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实用13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1

(二)在教学实践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的随意性很强;学生课外作业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少;教学结构单一化,课堂教学模式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不普遍、不经常、不重实效。

(三)在课堂教学效果上:1.现实效果:

由于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老师的板书和学生的笔记多为抽象的条条,没有实用价值,学生不会结合文章实际作具体分析。笔者从事教学研究十几年,每年听课一百节左右,总的看来,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形式单一的课在50%以上,课堂教学效率高的只占20%。不要说青少年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感到索然无味,不免打起瞌睡来。由于在课堂上训练机会少,而且机会不均等,中下水平的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即使有,也是受到歧视。

2.近期效果:

从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和全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全市高中会考和全国高考试卷来看,初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存在不少缺陷。主要表现是错别字较多,其次是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差,抓不住重点词语和关键性的句子,不会概括文章的中心,不会分析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再次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作文成绩多数平平,有新意、文字畅通、生动活泼的作文百里挑一。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2

(2)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课堂形式单调,以教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根据几何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3)教学手段不灵活。传统板书教学手段显然不适应几何课堂教学,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是大趋势,课堂上虽然也能结合多媒体课件,图形多是教师提前做好的,不能体现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看过之后仍是不会做。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仍然是一锤定音,养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好好学,到考试前期集中突击复习的习惯。

2.课堂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2.1教学理念上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侧重教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解析几何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基本要求为依据,体现大学教育的特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教学策略上,考虑教师自身、学生及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对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2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上要大胆尝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只限于“讲—听—读—记—练”的教学结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提倡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共同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可以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对基础理论部分,采用系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系统记忆,复现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体系。对拓展或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讲授重点,介绍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采用实践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

2.3教学内容改革

重新修订解析几何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尽量少减内容的前提下,修改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时,对于与中学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采用简要复习,细讲不同点,以节约课时,比如向量的概念中,空间向量和中学学的平面向量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强调空间向量特性,平面曲线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中,主要讲参数方程的构造及解法。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各章节为单位划分知识模块,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实践应用模块、拓展模块,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所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对课后习题进行分类,按学习技能可分为思考题、概念题、方法题、应用题、拓展题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提高解题能力。

2.4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改革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每节课的信息量。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模拟,分层显示,深入浅出,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使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对于重点的推理过程或重要的方法演绎,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利用几何画板与数学软件制作几何图形的动画演示,展示几何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介绍几何画板与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学几何图形及动画的制作技术,展开几何绘图比赛。

2.5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

强化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学会利用几何知识解决中学数学问题,还要注意介绍本课程与其它课的关联,比如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微分几何等课程式中的应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每位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能提高他们利用几何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6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为平时考核成绩加期末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可根据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单元检测及课堂实践活动的表现给出,期末考核就是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另外设立奖励分,最高5分,不占总成绩的百分比。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包括三项内容:课堂考勤30%、课程作业30%、单元测试40%。其中课堂考勤3次,课堂上随机抽查点名,每次抽查记10分共30分;课程作业检查3次,按学号收取作业,每个同学检查2次作业,最后再全部收1次作业,检查总体作业完成情况,每次检查记10分,共30分;单元测试4次,在向量与坐标、直线与平面、特殊曲面与二次曲面、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内容之后随堂测试,每次测试记10分,共40分。

(2)期末考试(闭卷)由教师出题教务处组织闭卷考试。考试题目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分析教学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为每学期所讲全部内容,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每次考试至少四个类型,其余按教务处和系部相关文件要求。

(3)绘图技能奖励。在解析几何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和几何画板绘制几何图形的简单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举行一次绘图竞赛,竞赛成绩作为奖励分,根据绘图情况给成绩,最多奖5分。

3.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以第4章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教学为例。

3.1教学目的

理解柱面的定义、方向、准线、母线等概念,理解锥面的定义、顶点、准线、母线等概念,理解旋转曲面的定义及轴、母线、经线、纬圆的概念;掌握利用消参数法建立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方程的方法与步骤,以及特殊的圆柱面、圆锥面、以坐标面上的曲线为母线的旋转曲面方程的求法;理解椭球面、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椭圆抛物面、双曲抛物面的标准方程、图形及性质,掌握用平面截割法研究二次曲面的基本方法。

3.2教学要求

本章根据几何特征很明显的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利用消参数法去建立它的方程。而对于二次曲面用“平行截割法”去研究它们的图形及性质,又讨论了单叶双曲面与双曲抛物面的直母线。要求掌握求柱面、锥面、旋转曲面方程的一般方法,会用平行截割法讨论二次曲面方程,并能做出简单图形。

