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门诊实用13篇

医院感染科门诊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1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口腔科门诊的感染问题要根据这个科室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的措施,对于口腔科门诊的管理也同样需要高度重视。随着现代口腔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患者在诊疗效果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者的口腔感染几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口腔科的医疗器械管理以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加强门诊口腔科的管理,有效控制口腔科的院感问题,本文对于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的管理与控制进行有关的探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的门诊口腔科作为研究对象,我院的门诊口腔科具有医护人员6名,其中口腔科医生共有4名,(主治医生3名,副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1名,平均每天接待患者约100例左右。

1.2方法

为提高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我科采取的的主要措施是:针对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制定管理方案,健立与完善门诊口腔科的规章制度,提高门诊口腔科的管理质量;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科学合理处理医疗废物;提高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对口腔科的有关感染项目的监测;不断加强门诊口腔科的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在门诊口腔科推行四手操作方式,即一名护理人员专门配合一名医生的工作[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

2 结果

针对我院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加强诊疗用品的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措施来提高我院门诊口腔科的院感管理质量。使我院的门诊口腔科院感管理更加地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门诊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问题的意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更加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日常医疗或者护理行为,强化了自身的职业防护,降低感染概率。自从建立与完善了我院的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我院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医护人员以及医疗器械的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没有再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对我院门诊口腔科的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3 讨论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受门诊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关系到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问题。门诊口腔科是门诊部的重要部门,对于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与管理,可以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问题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对于门诊口腔科以及整个医院都有重要意义[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涉及多方面的学科,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科、社会学科、流行病学科等多方面的研究,感染事件的引发,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医生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没有规范操作,没有认真执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在日常的清洁与消毒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未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等。这些因素会诱发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都是不利的[4]。

针对上述问题,在我院的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我们主要实施的管理措施是:首先,针对我院的门诊口腔科的院感管理问题,在整体上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将实施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应用与施行,这样可以总结控制与管理的经验教训,进而可以进一步健立与完善门诊口腔科的规章制度,提高门诊腔科的管理质量。其次,为了较好的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对于门诊口腔科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所有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在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防护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院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手卫生规范的正确执行率,这更加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门诊口腔科的有关感染项目的监测工作,强化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根据监测数据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这样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不断加强我院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执行日常的空气消毒工作,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需要在我院的门诊口腔科逐渐增加护理人力资源,推行“四手操作”方式,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金顺贞,袁季华.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 18) :182 -183.

[2] 张珑,李芳萍,陶洪.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问题与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 5) :619 -620.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2

加强普及基层医院口腔科医师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 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1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患者是病原体的携带者,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有10%~12%的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数居亚洲第二[2].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或无症状带菌者的唾液和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但他们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这些人是最大的危险因素.

1.2环境污染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产生的水雾混有患者的血液和唾液,可形成气溶胶污染周围环境的空气和物品表面,有限的空间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口腔门诊主要为患者补牙、拔牙、镶牙、矫正、外伤和炎症处理等。医护人员还要经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我国属乙肝的高发区,约有10-12%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院口腔医生每日接诊15人次左右。护士承担诊室环境卫生和各种物品的消毒,还要分诊及开诊后无菌消毒隔离操作的落实和治疗后污物处理。以上均可导致医院感染和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2 感染途径

2.1 接触感染接触传播是口腔科医院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

2.1.1 直接接触:口腔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可被诊疗的锐器刺伤,成为微生物感染的入口. 反过来又可传给被诊疗的患者. 口腔科护士和清洁工在清洗器械时也极易被刺伤而被感染[3].

2.1.2 间接接触: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后未进行彻底洗手和手消毒、又诊治下一位患者而形成交叉感染, 等等情况

2.2 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3 易感人群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和口腔科医务人员都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口腔科诊疗多为创伤性治疗,保护屏障的缺损,增加感染机会. 口腔科医务人员,常年在一个有菌的环境中工作,经常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密切接触,发生感染的危机更大.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1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口腔医务人员培训和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3.1.1 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室管理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行动规范与准则,为保证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卓有成效,我科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3.1.2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及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3 通过开展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等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可以为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并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规范诊室布局,加强消毒灭菌工作

