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用13篇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1

一、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意义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公关意识、公关知识和技能,而案例教学法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公共关系理论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轻松地学习并掌握它。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中,以真实、生动的公关案例为线索,让学生自觉进入公关“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参与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沟通,把书本中静止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把抽象的理论变得丰满有形,课堂上下洋溢着活跃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共关系基本原理的理解,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公共关系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堂的典型案例分析,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联络、交往、沟通协作能力;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培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运用现代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的能力;学会对产品、组织或个人进行形象策划的能力;学会各种公关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学会演讲与谈判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业、择业与就业,成长、成才与成功都大有裨益,为他们腾飞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三)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于公关案例教学强调批判反思,注重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多向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聚合效应,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案例。

在公关教学中,每个教师根据每个部分内容都选择不同的公关案例,每个案例背后都有深刻的意义和魅力。但不管案例内容和形式如何,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选择案例时应考虑以下三个标准:

(一)典型。无论正面或是反面的典型案例均要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典型的案例能够充分地传递教学内容信息,使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并迅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相关的思维形象,得到更多的启迪和借鉴。

(二)精悍。选用的案例不宜过多,必要的话,完全可以围绕授课内容,以一个“经典”的案例贯穿始终。这样既能把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体系讲深讲透,也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详尽的操作技能。

(三(中国整理))新颖。选用的案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发生的事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公关案例在追求“新”的同时,应该向更高层次的“创”上发展,使案例教学更丰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所以,教师如何广泛收集材料并且能够把各种材料进行有机而合理的组合变得更加重要。

三、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要做好公关案例的教学工作,应遵循下列步骤: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并认真研究案例,准备好案例讨论可能涉及的知识。教师应该提前把公关案例发给学生,因为案例课和一般的问题讨论课不同,学生预习案例和准备课堂发言提纲是上好案例课的关键。自学案例要求学生精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案例材料,了解背景和给定的条件,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弄清本案例的关键问题和隐含问题,进而产生新的设想。

其次,合理组织课堂案例教学。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正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案例教学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独立与自治,“自学与互学”。案例教学中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全班学生集体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处在辅助地位上的。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既不能过多干预,也不能撒手不管。随着课程的发展,学生对案例教学日渐成熟,教师应逐步退到幕后。教师要尽量扮演好四种角色:导演、教练员、触媒、备用信息库。

(二)灵活巧妙的运用案例。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巧妙的运用案例,经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发挥整体综合效应。

案例教学法应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和分析文字,同时,它还可以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并用,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真实性。如讲公关礼仪时,找学生演示这样一组简单的镜头:给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做介绍。通过演示,学生初步掌握了会客、介绍握手、交谈等礼仪。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2

目前在《公共关系学》这一科目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不管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问题,还是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成果。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资料对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公共关系学》的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看法以及建议。

一、我国教学体系中的《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是在80年代的时候才被引入到我国的,现阶段其已经经过了引进、误区两个重要的阶段了,并且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很多政府以及企业等各界的人士都非常的重视这门学科,并且很多的组织已经将其纳入到了人员聘用的条件中了。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全国的各个院校也适时的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这样的一门课程。这就对学校的相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带领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是非常艰巨的教学任务。我们对现阶段这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以下分析,公共关系学科是组织为了能够塑造起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相关的传播手段来对公众产生影响的一门重要学科,并且这是一门非常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新兴管理学科。这门学科所特有的性质以及特点就要求对其的教学,不能以传统的“灌溉式”教学为主,而是应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在公共关系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公共关系学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中为主体的双重性作用。

二、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因为我国公共关系教学的起步比较的晚,所以相关的教学经验也是比较的少,少有的教学经验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水平上,非常缺乏实践经验,另外也是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使得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公共关系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的各种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思想比较的保守,对公共关系这一学科的认识不足,总是认为其不重要,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具备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二)教师在思想认识方面具有一定的障碍性。由于这门学科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所以很多教师对其并没有充分地认识。

(三)案例教材比较的缺乏。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案例,没有综合性比较强的案例,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另外,大多数案例都是国外的,我国的案例特别的缺乏,这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低。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学习上对于教师的依懒性非常的强。上课的时候学生仅仅是听教师讲课,然后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的死板,长期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相关的措施研究

(一)注意正反案例的教学使用

通过对正反两方面案例的使用才能使得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到“危机关系”这一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举出丰田与耐克这两家公司来,两者都是因为在广告方面出现失误,内容欠妥,伤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面对这样的公关危机两家公司具有一定的危机应对表现和措施,然后教师对两者在处理问题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方式并用

学生是学习中真正的主人,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逐步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教师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提高公共关系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这种让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式并用的教学形式,更能够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以及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一定把握好自己的案例教学中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中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强调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让班级内的学生积极的展开讨论,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之间的讨论,要保证学生们讨论的问题是具有关键性的,不断的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质疑和挑战,逐渐的推动学生分析出正确的问题处理决策。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一方面,不能在一边做旁观者不参与学生之间的话题;另一方面也不能长篇大论的讲,影响到学生的思路。

(四)加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教学

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针对这样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增加实践的教学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是公共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当讲到公共关系策划的创意技巧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同学当场用所学习的头脑风暴法对整体的活动进行策划,并尽量的策划出一个整体的方案。这样的过程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营造出非常好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公共关系学》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并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度,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层加大对这一科目重要性的教育力度。提升师生对于这一科目的重视度,并在教学中加大对这一科目的考察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提升学生在公共关系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也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创新。进而实现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帆,肖方祥,王艳林.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优势[J].教学方式研究,2010(03).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3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公关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与专业训练掌握公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源于实践的案例法便成为公关教师课堂教学的首选方法。欧美的大学一向重视案例教学,在西方学者看来,寓普遍原理于特殊现象之中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判断能力的最佳途径。[1] 伴随改革开放共同成长起来的中国公共关系学科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关教育体系已初步成型。公关教师队伍日渐专业,公关教材内容日臻完善,公关教学方法也日益灵活。然而国内现实工作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分歧,教学任务上的压力,以及教材内容上的局限,导致我们的公关案例教学尚存在的一些操作误区,常见的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案例研讨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未有效发挥;热衷于拿来主义坐享现成案例,不愿亲自动手整理适用个案,导致论证具体公关理论的案例缺乏针对性;拘泥于经典教材上的传统案例,忽视当代社会中的鲜活事件,案例教学内容落后于时展趋势;案例分析形式单一、浅尝辄止;将简单举例等同于案例分析,未能深化总结,等等。

1 概念的厘清

案例一词源自医学领域,最初是指医疗部门根据临床诊断记录下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病例资料,后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借用到法律课堂教学之中。案例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成功激励了商业教育领域,1908 年案例法被哈佛商学院正式引入商业教育领域,经过哈佛商学院的开发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案例分析法。由于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深受师生好评,所以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及其他一些学科也相继引入案例分析法,且案例分析也在这些学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在公共关系学领域,公关案例主要是指按照公共关系学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去实践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公关事件。[2]

2 公关案例教学中应遵循的三原则

科学运用案例法教授公关学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案例教学的适用、双向和循环三原则,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在案例筛选、案例呈现、案例实践3个环节上采取了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改进。

适用原则:课堂教学所用案例必须能够满足教学内容需要。教材通常按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逐步呈现公关理论与实务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不能一个案例套用整堂课,也不能一堂课任意借用N个案例。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面对逐条阐释的公关理论(如平衡沟通理论),只需截取经典个案的对应部分进行论证即可;面对整体描述的公关实务(如公关策划),则需借助完整的个案进行佐证。

双向原则:虽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学原则倡导已久,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常常因赶时间、求进度而挤压甚至占用主体的效用空间(认为学生分组研讨、逐个发言太浪费时间),以至于在高校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依然十分普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双向沟通原则并未得到有效贯彻。

循环原则: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丰富的公关案例来自鲜活的公关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是所有公关学人叩开成功之门的必经之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见理论与实践部分脱离的现象,即课堂上完成了用公关实践中的案例论证教材中的公关理论的过程,但如何用书本上的公关理论指导身边生活中的公关实践这一过程却被很多人“遗忘”了。

