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实用13篇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1

1工程概况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浦口新校区高速铁路实训基地工程,含A站、B站、实训楼三栋单体,总建筑面积10000m2,均为框架结构,内为轻质切块填充墙体,其中实训楼地上五层,最大檐口高度25m。

本工程内隔墙部分采用粉煤灰蒸压加汽块,砌体总方量为1500m3。规格为600mm×190mm×200mm,Mb5混合砂浆,灰缝厚度10mm,砌体容重不应大于700kg/m3,构造柱设计要求在“T”、“L”型墙角处、墙长超过5m或砌体无约束的自由端部设置;当墙高大于4m时设置圈梁,门窗洞口处设置过梁。

2砌筑原理

图1

本技术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如图1)灵活方便的特点,即利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空心,代替构造柱圈、过梁模板,省去了模板施工带来的繁杂,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通过设计师确认,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102-1中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在有构造柱或者腰梁部位将实际采用的实心砌块与所需规格尺寸的空心砖或U型砖一起,通过技术措施有效结合,并把钢筋放入砖的孔洞中,等砌体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向孔洞浇注混凝土,与墙体形成牢固的整体,连接到结构面上。

3施工技术要求

3.1混凝土空心砌块为2孔,规格有;390(190)长×190(140) 厚×190高,用于构造柱和腰梁强度不低于MU10。砂浆应采用粘聚性和保水性好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b5。混凝土应采用高流态、和易性好的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钢筋宜采用HPB235、HRB335级钢筋。

3.2墙体长度大于5米时中间设混凝土空心构造柱,墙体高度大于4米时,在门过梁处设混凝土空心构造梁,并在洞口处根据洞口宽度增加过梁配筋。在墙体端部、墙体转角处、T字交叉处、十字交叉处、小于等于600宽的洞间墙,均应设置混凝土空心构造柱(根据设计要求增减)。

3.3混凝土空心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90mmx120mm,混凝土空心构造柱竖向钢筋应贯穿墙身与混凝土空心构造梁和上下结构层连接,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Φ10。混凝土空心构造梁截面不宜小于90mmx15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0(根据设计要求增减)。

3.4砌筑前把混凝土空心构造柱钢筋与原结构钢筋有效搭接,空心砖套入钢筋中。混凝土空心构造柱底部第一皮砖采用开口砌块或U型砌块,砌出清扫孔,砌体完成后,将孔心内部杂物及落地砂浆清扫并冲洗干净,浇注混凝土空心构造柱混凝土前封堵。

3.5混凝土空心构造柱的混凝土砌块应对孔错缝搭砌,与轻质实心砌块压槎搭接不应小于200,空心构造柱旁的空心部分边砌边用细石混凝土填满捣实。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米。砌到门过梁或圈梁(混凝土空心构造梁)底时,应停止砌筑,等砌体砂浆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方可浇注混凝土空心构造柱混凝土。混凝土空心构造柱混凝土应连续浇注,用插入式振捣棒边浇灌边捣实,严禁灌到顶再振捣。

3.6混凝土空心构造梁(可兼过梁)采用U型砖砌筑,与混凝土空心构造柱相交处,需将U型砖底部割掉,以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连贯。

4主要施工措施

4.1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排版布置,尽量减少砌块的现场切锯量。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把混凝土空心构造柱和混凝土空心构造梁位置及钢筋规格数量标注清楚,画出混凝土空心构造柱与上下结构或与混凝土空心构造梁连接处的节点大样。

4.2根据不同的部位,对混凝土空心构造柱进行排砖,至少两皮以上,节点包括:墙中、转角、T字交叉、十字交叉、大于等于600宽的门洞等。

4.3现场抄平放线,把门窗洞口、混凝土空心构造柱位置放好,以便用混凝土找平及根据设计要求植混凝土空心构造柱钢筋(未预埋情况下)及墙体拉结筋。

4.4根据门过梁标高,按砖的高度加灰缝厚度排模数,对基层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

4.5植墙体拉结筋和混凝土空心构造柱钢筋,混凝土空心构造柱钢筋分上下两段分别植在下部板顶和上层板底,留出搭接长度,搭接放在墙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查,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6按排版准备混凝土空心砌块、轻质砌块,以及水泥砂浆(有的轻质砌块有专用砂浆),墙体砌筑前先根据要求设置打底砖,卫生间墙体处需提前做好混凝土翻边。

4.7不同砌块同时砌筑,尽量不留施工缝。先砌混凝土空心构造柱砌块,再砌实心轻质砌块,两种材料压槎处的空洞用细石混凝土灌满捣实,从混凝土空心构造柱钢筋顶把空心混凝土砌块套进钢筋内,剩最上两皮砖时,把钢筋搭接头绑好,再用U型砖砌到顶,其中最上一皮开口向侧面,用于浇注混凝土。

4.8如中间设置圈梁,则第一次砌到梁底,混凝土空心构造柱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混凝土空心构造梁用U型砖砌,与混凝土空心构造柱相交处,要把与混凝土空心构造柱相交处,需将U型砖底部割掉(侧面仍需留清扫孔),以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连贯。

4.9根据混凝土空心构造梁(或兼过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绑扎好钢筋,并放入U型砖槽内,经隐蔽检查验收后,浇注混凝土。过梁处需用木枋等搭好支撑,以便把U型砖平铺过去,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4.10混凝土空心构造梁混凝土浇注完可马上进行上部墙体的砌筑。

5效果分析:

5.1提高质量:避免了构造柱圈梁易涨模的质量通病,避免了混凝土剔凿问题,甚至使墙体质量达到不抹灰而直接刮腻子的效果,为今后的创优工作打下了基础。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文件号:吉教高字201026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52-02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东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课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及认识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1]近几年,我校“混凝土结构”课程通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师资队伍结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本文结合我校“混凝土结构”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总结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和规范质量评价标准等改革措施,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混凝土结构”课程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环节内容

