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体育培训总结实用13篇

体育培训总结
体育培训总结篇1

今年暑假,很荣幸的被单位推荐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学习,在来培训的途中我就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绝佳的机会,虚心学习,认真交流,以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次培训充满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智慧,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虽然不能说通过这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学习内容的全面,知识的系统和身体机能的训练,以及授课的专家不同的风格,都让我体会到了组织者的用心良苦。专家们富有激情的讲解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更加明确了如何在工作中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学习期间,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责任”。老师们冒着炎热天气坚持传授理论知识,进行校园舞蹈、体育游戏和专项动作技术培训,每个学员在教师责任感的感染下克服了天气炎热的困难,坐下身来学习,静下心来悟道,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学习,我们也深深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优秀体育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专家们实例翔实,精彩纷呈的讲座把我在实际教学训练中的困惑逐一化解。通过培训,我感觉科学选才是很重要的。科学选才是每位教练员从事体育训练必不可少的问题。怎么样选才呢?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心里素质、文化成绩、家庭因素等来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利弊再进行选取。通过培训,我还学习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等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应以运动技术为基础,不是以玩为主,目的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通过几天的培训,学员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了情感、发展了友谊,更新了知识,拓展了视野,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储备了经验。

体育运动培训总结二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这次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过程得到了一次“充电”和“加油”机会,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所以我在学的过程中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观看视频,使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专业理论提升的很好机会,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

2、改变单一练习方式,采用结合式。以往学习哪一课,就练习哪一课,我们应打破常规。不能这一节学习跳远就光练习跳远,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很累。例如:学习跳绳这一课时,我和我的学生是这样做的,为了增加跳绳的趣味性,我们师生共同创设了沙包和跳绳组合同时练习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

3、教学方式要向“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转变,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4、让学生勇敢的展示自我体育对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不但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而且还有更广泛的空间和氛围。因此,应借助体育教学的自身优势,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体、促智、审美、益智等多功能的教育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例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示范某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去做动作;有的学生心里想去练,但不外露,这样学生就会很被动,作为教师应清醒认识到学生好象在逃避,其实内心深处也想学,因此教师应让每个学生体会冠军乐趣,给予鼓励,这样才会让他们去思索、创新。

体育运动培训总结三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无论是在体育理论知识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觉悟上,我都有了很大进步。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的学习并积极思考和记录,仔细观摩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悉心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点评,深入了解了当前先进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明确和加强了教师职业修养和专业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使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和教师的任务的认识又得到了一次提高,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一名体育教师的信心和决心。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心得的几点总结:

首先,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认识到体育课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失的途径。以后的上课要坚持以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其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明确教案的.设计要包含五大要素: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加深了我对体育教案的理解,体育教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好每一个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培训总结篇2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梁教授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把国家专利卖给外国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而思政课承担了这个主要责任,我想,思政课老师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认识到这一点,上好每一节课,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思政课,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并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体育培训总结篇3

(一) 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要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善于“发现的”学习者。

2、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前面和谐的发展。就实现课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元知识”能力,使他们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4、要尊重学生差异,因异施教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课堂不在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在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探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二) 树立“教师发展为先”的新理念。

1、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应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的“调试”的方法和“差异教学”的策略,因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2、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师应懂得一般科研程序和方法,知道去哪里搜集相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能指导学生有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师在备课中的出发点已不再是教材,而是学生和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教师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息,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善于分享别人的经验,

二、师应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是互教互学。传统的教学“教”与“学”脱节,教决定学,我怎么教,你怎么学,我教多少,你学多少,我不教,你不能学,教师对学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所以,要改变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要敢于向学生学习,教育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生共同探究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师生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培训总结篇4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体育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与体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够根据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自我发展的阶段与总体目标,并付诸行动,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成为学校、镇街、区域的体育学科教育带头人。

2.通过体育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一批农村体育教师提高,提升农村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力争达到“一人培训,全校、全街、全镇受益”的良好效果。

3.通过培训,为农村学校、镇街(学片)培养一批素质良好、业务过硬的基层体育骨干教师队伍,以此为抓手,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素质,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切实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实现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培训思路及方法

