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实用13篇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1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06——2007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06——2007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结合有关部门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工作,尽可能多地推荐双语教师能评,力保有1-2位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使双语教师的教学工作走向成熟。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具体工作:

2006年九月份:

1、制订实验计划,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2、进行双语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为双语教学提供保证。

3、学科双语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结对子”。

2006年十月份:

1、着重进行双语环境布置。

2、双语学科听课调研活动。

3、双语教师继续校本培训。

2006年十一月份:

1、精心组织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活动。

2、开展中新双语教学活动和专题研讨。共2页,当前第1页1

3、举办双语小报比赛。

4、双语教师进行课堂用语及学科专业用语的培训。

2006年十二月、

1、班级英语角展示比赛。

2、双语教师学期教学工作小结交流。

3、完善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用。

 

2007年一月份:

1、总结学期双语研究,撰写个人研究总结和学科组总结。

2、汇总实验素材。

3、学校对有关研究成员进行评价和奖励。

 

2007年二、三月份::

1、教研组制订学期研究计划。

2、完善双语环境布置。

3、双语学科听课调研活动。

4、邀请教研中心专家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007年四月份:

1、与教科室协作,开展双语教育课题研究,争取市级立项课题。

2、双语电视节目完善工作。

 

2007年五月份:

1、“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2、区级“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2007年六、七月份

1、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2、主管部门撰写年度研究总结,并提出下阶段实验初步构想。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2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各学校要组织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三个离不开”、“三史”、及区州市领导讲话精神等内容,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育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差异、尊重风俗习惯。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和各民族互学语言。加强各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培养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

(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增强“五个认同”。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感恩、文明、科学的现念,引导全体师生在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支持鼓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产品创作,繁荣各民族文学艺术,培养各民族艺术人才。通过文化认同,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积极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各族师生在共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使“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想深入人心。

(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依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一步提高各族师生对贯彻执行《条例》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贯彻执行《条例》。

(六)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学校”活动。各学校要抓好各族师生“五同五融情”(同唱歌跳舞、同读书、同过节日、同参加运动、同活动,感恩融情、学习融情、娱乐融情、交流融情、成长融情),让各族学生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通过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七)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教育,引导各族师生自觉远离宗教极端。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最大威胁,也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实危险。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侵蚀,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去极端化”中的重要作用,用好“五把钥匙”,坚持“四管齐下”,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对极端思想的辨别力和免疫力。

(八)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造良好环境。要从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入手,尽力改善全体师生工作学习条件,让各族师生真正感受到一年更比一年好。必须深刻认识到维护稳定与维护民族团结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反反渗透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强政治定力,坚定不移维护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三、重点工作

1.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宣传,在日常工作中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要切实保障各族师生在工作学习、招生就学等方面一律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人文特征,逐步缩小城乡、民汉学校、双语班与汉语班之间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各学校要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要将民族团结纳入学校班子成员学习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培训。要广泛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融情活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结合学校特点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民族团结相关知识及典型事迹。(责任科室:办公室、教育科、思政科)

2.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坚持把政治强放在首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采取管用有效措施,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树立各民族干部都是党的干部,都要按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党的原则办事的观念,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各双语学校、民汉合校的学校要重视少数民族同志的培养选拔,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开展培养工作。既要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也要培养一批懂少数民族语言、懂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责任科室:人事科、教育科)

3.向内地学校选派工作人员,开展籍学生服务管理。根据自治州内地高中班、中职班选派管理教师工作安排,每年从各中学选派4-5名优秀教师到内地学校参与学生管理。选派教师中,少数民族与女教师要占有一定比例。各中学要积极开展籍学生服务管理,要对从本校毕业考入内地高校、内地高中班、中职班的学生定期回访,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协助内地学校做好学生工作,加强对籍学生的跟踪服务。(责任科室:人事科、双语办)

4.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育。根据我市双语学校存在的民语教师超编、双语教师结构性短缺、双语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要采取具体措施逐步解决。要在每年教师招聘工作中给双语学校单设招聘计划;要把各中小学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调整到双语教学岗位;要继续实施双语学校捆绑发展,继续加强校际间教师交流任教、跟班培训力度;各双语学校要制定双语教师培训规划及年度计划,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要加强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管理,提高自身发展能力。(责任科室:双语办、人事科、教研室)

5.加强中小学双语教材建设。各学校要严格按照自治区教材《目录》征订使用教材,规范中小学双语教材使用,积极发挥教材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把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理念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和各环节。鼓励双语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编写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和思想教育读本。少数民族较多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学习“双语”的活动。(责任科室:双语办、思政科)

6.在广大师生中培养一批民族艺术人才。加大对各民族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的扶持培养力度,积极开展针对各族师生的才艺展示比赛,在各族师生中培养一批文化骨干、文化能人。鼓励少数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参加州、市各级文艺精品创作评选活动。(责任科室:教育科、双语办、教研室)

7.保护发展各民族传统文化。各中小学要积极挖掘研究各民族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支持少数民族师生开展文艺作品创作,扶持推出一批弘扬中华文化的少数民族优秀文艺作品。在市第七中学、市第九小学设立教育系统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依托二六工镇中心学校、阿什里乡中心学校两所民族特色实验基地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展演活动,鼓励双语学校经常举办民族传统文化比赛评选。(责任科室:双语办、教研室)

8.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抓好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律教育年”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为民族团结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违纪行为予以严查。(责任科室:办公室、思政科)

9.全面实施双语学校捆绑发展,加强民汉学校、民汉师生“结对帮扶”活动。全面实施民汉学校、民汉师生“结对子,一帮一”活动,组织各民族师生交流联谊,建立帮扶互助关系。(责任科室:双语办、思政科)

以上9个方面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市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具体举措和责任分解。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拿出具体分解方案,抓好整改落实。

四、实施步骤

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6年4月—5月中旬)。成立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领导小组,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督查指导。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5月下旬-2016年12月)。按照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各项具体工作内容、措施、责任科室、完成时限等,分步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研究分析、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定期开展督查指导,定期通报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推广典型经验,把民族团结进步年各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总结检查表彰阶段(2017年1月-2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自查总结,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长效机制。根据民族团结进步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对各学校进行考评,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江浩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教育局各科室抽调。各学校要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作为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取得实效。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3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教学现状

就现今情况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热情高、力度大,呈现出良好开端。例如,喀什地区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力度很大,地区和各县都分别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双语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喀什市每学期组织近百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疏附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双语教学专职教员,在重视双语教学研究上带了好头。

双语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双语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双语教学班数和学生数的不断扩大,今后新疆整体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整体上看,新疆现有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还远达不到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对新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培训的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虽完成了双语师资培训,进步也较大,但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培训后不能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因学校师资紧缺,回校后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受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非常努力,能较为流利地用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几乎不懂汉语,教师教学生汉语非常吃力,尤其是南疆的情况较为突出。小学尽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强,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自身汉语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与汉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形成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汉语课是对少数民族学员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对汉语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阐述,结合汉语口语课的课型特点,汉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2.汉语教学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汉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学生培训的时间有限,教材中的难度、生词数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及要完成的相关交际表达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词、句进行讲解和练习,分配给汉语课文和交际训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一些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缺少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运用、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难改变在汉语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运用,学生会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在汉语练习活动时往往顾虑较多,不够主动活跃,其课堂表现与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教学效能的提高

1.提高学生汉语培训效能

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学汉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由于汉语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对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偏误的了解、归纳和总结,提高汉语教学的效能。

2.构建双语培训教学管理系统

构建有效运转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组成汉语教学管理指挥系统,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评价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的汉语教学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实行分块管理、分级指导、逐层反馈、定期总结。制订汉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整套制度,通过师资培训主管部门对教研组指导、督促、检查,将汉语教学的各项管理创造性地渗透到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计划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汉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节与控制。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适当的调整,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做出新的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3.紧抓汉语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稳定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秩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实施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汉语教学运行的命脉,从汉语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监控体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汉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汉语教育管理行为和执教过程,建立起符合新疆少数民族自身实际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三位一体,以汉语教学为中心,教师为实现双语培训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双语培训目标而学习汉语,管理领导以双语培训目标达成过程的工作质量、工作实效来进行汉语教学的管理,使管理更具导向性,统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意志。为确保汉语培训目标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把管理工作的精力放在汉语教学上,建立严格的汉语教学工作制度,汉语教学管理以管理制度建设为主,实行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三结合;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评价性。双语教学过程以汉语培训目标为主线,评价贯穿始终。对汉语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在于监控教师是否按学科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在汉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汉语教学的管理为核心,把汉语教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4.培训与实习并重

汉语培训仅仅是双语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实习是双语培训的关键。因此,汉语课程的讲授,不仅要结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更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学习能力进行。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在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要牢固全面,还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中,双语教师应当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将词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不可单纯孤立地对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将专业汉语词汇加以补充。如在辨析“重要”和“主要”时,也可以将“重心”“重力”的概念教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将“重工业”的概念教给地理专业的学生,将“重音”的概念教给汉语专业的学生等等,在双语培训中将专业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汉语培训的过程中奠定专业汉语的学习。

5.开展课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课程是汉语培训的基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练无法提高汉语水平,满足双语培训需要。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培训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求课堂之外能较好地促进语言交际训练,这是汉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外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外的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笔记比赛、“汉语角”等等,都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较好补充。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是一项利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汉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工程的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中的问题,革新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与质量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要进行的长期、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途径的有效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0(14):85-87.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4.

