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实用13篇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1

(一)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地区间存在着差异。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得到提高,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首次超过8年,2004年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但各地区间的受教育程度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明显地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各地区的文盲率近几年持续下降,地区间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中部地区比东部略低,西部地区的粗文盲率最高为10.21%;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利用方面,依据2004年的调查数据,无论是在每十万人口拥有的大学学历人数还是每十万人口拥有的研究生学历人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远远地低于东部地区。从每十万人口拥有的大学学历人口数来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只有东部的1/2多一点;而从每十万人口拥有的研究生学历人口数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东部地区的1/3多一点。要成功地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和西部地区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利用方面还面临较大的挑战。(表1)

(二)城乡之间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差异显著。城乡之间在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为9.43年,乡村为7年,乡村比城镇低2.4年;在文盲率对比方面,我国乡村人口粗文盲率明显的高于城镇,2004年全国城镇人口粗文盲率为4.91%,乡村人口粗文盲率高达10.71%,后者比前者高一倍多;在高等教育方面,虽然随着农村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有所增多,但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还远远低于城镇中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

(三)男女两性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群众中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种深层的文化理念还在影响着人们对男女两性在各方面的发展,使男女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为8.5年,女性为7.5年,女性比男性低1年,1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高达8.8年,女性则为7.6年,女性比男性低1.2年;我国女性人口粗文盲率明显高于男性,2004年全国女性粗文盲率为12.2%,男性粗文盲率为4.6%,女性粗文盲率是男性的2.7倍;在15~45岁青壮年文盲人口中,女性文盲人口所占比例达到70.76%,在每4个青壮年文盲人口中,有3个是女性。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在进一步的扫盲工作中,女性文盲是重点。男女两性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不均衡状况也很严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性别比还比较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在校大学本科学生的性别比为146/100,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同样,我国在校研究生的性别比为164/100人,男生更加明显多于女生。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决定了对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程度,以及培育这种素质的社会能力和家庭能力,因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起着基本的制约作用。而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各地区的科学文化素质存在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典型的具有共同症状的“贫困综合症”――越是贫困的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现代科学技术需求不迫切,吸收不了科技人才,越不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有限的资金只能顾及生存,无法投资教育以求发展;反过来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导致贫困。城乡之间的科学文化素质差异也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受总经济水平的制约,我国各地区之间按人口平均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差异很悬殊。一些相对后进的中西部省份,教育经费按学生人均分摊与东部地区相差很远。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他们对教育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缺乏认识,同时由于农村对教育的投资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使得办学条件偏差,教学质量也低,因此形成了农村低质量人口沉积,造成地域性贫困。而贫困是困扰人口素质的制约因素,造成人口质量的恶性循环,最终跳不出这一怪圈。与此相比,城市人口素质较高。城市人们思想意识较开放,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且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劳动力再生产能力强,所以城市人口素质比农村高。

(三)城市与乡镇的差异。直接受生产力制约的城镇化和非农化对人口文化素质影响很大。2000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城市为4.57%,镇为6.45%,乡村则达到11.55%。这说明中国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在高层次人才的分布上,城乡差异更为明显,如2000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达到研究生学历的比重,城市比镇高17倍,比乡高达102倍,城市与乡镇相差很悬殊。如何进一步培养和吸引高层人才是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对性别的传统认识。由于受经济收入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限制,加上历史原因形成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意识,我国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显著低于男性。近几十年来这一差别逐渐缩小,但迄今依然存在,从而在文化程度构成上形成明显的差异。在初等教育阶段两性差异还不大,而随着教育层次越高,男性就越来越多的超过了女性。此外,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这种差异就越加明显,在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人们很少考虑效益,而把受教育看成是一种对于两性都是当然的权利。女性文化程度偏低,对她们充分发挥社会经济职能及提高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显然是不利的,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素质也是突出的消极因素(妇女生育率与受教育程度成

反比)。

三、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实现平衡发展

(一)解决好农村教育融资问题。基础教育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可以部分由政府提供,部分由市场提供,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供给不足,是我国农村教育投融资体制存在的基本问题。我国农村教育资金问题不是资金短缺,而是整个国家财政体制内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应改革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机制,调整政府的支出权和收入权关系,加强其对应性;需要消除区域性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分布状况;持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政策性投入;增强义务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教育负债管理。

