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课堂安全知识实用13篇

课堂安全知识
课堂安全知识篇1

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含义

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它涵盖了企业安全胜场的全过程,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内涵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2、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特点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强制性要求,国家规定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在2015年完成达标创建,实现本质安全;有长期性要求,新申报的交通企业必须达标才能办理许可证,已达标企业每三年还要换证考评,有问题企业需要附加考评;有全面性要求,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要求企业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有动态性要求,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形式和具体内容会随着企业的变化自行调整,创新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水路运输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需要一批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知识的人员参与,但现状是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缺乏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1、水运运输企业需要标准化创建领军人物

虽然交通主管部门都为达标创建举办了培训班,但在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水运企业派出的学习人员只能是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皮毛,无法深入了解16个指标的真实含义,培训成效有限;参与培训人员的专业背景五花八门,工作岗位不一,要承担起企业标准化文件编制和整理的重担,在水路运输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上存在先天不足;尤其是中、小水路运输企业,达标创建基础差,规章制度不健全,任务更加繁重,对开展达标创建的核心工作人员要求更高,所以,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缺乏领军人物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虽然有些水运企业请咨询机构帮忙,建立了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由于咨询机构对企业自身情况难以深入了解,体系文件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结合不紧,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水运运输企业需要标准化实践的助推人员

水运企业有了文件化的制度、措施以后,关键就是运行体系。员工对安全达标工作的要求有一个适应过程,创建初期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和中、后期的麻木,会导致工作中出现“写的和做的不一样,做了又没有记录”的现象,“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同时,在体系运行中,基层管理人员要将发现的安全问题和管理问题上报,以利于体系的不断优化。所以,水路运输企业需要一批具备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基层管理人员,承担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助推重任,使该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水路运输考评机构需要高水平的考评人员

考评员有资格受聘参与水路运输企业标准化达标考评活动,参与水路运输企业创建达标咨询、辅导等服务活动,有义务积极宣传和推动水路运输企业安全达标创建工作。虽然考评员都是持证上岗,但由于交通运输企业数量庞大,完成任务的时间紧迫,考评员和考评机构的门槛设置较低,考评员队伍难尽人意。尤其是在二、三级资质的水路考评机构中,难免有考评员指标体系不熟,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不熟,考评裁量标准不熟,考评经验缺乏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也直接关系到水路运输企业安全达标等级结论。所以,考评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考评员考评员队伍是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4、水路运输主管部门需要懂行的管理人员

厅直业务局和各市州水路运输主管部门既是达标评审组织单位,更是水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达标考评工作共同负有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对考评结果评审把关的责任。具备水路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知识,才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该项工作,实现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优胜劣汰,促进水路安全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进课堂的构想

鉴于水路运输企业将要长期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也鉴于这个管理模式下需要大批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人才,在交通职业院校水上专业开设《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课程就有了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下是对这门课程的基本构想:

1、适用对象

水上专业学历教育层次的学生。

2、课程性质

定位于水上专业的限选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技能,达到企业自评员的水平。

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培养水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生产的骨干,使学生熟悉安全生产方面的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则;会编制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文件;能熟练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参与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自评和考评活动。

4、课程设计思路

以水路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引领课程任务,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5、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结束语

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进课堂,有利于将安全生产的意识根植于未来职业交通人的心田,为水路运输企业标准化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有利于发挥交通院校的资源优势,所学的专业优势,让学习对象系统深入地掌握考评知识;有利于交通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水路运输企业依托院校培养安全生产标准化人才,是安全生产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交安监发[2011]322号》

课堂安全知识篇2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这并非是某个领导或教师决定的,这是教育规律。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于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利用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大力融入安全教育知识,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系数。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融入交通安全知识重要性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思品课是学生接受交通法规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隐性教育因素的独立的主学科。因此教师也要熟悉大纲,钻研教材,也要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使交通安全知识得到有效的强化。在教学设计中,执教者要不断转变观念,改变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组织教学。如:《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自己调查到的发生在大街上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不文明现象,让学生对自己看到的事进行评论,使他们通过汇报交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所提升。学生讨论说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闯红绿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由于教师教书不忘交通法规的融入,将教材得以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小学生识字“灭”时,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这一画面,启发学生:“画面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同时就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又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就相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认识到丰富安全教育知识的重要性

除了充分挖掘小学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动员学生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组织学生们做安全知识笔记、安全知识宣传;绘画安全标识图,创作安全知识儿歌、顺口溜等。还可以在班会课上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进行了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这样,既把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又丰富了安全教育文化。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教材资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积极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总之,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地融入安全教育,时时抓、事事抓,及时挖掘出安全教育因素,寻找突破口,以增强学生的安全自保意识,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 旭,浅谈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科学咨询,2010(12).

课堂安全知识篇3

The Research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RLP Teaching Mode

LI Lei

(School of Safet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elp students better grasp the classroom knowled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expounds the various links in the TRLP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LP teaching in all aspects of mutual relations, to construct the TRLP teaching mode. Finally, the "security economics" in a chapter, for example, the use of TRLP teaching mode of classroom practic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TRLP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actice is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classroom.