3.3模块划分与教学方案

基础理论模块分两部分,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形成及求方程的方法———消参数法;利用平行截割法认识二次曲面的理论与方法。这部分内容要重点讲授消参数法与平面截割法的方法,各列举一例进行系统讲解,包括解题思想、基本方法及步骤都要详细介绍,例如,利用消参数法求柱面方程和利用平行截割法讨论椭球面方程详讲,之后对其余的曲面经老师提示后让学生讨论,动手完成,可选择比较好的同学上讲台试讲,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实践应用模块:图形的绘制与空间曲面的应用。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旋转曲面的形成过程,利用MATLAB命令作各种二次曲面的图形,介绍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旋转曲面的方法和MATLAB软件的使用;另一方面考虑到两曲面的交线是一曲线,这部分往往会被忽视,提醒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应用。拓展模块:直纹面的概念,直母线的性质与应用。介绍直纹面的概念与性质,对性质的证明不全讲,只介绍直母线的非常神奇的应用,这部分作为拓展内容留为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选学。

3.4教学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对于基础理论模块,采用系统讲授式、讨论式、合作学习式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了课时;对于实践应用模块,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使用数学软件,提高实践与应用能力;拓展模块的神奇能够促使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研究。通过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3

2.看。老师指导学生如何看化学实验、图表、录像、模型、社会现实等。

3.读。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读课本,学会划线、标记、摘录等读书方法。

4.讲。老师精讲,学生多讲,讲化学知识,提化学疑问。

5.思。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6.议。引导学生质疑、析疑、释疑。

7.做。教材中实验有的让学生独立完成,有的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制作要求较高的可以师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8.练。各章节内容练习,各种操作技能训练。练能巩固知识,练能掌握技能,练能增强体验。

通过学生的耳、眼、嘴、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实现听、看、读、讲、思、议、做、练等教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改变了老师过去“一统天下”、“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的现象。

二、重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学力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向学生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况,进行多边信息交流,建立群体合作学习关系

“课堂教学是传递信息的场所,也是交流信息的阵地。只要围绕教材中心,能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内容,都应当看作是课堂交流的信息。情况的创设最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趣的实验、典型的案例、贴近实际的生活、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及热点问题,以及一些新科技、新发明等。学生对这些比较熟悉,有亲和力,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想象力。

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两块相连接的电极

原电池的组成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

电解质溶液

问题:

①下列装置哪个属于原电池?

②前述原电池在实际应用时有什么不足,你能改进吗?

通过创设的教学情景,学生善于合作、乐于交流、共同分享,改变了传统座位制,改变了重知识结论的记忆,轻问题探索过程的现象。

四、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1.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一是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不追求平均发展,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二是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教育中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的火花,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2.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的传授、问题的设计、练习的安排、技能的训练等要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区别指导,分层教学。

五、体验成功,让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成功的体验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以及自尊、自信、自强、自爱和乐观进取的精神。过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人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使不少学生积累着学业的挫折、沮丧、失败,导致他们厌学、弃学。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应体现知情、意、行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不同水平、不现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进步,都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自己会学习。

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

化学教学,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把教学的主要任务转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上来,实现教法向学法转移。要求学生摒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记笔记、做小结、复习抓点、归纳综合的方法,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评价信息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如在讲CI2与碱反应时,先讲解Cl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再用类比法指导学生写出CI2与KOH、Ca(OH)2等反应方程式,并总结出反应规律。

参考文献:

[1]唐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335~339.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4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教材对课程的设置对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教材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与探究。

二、认识学习主体,走出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在教学生如何去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固守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认真分析教材,认为把教材分析得越透彻学生就学得越好。却不知这样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照本宣科,看起来似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墨守成规,无丝毫的创新意识,只是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学生学习既无乐趣又无兴趣。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教师要走出传统教育的思路,充分认识到学习主体的变化,只要这样才能为课堂改革打下良好基础,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努力使课堂高效。

三、转变学习方式,把引导学习放在第一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原有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是学生被动接受,新课堂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才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任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对教材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把文章读得透彻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学生在学习文章中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要让学生多说,给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多说,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发言,表达对问题的思考。多说是要让学生说话的内容多,说话的机会多,说话的数量多。这样的多说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让学生学而思,就是要鼓励学生发问,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表现出学生是曾经的思考。无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有偏颇,都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问,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这也是语文课堂改革的要求。新的语文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舞台。可以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体现,但一定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学生快乐学习。