[3]吴宏岭.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74-75.

[4]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46-48.

[5]张燚,塞米·马木特,张瑛.新疆双语师资培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0-136.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4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教学现状

就现今情况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热情高、力度大,呈现出良好开端。例如,喀什地区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力度很大,地区和各县都分别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双语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喀什市每学期组织近百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疏附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双语教学专职教员,在重视双语教学研究上带了好头。

双语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双语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双语教学班数和学生数的不断扩大,今后新疆整体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整体上看,新疆现有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还远达不到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对新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培训的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虽完成了双语师资培训,进步也较大,但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培训后不能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因学校师资紧缺,回校后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受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非常努力,能较为流利地用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几乎不懂汉语,教师教学生汉语非常吃力,尤其是南疆的情况较为突出。小学尽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强,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自身汉语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与汉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形成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汉语课是对少数民族学员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对汉语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阐述,结合汉语口语课的课型特点,汉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2.汉语教学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汉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学生培训的时间有限,教材中的难度、生词数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及要完成的相关交际表达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词、句进行讲解和练习,分配给汉语课文和交际训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一些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缺少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运用、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难改变在汉语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运用,学生会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在汉语练习活动时往往顾虑较多,不够主动活跃,其课堂表现与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教学效能的提高

1.提高学生汉语培训效能

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学汉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由于汉语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对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偏误的了解、归纳和总结,提高汉语教学的效能。

2.构建双语培训教学管理系统

构建有效运转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组成汉语教学管理指挥系统,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评价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的汉语教学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实行分块管理、分级指导、逐层反馈、定期总结。制订汉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整套制度,通过师资培训主管部门对教研组指导、督促、检查,将汉语教学的各项管理创造性地渗透到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计划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汉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节与控制。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适当的调整,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做出新的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3.紧抓汉语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稳定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秩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实施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汉语教学运行的命脉,从汉语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监控体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汉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汉语教育管理行为和执教过程,建立起符合新疆少数民族自身实际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三位一体,以汉语教学为中心,教师为实现双语培训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双语培训目标而学习汉语,管理领导以双语培训目标达成过程的工作质量、工作实效来进行汉语教学的管理,使管理更具导向性,统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意志。为确保汉语培训目标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把管理工作的精力放在汉语教学上,建立严格的汉语教学工作制度,汉语教学管理以管理制度建设为主,实行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三结合;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评价性。双语教学过程以汉语培训目标为主线,评价贯穿始终。对汉语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在于监控教师是否按学科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在汉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汉语教学的管理为核心,把汉语教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4.培训与实习并重

汉语培训仅仅是双语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实习是双语培训的关键。因此,汉语课程的讲授,不仅要结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更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学习能力进行。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在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要牢固全面,还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中,双语教师应当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将词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不可单纯孤立地对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将专业汉语词汇加以补充。如在辨析“重要”和“主要”时,也可以将“重心”“重力”的概念教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将“重工业”的概念教给地理专业的学生,将“重音”的概念教给汉语专业的学生等等,在双语培训中将专业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汉语培训的过程中奠定专业汉语的学习。

5.开展课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课程是汉语培训的基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练无法提高汉语水平,满足双语培训需要。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培训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求课堂之外能较好地促进语言交际训练,这是汉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外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外的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笔记比赛、“汉语角”等等,都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较好补充。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是一项利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汉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工程的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中的问题,革新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与质量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要进行的长期、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途径的有效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0(14):85-87.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4.

[3]吴宏岭.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74-75.

[4]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46-48.

[5]张燚,塞米·马木特,张瑛.新疆双语师资培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0-136.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涉外类专业;项目式;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41-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沈建东(1987-),男,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就职于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任务。高职院校涉外类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将外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并运用自如,这样的人才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此目的,高职院校有必要尝试开展双语教学,即需要在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研究出一套合理的项目式双语教学方法。

1.项目式双语教学的定义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双语教学有三种形式——浸入型双语教学(学生入校学习即使用非家庭使用的其他语言)、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入校学习先使用家庭使用的语言,之后逐渐对某些课程使用非家庭使用的其他语言)、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入校学习即部分或全部使用家庭使用的语言,之后完全转变为非家庭使用的其他语言)。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普遍流行以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遵循的原则依然是因材施教,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以“项目”形式作为教学过程的方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该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渐习惯于处理一个完整的方式,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并通过项目完成的过程去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从而形成专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双语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项目式双语教学新模式,即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和特点,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项目式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定位

(1)高职院校项目式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学生来源于中职或专科学校、低于本科线的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该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普遍特点是不重视、抵触甚至放弃了英语的学习。而进入高职院校新的学习环境下,将面临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学生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过高的学习要求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死板的教学方案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思考如何掌控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接受程度,如何设计适合该类学生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双语教师缺失、适合高职教学的双语教材匮乏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双语教师需要兼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目前的高职培养体系中对该类教师的培训内容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市面上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寥寥无几,教师无法收集足够的资料用于双语教学,这给教师的授课增加了难度。

(2)高职涉外类专业项目式双语教学的正确定位

国家教育部要求本科院校广泛开展双语教学,旨在学生以英语为基础,掌握专业知识为主,同时拓宽国际视野。从现实角度分析,高职学生英语总体水平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的培养过程。然而,针对涉外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是用于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而是以学生对专业内容和知识的掌握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涉外类专业学科教学和外语语言学习的关系。教师要努力把学科知识的传授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英语和汉语是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锻炼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进行学科思维的能力。

3.实施项目式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不少本科院校已经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这些示范课程体系相对比较成熟。教育行业也在利用双语教学调研、举办双语教学比赛、开展双语教学研讨等各种形式不断完善我国双语教学体系,提出双语教学新思路。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事业发展部、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上海民办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2014民办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双语教学技能竞赛”,旨在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民办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比赛过程中涌现出不少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不管是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还是双语教学竞赛中的成功典范,都值得高职院校深入学习,并应结合自身实际尝试开展高职类双语教学。部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确实已经有效开展双语课程,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单证”、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结算”、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综合考虑对涉外类专业开展项目式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目前,以“项目”为形式、“成果”为目标,采取团队合作方式的项目教学法在各高职院校中已经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帮助学生培养了独立研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的技能。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广泛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得项目教学法更彰显其独特的优势。高职教师充分利用校企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并大力推广项目式教学法。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他们学科基础薄弱,同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因此涉外类专业不少课程都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展,如《国际贸易实务》、《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实践证明,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英语基础,针对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综合英语》公共基础课程,而到了二年级时段根据学生的涉外类专业特点分别开设《商贸英语》、《涉外会计英语》、《酒店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学院国际商务系应用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师资雄厚,互通有无,不少教师还具有丰富的外企工作经验,这在这两个涉外类专业的部分课程同时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综上所述,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与双语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值得大力试行推广。

4.高职涉外类专业实施项目式双语教学的特点

(1)侧重口语,精简语法

项目式双语教学属于非语言类教学,对涉外类专业课程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进行专业学科教学,专业内容和知识的掌握才是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整个项目注入整个教学体系中,英语作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工具,更强调其口语的表达,即沟通双发能够相互理解,并据此完成课堂任务,就可以达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错误,教师不需要像语言课一样详解语法知识,只需简单提示即可。

(2)侧重实践,概括理论

项目式双语教学要求学生的课堂学习应更多地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实际项目,不可脱离实际、主观臆造确定项目。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按照完成现实中的逻辑顺序开展,这样整个学期下来,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在完成大项目下的各个具体任务之后,一起回顾总结,概括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往往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3)侧重过程,分析结果

项目式双语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而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结果,来评价学生执行任务时是否出现偏差。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理解人们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为此,教师对结果的评定只是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而非唯一标准。

(4)侧重团队,关注个性

项目式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完成每个任务需要众多学生的紧密合作。实施项目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明确,目的要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个性特长和智力优势。考虑到涉外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每个小组需要有较好英语基础的成员带领团队有效理解双语教学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这种小组学习法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研究精神。

5.项目式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法

(1)试点班的选择

高职院校涉外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会受诸多客观现实的限制,试行双语教学切不可面铺得过大。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涉外贸易方向在二年级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此时学生英语有了较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对其开展项目式双语教学。

(2)教材的选择

高职教育基本还是以纸质教材为蓝本上开展教学,因此采用项目式双语教材才更适合实践教学的开展。目前市面上兼备项目式和中英双语的教材非常少。教师可以根据寻求校企合作,根据现实情况自编教材,注重应用性和操作性,有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

(3)教师的备课

项目式双语教学能否有效推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一方面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所承担课程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必须要有比普通专业课教学多一倍的备课量,充分考虑学生因素,确保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

(4)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实行项目式双语教学的课程,课程量不宜过大,学生够用即可;进度不宜过快,学生消化才行。对于考核方式,教师应更关注学生平时学习状况,设立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如在小组学习中,根据每个小组的成员角色,通过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完成平时成绩的考核。期末考核可通过小组的英文总结报告及各成员在小组内部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评定标准。

世界经济全球化及高职教育国际化使得高职院校对涉外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成为大势所趋。诚然,高职双语教学起步较晚,且有一定的难度,但广大高校教师应不断地探索、总结,选择适合高职的教学模式,在涉外类专业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根据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情况适度调整英语在课程中的渗透力度,最终肯定能提升高职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玲敏.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及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3月第31卷第3期.