Key words TRLP;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①当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1)学生“被学习”和“无问题”等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对知识缺乏应有的兴趣;②(2)教学目标的迷失,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3)教学内容被窄化,教学内容遗失了人文内涵;③(4)课堂参与的低效性和大学学习的功利性,使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失掉了学习原有的主动性。④因此,为了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TRLP教学模式,并将此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1 TRLP概述

TRLP教学中T,R,L和P四个字母分别的Test,Review,Lecture,Preview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对应的中文含义为检测,复习,讲授,复习。具体含义如下:

(1)Test:在课堂教学中,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内的提问,及时发现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点的情况。而且检测也是课堂讲授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环节时首先应根据上节课讲授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凝练成问题,问题难度适中,覆盖面要全;其次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回答问题学生的选择不应有“特殊性”,而是具备普遍性,能代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后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鼓励回答问题准确的学生,并对回答情况加以适当拓展和延伸,对于回答不够准确的问题,将其对应的知识点作为复习的要点,在复习环节中进一步加强巩固。

(2)Review:复习的定义是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识记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

(3)Lecture:讲授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在讲授这一环节,首先应注意做好铺垫和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路;其次对于讲授的知识点,要做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注意讲授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学习内容;最后回顾本节课堂的讲授内容,梳理思路,再次强调课堂上讲授的重要知识点,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4)Preview:预习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在课后独立自学的课程内容,做好上课准备。这个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很大。通过预习,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部分知识障碍,教师提高讲授知识的效率,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由此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最大化。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2 TRLP教学模式探讨

2.1 TRLP教学模式各个环节关系

(1)Test与Review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查课程教授内容,让学生回顾已经讲授过的内容,这样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回顾已经讲授的内容,通过回顾,再一次让学生加强对已经讲授的内容的理解,加强识记过程,从而温故知新,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Review与Lecture之间的关系:复习已经讲授过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新的讲授内容时,具有书本章节内容的连贯性,从而在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复习内容结合时,对学科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这样可以让所学内容具体化,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基础知识也能够掌握得更加牢固,掌握知识的难度随之降低,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收益也将随之大大提高。

(3)Lecture与Preview之间的关系:讲授与预习可以视为共赢关系,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到所讲授内容。通过讲授,学生会在解开预习中的困惑。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前掌握部分需要学习的内容,在讲授课程中,学生是进行再次学习的,对知识的认知也会随之加深,并且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在讲授过程中,学生会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和精神都会高度集中。同样,讲授可以使预习中产生的错误思路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得到纠正,防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一直存在。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会发现课程内容中什么部分会使学生产生困惑,从而加深教师对课程的难易度认知,从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使这部分课程内容更加容易理解。

(4)Lecture与Review之间的关系:讲授与复习的关系也不言而喻,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讲授内容的回顾,也能更好的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在讲授过程中发现需要侧重理解和认知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Lecture与Test之间的关系:讲授与检查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知识接受的检验,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2 TRLP教学模式构建

对TRLP中各个关系的分析,可知TRLP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教师也会在这些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缺补漏,突出重点,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构建TRLP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TRLP教学模式

3 基于TRLP的课堂教学实践

3.1 “安全经济学”课程简介

“安全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渗透性、综合性很强的交叉科学课程。除了关注技术工程层面以外,还要研究安全资源的配置等安全经济问题,而要研究安全经济问题,就必须研究安全经济学。“安全经济学”课程力图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及其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分析事故发生的深层致因,通过经济行为的手段用人类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平。通过对安全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现代安全经济理念、现代安全科学意识和科学的安全观;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安全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使学生学会不仅从工程技术角度而且从经济管理角度,特别是不仅从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从企业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系统的理解企业安全经济的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寻求科学的安全对策和制度安排。本课程以安全经济规律为核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法的阐述,强调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共十一章内容,分别介绍了经济学基础,及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事故损失计量,安全成本效益分析,安全投资分析,安全博弈分析,企业安全经济管理,安全会计分析,安全经济统计,安全经济政策等内容。

3.2 基于TRLP的“安全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

以“安全经济学”第五章的第二节《安全成本效益规律》一节为例开展TRLP教学模式研究,该章节是这门课程的重点章节。

(1) 上一节课内容。讲授(L):本节课的主要讲授内容有:①安全成本的构成;②安全效益的分析;③安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预习(P):预习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有:①安全成本效益分析的几个基本函数与特性;②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

(2) 本节课内容。检测(T):根据上节课的讲授内容,提炼了几个问题:①安全成本的本质特点是什么?②安全成本由哪几部分构成?③煤矿安全成本各要素构成的相互关系如何?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上节课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

复习(R):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反映出对上节课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掌握不充分的知识点。

讲授(L):这是这节课的重点,讲授的内容是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任务。主要讲授的内容有:①安全成本效益分析的几个基本函数与特性;②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其中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是重点。

预习(P):预习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有:①安全微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②提高安全效益的途径。

4 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做好课堂教学对提升大学教学水平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TRLP教学模式,本文围绕课堂教学实践这一主题,首先,总结了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阐述了TRLP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任务和意义;其次,分析了TRLP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TRLP教学模式;最后,以“安全经济学”中的某一章节为例,应用TRLP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15041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1169;71273208);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科研项目(2014060);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青年教工创新项目(2014-NY-009)

注释

①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

课堂安全知识篇4

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使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使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极大的改变。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课程转化为网络课程这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1]。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机敏的应变能力,而这样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是无法获取的。在《安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混合学习[2],意在拓宽安全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网络来辅助课堂教学,关键要有一个适合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如何建立这个平台,又如何利用网络来实施辅助教学,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对《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并针对实施过程提出几点体会,希望能为同类院校的《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1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

《安全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安检专业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在工作岗位中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技能。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在网络课程建设上,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指导,采用内容模块化的组织方式,将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作为学习主线,来组织构建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内容的可用性和可视性。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模块:课程介绍、课程内容、在线测试、学习交流、拓展知识、课程资源库。详细内容见图1。

图1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模块

2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实施及体会

在实施《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院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模式见图2。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2.1 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

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内容上要实现紧密联系,使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相互促进,增强知识的熟悉度。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课后网络课程学习,使课堂知识再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知识点再现。网络课程的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及其讲解。课堂教学内容为几种相关联的知识点组合。通过这种方法,课程知识点即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掌握。

图2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实施模式

2.2 教师要扮演好双重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要求教师要扮演主讲人的角色,主要任务包括维持课堂秩序,教授课程内容,提出作业要求,解答学生的问题等。

