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追溯解决方案实用13篇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1

刘震:德国碧彩集团是世界上技术领先的工业及商业称重解决方案、贴标系统和食品加工设备供应商,拥有14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5年,碧彩在上海松江建立了通过ISO 9001认证的独资生产企业。碧彩中国不仅是整个集团在亚太地区的研发、生产和服务中心,同时也是为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提供销售和服务的基地。在中国,我们为食品、医药化工、物流、冶金、商品零售、酒店餐饮等许多重要领域提供从商业衡器、工业称重和贴标,到食品加工的综合解决方案。碧彩服务中心的服务工程师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安装和调试、不间断的维护保养和定期的软件服务。

记者:这次展会上,贵公司展出了哪些新设备?可以满足哪些客户的需要?

刘震:此次碧彩重点展出了食品安全追溯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检重秤和金属检测机组成的Combo检测系统,以及GLM-B外箱贴标机和GLM-Imaxx高速全自动贴标系统这两个称重计价和追溯码打印系统。

Combo检测系统的CWE自动检重秤可按用户自定义或法规规定的重量等级对产品进行分类或分检,从而对包装产品进行在线监控,优化定量包装,其最高检测速度可达400件/分钟。金属检测机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出包装和散装货物中携带的所有铁质和非铁质金属,并可选配剔除装置和收集箱,用于收集自动剔除出来的含金属的包装产品。此外,碧彩还提供X射线异物检测机,用于检测包装或散装食品,识别金属、玻璃、陶瓷,石块、未加工的骨头、PVC、特氟龙、橡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也能安全检测出铝膜包装食品中的非磁性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还可检查密封包装的产品是否完整。

碧彩GLM—B外箱贴标机和GLM—Imaxx高速全自动贴标系统,是碧彩专门针对食品追溯领域研发的全自动高效称重贴标系统。借助碧彩的工业软件——dataMaintenance.BRAIN,一些额外伴生的产品信息可以被储存在生产商的贴标系统中。这些信息将集成在一个二维码中,打印到碧彩的热敏标签上,从而实现产品的过程追溯,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从生产到消费的透明化信息。

记者:据了解,此次展出的GLM—B+GT-12C可以使用热敏或热转印技术打印装饰性的标签,请您介绍一下其特点是什么?

刘震:GLM-B外箱贴标机是碧彩为生产、仓储和物流配送而设计的贴标系统,对各种不同材料、尺寸和形状的包装盒和纸箱进行贴标。贴标机不仅可以打印标准代码的标准化标签,也可打印RFID标签,通过Easy-Link RFID技术写入数据。

GLM-B可作为独立的贴标机单独运作,也可以由IT系统直接控制。通过外接的触模式终端GT-12C或者在线网络,可方便地设置和输入所有打印数据。利用碧彩的系统化概念,它还适用于作为计价和自动检重生产线的总计打印机。

GLM-B系列贴标机有120、150F、350和700四个型号,多种选择确保能够完美处理各种流程中不同尺寸包装物的贴标。贴标方式可选吹气式、活塞式和旋转臂式,可以采用热敏或热转印技术打印具有装饰性的标签。非接触式打印不会损害产品,吹气式贴标的最大标签尺寸为120mm×150mm,活塞式贴标的最大标签尺寸为100mm×100mm。活塞式贴标如果采用夯实吹式或者接触式来打印标签,最大尺寸可达210mm×150mm。

记者:目前在奶制品行业中,企业纷纷采用乳监码来实现全程追溯,碧彩针对乳监码方面提供哪些服务?

刘震:针对中国食品行业尤其是乳制品行业的追溯解决方案,碧彩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通过二维码QRcode的打印贴标来实现的。QR是“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的缩写,QR--维码是移动标签中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条形码(移动标签技术是一种利用智能手机将报纸、显示屏幕或包装上的条码信息扫描采集下来的技术)。二维条码相较一维条码,具有信息容量大、安全性高、读取率高、错误纠正能力强等特性。

碧彩的产品追溯系统主要由以下5大部分组成:

(1)硬件:高效的全自动贴标统;

(2)软件:BRAIN智能数据管理系统;

(3)Nutrition Abdruck-Calculation精确运算法则;

(4)QR码打印贴标技术;

(5)碧彩符合法律要求的捆绑式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5大部分的相互作用和联动,来实现碧彩专业高效,数字化,自动化的产品追溯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碧彩内部的核心软件和运算法则,将产品原产地数据转换成可识别的QR二维码系统,然后通过BRAIN智能数据管理系统,将条码信息变成客户能识别的具体的产品描述,并通过网络服务商,将产品信息上传至网站。另一方面,碧彩的硬件高效标签打印系统,将产品条码打印贴标到具象的产品上,供消费者查阅。通过软硬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消费者能够轻松查阅每款贴有QR条码的产品信息,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追溯和透明化消费。

记者:目前,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生产方式,中国市场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碧彩作为一家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德国公司是如何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刘震:碧彩一直致力于将德国总部在系统解决方案上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带入中国市场。成功推广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的关键在于国家和地区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证,有成熟的律法、守法的社会环境。以欧盟和美国为例,由于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因此生产企业就有法定义务和责任,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很快就建立起来了。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相当普遍。食品安全追溯的要求还未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食品安全追溯也没有在企业建立并运行起来。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2

顾凌:美国伟迪捷作为世界领先的标识系统及标识设备供应商,不但拥有喷码机、激光机、贴标机等强大硬件实力,而且还拥有富有经验的软件及项目实施队伍,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追溯解决方案。伟迪捷专业的追溯方案可以使硬件和软件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从生产、物流、销售管理到最后的消费可视化等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

记者:我们知道,在市场上有很多专门提供软件技术的供应商,贵公司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顾凌:伟迪捷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有一支专门做系统集成和软件研发设计的团队,我们比软件公司更清楚自己的设备,更了解整个市场的应用和客户的需求,因为我们有庞大的销售队伍,能够汇总出某个行业、某个客户的具体需求是什么,相关法律法规有什么要求,并结合外部和内部各种资源来建设一个追溯系统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我们在追溯领域已经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世界各地的成功经验,然后结合客户实际生产的要求来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很多客户对追溯系统不是十分了解,他们只需告诉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我们就会根据他们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中,也是十分复杂的,不同客户生产工艺不一样、方案也不一样,即使是一个客户每条生产线也可能不一样,比如雀巢,既有乳制品生产线也有咖啡生产线,设备不一样,生产工艺也完全不同,因为他们使用的设备是我们安装的,所以我们对他们的生产环境都很熟悉,可以迅速了解生产线、车间布局,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

记者:客户的设备可能来自很多国家,这样他们设备的模块、端口可能各种各样,要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ERP系统,国内更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请您介绍下贵公司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

顾凌:美国伟迪捷是一家全球的企业,在很多年之前,美国伟迪捷在欧洲、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就开始做类似的事情,公司的全球研发中心,在这方面已经考虑了很多。我们提供的模块、接口端等方案已经有多种选择,而且公司跟很多生产设备的供应商都有合作,只要了解客户所用品牌的某种机型,基本可以很快的知道设备的接口是什么样的,所以接口多种多样的问题基本不存在。我们所提供的模块与工业设备提供的运营模块是完全可以连接的。

对于客户来说,如果他的整套ERP系统是非常完备的,我们会另外开发一个外部桥接的软件,不会改变他的ERP主程序,如果客户认为这样是不安全的,我们会将公司的数据导入ERP,还会设计一个安全的类似于服务器的设备,然后再部分的导入到ERP中,同时备份于外部服务器。所以我们的程序不会直接对接客户的ERP系统,这样对客户的ERP系统完全没有影响。对于一些标准ERP接口,我们有完善的技术,对于一些非常规的ERP系统,我们就会用通用化的系统站,将他们的数据导入到我们的中心服务器,由中心服务器再发送到服务器里面,确认数据,确认完成信号后,再传到中心服务器。

记者:我们知道任何技术的推广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需要政府、企业等共同推动的事情,那么您对追溯技术市场前景是怎么看的?