解决农村教育资金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最低质量标准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按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最低质量标准的义务性基础教育的要求,组织财政资金的来源;最低水平的、平均化的教育服务可由公共部门提供,超出平均水平的教育产品既允许由公立学校提供,也允许私立学校提供;生产单位的选择最好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进行。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2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茫茫数十载,素质教育在我国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天地?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状有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一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1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西部农村的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西部农村中小学是否按《纲要》的要求去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了呢?特别是有没有切实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呢?

事实上,在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成的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经济落后,使得西部农村的很多村校校舍到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就更别说投影仪、电脑、网络、闭路电视系统、大屏幕彩电和教学监控系统了。这对试行新课改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虽然国家逐年在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的投资,但是真正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时日。目前,广大的西部各省市村级小学都与现代信息技术无缘。

2师资力量薄弱,配置不尽合理,使西部农村的教育改革步履维艰

我国西部许多地区,由于近几年在校学生人数的逐渐减少,使学校教师表面上出现了“过剩”的现象,但是从所开设的课程来看,有显得极为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学科结构也存在严重偏差,而这些教师又主要集中在教育实力薄弱的村级学校。在很多乡镇的各所学校中,物理、化学教师多为半路出家,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课程教师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开足课程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最简单地说,单是音体美课程的开设就需要一大批专业教师,退一步讲即便是都能开足课时,谁又能保证质量?特别是在新课程中,能胜任一些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更是没有,但有些中心小学的师生比例却严重超标,这种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和学校之间的教师人数比例失衡的教师配置不合理状况,严重的制约着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再加上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经济落后,无法吸引优秀师范人才扎根西部。由于价值规律对人才资源的调配自然作用,西部民众教育支付能力的有限性根本无法吸引发达地区的教师人才。在人才流动的市场取向的条件下,反而使西部高校培养的教师人才纷纷流向东部发达地区,成为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输入的源泉。同时原本在西部工作的教师从业人员,也在积累了一定的从业经验后,成为发达地区教师职位的“抢手货”,在人才流动的市场趋势下流入东部发达地区。

3单一的评价机制,使素质教育成了变本加厉的应试教育

高考制度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也有它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高考指挥棒的“隐形”作用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最终评价也是唯分数论,分数也成了学校评价每一个科任教师的主要依据。在这种以分数作为唯一尺度的评价机制下,素质教育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教育怪相。某些地区更是将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推向极致,就是划定一个标准,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比较,对于未达标的教师进行罚款,甚至末位淘汰。在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单一的考核办法下,一方面,会导致教师给学生施加很大的压力,课外活动时间被严重“掠夺”,课业负担急剧加重。小学生晚上十点以后还有做不完的作业,六年级还有补课现象。这种让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会使学生过早的产生了极度的厌学情绪,相应地,学生就会找一些娱乐场所来放松自己,如逃学、进网吧、打台球等等,久而久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会使教师之间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不正常的竞争。

评价是总结经验,克服缺点;评价是激励先进,激发后进。我们虽然打出的素质教育的大旗,但是,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恐怕这杆旗帜不会飘扬多久,就会遭到人们的质疑。

4社会差别的存在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强化了应试教育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人,追求生活的美好是每个人的愿望。在我国目前阶段,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处境,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高考是一条主要途径。特别是西部农村青少年,凭借读书升学来改变自己命运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大学有限的招生名额成了莘莘学子的竞争目标,大家都渴望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争得一块蛋糕。

“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等等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大大强化了应试教育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入世”的功利思想,在今天并没有失去其依存的土壤。正因如此,对知识的追求演绎成了对完美人生的追求的同义语。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能否为社会所用作为衡量标准,以别人的认同为标准,使人失去自我。不论自己或别人,都会觉得“没用”,“书白读了”。不仅自己觉得脸上无光,失了面子,家人也有同样的感受。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面对西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全社会,包括教育部门、学校、家长,都应该好好检讨和反思:为什么孩子会累得让我们如此心痛?为什么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远?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3

