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课堂实践教学实用13篇

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篇1

课堂实践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理论的接受、理解和应用的相关活动,从而达到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目的。只有不断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实际能力,才能使他们早日成为顺应时展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所以高校课堂的实践教学就成为高校教师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1高校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遵循的指导理念相通

1.1高校课堂教学的指导理念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有两种理论影响较大。一种是“知识传递型”教学,强调教师是主体,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R;另一种是“知识建构型”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知识建构型”教学建立在默会知识的维度上,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过程一定要涉及人类“默会知识“的维度。也就是强调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活动,都要注重对话性的实践,而不是教师的单面性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活动。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亲身考察,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训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增强更直接地介入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1.2课堂实践教学的指导理念

高校课堂实践教学强调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要围绕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要求,积极推进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采用多种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二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引入实践的内容,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从而实现课堂实践教学达到甚至超越课外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课堂教学在指导理念上是课堂中融入了课外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设备等条件中达到微观课堂实现大社会效果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实现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的课外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1.3高校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相融互补

1.3.1课堂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的结合方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强调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才可以进行,而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是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搬入了课堂,使高校课程的实践教学得以在课堂上进行,这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的结合方式。

1.3.2课堂实践教学是课外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

高校课堂实践教学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使实践教学由单一的课外进行发展为课堂上和课外都可以进行,从而使实践教学不再受时间冲突、空间容纳、人力多寡、经费是否充足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1.3.3课堂实践教学是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有益教学模式

高校课程不仅是一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培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就国际社会的复杂形势而言,中国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民族问题、、邻国关系问题等也都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命运,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与学生长远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学生平时喜欢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高校课堂实践教学优于课外实践教学之处

2.1高校课堂实践教学大大节约了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

高校课程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所有的教学活动全部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与教学中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课外实践教学相比,课外实践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求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才可以进行,特别强调一定的空间和条件,需要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真正进入到社会中或生产一线单位进行等等。所以课外实践教学需要走出课堂才可以进行,同时还需要和相关单位或部门的配合,对人力、物力、财力有一定的要求。

2.2保障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准确度,避免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

学生课外实践就是必须在课堂以外进行,如果没有相应配备的教师跟随,那么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其实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课外实践教学也会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有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果学生掌握的不够精准,就很难实现学生运用的效果。课堂实践教学是一边学习,一边反思,一边由教师指导,从而实现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精准掌握。

2.3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在课堂上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提供活泼有趣、渗透力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高校课堂实践教学在两个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1)高校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核心思想,真正实现教学的“以学生为本”的指导理念。追求学生在现有基础的情况下,主动去学、乐于去学、真正去学。

(2)由于课堂实践教学的方法多样,形式新颖,所以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掌控能力。要具备与学生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对教师的教辅工具(多媒体、网络等)的使用、教授方法的运用和自身知识面的广博与专业知识的深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实践教学篇2

一、引言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课堂依然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但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课内(即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为完整的课堂应该包含课外和课内(习惯称课堂)两部分,课内教学只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需要相应的课外学习来辅助,而课内(即课堂)教学应为学生课外学习起到导向作用[1]。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应集中到从知识传递的课外到知识内化的课内。传统课堂教学也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但知识传授完全由教师在课内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学完成[2]。学生的课外知识内化因缺乏针对性的教师指导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效果较差。翻转课堂通过教师引导,不但翻转了传统教学课内教师传授知识、课外学生内化知识的教学流程,而且转换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探究式学习和通过混合式、多样化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的课内知识内化。国内外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实施流程的角度和学习过程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其定义大致可概括为: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通过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3]。