在网络学习平台,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一位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益友。教师通过在线答疑的方式实时和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努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3 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前《安全学基础》课程的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知识的掌握。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实施网络课程以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这个平台。如何评价网络课程学习情况?网络课程的特点就是在线学习,因此利用在线网络作为评价工具,及时的评价反馈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在线的学习质量[3]。

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考核方式为: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共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详见表1。

表1 《安全学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3 结语

网络课程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其建设与实施对推动高职教育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三年多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实施,《安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更加规范和丰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从课堂带到了学生的课下生活中,将教师的工作平台由讲台转移到网络这个更广阔的的新天地。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硬件系统的缺乏和网络课程的不完善,教学上要真正实现网络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还需院方和一线教师队伍为网络教学做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课堂安全知识篇5

关键词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BOPPPS

第一作者简介:付绍静,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密码与信息安全,shaojing1984@163.com。

0 引 言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信息安全的内容涉及通信工程、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控制等诸多学科,其中数学为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对于深入学习信息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绝大部分院校在各自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主要包括群环域理论、初等数论、组合数学等信息安全中涉及的一些具体的数学理论[1-2],课程内容涉及的定义、定理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只注重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讲解,忽略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内容和过程就会较为枯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存在问题

由于数学基础理论在信息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内高校都很重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的建设,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并成立了一支由数学家和密码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和通信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来实施该课程体系,在该课程的实践上探索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和方法。但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来看,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堂还存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不足之处[3-5],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与工科课程教学相比,诸多教师认为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主要目的是掌握抽象数学理论和概念,因此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往往以教师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授课手段多数以黑板板书或PPT放映为主。在课程教学中,大多教师采用抽象概念理论讲解或定理推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听取教师讲述过程中被动地汲取课程知识,无法充分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缺乏对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严谨的教学结构,高强度的练习设计,对于数学定理,教师一般是直接给出定理的严谨证明;对于一个问题,老师还是采取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完备方法,这势必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留给学生通过实例去发现定理的思考空间,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哪些数学方法可以解决一个问题。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习惯,也失去了思考如何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教学主体的主动性难以调动。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一般是本科高年级的专业课程,高年级本科生都存在对知识的新鲜感大幅度降低的特点,很多学生已经将重心放在考研或者找工作上,对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存在只为了拿学分而求知甚少的现象,因此,如果教学形式缺乏课堂互动的环节,课堂不具有双向性和趣味性的话,教师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设计

BOPPPS是近年来北美诸多知名院校所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型[6-7],该模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引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预评价(Pre-assessment)、参与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评价(Post-assessment)和小结(Summary)6个阶段,简称为BOPPPS。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BOPPPS模型,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笔者依据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在BOPPPS模型的指导下,以课程中的代数基础和数论基础两大部分内容为案例,按照BOPPPS模型6个阶段对课堂设计进行一些初步探索和尝试,现列举如下。

1)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堂引入(Bridge-in)。

该阶段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专注在即将要介绍的课堂内容。比如对于孙子定理的课堂,可采用射雕英雄传三十九回中黄蓉回答瑛姑的那句话“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余百零五便得知”作为课堂引入;对于整数同余的内容,可抛出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 “今天星期五,2342435天后是星期几”来作为课堂引入;除了上述提供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或提出和教学主题相关的有趣问题之外,还可以采用的课堂引入方式包括提供学习此课程的理由、重要性或共通性;叙述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历史故事;提出和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对已经学过内容总结并导出所学内容等。

2)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堂学习目标 (Objective)。

该阶段目的是向学生清楚传达教学目标,如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价值,让学生明确掌握学习的重点,通常学习目标的叙述需要包含:对象是谁 (who) 、将学到什么 (will do what)、在什么情况下 (under what condition) 及学得如何 (how well) 等要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堂目标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告知通过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获得的能力,比如对于群基本概念的课堂,可以有三个学习目标“能描述群的定义”“能列出三种以上常见的群”“在给定一个集合及运算下,能判断集合关于该运算是否是构成群”;对于“辗转相除法”课堂,可以有两个目标“能描述辗转相除法的过程”和 “给定两个多项式,会用辗转相除法计算其最大公因式”。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清晰、可量化、易评测的学习目标,学生很容易了解课堂的目的,并能评估自己是否达到了要求。

3)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堂先测(Pre-assessment)。

对于数学课堂,由于内容和知识点涉及大量的定义、定理,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先测这个环节特别重要,透过先测这个环节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课程中与授课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前一阶段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先测结果调整课堂内容的深度与进度;对学生而言,可透过先测环节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借此向教师表达复习或进一步讲解的需求。不同的课堂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堂先测方式,比如,对于“环的基本概念”课堂,可以用“请描述群和半群的定义”作为先测,如果发现学生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可以回顾复习群和半群;对于“域上不可约多项式”课堂,可以用“什么是实数上不可约多项式”作为先测来了解学生对于中学数学中不可约多项式的熟悉程度;对于每一个课堂先测,采用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一般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非正式提问、开放式问题、头脑风暴等活动来完成。

4)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堂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很多人认为数学课堂主要是掌握抽象数学理论和概念,很难设计参与式学习环节,其实不然,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可以有很多参与式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常见的做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介绍“交换群”概念后,可以问学生 “循环群是否一定是交换群?”,让学生举手回答;也可以发给学生一张便笺纸,让学生在便笺纸写出“几种常见的交换群”。另外一种则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阶段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将学生分成小组来讨论问题;或者让学生合作解决某个问题;或者设计模拟情境,将课堂参与者都拉入互动的情境中;或者由学生提问题, 其他同学抛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评价等。比如在“整数同余的性质”的课堂中,对于整数同余的6个性质,可以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通过了解案例材料并讨论发现整数同余的其中一个性质,然后按照同组人员第二次分组不在一组的原则进行重新分组,分组后组内成员互相讲解整数同余的性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其他同伴的讲解中完整学习了整数同余的6个性质。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过程控制,不断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审查准备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互相间的评价分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堂后测 (Post-assess-ment)。