我校本科教育思想是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突特色”,具有“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0学时)和“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60学时)两部分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1周)、基本构件实验(课外20学时)、课程设计(3周)。

认识实习环节包括施工现场参观、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工程实际问题讨论等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基本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构造要求、施工主要工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建立感性认识。通过实习学生既可直接获取专业知识,又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验教学环节包括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包括梁板结构和单层厂房两个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选型、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配筋设计及施工图绘制,教学目的是通过两个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系统的掌握设计方法,熟悉构造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难点和关键,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3]“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二、“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认识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认识实习环节是促进课程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可让学生充分了解土木工程中建筑、结构及施工的基本概念,建立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

本课程组通过调研和召开大四学生座谈会,发现目前认识实习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多数学生和教师普遍存在认识实习就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的想法,导致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态度不认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内容主要由专业负责人确定,由于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加上学生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流很少,缺少技术人员的指导,导致实习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实习场所一般都是临时确定,不能保证具备与实习内容一致的工程项目,同时对现场施工安全性要求很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人数较多,联系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实习地点很难。同时由于认识实习时间较短,学生无法充分体验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再加上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差,最终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

2.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夯实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验基本处于教师做、学生看的状态,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均由实验教师制作,包括钢筋制作、绑扎、贴应变片、混凝土浇注等,这样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验方案由实验教师事先确定,整个实验由教师准备、操作、读数,完全变成了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观看、抄录,按照规定模式填写实验报告,根本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学生上实验课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方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不能真正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深入地分析实验结果,缺少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另外,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重点主要是验证基本理论,起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实验研究能力的目的,体现不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环节可使学生从确定结构方案、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及组合、配筋设计到施工图绘制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对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设计要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还可以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但目前由于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无法保证课程设计的指导效果与质量;课程设计题目单一,重点不突出,容易出现互相抄袭等问题;教学场所、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现场指导与答疑;课程设计规范化程度不够,缺乏督导与监控力度,质量评价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实实习内容

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可从总体到局部,从构造到施工,深入接触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际,并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对首次校外实习热情很高,但面对实习出现的问题时又感到很茫然。课程组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联系相关企业,与丰满电厂培训中心、吉林松花江热电厂、国网江南热电厂建立了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定期安排相关指导教师参加工程实际经验培训,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结合实习项目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构造要求建立感性认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同时课程组充分利用校区内已建和在建建筑,通过施工现场参观并听取施工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观看施工工艺或建筑单体的光盘与录像等,使学生熟悉并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常用结构体系,了解设计和施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关关系,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理论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改革是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

课程组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8级本科生开始,强调以学生为实验主体,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使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构件设计(包括选择材料、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确定钢筋下料长度及绘制配筋图等)、动手制作试件(包括制作钢筋骨架、贴应变片、支模、浇筑混凝土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以及进行成果分析与整理。通过三年的改革与实践,实验教师和授课教师均反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节省了实验费用,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学生也反映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加深了对课程基本理论和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3.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组充分利用教师参与的工程建设具体项目作为设计的原始资料,真正做到真题真做,采取学生自主选题,既避免了全班同学同做相同题目的问题,又富有挑战性。同时还能鼓励学生利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绘制施工图。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设计计算部分放到课堂授课环节进行,课程设计周只进行施工图绘制,这样可使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设计时间比较充裕。在指导方式上,课程组教师全部参加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自愿选择指导教师,但要制定人数上限。这样由原来授课教师带两个班近70人变为只带14人,提高了指导质量,便于了解每位同学的情况。在考核方式上,课程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分、评阅成绩占20分、答辩成绩占60分,避免了原来只根据答辩情况给成绩的现象。为了解课程设计总体情况,采取指导教师互相评阅的方法,每位指导教师需评阅其他所有教师的学生成果,同时评阅教师有一票否决答辩权。答辩时分两组,要求指导教师回避。在过程管理上,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定,要求指导教师至少集中答疑三次,每次指导教师需指明修改意见并签字。

四、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难点和关键,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本文详细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强调课堂教学要与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建立工程概念、提炼科学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2):117-118.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3

1 前言

多年来,工程界常为混凝土的收缩开裂所烦恼,提出了“抗”“放”结合的治理原则,人们开发了混凝土膨胀剂、纤维等多种抗裂新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取得了诸多成果。我们从膨胀剂这种抗裂材料入手,在邯郸的工程中逐步推广。文中重点介绍的9项大型工程,从建(构)筑物的结构特征、施工季节、针对性技术措施等多方面,反映邯郸地区应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的情况。实践表明,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邯郸得到了工程界认可和应用,是实现混凝土抗裂与结构自防水的一种有效途径。

2工程概况

将9项工程的基本设计参数和结构特点归纳列表,给出设计与施工简况,从中可以看出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对于不同的工程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⑴结构7层以下的住宅楼多为砖混结构,如世嘉名苑;8层以上的住宅楼、商贸楼、商住楼多为框架结构,如新世纪商贸广场、水景南岸。

⑵地下室多为1~3层。但龙湖人防为单层地下工程,丛台路学校为5层地上工程。

⑶结构尺寸与形状建(构)筑物外形多为矩形或近似正方形,长宽比范围1.5~10,龙湖人防及丛台路学校为L型。

建(构)筑物具有大面积、大体积的特点,如新世纪商贸广场单层面积4700m2,建(构)筑物具有较长或超长的特点,

建(构)筑物具有较厚或超厚的特点,如新世纪商贸广场底板厚800mm,云顶公馆筏板厚1000mm,招贤大厦底板厚3000mm。

⑷施工季节大型工程工期较长,如新世纪商贸广场施工工期为300天,横跨4季,夏季要求缓凝,冬季要求防冻。

⑸混凝土强度等级范围大,C25~C55,多为C30;抗渗标号P6~P8。

⑹多单位参与,多专业结合 。该9项工程的设计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亚太建筑、河北庄宸、河北昆仑、邯郸大友及煤炭部邯郸设计院等。施工单位有中煤第69工程处(新世纪商贸广场)、江苏苏中建设集团(云顶公馆)、邯郸第3建安公司(世贸休闲)等多家。

