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模式实用13篇

企业信息化模式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1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ode

Gao Lei

(Lanzhou Petrochemical,Communication Network Center,Lanzhou73006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ode discussed.First,the statu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were introduced,and then outlined the cont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then summed up the go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finally,on the main mod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re outlined.

Keywords:Informatization;CRM;Cloud computing

近年来,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局域网,甚至在某些行业应用互联网的企业已经超过80%。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残次不齐,先进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发展阶段上还存在着各种不平衡,因特网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网上查询和网上信息等简单的网络操作,在供应链集成、分销渠道、客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

一、企业信息化及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销售能力、经营水平的目的过程。依据企业信息化适用的规模和联网程度,可以将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单机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信息搜索以及报表处理等基本的工作,这些应用发生在企业的操作层面;第二个层次是部门层面的局域网应用。企业局域网链接,实现协同办公、部门间交流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企业服务;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级的个性化应用,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实施ERP、CRM等管理软件,建立起基于网络的企业日常管理、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而信息化模式是指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路线、方式,其内涵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企业信息化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企业信息化范围以及企业信息化实施次序等内容。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和实施的成本与难度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目标分为:办公自动化、CRM、SCM、ERP等具体信息化目标。

(一)办公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是企业信息化中最容易实现一种信息化方式,也是直接效果最明显的部分。所谓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采用各种机器设备来协助人们的办公业务,并在人员与设备之间搭建起一套服务于企业的高效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将人们从凡在的公司业务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CRM,是指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新型管理机制。系统通过向企业销售部门、市场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客户资料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建立和维护一个能够实现统一对外的企业客户关系,达到提高客户满意程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的目的。

(三)供应链管理(SCM)。SCM是对采购原材料、销售、生产、库存、定单以及分销发货等的管理,涵盖了从原材料入库到发货、从供应商到顾客每一个过程环节。企业在运用SCM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库存和生产预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降低库存积压和降低工作流程周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四)企业资源计划(ERP)。ERP是建立在高度发达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并融入先进企业管理思想的一种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ERP是一个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在管理思想方面,ERP系统包含了多种理论――JIT(准时生产)、SCM(供应链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理论。

三、基于信息化产品提供来源的模式选择

提供信息化产品的主体有以下几类:企业、信息化产品生产厂商(如用友、金蝶等)、信息化产品租赁商。信息化的提供主体不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产,而且也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运营成本和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

(一)企业自我定制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内部相关信息技术人员或者将企业的软件定制承包给公司等多种方式进行独立开发和实施。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能充分满足企业自身的特色需要,但是这种方式往往花费的开发成本较高,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

(二)外购模式。外购模式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要向外部信息化产品提供商购买软件及服务。通常企业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选用公认程度较高的成熟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往往不用做大的修改。其优点是可以节省了量的信息化建设时间。但也同样具有它本身的缺陷,在于企业信息化产品的选型较为困难,很难找到一种与企业实际情况完全匹配的产品或服务。

(三)租赁模式。租赁模式是指从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商租赁信息化设备,设备产权属于信息化租赁商,企业只拥有付费使用权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减轻了企业过重的投资压力,使部分资金保持在良好的流动状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动态更新优势,保证信息系统较强的处理能力,保持对企业信息化的有力支撑。信息化产品的租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从最初的实体设备租赁到当前的网络和数据处理租赁到未来的云计算方式,实现了租赁内容由实物到虚拟的转变,降低了租赁成本,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当前及未来的信息化租赁模式主要有:

1.ASP(A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是指基于网络服务器向客户提供“租赁式”应用服务,客户的信息需求可通过网络服务器来获得。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2

2.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erp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scm从整个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出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

3.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crm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4.全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erp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它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作和协同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和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

企业信息化无固定模式,一个典型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应包括前台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及后台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

1.前台: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1)建立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企业的主页、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服务内容的介绍等。

(2)建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一是卖方解决方案:生产供应商提供基于销售的门户站点,众多的买方可以到卖方的网站上进行采购。二是买方解决方案:采购商建立自己的采购站点,为众多的供应商提供网上供货的机会。三是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在网上以中介形式将供应商和采购商联系起来,通过向客户提供会员服务收取月租费或按交易记录收取交易费。

