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监管论文实用13篇

运营监管论文
运营监管论文篇1

本文作者:田琳杨玉军工作单位: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

综合监管模式的优势和有效性

铁道部又发文明确了铁路食安办的职责规定、机构设立、管辖范围、组织结构等事项,各铁路局也相继完成了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工作,全路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以迅速建立,运营食品安全监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铁路卫生防疫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路18个铁路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设立了23个卫生监督所,近1000名卫生监督员行使法律授权的铁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按照铁道部规定,铁路卫生监督所作为各局食安办的执行机构,承担管辖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活动[4],这一举措延续了铁路系统几十年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执法职能顺利接续。铁路卫生监督队伍具有执法人员和铁路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进站上车、跟车添乘检查均在正常职责范围,熟悉铁路运输组织,掌握运营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为有效实施全程监管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食安办与各铁路局管辖范围一致,在划分职责时,明确路局劳卫处(铁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其办事机构,客运处、运输处等为内设部门,确定了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同时,制定了各运输站段和运输辅助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行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这种联动机制的设计,将各部门、各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网格化、系统化管理格局,有效调动了各单位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防止出现监管部门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不利局面。在问责方面,把食品安全纳入各单位运输安全一体化考核,将食品安全放在与运输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部署、检查、考核,通过食安办联席会议沟通信息、协调工作,食品安全基础管理日益夯实。《食品安全法》设定的分段监管制度,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分别授权不同的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由于配套法规的缺位和迟滞,部门之间的沟通、补台受阻,各环节出现职能交叉、职责模糊、推诿扯皮等,导致监管空白、多头执法、重复监督等现象发生,使经营者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食安办将几个部门分别承担的职责授权铁路卫生监督所执行,实行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全环节一个部门监管,避免了分段监管需要多部门执法、重复建设执法部门的弊病,显著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铁路运营所涉及的所有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均由铁路卫生监督所承担监管责任,实现了全程覆盖和无缝对接,杜绝了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督等消极现象,有效整合了执法资源,减少了被检单位应检的频率和时间,增加了卫生公权的有效度和覆盖率,监管效果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启动问责程序时也不会出现责任虚化、问责缺失、问责疲软等现象。

完善综合监管模式的策略和途径

统一标准,快速提升硬件装备水平。执法能力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5]。硬件投入是科学、客观开展执法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按照全路统一的配置标准,根据各级监督机构的规模、业务量、区位重要性等因素有重点、分批次进行执法装备的配备、补强和更新,主要侧重于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装备、信息技术设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配置,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高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为执法工作提供客观、精准的科学依据。全路应规范统一铁路卫生监督机构外观标识,办公场所的门楣、标牌、灯箱、执法车辆、办公室门牌等均应使用统一制式,充分展示执法机构形象,推进正规化建设,方便群众办事。继续开展标准化监督机构创建工作,推动基础管理、业务建设、规范执法等方面深化达标。聚集人才,全面塑造监督队伍形象。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快铁路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利用人才入路政策和执法资质考核认证,吸纳青年人才进入路内,补充正常减员损失的员额,降低执法队伍平均年龄,形成合理的人才阶梯。建立覆盖全路的人才库,集中优势人才资源,对全路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研究和实践,对基层执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培训指导。在全路建成一批极具行业特色和核心品牌价值的监督所(科),打造优势学科和独特专业,为运营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同步强化全员培训,突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行政处罚案件、高铁食品安全控制、预防性卫生监督、新技术新方法等重点领域、重点内容的培训,建立全路-铁路局-卫生监督所三级培训网络,分层分批培训执法人员,提高轮训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合理设定考评内容和目标。要注重对执法人员完成监督执法指标的定量考核,更应重视对执法能力的有效考评。一方面加强对行政许可、监督监测、案件查处、重大活动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监督频次和覆盖率、事故发生率、投诉率、文书制作规范等监督执法职能刚性指标的量化考评;另一方面加强对执法人员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执法程序、技术指导效果、法制宣传教育、执法效率、监督质量、信息管理、执法稽查等监督执法能力指标的客观考评。通过绩效考核,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和监管理念转换,促使现场执法工作和基础管理工作有机统一、同步提高,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逐级考核制度。形成铁道部对铁路局、铁路局对监督执法机构、执法机构对基层所(科、站)的递进式考评体系。按照统一的考评标准和考核方法,量化评估、奖优惩劣,将执法机构的的整体效能考评和个人业绩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连带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远近适度的组织目标,增强机构、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保持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相互补台的良性互动,激发团队凝聚力和个人独立作战能力。对执法过程进行连续地、动态地考察、评价,发现执法人员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卡控措施,修正执法流程,充分发挥前馈控制作用,减少、杜绝执法人员的差错和纰漏。落实责任,分解风险,提高各部门协同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铁路食安办内设机构管理食品安全的作用和能力,将各部门职责进一步细化分解,按照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分系统确定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专业处室的自身管理健全,专业指导到位。深入开发领导层,落实运输业各单位、运输辅助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意识,促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良好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类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改变食品安全自身管理重表面轻内容、重部署轻落实、重检查轻整改、重结果轻总结的不良习惯。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引入铁路食品安全监管,研判、确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点,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建立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运用HACCP安全控制体系实现食品安全自我控制,形成比较完善、便于操作、能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自控体系。沟通协作,纵横联络,健全全程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全路应统一规划交流沟通工作,建立部际、局际联络机制,加强各铁路局、食安办之间的协作沟通,定期通报情况,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健全运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评估制度,重点对餐车、配餐基地、高铁食品、站台自制散装食品等高危食品和重点环节食品进行风险监测分析,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完善风险评估组织和支持机制,培训风险评估人员,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保证风险评估科学、有效开展,为综合分析食品安全状况,提出安全预警提供客观依据。全路食品安全监测应融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建立运行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双向交流,并通过铁路系统网络,将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基层执法机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规范指导,典型引路,促使铁路运营食品产业全面升级随着铁路发展步伐加快,运营食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也日益紧迫。综合监管模式面临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多环节改造的技术指导考验。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涉及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法律要求和技术规范,制定贴近一线、科学有力的技术指导方案,提供符合实际、满足需要的技术指导。围绕高铁、动车组、既有线提速列车、普通列车四个层次的运输产品,按照现代化配餐中心的标准建成一批规模经营、全面覆盖的的餐饮配送中心和餐料配送基地,扩充成品餐直供能力和半成品餐加工能力,减少餐车加工环节。充分发挥中心车站和站台的食品流通功能,健全流通食品溯源体系,强化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突出对餐饮服务单位布局流程、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指导,以站段机关食堂为重点,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建成食品安全示范点,以此为样板改造铁路沿线职工伙食团,有效解决伙食团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科技创新,系统研发,持续推进运营食品综合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在综合监管模式下,执法机构信息系统的研发要科学分析食品监管各个环节、各种业态的规模和管理水平,涵盖各种生产经营方式的实际应用。逐步建立行政许可审批、监督执法、行政处罚、突发事件处理、监测检验、统计查询等模块,实现各种管理系统与子模块之间的有序衔接,提高执法效率和资源共享水平,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审批程序逐级卡控。提供与被监管单位、疾控、食安办等相关部门端口连接的功能,增强信息互动交流,减少中间环节。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和各类图像采集、文字编辑、软件编译等先进设备,研发执法人员手持终端使用系统和覆盖重点单位、关键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铁路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要树立强烈的信息化意识,强力推动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研发工程,逐步建立全路联网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系统,形成统一的硬件建设标准和软件开发规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支持。

运营监管论文篇2

本文作者:王颖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有线电视网络中心

我国不少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是放大器联级数过长造成信号质量变差,导致网络传送信号质量下降,造成线路故障率提高,网络管理维护人员时常为了解决网络故障而奔波,由此增加物力、人力、财力等额外支出;二是由于很多地区的有线网络系统大量的租用中国电信的光纤资源,导致自身运营成本增加,网络资源自主性不强;三是由于有线电视落网的管理时间较短、管理经验较少、行政管理体制等问题,造成全国各地的网络建设规划方案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连成系统,造成网络运营局限性;四是虽然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较大,但因体制、历史及管理落后、技术落后、业务单一、网络运行质量差等问题致使其经济效益较差,特别是和国外的同类型网络相比,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差距非常大。

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都是放在新闻宣传的制作上,记着、主持人等电视台工作人员较多,维护网络运营的技术人员较少,致使配备比例结构严重失调,已不能适应的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和升级建设任务。更不用谈利用新技术提升有线网络的服务能力和对有线网络提供新业务的技术发展动向进行跟踪。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导致我国大部分有点电视网络系统对各类技术欠缺识别和筛选能力,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的研究能力也较为低下。

目前,我国有线网络公司的市场空间非常狭窄。大多地区有线网络经营管理者不看好、不重视付费电视业务、电缆调制解调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视频点播业务等有线网络公司具有明显优势的业务。同时,对管道资源、芯线资源、频率资源等方面的业务开拓能力也不够重视。运用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开展数字化电视业务需要较强的商业化运作力,我国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行政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数字化电视业务的管理,由此,转变有线网络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尽快转变有线电视网络资产的管理体制,加速商业化运作的公司管理体制的进程,注重质量,提高信号强度,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网络科技的开发,增加服务项目,增强综合实力建设等,才能不断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要不断完善电视网络系统,重视系统的改造升级。特别要关注:1)做好扩展下行带宽工作,提高网络资源的自主性;2)对网络线路进行升级,实现反向通路;3)增加网络的可靠性,稳定传输信号强度。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从非营利性的政府机构领域进入到一个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进步快的商业领域,需要大量熟悉市场和技术的人才。所以,除了重视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之外,一要增加技术人员的配备比例,以便适应和承担有线网络建设和改造的繁重任务;二要重视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具有研究的能力的营销人才的配备,以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有线网络平台。在完善基础数据业务的同时,要重视高清电视和移动数字业务的发展。同时,在管道资源、芯线资源、频率资源等方面可寻求多方合作,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的自身优势,实现增加资源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运营监管论文篇3

1 背景

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是一项重大管理创新,其核心职能是针对企业核心资源的动态利用效率,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情况、风险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及绩效目标偏差展开监测、分析工作,对各类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警示,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并通过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快速反应,推动企业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由于员工岗位能力对岗位和部门工作绩效具有直接影响,甚至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建立知识体系,指导开发运营监测员工潜力、提高员工技能,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管理工具和手段。

