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素质拓展论文实用13篇

素质拓展论文
素质拓展论文篇1

1.3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设计的相关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教育。杜威所倡导的“从做中学”的思想对后期的体验式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体验式教育的理论代表还有皮亚杰、库伯等。皮亚杰的学习和认知发展模式把学习看作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辩证过程,即经验被同化于概念之中,同时概念也要对经验做出顺应。库伯通过对杜威、勒温、皮亚杰的学习模式的回顾,把学习描述为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但学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在形式和内涵上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延生。学校心理拓展训练从最初的“团康模式”向“综合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已经不断的完善并丰富。“团康模式”最初是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所产生的一种培训模式,是一种旨在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快乐开心的培训方式。“团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开心、刺激、好玩、新奇和惊险。它通过简单的活动,营造快乐、活跃的现场气氛,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训练模式”是指通过有挑战性、趣味性、震撼性的训练项目来达到学员体能上的锻炼、精神上的震撼,同时考验学生的应变及团队的协作、组织领导、危机处理等能力。目前很多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学校多半是采用“训练模式”。“认知模式”实质上是指通过项目的体验实现有意义的教育,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或者启发学生的情感。“综合模式”是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在经历了一要素论、二要素论、三要素论之后所出现的多元要素构成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设计的思路构建

2.1课程目标设计

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开展强调了对课程目标的重视。有学者认为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以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实现及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被定义为目标模式,其经典形式为“泰勒原理”,即通过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的回答,构建课程设计的模式。美国课程理论专家蔡斯(RobertS.Zais)将课程目标划分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目标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上的课程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最近成果。本文采用第三层次的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目标理解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预期学习结果”。

2.2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基础类项目、破冰类项目、激发类项目和升华类项目。课程的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每次课程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组合,以实现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实例分析

大一新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他们带着期望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彼此渴望交流,但是常常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相对与中学的课程,大学的课堂相对松散,没有固定的教室和时间让同学之间有更多频繁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助于让班级同学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本文以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心理素质拓展课程为例,就课程目标、班级规模、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程目标:从个人层面上,提高新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团队层面上,增强班级同学熟悉度、集体凝聚力、提升团队意识。课程班级规模:30—60人。

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选择破冰类和基础类的项目,项目的选择遵循有的放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素质拓展论文篇2

[摘 要] 职业作为生存的手段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里。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他个人综合素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一生能否成功的决定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要素的内容随之会不断拓展,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即观念、态度越来越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笔者就此谈谈职业素质在意识形态中的基本的拓展内容。 【论文关键词】 职业 意识形态 职业素养 拓展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本文就从意识形态领域谈一谈职业素质的拓展内容中的基本部分。 一、树立科学的职业观 职业观由职业锚、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评价等要素构成,其中职业锚是核心因素,它是影响个人职业的重要决定力量。找准了职业锚,就找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时而自己最不能放弃至关重要的东西和价值观,这会让个体对职业目标的选择更加清晰。 1.找准职业锚。“职业锚”是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概念,该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埃德加·H·施恩最早提出的。职业锚是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遵循着个人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地探索,所确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和职业定位,是个人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职业锚由最初研究发现的5种类型拓展为8种:技术或职能型、管理能力型、自主或独立型、安全或稳定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在实际中个人的能力、动机、价值观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思想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身心素质),进一步强化把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产生健康高尚的职业目标。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不同的公司对职业道德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先做人再做事,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职业道德的内涵延伸为良好的个人品质。良好的个人品质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 二、科学认知自我,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要问题是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评估即科学认知自我。其目的是为了让个体了解自我,发现潜能,悦纳自我,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现状与未来理想职业之间的差距,帮助个体端正态度,从而激发自我潜能、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科学认知自我不是一次二次的探究和职业测评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过程。科学认知自我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究自己的能力优势。能力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在一个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同时又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能力往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人们已经学会了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指个体具有的潜力或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例如:一个人具有领导的潜能,只有在领导岗位上才能体现出来,否则永远是一种潜能。能力又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某些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画家需要具有良好的空间知觉能力及色彩辨别力等。个体能力差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地位越高对能力的要求越高。 2.探究自己的个性优势。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在处事时总是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行为风格。如有的人对细节敏感;有的人关注整体;有的人善于决断;有的人灵活多变;等等。个性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当他们

素质拓展论文篇3

(三)加强师资培训,积极进行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监控能力是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能否成功开设的关键,也是影响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因此,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队伍建设时,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来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强化他们对拓展训练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来吸纳校外拓展训练的优秀人才,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促进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素质拓展论文篇4

1.2活动组织盲目性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完整的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其活动组织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训练重点不突出,素质拓展训练的目标难以实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一味增加班级活动数量,而不重视其举办质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没有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产生实质效果。素质拓展计划沦为学生获取学分的一种手段,违背了其计划制定的初衷。

1.3申报项目简单化

在进行素质拓展项目申报时,各类单位、社团、班级等必须要填写项目申报时,确定其项目类型和提升目标。但目前各申报主体的申报项目过于简单化,项目类型填写错误率高。同时,整个项目实施计划过于简单,缺乏统一思想,没有突出项目设计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活动策划者的策划水平不足、活动组织不到位。