教师通过该阶段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并根据课堂后测结果布置课后作业,以及调整下一次课堂内容的深度与进度。针对不同的教授内容,有不同的后测方式。若是讲解基本概念的课堂,可采用填空题或选择题或简答题测试;若是数学性质应用的课堂,则可请学生练习特定问题的求解;若是抽象定理证明的课堂,则可请学生描述定理证明的基本步骤或者完成其中某个步骤的证明。课堂后测采用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一般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非正式提问、开放式问题来完成。

6)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堂总结(Summary)。

教师通过此阶段总结课堂内容、整合学习要点以及预告下次课的内容,让学员提前作课前预习。常见的课堂总结形式包括直接讲授方式,给学生发总结表,或在黑板画个总结图等方式。

实践表明,按照上述BOPPPS模型6个阶段设计的信息安全课堂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 基于BOPPPS模型课堂设计的几个建议

在基于BOPPPS模型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牢记教学必须是“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主导”性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1)综合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过程。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教学需要综合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相互评价、角色扮演、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这些教学形式加入很多课堂互动的环节,使得课堂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双向性、趣味性、反馈及时的特点。

2)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题教学。

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教学核心是强调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唤醒学生“我要学”的求知欲,尽量使学生认识到参与式学习、主动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突破观念上的障碍,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吸引之外,还应采取各种鼓励性措施,如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进行鼓励,给予相应的分数奖励,以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3)对上课内容作精心安排。

教师必须对课堂做精心准备,每次课前应做好学生的教学需求分析,在课堂计划中考虑“本次课堂主要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次课堂如何设计引入”“学生应该预先知道什么知识,课后需要掌握些什么”“课堂中间可以设计哪些参与学习活动”“怎样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何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等,通过教学需求分析,能使互动式教学更有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4)定期收集学生反馈。

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要求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常见的反馈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这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喜欢老师上课过程中的哪些教学形式和方法;

(3)我还有以下内容没听懂;

(4)对以后课堂我的建议是;

(5)我希望这些内容能讲得详细点。

对学生提交的反馈信息,教师要尽快整理分析并及时在课堂中反馈给学生,并针对信息反馈修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 结 语

笔者结合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知识体系,将国际前沿教学理念——BOPPPS模型运用到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的设计中,通过课堂导入、明确课堂目标、课堂前测、参与式学习和课堂后测、课堂总结6个环节,设计了完整的课堂实践内容,该实践结果表明,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设计对于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这类的数学课程起到了指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恭亮.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150.

[2] 覃中平, 张焕国.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0-83.

[3] 朱潜, 李昕, 徐剑, 等.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新型教学方法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4(1): 43-47.

[4] 王敏超, 周从化. 信息安全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讨[J]. 考试周刊, 2011(15): 136-137.

[5] 邱卫东, 陈克非. 信息安全数学教学的新型互动模式[J] 计算机教育, 2007(10): 19-21.

课堂安全知识篇6

就英语来说,涉及到了词汇、句型、短语和语法等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在此当中,所有的知识点大部分都归纳在语法的范围之内。老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以认真的、集中的状态来备好这一节课。如果光是依照课本笼统的提到的句型或词汇,表面的来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很单调,学生会学不到系统性的知识,从而对课堂产生厌倦感,甚至讨厌学习英语。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这时,老师就需要查阅相关的英语资料,像课内辅导书、语法书和课外的英语书籍等。但前提就是,查阅的书籍要 符合老师目前的教学阶段和水平,绝对不能以马代驴,滥竽充数。查阅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备课内容,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好的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为教学负责。

一、课堂教学

备课工作准备好之后,接着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依照备课的方案及内容来上课。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抽象的说,也是一种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课堂教学的必要五个环节是:①自学,②议论,③点拨,④练习和⑤小结。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实践和检验的平台,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堂课所教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对此重视,配合老师,多做练习,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在教的阶段里,用练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收获是再合适不过的。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对于学习初一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遇到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在词汇、句型和语法上。他们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少、句型和语法也都简单,他们需要做的是打好基础,对英语有初步的入门认识。同词汇一样,语法是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的学生会问:老师,这个句型为什么会这么放?为什么以元音开头的单词要用不定冠词an来修饰?什么叫特殊疑问句?等等的问题。有一些问题是可以解释的,而有些则解释不了,这些就涉及到英语中固定的搭配和语言的规范及语法。英语的语法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得英语语言内部结构的一般规则的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思想,更好的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法非常的重要。

那么,教学练习,可以是以课堂师生互动对话、提问与回答、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的形式来实现。为了便于学生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五个步骤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的题单和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对话、思考、讨论、辩论等口头或笔头的练习题或检测题,来供学生在不同阶段活动时使用,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教学的目标要科学、具体、准确,切忌一般化和抽象化。

在课堂结束前的二十分钟,老师应开始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重新温习,在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巩固记忆。这种方式也符合孔子的教育主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另一个方面,安排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之下把作业完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减少了把时间浪费在玩耍上。

二、课后工作

自然地,课后工作主要就包括作业的批改及对遗漏的课堂知识的查阅补充,最后是在学生课程结束之时的相关考试工作。在临近考试之时,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试卷的题型和题目数量,把它们输入电脑,做详细的排版并打印出来。排版是一项认真性的工作,排版不仅要校对试题是否有打字错误的地方,还要力求试题版面美观整齐。这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

那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更要认真,绝对不能以一个“阅”字就带过,一定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正确率来评分,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可以用诸如:excellent、good、so-so等来点评。必要时,评上几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话语。作业是学生自学、自我检查的重要依据。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的纠正并做好登记。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以便检验教学的效果并及时巩固,避免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效益,即做到了有效教学。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不好、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学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些都是无效教学或是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三、课后辅导