2 运营监测业务内容

运营监测(控)中心作为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资源的综合管控中心,是掌握情况、分析问题、防范风险的“千里眼、顺风耳、铁算盘、预警机”。其核心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①全面监测。针对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资源在经营过程中的异动和问题进行的动态监测及自动预警,即通过构建监测模型、梳理指标体系、设定指标阈值等方式,监测企业内外部环境、核心资源、业务绩效和流程绩效,在线跟踪运营状态。②运营分析。在全面监测基础上,通过确定核心要素、梳理关联关系、研究分析技术、构建分析模型等方式,针对公司综合绩效、发展能力、竞争能力、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深度洞察运营中异动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所涉及的影响因素,所产生的风险以及未来的趋势,为提升企业总体运营水平提供决策支持。③协调控制。在全面监测、运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发现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异动问题和风险,协调相关部门或单位组织解决。④全景展示。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运营信息的图形图像化,从而清晰直观并以互动的方式实现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展示。⑤数据资产管理。通过建立海量数据的分级管理策略和业务数据入口质量管理和评价,提升企业运营数据质量,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企业运营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

3 运营监测知识体系框架

高质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推进落实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与业务条线的员工比较,运营监测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能力,根据运营监测的核心业务内容,对其业务能力要求是:

①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这是员工开展分析工作的基础,这包括掌握专业业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专业业务开展流程,明确专业业务管理要求,具备一定管理业务经验。②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在掌握专业业务知识上,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熟练使用业务信息系统获取数据并搭建业务监测和分析模型,掌握数治理方法。③具备分析和业务洞察能力。员工需要理解企业战略对每个业务的要求,掌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理论,知道如何运用数据挖掘的软件工具、建立分析模型、对具体业务进行分析。④其他能力。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熟练使用信息系统,具备最佳沟通能力,与部门建立融洽的协作关系,并在部门内部实现最佳实践经验分享、分析技能推广。

4 运营监测能力提升策略

①能力建设初期阶段。以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掌握管理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②能力建设中期阶段。以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为核心内容。③能力建设提升阶段。以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为核心内容。

由于业务知识面广,专业业务管理经验较难获取,因此必须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利用其它专业的管理专家,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快速熟悉业务知识,分享业务管理经验。

5 结 语

运营监管论文篇4

一、引言

在由美国次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融资低迷的同时以Prosper & Lending Club为代表的P2P网贷业务发展迅速。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模式,P2P网络借贷为调节信贷市场的供需失衡提供了新途径。P2P网贷短周期、高利率的特点得到投资者的广泛青睐,无抵押的贷款模式也吸引了众多因信用状况不佳而被银行拒之门外的中低收入人群[1]。相较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形式,P2P网贷具有三大特点:借款人的每一笔贷款可以有多个投资者、投资者的行为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且投资者不具备甄别借款人信用的能力[2]。Herzenstein et al.[3]、Yum et al.[4]等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在P2P网络借贷中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存在相互模仿的羊群效应。Zhang & Liu在Herzenstein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了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理性的。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5]问题在P2P行业中尤为突出[6],很多学者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借款人提供的软信息对网络借贷成功率、借贷利率以及违约率的影响[7]。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有学者通过挖掘借款人的朋友、团队等社交网络关系来甄别借款人的信誉质量。Chen[8]等利用785个拍拍贷的在线出借人数据探究了哪些因素驱动了出借人对贷款者的信任。

相较于国外,国内部分学者也开展了P2P网贷平台的实证研究。李焰等[9]研究了借款人描述性信息对投资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描述性信息中包含的不同特征对投资人决策的影响不同,表明自己是稳定的更有助于成功借款。廖理等[10]基于人人贷平台数据发现我国信贷市场中的投资者具有良好的风险判断能力,投资者能够借助借款人的公开信息识别相同利率背后所包含的不同违约风险。王会娟和廖理[11]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框架出发,研究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庄雷和周勤[12] 研究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身份歧视现象。国内较多学者对P2P网贷行业中凸显的监管缺失问题进行关注,这与P2P平台在我国的发展紧密相关。继2007年我国第一家网贷公司上线以来,出借人的缺乏、坏账的攀升、还本退息的承诺,增大了P2P平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P2P平台跑路事件频发。2011年7月,哈哈贷因市场信用问题、运营资金短缺等原因宣布关闭,其“善后”方案仅仅是垫付截至8月20日借出者的未收回款。后有贝尔创投、淘金贷、融宜宝、尤易网等多个网贷平台频繁出现风险的事件,涉及金额数千万元。2013年,东方创投、家家贷、力合创投等15家P2P公司相继倒闭,“福翔创投”的网贷平台更是创造了开业不到3天即“跑路”的最短“跑路史”。2014年,国临创投、富豪创投出现提现困难。同年,国内首家拥有“担保”背景的旺旺贷平台跑路,卷走资金700万元。

P2P平台的倒闭潮对金融监管体系与腐败防治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成为了2015 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促使央行出台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适度监管的新措施。我国P2P网贷行业中凸显的监管缺失问题不仅受到了政界的巨大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热情。很多学者从理论层面展开了论述分析,为P2P行业的监管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也有少数学者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P2P网贷行业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帅青红[13]构建了监管机构与P2P网络借贷公司的静态博弈模型,在完全理性的前提下分析了监管机构与P2P网络借贷公司双方的最优效用,研究了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公司的博弈策略。宫晓林[14]在系统支付矩阵收益完全确定的条件下,运用前景理论和演化博弈论分析了P2P平台的主要风险,探讨了政府、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贷款人这三大网络借贷利益相关方的策略选择论述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当前基于经济学模型对P2P网贷行业监管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探讨。邹辉霞和刘义[15] 将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引入到P2P 网络借贷行为的研究当中,分析小微企业和出借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达到双方利益均衡的博弈过程。

当前相关研究一般假定博弈双方收益大小是完全确定的,而忽略了博弈双方收益大小不完全确定的现实情况。因此,本文在博弈双方收益大小不完全确定的框架下,考虑P2P网贷平台与政府两大博弈群体的有限理性特征,基于演化博弈的思想建立P2P网贷平台选择合规运营与违规运营、政府对P2P网贷平台强监管与弱监管各自两种策略的非对称动态复制系统。收益大小不完全确定的条件给系统动态博弈稳定性的分析带来了困难,通过分析不同的参数取值条件,我们解析了系统在九种不种的参数取值情形下的演化稳定状态,为P2P网贷行业运营与监管的长期演化趋势做出更为真实和准确的预测,为监管部门监管政策与约束机制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 模型参数说明

博弈方为两类群体:一方为P2P网贷平台,另一方为监管官员。在P2P网贷平台与监管官员反复博弈的演化过程中,博弈双方具有有限理性特征,虽无事先预测能力但有事后判断能力。当博弈方在所得利益较差时迟早会发现改变策略才能对自己更有利,并开始模仿另一种策略的博弈方。因此,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在P2P网贷平台与和监管官员两大群体成员随机配对反复博弈的演化过程中,博弈双方的行为都是在不断调整和改进的,即博弈双方的策略类型比例均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

为分析P2P网贷平台与监管机构官员群体成员通过模仿学习向优势策略转变的渐进过程,探讨系统演化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本文作了如下假设:假设每次博弈都由监管官员与P2P网络借贷平台随机配对进行,P2P网贷平台的行为集为(合规运营,违规运营),监管官员的行为集为(强监管,弱监管);假设在强监管力度下,违规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一定能被政府官员发现。而在弱监管力度下,违规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有一定概率被媒体曝光。

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及说明见表1。

三、 P2P网贷平台和政府监管演化博弈支付矩阵构建

本文在由P2P网贷平台和监管官员两大类有限理性博弈方组成的群体成员随机配对反复博弈的分析框架内分析该博弈。基于上一节的假设,分析双方的收益:当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时,P2P网贷平台在合规运营的效用为Μ-cH,违规运营的效用为N-cL-Ζ;当监管官员选择弱监管时,P2P网贷平台在合规运营的效用仍为Μ-cH,而选择违规运营则可能被媒体曝光,其得到的效用为N-cL-θΖ。

分析监管官员的效用值:当P2P网贷平台合规运营时,此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值为S+-ωH,选择弱监管的效用值为-ωL;当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此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时的效用值仍为S++ΔS-ωH,选择弱监管时官员的效用值为-ωL-θS。综上,可以得出P2P网贷平台和政府官员在不同策略选择下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代表P2P网贷平台在有θ概率被媒体曝光的可能性下,违规运营相较于合规运营的差额效用,该差额效用与违规运营被媒体曝光的概率θ负相关;ΔZ代表在政府官员采取强监管力度时,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相较于合规运营的差额效用;ΔP代表当P2P网贷平台采取违规运营策略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相较于弱监管的差额效用;ΔQ代表当P2P网贷平台采取合规运营策略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相较于弱监管的差额效用,且存在ΔR>ΔZ,ΔP>ΔQ。

情形一:ΔZ>0且ΔQ>0

此种情形表示:①不管监管官员采取何种监管策略,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始终比合规运营的效用高;②P2P网贷平台选择合规运营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大于弱监管效用。此时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4。

从表4分析可知,(0,1)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即P2P网贷平台的策略选择将全部趋向于违规运营,同时监管官员的行为将全部趋向于强监管。这说明,监管官员努力监管得到的激励较高,因而会采取强监管策略。但同时不管官员采取何种行为策略,P2P网贷平台采用合规经营策略的效用始终要低于违规经营的效用,因此违规运营将成为P2P网贷平台群体的理性选择。

此种情形表示:①P2P网贷平台在有θ概率被媒体曝光的可能性下,违规运营的效用高于合规运营的效用,但是在监管官员采取强监管力度的条件下,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低于合规运营的效用;②P2P网贷平台选择合规运营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大于弱监管效用。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5。

从表5分析可知,(1,1)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即P2P网贷平台的策略选择将全部趋向于合规运营,同时监管官员的行为将全部趋向于强监管。这说明,监管官员努力监管得到的激励较高,因而会采取强监管策略,但同时在官员的这种行为策略下,P2P网贷平台采用违规经营策略的效用要小于合规经营的效用,因此合规运营将成为P2P网贷平台群体的理性选择。

情形三:ΔR0

此种情形表示:①不管监管官员采取何种行为策略,P2P网贷平台选择违规运营的效用始终低于合规运营的效用;②P2P网贷平台选择合规运营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大于弱监管效用。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6。

