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实用13篇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1

一、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分别设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社区工作人员调查表,通过江汉区卫生局发放给相应对象填写。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写机构调查表

对江汉区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样本调查,发放问卷13份,回收有效问卷13份。

2、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社区人员填写人员调查表

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选取10位经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人员,每人填写一份表格,如该中心不足10人接受培训,以接受培训人员总数为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30份,收回96份有效问卷。

(二)关键人员访谈

本项目对13位关键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卫生局社区中医药工作主管人员1人;在前进、新华、水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访谈1位社区中心主任及1位社区中医医生,共6人;在以上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选择两名患者访谈,共6人。

二、调查结果

(一)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与其在社区卫生中的适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调查表要求每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机构医务人员掌握29种适宜技术程度进行评价,评价分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差四个级别。按照每项适宜技术获得“非常好”评价的机构数多少进行排序,前三位依次为“毫针刺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揉磙推拿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毫针刺穴位治疗偏头疼”。掌握情况最差依次是“毫针刺穴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单验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单验方治疗尿路结石”。

研究调查了医务人员对29项适宜技术在社区适用性的评价,按照对每项适宜技术获得适用性“非常好”评价的人员数多少进行排序,前三位分别为“毫针刺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揉磙推拿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单验方治疗急性腰扭伤”,恰恰也是机构认为掌握程度最高的三项技术。而“毫针刺穴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单验方治疗冠心病”这三项技术是医务人员认为最不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三项技术,其掌握状况均不佳。

可见,基层人员对每项技术学习、掌握程度与该项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适用性密切相关。为了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效果,首先需要评价适宜技术在社区的使用情况,作为筛选技术的重要标准。

(二)中医药适宜技术占社区中医药服务比例较高

13所机构在调查表中填入每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月使用的总次数和每月治疗人数。江汉区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所机构每月共使用培训的29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总共达到818次。对13所机构总服务量分析看,平均每所机构每月中医门诊人次数为957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量站社区中医药服务总量的85.48%,可见这29项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服务范围比较广泛,基本覆盖了居民在社区的中医药需求。

(三)适宜技术推广受服务需方、供方多重因素制约

调查问卷列出12个影响因素,要求医务人员对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选,并设计开放式答案请被调查人员补充。96份问卷中,0份补充了新的影响因素,12个影响因素医务人员认可比例排名如表2。

表1 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的因素排序

从医生的角度看,适宜技术受供方影响较多。相对来说,医生认为适宜技术的学习难度和操作难度并不是影响技术使用的主要因素,仅有15.63%的人认为受到“技术操作难易程度”和14.58%的人认为受到“医院能否派出学习”的影响。可见医生对于掌握和使用技术有信心,但具体在推广使用中,需要医疗服务需方的配合,与相关价格政策、行政推广的决心和力度相关。

三、对江汉区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针对基层的需要筛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项目

在筛选培训技术中,建议实行“按病种定技术”的方针,针对社区常见病筛选技术。在机构的功能定位上,建议江汉区将中医适宜培训基地的功能扩展,以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连接区卫生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桥梁,迅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作出反应,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市中医院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直接承担者,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向去卫生局申报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区卫生局审批后,组织培训,以便于更加适应社区的需要,促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

(二)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首先,对所有类别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可以在公共卫生、其他科室的工作中,发挥人员的宣传作用。其次,在社区活动中,开展以“中医养生医疗”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再次,政府可以采取与民营的网站及相关的媒体联合,支付资金、提供资料、提出明确的推广要求,适应老百姓寻医问诊前上网或通过媒体查询的习惯。

(三)采取集中授课、电子授课、网络授课相结合的长期培训模式

考虑到社区医生工作繁重,可将集中授课与电子授课、网络授课结合起来。在一年7次集中授课的基础上,编写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教材和相关电子视频,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本机构的业务学习时间内必须学习。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卫生系统内部学习网络,将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要求每个医生必须登录收看培训视频达到相应的课时数。此外,建立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考核制度,确保技术的真正掌握。

(四)建立激励医生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绩效考核机制

对医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经济激励更多需要体现在对医生的绩效考核上。将对中医医生的绩效考核从以往业务收入考核转移到提供服务量为主的考核体系,结合技术应用效果的满意度测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与利用有利于医生提高服务效率,规范服务流程。这种以服务量为主的考核方式,会促进社区医生的积极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项目支持:武汉市江汉区科技局2012年软科学研究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研究――以江汉区为例》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蔡力民.医学信息服务与医学适宜技术推广[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7, 20(2): 1051.

[2]任建萍,吴林荣,蒋健敏,等.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分析――基于浙江省的经验[J]. 中国卫生经济,2007,26(6):55.

[3]李顺平,孟庆跃.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26(5):335.

[4]刘保延,谢雁鸣,荆志伟,等. 中国十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的调查[J]. 2006,27(9):790.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2

2目前全球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卫生的挑战以及危害性

200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5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2)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位居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3)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4)城乡倒置显著。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万-1900万人。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

3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深远意义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是指卫生成果中适用面广,安全性好,可用性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容易掌握的医疗卫生技术、方法和产品等。这不仅是国家在农村卫生领域推行的一条主要政策,也是政府解决农村地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一项重要举措。2009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人才、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

3.1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有利于减轻政府、社会养老职责尤其是疾病经济负担。老年人口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口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水平的1.9倍,但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难以适应这个形势,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疾病是老年人口最大的风险,所以医疗是老人首要的需求。医疗服务需求的总量从理论上来说与3个因素相关:老人数量、老人健康状况和老人的健康意识。对于现有老人来说,上述三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是供给问题,我国现有卫生服务供给布局不合理;另外医技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有限等,使老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支付能力极为有限,加上医疗费用上涨,使很多老人本来已经疾病缠身,却无钱看病。

3.2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可使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的冲击转危为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旨在缓解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2000年卫生部统计的数据中显示,全国卫生总费用为4763.97亿元,然而农村卫生费用为1073.60亿元,只占22.50%,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费用。老年人的患病率和人均医药费用高于青年人,多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疗程长,费用大,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占据药品市场消费的1/2以上[1]。目前,农民根据自愿参加原则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部分贫困农民未纳入其中,加之对医疗保险意识的淡薄,因此,部分农民未享受到参加保险的好处。农民生病还是要掏自己的腰包,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加重,加重了农民家庭负担,间接冲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其衍生了一系列的针对老年人的特别需求的服务,例如医疗服务、健康护理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是针对农村经济的状况而进行的推广的医疗卫生技术,这为农村中的老年人带来安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本课题组对实施模式的探索中主张实行的“企业主导、市场干预、企业跟进式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社会(包括企业力量)参与进来,缓解了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负担,为农村带来商机。#p#分页标题#e#

