的存在能部分或全部抵消使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一般包括先张法施工技术以及后张法施工技术,下面就是对上述两种技术进行介绍。

1.1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

先张法,顾名思义,就是先张拉预应力筋,然后对混凝土进行浇注的一种预应力生产方法。此种方法一般需要具体的生产夹具以及台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张拉以及临时锚固预应力筋,等到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之后,对预应力筋进行放松处理。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预制厂所生产的中小型混凝土结构构件,具体受力情况为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的而产生预应力。因为预应力筋以及混凝土之间存在一定的黏结力,故在预应力筋弹性回缩时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见图1。

图1 先张法施工示意图

1.2 后张法施工技术

后张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可以用如下图2所示。

图2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后张法施工工艺技术主要与混凝土构建的成型、预应力筋的制作两个方面有极大的关系,而预应力筋的制作主要对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制作,即螺丝端杆锚具、张拉锚具、帮条锚具、镦头锚具以及钢制锥形锚具进行制作。因此在对这个流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加强这两个方面很好地融合,这样才能够使得预应力达到一定的大小。

2 如何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针对如上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产生可以知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人们安排舒适、安心的建筑,为建筑公司设立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对混凝土建筑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本工程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1浇筑时,先浇筑预应力梁内的混凝土,然后浇筑其他混凝土

预应力梁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留施工缝。浇筑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不应超过500mm。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歇。浇筑采用“赶浆法”由一端向另一端作阶梯形向前推进。

2.1.2 注意浇筑与振捣的紧密配合

浇筑与振捣应紧密配合,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不得遗漏;振捣上一层应插入下一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槎。振捣时应避免碰动钢筋,尤其不得碰动波纹管并特别注意端部接头密集处混凝土必须密实。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不得直接倾倒在预应力筋上,以免造成预应力筋错位。

2.1.3 混凝土应该技术地用水进行防护处理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浇水养护,并覆盖草衫,浇水养护不得少于两周。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注时,应该留置两组试块,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梁混凝土成型7天后可拆开侧模,再养护7天后方可将侧模全拆除。梁底模待到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拆除。

2.2 锚具的封闭保护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mm;②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免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③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 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 mm。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预应力混凝土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地建筑工程技术,因此在实际地施工过程之中,应该加强对所出现的问题进程科学合理地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为人们安排舒适、安心的建筑,为建筑公司设立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聂建国,陶慕轩.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变形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2007,40(12)

[2]欧阳政伟.蒋丽忠.周凌宇 预应力钢-混凝土施加预应力时的滑移效应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z1)

[3]郑文忠,许名鑫,石东升,胡琼.火灾下预应力板混凝土爆裂规律试验

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10).

[4]王德选,王连广,刘闯,姜磊.预应力FRP布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9

与一般来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一样,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对材料的选择也要兼顾经济和使用两方面,同时要 根据现实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防止混凝土面在施工中产生裂缝,加强施工养护措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选材分析

从材料上说,混凝土是通过多种材料加水调配而成的,使用的材料不同,或者注水量不同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因为每种材料的干缩性不同,就在整体上决定着混凝土的干缩性不同。具体来说,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比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的收缩性大,粉煤灰水泥的收缩性较小,快硬水泥的收缩性较大。

通常来说,混凝土中的水泥的收缩性决定了混凝土的收缩性,混凝土中的砂石骨料的用量不变,如果水泥浆越多,混凝土干了以后的收缩的水分就越多,砂石骨料就起不到制约干缩的作用,混凝土就会开裂。相反,如果水泥浆越少,混凝土凝固后收缩的水分就越少,整个混凝土面的变化不大,也就不容易产生裂缝。同样地道理,在调配混凝土时,水的用量控制也极为重要,它和水泥一起搅拌的水泥浆不能太稀疏,这样会导致混凝土干后的收缩率加大,但是也不能太稠密,应该在科学用量的前提下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砂石骨料配料本身含泥过多或者颗粒级配不良将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率增大,混凝土浇铸完成后从而产生裂缝。应该选择那种颗粒直径较大,弹性良好、密度稍大的砂石骨料,以便降低收缩率,防止裂缝。所以由此看来,混凝土本身的材料选择非常讲究,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所以我们需要科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各种配料的搅拌比例,尤其是用水量绝对不能超过已经给定的比例,应该使用设计允许的最小水泥量和最小用水量,选择最合适的水泥类型,以便使混凝土的收缩率减小。同时注意选择级配优良的石子,以减小空隙,减小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浇铸混凝土时都要先做钢筋支撑,以便起到约束和牢固的作用。钢筋的用量越多,就越能约束混凝土的变形,使它不容易收缩。所以如果想降低混凝土的裂缝几率,就可以使用有效的钢筋结构,比如焊接钢筋网、纵向排列辅以横向箍筋的钢筋结构等等,这样使得钢筋产生很强的力将混凝土握裹于其中,有效防止混凝土面产生裂痕。