[2] 顾佩娅,朱敏华.网上英语写作与项目教学法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2(12).

[3] 陆恩,徐秋萍,何剑霞,李琰艳.高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可行性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6月第l2卷第2期.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6

Exploration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University Computer Public Curriculum From the Key Element

WANG Dong, LI Han

( Software School,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in public curriculu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problems in University computer bilingual teaching activity based on think tank model is explored and analy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which,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realization conditions of bilingual class is stated and some advices to improve bilingual teaching are proposed.

Key words:Teaching Model; Bilingual Teaching; Computer Curriculum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速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因为目前英语是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1])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炙手可热。高校作为服务于人才市场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基地,其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顺应时代的需求,提高专业人才运用英语进行工作和学习交流的能力,高校课堂开展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势在必行。自2007年起,国家教育部每年在全国评选出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求推进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进程,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教高[2007]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双语教学并非全英教学[2]。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运用英语的实际水平动态调整汉语和英语作为课堂用语的比重,通过合适的英语授课实现专业教育,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共同进步。

在信息化社会,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是人们工作、学习及对外交流的必备技能之一。计算机作为与世界接轨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其专业词汇很多直接采用英语,这使得在公共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在公共计算机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高效并深度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工具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探索科学前沿知识。笔者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双语教育理论,根据自身的留学经历和多年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从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出发,阐述了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图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针对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之路。

2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的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要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并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教学模式的结构[3]。

2.1 理论依据

在双语教学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种思想理论,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的几种理论受到关注并进行实践,其中平衡理论、思想库模式、阈限理论等得到普遍认同[4]。经过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深度剖析,以及各种教育理论的认真比对分析,我们采用思想库模式作为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思想库模式(Think Tank Model)指出人的大脑是语言的思想库,是各种语言运用实施的源泉,所以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势必会影响到另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人们所学习的各种语言相互作用又共同刺激着思想库的成长发育。在我国,学生通常学习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两种语言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思想库的发展,反过来,思想库的良好发展又为学生各种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我国学生完全具备精通汉语和英语或两门以上语言的能力,时值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双语教学必须、必要、切实、可行[5]。

考虑到大学本科生已具备良好的汉语运用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但是英语听说能力还有待提高的现实情况,我们采用渐进式双语教学方式,即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渐加大英语作为课堂教学用语的比例。开学伊始,汉语和英语在课堂中的比重各占一半,由于这时学生还未完全适应双语教学,所以要求教师语速要慢并伴随汉语解释。学生逐渐适应英语授课之后加重英语比例,此时只对关键知识点再用汉语补充讲解,要求教师语速适中即可。最后,当学生完全适应了英语课堂后,教师应用正常语速全英授课,只用汉语进行课堂总结。这样安排可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2.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由于计算机学科中最先进的理论、概念、技术和应用大多碓从诿拦和欧洲,因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的支撑语言。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利用原版英文教材及优秀教师的双语讲解,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中的定义、术语及习惯用语的英文表述及其确切含义,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中的英语思维方式和英语习惯,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并理解应用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技术和应用上的支持,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接受多元文化,了解世界,进而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为日后参与国际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操作程序和实现条件

操作程序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及因果关系。实现条件指出实现教学活动的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等。操作程序和实现条件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2.3.1 学生与教师的准备

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在双语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状况,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如果英语几乎零基础的大学本科学生骤然进入全英课堂,因为语言障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教师的讲解,这样就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和倦怠情绪,以至于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深刻的专业知识。多元智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双语教学只适应一部分学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6]。另一方面,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深刻影响着双语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双语教学同时增加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度,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耐心及亲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前可以首先对学生的英文能力进行分级测试,并将双语教学的内容、形式、考核方法、利益与弊端等以书面形式详细告知学生,最后依据学生意愿和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授课。对于进行双语授课的班级,配以具有多年海外留学经验的中国籍专业教师和外籍教师两名,以此来解决双语教学中的师资瓶颈问题。

我们根据学生的英文测试成绩和参与意愿组成两个双语授课班级,为其配备中外两名专业教师任课。学期伊始,教学进度和节奏较慢,教学内容也较少,中籍教师以中英双语讲解计算机相关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学生以听课理解为主,外籍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学期中间,中籍教师以中英双语讲解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操作英文软件,并利用这些软件设计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小型项目,外籍教师进行上机实验辅导,中外两名教师的授课比重达到1:1;学期末以外籍教师为主分主题介绍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及操作系统等导论常识,学生用英语参与主体讨论,中籍教师以中文进行主题课堂的简介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自学的习惯。我们采用的三段渐进式双语教学效果优良,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3.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国外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以引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计算机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内容广泛,可操作性强[7],建议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其用户手册等。然而全英材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材料的核心内容,实验辅导材料以及专业术语翻译成中文,编写英汉对照的教辅材料,另外教师可以把随堂幻灯片发给学生,以备学生课后复习。在我国高校,大学计算机课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国外以启迪思维为主,内容更加深邃,涉及计算思维、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结合我国实际和国际惯例两方面内容。首先教师应重点讲解计算机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其后基于案例教学法传授实用软件的操作方法,最后以课堂研讨的形式为主分主题介绍计算机理论系统中的多个问题(如图灵机、网络安全、计算能力的局限性等)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2.3.3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我们强调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并将课件提前发放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决不能抛弃传统的板书授课形式,对于特别晦涩难懂的定义和公式,教师应在黑板上进行慢节奏的一步步的推导演示,这样可以带动学生同步思维,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和学生还要积极利用网络学习,推动慕课建设和课程网站建设。考虑到必要性和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仅需要将最重要,最难以理解,并且网上学习资源较少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慕课,并在课程网站上,将课程网站建设成学习资源汇总、教学信息、教学研讨、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借此可方便地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3.4 营造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影响教学的所有硬件条件(班级大小、设备情况、教室空间的安排布置等)和软件条件(教师的性格特征,学生的心理活动等)。双语教学为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为有利于教学、辅导和管理学生,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应选择小班授课,在上课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台电脑。此外,为方便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同一小组学生尽量安排就近就座,借此硬件布局培养并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此特别强调,教师必须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谐的班级气氛和伙伴式的师生关系都将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双语学习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的充分理解、耐心讲解和不断的鼓励会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感,进而爱上这门课程。教师和学生是沟通和合作过程中的两个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性格发展情况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过程和业绩的评价以及对课程的综合评价。教学评价应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设立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多角度的对教学效果做出整体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据此查缺补漏改进教学过程并督促和鞭策学生和教师更好的学习和工[8]。

对于教师的评价可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题目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师的语言情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的进度和节奏,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人文关怀,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等。由于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更应该从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做整体评价。考试结果只能作为教学评价的参考绝不能是学生的最终成绩,测验的目的更应该是对知识重点的强调,督促学生深化学习过程,强化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优化学习能力。应加强课前预习情况、出勤情况、上课听讲和回答问题情况,随堂测验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主题报告和总结完成情况等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我们制定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的考核方法中,要求学生必须英语解答,各个项目所占比重为:课堂发言10%,每一章的总结5%,课后作业20%,主题报告和主题讨论发言15%,实验项目20%,综合测试30%。

3 结语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促进教育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也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教育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出发探讨了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效实用的解决方法。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实践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陆谷孙. 英语的学习、翻译与文化修养[N].文汇报,2002-10-27(7).

[2]Hopkins, Megan. Building on Our Teaching Assets: The Unique Pedagogical Contribu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ors[J]. 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2013, Vol.36(3):350-370.

[3]玛丽・艾丽斯・冈特,托马斯・ H.埃斯蒂斯.教学模式[M].4版.尹艳秋,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9.