3技术要点及方案的制订实施

3.1预备工作

在工程设计中与施工前,要针对具体工程制订技术方案,首先需作好3项预备工作。

①掌握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特点与要求,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与设计专业相结合。所制订的技术方案应以有关标准及其文件为基础。

②针对混凝土设计指标及构件状态进行抗裂计算,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依据,并确定采用的辅助措施。

③吸收设计、建设、施工及监理多方的建议,特别是施工方的意见,根据施工力量组织、混凝土供给能力等,与施工组织方案紧密结合。

④技术方案制订者必须进行现场交底。

⑤必要时请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石家庄市太行特种水泥与防水工程研究所的专家现场指导。

3.2混凝土试配

①材料选用

水泥,主要选用P.O普通硅酸盐水泥和P.S矿渣硅酸盐水泥

膨胀剂,确定为FEA,定点由石家庄市功能建材有限公司提供。

掺合料,主要为粉煤灰和矿粉,掺入量一般为20%左右。

②限制膨胀率指标

根据GBJ50119规范和工程的具体要求设定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指标,如新世纪商贸广场底板混凝土14d水中限制膨胀率指标为2.0×10-4,加强带混凝土为3.0×10-4。

③混凝土工作性能

对于面积大、体积大及超厚的构件,凝结时间可再延长一些。这有利于推迟水化热的升高速度、提高有效膨胀[3]。

3.3后浇带与加强带的关系处理

技术方案的关键与核心部分是正确处理后浇带与加强带的关系,应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对9项工程中该种关系的处理使用了下述3种方式。

①全连续浇筑新世纪商贸广场原设计用后浇带将底板分成6块,后改为长度方向(92m)设2条、宽度方向(48m)设1条加强带的方案,实现了全连续浇筑。

②全间歇浇筑龙湖人防工程构件呈L型,原设计每32m留1条后浇带,后全部改为间歇式加强带,即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4d再浇筑加强带,既提前了工期、又利于施工组织。

③连续和间歇浇筑相结合云顶公馆6#~7#楼间,在制订方案中仍然保留原设计中的1条后浇带;楼盘地下室边墙外部为车库地面,在边墙外侧1m处设1条间歇式加强带;其他区间,每30m左右设1条连续浇筑的加强带。

3.4加强带设置注意事项

①建(构)筑物分为地下、地上两部分时,都采用相同的浇筑方式时,两部分的同竖向位置混凝土板(顶、楼)与墙应同轴线设加强带。

②配制温度筋。

③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两侧高5MPa,14d水中限制膨胀率比两侧至少高出1×10-4。

④底板厚度大于600mm时,须在加强带两侧设密孔钢丝隔离网;小于600mm时,可以不设,但应考虑泵送混凝土的流淌斜度和距离,在距离加强带规定带宽侧边外1m时提前更换混凝土配合比。

3.5关于结构自防水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作结构自防水,可靠性强,也为很多地下和水中工程所证明。如新世纪商贸广场。

3.6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主要强调下述4个方面,要求施工方执行。

①及时进行保水养护。

②冬季施工应及时进行保水、保温联合养护,以防内外层温差过大。

③对板、墙、梁的交接部位,或构件的异型部位,实施二次振捣,防止塑性裂纹。

④将周墙、长墙作为浇筑、振捣、养护的重点,加强施工管理与监督。

4出现问题及应对措施

⑴云顶公馆6#~7#楼间后浇带,3个月后发现渗水。原因是橡胶止水带安放欠严格。补救措施是:将裂缝凿宽,成“V”型槽,用止水灵封堵,再涂刷FCC聚合物防水涂料。

⑵世贸休闲广场施工时,混凝土坍损快。原因是使用了新入仓的新磨的散装水泥和FEA。应对措施是:调整泵送剂组成(增加缓凝与保塑成份)及掺量。

⑶某工程曾采用现场拌制混凝土,楼板有约10m2部位强度明显偏低,检查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水泥或FEA的计量出现失误。解决措施是加强计量人员及物资采购管理,并尽快更换为商品混凝土。

⑷连续浇筑的加强带混凝土出现过供应滞后现象,解决措施是:准确计算混凝土需要量和供给量,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要给施工留出一定余地。

⑸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振捣等操作均有不规范处,应对措施是: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时,要求施工方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人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

5结语

⑴应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可以同时收到抗裂与结构自防水的双重效果,从膨胀剂这种抗裂材料入手,“抗”“放”结合,是解决混凝土收缩开裂的一种有效途径。

⑵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正确处理连续浇筑式加强带、间歇式加强带与后浇带的关系,是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与效益的关键。

⑶在应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的过程中,不应放松对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施工操作的要求,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求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4

无损检测技术是多学科紧密结合的高技术产物。在工程实践中,结构混凝土质量的传统检查方法是以规定的取样方法制作的立方体试件,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下养护,按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试件抗压强度来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用试件实验测得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往往与结构物中的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差别。结构钢筋是隐蔽材料,其位置的准确与否亦关乎结构的安全和耐久,而传统方法无法在非破损情况下对其位移进行检测,因此,无破损情况下在结构物上检测混凝土质量和钢筋位置的现场检测技术,已成为混凝土结构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2、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的声波,它在传输过程中服从于波的传输规律。超声波路面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发射超声波到材料介质,接收反射波的相关参数,进而判断结构内部破损情况的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在介质中不同位置设置传感器,测量超声波在一定距离内传播的时间,利用速度、时间与位移的关系计算波速,利用速度与介质相关参数的关系可以测定材料的有关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还可用来检测材料或结构内部的缺陷。

我国早在7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测量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判断岩石的性质。由于它具有激发容易、检测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在工程检测中的前景非常广阔。

3、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必要性

3、1关于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利用材料内部结构的异常或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评价结构异常和缺陷存在及其危害程度。