在提倡科教兴国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在农村边远地区,素质教育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学校领导及教师都不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那么,语文教学当中到底与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边远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也与素质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面。语文教学要改革创新,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一个重中之重的环节。

一、农村边远地区的语文教育发展现状

由于边远农村地区的文化、经济相对落后,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习文化知识不够重视,这已经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从小学到高中甚至于大学,所以,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农村地区目前的语文教学不容乐观,主要是社会上就业压力大,从而使学生及家长对上学产生一种不抱希望的心态。而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慢,生活迫使农村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学生中也有一部分被金钱动摇,流失辍学在外。育被当成走过场,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发展与提高。

二、对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浅薄,缺乏创新精神

在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还比较落后,所以造成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比较少,更谈不上创新精神了。一个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大,由于长期形成忽视教育的心态,语文教育更不受人们的重视,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人们对素质教育更是一无所知。另一方面是教育者认识不足,在教育教学中,宁可重视学外语和数、理、化等,也对语文教学只字不提,好像把语文教学谈化了,忘记了。而一部分教师则不注重自身的学习,本身的语文基础都不好,教起学生来比较吃力,往往敷衍塞责;这样怎么能搞好教学工作呢。所以,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强化培训是势在必行的,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语文教学当中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基础的知识水平,不要只注重应试能力,而要注意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重视传统文化精粹的学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古人重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在文学方面,吟诗作文是古时的重要科目。而今天,有的人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返古不化,是落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习孔子“敏而好学”的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的主张等等。对于好的文化我们一定要学习与继承,现在很多外国人都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学,把我国的文化精髓借为他用。所以,学习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我们要提倡,要发扬。

四、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互相联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语文教学要与其他的学科互相联系,不能脱离开来,因为任何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语文教学是国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例如:语文学不好的学生,那么就会影响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力;也会影响到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学习。所以,语文教学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必须要引起更多的重视,要改革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变得使学生学之有味,学有所成。

五、因地制宜,改革语文课教法要结合实际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要改革语文课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首先要提高广大师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学习发展的空间,多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学习的语文素质不仅是单一的文化知识,还有德育、智育、美育都离不开语文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把握人生正确的道路。各地区的学校人文环境、历史背景及地理条件不一样,在教学改革当中要因地制宜,求实创新。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4

引言

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要求“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要提高应用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等等”。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中,将“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贯通、不断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列入综合研究项目的选题内容。

从目前我们检索、搜集到的国内外资料看,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一些特点和态势。

首先从研究范围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学段内的研究向跨学段的研究发展。如法国的研究(虽不用素质教育这一提法,但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精神是一致的)从初中向高中延伸,我国的研究从单个学段走向多学段的研究,如“九五”期间,攀枝花钢铁公司肖信珊同志负责的《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区域性改革》,就是研究小学、初中学段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问题。

其次从研究内容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偏重于学科课程的研究,向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多元课程的开发和跨学段沟通等方面的研究转变。

再次从研究重点看,普遍重视素质教育实施中课程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程选择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学理论由“记忆教学论”向“思维教学论”转变。

以上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优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这些研究都比较多地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研究素质教育的推进问题。对于跨学段的研究,我国尚只有个别单位对小学、初中素质教育推进的衔接有所研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跨学段系统的整合研究尚未开展,故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都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中列出了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的选题。

二十一世纪的高中教育普及呼唤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目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完成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循序渐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学生德育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系统培养。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搞应试教育;非毕业班搞素质教育,毕业班搞应试教育等状况应当切实地加以改变。