2.后台:建立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真正信息化的企业,内外所有的工作都应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完成。这些内容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oa)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比较

为了跟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区别,我们把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称为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不亚于从手工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飞跃。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带来的影响,先对两类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一对比。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财会部门边界范围内的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

(3)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的系统

(4)事后核算型系统

(5)与业务处理分割的系统

(6)与管理控制分割的系统

(7)无法实现与企业内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

2.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企业边界范围内的非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

(3)业务流程重组以后的系统

(4)实时数据处理的系统

(5)与业务协同处理的系统

(6)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

(7)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

四、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

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商场收款机采集的销售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3

如今,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已经变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并且整体推进发展。从原来的政府引导变为政府,市场两方面共同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一体化也是一个必然趋势,竞争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经营战略上更加依赖信息技术。在新一个目标中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投资风险大,资金回流慢等。因此,在企业改革经营战略中,必须在考虑企业经营战略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把自动化和信息化有效地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高效,正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如今社会一个现代企业矗立,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包含企业各个方面的一个巨大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也是不容忽略的一部分,需要管理者高度重视起来。需要成立因信息部门专门管理这部分,并且放在一个高度重视的位置,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有利位置。

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在此投入了很多的金钱和人力资源,但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还一直没有合理解决,这导致虽然有一些成果,但是距离真正全面的全系统建设还差很多。下面,笔者就列举几个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改革阶段,管理和运行阶段都需要不断完善。以前的企业经营策略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如今社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使用先进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革,就会造成企业生产力下降,缺少动力等等问题。提前改变运行管理机制,是企业实现现代化改革自动化信息化的必备条件。

2 企业的管理不到位

信息的管理主要是探究一人橹魈宓墓芾恚所以受人的影响很大,这就造成了很多可变动因素。一反面管理者认为引进先进的设备就可以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不够开明,并且受旧的管理模式限制和封闭。受这样的种种因素影响下,经常在改革过程中终止或者即使建立起来的也不理想,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3 缺少正确的理论指挥,对于自动化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不够

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探究不够,相关科学部门的资料数据不够健全,无法全面建立一个模式。对于我国的经济状况不够正确全面分析,不能找出适合我国的网络信息工程。没有成功的建设经验,大多企业不能自助创立,这就造成不坚决,容易放弃的自动化和企业化改革。基础工作做的也不够,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好的效果。

4 自动化和信息化意识需要增强

网络的一些基础环节和提高人员对自动化和信息化意识和素质增强自相矛盾,不能及时协调,这样就造成改革无法正常运行,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企业内部分工不够明确,各个部门管理相互交叉,当一个部门利益有损时,不能顾全大局,这就要求管理者或领导的正确指导,协调。如果仅仅依靠几个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很难协调这些实际的复杂关系,这样的现象造成了工作的冲突和问题。

5 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信息软件和设备

健全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不但要考虑到硬件设备的投资,还要从长远角度看,做好后期软件维护,更新的需要。信息是不断更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要把握好这些关键,随时做好更新准备,同时也要保证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更新换代中去。如果未能及时做这些更新换代工作,也许经济项目还未正式投入生产,技术就落后了,这样,之前的投资也付之东流。

6 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

企业大多不是专门研究信息技术,缺乏网络安全观念,对于信息安全,网络维护问题不是很了解。对于新的信息问题认识不全面,缺少统一全面的信息安全保护,缺少安全网络技术环境,也没有健全网络的监控维护措施。总之因为各种现况问题的原因,现如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能够指导整个行业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7 信息资源的共享落后

若要有效的推动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必须成立一个分工精确,责任制分明的体系,这牵扯到决策,管理,技术,执行很多方面。决策层一定要把科学放在第一位,要高度重视起来,这是企业能够正确,尽早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关键。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致胜的关键,这牵扯到企业管理改革,手段更新,团队工作能力的肯定,这些都依靠决策者的支持和肯定。接下来是技术层,技术层要根据企业的现况,制定属于自己的策略。不能盲目追寻其他企业发展道路,但是也要积极借鉴好的方法,创新的思路。要结合自动化,信息化的大背景,寻求最有效率的途径进行改革。管理层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企业进步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要求,也需要管理协调,积极响应,正确高效的配合工作。