1.4参与活动被动性

对学生而言,参与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学分,而不是培养和提升其综合素质。在活动参与上,学生对学校、院部、班级等组织的精品活动了解不足,只是从自身特长和喜好出发,随意参加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方案。另外,由于素质拓展培训效果的保持时间较短,无法马上产生绩效。因此,很多师生在活动结束后没有看到预期效果,对这类活动失去了信心。

2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

素质拓展训练也称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集人格、体能、心理、管理等众多训练类型于一体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训练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目前,素质拓展训练已被广泛地应用至心理素质、领导力、决策力、沟通技巧等的培训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2.2是构建高职院校特色课程的需要

当前,各高职院校均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突出其办学特色和教学优势,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并制定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计划,以保证其人才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2.3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拓展运动作为一种新型培训和教育手段进入我国,并呈现出高速发展状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可。目前,国家机关、外企以及其他一些现代化企业纷纷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其人才培训体系,并制定了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计划。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对高职院校而言,将专业与素质拓展这二者相结合,对培养社会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实际意义。

2.4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

效能感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为深入开展高校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和联合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其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启发其想象力,对于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科学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计划的有效途径

3.1搞好宣讲培训,重在计划指导

素质教育与拓展是什么与有什么作用应当在学生的思想里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学分或者其他。学生对素质教育与拓展的理解不够透彻也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一个发展障碍,老师或者学院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个素质拓展的介绍和阐释,以保证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3.2大力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

学生会、共青团、各类学生社团应该立足当前高职学生的共性特点,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学生的特征的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和锻炼其综合能力,激发其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搭建平台。

3.3拓展课程多项化,项目创新化

一方面,学校可以围绕职业素质培训这一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素质培训方式和手段,提高其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各院部可以通过选拔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艺术团,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文艺骨干队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艺表演和素质拓展训练当中,并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社会,丰富生活体验。此外,学校还与有关企业开展多领域合作,联合举办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干部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可举办或参加国家或省级的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苦练专业技能的动力。

素质拓展论文篇5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高校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素质拓展活动也就当然地成为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虽然不能代替课堂专业知识教育,却能对课堂专业知识教育起到积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联系社会实践的桥梁和纽带。然而,要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素质拓展的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并产生良好的效果,切实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还需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和素质拓展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包括专题演讲、创新计划、社团活动、开展学术沙龙等)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进而促进就业,为国家输送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素质拓展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还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自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出以后,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然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虽然推行了多年,但到目前为止,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的范围还较小,实施效果还不很理想。其中,不能科学地处理大学生素质拓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问题是素质拓展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毋庸置疑,课堂学习是进一步的拓展活动的基础,没有专业理论知识的铺垫,就而一味地强调实践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来自教师的灌输,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决定了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量,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即使采用案例教学,学生的主动性有一定的增进,也要受到教师的操控,不能真正启动发现式或体验式学习。而素质拓展活动则不然,它可以全方位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体验发现的乐趣,并从中学习到知识。

素质拓展活动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素质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素质拓展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与拓展课堂的学习,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素质拓展活动可以巩固和加深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当素质拓展活动需要利用课堂教育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其完成时,学生就会主动而充分的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无疑会强化、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素质拓展活动大多不会只要求运用单一课程的知识,因此有助于学生融通所学,打各门专业课程的限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素质拓展活动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新渠道

素质拓展活动会促使学生将已经巩固和融通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检验和完善,从而收获新知。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调研实践、实战模拟、学术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方能日臻完善与成熟,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素质拓展活动对专业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实现了知行合一,其缩短了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成才、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引导学生追逐学术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拓展活动是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

素质拓展活动可以局部替代课堂教学,使原本偏重于说教性的课堂教学的知识通过素质拓展活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其优势在于利用素质拓展活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特点,使课程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并由于是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尤其在科技创新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这种研究能够得到专业导师的指导,正是在这种指导下,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科研的能力。学生通过素质拓展活动中的有效方式再现、运用、消化课堂知识,从而对课堂教学计划内的知识进行巩固。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江苏科技大学展开调查走访,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与分析,得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时间、精力分配上的冲突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课业压力之下,不可能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素质拓展活动。有27.27%的学生很少参加或不愿意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原因是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学生们是愿意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但不愿意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所以,他们基本上是希望能够把素质拓展活动当做一门课程来安排。

(二)素质拓展活动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对于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主要原因,有98.2%的同学选择了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这一选项,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需要加强培养的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动机是积极的、明确的。但学习仅凭热情和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学校层面加以正确的支持好引导。调查显示,有67.9%的同学比较希望素质拓展活动取得的成绩能算到综合成绩中去,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如今,高校对学生的评价尚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甚至市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导致素质拓展活动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即使有些高校对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有一定的考核,也往往因为缺少客观记录和考察手段,导致部分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倾向于形式主义,而忽略了素质拓展活动的实际功能。

(三)学校层面制度和资源支持及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师资方面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缺少科学性的筹划与专业化的指导。素质拓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一定意义上讲更需要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拓展活动大部分是由学工部门组织开展的,专业教师只是受邀参与,并不与工作量直接挂钩,一定程度上也是靠热情在支持,不能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另外,还缺乏配套的经费支持、各种专用的硬件设施和相关的制度保障等。从调查结果中也能看出,制度性制约和资源配置的缺失使活动开展受到限制,不足以调动更多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三、建议和措施