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的高低,即便是再优质的材料,如果施工技术有问题,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体积混凝土的不合理的施工工艺主要有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过久、运输泵在运送时客观改变了配合比例、实际浇筑过程的顺序被打乱、浇筑速度过快等等,这些都将引起混凝土浇筑后的质量,从而让混凝土的承受强度减弱。

如果是现场施工,也会发生很多不合理的混凝土浇筑问题,例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振捣棒直接放在钢筋上进行振动,容易使钢筋也被搅动变得松动,从而使得钢筋支撑的握裹力减弱,对混凝土的约束力降低,容易产生裂缝。这样的施工方法还影响到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的质量,破坏了它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振捣棒的速度过快也会随混凝土的结实程度起到影响。还有当在风速过大或者太阳暴晒的施工环境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也会造成混凝土收缩值的加大。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前,一定要搅拌均匀,时间也不宜过长,速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同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打乱顺序。

在混凝土的振捣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把模板用水浇透彻,以免模板吸收了混凝土中的水分产生干缩现象。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刮抹,控制好刮抹限度,最好不要再用干水泥。刮抹后要进行良好的防风防晒措施,以便让混凝土正常风干无裂痕。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尽量多等些时日再进行后续工作,不然太早地上砖、上荷载,只能是影响混凝土面的质量,还容易将钢筋压弯,更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养护技术

施工养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的重视,选择适宜的养护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

过早养护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它的交接能力,但是如果养护的时间又太迟,混凝土受到更多的风吹日晒,其表面的水分的蒸发速度就特别地快,水泥的收缩性大大提高,甚至是急剧收缩,那么将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问题,使得混凝土的强力弱,那么每逢冬夏昼夜温差大的时候混凝土就特别容易裂开。

如果在早期混凝土刚刚浇筑完未彻底固化时,就给它很多负荷,则不仅混凝土的表面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将钢筋压弯后整体的承重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使用寿命,或者过早地就把模具拆除,也会带来这样的后果,因为混凝土的最终凝固需要一段时间,不能急于求成或者为了赶工期而给混凝土造成内伤,埋下隐患。在养护混凝土时更要注意钢筋的保护,它将是混凝土的核心支柱。所以在选择钢筋的时候直径是需要充分考虑的,根据房屋的总体受力情况来估计,同时如果混凝土出现了裂痕更要及时修补,以免钢筋生锈,影响韧度和强力。

混凝土工程的养护要把握好适当的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还要注意投入足够长的养护时间,并切保持一定的湿度,气温也不要太高,这样混凝土的收缩率将会大大减小。因而要重视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的水化热程度,可以预先将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这样保证水分的散失量少同时速度也小,以便让混凝土正常凝结和硬化。在现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彻底凝结变硬时就出现了裂缝,可能是由于材料和工艺方面出了问题,这时需要进行有效补救裂缝的处理,常见的补救措施有以下一些:如用环氧树脂进行灌注,这样还能防止化学侵蚀作用。如果要将主裂缝面的抗拉强度恢复到一个趋于正常的值时,可以用钉合法。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混凝土的材料方面、工艺方面、养护方面等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以免出现混凝土开裂的情况,有效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师丽华.浅谈建筑工程中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浇筑的技术难点与重点[J].民营科技,2012(2)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0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沿海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突飞猛进,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了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围海造地也就成了必然趋势。扭王字块体广泛应用于沿海城市的围海围堰工程中,它对于围堰堤岸的保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因此,对于扭王字块体在预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更是不容小觑,特别地对有观赏要求的围堤,对扭王字块体的外观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本文中对扭王字块体外观质量控制的主要材料―混凝土、模板的选择及加工制作未进行详细分析,仅对施工操作部分进行分析讨论,混凝土材料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调整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模板材料采用定型钢模板。

一、质量控制目标

质量控制因素:脱模剂、下料、振捣,通过不同的脱模剂、下料方式以及振捣工艺进行自由组合,在混凝土质量满足施工及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每组扭王字块体外观质量进行汇总,通过对比分析最终甄别出最优组合的施工材料及工艺。

1、质量目标: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一种最优的脱模剂及施工工艺来减少扭王字块体表面气泡。

2、现场准备:根据场地条件做好搅拌站、混凝土输送车、门机设备以及振捣机具、料斗清理、操作人员等工料机的准备工作,同时检查水电,避免停电导致中断了混凝土浇筑,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选择合适混凝土浇筑的最佳浇筑天气和温度,有利于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及拆模时间。

3、质量对比标准: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中对扭王字块体的验收标准进行对比并验收,以达到或超过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

二、实施方案

选择较新扭王字块体钢模板12套,分别进行编号,按照脱模剂、浇筑混凝土下料方式及振捣工艺的不同自由组合的方式,在混凝土浇筑时进行依次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有:脱模剂名称、下料方式类别、振捣工艺类别以及浇筑混凝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操作人员名称、混凝土标号、坍落度、现场天气、气温等一些列重要信息数据。