8 结束语

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企业必经的一发展阶段,是伴随在企业管理和进步之中的。这样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践和可控制性。通常我们所说的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都是一个总体概括,但是具体还包括很多,比如管理,投资,创新,这些与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缺少某一个环节就会出问题。当然,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不是固定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改革。并且这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现况,市场情况,产业计划不断变化的,现代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很值得探究和发展的。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4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life cycle;the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23-02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及信息化建设模式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点 中小企业是一个与大型企业相对应的概念,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参照国际上通行的作法,依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和具体国情,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具有资本金少、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特点。

1.2 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模式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模式即企业开展信息化的方式,它是指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信息化范围,明确信息化重点,确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路线等内容。

2 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中小企业从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开始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直到依法破产,被接管,被收购或其它原因而灭亡为止的一段时期称为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它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揭示企业持续成长得规律,从而避免和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战略目标、企业自身资源等都有所不同,因而本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着重以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特点和目标需求为出发点,决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同时,我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生命周期的前三个阶段,下面主要针对生命周期的前三个阶段展开信息建设模式的研究。

3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3.1 初创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其规模相对较小,资金短缺,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整体具有很高的效率,产品或服务没有定型,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对于信息化的要求都不高。

3.1.1 信息化目标 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其发展战略必须和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的目标无外乎两个:一是生存,并且生存重于发展;二是如何管理,包括对客户、员工、工作流程的管理等。因此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开源节流”,帮助企业生存下来的目的;在企业的某些部门引入管理型软件,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管理。

3.1.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ASP模式或SaaS模式 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对IT资源依赖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①借助网站建设进行网络推广。首先企业得存活下来,活下来以后它才能管理得更好,企业需要围绕如何宣传自己,怎么做营销,怎么做电子商务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建网站进行网络推广。②引入管理型软件实现企业重要部门的管理信息化。企业最迫切需要引入信息技术的是财务部门,其次可能是库存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等。

为了实现上述建设目标,考虑初创期的企业资金比较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因此不适合采用企业自我定制以及外购的模式,最好采用ASP和云计算模式下的SaaS模式。

3.1.2.1 ASP模式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外包的一种衍生形式。服务商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负责对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对系统进行维护与升级,以及对系统进行日常管理。而这一切的服务交付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客户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这些服务。ASP模式实施成本低、速度快,个性化强,为中小企业信息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便利,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同时,ASP模式的灵活、多变性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小到网站界面风格,大到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ASP的普适性,满足了分布式公司对远距离办公的需求;并减轻了企业负担,使其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等。对于急需电子商务但资金技术等能力有限的制造业企业来说,ASP是非常合适的一种选择。

3.1.2.2 云计算环境下的SaaS模式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应用软件销售方式,用户不需要购买软件而是通过租赁软件的方式首先对软件进行在线体验,然后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自己定制所需要的功能模块,收费模式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使用功能进行收费,用户使用软件不需要考虑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问题,这些工作都是由SaaS提供商来完成。之所以提到云计算模式下的SaaS,是因为云计算的出现对SaaS的重要助推器,在云计算环境下SaaS才是真正意义上的SaaS。

3.2 成长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其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快速发展,由单一产品转向多个产品线;人员大量增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日益复杂,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

3.2.1 信息化目标 这一阶段的信息化目标应该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企业内部的工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工作方式自动化,即业务流程再设计,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能够为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为后续的企业发展和信息化持续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扩展平台和基础。

3.2.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流程驱动模式 根据成长期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目标,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更应采用流程驱动模式。流程驱动的核心首先是业务的集成,进行整体布局,把初创期的各种系统如库存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有机整合,实施企业内部全面信息化,其重点是企业决策层面的信息化,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经营模式、作业流程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整个信息化过程需要由最高决策者牵头进行,其形式有企业资源计划(ERP)。该模式工程量巨大,风险程度较高,但成功实施会极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缩短企业进入成熟期时间周期。