3 公关案例教学中可改进的三环节

针对公关案例教学法中常见的操作误区,我们着力在3个环节进行优化改进。

3.1 在案例筛选环节上,围绕教材,扩充拓展

案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联想,增强学生实操。[3] 现有的公关教材因受篇幅所限,无法将诸多优秀案例一一收录,或者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或是抓小放大式的关注一隅,即便有专门的案例分析教材作配套,但由于编者的视角不同、立场各异,其内容也未必适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在案例准备阶段勤勉为之,围绕教材章节安排进行增删取舍。以熊源伟先生主编的教材《公共关系学》为例,在第四章介绍公关组织结构时,分为公关部、公关公司、公关社团三类,遗憾的是都没有相关典型公关组织机构案例作为支撑,教师在讲述这3个类型公关组织时,应提前准备相关组织机构的材料,才能使内容有血有肉,而不至于流于空泛。笔者的个人实践是公关部选取了健力宝集团的公关部作为案例;公关公司选取了长城公关公司为代表;公关社团则以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为代表。如果只是简单枚举则失去了案例的功用。找出相关案例后,还应对照教材内容进行详解,如公关部的地位职能;公关公司的运作方式;公关协会的工作内容。在遴选案例之时,还应注意案例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案例的共性意义在于其反映了公关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案例的个性意义在于其反映了公关在特定条件下的典型效应。细心甄别案例的共性与个性成分,能够大大提高案例在揭示公共关系活动内在规律方面的有效性。由于案例受公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异彩纷呈,不存在所谓包打天下的通用案例,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尽力做到既有成功的案例,又有失败的案例;既有普遍意义案例,又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从正反两方面、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更好地发挥触类旁通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案例内容的展现上,宜动静结合,形式多样,既可以是静态的文字描述,也可是动态的影像传播,还可以是现场的情景模拟,亦或是兼而有之。

3.2 在案例呈现环节上,突出互动,双向沟通

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呈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如果把这一过程比喻为赛艇的话,教师的角色应是掌舵者,学生的角色是划桨人。教师在课堂呈现中应随时把握方向,勿使课堂研讨止于皮毛或偏离正轨。案例的真正意义在于把学生引入实际发生过的场景之中,启发他们思考,训练他们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的实操能力。所以教师不必一味独自深究,只需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把更多发言的时间和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们。当学生们在主动探寻过程中遭遇瓶颈、出现偏差时,教师再予以适度点拨、启发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窒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基于课堂研讨的分组准备,包括基于教材内容的问题准备,基于分析总结的评价准备。目前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PBL法(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主动搜集整合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在公关案例教学实践中PBL的一般步骤是:(1) 教师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合适与否是影响 PBL效果的关键因素。设计问题时必须注意的是:应以公关实践中的复杂情境为核心,难度要适中。如QQ大战360危机公关的成效如何。(2) 学生解决问题。由于个人的学识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解决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与相互协作,所以运用PBL法首先要把学生分成每组6~8人的若干研究小组。划分小组时必须注意的是:不宜以学生的彼此熟悉程度、共同兴趣爱好进行自由组合,而应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有意安排。为活跃课堂气氛,还应引入竞争机制。各小组可自行取名,小组发言人需轮值不得固定。发言分为本组观点陈述和组间自由辩论两部分,以形成良性的对话机制,避免出现鸡同鸭讲话的窘境。如基于“中国国家形象公关宣传片之我见”的课堂研讨。(3)师生评价问题。学生们通过充分研究讨论对该问题已有较多认识,在该阶段中教师可适时予以总结概括,回归公关理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回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并反思尚存的不足,这些活动也包含了学习者评价自己以及合作伙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4]

3.3 在案例实践环节上,紧扣理论,循环往复

高校公关课程设置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公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特定在情境下解决特定问题。在公关案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要义在于用公关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来检验公关基础理论,并用公关基础理论去指导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公关实践。公关实践并非仅局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那些广告宣传、商业策划、危机管理等实务内容,还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公益事业、网络传播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为什么公关案例都要拿来呢?学生自己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去创造公关案例。在校园生活当中,公关实践大有可为。学生们尽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公关理论去影响校园内外的公众,改善组织形象,协调社会关系。以广东商学院教学实践为例,广商位于城乡结合部,周边环境复杂,校园安保工作责任重大。学生们在系统学习了内部公关、调查策划等相关内容之后,教师便开始着手指导学生开展“校园保安形象公关策划”活动。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学校保卫系统运作,直接访谈保安人员,问卷调查师生员工满意度等方法获得相关信息之后,为校园保安做了形象公关策划方案,并组织了后续的公关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当中,任课教师对学生们组织的公关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评价至关重要,如活动前任课教师与校方联系参观访问时间、经费支持,活动中对学生们提出的策划方案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后对组织程序、执行效果、理论应用进行评估。这一过程当中,若缺乏教师的帮助,学生的公关实践活动易流于形式,难以深化;而教师过多的干预又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公关教师要始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舵手角色:掌控方向,而非划桨。

4 案例教学法的终极追求:价值取向决定最终结果

当我们的公关任课教师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必定会驻足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公关的价值取向。纵观国内的公关实践,特别是那些知名企业的危机公关案例,贬多于褒,毁胜于誉。从蒙牛诋毁伊利案到双汇添加瘦肉精案,从QQ大战360案到归真堂上市惹非议案,在某些隐身幕后的所谓公关高手的精心策划包装下,无不是滥用社会关系,百般抵赖,千重狡辩,以达到蒙蔽消费人群的目的。[5] 诚然公关要讲艺术,但绝不是忽悠人的“艺术”。公关攻心,就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敢于担当,勇于认错,这是最简单、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方法,却是最容易化解信任危机的方法。[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公关教师所培养的正是未来公关行业的接班人,因此教师们在处理类似公关案例时,首先应把正确的价值取向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公关案例教学应指向这一终极追求,而不应急功近利地只重经济效益,热衷于传授各种所谓的公关技巧。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天马行空地任意拔高,脱离社会现实地奢谈高阶公关。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商业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这更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明爽. 案例教学法与公关教学[J]. 公关世界,1996(1).

[2] 熊源伟. 公共关系案例[M]. 修订版.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 胡淑芳. 公关教学重在实践应用[J].公关世界,1999(2).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4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意义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性很强,教师如果仅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而不能深入的理解。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学生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例如,在讲述公关调查时,为说明公关调研的重要性,我以案例“先回答这几个问题,然后再开展你的公关工作”为例,使学生对公关调研的重要性形成了深刻印象;再如在讲述服务型公共关系活动时,以小天鹅的“1、2、3、4、5”特色公关和海尔售后服务公关为例说明服务型公共关系的意义。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使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灵活、更牢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教师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例如在讲述公共关系职能问题时,以蒙牛集团的“超级”公关之旅为例,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然而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一些高校也大规模招聘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为应届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理论根底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中所选案例质量不高。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最为重要,所选取的案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高校从事公共关系教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以前是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没有在公关领域从业的经历,缺乏公共关系的工作经验。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目前教师主要通过查找书籍、杂志、互联网等方式加以获取。而且案例一经确定多年不变,经常是一个案例不断地重复,这样就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

3.案例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教师把案例作为常用的教学工具使用,但在讲述不同案例时套用相同的模式,将案例教学等同于模式教学,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过程不够新颖,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教学效果降低。

4.案例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案例教学的一些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而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支持可以有效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国内的很多学校对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缺乏案例教学所需的专门的教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于高校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高等学校应有计划的开展此项工作,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对于参与的教师应在待遇上优厚、政策上放宽,对于表现优秀者,学校应给予奖励。这样既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又能锻炼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2.提高所选案例的质量。首先,应选择那些经久不衰,公关史上有名的案例。这种案例既能体现公共关系理论价值,又有公共关系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如美国经典案例“鸽子事件”、世界经典案例“只有一位乘客的航班”等这些案例以公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从正面提供了公共关系实践的经验,学生学习这些案例,既能够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公共关系实践能力;其次,要注意选取内容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案例。如案例“法国碧绿液的眼泪”描述了法国碧绿液公司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就地销毁世界各地1.6亿瓶矿泉水;爱德曼公司为宝洁公司推出碧浪洗衣粉策划的“清洗全球最大的衬衣”的案例;华立集团以“关心下一代成长”为主题策划了“太一”工程活动案例等。