区域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整合研究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课程、新理念,选修校本课程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等,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新的课题。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本来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衔接和递进,只是高中和初中、小学的教育衔接与递进还显得非常的薄弱,并且学段的研究也不够平衡,比如小学的一到六年级的衔接还可以,初中的一到三年级也尚可,高中的一到三年级的教育衔接也说得过去,但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就不那么和谐了,初中和高中的衔接也不那么自然了,特别是各学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教育的衔接就更相形见绌了。因而加强区域内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与递进的研究,对于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学段研究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正文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正在进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首先对本课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定义。素质教育: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德育为首位,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区域:指一定范围内的地域。本课题专门指三仓中学所在的三仓学区。衔接:事物之间的结合。递进:按次前进。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指的是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学区(三仓学区)内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和循序推进规律的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认为事物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运用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等对工程进行系统构建,就可以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见沈兆昌主编的《系统工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根据系统工程理论,本课题纵向必须研究区域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与递进,横向必须研究学段素质教育实施要素的联系和综合、研究影响素质教育实施内外部诸因素的整合和优化,从而全面提高学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他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智力的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区域素质教育推进中,要坚持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结合,讲求实施要求序列性的同时,坚持开放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⑴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将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视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实、完善课题各阶段的研究,并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的内涵、目标等进行研究。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这一定位一定要贯穿小学、初中、高中,要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当作一叶、一斑,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定是那些稳定的、对学生今后发展起积极的长期作用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实施的目标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陈晓英老师的《我心归去》一课由于充分体现了本课题的理念,加之旁征博引,师生活动默契,荣获全国中学语文大赛一等奖。

⑵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远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调查人口与农业生产了。在我国“调查研究”最早见于《管子问篇》所载的有关调查国家资源的文献。在“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中将积极运用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影响学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诸多因素,为对策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崔荣斌老师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每年在各级报纸杂志上都发表上百篇论文。

⑶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将贯穿“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卢惠斌校长身先士卒,在校长室的带动下,各处室、各教研组迅速行动起来,以课题的论证、申报和研究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学校对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与教育,评比进步之星、体操之星、篮球之星、田径之星等校园明星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革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流弊,狠抓素质教育,每天15分钟的练字、15分钟的名著阅读。奋力创素质教育的“仓中”现象。郑长华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周冬霞的《马克思主义诞生》教案荣获全国一等奖,陈蓉的《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

⑷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子课题每一阶段及时进行总结,将实践经验及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素质教育注重一个“实”字,每天800米的跑步,轰动全省的往返86华里的远足活动等都是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考验与锻炼。定期总结,每周一次的年级班主任例会,每月一次的学校班主任例会,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课题组每月一次活动,交流经验,互评得失。

⑸比较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各学段之间、同学段内素质教育实施的差异性,并综合运用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等揭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沈文清老师的《夯实工具基础张扬人文个性》获江苏省教育年会二等奖,就是注重了人文说和工具说的比较,再联系了小学中学的衔接。该组员又马不停蹄撰写了《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注重了素质教育的衔接和递进的研究,荣获了全国二等奖。

结果

课题组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要求,结合三仓学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区域内基础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解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中小学学段间素质教育目标等不相衔接的问题。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建设学区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由高中牵头,会同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开展学区素质教育递进的研究。解决同一学区学段素质教育递进失当的问题。坚持条块结合,充分发挥中心初中、中心小学的示范辐射作用,解决学段内素质教育缺乏交流的问题。凸显三星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品牌效应,衔接和提升学区各校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是我校历任校领导工作重心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三仓中学就启动了学区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省级课题立项后,学校教科室牵头,各学校负责人担纲,教科研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1. 课题研究与解决各校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多年来,英语学科一直是制约我校高考质量提升的瓶颈,英语学科衔接课题组成员,先后多次为学区各中小学开放课堂,深入各个学校详查一线教学实情,应相关学校邀请帮助进行英语师资培训。2003年高考一结束,我校立即派出学科中心组的老师到各学校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摸清现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我校课题组成员袁爱祥、周存海、崔荣斌等撰写的调查报告《三仓学区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与思考》在《21世纪教育导刊》上发表,同时也提高了学区的英语教学质量,英语学科成绩明显上升。

2. 理论探索与共享各校优势资源相结合。“仓中”作为学区内唯一的一所三星级高级中学,有盐城市东台市两级教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近20人,课题组多次举办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沙龙活动,共享先进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框架下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所有参与研究的学校都认为,研究实在,理念先进,与教学关系密切,操作性强,学区各校教育教学整体的优势不断显现。我校2005高考中的突起,也与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密不可分。