3、2工程质量检测中的超声检测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无损检测技术是超生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技术(UT)是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实践证明,工程质量检测中的超声检测,对于非金属的检测,效果明显。如混凝土、岩石、桩基和路面等质量检验,包括对其内部缺陷、内应力、强度的检测应用,都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可以说,无损检测技术是工程质量预控和监督的有效手段。

4、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无损质量检测的应用

4、1混凝土“无损检测”的原理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就是要在不破坏结构构件的情况下,利用测试仪器获取与混凝土、钢筋等有关的物理量,因这些物理量与混凝土质量、强度、混凝土缺陷和钢筋的位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采用获取的物理量去推定混凝土质量(强度,混凝土缺陷)和钢筋的情况。

4、2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对混凝土结构构件不破坏,可以获得人们最需要的混凝土物理量信息测试操作简单,测试费用低不受结构物的形状与尺寸限制,可以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可对重要结构部位长期监测,对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进行检(监)测,取得各种信息后及时进行处理,以减少损失,避免事故发生等。实践证明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定,建筑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其中安全性决定建筑结构的生命。而建筑结构中各构件(梁、板、柱)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钢筋保护层也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实践中与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位置有关的质量缺陷和事故时有发生。

例如:在对某工程的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中,除了对资料核查外,主要采用了无损检测设备———数显回弹仪和钢筋位置测定仪,分别检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的位置,结果发现有几根钢筋混凝土柱和梁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通过钻芯取样和破损检验发现结果一致)。在用钢筋位置保护层测定仪测定悬挑板的负弯矩钢筋时,发现保护层厚度高于设计值,在现场开破检验后发现钢筋下陷幅度较大、且间距不符合要求、排列根数不够。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发现,会造成严重质量事故。而在无损检测设备有效的技术支持下,帮助我们准确发现并消除了隐患。

5、工程中应用无损质量检测技术的建议

5、1健全无损质量检测技术的工作制度

建立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管理制度,明确无损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作用。(1)国家应完善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技术规程及标准,使检测得以规范执行;(2)确立无损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地位,使无损检测技术成为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工作要以检测数据为依据,依靠检测数据的正确性达到工程质量监督的公正性;(3)强化无损检测应用程序,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重要部位抽取一定数量的构件进行实体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结构工程验收的一项内容。

5、2建立相应的无损检测机构和组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依靠无损检测这一科学手段来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各质量监督机构均应将无损检测业务作为必备指标来加以建设和完善,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要设置齐全,要设专人保管使用,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无损检测的专业培训,要持证上岗。

5、3不断加强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技术培训

加强无损检测技术业务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实用性,使其在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积极与科研和检测机构加强联系,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的水平。

6、结束语

当下,虽然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发展和应用水平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其中有技术上的也有管理上的问题,应正视这些问题。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无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要以创新的精神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加强,无损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正在成为工程质量控制、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广泛推广、深入应用。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5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布局错综复杂,而为了方便生活交通,城市桥梁建设越来越多,桥梁负荷越来越重,促使混凝土结构桥梁的耐久性大大降低。当前混凝土结构桥梁设计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混凝土结构桥梁耐久性设计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短的主要原因

桥梁细部构造是造成桥梁耐久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然而桥梁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桥梁的使用寿命。所以,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施工过程中只追求施工进度

由于混凝土强度和进度的要求,桥梁细部混凝土实际耐久性质量大幅度下降。在桥梁的混凝土施工中,常常添加的早强剂,致使其内部结构损坏,出现易开裂与耐久性降低的现象,甚至使表层混凝土的抗渗性成倍降低或钢筋开始锈蚀,使用年限成倍缩小。

(2)运营过程中缺少正常的检测和维修

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正确使用和正常检测与维修相配合是息息相关的。重新建和轻维修是桥梁管理工作中的重大漏洞。像这样的基础设施工程,更加需要在设计中进行结构全寿命经济分析评价,强化结构耐久性,同时结构全寿命经济分析评价也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3)忽视耐久性标准的重要作用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通常主要考虑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而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常常处于次要的地位,甚至被忽略。往往在一些细部构造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没有满足寿命和耐久性设计的要求,而耐久性设计方面没有随着时代的转变而进步。

3.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现状

我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面临着许多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可避免的。其主要表现有:我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设计标准一直不高,加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施工质量又相对薄弱,而正常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和维修工作也不够重视。即使经过几次大的修改并提出了耐久性设计相关内容,项目往往从节省成本角度出发,致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混凝土的病害

混凝土的病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与混凝土的质量和工作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水泥胶浆具有多孔性的特点,其化学与物理特性、强度和脆性成为混凝土病害的关键因素。而混凝土原料的质量、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病害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常见的是钢筋锈蚀与碱骨料反应。而钢筋锈蚀是电化学过程,因钢筋锈蚀而导致混凝土开裂,从而使水、二氧化碳和盐更容易进入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又加速了钢筋锈蚀的速度,如果结构内部的相对湿度达到40%时,锈蚀就要开始了,甚至锈蚀速度很大。如果整个混凝土结构浸没在水里,因氧的供应量不足,钢筋表面的钝化膜逐步丧失功能而引发锈蚀,锈蚀速度反而降低。

5.关于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改进措施

桥梁的构造是桥梁耐久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桥梁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桥梁的质量以及耐久性。所以,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进行设计,针对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短的主要原因,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提高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视度

随着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公路桥梁的负荷越来越重,致使混凝土结构桥梁的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设计和施工时,必须注重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标准。而在常规设计中,有一些经常被忽视但是又影响结构安全的细部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认识,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把这些细节问题通过代价不高的方式加以解决。

(2)加强混凝土结构的预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预测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有相当大的关联,而使用寿命的预测只能是个估计。因为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工程实践中,我们要不断进行总结,吸取经验与教训,并进一步结合已有的设计经验和工程实践进行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3)注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细节设计