3.案例教学形式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可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堂人数的不同,每组控制在6~8人左右,在布置案例时可以让各小组随机抽选,提高公平性和趣味性。为保证案例分析的质量,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包括案例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论知识结合点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根据讨论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课堂发言提纲。要求每组尽量安排所有成员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可以把成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案例讲述,另一部分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讲述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案例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讲述公关人员素质问题时,以“你会做吗”为例,学生自行设计了一个招聘现场让学生分别扮演考官和应聘者,应聘者的各种表演,使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讨论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每组完成案例表演之后,可安排另一组作点评,其他组也可以作补充。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整个案例分析作总结,指出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4.加大对案例教学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沟通氛围对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非常重要,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可以专门安排公共关系课程的大型活动室,活动室内应备有各种讨论用桌椅,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上课的需要摆放成不同形状;还应购置与课程有关的设备如:话筒、摄像机、投影仪等,同时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可持续性,学校要有计划的添置和更新相应的教学设备,保持与其他院校同步或保持领先,这样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会大有益处。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5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意义的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事件或活动的客观描述或真实记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即是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法。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训练法,即运用案例对学生、学习者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教学方法。王续琨指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各门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塑造本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关键在于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性训练。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既是提高公共关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公共关系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2]。

1.1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案例教学目前是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在很多学校中,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都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尹佳、厉敏萍认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而孟宪琴认为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关系案例数量不够多,较陈旧;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缺乏针对性;案例讲授中的教学效果不佳[4]。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在教师以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更好进行案例编写与选择、如何运用案例素材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与提升、如何均衡案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1.2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教学的一个自然选择,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务活动中针对以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将案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关联,具体也就是既有案例分析内容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关联,又有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活动实际塑造自身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的关联;对案例分组进行细微优化与调整;对案例指导与评价进行优化与调整。2011年6月,在多年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所任教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及改革方式的基本看法。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44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总体情况的看法方面:有60.5%的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案例教学对“公共关系学”整体教学重要。有83.7%的学生认为实际上案例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所占比例(约为1:1)正常(一般)。有81.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案例质量很高。有6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好。有9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或尚可(一般)。有9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或尚可(一般)。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主导讲评案例的看法方面:有79.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数量正常(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选择恰当。有5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采用软件播放案例恰当。有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内容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未让学生参与讨论恰当或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讲评案例自身未包含问题恰当或正常(一般)。

在对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案例作业情况的看法方面:有86.0%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相对整个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正常(一般)。有90.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分组方式较好或尚可(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每组学生的人数正常(一般)。有79.1%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在课下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沟通恰当。有95.3%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下讨论情况很好或正常(一般)。有76.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堂案例报告很好。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书面报告恰当。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分数恰当。有62.8%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组长和小组成员相同分数恰当。有72.1%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现场点评恰当。有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点评时未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恰当或正常(一般)。

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优点是: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缺点是:老师评价重复过多,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没有提前给学生作分析。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很有特色,同学们很有创造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改进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讲评在内容上更加具体深入。

1.3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过去了解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总体模式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改进案例的来源和结构

目前授课所用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案例大赛中的大型获奖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适用性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可以从案例的国际化、案例的大小、案例的新旧、案例与教师的关系、案例与学生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国外案例的数量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小案例的数量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适当增加时事性质的案例增强时代感;适当采取案例分析中教师全程指导和部分指导案例混合编排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制作部分案例等。

1.3.2改进案例小组分组方法

案例分组方法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未来应增加对案例小组分组的控制程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分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1.3.3其他改进思路与策略

一是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采取精读精析案例和泛读粗析案例两种基本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扩大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和实施案例大赛等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影响力,提高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践。三是通过案例策划教学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现实公关需求。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进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活动,使案例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立体感,更有现实意义。

1.4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定性分析的深度不够、定量分析的数据不足,因此相关结论和建议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未来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意数据的跟踪分析,同时应重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长期分析。

2专业实习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1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习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最密切的环节之一。专业实习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某个方面的系统专业实践,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专业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运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流于形式,匆忙应付,走过场的现象严重。

2.2.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撰写专业实纲

不同学科的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入企业、接触市场的实践经历。因此,应该增强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专业实习应该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以后对其内容的一次实践应用,因此专业实习的时间和地位需要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系统考虑,专业实习应该在主要专业课程结课以后开始,一般可以安排大三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实习持续的时间至少应该达到四周以上。同时,根据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撰写相应的专业实纲,明确专业实习的具体目标和相应进程,作为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

2.2.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实习形式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6

对公共关系等商业服务类专业课程来说,新课伊始,讲解核心概念的含义、意义及作用是一个有些枯燥和困难,但又绕不开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一上来就讲解相关的理论概念、意义及作用,然后让学生去记、去背,到时考试看记住与否。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是枯燥低效的。改进后的方法是,教师先讲理论,然后用例句或相关案例佐证理论的正确,以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记忆。其实,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当前的中职生大多是基础教育中的学习落后群体,以往学业上的屡次受挫和打击,使他们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和进取心不足,对学多没有兴趣,尤其厌倦枯燥的理论讲授。因此,枯燥的理论讲授,对认知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的中职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难以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创新性提出了“以案例的导入和连环递进分析为主线的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简称“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下同),在公共关系等商业服务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下面,以公共关系课程中《公共关系的含义和职能》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介绍“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在公共关系课堂上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在公共关系课程中的运用

“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先导入一个有趣的新闻案例,通过教师的置疑设问,启发诱导学生一步步对案例进行连环性深入分析;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思考出答案的同时,也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思想理论。这样,以导入的案例为线索,将教学中各个知识点挖掘出来并串联起来,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采用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公共关系的含义和职能》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如下:

1.案例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事先精选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新闻案例――美女空中撒钱。

讲课时先用课件将两张案例图片导入课堂,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导入案例文字内容,让2~3名学生分段阅读案例――美女空中撒钱。目的在于,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案例分析,引出新知

案例读完后,教师提出如下4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

(1)案例中公关活动的组织者是谁?

(2)组织者开展公关活动的对象是谁?

(3)组织者开展公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4)组织者开展了哪些具体公关活动?

然后,选择3~4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回答中找出公关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即如下: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

(2)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

(3)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是传播沟通。

(4)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接着,教师提示:任何一种公共关系活动均具有以上几个特征或4个构成要素。

然后,引导学生从公共关系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整理、构思出公共关系的概念。

3.案例挖掘,再探新知

教师接着提出新的疑问:案例中的公关活动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主办方在认识上有什么偏差?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挖掘案例,探究活动组织者可能存在的对公关认识的误区。

教师做如下点拨,引导学生思考:

(1)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采取撒钱的公关活动方式是否有失高雅?

(2)该公司选用美女是否有炒作或作秀之嫌?

(3)该公司采用气球装载美女实施空中撒钱活动安全上是否欠考虑?

(4)该公司单纯采取撒钱公关活动,方式是否有些单一?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点拨修正,引导学生推断出人们对公关认识的7个误区。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的公关活动发挥了什么作用?它期望发挥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推出公共关系的3个职能。

上述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对案例的分析中自主找出公关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出公关概念,然后,进一步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认识的7个误区和公共关系的3个职能。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信心。

4.案例延伸,拓展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的公关活动给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你认为是否应采取措施来弥补?如果你认为有必要,那么,你建议采取什么措施呢?