从表6分析可知,(1,1)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即P2P网贷平台的策略选择将全部趋向于合规运营,同时监管官员的行为将全部趋向于强监管。这说明,监管官员努力监管得到的激励较高,因而会采取强监管策略。但同时对于P2P网贷平台而言,不管监管官员采取何种行为策略,P2P网贷平台选择违规运营的效用始终低于合规运营的效用,因此合规运营将成为P2P网贷平台群体的理性选择。

情形四:ΔZ>0且ΔQ

此种情形表示:①不管监管官员采取何种监管策略,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始终比合规运营的效用高;②P2P网贷平台选择合规运营时,监管官员由于没有额外的奖励致使其选择强监管的效用低于弱监管,而当P2P网贷平台采取违规运营被监管官员发现时,监管官员因为有额外的奖励、社会对官员认可度致使其选择强监管的效用高于弱监管。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7。

从表7分析可知,(0,1)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即P2P网贷平台的策略选择将全部趋向于违规运营,同时监管官员的行为将全部趋向于强监管。这说明,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比合规运营的效用高,因而会采取违规运营策略。但同时而当P2P网贷平台采取违规运营一定会被监管官员发现,此时监管官员因为有额外的奖励、社会对官员认可度致使其选择强监管的效用高于弱监管,因此强监管将成为监管官员群体的理性选择。

情形五:ΔZ

此种情形表示:① P2P网贷平台在有θ概率被媒体曝光的可能性下,违规运营的效用高于合规运营的效用,但是在监管官员采取强监管力度的条件下,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低于合规运营的效用;② P2P网贷平台选择合规运营时,监管官员由于没有额外的奖励致使其选择强监管的效用低于弱监管,而当P2P网贷平台采取违规运营被监管官员发现时,监管官员因为有额外的奖励、社会对官员认可度致使其选择强监管的效用高于弱监管。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8。

从表8分析可知,所有的稳定状态都不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这说明这种情形下P2P网贷平台群体与监管官员群体无法趋向于一个稳定点,整个系统处于周期振荡状态。

情形六:ΔR

此种情形表示:①不管监管官员采取何种行为策略,P2P网贷平台选择违规运营的效用始终低于合规运营的效用;② P2P网贷平台选择合规运营时,监管官员由于没有额外的奖励致使其选择强监管的效用低于弱监管,而当P2P网贷平台采取违规运营被监管官员发现时,监管官员因为有额外的奖励、社会对官员认可度致使其选择强监管的效用高于弱监管。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9。

从表9分析可知,(1,0)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即P2P网贷平台的策略选择将全部趋向于合规运营,同时监管官员的行为将全部趋向于弱监管。这说明,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比合规运营的效用低,因而会采取合规运营策略。但同时而当P2P网贷平台采取合规运营时,监管官员由于没有额外的奖励致使其选择强监管的效用低于弱监管,因此弱监管将成为监管官员群体的理性选择。

情形七:ΔZ>0且ΔP

此种情形表示:①不管监管官员采取何种监管策略,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始终比合规运营的效用高;②不管P2P网贷平台采取何种运营行为,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始终低于弱监管的效用。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10。

从表10分析可知,(0,0)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即P2P网贷平台的策略选择将全部趋向于违规运营,同时监管官员的行为将全部趋向于弱监管。此时市场将是一个不诚信的失败状态。这说明,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比合规运营的效用高,因而会采取违规运营策略。但同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始终低于弱监管,因此弱监管将成为监管官员群体的理性选择。

情形八:ΔZ

此种情形表示:① P2P网贷平台在有θ概率被媒体曝光的可能性下,违规运营的效用高于合规运营的效用,但是在监管官员采取强监管力度的条件下,P2P网贷平台违规运营的效用低于合规运营的效用;②不管P2P网贷平台采取何种运营行为,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始终低于弱监管的效用。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11。

从表11分析可知,(0,0)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即P2P网贷平台的策略选择将全部趋向于违规运营,同时监管官员的行为将全部趋向于弱监管。由于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始终低于弱监管,因此弱监管将成为监管官员群体的理性选择。而当监管官员采取弱监管时,P2P网贷平台在有θ概率被媒体曝光的可能性下,违规运营的效用高于合规运营的效用,因而采取违规运营策略将成为P2P网贷平台的理性选择。

情形九:ΔR

此种情形表示:①不管监管官员采取何种行为策略,P2P网贷平台选择违规运营的效用始终低于合规运营的效用;②不管P2P网贷平台采取何种运营行为,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始终低于弱监管的效用。系统4个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见表12。

从表12分析可知,(1,0)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即P2P网贷平台的策略选择将全部趋向于合规运营,同时监管官员的行为将全部趋向于弱监管。这说明,P2P网贷平台选择违规运营的效用始终低于合规运营的效用,同时监管官员选择强监管的效用始终低于弱监管,因此合规运营、弱监管将分别成为P2P网贷平台与监管官员群体的理性选择。

五、 总结与展望

P2P网贷平台运营与监管的均衡状态是由P2P网贷平台与监管官员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P2P网贷平台与监管官员有着各自的效用函数和策略空间,在P2P网贷平台与和监管官员两大群体成员随机配对反复博弈的演化过程中,博弈双方的行为在不断调整和改进。本文在P2P网贷平台运营与监管博弈支付矩阵中各方收益大小不完全确定的框架下,分析了9种情形下系统稳定状态的演化稳定性。综合这9种不同的参数取值条件的分析,本文将监管部门的两个决策参数(强监管力度下监管部门给官员的正向激励效用,以及政府对违规运营网贷平台的惩罚)对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如表13所示。

从表13可看出,在强监管力度下政府官员可得到的正向激励效用,以及违规运营的网贷平台被政府发现所遭受的效用损失对系统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参数取值条件下,随着对方行为策略的不断调整,系统将趋向于四种不同的均衡状态或进行周期振荡状态。

参考文献:

[1]Livingston L S. could peer to peer loans substitute for payday loans?[J].Accounting & Taxation,2012,4(2): 77-92.

[2]Juanjuan Zhang P L. Rational Herding in Microloan Markets[J].Management Science,2012,5(58): 892-912.

[3]Herzenstein M,Dholakia U M,Andrews R L. Strategic Herding Behavior in Peer-to-Peer Loan Auctions[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11,25(1): 27-36.

[4]Yum H,Lee B,Chae M. From the wisdom of crowds to my own judgment in microfinance through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platform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2,11(5): 469-483.

[5]Spence M. signaling in retrospect and the informational structure of markets[J].Amer. Econom. Rev,2002,92(3): 434-459.

[6]Mingfeng Lin N R P S. Judging Borrowers by the Company They Keep: Friendship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J].Management Science,2013,1(59).

[7]Gonzalez L,Loureiro Y K. When can a photo increase credit? The impact of lender and borrower profiles on online peer-to-peer loans[J].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Finance,2014,2:44-58.

[8]Dongyu Chen F L Z L. A trust model for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a lender’s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4,15(4): 239-254.

[9]李焰,高弋君,李珍妮,等.借款人描述性信息对投资人决策的影响――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4(S1): 143-155.

[10]廖理,李梦然,王正位. 聪明的投资者:非完全市场化利率与风险识别――来自P2P网络借贷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4(7):125-137.

[11]王会娟,廖理. 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4):136-147.

[12]庄雷,周勤. 身份歧视:互联网金融创新效率研究――基于P2P网络借贷[J].经济管理,2015(4): 136-147.

[13]帅青红. 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3-148.

[14]宫晓林. P2P网络借贷风险与监管――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分析[J].投资研究,2014(6): 29-40.

运营监管论文篇5

Analysis of business and function of highway monitoring system

CHANG Peng1, SUN Zhu2

(1.Xi’an Xiany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Special Expressway Branch Company of Shaanxi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Group, Xi’an 710021, China;

2.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fact that the monitoring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ghway management and in reference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y of management science, business requiprements of highway monitoring system are teased based on the business supervision demands and unobstructed highway guaranteeing demand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highwa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highway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tol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zone management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nagement factors and management functions. Technologies for realization of highway monitoring system functions which include supervision and feedback, strategy planning, organizing and commanding are analyzed.

Keywords: highway; monitoring systems; operation management; business requirement; functional requirement

0 引 言

道路监控系统是路网管理的基础。对道路监控系统的业务与功能进行分析是建立高效而可靠的运行监管与服务体系的基础。本文借鉴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具体业务,对道路监控系统的业务及功能进行了梳理,并对监控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道路监控系统的作用和定位

道路监控系统是对高速公路单路运营业务进行信息共享和综合管理的平台。在高速公路现有的运营管理体系中,监控子系统与传统运营管理子系统是一个整体。其中,监控子系统处于整个体系的核心位置,是运营管理的决策和指挥中心,可起到“大脑”的作用;其他运营部门根据监控系统的控制指挥,执行相应的管理活动,是运营管理的“手脚”。

2 道路运营管理业务的目的和内容

管理是指为达到一定目标,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的一种活动,其中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监督反馈等环节[2]。

运营即运行与经营。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是指在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后,为了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最有效率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路政管理、养护管理、收费管理和服务区管理[3]。

3 道路监控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目的和组织环境或条件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根据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不同,可将道路运营管理活动大致分为对内管理和对外管理两种。对内管理的管理客体是道路管理单位的内部业务开展情况、人员工作情况以及资源使用情况,目的是实现高效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对外管理的管理客体是道路及道路使用者,目的是保障道路使用者行驶的安全、高效等。

运营监管论文篇6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平能化集团)是2008年12月5日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创立的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拥有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中平能化集团根据重组后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依照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原则,重新规划产业布局,确立了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4大核心产业和煤电、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建工建材、机电装备5个辅助产业协同发展的“4+5”产业新体系。

经济总量的大幅跃升,发展质量的显著提高,要求企业强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专业化重组,加快提升管理水平,管理体制实现战略转型。目前,中平能化集团已经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三级管控体系,但进一步激发体制活力,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的任务仍然很重。要深入分析、加强研究,进一步优化整合机关总部、产业群、经营单位的职能定位、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论文网,真正形成资源配置优化、职责权限明确、管理流程科学、执行高效顺畅、对外反应灵敏的体制机制,确保。中平能化集团化优势充分发挥,确保各业务单元经营活力不断增强。要加强产、供、销、人、财、物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运用能力,切实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特别是对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要加强集中管控,实现有效监管。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针对管控范围大、要素流动快的实际,运用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平台,适应做大做强的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严格决策程序,重点强化对重大经营行为的风险管控,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的设计,完善的内部监控系统是资本运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二是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