辅导学习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成绩两极分化的班级,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学生的情况会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知道哪一些学生基础以及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较好一些,以及哪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吸收和接受能力会慢一些等。那么针对后者,我们老师就要适时适当的加以辅导,而且要是跟踪性的,时刻观察被辅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心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该学生知识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巩固。那么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培优扶差。辅导的形式也有很多,一般常见的有补课式辅导和一对一的辅导等。

教师课下对学生的辅导学习,是教师有责任心、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技巧相结合的艺术,是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

在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食宿安全,卫生环境安全等。安全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首要大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为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中心特别制定了一套针对学生及校园环境安全的封闭式管理机制,午休和晚修(休)时间安排教师值班,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及学校安全责任的充分保障。

在正常的上课时间,老师都要进行点名,检查本班同学是否到齐,有未到的学生要第一时间给家长打电话,确保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是否已到学校学习,有效的监督了学生。

据悉,我国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家长和老师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学生的安全教育被忽略、边缘化。家长的目标是分数,学校的目标是升学,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为了完成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任务,学校应对此高度重视,设立专门的医务室,对教师及学生进行科学性、系统化的安全知识教育。在国外,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并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

其次,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缺乏操作性。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连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进行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技能、及其防范措施。一些中小学业对此制定了大量的安全规章制度。比如一些“不要”或“不许”等相关条例。但是,在这些规章制度制定之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真正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所以,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掌握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就可以把安全事故和损失降到最低。

针对这些问题,有三个解决的对策:第一、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第三、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教学是一项严谨性的工作,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的环节来开展教学,而且做到认真、仔细、到位。在各个环节中,要求相应的就不同,那教师就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完美的胜任各项工作。

首先,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有爱心,是要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比自己亲人还亲的人。有耐心,是要耐心的教学生;不同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在吸收知识上会存在差异。

课堂安全知识篇7

高校的课堂教学已远离中学阶段“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套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大学教学的着眼点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职业能力。既然这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考,把学习的自、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人本教育思想。基于学生主体的思考,本文就《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从课堂导学的层面作一点思考与探究。课堂导学更多在高中及以下的教学体系中得以应用[1,2],但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接受通识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也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坚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现实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将会产生的深远意义等层面,积极推行由“知”到“行”的课堂导学理念

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大学生学龄特点及刚走出青春期的个性与共性的表现,特别是当下普通教育应试味浓重,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生活差距巨大,家庭差异悬殊,很多学生养成了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严重缺乏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意识,学习活动主体意识薄弱,这就告诉我们要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食品营养与安全》是本校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推出的一门品牌通识课程,推行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及自主发展等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时下流行的各种教学理论: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启发式教学理论以及个性化学习思潮,都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在“学生主体”上的课堂导学,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达成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自我探究与合作互助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食品营养与安全基础知识与相关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主生成并建构,从而有效获取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提高食品营养与安全与卫生意识及相关能力,这就是“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的基本认识与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试行开展“做中教”——行动、活动、劳动中展开教学,最大化发挥学生多元求知潜能,营造良好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学习氛围,以争取更优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就会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方法主动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践、摸索,期间不自觉地就会把相关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指导应用和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有机地融合,开始并积极推动着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符合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特色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有“学生主体”的意识和理念,课堂就会有基于学生主体的课堂导学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

二、践行学生主体教学,坚持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标准,从导学设计、导学实施及建设导学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努力推动由“行”到“知”——“做中学”的课堂导学过程

有了正确的理念作指导,还需要实践反复检验其“正确”性,何况理论的指导绝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必须依据实际“学情”实事求是开展实施,遇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我们思考研究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如何在实验实践中落实“学生主体”问题的探讨,这是“基于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导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重点放在整体思路与设想上,有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有了课堂教学导学的整体设想与思路,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结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寻求更加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流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思维活动规律,确实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认知学习规律。但是,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应继续追问:“‘疑’从何而来?”这答案似乎很明确,“从生活中来。”然而,现实中大学生比较单一的生活,似乎没有多少东西能激发他们生“疑”。为此,我探讨的重点就是在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上,通过学习行动,通过导学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学习中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以“疑问”的方式“晒”出来,借助导学“行”动,获得真“知”。所以,在《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他们虽然社会经验缺乏,但在他们脑中关于近年来“食品营养与安全事故”的了解依然是很丰富的,因为生活和成长经历并没有亏待过他们,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与社会生活环境,储备了诸多相关的知识;而学习就是把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相互结合的过程,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的能力,我们对大学生在未上大学之前已有的食品营养及安全的知识与技能及其学习能力应给予充分的信任,课堂上让学生变成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由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组织调查研讨,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让学生在食品营养与安全学习中“动”起来,“做”起来,在“做”的实际行动过程中发现、生成真实的“疑问”,给学生提供“疑”的可能和现实基础,给学生搭建质疑的激励“平台”和诱导“桥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善于发现“疑问”——“怎么才能记住记牢食品营养相关知识?怎样树立食品安全与卫生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确实遇到发现“问题”、“难题”,这样就形成围绕“做中学”为主旋律的螺旋式的一个个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习圈:从事动手动脑“做”的学习活动(起点)—“做”(活动)中发现疑问—对所发现的疑问积极思考—深入学习探究活动(终点,又回到起点),再发现或生成新的疑问,再进入思考,再学习探究……于是,学习—疑问—思考—学习,周而复始。同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检验、补充完善“学生主体的高校课堂教学导学”的教学理念。由这样的想法和思路引发开来,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主体”的以“做中学”为学习活动主旋律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设计(导学方案)、导学过程和导学评价激励机制等,就会在课堂导入、情境营造、问题设置、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语言、随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等课堂组织的每一个环节逐一落实“学生主体”和“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探讨形成诸如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自主阅读体验—互助释疑探究—互动研讨生成—互动展示分享—自主作业巩固—课外拓展延伸”等作为基本流程的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堂导学模式。这个导学实践过程,就是落实由“行”到“知”的认知学习过程,通过学习实践行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思考探究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学到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获得相关技能。恰好验证了这个“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堂导学”可行性和研究价值。当然,“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导学激发学生学习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学会解决本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课、通识课学习习惯与品质,同时教学中体现教师民主教学与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人本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推动意义,导学过程对教师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的高要求,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相信“基于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能让每位同学身心愉悦地主动学习思考,在自主体验、合作交流、互助探究中学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掌握相关知识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发现自身特长,助推综合素质提升,并让每一位学生的自我价值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体现。