以广州市教研室教研员为核心,市体育教研理事会、市体育教研中心组、市第十五届特约教研员组成教研团队,负责培训工作的规划、统筹、培训、辅导,对每次的培训工作进行精心的设计、周密部署,树立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即:结对帮扶、科教结合、盘活资源、共同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制订培训工作实施的基本工作思路。

1.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定期对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更新培训对象的教育理念。同时,要求学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与改进作用。

2.集散结合,知行统一。集中培训与跟进式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自觉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3.结对互助,共享共进。按照城乡结对的方式组建培训者和学员“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工作小组,并按照广州市“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的要求,区域与区域之间组建结对区,在结对互助的过程中谋求共同进步。

4.条块并举,盘活资源。充分发挥“市—区—镇—校”的上下一贯教研工作网络的作用,以“市、区、镇、校”为块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盘活教学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发挥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各区(市)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在开展群体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时,注重科研引领,以构建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农村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7.专业发展与师德提升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文体活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观看事迹报告等形式,对结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培训对象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培训对象的师德也得到提升。

四、结果与分析

1.目标引领,专业规划,促进学员持续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成长自己的智慧,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专业,就要有目标,需要一种快乐和幸福感来支持。这种快乐和幸福来自于对自己专业的规划,经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后,源自内心的体验。为了帮助学员做好规划,在培训时重点对学员进行自我分析、制定规划、树立信念、增强动力等方面的培训,并在撰写自我规划和培训结题方面提供参考模板,标明必要的要素,学员在完成相关工作时,参考要素寻找策略。另外,学员在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时,要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缺点进行综合分析。鼓励其制定三年规划,确定三年的发展目标,然后把三年目标分解成年度目标,学期目标(即细化目标)。在目标细化后,根据要求,再制定达到目标的策略。比如:萝岗区汤村小学的李老师,其规划中的三年目标之一是,掌握并熟练地在课堂中落实和运用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然后定为第一年观看相关课例,阅读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听专家报告等措施,再根据这些策略计划好购买什么书?利用什么样的体育课进行教学?听怎么样的报告等?写进每年或学期的计划当中,然后按照这个计划实施,并及时总结反思逐步达到目标。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为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2.分析校情,寻找突破口,构建合作平台。在培训过程中,把培训的目标从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的层面,上升为学校的层面,学员所确定的目标及发展规划紧密地与学校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学员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更加有利于学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培训效果。比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朱老师与萝岗区汤村小学李老师的互助结对,培训初期朱老师从李老师的专业特长、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汤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办学历史、人文环境等,农村学校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的要求,确定以跳绳为突破口的体育特色与校本课程建设为目标,作为指导培训的工作基础,并构建学校发展跳绳特色的思路与方案。再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胡校长与白云区环滘小学钟校长,自2009年接受市的培训任务始,就把培训的工作由培训教师的层面上升为学校的层面,棠德南小学胡老师不但把大课间作为一个突破,把教育的理念、组织方法、课程改革经验带到环滘小学,双方学校还由此结成了对子学校,为了强化交流效果,棠德南小学专门组织了一次体育大课间开放日和一次教学开放日,环滘小学钟老师把自己学校的老师带到棠德南小学参观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这种全方位的培训模式,提升了培训的理念,丰富了培训的内涵,强化了培训的效果。

3.构建市、区、镇层级培训管理架构,盘活区域资源。为了保证培训老师能够以最新的理念、最佳的状态、得到最好的服务和帮助,构建了“市—区—镇—核心组—中心组—科组长—学校”的层级管理架构。即在市教研员的组织下,各区、镇建立核心组和中心组。在进行管理及教学研究时,一方面,学科教研员管理和指导核心组、中心组成员和学校科组;核心组管理和指导中心组、学校科组成员;中心组成员管理和指导学校科组。另一方面,教研员指导和管理核心组、中心组及对口学校教师;每位核心组成员负责对2—3名中心组成员及对口学校的骨干教师的专业培养;每位中心组成员对口2—3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学研究。如:天河区与萝岗区、天河区与白云区的互助帮扶,培训者教师都是本区核心组成员,他们在该区是负责组织全区教学改革工作,当他们具体负责指导相应的区开展工作时就把相关的教学理念、组织方法、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带到相对应的学校。通过这个架构能很好地达到“条块并举,盘活资源;以点带面,辐射引领”的工作目标,在实践中盘活了资源,扎实地推进了城乡体育骨干教师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区(市)体育教师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农村地区学校与教师。