以此问题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有创见的回答,给予欣赏和表扬。

5.课时总结,加深理解(以“14173”学习链,指导学生梳理巩固本课时内容)

本课时中,通过引入一个“美女空中撒钱”的案例,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连环分析挖掘,使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总结出了一个公共关系概念,发现了公关的7个误区和3个职能。故此,我们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总结提炼为“14173”学习链或学习提纲,以易懂易记的“14173”学习链,指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脉络,加深理解,升华提高。

6.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作业是――通过对“美女空中撒钱”案例的分析,你认为一个企业应树立什么样的公关观念,此问题的设计意图是为下节课内容――公关观念――的讲述做铺垫。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了“以案例的导入和连环递进分析为主线的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它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现代职教理念。使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交流产生积极的课堂互动,使课堂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平台,并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创新点与价值

“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一个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的连环递进分析,使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理论化、理论实践化、师生互动化,并最终达到学生兴趣化、学习自主化、教学能力化的目的。

教学内容案例化――把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融于教学案例之中,通过案例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和统领起来,既方便学生梳理归纳记忆,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案例理论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连环分析,一步步地挖掘提炼出了案例中隐含的公关思想理论。

理论实践化――案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条重要的教学线索,通过案例剖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践的氛围中,增加对实践的感性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两张皮或简单验证式的做法。

师生互动化――教师主导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学生兴趣化――有趣案例的导入引起了学生兴趣,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通过案例的解析变成生动的事实,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学习自主化――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理论。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知识不是老师教我的,而是我自己思考得出的,自己发现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乐趣和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愉悦感,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教学能力化――通过对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使学生从案例内容这一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识、深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精选案例材料。精选的案例首先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第二,应具有趣味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第三,案例内容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能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和统领起来,能够比较深刻地解释既有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方法;第四,应具有启发性,能从它的成功中获得启迪,或者从它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

2.要深挖案例价值,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案例的基础上,挖深、挖透案例,找出案例中涉及的各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出案例中各种观点主张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找出案例的引申义、借鉴意义等等。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一步地得出所学理论。从小案例中引出大理论,明白大道理。

3.分析案例时,教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赏识、多激励,要尊重学生创见,对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要给予欣赏和表扬。不要问太难的问题,也不要连续追问学生,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要合理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同时,要善于控制案例分析讨论时间,以免影响上课进度。

5.分析案例时要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教师不能一手包办,搞“标准答案”或发表“权威性意见”。对学生的各种回答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总结,以升华学生认识。

参考文献:

[1]卢华丽.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研究,2009(8)

[2]谢宗云. 浅论案例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7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以公共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其管理活动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因此,《公共管理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较系统地介绍其理论框架,但却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运用到《公共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然而,在实际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初衷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对于《公共管理学》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以故事的形式把相关的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再将案例置放在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归纳和总结。通过分析案例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来搭构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不仅使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框架模型变得易懂可学,而且打破了沉闷的课堂,增添了活跃氛围;这对提升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一)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涉及诸多学科门类,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公共组织、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作用、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府工具等方面的课程,在体系框架上和内容上都互有牵连,共同搭构起《公共管理学》的课程体系。由于涉及的理论内容相当繁杂、而且相当多的理论内容来自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关于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基本为零,仅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分析,学生要掌握这些纷繁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框架模型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而以案例故事为载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可感知的甚至是发生在身边的个案来表述,再经过解剖案例的教学过程,学生心理上不再抵触也易于掌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认真倾听或是观看视频内容,主动地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解读,形成自己对案例的观点看法,然后和同学在课堂甚至是课后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在充分交换意见过程中既梳理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又逐渐形成共识,产生更为成熟的见解。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转化。纯粹理论知识的介绍与解说无异于纸上谈兵,案例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灌输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公共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即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能力,进而运用到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通过案例描述公共管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由此学生获得较为具体的、感性的认知;不仅如此,一次成功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能够把学生带入它所预设的情景中,学生感受到案例中行为者各种表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试图以管理者的身份去分析判断,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不知不觉地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从“书呆子”到“实践者”的转变有莫大的帮助。

第三,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在:会分析、会表达、会写作,最终表现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会处理各类事务。这与案例教学的初衷的契合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起今后在社会打拼所需要的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需要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对案例进行重新梳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其次,对案例的讨论甚至争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需要学生对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这就锻炼了学生写作水平。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公共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严肃性,这对于课堂教学都是十分不利的:抽象的内容会因晦涩难懂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失去兴趣;严肃的内容会因枯燥无趣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厌烦感。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使书本知识活跃起来,使学生的精神情绪灵动起来。理由如下:一是案例本身的故事性。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是往往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是现实中真实的事件,这就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生动性。二是案例展示方式的多样性。音频、视频、动漫、PPT等诸多多媒体表现形式使得一个简单的案例可以形象化,案例具有声音、图像、动感,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灵动性。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可不谓竭尽全力介绍抽象的理论知识或做纯粹的逻辑推理,以期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殊不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要么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要么学生昏昏欲睡、胡想联翩。以致于造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没劲”的后果。案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一是课堂上展示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音频、视频、动漫等多媒体载体使案例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二是案例教学过程有教师一人的独唱,有事件现场的再现,有发言、讨论、辩论的各种精彩,或是单枪匹马、舌战群英;或是团结一气、同仇敌忾;或是三国演义、各自精彩。如此这般,何愁学生没有学习热情,教师没有教学激情,何愁课堂氛围不生动有趣呢?

(三)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丰富知识储备与提升教学能力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丰富知识储备。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以提升。教师在广泛地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筛选材料、制作案例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为了制作出好的案例,教师要围绕者某一主题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以“政府间关系”为主题需要收集的材料就相当多,如国内各级政府间的关系、国外政府间的关系、发达国家政府间的关系、发展中国家政府间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间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府间关系。收集这些材料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个案例、上好一次课,更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开拓视野的机会。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得以提升。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制作案例的各种多媒体软件,还要具备在课堂上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学习音频、视频、动漫、PPT等制作方法,借助多媒体将案例材料再现出来,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应,这对教师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开展案例教学还需要教师能有条理地描述故事、组织课堂讨论、应对突发情况、掌控全场等,这些能力要求都将在一次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得以提升。

二当前《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学》案例缺乏时效性和本土性

案例教学对案例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真实可靠,立足于社会现实,与《公共管理学》理论知识有较高的关联度,能够反应国情民风。然而,在当前的《公共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缺乏时效性和本土性,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瓶颈。

一是案例缺乏时效性。当前社会瞬息万变,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接触到外界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获取的信息量有时比教师还要丰富,而课堂上陈旧的案例不仅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反应冷淡,更有甚者耻笑教师落伍与闭塞;而且也难以有效地将课本理论知识借用案例阐述清晰,教学目的无法实现,教师的上课积极性也严重受挫。

二是案例缺乏本土性。我国高校将案例教学运用于《公共管理学》教学的实践并不长,初期,由于国内案例资源的匮乏使得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大都使用国外的成型案例;即使在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学》学科研究建设较为成型,但由于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强于国内,致使许多教师弃国内案例而选国外案例。然而,由于中西方的差异较大,西方学者撰写的公共管理案例难以体现我国国情民风和公共管理体制的特点;再者学生对西方思想文化了解并不深入透彻,对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体制更是知之甚少,这种距离感使学生很难“移情”到案例情境中,更不用说对案例的准确分析和解读了。

(二)《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困境

案例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注重用理论来研判社会现实,注重技术化的解决途径,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

一是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是经由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在其受教育阶段几乎没有参与过案例教学,自身没有案例教学的体验;且多数是一毕业就在学校工作,缺少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的实践经验;许多高校也缺乏对教师案例教学方法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使得教师难以熟练运用案例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即使使用了案例教学也经常因分析视角单一,点评缺乏深度,而无法取信于学生,最终草草收场。

二是滥用案例教学。主要出现以下三种情况:①夸大案例教学的功效。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需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为前提,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充分地对案例展开讨论和分析。纯粹大量的案例教学不仅不能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反而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②把案例教学当成举例说明。在实践中,教师常常将案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工具,案例教学成了“例证”,完全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宗旨。③案例与教学内容关系度低。教师生搬硬套地将案例安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盲目地认为只要使用了案例,教学形式就实现多样化,而不考虑案例内容是否与教学主题相符。