要想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我们必须注重混凝土结构的细节设计。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混凝土应选用偏低含碱量的水泥和坚固耐久的洁净骨料,并且尽可能降低水泥中硅酸盐水泥的用量。此外,必须重视上部结构细部处的设计,以免减弱主梁的受力能力,甚至损伤了主梁的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桩基设计应依据桩基所处的地质情况、水位、水的侵蚀性类别及等级确定耐久性设计标准。,尤其是防水层不能单一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防水。在设计时必须进行整体分析和局部分析,重视细节,以满足规范要求。另外,墩盖梁长期承受着腐蚀性物质的腐蚀。因此墩顶面应该设置横坡,以便排走墩顶的积水,并且盖梁保护层的设计方面重点考虑防腐蚀要求,避免对墩身和桩基产生不利的影响,设计中可在盖梁上设置滴水槽。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桥梁设计中存在许多易被忽视的问题,且影响因素很多,严重影响了桥梁结构的安全。因此在常规设计时,一定要认清细部设计,足够重视细节问题,出现问题时,采取必要措施解决这些细节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要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总结,耐久性预测不是精确的科学,只能是个估计。作为混凝土结构桥梁设计工作者,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根据设计方案,认真进行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规范宏观控制方法,以保证混凝土结构桥梁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公路混凝土结构桥梁耐久性研究[J].广东科技,2010(14).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6

1.3水泥品种不同水泥品种的工作性能有所差异,应用范围也不一样。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工作需要、使用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等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

1.4集料集料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求表面洁净、光滑、含泥量较少,无严重风化、棱角较少的碎石所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会更好,但是,如果水泥砂浆的握裹力较差,那么,混凝土结构物的稳定性就会降低;而集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且锋利的碎石所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但是,如果水泥砂浆与集料的握裹力强,那么,混凝土结构物的稳定性就好。

1.5外加剂外加剂的使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强度和稳定性。

2提高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措施

2.1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充分论证各项指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采用科学的配合比。严格控制好混凝土各组成成分的比例,保证混凝土结构物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2.2加入外加剂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性能,达到使用目的,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加入必要的外加剂。适量的外加剂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结构物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2.3提高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和振捣器械,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法,努力提高其施工机械效能,降低施工机械能耗对混凝土工作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4对工人进行业务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要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施工技术培训,从而降低外部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2.5采用合理砂率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砂率能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工作强度。当砂率较小时,容易产生泌水和离析现象;当砂率较大时,则会加大坍落度的损失。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7

1 水工隧洞混凝土缺陷成因分析

水工隧洞建设混凝土施工过程造成缺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组织及管理水平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1.1 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合理是造成混凝土缺陷的重要原因

实践工程中,水工隧洞施工现场断面较小,为科学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进度,隧洞混凝土浇筑过程一般进行跳仓浇筑平行作业。跳仓浇筑平行作业需要增加一部分模具,投入相应的资源,但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工期,工程进度。但在实际工程中,部分施工队伍为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择连续仓浇筑施工工艺,连续仓浇筑的过程中其上一仓混凝土浇筑时间没有达到,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不具备拆模条件。在上一仓不具备拆模条件就进行下一段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缝与伸缩缝的处理上存在很大难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比较容易产生裂缝,造成在施工缝与伸缩缝存在渗水、漏水的现象。与此同时,水工隧洞建设常常伴有回填灌浆与固结灌浆等分项工程项目,分项灌浆工程施工需要提前预埋灌浆管,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时,预埋的灌浆管比较容易产生位移,进而造成难以成孔或孔位偏离,各分项过程因施工工艺不同,施工技术不到位等原因将直接影响灌浆工程的施工质量,给水工隧洞渗漏形成隐患。

1.2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是产生混凝土缺陷的主要原因

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其施工素质环境较为复杂,对施工人员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混凝土施工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责任心差,比较容易造成混凝土的施工缺陷。因混凝土振捣施工人员操作技术的原因容易产生漏振、过振的现象,待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强度并且成型后,在混凝土表面将产生麻面、蜂窝、露筋等现象;因模板施工人员技术原因容易产生模板拼装过程拼接不严,出现跑模现象,待混凝土成型后,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会出现错台、伸缩缝严重渗漏等情况;因混凝土实验技术人员的原因容易造成混凝土施工配比出现问题,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合理。混凝土成型后,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较差。

1.3 施工组织及管理过程不科学不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

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组织与施工管理技术水平的不到位,造成整个混凝土工程施工水平较差,施工过程各个工序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各个工序施工过程中机械事故频发,对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把关不严,三检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同时,由于水工隧洞的施工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条件较差,导致混凝土施工管理人员与监理人员在进行检查过程中存在漏查,或者产生检查的不负责任的现象。因为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的不合理将会增加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缺陷的机率,待混凝土施工完成,成型之后将出现露筋、洞身裂缝、冷缝等严重质量缺陷,科学进行施工组织及管理对混凝土施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水工隧洞混凝土缺陷的预防措施

2.1 培训施工人员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实践工程中,水工隧洞的混凝土施工工作要科学组织好混凝土施工人员的入场技术培训,尤其要落实好技术交底工作。同时,混凝土施工要与绩效考评进行联系,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工资以及奖金进行挂钩,工程项目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从制度上促进施工人员混凝土施工质量意识的养成。同时,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混凝土施工的现场条件科学的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强混凝土施工模板操作人员技术的培训。

2.2 强化施工组织及管理的力度,实现混凝土施工的科学管理

水工隧洞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公司企业内部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相关制度,重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各个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动态监控。同时建立现场质量管理小组,将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个人。科学制定 QC 小组活动计划,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现场可能产生的各种质量问题做好记录,为后期混凝土成型后可能出现的混凝土缺陷解决提供依据,各个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质量检查和考核,消除质量事故隐患。