4.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观点交流常态化。在本次培训活动中,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专任教师。一方面,他们要承担培训和学习工作,另一方面要承担学校和日常教学工作,而结对教师所在单位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在时间和交通上制约了互相联系的常态化。信息技术平台在信息传递和实时交流方面提供了便捷条件。因此,本次参加培训的60多位教师建立了“广州区域互助”QQ群组,把培训教师与学员教师纳入到同一个平台,在交流中不管是对口教师,还是非对口教师,只要有问题就能在该平台找到帮助。另外,还借助天河部落博客平台、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这个现代化的网络工具为教学研讨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便捷服务,有利于实现观点交流的常态化。

体育培训总结篇5

体育舞蹈产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但由于市场竞争的矛盾,使得体育舞蹈的发展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本文对成都市5所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现状进行调搜芯浚旨在了解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经营状况,分析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现在或将来想从事体育舞蹈培训行业的人提供一点帮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抽取了成都市5所体育舞蹈培训机构中的200名学员、28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现状分析

3.1.1 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

本文所研究的成都市5所体育舞蹈培训机构,主要包括体育舞蹈培训学校、体育舞蹈俱乐部。其办学形式都是私人办学,在私人办学中又分为独资办学与合伙办学。

调查可以发现,200名体育舞蹈学员中,7岁以下的学员有30名占总数的15%,7-10岁的学员有68人占总数的34%,11-15q的学员有50人占总人数的25%,16-20岁的学员有20人占总人数的10%,20岁以上的学员有32人占总人数的16%。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年龄在7-15岁的学员共有118人,占总人数的59%,可见成都市学员集中在7―15岁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也是学习拉丁舞、标准舞人数最多的。

3.1.2 学员的学习动机调查

调查发现,有137人占总数的69%,都是把体育舞蹈的学习当做一项强身健体和培养兴趣和爱好的运动项目,只有5%的学员是想今后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这一结果与我们在调搜г蹦炅浣峁故俏呛系摹5鞑橹谢狗⑾钟80%学员每周参与学习次数都是在1-3次之间,有45%的学员参加过1-3次的体育舞蹈比赛。

3.1.3 教师学历调查

调查发现,成都市体育舞蹈师队伍中研究生有4人占总人数的14%,本科有17人占总人数的61%,大专生有5人占到总人数的18%,大专以下有2人占总数的7%。从表中可以看出成都市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学历以本科的学历为主。

3.1.4 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情况

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次数很少,有65%的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从未参加过任何的进修培训,只有14%的教师从执教以来会定期参加进修培训,21%的教师会不定期的参加培训。而有80%的老师都表示定期参加进修培训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78%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培训机构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3.2 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流动性大、场地设施匮乏、宣传方式单一、场地闲置现象严重。

3.3 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发展的主要对策

3.3.1 改变管理制度,完善培训体系

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管理者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 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增强培训机构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3.3.2 完善工资体系

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教师。只有完善工作制度才能够留得住教师,拥有稳定的师资,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3.3.3 完善教学设施

培训机构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应具备相应的不同条件的场地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不断的完善场地设施。

3.3.4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

培训机构应加强宣传,用多种宣传方式。鼓励和引导男生的加入,以平衡性别比例失调现象。

3.3.5 充分利用场地

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还可以通过租赁场地,合理规划教学时间等其他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经营,使场地充分利用以来增加培训机构的收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主要是私人办学。

4.1.2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场地规模和硬件设施总的来说还不够完善。培训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不够多样化,在面对人群招收学员时也不够全面,未充分开发老年市场。

4.1.3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男女学员比例差别明显,没有让男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大多学员都把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作为学习体育舞蹈的主要学习动机。