所谓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指在明确资本运营总职能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其分解成为边界明晰的各项分职能。进行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设计资本运营有关机构及其相互权责划分、业务关系的基础。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资本利用率,实现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这就是资本运营的总职能。总职能的实现要通过两个层次的资本运营,即基础资本运营和高级资本运营。基础资本运营即是生产经营,也称资本的内部积累,它通过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循环流动而产生增值。资本循环流动的质量和效率越高,资本增值的速度也就越快。而高级资本运营包含三项子职能,即存量资产重组、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它通过资本的筹集、资本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企业资产配置的优化,从而增大企业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最终实现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资本运营的职能分解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企业资本运营职能分解图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设立

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经营管理层的经营权限划分是设计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重要依据。

下图即是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图2):

图2 企业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

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解释如下:

(1)股东会是资本运营某些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者。包括公司外兼并、收购、联合、分立、国有产权转让、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等。

(2)公司董事会是公司资本运营中心论文网,包括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资产管理与经营。具体可设下列四个委员会承担上述职能:

①产业发展规划委员会。根据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制定各产业的发展规划,既包括中长期规划,也包括决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②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统一安排投资项目,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具体投资模式选择。

③筹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保持资本成本最低和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对筹资组合、规模等的决策,包括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的决定。当然,如筹资涉及到出资者的重大利益,还必须经过出资者的最终批准方可执行。

④资产经营和管理委员会。除了负责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对集团公司、经理层、子公司董事或股权代有等履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外,对企业资产的重组方案进行决策。当企业有必要实施兼并、联合等资本运营重大活动时,该委员会有权成立临时兼并联合领导小组对具体方案进行决策。

(3)资产运营部

负责集团公司资产(含股权)处置管理,制定资产处置计划,组织编制和实施资产处置方案。负责产权交易管理,履行产权经纪职责,协调产权交易相关单位的关系,开展相关产权交易行为。负责集团公司兼并与收购管理,组织兼并与收购方案编制、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股权转让或受让项目综合管理等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外长期投资管理,组织编制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预算,组织投资项目的调研、交流、策划、谈判、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办理投资项目出资手续等。

(4)财务处(包括内部银行或财务公司)。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处因此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企业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的具体管理执行机构,而且通过制定财务预算、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为企业高层次资本运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财务处还是基础资本运营(即生产经营)的中枢论文网,通过监控整个资本流过程,降低资本成本,提高流动效率,以达到促使资本最大增值的最终目标。当然,资本运营还需要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等机构的广泛参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资本运营管理不同于分公司,它只能通过资本纽带关系,通过委派董事长或董事等决策机构人员来间接进行管理,使其资本运营符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是既能对企业资本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又能考核和评价企业资本运营的实际业绩。因此,必须做到全面、科学的有机结合。

实施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的企业资本运营具有双重目标,即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与资本最大限度增值的目标。因此指标体系中必须首先有反映此两类目标的指标。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相应指标体系中必须有反映资本运营能力的指标。还有,每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下而上都会受到威胁,要发展必须有稳定和安全作保证,所以在指标体系中还必须考虑企业安全性指标。综合起来,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就包括六大类:规模经济实力指标,规模扩张速度指标,投入产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

(二)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规模经济实力

企业规模经济实力是企业经营规模实力、市场竞争能力的表现。主要有2项指标:

①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行业销售收入

②利润占有率=利润总额/行业利润总额

这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行业中位置和作用。

(2)规模扩张速度

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反映企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有5项指标:

①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增长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③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④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⑤对外投资增长率=本期对外投资/上期对外投资

(3)投入产出能力

企业投入产出能力反映了企业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2项指标: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②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4)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企业最终经营业绩。主要有3项指标:

①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②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

③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净额

(5)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周转达的快慢,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利用效率的体现,也是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的体现。主要有4项指标:

①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②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③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④总资产周转达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

(6)偿债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论文网,又反映企业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主要有4项指标: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②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③营运资金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运营监管论文篇7

随着经济新常态化,国有企业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必须做出适应性发展。但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所有者监管缺失,国有产权单一和一股独大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严重制约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与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因此,不管是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还是从整合优化国有资本配置的角度,国有资本管理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国有资本”的概念,并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国有资产管理重在实体经济经营,主要是管理企业,包括企业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重视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而国有资本管理重在资本运营,主要是价值形态的管理,即投入资金的管理,重视资本回报率。通过“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运营机制,建立和实施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监管模式,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开了新的突破口,但由于国内外可供参考借鉴模式有限、国有企业本身资本运作手段欠缺、国有产权交易机制不完善等,导致如何落实国有资本管理成为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重点从国有资本管理与监督机制、运营机制两方面研究“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机制与对策;从公司治理机制、决策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三方面深入探讨国有资本管理平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实施机制与对策。

二、国有资本管理模式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是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产权制度安排来降低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量主张所有权改革的学者认为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是制约国有企业有效运营的关键,依照“所有权――市场――交易――竞争”的市场经济逻辑,坚持认为国企改革必须进行产权改革(吴敬琏,1993;张维迎,1999;Megginson,2001;杨瑞龙,20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等改革政策后,产权多元化势必成为新阶段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从理论上,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有利于同时发挥国企和非国企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二)公司治理理论

现代公司一般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征(Berle & Means,1932),拥有所有权的股东和拥有经营权的经理层之间形成委托关系(Jensen & Meckling,1976)。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就是研究如何降低成本,缓解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条件下的委托冲突(Fama&Jensen,1983)。关于公司治理的内涵,学术界一般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公司治理是在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复杂的监督制衡机制(Rajan &Zingales,1998;吴敬琏,1996);二是认为公司治理是处理利益相关者之间责权利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张维迎,2014);三是认为公司治理是股东为确保获取投资回报而设置的“所有权-控制权机制”,所有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Shleifer &Vishny,1997)。公司治理通过科学地界定和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从而避免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的利益,保证股东收益的最大化。

三、“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机制与对策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与监督机制

运营监管论文篇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3)06-0001-06

高速公路具有高效灵活、通行量大等特点,因此,它日益成为现代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通达程度乃至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标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速公路运营商而言,提高服务质量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促进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但同时也意味着资金的投入和成本的增加。面对行业监管、顾客需求以及竞争压力,高速公路运营商是否会选择提升服务质量?在什么情况下会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质量的动因和阻力有哪些?本文从高速公路运营商与行业主管部门、高速公路运营商与顾客以及高速公路运营商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进行博弈分析,探寻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的深层机理。

一、文献综述

博弈是指决策主体在相互对抗中,对抗双方(或多方)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集合〔1〕。当前,博弈分析作为在对抗中各方相互妥协达成共识的工具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胡震宇、杨海荣对电信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升的必要性进行了博弈分析,并试图达成一种供应商与消费者的双赢局面〔2〕。余利娥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递服务质量提升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电子商务快递服务质量提升策略〔3〕。赵平、王玉华对顾客关系营销进行了博弈分析,他们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企业开展关系营销是必要且迫切的〔4〕。陈东灵应用博弈分析理论对服务外包中的最优合同、质量投诉、监督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服务发包商与供应商等相关经营主体的决策〔5〕。梅士勇将博弈分析运用于ERP的实施上,对实施双方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最优策略组合〔6〕。柳俊峰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对策〔7〕。李燕君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8〕。李振则运用短期和长期两个模型分析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9〕。

尽管当前博弈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电信、快递等多个领域,但在高速公路方面的应用仍然较少。鉴于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改善牵涉面广、影响大,并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本文将运用博弈分析对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改善的可行性及其发生条件进行分析。

二、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提升问题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高速公路服务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服务质量水平之前。此时提升服务质量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义务所在,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在此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承担着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行监管的责任。第二阶段为达到国家规定的服务质量水平之后。此时,高速公路运营商是否提升服务质量不再具有强制性,在兼顾竞争以及消费者满意度的情况下,其决策更多考虑的是经济上的收益。本文将从这两个阶段出发分别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一)高速公路运营商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博弈分析

在高速公路服务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之前,质量提升博弈的参与者是行业主管部门和高速公路运营商。行业主管部门既有监管责任,也需要为此付出一定的监管成本。而作为高速公路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之所在,当然,也意味着一定成本的付出。

因此,在这一阶段,本文围绕行业主管部门是否进行监管,高速公路运营商是否提升服务质量,分别从长期和短期两种情况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1.高速公路运营商与行业主管部门的短期博弈分析模型

(1)基本假设。

假设1高速公路运营商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对称,即双方可以知道彼此可能的策略选择。

假设2短期来看,高速公路运营商是否履行提高其服务质量的社会责任取决于其成本收益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此时假设模型中的参与者有两个,分别是高速公路运营商及行业主管部门,高速公路运营商的策略选择是提高服务质量和不提高服务质量,行业主管部门的策略选择是监管和不监管。

假设3假定行业主管部门以q的概率选择监管,以(1-q)的概率选择不监管;高速公路运营商以p的概率选择履行社会责任,以(1-p)的概率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

假设4行业主管部门对高速公路运营商进行监管需付出的监管成本为-C,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给行业主管部门带来的收益为R。

假设5高速公路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需要付出的成本为-C1,履行提高服务质量的社会责任会获得的收益为R1,由于在短时间内收益并不明显,因而假定R1=0。

假设6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时,若发现高速公路运营商未履行其提高服务质量的社会责任,则会对其进行惩罚,此时高速公路运营商需支付的惩罚成本为-C2,这部分罚款将转化为政府的收益C2。

(2)混合策略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根据上述假设可以建立如表1所示的行业主管部门与高速公路运营商的短期博弈模型。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p、q的值随C、C1、C2变化,由此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解释:

第一,高速公路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的概率随惩罚成本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成本的变化而变化。惩罚成本越高,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越低,高速公路运营商越倾向于提高服务质量。

在实际情况中,惩罚成本较监管成本更容易变动,且当惩罚成本趋于无穷大时,高速公路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的概率趋近于1。因而对行业主管部门而言,提高惩罚成本可以有效地促使高速公路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行业主管部门选择监管的概率与惩罚成本以及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支付的成本有关。惩罚成本越低,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支付的成本越高,行业主管部门越倾向于对运营商进行监督。