[4]Colin Baker and Sylvia Prys Joans. 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M].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5]王斌华. 学习双语教育理论,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 全球教育展望,2003(2):8-13.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244-03

一、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素质、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具有客观必然性。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部加强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一级指标中明确要求二级指标“课程”下的“双语教学”为一个主要观测点,其等级有A级和C级。A级标准为“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达10%,教学效果较好,其他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c级标准为“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达到一定比例。”这表明,高校双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已经逐步成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之一。

在教育部文件的指导下,中国许多高校纷纷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总体说来,目前许多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或重点院校的双语教学已经开展得相当有效。

然而,相比之下,在被定位为主要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教学为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尚属起步阶段或实验阶段。

二、地方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一)起步晚,教学观念落后

尽管双语教学很早就引人中国,但真正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尽管在2001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专业以及金触、法律等专业的本科教育,双语教学课时要达到教学总课时的5%~10%”,但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本科教育达不到这个要求,不少院校的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都没有上过一堂双语课,地方高校更是如此。一些地方高校错误地将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等同起来,没有认识到双语教学的意义和时代紧迫性。要确保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就必须认识到双语教学不仅涉及教师外语能力,更要求教师对双语教学有一个正确认识,要求他们更新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观念。

(二)专业双语师资问题

1 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根据对国内双语教师的需求调查和统计,2003年全国高校双语教师的需求量约4万,2006年高校双语教师将接近7万。据2004年4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上介绍,到2007年底,上海将认证100所示范性的双语学校,首批28所学校现在已经通过了专家的初步评审,按计划将向社会公布。上海日前双语教师仅2100名,而实际需求则在1万名左右,师资缺口达8000人。在苏州大学召开的2006年高校双语教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致认为,师资短缺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最大瓶颈。一些重点大学试图通过人才引进解决这个问题,但对许多地方高校来说,难以吸引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双语师资短缺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将存在。

2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双语教学要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然而目前地方高校中,大多数教师语言水平和专业课知识严重不对称,专业外语教师只能教授语言,而专业课教师却难以使用外语进行授课。地方高校双语教师的水平和素质与双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制约着中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以四川省为例,目前高校教师外语水平普遍偏低,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虽然专业理论水平高,但绝大部分人的外语水平达不到国家英语四级水平。中级职称及其以下的青年教师外语水平虽达到了国家四级标准,但专业外语水平偏低,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3 缺乏双语教学经验。由于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起步晚,加之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深,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学时间不够,教师难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二是教学手段落后,尽管进行了教学实践,但因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学生素质问题

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对学生同样是一个挑战。目前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已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英语阅读能力相对较好,听说能力相对较差;公共英语相对较好、专业英语相对较差。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差距很大,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对他们进行双语教学,无异于拔苗助长。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学生“哑巴英语”的现实情况并没有改观。学生听说能力不高增加了双语授课难度,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

以对我院的调查为例,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对象为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理科学生,调查人数860人。下面为问卷内容: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你的英语学习有计划吗?你对英语学习方法的了解程度?你过四级考试的信心?你每周的英语学习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8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每周用在英语学习的时间超过18小时,30%的学生有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28%的学生有比较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方法,但是只有25%的学生对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有信心。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同学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足,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造成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信心不足,这说明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对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四)缺乏合适的教材和配套的参考资料

双语教学的教材关系到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很多学科都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的教材,各高校对于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是使用原版教材,另外是使用国内学者编写的外语教材和自编讲义。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图文并茂,案例丰富,可读性强,印刷美观,但其内容编排与我们现行教学大纲不尽相符,同时由于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对地方高校而言,并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国

内出版的教材,虽然符合中国学生的认识能力,但语言不一定地道,而且策划和出版周期较短,良莠不齐。有些学校使用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属“活页教材”的性质,虽然能体现学校和编写者的个性,但质量却难以保证。有学生反映,没有正规教材的双语课程学习,知识掌握散乱,既不系统,又缺乏深入,学科英语不纯正,不但无法改善和提高外语使用水平,甚至增加了对课程内容理解的难度。

(五)双语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地域分布不均,层次和水平参差不齐。理论上,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缺陷在于缺少“输出环境”,“输出环境”对于语言“习得”必不可少。这里所说的“输出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首先从社会环境看,尽管对外交流已相当深入,但是外教在很多地方还很少,学生能真正进行纯正英语交流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在不发达的地区,除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外,一般居民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和应用外语。其次课堂上的双语教学时间短暂,如果没有课外的练习和实践,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和维持,双语教学目的很难达到。中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国家,英语交流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不能为双语教学的学生提供实践的社会环境,这种情况不利于促进双语教育的发展。

(六)评价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尚处于试行探索阶段;对双语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学模式双语、双语专业教师资格等目前尚未统一规范。

三、改进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对策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提高地方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很多地方院校采取了积极、稳妥、有序的措施推动双语教学。为确保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质量,地方院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办法。

1 提高认识,强化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紧迫意识。教学观念的变化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重视书面,忽略听说;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英语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重视英语与学科的双向渗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应用英语。另外,传统学科教学与英语是完全无关的,要在学科教学中,确立起英语作为媒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此外,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我教你学,而要以英语交际为实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以英语为媒介,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活动,以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

2 抓住重心,培养大批优秀的双语师资。根据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切实制定有关政策,拨专项经费,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工作,双语师资要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来进行。

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引进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师资紧张的问题,具有极好的时效性。地方高校师资培养和引进可以采取以下思路:请进来,聘请优秀的双语教学老师或者直接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送出去,选派骨干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专业培养与定期培训相结合,可以有计划地将外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委托代培或进修,以备日后所需;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同时对双语教师,要注意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了采用双语教学,教师自然要花费较多的业余时间进行备课,付出的劳动当然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建议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乘上一定的、较为合理的系数。同时,在评定职称时,在相同条件下,对采用双语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成就的教师应予以优先晋升。此外,在评定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时,也应该考虑双语教学的学时和成绩,将其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对在双语教学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师给予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 强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基础。要搞好双语教学,必须强化对学生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要与正规的英语课程相辅相成,以相关课程为重点,做好专业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衔接工作。第一,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建议把《专业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准备课程纳入双语教学的整个流程,并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各专业的双语课程体系。第二,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切实改善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建议在大学一二年级增设《英语视听说》作为选修课,或者针对发音、听力和口语开设特别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基础。

4 把握关键,做好双语教材的选择和引进工作。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虽然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形成,但是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较难与中国教育制度接轨,而且对于部分学生难度太大。教材的选择要坚持适用性原则,注重语言信息和知识信息,教材内容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在教材的选材过程中要相应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注意材料的真实性,适当降低课文的阅读难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长度,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交际活动,通过不断实践,使语言输入被吸收、内化,最终实现语言输出。笔者认为,最佳的办法是在注重国外引进教材实效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在吸收英语原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由专家编写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双语教材。

5 注意教学效果评价,不断修正双语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和方法。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反映了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8

一、现代双语教学范畴界定

所谓双语教学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有计划、系统地将母语以外的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专业学科教学,使用两种语言作为专业学科课堂教学媒介,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使学生在专业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及专业知识学习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双语教学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一门外语,即在外语课堂上完全用外语授课;另一种是在学科知识课堂上用外语进行教学,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外语。现阶段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后一种模式。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平台与环境,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可同时运用母语和第二语言,并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间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国际交流与竞争的能力,成为真正国际化的人才。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既能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运用英式思维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解和表达,加深对专业学科课程的学习,为毕业后从事国际交流与传播奠定基础。

二、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是课程的主要接受者,学生的外语水平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以考试为中心,平时只注重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研究生教学中,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听、说、读、写能力各有不同,而专业学科课程的讲授通常又以各系、班级为单位,授课教师不可能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教学,使得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却因英语水平的不同而影响到接受效果,以至于现代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变得十分艰难。同时,对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自信心也造成冲击,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优秀双语教师严重缺乏

双语教师的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的根本,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外语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又欠缺。现在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听力、口语相对薄弱,英语能力不全面,由于平时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双语教师无暇顾及英语能力的提升,对双语教学的反应不热烈、不积极,投入的精力不足。总体而言,优秀双语教师严重缺乏。

(三)客观条件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生学位课种类多,一般一门课仅一名教师教授,而编写双语教材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除专业教师外,语言方面还需英语专业教师的帮助。因此,自编教材的可能性较小。原版教材价钱昂贵,多数教师更愿意采用影印教材,相对原版教材便宜,学生愿意购买。但影印教材内容滞后国外最新版本四到五年,就时效性而言,削弱了原版教材的优势。开展双语教学最好使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的教学理念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和学生大受益处。

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难易程度,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的成才方案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全班学生的教学上,还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使双语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师资问题是决定双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现代数控技术双语教学不同于普通基础英语的教学,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深厚的数控技术专业知识。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教学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保持一致,在教学中将语言服务于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因此,要求教师能够不断调整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探求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力求教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知识,着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运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制订科学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选择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赴国外进行一年期、短期语言培训,或采取聘请外教集中培训的方法,培养一批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可流利自如地使用外语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双语教师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激发双语教师的积极性,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在职称评定、薪金提升、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三)积极营造英语语言氛围

双语教学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它的连贯性和继承性,保证在研究生两年半学习期间双语课程数量所占比例合理,并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有所增加。从初期的英文板书配中文讲解,到选用英文原版教材配英文授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同时,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幅标语、每一个标志物,都有双语痕迹,这对培养学生的双语意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教师要以身作则,完全用英语进行习题的解析和计算方法的讲授,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英语,在不自觉中进入英语环境。

四、现代数控技术双语教学实施与创新

(一)三维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要素。其中,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为此,设定了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多样化教学过程

设计情境,激发兴趣:设计图片呈现、话题讨论、实物设计、设备现场等情境导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

找寻问题,引发探究:重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主思考,自主研习:课堂上各类问题的提出、各种任务的呈现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沟通合作,共享快乐:交流合作学习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动起来,问题摆出来,疑难攻下来。