4.1.4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教师主要以年轻教师兼职教师为主,同时教师从执教以来参加培训、参加继续教育的次数很少,教师的流动性也比较大。

4.2 建议

4.2.1各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发展加盟连锁,以成都市带动周边地区,走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将成都市的体育舞蹈培训事业做强。

4.2.2各培训机构加强宣传,用多种宣传方式,改变大众的观念和意识,以平衡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拓展培训机构的经营业务和增加招收对象。

4.2.3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拓宽体育舞蹈教师专业技术培训的渠道,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是提高培训机构竞争力的核心。

4.2.4完善教学实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秦莹.安庆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连锁经营模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

[2]丁丙霞,曲家林.淮北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经营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博览,2011(16)

体育培训总结篇6

二、培训内容

(一)政治理论教育。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党的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贵州发展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对教育重要论述等内容。

(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学习《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党的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律法规。

(三)革命传统教育。重点学习红色革命教育、党的发展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四)形势政策教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学习新时代党关于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国情党情、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

(五)知识技能教育。根据党员教师工作需求,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学习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业务知识等内容,以促进党员教师向“四有”“三者”好老师发展。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

四、培训方式

(一)按照全员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确保每位党员集中培训学时达32学时,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二)组织实施:

1.由学校党总支组织集中培训;

2.培训时段、内容及责任人:

(1)时间:2021年11月7日至8日。内容:政治理论教育。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党的精神、党的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对贵州发展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对教育重要论述等内容。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学习《党章》、《党内 监督条例》、《党的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律法规。

责任人:谭德益、王顺华

(2)时间:2021年11月14日至15日。内容:形势政策教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学习新时代党关于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国情党情、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学习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业务知识等内容,促进党员教师向“四有”“三者”好老师发展。知识技能教育。学习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业务知识,促进党员教师向“四有”“三者”好老师发展。革命传统教育。重点学习红色革命教育、党的发展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内容。

责任人:胡仕坤、叶谱金

3.培训地点:学校阶梯教室

五、培训要求

(一)全校党员干部要按照要求,积极参加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确需请假的,事后再行补课。

(二)党总支书记谭德益为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指导督促,确保培训任务落实到位。

(三)责任人职责。主持培训的责任人要认真制作培训课件,授课图片,讲稿等培训材料要留存备案。对因病未训、因事未训、年老体弱的党员,以网络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进行兜底培训,完成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目标。

(四)考核要求。参训党员要提前到培训地点签到,培训结束后,全员参加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须进行补考,本次培训结束后,文理科支部各推荐2名优秀党员培训教师到学校党总支进行报备。

(五)资料收集。培训结束后,由学校党总支宣传委员收集培训资料,于2021年11月30日前将培训资料(方案、简报、签到册、总结、优秀党员培训教师名单)经支部书记审核盖章后报送学校党务办留存。

附件:1.党员培训课程表

体育培训总结篇7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市交通局上半年工作回顾、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文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体育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06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05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06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3.积极与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系,争取开辟新的培训渠道,组织开展工人的在职培训及新上岗就业人员的培训。

4.继续抓好教师的学历培训工作。配合局人事科做好教育硕士的报名组织工作,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的招生及教学工作。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体育培训总结篇8

三、教育培训工作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纵观多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受政治、经济等短期利益驱动,为进行某些学习竞赛。活动而组织干部培训的现象十分普遍。凡总局、省局、市局进行抽考、竞赛的年份相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抓的紧些。

四、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思路需拓宽。表现一,重视税收政策培训,对财务会计等应知应会培训少;表现二,重视征管法等税收法律培训,对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少;表现三,重视理论学习,一般干部岗位技能培训少,与税收具体工作实践结合的培训少;表现四,在更新知识培训上,仅限于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其他现代科学知识培训少;表现五,重视初任培训,对干部轮训少;表现六,重视任职培训,对一般干部培训少;表现七,注重科股长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对办税服务厅、稽查人员和一线管理员的培训少。