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必须对钢模板内表面进行打磨清理、根据不同组合方案对钢模板均匀涂上不同脱模剂材料(考虑经济合理性,事先已对采用的脱模剂进行质量和外观色差进行过对比),严格检查钢模板的拼缝是否严密,钢模板和底胎膜之间是否存在缝隙,充分做好钢模板的拼接加固工作,严禁出现漏浆现象。对下料方式和振捣工艺分别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浇筑质量。

工艺流程

1、钢模板安装

清理钢模板内表面和底胎膜杂物,检查钢模板的垂直度和支撑的稳固性;脱模剂采用空压机压缩空气进行水雾式喷涂,确保脱模剂有效喷涂,不漏喷,做到喷涂连续、全面、均匀;钢模板拼缝做好充分止浆措施,特别是对钢模板与底胎膜之间的缝隙。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由施工现场混泥土搅拌站提供或外购商品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放入料斗中由桁车电动葫芦吊起,通过人工根据不同组合下料方式放入模板中,混凝土分3层下料(下料高度见下图示意)。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12cm。

3、混凝土振捣工艺

混凝土振捣器具采用插入棒式,根据每组下料高度的不同,振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且与钢模板间距不得超过10cm。振捣顺序为从一侧向另一侧依序振捣,振捣点间距15cm左右,布点均匀,至混凝土骨料不明显下沉,并开始泛浆且无明显气泡排出为止,不得出现过振和漏振。需要进行复振的扭王字块体,在浇筑完成1小时后开始复振,复振工艺顺序同初振。

4、钢模板拆除

拆模间隔时间确保混凝土已完成初凝,一般间隔为12h后。拆模时先卸下中间拼接处的螺栓,再依次将模板上下拼接螺栓拆卸,再将底模木楔敲松,然后利用10吨千斤顶于模板封头板中点处均匀用力,慢慢将模板顶开离中心位置5cm左右,同时利用撬棍保持模板上下均匀脱模,保证其不碰到构件边角,发生掉边掉角现象,再用桁车电动葫芦均衡的将钢模板移出,以此类推,完成全部钢模板的拆除。

工艺保证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 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20~3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 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 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 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6、浇筑混凝土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扭王字块体高度的1/3;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 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图中a、b、c及a’、b’、c’为两种不同的下料高度,振捣方式分为复振和不复振,脱模剂分别采用:①废机油、②新机油、③食用色拉油。)

三、工艺方案对比

1、三种脱模剂的立面表面光洁度相差不大。如下图

2、三种脱模剂对混凝土构件表面颜色均无较大差异,立面气泡缺陷出现频率相差不大。如上图。

3、差异比较明显的是振捣方式的对比,混凝土浇筑1小时后采用复振的出现砂斑、砂线出现的概率为100%,每套复振的模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砂斑、砂线缺陷。如下图:

4、下料方式的对比中,a方式斜面气泡出现的频率要明显优于a’方式。前者的气泡直径小,气泡数量稍少。后者多为大气泡,且气泡数量比较多。

四、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对比得出结论,三种脱模剂对扭王字块体的表面缺陷影响不大,应选择最经济的一种使用。下料方式a类对于斜面气泡的改善要优于a’类,应优先选择a类下料方式。振捣方式中,由于复振出现砂线、水线的概率为100%,所以振捣方式应选择不复振。

五、总结

针对扭王字块体倒角位置的气泡问题,通过以上对比可得出,无论采用何种脱模剂,何种振捣方法和下料方式均无法完全避免,根据经验人士及专家进行分析,扭王字块倒角位置的气泡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是混凝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对气泡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和易性的好坏、砂石料的级配、粉煤灰以及减水剂质量等均是产生气泡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施工工艺:在良好的混凝土和易性前提下,施工工艺对气泡的产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科学的振捣方法,选择正确的下料高度和脱模剂材料会明显减少气泡大小及数量。

通过本次工艺对比,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不同的振捣方法、下料高度以及不同的脱模剂材料等均是影响扭王字块体气泡及其他外观质量通病产生的根源,无论采用何种组合方案,气泡始终出现在斜面位置,无法完全消除,而立面位置均已得到很好的外观效果。因此,通过本次工艺对比,采用合适、经济的脱模剂材料,合理的下料高度分层下料并振捣,不采用复振方式的组合,对扭王字块体气泡产生率已达到大大降低的效果。

参考文献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1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应用尤为广泛,其已成为各种建筑结构都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其主要被应在各种建筑墙体结构以及地面处理工程中。但是由于在施工中受到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的限制,使得其中裂缝现象较为普遍和常见。根据全国统计调查得出,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引起的建筑质量隐患占据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在目前工程施工中,做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水泥含量多,浇筑量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内部温度应力的变化而产生裂缝现象。因此一般在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在于防止内部温度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进行控制与完善,使得其在施工中各方面缺陷都能够得到预防和保障。