展示提升,体验成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的争论和对知识的补充使问题得到解决。学习成果展示激活了课堂,活动方式的变换和学习方位的移动,使学生们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在课堂交往的愿望。展示是手段,提升是目的。

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解题思路更有条理、方法更简单、认识更明确。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某一个或某一些问题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三)互动与现场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辩论、现场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关介绍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开设双语课时,学生英语水平已过四级,有些甚至已过六级,所以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作最后的总结;也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及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现场教学,充分利用本专业所有实物、教具及工程训练中心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目前,我国研究生双语教学活动尚处于探索中,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原版教材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有的放矢,逐步解决,不能因噎废食。总的来说,双语教学是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高技能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9

目前,我国对于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病。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2012年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均旨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两个文件中,都提到了推进法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可以是法律―英语相复合,法律―经济相复合,甚至是法律―工程相复合。这其中法律――英语相复合即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需求的。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就更加完美了。因此,本文在论述过程中,没有详细区分法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对象。本文认为无论是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还是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都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工作。因此,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作中双语教学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法学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亟待解决,不能很好解决的话,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就只能是空谈。而这十几年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收获很多,但存在的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

一、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困难

地方高校可以培养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地方“卓越人才”。也就是说“卓越”是相对的“卓越”。对于地方高校,要用“双语教学”这一工具来培养地方“卓越法律人才”,其困难重重,简单地概括,可以从教学理念、“师资”能力、教学及学习环境、授课及考核的方式方法等四个方面来阐释。

首先,国内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并不适于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地方高校,包括国内的名牌高校,在开展法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时,只是简单的选任教师,确定开课课程,教师在课堂上用或多或少的英语来讲授课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双语教学的开展,应该首先明确目的不是简简单单地用英语授课,其实质应该是将国外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课堂以交流为主、讲授为辅”的授课精髓引进来。

其次,双语教学的“师资”能力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双语教学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做后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法学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已经相对完备。高校通过派遣师资出国留学或引进“海归”博士来充实本校的双语师资。但地方高校,双语师资仍不充足。像地处偏远的西南、东北的地方高校,“海归”博士都不愿意去任教,而本校教师外派又存在难度。有些地方高校不重视法学专业,有些是本校的法学专业师资实力原本薄弱,很难选派出国。一些地方高校为了满足自身双语教学的需求,就安排英语专业的教师给法学专业授课。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恰当的。总的来说,地方高校人才较少,在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中,师资力量很薄弱。原因有二:一是法学专业教师拥有出国经历的比较少,英语口语较差,一般是书面阅读能力强于口头表达能力,致使课堂上讲授不清,学生理解不明;二是选用英语教师来承担法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其表达过关,而法学专业知识匮乏,对专业教材中的知识点不理解、致使讲授不清。

第三,双语的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环境较差。承担双语教学的地方高校教师,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师资较弱、人手较少,需要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双语授课、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专业及语言方面的问题没有可咨询的对象,双语教学工作环境较差。而学生在学习双语课程时,也是困难重重,一方面国内缺乏适合、优质的双语教学教材、而原版教材又不适合国内法的教学,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学苗不够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再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双语课程视为重大困难。而且,在学校缺乏双语环境,学生只是在课下阅读英文材料、课上听教师讲授,并没有实践的机会。这样一种环境下是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双语人才的,是难以实现国家教委卓越人才培养的目的的。

第四,双语授课及考核的方式方法不恰当,致使双语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国内高校,不仅仅是地方高校,在开展法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授课方式比较单一,通常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在下面简单的听讲、记录、课下复习。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仅仅是课堂上缺乏交流,课下也很少交流。学生交流的少,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片面性。而学生之间交流的少,学习主动性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课程的考核方式依然保持传统的笔试方式。学生没有必要去联系听说读写、不需要去深入理解英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只需要把教师讲解的内容记录在笔记上,考试前背诵就可以顺利过关了。授课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于双语授课的知识点理解到什么程度、能够应用的怎样。当然了,双语教师的日常备课量非常之大,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教师也不愿意主动去改革双语授课及考核的方式。长此以往,可以想象,所谓的双语教学工作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是不会给法学卓越人才的培养带来改观的。

总之,我国地方高校法开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双语教学工作面临着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双语教学工作困难的化解对策

从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双语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针对上文阐述的四个方面,本文将一一来探讨提高双语教学工作困难的化解对策。

首先,确立“授之以渔”的双语教学工作理念。对于双语教学工作理念的问题,需要从转变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调整。国内高校,包括知名院校及地方高校,包括法学专业和需要开展双语教学的非法学专业,包括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和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都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把传统的“传授知识点”的理念转换为传授学下方法的理念,也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古人早已经认识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做到?高等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改观不大。教师和学生普遍都认为对于知识点的传授比让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更重要。

其次,对于师资的问题,随着地方高校派遣出国深造的专业教师数量的增多,应该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英语专业教师如果来讲授法学专业课程的话,其专业知识比较匮乏,这是短时间内补不上来的。而法学专业教师通过一至两年的语言培训、出国深造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而且,开展双语教学的地方高校之间应该建立定期交流的制度,让双语教师能够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

第三,双语教学及学习环境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完善。一是要给予双语教学教师较多的时间来学习提高,不能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这也要求学校要给予教师一定的激励机制,让教师能够主动去提高自身的双语教学能力。二是要给学生营造出较好的双语学习环境,方式方法较多,可以参考英语专业的一些做法,比如建立法律英语学习角、定期的口语交流活动等,还可以设立奖学金来奖励那些努力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

第四,改革原有的授课及考核的方式方法。我们学习国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学习到其精髓。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就需要改变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既要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还要考核学生的说和写。这一点既适用于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也应适用于非双语教学的课程。法学双语教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可以转变为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程,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在课堂授课时,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采用“苏格拉底”问答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加以总结。这样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求很高,如果学生不能够配合,将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地方高校的学苗较差,要求学生主动去阅读艰涩难懂的英文教材、再归纳知识点,应该是相当难的。为了督促学生主动去准备,就需要改革考核方式,应将期末考核改为平时课堂参与占较大分值,而且要严格执行。现在很多地方高校也在搞课改,但是期末时又要求教师授课的每个课堂学生的及格率。及格率的要求使得学生认为只要大家都不去准备,都不用努力,期末任课教师不得不向学校的制度低头,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而让学生通过考试。只有严格考核,让学生认识到不认真预习准备,将会不能通过考核时,他们才会变动积极主动起来。

总之,地方高校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时,会遇到多方面的困难,而双语教学工作的难度是其中比较大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确立“授之以渔”的双语教学理念,提高法学专业师资的英语应用能力,努力营造双语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双语环境,并且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课堂表现的分值,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育,2007(1).

[2]韩永红.试论法学双语教材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出路[J].理论界,2008(1).

[3]郭玉军,乔雄兵.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2005(5).

[4]张乐平.全球化背景下法学双语教学探讨[J].河北法学,2005(11).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10

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化,我国顺应时展的需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的联系更加密切,我国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精通外语的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但传统的单一英语教学无法适应急剧上升的双语人才需求。为加快培养双语人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教育质量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重视双语教学,并且将双语教学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为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应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在上世纪的80年代,任务型教学法已出现,当时被称为“Task-based Learning”,是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总结、归纳出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双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从而认真听讲、努力练习,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课堂质量。

1.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双语教学在各大学校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双语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

1.1双语教学出现断裂

双语教学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又要求任课老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外语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基础的听读写说能力和适应力,能在课上很好地与老师进行双语交流。若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不具备基础的外语能力,则会降低学习动力,不明白老师的教学内容,学习效率随之下降,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语言的习得与运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而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更注重考试技巧的教学,忽视了口语的交流、表达能力的锻炼使得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不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从而进入到了高等级的学习时,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双语教学出现断层,不连贯。

1.2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支持

雄厚的师资力量能够顺利推行双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严格,需要双语教学的老师精通外语、熟悉我国传统文化、掌握高超的教学技巧。并且双语老师的工作量比母语教学的老师工作量要大,双语老师需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为此,双语教学对老师的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甚至国外有规定明确双语老师所运用的语言必须是老师的本族语言。目前,我国的老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海龟,这类人在国内有较高的学术权威;另一类则是在国内培养出来的老师。双语老师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国内的教师队伍中,能够具备这些条件的老师较少。而聘请外教进行双语教学成本较高,部分学校负担不起费用。

1.3缺乏良好的交流环境

要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良好的交流、语言环境是基础。开展双语教学,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提高外语水平,最终将学生培养为高级的双语人才。但目前,许多学校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在课上讲了外语即为双语就爱哦学,老师大部时间还是运用本族语言进行讲课,不算是双语教学。还有部分老师将授课内容翻译成外语,并用外语进行授课,但课堂发挥受限于备课内容,老师不能自由发挥,学生也十分拘谨。另外校园环境也没有浓厚的双语气氛,没有设置可以开展双语活动的场所。

2.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2.1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界定

