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汇报实用13篇

形势与政策汇报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1

FOMC会议的前期准备

FOMC会议每年召开8次(会议一般在当地时间的星期二早上九时开始),其中在2月和7月的会议中,FOMC将重点讨论货币和信贷状况,同时对实际产出、通胀水平和就业状况等指标进行全面预测。这两次会议的讨论将为联储主席参加半年一度的国会听证会提供材料。

在每次FOMC会议召开之前,联储和各位与会委员(包括不具有投票权的委员)都将为会议准备好各种资料,以便会议讨论时使用。其中绿皮书、蓝皮书和褐皮书是三份主要的材料。

绿皮书因其绿色的封面而得名,由联储研究局分析人员制作完成。该资料向与会人员提供主要经济部门以及金融市场变化趋势的分析材料,并对整体经济形势做出了评估和预测。在绿皮书中,描述变化趋势的数据包括各类详细的统计数据,并且研究局的分析人员运用了结构性计量模型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在绿皮书的附表中,研究局还运用了这些结构性模型的预期功能,对主要的经济金融变量进行了定量预测,以供与会人员讨论参考。

蓝皮书同样也是因为其封面的颜色而得名,该资料由货币事务部和研究局共同提供。蓝皮书主要为FOMC的与会者提供货币、银行储备和利率方面的最新资料,并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整体局势,对以上变量进行了预测,因此,蓝皮书属于“高度机密”资料。2月份会议的蓝皮书向委员们提供了接下来一年的货币供应增长计划,而7月份会议的蓝皮书中,不仅要对当年货币供应增长的情况进行回顾,还要结合当时的状况,对接下来半年的货币供应情况进行讨论。这两次会议确定的货币供应增长情况和目标,也是联储在国会听证会上进行答辩时的重要数据。另外,蓝皮书都对每次会议期间的货币与金融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并为FOMC每次会议决策提供了三种备选政策方案,为委员们最后进行政策定夺提供决策基础。

有着褐色封皮的褐皮书由12个地区联储银行的研究人员编纂,但每期将指定一家联储银行对所有地区的分报告进行汇总。褐皮书包括了各地区联储银行对本地区主要经济统计数据的报告,并且十分突出地体现了各个地区的经济特点,褐皮书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该报告收集了联储银行以及各分行对当地商业巨头、经济学家、市场分析人士的访谈记录,褐皮书最后将这些材料汇总起来,使得褐皮书最终既反映了联储研究人员的观点,同时又体现了各地区的经济特征。

FOMC会议的内容

听取纽约联储外汇交易公开市场报告

经过改革以后,现在联储会议第一项议程变为了听取纽约联储外汇交易公开市场报告。负责外汇交易的纽约联储外汇交易室经理主要回顾一段时期以来的外汇市场发展变化,同时报告外汇市场交易室进行外汇交易的情况以及进行外汇干预的原因。交易室经理会特别强调报告中重要的信息,以引起与会委员的关注。

美国的国际金融政策由财政部负责,财政部在汇率政策、外债、国际援助和国际交流中代表美国政府。但因为外汇市场本身的金融特性,联储在外汇政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FOMC和纽约联储在外汇政策的执行中发挥关键作用,外汇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财政部和联储不断沟通协商的结果。外汇政策一旦确定,将由纽约联储的外汇交易室代表当局进行政策操作,因此,在外汇政策的制定上,联储的看法往往是最值得重视的意见。

在讨论中,联储主席或是其他委员将通报与财政部官员或外国官员就外汇方面交换意见的信息。同时,FOMC的委员们也将询问外汇交易经理关于外汇市场的相关情况,特别当联储准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时,委员们比较关心政策调整可能对外汇市场产生的影响。另外,委员们会在适当的情况下向研究局官员询问关于美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国际经济发展方面的情况。最后,讨论结束,FOMC批准外汇交易室的交易。

纽约联储提供国内公开市场报告

外汇交易报告结束以后,国内操作室经理接着就国内公开市场操作向FOMC汇报。公开市场经理首先报告的是上次FOMC会议确定的政策工具操作是否仍然适当,如果状况发生变化,经理必须就当时情况进行答辩,并分析相应的经济形势。然后,经理要向FOMC汇报非借入准备金和借入准备金变化的情况及影响准备金目标实现的因素。同时,公开市场经理要向FOMC报告市场的利率及其利率预期情况,另外,市场对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也是值得重点讨论的问题。

如果预计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会有非正常性准备金增减变动,经理会要求FOMC暂时放宽公开市场操作的权限,使其具有更大的操作余地。

经过讨论,FOMC批准上次会议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

研究局做经济形势报告

联储理事会研究局的绿皮书对一段时期来的整体经济形势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在FOMC会议上,研究局对经济形势的口头报告(一般由研究局主任或是研究局高级官员进行汇报)将更加突出地指出报告中的重点部分。

绿皮书的报告包括了国内经济部分和国际经济部分,国内经济部分主要报告了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的状况,并分析了影响这几个主要指标的基本因素。国际经济部分报告了外国的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状况,并结合外国与美国经济运行的联系,分析国际经济对美国汇率、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局的报告基本上按照经济总体运行、就业、消费支出、住房需求、固定投资、存货投资、贸易赤字、通胀趋势、储备状况、利率、汇率、货币供应以及金融市场的状况等顺序进行。绿皮书不仅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并且运用了结构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上这些结果都将在会议上简明扼要地报告给各位委员,并且报告的过程中,与会委员们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关询问。

委员会对经济形势进行讨论

当研究局的陈述报告结束以后,与会人员开始进行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包括在绿皮书的范围中,但与会人员可以结合自身对经济运行的判断,对某些重点因素进行深入讨论。特别是有着较强自主判断的委员,可以拿出一些自己准备的数据资料,用以在讨论过程中佐证自己的观点。

讨论发言首先从各个地区的联储银行行长开始,联储银行的行长可以结合褐皮书的内容重点讨论自身区域内的经济情况。但更多情况下,行长们还是以全国的视野来看待整体经济运行,即使是强调地区状况,也只是放在一个具有倾向性的全国分析框架中讨论。虽然每次FOMC会议只有5名地区联储行长具有投票权,但每位行长都将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每位代表的发言表述都将对其他与会委员的决策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强有力的数据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个人发言,这些都将对会议的决策形成较大影响。

地区联储行长发言结束后,联储理事会的理事们开始逐个发言,理事们的发言相对更加具有全局性。与会委员可以选用各自关注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可能一些委员会关注某类总量指标,例如各种利率、价格、汇率数据,而另一些委员将列举其认为与经济总体运行极具关联的特殊数据,例如若干关键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变动,甚至有的委员会结合具体现象,提出一些非常直观的感觉。虽然这个阶段并不是政策的最后决策,但讨论过程已经基本决定了FOMC货币政策决策的主导基调。

公开市场政策指令的确定

当FOMC与会委员们对经济形势展开讨论以后,联储货币事务部主任将以FOMC会议秘书的身份提出A、B、C三种货币政策指令方案。三种方案中,方案B意味着货币供应压力和联邦基金利率维持稳定,方案A则意味着更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下调的联邦基金利率,方案C就代表着更为紧缩的货币环境和上升的联邦基金利率。

一旦货币事务主任陈述完毕,委员们还将针对货币供应量和其他一些相关指标进行提问,并且将经常涉及金融市场对某种政策可能出现的反应。

经过前面对经济形势的讨论,与会委员们对货币政策的取向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货币事务主任提出政策指令的备选项以后,政策指令的讨论就更为具体化了。作为开场白,联储主席一般提出一个能获得FOMC会议大多数委员认同的意向性政策指令。然后,主席向FOMC的正式委员(具有投票权的委员)和另外7名无投票权的行长询问他们各自的政策意见。这时,发言者必须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时委员们可以不一定只从提供的三种备选方案中选择,还可以决定自己认为合理的政策搭配,但只能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对政策指令的看法。

征求完所有政策意见以后,联储主席将进行综述。如果有相对一致的意见,FOMC可以就政策指令马上进行表决。如果存在不同的观点,主席将综合考虑,再次求得一致的观点,但不再就新观点进行逐一意见征求。经过反复磋商,当感觉到能够形成一种多数一致的观点时,联储主席要求就该政策指令进行表决。表决次序为:FOMC主席、副主席、其他有投票权的委员按姓氏的开头字母顺序。

表决通过,政策指令正式形成,FOMC将政策指令传达到纽约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部门,交由操作室执行完成。

FOMC中的不同声音

通过对FOMC会议内容的介绍,可以就各类与会人员的作用做一个简单扫描:(1)主席主持会议,综合各方意见,提出政策讨论议案,主导会议发展方向;(2)正式委员参与会议,相互交流,发表意见,最终投票决定政策方案;(3)候补和列席委员参与会议,发表意见,对其他委员的决策形成一定影响;(4)各类工作人员为委员们提供智力支持,他们提供的资料、观点对委员的最终决策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是一个需要协调多方意见的决策机制。联储主席的作用十分关键,这既反应在政策指令建议的导向作用上,同时也反应在联储主席驾驭全局的协调能力上。如果联储主席只是一味维持自己的政策倾向,而不综合平衡其他人的意见,最终在形成一致性的政策指令上必定会遇到较大的阻力。

决策中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从1996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111次FOMC会议的记录来看,表决中存在反对票的情况共有24次。也就是说,这十二年的货币政策决策中,共有20%以上的决策结果包含着不同意见。虽然没有一次议案否决,但仍然表明委员会中对待政策形势的判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

即使是具有极高威望的格林斯潘,在其任期的最后十年中,仍然遭遇了19次的公开反对。2006年伯南克上任至今,17次FOMC会议中,公开反对已达到了5次。

2005年年底,美国经济增长平稳,但物价上涨却呈现不断攀升之势。2006年1月,格林斯潘以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将美联储移交到伯南克手中。作为一名具有明确反通胀立场的专家,伯南克上任初始就连续三次小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但房地产市场下滑的负面影响逐渐于2006年中期显现出来,经济增速放缓迹象明显。到2006年8月,伯南克停止了加息步伐。这时里士满联储银行行长莱克强烈地表达了对物价上涨,尤其是核心通胀指标上涨的担忧(2006年9月的核心CPI上涨接近3%)。2006年8月、9月、10月、12月的四次FOMC会议中,莱克连续投出反对票,不同意联储保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不变,强调联储应该以更强硬的手段来抑制通胀的抬头。

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危机集中爆发,导致花旗、美林、摩根等全球多家顶级的银行、投行亏损惨重。2008年1月17日,伯南克公开表示次贷损失大约为1000亿美元,或是更高。到目前为止,危机的影响程度还无法确认。事实上,面对次贷危机的爆发,联储已经开始通过降低再贴现率(2007年8月16日单独降低再贴现率50个基点)和通过回购交易注入临时准备金等手段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但2007年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胀压力,却使得联储在大幅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方面犹豫不决。直到联储意识到这次金融危机将侵蚀美国经济时,联储才于2007年9月开始持续降低联邦基金利率。

2007年最后一次的FOMC会议中,联储决定降息25个基点,这又遭到了波士顿联储银行行长罗森格伦的公开反对。面对持续恶化的金融形势,罗森格伦认为联储必须进行更大的降息,以缓解危机,并提前化解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2007年12月份的就业数据再次沉重地打击了公众的信心,失业率由4.7%攀升至5%,就业人数减少了43.6万人。当前的美国利率期货显示,市场对2008年1月30日联储降息7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达到了70%。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2