顾凌:首先可以看到政府在追溯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在国外,追溯技术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已经普遍使用,并且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对违法的处罚力度非常大,让企业不敢违法,这也是政府的要求。在国内,过去很少要求企业使用追溯技术来保障食品安全,追溯技术在国内食品行业的应用也是最近两年开始的。

其次,国内的企业数量非常多,食品安全是大家比较关注,并愿意去做的事情。相信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追溯作为一种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手段,将会逐渐应用到食品各行业中。

再次,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追溯技术的实施逐渐成为了一种可能。对于超市中各色各样的食品,如果消费者购买时想知道商品产自何处,由谁生产,中间经过了哪些环节,现在已并非难事。只要商品包装上有食品条码标签,就可以对商品进行追踪溯源。智能手机为消费者查看产品信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信息附在码上,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就可以了解到需要的信息。无论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还是包装食品企业的利益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我们对追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有信心的。

记者:2013年,美国伟迪捷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并得到行业的认可,您能不能介绍下美国伟迪捷得到客户信任的原因是什么?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3

应用chinaTrace可以获知的信息包括:中国制造的产品和原料处于供应链的位置:这些产品和原料的产地。生产时问及生产数量;产品和原料的制造过程;产品和原料的安全性和它们是否遵守出口管理法规和买方的要求;它们在规格和质量方面相应的保证数据:它们的运送地点、运送时问和运送数量。过程分析/实施

在企业用户的任何层级(如农场、加工企业、分销中心等),物流和信息流都将被链接并加以分析。同时,企业内部追溯系统的设计需要经过认证,以符合chinaTrace可追溯性资源定义(TRD)格式的要求。该格式是4-xML文件,在使用之前必须安装到系统中,这也是将各价值链中的参与企业链接到ChinaTrace服务网络的先决条件。

标识,数据采集,处理和传递

产品的流动都应遵循诸如GS1等国际公认的标识和数据采集标准。同时应记录产品批次的汇集和分发信息,通过手工操作或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ERD/MEs)进行相关信息的处理和传递。ChinaTrace确认并标识最终批次的产品信息。

追溯信息交换

由chinaTrace或其他认证机构提供的追溯信息交换(TIX)是ChinaTrace系统中的个信息节点。它通常代表个处于追溯链中的组织,但较大的组织可能有多个TIX代表不同的贸易单元。一个TIX可以充当两种角色:为其他信息节点提供数据和从其他信息节点采集数据。认证

ChinaTrace这服务的主要特色是物流和信息流之问的无缝链接。其关键之处就是独立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可以对经检查、测试、审计、核查和认证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机构有权“读取”所有安全和质量保证的信息,并能确知最终撤回或召回商品的起源、历史和分销路径。例如国家质监总局,可以从此系统中获得当前最先进的面板功能。

ChinaIrace的核心竞争力

食品安全与质量面临的一大技术挑战在于用户日益增长的对中国食品及原料信息更多了解的渴望,这包括食品的成份、来源地与生产环境等信息。

而食品追溯是保持中国现有食品出口水平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心的基础。ChinaTrace将为农业和食品行业提供业已验证的可行技术解决方案,可以满足食品企业的以下需求:

提高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系统对欧洲、美国和日本进口商、消费者以及国内企业、消费者的透明度: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4

食品安全追溯概述

在介绍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之前,贾建华首先与讲堂听众回顾了当前食品安全追溯中的一些概念。“食品安全追溯”一词最早于2002年欧盟爆发疯牛病后被提出,GS1总部在跟踪这次事件的同时,也翻译了一些欧盟关于追溯的标准。对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食品安全追溯主要起到了“事前防范,事后补救”的作用。

追溯其实涵盖了两层意思―追踪和溯源。食品安全追溯是指运用技术手段,通过对供应链上各种食品信息进行标识、采集、记录、分享,在供应链上每一个节点完成“向上一步追溯和向下一步追溯”,最终实现生产、加工、物流、零售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跟踪溯源。追溯并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无论多么复杂的过程,都可以做到“向上一步追溯”和“向下一步追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只需追踪上层环节,再了解该物品的下层流向,最后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所有环节串联起来,就能够形成完整的追溯链条。

食品安全追溯目前在国际上,包括在国内都非常重要。从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以后,国家开始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同时也明确提出鼓励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追溯。在国家层面上,2014年APEC领导人正式会议宣言上,与会的各国达成了一致意见,即要采用全球性的标准开展追溯方面的数据合作;2016年,物品编码中心参与到其中的一个项目―马来西亚的榴莲到中国境内的一个追溯事件,其中物品编码中心参与了包括系统建设在内的全部工作。2016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追溯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类推进,统一标准、互联互通。

贾建华提到,GS1是一个全球化的组织,和ISO的组织一样主要进行标准化工作。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加入到GS1组织中,并服务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有超过250万GS1条码企业用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GS1 China)目前有47个分支机构,覆盖100多万家商超和95%以上快速消费品,累计50多万家条码企业用户,制定条码、二维码、EDI等相关国家标准近100项。

GS1对于追溯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追溯标准,也称全球追溯标准(GTS),主要规范如何实现产品的追溯,如何收集追溯相关信息等内容;第二为追溯指南,是目前GS1对每个国家开展的追溯案例实施情况的总结,通过这些指南,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产品如生鲜、乳制品等应该如何去进行追溯活动;第三是全球追溯评估,这是近几年GS1开展的一项业务。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进行追溯,很多公司也在为企业提供追溯服务,然而并没有一个标准能够衡量企业的产品是否进行了追溯,并判断追溯是否有效。全球追溯评估即是提供相关标准,帮助企业去核实产品在追溯方面是否达到了相应要求;第四则是技术支持。

国家对追溯的要求涵盖了GS1中规定的所有相关标准,从编码到数据采集到数据的共享全部涉及,追溯可以称为GS1的集大成者:从编码上来说,如果要对产品进行追溯,就要对产品及其货运单元进行编码,对参与方也要编码,GS1为要追溯的产品和追溯参与方分配全球唯一标识。从载体上而言,使用一维编码可以进行追溯,使用二维码也可以追溯。从数据的传输上来讲,供应链各参与方通过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动态数据传输可以使用GS1的EPCIS标准,发票信息可以使用EDI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

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于2007年正式成立。在2007年成立之前,物品编码中心花费约5年时间在全国对不同的食品、不同的行业收集不同的案例。由于这些案例的收集是在各地进行,一直没有较大的平台能够将数据统一起来,所以物品编码中心从2007年开始筹备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将近10年的相关工作。

食品安全追溯平台能够对各个平台的数据进行收集,贾建华表示,物品编码中心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企业提供统一的服务。该平台在2012年得到了国家认可,发改委正式批复,由质检总局牵头,物品编码中心作为实施单位,搭建了第三方的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尽管追溯有很多种类,但通过食品安全追溯平台都能够进行实现。根据追溯的基本原则来说,只要能够追踪、溯源,通过追溯平台将生产原料信息录入,将产品的流向信息记录下来,它就满足了追溯的基本要求。就“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追溯”的问题,编码中心进行过很多尝试,包括一维编码、二维码、RFID标签等。但是由于追溯编码具有特殊性,更多的是大型企业愿意进行定制化的、特殊化的追溯,因为大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能够为了实现追溯调整自身的生产线。但是在中国,食品企业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想要实现食品安全追溯,就可以通过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来实现。企业可以无需在产品上额外加贴条码,平台能够通过产品固有的商品条码和批次号来实现食品的快速追溯和有效的召回。

现如今,我国近乎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已基本具备批次追溯的能力,而食品生产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以批次为生产单元。尽管现在经常提到“一物一码”、追踪到单品,然而这些通常都结合了企业其他特殊的需求。从追溯的角度来说,追踪到批次已经足够,食品安全追溯平台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批次追溯的需求。

在介绍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服务内容后,贾建华又介绍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架构。除部级平台外,食品安全追溯平台还与其他省级平台进行数据的互通互联,这些省级平台可以通过接口方式和物品编码中心进行数据的交换。同时部级平台不止会整合追溯数据,也会和其他部委的数据进行对接,包括监督抽查信息、检验执法信息都会引入到平台中来。其最终希望是能够做到让消费者和社会大众通过条码和批次信息就可以将与之有关的产品信息都可以查询出来,关联原材料信息、流向信息、监督抽查信息等所有内容。

当前,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免费向企业提供,其主要功能可以分为七个部分―产品基本配置、企业基本配置、批次追溯、单品追溯、预警与召回、综合查询和帮助文档的下载。

①基本配置:企业需要配置其资质文件、供应商信息、零售商信息、生产地址、班次信息。进行追溯的过程中信息量非常大,尤其是企业的供应商信息、零售商信息等,无法做到每次都要求企业去填写包含这些内容的表格,所以可将这些信息提前配置到平台中,企业在录入数据的时候,可以通过下拉菜单等方式,加快数据录入的过程。