五、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形势的发展,干部学习的危机感明显增加,而由于目前干部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状态,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大多数干部不喜欢古板式的课堂授课,特别反感内容陈旧的重复讲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多,实践考察少;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手段多,现代化手段少;内部交流多,与外地交流少。

六、学习型组织建设处于一般号召状态。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没有形成制度体系和有效手段,系统内学习气氛不是很浓厚。许多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些干部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七、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不足。一是没有固定的教育培训基地;二是没有经过严格受训的师资力量作保证;三是学习资料少、缺乏系统的培训教材;四是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认真剖析,找到以下根源:

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不统一。近年来,尽管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整个干部群体中(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仍不够统一、不够到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城区以外)税源单一,核定征收是最普遍的征收方式,复杂的业务知识在基层征收工作中派不上用场,“实用、够用”思想成为阻碍干部继续提高的一大因素。

二、教育培训工作缺少科学的实施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干部素质的提高是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纵观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出台的新政策新法规进行临时性的突击培训;二是应付阶段性的业务考核或技能比武进行的培训;三是对工作进程中执行标准不统一或不规范的作法而进行的“短、平、快”式的指导性培训;四是鼓励干部参加系统内名额有限的学历教育等等。这些临时性或指令性的培训方式,反映了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上的缺陷:

一是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在组织领导方面时紧时松、时断时续,教育培训决策缺乏战略思维;

二是教育培训目标缺乏科学的界定。目前,我们自己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没有区别,对同一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三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干部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及技能需求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区分,虽然干部在某一岗位和任期内有一定的培训要求,但是,这一培训要求仅仅是泛指的,: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成了一项软任务。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在学习培训上急功近利,实用主义严重;四是工作职责缺乏系统分工,责任不明,有人事教育部门大包大揽的倾向。

三、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干部培训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干部参加培训只听辅导人员讲、摘抄笔记、适当讨论,被动地接受培训。在培训渠道、内容和形式上很单一,使培训效率难以提高,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

四、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动力机制尚不完善,一整套系统、严格、可操作的,针对于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二是干部教育培训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忽视学用结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强;三是没有把培训与干部任用、绩效考核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学好与学差一个样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工学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瓶颈靠问题。基层一线征收机关的税收任务繁重,每个干部都是“一岗双责”或“一岗多责”,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有时还真是“分身无术”。同时,组织教育培训的机关,也处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之中,很难静下心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了“说来重要,忙来不要’’的工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地税学习文化建设。突出“两个对照”,在系统内深入开展学习认识再教育活动。一是每一个干部对照地税工作要求,看自身的素质如何,能否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有多大的差距;二是每一位干部对照自身岗位,看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那些工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干部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差距,增强广大干部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意识。教育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把学习变为自觉行动,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使干部职工的学习常态化,在系统内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为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打牢思想基础。

体育培训总结篇9

1 全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收集内容

1.1 医德医风教育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我院《员工行为准则及服务用语规范》要求,医德医风和反腐倡廉教育,行风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等作为教育内容的学习记录。

1.2 示范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具有时代特色的艰苦奋斗、勤廉兼优的典型总结宣传、听报告会、表彰会、观看专题教育片等的学习心得体会。

1.3 岗前教育 侧重于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医疗制度及医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包括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医疗纠纷防范、医疗证据管理缺陷、科技创新理念、病案书写要求、院感染控制知识等多媒体课件,分配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表、岗前培训心得体会、培训意见反馈表等。

1.4 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医院各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专题讲课课件,参加培训的考勤表、继续教育取得学历学位的学籍材料、医学教育登记本、外出参加学习进修的考核鉴定表、科研论文汇总表、课题申报项目表、举办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实践技能培训,年度全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举办全院学术活动参加签到,讲课后的心得体会。组织法律法规考试、医疗“三基”理论技能考核、护理人员技能考核、举办学术、病案讲座等材料、在职干部全员培训累计汇总记录表、在职干部培训登记证书等。