3. 横向交流与纵向前延后伸相结合。我们在指导各校开展研究时,要求各初中、小学学段内加强协作,加强交流,及时互通研究动态,将各校专题研究活动归口管理,协调行动,确保研究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学段之间加强交流,各学段衔接年级的老师每月必须至少两次走进相应学段的课堂,了解学情,分析教法,及时调整教学对策,低年级段有机渗透,高年级稍下浮一些,从而保持各学段的有效衔接。

依据现代信息理论,构建区域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信息平台,加大学区内素质教育实施的组织力度,整合学区内的多种资源,广泛吸纳互联网资源,成功地实行了多元互动,条块结合,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了素质教育实施中条块分割、学段分离、资源封闭等造成的学区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高的问题。

讨论

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所有的组员收益匪浅,享受终生。但是由于教学工作繁忙,加之理论水平不是很高,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些问题甚至至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如衔接的措施还可以再细化一些,衔接的目标还可以再明确一些,学区内的各学校间的联系还可以再紧密一些,等等,不一而足。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5

一、基本情况

古城区地处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丽江,现辖4个街道和5个乡,总面积1255.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7.22万,其中纳西族人口约有9万多,约占总人口的60%。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0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49所。古城区在校学生为32774人,专任教师2077人。

二、存在问题

古城区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和发展情况与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2010年古城区全面完成了“两基”工作,但是,从云南全省来看中小学教育依然处于偏低位置,同时,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主城区,近年来,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小学教育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整体素质形象的提高。

其次,中小学教育发展规划不合理,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城区学校规模小,用地和校舍紧张,大班和超大班等问题严重,教育现代化水平低。由于历史等原因,古城区城区内的中小学规模普遍偏小,校舍面积小,因此,55人以上的大班占到70%以上,甚至出现了70―80人的超大班级。这种大班、超大班级的存在,对于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难题。另外,对于全区大多数学校来说,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依然严重不足,即使在城区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仅只能满足于示范课以及公开课等少数时间,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用于日常教学。

再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用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有待突破,教育改革尚需深化,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2010年古城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但是,这些专任教师中大多数是大专或者是中专经过培训及自考等手段后的大专学历、求学背景多为省内各高校,相对于中东部地区来说,师资水平极为单薄,此外,古城区城区内学校积极挖掘地方教育资源、结合地区文化实际、发挥优势、实施了素质教育的比例不到10%,全区中小学整体素质教育依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三、改进措施

针对于古城区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这些困难,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政府的教育管理权责,财政中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的保障力度,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大资金的筹集、争取各方面力量,尽力将资金用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包括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改造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特别是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宿舍,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增加老师的收入等。同时,在充分调研、百姓满意的基础上全面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发挥集中办学的优势,采用将部分师资、学生都不足的学校合并搬迁等手段进一步调整教育资源的区域布局,推动全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从而有效缓解地区性中小学就学压力,缓解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另外,政府还应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在资金分配、使用上做到合理、规范、安全、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在学校基础建设中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中小学校园基础建设应该做到适度超前、分批建设。还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补充和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同时还需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区教育部门应该提高准入机制和竞争力度,争取选拔不同学历背景的、优秀的人才补充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各个学校应采用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等手段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从政策上倾斜、经费上支持,全面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进整个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提升。其次,应该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教师队伍中强化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廉洁从教的优良师风,引导全体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再次,应以提高师能为重点,强化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邀请全国有效教师、著名教育专家来区做讲座交流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技能以及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通过多层次全方面拓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丽江市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其民族文化极具吸引力,古城区成立的“纳西娃娃艺术团”、“东巴文化”、“白沙细乐”等历史文化传习基地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地方和民族文化优势,将其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这些都是古城区中小学素质教育中极具特色的创新。在全面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中,各类学校,特别是区教育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应该全面推广素质教育中的一些重要经验,结合学校和地区的实际,发挥已有的优势,注意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推广位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素质教育形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还应结合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地方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狠抓课堂教学,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城乡联动,让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是强国之本。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中小学教育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关系到全体人们的利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面对新形势,作为刚完成“两基”任务的古城区教育部门,应该发扬成绩、正视不足、坚定信心,高质量地完成中小学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开创古城区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6