②产品基本配置:包括两个最重要的配置,即关键控制点和检验项。关键控制点是用于产品质量追溯的依据,企业可以定义每一个产品的关键控制点,设定关键控制点要定义的相关数据项。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根据食药总局最新下发的每一品类关键控制点的要求,预先帮助企业录入了一部分内容,可以起到节省企业制作关键控制点的时间的作用。检验项也需要模板化的预先定义,因为现在进行追溯都是为了向企业、消费者呈现每一个批次的检验结果,然而不同产品需要的检验项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产品,通过不同的企业生产,企业要求也不一样。通过这个平台,企业通过配置关键控制点和检验项,可以定义一个属于其自身产品的追溯模板,帮助维护产品的基本信息。

③批次追溯:主要包括进货管理,进行生产记录,然后进行生产批次和追溯数据的填报。通过对生产记录向上一步进行关联,通过对批次信息的填报对向下一步的信息进行采集。在对生产批次的填报中,能够将关键控制点、检验报告和订单管理都关联出来,呈现给消费者和企业。

④单品追溯:这部分在平台中涉及不多,但平台也设计了相应的功能。现在,单品追溯的应用也比较多,因为其涉及防窜货、防伪和营销等问题,有时企业需要在包装上编制产品的唯一标识,在最小包装上、箱、托盘上都采用唯一标识,平台将箱也定义为一个产品,将箱与箱之间自动的进行层级的关联与嵌套,最终来实现对单品的追溯。

在这里,贾建华介绍了追溯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些技术点:

首先是如何通过模板化技术实现不同产品的动态数据采集,其中涉及到模板的定义。需要了解追溯是一组事件的集合,通过模板可以定义每个事件的生成加工环节、追溯对象、对象的属性、属性单位,然后使用属性值来存储所有追溯的数据,实现不同产品的动态数据采集。

其次是如何划分不同追溯阶段,实现准确追溯。要进行准确追溯,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追溯的原则,做到“向上一步追溯和向下一步追溯”,然后通过是否产生新的对象来界定何时“向上”或“向下”一步,对不同阶段的对象分别追溯,使用编码定义各阶段对象的名称,并记录批次。

最后是如何升级转换成全国通用的追溯方案。目前我国追溯方案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全国20多个省级食药监监管平台使用商品条码和批次对企业生产、流通、餐饮3个主要环节进行监管。二是国际上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基于商品条码,即GS1的方案实现产品追溯。三是第三方公司在使用自己的一物一码方案为企业提供追溯、防伪、营销、防窜货等服务。目前GS1的编码方案包含产品编码、序列号,先梳理出产品编码,然后生成序列号,然后再添加上AI标识符,AI标识符会分别附加到产品编码、序列号前,将其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唯一的单品追溯码。而第三方自己的编码方案根据提供服务的公司不同也各有差异,第三方编码中可能包含数字和字母。想要使第三方的溯源码和GS1的溯源码实现兼容非常简单,因为商品本身已经具有商品条码,通过使用商品条码和企业生成的序列号的组合就可以生成一个新的溯源码,这个码仍然是全球唯一的。通过这样的条码升级,可以做到将不同的追溯方案相结合,从而形成全国通用的追溯方案。

EPCIS追溯事件

EPCIS最早应用于电子标签,是用来做物联网、自动化采集数据的标准。2015年9月,EPCIS正式成为了ISO标准,它的定义是用于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实现可视化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的商业数据标准,实现物理对象和虚拟对象在业务流程中的全程可视化:包括在贸易项目、可回收资产、托盘、电子音乐下载、电子书、优惠卷等中使用。

EPCIS主要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是数据模型即XML文件,其用来描述所有的可视化事件;第二是开放接口:数据采集接口,数据查询接口;第三是统一词汇:用来定义在EPCIS标准中可能用到的所有词汇。

追溯只是EPCIS其中一个应用环境,EPCIS另外还应用于防伪、资产管理、文档跟踪、促销、海关库存管理等业务中。EPCIS并不是只用于追溯,但它起源于追溯,EPCIS与GS1的其他标准相辅相成:GS1标准牵涉到数据的话有三个标准,一是主数据的标准,用于交换供应链上的关键信息,比如说产品信息(名称规格等);二是交易数据(订单、发票、确认);三是动态数据(发货时间,接收时间)。其中,因为动态数据数据是动态发生的,即可以通过EPCIS来记录每一个时间点相关的对象、地点和发生的内容。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5

记者:针对中国食品行业,碧彩在食品追溯中主要采用什么方式?

白双扬:针对中国食品行业,碧彩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通过二维码QR code的打印贴标来实现的,QR是“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的缩写,QR二维码是移动标签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条形码(移动标签技术是一种采用智能手机将报纸、显示屏幕或包装上的条码信息扫描采集下来的技术)。结合二维条码的打印贴标,碧彩2012年全新推出了适应中国市场发展需求的GLM-Imaxx系列全自动标签打印系统,它能高效快捷的打印QR二维码,并能结合每个使用客户自身的实际需求和情况,进行不同方案的整合。就目前来说,我们正在积极和一些政府部门(威海市政府)、大型食品百强企业(双汇,雨润,雀巢等)进行接洽,洽谈食品追溯领域内的合作方案和项目。

记者:二维条码与一维条码相比有什么不同,其特点是什么?

白双扬:二维条码技术是在一维条码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前提下产生的。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通常是对物品的标识,而二维条码是对物品的描述。所谓对物品的标识,就是给某物品分配一个代码,代码以条码的形式标识在物品上,用来标识该物品以便自动扫描设备的识读。

二维条码与一维条码的区别与比较:具有信息量容量大、安全性高、读取率高、错误纠正能力强等特性是二维条码的主要特点。

记者:碧彩为企业提供的二维码追溯解决方案如何实现产品追溯的?

白双扬:碧彩的产品追溯系统主要有5大部分组成:高效的全自动贴标系统、BRAIN智能数据管理系统、Nutrition Abdruck-Calculation精确运算法则、QR码打印贴标技术和碧彩符合法律要求的捆绑式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5大部分的相互作用和联动,来实现碧彩专业高效、数字化、自动化的产品追溯一站式解决方案。首先是通过碧彩内部的核心软件和运算法则,将产品原产地数据转换成可识别的QR二维码系统,然后通过BRAIN智能数据管理系统,将条码信息变成客户能识别的具体的产品描述,并通过网络服务商,将产品信息上传至网站,另一方面,碧彩的硬件高效标签打印系统,将产品条码打印贴标到具象的产品上,供消费者查阅,通过软硬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消费者能够轻松查阅每款贴有QR条码的产品信息。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追溯和透明化消费。

记者:您在国外的食品行业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下当前国际市场食品追溯发展情况及要求是怎样的?

白双扬:我介绍一下发达国家在食品追溯方面近几年做了哪些工作,以使大家都对追溯市场有更多的了解。

自2002年1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国家上市销售的牛肉产品必须要具备可追溯性,标签上必须标明牛的出生地、饲养地、屠宰场和加工厂。2002年欧盟又出台了法规,从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要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对于进口食品,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禁止进口。此后2003年比利时出台了关于食品供应链安全方面的比利时联邦皇家法令。

美国2002年的“公共安全和生物恐怖主义防备和反应法案”也要求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等供应链环节建立记录保存的法律要求,以实现食品的可追溯性。

2003年6月日本国会上立法通过了称之为“牛肉生产履历表”的牛肉销售履历表制度,并于2003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2003年12月1日起在日本各大小超市,所有牛肉包装必须具有内容的履历表。这八项内容为:牛肉所属性别、出生年月、饲养地、加工者、零售商、无疯牛病病变说明、检验合格证等。

在澳洲有Woolworths超市质量保障系统和Coles自主品牌供应商体系两大体系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任何一家供应商都必须通过Woolworths超市质量保障系统的严格甄选,通过以后,才能成为Woolworths超市的贸易伙伴。提供的商品必须具有HACCP的质量认证证书,一旦成为合格的供应商资质以后Woolworths要求供应商作出质量保证承诺,并定期接受WQA的审计,供应商必须负责每位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的费用包括邀请审计人员前去商品的屠宰和生产现场,进行现场评估,另外审计期间的其他费用也需要供应商承担,通过一套完整全面的供应商审计制度,来保证Woolworths商品的质量。

2006年5月,Coles质量团队宣布决定通过第三方审计来监督“Housebrand”自有品牌商品的供应商资质。另外Coles自有品牌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具有SQF 2000或者BRC的全球食品标注的资质。

记者:据了解,碧彩有一种TTI温度标签可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与安全,并形象的展示出产品的储存温控历史,您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白双扬:TTI标签即时间温度指示标签,可确保并看得见所有涉及食品的新鲜度。指示器在时间和温度过程之间建立了一个关系,呈现食品的新鲜状态-新鲜度和质量。TTI标签的作用是基于汽巴特种化工公司特别研制的一种打印墨水。当它被UV光激活时,标签会变色-从透明变成蓝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作用正好相反,即环境温度越高,标签从蓝色变成透明的相反过程越快。在实际应用中意味着:当超过了理想的温度或定义的货架时间,标签颜色就会变色,这就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直观可信的低温食品链的检测,从生产到货架销售。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6