3.3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有利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应用和推广适宜技术可以缩小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之问的医疗技术差距,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防治技术水平和临床疗效,是基层卫生机构事业发展的一条途径。现阶段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学历以中专学历以下为主,占总人数比例63.81%,本科及以上以学历不足4%[2],尤其是乡村医生中赤脚医生仍是主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低,结构偏失,与市级三甲医院中的医生的技术差距巨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定位为安全、经济、方便、有效;与此同时,课题组对乡镇卫生人员给予技术培训,并针对培训效果选出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安全性高、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技术进行推广,提高了医生的业务素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适宜技术的推广对于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健的需要,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有重要作用,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和拥护[3]。同时国家对乡镇医院的基础设施与条件给予财政支持,对于其增强硬件设施给予极大的帮助,有助于缩小与城镇医院的差距。

4问题、困境阐释

为长久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并取得积极效果,对县(市区)乡村医生进行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主要是通过集中课堂现场培训、短期进修、分级培训强化培训等方式对基层医务工作工作者的中医技术的培训、生殖卫生技术和公共卫生技术的培训。

4.1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培训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在市场对卫生人力资源的分配之后,大部分的基层医生大都是专科生或及少数的本科生,其大部分医生的专业技能与那些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中的医生技能存在差距,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性与掌握的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虽有资料显示现场培训满意度为96.4%、意愿推广率为96.5%,技术易掌握率为98.8%[4]。但本课题组在对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调研中也发现其存在弱点:(1)、基层医务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培训或县级(或乡级)医务人员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的中、长期培训只能限于少数人员,专业性较强,缺乏广泛受益性,且已培训出“人才”易流失。这对于改善县内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呈现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局面。(2)、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部门出于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处于被动灌输式地位。一些参与培训的医生反映近期易忘、近期亦无法在实践中操作等。(3)、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的日常培训只能靠日或旬例会,业务培训相对少,且没有显示出培训后的效果,没有后续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的跟踪,对实施的效果很难把握和界定。

4.2缺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卫生适宜技术我国科技人员经过筛选出来的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技术大部分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系统管理、农村育龄妇女围产保健措施、孕妇破伤风类霉素接种技术、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推广等[5],对老年人易患的糖尿病、脑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的慢性病、常见病却未列入其中。根据2000年的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占全国人口的10.46%,因此我国在那时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并具有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农村老龄化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特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将成为小家庭甚至整个国家的沉重的负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就是以为农村的患者提供安全、经济、方便、有效的技术,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的目的,但是其筛选出来的技术大部分是针对儿童和妇女的常见病,继续发展适合农村老年人的适宜技术将成为迫切要求。

4.3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适宜标准与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卫生适宜技术的标准是确立筛选技术的前提,要求能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疾病谱、死亡谱、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水平等因素相匹配。但是随着卫生适宜技术的不断推广,卫生适宜技术中的不适宜情况逐渐暴露出来。(1)、技术目录有局限,某些技术并非适合农村,技术源和技术内容不详,技术虽简单但关键技术未公开,不适合农村需求;一些适合在基层推广或者急切需求的技术没有被纳入技术目录中;(2)、所用试剂、药品与器具的购买难度大或价格不菲[6]。技术所需小型仪器和制剂品出现购买困难的情况;(3)、优选的适宜技术由于当地基层医务人员习惯和利益冲突而不被或减少被采用等,或优选的适宜技术在设备和医务人员方面在实践中出现偏差,技术的实用性不强。

5对策和建议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3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抽取辽宁省西丰县的郜家店、房木、安民等13个乡镇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基础的,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乡村医生约80人,进行该技术的集中培训。

方法:培训对象在培训前、课堂讲授后和互动强化后均采用同一试卷(授课专家拟题,满分为100分)按规定进行考试,获得培训成绩。培训结束后,使用由项目组统一编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培训对象进行答卷,获得主观认知情况。共发放认知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问卷回收率817%;共发放满意度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10000%,培训对象在使用该技术时及时填写推广应用登记表和推广效果登记表,获得推广应用资料。记录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并对培训对象和随访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推广应用效果。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X2检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kendal'tau-b等级相关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般情况: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及现场指导方式,培训学员中,男女比例为2:1。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及非规定学历人员分别占2037%,5000%,2963%。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分别占7593%、1111%、1296%。

培训对象的平均成绩在培训前、课堂讲授后和互动强化后分别为4457±203、9262±106、9034±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5,P

培训对象主观认知情况:此次培训中,所有培训对象认为需求此技术,基本掌握了此技术,认为此技术适用,并对互动强化满意。仅有3462%的培训对象认为需要再培训。

推广使用情况:13个乡镇使用该技术的医务人员为80人,总的使用率为4074%(22/54)。钓鱼乡使用此技术为12人,使用率为4286%(12/28);和隆乡使用此技术为10人,使用率为3846%(10/26)。

推广使用效果:对该技术使用效果进行调查,从被培训医务人员的角度,有271例患者有效(治愈+好转),总有效率为9345%。而在接受随访的101例患者中,有85例患者认为有效,总有效率为8416%。

患者接纳技术的影响因素:在随访的290例患者中,70例曾接受过其他同类技术的患者将原来的技术与该技术比较结果显示,8710%的患者认为适宜技术效果更好,8140%的患者认为适宜技术疗程更短,7710%的患者认为适宜技术费用更省,8430%的患者认为适宜技术更易接受。

讨 论

培训对技术的推广至关重要。本次培训采用了课堂讲授和互动强化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后学员对该技术的掌握程度达到100%,仅有3462%的学员认为需要再培训。但因为互动强化与课堂讲授时间间隔稍短,学员没有充分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互动强化效果不佳。今后的培训中,学员应在多次临床应用发现问题后再进行强化。

该技术的推广使用中,无论医生还是患者者认为,治疗效果均为80%以上,且随访患者中大部分都认为该技术比以前的技术好,表明该技术效果好。但技术培训人员对该技术的使用率仅为4074%。原因于在技术培训人员与患者双方,与西医相比较,中医所得效益低,医务人员倾向选择西医治疗,应采取相应激励机制。对于患者,中医疗效不确定、疗程长影响其接受。而影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因素中,百姓接受程度位居第2。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4