四、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5

二、改革依据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必须予以改革。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几十年来,其基本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析为主”。近几年来,有些教师开始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试图增加一些诸如阅读、提问、讨论等语文训练。然而,大多数的语文课实际上仍是教师讲析占用绝大部分时间,阅读、提问、讨论等训练流于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点缀”,在整堂课中只是占有很次要的地位。

这种“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弊端有二:

1.它违背了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背离了中学语文课应以训练语文能力和打好语文基础为主的基本目标。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多元的性质和特点,但是,其中总有一个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这就是它的基础工具性,由此派生出来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也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目的任务,应该是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运用这个工具去读,去写,去说,去工作,去学习,去交际,具体说,即为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部分的前几句话,即:“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把这作为基本的目的任务,符合学科本身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同时也不排除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乃至视野的开拓,智力的开发,等等,而几十年来通行的“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背离了中学语文教学学科本身基本性质特点,排除了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基本形式——训练性,教师一味地“讲”,抹煞了学生的“练”,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这种“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训练性”,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成为解决提高教学效率问题达到语文教学基本目的的主要障碍。

2.它抹煞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排除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完全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的建设人才”。现代国际上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赞可夫、巴班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等都主张“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特征之一”,“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国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也一贯主张教师的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育思想的体现,从形式上看,一上课开始就是教师讲析,教师几乎是滔滔不绝地一直讲析到下课,有的课仍然是教师的讲析灌满堂,多数课教师讲析占据3/5或4/5以上的时间,而学生读、写、听、说训练仅占1/5左右的时间,而且不少教师讲析的内容并没有“讲在点子上”,有些是学生已经懂了或学生自己能够弄懂的内容教师仍在讲析,有些教师讲的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正因为如此,不少的课教师侃侃而讲,而学生昏昏欲睡,或者说教师讲得天花乱缀,而学生听的是二目圆睁而眼大无神,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多大的收获,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二)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普通中学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中学的语文教学与中专的、大学的语文教学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在于都是重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不同的一面在于中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学习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外,必须具有一定的或基本的语文运用能力(或称技能),而且要达到基本过关的要求,以适应将来到高校学习或到社会上工作的需求。而这种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单靠“讲析”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训练才能奏效。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成其为技能。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很慢,落后于时机,那就不成其为技能。”(1963年4月《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中学阶段要打下一个基础,要学会使用语文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完成,才能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

(三)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及目的任务所决定的。

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特点如上所述,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特点,完成语文教学基本的目的任务,单靠“讲析”是不行的,必须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达到。叶老说得很清楚:“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17页)“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必须废除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方法。”(同上,第83页)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为工具课。”“中学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教会学生使用现代语文。”(1963年4月《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张志公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凡属工具,最重要的是准确的操纵它,熟练的运用它,只有这样,它才好好的为我们服务。”(1963年10月《说工具》)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任务,叶老、吕老、张老“三老”还有很多方面的论述,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也是一贯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排除“教师讲析为主”,实现“以学生训练为主”,才能正确地体现语文课的基本性质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四)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为本”的新教育思想的体现。

凯洛夫的旧教育思想是“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赞可夫等的新教育思想是“学生为中心”、“多渠道教学”、“培养能力为重点”。新的教育思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归宿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堂课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处于听教师讲析的位置,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讨论,去动手练习,那么,这堂课就好像演戏一样,课堂这个舞台全被教师的活动所占据,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是无论如何难以培养起来的。关于“学生为本”的思想,叶老曾说:“怎样启发学生使他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正起了主导作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92页)“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和,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道。”(同上,第733页)。“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和,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要相机诱导。必令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善教者也……”(同上,第745页)(吕叔湘先生、张志公先生关于“学生为本”的思想论述不——引述)综其这些语文教育大师所述,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思想是实行“以训练为主”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内容和特点

(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切实把教师的讲析压下来。把学生练习的时间增上去,教师所有的讲析、提示、启发、扩展、总结等全部活动时间,尽量加以精练,力求压缩在整课时间的1/2左右。而学生各种训练活动(包括读、写、听、说、思等)尽量增多,提高到1/2左右(有些课可以变通处理,并不那么绝对)。

(三)训练的内容精心选择。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智力开发等等,从中加以精选,恰当的确定训练重点。