二、课前知识传递和课堂知识内化

(一)拓宽知识传递渠道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授课完成。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极大拓展了知识传递渠道,“知识传递”既可以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来传递,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阐述来传递。首先,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也不能太循规蹈矩,而要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灵活选取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材料。同时,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自行制作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或视频;其次,除了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等获取、收集、筛选材料,并按课前布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自行录制视频等,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二)拓展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在拓宽知识传递渠道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拓展所传递知识的内容。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语言与内容的关系[4]。基础外语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语言本身和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即话题)。语言课堂一定要将语言本身和话题有机结合,才会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拓展教材主题并延伸到现实生活,把语言知识和话题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穿插在一起。这不仅能极大丰富语言课的内容,还能通过体验异国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知识内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在课外自习、课内进行讨论就算是翻转教学。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一起通过拓宽知识传递渠道和知识内容,使所传授的知识能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才能进入知识内化阶段[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6]。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而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对所学内容,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7]。因此,有效实施翻转,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等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学习方法,完成课堂活动的设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尤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翻转课堂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例如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合作型教学、互惠式教学[8]、表演式教学[9-10]、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11]、基于游戏的学习(Game-basedLearning)等。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情况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外“知识传递”和课内“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阐述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外知识传递到课内知识内化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第一堂课,教师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向学生简单阐述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教学法,再根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提前给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负责的单元就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语言点及课文内容等,先多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就查找的资料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小组的协商制作课件,最后根据教师所指导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各种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创新,设计活动,在课堂上陈述。(前提要求是不能照搬网络下载的课件,根据自己的创新,来再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演示完毕,由教师和各小组给予评分。例1.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4单元“meethisfuturemother”为例来讲述学生的知识传递。课堂上,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尽管其视频取自网络课件,但因网络下载的视频片段没有标注出处,也没有配英文字母,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自己通过网络查找课件视频的出处,该段视频来自于一部电影,在观看完整部电影后,学生自己截取了比网络课件上更完整的部分,并且分别配上了中英文字幕,这样适合英文水平不同的同学。课堂视频演示完毕后,因为该小组成员欣赏过整部电影,结合电影主题,小组成员很有创意地改编了电影的后部分,制作成情景剧,巧妙地使用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及句型。其次,通过自己改编,以对比的形式就跨国婚姻中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进行全班讨论,多方面补充了本单元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后,结合同学们的讨论,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例2.以基于游戏的学习法设计课堂活动为例,简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基于游戏的学习法(Game-basedLearning)是教师利用游戏向学习者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根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爱好心理,把游戏的设计理念用到教学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其理念也是依据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设计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在精读教学中的实施如下:精读课教学安排正好是圣诞节前一天,负责课堂活动的小组讲解的是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根据课前要求和指导说明,主要是创新小组课堂活动,而不能简单地给出定义再举例的进行常规教学。小组同学采用了游戏学习法,首先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以多项选择、填空、配对、翻译等多样化的形式做成PPT。然后以“平安果”为礼物,通过抢答获得礼物。结果,不仅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积极发言,获取奖励,而且因为巧妙的游戏设计加上圣诞的气氛,还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习惯。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并调控好游戏的进展。

四、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资源观的转变金陵在“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中提到,大数据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其一就是新的资源观的形成[12]。传统课堂教学,因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风格、教学资料获取方式等的不同,对教学资料的选择也会不同。而翻转课堂因课前多元信息传递,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课件,不但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能推动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真正实现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向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的转变。

(二)设定并落实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翻转课堂课外预习前,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其次,在安排学生设计与开展课堂活动时,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习者性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来设计教学活动与内容。所以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多渠道传递信息和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实践,不但能让教学目标具体化,而且能更好地落实。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今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于语言目标,即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培养思维模式,融入文化知识。在教学环节设置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还要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其次,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既要学会自己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后,翻转课堂从资料收集到课堂活动设计,都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大量的协作、探讨、团队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包容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实施有效的多元评估,实现“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估”与“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估”有机结合以纸质笔试的传统终结性评估方式已无法测评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翻转课堂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教师引导下课外的探究式学习和课堂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参与。因此,评估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课内学习全过程:资料查找、小组合作、视频录制、课件制作、设计并展示课堂活动;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也不能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所以翻转课堂能体现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过程形成性评估。在过程性评估中,通过学生的评估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付出及学习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师通过整合翻转过程,能开展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正好迎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核心———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13]。但在翻转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潮流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科特点,而不能完全照搬。最初,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此类课程知识点相对比教明确,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14]。而语言类课程,知识点不像理科类一样明确,需要比较广泛的百科知识交流及这些语言知识所引发的思考。所以,要理清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质与核心,对外语课程要结合语言课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来实施翻转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J].外语界,2010,(6):26-32.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73-78.