2 全员在职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管理

2.1 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位 具体人事部门负责,党办、医务、科教、护理等部门协办,定期收集各职能部门培训形成的档案资料,以年度分类,装订成册。干部参加12 d以上的脱产培训,要填写培训情况登记表,并将其存入干部个人教育培训档案。对教育培训档案材料实行完整而有序地收集、保管和利用,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医院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貌;能够按中组部全员在职干部培训质量要求,及时做好培训效果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反馈到各主管部门,限期整改。做到干部培训教育与医疗业务技术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表彰,并与奖惩和绩效直接挂钩,纳入医院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2.2 实现信息化管理,完善教育培训电子档案。人事部门建立数据库,并增设教育培训子集,将全院在职干部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建立医院必要的档案管理网络,形成从院长到各职能科室的档案收集网络,完善收集形式,使各种教育培训信息的录入、管理和保存更加便利、准确、可靠,使干部教育培训的资料收集、梳理和评估汇总更加快捷。

体育培训总结篇10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体育培训总结篇11

同时,教育管理实践也推动着校长培训事业的发展,并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动力。学校管理实践需要正确的管理理论的指导,教育管理理论需要学校管理实践的支撑与检验,而校长培训则是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现形式。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校长队伍的建设得益于校长培训,教育质量的提高得益于校长培训,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学术繁荣也得益于校长培训。这就是为什么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学术繁荣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有影响的教材的编写、教育管理专业的产生、教育管理学术团体的创建与发展等,总是和校长培训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原因。

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可以进入教育管理专业,甚至也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教师都可以进入教育管理群体或成为校长的。进入这个群体或从事校长工作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并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胜任。

在我国,对校长专业发展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古代曾经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教育者和政府管理者不分。后来有“学者为师”,即有学问的人才能当教师,当学校负责人。进入近现代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当教师、做校长必须经过师范专业教育,进行专业训练。20世纪初,新学思潮兴起;至20世纪中,教育行政、教育管理等理论才被社会认可,并成为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和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内容。在校长的职责、选拔任用、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那时的学者曾经进行过认真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可惜后来,我们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失误,错误地认为教育管理不是专业,将高校教育专业和中等师范学校中的教育管理专业课一律取消,教育管理类教师被迫转业。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基本上不承认教育管理专业,不开设相关课程,不组织教育管理研究队伍,不出版教育管理类的学术著作,致使校长专业化的进程停滞不前。同时,极“左”思想对校长专业化也有很大的冲击。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选拔、任用和培训校长,都要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校长培训只开设政治类课程,基本上不开设专业类课程,致使校长专业化的过程逐步变成了政治化的过程,校长的管理也与行政官员的管理并轨。校长专业化走了一条畸形之路。

改革开放,给校长专业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人们逐步认识到:校长是从事教育管理的专业人员,校长在学校的职业特性得到认可。校长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的地位被重新确立。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关于校长的调查研究和培训。比如: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承担了国家教育科研“七五”重点课题“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与管理”,课题组曾组织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04位研究人员,对全国11244位现职校长和128位获得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校长进行调查走访,就校长素质、成长规律、校长培训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由当时的国家教委组织和领导,通过试点,在全国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了校长培训。这些都大大推进了校长专业化的进程。  1980年~1985年,在全国中小学校长中普及哲学、学校心理学、普通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基础理论。

1986年~1990年,在全国试行和推广持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上岗的制度,在百万校长中实行全员任职资格培训。

1991年~1995年,在全国校长中试行并推广任职资格培训后的提高培训,校长全员接受每5年240课时的继续教育。

1996年至今,针对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不同水平,分别进行不同的培训,将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成熟校长的研修结合起来,初步形成我国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体系,有力地推进了校长专业发展的进程。

这30年的培训,在我国百万校长的专业发展中功不可没,如此深刻的变革在国内外的教育史上也是少有的。它为今后加快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进程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逐渐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相对完整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它包括:

1.领导体制

国家层面由教育部统一领导,教育部人事司负责实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校长培训领导小组,由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教委和培训机构的领导人组成,领导本省(市、自治区)的校长培训工作;地(市)和县(市)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规划与实施本地区的校长培训。

2.办学体制

中学(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的培训,一般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学院或师范大学负责实施;小学校长的培训由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负责协调本省(市、自治区)普教干部的培训工作。