(四)训练的方式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包括阅读、写作、解说、讨论、辨析、鉴赏等等,这些训练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灵活和谐,不拘一格(绝不是只限于问答和做练习题)。

(五)训练的基本模式有两种:①“三段式”,即教师提示——指导学生训练——教师答疑小结。其中“教师提示”包括说明教学目标、提示教学要点、简介教材内容和有关知识、说明教学过程,等等,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指导学生训练”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可在学生训练中启发、诱导、答疑,一般控制在25分钟左右。“教师答疑小结”包括教师集中答疑、知识梳理、加深扩展、深化讲解,等等,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②“交叉式”:“讲讲练练,讲练结合,贯穿始终”,此模式不截然分成三段,而是采取多种方式,讲练交叉融合,但总计学生训练时间不应少于1/2。

(六)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实端正教育思想,树立三个基本观念:①“学生为本”的观念;②“以训练为主”的观念;“重在培养能力”的观念。

2.不应误解为全盘否定教师的讲析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析还是必要的,但要讲得少而精,讲在“点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认真备课、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精心确定训练内容、精心设计训练方式、恰当的启发诱导、解答疑难问题、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疏理巩固,等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3.教学模式除上述两种外,还可有若干变式。例如单元教学,可一课时多讲一些,另一课时多练一些;有的课可集中训练诵读,有的课可集中进行两篇文章或几个片断、几个问题的比较,有的课可集中进行讨论辨论的训练等等,不拘一格。

4.各项训练应扎扎实实,讲求实效,切实防止“花架子”的形式主义。其中关键在于精心选好训练内容,精心设计好训练形式。

5.要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思想,训练要适当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结合,巩固课内训练的成果。

四、改革效果

(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

实践证明,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读、写、听、说、思,可以积极主动的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完全处于主体的地位,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没有“思想开小差”的机会,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座谈会上学生说:“过去课堂上光是老师讲,我们学生只是听,不愿听的就不听,思想常开小差,现在有读,有讨论,有发言,有写,觉得有事做了,挺有意思,上课很有兴趣。”“过去,老师讲的东西有很多我们都不愿意听,有些内容我们都懂了老师还在讲,而不懂的地方老师却不讲了,这样我们都不愿意上语文课,现在我们可以先自学,再提出问题让老师解答,觉得很有收获,现在都愿意上语文课了。”“现在老师讲的虽然少了,可是都是讲的重点,我们有主动学习的机会了,这样上法好。”这些发言代表了大多数实验班学生的意见,这一改革使学生有了学语文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改变了过去那种语文教学沉闷的局面,这是最大的效果。

(二)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

这项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增加了阅读(包括朗读、默读等)、写作(包括仿写片断、编制课文结构提纲、书面回答问题等)、说话(包括口头答问讨论、到讲台上解答)的训练机会,并且学生能经常地自己查字典、词典,经常地边读边圈画,经常地写阅读心得体会,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经常的大量的训练,各项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迅速提高,课后、课外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加强,由于在训练中学到了许多学习方法,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有效的自学。老师说:“这项改革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习惯、自学能力、语文素质等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

(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6

2.生源素质较差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相同类别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竞争,很多中职学校在生存压力之下,不断降低自己的入学门槛,使得本来生源就不足的中职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缺乏教学质量。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很多中职学校在招收生源方面只能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决定了在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

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目标的改革和优化

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活动的其他各项措施才有章可循,也才能够顺利开展起来,而这个“章”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确定。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牛鼻子”,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个“牛鼻子”,教学活动中的其他要素如教学计划才能够合力制定,教学方法才能够合适的选择,教学方向才能够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组织和确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能够为满足我国生产建设等工作需要而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即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本。在这个基础之上,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要以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教育,努力优化和整合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几个方面的能力。同时,针对职高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方面,对学生进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向,务必做到职高语文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目标方面合理和准确。

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

所谓教学内容就是课堂教学材料,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教学材料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没有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刺激,课堂教学也就无法进行,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已经不相适应,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生命力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如网络、新传媒、教科书以及各种研讨会和辩论会,同时还有博物馆和纪念馆等也是很好的语文教学基地。另外,职高语文教学还可以与各自不同的专业相结合,例如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的应用文,语文教师就可以找相关的资料和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多侧重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商务秘书专业的语文课堂就科员多学一些写作和书法类的课程;旅游专业的语文课堂就要侧重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常识方面的学习。同时,职高语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7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是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化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4.开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问题化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和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挫折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找出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体会到,在课程改革后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总之,教学课堂改革不仅仅在这几个方面,课堂教学的过程的不可预知性,要求我们还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来应付教学的多样性,以此来提高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培养学生应试教育化学知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8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制度,依然顽固地统治着今日的大学。它使得理论教学脱离了生产实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老师选择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教学。它的特点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把目光仅仅只盯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机,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1.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占有同样的比重