任务型教学法又称为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一般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引导语言学习来完成课堂任务的教学方法,在上世纪的80年代被提出。在当时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交际教学法的延伸,从兴起之初便引起世界语言教学界的广泛注意。任务教学法主要利用具体的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展示任务成果、体现教学效果的方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内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任务,在实践中应用教学理论,将日常生活、工作中运用的语言与教学任务结合起来,把学生在日常中常见、常做的事情提炼、细分为若干个具体的任务,在这些任务中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提高语言水平。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任务组织教学,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体验、讨论、合作、模拟和操作,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调动自己已有的资源完成任务,在实践中进行外语交流、感知目的语,在干中学、在用中学。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外语水平,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和宣传的双语教学方法。在开展任务型教学法时,老师应该根据教学项目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交流、提问、表达等形式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2.2任务型教学法在双语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学生,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听、读、写、说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使学生大胆开口讲外语。并且部分任务需学生自行查阅、寻找相关知识、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自己发掘的过程中更熟练地掌握外语、提高外语水平。任务型教学法对双语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另外,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同加入到具体的任务中,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有利于师生间构建和谐的关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双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单向讲授的枯燥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同时,任务型教学法中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纸质版考试中,更多的是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主动学习的情况成为评估学生素质的一大参考指标。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客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任务型教学法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实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开展具体的任务教学,学生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中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在双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造轻松、有趣的双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具体的教学实施有一下几点:

3.1明确教学目标

要完成一堂好的双语教学课堂,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清楚了解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任务、方法以及目的,从而更有计划地进行任务教学、更好地控制课堂教学进度。任务型教学目标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任务目标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即为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目标,从而达到锻炼外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学习目标。老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任务;然后再给出符合每小组学习情况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合作实现目标。不管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突破心理障碍、勇于将外语,实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3.2布置课前任务

任何教学都应进行预习,即老师需备课、学生需通读课文,只有提前了解课堂大致内容,才能再教学时更投入、更认真。老师应提前向学生布置任务,即让学生通读全文,掌握课文大意,并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老师上课时便邀请学生用外语概述课文内容,并总结文章意图。随后,老师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同时也向学生提出与教学任务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根据课前任务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坐好心理和语言准备,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课堂任务,在上课时能够更有效地跟上老师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双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3.3设计具体的双语教学任务

我国已实行任务型教学法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在实际的开展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在我国任务型教学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工作都尚未成熟。因此,在双语课堂上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开展任务型教学法。根据国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任务设计环节,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双语教学情况,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任务。首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时需遵循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设计任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进度和水平具体开展,任务内容难度要适中,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要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任务,还要保证学生完成任务后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另外,任务在设定上也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人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完成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其次,设定的任务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了解西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将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吸收双方优秀的地方、摒除双方不足的地方。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还应就爱能西方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冗余到教学中。最后,任务设计应以实践为主,满足双语教学参与、交流、合作的要求。在开展具体任务时,老师要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锻炼口语能力。

4.结束语

双语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词汇、语法、句子等方面的教学,应更注重语言的实践。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则可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参与到课堂上,自主进行交流、讨论、提问、表达,锻炼外语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和素质。同时老师也可在具体的任务中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的方法,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建立正确的语言学习体系。老师还应善于总结任务型教学法中的经验与教训,建立更加完备的任务型教学法,推动双语教学进程、提高双语教学的课堂质量。(作者单位: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

参考文献:

[1] 唐红.高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4(01)

[2] 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01)

[3] 程昕.课程语言特点与双语教学模式选择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02)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11

当代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学校变革的实质就是引导学校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新机制。目前,教育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全面进入提高质量、让所有的孩子上好学,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学校教育处于整体转型,宏观——微观(课堂、教师、学生)、外部——内部、表面——纵深、局部——整体。由此形成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思路,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只有内涵丰富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具备丰富内涵的现代人。

一、观念的转变是无止境的

1.观念不是一切,但却是一切的总开关。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那种对外界的变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的态度以及我行我素的错误做法是影响工作向前推进的“大敌”,必须得到纠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执行力,敢于承担责任,善于学习。当前,在教育的实践层面上如何理解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历史任务,怎样使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走向教育实践是当务之急。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中的神圣地位发生了动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每个人将同时是教师和学生。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就是对话、交流、讨论,即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群体之间相互交流的质量。“居高临下”,缺乏平等精神的教学,不但会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害于学生健康品质的养成。因此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作为教育的目的所在。

2.阳光心态,工作观念的转变——工作可以快乐着。幸福是一种感觉,是由心态和思想决定的。“心可以为天堂,也可以为地狱”(收废品骑三轮车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喜好与人争斗的“武士”的故事、三个泥瓦匠的故事)。所以我们教师要改变心态,阳光工作。上学期,我们开展调研,到十八小就明显感到他们的老师非常阳光,老师每天把好的心态感染给孩子,孩子的身心也会健康成长。

而我们的很多老师经常摆不好自己的心态,关键是没有横向、纵向比较。自治区教育厅对第三个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周期调研督察后认为“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没有建立,全区80%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要由自己‘买单’”,而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完全由政府“买单”。即使是这样,我们的个别教师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只讲权力不讲义务;不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不讲公正,缺乏责任感;不懂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要制定长效机制,让青年教师到南疆艰苦地区体验那里的教学和生活,接受锻炼。

二、切实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具备的核心领导力就是要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领导力。

因为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各门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由于校长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决定了校长必须具有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做课标学习的先行者;

我们已经通过学科教研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标解读、学习,然而收效甚微,原因何在?通过调研,发现关键是目前许多校长还没有成为课标学习的先行者,没有主动担负起学习课程标准、宣传课程标准、解读课标、执行课标的责任,而是把这种责任委托给管教学的领导或教研组长,因此给教师可能留下的印象是:这件事可能重要但不紧迫,甚至这件事根本没必要的信号。这实际上是校长责任的一种缺失,也是领导力的缺失。因此,校长只有深刻理解课标,准确把握课标,才能取得领导课程教学的话语权。

做执行课标的守法者: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国家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明确意志。作为校长要坚守教育理想——没有任何利益可以高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要作执行课标的“守法者”,以此感染带动教师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

建立基于课标的管理、评价制度: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就是新旧课程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破立并举,边破边立”,一方面要改变代表旧课程文化的过时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坚决摈弃考试分数决定一切的做法。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的制度和文化。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学生选课与自主发展制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等。

优化实施新课程的内外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新课程实施的社会环境,赢得社会对课程标准的认同和支持。

三、关注处境不利的学生,向学业失败现象作斗争

导致学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竞争、强调分数和选拔,用学习成绩和分数对学生严加筛选,结果是在学校和班级内部导致差异和排斥,这不能不说是导致学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负载了大量的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些不属于他们的东西是外部强加给的——没有快乐。学生普遍不爱学习,学校教育存在的价值如何体现。终身教育已成共识,而终身教育首先要保证青少年从小就爱学习和学会学习,如果学生普遍都不喜欢学校和老师,或者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这个学校和老师就是失败。《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有句话:“成功的基础教育能够激起继续学习的欲望”。学校教育必须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每一个青少年创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兴趣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由于学业失败而导致处境不利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关注差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是一种修养,一种襟怀,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

美国学者贾尼斯•萨博认为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两类不同的孩子,一类被称为“聪明的孩子”:他们能知道答案,能理解别人的意思,能很快抓住要领,完成作业,乐于吸收知识,善于操作,长于记忆等。另一类则被称为“智慧的孩子”:他们能提出问题,能概括抽象的东西,能演绎推理,寻找课题,运用知识,善于发明,长于猜想等。

要使我们的学生创造力得以发挥出来,一定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一个脑子里塞满知识的孩子是没有创造力的,因为它缺乏一个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思考的空间。没有创造力,对这个孩子来讲是个“匠”,不是“师”。对科学来说,它是个科技人才而不是科学家;对建筑来讲,它是泥水匠而不是建筑师,他以后只能是个执行者而不是设计者。

所以,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在指导和评价教学工作时都要旗帜鲜明地引导教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要改革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目前我们的教研,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很少关注和研究由于课程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学情的变化,如: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变化。教学研究更应在关注教师教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法,关注由于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学生学情的变化。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中小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引导学风建设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要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

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尝试,如“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试验与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实验与研究;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与研究;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与研究;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与研究等。克一中鲍玉菊老师:“2008年化学必修课模块探究的实验与研究”;尤其是准东一中英语教师张芹的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已经见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应该大力褒奖和推广。建议教研所和准东中学要很好地总结出经验并推广。

上学期,我们已在六中和十一小选点推广了赵雨林“3A双赢学习方法”,这学期要加大推广面。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踏实的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成绩,促使更多的中小学生从学习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向成功。

改革评价方式,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做分数的奴隶,要下决心、出实招,改变目前教师和家长离开了分数就不会评价学生的现状。要研究在80%的高中入学率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阶段入学时的导向作用。