1、认真做好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进出口核销业务一方面是外汇局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任何时候我们都首先保证该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年随着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和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我们适当安排力量坚持优质服务,根据分类监管的原则,为运作规范的A类出口单位放宽审核标准,进一步简化手续,提供便利,对A类以下的出口单位或“关注企业”严格审核标准。在日常工作中,考虑到各涉外部门之间政策不协调的实际情况,我支局在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受涉外企业的好评。

今年我支局向企业发50887单份,同比增长26.36%,共办理核销业务40344笔,同比增长29%,核销金额110227万美元,同比增长42%,核销率为99.8%。进口付汇825笔,金额11237万美元,同比增长143%,到货核销825笔,金额8408万美元,到货核销率为75%。

2、加强部门间协调与沟通,促进投资便利化。今年“促流出”是我支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我支局把境外投资和进口业务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积极主动向政府、企业解释境外投资项目和进口业务的外汇管理政策,防止走弯路,减少无效工作。今年我支局审核办理4家境外投资企业,投资额达1954万美元,同比增加了1944万美元;办理进口付汇11237万美元,同比增长143%。今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家,合同利用外资250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453万美元。此外,加强与外经贸局的联系,在市中心支局的支持下,做好通领科技集团、凤凰科技有限公司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

(二)强化监管手段,控制外汇资金流入。

1、严格外汇流入管理,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根据上级局的统一部署,我支局于今年5月份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情况的检查工作,成立了检查领导小组,下设检查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开展了检查,将外资流入作为阶段性管理重点,并在业务回访时把居民个人结汇情况和政策反馈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关注。结合国际收支、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台账,导出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第一阶段的“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汇总表”和“违规明细表”。第二阶段我支局对违规情况进行深入的跟踪检查,针对非现场检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有重点地开展现场检查,发现有2个企业的资本金结汇存在违规问题,针对违规问题,我支局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立案查处。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对企业的调查。该项目得到了省外管局巡视员的高度好评。

2、切实贯彻执行外汇管理改革,规范个人外汇管理。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我支局一是及时传达政策,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日报》以信息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新政策的调整内容。及时转发相关文件,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的政策传达,要求全面理解、贯彻执行。二是举办业务培训,落实政策到位。我支局开展以会代训形式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政策传达、解释,强调新政策实施后日常业务操作的难点及风险点。三是召开个人外汇业务情况通报会,通报了工行温州市分行、农行温州市中山支行海坦分理处违规办理结汇情况,部署开展外汇指定银行个人业务自查自纠工作。

3、改进贸易外汇收支与结汇管理,便利企业正常资金使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贸易外汇收汇与结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6〕49号)精神,实行分类管理。给绝大部分正常收汇的企业给予充分便利,加强对“关注企业”管理,按月上报《辖内企业贸易项下收结汇情况和“关注企业”数量统计表》及《多收汇排名前五位“关注企业”情况表》,关注“关注企业”的变化情况。

二、健全监管手段,加强外汇管理监督

(一)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

今年我支局把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工作、提高数据申报质量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与银行工作人员点对点的沟通联系,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抓好非现场核查工作。及时对上报的电子数据进行非现场核查。今年我支局共进行非现场核查234次,发现错误信息509条,及时反馈给银行进行修改。三是坚持季度考核通报制度。及时分析各行在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核查情况按季度进行通报,紧抓国际收支统计工作不放松,引起各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四是做好现场核查,进行跟踪监督。根据全年检查计划,今年对建行**市支行、工行**市支行的国际收支申报进行现场核查。从现场检查的结果反映申报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申报数据基本完整、准确、及时,但也发现了凭证要素不全、漏盖印章、漏申报、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意见书督促其整改落实到位。今年上报市中心支局的数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业务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无差错。

(二)加强业务培训和部门沟通,顺利完成外商投资联合年检工作。

我支局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精心部署,落实专人做好外汇年检各方面工作,主要是:1、落实专人负责对企业网上上报数据进行初审,对有错误的及时反馈,保证上网数据的准确性;2、加强与相关涉外主管部门相互合作,召开联合年检工作会议,确定年检工作协作方法及自身的重点,通报年检工作进展情况及碰到的问题;3、对网上公布的未参检企业逐个通知,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参检。通过多方面努力,年检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截止6月底,全市已有131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年检,全部通过,应检未检的有1家,主要原因是外方资金未到位,窃取中方的技术,现中方已向外方,把“年检未通过”作为1项索赔的条件,而不愿参检。参检率达99%,比上年增加7.5个百分点。

(三)切实履行检查职责,提高银行协同监管水平。

今年4月份,根据我支行的统一部署,对辖内的商业银行柳市支行开展综合业务大检查,我支局派遣了两位业务骨干累计投入8个工作日参加了外汇业务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支行能够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配备相应的业务人员,制定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执行外汇管理政策基本合规。今年7-9月份,对辖内的工商银行**市支行开展综合业务大检查,我支局非常重视该项工作,这是对我支局外汇业务人员的一次检验和外汇检查水平、政策把握能力提高的机会,累计投入了30个工作日,对其违规问题要求其及时整改,并进行了处罚收缴罚,没款16万元人民币。同时,多次约见其行长和分管行长进行沟通,并找其分管行长和外汇部门负责人进行居民诫勉谈话。对新批准开办资本金结汇业务、结售汇业务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5家机构实施业务回访,及时了解外汇管理新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执行中出现的困难,提高管理实效。

三、完善内部管理,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一)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内部管理。

在切实做好日常外汇管理工作的同时,支局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和时间进一步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管理方式继续朝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一是安排业务骨干对业务操作流程、工作岗位职责、外汇管理业务权限管理规定等内容进行修改整理,做到岗位动态管理,力求今后以更规范的制度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汇业务操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认真做好月度程序性督察、季度的专项监督检查和半年度的全面检查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行为。对照市中心支局行政许可操作规程,对支局部分行政许可操作程序进行完善,特别是对业务受理过程进行规范,避免因工作不到位而遗留隐患。

(二)认真开展内控制度全面检查,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和服务水平。

今年第二季度,为加强和规范我支局内控检查工作,推进外汇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促进防范和化解管理风险能力提高,进一步提高**市支局外汇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1次外汇管理业务的全面监督检查,制定了详细的《内控监督检查方案》,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抽调专职内审、老外管人员和我支局业务骨干共7人组成的检查小组,检查人员认真对照《方案》的分工进行检查,检查后制作《内控监督检查报告》报告局领导,并反馈外管股。外管股认真对照存在的问题,召开股室会议,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研究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的方法和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认真做好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并向检查组提交《内控监督现场检查整改情况的报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跟踪检查的情况反映,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认真落实计算机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措施。配置国际收支申报、进口核销业务备用服务器,建立计算机安全管理登记簿,定期制作备份,定期更换各业务系统的操作密码,认真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计算机安全。积极参加安全分析会,分析存在的隐患,提出解决的方案,逐步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方法。

四、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和政策宣传力度

(一)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究,建立辖内外汇收支形势季度分析制度,并将外汇收支形势纳入人民银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体系中,实行本外币联动分析,更好地反映辖内经济金融运行态势。

(二)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目的,把握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管理对策和建议,准确反映当地外汇管理的实际情况,为上级提供决策参考。建立工作制度,安排工作计划,确定重点调研课题,切实加强调研信息工作,并在外汇收支分析上狠下功夫,坚持人人参与,努力提高调研水平和工作实效。今年我支局撰写的《新版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外币代兑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造船业出口现状和发展对策》和《出口退赔外汇业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等5篇调研文章被上级局录用。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日趋旺盛,直接刺激了我市造船产业的迅速发展,预收货款大量流入,对我市国际收支平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于是我支局年初就把对**市造船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列入重点调研课题。我支局非常重视该项课题,在平时工作中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发出调查问卷,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企业,在汇率风险、融资困难、核销不及时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了《**市造船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调研文章,被《温州金融》第35期调研版和《温州外管》第26期录用。

(三)加强对外汇政策法规宣传。为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和个人的用汇需求,促进贸易便利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我支局组织外汇指定银行业务负责人和业务操作人员学习外汇管理新政策,讲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演示了新政策的基本操作流程,解决执行政策和完善服务的矛盾。做好**年《中国外汇》及外汇法规的征订工作,共征订了330份。同时充分利用《**日报》——资讯·金融与理财平台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与银行联系,了解客户反映,保证新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联合外经贸局、外汇指定银行,举办一次外汇形势与政策通报会。深入分析当前外汇运行形势,宣传落实新形势下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下阶段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措施。会议邀请了分管外经贸副市长、涉外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外汇指定银行主要负责人、企业代表的主要负责人及部门经理共80余人参加。对拓宽境外投资渠道,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五)加强外汇业务培训,缓解核销业务压力。针对当前涉外企业增长快,企业核销员紧缺的情况下,组织一期出口核销业务知识讲座,有120多位企业的核销员参加了听讲。讲座主要讲解出口核销业务基础知识、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解答以及网上核销业务等,随后解答企业核销员的有关提问,整个会场秩序井然,企业核销员听讲认真,提问积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还举办了3期网上核销业务培训班,有84家企业的核销员参加了培训,大大减轻出口核销柜面核销工作量。

五、以人为本,加强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员工开展思政教育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廉政教育内容,不断增强自我监督、风险防范的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力争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群众满意的外汇管理队伍。积极参加上级局的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上级局下发的各种新政策精神和《内部外汇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内控督导和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素质,推动外汇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组织员工系统学习不够,有时紧时松现象;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年检的实际效果不佳;金融机构监管手段创新不够;工作上向上级局的汇报、沟通不够等。

2008年,我支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局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对外汇流入和结汇的管理力度,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通过贸易收汇、结汇新政策的落实,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分类监管力度,加强对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管理;通过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个人外汇管理,提高对个人外汇流入和结汇监管效率;充分利用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有利时机,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简化手续,放宽限制,提升审核效率等方式进一步疏导资本流出,从而促进资金跨境的双向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2、坚持优质服务和监管并重,在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防范违规资金流动。不断优化进出口核销服务,继续在创新方面开拓新思路,推出新举措,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改进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外资管理,加强短期外汇资金流动监测,防范外汇热钱和洗钱的冲击,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衍生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现场监管,防范短期异常外汇资金流入。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完善《内部数据核对表》和《非现场监管报表》,梳理出非现场监管需要关注的主要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加大各信息监管系统数据整合力度,提高非现场监管效率。密切关注“关注企业”的变化情况。

4、继续加大外汇检查工作力度,争取大要案突破。结合**辖区的特点,继续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贸易收结汇、个人收结汇、资本金收结汇、外资房地产等外汇管理新政策的执行情况,检验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效果。继续密切关注异常资金和违规资金流入,密切联系公安部门,集中检查力量,积极查找违法违规线索,争取在大要案的查处上作突破。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3

四季度以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和国内经济指标的回调,“稳增长”的重要性突显。物价走势的趋稳为货币政策提供了调控空间,货币政策开始了预调微调。主要包括,11月份央行下调1年期央票利率;对浙江6家农业合作银行下调准备金率;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等领域实施了定向宽松;并于12月5日首次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上举措表明了央行货币政策的重心已经从控物价转向保增长。

二、2011年资金形势概况

(一)前三季度信贷政策较为严格,资金面紧张

货币供应量是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重点。前三季度央行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在信贷政策上,央行在前三季度较为严格,通过信贷窗口指导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调控等手段,前三季度贷款增速显著放缓,共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