[3]陈中.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4):80-83.

[4]朱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兼析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优秀教学个案[J].外语界,2013,(2):50-58.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6]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4-12.

[7]闵睿.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

[8]麻彦坤.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美国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5,(9):60-64.

[9]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6):122-125.

[10]郝琦,乐国安.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2):9-12.

[1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12]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课堂实践教学篇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而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讨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曾经听过一节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课授课教师按照备课的设计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学生认真地听着当将到求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交于两点A、B,求线段AB的长。出现了这样一幕:师问本题怎么求解?学生甲说用联立方程组的办法求出A、B两点的坐标,用两点的距离公式。没等学生说完呢教师就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眼中有些失望,但嘴上却这样说,也还算可以吧。学生乙说AB是弦,可以用弦长公式并结合韦达定理求出AB的长度。教师愈发失望,嘴上说也行。又禁不住提示到你们可能没有看明白,本题中的直线经过焦点F,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学生乙手举得高高的,似乎还有话要补充,而教师却似乎没看见。学生丙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用焦半径可以更快地求出AB的长度。此时教师很兴奋、激动,心想,老天,总算找到我需要的答案了!

其实学生的各种想法,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无不绽放着思维的独特性与灵活性,无不表达着他们探索的乐趣,无不展示着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传统学习中,教师很多时候把课堂变成了一个个封闭的狭小世界,天天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上演着一幕幕毫无趣味可言的教案剧,其中学生充当着毫无个性的演员,教师则在牢牢地控制着自己预设的课堂。如今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我们必须把师生完成预设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很正常,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的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2]优化教学设计,重点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在一节课内,要完成那些教学任务,达到怎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又要恰当、集中。每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往往不只一个,在备课时教师要十分熟悉教材体系和教学标准的要求,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的状况,确定恰当的知识点和练习作为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授新教材、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五个阶段。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式化,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打破教学过程比例失调,节奏缓慢,气氛松散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应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能只重视教学的形式是否新颖,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化。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选择和运用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选用都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方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复习课是单元教学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复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在记忆上再现学过的公式、法则、定义、定理以及解题方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对于新旧课题做更明确的联想以及逻辑的联系,能够确定解决同类问题的法则与方法的异同,还能以新的更为全面的观点分析所学过的知识。在复习课中通过讨论归纳出单元知识结构,就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到内在本质联系,再通过变式训练,反复训练,用基本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尝试指导效果回授”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比较传统,但也是复习课比较适应的教学方法。

四、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教学,重视课外学习有效性

学习策略种类繁多,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识的复述策略、应用知识解题的问题表征策略、具体求解策略和思维总结阶段的反思策略。[4]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反思不光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事儿,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同样需要反思。事实证明,会反思的学生学习进步快,反思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会对自己检讨,会发现哪些知识不熟练,哪些知识还不懂,并想办法去赢得学习的机会。通过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学生的学习离开了反思,是无法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的。

我们所说的课外就是指“课前、课后”,当然还有“双休”。怎么利用“课前、课后”呢?要先在思想和意识上转变观念,重视“课前、课后”时间在学习中的作用。要创造良好的“课前、课后”环境和场所,这是保证课外有效的重要前提。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都要有良好的环境、安静的场所。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可能。正所谓“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现在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上是学习的。下课了,就是就是我们的自由时间,想玩就玩。玩是可以的,那为什么不在玩中促学呢?在课前课后的玩乐中把学习也轻松地加进来,这样不就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了吗?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前“预习”,为课上的学习做准备,以及课后“复习”对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补充、巩固、完善。还有就是为学生提供空间,促进学生向多方向、多角度发展。关于“课外”的问题,各方面讨论的都不多,可能是由于“减负”的关系。所以我的经验和理论就更不足了。“课外”问题是绝不能忽视的,往往学生的很多问题就是在“课外”发生的。

五、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间在年龄,经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诸多的共性,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同学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效果。所以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首先,我们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境界。

其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另外,还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03.