[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an improve rur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and reduce the burden on farmer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actual problems during the promotion such as low student attendance, poor training efficiency and the allocation of teachers, which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herefore, we developed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Changshu, which includes management system, training system and examin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119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nounc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CM, we chose the following six technology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local area: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winter diseases treated in summer "plastering therapy" for asthma, acupressure for preventing myopia, glycemic control of diabetes,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and the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With the advantage of computer network, we can carry out systematic, targeted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n students of Changshu. This training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coverage and flexible training time. Without affecting normal work, it gains high participation rate and good cooperation from primary hospitals and saves teachers' time and energy as well. The establishment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ystem makes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platform more dimensional, and facilit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management at all levels of departments. The database and test-question bank of the network training system can be modified by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in time, which guarantees the practicality and the permanence of the system, and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other specialized field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greatly improves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making the satisfaction reach 100%.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effective to develop and apply the training test software, and implement training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t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raining, but cannot completely replace it.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hrough effective traini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technology level and efficacy. However, it still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and compliance, and relevant policy support is the booster.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romotion; Network training platform; Changshu

目前,广大百姓的健康保障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农村的患者。农村医疗是整个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1]。因此,要解决农村的医疗问题,需要向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推广适宜技术[2-3]。研究适宜技术的推广,可以提升农村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减轻农民经济负担[4]。但农村适宜技术的推广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建设一批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龙头的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5],建立一个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带动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适宜技术一体化推广,这样才能真正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现状

1.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

原卫生部从1991年开始实施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2002年国务院十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也提出:“根据居民需求,大力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等的适宜技术,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2004年初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启动,2008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启动,上海、浙江、宁夏、辽宁和江苏分别介绍了适宜技术推广的经验[6-10]。

1.2 我国适宜技术推广的现状

从国家实施适宜技术推广以来,到2007年已累计推广适宜技术190多项,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40多万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据初步估算,每年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数亿元。2006年,浙江省对杭州市的各级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有99.4%的人认为应该推广农村中医适宜技术,还对存在哪些问题进行了探讨[6]。2007年,任建萍[6]又对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在于基层医务人员接受新知识机会少,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专业知识贫乏,开展技术推广的力量薄弱。因此必须重视乡村医生的中医技术培训,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把适宜技术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

1.3 本地适宜技术培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常熟市卫生局先后组织了2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对常熟市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师进行了培训,能来脱产学习的,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乡镇卫生院工作繁忙、人员紧缺,有的村卫生室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休息尚不能保证,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脱产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体会到开展适宜技术的优势,主观上也没能予以足够重视。同时,市级医院不仅承担着临床的繁重工作,还有科研、教育等工作,也难以安排时间开展培训,导致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参与者少、到课率低,培训质量也难以进一步提高。所以,亟需建立良好可行的培训机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做好农村适宜技术的推广。因此,我们通过设计一个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网络平台,让乡村医生通过网络学习,然后进行考试,结合现场实践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适宜技术水平。该网络建立并成功应用之后,可以推广至其他学科。

2 适宜技术网络培训平台的开发

2.1 中医适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公布了119项中医适宜技术,编印成册作为培训资料。这些适宜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和应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我们进行筛选,选取了其中本地适用、操作性强、应用成熟的6项适宜技术,分别是骨关节炎、哮喘的冬病夏治“敷贴”、耳穴按压预防近视、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老年性高血压及肩周炎,以此建立中医适宜技术数据库。

2.2 软件系统的开发

网络培训软件的开发由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适宜技术网络平台包括管理系统、培训系统和考试系统三个部分。

2.2.1 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分为三级,即“管理员-培训部门-学员”,管理员为常熟市卫计委相关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培训考试的计划和安排、中医适宜技术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培训考试的实施、下发各级文件和培训考试等通告。培训部门即常熟市卫计委下属的35家医院和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培训考试各项工作,具体包括管理本院员工、安排本院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和考试。学员是纳入管理的中医专业人员(包括各相关医院的中医专业人员以及下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专业人员),均配有独立的登陆账号,可以随时登陆,根据管理员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培训及考试。

2.2.2 培训系统 培训系统包括首页、通知公告、最新动态、常见问题及培训列表。首页为打开网站页面(图1),包含网站Logo、考试入口链接等培训系统各栏目。

通知公告栏最新的培训及考试通知。最新动态栏部级、省级、本市的适宜技术的相关文件。培训列表栏包含各科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资料以先前建立的中医适宜技术数据库为基础,包含了疾病的简介、技术的简介及相应的操作方法、步骤。同时每个适宜技术有视频链接附于文字之后,使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观看视频,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更利于技术的掌握。见图2。

培训系统为开放式,面向专业人员和所有中医适宜技术爱好者,无需登录,扩大了适宜技术推广的辐射面。培训不设时间限制,可以方便多次学习、分次学习。暂时未设培训监管,培训效果通过考试进行检测。

2.2.3 考试系统 考试系统需账号登录,每个学员有独立账号,见图3。

系统包括题库、试卷、阅卷三部分。

题库出自培训资料的相关内容,涵盖内外妇儿、针灸推拿等所有专业,包括题目和标准答案两部分,由管理员根据培训资料完成设置,题库可以增补和修改。见图4。

试卷由管理员输入试卷名称、题量、有效时间后,根据培训内容和考试要求组卷自题库中选取适当的题目。见图5。

需要参加考试的人员根据要求用自己的账户密码登陆考试平台,在规定时间内答卷并递交,然后由计算机自动阅卷,培训部门即各单位可查看本单位所有人员的成绩,管理员可以根据部门或职称两种条件查看成绩。成绩以表单式显示。见图6。

2.3 网站的维护

每周三安排专人上网查看理论学习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掌握适宜技术的培训情况。根据考试结果,分析哪些是掌握的薄弱环节,以便在下次更新适宜技术种类及课程时进行调整,用最科学的教程,让乡村中医师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吸收理论知识。

2.4 质量控制

制作和使用培训效果评估表,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填写,考核培训效果和满意度,以修改培训的方式和内容,调整在线培训和现场培训的内容。

3 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分别对培训的必要性、培训的满意度及对培训知识与技能的熟悉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平台进行适宜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和满意度,对知识与技能的熟悉程度均达到90%以上,见表1。

4 网络培训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4.1 优势

网络培训采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培训面广、培训时间灵活、特别适应年轻人的特点。不影响正常工作,可以调动中医人员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基层医院也容易配合。节省师资,正好弥补了单纯集训的不足。分级管理系统的设立,使培训管理平台立体化,方便行政管理部门总体把握,统一部署,可以根据具体培训效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管理员可以对网络培训系统的数据库和考试题库及时进行增补和修改,保证了该系统实用性,同时也可以推广至其他专业培训。

4.2 不足

网络培训虽然弥补了传统培训的不足,但是尚不能代替传统培训,主要是操作部分,虽然可以通过网络链接观看视频资料,但考核仍然需要脱产进行。

5 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建设的建议

在农村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理念,符合低投入、高效益、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吻合。通过我们开发的网络培训考试平台试运行,提出以下建议:

5.1 重视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村患者的认知度

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必须要强化广大农村患者的认知度。加强政府引导和社区、乡镇的宣传,让农村患者了解适宜技术的好处,改变不论病情轻重都涌向大医院的状况。一来可以缓解市级医院的就诊压力,二来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还应该构建形式多样的适宜技术的推广平台。

5.2 完善网络运行机制,加强配套政策设施和经济扶持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发展,需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面参与的服务运行机制。适宜技术的推广,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尤其在初期,加强政策保障,扩大报销比例,制订门诊优惠报销的政策。

5.3 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需要采取综合手段

网络培训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可以较好地优化培训结构,但是不能替代传统培训,还应该继续结合集中培训考核、名医带徒、名医下乡、科普宣教(包括开设科普讲堂、科普咨询、发放健教处方)等。

6 结语

适宜技术网络平台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可以更好地进行培训工作。网络平台能够及时更新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让乡村医生在知识上和上级医院,甚至三级医院接轨,提高他们技能和救治能力,对各级医疗的实施真正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有了这样的推广平台,结合集训和“三名工程”等多种形式,形成综合的培训体系。其中网络培训无疑将是最具主动性、便捷性和广泛性的形式之一。

目前,江苏省尚没有中医的适宜技术推广网站,没有专门负责适宜技术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在乡卫生院设立专门的适宜技术推广管理人员。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争取在培训体系方面能够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实现成果共享,以更好地为广大的农村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清波.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2] 李卫东,崔建周.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长江论坛,2005(6):84-86.

[3] 张茜.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147-148.

[4] 先德强.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2):86-88.

[5] 任建萍.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6(12):29-30.

[6] 任建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分析――基于浙江省的经验[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6):54-55.

[7] 郁东海,王家瑜,杨惠勤,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2013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15.

[8] 陈岩松,赵用,马宝东.辽宁省五县农村居民年龄和性别因素与关节炎发病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12-1014.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5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大家认为举办这类技术培训班搭建了供需双方和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于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这类适宜卫生技术学完可以直接在临床中借鉴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指导和临床示范作用,也正是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要的。

1体会

1.1省卫生厅高度重视,正式下文,使得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所组织培训工作规范、有序。此次培训班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工作新局面。为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适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健康需要搭建了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2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有刚性需求、学习积极性高。整个会场秩序良好,有的专家年龄稍大,但都是十分珍惜学习培训机会,专心听讲,认真笔记,仔细询问,令授课老师都十分感动。

1.3各市地卫生局积极组织辖区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4为学员办理省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十分重要。基层医务工作者出来学习十分不容易,他们都十分重视办理学分证书。这次办理的学分证书得到了广大学员的热切期盼和喜爱,也为会议成功举办的基础。

2建议

2.1根据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增设适宜卫生技术专项推广经费,已利于更好的开展此项培训工作。

2.2由卫生厅定期对各地市卫生局组织辖区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督促对适宜卫生技术培训组织工作的落实。

2.3今后举办培训班,在立足于全省培训班的基础上,举办全省各片区的培训,在各地市选择适宜的医院作为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基地,并加挂全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的牌子,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到各地市及各基层医院。

2.4推广项目组一定结合本项目的最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培训时介绍给学员,在大项目下具体到3~4个小题目由专家集中讲解并尽可能结合录像、病例分析、模拟演练、现场示范和操作等形式,让学员能掌握和应用,使推广培训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确保推广培训的效果。

2.5在前几期推广培训班基础上,从适宜卫生技术选题确定和评审、会前准备、会中服务到会后满意度调查与总结,形成规范的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通过举办适宜卫生技术培训班[2],达到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适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健康需要,实现"适宜技术得推广、技术人员广受益、普通百姓获福祉"的多赢目标。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6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积极发展社区健康服务” 和国务院十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健康服务的若干意见》的精神[1,2],有必要对沙井街道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为各级政府制定中医药参与社区健康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防病、治病、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 调查对象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8月30日,利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1份,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内容:调查沙井街道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状况与中医药服务功能,重点调查中医药业务用房、科室设置、中药、中医药设备配置情况。

3 调查结果

3.1 基本情况

中医药业务用房及科室设置情况:2010年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0263 m2,其中中医药业务用房1035.7 m2,占总建筑面积的5.11%。各个中心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大小不一,最大的为马鞍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115.2 m2,占整个中心建筑面积的14.4%, 最小的为新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仅为16.1 m2,占整个中心建筑面积的0.49%。在中药房数量上,2010年开设中药房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仅有6家,中药房总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仅为0.58%,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药房的地位呈下滑趋势。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的达85.71%,中药房的28.57%,针灸推拿科的80.95%。人员配备方面,中医医师共18人,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6人,占总人数的9.69%;助理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2人,占总数的1.21%;受过中医药知识培训的西医临床医生总数18人,占总数的10.9%。中医药知识普率总计达到56.58%。

3.2 患者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态度及人群分布

数据统计显示,患者中相信中医药防治疾病较好的为53.7%,疗效一般的为36.2%,疗效比较差的为10.1%,在老年、中年、青年三类患者中,老年人最喜欢使用中医药来防治疾病,达80.1%。

3.3 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开展的中医药服务基本情况及需求

调查显示,针灸、推拿、拔火罐三类适宜技术的开展率在90.47%以上;中医健康处方、中药熏蒸或药疗的开展率在50%以上;保健药疗、中医食疗、中医养生的开展率在35%左右。另外中医心身保健、冬病夏治、足疗等也有少量开展。

在中药健康宣教方面,全年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讲座达讲座总数比例10%以上的占总数的68.36%; 20%以上的占23.93%; 30%以上的占22%。应用中医处方数占总处方数比例达10%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占总数的48.4%;达20%以上的占22.25%;达30%以上的占13.25%。在参与调查的21家社区服务中心中,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行成本中等的占总数的63.27%,低的占31.25%。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对社区健康服务创收的贡献率高的占总数的10.6%,中等占36.5%,低的占52.9%。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需求率在70%以上的有颈椎病、腰腿痛、老年病、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培训需求率在60%~70%之间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高血脂、慢性胃病等;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肝炎、哮喘等疾病也有少量培训需求。

4 讨论与建议

4.1 中医药科室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条例》第十条规定:依法设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当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3]。各级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室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比例。其中,中医诊室是社区中医药工作的枢纽和桥梁,如果没有开设中医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中医工作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也就无从发挥,中医药就无立足之地[5]。从此次调查的科室设置情况来看,目前21家被调查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的达85.71%,其中,设有中医内科的占76.19%,针灸推拿科的占80.95%。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平均每一中医诊疗室面积仅22.50 m2,社区的中医药阵地在日趋缩小,提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医药的根基在基层,但现在这种优势已不复存在,中医的影响在市场上渐趋微势[6]。因此,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迫在眉睫。