(一)要认识到素质拓展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应该着眼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目标要求,真正将素质拓展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来建设。这就要求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在素质拓展的活动安排上要有计划性,要规范化,制定完善的素质拓展活动保障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全面负责指导并开展全校性的素质拓展活动。整合教务、学工、团委、学生社团和专业院系的资源,明确分工,从教学体制的完善、教学计划的修订、师资的配备、学生参与的指导、物质条件的保障等方面加以改进,既发挥好素质拓展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又充分发挥素质拓展活动的独特功能。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申请、开展、管理,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档案管理,强化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保障和监督。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计划性,有关活动要提前通知,避免时间冲突。增强规范性,严格活动过程管理,注意活动细节控制,保证活动安全。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设置拓展内容

课堂的理论教学是实施素质拓展活动的基础,只有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实现拓展活动的目的。所以,要完善高校的各种教学体制,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来确保教学质量,真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结合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设置拓展训练的内容,才能达到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着力进行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指导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专业的指导教师是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从拓展活动的选题、内容的布置、过程的实施和结果的评定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同时选拔和培养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也历来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对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工作量,纳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与职称评定和科研业绩直接挂钩,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四)将素质拓展活动与学生综合测评衔接起来

在学生综合测评中将素质拓展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标准之一;与学分相衔接,开设独立的公选课程,增加相应学分;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拓展活动的监控指标体系,对学生参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考核;设立针对学生的专项奖学金,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郭晓,张宾.大学生素质拓展在高职院校推广的可行性[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2).

素质拓展论文篇6

我校在当前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过程中,有着学生热情高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学生数量多、认证情况复杂等情况,因此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概括如下:

(一)计划理解不透彻。部分同学和班级素质拓展小组没有真正认真地组织本班级同学来学习校素质拓展管理中心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内容,所以从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到每个同学未形成对素质拓展的统一思想和规划,班级团支部没有制定具体的素质拓展计划,甚至只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形式来完成。

(二)活动组织盲目性。班级由于没有形成系统性、思想性的素质拓展实施计划,所以只是随机性地组织一些活动,将素质拓展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班级活动的数量不少,但是质量不高,对于同学们的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使素质拓展计划仅仅成为一种获取学分的手段,失去了素质拓展计划本身的目的和指导意义。

二、学分制的作用

学分制是一套比较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不仅具有客观、直接、人性化等显著特点,还对完善管理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学分制增加了制度的执行力。保守的管理模式中,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大都直接与学生的评优、奖励、资助直接挂钩。鉴于情面,有些学生干部、平日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违反规章制度时就有可能不按这些规定执行,这样就削弱了制度的执行力。反过来讲,如果特别认真地去执行,当学生的惩罚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他又会觉得学校没有人情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如果实行了学分制管理,学生所有的加分和扣分项目一目了然,可以杜绝在执行奖惩制度的人情因素,这样,既是对加分学生受到极大鼓舞,也可以让扣分学生在不伤害情面和自尊的情况下受到教育,因此,这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二)学分制管理满足了学生的精神追求。学生之所以愿意参加学校活动,不只是为了能得到学校奖励和顺利拿到学校文凭,更重要的实现自我价值,以成就感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学分制管理则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所得到积分越多,说明他的表现越好,能力越强,其本人的成就感也就越强。这种成就感给他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是金钱、物质待遇所不能比拟的。

三、素质拓展学分制指标体系设定

实施的素质拓展学分制要在高职教育这个准职业环境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考试与培训等指标进行全面的、规范的、科学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成才评价体系,另外还可以在上述指标下设置二级指标。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强制性作用,进一步转化为自律行为,同时为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和驱动力。

(一)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素质拓展积分的设定。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素质拓展积分由政治信念、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表现和政治学习竞赛等指标组成,并通过行为体现,在系部、学院和社会具有积极影响。例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文件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篇加2分等。

(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积分的设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和自我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使学生能更多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并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自身综合能力的,设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对学生自身、系部、学院、社会具有发展性作用。例如,参加义务献血每次加2分,慰问孤寡老人每次加1分等。

(三)科学技术与创新成果素质拓展积分的设定。对高职生来讲理论学习和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等同等重要,理论水平更多从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中体现,学生必须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创新和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例如,发表学术论文分不同级别每次加1-10分,参加各类比赛按成绩加分等。

(四)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素质拓展积分设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学院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是学生活跃氛围的重要保障。健康的身心发展是学生其他一切发展的前提,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例如,参加学校文体赛事,每次加2分等。

四、制度保障

为了有效推进素质拓展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学校必须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一)要对各类活动进行具体积分量化。各部门根据本部门所组织的各类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制定具体积分标准,务必要做到涵盖范围广泛,不留死角,标准明晰,档次明确,不给后续学分统计工作留下人情操作的余地。

(二)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级各类活动,相关部门要在学校统一的基准线上科学、准确地评价本部门所组织活动的意义所在和含金量水平,避免出现甲部门高质量活动积分却低于乙部门低质量活动学分的现象。

(三)要统一各部门开具的积分凭证样式。对不同部门的开具的学分凭证,必须以相同的格式清楚地记录学分项目、分数和有效期等信息,同时保留案底,避免造假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方转,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实践与探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8)

[2]庄立臣,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模式构建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3]王隽,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素质拓展论文篇7

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全面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和有效载体,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亮点和重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全国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尤其是在一些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旅游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有利于培育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如何通过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然成为时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概述

