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1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历来都是以讲授法教学的,依靠说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况且这种方法也难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就需要教师来创造出灵活的教学方法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相关的语文活动,例如慰问和采访老革命战士。此外至于古典文学的篇章,教师进行讲解时,应与历史背景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教授《离骚》时,应该由学生带感情的进行朗诵,理解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去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正面素材来引导学生塑造思想。

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融入社会环境来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该促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并且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个时代的变迁,不断积累和加强情感沉淀,慢慢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最大程度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并拓展学生的视野。网络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要在应用时注意其不良影响。通过网络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其优势,但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良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抵制网络不良文化,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网络的运用也已成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要选择一些新颖的阅读主题或阅读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使用网络时遇到的不良文化这种现象,共同研究抵制不良文化的策略,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还可以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在当今生活当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而提高其道德素质。道德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课本学到的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等优良品德,都只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却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行为活动,两者无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教育与实际行动相悖,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们要的德育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其思想境界,并用于服务生活、指导生活,使德育自然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提出个人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将道德准则与生活相统一,利于其道德规范与准则的内化。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结合化学史,引入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学习其身上所具有的崇尚科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的执着与顽强的科研品质.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上,元素氟的制取可谓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危险性大.为了制备出单质氟,前后跨时六、七十年,一些化学家不顾身体健康损害,甚至生命危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化学家亨利•莫瓦桑历经数次实验失败和严重的砷中毒,成功地利用低温电解法制得单质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化学难题.

三、凭借化学实验平台,渗透科学精神与品质教育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渗透科学精神与科学品质教育,并贯穿于实验过程始终.

1.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以此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实验中要求学生做到:严格按照实验程序操作;如实反映实验现象,尊重观察到的细节;若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应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认真重做.

2.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是分组实验,还有许多单个实验往往也需要两个人合作或者多人共用一台仪器.只有学生间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实验时不要随意动用他人他组的仪器和药品;要服从小组长的统一安排,按事先的角色分工有序实验.实验完成后,要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和有序,为后面要实验的同学提供方便.

3.环境保护的意识.

如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环保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化工生产,还是化学实验,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演示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教师可从环保意识培养角度设计多个思考问题:①空气中排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有怎样的后果?②为什么要用气球来收集一氧化碳尾气?③实验结束后,对于气球内的一氧化碳尾气,应该如何处理?在学生对问题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拓展延伸出对化学实验“三废”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思考.如,对于废液和废渣,应教育学生做到分类存放、及时处理,不得随意倒在水槽或垃圾箱中.一些废酸、废碱,可用中和反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

四、运用化学学习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现行化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教育.例如,在讲“氮族元素”时,教师可运用化学思维,解释我国西北部“魔鬼谷”恐怖的自然现象和硝酸酸雨的形成,以及“魔鬼谷”牧草茂盛的原因,从而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此外,许多化学原理、化学问题用辩证主义观点来分析说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对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化合物的升和降等概念理解,就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剖析,让学生知道这些概念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3

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富有真情实感

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情实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如若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纯洁的真情实感,那么就会潜意识的影响学生。那么我认为真诚的爱与宽容的心是每一位教师的从教之德,不论是后的学生还是差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善待他们,最还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爱护他们,并且以博大的胸怀、良好的素养教养、广博的知识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例如,在初中高科学教学课堂上,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通常是教育学生在学习科学方面要实事求是。尤其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绝对不能参半点虚假。不过,既然要这么教育学生,那么教师就必须先要以身作则。在“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中,我在讲解花的基本结构之前,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朵花,不过因为学生的好奇心会带来很多各种各样种类的花。接着学生们纷纷问我这些花的种类、名称,结果我只能是作答一小部分花的名称。想到这里,我平时都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但是我自己的却不能起到带头的作用,既然不懂那就不能装懂,我也要向学生学习,善于问问,大胆的承认自己所不懂的地方。所以我就要大大方方的告知学生:“同学们,对不起,这种野花的名称我不是清楚,如若同学们不着急的话,我现在可以去翻阅资料进行查阅,或者是课后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收索其图片以便于认识。其实,通过这件事情,不仅教育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方面要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还教育了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进步。