在实际情况中,在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需支付同样水平成本时,较低的惩罚成本会使行业主管部门更倾向于选择对运营商进行监管。而对于同样的惩罚成本,行业主管部门将更倾向于对提高服务质量需支付更多成本的运营商进行监管。

2.高速公路运营商与行业主管部门的长期博弈分析模型

(1)基本假设。

假设1长期来看,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商都会考虑声誉的收益和损失。假定行业主管部门选择监管会对其形象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获得形象收益R2,反之,当其选择不监管,则会对其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产生形象损失-R2;高速公路运营商选择履行提高服务质量的社会责任,则其社会声誉会提高,从而获得声誉收益R3,反之则会产生声誉损失-R3。

假设2高速公路运营商选择履行提高服务质量的社会责任会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从长期来看可以获得长期合作收益R4,反之其与行业主管部门关系破裂,则会导致合作损失-R4。

假设3在较长的时间内,高速公路运营商履行其提高服务质量的社会责任会获得利润收益,即R1>0。

假设4仍假定行业主管部门以q的概率选择监管,以(1-q)的概率选择不监管,高速公路运营商以p的概率选择履行社会责任,以(1-p)的概率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

(2)混合策略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根据上述假设可以建立如表2所示的行业主管部门与高速公路运营商的长期博弈模型。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p、q的值随C、C1、C2、R1、R2、R3、R4变化,由此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解释:

第一,高速公路运营商选择提高服务质量的概率与行业主管部门形象收益、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成本以及惩罚成本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形象收益越低,监管成本和惩罚成本越高,高速公路运营商越倾向于提高服务质量。

在实际情况中,对监管成本和行业主管部门形象收益进行人为改变的难度较大,因而提高惩罚成本是促使高速公路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第二,行业主管部门选择监管的概率与惩罚成本、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需支付的成本、利润收益、声誉收益和合作收益有关。惩罚成本、利润收益、声誉收益和合作收益越低,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需支付的成本越高,行业主管部门越倾向于进行监管。

这表明在实际情况中,长期来看提高服务质量的运营商的总收益越低,行业主管部门越倾向于选择监管,而较低水平的惩罚成本也会导致行业主管部门选择进行监管。

(二)高速公路运营商与顾客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高速公路服务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后,行业主管部门对高速公路运营商是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的限制减少,高速公路运营商的决策更多的取决于其经济收益以及其服务质量能否更好满足顾客的需求。

对顾客而言,他们希望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获得便利收益(如减轻拥堵、服务更加人性化等),但同时也面临着是否愿意付出支付额外的成本帮助高速公路运营商改善服务质量。对高速公路运营商而言,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也需要投入资金和成本,这可能会对其收益产生影响,它面临着是否愿意改善服务质量的选择。

因而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对高速公路运营商与顾客之间博弈关系进行分析。

1.不考虑顾客流动的博弈分析模型

(1)基本假设。

假设1高速公路运营商与顾客之间信息对称,即双方可以知道彼此可能的策略选择。

假设2在不考虑顾客流动时高速公路运营商是否愿意提高服务质量取决于成本的分摊,因而博弈的参与方为高速公路运营商和顾客,高速公路运营商的策略选择为提高服务质量和不提高服务质量,顾客的策略选择是支付成本和不支付成本。

假设3假设顾客愿意为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提高而支付的成本为-a。

假设4高速公路运营商为改善高速公路服务质量而投入的建设成本为-b,为消除员工抵触心理支付的内部消耗成本为-u1。

(2)纯策略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建立如表3所示的博弈模型。

对表3进行分析可知,存在纳什均衡(不支付,不提高)。

在不考虑顾客行为的情况下,顾客会选择不支付建设成本,高速公路运营商会选择不提高服务质量。在此时博弈双方均不需支付任何成本,这可以解释现实中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提高动力不足的现象。但在这种情况下,对高速公路行业的整体投入为0,这种状况实质上阻碍了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考虑顾客流动的博弈分析模型

(1)基本假设。

假设1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提升会使顾客从中获得便利收益u2(如拥堵减少,服务更加人性化等)。

假设2在考虑顾客流动的情况下,对高速公路运营商而言,当其服务质量提升时,会有更多的顾客选择高速公路出行,从而使高速公路运营商获得收益u3,相反,当高速公路运营商消极对待服务质量改善时,会有顾客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出行,高速公路运营商的损失为-u4。

(2)纯策略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建立如表4所示的博弈模型。

对高速公路运营商而言,当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提高和不提高所引起的顾客转移收益数值之和(u3+u4)大于其可能支付的总成本,包括总建设成本(a+b)和内部消耗成本u1时,即使顾客不愿意支付额外成本,高速公路运营商仍会选择提高服务质量,此时对整个高速公路行业的建设投入为(a+b),这种情况有利于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否则双方将仍会选择维持现状,不做任何改善,此时对整个高速公路行业的建设投入为0,这将不利于高速公路行业发展。

(三)高速公路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高速公路服务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后,高速公路运营商是否提高服务质量除了需要考虑顾客满意度之外,还需要考虑高速公路运营商之间竞争关系带来的收入和损失。

(1)基本假设。

假设1在同一起点和终点之间存在两条高速公路,顾客只会因服务质量问题而在二者之间进行转换。

假设2两条高速公路的运营商A1和A2之间信息对称,即双方可以知道彼此可能的策略选择。

假设3假定高速公路提高服务质量各自需投入的成本为-c,在提高服务质量之前两条高速公路各自的收益为ub。

假设4两条高速公路中,一方服务质量改善而另一方未改善时引起顾客从一条高速公路流动至另一条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收益为w1(或损失-w1)。

假设5两条高速公路各自因服务质量改善吸引新顾客而增加的收益为w2。

(2)纯策略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建立如表5所示的博弈模型。

假设当对高速公路整体而言,提高服务质量后短期内的利润低于服务质量提高之前,即ub-c+w2

假设对高速公路整体而言,提高服务质量后短期内的利润高于服务质量提高之前,即ub-c+w2>ub,也就是w2-c>0。此时存在纳什均衡(提高,提高)。

由此可见,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当满足提高服务质量后短期利润小于服务质量提高之前,且提高服务质量获得的转入新客源的收益大于支付的成本或者提高服务质量后短期利润大于服务质量提高之前时,不论竞争对手选择何种策略,高速公路运营商都会选择提高服务质量,否则仍会选择维持现状。

三、结论

(1)在高速公路运营商与行业主管部门的短期博弈中,高速公路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的概率与惩罚成本、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成本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选择监管的概率与惩罚成本、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支付的成本有关。当惩罚成本提高时,高速公路运营商会更倾向于选择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倾向于减少监管。

(2)在高速公路运营商与行业主管部门的长期博弈中,高速公路运营商选择提高服务质量的概率与行业主管部门形象收益、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成本以及惩罚成本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选择监管的概率与惩罚成本、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需支付的成本、利润收益、声誉收益和合作收益有关。对行业主管部门而言,提高惩罚成本是促使高速公路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且从长期来看提高服务质量使运营商获得的总收益越低,行业主管部门越倾向于选择监管。

(3)高速公路运营商与顾客之间的博弈分析中,在不考虑顾客流动时,存在纳什均衡(不支付,不提高),即此时顾客不愿支付建设成本,高速公路运营商不会提高服务质量。这种情况下对高速公路行业的整体投入为0,而这种状况实质上阻碍了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4)高速公路运营商与顾客之间的博弈分析中,在考虑顾客流动时,当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改善和不改善所引起的顾客转移收益数值之和(u3+u4)大于其可能支付的总成本(a+b+u1)时,存在纳什均衡(不支付,提高),即使顾客不愿意支付额外成本,高速公路运营商仍会选择提高服务质量,对整个高速公路行业的建设投入为(a+b),这种情况是有利于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的。

(5)在高速公路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分析中,对高速公路整体而言,提高服务质量后短期利润小于服务质量提高之前时,若提高服务质量获得的转入新客源的收益大于支付的成本,存在纳什均衡(提高,提高),这时高速公路运营商均会选择提高服务质量。

(6)高速公路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分析中,当对高速公路整体而言,提高服务质量后的短期利润高于服务质量提高之前时,存在纳什均衡(提高,提高),即不论竞争对手选择何种策略,高速公路运营商均会选择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1〕

姚国庆.博弈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5.

〔2〕胡震宇,杨海荣.提高电信服务质量的博弈分析〔C〕∥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2005:202-205.

〔3〕余利娥.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递服务质量提升的博弈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7):34-36.

〔4〕赵平,王玉华.顾客关系营销的博弈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8-93.

〔5〕陈东灵.有关服务外包的若干博弈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9,(2):22-27.

〔6〕梅士勇.基于博弈论视角的ERP实施双方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8):12-13.

运营监管论文篇9

1电力企业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用电需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电力企业供电压力较大。国家针对这一情况不断加强供电监管力度,用电客户对供电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许多电力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加强企业运营规范化管理。“三集五大”运营体制改革,为电网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是在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创新。

2企业运营监测信息系统相关概述

2.1电力企业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功能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顺应时代进步,必须要提高运营监测信息,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全面监测,对于企业核心资源和核心业务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异动实施自动预警和动态监测,这也就是常说的梳理指标体系、构建监测模型、设定指标阈值等方式,对企业运营状态实施在线跟踪。运营分析,电力企业需要通过研究分析技术、核心要素、构建分析模型等方式,实施有效信息的采集,并做好电力市场实时动态的掌握,对未来发展趋势展开预测分析。协调控制,这一模块主要针对企业运营管理异常设置,它结合了运营分析和全面监测结果的理论依据,综合采用内部协作和横向协同等方法来进行运营异常和运营风险的协调控制。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将企业运营信息以图形图像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它能够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更加清晰直观的全方位企业管理。全景展示主要包括企业优质服务、基本概况、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热点聚焦、经营管理等内容。数据资产管理,就是在建立健全数据分级管理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业务数据入口质量评价和管理,不断进行企业运营数据质量水平的提升,深入挖掘数据质量,努力实现企业运营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综合管理,该模式就是通过业务需求分析,采取报告管理和综合业务管理,实现全面综合管理。这一模块综合性较强,涉及方面较广,其中就包含:人才管理、企业远景规划设计以及体系构建等内容。