早在2002年,团中央就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随后在北大、清华等63所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教育部、全国学联为了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而联合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系统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主要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记录和认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上下和校园内外,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各个过程和各大环节,使得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服务和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能够做到具体化和制度化。此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国内,大学生素质拓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搜索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1101条结果。关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主题”搜索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80条结果,“主题”搜索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旅游;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44条结果。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就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何仕(2006)提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和谐发展”的特征。在知识方面,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应用性知识[1]。周艳华(2014)以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大对素质拓展活动宣传、拓宽活动渠道、构建专业竞赛平台以及加强社会的认同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毛维国(2012)以衢州学院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得出目前应用型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改革管理机制;第二,创新课程体系;第三,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第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3]。

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仅仅掌握传统意义的单项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社会对人才是要求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传统素质拓展教育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学生期望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求,要想真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一)适应市场的需要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市场的全面接轨,社会和行业发展对旅游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与现实的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人才短缺与就业艰难同时并存的奇怪现象悄然产生。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两大问题日益突出[4]。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旅游企业认为,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视“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其次是“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性”素养,而对“专业的地理、植物、建筑学知识”重视度最低……用人单位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最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其次是“数理统计能力”,再次是“管理理论知识”……对员工英语水平要求看, 旅游企业对员工英语要求注重实用性, “基本服务用语,能进行日常交流”要求最高,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对计算机能力要求, 近70%的单位要求员工掌握“办公自动化”水平[5]。另外,调查还显示,招聘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最重视的“操作技能”,其次是“旅游专业知识”,“工作经历”被重视程度处在第三位。

(二)高校育人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2年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尽管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但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程度并不相同。素质拓展的核心是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对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和综合提升,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熟、成才所必需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训练。构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是高校育人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渠道。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已经成为与课堂理论教学体系、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支撑的三大育人阵地。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建设是各大高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素质教育的需要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也具有综合性,这样的人才才具有就业核心竞争力。现代旅游从业人员面临的不仅是职业技能方面的问题,而且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非专业的社会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专业综合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一些非专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支撑,包括个人的责任心、意志力、道德感、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等。应用型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由于很多学校办学历史较短,且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甚至依然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的探讨和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改革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原有的那种片面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使素质教育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迫切要求尽快构建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素质拓展体系。

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如何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构建素质拓展体系,培养适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的具体举措

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博学识、宽视野、远见识、广适应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素质拓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选择和发展方向。

(一)依托日常管理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非专业素养。可以提前将旅游企业的一些管理元素有机引入学生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基础。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于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和自身形象都有一定的要求。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重点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的养成,可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通过不断地渗透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地培养男生的绅士风度和女生的淑女气质,从而更好地符合未来的职业需要。通过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比如,通过站位着装等礼仪训练促使学生学习职业礼仪规范、通过开展行为规范评比强化学生职业规范意识、通过法纪安全评比活动纠正违纪行为、通过培养学生法纪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通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通过加强学生卫生行为习惯管理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等措施,加强学生以职业行为规范为重点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特有的气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依托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拓展专业教育

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是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中进行提炼和设计,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模拟职业岗位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方式,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旅游专业适合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可有导游风采大赛、酒店服务明星技能大赛、旅游英语口语大赛、学生创业大赛、旅游辩论赛等,依托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延展和深化课堂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人士参加担任评委和颁奖嘉宾,这样既可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又是对学生专业素质表现的宣传,同时也为方便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在学院竞赛的基础上,选拔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通过强化培训,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的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三)依托讲坛平台,拓展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

讲坛活动在扩充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旅游专业可以创设专家学者讲坛、企业家讲坛、毕业生讲坛、院长书记系列讲座等讲坛,通过讲坛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掌握,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深化对学生专业知识教育、职业道德、职业心态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企业家讲坛,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普及就业指导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更好地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四)依托社团平台,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旅游专业可以设置旅游(研究)学社等类似的学生社团,社团下设涵盖学校已经开设旅游类专业的各个研究分社。然后以社团为载体,培育学术沙龙、知识竞赛、专题讨论会、辩论赛、志愿者服务等品牌活动,以品牌活动打造和支撑品牌社团。社团建设与活动紧扣学校育人中心任务,力争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依托课外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需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它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三大主要阵地之一。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既要求从业人员是个知识渊博的“杂家”,又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团队组织与协作、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从课外活动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平台的打造,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平台。

(六)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当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6]。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的既包括学生旅游行业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为了培养深受社会青睐的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我们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要注重专业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创新思维、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在掌握各种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相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注重产学研结合。

(七)依托课程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和科技发展前沿,过时的课程予以取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通过构建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旅游人才市场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质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该加强人文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得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得益彰。按“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教育。设置一些专业通识课程或专业综合课程,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压缩专业课程,增加人文素质课程,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贯通。学校可以与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一起研讨,把学校教学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相结合,把教学培养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相结合,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根据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构建基于职业通识能力(人文素质课程、行为素质课程和能力素质课程)和岗位核心能力(岗位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和岗位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参见表1。

表1 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课程模块 具体课程

通识课程 人文素质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形式与政策;军事教育等。

行为素质课程 劳动教育;体育与健康;入学教育;形体训练、口才训练等。

能力素质课程 沟通技巧;英语口语;旅游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

专业课程 岗位基础课程 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职业规范;客源国概况;旅游礼仪;旅游岗位英语听说训练;办公软件实训;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等。