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中,引起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究其主要原因分析,主要是有结构性裂缝、材料裂缝两种因素构成的。其中结构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裂缝形式。而材料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受到内部温度和水分蒸发的影响而出现内部约束激励受到限制,从而出现了一定的裂缝现象,这类裂缝现象的出现使得混凝土结构中各种问题广泛的出现,成为影响混凝土整体性的一种主要环节和方法。

2 无缝施工方案设计

2.1设计思路

在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中,我们首先在工程项目中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裂缝产生原因和产生的种类进行分析和控制 ,使得这些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都得到一定 的处理和预防,进而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有着良好的提高作用。以掺加ZY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为基本材料,以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连续浇筑超长混凝土结构。根据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的要求,将广场的底板进行了分块:后浇带将整个底板分成4块,形成4个浇筑单元,块中又设有膨胀加强带,将其再分成4块,整个底板分成了16块。底板的分块确定后,墙板与顶板与底板相同的部位留设后浇带及加强带,其留设的方法与底板相同。

2.2 施工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墙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确定设计配合比阶段,采取了降低水灰比的措施。底板与墙板同为C30P12,而底板的水灰比为 0.47,而墙板的水灰比为 0.41,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底板为 18~20cm,墙板坍落度指标控制在14~16cm。采取该措施的目的在于减少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浇筑阶段,

采用二次振捣的工艺 ,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混凝土因沉降收缩而引起的裂缝。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控制墙体裂缝的出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浇筑过程中其他方面的控制均与底板的控制措施方法相同。按照房屋无缝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房屋顶板的浇筑顺序是浇筑完地下一层墙板至房屋顶板梁下1:3后进行房屋顶 板的混凝土浇筑。在顶板的浇筑过程中主要是要控制好早期裂缝的产生,从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形成时间看,裂缝往往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在施工方案讨论过程中,将顶板二次或三次搓平、抹压,特别是初凝抹压作为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一项重要控制措施 。这对于弥合部分早期裂缝是不可缺少的工艺。

3裂缝的防治措施

3.1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合泥量

选用10.40mm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0mm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0~3.00的中砂(通过0.315n凹筛孔的砂不少于15%,砂率控制在40%~45%)。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3.2选择优化配合

比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质量 ,降低水灰比,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等,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以降低混凝土温升,从而可以降低混凝土所受的拉应力。

3.3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

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 ,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 土坡脚处 ,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浇筑的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上混凝土的质量。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故浇筑结束后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的收水裂缝。

3.4严格控制混凝土人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最好选在春秋季施工,以降低人模温度,既是在夏季施工最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再者浇筑混凝土时最好不要让混凝土在太阳下直接爆晒。施工过程 中应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自来水预可先放入地下蓄水池中降温。

4 结论

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是建筑工程地面处理的主要工艺,是当前建筑工程项 目中的较为热门话题。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建筑施工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内外温差和湿度,施工之时也要有专人检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避免泌水现象和裂缝现象的产生。总之在施工中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不断的完善施工工艺和措施,为提高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 。

参考文献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2

    key words: concrete; rapid construction; programs and technology;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1 概述

    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枢纽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达2800万m3。如此巨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总量,导致了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的高强度施工。

    1.1 混凝土施工强度

    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高峰集中在第二阶段工程,其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860万m3。根据施工进展及总进度的安排,1998年为118万m3,1999年为458万m3,2000年为548万m3,2001年为403万m3,2002年计划完成142万m3。施工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999~2001年三年间,其中,以2000年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为最高,要求年最高浇筑量达到500万m3,月最高达到40万m3,日最高达到2.0万m3以上。

    1.2 混凝土施工手段

    根据对浇筑强度和施工场地分析,采用传统的门塔机浇筑施工手段是不能满足浇筑强度要求的,必须寻找新型高强度的浇筑手段。

    另外,大型门塔机浇筑方案从拌和楼出机口到浇筑仓,均采取间歇式给料方式,供料的中转环节多,供料效率低下,多座拌和楼与多座门塔机再与多个浇筑仓之间生产组合错综复杂,易于错料,更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nb

sp;  1.3 混凝土施工工艺

    三峡大坝沿纵向分若干坝段,沿坝段分若干坝块,沿坝块分几十个升层,每个升层又分若干浇筑层。一个升层即构成混凝土的一个浇筑仓位。一个混凝土仓的施工全过程是从两个同步进行的流程开始的,一个流程是混凝土浇筑的仓面准备;另一个流程是混凝土生产及运输,当两个流程汇集到一起时,便形成仓面混凝土浇筑流程,紧后的流程则是混凝土护理。如此循环推进,三峡第二阶段工程高峰期大坝施工部位将出现20多个仓面同步浇筑的景象。