3.2.1 口腔诊室大,牙椅多,器械及药品多,必须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预防医院感染。严格诊室管理,一般不允许家属进入诊室。无菌区位于诊室中央,各种消毒物品都标明物品名称及日期。清洁区,在无菌区旁放各种外用药物、器械及不接触患者的清洁物品,必须标明日期、名称。

3.2.2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由于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如果工作没有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口腔科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所以必须严格规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口腔科以及条件有限的口腔诊所在防止医院感染上有具体困难,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首先医院领导要重视。其次,控制口腔感染,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多方面参考的工作,尽管难度很大,但只要认真、负责、严谨地工作,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把口腔交叉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点。再次,控制好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管理是重要环节的措施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工作中养成戴手套或洗手的习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最后,口腔科感染管理的关键就是要使医护人中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各环节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所以,口腔医务人员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我防护,一定要把好消毒灭菌关,严格遵守控制医院感染的原则,使病源微生物的扩散和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3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未使用一次性手套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空气污染: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口腔器械多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影响,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 感染途径

2.1 吸入感染: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 接触感染: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1]。

3 对策

3.1 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2 加强环境管理,作好个人防护:各诊室、治疗室需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用紫外线照射2次/d,1 h/次。诊断桌、窗台、地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做到规范洗手。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正确规范的洗手是避免医院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2]。为确保医患安全,操作者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洗手。

3.3 更新口腔器械,改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手机选择耐高温而又耐湿的品牌,且配备足够的周转基数。手机清洗:手工清洗不能将手机内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机空转30 s后,再清洗手机上的污垢,并使用超声清洗消毒机在清洗过程中加入清洗剂、消毒剂或酶等,从而达到彻底清洗手机内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机采取全自动注油,纸塑封包,然后再高压蒸汽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机一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WHO及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首选方法,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3]。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拨髓针、牙周刮治器、拨牙钳、牙挺、洁牙器、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刀柄、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调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再清洗擦干后分类,独立包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4 对一次性物品加强管理,并合理使用:口腔科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厂家商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要求提供购进物品相关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切实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如: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吸唾器、漱口杯、注射器、手套等,使用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浸泡容器要加盖,初消毒后,用专人回收,送焚烧炉焚烧,并做好交接登记,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3.5 印模材料的消毒:先用清水洗干净,轻甩,在500 mg/L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10 min后灌模。

3.6 牙椅管道系统的消毒:下班前每张牙椅用0.5%含氯消毒液抽吸消毒,开诊前、收诊后用快速手机排气、排水1 min,牙椅表面采用250mg/L含氯消毒液在治疗结束后抹洗,痰盂随时保持清洁。

3.7 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口腔科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消毒、灭菌效果、清洁卫生、规章制度、执行监测制度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4]。

参考文献

[1] 陈力,阎黎津,傅体权,等.口腔器械消毒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48-449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4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口腔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日益关注,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传播疾病等有着广泛传播的趋势。而口腔器械物品严重的血液污染,是造成这些疾病在口腔科感染与传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而主要感染源来自于患者口腔分泌物、血液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污染诊疗室的空气和周围的环境。因此,做好口腔科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传染病扩散,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1 感染因素

1. 1 诊疗室内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治疗过程中牙钻、手机、超声洁治器等产生的含病原体飞沫可污染周围的空气和物品。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或吸入,医院感染机会增加。

1.2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源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3 器械灭菌消毒不彻底:口腔器械物品严重的血液污染是造成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在口腔科感染与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

1.4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医患之间近距离的接触,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1.5 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亦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2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2.1 建立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加强员工的感染知识培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内成立感染控制小组,制定科内感染规章制度,由感染小组组长每月组织一次感染知识培训。感控小组成员要按时参加院感科组织的各种知识培训,做好记录。

2.2 加强器械的灭菌消毒管理:每周对口腔科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确保灭菌、.消毒合格。凡是接触粘膜、创面的器械如:手机、牙钳、车针等,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原则。所有治疗或手术后的医疗器械都必须进行去污、清洗、除锈上油后,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132摄氏度4分钟。棉球、辅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无菌镊、持物钳及容器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所用棉球、敷料必须高压灭菌。