(二)货币政策成效显著,年末CPI下滑至4.1% ,贷款有所反弹

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逐步显现。根据1月8日央行的2011年金融统计报告披露,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8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远低于16%的年初目标,货币供应量增速整体呈现回落趋势;全年净投放现金6161亿元,同比少投放214亿元。CPI已从7月份6.5%的历史高位,下滑至12月份的全年最低点 4.1%(见图1)。

随着货币政策的微调,四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有所缓解,贷款较三季度有所反弹。12月份迎来贷款的快速增长,贷款增加6405亿元。全年新增贷款为7.47万亿元左右,接近年初设定的7.5万亿元目标。

(三)各银行票据贴现业务非常谨慎

受央行不断收紧资金面、严控信贷规模的影响,2011年全年各银行信贷额度极其紧张。前三季度,银行普遍对票据贴现业务变得谨慎,为了给借款腾出额度,各银行基本不做贴现,或者通过价格调节,贴现率从年初7%涨至九月底15%的全年高点。11月底以来,伴随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资金面显著好转。随着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好转,票据市场利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12月底贴现率为9%左右,已回到年中水平(见图2)。

(四)各银行美元融资额度紧张,融资成本不断攀升

2011年美元贷款利率也节节攀升。由于人民币贷款额度紧张、难度较大,而美元融资成本较低、且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美元融资一度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导致后期美元融资成本也不断上升,美元融资额度日趋紧张,各银行均需提前报批美元融资头寸。以90天押汇为例,国内商业银行进口押汇利率报价从年初加300点左右,上涨至年底加500点左右、押汇利率接近6%(见图3),押汇成本几乎翻倍。

三、201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从2011年全年来看,人民币汇率总体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见图4)。从2010年12月31日的6.6227升至2011年12月30日的6.3009,全年升值4.86%。从趋势图可以看出,除11月底12月初人民币一度走弱之外,在1月底2月初、5月份、8月份、10月底、12月底这几个时间段,人民币有5次加速升值的表现。

在2月召开的G20会议上,人民币汇率成为众矢之的,导致人民币升值加速。2月21日人民币中间价刷新纪录,1美元兑人民币报价6.5705元。

5月份,伴随着美元在国际市场不断下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度突破6.50。

8月5日标普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负面。8月中旬美国宣布在9月份提出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及控制财政赤字的具体方案。降级和量化宽松措施使美元进一步走弱,导致人民币升值速度显著加快。8月31日人民币中间价报1美元兑人民币6.3867元,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9月份受欧债危机深化和国际大宗商品暴跌的影响,美元走出了持续近一个月的连涨行情。然而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经济运行下行风险加大, 9月2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623元,首次突破6.37关口,同时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波动加剧。

进入10月份后,欧债危机出现转机,令资金重新回流至非美元货币。受此影响,10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233,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12月份上半月,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一度增强。即期外汇市场出现了人民币对美元牌价连续十一日“跌停”的情况。但在12月份下旬,人民币中间价再度走强, 12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009,达到历史高位。

四、2012年资金形势和汇率走势展望

(一)货币政策适度微调,将下调存款准备金3%,大幅降息可能性不大

伴随着物价趋稳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宏观调控的重心已经从“控通胀”向“稳增长”倾斜。2011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1%,这是CPI自7月达到年内高点后,连续五个月出现下行,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与此同时,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有快速下行风险。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全年GDP增速为9.2%,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呈现逐季回落态势。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自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的荣枯分界线下方。2011年底CPI与经济增速的双回落为201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提供了政策前提和市场条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由于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同时货币政策全面放松可能使地方政府和银行债务风险进一步积聚,尽管2012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健”基调下较此前略微放松,但并不会全面放松货币政策。“稳健”将着重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并跟随外部环境变化适度微调。政策微调以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下调为主。

考虑到2012年人民币升值空间不大、以及房地产市场难以复苏,预计2012年资本流出的情况相对于09年会更加严重。外汇占款的下降会对流动性带来重大影响,将导致基础货币增速下降,这将难以满足信贷和货币正常增速的需求,需要通过法定准备金率的持续下调来放松内部流动性,推高货币乘数。

市场预测,2012年存款准备金将开启下调通道,央行预计将下调3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达到18%。公开市场以净投放为主。大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年中通胀压力得到明确缓解,年中或迎来本轮政策调整后的首次降息。

(二)信贷额度与2011年度基本一致,资金面仍将比较紧张

据发改委在内部会议上预测,2012年货币供应量增速将达到14%,而新增贷款规模预计会在8万亿左右。此目标与2011年M2同比增长13.6%、新增贷款规模7.47亿基本持平。可以预计,2012年信贷额度并不比2011年有所放松,资金面仍将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温和升值,有可能达到6.1区间

对于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市场预期人民币仍将继续温和升值,同时汇率波动幅度增强。今年贸易顺差收窄、资本流入减缓、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物价涨幅逐步回落等因素会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汇改重启以来的单边升值势头将有所放缓,双边波动将更为明显,灵活性大大增强。市场预计2012年全年人民币仍会有2%-3%的升幅,波动幅度为1%-2%,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达到6.1区间。

五、2012年资金管理相关建议

(一)针对信贷额度有限的情况,建议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进行融资,保障资金链安全

2012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受经济景气程度、行业周期和商品种类影响,我司经营形势不容乐观,资金压力依然很大。据机构预测,由于银行贷款的增量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的约束, 2012年银行贷款量很难继续上升,最多维持在过去几年的水平。因此今年各银行融资额度应当与去年持平。因此建议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平台进行融资,争取更大规模的融资额度和更为优惠的融资价格,为企业心经营活动顺利运行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二)关注汇率风险,建议利用远期结售汇等对冲手段,锁定结售汇价格,减少汇兑损失

鉴于市场预计2012年人民币汇率升值态势将逐步放缓,双向波动更加频繁,这对进出口企业来说,防范潜在的汇率风险十分必要。对于进口业务,人民币短期波动增强,甚至有机构预测人民币有效汇率上半年继续小幅升值,下半年有所回落,因此通过进口押汇、远期信用证托收等远期付汇手段,将不一定能获得汇兑收益,甚至可能由于波动幅度较大而产生汇兑损失。因此,建议对进口采购成本较为敏感的进口业务可以适当采用远期购汇工具,以锁定采购成本。对于出口业务,由于人民币仍处于温和升值的阶段,建议继续利用远期结汇合约锁定结汇收入,减少汇兑损失。

(三)根据人民币汇率走势和利率变动的可能性,相机选择融资币种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4

第一阶段(2002年11月~2003年3月中):美元汇率以缩水为主的下跌趋势明显,美元 兑欧元汇率水平从1.03:1下跌为1.10:1;

第二阶段(2003年3月20日~2003年4月初):美元汇率远超出市场的预期,因伊战进展 超出预期,推进美元升值明显,美元兑欧元汇率水平从1.10:1上升到0.97:1,瞬间价格为 0.95美元;

第三阶段:(2003年4月初至今):美元再现较为快速与幅度的下跌趋势,尤其是兑欧 元汇率在两周内涨幅达到10%,汇率水平从0.97美元一路上扬至1.15美元,甚至1.16美 元,即将突破起步初期的1.1745美元水准。

美元走势的急剧变化与国际与美国内的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主要围绕六个字,即信心 、投机、政策三者的交错运用,推高或打压美元策略、技术性凸显。

1、美国经济信心的不确定是美元动荡的主因――美元汇率的走势与美国经济趋势密切 联系在一起,而美国经济前景又与战争具有直接连带。众所周知,美国策划、发动对伊拉克 战争的国内经济环境与背景,与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具有了完全的变化。一 方面是美国经济自身政策调整条件不同,另一方面是美国经济自然周期区间不同。因此,战 争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冲击也没有历史对照与模拟之处,但负面冲击则是不争的事实。伊 战无论从酝酿到结束,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环境与条件,2002年至今,美国经济研 究局一直没有宣布美国经济衰退或复苏的界定,已经可以说明美国经济不确定依然较为明显 ,进而形成对美元汇率的进一步干扰。美元第一阶段的缩水是经济信心问题,第二阶段的升 值是经济破坏性因战争较快结束信心扶持的作用,而第三阶段的再现贬值,更是经济继续疲 弱,乃至信心下挫的打压所致。虽然布什因战争胜利的支持度上升,但人们对美国经济悲观 ,即可能再现衰退的忧虑逐渐增加,从而扩大推进美元贬值,经济信心的弱化愈加明显,再 度打压美元投资热情,美元下挫即现。

2、投机技术运用的推波助澜是美元波动的辅助――外汇市场货币汇率的涨跌支持点在 于货币资金供求关系的引导与影响,而在这种关系中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是欧元三年亏损 回报渴求的投机性。有目共睹,欧元经历了三年疲软弱化的磨难与考验,汇率水平从起步初 期的1.17美元至高点的1.19美元之后,一路走跌至2000年10月的0.83美元,跌幅达接近3 0%。尤其是在欧元起步前夕,全球经济与资本流动层面对欧元的过高预期,刺激乃至推进 人们对欧元投资热情的高涨,进而导致欧元连连走跌的利润亏损积累加重。外汇市场技术需 求和投资者投资回报渴求,成为欧元超预期爆涨的“助推器”,欧元的上涨并非经济依托, 而是美元疲软给予的机会与空间,投机性作用愈加突出而显重要。其二是日本经济、金融与 市场的悲观和低效应,导致国内机构引领个人投资者大量撤离股市,大量转向债券投资,投 资中投机获利预期的吸引力,青睐于欧元债券利率的诱惑,是形成欧元兑美元和欧元兑日元 上升的重要因素与拉动。同时也有迹象显示,中东地区资金因对美国不满,而将投资暂时倾 向欧元,也是刺激欧元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

3、货币竞争策略的铺垫是美国战略意图的疑点――货币汇率的强弱支撑点在于经济增 长水平、经济规模效应以及经济开放程度。回顾当年日元强势、德国马克强势、英镑强势以 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元强势都与货币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自从欧元问世以来,无论 从规模、实力、体制、模式或国际影响力看,欧元可以抗衡、挑战与竞争美元。而从此美欧 货币竞争一直成为金融、经济乃至政治层面有形或无形的较量。尤其是伊战前后,不仅使欧 元区与欧盟政治层面分歧加大,不谐和、不统一的态度表现,直接挑战经济与货币的合作, 表面上欧元币值走强,但潜在的风险压力却积累扩大了矛盾、分歧,对于长远稳定发展不利 。英国推迟加入欧元区的行为不是可以说明,欧元区与欧盟的分离状况风险,更难谈及欧元 东扩的矛盾困惑。

而更为重要的是对欧元汇率稳定具有最直接冲击的是,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的影响将加 大欧元区政策协调的难度。所有这些目前不是欧洲自己所能驾驭的。值得关注美国经济影响 力中,美元货币政策灵活运用的影响、美元资本效应的影响、美元市场份额的影响、美元金 融产品规模数量的影响,其中“美国主导”特色值得警惕与防范。而美元贬值从自身需求看 ,利大于弊,欧元商难以取代或强于美元。美国战略性意识打击欧元的潜在意图值得关注与 跟踪。但短期中的竞争焦点是市场对利率差异的反应。因此市场明显追捧欧元,短期利差收 益使欧元债券利率吸引力上升,并成为支持欧元走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同时也为欧元 埋下更严重的“祸根”。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元汇率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反应,是国际竞争需求的手段应 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国际汇率市场价格波动震荡的条件更加复杂。