3科学教学的过程与德育教学要进行巧妙的结合

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的把握住科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要点,将渗透的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以便于达到恰当、和谐、交融的效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接受解教育,有助于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下面是我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汽德育进行教学的几个例子。

3.1在初中科学教材中蕴含着较多德育的契机

例如在讲到《能量的相互转换》等内容的时候,首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其神州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它主要是依靠我们国家广大科技运功的辛勤工作、团结的力量才能完成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规矩、服从班级、组织、集体,积极的参与团队的活动、班级中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公益劳动等。当我讲到生物的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候,教师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从而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庭一切的责任意识。以上是通过对可学生优秀事迹的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的、崇高的志向,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些教学都是初中科学教科书上所提及的,我们完全可能从其中挖掘出德育的契机。

3.2通过科学课程的部分练习题我们能不露痕迹的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4

二、改变不平等的教学管理观念

现代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常见的行为,一些教师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备受关注,而对一些成绩比较平淡或者是较差的学生不怎么去关注,学生的小错误教师会快速的原谅,但是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时就会不断批评。例如,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会对一些翻墙上网的优等生闭口不谈,在他们眼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置于首位的,比道德更为重要,这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教师本身的利益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和教师的薪资挂钩,班级排名对于一个教师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犯错时应该一视同仁,并且对自身的行为时刻进行内省。教师的本职在于教育育人,无论是教书还是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对学生充满爱意。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接受者,需要对其主观能动性很好的进行发挥。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不是简单化或者是机械化的讲解,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班主任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尊重,不要对学生的一些行为或者是观点一概否定。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中犯错也应该知错就改,不摆架子,不搞专利,能够学会进行自我批评和教育,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亲近感,同时也给学生做了榜样,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也会学着去改正。此外,班主任在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言传教学方式,以身教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得到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外活动时候举行走访社区,慰问老人的活动,从班主任自身做起,帮助社区老人打扫卫生,和老人留守儿童多多沟通交流,力所能及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

三、把握德育教育热点,利用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5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与知识的训练外,也要深入钻研、挖掘教材,准确灵活地把握其内在的思想性,恰如其分地运用和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如,初中英语教材中学习写“失物招领”“寻物启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及价值观。学习食物的单词和句型,渗透教育他们要珍惜粮食,饮食要均衡。教材中的对话包含了许多礼貌用语,这就在教学中给学生灌输了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动物单词时,告诉他们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要好好珍惜,保护生态环境教育。教材中谈论京剧及生活用品的材料和产地,学生在了解中国产品和传统艺术品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就能使学生既学到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

三、结合教材中的句子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6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法制内容授课上,通过一些预定背景的设置,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让初中生融入课堂中,同时多提供其融入社会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其就能够大胆开口,互相讨论,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学到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其把心灵美和行动美结合起来,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做人[2]。1.明确初中生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相关义务都做出了规定。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想到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对法律所赋予的相关义务也要依法完成,比如,义务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也是其必须尽的义务。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明确了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在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时,更好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设置特定背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设置特定情境,模拟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亲身体会到法制教育带来的益处,更进一步明确自己如果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更能预见到自身如果走向违法犯罪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法制教育,如请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人物来课堂上现身说法;与当地法院建立长期联系,让初中生在法庭上亲身体验法官的审判过程,从而领会法律的威严和魅力,等等。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养上无疑是非常有效的。3.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法制教育可以达到普法的作用,让初中生从青少年时期起养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但这一作用的体现,离不开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法制教育对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无疑也是有利的。将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去自觉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离不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阶段任教教师一起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努力,通过教师们的熏陶,在知识的学习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巩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基本治国战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际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够自然地在内心和行动上均符合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4.法制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起努力。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学校一个机构所能全部承担的。在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社会从正面多领导、多宣传初中生的行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实际行动,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头的时候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一同努力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确法制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积极意义。国家的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引导、家庭对初中生的负责任教育,加上学校的科学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对其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结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信息时代影响更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规模在扩大,不仅仅会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来越重要[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谁都应该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历程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为之奋斗。只有经过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种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发芽,最终才能长成法制教育的参天大树,让每一个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阳光之下,这是一个长期的使命。