    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如散装钢模板,人工手持式振捣等已远不能满足如此高强度和十分复杂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必须相应采取新的施工仓面配套和施工工艺。

    2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布置及方案

    以塔(顶)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施工方案总体思路是:塔带机浇筑一条龙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应于连续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担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任务;配备大型门塔机、缆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负责金结安装、备仓、仓面设备转移和浇筑部分混凝土等任务,避免因塔(顶)带机的工况转换而影响效率。拌和能力的配备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顶)带机效率的充分发挥。塔(顶)带机供料线布置为一机一带,确保塔(顶)带机运行的可靠性。

    2.1 混凝土拌和设备

    4个混凝土拌和系统,共7座搅拌楼,常态常温混凝土总生产能力为1960m3/h。各拌和楼均能生产7℃冷混凝土。

    (1)布置在基坑下游79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4.5m3自落式拌和楼,每座楼生产能力为32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5#~23#坝段混凝土浇筑。

    (2)布置在左岸厂房坝段上游面9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拌和楼。4×6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320m3/h,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段1#~5#坝段、导墙坝段及左厂坝段11#~14#坝段混凝土。

    (3)布置在左非泄洪流坝段下游12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非泄洪流坝段及左厂1#~10#坝段混凝土。

    (4)布置在左岸进厂房公路左侧82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1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岸厂房混凝土。

    2.2 混凝土浇筑设备

    主要设备有6台塔(顶)带机,塔带机与拌和楼连接的6条总长3800m的胶带混凝土输送线,4台胎带机,7台mq2000型高架门机,2台25t摆塔式缆索起重机,1台k1800型塔式起重机,1台mq6000型门机,2台300t履带吊。

    (1)泄洪坝段 在坝轴线下游76m顺坝轴线方向布置4台塔带机,主要用于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在坝轴线下游121 m顺坝轴线45m高程的轨道上布置1台k—1800型塔吊和1台mq2000型高架门机。其工作任务是,前期协助混凝土施工,后期以吊装金属结构为主。

    (2)厂房坝段 坝轴线下游44 m顺轴线布置2台顶带机,主要用于左厂7#~14#坝段混凝土浇筑,坝轴线下游65m顺轴线120m高程的施工栈桥上布置2台mq2000型门机,专门用于输水压力钢管和水轮发电机埋设件的吊装。

    (3)厂房部位 在厂房下游面距坝轴线195m的30m高程顺坝轴线方向的轨道上布置4台mq2000型高架门机,用于左岸厂房部位的混凝土施工。

    (4)缆索起重机的布置 2台摆塔式缆索起重机为厂坝第二阶段工程施工提供了一个空中走廊,主塔设在左非泄洪8#坝段185m高程上,副塔设在导流明渠纵向围堰坝段160m高程顶部,跨度1416m,在坝轴线长度方向可控制整个厂坝第二阶段工程的长度,宽度可控制从坝轴线以上15m至坝轴线以下65m,即2台缆机可控制上下游方向80m宽度且在工作区域宽度

    方向相互搭接20m。

    (5)公用设备 第二阶段工程厂坝部分分3个标段,由3个施工

企业负责施工。4台胎带机、2台300t履带吊等业主拥有的移动性强的设备不固定在一个标段使用,根据施工需要可灵活调配。

    3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仓面配套及工艺

    采用塔(顶)带机浇筑混凝土,其浇筑强度将成倍地提高,因此,对浇筑仓面各项资源配置无论是容量还是数量都将明显增加,对仓面组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将显着提高。

    3.1塔(顶)带机浇筑的仓面配套

    3.1.1仓面设备配套

    (1)平仓机:一般每1个塔(顶)带机浇筑仓配置1台平仓机和平仓铲,死角部位辅以人工平仓振捣。

    (2)振捣机:对于素混凝土或钢筋不太多的混凝土浇筑仓,通常配备1台8头平仓振捣机加3~4部手持式振捣棒或者1台5头平仓振捣机加4~5部手持式振捣棒。对于钢筋非常密集或有水平钢筋网和过流面等比较特殊的仓位,振捣要求比较高,一般不配平仓振捣机,直接配5~8部手持式振捣棒用人工振捣。

    (3)喷雾机: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每仓配备2~3部摇摆式喷雾机。

    3.1.2仓面人员配套

    (1)施工人员应按照仓位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一般素混凝土仓、少筋混凝土仓配备8~12人,多筋混凝土仓、水平钢筋网仓、过流面混凝土仓配备11~16人。

    (2)仓面配备值班木工、钢筋工、预埋工、电工和止水专职人员。各工序值班、带班人员至少1名到位,并挂标识牌。

    (3)仓面上配置专人分散集中的粗骨料。 

    3.1.3 仓面工具配套

    (1)每个浇筑仓至少配置2桶、2瓢、3锹用以仓面处理。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骨料分离及骨料集中现象,每个浇筑仓至少配备2把专用耙