2.3 空气的消毒:加强口腔门诊患者就诊环境的消毒及管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自然净化。每天工作前、下班后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30min。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洗手池、水龙头、治疗台及其配套设备。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湿拖两次,拖把、抹布用后分别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冲净晾干备用。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2.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操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能否防止、控制感染的扩散,往往取决于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因此,进行操作的各个环节,应该严格无菌技术。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2.5 洗手:洗手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容易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提高手的保洁意识,在进行医疗操作、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每治疗一个患者应当更换一付手套或手消毒。更换时必须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诊室内应设有流动性水洗手或手消毒液。

2.6 加强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管理:接诊患者时一定详细询问病史,尤其要加强对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询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宣教、沟通,陪护人员应劝其离开。

2.7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在进行口腔治疗活动中,应视所有治疗患者都为感染病例。凡接触患者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漱口杯、口镜、牙托盘等,一经使用,由供应室按规定收集、转运,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收交指定单位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理。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5

加强工作环境的管理:①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诊疗区。每日开窗通风。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2小时。②治疗前要求护士了解治疗方案。术前物品应准备齐全,以减少治疗中反复补充物品时护士双手对周围环境或物体表面的污染。使用治疗膜或一次性手套、口腔盘的包装袋翻转套在医务人员双手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综合治疗台照明灯拉手、开关、三用枪等。每位患者更换1次。③诊疗中对已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使用500mg/L的消毒剂,湿拖地面1~2次。④每月对口腔科治疗器械进行监测,对空气、医务人员手、器械、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1次。

患者的管理:治疗前要求患者用002%过氧化氢液漱口,以减少微生物的污染。使用一次性胸巾隔离,必要时为患者提供防护眼镜,防止飞溅物对眼睛的伤害。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前检查有无过期、损坏等质量问题。使用后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被污染的器械流入社会。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的器械,遵循加酶清洗-打包-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手机、车针、根管器械、拔牙器械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手机的灭菌:通过手机清洗机,采用注油机对手机内腔进行注油。用75%酒精等中效化学消毒剂擦拭来消毒手机的表面,干燥后包装。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后储存,包装完好后有效期为6个月。手机钻头一人一机一灭菌[1]。

牙髓治疗器械:牙钻、车针、扩大针,使用后以多酶溶液浸泡,手工刷洗后,超声波加酶溶液清洗,漂洗后干燥,封口袋塑封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

口腔科诊疗操作中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医院感染多为接触传染,因此口腔科提高医护人员洗手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有积极的意义。每次治疗后接触下一患者前必须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擦干。每次冲洗不少于2分钟。每治疗一位病人前更换一次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禁止戴手套写病历、取物,打电话、开门等[2]。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6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96-01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因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患儿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患病后均集中在小儿科门诊就诊,所以儿科门诊是各种病原体高度集中的场所,使医源叉感染的机会增大[1],控制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更为重要。

1 加强管理,定期培训考核

1.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三级监督组织的作用 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医院护理部和感染科的具体指导下,儿科门诊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管理工作。同时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职责明确化。层层监控,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证信息通畅,反馈及时。

1.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对医务人员加强院内感染的教育,增强消毒意识[2],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3],要定期进行考核;组织卫生员重点学习消毒隔离知识,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3],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2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标准预防的内容是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均需隔离,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长期接触、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极易被感染上传染性疾病,故应通过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防护观念,凡是接触沾有患者血液、体液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着长工作服,操作后及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并严格预防针刺伤[4]。调查显示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较低,因此我科加强了对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提供必备的个人防护用具,如手防护服、鞋套、防护镜、防护面罩、口罩、手套等,使护士能够熟练掌握防护用具的使用指征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

3.1 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护理用品 在配置药物、肌内注射、静脉穿刺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学习消毒、灭菌相关进展[4]。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氧气面罩、一次性备皮刀、一次性输液托手固定板等;压脉带一人一根,用后用500mg/L的健之素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晾干备用,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3.2 规范手卫生。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体而造成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因此,洗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

4 控制环境污染,重视环境清洁

环境污染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儿科门诊人员流动大,不仅有护士医生、患儿及家长,还有实习学生、进修医生,而且一个患儿来就诊,陪伴的家属往往是3~4人,甚至更多。这些因素使儿科门诊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其他科室增多明显,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1]。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