作者:程国建 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漳新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7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处在素质教育的初期阶段,思想品德课并不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文化课主课,每周的课时也并不多,有不少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认为思想品德课只是一门辅助课程,并不能对学生的升学起到实质作用,尤其在初中,学生们面对初中升高中的压力,而思想品德课更是显得无足轻重。而在思想品德课上,也不乏老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在课堂上难以形成互动氛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更没有主动性。四如何在初中政治思品课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当前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探索出的教学体系,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教学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希望能够提升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更大的空间。

1.教师应重视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

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作用,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涉及了广泛的国情内容以及实际社会热点的讨论,还有学习、生活、社会各方面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学习,以及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从更深的层次拓展学生的思想境界,这些都从理论和实际上指导了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以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来认清世界,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了解国情、讲诚信、负责任又积极乐观的人,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政治课打下了基础。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态度明显影响着上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学设计方面是否用心规划决定着思想品德课能否以更立体、丰富的形式展开。如在学习民族美德一课中,指出艰苦奋斗是我国的民族美德和光荣传统,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内容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而真正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这一环节时要提前设计情景让学生融入其内,在相应的故事手段中,让学生认识到艰苦朴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艰苦奋斗。

2.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般而言,当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真正产生兴趣时,其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初步条件。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学习相对轻松的课程,主要需要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在当前的教学中,最快捷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就是采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更丰富的视听语言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学习希望人生这一章时,涉及了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为了让学生对理想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关于人生梦想或人生理想的电影片段或者是歌曲,伊朗电影《小鞋子》是比较适合初中学生观摩的电影,其中人物的梦想只是一双鞋子,这个梦想源于小兄妹内心深处对爱的呵护。这部电影片段的剪辑加入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体会人生的希望在何处,以及究竟理想和希望的动力源于何处。在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将会充满期待,既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官,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提高了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供了动力。

3.设置相应的活动课程及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教师应当转变思路,将理论和实践活动教学相结合,避免单讲理论知识的枯燥和抽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学到的思想品德内容。如在责任一课中,学生对于责任的概念了解都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责任的认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如要对自己负责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不马虎,说到做到,诚信也是负责的一方面,做值日要认真,考试不能作弊等等,这些简单的小事都是负责的体现。同样,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要对整个社会大环境负责。在学校内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联合开展思想品德实践周,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自主学习的态度。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8

一、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即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德修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①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即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②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③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④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初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注意点

1.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即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为首,解决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立场问题。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不渝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当前,一些中学生虽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有所了解,但缺乏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

具体有三个方面:一要把传统美德教育放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规范行为的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对这些准则,初中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易于感受,也乐于接受。例如向英雄人物学习,通过具体剖析英雄人物的人文素质作用,从传统美德的角度加以分析,学生就会感到英雄人物可亲可敬。二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才有可能成为道德素质较高的人。三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所学的人文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就会体验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突出特殊性。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9

一、营造氛围

语文教学的德育,也应善于借助各种媒介,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创造情境,营造德育氛围。例如《安塞腰鼓》一文里的一段文字: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读完之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接着,让学生再观看一段视频资料。之后提问:你又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想,此时的我们不仅见识了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了解了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更有深刻体会的,就是理解了文章所描述的:“发狠,忘情,狂舞”还有“壮阔、豪放、火烈”,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在文章里,安塞腰鼓本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这样,作者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借助媒体资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陕北人的精神风貌、舞蹈中进发出的激情与力量怎能不感染着一颗颗充满活力的年轻学子的心。

二、在课文解读中渗透德育意识

解读每篇课文,都应当有一个相同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弄清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观点,对生活的看法等)。现在我们学习它,必须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学习它的现实意义。只有如此,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投入在教育教学中,我总是适时适当地把课文中隐藏的积极的德育因素尽可能充分地挖掘出来。结合学生进行相关联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指导学生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时,结合学生实际,笔者组织他们以“《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我学到的”为题展开了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学了这课书,白求恩大夫对同志的态度深深地教育了我,我感觉到自己太渺小,太自私。对别人关心太少,对同学关心得太少,对自己却想得太多,以后一定要改掉这种不良的品质。”有的说:“学了这篇文章,我把自己和白求恩大夫一比,真是惭愧万分,他是加拿大人来到中国,工作尚且这样负责任,他是为别的国家做事啊!而我,是个中国人.努力学习就是我现在的工作,我却马马虎虎的,得过且过,这样下去肯定不能成为祖国需要的建设人才,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力争将来能多为人类做点事情。”有的说:“学了这篇课文,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白求恩医生的医疗技术相当精湛了,但他还精益求精,而我呢?学习往往不求甚解,总是希图蒙混过关,和他一比.我显得真有点不要脸。以后一定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的确,经过这次讨论后,有的同学的思想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扩大德育视野,利用课外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给予引导,同时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阅渎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的情况,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一些文艺理论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四、树立自尊自信,利用古今