岗位核心课程 导游实务;旅游政策与法规;生态与海洋旅游;旅游景点讲解;旅游英语;导游服务英语;旅游出入境领队实务;旅游策划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管理与实务等。

岗位拓展课程 旅游专题前沿讲座;前厅服务技能实训/客房服务技能实训/餐饮服务技能实训;韩语/粤语/日语/俄语;体育舞蹈/摄影等。

四、结论与探讨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各种资源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在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素质拓展活动的社会认同度,加强教师对素质拓展活动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社团实践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参与素质拓展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得大学素质拓展活动成为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拓宽素质拓展活动渠道,加快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参与程度。同时,规范学校各种学生活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时间和空间。建立科学协调的素质拓展活动运作机制,探索素质拓展活动成效的测评机制,保证素质拓展活动的进行和成效。

当然,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主要表现为素质拓展活动对学生正常学习娱乐时间的挤占、学生安全方面难以完全得到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难以得到有效激发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摸索解决。

参考文献

[1]何仕.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5):718-723.

[2]周艳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42-143.

[3]毛维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4]张岩,顾文静.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59-60.

[5]刘昌雪,汪德根.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对81家旅游企业调查结果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459-463.

[6]张淑贤,刘海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6):127-129.

Counter Measures of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bout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ZHOU Yilong

素质拓展论文篇8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素质拓展论文篇9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大学生;素质拓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全面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和有效载体,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亮点和重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全国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尤其是在一些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旅游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有利于培育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如何通过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然成为时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概述

早在2002年,团中央就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随后在北大、清华等63所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为了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而联合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系统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主要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记录和认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上下和校园内外,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各个过程和各大环节,使得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服务和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能够做到具体化和制度化。此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国内,大学生素质拓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搜索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1101条结果。关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主题”搜索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80条结果,“主题”搜索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旅游;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44条结果。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就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何仕(2006)提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和谐发展”的特征。在知识方面,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应用性知识[1]。周艳华(2014)以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大对素质拓展活动宣传、拓宽活动渠道、构建专业竞赛平台以及加强社会的认同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毛维国(2012)以衢州学院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得出目前应用型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改革管理机制;第二,创新课程体系;第三,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第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3]。

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仅仅掌握传统意义的单项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传统素质拓展教育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学生期望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求,要想真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一)适应市场的需要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市场的全面接轨,社会和行业发展对旅游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与现实的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人才短缺与就业艰难同时并存的奇怪现象悄然产生。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两大问题日益突出[4]。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旅游企业认为,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视“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其次是“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性”素养,而对“专业的地理、植物、建筑学知识”重视度最低??用人单位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最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其次是“数理统计能力”,再次是“管理理论知识”??对员工英语水平要求看, 旅游企业对员工英语要求注重实用性, “基本服务用语,能进行日常交流”要求最高,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对计算机能力要求, 近70%的单位要求员工掌握“办公自动化”水平[5]。另外,调查还显示,招聘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最重视的“操作技能”,其次是“旅游专业知识”,“工作经历”被重视程度处在第三位。

(二)高校育人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2年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尽管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但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程度并不相同。素质拓展的核心是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对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和综合提升,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熟、成才所必需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训练。构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是高校育人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渠道。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已经成为与课堂理论教学体系、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支撑的三大育人阵地。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建设是各大高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素质教育的需要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也具有综合性,这样的人才才具有就业核心竞争力。现代旅游从业人员面临的不仅是职业技能方面的问题,而且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非专业的社会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专业综合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一些非专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支撑,包括个人的责任心、意志力、道德感、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等。应用型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由于很多学校办学历史较短,且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甚至依然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的探讨和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改革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原有的那种片面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使素质教育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迫切要求尽快构建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素质拓展体系。

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如何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构建素质拓展体系,培养适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的具体举措

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博学识、宽视野、远见识、广适应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素质拓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选择和发展方向。

(一)依托日常管理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非专业素养。可以提前将旅游企业的一些管理元素有机引入学生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基础。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于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和自身形象都有一定的要求。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重点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的养成,可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通过不断地渗透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地培养男生的绅士风度和女生的淑女气质,从而更好地符合未来的职业需要。通过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比如,通过站位着装等礼仪训练促使学生学习职业礼仪规范、通过开展行为规范评比强化学生职业规范意识、通过法纪安全评比活动纠正违纪行为、通过培养学生法纪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通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通过加强学生卫生行为习惯管理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等措施,加强学生以职业行为规范为重点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特有的气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依托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拓展专业教育

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是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中进行提炼和设计,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模拟职业岗位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方式,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旅游专业适合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可有导游风采大赛、酒店服务明星技能大赛、旅游英语口语大赛、学生创业大赛、旅游辩论赛等,依托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延展和深化课堂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人士参加担任评委和颁奖嘉宾,这样既可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又是对学生专业素质表现的宣传,同时也为方便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在学院竞赛的基础上,选拔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通过强化培训,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的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三)依托讲坛平台,拓展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

讲坛活动在扩充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旅游专业可以创设专家学者讲坛、企业家讲坛、毕业生讲坛、院长书记系列讲座等讲坛,通过讲坛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掌握,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深化对学生专业知识教育、职业道德、职业心态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企业家讲坛,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普及就业指导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更好地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四)依托社团平台,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旅游专业可以设置旅游(研究)学社等类似的学生社团,社团下设涵盖学校已经开设旅游类专业的各个研究分社。然后以社团为载体,培育学术沙龙、知识竞赛、专题讨论会、辩论赛、志愿者服务等品牌活动,以品牌活动打造和支撑品牌社团。社团建设与活动紧扣学校育人中心任务,力争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依托课外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需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它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三大主要阵地之一。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既要求从业人员是个知识渊博的“杂家”,又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团队组织与协作、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从课外活动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平台的打造,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平台。