市场营销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所以理论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对此,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型教育模式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实践型教学阶段往往和其它教学阶段在时间上相割裂,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和实践场所的设置限制,使其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在法学教学模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相结合,并且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具体认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如何准确地表述案例发生的背景是关键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采取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对不同结果进行最充分的判断,才是案例教学期待的目标。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充分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对基于自己的观点产生的后果有足够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实际上有很大的困难。

3.教学资源的缺乏是目前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结合相关专业应用特点,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在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的差距也较大,信息渠道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院校、各学科画地为牢,各自为政,造成了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校际同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促进学术发展,保证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跨专业的横向学术合作,教学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纵向合作,都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尽管目前这样的交流合作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基于交流形式和合作基础的限制,还远远不能与现实需要相适应。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课堂教学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1)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3)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

2.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1)选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根椐各自的需要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兴趣学习、实践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个别学习。甚至有的理论认为所谓“主体性学习模式”就仅指此模式。但是,绝对的学生主动型模式很难规模性开展,原因主要是应用这种模式的条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如学生的学习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资金短缺、教学硬件不能配套、教学机构功能紊乱,以及目前以学历为标准、以集中教学为常规组织形式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顺应目前的教育体制以便经济有效地组织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及教育出无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正好能够弥补前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并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此其积极的教学意义是值得推广的。

(2)选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实时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并超越了过去的多媒体组合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是指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从前面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优点正好弥补了目前市场营销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不足。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它所承载传输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的,覆盖了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具有全面性和形象性;它提供了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信息通道,具有多向性和交互性。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形象地模拟教学环境,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如通过网络,将校园课堂和企业联接起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收集相关市场营销学资料并参加讨论,实现互动开放式教学。

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向智能化、全球化、多样化等多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CAI)的开发和应用在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市场营销学教学CAI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①大量的课件表现为讲授式课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照搬,尽管可能实现了教学资源配置,但是没有表现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②课件的开发也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质量良莠不齐;③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缺少相配套的基础硬件的保证,如校园网络建设滞后、计算机配置数量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等。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中,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以保证教学模式顺应现代化的需要;其次,加强专业课件的开发应用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优秀师资力量,组织专业软件技术工作者,在一定教育体制的监督下,制备多种模式的教学课件以供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环节的选择,如课堂教学类CIA、课外活动类CIA、个别授导类CIA、合作学习类CIA、情境模拟类CIA、远程教学类CIA等[3],特别是市场营销学教学课件(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知识的单元,一种课件的半成品)的开发和应用,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灵活性,是目前课件开发的重点内容。第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增加教学课件的信息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

(3)选用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①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人,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②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百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引以为鉴的。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干什么?回答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③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个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④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么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探究式课堂教学四步操作程序,只是提供基本程序,并非固定不变,各学科可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教学步骤。不过,自学探究和讨论探究集中体现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特征,各学科教学都应选用或采纳。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9

一、转变教育理念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充分发展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大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着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效打造让每一名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公平地向每一位学生分配学习资源,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就通过改革提问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充分发展。例如,改革以往的学生问教师答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着力推进学生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在学生中收集疑问(要求学生书写在纸上),之后,再随机发给学生,要求其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最后,再由笔者进行分析评判,指出精辟之处和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主解题能力。

2.培育学生语文情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培育学生语文情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在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而达到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并具备适应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有效重视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具备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推进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语文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四步(阅读、分析、欣赏、练习)开展自主学习,着力构建自主课堂,促进学生不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高效率地在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二、创新教学形式

1.创新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实施、多探究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的活泼性、生动性。例如,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以及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模式等,从而真正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单一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将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丰富学习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完成基本语文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尽量丰富学习内容,这样会有效促进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转变,最终引导学生以独特敏锐性去课认识、掌握、思考所学的语文知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苏教版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不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各种在生活里、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共同交流的基础理论上,丰富学习内容,开拓思维空间,不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来解决在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全方位、多层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重激励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运用激励评价,可以激励和唤醒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的赞赏和激励不仅可以强化师生情感交流,也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例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激励评价。例如,我的学生真棒!你的发言很有节奏!你的声质很不错!你的声音真好听,长大了能当播音员!等等。当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缺陷或者不正确、不完全正确时,教师也可以换一个角度进行评价:你换一下思路,就更加接近胜利的彼岸了。通过有效运用激励评价,会让学生受到鼓励,真正让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友善,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因素,最终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优化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做到优化教学手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既可以是传统手段、常规方法,也可以是现代教育技术,确保真正做到因材施法。