除发挥专门培训机构的作用外,干部培训还充分发挥本地区高等院校的优势和各系统培训干部的积极性,建立了以培训机构为主体、多渠道办学的体制。

3.培训体制

在总结近30年校长培训经验

的基础上,中小学校长培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制。这一体制包括:

(1)任职资格培训。是按照校长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而进行的一种专业资格培训,其目的是提高即将上岗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在任职资格培训的基础上,我国实行校长持证上岗的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1979年起,凡未接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干部,都不得任命为校长。

(2)提高培训。属学历和任职资格培训合格后的继续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学习理论和交流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校长适应时代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关政策规定:中小学校长每5年轮训一次,形成校长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

(3)学历培训。是为校长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标准而进行的培训。其中教育管理专业的学历培训要达到双重目的:其一是要使学历未达标校长,通过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其二是对学历已达标的校长,通过第二学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学历培训是特定时期内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补偿性培训。

(4)成熟校长的研修。是促使成熟期校长向专家型校长发展的培训。这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修,总结校长的办学经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促使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比如:北京教育学院通过建立校长工作室和导师制的方式组织成熟校长的研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培训者的培训制度等。

以上4个主要层次的培训,是互相联系和衔接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培训机构总结已往经验,通过学分制将4个主要层次的培训互相连接,避免了课程重复设置,提高了培训的整体效益。

4.教学体制

(1)教学原则。校长培训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原则:政治培训与业务培训并重,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培训进度与培训效益尽量统一。

(2)教学内容。校长培训的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指教学内容要反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教育实践的最先进经验)、针对性(指教学内容能解答校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性(指教学要围绕学校管理实践展开,使校长从各个侧面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性(指教学内容能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在体系上要突出实践环节)和启发性(指培训内容要有利于校长思考和研究问题)。

(3)教学方式。校长的继续教育,属于在职培训,以业余学习、自学和短期脱产培训为主,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建国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校长培训成功的经验证明,在考虑培训形式时,要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的关系。为了提高培训效果,让校长参加短期脱产培训是完全必要的。这样做可以使校长暂时摆脱繁杂的行政事务,集中精力读书、研究问题和总结经验。但是,不能搞过多的脱产培训,特别不能搞过多长期的脱产培训。这是因为,校长若长期离岗,必然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校长培训的经常性方式是业余培训,即忙时少学,闲时多学,学习和学校管理的节律紧密结合,以缓解工学矛盾。

面授与远程教学的关系。在校长培训中,面授是不可缺少的,即使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也要使面授达到一定的比例。但是,远距离进行教学能节省校长往返路途的时间和办学经费。这种教学形式,特别有利于边远山区的校长就近接受培训。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针对我国中小学校长人数众多且分布极为分散的特点,校长培训一般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采用集中的方式。即使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培训的时间和地点,也需要适当分散,尽可能让校长就近入学。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提倡各培训机构的教师下到基层,就近培训校长。这种送教上门的培训方式,由于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而深受广大校长的欢迎。

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的关系。校长的学历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5年,属于长期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时间,一股为3个月~6个月,属短期培训。校长培训最经常的方式是短期培训。即使是学历培训,由于大多采取的是半脱产或业余培训的方式,所以实际上也是分成若干个培训小阶段完成的。

体育培训总结篇12

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是党校开办以来的根本任务,这也是促进党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反映了党校教育培训的基本规律,并对党校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思想路线,明确党的使命和任务,落实党性党规,总结来说,就是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国人民共产党保持一致。党校是培养政治干部和党员骨干的主要阵地,必须做好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党员干部。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发生变化,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深入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培训任务,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必须加强培养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至关重要。

1.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新形势下党校学员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经济新形势下,党校学员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积极性,对于党校学习不够重视,在学习态度上过于浮躁,品行和态度有些许的不端正。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党校学员在党校学习中学习效率不足,难以到达预期的学习目标,对党校教育培训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师资力量有所不足,教学内容不够清晰、明确。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作为党校教育培训的实践者与执行者,对于提升党校教育培训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建设完善的党校教师团队,才能够提升党校教育培训的整体水平。当前,在我国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其师资团队建设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缺少高学历、高水平的党政教师;其次,教学骨干过于匮乏;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积极性。