4.2 重视与加强社区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中医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与岗位培训,并落实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现有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选派医务人员到省、市级中医药特色重点专科进修,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以及继教班等。进一步提高西医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的比例,举办西学中函授班,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增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比重。

4.3 中医药社区健康服务在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和家庭病床等方面提供优质、经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根据自身的服务特点,调整服务项目,提高社区卫生中医药资源的利用度。特别在亚健康、预防保健方面(如:保健药疗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心身保健、医疗及健康处方等)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点与优势。

4.4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防病、治病、计划生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与知识宣传,提高中青年人群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信度,扩大中医药服务的市场需求。

4.5 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社区健康服务的支持力度和中医适宜技术整理、推广和培训工作。各区县(市)政府与卫生主管部门应提供政策保证,在经费投入、基层中医药人员职务晋升、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征集、研究和整理工作,依靠相关中医药行业协会、重点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在经费上予以支持,按照疾病谱需求整理出一系列质优、价廉、高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培训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张晓玲, 童蒙应, 钱慧琳.杭州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调查.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7):499450.

[2] 李长明.社区健康服务进展、问题及发展对策.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4, 2(4):1012.

[3] 陆超娣, 施永兴, 严非.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调查附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日门诊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21):17861788.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7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中间枢纽,是保证卫生服务诸多功能在农村基层落实的关键环节。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与其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密不可分,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建立一支稳定且具有较高素质的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不仅是保证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更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全科型乡镇卫生院科技综合示范及相应产品开发”中“全科型乡镇卫生院适宜人才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子项目的成果。该项目以天津市宝坻区口东卫生院为载体,研究建立全科型乡镇卫生院。本研究在对该卫生院卫生人员基本情况与教育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全科型乡镇卫生院对适宜人才队伍的要求,开展培训实践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口东卫生院31名卫生技术人员与隶属于该院的14名乡村医生为培训对象。人员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团体深度访谈、试卷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了解培训对象教育培训现状、需求及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1.3 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1.3.1 培训目标通过系统化设计培训内容与培训实施,全面提升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知识与技术水平,进而提升该卫生院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全科型乡镇卫生院要求。

1.3.2 培训内设计 在项目建设期内,对该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将培训内容整体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五大模块:全科医学基础理论模块、社区卫生服务基础模块、公共卫生基础模块、临床医疗模块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模块:根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和技术骨干参加的培训。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包括公共卫生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和西医适宜技术,其中公共生适宜技术根据内容穿插在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和公共卫生基础两个模块中培训(见图1)。

1.3.3 培训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完成全部培训任务:采用模块化的培训方式,大模块下包含小模块,每一次培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这种培训方式主要考虑到接受培训人员均为在职职工,工学矛盾问题突出,在系统化设计培训内容之后将培训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其优势在于时间安排更为灵活,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个人基础与工作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培训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为样本卫生院提供了大量参考教材与相关书籍。其中面授名训时间为40 d,总计320学时,根据该院时间安排从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下派相关专家、教师到卫生院授课。

2、结果

培训效果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参由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对培训过程的满意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参加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学习理念、学习习惯的转变情况;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情况;样本卫生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情况。主要采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以卫生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培训效果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实施培训前的测验与实施培训后的测验对比。

2.1 问卷调查结果共42人参加效果评价问卷调查与测试,包括31名卫生技术人员和11名乡村医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满意度为95.2%(40/42),教学方法满意度为92.9%(39/42),教材满意度为90.5%(38/42),课程安排、培训管理满意度为97.6%(41/42)。见表2。

从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上来说,78.6%(33/42)能够掌握或基本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理论,88.1%(37/42)掌握或基本掌握公共卫生基础与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理论与技术、适宜技术。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公共卫生基础与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理论与技术三项培训内容有1~2人完全不能掌握,均为医技人员,见表3。

培训对学员学习理念、学习习惯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5.7%(36/42)对全科医学有了全面的认识,71.4%(30/42)认为自己的知识有所更新,59.5%(25/42)认为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47.6%(20/42)认为服务观念有所转变,38.1%(16/42)认为学习动机有所增强,33.3%(14/42)认为培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然而,57.1%(24/42)的学员认为培训不能满足需要,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19.1%(8/42)的学员认为虽然培训不能满足需要,但是为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持。

培训对工作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76.2%(32/42)为患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的时间明显增多,61.9%(26/42)能够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50.0%(21/42)诊疗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全科思维,42.9%(18/42)工作中能够应用培训所学的新技术。从回收问卷中所提到的建议和意见中可以发现,多数学员希望今后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培训,培训对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非常有效。

2.2 团体访谈结果 共有8名学员参加小组访谈,包括医生6名,护士2名。访谈主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哪些课程印象最深刻?”、“哪些适宜技术对工作最有帮助?”、“工作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整体素质及精神面貌是否有了明显改观?”、“是否能够将课堂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从培训课程角度来说,学员认为所有老师授课水平都很高,特别是对全科诊疗思维、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等课程印象最深刻,主要是因为教师授课的方式比较灵活,内容比较新鲜。此外学员认为来自于临床一线的教师在授课时能够更多地将临床案例和临床新进展带入课堂,这对学员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惟一遗憾的是学时太少。适宜技术对工作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心电图、糖尿病、急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大家认为这些知识既常用但自己掌握的又不是太好,通过培训可以为患者和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接受培训后,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方式最明显的变化是对患者做健康宣教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了。一位全科医生谈到:“从前因为知识缺乏,想和患者讲也讲不出来,现在通过培训,这些知识都有所增加,知道该怎么指导患者了。而且我们现在还主动到村子里,给他们上课,做健康教育。通过这种形式,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积累,对个人很有好处。”此外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在诊疗过程中更倾向于运用全科思维了。一名在村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人员谈到:“以前来个高血压的患者,我就给他们开点药就完事了,现在我会问他一些和生活方式、个人脾气秉性还有家庭关系等有关的一些事情,有时还会调解家庭矛盾,会给他一些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总之,好像工作范畴不再局限于打针、开药了。”这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是一致