三是案例教学技巧掌握不当。由于案例教学的经验不足,教师在掌控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①消极型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或者抛出一个案例放任学生无序讨论,自己不给予必要的指导,也不做评价;或者对讨论过程出现的冷场、偏颇等问题不及时解决与纠正。②过分积极型教学,教师把持课堂,滔滔不绝,整个过程与学生无关,学生只需听。③急躁型教学,教师或者怕学生不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案例讨论,常常打断学生发言;或者急于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论,案例讨论不能够连续、自由、充分地展开。④片面型教学,教师只关注分析结果,却不去考察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三)《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学生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缺少任何一方,有效的案例教学都不能实现。当前由于学生方面的某些因素也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是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由于当前中国中小学普遍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听记考,独立学习能力差,对问题讨论或者不愿主动参与,或者羞于表达。在高等教育阶段,应试教学仍存在于高校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加重了学生被动性学习的惰性。以致于运用案例教学时,学生要么被动接受安排,勉强应付;要么借故躲开,不愿参与;要么不理不睬,依旧故我。

二是学生解剖案例的能力较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去质疑老师的观点,更不用说和老师争辩。缺乏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的学生不懂得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解剖案例,由表及里地深入到案例的本质层面,所以看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也无法提出有效的对策。同时,还处于从家门到校门迁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致使学生无法有效领会案例所要表达的理论内容,无法挖掘案例中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学生分析案例往往很浅显,不知所云。

三改进《公共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注重对案例的搜集、编写和整理,建设案例库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花时间进行案例的搜集和开发。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公开出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如刘飞跃等编著的《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王丛虎编著的《公共管理学导引与案例(第二版)》、陈瑞莲等编著的《<公共管理学>学习辅导:习题与案例(第2版)》等;也有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各类事件和现象。这些都可以拿来成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但在“拿来使用”的过程中,不是机械性地照搬照抄,而是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搜集、编写和整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将公共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实例转换为案例;或者通过社会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补充案例教材,重新整合分析,从中引出问题,将其编写成案例。

案例的选择与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与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案例的运用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是案例必须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所选的案例要尽量贴近现实。三是尽量选择本土案例。案例应与当前中国公共管理改革与实践的主题相契合,选择社会热点、改革难点作为素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来研判当前民众关注的各种现象,并且易于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运用。

建设《公共管理学》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付出耐心,广泛搜求。案例来源渠道可以多样化,如已经出版的公共管理教材、教学资源;各高校教师使用的公共管理、MPA案例;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管理事件、现象,加以改编;也可以广泛收集有关公共管理主题的各类会议的交流论文、论文集、调研资料等。只有不间断的编写和整理,不断地对原有案例库进行补充完善、更新换代,才能建设出编写规范、内容新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案例库。

(二)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积极性和相关能力

转变观念,放心使用案例教学。要使案例教学有效开展,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让教师充满信心。通过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或者通过公开课的方式,让优秀教师将经验方法传授给更多教师;也可以分批分次组织教师去管理机构进行调研,尽可能地参与到现实管理活动中,获得最为直观的管理体验。

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掌握好课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那么就需要教师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充分的准备,编写好剧本。首先,认真研读案例材料,充分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案例中的人物关系、故事的前因后果,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多角度设计思考题,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为案例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也应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用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充分地展开交流。

灵活运用各种技巧,精心组织案例教学。一是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再现案例,如涉及到法律诉讼的可以采取模拟法庭开庭审理的方式再现案例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再现案例内容,如讲到“第三部门管理”可以借助视频资料介绍西方第三部门如何开展工作,给学生最直观的影片资料;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再现案例内容,如讲到“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用图、表的方式将改革开放以来公共财政的变化做一个历史性的介绍。这种教学方式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二是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是圆桌讨论式,各抒己见;可以是小组讨论式,选派代表发言;可以是辩论比赛,针锋相对;可以是话剧、小品再现案例情景。总之,形式多样的讨论方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让沉闷的课堂换发活力。

构建多种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主导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基本上由教师自编自导,完成教学过程;所用案例比较简单,信息量不大,其作用是既能佐证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学生主导型。学生负责案例编写、组织课堂讨论和撰写结论,并自己分工合作完成教学过程。案例编写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案例讨论或在课外完成,或在课堂上完成;案例的点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在此模式中要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发挥引导的作用。三是师生合作型。此种模式中,教师选编案例、讲解基本知识、介绍讲析案例资料、点评学生发言。学生则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模拟案例。师生双方的互动合作,共同完成案例教学。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应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在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借助网络获取更多信息,分析案例逻辑关系和思考问题,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甚至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辩论,这样不仅学生学会了知识,还用活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长才干。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模拟案例来实现。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将案例中的故事情节再现出来,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这不仅增加了案例教学的灵动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8

Key words: teaching mode;public relations;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12-02

1 强化应用,重组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应用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只有掌握《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进而在工作实践中,才能运用现代公关思想去指导工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树立公共关系是一种既讲艺术又重科学的理念。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该职业所需的素质和技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进一步实现开拓和创新。在选择公共关系教学内容方面,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应用性,进一步打破传统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需要进行重点的讲授,同时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在对公共关系职能中“塑造形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通过将个人公关中的自我推销,以及公关礼仪中的公务往来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社会活动礼仪等内容与塑造形象进行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融为一体,同时突出重点,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塑造形象理论,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礼仪知识。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新颖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不局限于教学内容和前人固有的知识,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 改进方法,培养能力

在讲授《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通过创新以往单纯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公关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巧性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理论讲授、课堂演练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的环境中,积极营造教学相长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案例教学 在讲授《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典型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师生双方共同对公共关系理论进行提炼和掌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用理论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生动形象,同时具有典型示范的作用,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在公关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一方面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案例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进一步发现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 经典引入,结合实际 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典型实例中的原则、方法、经验,以及教训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期公共关系活动的规律。同时为学生预留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另外,通过转化背景,以及时间的推移,人员的变动等,进一步演变出不同的景象和效果。在讲授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学习实例并不是生搬硬套和一味的模仿,而是同时学习实例,进一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讲授“沟通协调”的过程中,选取了“日本奈良旅馆经理以小燕子的名义给旅客的一封信”的实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该经理巧用传播规律的技巧进行分析;在讲授“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实例选择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泰莱诺胶囊”事件,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处理危机的一般程序进行归纳;在讲授公共关系广告类型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各种公共关系广告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制作广告的规律。

2.1.2 营造氛围,如临其境 对于公共关系案例来说,通常情况下是从无数公共关系活动中,进行选取归纳或实录出来的,公共关系案例并不是编造的或者演绎的。对于公共关系案例来说,自身就有真实感人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公共关系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营造一个真实感人的环境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了社会实践的认识。例如:在讲授“面试技巧”的过程中,以“大衣应该怎么放”作为教学案例。通过现场模拟,让学生进行分析,主考官会录用谁?如果你去面试,该如何做?借助这个案例,首先为学生营造一种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迅速进入角色,并且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掌握公关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面试的技巧等。

2.2 模拟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训练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机会,课堂实践演练一方面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个随心所欲,通过死记硬背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系统有序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公共关系课来说,通常情况下,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发挥作用。转化作为课堂演练的关键,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演练逐渐转化为技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公关实务的技巧等,通过实际训练得以强化和提升。模拟训练法一方面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互动力,使学生对公共关系知识进行综合、灵活地运用,进一步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培养实践的习惯,另一方面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

3 改变作业形式,培养实践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和网络已经得到了普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搜索材料提供了方便,而且许多公共关系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改变学生的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富有创造性地搜集公共关系案例。例如:让学生搜集整理调查问卷,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调查问卷的格式,在问题方面,分清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掌握问卷法。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巩固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9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公共管理学科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也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在公共管理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开始引入和推广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理念的重要方式,在国外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广泛使用,尤以哈佛大学负有盛名。①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和课堂讨论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②具有真实性、 参与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特点。相比国外成熟的案例教学模式,国内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时间较短,在教学理念、教学课堂、案例选编和建设投入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对案例教学的理念认识差异

教育理念既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反映,也是教育实践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③案例教学侧重于对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特定场景问题的学习讨论,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对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公共管理问题进行判定和分析、分析的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管理问题,从而增强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是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手段。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须以对相关的理论获得更好的理解为根本目的。不少老师依然秉承传统授课模式,认为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由概念、原理和方法组成的严密的体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需要有对知识和理论体系的系统掌握,传统的教师上课、学生听讲记笔记的方式依然有效。也有老师认为,相比案例教学的个案性和典型性,理论教学更具有抽象性、客观性和基础性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而案例教学削弱了对学生整体知识结构教育的完备性要求,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思维上只是将案例教学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方法,没有认识到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2 案例教学课堂准备不充分