(六)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当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6]。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的既包括学生旅游行业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为了培养深受社会青睐的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我们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要注重专业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创新思维、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在掌握各种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相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注重产学研结合。

(七)依托课程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和科技发展前沿,过时的课程予以取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通过构建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旅游人才市场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质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该加强人文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得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得益彰。按“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教育。设置一些专业通识课程或专业综合课程,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压缩专业课程,增加人文素质课程,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贯通。学校可以与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一起研讨,把学校教学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相结合,把教学培养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相结合,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根据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构建基于职业通识能力(人文素质课程、行为素质课程和能力素质课程)和岗位核心能力(岗位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和岗位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参见表1。

四、结论与探讨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各种资源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在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素质拓展活动的社会认同度,加强教师对素质拓展活动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社团实践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参与素质拓展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得大学素质拓展活动成为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拓宽素质拓展活动渠道,加快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参与程度。同时,规范学校各种学生活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时间和空间。建立科学协调的素质拓展活动运作机制,探索素质拓展活动成效的测评机制,保证素质拓展活动的进行和成效。

当然,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主要表现为素质拓展活动对学生正常学习娱乐时间的挤占、学生安全方面难以完全得到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难以得到有效激发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摸索解决。

参考文献

[1]何仕.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5):718-723.

[2]周艳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42-143.

[3]毛维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素质拓展论文篇10

一、素质拓展主要形式

1.信任支撑下的心理挑战

信任背摔是拓展训练中一个经典的项目,其操作要求是团队中的一名学生站在高度为1.6米的台子上,背对下面向后倒,其余的学生两人一组用特定的方式去接从台子上倒下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高度后倒下去,内心多少有一种恐惧感。这个项目的内涵所在就是使学生充分感受信任的重要性,对比实际操作与观察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操作的作用和操作的真正意义。感受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不断使自我在心理层面上得到突破和发展,进而推动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团队压力下个人心理极限突破

拓展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应该是断桥和空中抓杠,完全属于个人心理挑战项目,许多学生在跳跃前或跳跃后都有极度恐惧的表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想放弃,但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全员参与,不允许任何人退出,在团队的鼓舞下,每个学生都会振作起来,充满勇气,勇于超越。

3.互助双赢与多赢下的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的主体理念是“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其主要内容是以团队为单位去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每个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充分团结协作,其中逃生墙、钢丝桥、建绳房等几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将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要求个体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友,获得队友对自己的支撑,体会主动付出才会得到回报,感悟“人”这个字的深刻内涵——撇和捺之间的相互依靠支撑,感受人的社会性。

4.突发紧急情境下的心志考验与突破

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几个项目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时间紧而且情况危急,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所有学生将面临“生命危险”,这种情景模拟设置会使得学生在很大的压力下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在焦急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寻找方法、争论甚至争吵。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性

高中生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会突发奇想地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拓展。

2.注意素质拓展内容的选择

由于高中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因此选择适合他们的素质拓展内容,才能保证这些课程内容顺利地融入高中体育课程当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素质拓展训练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而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还不完全具备参加所有素质拓展课程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拓展项目至关重要。

3.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评估机制,对于加入高中体育课程的拓展项目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加以评估,保证拓展项目的适合性和有用性。

三、结语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潜能,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有利于高中体育课程的素质化教学,也是对其进行素质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步骤,对于我国高中生整体心理和生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素质拓展论文篇11

素质拓展训练是适应人才的培养需要而产生的,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大学生是在安逸平和的环境中长大的,很少经历过磨难,而且由于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使得他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傲或自卑、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之路。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针对心志、身体、品格3种基本素质,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挑战而又不乏人生智慧的活动,使学员从中体验、反思、领悟,使受训者的人格素质得到提升。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通过“营造氛围、身临其境”来提升个人和团体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的一种培训方式,有助于科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在充分认知自我的情况下科学规划人生,因而在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全面人才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感知力和接受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大学生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缺乏挑战精神;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式,产生心理高压;单纯的“三点一线式”学生,抗挫折和打击能力弱;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力量先天不足等。所以,在高校中全面开展拓展训练是势在必行的。

拓展训练着眼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弱项,精心的设计了能够震撼他们心理的挑战极限项目,能够让他们在完成一个个惊险刺激的高空项目过程中,接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当今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完善的知识结构,只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智力成本,没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投入社会竞争后还是将无所作为。拓展训练尽管不能教会大学生们如何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然而,拓展训练却能使大学生的挑战精神得到激发,人格得到完善,能够让他们更有信心地投入到社会,做一个成功的社会人。这种由拓展训练带来的效果,是其他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二)有利于塑造团队意识和精神