流程驱动模式将规范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内部的支持和工作流程,将业务需求和系统实现的业务链有机连接,以适应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结构的优化。

3.3 成熟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发展方向比较明确,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业务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3.3.1 信息化目标 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控制成本,利用信息技术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设计经营网络,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可持续竞争力的目的。

3.3.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协同商务模式 这一阶段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应该采用协同商务系统模式,使得中小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能够与整条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的系统进行对接,可以分享相关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解决信息化孤岛问题,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持续及整理。

协同商务模式是指以Web环境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化的思想。协同商务系统的框架如图1所示。

4 结论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战略上有效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创新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渐进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上述关于从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对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可以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践指导,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以期达到切实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壮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怀诗.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及其创新之路——以甘肃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0,(4).

[2]卢淑静.中小企业和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匹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3).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5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的业务范围和相应的规模来构建相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更要做到对企业财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企业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这一方法时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更要及时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最终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1]。

(二)建立财务信息化协同模式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缺点运用符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来提高企业财务的效率。只有将传统模式的财务治理与现代网络新模式的方式方法相结合,协同进行,才能够将相关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数据化简,达到更高效的效果。财务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为基础,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做铺垫。

(三)整体规划财务信息资源

整体规划财务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资源体系,才能够使企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财务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更有效地保证企业与其他企业及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保持流畅的交流。财务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需要经过收集、筛选处理、传递、共享和决策这几个过程,以保证在企业部门之间沟通顺畅的同时,也能够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清晰[2]。企业将财务信息资源整体规划有助于企业各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等在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上,能够达到准确且效率高,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管理的效率,更加能够提高企业的规范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中,相较于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活动也开始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涌现。电子商务的突起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时的成本降低,资金周转灵活,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选购、下单、支付,消费者操作起来方便快捷。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仅缺少经验和理念,而且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

我国的企业在自身经营活动方面,信息数据缺乏准确性。企业从正当利益和一些不正当利益的角度出发,财务方面的财务信息计算报表就会出现披露,就会失去真实性,对其他的合作企业、投资者甚至消费者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企业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一旦被发现,不仅会使自身企业的颜面尽失,还会给合作企业等带来严重的损失,失去信任度,对以后的合作伙伴也失去了诚信,甚至会直接危害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隔绝

首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系统,上交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部门相关资料也都只是上交一部分,缺少完整性。不同部门上交的信息不完整,在财务信息管理中进行收集整理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缺漏相关部门信息的情况,不仅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受限,也使得企业其他部门与财务管理相互制约,信息不统一,导致相互不协同的情况出现。财务管理信息的不统一,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其次,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信息传递不完全的隐患,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无法达到共享信息、交换信息,在没有准确信息的情况下,企业和政府部门在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不仅会造成自己的信誉问题,更会使得双方都承受巨大的损失。

(三)不适应电子商务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签约,可以高效率地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同时又能够很好地节约人力成本。企业在经营管理时,依照传统的经营理念,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在信息收集采集、传递等环节就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并且耗费较长的时间。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中,消费者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采购、下单、支付等环节,能够轻松购物,也使得企业在使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时,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从网络数据上分析线下的经营情况。在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记录、财务数据等集中批次一起处理,报表及相关信息的汇总也变得方便快捷。[3]集中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够很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成本,并且能够减少财务管理信息不完整情况的出现,适应现代经营模式,能够与信息时展形式相协调。

(四)企业管理模式落后

企业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过渡到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经营业务上存在的时间间隔。企业通过现代网络快速高效率地完成采购、生产、销售、配货、发送、保险等经营环节,可以减少人工的使用,以达到更有效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传统经营模式和财务管理上,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往往经营活动的衔接性比较差,导致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不能够顺利展开,大大地降低了企业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创新思路

现今社会,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部分企业都将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不仅可以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冲击,需要企业在适应信息化时代来临的同时也应创新新思路。在现代网络、计算机通信的基础上,建设财务管理协同模式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必要工作:

(一)加强管理信息体系建设

为了方便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顺畅,企业应该注重内部管理系统的协同性,形成一个以企业财务信息为核心的整体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方便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能够保证信息互相传递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企业只有将财务管理信息化这一管理体系建设完全,才会减少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能够大大地提高企业经营利益。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作为企业之间互相交流的桥梁,通过对企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总结,能够很有效地达到企业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目的。从不同角度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便于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能够及时、迅速地共享信息,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做好准备工作

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方式时,应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聘请专业的分析机构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市场情况、企业本身的优缺点做一个详细准确的评估和预测。其次,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当前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结合自身的优劣势,建立符合自身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方式,真正做到财务管理协同化这一运作方式方法,提高自身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

(三)严格执行监管制度

企业各部门内部的监管部门和协同企业、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制度必须要严格执行并实施。企业在准备、规划和建立实施的过程中,这些监管部门可以很有效的起到监督作用,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而且能够保证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运用的财务管理协同方式的效果达到最优。

(四)协调好各类关系

首先,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拥有人才的企业才能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应用人才必须先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了解人才对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对人才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充分了解透彻才能够保证人才管理和技术发挥最大的效应。正确地处理人才管理和技术之间的协调作用,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能够将企业财务信息化协同管理更有效的进行。财务信息管理化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够更高效率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界限,减少了企业与企业之间因为信息传递不完全而造成的损失,更健全了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更强化了企业财务监控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协同模式的应用下,大大减少了人力的需求,控制了企业经营成本,并且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拓宽了财务管理职能,同时也将企业经营活动项目最大利益化。

参考文献:

[1]斯蒂芬・哈格.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3-24.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在云计算模式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软硬件的应用模式,个人计算机也会从以桌面系统为中心改变为以网络为中心,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在线提供一切的服务和应用,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费用的降低。在当今时代,云计算具备快速性、灵活性等等一系列的优点,已经变为当今计算机领域的良好发展趋势。另外,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能够非常有效地应对传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需要花费较高的早期费用以及后期维护费用的问题,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一、基于软件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软件即服务,也就是Software as a Service,即SaaS,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这种服务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的使用也是存在着各自的差异的。一般来说,大企业都具备他们自身的数据中心,能够自行地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也能够独立搭建企业内部的云计算平台,因此,大企业的SaaS是较为安全的一种内部服务,在能够确保核心数据的安全性的基础上,SaaS模式的应用可以是核心应用和非核心应用。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因为中小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所以,不能够独立进行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一般都是进行公共云计算平台的租用,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来得到应用服务,能够获取诸如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服务。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以按需租用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云计算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按需定购各方面的应用服务,以便帮助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信息化建设的费用。

另外,基于软件即服务的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又能够为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创造非常良好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在线应用的模式,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之中对于云计算平台中的实时数据实现共享。企业在共享云计算数据的基础上,就能够更加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是非常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融入到整个供应链流程之中的。借助于共享的实时数据,企业能够保证在正常的供应、生产经营、销售等各项业务流程的运转过程中保持协调性。

二、基于平台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平台即服务,也就是Platform as a Service,即PaaS,将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根据相关实践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日常办公软件、日常文档处理软件、一般的财务管理软件等等一系列的商品化软件的外购是具备局限性的,也就是说,这些商品化软件都存在着较强的通用性,可以迎合企业的一些共性需求,然而,对于中小企业的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来说,这些商品化软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关系到企业具体的业务处理工作的需求更是不容易给予满足。

三、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具体来说,采取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中小企业通过下面的两种方式来获取服务:

方式一:对于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按需租赁。中小企业在进行正常的运转的过程中,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在中小企业运转的高峰时期,存在着非常高的需求量,必须处理各种各样的文档等相关的资料,相应地,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空闲时期,这就使得一些具备高成本数据中心的企业存在着较低的数据利用率。根据调查发现,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计算能力以及百分之六十五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都会导致企业运转效率低下。而借助于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按需租赁就能够使企业的临时性的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使中小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能够节省下来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核心业务。

方式二:基础设施外包服务。在帮助中小企业临时性按需租用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外包服务能够使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进行云计算平台的租用的方式来取代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使中小企业在租用的云计算平台上进行企业应用的部署,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低碳经济、绿色GDP的发展背景下,绿色IT成为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IT业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成为实现绿色IT的关键所在,而云计算建设模式中的虚拟化技术以及软硬件的充分合理利用使得IT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很好的助推了绿色IT的实现。因此,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将会日益普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实现IT绿色节能、高效运转,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娟. 云计算到底离企业有多远[J]. 山西电教, 2009,(02) .