1.注重挂图、标本、模型等传统语文辅助教学手段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结合教材,适当、恰当地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传统语文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形象、生动、有趣。同时,学习也会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塞宫》以及《国宝――大熊猫》时,可以通过挂图、标本、模型等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

2.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注重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下进行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并全面开阔视野,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最终具备适应实践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造情境、强化个人体验。例如,笔者在上《黄鹤楼》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现场向学生展示了作为我国古代建设杰出代表――黄鹤楼的局部特写画面,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富于兴趣的倾听教师的讲解,更加深入地欣赏、研究黄鹤楼的结构,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彻底了解黄鹤楼的美、精、巧。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景比较广阔,内涵非常丰富,途径也很多,期待广大从事语文教育的同仁能够进一步更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潜能,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从而为初中学生打造更加宽广的学习平台,打造更为丰富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明伟.浅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化[J].时代教育,2008,(11).

[2]顾大春.初探新课标体系下初中语文课“参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10

一、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家哈尔斯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更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以突出主体,发展主体。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学习和训练活动,上课尽量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各层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多练、多思、多讲,如概念让学生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问质疑。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另外,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掌握知识。为此我校实施了“四循环教学模式”,即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开评价,巩固深化。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小老师,使课堂实践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落实在课堂上。语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心里鲜活起来,意向在学生那里丰富起来,感悟在学生那里深刻起来,情感体验在学生那里充盈起来,语文技能在学生那里发展起来了。

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情境,能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讨论,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悬念、疑虑;恰当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合适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反思,触发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要让学生多实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保证。在这一方面,开展专题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机会。在专题性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把提出问题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互相探讨过程中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观察特征,具体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并发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解决问题。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使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惯从课堂延伸到了专题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提供了时空。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11

二、“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思路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架构的基石部分。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更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一般企业的常见会计业务。这门课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课时所限,教师偏重于基础理论的讲解,实践教学安排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训机会,笔者在2013年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传统教学班级相比,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不但在期末考试优秀率和及格率上遥遥领先,在实训大作业的完成上更是表现出众。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笔者将“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思路总结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笔者对“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并制作了相关视频资源。首先,笔者打破了“基础会计”课程“从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章节体系,按照实际工作项目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教学,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既有理论教学又有操作演示,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其次,在教学视频的设计上,我们按照知识点来制作视频。每个视频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尽量只介绍一个知识点,以“微”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与传统教学视频按照45分钟的上课时间进行制作完全不同。最后,每个视频结尾都布置了习题,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练习,并将在后续的实际课堂教学上讲评。

2.教学方式的拓展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基础会计”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为“课堂下的教学”和“课堂上的教学”两部分。在“课堂下”,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知识要点,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这些难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课程微博等方式与老师同学交流。然后,在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完成视频最后布置的针对性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先集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讲评练习答案,然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甚至是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形式上,由于“基础会计”实践性较强,可以重点安排会计实务操作,同时辅以重难点的详细讲解及案例的小组讨论等。

3.考核方式的多元安排

传统“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为了从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安排。新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学生“课堂下”学习情况。这部分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记录,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练习完成情况、问题提问次数等数据。第二,学生“课堂上”学习情况。这部分数据来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包括学生课上提问情况、与教师交流情况、案例讨论情况,以及会计实务操作情况等。第三,学生实训大作业的成绩。我们针对“基础会计”课程中每部分的项目任务都安排了实训作业,每次作业成绩都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第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根据我国财政部相关规定,只有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我们要求财会类专业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而“基础会计”正是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为了帮助学生达到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要求,促进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我们不单独安排该课程的期末考试,而是创造性地将社会考试与学校考试相融合,将学生资格考试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因素。

4.学习监督机制的建立

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下”能够有效地“自我学习”,适度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笔者初步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监督机制。首先,对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通过调取学习平台的相关数据,了解学生的平台登录情况、视频学习时间、练习完成情况、在线提问情况,然后教师再根据掌握的情况实施相应措施。其次,实际课堂上的课前提问和小测试是督促学生“课堂下”自我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测试和提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对一些没有完成教学进度的学生给予批评等处罚措施,从而督促他们的学习。最后,课堂案例讨论及会计实务操作迫使学生必须在“课堂下”先行完成理论学习,否则就无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这些监督手段共同作用下,学生“课堂下”的学习就能够更加真实有效。