沟通与交流是生存的重要方式,而合作则更是确保生存质量的关键。当代大学生虽然与时代的潮流接轨较快,但在沟通和交流方面,特别是合作方面,还受到意识性、主动性不强的局限。狭窄的生活圈子,阻碍了人际关系的融洽;社会的负面影响,堵塞了真诚交往的渠道。久而久之,团队的意识必然随之淡化,团队的积极作用更无从谈起。拓展训练部分项目蕴含了沟通、协作、配合的哲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最生动、最感性的实践。挑战项目前,一些大学生觉得不可思议,有的甚至表示没有胆量完成。然而,通过培训师的引导和同伴的鼓励他们都接受了挑战,同时,充分认识到,这些项目对团队的合作能力挑战很大,团队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可是,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认识,就业难还与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有关。许多大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在对任何事情都浅尝辄止;对自身价值认识不清;对社会角色定位不准确。拓展训练,采取参与训练、双向交流、亲身体验、共同分享的互动式教学,使大学生更易于认识自我和约束自我。对所设置的挑战项目,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无论如何是完不成的。而完成项目后,学生会通过深刻的感悟,将其带到学习工作中,从而把自己培养成心态良好、思维开放、坚强自信、有团队精神、有沟通能力、忠诚且善于学习的高情商的人,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从而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具有竞争力。

二、素质拓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广泛推进素质改革教育,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目前,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培训师均聘请于素质拓展培训公司,当前的素质拓展行业中,各型各类的素质拓展公司日益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主要作用,他们的存在使得素质拓展培训得以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但不可否认的是,专业化的素质拓展培训公司在不断推进素质拓展训练广泛传播的同时,也日渐暴露出难以掩饰的弊端和问题,如普遍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

(一)从团队教练上看

素质拓展公司的团队教练往往由退伍军人和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及有相关经验的社会人员构成,且工作方式多为专兼职相结合。团队结构不稳定、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团队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受团队教练的学历结构、社会阅历和人文素养所限,普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使得素质拓展培训公司在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往往“只重事实、不重理论”,在引领入境及感悟分享的过程中就事论事,对受训者的领悟、激发和教育普遍缺乏广度和深度,总之,因对培训活动指导不力,导致活动项目的层次化、系统化、人性化等方面与学生的要求差距较大,这使得拓展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从培训对象上看

专业化的素质拓展公司的培训对象为社会的各类人员和各类群体,培训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这也使得素质拓展公司难以科学、深入、系统地把握各类培训群体的自身特点。就当代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专业化的素质拓展公司在培训中难以做到科学定位、准确把握,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拓展培训很难在大学生思想中产生颠覆性效果。

(三)从本质目的上看

由于素质拓展公司进行拓展培训的初衷在于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色彩,缺乏必要的公益性。在传授知识和激发潜能的同时,出现教育功能和价值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从根本上限制了素质拓展培训应有功能的发挥。

三、解决策略

高校着力打造的素质拓展“自训”团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在充分认知自我、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相比较市场化的素质拓展公司而言,高校素质拓展“自训”团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一)师资团队结构合理

高校素质拓展“自训”团队的教练可选自思政战线上的学生工作者,且学历结构合理,在拓展培训中真正做到以“素质”为核心,以“培训”为手段,以“理论”为引擎,以 “知识、能力、人格”为核心理念,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在体验式拓展培训和感悟分享中能够科学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疏导与教育,使得素质拓展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高度和知识深度,强调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精神境界的同步训练和提升。拓展训练课程是由多个针对不同训练目的的多个学科项目组成,这些项目的使用按照不同的训练目的进行排列组合,将不同类别、不同应用层次的项目穿插使用,这对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很高的要求。

(二)善于把握学员动态

选拔思政战线上的学生工作者作为大学生的拓展教练,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心理特征。便于因材施教,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实践中提升工作理念和工作水平,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新特点新情况的素质拓展活动,增加项目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整合校内外一切有价值的德育教育资源,分年级分层次对学生开展活动,如,针对一年级新生所制定的课程计划主要从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使学生能够通过项目的操作以及从课程的推进来发现自身及班级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高校素质拓展“自训”团队目的在于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到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服务式教育和培训,非营利性是“自训”团队的根本特性,这使得“自训”团队能够真正将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作为提升个人和团队生存与发展能力的一种培训方式而广泛传播,这种非营利性的思想意识和导向会使得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也正因为他的公益性,高校可以通过培训提升素质拓展队伍的专业性。召开专题讨论会议,开展课题研究立项,组织相关负责人到兄弟院校考察获取经验,不断提高素质拓展领导小组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创建更为全面合理的项目内容和形式[1]。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新兴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智能体系,培育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大举措[2]。当然,要确保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的效果,高校除了建有自训团队外,还要制定长远规划与具体落实措施,完善培训规划,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计划的实施工作,把“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日常管理做好衔接,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操作机制、评价机制和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保证培训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进行。

素质拓展论文篇12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素质拓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获锻炼、得启发,有助于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心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

1.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该工程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规划[1]。由此可见,在教育对象和目标方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青年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为着力点,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整合教学主渠道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资源和各类活动,帮助和引导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健全心智、全面成长。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坚持以德育为先的原则,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日常素质拓展活动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锤炼,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作用,充分体现了素质拓展计划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2.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主要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这六个方面开展。素质拓展的主题涵盖了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2]。通过丰富的主题内容,具体而生动的形式,素拓活动给学生带来真实而丰富的体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目标渗透到学生的思考、实践和参与的每个环节中,进一步丰富并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一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二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通过开展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三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大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提高文化素质。四是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完善,通过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的智力、能力、身心、情绪都得到发展。