用历史和今天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中罔石拱桥》就是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今,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更是令人鼓舞,这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如学习《登上地球之巅》时,中国登山健儿们书写世界登山史的新记录的故事,正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教育的好时机。同时也要意识到,善于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当中,看到今天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激发其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如此,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显现出来。

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更要使德育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教师可以去挖掘文本的情感源、比较相关素材的不同点、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10

一、德育渗透的概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将语文教学中蕴含的德育情感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文化的培育和思想道德的渗透,授课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极为突出,需要教师精心细致地做好备课、授课以及后续的拓展引导。须根据对授课对象的身心特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底蕴,通过适当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达成“教师――教材――学生”三维沟通交流,使德育渗透在有意设计之下“肆意”铺展延伸,直至学生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塑人的目标。

在保证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课堂教育有效性之外,还要采取得力措施以确保其长效性。德育渗透应当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领会了德育知识,逐步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二、营造课堂氛围,创设德育情境

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大环境,也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要能够设置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推动学习团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前提条件。此外,德育教学思想的渗透也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力量,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施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

笔者在教授《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时,于导入环节播放有关2001年申奥过程的一段视频,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的情境下让学生描述国人听闻喜讯的反应,并谈论自己感受和印象。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在引出主要新闻事件,最后挖掘学习内容中蕴含的文化情感。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其设身处地充分了解中国和国人为申奥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感受申奥成功带来的巨大喜悦与荣誉感等复杂情感,从而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提升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三、潜心解读文本,扩大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多为名家名篇,文字隽永,风格各异,情感内涵深富,是教育专家根据初中学生特点而精心选编的教材。因此,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首先就应当立足文本,让学生充分细致地解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将阅读学习的深层感悟内化于心,最终外化于行。

在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候,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归纳文章所罗列的最苦和最乐的事情,分析苦乐的缘由,带领学生回顾自身生活中的苦乐,与作者笔下的现象和事例作比较,引导学生理顺对生活经历的看法,树立起正确的苦乐观。

四、利用课外内容,扩大德育视野

初中语文教学的延展性无限宽广,因此课外拓展学习成为课内教学的必要补充。这就要求教师遵循教育教育规律,在具体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注重课堂之外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巩固和拓展。而德育渗透的存在使得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更为明确。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深入阅读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关注国计民生的情感态度,最终帮助初中学生形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拓展学习活动:①开展知识竞赛类活动,如诗词大会、灯谜比赛、辩论赛等,在学习竞争中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渗透弘扬传统文化等德育元素;②组织课内外文本表演类活动,如课本剧改编汇演、名著经典场景表演等,让学生在身心投入具体情境中受到德育熏陶;③带领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如室外情境诵读或“写生”,走进孤儿院、敬老院等等,在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由心感悟等实践过程中牵动德育“涟漪”,振动其学生心灵。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深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丰富内涵,为德育教学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解读、赏析、训练与拓展同时,结合语文教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教材解读渗透德育元素,并将德育渗透延展到课外教学,扩展初中学生的生命视野,助力其形成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伦.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1):23.

[2]李艾.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87.

[3]甘小银.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161.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11

二、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当今世界需要精英努力,但更需要团队合作。粒子加速器、火箭、航天飞机、空间站之类的项目,单凭精英们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团队合作。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基于实验器材及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考量,都是通过学生分组完成实验的,因此,可以借助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中,邀请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觉到自己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也需要他们共同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很多物理结论都是建立在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总结基础上的。教学中可利用对实验结论的探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得出的成果要比个人努力所得出的结果更完整更接近真相。学生参与讨论过的实验结论,远比个人默写背诵更易理解与记忆,而且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更能帮助学生养成团队意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三、在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物理概念、定律、原理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很多的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教师不仅要把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要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阿基米德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原理等,这些原理、定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告诉学生:月球绕着地球转,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中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再比如,在学习生活用电时,告诉学生电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在学习核能时,告诉学生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缓和了能源危机,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影响,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的方面来为人类服务,同时又要尽量减少不好的方面给人类带来危害。在物理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复杂的物理知识通过几条基本原理、定律把它们组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指导学生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四、在物理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12