医疗废物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对回收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对医疗废物应分类管理,医用垃圾用双层聚乙烯黄色塑料袋装,损伤性废物装入利器盒,标志醒目,有盛有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感染性废物”,当利器盒或塑料袋装3/4满时应进行有效封口,紧实严密,包装外面要标有警示标记,贴有中文标签,注明废物产生的单位、日期、废物的类别等,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终末处理,运送交接时要做好交接记录。

6 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都与护理工作有关,而且儿科门诊工作繁忙,每天接待门诊输液患儿,极易造成护士生理和心理疲劳,抵抗力下降。因此,我们除了加强院内知识感染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预防锐器伤等知识学习外,同时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消除护士的心身疲惫,培养良好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护士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的身体。

总之,控制儿科门诊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是前提;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是重要手段;实行儿科单独挂号先行预分检制度,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则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桂英,李翠萍.小儿科门诊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河北医学,2002,8(2):171-172.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5年1~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8~65岁,神志尚清楚,愿意接受并能够自主配合调查者;②无严重心脑肾疾病等危重急病症;③无精神疾病;④能够坚持试验顺利结束,中途不中断者。对照组患者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39.00±3.1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为24~62岁,平均年龄为(40.00±2.70)岁。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门诊院感管理方案:①由当日值班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并做记录。②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门诊治疗护理采用的一次性无菌耗材及消毒杀菌后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做详细记录。③责任护理人员定期对门诊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杀菌,严格处理一次性无菌耗材的储备、使用和废物处理,以及可重复利用材料的使用、消毒杀菌等工作,院感办督察小组护理人员定期对口腔科门诊治疗室病菌情况进行抽查,不合格者及时进行停诊灭菌消毒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3]。(2)观察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案:①成立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口腔科门诊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考核,依据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分配护理工作[4]。②每日在口腔科门诊安排2名护理人员,1名护士主要负责门诊医师无菌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及每次治疗室的清洁、消毒杀菌等准备工作,并详细记录每日耗材及器械使用情况。另1名护士主要负责针对患者病情,在治疗后定期按医嘱进行无菌性换药、清创等护理操作,并详细记录患者就诊时病情及定期回访。③定期为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性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可以通过讲座或对患者实际护理操作,对护士在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实例培训。④最后由护士长及护理管理小组成员联合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感办相关护理负责人进行研讨,对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疾病护理管理方案制定SOP文件,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口腔科门诊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临床护理疗效,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情况。⑤由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德医风办成立护理满意度调查小组,在门诊护理诊疗结束后对患者定期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设立不记名反馈信箱,获取患者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真正掌握服务优劣之处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及时调整改进措施,做到尽可能让患者尽早康复及患者家属满意的成效[5]。⑥在口腔科门诊候诊大厅以视频示教、阅览杂志等形式,为患者提供口腔日常无菌性护理操作技能,并由口腔科口腔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治疗护理后相关注意细节进行宣教,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调情志、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等,避免或减少患者发病率。

1.3评价指标

分别依据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疗效评分,并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考核,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细节

由于口腔科门诊护理治疗常常涉及到一些小手术治疗及口腔、牙周清创等无菌性护理操作,因此不规范的护理管理极易造成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如何控制并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成为重中之重。护理管理不仅是对于患者在整个门诊治疗过程中的管理,亦包含对护理人员及在门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管理,只有将每一步操作治疗做到严格无菌性,才能更好的减少患者在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应当对口腔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化护理培训,提高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应当培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治疗后日常中的无菌性护理操作,并为患者建立个人口腔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并对患者口腔进行健康筛查及复查,确保患者口腔健康[6]。

3.2问题与展望

我国目前医院在对于有门诊手术治疗的科室尚未有统一医院感染管理方案的相关制定,大多是由各大医院依据医院情况结合国内针对医院感染而制定相关管理方案,不利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此次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护理管理的措施,在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过程中成效显著,相信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在今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会更加科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存桂,冯伊平.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78-279.

[2]王丽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52.

[3]王霞.分析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227-228.