访谈对象普遍认为此次培训对工作非常有帮助,个人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因为工作太忙,休息时间少,本人自学的时间显得不足,更倾向于教师的面授,尽管授课老师提供了相关自学材料,但是几乎没有人在课后深入、广泛的阅读和学习。自学能力不足是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共性。另外,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培训有利于专业技术的提高,但是还不够深入,希望今后能够经常开展类似培训,特别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医生更受他们欢迎,因为可以知道更多的学科新进展和临床用药新进展。对于适宜技术的培训,访谈对象希望能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最好可以有机会出去进修。通过本项目培训,在职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所产生的明显效果,本次培训结束后,医院开始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更为适用且多样的培训项目。

2.3 试卷测试结果 采用培训前调研使用的同一套试题对学员进行培训后测试,两次测试间隔一年半时间,培训前的测试并未做成绩反馈与分析,具有较高的同测信度。培训前护士平均得分为(61.5±8.0)分,培训后平均得分为(72.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404,P0.05);培训前西医师平均分为(57.0±10.0)分,培训后平均得分(57.0±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n=15,t=0.000,P>0.05)。因测试题与培训内容并无直接联系,大部分内容需要培训者自学掌握与巩固,因此测试结果反映出,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自我学习能力不足,参考书籍与资料利用不充分。

2.4 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培训对象为不同专业岗位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方案设计应为多层次、多类别的。但培训对象的总量较小,每一专业类别多则十几人,少则几人,分层培训很难实施。因此,培训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内容更适合医生群体,对护理人员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的针对性不足,他们仍须参加个性化的培训。另外,工学矛盾突出,难以保证每次课程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均能参加。原计划为提高整体培训效益,希望周边其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自愿参加培训的设想难以实现,使得整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成本较高。

3、讨论

有研究提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应注重个性化,即根据农村卫生人员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尊重农村卫生人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村卫生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项目的培训实践作为个案,在个性化、精细化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成绩的同时,以下症结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8

1.3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缺少系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中医药项目严重缺少行政管理和系统管理,尚未形成体系。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慢性病、老年病等疾病没有开展。以中医内科为主,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率较低,相关政策未能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备。中医药诊疗服务基础差,很多项目没有纳入到医保范畴。中医药适宜技术还未完全覆盖整个社区,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行政管理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发展。

2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建议

2.1政府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支持和经济保障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政府应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率,普及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简、便、廉、验的特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社区配置相应的中医药人员、设备、药品。政府加大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保障投入,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46

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中医适宜技术在西丰县农村推广项目之一。经过16个月技术培训及项目推广,我们作为推广该技术县级子课题负责人在工作中总结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期在以后的项目推广及技术培训不断修正。

影响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推广因素及改进建议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问题:风湿性关节炎作为病名已为较多的农民及乡村医生所了解,但是由于抗生素等西药的普及,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出现慢性化和非典型化,加上农村卫生条件发展滞后,100%村卫生所无检验类风湿因子、抗“O”、放射线的相关设备,70%乡镇卫生院至今还不能检验风湿因子、抗“O”。因此,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多凭经验的印象诊断,易出现误诊现象。据调查,不少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甚至一些慢性关节损伤等外科疾病也被诊断成风湿性关节炎,乃至出现了治疗错误,贻误治疗时机。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技术本身虽然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易行的特点,符合我县广大乡村医生和农民患者的需要,但是以上所谈到的诊断问题对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起到负面的作用。

建议:为给一些乡镇卫生院提供相应的检验设备并作一定的培训,给与参加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技术的乡村医生开检查单的权利。设备配置经费可由辽宁省卫生中医适宜技术省项目办统筹,相应检验技术培训可以在县卫生行政部门协调下在县医院进行。这样可以降低误诊率,提高疗效。

培训教材问题:包括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内容在内的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教材确实言简意赅、图文并茂,但是教材语言叙述中医专业性明显,例如膏肓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但是绝大多数乡医是西医中专毕业从未受过中医系统教育。经过和一些乡医沟通,了解到他们有人连中医“寸”含义都不明白,这样取穴定位可能出现偏差,影响了治疗效果。

建议:教材中取穴定位可加上经验取穴叙述,例如,膏肓穴位于肩胛骨上下正中水平线上肩胛骨内侧缘处。这样可使乡医提高取穴准确性。我们县项目办的技术负责人也可以用这样方法和乡医沟通,协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乡村医生本身的问题:据统计参加培训的87名乡村医生中,,仅有10个左右医生受过中医教育,其他乡村医生都是接受西医大中专教育,从观念上就难以接受中医思维,不相信中医治疗效果,加上在这次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中,他们每个医生得承担西医中医计划生育在内共十一项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这些已经影响了原有的日常诊疗工作,工作之繁巨性使他们产生抵触中医技术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技术的开展。

建议:县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县项目办加大政策干预,建立包括中医适宜技术在内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检查奖惩制度,定期检查乡村医生完成推广病例数及治疗质量,还可以针对参加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乡村给予经济政策一定优惠,作为鼓励和优惠。希望省项目办针对一些中医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病例任务数量做一些调整。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经验的中医师定期为乡村医师讲课,使乡村医生接受一些中医观念和中医知识,以便更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药物问题:包括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项目在内中医技术推广初期所应用外敷药物均由省项目办定期提供,这样往往跟不上乡村医生在一定时间应完成病例数量。也影响了推广工作,贻误一些患者的治疗。

建议:鉴于我县中医医院有正规的中医中药技术人员及质量可靠品种全备中药储备,省项目办可以授权我院制作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所用药物制剂。这样既能保质保量又能及时为乡村医生提供药物,使他们按时完成技术推广工作。

授课问题: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项目在我县农村推广是在县级专家组项目课题负责人指导协助乡村医生开展工作,县级专家组应该经常到农村指导乡村医生工作,但是县级专家组成员往往担负繁重的临床工作,很难抽出连续时间到各个乡镇村屯指导工作。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5-000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Chines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of Hunan Province;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Methods 50% of the training doctors were adopted randomly from 4 training cours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tudent number of each course was 49, 51, 53, 53, respectively. Self-designed questio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06 training doctors. Results 168 (81.55%) doctors’ degrees wer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and college degree;186 (90.29%)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physician assistant and physician;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was 63.83%;Different study backgrounds of docto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ate of TCM knowledge (χ2=42.42, P=0.01). The using rates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all lower than 30%. 96.60%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hope to learn one or more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o help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Conclusion The degree, professional title, mastery of TCM knowledge, and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not optimistic. The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showed strong desire for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he health department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and develop targeted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clinic in towns and township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tinuing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夯实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基础,积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批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规划中还提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了更好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继续教育,笔者所属研究团队选择2013年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培训班医生206名,开展中医知识知晓率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及需求情况调查,以探求有针对性的中医继续教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卫生厅统一举办的“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班”医生206名(每家卫生院1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表设计