2.2电力行业运营监测系统应用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通过运营监测信息系统的利用实现了对固有业务应用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是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数据全在线、业务全覆盖运营监测平台与运营数据共享中心的重要举措,实施电力企业主营业务活动与核心资源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测和运营分析,是发挥电力运营管理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升我国电力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运营监测信息系统,是推动我国电力企业治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变革的主要方式、方法,是电力企业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关键。运营监测信息系统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力企业运营效率、效益,提升电力企业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电力发展需求。

3企业运营监测体系框架

电力企业想要实现运营监测体系建设,人才是基础,只有加强高质高效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够推动电力企业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相较于普通业务条线员工,运营监测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下面根据运营监测核心业务内容要求,将运营监测业务人员能力总结如下。第一,监测人员需要掌握被监测对象有关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业务分析工作。所谓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指的是要掌握被监测人员业务基础理论知识、业务开展流程,了解业务管理工作要求,同时还要具有管理业务的经验和水平。第二,运营监测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在扎实的专业业务理论基础上,才能够熟悉数据库基本理论,了解相关业务信息系统使用操作方法,进一步搭建业务信息系统模型分析和监测平台,有效掌握数治理方法。第三,运营监测人员还应具备业务洞察和分析能力,全面了解企业战略发展要求,掌握基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理论,掌握数据软件操作、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地业务分析。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态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行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运营监测人员应紧跟时展步伐,大力开展运营监测业务,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集体学习,以高度的热情投身于业务知识的学习当中去,不断提升监测业务水平。第四,要对运营监测人员实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运营监测人员涉及的业务内容较为广泛,只有具备优秀的组织沟通能力才能够使运营监测人员在工作当中应对自如。因此,电力企业应当积极组织运营监测业务相关培训,让运营监测人员不断加深对业务管理制度的了解,能够熟练进行信息系统操作,展开部门内部分析技能和实践经验分享。

4提升运营监测管理人员能力策略

4.1提升运营监测人员管理能力

运营监测人员要在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掌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沟通能力,做好能力基础建设。监测人员还应多方面提升自己的业务面,掌握被监测对象业务知识,培养自身业务数据获取能力。积极提升自身业务洞察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做好相应工作准备。

4.2培养运营监测人员能力

正确认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极力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经验,具备现代化科技知识、了解电力行业市场经营管理的人才,构建外向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努力提高企业运营监测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始终坚持实效性原则,围绕高级管理人才和一线技能人才的核心培养策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运营监测涉及知识面较广,获取专业业务管理经验难度较大。因此,要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高级人员作用,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让更多的基础人员掌握业务知识,获得业务管理经验。建立奖惩机制。利用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相关业务管理和考核办法,量化业务考核目标,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完善人员遴选机制。大力发展选人用人“阳光工程”严格把好人才选用技术关和质量关,始终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根本导向,突破各种不良人员选用界限的约束,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通道,使更多优秀人员能够学有所用。

5结语

电力企业运营监测中心的建设是对党中央建设“一强三优”、深化“两个转变”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创建“国际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电网”、更好地完成“三集五大”工作任务的重要管理创新。为了尽快实现电力企业运营管理与其目标,企业应正视市场化发展变革情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实施协同联动和强化责任,积极开展运营监测业务,促进电力行业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苏坤.运营检测(控)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3(6):53-55.

运营监管论文篇10

收录日期:2016年5月31日

一、前言

养老金入市指的是将养老基金个人账户部分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养老金直接关乎公众退休后的生活收入来源,一方面养老金入市若成功则有利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与稳定股市;另一方面养老基金入市受利率、市场、投资管理机构管理水平、投资战略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着各种高危风险。一旦在养老金入市进程中出现被挤占挪用或运营失败等问题,容易引发政府公信力缺失、社会动荡等问题。要及时正确地规避风险,不仅需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投资管理机构的正确决策,还需要国家行政监管机构与社会力量的共同监督。笔者认为,对于入市后养老金的运营管理,公众有最大的监督权,并且以公众为监督主体的社会监督比政府监管更有效、更重要。

二、养老金入市面临的主要风险

养老金个人账户入市这一重大决策是基于我国目前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现状和养老金收不抵支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如能顺利实施,则有着提高养老金收益率、降低财政补贴压力、保障公众老有所养、为股市乃至实体经济注入活力等重大意义。然而,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往往并肩而行,养老金入市面临着重大机遇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大量风险,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养老金入市的潜在主要风险包括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和养老金入市自身伴随的特殊风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健全的抵抗风险的机制和能力,容易受到利率波动、通货膨胀、政策制定滞后、股票自身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养老金自身的风险主要有:运营方寻租风险、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监管不力风险。本次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大规模入市也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在风险环绕的情况下,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投资选择和运营必须尤为谨慎,因为一旦失败,无论哪个相关者都无力承担责任。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难题,则需要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慎重探讨、决策。

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社会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社会监督现状。在我国,实现社会监督主要依靠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法律监督四大途径。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监管现状是:过于依赖政府监督,社会监督难以发挥其本来作用,且政府监管并未起到理想的作用,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贪腐的先例屡禁不绝。如曾轰动一时的2006年7月曝光的上海社保案,上海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祝均一因涉嫌挤占挪用32亿元社保基金而被逮捕,上海社保基金多年被违规操作的恶性事件浮出水面,公众才因而知道自己的“保命钱”已被非法挪用了八年。这一事件的影响非常恶劣,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上海的政府部门集投资运营和社保资金行政主管的权力于一身,且运营状况不对外公开,涉嫌贪腐的官员在其中进行了大量暗箱操作。事实上,在此之前上海社保基金早已显现出坏账丛生、投资屡挫屡投的情况,八年间却并未受到任何惩治或纠正,而只接收到一些警示作用微弱的风险提示,充分说明了政府内部监督模式的低效率性。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基金的安全令人担忧。事实上,作为养老金的所有者和受益人,公众有权利、有必要参与到养老金入市的社会监督中,并为入市后的养老基金的稳健运营提供建设性意见,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社会监督拥有了越来越强大的力量。但就养老金入市而言,这四种途径的社会监督的实现都存在问题。

1、法律监督滞后且层次低。2015年8月23日出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下文中简称为《办法》)意味着养老金入市的正式获批。然而,该办法的立法层级仅为行政法规,法律效力、法律层次较低,不利于法律监督的顺利开展。2016年养老金入市在即,政府及相关法律制定部门仍无进一步的立法打算。按照我国的立法惯例,往往是当体制运行出现重大问题而难以为继,或暴露明显缺陷时,政府才赶紧出台紧急政策挽救,往往治标不治本,缺乏未雨绸缪的抵御机制。而国外很多社会保障制度较为成熟国家的做法相对可取,出台重大决策时,立法先行。另外,我国近年来多地社会保障基金被挤占挪用的情况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却始终无相应的专门法律条文来解释或规范这类事件,违规操作社会保障基金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惩罚,就等于得到变相鼓励,只会越演越烈。养老金入市后的基金管理面临着多重风险,且没有高层次的法律监督来保障,前景令人担忧。

2、公众监督有心无力。第一,公众未被政府纳入监督养老金运营管理的主体中。公众监督需要政府的赋权,政府赋予公众权力的最重要途径则是立法。然而,遗憾的是,《办法》一文中,并未提及作为养老金受益主体的公众享有的监督权力。在接受监督方面,该办法的第十五条仅规定国务院授权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接受受托人的监督,受托人为省级人民政府,只规定养老金入市运营接受政府监督。事实上,在养老金入市这件事上,社会监督比政府监督更为重要。首先,养老金入市目前主要由政府设立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运营,若一味强调政府监管,无异于政府身兼裁判和运动员两职,权力没有得到约束,不可能做到公平、合理、高效,养老金入市的运营一旦出现差错,将是政府和公众不可承受之痛;其次,养老金入市运营管理的是公众的养老金,需要负责的直接对象是公众,因此它不仅要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更需要接受公众监督。第二,公众缺乏专业的养老金管理知识。虽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公众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增高,理财也成为人们分配收入的重要部分,但大多数人的主要理财方式仍倾向于在较为保守的储蓄,对股票、债券、基金等缺乏必要的常识,就更不用提养老金投资涉及的通货膨胀、投资回报率、替代率等专业知识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公众简单地认为自己只需履行按时缴纳养老保险基本费用的义务,到退休时必然就有相应数额的养老金发放。他们对养老金入市保持着置身事外的态度,平时无法、也没有想过实现监督权力。一旦入市后的养老金出现问题时,公众只能表示愤怒或者无奈。

3、工会未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在参与养老金入市监督的社会团体中,工会最具有话语权和代表性。然而,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强大工会力量,我国工会组织往往无法取得真正的独立地位,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发生各种劳务纠纷时表现软弱。甚至有些工会站到企业的利益队伍中,无法对企业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社会福利的发放与管理起到真正的督促作用。在养老金入市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涉及到与企业、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被投资方的多方交涉,工会的不作为或无法作为导致其在履行社会监督责任的失职。

4、舆论监督受到抑制。正常情况下,舆论监督的实现主要依靠新闻媒体评论、报道、民意测评等方式实现。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网络成为发表言论的公共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主播、段子手,舆论监督更能爆发出前有未有的巨大力量。养老金入市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敏感性强,消息一经传出,就成为人们的议论热点。然而,由于养老金的具体运营流程和情况等细节的透明度不高、部分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施加行政压力、新闻媒体缺乏可靠的相关资料来源等原因,容易造成消息封锁或以讹传讹的状况。由于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而社会舆论难以了解真正问题所在,也影响到他们对养老金入市的舆论监督。

四、完善养老金入市社会监督的建议

(一)完善养老金保险基金信息公开机制。养老金的最终财产所有权归参保者与企业所有,养老金入市的成败与参保者的利益直接相关,因而参保者与企业对养老金保险的运营管理具有知情权。反之,作为养老金运营管理的人,政府有义务接受作为委托人的参保者的问责和监督。为保障参保者的知情权并提高社会监督效率,政府应尽早完善养老金保险信息公开机制,同时做好实务部门和网络的信息开放工作。实务部门方面,政府应主动建立专门的法定咨询机构,招聘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工作人员专职为参保者解释养老金的运营原理、流程、状况。网络方面,政府则应设立专门的网站门户,主动公开透明各种养老金管理的相关信息,开放评论功能,并及时反馈到养老金运营管理部门。