信息不对称是罪魁祸首

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生产者产生机会主义心理,依靠劣质品谋取巨额利润。不法厂商通过使用劣质原材料或非法添加剂大量生产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因其“廉价”或者“味美”,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使得食品质量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且在不断蔓延中。而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短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了解食品的真正本质及其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因而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迅速解决,生产者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也难以追究,以致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由此可见,销售者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各种低质量的“经验品”和“信任品”,以各种渠道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从而降低了安全高质量的食品的有效需求和供给。

而政府与生产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则使政府在食品生产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机制,无从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从而使得生产者既难以从改善食品安全质量上获益,也难以因为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规而受罚,因此企业缺乏改良食品质量的激励,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也大为降低。

物联网开出一剂“良药”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互通的感知能力不断提升,这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希望。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主流需求的双重刺激下,我国正逐步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系统,来尝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在标准规范方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应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这些规范和指南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肉制品追溯方面,北京市尝试建立了“牛肉产品追溯应用试点”,陕西建立了“牛肉质量与跟踪系统”,福建也建立了“远山河田鸡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通过建立产品的生产管理系统,跟踪与追溯的公共系统,加强了对养殖场、屠宰场以及肉类各消费环节的编码标识和信息录入,试探性地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服务平台,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全程跟踪与追溯。

在蔬菜水果方面,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山东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山东深加工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新疆吐鲁番哈密瓜追溯信息系统”及“江西脐橙产品溯源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均尝试性地在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收、包装、运输、销售等供应链全环节建立有效信息标识,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流通效率,使消费者可以通过追溯终端系统实时准确地查询到农产品的各种信息。

在粮食制品方面,广西实施了“广西米粉质量安全跟踪、追溯与监管体系”;在茶叶制品方面,四川实施了“四川茶叶制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云南尝试构建“云南普洱茶信息跟踪与追溯管理系统”。全国各地有效的尝试为进一步扩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可视

那么,物联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原理与步骤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建立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是针对产品信息的不对称而设计的,建设和利用这一体系,能有效解决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等经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1997年为应对疯牛病事件,欧盟开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尤其是牛肉制品的追溯体系。日本则从2001年起开始实行食品溯源制度,要求建立食品的生产履历中心,对食品进行追溯。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确保其可追溯性。2002年,美国也颁布了《公共安全和生物恐怖注意防备和反应法案》,要求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等供应链环节建立记录保存制度。2004年,在德国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水产品贸易分委会第9次会议上,欧盟明确表示从2005年1月1日起,凡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水产类食品上必须贴有可追溯标签,采用ENN・UCC条形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

食品安全追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为在全球范围内引导、推进和规范食品可追溯性系统发展,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制定了有关食品溯源原则的标准。CAC制定了在进出口食品检验认证系统中使用可追溯性/产品追踪工具的一系列原则,强调进口国和出口国在检验认证体系中运用可追溯性工具时应进行协调,以及食品可追溯性系统的作用。而ISO则偏重于提供设计和实施饲料和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原则以及特定的基本要求,适用于饲料和食品链中任何阶段的运作组织或饲料食品链的合作组织。

根据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传递原理,如果一个信号能使消费者把不同质量的产品区分开来,该市场信号就是有效的。食品追溯体系就是根据信息传播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信息机制。这个过程使得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变得客观而明朗,使得消费者了解到食品生产过程的信息,解决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和销售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使政府获得与生产相关的很多信息,从而在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问题处理等方面有的放矢,解决了政府与生产者间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物联网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完整链接。

食品行业供应链中跨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实施跟踪与追溯常常会遇到信息断层。要建立一条“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供应链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物联网技术。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一环,RFID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RFID市场规模飞速增长,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

基于RFID技术,食品行业可以为每一样产品提供身份,即通过为食品及其原材料加贴RFID电子标签,结合传感器、GPS、GIS等对食品在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零售及消费等各环节的状态进行跟踪和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应链记录,从而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排除问题食品,确保市民的安全。

由于每个RFID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无法修改和伪造,并且标签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存储量也比较大,还易集成进各种商品里,大大增加了伪造者造假的难度和成本,所以不仅能提高商品的防伪水平,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介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及人民对食品大量的需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是物联网最具发挥潜力的领域之一。若能将物联网成功应用于食品追溯,必将大大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食品安全追溯任重道远

上述追溯试点的建立,为食品安全追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样本,但是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各行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远远比建立几个试点要困难得多。

首先,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户大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生鲜农产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且管理困难;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情况也很复杂,包括各种农贸市场、规模大小的超市及综合性的零售店和地摊销售等。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约有5000多个,城镇乡村农产品集贸市场约8万个,是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主要载体。据调查,目前有87.8%的消费者在农贸市场买菜。而这种极度分散的生产销售方式很难对农产品进行行业管理,给追溯带来了很大阻碍。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7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10.054

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农业投入品进行抽检监测。2014年农业部对农药产品质量进行了抽查,合格率为93.1%。目前,农业投入品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农资批发企业进货把关不严、农资产品销售台账记录不全、查处的假冒伪劣农资信息上下交流不畅、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效能不高,这些因素对农业投入品溯源造成一定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溯源的效果。因此,探索和建立农业投入品溯源机制对农资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21世纪初就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开发出基于物联网的RFID射频电子标识应用系统[1];孙传恒等[2]设计了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是基于嵌入式Linux技术;文斌等[3]设计了基于QR二维码和数据聚合技术农业产品追溯服务系统,这些系统更多用于农产品流通服务。相比而言,农业投入品的质量追溯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尚二莹等[4]利用RFID技术建立了种子溯源系统,系统可以查询种子品种、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信息。方薇等[5]采用混合编码模式追溯,介绍了农资溯源服务系统。然而,如何弥补溯源信息的缺失,如何进行有效快速的溯源,如何共享溯源平台信息[6,7],还有待去研究。

本研究在农资监管的背景下,利用反馈机制进行了有效追溯,通过提炼出追溯的核心信息编码,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心,有效地解决了进货关、销售台账电子化、假冒伪劣农资信息平台共享等现实问题,提高了监管手段,强化了溯源能力。随着农业投入品质量追溯系统逐步推开,应用平台资源的企业队伍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引入云计算技术使其具有更广的适用性[8]和更高的追溯能力。

1 溯源机制与模型

1.1 溯源机制

追溯实质上是对客观事实的各种信息进行反馈。在农资监管的背景下,利用反馈机制作为农业投入品质量追溯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的思想就是通过构建一个平台体系,跟踪各环节多种的信息,结合反馈机制(职能部门的监管),利用数据的相关性,融合成回溯信息源。

农业投入品质量追溯体系中,采集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中实体单位(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批发企业、农资零售店、农资购买使用者)、产品(农资)的有效信息流,并融入职能部门的监管(反馈机制)信息,是整个追溯体系需解决的问题,而可追溯有效信息的载体可由多种方式实现。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有多种表现形式,信息反馈是实现可追溯的前提和条件。该方法的实现需要采集大量数据,并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

1.2 溯源模型

模型由两个信息环和内核信息组成。外环是实体单元信息,包括作为监管的职能部门信息,内环是产品信息;内核包括与产品相关联的必要信息。追溯模型如图1所示。

农资生产企业在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下主动报告生产过程信息并备案,合格的产品获取准出证明。农资经销商(或农资批发企业)在流通市场获得当地监管部门的产品准入证,并对产品进行备案。农业生产企业(或农民)以实名销售的形式获得农资批发企业(或农资零售店)销售的产品,并获得带有二维码的销售小票。

产品生产过程信息通过主动报告(生产过程备案)由质量管理系统采集到追溯平台数据库,属地管理系统及时反馈给出了产品准出证明信息。流通市场信息通过市场准入(产品备案)进入流通市场实时监管平台(与追溯平台数据共享)。终端通过实名销售系统,产品的销售信息上报农资产品数据中心。各环节使得农资实体间进行活动时,追溯平台可跟踪到农资实体信息、产品信息、监管信息。回溯时,通过系统的信息融合,相关产品各环节的信息可清晰组成信息链。终端消费者获得带有二维码的销售小票,二维码不仅包含有该产品的生产、流通、监管、销售过程的综合信息,还有农资实体的相关信息,具有较强的追溯功能。该模型配有销售终端查询机,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通过扫描打印销售小票的二维码,消费者可即时追溯查询产品各相关环节的信息。