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与未来发展趋势

金融心理对汇率技术调整上升,不仅加大汇率波动频率与幅度,而且提高了汇率波动的 承受力,进而使得汇率预期更难以驾驭和预料,汇率走势超预期的迷茫、浑浊与交错性愈加 突出。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汇率依托角度的暂时性作用加重――从美元贬值看,其自身经济基本面与货币政策 需求面依然好于欧日,且政府经济政策关注加重。虽然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低于市场的 预期,但却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长水平,且战争的爆发尚未对经济形成重要伤害,超出预 期短期速战效应,使美国经济破坏性影响有缓解。美联储的黄皮书认为美国经济依然具有不 确定,经济风险依然不可排除,但是经济复苏将在下半年显现。而从美国经济环境看,企业 赢利状况好于预期,进而使美国股市指数相对稳定,尤其是纳斯达克指数始终稳定在1500余 点,表明美国企业调整在恢复中;加之投资状况稍呈积极迹象,固定资产或设备投资都处于 增长中,预示美国企业的带动性将有利于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而从货币政策看,美国政府 依然强调坚持强势美元,因此,即使伊战也没有打击影响美元弱化,强美元一直在伊战中明 显体现。伊战结束,美国经济增长继续,美元兑欧元明显弱化,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从经 济角度看,汇率走向有违经济依托,短时获利驱动性诱因突出,经济暂时效应成为刺激欧元 的重要因素。

2、利率对比效应的暂时诱惑上升――面对全球经济普遍的不景气以及前景的难以确定 ,投资或投机方向的不明朗或难抉择依然是困惑,从经济面确定汇率趋势已经显得艰难困惑 。因此,投资或投机短期效应则放置于利率水平的抉择,欧元公债的利率优势支持欧元货币 凸显。相比较,目前欧洲主要货币利率高于美元,欧元作为全球唯一可以与美元竞争的货币 ,高出美元利率的优势,加大短期资金流入的吸引力,中长期的难以预料和判断,使市场短 线操作的技巧技术倾向欧元加大,进而出现欧元持续走强空间。还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背景, 欧元将近四年的持续疲弱,对投资投机利润的打击,投资者渴求回报,外汇市场周期性刺激 欧元走强作用明显。

3、汇率依托的长远经济效应滞后――近期外汇市场较大幅度的波动与调整值得关注与 防范,欧元走强中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在经济下降、政策困惑以及国际不确定的环境下 ,货币政策与技术的运用,不仅是经济的需求,更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调整的战略意义。通过 国际上一系列重要影响事件的冲击,不仅验证美国经济主导影响力,而且加大全球对美国经 济依存与扶持,而近期汇率走势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并非经济依托与政策需求的体 现,外汇市场长远支持角度更值得关注,并将是汇率重要的支持与趋向。

目前无论从经济或投资的角度看,美国经济与美元汇率依然是经济领域和市场环境中的 主要关注焦点。美元资产价格走势对美国经济信心和金融心理具有重要作用,而美国经济现 状与前景又对美元汇率形成制约与推进意义。任何事物的涨跌都有一定的周期或限度,货币 汇率趋势同样也离不开这一规律,美元下跌中具有积累转化反弹的条件与时机。但从另外一 个角度看,美元汇率的下降趋势,对投资信心具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国际资本流动方向与趋 势的调整并非真正有利于欧元,然而在心理上对美元的短期不利不能排除。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5

一、2010年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预测

受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提振和国际金融市场环境趋好的有利影响,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加快,宏观经济向好回升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延续执行和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将有助于保障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同时将通货膨胀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一)整体经济增长确定回升态势,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2010年,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增长良好发展态势的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多。第一,随着主要经济体逐步步入复苏,2009年10月份,我国出口增长扭转了危机以来的负增长局面,预期2010年出口增速将延续回暖,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将有所增强;第二, 2009年中央经济振兴确定的在建投资项目对各个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在2010年将显现出更大的成效,并且大量在建基本建设工程的后续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积极推动力。第三,中央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力度,2010年,国内消费将替代政府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有效降低了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2010年,货币信贷增速回落和央行加大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将使得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通货膨胀将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障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流动性适当

2010年,货币信贷增速与2009年相比将有明显回落。但2009年以来,众多大型在建工程和基建项目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必要的后续资金支持,使得2010年的新增贷款必须维持合理的规模。因此,可以合理推论:2010年货币信贷将保持合理增长,更体现货币政策的适度性。

从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看,2010年信贷增速下降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在有限范围之内,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将保证金融市场流动性适当充沛,并且2010年外汇占款在货币供应方面的贡献将有所上升。

同时,2009年以来存款活期化趋势愈发明显,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在2009年9月份超过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并连续刷新历史高点(即M1和M2增速倒“剪刀差”现象)。预计这一情况或将在2010年持续,这一现象表明市场流动性仍处于适度宽裕状态。主要理由是,从历史数据看,在流动性宽裕的2006年,M1和M2增速倒呈现的“剪刀差”现象在2007年央行逐步采取从紧货币政策后才扭转。

(三)央行可能增强货币政策微调力度或适时调整

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但为了应对潜在的通胀风险,央行也将会根据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适度微调。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政策微调的频率和力度均较以前有所增强,其灵活性也在凸显。2009年下半年,央行共发行央行票据2.4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860亿元;并且,央行于7月初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以优化操作期限结构。2009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取得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管理流动性和保证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固回升的良好效果。2010年,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的主要方式,并且央行将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在频率和力度上加强其灵活性。

2010年,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央行将会慎重采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刚性政策。但如果银行信贷投放数量或节奏偏离央行信贷调控目标,或者通货膨胀风险加大,以及在经济复苏势头不可逆转或在面临国际金融环境较大影响时,不排除央行会进行适时调整。

二、2010年票据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和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将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仍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中国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提供有利因素:

其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信贷规模短期内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从而促使2010年银行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更体现货币政策的适度性。

其二,在央行延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2010年银监会将加强资本监管,这强化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意识,资本金相对不充足的中小银行将更多地选择表外项目中的银行承兑业务,有利于扩大票源和活跃市场交易。

其三,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延续执行期间,虽然央行将加大动态微调来引导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但预计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和频度均有限,这使得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金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

(二)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挑战

自2009年年中起,央行已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运用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引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从而使得票据市场融资规模出现回落。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也进一步释放出加大政策微调的信号。从2009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对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影响分析,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的加大将为银行票据业务的开展带来以下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目的是管控市场流动性,引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这必然促使银行减少票据资产资金配置,使得票据市场仍可能维持回落调整态势。

第二,央行货币政策微调主要是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其市场化的利率交易方式必然会参考SHIBOR在内的主要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当前,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因素复杂且预测难度较大,从而为银行票据交易利率的定价带来挑战,票据业务市场风险加大。

(三)开展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客观需要

2009年,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超常规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冲击,为我国经济复苏发挥了无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2010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生产,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关键。2010年,票据业务仍将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银行角度看,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当宽裕和宏观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危机风险的环境下,银行开展票据业务能够在增加信贷投放效益的同时控制风险,从而增强盈利。就企业而言,资金成本较低、办理手续相对便捷、流通转让市场宽广和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等优良特性的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获得低成本资金的较好选择。事实上,2009年票据融资的超常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为票据市场带来重大创新机遇和业务发展挑战

2009年10月28日,由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顺利建成并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迈入了电子商业汇票交易新时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登记、存储、转发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行为相关服务,并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和商业汇票公开报价服务的综合性业务处理平台。

相对纸质票据而言,电子票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之处:一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革新商业汇票的操作模式;二是将财务公司定位为票据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扩大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三是将电子商业汇票的最长付款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年;四是明确了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以及赎回的操作方式;五是在票据融资交易和票据结清业务中,引入了票款对付(DVP)方式。电子票据在上述方面的创新必将为票据市场发展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深远影响,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一体化建设,票据市场产品创新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利率定价能力的提升。

2010年是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投产运行的第一年,其诸多创新必将为票据市场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挑战。

三、2010年票据市场发展展望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和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根据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票据市场发展状况,预计2010年票据市场运行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票据市场或受政策影响延续调整,波动性增强

从2009年票据融资规模变化情况看,先后经历了一季度的迅猛增加、二季度的增速放缓和下半年以来的规模下降三个阶段。同时,上半年票据承兑量和贴现量较下半年更为活跃。从客观上说,票据融资规模在经历了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的超常规发展后于2009年下半年出现调整回落。

2010年,央行在延续适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将加大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并可能会适时传达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年内,预计央行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可能会采取调整准备金率和上调存贷款利率等手段对货币政策进行力度更大的调整,但国际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央行货币政策即使有调整,但仍然要兼顾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带来的消极影响,力度将会有限。因此,作为极易受货币政策影响的票据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会相应做适应性调整,商业银行在揣测央行货币政策动向中对票据业务会采取较为谨慎的经营策略,并加大票据业务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作用,从而增强了票据融资规模波动的可能性。

(二)票据市场供需均衡性更趋合理,回购式交易将有所上升

2009年,票据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表明(此处数据不考虑年初1月和年末12月),2009年2月至6月,代表买方意愿的买断和逆回购的报价总金额合计为31900亿元,是同期代表卖方意愿的卖断和正回购的报价总金额14968亿元的2.13倍。其中,买断报价总金额合计为20478亿元,逆回购报价总金额11422亿元,分别占买方报价的64.19%和35.81%,代表市场买卖力量对比的买断卖断报价金额比为1.84:1。下半年,票据市场买方意愿随着票据贴现余额增速放缓出现减弱,主要表现为买断票据报价金额连续下降。2009年7月至11月,买断和逆回购报价金额合计为18425.8亿元,其中,买断票据报价金额为10309亿元,只相当于2月至6月买断报价金额的50.34%,占买方报价金额的55.95%,较2月至6月下降了8.24个百分点,代表市场买卖力量对比的买断卖断报价金额比缩减为1.36:1,表明市场买卖力量均衡性正趋于合理化;而同期逆回购报价金额达到8116.8亿元,占买方报价金额的44.05%,较2月至6月上升11.61个百分点,尤其8月份逆回购报价金额达到5143亿元,占当月全部买方报价8158亿元的63.04%,成为主要的买方交易方式(见图1)。

2010年,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执行和动态微调力度的加大,为票据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提供了较为均衡的市场环境,同时结合2009年“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可以合理推论2010年票据市场交易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票据市场买卖力量正朝着均衡方向发展;二是回购式买入票据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宽裕资金的消化和创收方式,其占交易总量的比率将有所上升。

(三)票据市场利率将有所上升

2009年,票据市场利率可分为低位区间徘徊和震荡回升两个阶段。上半年,从“中国票据网”报价利率变动走势看,买断、卖断、正回购和逆回购四大类票据市场交易利率呈现在低位区间(1.1‰-1.3‰)震荡整理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微调对市场流动性收紧作用增强的影响,买断、卖断、正回购和逆回购四大类票据交易报价利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走势。11月,四大类票据交易报价年利率上涨幅度均超过了50个基点,其中,票据买断利率于11月达到1.9622‰,较年初上升了约70个基点(见图2)。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利率走势的因素更为复杂,但总体来看,拉动票据市场利率上行的因素占据主导,票据市场利率延续震荡上行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央行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延续执行的同时,将加大力度管理市场流动性,银行资金头寸相对2009年宽裕程度将有所下降,票据买入意愿下降;二是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逐步走向全面复苏后,我国将逐步步入“加息周期”,年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或将成为现实将推动各类利率上升;三是公开市场操作仍是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方式。为满足加大货币政策微调的需要,2010年央行票据到期和滚动发行量将明显高于2009年,央行须提高央票发行利率才能循环发行央行票据,这必将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在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并传导至票据市场。