[4]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48-250.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8

口腔门诊拥有众多不同种类、形状复杂、较难清洗的医疗器械,通常与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齿、血液以及唾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同时这些医疗器械价格一般较为昂贵,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但由于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残存着不易清洗的组织碎片,这些未能清洗干净的残留物极易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进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门诊还存在一些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传染疾病的常见传播媒介。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与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组织碎片等有密切接触的棉签、棉球、手套等一次性医疗辅料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注射器、探针以及手术刀片等尖锐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不仅要制定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和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常见病原菌的日常检测,定期对口腔门诊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以确保现行的消毒管理规范措施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此外,对于用于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液应定期更新,以避免适应性耐受菌的出现;同时还应记录紫外灯以及空气消毒机的工作时间,做好日常监测。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73-75.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9

将我院口腔科门诊2015年1月至6月作为观察时间段,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此阶段内就诊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12~67岁,平均(45.5±2.5)岁。将2014年7月至12月作为对照时间段,设为对照组,同时随机抽取此阶段内就诊患者80例为参照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2~66岁,平均(44.5±2.6)岁。两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门诊常规管理,即定期检测医疗器械卫生标准,将不达标器械清理出来重新清洗、消毒,同时及时观察患者各方面情况,若有感染发生立即对症处理或治疗。观察组:实施门诊护理管理,即根据口腔门诊科实际制定规范化护理对策并严格执行,详细如下:①人力资源。合理配制足够的口腔专业器械,确保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②规范消毒隔离工作。切实加强医疗器械物品消毒、卫生、污染等管理。③加强感染控制监督工作。对未按流程清洗、消毒者给予教育或处罚,对不合格器械严格返回再清洗及消毒。

1.3观察指标:

①分别随机抽取各组100件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对卫生合格情况进行评估,流程规范,检测合格则评为合格,并用百分比表示。②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比例,用百分比表示。③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满意度,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类,均用百分比表示。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研究所有数据均录用Excel统计,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比较:

对照组例数80;医院感染率18(22.50%);卫生合格率71(88.75%)。观察组:例数80;医院感染率6(7.50%);卫生合格率78(97.50%)。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卫生检测合格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例数80;非常满意30(37.50%);一般满意40(50.00%);不满意10(12.50%);满意率70(87.50%)。观察组例数80;非常满意50(62.50%);一般满意27(33.75%);不满意3(3.75%);满意率77(96.25%)。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非常满意50例,一般满意27例,满意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P<0.05)。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未全面定期实施表格式检查的口腔科就诊患者及口腔科环境卫生学检查情况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全面定期实施表格式院级与科级检查的口腔科就诊患者及口腔科环境卫生学检查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病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014年~2015年口腔科医疗护理人员职称、学历、人数相对无变化。

1.2院科两级检查 对照组按照以往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未制定科室自查具体内容及自查频次。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查找分析近3年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查找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文献,制定科室自查内容及每周自查制度,并在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记录本》予以实时记录;院级检查内容由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医院口腔科感染控制督查反馈表》,感染管理科院级检查每半月进行一次,并予以反馈口腔科[2]。口腔科根据院级反馈及时召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会议,研究整改措施;院科两级分别每月调查100例就诊患者对口腔科医疗服务满意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院科两级检查结果整理统计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及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3];院科两级共同制定《口腔科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题,每题10分,90分以上为满意。

1.4统计方法 汇总检查数据统一录入Excel文档软件,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消毒隔离措施、环境卫生学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科级检查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及科级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科级检查合格率;对照组院级检查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及科级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亦低于实验组院级检查合格率,两组组间比较P均

3 讨论

随着人民群众医学常识的不断提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识越来越高。因此,综合性医院门诊口腔诊疗活动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一直以来将口腔科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2015年科室层面及医院感染管理科院级层面采取院科两级强化检查督导模式,明确院科两级各自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共同查找感染隐患,强化培训考核,增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做好个人标准预防,持续提高清洁、消毒、灭菌及隔离合格率[4]。从表1可见2015年度院科级两级患者就医满意度均随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及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的持续提高而上升。因口腔诊疗相关的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等直接关系到患者直观的就医体验度,这些检查合格率的提高,必然能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因此,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预防控制部门应当明确院科两级感染管理职责,细则检查相关内容,严格执行检查频次,持续质量改进,方能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玲娣,周国娟.加强口腔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36-137.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11

[

关键词 ] 护理管理;完善;妇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率;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94-02