您刚才提到“加强现代化学校建设,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请您具体谈谈。

■五年来,河北区通过调整、新建等方式,撤销了规模较小、校舍陈旧的学校16所。全区幼儿园调整至23所,小学调整至23所,中学调整至19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至1所,高等职业院校调整至1所。建成全国民族教育示范校红光中学,天津市高中示范校十四中学、五十七中学,育婴里小学元纬路校区,启智学校,河北区第七幼儿园,河北区第六幼儿园慧景园分园,新建城市职业学院渤海实训基地、体育馆、图书馆。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局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我们将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本着“合理布局、校舍安全、功能完备、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新建学校17所,其中幼儿园4所,小学6所,中学6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调整学校12所,其中幼儿园2所,小学6所,中学4所。于2011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育婴里小学元纬路校区就是此次布局调整工作中的亮点工程,既为高端住宅小区配套,也满足了区内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在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全区上下一致,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努力做到:高度重视,部署到位,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由教育局、发改委等多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实施《标准》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全面部署,筹措资金,保障落实;建立机制,责任到位,建立健全局领导包保责任制、科室联动机制、校际互助机制、督导培训机制、预先评估机制5大有效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加大投入,经费到位,区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46亿元,用于现代化学校校舍提升改造和教育装备的补充完善,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又投入8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为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预先评估,标准到位,成立专家督导组,针对重点难点逐项进行规范预评估,有效保证《标准》的落实。截至目前,河北区37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已通过现代化学校达标验收,为河北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

我们想再问一下软件的问题。各学校除了硬件有别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可能是教师和校长的差别,请您谈一谈河北区通过哪些措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的确,校长和教师在学校的发展乃至全区的教育发展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教育之本,动力之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河北区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常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不会有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围绕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重点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的工作思路,本着坚持普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相结合、坚持开发整合教师资源与凝聚拔尖创新人才相结合、坚持深化改革培养培训制度与不断创新教师管理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为每位教师提供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一是以制度为保障、活动为载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干部培养选拔的新机制。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继续加大干部交流任职力度,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开拓校长论坛等活动载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治校能力。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力度。坚持干部培训规范化与多元化相结合,努力拓宽干部培训渠道。

二是以师德为核心、能力为导向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们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积极开展“爱与责任”主题论坛、师德案例征集和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激发教师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使其成为勤奋学习、师德修养、教书育人、服务学生、遵纪守法的模范,使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发挥职称导向作用,以职称评定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完成河北区148名中高级教师职称晋升工作,实现了“小中高”通过率历史性的突破。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6名中小幼教师,严格招考程序,细化招考环节,把好教师入口关。组织学习《教师专业标准》,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底线,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三是以培训为抓手、“名师工程”为助力打造一批骨干教师。我们通过目标定位、重点培养,突出实效,继续抓实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发挥骨干教师带动引领作用。培养和打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在市、区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队伍。2011年启动了三年一周期的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完善培训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投入专项经费,聘请常驻专家,为首批32名学员量身制定发展计划,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做到培训工作三结合,即境内外培训相结合,大培训小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通识培训相结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实施“名师工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名特教师后备人才库,今年又命名了首批“首席教师”和“百名学科优秀教师”,评选出第四批区级“名教师”,又有9名教师被评为我市第八批特级教师,在天津市名列第二,提升了河北区的教育影响力。

我们了解到,您担任局长之后,非常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2011年和2012年,河北区教育系统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暑期专题研讨班都是围绕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的。请您谈一谈。

■文化,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习性,是特定人群普遍自觉的观念和行动方式,具有巨大的力量。从管理意义上看,文化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管理手段或者工具。学校优秀文化的形成,除了规则制度的约束外,还要依靠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这种自觉行动不是“管理”出来的,也不是教育出来的,是一种基于正确价值观选择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导向功能。学校文化对学生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它滋润、熏陶、感化学生。以文化促学习,以文化育情感,以文化陶冶品格和情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视野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文化对教师的价值取向具有导向性,它影响、引导、锻造教师。学校文化还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学校文化凝聚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的认同,使师生的意志统一到学校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上来,使全体师生求同存异、为目标的实现而统一行动、努力奋斗。学校文化可以调节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情感冲突。此外,学校文化具有强有力的规范功能,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操守和学生道德修养、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在潜移默化中矫正师生有悖主流价值取向的思想行为。