三、“基础会计”课程“课堂下”学习的具体实现

结合“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经验,笔者认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课堂下”有效学习的实现,而这必须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否则“翻转课堂”无法实现。

1.“课堂下”学习的资源支持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国内的多数视频学习网站都有相关视频资源。但是,这些资源面向所有人,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而且与教师既定的教学计划可能出入较大,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不能直接采用现有的网上学习视频,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现实教学需要“量身定制”教学视频,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在“基础会计”教学视频的制作上,笔者首先将教材内容按实际工作项目重新组织,然后再将每个工作项目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围绕每个知识点制作一个2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且在每个视频最后都布置了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将学习视频“微小”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同时“微”视频也方便学生下载资源。在视频制作软件上,笔者选择基于PPT的快速课件制作工具,常用的此类软件有Adobepresenter,ArticulatePresenter,PowerCam等。与其他软件相比,此类软件更适合教师操作,它们在安装完成后会自动在PPT软件界面上生成菜单,教师可以在PPT界面上进行解说录制、动画添加、试题制作等操作。用这类软件开发教学视频成本低、速度快,非常适用于课程教师自行制作学习资源。

2.“课堂下”学习的平台支持

制作完成的教学资源需要放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使用,目前高校中广泛使用的Moo-dle,Blackboard,Sakai等课程管理平台均可开发“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平台。课程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在学习平台上陆续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下”登录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还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完成并提交作业、下载教学资源、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情况,例如登录次数、在线学习时间、发帖次数、测试成绩等数据,对学生的“课堂下”学习实施有效的监督。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平台的开发上,笔者取得校网络中心的技术支持,不仅把平台设置在电脑上,还尝试把平台设置到手机上,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同时,即时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也为师生实时交流提供了条件。在课程学习平台之外,笔者还建立了“基础会计”的课程QQ群和课程微博,便于师生间的随时交流,以及课程信息的即时。这些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使“基础会计”“课堂下”的有效学习得以实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12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和根本,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过去一年多来,学校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目前还在研究和制定新的重要的制度和办法。特别是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集中推出和宣传了谌朝晖、蒋勇军、蒋建文、蒋丽丽、王金莲、蒋玖玉、蒋宏量等师德先进典型,专门开展了“感动校园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在校园内大力倡导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师风教风和清除赝品、拒绝平庸的学风。学校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严肃处理个别害群之马,为激励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同心协力创建课改样板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我校的师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新的时代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外部环境看,教育事业面临的市场经济考验、对外开放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教师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师德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从学校师德工作现实状况看,教育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需要进一步扭转,师生关系需要进一步密切,时有发生的道德失范行为需要进一步防范,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约束力、执行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不惜毁坏学校声誉和利益而只图一己之利、一己之快的歪风必须整肃。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和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以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深入地抓好师德建设。

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我校的光荣传统,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深刻认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把立德树人作为师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作为教师工作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紧密联系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出水平,教出特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爱岗兴校作为师德建设的应有之义。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传承学校精神,珍惜已有的荣誉,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牢记社会责任;执着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追求卓越,敢于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以潜心教改为己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将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创建课改样板校的目标与教师个人的职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改革发展的合力。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不能因自己的不当言行给学校声誉和形象带来伤害,也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不负责任的言行损害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把正面引导作为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加强师德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师德规范、人格情操、法制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将师德教育强化和渗透到教师的岗前培训、组织活动、业务研讨、社会实践、网络交互平台等学习方式中,注意区分教师、教辅工勤人员、管理服务人员等不同维度,多渠道、分类别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注重发现和宣传优秀师德个人和集体,多关注有可比性的中青年教师、普通教师和不同领域、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增强先进典型的亲近感和说服力,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推动师德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13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学校的生源一般较为广泛,学生的层次水平基本上是高低不齐,英语基础总体来看也非常薄弱,这是目前此类院校大多存在的现实状况。中学时期,英语听力仅占15分(满分100分),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不想学习或学习困难而放弃听力这一部分,致使学生的听力基础知识非常差,对于相关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课堂习惯的培养也是一片空白。现阶段,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听力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更是将来步入社会寻求工作必备的一项技能。可见,从以考试为目的到以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不重视到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缺乏自信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而学生的此类表现给正常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2.英语听力课程的专业教材选用困难,课时安排稍显不足。