3 水工隧洞混凝土缺陷的解决措施

3.1 科学进行注浆材料的选择、注浆材料选用

Lw灌浆材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含多羟基的化合物与多异氰酸酯通过反应合成的一种预聚体。水是稀释剂、固化剂,浆液遇水反应而迅速凝固,故Lw灌浆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Lw灌浆材料其浆液对水质适应性强,实现快速堵漏,在存在潮湿及涌水的情况下进行灌浆,实践效果比较显著。同时,Lw灌浆材料浆液固结体为弹性体,遇水膨胀后,具有以水止水以及弹性止水双重功能,实践工程中比较实用适用于变形缝的防水处理。

3.2 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引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混凝土化学灌装流程主要是清理钻孔埋嘴注浆拆嘴封口及防水。实践工程中对施工各个环节要进行科学的培训与管理。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改造能够有效满足结构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国内混凝土结构传统的加固技术有外粘性钢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粘钢钢板加固法、植筋技术。伴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也在逐步创新,现代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主要涵盖粘贴钢筋加固技术、绕丝加固法、玻璃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及混凝土裂缝压力注胶修补技术等。工程项目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混凝土结构的维修改造会成为工程项目的主体建设方式,结构建筑物检测加固技术的创新决定着土木工程领域建筑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社会地位逐步凸显。

参考文献:

[1]渠雪梅.水工隧洞混凝土缺陷成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案[J].山西水利科技,2013(03).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8

1.1项目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账建立未完善或台账与报告不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4)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5)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1.2施工工艺管理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2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要求

2.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项目部要求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2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3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

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账,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的特殊气候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9

1.1 项目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账建立未完善或台账与报告不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4)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5)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1.2 施工工艺管理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2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要求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项目部要求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3 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 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账,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的特殊气候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10

就是实践中学习,实习。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建筑施工实习是指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习。建筑工地是一个大课堂,工地的建筑物、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等就是学习内容,工地上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知识和获得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今天的实习工地就是明天的工作场所,应抓住这良好的实践机会,树立向实践学习的覌念,争取更多的收获。

使我知识,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得到一个深入实践,解社会的机会。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施工实训学习对我思想品德,总之。工作态度及作风,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学习快两年了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学校组织了去实习,安排我新余市欧亚城施工现场实践操作,给了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

二、实习单位简介:

1实习工程项目名称:市房地产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市监理公司市监理公司

3工程概况:1工程总概况:施工单位:武警水电二队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面积2000亩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其他图纸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设计标高0.000标注单位:总平面尺寸及标高以米为单位。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内容主要有:

1地基2防水层做法

3模板制作

4现浇钢筋砼楼板

看到现浇钢筋砼楼板的现场施工。现浇钢筋砼楼板施工现场通过支模,主楼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学校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6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

现浇钢筋混凝十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I-~2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程。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l所示。由于施工过程多,所以在施丁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施丁中应合理组织,各下种之间应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影响施千进度和质量。

砌筑工程: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

施工工艺要求

1砌体堆放

严禁倾泻丢掷;砖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堆放,1装卸砖应堆放整齐。场地要平整,并须做好排水。

垛堆间保持适当通道。2砖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米。

遇雨天施工应遮盖。3砖堆置后。

2墙体砌筑

不能即浇即用1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

纵横交错搭接。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2纵横墙应同时砌筑。并应填满砂浆,缝的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

3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施工缝处砌成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保证沙浆饱满和梁板底紧密接触,4砌体砌筑至梁板底时必须隔日待下部的砌体变形稳定后斜砌。空隙处用沙浆填实

填满沙浆,5砌筑墙端时砖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并将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应根据设计图纸要6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

求在墙中间或端部加设构造柱

需根据图纸要求在7当砌体高度大于4m时。

保证洞周平直,8门窗洞口两侧砖宜为无槽端。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砼锚固块。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如有间隙应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随拌随用,9砌筑的砂浆必须搅拌均匀。一般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的标号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10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如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必须返工。

3关键部位砌筑

必须预留拉结筋,砖与墙柱交接处。竖向间距500mm压埋2Ф6拉结筋伸入墙内。

1砖墙与楼板(或梁底)联结

先在灰砂砖与楼板之间抹粘结砂浆,如楼板或梁底未预留拉结筋时。再用小木楔将灰砂砖与楼板底(梁底)楔牢,并用砂浆将缝隙塞实抹实。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11

Keywords: core tube; concrete pour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3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会展中心的重要配套项目,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功能先进、设施一流,是广州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87553 m2,地上裙楼4层、塔楼41层,建筑总高度177.30 m,结构体系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核心筒为全现浇钢筋-钢骨混凝土结构,本工程从裙楼天面结构施工完成后,第五层塔楼开始核心筒墙体采用爬模施工。

核心筒处砼强度等级高,砼墙体较厚,而且暗藏型钢柱、型钢梁,施工时按照高强、高性能砼施工要求,分别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行重点分析。根据核心筒爬模施工要求,设一台布料机进行混凝土浇筑,因混凝土浇筑工况复杂,需特殊设计布料机平台搭设在先行施工安装的中间的型钢暗梁上。

2 会展中心的重要配套项目混凝土浇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问题根源

从地下室底板到地面四楼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来看,对目前混凝土浇筑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筛选、汇总,并与材料工程技术部反复磋商、分析,检查混凝土浇筑部位共180处,其中发现不合格部位有33处,合格部位147处。如表1

影响混凝土质量问题调查表

表1

根据调查表作出排列图如下:

2.2 得出结论

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墙体冷逢、混凝土不密实两大问题,他们占混凝土墙体不合格总数的81.8%。

3确定目标及目标值可行性分析

3.1 确定目标展示

混凝土表面抽样合格率从81.6%提高到90%

3.2 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目前一次验收合格率为81.6%,两大质量问题发生频率为81.8%,如果将两大问题解决90%,混凝土表面一次性验收合格率=81.6%+(1-81.6%)x81.8%x90%=95.1%,达到设定的90%目标是可行的。

(2)要高度重视,调配集团优秀人才,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共同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目标。