    (3)配备2~3只真空吸水管,用以随时吸除仓面的混凝土泌水或集水。

    (4)配备2台洒水器,用以收仓后对仓面洒水养护。

    3.1.4 其它器材设施配套

    (1) 在混凝土开仓前,保证风、水、电通畅。

    (2) 采用平铺浇筑法施工时,浇筑仓应准备保温被待用,随着平仓振捣的进展,及时覆盖保温被,保温被之间应有10cm的搭接长度,以确保保温效果。

    (3) 雨季施工时,仓面配有彩条布和钢筋等材料,搭设活动防雨棚等。

    3.1.5仓面组织管理

    为保证塔带机浇筑混凝土一条龙正常运行,需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运行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的仓面组织管理系统。

    (1)综合协调系统:对混凝土一条龙施工提供技术、质量、安全、机电设备保障,确定拌和楼、浇筑手段及开仓时间,协调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处理突发事情。

    (2)浇筑系统(仓面指挥):仓面指挥由浇筑队长担任,负责浇筑仓面的组织指挥,对仓位的要料、下料、平仓振捣、温控、排水等负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操作系统:由调度室负责组织、协调,确保各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拌制合格的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准确、快速入仓。

    3.2仓面工艺设计

    3.2.1设计原则

    仓面条带布置要尽量简化,标号切换次数尽可能少,塔带机运行线路要短且易于操作,整个下料过程要易于实现,资源配置要充分,来料流程要优化。

    3.2.2 浇筑方法及强度要求

    (1)平浇法:该方法适合于塔带机高强度、快速运送混凝土的特点,在低温季节,除仓面钢筋特别多、结构特别复杂部位外,均采用平浇法浇筑。在高温季节对于仓面面积小于500m

2采用塔带机入仓时,亦采用平浇法施工,浇筑时铺层厚度可按照35~55cm下料。

    (2)台阶法:对于仓面面积大、钢筋密集、结构复杂的仓位,经监理批准后可使用台阶法浇筑,以满足温控及覆盖前混凝土不初凝等条件要求。台阶的一次铺料宽度控制在8~10m以上,接头部位台阶宽度不小于3~4m。

    3.2.3 仓面设计的内容

    仓面设计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仓面情况,包括仓面所在坝段、坝块、高程、面积、方量、混凝土级配种类要求,仓位施工特点等;②仓面预计开仓时间、收仓时间、浇筑历时、入仓强度、供料拌和楼;③仓面资源配置,包括机具、工具、材料、人员数量要求;④仓面设计图,图上标明混凝土分区线,混凝土种类标号,浇筑顺序等;⑤混凝土来料流程表;⑥对仓面特殊部位如止水、止浆片周围、钢筋密集、过流表面等重要部位指定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质量工作;⑦对特别重要部位,必须编制专门的施工措施;⑧仓面“浇筑情况评述”,收仓后,由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对该仓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简要评述,对可能存在的浇筑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仓面设计由浇筑单位提出,一式六份,经监理批准后除班长、质检员及监理随身带外,还应视情况复印送给有关部门(如拌和楼试验室、塔带机操作人员等)。

    3.3 塔(顶)带机浇筑新工艺

    混凝土快速优质施工,给浇筑工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除对模板工艺、钢筋工艺、预埋工艺外,对许多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革。

    3.3.1供料工艺

    (1)供料皮带上设置遮盖或保温措施。

    (2)建立有效的楼(拌和楼)—带(供料皮带)—机(塔带机)—仓(浇筑仓)之间的通讯联系或自动监控系统。

    (3)皮带卸料处设置挡板、卸料导管和刮板,以避免骨料分离和砂浆损失。

    (4)塔带机输送系统装置冲洗设备,卸料后及时冲洗供料皮带上所粘附的水泥砂浆。冲洗时采取措施防止冲洗水流入新浇混凝土中。

    3.3.2布料工艺

    (1)布料层面处理:用塔带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时,为便于塔带机运输,第一层层面处理一般不采取传统的水平层面铺砂浆的方法,而改用小级配混凝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具体为:迎水面至排水管前缘区域,采用20cm厚二级配混凝土;其余部位(包括中块)采用三级配富砂浆混凝土,层厚为一个浇筑坯层,约40 cm。

    (2)布料方向与次序:当平浇法浇筑时,迎水面仓位铺料方向与坝轴线平行;上块浇筑方向从上往下,下块浇筑方向从下往上,中间仓位视仓面情况确定起始下料点;

    基岩面、凸凹不平的老混凝土面及斜坡上的仓位,由低到高铺料;

    仓内采用多种标号混凝土时,原则上先高标号后低标号的下料顺序,保证高标号区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有廊道、钢管或埋件的部位,卸料时,廊道、钢管两侧均衡上升,其两侧高差不得超过铺料的层厚。