医院感染由于可能会引起各种不必要的疾病,加多诊金,增加经济负担,一直受到很多关注。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加强护理管理是减少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手段之一[1]。其中门诊部作为对外第一窗口,也是医院中患者流动量最大的一个的部门,特别是妇科门诊,大量各种病毒感染者的大量流动,如果对各种医疗垃圾不能有效处理、或是没有进行彻底的无菌操作,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感染事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完善对妇科门诊的护理管理工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自2012年起开始实行严格的护理管理,回顾总结2010—2013年该院妇科门诊的环境检测结果、确定的感染患者数量,并对比完善护理管理之前的环境检测结果、确定的感染患者数量。

1.2方法

执行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前提条件。该院自2012年起开始按照相关规定构建符合妇科门诊特点的护理管理体系,并成立相关的检查小组负责感染质量控制的监督,此外还成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至今仍在不断完善。具体方法如下。

1.2.1加大培训力度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感染的概率,我院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包括护理专业技巧、相关教育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责任心,使护理人员能够规范护理操作,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具体做法是:①定期开展预防感染相关的基础理论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业务绩效挂钩,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自觉性。②针对妇科门诊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感染操作技术培训,包括隔离、消毒、灭菌等操作,以提高护理人员日常操作的规范性。

1.2.2加强各类医疗用具及药品管理严格按照医疗用具、药品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管理。如: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的物品按照日期进行存放;使用过的如听诊器、体温表等医疗用具,进行消毒干燥后再进行保存;对门诊部流通空气、敷料等进行定期细菌检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并送往指定地点进行回收处理;所有一次性物品使用前应检测包装是否完好,避免污染的可能性。

1.2.3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消毒杀菌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戴医用手套、口罩等保护用品,并洗手消毒;定期对门诊部操作台、妇检床等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对臀垫等消耗物进行妥善回收焚烧处理[2];酒精等常用医疗药品要妥善保管,并对容器进行定期消毒;对标明无菌药品或溶液等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一旦超过时间不得再使用。

1.2.4加强环境检测工作定期对门诊部的环境进行检测,有利于控制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并及时查明感染源头并处理,从而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因此,监管部门要对医院门诊部空气、敷料等进行定期抽查,以便掌握门诊部的环境情况,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1.2.5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由于很多病菌都具有入侵性,加上一些如刺伤、割伤等微小意外事故,每日接触各类感染源的护理人员很可能会受到感染,所以要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感染防范意识。控制门诊部感染也是对护理人员自身的一种保护。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2010—2013年的环境检测结果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对比2010—2011年间与2012—2013年间该院的环境检测结果及实际确定感染人数,见表1,可见2010—2011年该院实际感染人数与2012—2013年的实际感染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而环境检测平均合格率有明显的增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各界对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必须提高对医院的感染控制质量。而门诊部作为医院对外的第一窗口,具有病人多,流量大等特点,尤其是妇科门诊,经常要接触各种病毒携带者,若不能进行有效处理,极易发生交叉感染,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到患者的生态健康,也极大的损害医院的整体形象。而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加强护理管理,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对预防感染的作用,除了要加强医院领导对感染预防的重视,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以外,还要发挥护理工作在预防感染中的带头作用,要有护士长以身作则,并对相关护理操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利用考核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在加强培训方面,不但要包括护理专业技巧、相关教育等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责任心,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减少感染的发生外,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预防感染教育,在门诊部宣传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增强全民感染预防的认识[3]。此外,还要加强各类医疗物品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进行消毒杀菌工作,减少妇科门诊部的感染源。最后,要加强环境检测工作以及护理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手、空气、物体表面等进行抽检,以掌握妇科门诊部的环境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4-5]。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知,加强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潘楚云,钟时汝,朱维,等.妇科病房无缝隙护理的管理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4-36.

[2]郑敏.加强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老年病房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6):12-13.