本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经过5位相关专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论证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医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习背景;②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调查,题目为闭合式,共10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如中医藏象、五行、八纲辨证、六淫、辨时给药、中医养生等知识,答对赋分为“1”,答错或不答赋分为“0”,超过2个题目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满分为10分;③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情况,内容包括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等。

调查均采用封闭式提问,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一般10 min可完成答卷,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调整问题后,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10名调查员,根据每期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人数的50%随机现场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并检查后回收;若发现未填写或缺项,则当场要求补填。共调查4期,每期调查人数分别为49、51、53、53名,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 d后随机抽取15位乡镇卫生院医生重测,重测信度为0.8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P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年龄20~54岁,平均(34.52±6.60)岁,基本信息见表1。

2.2 中医药知识知晓率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答对的题数/总题数)为63.83%,其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均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无差异(P>0.05),但其学习背景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有差异(χ2=42.42,P=0.01),见表2。

2.3 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不容乐观,仅有20.39%的医生经常采用中药治疗疾病,不足20%的医生经常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见表3。

2.4 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不同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不一,大多数医生希望学习针灸、推拿、敷贴、拔火罐、刮痧等操作协助治疗疾病,96.6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来帮助诊疗疾病,见表4。

3 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但本调查发现,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仅占21.84%,接受过西学中培训的医生为18.45%,说明中医培训及中医继续教育的范围太窄。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医生具有“四低”特征,即低学历、低职称、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低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学历和职称是反映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指标之一,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中,81.55%的医生学历为中专和大专,90.29%的医生职称为助理医师和医师,这与同类调查的数据[1]较为接近。另外,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仅为63.83%,且具有中医背景的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要高,由此可见中医院校教育及中医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前提下,仅有少部分人经常采用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众所周知,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不仅能够节省医疗费用,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配合西药较迅速、较长时间地控制血压,还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不适症状[2]。因此,不少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以帮助诊疗疾病。

基于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四低”特征及乡镇卫生院医生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建议卫生主管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中医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乡镇卫生院医生提高学历、职称、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降低基层医疗费用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3.1 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及对口援助,拓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国常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渠道为各类研修班、学习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及脱产进修等,但我国乡镇卫生院医生数量少、日常工作繁重,加之高昂的培训费用等,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生无法离岗学习,进而影响中医继续教育的开展。而网络远程教育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乡镇卫生院医生可随时随地学习,能有效帮助其提升学历和职称,提高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并可节省费用。另外,卫生主管部门可指定省、市中医院对口援助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定期选派中医药专家赴基层讲学,安排中医骨干到基层历练并指导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3.2 合理选择中医药继续教育内容

根据乡镇卫生院医生呈“四低”的特征和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现实状况,在进行乡镇卫生院中医继续教育时,应首先夯实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再开始加强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的培训,以实际满足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迫切需要。

3.3 以农村地区疾病为导向,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方式

据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循环系统疾病(50.3‰)和呼吸系统疾病(47.7‰)是我国居民2周患病率的前2位,我国农村地区2周患病率最高为呼吸系统疾病(50.4‰),按照疾病类别,农村地区2周患病前5位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3]。对于这些疾病,正确选择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减少患者耐药性,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在中医药继续教育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农村地区2周患病率靠前的疾病,结合临床案例及科研成果总结疾病的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常用治疗方法并用于教学,以快速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世强,陈平,马渊俊,等.甘肃省积石山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及其服务能力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39-41.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11

与会专家对该设想表示一致认可,同时建议:充分利用国家实际培养的专业医疗卫生人才,调整乡镇医生准入制度,努力促进医疗重心有效下移,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农村卫生室的行业人才建设;通过政策性规定,尽快制定并推行“乡医”制度,使获得执业资格的“乡医”只能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行医。这样一来,既为农村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医疗队伍,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又可以有效解决医学院校大

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新华网》

浙江: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政府决定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

浙江省政府近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费用变化,提高

对医疗费用的监管能力。

((新华网》

太原:双管齐下建设乡镇卫生院

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太原市卫生局出台一系列整改措施,扩建乡镇卫生院,并加派巡回医疗队技术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建设方面,太原市卫生局将对1O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力争建设成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并为3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解决农民就近就医问题。目前,已有50名热爱农村卫生工作,熟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乡村医生到市直8所医院免费临床进修,由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具体指导。

今后,太原市6支巡回医疗队每月下乡将不少于20天,在全市1013个行政村开展巡回医疗,20个卫生支农专家组每月下乡将不少于1周,轮流到54个乡(镇)卫生院坐诊,按照当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进行医疗服务收费;成立1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中心,继续开展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诊、义诊,居民在社区即可享受到专家服务。

《山西商报》

新疆:乡镇卫生院人员进全额事业编制以一专多能为原则

近日,新疆编办、卫生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合理调整全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解决农牧区乡镇卫生院人员匮乏的问题。

根据《标准》,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人员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人员配备以一专多能为原则,凡能兼职的不另设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编制总额的85%,预防保健人数以保证预防保健任务的完成为原则确定。今后,各地将根据自治区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行政区划调整、服务人口变化等情况,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进行一次全面审核。

《标准》还要求各地乡(镇)卫生院的设置严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乡(镇)行政区划进行,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泰州:社区医师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4月21日,江苏省泰州市10多家二级医院的120名医生,完成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市级培训科目。

此次进行的市级培训项目共20个,是在原36个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确定的重点项目。有中医基础的医生,经过1~2天的培训,就可以基本掌握。

据悉,该市计划用1年的时间,通过层层培训的方式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从6月份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全科医生接受培训;8月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选择项目进行推广。

江苏省中医局有关人士说,泰州是全省第一个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地级市,今后省内其他地区也将逐步推广泰州经验。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12

中医适宜技术内容丰富,对于中职护生,应仔细筛选操作性强,易于掌握,在生活中常用,临床中广泛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加以教学;中医适宜技术是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施治措施,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医者必须有深厚的中医药底蕴,并且已确实领悟此项技术。调查显示,基层医护人员中西医医生和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使用技术时只辨病不辨证,生搬书本,虽然操作规范,但是疗效却不佳。将中医适宜技术引入中医护理教学中,除了注重临床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的教授,还应注重中医思维、中医理论的教学设计。我校中医护理教学团队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确定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增加相关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内容,尤其是常见病的按摩法、保健穴位按摩法、耳穴及冬病夏治等方面形成校本教材,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堂上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漫画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学生容易感觉枯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值得中医教师思索。尝试以漫画形式进行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学生乐于接受,生动形象且妙趣横生的图画配上浅显通俗的文字,让学生记忆深刻。