2 溯源编码

针对追溯信息的相关性和有效性,对不同管理系统异构数据结构,必须采用统一标准的信息编码体系。实现农资产品质量二维码追溯,必须要考虑追溯码所包含的必要信息,二维码所载有效信息越丰富,就越具有较强的追溯功能。追溯码信息的构成有农资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本省、外省)、农资产品的基本信息、监管部门基本信息(属地和流通管理部门)、农资批发企业的基本信息、农资零售店的基本信息。为了便于对追溯信息进行管理,对赋予二维码上的农资实体和产品信息进行统一编码。核心的农业投入品信息编码元数据如表1所示。

3 信息溯源实现

3.1 信息融合

由于表1中单条元数据信息编码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对于全流程追溯,如果能融合各环节的编码信息,呈现出来的溯源线条是明晰的。带有二维码的销售小票作为农业投入品追溯信息的载体,融合其中的信息需要下列步骤来实现:

1)农资产品信息和编码网上下载入库:农资零售店与省数据库中心联网,并下载供货批发公司的农资产品信息,作为本地店销售的农资产品。

2)农资送货单采购入库:根据批发公司的送货单,从网上引用公司编码(EBC)和产品经营编码(OBC),在店内完成采购办理操作,并编制农资零售店内编码(SBC),最后保存入库。

3)农资零售店销售:建立农资零售店内码与公司经营码之间的关系,并经过数据聚合处理,按照零售店内码和公司产品批号进行销售。

4)数据报送:农资零售店管理软件通过接口将采购和销售信息(包括EBC、UBC、OBC和SBC编码)送到追溯平台的数据中心。

5)销售小票打印:农资零售店管理软件根据本地销售系统的产品融合信息生成二维码(包括EBC、UBC、OBC和SBC编码),通过小票打印机,将二维码和销售信息打印出来。

消费者手中的销售小票信息量丰富,通过扫描二维码,方便地实现溯源查询。

3.2 溯源实现

对农资零售店来讲,信息追溯的实现如图2所示。追溯采用分层设计,信息逐级细化完整,系统包括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物流、批发、零售等环节的4级溯源信息层。依据下层信息节点所带编码,依次类推父节点属性信息,完成回溯功能。图2实线为追踪某一农业投入品某一环节的信息路线,虚线为回溯某次购买品各环节的信息路线。

4 溯源平台

从表1设计的核心编码中,利用QRcode.jar提供的编解码库函数对其进行编解码,实现二维条码图形生成和图形扫描解析的功能。由于追溯平台与各农资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二维条码生成的图形文件即可由本地生成,也可通过部署在服务器端的具有编解码功能的网络浏览器中即时生成。

4.1 平台架构

根据用户需求实际,在分层设计的基础上,设计“1+3+1+3”的农资追溯与服务平台,平台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第一个“1”指数据库中心,农业投入品流通市场中生产过程信息、经营信息以及农业执法、信用评级等信息汇集形成的数据库中心。第一个“3”指3个平台,农业投入品质量追溯平台、农资流通市场监管平台和农资信息服务平台。第二个“1”指数据交换和采集中心,农资批发经营企业、农资零售店的经营数据与平台的数据库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和采集中心。第二个“3”指3个管理系统,农业投入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农资门店零售管理系统、农资批发企业经营管理系统。

4.2 公共数据接口

为了实现全省范围内农资流通市场的统一监管的目标,设计了基于互联网为总线的网络访问控制的规范协议,实现对农资流通市场的经营、监管和使用的三大主体的互联互通。由图4可以看出,IDC是基于公共标准的集成数据接口(Integrated data connector),具有双向数据交换能力,IDC根据需要可以设计IDC-1、IDC-2和IDC-3分别为零售店、批发公司和生产企业连接监管平台的公共标准接口;IDC-4公共的数据输出标准接口,以及一个服务器端的IDC交换系统。IDC-1标准接口已经封装到农资店实名销售系统中,其他IDC标准接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与原系统对接。①IDC-1标准接口是农资零售店互联网连接监管平台的标准集成数据接口;②IDC-2标准接口是农资批发公司互联网连接监管平台的标准集成数据接口;③IDC-3标准接口是农资生产企业互联网连接监管平台的标准集成数据接口;④IDC-4标准接口是农资监管平台互联网连接上级部门和同级其他部门的标准集成数据接口;⑤IDC交换系统是服务器端的农资监管平台的通用数据交换系统。

4.3 实例应用

依托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的后台大数据,开发手机客户端APP,方便用户进行追溯。随着微信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沟通通过手机微信来实现,为查询追溯提供一种便捷的方式。平台是为微信用户提供服务,而追溯平台开发接口则是提供服务的基础。表1中元数据URI作为打印小票上二维码文件的标识,通过追溯服务平台的资源链接,可方便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图5是扫描二维码后通过农业投入品追溯公共账号查到的追溯信息。

回溯信息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产品信息(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类型、产品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等信息)、流通信息(零售商、批发商、销售商、生产企业等法定代表人实体信息)、流通地的监管信息(是否备案、是否准入、是否准出、抽检情况)。通过信息回溯再现,消费者了解到产品信息以及流通的实体企业信息。这些信息是否进入相关部门的监管也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抽检信息通过监管平台关联到追溯信息栏,让消费者有了信任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5 小结与讨论

针对农业投入品具体领域,设计并开发一种质量追溯体系。通过研究在生产、流通、监管、批发、零售全质量周期中,农业投入品内在的信息流程规律,设计一种“多码并举”的编制方式,实现农业投入品的二维码追溯应用。搭建的质量追溯系统,有效解决农业投入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为农资实体及产品的信息互联互通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战可行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焕良,陆荣和,彭增起,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肉品车间生产跟踪及追溯体系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161-163.

[2] 孙传恒,刘学馨,丁永军,等.基于嵌入式Linux技术的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4):208-213.

[3] 文 斌,梁 鹏,罗自强.基于QR二维码和数据聚合的农业产品追溯服务系统设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35(2):261-265.

[4] 尚二莹,孟未来.基于物联网的种子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1,26(9):14-16.

[5] 方 薇,崔超远,宋良图.混合编码模式的农资溯源服务系统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64-169.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8

未来的农业会变成什么样呢?对此,一直致力于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从农产品追溯到农业物联网

关于未来的农业,上农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景:农机变成了智能机器人,点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浇水施肥都是自动控制,消费者能够掌握农产品的前世今生,甚至每平方米都能种植不同的作物,并获得极高的产量……

旧有的农业模式正逐渐被颠覆,物联网的介入正渐渐改变着古老产业“靠天吃饭”的传统。

近几年,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了我们无限遐想,而农业可以说是需求最迫切的领域,物联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为数不多的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应用示范基地,上农信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农业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上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那时,国内农产品生产标准严重滞后,监管缺位,上农信就选择了食品安全追溯作为公司的一条业务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从源头去追溯食品安全的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监控生产源头。之后的几年里,上农信通过自主创新,开拓进取,承担了多个国家和地方项目的建设。其中 “RFID技术在畜牧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中的应用” 课题还获得国家863科技计划支持,可视为上海本地在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上研究工作的起步。崇明的“长江精准农业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爱森“城市猪肉安全追溯”、覆盖全市的“世博蔬菜安全追溯系统”、鲜花港“智能温室”等项目的应用和推广则为上农信在农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2009年,物联网在国内骤然升温,借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上农信推动上海农业主管部门将农业物联网发展重点立足于上海市农业实际需求和基础条件,选择农产品安全、精准农业、农业疫情疫病检测和预警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水产养殖业等领域,设立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重点开展智慧农业应用推广工作,全面推动上海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上农信与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共同合作成立了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2012年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组建,联合上农信、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致力于农业物联网的研究。这两个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持续创新发展,而且也为上农信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新的支撑。

全方位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上农信致力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已经形成农业物联网成套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以及粮食、果蔬、食用菌、畜牧和水产品等领域的农业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1.上农信动物及动物产品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聚焦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检疫、接收、屠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与追溯。采用RFID电子芯片、二维码、动物耳标等智能标识,利用图像识别、GPS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建立被监管对象的动态跟踪机制,全面覆盖动物的精细养殖、生产养殖环境监控、疫情和疾病的远程监控与诊断、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多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方案可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帮助监管部门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地产及输入性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的检疫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起到了事后追溯的作用,还加强了事前防范,事中监管,防患于未然,做到全程监管,随时追踪。