(二)为养老基金监管专门立法。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起点早、发展时间长,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面也积累了较为先进的法制建设经验,如美国1935年和1940年先后将听证制度和申诉委员会制度纳入社会保障的法律中;英国1961年出台了《信托投资法》,并将其作为基本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法律。我国到目前为止仍无任何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专门法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然非常落后。养老金入市将会面临空前的风险和挑战,有效的法律监管是维持其良好运营的重要前提。当务之急,立法部门应果断迅速地出台一部专门规定基金监管的法律。这部法律内容应包括:参与监督的独立政府部门,各级政府监督部门及人民的监督权力、监督内容和方式、惩罚措施。通过严格的法律规定,不但能提高公众社会监督地位和效率,对养老金的运营管理更能直接形成严格的法律监督。

(三)普及财政金融知识。公众对财政金融知识的匮乏不但有公众自己的责任,学校基本教育、工会也难辞其咎。为更好地实现对入市后的养老基金运营管理的监督,从公众自身而言,应主动积极谋求进步,学好基本理财金融知识,意识到养老金的入市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对养老金的运营管理持续密切关注,发现不良情况时及时举报或是给予建议。从学校基本教育而言,则应注重公民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和学习国家财政、社会保障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从工会而言,则应尽到自身责任,定期为企业内参保者普及财政、投资管理知识,发动参保者自觉参与到养老基金的社会监督中。

(四)设立专门非政府的养老金监管机构。1958年创立的英国职业年金咨询局为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组织监督做出了良好榜样。该咨询局的做法是:核心监管体系与辅助监管体系。核心监管体系包括议会、金融服务局、联合供款局、税务局等机构,并专门设置了年金监管委员会来协调上述各机构间的策略、手段和信息。辅助监管体系则主要由申诉机制和仲裁机制构成,申诉机制负责反映公众意见,仲裁机制负责仲裁年金纠纷。在监管养老金运营的具体做法上,我国可模拟英国的职业年金咨询局结构,引入专业的审计、财政、法务、金融、管理人才及工会代表来成立专业的非政府行政权力主管的养老金监管机构,并立法予以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林男.中国养老金入市风险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运营监管论文篇11

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王小卓副司长认为,目前在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上,相关政策不太明确,缺乏统筹规划和必要的投资组合,投资收益率低,保值增值压力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应正确认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的不同特点,合理划分层次;其次,加快政策研究,为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再次完善社保基金运行机制,使金融机构成为社保基金运营主体。

中国人民大学李绍光教授认为,目前社保基金面临的困境一是投资严格规定只能存银行、买国债,二是在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下基金结余的实际价值在贬值。应从战略层面上考虑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第一,统一运营,实现统一的资产托管,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授权管理和内控机制对社保基金的资金往来进行监控;第二,分级管理,无论是哪一级统筹,都有一个各级政府社会保障事权的分配问题;第三,集中交易,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高西庆曾建议建立一个集中的“社保金产品交易所”,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交易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构建这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就可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良好治理的目标,实现保值增值的要求。

运营监管论文篇12

从国外经验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是通过投资于资本市场实现的。但由于在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管部门对其投资的限制比较严格。这些严格的投资限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养老基金过高的投资风险,保证了养老基金的安全性,但与此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养老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导致我国养老保险收益率偏低甚至缩水。鉴于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现状,大多数学者呼吁将改革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模式,放松对其严格的管制模式,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然而,一个国家对于养老保险的监管模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对收益率的需求,还取决于其资本市场成熟度等因素,是多方面力量综合博弈的结果。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理论,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模式以及投资者运营违规的博弈视角,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模式做出相应分析,并提出有益启示。

一、 养老保险基金的两种监管模式及其对比

美国管制经济学家史普博对所做监管的定义如下:“监管的过程是由被管制市场中的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偏好和企业技术、可利用的战略以及规则组合来界定的一种博弈”。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监管者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而经营者根据监管者制定的规则进行经营。但是由于双方的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监管者和经营者在很多时候存在对立关系,即经营者存在违规经营的倾向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监管部门则从确保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及时发现并制止经营者的违规经营行为。经营者与监管者在利益出发点上的对立,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目前,国际上两种主要投资监管模式,即“谨慎人”监管模式以及限量监管模式。

(1)“谨慎人”监管模式。“谨慎人”监管模式的主要思想是“放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投资人对于基金资产的具体配置(如投资品种、投资比例)不做硬性的规定。“谨慎人”监管模式要求投资管理人主动自觉的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创造出最优的投资组合。一旦投资发生失误,产生经营损失,投资管理人必须能够有足够证据证明其当初的投资决策是经过充分考虑的“谨慎”行为,否则将会为投资失策成为赔偿责任。在投资决策发生失误时,投资决策是否“谨慎”的取证难度成为“谨慎人”监管模式推广的重要考虑前提。

(2)限量监管模式。限量监管模式的主体思想是“集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投资产品种类以及比例。限量监管模式有如下弊端:一是,过分强调单个资产的流动性和资产,忽视了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全部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的投资组合可以对风险进行分散降低;二是,降低了投资效率,由于限量监管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管理的比较死板,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资产品种较少,不能够充分体现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投资效率;三是,缺乏弹性,由于市场环境以及投资情况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限量监管政策不能对所有的变化情况作出相应规定,缺乏弹性。然而,虽然限量监管具有很多弊端,但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限量监管却能够对基金投资人的行为作出一定的规范和约束,避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过程中出现巨大风险。

二、 模型假设

在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中,可以把基金监管者以及基金运营者之间的决策看做事一个博弈过程。在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博弈模型中,假定有两个参与人,分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部门和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者。假设养老保险运营者的行动存在两种选择:合规运营与违法运营;监管部门的行动也可以存在两种选择:“谨慎人”监管模式或限量监管模式。

(1)监管者与经营者双方利益存在不一致性。养老保险监管者和经营者均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双方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监管者的目标是达到养老保险基金收益最大化以及安全最高化,这就要求经营者在经营中对资金的安全性作出周密考虑;而运营者的目标是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即追求项目投资利益最大化,而不以投资风险大小失为依据。从监管与运营双方的最终追求目的可以看出,双方利益不完全一致,甚至存在冲突。

(2)监管者与经营者双方均为有限理性。监管者作为策略制定机构,其策略空间为(限量监管模式、谨慎人监管模式),与之对应,投资者的策略空间为(合规运营、违规运营)。当监管者采取谨慎人监管模式时,运营者不得不按照监管机构作出的硬性规定进行低收益的投资,以此保证自身运营的合规化;当监管者采取谨慎人监管模式时,运营者拥有的投资自主空间相对较大,此时运营者处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往往采用违规经营的方式获取投资收益最大化。

三、 模型建立及分析

博弈论通过研究多个决策主体行为发生时的相互作用以及均衡问题,解决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经典经济学中关于决策主体“理性人”的假设,行为主体的行为遵循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博弈论在分析主体行为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其自身行为偏好以及利益,还将从其他主体将作出的相应决策为决策依据,因此是一个动态的、相互的过程。

3. 结果分析。由博弈结果可以看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选择并非依靠主观臆断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而是受到一国金融市场成熟度、信息获取成本大小(监管成本)等宏观因素的综合影响。

国际经验验证了以上博弈模型分析的结果。从实际来看,发达国家由于其金融市场以及信息获得系统较为发达,对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大多数采用谨慎人监管模式。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对养老保险的投资组合没有硬性数量规定,只是对自我投资的比例要求规定在10%以下。澳大利亚从20世纪80年代起,也放松了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制。其他一些具备稳健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国家,诸如丹麦、日本、加拿大、挪威、韩国、英国以及瑞典等发达国家,也大多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混业监管。与此相对,金融体系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如波兰、拉美国家、哈萨克斯坦以及匈牙利等,则采用限量监管模式。但是,其中的一些国家在限量监管的基础上,也逐渐放松监管的规则,出现向谨慎人监管模式融合的趋势。

四、 管理启示

虽然养老保险基金的谨慎人监管模式与限量监管模式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但是殊途同归。两者的出发点以及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本国养老保险基金稳健投资,分散投资风险,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负责程度较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一些转型国家在管理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需要结合本国国情,根据自身的管理能力、市场成熟度、制度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

其一,我国现阶段仍然适合采用限量监管模式。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呼吁放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市场,但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现阶段仍然适合采用限量监管模式。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信息透明化程度、规范化程度等方面,仍然不能为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作提供全面有效的市场制度。因此,尽管谨慎人监管模式具有较高的收益水平,我们仍要理性的看待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选择问题,坚守稳健发展的准则底线。

其二,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正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这迫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只能以稳健和安全为前提,从而阻碍其增值保值的步伐。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结构失衡、无效性与无序性突显、政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要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转型,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为此要从加大对资本市场产品的创新力度、促进各类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从严监管违规行为以及逐渐放宽市场化等策略着手。

参考文献:

1. 李灵.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分析及控制――基于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8.

2. 李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选择――以国际比较为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王家敏.博弈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应用.特区经济,2005,(3).

4. 龙桂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改革与开放,2009,(6).

5. 曾维涛.张国清.养老基金投资的谨慎人规则及其在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中的适用.当代财经,2005,(8):44-51.

6. 刘昌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治理结构与监管模式研究.上海金融,2007,(10):49-52.

7. 林熙,林义.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新趋势,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1):69-72.