3.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高等学校原有的单一式“灌输”教育教学法比较而言,集思想性、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认可和喜爱[3]。它以其独特、巧妙、精当的设计弥补了学科教育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中化,有效结合了课内与课外、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它要求教育对象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选择性特点。事实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具有独到之处,它改变了通过课堂教学改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单一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素质,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创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大学素质拓展计划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1.内容的丰富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内容极其丰富,通过文化艺术与体育竞技、学术科技与专业技能、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富于思想性的活动为主体,把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渗透到各项活动中,使学生作为直接参与者、策划组织者和获奖受益者的身份乐在其中。尤其能够使大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逐步受到影响,积极主动地接受素拓活动的知识和教育理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政治观念、道德境界,自觉提高综合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单纯的灌输和说教变得生动和潜移默化,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2.认证的导向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环节,一般依靠第二课堂活动来开展,活动成效往往难以定量定性考评,无法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则推行实施了认证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情况与学分挂钩,称之为“素质拓展学分”,创新了实践教育成效的量化考核指标。学生只有参加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各方面的素质拓展活动,并取得学校组织机构的认证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顺利毕业。这种以认证为导向的形式使得素质教育成果指标化、定量化和具体化,大大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自主参与,使学生从被动地参与活动转变为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地选择活动,并通过参与活动更好地树立目标、奋发成才,增强素质拓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3.对象的全员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于全体学生、塑造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卓越培养计划,具有全员性的特点。一般活动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而素质拓展计划推行学分认证,引导学生必须参与才能顺利毕业。因此,计划的实施对象覆盖了在校每一位大学生,伴随着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实践各环节,贯穿于课内外、校内外,以及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面,使教育更扎实、有效。此外,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成才需要,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从不同活动中吸收不同程度和方面的思想教育启迪,无形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覆盖面,实现了素拓计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教育形式的全程性和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实践体验式教育,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目前高校素质拓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指导思想不明确、与专业教学结合不充分、品牌项目不突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1.坚持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而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所展开的内容,无论是学术讲座、文体竞赛、文化活动还是社会实践,都是围绕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个中心。素拓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尽可能多开设一些具有思想导向性和行为指引性的素质拓展项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高且帮助大学生提高所需能力的活动,由此促进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未能和专业教学有效结合是导致不少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项目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4]。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往往被高校误认为是单纯以课外活动形式为载体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关系不大,导致素质拓展与专业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实际上,素质拓展活动涵盖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如思想品德、专业技能、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意识等。因此,要实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目标,必须把素质拓展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素质拓展与专业知识结合的新模式,既要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可通过开展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科技研究类素拓活动,使两者相融合,如科研讲座、“挑战杯”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和科研活动、学校老师的专业科研项目研究,专业论文的发表、专业技能培训等。另一方面要系统精心地设计素质拓展与课程教育的同步结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进展需要,设计与其同步的操作性强的素质拓展活动。如大一新生可围绕学习适应性问题开展素拓活动,大二、大三学生可侧重于提高专业能力方面的综合素质开展活动,大四学生可注重提升其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开展素拓教育。

3.着力打造素质拓展计划品牌特色项目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中,品牌特色是关键。通过创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品牌项目活动,可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特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高品质、更能满足个性发展的活动空间。思想性原则是素质拓展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着力打造适合学生专业特点、学校办学特色的高水平精品活动,并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活动氛围,使学生乐在其中,真正自觉地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Z].2002.

[2]邢存海.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08(2):79-81.

素质拓展论文篇13

高中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是对于体育课程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这种改革对于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拓展主要形式 

1.信任支撑下的心理挑战 

信任背摔是拓展训练中一个经典的项目,其操作要求是团队中的一名学生站在高度为1.6米的台子上,背对下面向后倒,其余的学生两人一组用特定的方式去接从台子上倒下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高度后倒下去,内心多少有一种恐惧感。这个项目的内涵所在就是使学生充分感受信任的重要性,对比实际操作与观察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操作的作用和操作的真正意义。感受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不断使自我在心理层面上得到突破和发展,进而推动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团队压力下个人心理极限突破 

拓展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应该是断桥和空中抓杠,完全属于个人心理挑战项目,许多学生在跳跃前或跳跃后都有极度恐惧的表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想放弃,但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全员参与,不允许任何人退出,在团队的鼓舞下,每个学生都会振作起来,充满勇气,勇于超越。 

3.互助双赢与多赢下的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的主体理念是“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其主要内容是以团队为单位去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每个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充分团结协作,其中逃生墙、钢丝桥、建绳房等几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将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要求个体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友,获得队友对自己的支撑,体会主动付出才会得到回报,感悟“人”这个字的深刻内涵——撇和捺之间的相互依靠支撑,感受人的社会性。 

4.突发紧急情境下的心志考验与突破 

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几个项目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时间紧而且情况危急,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所有学生将面临“生命危险”,这种情景模拟设置会使得学生在很大的压力下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在焦急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寻找方法、争论甚至争吵。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性 

高中生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会突发奇想地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拓展。 

2.注意素质拓展内容的选择 

由于高中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因此选择适合他们的素质拓展内容,才能保证这些课程内容顺利地融入高中体育课程当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素质拓展训练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而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还不完全具备参加所有素质拓展课程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拓展项目至关重要。 

3.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评估机制,对于加入高中体育课程的拓展项目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加以评估,保证拓展项目的适合性和有用性。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