参考文献:

课堂安全知识篇8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课堂安全知识篇9

一、翻转课堂的理念

《食品安全》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针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内容包括食品原料的安全,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安全,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等。根据目前课程设置上案例繁多,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拟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热点。

“翻转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2011年还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在移动设备与网络终端逐渐普及化的现代社会,将“课堂传道受业,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事先提供精心准备的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在上课前完成目标知识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该模式是教师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目标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师生角色互换、交流、课堂讨论以及完成作业达到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2]。在翻转课堂中,课堂互动实践与课内讨论等由学生亲自参与,课堂讲授由课堂内完成转变为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其形式也从原来单一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授转变为以视频、多媒体资料等其他媒介完成,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并且有效调节了课堂气氛。

本论文拟针对《食品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案例繁多,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有效分解教学目标、注重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

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的应用

1.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图1是杰姬・格斯丁构建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他将翻转课堂分为体验接触、概念探索、意义建构与示范应用四阶段模型。杰姬・格斯丁认为翻转课堂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作为第一阶段,只有学生亲自体验参与过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课上老师教授的具体内容。学生的亲自体验活动包括视频学习、ppt制作、实验活动和手工实践等。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实践参与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去,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对象的形式与内容。然后通过观看与课程相关的微课和其他教学视频,浏览相关的知识网站或者参与组织的线上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发掘学习内容的概念属性,进一步建立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下个阶段是意义建构的阶段,主要是学生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比如进行小测验、亲自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视频、写报告综述等方式,形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完成对课程意义的建构。最后阶段是展示与应用阶段,也就是学生将学习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包括特色的汇报、制作个性视频、有针对性的小组项目等形式展示出来,并且得到合理的应用。杰姬・格斯丁正是利用这四个阶段描述出学生参与课程改革,即投入到翻转课堂的过程,这也是针对翻转课堂每个过程具体行为的阐述,成为该模型的典型诠释。

2.基于《食品安全》课程的翻转课堂的设计。《食品安全》某些章节的设置上案例繁多,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常常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促进其主动学已经成为该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步骤:第一个是要在观看视频之前进行学习,即针对要学习内容进行讨论,根据讨论情况提出问题;第二是观看教学视频,即带着第一步骤提出的问题,通过视频的学习寻找相应的答案;第三是如何应用及解决问题,即学生在观看视频教学之后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入深入探究思考,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该教学改革的模型包括上课前、课堂中、课后时间三个阶段,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任课教师与学生需要做的事情都包含在这模型的三个阶段中,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实践活动练习。具体来说,个性化、有针对性、互动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的培养,离不开精心设计的课堂实践活动,以及足以支撑上课前、课堂中以及课后时间的教学改革。

1.上课前。首先,教师做好对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使学生明确了解教学目标。其次,需要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演讲稿、课堂小测验、分组方式等,该过程至关重要,作为翻转课堂的基础,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最后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完成。再次,学生观看相关资料之后,要求对资料中的感悟及问题进行整理以便加强学习内容的巩固,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之处。

2.课堂中。教学内容在上课前传递给学生后,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快速简洁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教师应当解答学生在知识掌握中的困惑,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中的疑问,总结出一些富有共性且具有价值的问题,引导课堂教学并积极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使其快速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本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行自测练习、观看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并通过查找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参加网络课程的在线学习等方式,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深层理解记忆。该种教学改革,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在讲台前的一味讲授,转变为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好比开了一场研讨会或者辩论会。参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等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对知识进行了更深层次更主动的掌握。

3.课后巩固。下课后,应当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有利于对知识的分析,然后消化、吸收、理解进行知识的运用。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凭借新网络媒体平台及现代化信息交流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问题和收获,通过学生对课程改革内容的反馈评价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以便为今后《食品安全》课程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三、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从翻转课堂理念发明至今,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效果优势日趋显著:优秀教学资源大规模公开,国际知名优秀教师的积极参与保证了教学改革的质量。作者经过亲身实践验证,在高校《食品安全》课堂应用翻转课堂有三个优势:第一,有利于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开展主动探索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扎实,自学能力显著增强;第二,有利于搭实施翻转课堂不用担心学生课下有太多其他课程的作业而没时间预习、自测和做作业的时间;第三,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微课化、结构化,通过安排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利用简短的内容、设计就可以针对想要强调的一两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理解课堂内容,使其达到融会贯通的状态。

课堂安全知识篇10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和防范意识较差,在运动的过程中易产生事故,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需要教师严格管理小学体育教学,制定安全性防护原则,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 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和对抗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运用保护技能。(2)体育设施自身的安全问题。教师在上课前未检查体育设施的完整性,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突发事故,造成伤害。(3)活动欠规范。在课堂上,大多体育教师的训练方式不科学,违背了教学大纲,导致活动难度和强度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范围。(4)很多其他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 安全性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育中,做到未雨绸缪比紧急处理更重要。体育教学中安全性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力宣传安全教育

始终以“安全第一,教育第二”为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多渠道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在特定的时间或设置特定的课堂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创造安全氛围。可通过安全知识讲座、校园广播、学校电视台、校园网、安全知识竞赛、黑板报等形式来宣传。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丰富学生的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