2.上农信果蔬及食用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立足于大型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从全局出发建立整合蔬菜和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配送、零售的信息平台,利用信息采集和物联网感知技术全面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长势,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形成多种特色农产品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作物的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方案采用电子标签、追溯码等物联网技术,按照“全程监管、分段溯源”的原则,在生产企业、供应商、配送中心、零售门店间建立实时信息传递通道,共享订单、收货单、退货单等业务信息,实现了供应链互动,提高农作物生产供应的及时性,突出了产品的安全监控和溯源服务,提升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9

随着一批又一批如毒奶粉,地沟油,镉大米等对食品安全极具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普通民众对于日常食品的信任度逐年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政府监管问题,已经发展为社会、经济、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得如何,反映的是一个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怎样才能有效监管食品安全是近年来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而如何做到有效预警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以及形成高效的常态化监管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可追溯体系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及时有效的方法[2]。本文将对我国目前食品流通追溯系统的问题与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食品流通追溯系统

1.1 系统简介

食品流通追溯系统是一个将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使消费者充分了解生产和流通过程是否符合卫生安全,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

它可以从食品的生产开始追溯,再到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具体的方案就是从食品最初的种植或生产开始,给大米、蔬菜、豆制品、肉类、海产品等各类食品全部加贴二维码或者RFID电子标签等,并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形象的说就是给所有食品颁发了一个电子身份证。进而可以“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跟踪和追溯就实现了,包括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等都能通过电子标签在数据库中查到。

产品的追溯码一般是以二维码或一串数字的方式呈现,标示有追溯码三个字。找到追溯码后,一般有4种查询方式。可以分别向超市的超市追溯码查询终端,企业官网,相关手机APP内输入追溯码来查询,也可以选择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给商家客服来追溯产品信息。

1.2 系统作用

(1)减少消费者购买不安全食品的可能。对于消费者来说,追溯系统带来了食品链的透明化,所以一般具有回溯码的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都是由可查询到的可靠个体或单位承包的,也就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自然相对于无码的食品来说安全很多。

(2)推进企业品牌效应发展。对企业来说,食品流通追溯系统无形之中为产品的质量安全设置了层层的检验程序和重重的检验监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追溯码的使用,可以促使企业更加严格自己的产品质量,而企业的品牌效应也会因过硬的质量而强化。

(3)减少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食品流通追溯系统并不能降低食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它可以减轻食品危机发生时所产生的后果。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企业与政府能快速、准确、可靠地响应,通过追溯系统找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危险源并进行应急处理,从而使危害影响最小化。

(4)监督预防不法企业。因为有追溯系统的建立,每个关键环节进行监控与记录,则事后可追查问责到人,从而使得不法分子不敢肆意为所欲为,一定程度杜绝了食品安全危险的起因。

2 存在问题与现状

(1)查询不便,查询信息量不足。追溯系统看似不错,但对于部分消费者来却十分不便。据消费者反映,不便之处首先是缺少专门的识别APP,而且一些APP并不能识别所有的追溯码,部分需要到企业官网中才能查询。此外,查询的信息也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缺少监测情况等方面的介绍。

(2)可追溯食品价格过高。贴有可追溯的食品的价格要比普通商品高出不少,这些食品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所以这种高价食品不仅阻碍了追溯系统的推广,也降低了消费者对追溯系统的认同感。

(3)建设追溯体系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可收效却甚微。高投入、低产出,可以形容大部分食品企业建设可追溯体系的现状。企业匹配追溯体系需要建立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条码扫描打印等软硬件设备,一般小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对于大企业,追溯是一种长期的投入,短时间看不出来多大的差别。就是说企业投入了,前期的收益并不如想象中好,因而早早放弃。而追溯标准不统一也是追溯系统收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推广的部门不同,标准不统一,也减慢了推广的进度。

3 解决方案

食品流通追溯系统在各部门各省市之间的标准,进度各不相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追溯系统在全国的发展进度。所以首先有关部门应该通过统一信息采集指标、传输格式、编码规则、追溯规程等技术标准,以实现全国各地追溯体系的兼容和整合。标准统一,追溯系统就可以方便使用,且民众查询与政府监察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另外建立完善的制度也尤为重要,追溯系统如今企业参与度不高,民众热情也不高,大都可能因为相关的法规制度没得到完善,一些企业不开展追溯体系也不会有任何惩治或损失,所以需加紧健全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分企业、分产品开始统一追溯要求,逐步实现纳入追溯范畴的食品。我们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当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立即做出响应,快速追溯到源头并妥善处理。食品流通追溯系统只有在标准统一,制度完善等条件完备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发展起来。

4 结语

早在21世纪初,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完善了食品流通追溯系统,中国如今也在加速进入这一行列,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投入建设追溯系统,武汉市如中百,武商等大型超市开始试行追溯系统了。诚然,食品流通追溯系统一旦完全建成体系,不仅让消费者参与到食品监管中来,更可以监管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从源头上控制,从而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数量与规模。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10

为了避免上述可能采取的规避行为并对此种规避行为出现后所造成的影响提供相应的补救,WTO《反倾销协定》10.6条规定,在相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最终反倾销税可以对在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之日前90天内进口的产品追溯征收。

紧急情况追溯征税应满足的条件

对于紧急情况追溯征税应满足的条件,WTO《反倾销协定》第10.6条原则性地作出了规定。以下本文对执行该条款应具体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和说明。

1.追溯征税的先决条件根据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关于美国对日本相关热轧钢铁产品反倾销案件的裁定,反倾销协定10.6条本身就假定了倾销和损害成立的最终决定已经作出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在任何关于10.6条的案件中均不能决定征收最终反倾销税,也就谈不上决定最终追溯征收反倾销税的问题。

2.关于存在造成损害的倾销的历史记录的条件

该条件是WTO《反倾销协定》所规定的一个追溯征税的客观条件。

根据美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造成损害的倾销历史除了是对美国国内产业外,还包括对其它国家的国内相关产业有造成损害的倾销历史。欧盟的反倾销法律也有与WTO类似的规定,即倾销的历史记录并不局限于欧盟内相关产业。

我国《反倾销条例》第44条规定的“造成损害的倾销历史”是“倾销产品有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历史”。根据此规定,似乎我国反倾销法律规定的倾销历史记录仅局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内产业。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实际上是提高了我国追溯征税的标准和要求,使得追溯征税的条件变得苛刻,加重了国内申请人主张追溯征税的证据负担,十分不利于申请人行使追溯征税的权利。

3.关于进口商知道或理应知道出口商实行倾销,且此类倾销会造成损害的条件

此项条件与上述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造成损害的倾销历史记录的条件是选择性的条件,即二者只要有一种情形或条件满足要求即可。对于该条件在什么情况下满足要求的问题,WTO《反倾销协定》没有作出相应规定。

根据美国反倾销的实践做法,在认定进口商是否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出口商实行“倾销”时,美国商务部以估算的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的大小作为认定依据或指导方法。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实践做法,在被调查产品的出口商直接将产品出口给美国国内的“非关联”公司的情况下估算出的倾销幅度等于25%或大于25%,或者在被调查产品的出口商通过美国国内的“关联企业”将产品出口给美国国内的非关联公司的此情况下估算出的倾销幅度等于15%或大于15%,则美国商务部推定进口商是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出口商实行倾销。

对于进口商是否已经知道或者理应知道“倾销将会造成损害”的问题,美国反倾销实践中,在商务部拟作出紧急情况追溯征税初步决定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关产业损害的初步裁决已经作出,因此商务部一般都会参考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损害初裁决定。如果损害初裁认定美国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损害,则商务部在初步决定中会据此推定进口商已经知道或者理应知道倾销将会造成损害。

但是,在终裁阶段,由于美国商务部作出紧急情况追溯征税最终决定的时间先于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损害最终裁定,商务部无法参考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损害裁定。在此情况下,商务部将根据其当时所获得的最佳信息作出其最终决定。

4.关于倾销进口产品在短期内大量进口的条件对于该条件应如何认定,WTO《反倾销协定》没有作出相应规定。

美国商务部在分析上述情况时,通常是以申请人提交申请书之日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为不少于3个月的时间)与提交申请书之日后的相同一段时间进行对比,来认定被调查产品是否在短期内大量进口。

如果提交申请书后的一段时间的进口量比提交前一段时间的进口量增长15%,则美国商务部认为倾销产品在短期内的进口是大量的。当然,美国商务部对于进口是否大量问题,并不是简单对申请书提交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商务部不仅要考察前后期间的进口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以及进口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情况,而且还要考虑进口的季节性问题。

另外,如果商务部认定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或者生产商在申请书提交之前就已经知道或者有理由知道反倾销调查程序即将开始,则商务部可以将上述对比期间提前。商务部将以知道此消息之日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为不少于3个月的时间)与知道此消息之后的相同一段时间进行对比,来认定被调查产品是否在短期内大量进口。