    当采用台阶法浇筑时,从块体短边一端向另一端铺料,边前进、边加高,逐步推进并形成明显的台阶。浇筑坝体迎水面仓位时,采取顺坝轴线方向铺料。

    (3)铺料厚度与宽度:铺料厚度视混凝土入仓速度、铺料允许间隔时间和仓位大小决定。劳动组合、振捣器工作

    能力等要满足浇筑的需要,必须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覆盖上一层混凝土。采用平浇法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采用台阶法浇筑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对于升层高度1.5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10~12 m;对于升层高度2.0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8~10m,台阶宽取2~3m。

    3.3.3下料和振捣工艺

    对没有钢筋的仓面,塔带机下料时,下料导管卸料口距仓面应不大于1.5m,并均匀移动布料,堆料高度不宜大于1.0m,以免骨料分离。布料条带清

晰,并有足够宽度。在模板周围布料时,卸料点与模板的距离保持在1~1.5m,人工分散粗骨料后,再用平仓机将混凝土就位。在止水、止浆片和预埋件部位布料时,严禁下料导管直接下料,由人工送料填满。

    在进行水平钢筋网浇筑层混凝土下料时,尽量降低下料高度,一次卸料的堆料高度控制在50cm以下,浇筑坯层厚度不大于30cm。竖向钢筋部位卸料时,卸料部位应离开钢筋0.5~0.8m,并加强人工平仓。

    台阶法浇筑时,平仓振捣机站在中间(第二层)的台阶上,覆盖范围比较理想;平层法浇筑时,平仓机一般站在层面上,紧跟下料接头,随时下料,随时振捣。

    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着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以避免欠振或过振。

    使用塔(顶)带机浇筑的大仓位,应配置振捣机振捣。使用振捣机时,振捣棒组应垂直插入到混凝土中,振捣完应慢慢拔出;移动振捣棒组,应按规定间距相接;振捣第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组应距硬化混凝土面5cm。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 cm;振捣作业时,振捣棒头离模板的距离应不小于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3.3.4 养护工艺

    (1)长期流水养护:根据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一般为14d,重要部位养护到设计龄期;但三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工程普遍采取了长期流水养护。针对这一要求,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洒水养护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推行新的养护工艺。

    旋喷洒水养护适合于28d以内的较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在浇筑仓面按一定间排距d设置360°旋转式喷水嘴,若喷水嘴喷射幅度为b(m)则取d=0.8 b保持旋喷嘴始终不停地工作,即可做到长流水养护。

    喷淋管(花管)养护适合于正常上升仓位的四周垂直面或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沿仓位边线在模板上口(用于对仓面养护)或支腿(用于对侧立面养护)上铺设花管。所谓花管即在管壁上均匀布钻一排细孔的口寸钢管,使用时,将管两端封堵,水雾通过细孔喷出,洒在养护面上。给花管不停地通水,便可保持长流水养护。

    (2)仓面覆盖养护:覆盖保水养护。该方法适合于大于28 d的长间歇仓面养护。方法是在养护仓面全面覆盖养护材料,如隔热被,风化砂或土等,给覆盖材料浸水并始终保持覆盖材料处于水饱和状态,即可满足养护要求。

    覆盖洒水养护适合于夏季正常上升的仓面养护。由于仓面蒸发快,仅采取洒水养护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仓面覆盖材料洒水养护效果较好。

    (3)养护组织管理:在三峡混凝土施工中,养护与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浇筑并驾齐驱,已经成为一项工程。浇筑仓均配置专职养护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养护实施的记录由养护专业人员及时记载,并做到真实、详尽。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3

1.1现代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对施工技术、混凝土强度等方面也相应提高了要求。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桩基基础的稳定,进行的地下防水混凝土浇筑、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地面墙体等是时代建筑工程混凝土应用的主要方面,其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强度、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是施工工艺工作中的重点,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项施工工作的关键。以科学的混凝土工艺施工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1.2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混凝土施工的特点满足了高层建筑及特殊结构的受力和使用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可显著减少结构截面尺寸,增大了工程的使用面积与有效空间;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展以及节约用水、钢材,工程成本低。高强混凝土是具有富配合比,低水灰比特点,而且高效减少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高强混凝士的坍落度损失快,要求在施工中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各环节要紧扣,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特点是粘性大,骨料不易离析,泌水量少。对于混凝土尤其是高强混凝土具体应做到:

(1)高强混凝土的拌制:投料顺序及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要设置灵活,准确的磅砰,坚持车车过秤。定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2%;粗细骨料±3%;水、掺合料,高效减水剂±1%;高强混凝土搅拌时,应准确控制用水量,应仔细测定砂石中的含水量并从用水量中扣除,配料时采用自动称量装置和砂子含水量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不得随意加水;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也可制成溶液加入,并在实际加水时扣除溶液用水。搅拌时宜用滞水工艺最后一次加入减水剂;保证拌合均匀,制配高强混凝土要确保拌合均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士的强度和质量。要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特别注意确保搅拌时间充分,不少于60秒。