2.结合教学过程融入德育

教师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合作学习等.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密切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教学“概率”时,单靠教师口头讲授是难以起到作用的,教师可以用跳水比赛为例,列出中国选手比赛中的胜负情况,让学生总结概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计算中国选手在各项比赛中得冠军的概率.这样,枯燥乏味的概率课成为生动的思想教育课.除了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在教学内容中也要不失时机地融入德育.如教学“圆”时,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它不仅是对称的,而且体现着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把无数的、分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好像一个完美的大家庭.教学各类函数图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这好比是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崎岖,有时平坦,要时刻保持冷静的人生态度,经受人生的考验.另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用事实说话,效果会更好.有一道题:某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9小时,问:甲乙两人合作需要几个小时?学生做完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父母每天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家务的艰辛.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德育训练.

3.精心创设情境融入德育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情境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去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给融入德育提供了一条不错的途径.德育情境创设可以通过数学信息情景化、数学问题故事化等进行.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调查野生动物的数量:当前世界上的动物越来越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为了有效地保护动物,我们需要知道某种动物的数量.现在让你估计某片树林中大熊猫的数量,你能用什么方法呢?这样的问题中蕴含着德育,学生进行估算时,自然地接受了生态环境教育.

4.利用数学活动融入德育

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把课堂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因为课外数学活动既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大课堂.如学生学完简单的数据统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情况,计算出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制作成统计图表,然后再分析垃圾袋的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举行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原则

首先是潜移默化原则.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德育因素大都是隐性的,所以渗透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空洞的说教.其次是持之以恒原则.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持之以恒.最后是因材施教原则.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结合学生实际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挖掘德育因素,避免生搬硬套,误入形式主义.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篇13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其可塑性较强,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风气会给学生们的思想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语文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工具性的学科,语文的学习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吸收着古今中外的文化,因此针对语文的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意义及必要性

1、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当中运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德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意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以及学习的潜能。语文学习其重点途径在于:听、读、写,应重视日常的积累,勤思考多练习,这就要求学生拥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德育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勇于面对挑战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因此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2、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的性课改中明确指出了关于德育教育渗透的要求,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道德修养、以及提升学习的能力。以往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逼迫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应试能力,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强迫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将考试的成绩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从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智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了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了,思想、品格、健全人格、的培养,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

3、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基础、飞速的工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公民要有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只有公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社会安定,国家才会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育渗入德育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强有力的保障。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

有研究表明,人的最基本的道德立场都源于潜在的情感能力。就初中生而言,他们是充满情感的个体,他们的心中也充满着亲情、友情、爱国情等等丰富的感情,但这些感情,只是一片面的形式存在,或许学生自己都没有发觉,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激发,进而唤醒这些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情境是情感形成以及呈现的先决条件,用情境及氛围的烘托从而使情感迸发出来,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课文《最后一课》,这一阶段还没有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这段历史,但大多数的同学都看过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让学生遥想一下电视剧的场景,设想此刻日本已经侵略中国我们上的就是最后一节语文课,明天开始就将语文课改成日文课,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得极其愤慨,这时将假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勾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通过情境的烘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热情高涨,从而一举多得。

2、在写作过程中加强德育渗透

在写作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详细的审题正确立意。中学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积极乐观、探索欲强,但其心智仍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当今由于外界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对很多的事物仍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及观念,审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写作应该立意鲜明,符合主流的价值观。

3、针对时机情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千人一面的问题,是语文呈现出假、大、空现象,教学的方式有时与学生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因此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呈现出兴趣薄弱,有些甚至是毫无兴趣,他们觉得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与社会的实际情况大不相同,若按照老师所教授的去做,根本无法再社会立足。德育的感染力以及影响力在实际的社会情况面前大大的打了折扣。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应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实际,即不能脱离社会,又符合学生的思想。

三、结语

教育事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是一项长期且持久的工作,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有待于每一位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