课堂实践教学篇4

一、金融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简介

《金融学》属于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包括货币、信用、利率和等银行等宏、微观经济领域里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开设此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宏微观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内容联系面较广,大凡经济问题都与之有联系,国家经济政策、企业经营决策、个人消费与投资等,都离不开对该课程领域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学习此课可以开阔知识面和强化经济理论功底。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将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中相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具备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虽然也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本质却没有改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际调研,考试内容也主要是一些纯理论性的书本内容,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然而,创新是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在与国际金融机构争夺生存、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对于处于竞争劣势的我国金融业来说,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加盟以增加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实力。因此,教师要改变现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金融学》“引导式”案例教学法

针对该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由于本科院校教学注重基础,因此,教师对于金融学课程当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论运作应详细介绍,在掌握了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搞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实践部分,教师要通过联系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金融学》教学现状。

《金融学》在大学中实际采用的方法是课堂讲授,偶尔插入案例。但并没有像其他学科,比如管理学等,实施案例教学。究其根源,目前有几个因素造成案例教学无法实施:一是课堂学生过多。目前学校的班级人数,尤其是教学型的班级人数都较多,而案例教学的最优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下,因此,人数过多导致案例教学无法实施。二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弊端,即有些教师在课堂控制上没有有效手段,因此不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所以,基于以上几个不足,引入“引导式”案例教学就成为了必然。

(二)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单纯的实践教学或课堂教学在《金融学》授课过程中均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两者优势进行结合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在此笔者提出“引导式”案例教学法。“引导式”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加入案例来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设计问题,预先设好陷阱,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适时引出问题,让学生沉浸在案例内部,设身处地地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用方法。实行“引导式”案例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教师在能够很容易地控制课堂的同时,又能够利用案例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式”案例教学并不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而是与传统教学相似,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是,在分析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舵手,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并适时提示学生应如何分析,而学生的角色是一个观察员,通过观察和分析案例,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案例提示。因此,“引导式”案例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因应用案例教学而课堂失控的情形,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用案例教学,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还要保持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结构要清晰,知识要准确。在教学中联系热点和焦点问题,把金融学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若干现象结合起来,如国家制定的宏观政策,银行的改革,目前的通货膨胀等,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布置思考题、安排课堂讨论等,把教学搞得更活跃,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三、“引导式”案例教学方法举例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已成为西方各国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通行做法。比较中外著名高校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别,我们可看出国内高校以“原理教育”见长,国外则通行案例教育及模拟教育。在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正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但不成体系,相关的资源也不充足。教师应将案例收集与制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紧密结合金融学教学大纲,设计出与所授课节相关的案例。(以下举例教材采用黄达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例如,在讲授金融衍生工具一章中的期货部分,为了让学生理解各种名词,以及让学生明白期货是如何操作的,流程如何等等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案例:

A与B进行一笔铜期货交易,在1月1日达成协议,以2700元/吨的价格成交,保证金5%,A为买方,B为卖方,交易10手铜期货(一手五吨),当天结算价下跌为2600元/吨,第二天结算价上涨至2750元/吨。(一)计算每天两人的盈亏。(二)如该期货在3月20日价格为2850元/吨,A与B若分别平仓,两者的收益如何。若在到期日价格为2600元/吨,则A、B的收益分别为多少?并思考,A或B若预期正确,其操作策略如何?