2.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心

体育教师的品德和事业心以及责任感对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所以,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的思想。如小学生在进行跑步训练时,相互追逐打闹,这样易发生碰撞、摔倒等。再加上小学生身体虚弱,容易受伤。因此,教师在课堂训练时要对学生批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不安全行为的严重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3.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

如果体育教师知识匮乏、能力有限则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格按照体育课的规范来要求学生,使学生享受安全、有效的体育课。

另外,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日常应急处理知识,如中暑、脱臼、抽筋和其他急性损伤等的处理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紧抓体育教学环节

第一,针对本次体育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及学生的自身差异化进行设计,编写详细的备案,提高对课堂事故的预见能力,并核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对易发事故要有预见性和防范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情况来制订课时计划,备课时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写在文案中,提高警觉性。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要熟悉,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遵循体育课程的基本原则,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严格按照课堂标准所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避免脱离教育大纲,超出教学难度。另外,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如在跳马和单双杆的训练时,不仅要讲明动作要领,还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或骨折等事故。

第三,开学第一节体育课就要将课堂纪律明确公示,严格要求学生,如上课时的着装要求、站队要求、场地纪律等。课堂教育不是课外活动,是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学生的活动,严抓纪律,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性和自由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体育活动中,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不得在多个场地活动;观摩体育活动时,切记交头接耳、不文明或指指点点等不良行为。

第四,对动作要领教师要讲解规范,科学合理地讲解动作要领和理论知识,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更易产生安全事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运动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 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自身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将安全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所以,安全性原则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课堂安全知识篇11

1.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的学习权利,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起合理的发展基础。

2.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以人为本是整个课标的准则。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再加上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有所差别,怎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呢?再者说,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规定式”来要求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光靠外力来强制是远远不行的 !因此,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人为本来培养“规范意识”,只有当那些有意义的“规范”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后,才能真正地体现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3.要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的创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去发现那些相对自己来讲从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然而,要“创造”就需要有适合创新环境的氛围。我认为创新的课堂管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

3.1课堂环境的安全性。任何创新,无论从外界环境还是从心理环境来讲,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创新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建构出适合创新的安全环境氛围,不用说学生,几乎所有人在创新时都会有很多顾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时突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生的观点明显不同,甚至与教材上的阐述也有出入,但对该问题他却有独到的见解,这可能就是一种创新发现。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怎样处理呢?是放弃自已的问题人云亦云,还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分享?这就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取的环境条件了;如果安全,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选择了放弃,这样的课堂也就基本上没有了创新的痕迹;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按老师的备课进行表演,完全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2 课堂环境的自由性。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动态的课堂资源,都值得去开发、去钻研。正因为学生是动态的、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更要求我们的课堂绝不能束缚他们,像有些学校倡导的所谓“课堂规范表演”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即使课堂上也有“交流”,也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或者说,只是为教师的某种需要而服务的。这样的课堂,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显然背弃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反之,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把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的做时间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他们的服务者、组织者、建议者、学习的参与者的话,学生自然就会扩大他们交流的范围,使自已与别人的差距降到最低,甚至为零。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教育景观!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尊重差异的最有力的体现吗?

3.3 课堂环境的信任性。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安全的环境,他们不去认真学习那不就糟了吗?于是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把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了。于是学生减少了获取知识的经历,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看来,确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评价体制一变,考试命题方向一改,学生再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原来是那么远,关系是那么的复杂和陌生,理解是这么的困难。待到那时,再用认知时间的若干倍来重新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累,教师岂能不累呢?

课堂安全知识篇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73

大学生群体处在校园生活向复杂社会生活过渡时期,具有青春、灵动、富有探索性与求知欲特点,虽然高校改革以后人们对“象牙塔”这个称呼已经渐渐的示弱,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给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期望并未减弱,所以大学生依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因为高校周边环境相对于中小学更加开放,在逐渐成年而心智又未完全成熟的年纪,注定了这个群体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利、害双重影响,因此高校不仅要负责学生学术上的教育,还要体现安全管理育人职责。

高校安全管理任务不仅仅是体现在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还需要从育人的角度让学生终生受益,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与避险技能以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也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高校普遍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从宣教层面进行,成效固然有,但未能真正达到形成“入脑入心”的目的。我校结合多年平安校园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程,迈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第一步,笔者也从就学生安全教育进行了调研,以真实了解学生对安全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实情况与薄弱环节,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育提供借鉴。

1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缺乏国家层面法律支撑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并未明确规定高校如何进行,教育部虽然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的工作,但由于地方区域性经济特点,各个地区高校对这项工作的推动与支持也很不平衡,落实情况不乐观。据相关学者对17所高校进行的“三进”落实调查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实现安全教育情况“进课堂”的不足60%,“进教材”的不倒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省教育厅也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了“平安校园”考核指标,且规定安全教育有教材,进课堂,各校对这项工作相对较重视并积极的开展这项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属于走在前列的,即便如此,依然未能如教学任务一样未明确要求落实学分制度,这就体现出了法律与地方性政策对工作促进作用不同。

1.2 重宣而轻教的局面

多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在“宣传”层面,例如使用板报、警示窗、网站、短信息平台等形式以及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确呈现了形式“多样化”局面,即时通讯的确发挥了一定应急警示功能,但这些形式从根本上也属于宣传,其弊端也不是没有,如果学生对新媒体或者板报等形式不去关注,那么宣传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对安全工作重视的学校还会安排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统一安全讲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高校发生侵财、重大恶性案件的当事人的事后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一堂安全宣讲课,非常容易被学生淡忘;教育,必须是全面而系统的,学校层面按照教学任务进行的教育规划,宣传与教育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2 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素质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

笔者选取了在校大学生四个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对象随机不记名形式,消除被访人员顾虑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收回问卷365份(回收率91.25%)。

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设置分为大学生校园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公共安全、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财产安全防护、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六个方面,题目依据高校共性特点及周边环境特殊性设置。