4产生混凝土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其找出主要原因根源

4.1 原因分析

对出现的混凝土浇筑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详细原因分析,并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从配合比、运输、浇筑、养护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4.2 原因确定

(1)个人操作技能没有按照要求做

(2)浇筑工况复杂

(3)混凝土运输时间长

5 针对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应对措施对策

5.1 加强对工人技术交底及现场监督力度

针对混凝土浇筑工人操作粗糙、不规范,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组织专项培训。对施工人员讲解浇筑混凝土的难点、要点,做到分层浇筑、振捣充分、一次性浇完,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2 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运输连贯

跟材料供应商签订严格的混凝土供应合同保证材料完全合格,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运输情况制定预案,保证运输连贯。

5.3 根据现场情况加工制作一个布料平台并改进了布料机

这项对策是保证核心筒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核心。绝大部分采用泵送混凝土,并根据核心筒爬模施工要求,设一台布料机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制作一个布料机平台,在浇筑每层混凝土的时候,布料机平台搭设在其上一层核心筒y方向的钢梁上。原因如下:

(1)每层核心筒混凝土要求一次性浇完,混凝土的用量大, C60混凝土初凝时间短,而且浇筑层上部空间内有三层先行施工的钢柱和钢梁结构,工况复杂,因此不能采用塔吊浇筑。

(2)结合技术、经济原因,本工程不宜采用重型自升式布料机,因此要为布料机制作一个平台,同时也给工人的操作提供一个安全的平台。

(3)核心筒中有八根钢暗柱及钢暗梁,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钢结构施工必须要领先混凝土2~3层施工,所以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受到已安装完成的钢结构梁柱高度的影响,因此我们降低了布料机的高度,并加大了布料机浇筑半径的长度,通过一次吊装布料机平台和两次吊装布料机,可以完成每层混凝土的浇筑。由于钢结构的限制,布料机平台要用两台塔吊一起吊运,且吊绳的长度不一样长,这样才能把布料机平台在钢梁、钢柱中间斜向吊到指定位置。

(4)通过采用布料平台及改造简易布料机的措施,核心筒约200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时间由16小时减少至10小时,每小时的浇筑量由12.5提高至20立方米,解决了混凝土冷缝问题。

6 最终效果检验及其产生的效益

6.1 效果检验

在浇筑混凝土的全过程中,针对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得当,解决了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安全的不良因素,再次通过对180处墙体抽样检查,合格处为171处,合格率为95%,使混凝土浇筑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实现了预定目标。

6.2 产生的效益

(1)社会效益

解决了高层爬模墙体混凝土浇筑存在的问题,经甲方、监理、质监现场查验,混凝土成型质量较好,施工进度较快,各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2)经济效益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定义

我国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设计和施工中将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等综合性能优良的混凝土。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针对不同的结构用途,对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1)高强度。强度指标只是要求混凝土满足特定的设计要求,《客运专线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中将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规定为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最低强度。不同等级的线路、不同的结构形式、同一结构的不同部位对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也不尽一致。

(2)高工作性。高工作性是指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稳定性、流动性、抗分离性、高间隙通过性、高填充性、高密实性、可泵送、不离析,便于浇筑密实等性能。

(3)高耐久性。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设计寿命都比较长,在我国中长期铁路发展战略规划及设计规范中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混凝土结构安全使用年限定义为100年。

(4)较好的经济性。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了大量粉煤灰和高分子减水剂,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化热低,不产生微细裂缝,收缩变形小,体积稳定,在保证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同时,减少了水泥用量,充分体现出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经济性。

2.影响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1)混凝土原材料。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结构物的实体质量,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将为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基础建设迅猛发展,施工中往往忽略对原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原材料屡有发现,而这将导致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质量的永久性缺陷,进而使混凝土结构初始裂缝大量产生,收缩徐变量大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对混凝土结构安全将是一个长期的、严重的质量隐患。

(2)混凝土的密实性。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内部不密实是其最大的质量缺陷,将使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空气和水容易渗入,空气和水中的有害物质就容易对混凝土产生化学侵蚀,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低温时水结冰,体积膨胀产生压力,从内部破坏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经多次冻融循环后,损伤积累将使混凝土剥落酥裂,强度降低,进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3)氯盐、硫酸盐的腐蚀作用。化学介质出现对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侵蚀时,会引起水泥、粗细骨料等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物化变化,从而引起裂缝、松散变质等一系列现象,甚至有的生成体积膨大的有害物质,直接破坏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同样会导致结构物使用寿命缩短。

(4)钢筋的锈蚀。钢筋锈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因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中常用的钢材主要为碳素结构钢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表面氧化膜被破坏后,如果涵养水分侵入,钢筋就会被锈蚀。钢筋锈蚀严重时,体积出现膨胀,导致沿钢筋长度出现纵向裂缝,并使保护层剥落,从而使钢筋截面削弱,承载力降低,最终将使结构构件破坏或失效。

3.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

(1)施工前工艺培训。针对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要求及特点,分工序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工序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信息反馈制度。施工前组织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学习,进行必要的施工工艺培训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每个人都完全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和工艺进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施工过程中实行技术人员全程值班制度,加强每道工序的施工过程控制;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制度,做到有问题及时反映、及时处理,事后进行总结、改进,避免出现质量顽疾。

(3)工序交接。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下道工序施工前,管理人员要进行工序交接,做到上道工序不完下道工序不接的习惯,确保每道工序彻底结束后,再开始下道工序施工,完善的工序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4)突发事件的处理。施工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但是除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以外,必须对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同时还要确保任何时候应急物资数量充足,应急设备性能完好,除进行必要的投资以外,还要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和监督。

(5)加强质量意识的宣传。施工中随着工期的推进,施工工艺逐步熟练,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会有所下降,所以要定期进行质量培训,以巩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也可以根据一些小的质量隐患或者质量问题开展专题质量教育,同时可以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的进行全面质量教育,在解决质量隐患的同时,宣传质量意识。