(板书参考上表中例一部分)例一教师经过分析和揭示,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期货的盈亏本质,并可以继续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可操作的方法,比如平仓、对冲、交割等方法,就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的后续部分分析得到。

例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A方的处境后,学生可以自己分析B方的情况作为课上思考题。同时可以设问:B是否乐于在3月20日平仓?为什么?而若在到期日当日,铜期货价格结算价为2600元/吨,交易双方又有什么盈亏?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明白哪种操作是可行的,什么时候是可行的,各种方法都有什么风险,又有什么优缺点。(上表板书中例二部分)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案例应用在很多相关的知识点上。比如说上述这个案例,教师不但可以做出一个后续案例,而且在例二中,由于分析到了到期日,教师可以将金融学中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与之一起分析。即在例二中,教师可向学生设计问题:既然这笔铜期货到期了,那么这个期货的价格与到期日当日的市场价格相比,会有什么差别?是否一致?若你是交易者,当两者价格不同时,你会如何操作?等等。通过这样一种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趋同的结论。

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案例前提,在一步步的展开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推断盈亏的结果,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头脑活动起来,有益于加强学生对概念及案例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金融学》是一门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尤为重要。但本课程知识点多且较为分散,教师要在将相关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并在加深其理解的同时保证学生头脑的兴奋状态不太容易。

笔者认为,通过引入“引导式”教学,教师可以在很好地控制课堂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能动性的目的。

(一)在适当的章节引入案例教学,并采取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地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教师在相关合适的章节加入“引导式”案例教学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到案例分析的环节中的同时深刻理解相关知识。虽然“引导式”案例教学适用章节有限,但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在其他章节变通。例如在《货币形式》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通过分析在历史上各种货币为什么会被淘汰,让学生设身处地分析若他们自己带着若干布币去购买商品的情形,这样学生既会感到有趣,又会得出课本上的理论,一箭双雕。

(二)避免无法开展案例教学的尴尬,以“准案例教学”形式讲授课程。

鉴于目前各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开展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方式效果不好,不便开展,因此,教师通过不提问,但要求学生多动脑的引导方式,可让学生从被动的地位提高到主动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参与度,但又不过于自由,从而达到教师有效控制课堂和学生能动性提高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孙伍琴,燕小青.金融学本科核心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84-88.

课堂实践教学篇5

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⑷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⑸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二、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布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一学习环节中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元认知”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

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课堂实践教学篇6

2、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在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肩负的责任特别大,具有时代急迫感,如果不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在大学阶段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增长,库存的知识部分将变得模糊,甚至遗忘,还有部分知识将老化。如果单凭这一“老本”教学,最多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现在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必须进行知识的储备。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讲课才能游刃有余;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敬佩你。

通过学习,教师可以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一只粉笔,一张挂图独霸课堂的局面已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地理课将增加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有所掌握。在课堂上加以对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的演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另外,教师要不断积极地参与教学与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

二、从学生学习过程中选取突破点

1、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中国的旅游业时,我播放录像,出现中国的万里长城、杭州西湖、苏州园林、桂林山水等许多令人向往的风景区;同时播放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

课堂实践教学篇7

1.掌握课程标准要求、查阅资料、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教材编排意图、本节教学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以及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内在需要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以便为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奠定基础。

二、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往往带来教学目标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不是个别现象,在每个教师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必须因地制宜,灵活把握,克服随意性,寻找恰当的教学切入点,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教学内容的容量要适度

容量太小,课堂松松垮垮,本身就是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而容量过大,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也往往难以产生好的效果。因此,课堂容量大和效率高并不是等价的,有时往往适得其反。

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内容为依据,不能仅仅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要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规划教与学的实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对学习有着比较持久的专注力,主动质疑,积极求解,关注方法,大胆争论,重视彼此的分享,拥有彼此的交融。同时,教学方法必须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的参与必须是全员参与,切忌课堂被少数人主宰。

五、要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知识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二者相互依存;预设和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价值,不可偏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时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知识的生成。教学过程中不能没有预设,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害怕“节外生枝”,不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用自己的预设答案去框定,否则必然会遏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力,导致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教师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把握时机,为生成奠基,让生成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六、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学生一方面对知识、方法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有明显的长进;另一方面又要有充分的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目标的达成,师生应该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成功激励着学生的成功,学生的成功反过来又激励着教师的成功。

七、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全体学生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和全体关注。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课堂实践教学篇8