[2] 张勇.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工程模式初探[A]. 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 2009 .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7

一、成长性企业管理组织形式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阶段都如同商品一样有属于它们的周期性,早在1989年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就在其的著作中提出了企业的周期性理论,并且将企业在经营中的周期性细化分为成长性及老年化两个重要的阶段。在企业的成长性阶段中,主要包括了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幼年期、学步期、成长期、成年期几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国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将企业的成长期化分为主要的四个阶段:创造期、成长期、发展期、老化期。同时,从企业的生命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成长性企业主要是指企业从创造期到成长期这一企业的发展阶段。另外来说,成长性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在每一个阶段性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这就如同为企业划分的生命周期一样,成长性企业的发展阶段也是有着具体的划分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组织学家LE就将企业的成长性管理划分为具体的五个阶段,即企业依靠创新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引导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国家授权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协调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合作成长的阶段。而从阶段性的另一层意义来划分的话,某些经济组织学者则认为可以将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分为六个具体的阶段,即低级成长阶段、中低级成长阶段、中级成长阶段、中高级成长阶段、高级成长阶段、超高级成长阶段。另外,我国知名企业金碟企业的总载徐少春曾在《成长性企业的管理变革》一书中指出,企业的要想成长,必须要经历五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创业阶段、集中制阶段、规范化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阶段、合作化管理阶段。徐少春还在书中将成长性企业的五个阶段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说明:第一,创业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是非正式性的,而企业的高层决策者用于管理企业的模式主要以崇尚个人风格及创业精神为主要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上,也主要是以追求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效益为前提。因此来说,在企业创业式阶段中,高层决策者所要求的经济报酬无非就是这个企业的创业经营权,而这一阶段性的主要任务则是对企业的管理以及经营销售的利润所得。第二,集中制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的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集中式管理模式或是职能型管理模式,而在这一阶段中,高层决策者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转变为引导式管理,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管理控制体系也已建立起初步的雏形,高层决策者所要求的利益报酬也在创造拥有权的基础上加上了企业发展经营中的所有利润所得。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在于强调企业商品的经营效率。第三,规范化管理阶段。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其内部的管理组织模式已转变为一种分散式管理体系或是以地域为单位的中心制责任结构体系。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决策管理者不在事事亲力亲为,而是采用一种广泛授权的管理形式将企业的发展经营权下放给下属的子公司,同时再利用定期的述职报告及利润中心责任制手段对其进行考核。在这一阶段中,企业高层决策者所看中的是强调企业内的经营绩效。也就是说,该阶段企业所要突出的重点是大力扩展经济市场。第四,信息化管理阶段。这在一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变得越来越完善,体系建立也越来越趋于完整化。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管理重点目标是根据企业自身商品的特征建立对授权后的下属公司的监督体系,以便企业高层决策人员能够清楚地掌握下属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要利用先进的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在这一阶段中,企业在通过信息化管理体系对计划中心、利润中心、责任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以及投资中心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可以使企业高层决策者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并在参与利润分享的同时拥有企业的股份权。第五,合作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所着重的目标在于结构化的管理,而此时企业高层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管理在于调动所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加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来。同时企业高层决策者与企业员工共同制定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重心及目标,并且保障企业员工薪资所得,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此阶段的成长发展重点内容在于解决复杂化的企业矛盾与问题。

二、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方式

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整体的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速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成长性企业管理发展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是必要的形式,同时相关部门人员根据成长性企业发展阶段性的不同,制定出了不同阶段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方案措施。具体如下:

(一)创业管理阶段

企业创业管理阶段是员工增加速度最快的一个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信息化中要拥有一个具有职业化才能的领导人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随着成长性企业的发展,企业高层决策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想要掌握更多的企业经营状况,就必须要掌握企业更多的信息。因此,创业管理阶段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主要在于企业创业者对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则通过更多的科技化手段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在企业创业阶段中,根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安排,企业内核心的部门均开始使用财务信息化软件,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逐渐由人工传递方式转变为办公信息自动化模式,从而实现了企业初步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集中制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建立已基本完成,员工人数也大量增加,因此就需要在此阶段对企业内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部门之间进行集中式的管理。而此阶段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目标的重点在于在原有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面向基础化信息管理的ERP信息化办公系统,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商品进销物资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物资信息化管理制度。

(三)信息化管理阶段

成长性企业在此阶段发展中,对商品物资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企业自身的结构组织建设也日趋完善化,并且在此阶段中企业高层决策者已将企业经营的部分权限授权给下属的子公司。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授权子公司进行管理,企业就必须在原有信息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之是进行优化建设。也就是说,此阶段中企业要将ERP办公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大力加强人事、薪资、培训以及员工绩效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更加智能化。

(四)精细化阶段

在成长性企业此阶段的发展中,由于规模及组织结构上的增多及优化,企业需要将分散化的组织结构进行集中式管理,也就是将以往分散化的组织结构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完善的产业链。也因此在此阶段的成长性企业发展中,需要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更完善,它需要将企业的销售、市场、服务以及客户有效地关联起来,并同时制定出完善的CRP协同信息化办公系统。

(五)合作阶段

在此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的结构体系模型不断扩大,并且均不断向国际先进企业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公司的发展。而此时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大且内部的形式较复杂化,因此很容易造成企业因负担过于沉重导致的发展缓慢现象。在此时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并达到目标要求的话,就必须要将完整的公司模式拆分成为几个小型的子公司模式,并采用小公司的经营发展理念运作多元化的企业,从而才可以恢复企业原本的经营动力和激情,也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在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中,考虑到管理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必须同时满足成长性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还要适应于电子商务化时代的企业发展需求。因此,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中必须要首先满足信息化平台的多样化需求,利用信息化软件的多样化、功能的灵活多变性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特征来建立成长性企业的管理信息化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利用信息化模式对成长性企业进行管理对成长性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成长性企业在进行发展及管理中,必须首先清楚自身发展中的几个必经阶段,有针对性地建设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才能有效地促进成长性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8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9

前言

电力科研企业在当前这个移动信息平台发展迅速的时代中,为了让企业的科研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和运行,必须要与时俱进,将科研工作通过移动终端信息平台进行汇总信息,探讨科研,并且完成科学监督的工作。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电力科研企业移动信息化模式的研究。

一、移动信息化模式简介

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主要是指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做出的信息交流、汇总、报告以及公众监督等综合工作模式。由于当前移动信息终端与移动信息平台发展迅速,所以以往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已经不能承担高速发展的工作需求。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针对企业的自身情况,开发一套信息交流平台以改善传统工作交流模式的弊端。

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移动终端之上的一种信息交流模式。首先就要建立一个针对企业自身情况的移动终端信息交流平台,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或是手机终端,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和不同工作设备进行开发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共通,即时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的问题。第二是要在平台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所有信息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归档,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所做工作有据可查,最终起到监督的作用。第三需要注意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信息平台搭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除了信息平台的所有应用功能可以达到标准以外,信息平台自身的安全系统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一旦信息安全问题出现纰漏,那么信息外泄,更多的科研成果付之东流甚至被人盗用以威胁企业自身甚至国家安全,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二、电力科研企业的移动信息化模式

电力科研企业的移动信息化模式开发和定制是根据电力科研企业的自身情况来进行特殊定制的。

首先电力科研企业建立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便捷,更加科学的进行工作管理。工作及时交流科研成果,及时汇报工作计划,及时存档相应文件,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来进行完成的。而最重要的就是对工作的监督与推进。当电力科研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目的确立以后,就可以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开发信息交流平台了。

在这个平台上主要需要实现的有以下几项功能:

第一,建立信息存储功能。在信息交流平台中,需要存储大量的科研文件以及科研信息。这样就可以共享平台中所有的信息,让工作在可开放范围内变得透明化,公开化。

第二,是需要确定该系统需要应用在哪些终端之上。目前可以用来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主要有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而该信息交流系统需要针对这三种电子设备的不同配置去尽心开发不同的系统终端,并且在最终形成信息交流共享。