正因如此,我们紧紧围绕“文化”这个关键词,分别在2011年暑期和2012年暑期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内涵,为河北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加强课程建设,培育优秀课程文化,促进河北区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为主题,分别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文化”进行了研讨,同时总结成果,确定目标,明确任务。

近年来,河北区提出“倾力打造育人为本的品质教育”的目标,请您谈谈这个目标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关系。

■我们提出“打造育人为本的品质教育”的目标,本质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区通过打造特色教育,创新文化建设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一流品牌等多角度、深层次落实这一目标。

一是打造特色教育,创新素质内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走文化立校、特色办学之路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

特色教育中的“特”集中体现为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核心是学校的发展,根本是育人,所以,特色学校建设的本质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在近年来的工作摸索中,河北区形成了鲜明的区域教育特色:艺术教育成为河北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亮点,发展壮大了一批艺术社团,如汇森中学的晨曦艺术团、红光中学的邦吉美多合唱团、育婴里小学的“舞动的精灵”舞蹈团,均在市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书法教育彰显区域特色。红星路小学加强书法校本课程建设,自主研发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定期开展“书法沙龙”活动,使书法教育走在了天津市同类校的前列。

学前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得到有力强化,形成了环境显内涵、教育重内涵、科研强内涵的新局面。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河北区已有37所学校完成建设任务,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率为100%。特色高中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天津市第二中学因“自主发展教育”获得了批准立项,成为天津市首批24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之一。中职布局结构调整顺利实施,职业教育攻克专业建设难题。河北区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是创新文化建设成果,深化素质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创新教育文化。在特色教育的建设过程当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特色建设的一个基础。近年来,河北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各个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努力,已经有多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天津市第二中学先后开设了学科拓展类、科学探索类、感受人文类、多彩社团类等4大系列112门校本课程,开课率达到90%以上;红光中学立足民族教育,以社团作为校本课程的活动载体,构建体育社团、艺术社团、文学社团和技能社团等四大社团,形成了校本课程管理的有效机制;美术中学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延伸和拓展国家课程,开设了沙画、纸质蜡染、创意手工等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是深化质量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关键。

近年来,河北区小学“六升七”合格率均为100%、优秀率稳中有升;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全及率连年提升;高考成绩“一本”上线率创近八年来的最好成绩,“二本”上线率创近十一年来的最好成绩,天津市第二中学、“外大附校”高考成绩优异,特别是二中(天津市第二中学——编者)剑桥教育中心首届毕业生17个孩子全部被世界前50强大学录取。“外大附校”42个学生被推荐保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为河北区教育增添了新的光彩。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区内居民的信任。

四是争创一流品牌,深挖学前教育资源。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7

“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中小学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倾向而提出来的,但高等教育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影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现象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弱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比之基础教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受50年代苏联模式的影响,在培养目标上一贯强调“专业对口”,从而导致专业划分越来越级,学生的知识面过窄等种种弊端。大学生中文科的往往缺乏对理工科的了解,对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一片模糊,学理工科的往往缺乏对文学、历史的基本了解和掌握,对美学、心理学等知之甚少;而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结构陈旧、教学内容和方式过时、僵化,认为教师只要有效地传授了书本知识,学生有效地掌握了书本知识,教育质量就有了保证,教学双方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分数,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出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已达到了3—5年翻一番的程度,知识更新的周期更是越来越短,那种“上一次大学,管用一辈子”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信受青睐,而人文教育则受到冷落,这种急功近利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大学生盲目迷恋高新科技教育,忽视冷落了人文思想与精神的培育。