3.重视实践技能课

依托我校中医护理实验室,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具体病案,锻炼学生中医护理技能应用的能力,如感冒患者如何使用刮痧法、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腹泻的高氏揉捏法、治疗失眠的三部推拿法等。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任课老师集中备课,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在中医护理的教学中形成以实践活动、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上动起来,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13

(一)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国家农村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中医药的需求,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农村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中医药服务队伍,基本满足广大农民不同层次的中医药需求,使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和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农村中医药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树立全局观念,农村中医药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加快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坚持“一网多用”,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不断拓宽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

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用比较低廉的价格,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科技进步为依靠,积极推广、应用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坚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突出重点;城乡结合,东西部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改革创新,稳步发展。

二、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中医药各项任务

(四)制定实施方案。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所赋予的职责,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优势与作用的具体政策措施;确定《纲要》指标体系中有关中医药的具体指标值,并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提出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中医药服务的实施方案;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积极推进中医药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五)加强分类指导和督导评估。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经济发达地区要不断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扶贫计划,扶持贫困地区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和在防治地方病、常见病等方面的作用。要建立初级卫生保健中医药分级监测和评估制度,将初级卫生保健有关中医药统计指标纳入常规统计和调查,及时、准确反映实施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地方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国及各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中医药工作的实施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评估。

三、加强农村中医药机构和服务功能建设

(六)认真做好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改革与服务功能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当地中医药实际情况,做好县级中医医院基本设施配置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设施配置标准以及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

(七)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达到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标准。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是农村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的业务指导中心,承担农村中医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及业务指导等职责。县级中医医院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高诊疗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开展与乡村卫生机构纵向的中医药业务技术合作;要积极做好接收培训、技术下乡、巡回医疗、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科研成果等工作;要做好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有关基层中医药业务管理工作。

(八)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设施配置标准完成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要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使中医药技术服务参与到医疗、预防、保健的全过程;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特别是中心卫生院,要根据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突出中医药专科(专病)特色并逐步形成优势;通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

(九)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建设。村卫生室要有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设施,要积极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特别是简便价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防治疾病;至少要有一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要向群众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切实降低医疗成本,让广大农民受益。

(十)鼓励多形式办医。要打破所有制限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民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社会、个人在农村地区投资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中医执业医师在农村个体开业。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办中医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营造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竞争的环境,对符合条件的民办中医医疗机构应一视同仁,政策上给予鼓励。

四、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

(十一)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思路。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本地区农民需求和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和农村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条件,由省级以及市(地)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筛选那些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本地区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通过组织编写教材、实用技术手册和办班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以推广应用。

(十二)加大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县级中医医院要利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担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其对乡村中医药业务的带动、指导作用,要将经筛选的适宜技术有计划地向乡村医生进行推广,确保他们学得会,用得上。乡(镇)卫生院要注重适宜的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推广工作,并与中医科建设相结合。村卫生室要将学习和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业务建设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新机制,调动技术持有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推广工作要注重实效,要将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在当地的普及情况、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服务技能提高情况以及农民医药费用降低情况等,作为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评判标准。要加强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制度建设,将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与县级中医医院评审、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及乡村医生的培训考核结合起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全面推动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五、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业务素质

(十三)明确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到*年,全国乡(镇)卫生院临床中医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他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以中医药知识结构为主的乡村医生要具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村级医务人员应占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村级医务人员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培养一批农村中医骨干。

(十四)做好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按照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教育资源现状,制定3—5年的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中等中医药学校(含民族医学校)在合理布局并有利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原则下,申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为农村培养高等中医药专科人才;争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办五年制农村中医大专班,采取中专、大专连读的方式,面向农村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制定严格的政策措施,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回到农村,为农民服务。在医学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在中等医学专业中可保留中医类专业(乡村医生方向),以适应本地区农村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十五)完善农村中医药人员在职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中医药终身教育制度,使农村中医药人员不断巩固和更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制定具体措施,认真落实。县级中医医院要发挥培训职能,承担乡、村两级中医药人员的培训任务,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农村中医药人员接受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建立农村中医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在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工作的农村中医药人员,每五年参加进修学习的时间为3—6个月。在有条件的县级及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或具备条件的中心卫生院要承担培训农村基层中医医师的任务,对高、中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培训。

鼓励农村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兼学中医并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民服务,加强农村临床医疗服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及有关优惠政策,制定培训计划、编写配套教材、加强师资培训、提供补助经费等。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定期组织的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中,中医药的内容要占有一定的比例。

(*)加强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充分利用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鼓励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中医药教育试点举办的中医类、中药类专业的学历教育;鼓励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参加相关中医药类专业学历教育自学考试;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中医药学历教育。力争使农村现有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六、依法加强农村中医药的监督管理

(十七)强化农村中医监督管理。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行业管理,强化农村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制定中医药医疗服务规范,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医疗操作规范、合理用药进行监督检查。杜绝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个体开业,严厉打击打着中医旗号的各种非法行医活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农村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的法制意识。

在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过程中,要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加强对村卫生室中医药技术应用、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监管,促进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

(十八)加强农村医疗机构中药的使用管理。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中药采购的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农村卫生机构中药药品集中采购,严禁假劣中药进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使用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应由乡(镇)卫生院通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统一代购,保证中药的质量安全。

乡村医生使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对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要加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七、重视做好贫困地区的中医药工作和民族医药工作

(十九)做好贫困地区中医药工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发展政策和战略研究,在中医的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实施中要强化对贫困地区的带动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协作,经济发达地区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本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对西部地区的“一帮一”的对口支援工作,采取捐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支援西部县级政府举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受援单位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要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确定对口支援关系,在协议书中要明确目标、任务、方式、时间,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辖区内市(地)级以上中医医院,对口支援本地区的农村中医医疗机构,要从市(地)级以上中医医院抽调医务人员,开展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医巡回医疗,深入边远贫困地区提供医疗服务。

市(地)级以上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的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县级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服务方式可采取定期轮换或参加巡回医疗服务等形式。

(二十)重视做好民族医药工作。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民族医药工作,在做好民族地区的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切实加强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提高乡村民族医药人员的素质,继续做好名老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鼓励中医药、西医药人员学习民族医药。继续做好民间单方、验方的挖掘、整理工作,积极有效地推广民族医药技术。

八、积极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

(二十一)加快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步伐。各地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及评审细则》,积极开展建设工作。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选择农村中医药工作较好的县(市、区),积极开展省级创建活动,争取使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行政区划15%左右。鼓励有条件的市(地)积极争创全国或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地)。

(二十二)充分发挥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示范带动作用。要认真总结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经验,巩固建设成果,提高建设水平。要将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规范化,作为全国或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并加以推广,以全面推动农村中医药工作。

九、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中医药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