案例教学是师生间教授和学习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包括案例的选择和制作、案例材料阅读、课堂发表见解、提出完整解决方案等,是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从教师制作案例开始,到组织案例课堂讨论、提交案例解决方案等,都需要进行案例教学前的详细认真准备。但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局限在举例、习题、发言上,在教学实践中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教学法,认为在教学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着举例子就是案例教学,没有认真准备案例课堂教学。举例并不是案例教学中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过程是一种启蒙和引领作用,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互动的,而不是依赖于教师个人对教学例子的单向讲授和评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介绍到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等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学生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被动而不是主动地参与案例讨论。还有些教师因为班里的学生多,不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信息的整理,没有认真总结案例讨论,未能引导学生展开对案例问题的深入思考,影响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

3 案例编写滞后于教学需要

公共管理课程选用的案例需要符合教学目的,充分考虑到案例与公共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使学生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高度来准确地把握现实,而不是抛开理论体系的纯粹案例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所选案例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因为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关心度比较高,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反馈。案例选择还要有普遍意义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感到对案例的研究和讨论能够对已经从事或未来从事的工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案例教学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依托现实公共管理实践,精心制作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而从目前高校的教学实际来看,绝大多数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校没有自己的案例库,自己制作案例的少,使用别人案例的多;结合地方公共管理实践的案例少,改编国外的案例多;使用过去的旧案例多,新编更新的案例少,不能有效反映公共管理的现实变化。与国外相比,教学中能够反映我国当代公共管理代表性、实务性、针对性的案例缺少,案例更新的速度慢,学生对高质量公共管理案例的期望和需求强烈,也对案例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获得源自管理实践并反映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发展的本地化案例,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一大难点。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资源的不足,既有对案例制作的不重视,也有案例制作的经费投入和师资不足等原因。

4 案例教学激励机制缺乏

案例教学在引入公共管理学科的过程中,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由于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制度激励与安排,教师投入案例教学的热情并不高。高校愈来愈重视科研,虽然需要付出巨大精力和财力来编写案例和准备教学,但丝毫不涉及科研产出,算不上科研成果。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上课质量的提高很难与高校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在一些高校教师荣誉评比方面,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大赛获奖上,参考标准多注重科研成果,获奖者也多是凭借传统的教学方法,依靠案例教学获得教学荣誉的教师很少。制作好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还需要教师付出和承担一定的经济成本,都削弱了对教师投入案例教学的激励。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而言,目前一般没有明确要求公共管理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成绩要紧密联系案例教学,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意识也不强,都影响了案例教学中师生的激励和互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逐步深化案例教学,完善案例教学过程衔接,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出适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在当前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中,还应从完善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案例教学。公共管理作为综合性管理学科,具有鲜明的理论指向性,实践性强,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公共管理实践的认知。在公共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公共行政管理中真实管理细节的描述分析,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管理环境之中,对现实管理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和讨论,从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理论和工具方法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途径,以实现巩固理论原理、深化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的目的。作为在国外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借鉴案例教学的成功之处,对于从应试教育背景下考入大学的学生而言,案例教学尤其有积极的一面。在案例教学中,学习者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和主角,教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基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教师更多地是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述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参与,提升能力训练。

其次,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案例教学过程。提高案例教学的成效,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从老师的角度讲,要明确教学目的,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解决实际公共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根据所要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或实践层面知识,选择相应的管理案例。案例应能够贴近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现实,在课前或教学中通过印发案例文本材料、电子文档、多媒体手段展现等发放或展示给学生,把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全面阅读案例资料,积极进行案例讨论发言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参加对话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公共管理领域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⑤在案例讨论之后,让学生提交书面讨论发言材料,探讨自己从案例分析中的收获与疑问。

再者,应逐步丰富更新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认真组织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完整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包括:案例内容、教学理论基础及目的、案例带来的开放性问题、教师对案例的总述与点评、案例涉及的文献目录等。要更好地在公共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就要有丰富的、鲜活的、高质量的案例来满足教学需要。案例要具备时代性,与时展保持同步,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加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讨论主题,结合学生知识储备,促进教学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教师可以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收集新的案例,根据课程特点,有准备地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收集资料,如注意平面媒体和网络新闻,获取一手的公共管理实践资料,积累案例资料素材。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反映我国行政管理实践层面的基础性和探索性的事例加以收集整理,编写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公共管理案例。

最后,应从制度安排上建立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对案例教学成果的师资评价。案例教学老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难以用传统的课时计算。在现行的教学考核制度下,案例教学工作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工作绩效结果却并不一定好。要建立科学的教学成果评价制度,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案例教学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由于高校扩招,很多高校的教学班中学生人数很多,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或是缺乏适合讨论对话的教室环境,或是因人数多而难以顾及每一位同学发言,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要加大对案例教学专用场所的投入,设立案例教学专用室,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选择有效的解决途径。

注释

① 张晓燕.哈佛案例教学的魅力和启示[J].学习时报,2004(9).

② 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7).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10

一、公共关系教学培养目标分析

刚开始教这门课时,因自身对这门课的理解也比较肤浅,所以对它的培养目标也较模糊。随着对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以及公共关系思想对自身的影响,逐渐意识到公共关系作为非公关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并不是培养公共关系专门人才,也不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某方面从业技能,因为它只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一门普通专业课,不是核心、主干课程,因此我认为教授这门课,首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思想、建立一种意识,即一种树立自身和组织形象的意识,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不断地去完善自身,达到内外兼修。

很多调查结果也显示,现在的企业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普遍认为岗位技能是可以进一步培养的,企业对员工的再培训机制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人的思想品德、性格和工作态度的改变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做事和做人都合格的毕业生来,才能树立良好的高职院校形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实现公共关系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课堂表现普遍不尽人意,常常是老师在前面讲的唾沫横飞,而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有的听歌、有的聊天……做什么的都有,就是听课的少。试问这样的课堂谈何教学效果,谈何培养目标啊?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吸引到课本上来,而且是堂堂节节都要如此,具体来说:

1.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和角色

首先要做一名勤奋好学的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很自信,自信的老师才是最有魅力的;其次要做一名有亲和力的教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保持微笑,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会被老师所感染;最后要做一名真正关心理解学生的教师,作为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他们的需要,要和学生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教师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关键就是教师选取什么样的方法、手段让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的这种独特魅力。目前的公共关系教材普遍理论性偏强,因此个人认为案例教学是最佳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为它是一种集科学性、实践性、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初学者,教师可以把精心选择的案例,采取适当的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很快就被吸引。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信息占有量也相对多一些,所以采取案例教学更有利。但在案例选择上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案例选择要有热点性。学生愿意关注身边发生的敏感事情和社会中的热点新闻事件。因此,教学中引入反映社会热点的教学案例,会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度。二是案例选择要有启发性。公共关系课堂引入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案例教学的示范效应,引起学生反思,给人以启发。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新颖、寓意深刻的案例。如“华谊兄弟上市” 中的公关造势,“胡雪岩与金华火腿”中的名人效应,“川西农民状告海尔洗衣机”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公众观念,“阿拉伯式的摊位设计”中所折射出的创新意识等等,这些中外著名公共关系案例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整个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三是案例选择要有系统性。案例教学是将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案例体现着某一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实质。因此,所选的公共关系案例一定要成体系、成系统,能完整地反映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框架。如案例“雀巢公司应用公关手段渡难关”、“北京奥运会公关策划”等,既包含公共关系理论,又富于公共关系实战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必须根据学情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公共关系学科的魅力,从而真正实现培养高职学生内外兼修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杰.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改革与探索――以《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为例 [J].现代教育管理,2012.

[2]陆元媛.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华章,2012.