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平时评价的导向作用。

1.要尽量减少大量的重复性的机械式训练,增加能够凸现学生创造力的作业训练。

2.要在平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有创意的思维并能及时给以肯定和评价。

四、双语教学

1.自治区“双语”教学发展情况。

学前“双语”教育:从2004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双语教学要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全面规划部署了全区“双语”教学工作。自治区确立了全面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学,有序推进“双语”教育,重点扶持全区七地州及九县市农村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发展思路。全区学前“双语”幼儿园由2007年的9.3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43.82万人,其中七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伊犁、塔城、阿勒泰)及九县市(托克逊、吐鲁番市、伊吾县、巴里坤县、木垒县、温泉县、若羌县、尉犁县、和静县)农牧区少数民族在园幼儿由8.35万人增加到34.91万人。对全区及七地州和九县市2328所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基本建设、学前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伙食、教材、教师工资、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计划投入资金37.5亿元。今年国家发改委已落实下达2亿元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南疆三地州214所“双语”幼儿园的基本建设,目前已全面启动。

内地新疆高中班:党中央、国务院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内地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年招生规模已由2000年1000人扩大到2008年的5412人。截止到2008年9月,内高班已累计完成9届共2.4万人的招生任务,在校生规模达到1.75万人,办班城市达到28个,办班学校50所。2004年至2008年,已有共6000多名内高班学生毕业并在当地参加高考,其中95%以上的毕业生顺利升入内地高校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疆内初中班:为不断缩小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高班提供高质量的生源,自治区党委、政府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办班模式,从2004年秋季起在克拉玛依等8个城市开办了疆内初中班。内初班招生规模由2004年的1000人扩大到2006年的5000人。截止到2008年9月,已累计完成5届共19000人的招生任务,现有在校生15000人,办班学校17所。

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自1989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协作计划已连续实施了5起,累计完成招生任务近2.3万人,培养毕业生1万余人。目前,以协作计划、内高班计划等形式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已达1.9万余人,涉及内地190多所高校。

近年来,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进的力度不断加大,内高班、内初班“民考汉”、“双语”班类别考生人数增长也相应加快。为适应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了有关招生政策,如:提高内高班、内初班“民考汉”和“双语班”类别招生录取比例。2005年内高班“民考汉”招生计划占招生总计划的比例从2004年的25%提高到30%,2007年提高到35%,2008年提高到38%。“双语”班的招生比例一直保持在35%。二是在实施第五次协作计划期间增加“双语班”招生计划并每年单独下达招生计划。“双语班”类别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360名增加到2008年的430名;“民考汉”类别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606名提高到2008年的805名。2009年将启动实施第六次协作计划,还将进一步加大“民考汉”和“双语班”类别的招生计划比例。

2.我市“双语”教育推进情况及工作重点。

不断推进和深化“双语”教学,并力争有所突破是我们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民汉学校要共同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目前,少数民族学前幼儿在册入园率已达85%,但出勤率不高,今年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2008年秋季小学1—3年级全部进入除母语外其余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目前,克拉玛依区少数民族小学共有8所。2008——2009学年度全区双语班共计39个,其中,一年级预设13个班,二年级有13个班,三年级有12个班,四年级有1个班。

白碱滩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共有3所。2008——2009学年度全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班共计24个,其中,小学部13个(一年级预设5个班,二、三年级分别为5个和3个班)。中学部11个(初一年级预设4个班,初二、初三级分别为4个和3个班)。市教育局直属少数民族中学二中、八中2008——2009学年度双语班共计21个。

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现状

据2008年统计,全市少数民族中小学在职教师总计834人(不包括中小学133名汉语教师),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241人,占教师总人数28.9%。其中,全市少数民族小学在职教师共有418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109人,占小学在职教师总人数的26.1%;少数民族中学在职教师共有416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132人,占中学在职教师总人数的31.7%。

从对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和直属中学二中、八中的摸底调查情况来看,少数民族中小学在职教师总计602人(不包括中小学102名汉语教师),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150人,占教师总人数24.9%。其中,少数民族小学在职教师共有303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76人,占小学在职教师总人数的25%;少数民族中学在职教师共有299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74人,占中学在职教师总人数的24.7%。

以上数据表明,不论是在全市还是在部分少数民族中小学中,虽然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比例都高于自治区14.74%的比例。但是,克拉玛依推进双语教学与其他地、州、市相比,起点高,要求也高,这样的比例,离我市201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据我们调查了解,由于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汉语水平偏低、教学能力偏低等原因,不少学校只有靠聘用教师,才能把课开齐,仅克拉玛依区外聘双语教师就多达40人,占教师总数的35%。但是,由于目前聘用教师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大、更换频繁(有的学校聘用教师只工作两三个月就走了),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带来了家长的不满,从而影响了双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这一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随着双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学双语教师紧缺的问题将会愈显突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也会因此而受到制约。

今年是我们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落实少数民族“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十分重要的一年,任务十分艰巨,具体有这样几项大的工作:

1.大力实施“民汉合校”工程,改善“双语”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改造完成克二中,分流部分汉族中学生到二中就读,使其恢复成民汉合校;改造完成克五中,将现由白碱滩区政府管理的十二中、十四中的中学部分划出与克五中合并,使五中变为一所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将十二中的小学部与十八小合并,十四中小学部与十九小合并,使其分别变为民汉合校。

2.坚持把“双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学前。要落实“双语”教学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学工作。按照“双语”教学规划,2009年全市少数民族幼儿入园率必须达到95%以上,并要在不断提高出勤率上下功夫。

3.坚持从小学一年级逐年过渡,按照规划要求,今年小学将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全面实施双语教学。

5.坚持“双语”教学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强化汉语教学,在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为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6.切实抓好抓实“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文科教师的专业和汉语培训工作,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提供师资保证。

在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所有汉族中小学必须承担起应尽的义务,为双语教学推进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在办好疆内初中班、高中班的基础上,要不断总结和借鉴其办学经验,为全市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五、“两基”迎“国检”工作

今年九月份,我市将要迎接“国检”,过两天要专门召开全市的推进会,这里就不详细讲了。大家要按照会议要求,认真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各项工作,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完成。

六、家庭教育工作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1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42-03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类高校均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双语教学是以外语作为教学工具,通过采用外文课本,外语授课,达到既学习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外语水平的目的。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学习)则是另外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近年来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通过转变传统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双语教学或PBL模式的研究工作,但将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研究的则较少。本文拟将PBL教学模式与双语教学方式结合,以国际商务课程为例阐述具体实施方案。

一、PBL模式双语教学必要性

我国高校分为三大类:国家重点大学(即985高校)、省部共建大学(即“211高校”)和地方性高校。地方高校又分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及专业类型学院以及高职高专等,地方性高校的财政拨款主要是由地方负责,其教学宗旨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心,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实践所需的各种类型人才。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最先是从重点大学开始,近年来逐步拓展至地方高校,重点大学与地方高校存在众多的差距,首先是生源素质的差距,其次是师资力量的差别,再次是经费的差别。在地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先天不足,如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等与重点大学相比均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预示在地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扩大、电信技术的完善,在地方高校中开展双语教学已是形势所需,为此,国家出台了鼓励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相关鼓励政策,并已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高校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广西属于边远发展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地。广西作为西部省区,因历史及地理原因,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而言较为落后。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开展,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出口总额逐年递增,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经济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是提高专业英语、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广西部分高校已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但是因受教学经验、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双语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及接受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影响了双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针对传统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拟将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学习)引入双语教学实践。PBL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老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作用,而学生则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将PBL理论与双语教学结合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及创新性。

二、PBL理论简介

PBL学习方法源于知识的构建主义理论。PBL学习方法最先是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创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输入式的学习方法,通常是由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是被动学习者,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进行知识的传递,教师只是起到广播员的作用,并没有新知识的创造,而PBL学习方法则有很大的不同,PBL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变成了学习的辅导者及指导者,并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则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学生的直接参与构成了PBL的核心内容。根据PBL理论,PBL主要由以下基本要素组成:(1)以项目为中心,学习过程以项目作为主线贯穿学习的全过程;(2)所选的问题是由学生提出。在PBL实践的初期,则可先由教师提出题目作为过渡,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完全由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在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是实践或理论中真实存在且有待解决的问题;(3)学习过程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因为根据PBL的要求,学习组织形式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因此,协作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改变,在PBL中,教师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并提供指导,但不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5)为检验教学效果,PBL还要求进行教学效果的有效评测。概括而言,PBL的优点如下:首先,PBL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意境,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能够逐步培养规范正确的科研习惯;最后,通过PBL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另一来源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者的作用。正因为PBL具有的这些优点,PBL一经创立即得到了应用,PBL首先在国外医学教学领域得到了应用,随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了我国,并已在部分医学院校实践。PBL目前主要是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相对而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则较少。