4.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

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是保证其耐久性的关键,耐久性主要涉及到抗渗性、抗冻性、抗裂性、抗冲磨性、碳化、抗侵蚀性及碱-骨料反应等性能。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除采用有自动计量的拌合站拌制外,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作业程序,强化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过程,实现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从而确保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1) 混凝土原材料。原材料质量是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更是所有混凝土结构安全使用的基石。施工中不但要按照规范要求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常规试验,还要加强随机抽检。对试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场,同时对已进场的合格原材料加强管理,防止二次污染。

(2)混凝土配合比。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生产前作好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在正式进行高性能混凝土试配时,按要求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进行试验。根据料源情况和结构物特点对配合比进行选配。同时进行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对比试验,从中优选出性能优越的理论配合比。实际施工中,拌制混凝土之前, 要准确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量结合理论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

(3)混凝土搅拌及运输。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搅拌要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系统的拌合站进行拌制。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称量,最大允许偏差不能超过规范值。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试验室及时地进行混凝土有关性能(如坍落度、和易性、保水率、含气量)的试验与观察,前5盘每盘测定坍落度,稳定后每20盘测一次。施工中根据气温、输送距离、浇筑部位的不同来考虑坍落度损失,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运输要采用专用车辆进行运输,确保运输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且具有满足要求的坍落度和工作性能;运输过程中,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输送车内加水,此外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

(4)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前,应根据该工程的特点、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浇筑厚度、浇筑分段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既定的浇筑方案。混凝土入模前,再次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和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其性能满足要求后方可入模浇筑。混凝土浇筑一旦开始,必须一次浇筑成功,如分次分段浇筑施工的结构部位,必须按照设计或者规范要求进行分割,再次施工前对接缝进行凿毛处理。

(5)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应按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进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加大振点间距,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尽量避免过振或者漏振。当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附着式振动器的开启和振捣时间必须严格把握,亦可以通过对施工经验的总结来决定。

(6)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进行养护,延缓降温速率,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养护期间要加强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及时调整保温或保湿措施。混凝土在夏季高温天气或冬季寒冷天气施工时,要有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编制混凝土专项养护方案,并严格执行,确保混凝土养护万无一失。

5.结论

提高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因素涉及每一个施工环节,因此要确保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管理,规范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13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一个很普遍的技术问题。近代对混凝土强度理论进行亚微观研究结果以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现代混凝土施工普遍采用商品混凝土及泵送施工,外加剂、掺和料等在混凝土中的广泛使用,导致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工艺所具有的特性,裂缝更容易发生。冬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通过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取、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浇注过程的严密组织、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精心养护等几个环节的严格把关,有效的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1 冬季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冬季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金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最少,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缩短工期。

1.2 本工程部分雨、污水管线处于冬季施工,因此必须生产计划中统一安排,并提前落实,做到合理搭接,尽量减少冬季施工的作业面。

1.3 已确定进入冬期施工的项目,在冬施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1.4 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年度冬期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根据公司总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一般工程冬季试过女冠措施和重点工程的单位工程冬期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有:冬期施工生产任务特点部署,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热源设备计划,保温材料、外加剂材料计划,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项目及热源安排。

1.5 外加剂的准备材料部门应根据计划采购订货,其他资源的准备:保温、覆盖材料的设备,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确定保温、覆盖材料的用量,编制计划,组织进场存放和保管。

1.6 技术培训,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测温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一下内容:学习有关冬期施工规范、规定;学习公司制定的冬期施工原则,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学习冬期施工中要采用的新技术;学习冬期施工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安全消防措施。测温人员的培训应包括的内容:了解测温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学习掌握各种测温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各分项工程的测温要求,学习记录各种测温数据和填写表格。

1.7 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砼浇筑前完成,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准备要求:原料加热设备符合要求,保温围护好;外加剂有储备,保管好,无破裂;供水消防管线,模板的保温措施已完成;测温工作已开始进行,测温记录齐全,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1.8 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冬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冬期施工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和冬期施工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2 冬季施工的控制措施

2.1 原材料情况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指标,采取“精料方针”选用优质的原材料,禁止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现场。

应使用含泥量尽可能低的集料。集料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使用含泥量高的集料,集料表面与水泥石的机械粘接力降低,而且会增加混凝土拌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收缩裂缝发生。

高细度的水泥必然带来较高的强度,但是提高水泥的细度也必然会带来较大的收缩,显著地增加收缩应力,因此虽然水泥的细度应尽可能低一些。

掺和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裂缝有显著的影响。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早期干缩影响很大,使用细度较粗或含炭量高的粉煤灰大幅度增加混凝土的需水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开裂。由于缓凝泵送减水剂所具有的缓凝作用可延缓和推迟混凝土热峰值到来同时可对混凝土拉伸性能的提高,因而对减少混凝土的开裂也具有积极作用。

2.2 泵送混凝土的控制 泵送混凝土一般都要求有较大的坍落度。对泵送混凝土来说由于坍落度大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是其无法从自身克服的缺陷。流动性大的混凝土其相对沉缩变形几乎超过普通混凝土干缩变形的30-60倍,是十分可观的。如果混凝土混合料过稀,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沉陷量会很高,同时由于水灰比的增大,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增大,使混凝土产生沉陷裂缝及收缩裂缝。

2.3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为有效控制和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应根据工程所处条件,对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及掺和料用量等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优方案。

适当砂率的选择对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有积极作用。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率的增大而增大,对泵送混凝土来说,过高的砂率不仅不能增加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反而由于混凝土变得粘稠其内摩擦阻力的增大导致混凝土的扩展性能下降,流动性也下降;同时在结构表层也容易产生较厚的砂浆层,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是不利的,所以用于大体积的预拌混凝土,其砂率应根据泵送高度、泵程以及混凝土标号以及掺入粉煤灰可提高可泵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选取砂率为40%。而且由于砂率减小使粗骨料含量增大,在相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高,收缩量较小,而且由于粗骨料对收缩的约束作用,可减少开裂的可能。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