[3]付娉娉.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11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实践教学环节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那么,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市场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公关决策能力和公关创新策划等能力。

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由专科层次刚刚升格至本科的院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建成苏北一流、江苏省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以工程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多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其中管理学院开设的《公共关系学》就是一门紧随时代、注重应用的课程,而且这门课程通常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前一个学期。由于很多学生对未来寄有较高的期望,对自身缺乏科学的定位,还有些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产生浮躁心理。针对学生又想学习,又想走入社会进行工作实践的矛盾心理,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得到学生的理解、支持和认同,顺利地组织教学。

通过对学校部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了解,发现不少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性;实践教学中缺乏对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来说,所表现出来的是对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新知识、新技能理解不够;实践活动无针对性,系统性,实践能力得不到具体的锻炼。因此,如何向学生讲授,使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掌握其中的精华,同时,通过学生动手、动身、动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正确认识社会,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使得自身形象得到良好展示,为自身就业、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这需要授课教师花大力气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公共关系学》课程“漏斗对接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

对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应该清楚不能为了实践设计而设计实践方案,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首先要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这就要把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让学生掌握,然后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实践活动,最终达到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参加公关活动实践,补充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或难以切身体会及深刻领悟的知识,为学生就业和能力拓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就是所有的实践设计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性和经济性。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笔者根据这几年从事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的一点经验,摸索了一套的“漏斗对接教学”方案,即“>

1.理论知识的讲授

每一章内容讲解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相关问题产生兴趣,首先从大方面讲起,即公共关系案例;接着将案例进行提炼,概括其中体现出的相关知识点及应当掌握的公关知识;随后联系书本上这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理论知识学习,那么在讲的过程中要注意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论、讲知识结构,而且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想着为实践活动做铺垫。比如在讲述第一章认识和理解公共关系时,学生刚刚开学,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门新课程,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我选取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和克林顿“拉链门”事件(有的班级有多媒体设备,把这些资料用多媒体介绍给学生,增强视觉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经过对两个案例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危机事件发生后,处理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也是截然相反的,从中体会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接着就引入正题,公共关系如此重要那么公共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随后把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的特征、研究对象等内容重点讲述,让学生对公共关系有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2.针对性的作业讨论、案例答辩

每章理论讲授完成后,布置一定量的复习思考题,思考题的内容一部分是上课所讲得重点内容,一部分则是根据重点又引申的实践性较强的公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对于上课所讲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引申的内容要求合作完成,并在作业本上纪录下合作的同学姓名以及合作的内容,最后老师批阅后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经过这一步骤,理论知识相当于又被强化了一遍,而且范围也被缩小了一部分,重点更加突出了。比如在讲述第一章时,理论知识讲完后,第一道作业题是写出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及研究对象。第二道作业题是你所理解的公共关系是什么?现代社会中,组织形象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学生做完后,老师及时批改,在第二次课上(给学生留有时间去查阅资料,一般情况选择理论课结束后下一次课)组织讨论第二题,当然老师一定要把握方向,进行引导或给予启发,不能漫无目的让学生随便讨论。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兴趣与热情,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时间、充分的思辩时间,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除了布置作业以外,每章内容讲述完以后,要布置相关的案例。案例本身的典型性、针对性要较高,否则便会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案例教学特别是讨论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也要求老师正确地引导以深化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否则便会出现简单化、表面化、虚拟人工化等现象。因此,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就要求专心选择案例,老师、学生密切配合,对案例分析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随时调整和修正可能产生的问题。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即所有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每组7~8人左右。小组一经组成,将不允许中途变更,因为案例分析报告将以小组为单位呈交。每位小组成员都应积极参与报告撰写及有关的资料收集、方案讨论和课堂宣讲等工作。案例提交在章节授课后的一周之内,小组要进行讨论,有条件的将报告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组织答辩。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情况下,同一个案例要分给两个小组,一方面,如果分组太多,牵涉到答辩时间太长,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每一章内容的课时数基本固定,基本理论要占用一定的课时,作业的讨论还要占用一部分课时;另一方面,同一个案例分到两个组讨论出来的结果一般不会相同,这样教师在答辩结束总结时,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为什么案例结果是不同,因为不同的组人员不同、思想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分析方法的思路也是多样性的。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案例的分析没有统一的分析方法或分析标准、规范之类的东西,往往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另外,在案例分析时,要注意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开放的氛围,每个学生都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再由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理论,通过逐步的归纳、整理、分析,逐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答辩结束后,先由学生对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为演示风度、组员合作、逻辑清晰度、语言表达能力、生动、沟通、问题回答和总的感觉等八个方面,最后老师给出报告成绩。这样可以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

3.延伸所掌握的知识,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领会知识,利用课堂面授的时间进行《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容量显然有限,这就需要将课堂延伸,也就是把学生通过听课,作业讨论,案例答辩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延伸,使学生在课外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要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达到了对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公共关系学的精华所在。以教材倪东辉、鲍娜主编的《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为例,实践内容(部分)如下:

(1)公共关系概述――作业讨论,案例分析。目的:学生刚刚开学,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逐渐适应以后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2)公共关系人员和机构――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对第一章的作业讨论,案例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成功的案例分析和答辩,如怎样把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以及案例分析中要注意的事项等。

(3)CIS战略与公共关系――案例讨论、社会实践。地点①徐州液压配件厂;维维集团徐州总部。地点②徐州地区麦当劳餐厅。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知名公司的CIS战略,让学生增长见识;通过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座谈,收集资料,了解企业的CIS战略和麦当劳的《CIS手册》。

(4)公共关系实务――举办各种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慈善募捐活动,校园活动等等。

三、实施效果与建议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始终,在教学中随时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操作性很强,学生乐于接受,真正做到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趣味性、时效性、启发性。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真心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时间、广阔的实习场地和众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更好的培育公关能力。比如加大校园开放度;学校主动加强与各资源主体平台的搭建、建立合作组织;加强学校与家长、校友、社会组织的联系;加强学校和社会、企业的沟通,做到科研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进而提高其专业文化素质。总之,要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适时争取各种可能的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拓展平台。

四、结 论

《公共关系学》课程“漏斗对接教学”模式的摸索,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学生调整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主动改变现状,而且,教师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业务能力和水平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魏桂英.关于实践教学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2002(6)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12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交往中,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活动,增进本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维护和发展本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的一种公共关系。如何有效地做好公共关系工作,是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而公共关系实践无疑需要公共关系理论的指导和支撑。然而,在目前的国内教学中存在着尚需解决的很多问题。

一、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困境

(一) 以理论教学为主,无实践或少实践,造成学生能力与社会要求存在差距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基础课,上课形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而且很多情况下是大班教学。由于实践教学的操作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几乎没有实践或很少实践,学生没有得到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仅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难以达到公关教学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枯燥的理论也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造成学习与社会对人才要求相脱节。

(二)专业教师队伍缺乏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公关教师既要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公关实践能力与技巧。而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由各专业教研室承担,讲授公关课程的教师都是非科班出身,并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接受过公共关系学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专业水平有限,实践教学环节能力的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与专业的脱节

由于公共关系学研究范围广、应用性强,因此,他被各行各业所需要,包括医疗、教育、企事业单位、政府等。虽然现在相关的理论著作研究很多,但大多数主要是以企业组织的研究为主的,没有将教材和行业实际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造成公关教材内容较泛,使教材与专业脱节,再加上与相关行业公共关系配套的参考资料缺乏,导致教师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改革策略

由公共关系学这门学科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见,这门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意见。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案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案例选择中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广泛收集与理论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尤其是与学生具有相近性相关性的案例,介绍事件是怎样处理的,结果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案例教学实施应该分为两部分: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应该引出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这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突出重点,在理论知识讲解完时,案例答案也就给出了,让学生总结并回答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其次,在要下课的前,留给学生一个案例作为课后思考题,这个案例既要包括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又要包括下节课将要讲解的内容,这样既有助于本节课知识的消化,又有助于下节课的预习,既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模拟训练