1、数学课程生活化。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4、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5、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新课程要大胆实践,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调入完小任教后,学习和实践的舞台更加广阔了。我像“新生儿”一样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新课改的养料。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改的理年主动贯穿课堂教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评课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勤反思,勤积累,虚心向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所以,在学校的新老师里,我的进步是最快的。当然,实践新课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来学校任教的第一次公开课,那时学校刚装了电脑多媒体,在学校我也学过课件制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大量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却忽略了对教材使用和整体把握,那是一堂“新鲜”却遗憾的课;为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多少次课堂成了“菜市场”,把学生放出去却再也收不回来;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却成了冷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我总结教训,研究问题所在,探索解决办法,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中,获得进步,获得成功。

课堂实践教学篇9

一、激发兴趣,增强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猪八戒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份呢?这样自然地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顺利地直观地完成了预设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充分认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注意该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效果是需要受到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相互沟通、交流,针对学生的能力设计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因为数学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将油然而生。学生都渴望对未知事物了解,学习新知识,教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这一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作业、练习小活动、小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对小学生来说,学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利用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角的认识”一课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张口有关”。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描述感到难以理解,我们就尝试着对第一句话用画图来理解,请学生在纸上画一个角,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大小之后,再把两条边延长一些,看角的大小是否有改变,学生回答:“没有”;然后将两条边再延长一些,发现角的大小还是没有改变。因此,在头脑中就清晰地建立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概念;对第二句话,让学生用大拇指与食指演示一个角,观察随着这两指的慢慢合拢或张开,角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这样,将枯燥的概念理解放在一些小活动或小游戏中,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媒体等直观教具,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

首先,为了使学生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能与发展迅速的科技同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丰富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让其掌握应有的数学技能,并且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熟练地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令学生具有现代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设教学情境、课堂环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令学生产生强烈探索的欲望,以及跃跃欲试动手操作的想法。这时,老师就要正确利用学生此时达到的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为了能得出结果,积极努力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达到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目的。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果,需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勇于实践和创新,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并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课堂实践教学篇10

1.实施参与式课堂的原则

1.1尊重原则

民主与平等是课堂上最为基础的原则,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关系的基础。假如教师对学生打骂、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只会让学生感到反感,进而与教师形成对立面。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有效的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

1.2平等原则

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是开展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式教学更加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教师应该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使用换位思考方式来了解小学生的需求与心理活动,使得学生与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

1.3真诚原则

教师要给予学生最为基本的真诚。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赞美与认同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利用“你真棒!”“我相信你”等肯定性语句来赞同学生。即使当学生的表现不是很好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用恰当的方式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

1.4信任原则

信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以及经常犯错、跳皮的学生。教师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鼓励,赞同。这样不单单能够缓解教师与学生的对立面,同时还能够推动参与式课堂的进行。

2.参与式课堂教学策略实践

2.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参与式课堂教学要的就是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通过参与来掌握数学技巧。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教学道具人民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买卖交易活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人民币的面值以及使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的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紧密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大,自然能够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4]。

2.2尝试探究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叫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升数学知识与能力。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实物钟表,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手上的钟表有什么特征,看谁能够发现最多的特征。学生对观察钟表十分有兴趣,都纷纷参与到观察钟表的过程中来。学生们有的发现了钟表中有两根针,一长一短,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根针都是顺着一个方向旋转的。在观察钟表的过中,学生对钟表进行了观察、触摸,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2.3课堂参与知识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都会有“做一做”等习题,通常来说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在几分钟内完成,然后由教师讲解并且订正。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候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教学都脱轨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课堂参与知识巩固的方式。将集体订正转变为学生之间互相批判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习题在书本上完成,然后在三分钟之内完成后与同桌相互检查,对比一下谁做的又快又好。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小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上来。

2.4引导学生课外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了,但是数学教学的内容依然在延伸。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人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完成了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图形自由组合的课后活动,由于这个活动需要涉及到图片的修建,所以需要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4]。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示自己课后拼组的团,有的是房子、有的是自行车、有的是事物等等。这一引导学生课外参与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与家长的智慧,让学生对图形的影响更加深刻。

3. 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显著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参与式教学法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小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沟通、与同学讨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贺粤湘.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 (03):147-148.