第三,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为任务的承接,与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打造完善的系统交流平台,让所有人随时随地掌控信息的更新与任务进行状况。另外还可以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进行技术交流与工作汇报。如此可以使任务得到合理的推进。

第四,建立完整的任务体系。在该系统平台上要建立完善的科研任务委任和接受。首先是任务下达功能,由企业下达任务,各个团队皆可看到任务的明细,如此即可公平的让各个团队进行争取任务的开发与研究。当任务下达后,所有团队皆可申报任务方案,公平竞争。再由企业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评定体系,认命任务承接团队。在承接任务以后,对各个项目的推进与监督亦是由该平台进行完成,该平台中的信息信息存储功能就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存档管理。最后当任务完成后,根据任务的完成效果,完成时间以及项目收益等情况对任务的执行团队做出综合评定。而这些评定的内容都要在平台上进行,因此有异议者尽可及时提出意见与见解。

第五,建立完整的安全体系,做好平台的安全系统搭建。尤其是对于电力科研企业来说,科研信息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是整个电力科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的情况,不仅仅会威胁到电力科研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有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对于该系统的安全体系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电力科研企业建立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电力科研企业中建立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是必要的,由于当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对于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建立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注意信息共享。在这个移动信息化模式工作的状态下,信息共享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有了信息共享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旦有信息共享到平台中,那么就会有人进行跟进,如此就可以保证工作的正确性和即时性。

第二,注意建立完整的档案。对于任何一个科研企业来说,对于项目或是工作建立档案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完整的项目档案可以帮助企业归纳教训,总结经验,让后来人更加轻松的完成工作,亦可优化工作效率。

第三,要注意移动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下去。

结束语

电力科研企业建立移动信息化模式工作既可以优化工作效率,亦可以让企业随时知晓实时信息,如此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才能在行业中做到引领潮流。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10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WWW.133229.COm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11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WWW.133229.CoM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12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模式篇13

近年来,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受企业自身认识、人才队伍、信息基础设施不足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模式的发展,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的管理组织和治理结构相对简单,日常经营比较粗放。企业经营管理层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的认识,尚未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二)财务管理力量薄弱

为节约经营成本,一些中小企业盲目压缩财务管理人员,有的企业甚至不单独设立财务部门,或简单地将日常财务工作委托给社会中介承担。有关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益和质量。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受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有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滞后,甚至还没有接入互联网,企业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尚处于空白状态。

(四)不适应电子商务新型业务管理要求

在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中,交易各方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交换,实现业务交易,交易过程越发网络化、实时化、虚拟化。这种交易模式要求企业通过网络集中管理整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和实时数据,包括记账、报表等,并动态统筹调配企业的资金、人员、设施等资源。但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自有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很不完善,无法适应全球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发展要求。

三、重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是针对企业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是企业全员参与、全部门联动的全面的建设,是在必要的信息化设施基础上建立的、以财务数据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分配使用的共享系统。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利益各方的协同管理模式。这种协同模式要求在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建立规范的数据标准和操作流程,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实时传输、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效率。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重构

1、创造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工作的必要条件

针对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内部机构和管理人员偏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等特点,及时做好信息化协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对企业经营状况、内部机构、管理流程、市场状况等事项做全面、准确的分析评估,了解企业的发展优势与不足,研判企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同时,协调好企业内部机构之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协作管理关系,确保认识上的基本统一。财务信息管理协同模式必须依赖现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应及时配备相应的网络资源和设施,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构架,搭建安全性能高的硬件平台,配备相应的应用软件系统。

2、统一管理财务信息

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协同模式,需要对企业财务信息资源要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对从事电子商务经营业务的中小企业,更需要在财务管理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网络传递、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进行整体规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畅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同时,要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及时提高财务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从而促进财务信息化的协同管理。

3、处理好人、技术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人才队伍短缺、管理技术匮乏,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中小企业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突破人才队伍和管理技术的瓶颈,重视人才、技术和管理的集成,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使财务控制更为有效,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新型业务模式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协同控制,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