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教师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针对不同岗位的学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党规,不能按照一刀切的模式来开展党校教学活动,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这样才能满足不同部门学员的学习需求,同时能够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1.3 传统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转型。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转型,目前,党校实践教学逐渐发生改变,开始形成了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没有设置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完全按照专题课程来开展教学活动。在专题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各大党校必须根据中央出台的规定来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时代变化越来越快,必须每年根据专题热点设置不同的专题,自党的十召开以来,全国各地的党校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改革力度和往常相比有很大的提升。其中出现了许多热点教学理论,在党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点宣扬和推广。而曾经针对党校教育培训工作问题进行了重要讲话,其中提出了许多创新观点和要求,必须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提高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2.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改革的策略

2.1 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在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具体而言,包括了这样几步:第一,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承担强化党员政治理论思想,加强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具体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思想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科学发展观,在教学研究中密切联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广和研究,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教育,深入贯彻中国中央领导干部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和引导。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地开展下去,,加强教育理论的总结和创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联系社会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念,教育理论和创新理论必须为党校教育培训而服务。第三,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过程中,必须重视学员的理论基础培训,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党校学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执行能力,帮助学员树立坚定的理想,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让其具备钢铁一般的精神信念,同时,培养党校学员的大局意识,学会为国家考虑,眼光要放长远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党员干部。

2.2 根据党校学员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为了给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服务,培养出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所以在学习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针对不同部门的党校学员,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在选择教育培训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党校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提前对学员的岗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做好考察工作,然后对党校学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重点内容就是加强培养学员的作风建设,只有让学员具备优良的道德修养和职业作风,才能够保障各级党校领导干部真正为人民服务。

2.3 结合现场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新形势下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对于教育培训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运用现场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现场教学基地场景,来开展真实教学,才能让学员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体会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拓展学员视野,并引发学员对现实情况的思考,给学员的心灵带来触动,这也是当前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重视现场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党校教育的时效性。通过运用现场教学基地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体验群众的生活疾苦,在体验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党员信念,在体察社会明清的过程中,加深党员纪律规范,让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总结语

党校是培养领导干部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党政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必须积极对党校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党政干部的党性修养,让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许彬. 论新形势下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常态的构建[J]. 中国培训,2015,18:100-101.

体育培训总结篇13

二、明确工作目标

从*年起,用4年时间,对全体党员进行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三、确保培训时间

各党(总)支部要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计划安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活动。

乡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员干部一般不少于40学时。

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各村党(总)支部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村干部一般不少于24学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支部组织进行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支部委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流动党员的培训由乡党委和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

四、拓展培训内容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党风党纪及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同时,应根据县、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党员的职责和实际需求,确定教育培训的主题和具体内容。对机关党员,着重加强宗旨意识、能力素质、勤政廉政、联系服务群众本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事业单位党员,着重加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农村党员,着重加强农村富民政策、就业创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学校和卫生院的党员,着重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着重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义务、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五、创新培训方式

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方法和途径。

(一)组织开展党员集中轮训。乡党委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党员集中轮训。培训可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结合进行,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乡党委组织领导干部讲党课,每年不得少于2次。

(二)设立党员“流动课堂”。乡党委要聘请县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流动课堂”要紧贴党员实际,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能教起,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培训要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在创先争优的具体实践中增强党性意识,提高能力素质。各党(总)支部可根据各自行业、类别、岗位党员实际,确定特色鲜明的“党员活动日”主题,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实践活动。乡党委定于每月28日为全乡党小组活动日,各党(总)支部应组织、督促各党小组开展主题活动。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培训。各党(总)支部要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党建网”、《旗帜》电视栏目、格塘公众信息网等载体,创新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模式、新途径。坚持以用为本,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调用灵活的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库,加强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乡党委将逐步开通覆盖区域内全体党员的“党建手机报”,定期“红色”短信,传播党的知识,报道党的活动,进行党员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六、落实工作责任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