(四)电子商业汇票的创新效应将在市场得到初步显现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开创了电子票据交易时代。2010年是我国买入电子票据时代的首年,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系统的创新特点必将引起票据市场主体的重视,从而产生较为初步的创新效应:

一是电子票据市场交易主体将有效拓展。首先,各家金融机构会认识到电子汇票系统的对票据市场的革新意义,从而主动融入电子票据时代,上线应用该系统的金融机构总数将会明显增加;其次,部分条件合适的企业也将会考虑采用电子票据以获得较纸质票据期限更长的流动资金,同时降低交易风险和提高交易效率。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6

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兑换的比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汇率政策,不仅是一种政策制度的选择,更是多国之间博弈的结果。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两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巨大。围绕汇率问题,中美政府进行着重复的博弈,并伴随着两国经济关系的加强而更加深入。

一、研究背景

汇率制度的选择属于一国的经济,不受外国干涉。然而,由于美元的持续走弱,人民币现行汇制日益成为发达国家指责的对象,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

自2003年5月七国集团财政部长级会议上,美国财长斯诺正式提出人民币升值要求之后,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和争执一直没有停息过。随着美国经济的双逆差进一步加深,经济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美国政府更是加紧催促中国政府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步伐。就中国本身来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中国政府在综合权衡了国内外形势后,于2005年7月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内容包括: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2008年开始,严格管制下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高。2008年4月22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912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7元大关,正式进入“6时代”。今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度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与2005年改革时相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了近22%。

事实上,人民币无论升值与否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如果升值,将会给国际收支和就业等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中国又面临着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外交上的政治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国家间的经济问题,更是各方政府以及政府与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问题[1]。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博弈模型

1.基本假设。为了便于分析,假设:(1)仅有A、B两个国家;(2)在采取行动过程中,双方都可以了解到对方的所有信息,而双方在行动过程中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即双方是在一个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3)B币是否升值,升值多少和A方报复互为唯一的影响因素;(4)A、B两国中,B国对A国有巨额贸易顺差,且B币对A币采用钉住汇率制度。且A国认为,B币价值被严重低估,因此强烈要求B币升值以纠正两国之间持续的贸易失衡。

2.博弈规则及支付。首先B国有两种选择:升值或不升值。如果升值,B国将遭受损失的为-b(b>0),而A国将从中受益为a(a>0)。如果B国政府坚持不升值的决策,又将面临A国报复和不报复两种选择。如果不报复,B国将获利b个单位的收益,而A国的受益则是-a。如果报复,B国政府将被迫采取应对措施抵制A国的制裁。假设A国报复B国的成本为c(c>0),而B国遭受A国报复付出的代价为d(d>0)。面临A国的报复,B国政府有两种选择:反报复和不反报复。如果不反报复,B国受益用b-d表示,而A国可用-a-c来表示。如果反报复,成败未卜。用e来表示B国反报复A国报复所付出的代价,用f表示A国遭受B国反报复后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成功,B国的受益可用b-d-e表示,而A国可用-a-c-f表示。一旦失败,B国不仅付出成本和代价,同时也迫于无奈不得不升值,这是一种最不理想的结局,此时的收益为-b-d-e,而A国则将获得B币升值的好处,其受益可用a-c-f表示。

3.模型分析。由于B国采取反报复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且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最后结局。假定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各为50%,只有当B国反报复后整个收益大于不反报复的受益,B国政府才可能实行B币汇率不升值的决策,并坚决反报复,也即只有当B国采取反报复后的收益期望值E1=0.5*(b-d-e)+0.5*(-b-d-e)大于B币升值情况下的收益,B国才会采取反报复的对策。可表示为:E1=0.5*(b-d-e)+0.5*(-b-d-e)>-b,得0

就中美问题来说,人民币不升值,西方国家报复已为事实。对中国来讲,最佳的结果应该是在满足0

综上可得出一下博弈结论:(1)中国的最优选择是允许人民币升值;(2)如果西方国家对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不满意并进行报复时,中国的最优选择是反报复。

从整个博弈模型中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与否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经济手段,汇率升值与否最终还是要服从于国家至高利益[2],并且双方对峙的时间越久,中国的代价越大。

一个相对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若干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及其变动也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影响,例如:近几年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这也意味着人民币随美元国际汇率降低而出现升值压力。这正是国外因素影响人民币走势的表现[3]。

三、政策建议

汇率的确定是各个利益集团、国家之间争夺对自己有利政策选择而进行的斗争和妥协,人民币汇率的背后是国内国际政治层面博弈的结果。从中国长远的发展来看,加入WTO后必然要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那么在此之前实现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也是题中之义。

1.加强国际对话,建立多边对话协商机制,增进了解与互相信任。当前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中国较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但应认识到中国并不是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在中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进口也在快速上升,因此有必要积极建立畅通的双边对话协商机制,通过协商缩小中美、中欧及中日在双边贸易差额统计上存在的巨大分歧,同时适当调整、调控外汇需求和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4]。

2.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由市场化解升值预期。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明显大于实体经济内在升值需求的情况下,大幅度轻率调整人民币汇率风险过大,应选择适宜时机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后可以传递一个信息,就是中央银行将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以引导企业和外汇市场参与者正视汇率风险。但是要指出,在实践中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及其进程应取决于基本经济面和金融环境。

3.开发适合浮动汇率制度的金融衍生产品。在中国与国际势力在人民币汇率的博弈分析中,中国的最优选择的确不是不惜一切盯在一个水平上,而是应该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而不是为了迎合国际的压力。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资本流动性加剧,中国还可以陆续开发适合浮动汇率制度的金融衍生产品,通过体制内的改革来推动体制的渐进式改革[5]。

4.及早制定应对报复性措施的议案。近年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的惩罚性进口关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人民币处于升值压力下,此类对华贸易制裁将会大量增加。我们要及早对西方国家可能采取的种种贸易制裁措施及早准备预案。

当然,从中国内部自身来说,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导向战略向依靠内需转变。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此外应加强货币政策手段的创新等。

总之,人民币升值不仅需要继续进行,而且也是自身改革的必然道路。人民币汇率问题也需要综合管理,结合扩大内需、加强国际对话、增强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以及汇改等多方面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汀・蒙特,丹尼尔・塞拉.博弈论与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李成,姚洁强,王超.基于博弈理论对中美汇率政策的解析[J].环球金融,2008,(7).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7

瑞银首席特约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外汇流入增加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升值压力。在人民币有效汇率已然显著攀升的背景下,政府会担心汇率升值对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区域震荡,不会有明显的单边走势,但会增加双边波动的灵活性。

一位熟悉货币政策的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希望通过扩大中间价的波动让市场尽快出清,以平衡外汇市场供求,这或是其近期默许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更快升值的重要原因。

央行副行长易纲则在4月17日召开的IMF春季会议上公开表示,央行计划在近期内扩大人民币交易区间,并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放宽人民币的使用。 从4月1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先后突破6.26、6.25、6.24三个关口,在4月12日至17日四个交易日更是连续创造历史新高 套汇套利再现

在新公布的3月份中国贸易数据中,内地对香港的出口数据引起了投资者关注。2013年3月,内地对香港出口同比增长92%,对3月整体出口同比增速的贡献达到14.1个百分点,但是由于香港作为一个主要转口贸易体,其需求不可能脱离终端目的国而出现过快地增长。

澳新银行的市场动态分析称,从2012年初以来,中国内地对香港的出口与香港公布的从内地进口的数据就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统计差异,市场传言中国的出口商通过虚增出口,将热钱输入内地,同时,出口商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出口退税。

套汇和套利的动机,是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虚增的主要原因。由于境外市场即期人民币汇率持续高于境内市场,一些境内企业在香港购汇、境内结汇套取汇差。

从2012年11月起,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持续高于内地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以2013年4月12日为例,离岸市场CNH为6.1849,而在岸市场CNY为6.2506,这就意味着当天100万美元在内地比在香港多换回6.57万元人民币。同时人民币的利率也高于香港等地的外汇利率,这种情况正在推动资金从境外流向境内。

知情人士称,目前国内企业又出现了“资产本币化、负债美元化”的倾向。在人民币不贬值的前提下,只要人民币和外币的利差存在,企业就会借美元进行套利操作,这种操作加剧了热钱的流入。

这种说法得到了来自银行人士的证实。一位国有大行北京某支行外汇主管证实称,目前很多外贸企业开到香港的信用证,在香港做贴现,贷出美元来,然后再回内地套汇和套利。

某国有大行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最近外币贷款和外币存款增长得都很快,这中间会出现外汇贷款贷出去又返回来套利的情况。“外贸企业可以将出口价格报得虚高,拿这些钱回国结汇,变成人民币,随便买个理财就是4%-5%的收益率。”

这种套利和套汇的空间,反过来会加剧资本流入的势头。但从过去的经验看,套利套汇只在特定时段发生,这种行为本身会缩小离岸和在岸市场人民币价格的差异,并最终使得市场参与者套利机会减少,而最近在岸市场汇率的升值,也将缩小CHY和CHN之间的价差。

摩根大通中国区资金交易部主管黄柏坚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过去几年资本账户项目不断开放,目前境内外人民币流通的渠道非常多,人民币境内外的差价正进一步缩小,其波动与早几年相比明显减少。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两地价格会越来越同步。 波动性加剧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本面因素,是国内的国际收支状况,其能否维持升值趋势根本上取决于未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

一位接近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国际收支形势取决于中国经济和经济的情况。“如果中国经济好,经济好,肯定是流入的。反之,就可能流出。”

中国在2012年资本项目曾呈现流出趋势。2012年前三季度由于国内和经济均不好,资本流出中国,到了四季度,国内经济触底回升,经济也稳定了,资本又重拾流入的趋势。国际资本短期化波动明显。

相对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如果未来热钱流入动机减缓,外贸需求提振又有限的话,国际收支情况可能会恶化,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就难以维持。事实上,其他新兴经济体最近出现了资本流出的趋势。

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merging Portfolio Fund Research”,“EPFR”)统计,2013年4月4日至10日间,流入发达国家股票的资金增加至39亿美元,新兴市场则净流出资金7.93亿美元。同期外资总计净卖出亚洲市场25亿美元,亚洲各区域普遍遭净卖出,韩国遭净卖出14亿美元,成为受创最重板块。

“通常在韩国、香港出现资本流出的时候,国内也会呈现资本流出。”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近期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可能是塞浦路斯的银行业危机所致,在事件平息之后,资金回流新兴经济体的概率较大。

据悉,“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其在2013年一季度会议的新闻稿指出,目前国内经济金融运行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物价形势基本稳定,但未来走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7.7%,低于市场预期。早先公布的贸易数据则显示,2013年3月,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8.8亿美元的逆差。

一位国有大行资深外汇交易员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国际收支未来出现问题,那么客户预期也不会强到哪儿去,人民币出现一轮贬值的可能性比较大。他认为,3月贸易数据出现逆差可能意味着4月、5月的数据也并不乐观,而经常项目的逆差可能会传导至资本项目,导致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的整体情况不会太好。他因此向客户给出了“逢低购汇”的建议。