运营监管论文篇13

一、 引言

虚拟货币是指由非金融机构发行,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在发行者与持有者或发行者与少数几个商家与持有者之间流通,能够购买商品、虚拟财产或电子化服务的充当等价物的近似货币。 [1] 目前我国存在的虚拟货币主要有:腾讯Q币、百度币、网易泡币、新浪U币、盛大点券等,这些虚拟货币大致可分为三类 [2] :第一类是网络游戏中的游戏币;第二类是门户网站或者即时通信工具服务商发行的专用货币,用于购买本网站内的服务;第三类是网络虚拟货币,似乎生来就为了攻占现实货币的地盘,如美国贝宝公司发行的一种网络货币,可用于网上购物。本文主要研究网络游戏运营商发行的网游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但也给传统金融流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加强虚拟货币监管,给予正确的指引,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和完善虚拟货币监管机制,发挥虚拟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虚拟货币的监管程度依赖于虚拟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及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程度。 在适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监管机制,既要保证虚拟货币的健康发展,又要有效防御金融风险, 同时监管中积累的经验也可为今后的立法提供实践基础。

二、文献综述

在关于虚拟货币的既有文献中,彭惠 [3] 、张樊 [4]研究了虚拟货币带来的安全、法律及流动性等风险;侯俊 [5] 、陈玲 [6] 认为若不对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的交换加以引导和规范,势必引起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甚至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冲击;黄志云 [7] 阐述了虚拟货币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的货币理论, 并给货币供给与需求带来重大的影响;贾丽平 [8] 提醒应当正视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负面影响, 中央银行需要构建专门应用于虚拟货币的新型交易平台,建立网络消费者虚拟资金存款账户, 以保证中央银行调控虚拟货币的力度和弹性;包春静 [9] 注意到虚拟货币的发展将对商业银行的支付服务边界和核心支付功能带来挑战, 并可能侵蚀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挑战货币发行的垄断地位。

邹恒 [10] 从分析虚拟货币的性质出发,探讨了当前虚拟货币对现实经济和法律的挑战, 并对我国虚拟货币监管制度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孙兆康 [11] 认为对虚拟货币采取放任和禁止两种极端措施都是不可行的,应积累经验,完善网络立法,使虚拟货币的监管走上正轨;周虹 [12] 从新巴塞尔协议入手,探讨现代金融监管的特征, 通过对虚拟货币生命周期的分析,阐述并提出虚拟货币监管体系构建框架,提出了虚拟货币监控机制的六个核心问题。

三、现状分析

(一) 发展现状

现阶段, 我国对虚拟货币需求最大的主要是网络游戏市场。近几年,网络游戏发展迅速,2010年1月20日的《200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256.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39.4%,为相关产业带来的直接收入达555亿元。2009年,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6587万,比2008年增加了33.46%。2009年,付费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3715万, 比2008年增加了22.1%。预计到2014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将达到1.23亿, 实际销售收入将达到508亿元。

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过程中, 存在网络游戏运营商与玩家、玩家与玩家两大类的关系。运营商与玩家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种情况:(1)玩家用现实货币向运营商购买虚拟货币;(2)玩家用现实货币向运营商购买虚拟货币, 进而在游戏中用虚拟货币购买游戏道具。玩家与玩家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玩家之间不同种虚拟货币的交易;(2)玩家之间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的交易;(3)玩家之间虚拟货币与游戏道具的交易。见表1。

值得关注的是,在网络游戏产业中,由于网络游戏需要玩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以练级别和打装备,一些时间成本较高的人就希望能用“真金白银”直接从别人手中换取所需的装备和游戏币,于是这种需求造就了供给并最终形成整个连接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市场, 使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实现双向兑换。 大量虚拟货币的涌现满足了玩家对小金额即时支付的需求,它能使花费最少而服务最便捷。特别是, 本为游戏服务的虚拟货币流出网游系统的现象时有发生: 用虚拟货币支付工资、 购买杀毒软件、购买、支付“超女”选票,等等。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虚拟货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的双向兑换行为会越来越频繁, 对金融秩序的冲击和监管难度会日益加大。 如何对虚拟货币的交易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监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行规定

2007年2月15日,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规定了对虚拟货币管理的基本制度,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的规范和管理,防范虚拟货币冲击现实经济金融秩序。 要严格限制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发行虚拟货币的总量以及单个网络游戏消费者的购买额; 严格区分虚拟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实物交易, 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发行的虚拟货币不能用于购买实物产品, 只能用于购买自身提供的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如需将虚拟货币赎回为法定货币,其金额不得超过原购买金额;严禁倒卖虚拟货币。违反以上规定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2条、第46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2009年6月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会签同意,文化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对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相关定义、使用范围、企业责任、网游犯罪、用户利益等予以关注, 规定游戏道具不属于网游虚拟货币的范畴、虚拟货币不得支付购买实物、同一企业不得同时经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发行与交易业务;严禁利用网游虚拟货币进行或; 用户未使用的虚拟货币需退还,等等。这些举措意在规避虚拟货币的各种风险。

(三)网游公司态度

以《魔兽世界》问鼎全世界网游产业并获得艾美技术工程奖的暴雪公司是抵制虚拟货币地下交易的典型代表。2008年初,暴雪公司将维持了半年的官司打赢,告倒了提供和出售魔兽金币的公司。一度成为魔兽金币和装备虚拟交易最大集散地的eBay宣布,在英美两地全面叫停包括游戏角色、货币、物品、武器和账号在内的虚拟交易。

林登实验室则是支持虚拟货币与现实兑换的典型代表。《第二人生》由美国林登公司于2003年7月推出,参加者可随心所欲地在网络虚拟空间交流、创造和经营,用虚拟货币――林登币支付或收费,林登币还能和真实世界的货币按一定“浮动汇率”进行兑换。“第二人生”虚拟世界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并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

三、基于第三方参与的监管机制

(一)第三方机构的设置

由政府、运营商、交易平台等多家代表组成一个具有协调、沟通功能,经济上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在第三方机构内设立一个信息服务公司, 为虚拟货币的监管提供服务,负责收集、保存和分析各网游运营商发行虚拟货币的信息。其结构如图1所示。第三方机构根据各个运营商虚拟货币发行规模和交易平台的交易量按比例收取费用, 以保证其经济方面的独立性, 从而保证其切实担负起监管虚拟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任务。在机构设立之初,可以通过协议赋予它一定的惩罚权限,从而使其具有更大的权威性。

(二)基于第三方参与的监管体系

虚拟货币参与各方涉及玩家、运营商、第三方商家、第三方交易平台等,引入第三方机构之后的监管体系如图2所示,虚拟货币的监管依靠政府部门结合第三方机构实现。 第三方机构在虚拟货币发行和流通中发挥信息沟通、 合作协调、 处理突发事件等功能,对虚拟货币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并负责向虚拟货币的政府监管部门提供虚拟货币相关的运营信息,执行监管部门下发的各项规定。在虚拟货币的风险监管方面,承担如下职责:(1)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运营商和业界的愿望及合理要求, 向各个运营商宣传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2)制订并实施网游虚拟货币发行规范和自律公约, 协调各个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促进运营商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3)定期对各个网游运营商的虚拟货币进行评估和预测,对产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第三方机构及时把各项统计数据、 发展存在的问题传递给主管部门。

基于第三方参与的虚拟货币监管机制对实现网游运营商自律很有帮助,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及裁决,使规则适用更为有效,进而实现更为有效的监管。同时,这种机制体现了专业化的特点, 因为虚拟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特点决定了虚拟货币监管的特殊性。

(三)第三方机构的两个机制

1.建立发行总量监控机制。 对虚拟货币总体规模的测度十分重要, 应该建立一套定期的虚拟货币发行申报制度。 网游运营商定期向监管当局申报在该时期发行虚拟货币的总量、存量和交易数量。第三方机构可根据各个网游运营商的申报, 计算出虚拟货币发行总量、交易量,以便分析对货币总量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有效地进行控制。应当关注以下四种渠道的虚拟货币数量:(1)网络游戏企业线下已发行的点卡所含的虚拟货币数量;(2)历史上玩家通过网上充值购买的虚拟货币数量;(3)网络游戏企业以促销返点形式销售的促销部分的虚拟货币数量;(4)尚留在企业内部未售出的虚拟货币的数量。

2. 建立交易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网游运营商来说,虚拟货币风险主要来自于发行环节与赎回环节。风险预警机制应当首先抑制虚拟货币的滥发行为。第三方机构根据日常监管机制与定期汇报制度,实时监控交易平台中的交易信息总量, 以获取虚拟货币交易状况。 第三方机构对交易的异动情况进行监控,若有异常情况,发出预警,根据情况报送主管部门,并与相关网游运营商沟通。异常交易的表现形式有:(1)同一时间或极短时间间隔内,某款游戏的虚拟货币出现大量交易行为;(2)同一用户多次出售虚拟货币的交易价格均有畸高或畸低的现象;(3)同一用户频繁出售大量不同游戏的虚拟货币;(4)遭到大量投诉的用户;(5)其他异常交易的行为。

四、第三方参与监管的优势

从我国目前虚拟货币监管的做法来看, 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制定规则, 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监管。但是,对于政府来说,实施监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1)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执法程序困难, 因为如果政府在创建一个监管机制的时候很难全面顾及运营商和玩家的偏好和利益, 运营商会运用其所拥有的技术来规避政府监管;(2)虚拟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特点决定了虚拟货币监管的特殊性, 也决定了单纯依靠政府介入或法律强制力, 会使监管难以实现。同样, 倡导企业自动调节对于虚拟货币的监管非常必要, 但完全靠运营商的自律并不可行, 因为运营商们之间达成的协议并不一定能得到具体的落实。

靠运营商自律和靠政府行政命令监管, 都有不足之处。 第三方参与监管既有助于实现网游运营商之间的自律、自治,又有助于政府法规政策的实施。具体的优势可以概括为:(1) 营造更好的监管环境。第三方参与监管与对虚拟货币采取谨慎监管、 适时和适度的原则相结合, 既能保证虚拟货币的健康发展,又能有效防御金融风险。(2)可操作性强。第三方机构的存在, 使政府金融监管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一个第三方机构而不是很多个网游运营商。 在虚拟货币相关问题处理上更简单化, 比如虚拟货币交易征税问题, 政府很难对一家家网游运营商和一个个玩家审查。(3)有效运行与监管。由政府、运营商和交易平台多家代表组成的第三方机构可以协调多方利益关系, 有效解决网游运营商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矛盾。

因此,引入“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机制,能够为网游运营商创造更好的监管环境。 由于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性、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会更有利于对网游虚拟货币的监管。

参考文献:

[1]苏宁. 虚拟货币的理论分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1-49.

[2]徐晋. 虚拟货币与虚拟银行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9-10.

[3]Hui peng,Linyu Niu. Two-Way Exchange of Virtual Currency:Future Tendency and Inherent Risks[J]. Future Networks,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09:220-224.

[4]张樊. 论虚拟货币的风险[J]. 商场现代化,2008(5):371-372.

[5]侯俊. 网络虚拟货币对金融市场影响分析[J]. 财会通讯,2009(6):158-160.

[6]Ling Chen; Hong Wu. The Influence of Virtual Money to Real Currency:A Case-Based Study[J].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2009,IEEC’0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2009: 686-690.

[7]黄志云,程皓,程雯. 虚拟货币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J]. 价格月刊,2008(12):60-64.

[8]贾丽平. 网络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及效应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09(8):38-46.

[9]包春静. 网络虚拟货币的特性、成因及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J]. 上海金融,2009(12):93-9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