例如,在美国对俄罗斯的热轧碳钢板反倾销案件中,申请书是于1998年9月30日提交的。商务部在裁定中认为,包括媒体报道等相关证据表明俄罗斯热轧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或者生产商在1998年4月底就已经知道此反倾销程序即将开始。因此,商务部以1998年5月-9月这段时间与1997年12月-1998年4月期间进行对比,以认定被调查产品是否在短期内大量进口。

5.关于短期内大量进口的倾销产品可能会严重削弱即将实施的最终反倾销税的补救效果的条件

在美国的反倾销实践中,此项条件的审查职责在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反倾销法律规定,商务部必须首先就是否存在紧急情况作出决定;如果决定是肯定性的,且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对国内产业是否遭受到实质损害作出了肯定性最终裁定,那么委员会还必须在最终裁定中作出另外的决定,即商务部最终对紧急情况的肯定性决定是否可能严重削弱即将签发的反倾销令的救济效果。在作出裁定时,委员会应考虑的其他相关因素为:(1)进口时间和数量;(2)进口存货的迅速上升;(3)其他任何意味着反倾销令的救济效果会被严重削弱的情况。

在考虑进口的时间和数量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通常做法是按照月份数据对比反倾销申请提交前后的进口数量变化情况。例如,在对阿根廷和中国的蜂蜜反倾销案件中,鉴于反倾销调查申请书是于2000年9月29日提交的,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考察进口数量是否大量进口时,以2000年4月至9月与2000年10月至2001年3月为对比期间。

另外,如果被调查产品的销售具有季节性,则该对比期间应考虑此特点。例如,在对俄罗斯的硝酸铵反倾销案件中,由于被调查产品的销售具有季节性,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考察进口数量在申请书提交后是否大量进口时,不仅将反倾销申请书提交后的几个月的进口数量与申请书提交前相同一段时间相关月份的数量进行对比,而且还将其与上一年同期的数量进行对比。

6.其他应满足的条件根据WTO《反倾销协定》第10.6(2)条以及10.8条的规定,在作出追溯征税决定前,必须给予有关进口商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不能对立案调查发起之日前的进口产品追溯征收反倾销税。

关于紧急情况追溯征税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1.概述如上文所述,最终认定倾销和损害成立是根据10.6条决定追溯征收反倾销税的先决条件。因此,10.6条项下所规定的追溯征税的严格条件是否最终符合要求,在肯定性的最终裁定作出同时予以确定可能会更加适宜。但是,如果要等到最终裁定作出后或者作出同时才来确定是否对进口产品追溯征税反倾销税的话,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因为进口产品在上述期间已经完税通关,进入国内市场,而使得追溯征税的决定无法真正实施,导致最终追溯征税的决定没有任何意义。

为此,为了保证今后可能采取的追溯征收反倾销税的措施有意义或者有可行性,在此实施措施的最终决定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此,WTO《反倾销协定》第10.7条规定:“主管机关在发起调查后,一旦掌握充分证据表明10.6条所列条件已经得到满足,即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诸如暂停完税通关的措施,以便按照该条款的规定追溯征收反倾销税”。

在美国的反倾销实践中,如果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存在需课征反倾销税的紧急情况,就会暂停完税通关命令,而且该暂停完税通关命令将追溯至该命令前九十天开始实施,并要求提供担保始准放行通关。而且,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规定,只要有充分证据表明存在紧急情况,可以在初步裁定之前作出关于紧急情况的决定。

在欧盟反倾销实践中,为便于追溯课征反倾销税,欧盟采取了登记制度。在有可能今后追溯征税反倾销税的情况下,欧盟产业得提出证据要求对进口产品采登记措施,欧盟委员会可以在咨询委会后,指示海关对调查中进口产品采取登记措施,但登记措施之施行不得超过九个月。根据欧盟反倾销法律,没有经过货物登记程序的产品是不能追溯征收反倾销税的。我国《反倾销条例》第44条第2款也有关于登记制度的规定。

2.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所要求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WTO《反倾销协定》10.6条规定的最终追溯征税条件和10.7条项下采取相应预防性的临时措施所要求的标准是不同的。

第10.6条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本文第二部分所述的各项条件和标准实施。至于10.7条所规定的预防性措施的条件,根据专家组在上述热轧钢铁产品反倾销案件的裁决:协定10.7条所规定的调查机关在案件“发起调查后”就可以采取一定的必要措施的规定,暗示了在作出此种决定时,调查机关已经确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业已包括了协定……3条所要求的关于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的充分信息,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发起反倾销调查是正当的。既然在发起调查后就可以采取协定10.7条项下的临时措施,10.7条中所要求的充分证据与调查机关决定立案时所要求的充分证据并无不同。专家组同时认为,协定10.7条项下的措施所具有的预防性的特点,因此不应用案件最后调查阶段采取相关最终措施的标准来评定采取协定10.7条项下的措施的标准。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11

随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建立“从农场到餐桌”,自生产、加工、分装、流通直至销售的透明公开的追溯体系,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可随时通过农产品包装上的条码正确追溯每一阶段的信息,才是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根本途径。整个追溯过程所依托的是融多媒体内容、宽带IP网络、数字电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IPTV系统服务平台。

1 IPTV概述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互联网协议电视,简称网络电视,它是集互联网,计算机,通信,多媒体和家电等多种数字技术于一体,利用Web技术,以宽带IP网络为媒介,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互动式数字媒体的一种信息服务业务,用户在家中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或“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的方式享受IPTV服务。

IPTV解决方案包含内容系统(内容制作和内容分发)、业务系统(用户管理、终端管理、网络管理)、承载网络(路由器、交换机、BAS和DSLAM)和家庭网络四个组成部分(见图1),通过IP网络传送广播电视、点播电视和互动娱乐服务[1]。

其中:

①业务支撑层主要为IPTV平台提供运营支撑和业务支撑,是IPTV平台体系中的运营管理层。它通过与其他支撑系统的接口连接,可自己独立或者借助其他支撑系统实现统一认证、计费、支付、业务受理等功能。

②内容网络层主要为IPTV平台提供业务的制作、处理、增值和流媒体服务。③网络承载层主要为IPTV平台提供网络承载,其可以分为接入网、汇聚网

和核心网三部分。

④用户终端主要是机顶盒(STB)。可选用PC机来观看IPTV业务,通过ADSL,LAN和WLAN等宽带接入方式接入,实现IPTV业务的使用。

2 IPTV关键技术

2.1 视频压缩技术[1]

由于视频数据的庞大,未压缩的数字视频数据量对于目前的计算机和网络来说无论是存储或传输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多媒体中应用数字视频的关键问题是数字视频的压缩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了许多视频图像编码标准,如以MPEG-1、MPEG-2为代表的中高码率多媒体数据编码标准,以H.261,H.263和H.264为代表的低码率、甚低码率运动图像压缩标准,以及覆盖范围更宽、面向对象应用的MPEG-4。此外,我国也自主研发了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AVS。

H.264的码流结构网络适应性强,增加了纠错恢复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IP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微软公司开发的WMV9,压缩效率和重建图像质量与H.264不相上下,目前正在申请成为国际标准。我国现在正在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系统(AVS)标准,其编码效率和重建图像质量也与H.264相当。其他一些国际公司也开发了自己的视频压缩标准,比如ASF,nAVI,AVI,DIVx,QuickTime,Real Audio,Real Video及Real Flash等。

2.2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StreamingMedia)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技术则是指一种视频/音频传输、编解码技术,它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后放在流媒体服务器上,用户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将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个人电脑[1]。

IPTV是利用流媒体技术进行传输的,从系统前端到用户终端,其流媒体视频流有广播和点播两种传输方式。广播传输方式是单向、被动性,选择内容受限,非交互型的。点播传输方式是双向,可实现个性化,用户喜好决定接收的内容和时间,实时交互型的。就IPTV视频流传输的有效性来讲,点播方式要比广播方式技术复杂得多,实现的难度也较大。广播方式的视频流要求IP网络具有“组播”技术功能,这有点类似有线数字电视的传输,所不同的是IPTV属流式媒体技术播放/接收,这与数字电视技术的直接播放/接收在传输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点播方式的视频流要求IP网络能有效地实现视频流的“推送”技术,将流式视频流“推送”到用户的接入网中。若想实现IPTV的“组播” /“ 推送”技术,就必须在宽带网络的边缘建立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才能把直播电视、按需视频(如VOD等)、个人录像等服务项目“组播”/“推送”给用户,保证用户在家中可以通过“电视机+IP机顶盒”或“PC+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以遥控器为输入设备,从宽带IP网上接收IPTV系统服务平台的多媒体信息服务[2]。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3.1 追溯流程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存在两种追溯方法,见图2。一是从上往下进行追踪,即从农场、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商一运输商一销售商一销售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农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另一种是从下往上进行溯源,也就是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农产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农产品的召回。因此,对农产品属性以及参与方处理的信息进行有效标识是基础,对相关信息的获取、传输以及管理是成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关键。