摩根大通中国区资金交易部主管黄柏坚表示,短期内其仍然看好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主要原因是受出口商加大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及“美元-人民币”利差交易的重新兴起,短期资本流入将保持强劲,从而支撑人民币在短期内继续走强;此外,央行下一步可能逐步减少外汇干预,更多尊重市场力量在人民币定价机制中的作用,最近人民币中间价的连续快速下调正是反映了这种倾向。

他认为,尽管3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略差于预期,但宏观经济仍在复苏的轨道上,基本面逐步回暖的概率较大。然而也不能排除未来数据重复2011年和2012年的模式,经济环境变差,风险偏好降低,这时候也有可能看到资本流出,因此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并非毫无县念。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13年一季度例会上指出,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相关部门近期在广东地区调研显示,广东服装企业不缺订单,但是不敢接长单,担心汇率变动是主要的原因。

国内外压力也是决定汇率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内对于汇率决策有话语权的政府部门分别是央行和商务部,央行希望以更灵活的汇率维持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商务部则基于被监管者(主要是出口企业)的利益而希望汇率保持稳定,二者的博弈构成了决定汇率走势的国内政治因素,但最终汇率决策由国务院作出。

国际上的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美国。在美国财政部公布《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前后,中国政府通常会顾及美国感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亦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今年上半年的报告已于4月12日公布,此番的人民币快速升值恰从4月上旬开始。 应对货币宽松环境

目前,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外部环境正日趋复杂。在西方国家竞相量化宽松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更是难以独善其身。用上述国有银行高管的话说,“凡是纳入到全球化进程的国家,货币政策要独立已经非常困难”。

人民币外汇市场仍然是一个有管制的市场。国内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有央行、商业银行和外贸企业。由于商业银行在市场中更多扮演中介角色,因此央行和外贸企业就成了国内外汇市场主要的交易双方,外贸企业出口获得美元后结汇,而央行则为维持汇率稳定而购汇。

此前一旦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市场立即形成单边预期卖出美元,这导致美元超额供给,此时央行就成了市场唯一的买家, 但随即形成的外汇占款也构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导致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央行不得不用对冲手段回收流动性。

上述趋势也可能逆转。2012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呈现短期化趋势,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发达国家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愈加明显。新兴经济体既要应对“大河发水小河则决堤”,也要防范热钱的迅速抽离。

外管局在《2012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中称,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回升进程也可能反复。未来一旦风险再次积聚和爆发,新兴市场经济体又将被动承受资本流出和本币贬值的压力。

对东亚国家来说,有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对于资本的冲击更为谨慎。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东亚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为吸收外来冲击做好准备,但继续提振内需的措施现在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可能会加大通胀压力。美国、欧盟和日本长期实行量化宽松导致东亚地区资本流入强劲反弹,可能会放大信贷和资产价格的风险。”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8

(一)当前外汇监管的政策漏洞

从货物、服务、经常转移、资本、个人、保税区等政策分类看,现行政策体系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货物贸易相关政策方面,海关与外汇局监管侧重不同,海关侧重对物流的监管,而外汇局侧重对资金流的监管,二者在政策衔接上的漏洞将为异常资金流动提供渠道。以加工贸易为例,企业可通过“出口高报、进口低报”等方式流入资金,海关对报关价格的管理主要针对涉税商品,进料加工项下的全部进口商品和绝大部分出口商品不涉及征收关税,其报关价格在相当程度上由企业自行申报,而外汇局针对实际收付资金的监管,也无法对企业自行申报的报关价格进行监控。再如,海关对于工缴费收入的核定在一定幅度范围内以企业报价为准。外汇局工缴费的核销以报关单数据为准,对工缴费率的高低没有审核义务,监管的重点是外汇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由于监管重点不同,往往存在重复监管与真空监管的现象出现。服务贸易方面,目前我国对服务贸易项下外汇实行的是可自由兑换政策,无法规特殊规定的项目外,服务贸易项下的监管(材料审核)均由商业银行代位执行,在当前服务贸易法规框架下,仍然延续着重对外汇流出的监管思路,对流入监管较为放松,如对境内关联公司对外支付跨国公司代垫费用有明确的规定,而对境内企业向境外公司收回我方代垫款却没有相应规定。服务贸易项下范围广泛,种类繁多,转口贸易、承包工程、运费、佣金等名目均有可能成为异常资金流动的渠道。经常转移及收益方面,经常转移项下的资金流入包括赡家款、捐赠款等形式,就目前的法规而言,捐赠款的流入在数额和用途上均不受限制,并且企业在接受捐赠资产作为其资本公积后,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可以按照规定在适当的时候转增实收资本。利润汇回项下由于资金汇入及结汇审核难度较大,监管较为无力。资本项目方面,外方撤资资金滞留境内管理存在政策空白,对于外方投资者撤资资金是否必须离境、什么时间离境,法规并未做出限制性规定;现行短期外债管理政策在外债展期方面管理非常宽松,短期外债展期的条件、展期次数、展期期限、展期超过一年是否纳入中长期外债管理等,均未做出限制性规定。个人外汇管理方面,从目前管理现状看个人项下外汇管理主要集中在事中的“结售付汇、外币现钞存取与携带出境”环节,处于事前的外币流入环节除需进行国际收支申报外,对个人项下外汇资金流入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限制。此外,真实性材料的审核标准、审核尺度的不明确,如个人超限额结汇的真实性资料的格式、有权出具单位与提供虚假单据后果等未做进一步明确规定,使超限额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保税监管区相关政策方面,《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以及《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是2007年出台的,在当时的国际收支形势下,侧重于“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理念,对购付汇业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对于收结汇业务涉及的很少。同时,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尚未实行电子数据共享,故其收结汇管理难度将加大,如何进行保税监管区域企业收结汇问题日渐突出。区内转口贸易外汇管理过于宽松,非法流入流出资金的调查取证很困难,控制跨境资金往来难度较大。

(二)弥补政策漏洞的建议

一是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统计数据作为基础信息资源,对政府决策和统计分析的支撑作用越发重要,而现实中,统计数据往往根据政府职能部门的权限划分,掌握在不同部门手中,或掌握不同的统计口径,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整合利用,将充分实现“1+1>2”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益。为此,加强与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建立价格信息、税收信息、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联动,通过多方信息的比对核实,建立进出口报关等信息与外汇收支联动监测机制,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动态变化,调整监管措施,奠定主体监管的信息基础。二是整合和健全外汇“主体监管”体系。所谓“主体监管”,即以企业法人主体为单位,全口径采集企业信息,在对企业进行非现场及现场监测后,实现分类管理的监管方式。目前,根据主体监管理念,外汇局已推行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转为“总量核查、分类管理”,由“事前审核”转为“事后监测”,但全口径的主体监管尚未建立,随着资本项目管理的逐步简政放权,在未来对企业的外汇管理全面放松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健全主体监管以企业为主体,涉及资本项目、经常项目和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全口径管理体系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三是针对当前外汇管理薄弱环节,加强和完善外汇政策针对性。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外汇管理的方式逐渐转变,主要通过监管外汇指定银行来实现对涉外企业和个人的间接监管。外汇指定银行作为外汇资金收付和结售汇体系的枢纽,在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中承担了大量真实性审查职责,但这与银行自身作盈利主体的目标相矛盾,同时,银行代位监管意识的强弱、方式和手段也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为非法资金出入境留下空间,这就要求外汇监管部门从外汇政策的有效性这一根本点入手,通过完善外汇政策,既为商业银行代位监管提供有力抓手,也进一步堵塞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便利渠道。如对超限额的服务贸易收结汇,增设境外收入来源证明材料等审核限制,并追加实施延伸核查机制。根据来料加工出口报单记载的加工费或收汇比例,核定来料加工收汇额度,严禁超报关单金额收汇的行为。扩大企业投资收益使用渠道,减少利润集中流出。对外资利润的分配、再投资、滞留、汇出等信息进行备案及核准管理。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将存在人民币资金缺口作为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的先决条件。制定股权价格评估办法,明确股权所代表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指导目录,防止股权定价畸高和畸低现象。完善保税监管区域管理政策,有效整合保税监管区域相关法规与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法规,使区内区外政策趋于平衡,加强对提单转卖交易真实性审核。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9

二、进一步提高外汇服务效率

(一)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对全市主要进出口企业定期开展外汇管理政策和风险案例通报。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引导,强化跟踪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经营发展和业务办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企业发展。

(二)搞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的跟踪服务工作,大力宣传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方便企业办理外商投资业务,进一步提高全市利用外资水平。同时,加强与上级外汇局的汇报和沟通,结合辖区企业实际情况为涉外企业争取更多的个案优惠政策。

(三)改进服务方式。坚持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扩大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三、加快贸易外汇管理改革

(一)加快核销制度改革。实施进口付汇核销改革,使正常企业的进口付汇基本退出核销程序,同时继续推动出口收汇核销改革,努力促进贸易便利化。大力推广出口收汇存放境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允许其一定比例或全额的出口收汇存放境外运作,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二)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进一步便利正常的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的同时,加强对服务贸易外汇流入的真实性审核,规范服务贸易外汇流入管理。

(三)认真执行贸易信贷管理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适时提高企业结汇付汇控制比例,增加临时额度,缓解进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积极支持辖区涉外经济发展。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为我市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供便利,取消境外投资资金来源审查,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资金汇出审核手续;借助直接投资外汇业务系统,便利涉外主体办理外汇业务相关手续,降低外资企业办理直接投资业务的成本;探索建立企业“走出去”会商制度,加大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境外融资,通过探索构建企业境外上市的联合办公制度,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工作的信息交流机制,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鼓励企业找准市场定位,有目的、有计划的“走出去”,加大金融对优势企业的支持力度,保证境外投资企业的资金需求。

五、营造良好的外汇服务环境

(一)做好对涉外企业的服务。以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为支撑,充分发挥银企洽谈会的平台作用,积极搭建平台,解决涉外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为外汇指定银行、涉外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涉外企业和银行双赢发展。

(二)做好对涉外管理部门的沟通与服务。与涉外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情况通报、政策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企业主动的良好格局。积极推动多部门间的电子平台建设,实现相关涉外部门和企业在政策、公开业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10

(一)坚持服务和监管并重,进一步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在上级局统一部署下,进一步深化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方式改革,取消大部分现场、逐笔核销操作,实行总量核查、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大力推广出口网上核销,稳步实现出口核销单无纸化,减少核销环节,加快企业退税进度,提高服务效率。积极配合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按照上级局的统一部署,取消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简化对外投资资金兑换、汇出审核程序,进一步放宽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和前期资金的汇兑、汇出管理。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境外投资业务的全过程管理,疏导资本有序流出。加大对企业开展进口业务的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汇率上升时机扩大进口,进一步简化货到付款进口付汇手续,对核销报审正常的进口企业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购付汇手续。

(二)完善辖内外汇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积极争取扩大银行结售汇网点、外币代兑点,进一步完善外汇服务环境。扩大外汇指定银行授权业务范围,减少业务办理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开展外汇指定银行授权业务、外汇新政策实施情况回访,及时掌握银行业务运行动态,加强日常业务督导,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政策运用能力。

(三)支持银行业务创新,提高运用外汇资金能力。实行窗口指导,鼓励银行丰富业务品种,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外汇指定银行重点支持进出口贸易融资,扩大出口押汇范围,用足政策,活用出口发票贴现、福费廷等业务,扩大外汇贷款规模,缓解外向型企业生产资金压力。积极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支持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国内外银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开拓外汇衍生金融业务,满足涉汇企业日益多样化的外汇业务需求。