[3]王莉.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当代医学,2013(3):79-82.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12

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时刻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而且由于其管理意识较差,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相互协调性差,相互推脱,没有责任心,保证不了工作效率及质量,有些护士没有认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而只是敷衍了事,没有严格执行正确的行为规范等,这也成为医院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3]。所以要加强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其医院的大小,不同的部门而产生不同的划分,但是大致的分级结构基本一致,分管是由院长管理,科室负责人由副院长担任,护士长管理全体护士这样一个构架,通过专门设置感染护理科、医务科以及护理部等多部门一起协作控制感染,同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把门诊部作为重要的管理部门之一,同时实行督查管理形式进行质量控制[4]。

2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作用

由于医院感染的管理及其复杂的系统,其中重要的分析系统是护理管理,护士长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学科带头人,护士长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对于护士对工作不认真的要进行严格的教育,严重者进行批评使其改正,要正确落实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相关规定进行正确实施,并且认真执行[5-6]。

3 增强护理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执行,同时还要根据医院具体的规定,如:正确的药物无菌操作,医用垃圾的正确处理以及正确的技术操作流程等,也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证。通过举办学习班、讲座,向护理人员宣传院内感染的概念。大致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具体为: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省市检查标准、规章制度,以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新想法、新概念、新要求、新技巧等,并且在每次培训后实行考核制度,对于成绩合格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予以惩罚[7]。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宣传院内感染的重要性,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可以有护理人员对管理内容的认识和认可,不仅是从操作内容、要求、范围、注意事项等,大力加强对制度的约束,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责任意识的增强,更加规范每一步操作,每一项操作,对待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逐步实现医院感染自我预控的目标。

4 加强规范化管理

由于妇科门诊的特殊性,人员复杂,密度大,但是其空间有限,易发生各种感染,因此要加强对分诊护士的管理,同时这也是在妇科门诊中重要的一点。首先应制订本科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科内设专职监控护士兼分诊护士一名。护士长加强对其管理,充分发挥监控护士与分诊护士的作用,由她指导并监督其他妇科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的防控工作。

5 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频繁,每日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由于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与大量的感染体液及分泌物进行接触,又因护理人员与患者频繁接触,在进行注射、清洗器械等操作时极易被锐利器械刺伤等极易导致感染,所以,切断妇科门诊的院内感染是加强对护理人员自身的防护。

6 加强监测及宣传教育的有序进行

为了进一步加强分诊人员的医疗技术,需要建立一个分诊制度,把患者和传染病患者分开诊断,多向患者讲解有关传染方面的知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各部门及质控人员经常到门诊各部对医疗用具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对于减少外源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还能够确保患者使用物品与就医环境的安全[8]。

7 加强对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

7.1 做到正确消毒

首先医生要时刻遵守各项操作技术的正确执行,提高对消毒隔离的防范意识,护理人员严格区分无菌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接诊患者时要求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操作前后应严格手卫生。有资料报道,操作后医生的手HBsAg污染率为9.38%[2]。要多洗手,进行手的彻底消毒,对医护人员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手把手培训,使之达到手卫生监测[9]。正确洗手的除菌率可达90%以上[2],因此,妇产科门诊的诊疗室配有感应水龙头,要求护士成为手卫生监督员。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室内环境干净、卫生、清洁,要多通风,对于无关人员不许进入,每日清洁妇科诊室地面,并且每天进行消毒,妇科门诊所有物品每周消毒两次[10]。

7.2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护理人员要做到妇检床、床垫干净,清洁,一人一巾一臀垫,用后焚烧处理,用高效含氯消毒液擦洗2次,发现感染及时进行处理,在冬天发生脱裤时溅落现象较多,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可减少其溅落[11]。遇到紧急情况用手速效或者2%碘伏擦拭消毒。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性病时按标准预防实行操作。

7.3 实行“一对一管理”

护理人员应熟悉妇科门诊各消毒液的性能、配置方法、使用方法等,每日检查其有效期。妇科门诊由于一次性用品较多,如人工流产用吸管、吸引皮管、窥阴器、通液管等,如果这些物品没有达到合格的要求,易发生感染[12],因此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要做到严把质量关,护理人员在使用前要检查灭菌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受潮,在使用后立即进行消毒等。严禁一次性用品随意乱扔造成交叉感染,抽血时止血带要一人一根,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洗手,在使用完毕后要立即进行消毒。提高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每日产生的医疗垃圾全部密闭运送至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处置,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实行领用与回收数量的“一对一管理”。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医院感染科门诊篇13

加强水路消毒:定期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理系统进行清洁,每天在接诊患者前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道系统用消毒液反复冲洗3分钟以上,从而使附着在水管内的生物膜得以清除。定期对口腔科治疗用水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更换净水装置。每次使用高速手机前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