3.2 追溯机制

首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数据库,见图3,可根据实际情况包含基础档案、生产档案、质检档案、库存档案、加工档案、销售档案等相关信息。每份档案中所登记的数据内容要确保全面详细和真实可靠,这是衡量追溯过程能否快速通畅,其结果能否准确定位的必要条件。

其次按照农产品编码标准和追溯码管理制度,为农产品提供进入市场的“身份证”,采用合理有效的追踪溯源技术确保全程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可传递和可追溯;三是积极探索以追溯码为标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见图4,创建提供有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类信息档案及其中具体内容的录入、查询、统计分析及追溯码生成的应用系统。

该系统以农产品基础档案数据为基础,围绕“生产、库存、销售”三条主线,伴随“加工、质检”两条辅线,以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活动、加工情况、质检结果、销售状况实施电子化管理。该系统覆盖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并结合了其中各个环节的特点,不但符合农业用户的习惯,而且其信息的透明化,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

4 结语

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针对我国的农产品安全追溯情况,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安全追溯实施技术和应用经验,同时与我国农产品安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来研发适合我国农产品安全体系的软、硬件产品及农产品安全追溯技术方案。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而言,IPTV已经不存在底层的技术障碍,它作为新的业务,其本身的出现就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基于IPTV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所表现出的较好的发展前景,势必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并伴随着新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阎宇清.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7):200-202.

[2] 冯传岗.IPTV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5(15):53-58 .

[3] 高羽佳,张旭东.农产品安全问题从源头抓起――溯源二维条码QR code[J].信息系统工程.2006(12):64-66.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12

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不仅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可更改等优点,而且是唯一可以实现同时识别多个目标的自动识别技术。因此将RFID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监管中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记者:“食品追溯”是近两年食品行业的一个热点词汇,政府在推进,消费者也在呼吁,可目前在市场上只是在小范围使用,您能不能介绍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光旭:目前在国内“食品溯源”的门槛要高一些,因为融入了RFID核心技术,所以成本增加,大型企业会考虑的多一些,但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他们会保持持续观望的状态。只有把好追溯关,才能够为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彻底把关,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食品。烽火电子作为RFID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在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中,希望能够减少成本,让更多的企业可以使用到“食品追溯”。未来,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追溯管理,必将是一种趋势,不仅仅是食品会用到追溯,以后也将会应用在更多的行业及领域,如家具、电器、服装等,这些都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

记者:我们知道,通过很多方式都可以实现食品的追溯,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如何实现追溯的?

张光旭:基于RFID的食品安全可溯源解决方案涉及质检中心、企业中心、监控节点三级监控体系,通过建立网络资源系统、公用服务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可从源头开始对食品生产全程各环节进行监控,且具备安全性、准确性、实时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例如生猪追溯体系,采用RFID技术,通过建立覆盖生猪进厂、屠宰、检疫、检验及肉品出厂等关键环节的全程信息管理,以生猪产地检疫证明为生猪来源依据,以肉品交易凭证和绑定在猪腿上的RFID电子标签为流向依据,实现来源信息与流向信息的对接;在猪肉入场时市场监管方通过手持设备扫描猪腿上的RFID电子标签,核对其进货来源信息;在销售环节通过溯源电子秤向消费者打印带有追溯码的溯源小票,消费者可通过网络查询或手机扫描等方式及时准确地了解猪肉的详细信息。

记者:RFID技术能给食品安全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张光旭: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识别技术,从2004年开始,RFID已经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引发了媒体、业界、政府乃至消费者的重视。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缩写,所谓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研究出来。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可远距离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且电子标签具有唯一ID,可对物品进行唯一性的标识。将RFID技术用于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有利于彻底实现“源头”食品追踪和食品安全科学化、透明化管理。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能为食品企业提高自身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追溯的放心食品。

记者:RFID技术是逐渐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陕西烽火在该技术上的优势有哪些?目前在食品行业取得了哪些应用成果?

张光旭:从2003年公司定位RFID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新的方向,公司相继在北京、西安成立了RFID技术研发中心和系统集成中心,专注于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和系统集成的研发和生产,在RFID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公司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结合传统强项通信设备,公司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布局。公司在RFID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软件方面,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承担了总后勤部野战人员搜救系统、承担了国家标准委的国家标准研制项目等,研发了集成RFID技术与温度、脉搏传感器技术的单兵生态采集腕表、研发了采用RFID技术对物体进行实时定位的中间件、研发了采用传感器、RFID、实时定位技术的信息载体在位监管系统。在硬件方面,组建了有源RFID电子标签、读写机具生产线,具有年产RFID读写器20万台的生产能力;同时组建了西北第一条电子标签和智能卡生产线,具备年封装RFID电子标签4千万的生产能力。近年来,烽火在食品仓储、物流、防伪溯源等方面,研发了RFID周转箱电子标签、集成了温湿度传感器的RFID集装箱电子标签、酒类产品防伪溯源电子标签、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环境的固定式和移动式读写终端。在参与食品溯源项目方面,烽火在利群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及门店肉菜流通溯源项目中,凭借产品优势成功中标。在该项目中不但用到了烽火的通用产品,我司还根据客户的要求,成功研制了适用于肉类屠宰环境的白条肉挂钩抗金属标签,得到了客户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好评。

产品追溯解决方案篇13

2015年起,农业部畜牧业司组织开发了“全国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在线发证,并在许可证上生成二维码标识。2016年起,畜牧业司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建设“畜禽规模养殖信息服务云平台”和“数字奶业信息云平台”,推广物联技术在畜禽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智能监测,并将畜禽养殖、贩运加工、疫病诊疗、商品交易等全程纳入云平台管理,以金融服务为纽带,实现管理精准化、生产标准化,逐步推进畜牧业大数据建设。

在规模化养殖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温氏集团已经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了养殖机械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提供了一整套生猪养殖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管理人员能够集中监控所有养殖栏舍的实时环境状态,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养殖栏舍的温度和通风系统,精确控制自动喂料系统按照生产规程投放饲料,实现了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据了解,目前温氏集团正将此项技术推广到实施现代家庭农场计划的合作农户。

为了实现实时监控,江苏省新坤兴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宜兴诚翔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了基于RFID电子耳标的可追溯的猪群管理系统,通过扫描每头猪的电子耳标,实时查询每头猪的生长过程,同时通过在猪舍安装CO2、氨气、温度、湿度传感器,实现猪舍环境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控猪舍温湿度和有害气体,实现了科学化、自动化、规模化养殖管理,母猪产仔率提高了10%,仔猪死亡率降低了8%,商品猪出栏提前5天,料肉比由原淼3.3下降到3.0,每年可以为一个万头猪场节本增效50万元以上。

保证食品安全,提升产品品质。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按照“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理念开展怀乡鸡养殖,现有肉鸡养殖基地三个,占地2000多亩。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信宜怀乡鸡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应用模式”,是为了使消费者充分了解信宜怀乡鸡的种源情况、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生产操作过程、作料用药情况、加工销售过程各个环节,建立安全的信宜怀乡鸡生产全程信息追溯管理应用模式。信宜怀乡鸡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应用模式以生产经营企业档案数据为基础,围绕企业对“生产、库存、销售”三条主线,对信宜怀乡鸡的生产环境、生产活动、销售状况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运用网络通讯、系统集成、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搭建一套信息化管理平台,便于对其生态产品从养殖、配送、追溯等环节实现实时记录、高效管理、信息可跟踪追溯等功能。信宜怀乡鸡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应用模式,通过建设信宜怀乡鸡饲养信息管理子系统,对信宜怀乡鸡饲养和屠宰加工等过程进行全程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确保信宜怀乡鸡从鸡苗到成品鸡整个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在这一过程中,将种鸡信息、农户信息、包装信息、配送信息进行系统电子化录入,形成产品信息数据库。并制作带追溯码和二维码的标签附在每只成品鸡上。同时,建设信宜怀乡安全追溯子系统,消费者可根据成品鸡包装上的编码或二维码,通过自助追溯查询机、公司追溯查询网站、手机、电话等终端设备输入追溯码,查所购鸡养殖、加工销售环节的相关溯源信息。系统将产品信息反馈给消费者,从而完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全过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