课堂实践教学篇11

案例三:一位老师上课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刚开始讨论,老师就开始问讨论好了没有,结果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了”……

上述几个案例,案例一由于教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自主讨论为自由讨论,学生由于对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讨论的话题过于简单、深奥等原因,案例二由于教者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点缀,把本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却让学生合作来完成。案例三由于教者为了赶时间,未给学生合作、探讨的时间,加之学生的虚荣心理,从表面看合作成功,其实质根本没有给学生合作的体验与过程。透视合作学习中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学习必须精心组织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通常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这种分组是对空间结构和小组组建方式的合理优化。在分组时有时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组合,有时按兴趣、爱好、关系自由组合,每种组合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学生个性灵活运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协作。

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采用,一般而言,教者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

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课堂实践教学篇12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既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情感,又能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怡人作用。如让学校的走廊成为学生的科技才艺展示长廊、科学家介绍长廊、科技知识学习长廊,可以有机渗透科学教育;学校建立“青葵园”科技实践基地和种植基地,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体会丰收的喜悦、科学研究的价值,丰富了科学课堂教学的素材;利用学校“科技节”组织学生科技作品展示评选,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校园活动中去发现、体验,在享受、回味中感受校园科学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

2.开展科技系列主题活动

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科学主题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认知,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生动化,主张寓教于导、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如每学期开展的“科技节”活动,以“科技在校园,创新在明天”为主题张贴相关宣传画和手抄报,每班出好一期专题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召开一次“科技在校园,创新在明天”主题班会。通过科技手抄报、科学幻绘画比赛、智力七巧板竞赛、小课题研究报告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重视课内外科学实验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重视创设兴趣的实验观察与课外实践的结合

实验观察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会实验观察,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到科学探究活动的奥妙,并延伸到课外。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同一种方法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提出“为什么有的声音好听”“有的声音不好听”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动脑筋进行实验,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2.重视课堂实验操作与课外操作的结合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探求、思考、创造。如学习《生物的启示》一课后,要求学生继续调查身边的仿生实例,了解人们是怎样模仿生物设计产品的,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明创造仿生物品,学生将在全校内交流与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设计并制作出几十个仿生物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思――做”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注重校外资源开发,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校内活动只是整个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与校外资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应有效利用学生的家长资源,发挥学生家长各自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力,让学生在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可请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生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愁,让学生在各自的家庭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好校外辅导员、科技专家、高校教师等人力资源,请他们到学校作科学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如河流、工厂、农田、花草树木等都是科学学习的资源。教师可适时地安排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学习“动物”“植物”单元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并写好科学日记。

课堂实践教学篇13

1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界定

在广义实践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次。其中,课堂实践教学处在第一层次, 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校园实践教学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续和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则是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的指向。[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单纯的“社会实践教学”向“课堂实践教学”的拓展,从内容上看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拓展;从形式上讲,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是师生的教学互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应该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下,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利用直观鲜活的图像、案例、情境等,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感知社会,体验人生,实现“教化”与“内化”、“知”与“行”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2]“课堂实践教学”的内涵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点要求其最重要的落脚点还是在课堂。

一般的专业实践主要目的是技能的掌握和熟悉过程,是技能和经验的积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则不同,其实践的主要目的既是了解社会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仍然是一种认识问题,不同的是,由从书本、教师那里认识,转向从实际中认识。[2]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教学形式都应当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主题论文、自主学习课堂展示、情景教学自学自讲、调研报告等等,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学生参与形式都应当被运用和被创造出来,从而突破“走出去、请进来”的局限。[3]这是对“实践教育”思想的一个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统一起来,把课堂实践教学看成是实践教学的组成部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喔母锖痛葱拢通过丰富多样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这是摆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着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我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下面介绍几种在我校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方式。

2.1 案例教学

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使课程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大大提升,案例教学运用对课本知识具有引导作用的真实案例,通过以案论理,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提高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案例教学的创新点在于案例的选择应注意突出案例的生动性、探索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就我们面对的医学生而言,案例选择要注意和医学专业的相关性;注意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内生活事例以及本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案例教学总结环节,教师要注意考量所用的教学案例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是否能使学生通过讨论掌握相应的原理和有关方法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等问题,以实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2.2 课堂展示教学