三、PBL双语教学改革

为实现PBL在双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拟以国际商务课程为例说明实施全过程。案例研究将根据PBL理论的实践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广西当前经济、商务热点问题的解决,为将来参与国际商务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及外语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商品的进出口,技术转让与引进、海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营形式在全球不同地区交替进行,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钦州保税港区的建立,国际商务双语课程在广西高校的开设具有时效性。国际商务课程则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国际贸易、国际营销、企业管理等学科,以国际商务为主题而综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商务双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学科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文化差异、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企业战略与管理、国际化企业经营新模式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商务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具体了解跨国企业的运营过程及注意事项。国际商务内容众多,各成体系,但又互相融合,自成一体,该课程对于管理学科的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课程。为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将从教学方法角度分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实施方案、关键问题及绩效分析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内容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教学重点应是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原理、概念及专业词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经营方法和经营策略。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从管理职能及经营角度,了解国际企业环境、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形成等理论,探索中国企业尤其是广西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策略问题。试图从理论及应用角度,解决以下问题:企业走向国际化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何保持良好经营活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企业国际化及标准化,并建立适合国际竞争的企业经营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企业国际化的关键。本文拟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进行改革。理论教学改革方面,根据PBL教学要求,基于项目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事先必须掌握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开展PBL之前,首先进行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在理论教学实践中,将紧密结合实际,根据PBL项目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在完成基本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兴趣进行分组,开展项目的学习。通过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的不足。

(二)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课程是在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课的基础上的后继主干课程。该课程将突破现有的教学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广西企业实现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广西学生的具体情况,该课程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双语学习,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内容及运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化、国际商务、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内容。二是通过PBL模式的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基本书写能力。三是为广西外贸发展提供综合型应用人才。综合技能包括英语表达技能、国际商务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能。通过本文研究,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学习,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学生培养方案,为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三)关键问题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有两方面的内容将成为关键问题:一是解决PBL教学中学生分组问题,将不同基础学生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设置相关程序。二是如何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动性学习模式,实现素质教学的目的。PBL对学生和教师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需要转换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模式,变以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需要学生充分认识PBL对于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能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学习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PBL的效能。PBL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学科知识扎实,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对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有效开展PBL教学的重要前提。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转变成为难点之一。

(四)实施方案

PBL双语教学实施除了需要从理论上阐述其可能性外,还需进行教学实践的检验。下面从微观角度,以一具体案例分析实施过程。研究顺序分别为预备知识、课程讲解、题目拟定、过程指导、成果总结五方面内容。

1 预备知识。首先进行课本选择,所选课本为英文版教材,选用美国经济学家Hill编写的《国际商务》(英文版)(工商管理经典教材・国际化管理系列,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指委双语教学推荐教材)。该教材是国际商务经典教材,现已出版第七版,在世界各国高校被广泛使用。当前,在世界经济学及管理学界,进行相应研究的方法主要归纳为两类,其一是定性分析,其二是定量分析。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为更好体现研究的客观性,在课程预备知识的讲授中,我们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所以在预备知识讲解时,补充了计量经济学、相关专用软件的使用等知识的讲授,为PBL实施打好数学基础。

2 课程讲解。国际商务课程内容很多,分属不同一级学科,本文选取其中的贸易理论内容为例。为准备PBL实施,在内容的课堂讲授中,需要注意理论讲解的全面性,比如,在“国际贸易”这节内容,就必须对贸易理论的来源及其发展历程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主要的贸易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使学生了解传统的重商主义贸易理论,还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新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剖析贸易理论的实际应用。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管理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论及其他。经济增长从宏观角度观察,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消费和出口,在新经济时代,除了传统生产要素以外,企业家才能已成为新时代的生产要素,而科学技术则成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因此,为深入研究贸易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应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的讲解至关重要。

3 题目拟定。对于首次采用PBL实践而言,研究题目的拟定一般由教师指定。学以致用,是学校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习国际商务理论也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所拟题目必须紧靠经济实际情况,选择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广西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制糖、有色金属、食品、电子等产业成为了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三个千亿元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型国家及增强国防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题目之一是电子信息贸易与广西经济增长,也可以拟其他相关题目,比如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广西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等。此类题目既与课程内容相关,又以实际经济相结合,能较好地体现研究的时效性。

4 过程指导。根据PBL实施步骤,拟定题目后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及知识基础进行分组。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教师只是进行宏观的指导,不参与到具体的研究细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教师的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其一是研究方法的指导,因本科生是第一次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入手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这方面教师就应该提出宏观的研究思路供学生选择,内容包括参考资料的查找方法,材料的正确选择等均需要教师的指导;其二是协助建立学习交流平台,研究是一个创新过程,同时也是协作过程,为有效协作,可以构建学习平台,通过建立国际商务双语教学学习网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在线答疑,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能连接网络就能进行课程研究的目的。其三是协助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在结论判断方面,对于定量分析而言更显重要,定量分析的结论是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因学生研究经验缺乏及知识面所限,往往对定量结果的判断出现差错,在这关键环节上,教师必须担任主要角色。

5 成果总结。研究结果出来后,接着就是进行成果的总结,成果总结步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成果总结,可以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成果总结形式一般是将研究成果撰写为论文形式。科研论文的撰写是一项严谨工作,有其学术规范,在撰写步骤、注意事项、书写规范等方面,教师必须认真指导,使学生通过学术论文的撰写得到规范的训练,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好良好的学术基础。

双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篇13

1 体育双语教学开展

1.1 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1树立对体育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只有对体育双语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体育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英语。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在英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体育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对体育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1.2 培养合格的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

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具备专门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前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大学入学时英语要求较低,毕业时很多院校也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要求较低,这就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形,让他们去担任体育双语教学课程是有难度的。而且,目前只有极少的高等院校开设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双语教学课程,应该说体育双语教学的后备人才是不足的。不言而喻,体育双语教师的匮乏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加大投入,在体育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校际间加强交流,实现人才共享。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可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只有快速更新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才能立足讲坛,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双语教学同样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1.3 树立合适的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我国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写,不会说;听力差;各学科领域的词汇量太少。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合理适时地渗透英语,使英语与体育学科知识同步获取。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体育和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1.4 选用合适的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可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这些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在英语教材的选用和引进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其一,标准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教育体制不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各异,因而在内容上、深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与我国对体育专业的要求相一致。其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 体育双语教学的方法及原则

2.1 体育双语教学方法

体育课是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体育教师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先从口令等比较简单的入手,然后慢慢过渡到对动作技能的讲解等难度比较高的内容。碰到较难的体育专业词汇,学生不能完全听懂,可以巧妙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用画图或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2.2 体育双语教学的原则

简练、灵活性原则。即教学中对许多复杂的综合性练习、技术动作的描述,尽量简练化,尤其注意选用常用词语讲解,使学生易听、易记、易理解,在简练表达的基础上,又注重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即同一练习的要求或同一技术动作采用不同的常用词语去描述与表达,从而使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外语。

2.3 看、听、做、说同步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讲解、观察与模仿动作无处不在,任何动作不但有其明确的含义,而且语言直接描述也是技术动作理解和掌握必要的一环。因此,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察时动口;耳听时配合身体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时,同伴或自我语言提示。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听、看、说、做同步进行,既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和印象,又具有良好的语言强化练习作用。

2.4 技术与语言练习的情景性原则

即在教学组织安排中设计出带有情景性的练习形式,这样使每个学生在练习情景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表达什么、做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加之情景练习中热烈、活跃、自然的气氛,很容易消除单纯语言练习时的害羞心理,突破“开口难”的障碍。因此,在这种情景中,语言的交流讨论、相互间的提示,能在自然轻松状态中进行,这正是语言学习所需的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原则。在双语教学中,注意利用两者的优势,将两种学习教材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同时练习提高语言能力,又可在语言练习中,加深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改革体育双语教学的考核制度

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体育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可实行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注重平时考试,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如果一门课程同时设立了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则应对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成绩予以注明,从而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较公平的环境。体育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必然还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4 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讨

(1)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双语教学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双语教学政策极为重要,这已被成功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等所证明。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各试验学校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存在差异。首先,要制定有关标准来规范双语教学。目前,双语教学在多数高校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大部分学校,既缺乏真正有能力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也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更没有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于是,在体育课上,教师用英语发出简单的动作指令竟被视为双语教学也就毫不奇怪了。也正因为如此,双语教学也被一些人士误解为有其表而无其实,只是一些学校吸引生源的招牌。这样的双语教学是失败的双语教学,其根本原因是双语教学还没有规范的标准。所以,亟待制定相应规范,杜绝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对于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根据双语教师能力要求,建立双语教师准入制度,设立门槛,杜绝滥竽充数;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双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双语教材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价等,以此来规范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优惠,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和研究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2)合理引进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

①吸引“海归”人才落户高校。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留学人员回国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外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外语水平无疑较高,而且专业知识也处于国际前沿,当然是双语教学的最佳师资。

②短期内外聘一定数量的教师来弥补师资困乏的局面。相对来说,重点大学双语师资较为充足,普通高校可用外聘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③聘请外籍教师。目前,各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来说都只担任纯外语语言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双语教学的方针,我们可以引进更多的外籍教师来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即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

(3)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

在师资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注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把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正规的脱产学习和不脱产进修以及非正规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双语师资。可选择外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他们进行外语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在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为回国进行双语教学打下基础,也可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可以胜任专业双语教学工作。

(4)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教育的性质,那就是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建构长效性学习方法和策略,拓宽自主性学习形式,探寻继续教育的路径。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双语教学的成效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鼓励有条件的课程进行积极的尝试,为全面开展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逐步让英语成为师生间和同学间交际的语言。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收听英语广播等,开展课外英语兴趣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鸿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封闭式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2).

[2]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