模拟教学作者本人经过实践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共关系教材总体上都是按照两部分编写的。一部分是理论知识的介绍,包括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和联系主客体的纽带三部分;另一部分是关于公关知识的介绍,包括礼仪、化妆、典礼等等,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部分。第一部分可以由老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讲解完成。第二部分作者就把这些内容交给学生来讲解,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当老师来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并编成讲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能将前面的知识运用到里面。第二种,教师在课堂上假设某种公关活动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相应角色,并根据所学公关知识去操作表演,教师从中进行必要指导的教学方法,公关教学中公关调查、演讲、记者招待会、组织参观、举办联谊会、典礼仪式、接待投诉等均可采用模拟训练方式、模拟训练要求每一学生都必须参加,每个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活动组织者,还是评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和表现的机会,尽可能发挥他们的特长通过模拟训练可锻炼学生上台的勇气和胆量,让他们熟悉相应的公关技能巩固和检验相应的公关知识,使他们及时看到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公关自觉性,强化公关能力。

(三)社会实践

公共关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公关人员必须具备公关基本理论知识,并拥有丰富的公关实践经验,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公关实际问题,因此,公关课程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公关工作经验高校开展公关实践活动可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践活动可采取以下方式:首先,将学生个人看成一个小团体,让他们自己扮演公关者运用相关的公关知识来解决自己和周围人的矛盾,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公关知识中的主体、客体和联系纽带的关系。其次,带学生进行现场参观。现场参观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的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场对公关活动进行实地的观察,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公共关系的感性认识。最后,邀请公关公司、公关社团的专业公关人员向学生介绍公关经验、技巧。

(四)引进和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和培养不同方向的公关人才

教学水平首先要看的就是教师的素质,但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必须要加大力度引进专业人才或对原有教师进行公关知识的再培训与学习,重点培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应该编订有针对性的教材,因为不同的行业特点各异,所需要的公关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在掌握公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了解相关行业的公关知识,这会使学生掌握的公共关系知识能够自如的运用到各行业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篇13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案例教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1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如今,在哈佛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到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哈佛的案例教学极为注重启发、讨论与互动,强调把现实问题带到课堂、把理论变成解决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1]哈佛大学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其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学方法走向的成功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实战型的管理人才方面,它具有独到的功能和效果,受到管理界、教学界的重视、支持和欢迎。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九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在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人际技巧提高、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等六个方面对各国专家做了广泛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呢?

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小劳伦斯・E.列恩下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特定教学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2]P45与传统教学的单一讲授方式、教师独自选择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控制等方面不同,案例教学方法具备如下特点[3]P47:1.教学以讨论为基础;2.学生知道得多,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性的,学生们对自己的学识负责;3.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并在学生中间互相交流;4.通常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资源提供者处于次要地位;5.总的目标是提高和增强学生的评论性的、分析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

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对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管理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能够适应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改革实效化的需要。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并不晦涩难懂,难就难在如何权变的应用理论上,只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明白。所以引入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管理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其次,案例教学能够适应公务员考试与公共管理教育职业化的需要。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与实施,公务员考试与录用进一步规范化,具有了更强的筛选与鉴别作用。此外,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有较强的进入公共生活的择业诉求。为了适应这两方面的需求,以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为契机的教学模式转变必须关注公务员考试及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潜能的培养。[4]再次,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加强学界与政界的联系。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会随着公共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更新。透过案例,可以大致了解管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发现现有理论的薄弱和不足之处,从而推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同时,通过学界与政界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提高公共管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政府部门人员的理论水平。

二、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误区

首先,教师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观念和方式上的一次深刻变革,他们认为,“案例”就是“例子”,举例说明某个知识要点就是案例教学,而没有真正转换教学思维,也就不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不会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有的教师则认为“案例分析”是一个专门的课程,可以通过开设一门“行政案例学”课程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案例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不一定有效。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无法替代社会实践,学生们通过交流不成熟的意见不会学到任何东西。

其次,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形成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的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适应能力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不愿主动学习、不愿参与讨论的惰性。另外,我们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尤其是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无形影响,很多学生即便对讨论的问题有想法也羞于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再次,案例收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管理研究还不深入,我国多数高校的公共管理教学仍然采用老套的“灌输式”教学,以“两教(教师、教材)为主体,“耳提面命”式地向学生讲授单纯的概念和课程逻辑体系,而对案例教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滞后,尤其缺乏适用、规范、本土化、针对性强的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案例,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而言,在公共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所谓“三多三少”,即: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

三、完善案例教学方法的对策

1.建立和不断优化案例资源。开展案例教学首先要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案例资源,建立一个各教学单位可以共享的案例库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成立案例搜集制作组,建立具有相应社会性的案例专门研究机构以形成稳定的案例工作队伍,明确任务,专门负责对外的实际调查,搞好和政府及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关系,以期比较容易地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构建全面而准确的专业案例库,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提供案例源。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公共组织的工作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制作案例。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共管理案例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指导性,又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素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公共管理的研究人员,形成稳定的力量,组成业务网络,建立起各研究单位可以共享的公共管理案例库。比如,美国早在1948年就由纽约卡内友公司资助,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撒拉克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组成了公共行政案例编写委员会,研究成果由各大学分享。

2.根据课程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案例。要有效地开展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其前提是要根据课程内容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在案例选择过程中,为确保案例的典型价值,应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案例的选用要符合教学目的。要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要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比如在“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教学中,我国“大部制改革”就十分引人瞩目;其次,选取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所选案例必须是反映公共管理实践某些或某类情形的代表性事例,最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内容真实可靠,可信度高,通过对其分析可以获得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公共危机处理”这一主题下,“911事件”、“抗击非典”、“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出租车司机罢运”、“农民工上访”等问题导向明确且较具代表性的个案就很易备受关注,具有典型意义。再次,教学案例应该具有开放性与挑战性,能够引发不同的观点、思考和争论,能够对分析者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形成一定的挑战,使得这些能力经由不断磨炼而得以加强。

3.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配合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在高度的拟真性和鲜明的教学目的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案例教学不仅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与传统教学不同,而且要求与一定的物质安排相适应。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合案例教学必然是未来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选用声像结合的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富于动漫色彩的课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短片,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公共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公共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可大大提升课堂的直观性,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启发。现在国外甚至于已有学校尝试租用卫星通道,进行远距离乃至跨洲的案例讨论与学习。这预示着,未来的案例教学将是“无缝式”的,案例教学传统上被划分为学习者先独自对案例作分析,继而以小组和全班的讨论这样一种学习环节的界线将逐渐消失,学习将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案例三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教师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校应加大投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案例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谓教师、学生和案例三者积极互动,就是强调教师以案例为主要素材,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博大的情怀影响学生,以情带学,以平等的姿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案例的分析和研讨。教师要做导演、主持人、组织者,而不要做演说员、评论员、仲裁员。其次,完善案例研究,加强案例写作。案例教学法须以高质量的案例研究为基础,唯此才能真正高效地展现“问题”中所涵的冲突,发掘更多的洞见,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奔巴萨特等方法论学者指出,案例研究要注意的程序是:(1)研究主题与目的的确立;(2)分析单位的设计;(3)单一个案或多个案的研究设计;(4)选择对象的研究设计;(5)资料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5]P396再次,借鉴国外做法,积极开展高校与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合作,聘请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具有丰富的政府工作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老师,传授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比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品牌教授、“大腕级”骨干教师多数有从政的经历,有些人担任过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有一些人担任过美国总统的经济、公共政策和国际事务等方面的高级顾问或助理,大多是毕业于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院校。他们从政经验丰富,社会声望高,学术功底扎实,影响力大,特别是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国防与外交等方面见多识广,研究成果丰富。

5.注重评估,建立案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

课堂案例研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完成。因为与传统课题教学相比,案例教学中开放式的讨论虽然更能激发学生的智能和各种技能,但缺乏客观的评价依据,增加了教师评估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难度。因此,跟踪研究教学实践,注重教学评估意见的收集和反馈,建立与案例教学方法配套的教学效果测评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每次课后,教师应及时召集学生针对本次课堂案例教学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反映,以便为案例教学的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譬如:对学生的负责和鼓励程度、课堂上的主要观点和看法的清晰程度、课堂讲授与自由讨论之间的平衡程度、教师的优缺点、案例及阅读材料的质量等情况向每个学生分发征求意见表并及时收集整理反馈,督促有关教师做好改进工作,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3][美]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