是让学生用表演、ppt等形式把要讲授的内容展示出来的教学方法。当代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有很强的表演欲和探索欲,因此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知识的舞台上尽情展示,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喜爱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也是我们运用得较为成功的一种教学方式。首先根据所讲内容全面合理的分配找出要叫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堂展示的专题,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初始进行安排、布置和动员,如依据教学学时安排,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分16个专题,让班长或学委协助把每个班分为16个专题小组并选出组长,每组人数视教学班人数而定,每个小组从上述16个专题中自选一个专题进行准备。对学生的要求是:从选题到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再到学生发言要充分发挥专题小组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团队精神;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所学专业来讲解,以此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其次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师正常教学进程相衔接,每次课程都安排有专题小组的发言,时间是5分钟的,然后是5分钟提问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这样,学生自主备课,学生参与讲课,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一些难懂问题以及重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将学生讲解、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最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为此次活动写出感悟,并把ppt和感悟一同发到班级的公共网络上,通过网络这个第二课堂,学生和老师、同学之间做进一步的交流。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已掌握的知识,避免所谓的和中学政治课所学内容重复,学生听不进去的现象;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实践讨论,学生可以对一些以前似懂非懂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学生可以在追踪相关热点问题时自觉和理论学习相协调;学生还可以体验到老师备课的辛苦,从而珍惜老师的劳动,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但是,尝试把课堂展示实践教学融入日常课堂实践教学中,也有可能有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专题小组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导致文不对题,或者有些观点从网络直接借鉴而来,存在有偏颇乃至于错误;专题小组讲解时忽略条理性重点不突出;个别小组存在侥幸心理和应付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站高一线,及时更正和指出,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和理论水平。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还需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以推动课堂实践教学的发展。

2.3 情景教学

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触及到的某些现实问题,设定出典型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通过角色的行为阐释自己的见解。[4]情境设置的原则是生活化、情节化和适度原则。模拟法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中,直接利用我校具有的实践教学设施――模拟法庭,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或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组织模拟法庭, 事先组织好活动内容,学生根据各自身份写出知识要点并在内部沟通,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都由学生自己扮演。在法庭审判时要求学生应按规范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加深了对相关原理的理解和领悟,增强了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课堂导入情景: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反映现实道德行为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自主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如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在校内和医院中调查垃圾处理方法,写出调查报告,在全班介绍调查结果,以此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品比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布置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道德实践剧的编写和表演,然后在全年级范围内进行汇报演出,由教师评委和学生评委打分,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评,这样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这比单纯地使用视频资料或者文字资料效果要好得多。

3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中的若干关系

3.1 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实践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应该在理论指导下去积极实践,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在课时安排上,应根据具体的课程,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能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前提下,要尽量让学生多实践。

3.2 虚拟情景与“真实体验”的关系[5]

“虚拟”的教学场景不需要花费巨额的投资,可以解Q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直面临的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模拟的环境毕竟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的环境,教师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直接走入社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社会情景中受到锻炼,得到教育。

3.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成功的实践教学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结果。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出系列形式,如历史事件表、历史写作、历史人物访谈、电影评论、书评,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时期话题完成作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由同学或任课教师就调研报告提问,由学生评判小组据介绍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小组给出成绩。任课教师根据收取的调研报告完成的质量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学生成绩是小组成绩,再加上老师评定的成绩,二者的平均值就是此次课堂实践的成绩。

3.4 课堂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采用何种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根据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所要解决的学生的具体的思想问题而定。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根据教学内容开设课堂模拟法庭,让学生模拟扮演法庭中的不同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上,结合教学内容挖掘一系列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问答、模拟等方式参与其中,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课程方案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和抛弃,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合理因素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向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精心设计,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创新、尝试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李春梅,俞丽君.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学习月刊,2008(5).

[2]高红艳,崔海波.“社会实践”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再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2).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