(2)高强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快速施工。由于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施工完毕,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指挥,并有严密的施工组织,从搅拌、运输、浇筑几个工序之间要协调作业,各个环节要紧扣,保证一小时内完成;密实性对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要采用高频震捣器,根据结构断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震捣。浇筑混凝土卸料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接处的施工宜先浇筑高强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此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高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

(3)养护:为避免高强混凝土因早期失水而降低强度及由于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表面裂缝,因此要加强养护。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八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生。浇水次数应维持混凝土结构表面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14昼夜。冬施时间要延长拆模时间,采取保温措施,不得遭受冻害损失等等。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2.1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时,通过现代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中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外加剂或使用新品种水泥等方式提高自身密实性、增水性和抗渗性的地下混凝土工程。其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主体工程的控制以及对施工缝的处理,以达到地下混凝土工程防水、抗渗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要为防止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中过振、漏振、跑浆等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而影响其防水性能。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控制首先要注重木模施工前的充分湿润、钢模表面的清洁、基底积水泥土杂物的清理等工作,力求减少混凝土渗漏隐患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重防水混凝土浇筑量的控制,避免由于浇筑量太大使振捣器不能有效进行振捣、发生漏振、欠振等情况,避免振捣不实造成的蜂窝、麻面、孔洞的很难过质量缺陷,影响地下防水混凝土防水抗渗性能。另外,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还要注重内部钢筋、绑扎钢丝等不能接触模板等,具体施工中需要针对振捣器类型进行工艺控制仪。通过科学的施工过程工艺控制保障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工业厂房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与管理

为了满足生产过程运输、设备运输、耐磨、整体性好的需要,现代建筑工程厂房施工中多采用混凝土浇筑作为地面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同时,为了满足特殊生产环境的要求,许多工程也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的设计作为主要结构。其施工过程必须针对施工工艺特点及其质量控制点进行施工,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现代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需要混凝±浇筑过程的连贯以保障混凝土的完整性,增加混凝土工程强度。这也使得厂房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大面积连续性的混凝土浇筑,不留施工缝隙。但是由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内外温差较大且极易产生裂缝。因此,其工艺控制与技术管理成了杜绝混凝±浇筑裂缝产生的重要因素。其工艺控制与管理需要通过严格设备管理保障施工用设备的稳定,同时以备用设备预防设备故障对施工的影响。厂房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要求浇筑施工要选择春秋稍冷的季节进行,以降低入模温度。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按照通过试配验证的配合比进行计量,同时加强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保障个中外加剂充分搅拌均匀,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分段进行,根据厂房建筑结构特点以及钢筋密度决定浇筑高度。振捣过程也应采用快插慢拔、插点均匀分布的方式以保障质量。混凝土入模过程必须采用帆布下料斗进行下料入模,避免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通过适当的保温与养护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减少混凝土白面的热扩散,防止温度降低过快产生裂缝。同时还能够延长散热时间,防止产生贯穿裂缝。通过科学的工艺控制与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2.3加强混凝土强度检测,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混凝土强度检测时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施工工艺控制外的重要工作。但是其强度检测与施工工艺却有着重要的联系,需要针对混凝土工程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的检测方式选择,以在无损状态下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目前常用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主要有回弹法、超声回弹法、钻芯法、后装拨出法以及超声法几类。每种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温度与适用龄期范围。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混凝土工程工艺设计过程中,考虑强度检测技术方式,并通过技术文件等为强度检测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强度检测对施工工艺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为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类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几种:一是结构型裂缝,由外荷载引起的。二是材料型裂缝,主要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危害的程度是可以控制的。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综合将裂缝控制在无害的范围内。

(1)在设计上,要合理地选择结构形式,避免断面突变,降低结构的约束程度。

(2)在材料方面,满足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要求,即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技术指标要求。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稠度、含砂率、外加剂,水泥品种和骨料的性质,拌合物拌制后的时间和温度控制等。

(3)在改善基础状况上,其一是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其二是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其三是正确地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应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结构缝合并设置。

(4)在施工措施方面,混凝土的制备:①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②混凝土搅拌: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严格规范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模板工程上①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②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倚载(特别是动筒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③合理掌握拆除侧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士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关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①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②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卒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③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结构合理受荷。施工中和使用中合理增加荷载。不得过早拆模,施工时构件堆放不得超载,不得过于集中,张拉预应力在合理的强度范围内施工,及时观测,检查裂缝的出现,发现裂缝立即整改。为了防止裂缝并应及时控制温湿度变化,减轻温湿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湿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湿度的措施如下:

①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刺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②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③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④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⑤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簿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总之,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七裂缝进行认真、区别对待,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