二、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和改进跨境资金流动监管

(一)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流入、结汇管理。严格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流入的登记监测和管理,严格外汇资本金账户开户及收支的监督管理,严格外汇资本金验资询证的核对核查工作,加强外汇资本金结汇行为和结汇后人民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清盘资金的汇兑管理,加强外汇年检的审核质量和后续处理力度。明确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只有在验资后才能结汇,结汇后的人民币资金不得超经营范围使用这一政策,加强对大额结汇资金使用情况的事后检查。在去年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的基础上,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跟踪检查,深入违规结汇企业检查,寻找确凿证据,争取在对企业违规结汇立案查处有所突破。认真组织实施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

(二)加强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动的监管。全面开展已收汇未核销数据的清理工作,加强对进出口逾期未核销的数据清理,提高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对出口企业实行正常、准关注和关注企业的分类监管,将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列为结汇“准关注企业”,加强监管提示,提高外汇流入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结汇“关注企业”,密切关注“关注企业”收结汇行为及变化情况。通过进出口核销、外汇账户、国际收支、结售汇等系统提炼,完善监测指标,对指标进行全面、连续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加强对业务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整合利用,重点加强对预收货款、退赔外汇、远期收汇备案、延期付汇等重点业务的监管,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违规流入外汇进行调查分析,严格对进口延期付汇、远期付汇的真实性审核,严禁银行直接办理未进行登记或超登记期限的货到汇款项下付汇业务。开展已收汇未核销数据的清理工作,加强对进出口收付汇逾期未核销业务的清理与催核,完善进出口逾期微核销业务清理工作台账,做到及时催核,定期清理,提高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水平。利用服务贸易外汇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及相应的预警指标,实时监测和排查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实现对服务贸易跨境资金流动的全面、均衡管理。

(三)加大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检查力度。今年重点检查银行办理收结汇业务履行代位监管职责情况,督促银行建立起与外汇局监管目标一致的外汇业务合规性操作和内控监督机制。开展执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情况和外汇指定银行对“关注企业”收结汇和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等业务的专项检查,加强对个人外汇结汇管理,密切跟踪个人外汇流入和结汇情况,严肃查处违规办理个人大额外汇结汇行为。根据外汇指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情况,逐步将有关外汇业务的审核职责下放给银行,并督促外汇指定银行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和“了解你的客户”,在日常业务中加强对涉外主体外汇收支行为的审核监督工作,自觉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协同监管的作用。实行对外汇指定银行业务违规抄告制度,对其经营中出现的差错及违规行为进行书面抄告,跟踪其整改落实;建立外汇监管意见发送制度,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外汇指定银行提出监管意见,进一步提高外汇指定银行遵守外汇法规、政策的自觉性,规范外汇业务经营。

(四)密切与横向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加强部门沟通,严格外商投资和外债项下外汇流入管理,有保有压,有效体现招商选资,不断提高引资质量。协调税务部门,强化个人外汇收支的真实性监管,开展服务贸易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共同打击逃税、骗汇等违法行为。密切与横向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非法资金流入、逃税、走私、逃汇和骗汇等违法行为,力争在大要案上有所突破。

三、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进一步健全调研信息机制,开展专题调研。建立与各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的协作范围,努力提高外汇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不断健全调研信息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加大信息调研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丰富外汇业务数据、信息指标体系,认真编制外汇统计信息。整合外汇业务统计信息资源,加强各相关业务与统计数据的联动,做好外汇收支形势分析,提高分析质量。紧紧围绕外汇管理改革进程和当地实际,及时跟踪、评估、反馈外汇管理政策出台后的实际效果,善于发现热点、找出难点、确定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外汇信息调研工作,进一步提高调研信息质量,为地方政府、上级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加强宣传和培训,树立外汇管理工作新形象。今年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将实施,要结合主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银行、企业、个人等涉外主体传达明确的信号,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及时、有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增强政策透明度,营造和谐的外汇管理环境,提升外管局社会形象。伴随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各项改革措施重大政策出台等时机,联合涉外部门或单独组织,对进出口企业和银行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和外汇局职能,提高服务对象对外汇政策的运用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银行在外汇政策宣传中的媒介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收支形势分析会和国际业务季度列会,及时通报国际收支形势和外汇管理政策改革动向,结合乐清实际,研究、部署相应的措施,提出政策建议。

(三)着力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监测水平。严格外汇指定银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加强非现场和现场核查工作,坚持实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考核和核查情况季度通报制度,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积极帮助银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操作能力,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困难,促进辖内统计数据报送准确、及时、完整。加大监测分析力度,监测外汇资金流出入及异常变动的项目,深入分析原因,为准确掌握外汇收支形势奠定基础。特别是对新办理申报业务的交行、商业银行,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对该两行申报数据和单位基本情况表进行逐笔核对,确保数据的质量。根据省分局建立的“浙江涉汇企业监测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狠抓落实,建立涉汇企业专人联系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夯实内部管理基础

(一)进一步规范各项办事程序,完善内控制度。根据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及外汇管理改革的要求,结合乐清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内控制度,实行岗位制度动态管理,做到岗位制度实时更新、方便操作、切实落实,明确职责与权利,严格分级授权,进一步提高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确保各项工作合法性。

(二)严格按照《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日常业务的检查监督力度。认真做好月度程序性督查、季度专项检查和半年度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做好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确保操作规范、服务高效。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和业务档案管理,保障系统安全、台帐档案完整。

五、加强外汇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11

从专业角度看,有关洗钱和违规指责有些牵强。因其产品设计主旨善意,是为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监管报备和操作制度体系健全,而且反洗钱是银行基本从业原则,有内外筛查系统多重监控,至于是否有员工违规操作,造成洗钱印象则有待调查。其次作为新型跨境人民币业务,主管部门为人民银行,监管模式有别于传统外汇管理,业务交叉管理规定有冲突可能,并非蓄意绕开外汇监管。另外,满足个人合法对外投资需求,推进资本项目审慎渐进开放,也是监管部门和银行进行该业务试点的初衷所在。

外汇是金融改革前沿,政策和市场变化快,产品创新也快,优汇通事件就反映出外汇业务政策性偏强,新产品推广更宜谨慎操作。中行外汇经营管理经验丰富,该项新业务试点却成新闻焦点,基层银行操作中制度执行不严、新产品宣传不当甚至误用滥用、媒体应对经验不足,都可能是引发外界质疑的重要诱因。

二、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分析

去年6月媒体报道,青岛企业以仓单重复质押方式,从多家银行骗取融资贷款,涉案金额估计160亿,当地十余家中资银行都有波及,多家外资银行也身陷其中,并称少数银行人员有放纵甚至参与配合造假行为。该事件反映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法分子蓄意欺诈、银行经营管理执行有漏洞等,都可能导致歪嘴的和尚念歪经,正常金融产品被异化为欺诈工具。

虽然对外经贸往来形式多样,但银行外汇经营有明确的尽职审慎要求,要对各类可能外汇欺诈有警惕性,业务背景真实合法性审核决不可流于形式。涉案企业曾是当地名优企业,也说明外汇客户动态管理宜更严格,基层行如为拉存款和放贷款而盲目从众,随意降低业务执行标准,只重眼前短期利益,疏于必要风险管理,终将导致风险积聚失控而爆发重大风险。

三、基层银行外汇合规发展对策

基层行外汇经营操作一直是管理难点,客观上外汇业务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强,而且基层行普遍人员少流动快,专业知识与操作经验不足,对业务理解应用难免不深入,主观上利益吸引和考核压力下,容易有大胆激进或畏难情绪。因此管理行有效指导监督和基层行自觉自警,是业务合规稳健发展的关键。作为基层行应立足实际,从以下方面积极应对:

(一)正视复杂外汇政策与市场形势,牢记银行外汇展业三原则

外汇经营环境错综变幻,管理政策与市场行情快速变化,客户对政策和市场信号高度敏感,外汇欺诈手法隐蔽多样,套利洗钱等非法跨境资金流动、虚假贸易融资时有发生。基层银行要准确判断业务机会,避免和化解业务风险,必须贯彻“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合理尽责”展业三原则,有所不为有所为,坚守风险底线,坚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大方向。

(二)把握银行外汇业务及产品特点,提高综合素质练好内功

外汇营销操作、风险防控等与常规人民币差别大,要遵循细致独特制度规定及国际惯例,总体上对知识技能有较高要求。其监管审批报备有明细时限,业务准入标准动态变化,汇利率与国际市场同步波动,更强调业务处理及时高效。而且外汇产品种类丰富,有结构复杂化、本外币融合化、服务纵深化特点,涉及本外币综合服务。基层网点虽不必达到相当专业深度,但积累一定业务素养对日常营销服务必然大有助益。

(三)重视团队配合和内外沟通宣传,注意合适的产品给合适的客户

近年国家力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尺度难把握甚至矛盾情况难以避免,银行对客户深度了解、业务背景判断还面临不少难点,基层银行经验少业务杂,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经办操作更易浮于表面,迫切需要专业部门的指导把关。为避免可能业务争议纠纷,宜高度重视行内协作及与监管部门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客户是银行业务之源和成败关键,基层优势在于最贴近市场,观察细致真切,沟通便捷灵活,因此要扬长避短,强化外汇客户维护管理,注意产品宣传适度审慎,充分提示潜在风险,坚持长期合作互利共赢。

(四)关注国家外汇监管改革变化,加强政策理解与制度执行主动性

随着外汇监管由直接向间接转化,政策标准趋于宽泛,电子监管日益强化,多部门政策协调联合监管体系正在形成。监管模式变革导致银行增加了大量事前事后工作,合规性审核从表面形式相符到实质性一致真实,尤其银行与监管系统数据直联后,违规行为暴露更迅速明显,银行和企业一旦列入负面清单,严重影响后续业务发展。因此经办行要较以前更细致谨慎处理业务,充分了解政策和业务风险,认真落实制度规定,努力寻求客户、管理行和监管部门的合作理解,珍惜和保持良好资信声誉。

(五)提高外汇业务宣传培训效率,发挥在业务流程再造与激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12

张宇燕认为,在一国内部,由于存在政策非中性,某一项特定的汇率政策会给不同的人群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从而造成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利益相同或接近的人群结成利益集团游说政府,试图获得利己的政策结果。例如汇率贬值将使出口商获得出口的竞争优势而使进口商受到损失,因此出口商将和进口商结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从相反的角度游说政府。现实中这样的利益集团大量存在,而最终的政策结果则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博弈。根据奥尔森(Olson)的研究,对于像汇率这样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公共产品,那些规模小、但组织力强的集团较之于规模大、易于“搭便车”的集团有更强的集体行动能力,因此最终的结果往往倾向于反映他们的利益。

盛洪认为,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国内一些支持人民币不升值的利益集团声音比较大,对政治也有影响。但是,还有一个利益集团:消费者。消费者绝对会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利,但他们为什么没有声音呢?按照奥尔森的理论,因为他们太分散了,在政治上是弱势群体。所以,从全中国人民的利益来看,不升值未必是好的,它可能只有利于某些利益集团。而政府代表全国,就要均衡考虑全国人民的利益。尤其是长期不升值导致的通胀,对全国人民都没有好处。但是,对于某些利益集团,他们宁可通胀,也不希望升值,以利于他们做外贸。