按照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我校在考察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先后选用了《英语听力》《听力教程》等听力教材。经过不断调试,我们最终选定了适合我校的两本教材,即:A类学生采用《致用英语》;B类学生采用《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尽管我校选用了这两本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无法体现新的语言现象和变化,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供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选用的专门教材。另外,课时安排太少,时间太短,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我校根据入学时不同的学习水平,按层次将学生分为A类(初中毕业起点)和B类(高中毕业起点),A类学生在校5年,听力课程设置为9个学期,每周2课时;B类学生在校3年,听力课程设置为5个学期,每周2课时。按照现阶段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和学习方法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每周2个课时的安排会稍显不足。

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层次差异较大,能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接触也较少,因而教师们仍旧采用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会死板地接受教师设定好的各项学习内容,不会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通常情况下,在几个学期的听力课教学之后,会有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也不能够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是不愿意听课、昏昏欲睡,这些不良现象充分说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都非常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

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在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凭借听觉获取语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今,课堂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我校的听力教师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结合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新时期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转向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阵地、交际为目的的全新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

1.重视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语音面貌,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深度了解。

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恰恰就是英语听力这座高楼建起之前的那片平地。教学实践中,语音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对于近音词的辨别非常困难,而且是时常混淆,对于语句中的语音变化也不能够正确辨别,想要听懂整篇文章也就无从谈起。有句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入学的初始阶段,我校严格要求全体英语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句法等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音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语音面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英美文化知识储备数量和能力。在日常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通过文化短片、英文小故事等方式,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教育思想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随着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增加和学习兴趣的增强,听力课堂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会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动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教师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双提高的良好局面。

2.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听力策略与技巧培养。

现阶段,要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认真学习与听力课程改革、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等相关的课改理论知识,并加以理解运用;二是坚持准确把握所教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上课;三是坚持注重听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衔接,在运用听力理论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活动的同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认真检验听力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四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的听力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参与者、体验者、交流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学习,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地与师生进行交流,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在加强学生听力技巧培养方面,着重于四种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定位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材料中的一些重要线索,快速找准听力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二是培养学生的捕捉信息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力排除各种多余信息的干扰,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信息点,提高听力理解效率。三是培养学生的联想预测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已获取材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点进行联想,逐步预测出听力材料内容的下文。四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鉴于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材料中讲话者的语气语调进行讲话,从中感受和体会材料中讲话者的态度,结合已捕捉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点,把握材料整体的主旨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听力材料描述的主要事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最终过程及讲话者的身份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快速地把握整篇听力材料的全部内容。

3.合理选用听力题材与教学手段,增强听力教学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实用性。

(1)选用丰富、真实且具有普遍性的听力题材,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能紧跟时代步伐。如选用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影视时尚和社会热点等相关的听力材料,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现实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丰富课外知识,积累听力素材,消除听力过程中对听力题材和听力内容的陌生感,便于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听力状态。

(2)坚持课上与课下、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学习与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少部分时间对听力策略与技巧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其余时间交予学生,由学生对已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或者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若遇到难点与问题,教师可以当堂解答,并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对该难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加强学习、深入理解。在课堂外,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类似于英文讲座、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各种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竞争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及其他与英语相关课程的浓厚兴趣。

(3)采用生动活泼、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开展教学,要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语言点与学生兴趣、所学专业、就业方向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应用听力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注重音乐、诗歌等艺术的调节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适应风格各异的语言表达形式,也能够得到全方位、多层面的英语听力技能训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自我技能测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听力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听力学习的渠道。

4.帮助学生突破听力学习障碍,树立自信,提高听力水平。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英语听力的学习也不例外。据了解,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面对听力材料的时候,就给予自身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暗示,总是认为自己对眼前的听力材料没有把握,只能让自己处于缺乏信心、过度紧张的状态,想听懂的欲望很强烈,但是听不懂的挫败感更为强烈,结果就是处于得过且过、永远落后的状态。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稳定心态,告诉学生材料的细节部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细节都重要,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注意每一个语言和细节,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在听力过程中,有些过于执着的学生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已听过的那部分材料,却忽视了正在播放的这部分材料,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正在播放的材料内容。另外,要注意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身边环境、未来就业等密切相关且难易适当的听力题材,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听力课程简单易学,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的学习欲望,逐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