2.3 调查结果分析

2.3.1 大学生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实验、参与运动、毕业实习实训几个环节的安全意识相对较高,而对于课堂教学、勤工俭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环节的安全意识就比较差了,这也反映出了学校在实验、运动、毕业实践动员等环节的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相对较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课堂教学、勤工助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大学生主要生活环节就有些忽视了,具备安全防范意识的最高仅为25%左右(图例1)。

2.3.2 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调查

对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求职及临时打工环节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未曾具有防范意识,这部分不设防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重点(图例2)。

2.3.3 公共安全防范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经常使用网络安全关注相对较高,但对于校园宗教活动、国家安全方面就相对较弱,在当前敌对势力、宗教狂热分子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急需要加强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普及(图例3)。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主要生活场所,防范火灾是一项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严重危及到宿舍公共安全,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过违规行为,甚至有14%学生将常见违规行为都有违反过(图4)。

2.3.4 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打架斗殴、两抢防范的意识相对较强,但对于、绑架、传销几个方面的防范较弱(图例5);此外对于出行交通习惯上也呈现新的特点,在传统的交通陋习高发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约车、包车行为开始占较大比重,约63%的学生已经养成使用网络平台约车习惯(图例6)。

2.3.5 财产安全防范调查

学生侵财案件在高校呈现高发、多发性特点,案件涉及金额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约有89%的学生在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意识较差,而其中大约10%的学生基本不设防;而在诈骗案件中中介求职、电信诈骗所占比重最高,有37%的学生遇到过诈骗(图例7、8)。

2.3.6 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重点、薄弱点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在自然灾害应对、急救知识、性安全常识、网络犯罪几个方面相对欠缺,而在游泳、观潮安全、饮食安全、报警求助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也仅为70%左右(图例9)。

3 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探讨

3.1 课程定位设计

安全教育课的定位应该体现“防为上”的理念,安全防范工作走在受侵害事件的前面,才能体现安全教育课的价值。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盗窃安全教育、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这个课程基本设定是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特点而来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但是授课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因根据地方性特点以及现实中高校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与教案。

3.2 课堂教育突出敏感点、薄弱点

通过对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需要涉及到常见的安全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这是基本前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必须有针对性的发现敏感点、薄弱点,例如在前文调查结果分析中体现的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侵害防范意识较弱的地方,就需要列为重点,窃以为在教育阶段的“缺什么就补什么”是属于积极的行为。

3.3 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是重点

传统的安全教育,基本集中在新生报到后前几周,由学校保卫部门、学工部门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讲座与报告,相关人员投入了很大心血,但由于未能深入学生、贴近学生,这也使得这种集中教育很难保证学生能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理想效果。体现继承与创新,吸取传统安全教育优秀的精华,利用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契机,精心组织,从几个方面入手,让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掌握的兴趣。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安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区别,安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属于意识教育范畴,因而它的重点在于是否愿意去掌握;其次,讲求互动,课程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授课者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巧妙利用学生主动心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例如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一些案例,设定一定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换位思考”,更能身临其境的领会到一些典型案例作案手法虽然不算高明,但是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学生“前仆后继”的成为受害者,授课者在最后再进行点评,如此一来,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3.4 摒弃传统课堂限制,达到辐射效果

安全教育课作为选修课,学时较少,必须注重实效性。所以作为授课者在分析高校安全形势与现实案例的同时,还需要真正的走道学生中间去,准确的了解学生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受课堂教学人数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某一次课程,这也是安全教育课区别于其他专业知识课的另一个方面,所以安全课的目的是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片人,传递到所有人的辐射效应。所以,学校安全教育课可以摒弃传统课堂限制,开展典型案例讨论环节,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入脑入心,以点带面的目的。

4 结语

安全教育课“三进”工作的推进,既是积极响应教育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育人观念体现,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应用技术性本科学院建设的道路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必然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孤军奋战,有了多部门的参与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必将更加的显著。

参考文献

课堂安全知识篇13

1加强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所涉及的理念是相当抽象复杂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适应现在教学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教学需求,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例如现代化的多媒体CAI教学,如果对这些先进的方法加以利用,不仅可以提高信息安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不断的丰富和充实了课堂内容,将那些抽象画的知识逐渐形象化,保证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影像、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优点,不断开发网络学习系统和网络课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的氛围,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比如“网络论坛”“、在线学习”、“在线测试”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以实现教学的情景化和智能自动化。2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定期组织和参与关于信息安全的学术报告,以掌握国际上最前沿的发展趋势。在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聘请一些国内外在信息安全方面和计算机网络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我校做学术报告和讲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他们承担一些教学任务,向学生详细的讲解和传授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知识。目前我校已经聘请的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主要有美国的YaoLiang教授、ThomasHe教授、WeiderYu教授、JerryGao教授以及海外的DavidZhang博士和TaoyunWang博士。这些教授和专家还作为了我校的特聘专家参与了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的建设工作。逐渐增设一些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实践课程,并进一步的深化相关教学理论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我校开设了两堂与课程设计有关的实验课程。通过参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设计与实践,有效的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将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的掌握。大量的实践证明,上述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信息安全课程的信息,而且还提高了他们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3加强相关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为了更好的推动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的实施,我校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目前已经逐步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安全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板书、讨论、网络学习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加入了相关的实践教学,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对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添加一些实践课程,以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开始的阶段,学校可以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以及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并及时修改已有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好的适应课堂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每堂课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本堂课所讲知识的测试,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每堂课所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该方法还可以作为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考勤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要对本次课堂的测试进行及时的总结,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本次课堂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并根据课堂的测试结果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来适当的调节下次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等,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很好理解和掌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在总结完课堂测试时,对于那些将所有问题全部回答对的同学要公开给予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积极性,而且还能更好的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同时还要为学生设计一些与计算机信息安全有关的实验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编程,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