何帆认为,汇率变动将带来收入再分配效用,进而影响到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对汇率政策的偏好。从不同利益集团对汇率水平的偏好来看,非贸易品制造商部门偏好货币升值,因为货币升值能提高非贸易品相对贸易品的价格。本国的金融部门也希望保持货币强势。这样他们能以更便宜的条件购买国外资产,而本币贬值将使得其海外贷款风险增加,为了满足资本安全原则,该国金融机构将不得不减少海外贷款规模。

王庆认为,那种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应该尽量避免的说法,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现象:一个代表部分团体利益的集体能够有效地影响政策制定者,从而使公共政策能够有利于该集体,尽管该项政策的执行并不有利于经济整体。一方面,受益于低估汇率的企业,很容易组织起来表达诉求。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政府机构设置上,有专门的部委负责促进出口;另一方面,受损于低估汇率的一方,是分布在全国各个行业使用进口原材料的成千上万的企业,以及数亿消费者。低估的汇率对他们每个个体的平均损伤也许并不大,但加总的负面影响却可能远大于出口企业从低估汇率中获得的好处。然而,现实却是,使用进口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尽管不计其数,但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为其代言,从而影响政策制定者。

二、美国、日本汇率政策的国内利益集团影响分析

1、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在美元对日元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中起到了重要的游说作用

(1)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对美元对日元汇率的影响。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面临着经济萧条,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强势美元虽有利于美国金融业利益集团如华尔街的大财阀和投资银行,但强势美元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并引发了制造业的裁员。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全国制造商协会是美国最大的工业贸易协会,有14000个成员,在美国国内有很大的政策影响力。在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政府最终联合其他国家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正如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认为的,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是决定强势美元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2)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2002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政策变化中,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扮演了非常积极的角色。正是利益集团的活动,成功地在美国国内塑造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将人民币汇率变成了一个政治议题,并最终促成了美国以金融外交压人民币升值的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其中,由全国制造商协会起成立的“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 for a Sound Dollar)是最早行动也最具有样本意义的集团之一。从2003年初开始,联盟将行动重心集中到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联盟通过直接游说行政部门、在国会作证、定期报告、媒体宣传等方式,成功地在美国国内形成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列入了政治议事日程之中。

2、日本国内利益集团在影响日本政府制定日元汇率中的作用

黄益平等经济学家认为,给日本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并非广场协议之后的货币升值,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升值也仅仅维持了一年的时间,起到破坏性作用的是日本当局对货币升值的抵制。日本国内利益集团在支持政府抵制这种升值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日本而言,钢铁、机械、汽车等部门承受着日元升值带来的利益损失,而这些部门历来就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其有能力影响政策的制定。同时,受惠的非制造业产业工人和消费者却缺乏甚至没有政治影响力,而且他们的见解未能影响对货币升值的政策性决定,这样就导致日本政府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抵制本币升值压力,从而导致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2002年,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逼近135点大关,日元汇率贬值的背后同样是日本大企业财团的支持。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日本多数大企业希望通过汇率贬值来促进海外市场销售,例如,2000年底到2001年底,丰田汽车公司得益于日元贬值的利润达到1700亿日元,索尼也有700亿日元的进账。事实上,倡导或引导货币贬值,实际是满足出口利益集团重新分配国内财富和利益的需要,并没有考虑对金融部门和股市的影响及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利影响,这一不利影响远远超过出口带来的利益。特别是日本银行业拥有大量的海外资产,日元贬值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制约了日本金融业的发展。

三、中国汇率问题的国内利益集团影响分析

1、通过在每年的两会上以人大代表、政协会员的身份发表意见

在每年的两会上,汇率问题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如在2011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会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但从国内经济的实际出发,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用以应对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显然比单边升值要有效。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表示,从长城汽车来看,出口利润还是略高于在国内销售的利润,但是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利润会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如果汇率继续变化,不仅影响出口利润,还会影响整个中国汽车的出口。中国汽车要“走出去”,汇率是障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商务厅厅长王淑珍则指出,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对我国出口和产业链带来较大冲击,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考虑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人民币汇率应该维持相对稳定,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保持有序发展。

2、通过举办各种形势分析会,发出企业的呼声

109届广交会开幕之日,商务部外贸形势座谈会在广州举行。政府、企业代表纷纷建议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要过大,让出口企业有时间消化汇率带来的冲击。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表示,去年重启汇改至年底,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广东出口企业增加成本约80亿元。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外贸企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中小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有限;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也说,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该省外贸企业普遍不敢接长单、大单;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更表示,与沿海企业比起来,内地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对能力、化解能力普遍较差,受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更大。

3、政府部门进行公开的讨论

2010年1月,由于2008年6月以来的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而贬值累积的升值压力,各部门从自身立场出发,对人民币是否重新升值展开争论,实体部门考虑到外贸复苏等各方压力,主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但是货币部门却考虑人民币汇率或许可以一步到位,以实现小幅升值。2010年3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张伟表示,通过与12个行业的1000家企业接触后,发现服装和家具制造业利润仅3%,人民币升值对这些企业来说是灾难。国家发改委张燕生认为,2007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劳动合同法》出台,出口退税率调整措施叠加起来让企业完全不可承受。因此,政府在出台具体方案和步骤设计时,不能仅仅考虑汇率,必须要考虑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平衡。来自货币部门的意见认为,2010年人民币可能需要小幅升值,人民币小幅升值甚至可能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促使出口企业提升价值链。

四、结论

我们认为,虽然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欧美等国不同,个体利益的诉求方式和西方也有很大区别,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相对含蓄、温和,但这并不妨碍国内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事实上,早在2002年经济学家余永定就提出转向浮动汇率制的观点,但这种观点直到2005年才得以实施,从而导致今日巨大外汇储备的被动局面。此种情况充分反映,国内企业利益、地方政府利益、部门利益在政策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使得支持人民币不升值成为一种捍卫民族利益的政治口号,而支持升值则成为一种出卖国家利益的需要批评的行径。所以,我们认为,国内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利益集团的博弈不能只是一方力量过于强大而另一方声音过于弱小,从而使得制定的政策满足了一小部分的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多数人的利益,或者是仅仅实现了短期目标而牺牲了长期目标,如何平衡这种政策博弈需要设计更为合理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松奇、赵锡军:日元贬值:新一轮亚洲金融风暴的危险[DB/OL].新华网,2002-01-22.

[2] 国家外汇管理局:长不大的侏儒――日本政府汇率政策与国家竞争力[J].国际贸易,2002(3).

[3] 张宇燕,张静春: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J].当代亚太,2005(9).

[4] 何帆、李志远:汇率变动与汇率制度变革的政治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1).

[5] 盛洪:人民币汇率预期和汇率改革路径选择演讲稿的评论[Z].天则经济研究所双周论坛,2010-04-09.

[6] 王庆:人民币汇率的政治经济学[DB/OL].财新网,2010-12-20.

[7] 方洁:汇率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9(2).

形势与政策汇报篇13

1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趋势

1.1汇率

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价,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紧跟美元的汇率政策,在美元多轮量化宽松政策下,我国作为持有美元外汇的第一大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2005年开始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先后经历大幅上升、稳中有升、小幅贬值等阶段。目前为止形成了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局面,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以汇率中间价机制为基础,真正走向汇率市场化道路。

1.2近期波动趋势

从2015年开始,我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了波动幅度,以宽幅波动为主进一步强化了汇率变化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中间价机制为基础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趋势是贬值,虽然人民币并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但是短期波动与贬值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在我国积极探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走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要求下,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加息预期等极大地影响了人民币汇率,在外部政策影响下贬值不可避免,世界诸多新兴市场与经济体都同样受到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欠佳,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诸多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出台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货币贬值,人民币同样不可避免。在国内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等政策影响下,放宽双向波动区间都导致了客观累积的贬值势能的释放,同时双向浮动有助于加入SDR货币篮子,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多种因素的共同叠加作用影响着汇率波动趋势。

2.1国内经济因素

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可避免受到国内经济因素影响,经济体总量、经济增长情况、市场变化、经济政策改革等,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前些年我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速度,近两年则谋求放缓,保持在7%左右,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民币经历了前期缓慢升值的格局,现在则又迎来了贬值,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直接对应人民币汇率走势,这也是外界评估中国市场潜力的重要依据。

汇率直接与外貌挂钩,国际收支状况变化直接影响汇率变化,随着我国多年来外贸总量的不断增大,积累的大量贸易顺差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缓步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外汇管理政策必然要时移世易发生变化,这也会影响人民币的心理预期。

2.2外汇与汇率因素

外汇储备接近四万亿致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经济形势、美国金融与货币政策息息相关,作为全球美元外汇最大持有国之一,庞大的外汇储备则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在美元接连量化宽松、加息预期等政策影响下,我国外汇储备急剧缩水,其迎来了反向推升人民币币值的阶段。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市场上各类投机性资本不断涌入,强制结汇则又促进外汇持有量进一步攀升,恶性循环下中国汇率波动受影响成为必然。

国内汇率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汇率变化,我国长久以来坚持外汇管制这一原则,以弱化汇率波动趋势,但在伴随着美元加息这一市场变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可能造成对其他货币的升值,我国宽松货币政策效率将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在国家大幅度推进汇率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提升货币政策效率成为首选。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这一举措,旨在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是新时期货币政策更好制定与实施的关键。

2.3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是汇率变动的直接因素之一,对汇率上升的期待会导致资本流出,就如同期待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会导致抢购商品、拉高物价这一结果一样,心理预期的变化也直接导致汇率波动。在国内经济因素、汇率因素、外汇因素等的影响下,加上一些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等的大事件,心理预期受到影响会导致汇率波动变化。

3人民币汇率改革对策

3.1强化汇率控制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旧比较明显的现在,要强化汇率控制保持基本稳定,以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国家货币政策上,要根据汇率市场化改革需求、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求,保持政策稳健基调,做好国内经济的转型与改革,结合美元可能再次加息的趋势,强力应对资本流出与货币贬值等问题,以汇率为杠杆做好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整。

要以经济稳健增长、金融风险调控两大目标为核心,坚持稳健、适度和灵活的汇率波动,在政策操作上突出精细化和有针对性,注重传统工具(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新型工具(SLF、MLF、PSL)的灵活搭配使用,兼顾稳定汇率、经济发展、资本流动等需求。要注意合理干预金融市场,以控制汇率风险,避免“8.11”一次性贬值带来的加剧市场贬值预期等恶劣后果,在把握好市场供求关系下走顺势逐步贬值、适度波动道路。在探索汇率市场化改革道路中,要把握好内外环境变化,把握机遇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融入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等需求,正确引导并管理市场预期。

3.2做好金融监管

对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立法有缺失、监管不到位等情况,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在走汇率市场化道路的前提下全面提升综合性监管能力。要围绕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紧跟创新需求,将金融领域的新业务、新工具、新产品、新机构等全面纳入监管体系,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好各类问题。要善用金融监管机制作用实现对货币宏观调控政策、监管政策的进步与完善,在推进共享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系统性风险的评估、分析、识别和防范,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同时,还要配合监管机制做好应对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从诸多层面提高对风险危机的预警、防范及处理能力,从而确保我国汇率波动始终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弱化金融风险。

4结论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下行压力大、汇率市场化探索改革等诸多要求,要把握好汇率波动趋势,寻求积极稳健的汇率政策,强化人民币汇率管理,以更好的应对内外发展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戎.论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期刊,2015(11):125.

[2]曹永琴.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社会观察,2015(10):17-19.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