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处于一个嬗变过程中,对大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前瞻性很强的系统改革工程。它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意义十分深远。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明确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现代大学应该是为世纪之交的严峻挑战和“知识经济”社会提供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其核心是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统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持别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明确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即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要明确面对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继承、传授知识,高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等等。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明确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改革教育思想,明确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讨论,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深入地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特点和规律上来;同时,也要吸引学生参加讨论。形成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先导。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等教育继承和保留了科学、严谨、系统化等优良传统,但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象仍很严重,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改革的重点将放在这样几个方面,即研究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素质和培养模式,以及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专业结构;研究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研究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基础课程、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并形成一批新教材;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整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将体现“有组织、较系统、起点高、立意新、整体性”等突出特点。

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要特别重视抓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成为使学生从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层面得到提高和加强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阵地。对理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以促进文理知识相互渗透和融通,使学生“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打好适应基础,在柔性的专业方向上培养适应能力,在整体化上提高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努力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学生读书会、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专业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积极开展社会文化调查、社会调查和教育调查,让学生在广阔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三、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紧迫课题。当前,不管在区域整体推进层面,还是在高校具体实施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也存在着某些误区,有待于澄清是非,提高认识。

误区之一,是把学校特色教育当成是素质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全面性特征,只是开展一些课外的文体活动、书法讲座、音乐、体育竞赛等;片面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只讲少数学生的所谓特长、特色等。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指出:素质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开展素质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如果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形式主义的搞一些花架子,把它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就会事与愿违,走向它的反面。

误区之二,就是把素质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免试教育。一些人认为考试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会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对受教育者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严格考评手段,对之进行认真地考评,才能推动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那种降低考评要求,放松考评管理,甚至放任自流的想法和做法,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8

一、社区幼儿教育

由于幼儿是对社区依赖性较强的群体,所以幼儿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单位办幼儿园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计划经济时期各个单位不管大小都办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幼儿教育归向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每个家庭的情况看,家长为了安心生产、工作和学习,减轻教育子女的负担,都希望就近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就为社区的幼儿教育提出了社会需求。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每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以后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的因素都为社区的幼儿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社区教育管理部应该抓住机遇,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从幼儿园的选址、设计、设备、教师、教育方针、教育内容等都要精心策划和落实,以创新的精神、现代的观念、服务的宗旨办好社区的幼儿教育。使居住在本社区的幼儿在社区内就能受到良好、优质的教育。

二、家政教育

家政教育是向社区居民进行家庭科学管理教育,涉及每个家庭及成员的现实利益,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内容有:家庭育儿、心身卫生与保健、营养与配餐、家庭理财、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布饰与审美、家庭关系的调适等。家政教育是--f-j综合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家政教育使人们增长家庭生活知识和家庭管理知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管理和建设家庭,形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家庭成员的人生质量,为建立文明、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作出贡献。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政服务开始走向社会化,进行家政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家庭的文明、幸福是社区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

三、居民道德教育

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道德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既要重视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也要重视家庭美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社区居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自觉的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参与和落实。社区教育必须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社区管理工作之中,逐步形成道德教育与社区管理,自律与他律互相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社会舆论等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地引导人们的道德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居民的道德素质。使德教育真正的起到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确立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形成道德习惯的作用使居民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修养、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

四、居民心身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身卫生和保健问题越来越重要。人生的质量、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文明都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使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心理健康的人一般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积极工作,有较强的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特别是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突出、尖锐,社会竞争激烈,面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很难适应的,更谈不上发展。因此,人生的幸福需要心身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身健康,社会生活也需要心身健康,现代社区建设和完善更需要心身健康。心身健康是人民维持正常生活,参与社会活动的必需条件。社区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们进行心身健康教育,使本社区居民心身健康、人格完善,自觉地约束自己,主动关心他人,使社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五、居民审美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有理智和道德,还要有审美的情趣和知识。审美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激情、一种欣赏和评价,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审美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思想情感方式,它以情感、启示、满足、成功、愉悦等特殊形式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审美实践活动能通过各种美的形象来触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审美修养是人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面和内在需要。不仅表现出人们审美的心态,还使人们从美的高度来审视现实和参与社区管理。因此,社区教育必须把对居民的审美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提高审美的知识和能力,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从而使居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社区、热爱祖国。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9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小学,学生一般居住相对分散,交通条件落后,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十公里左右。由于经济不够发达,收入普遍不高,很多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居无定所,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应有的照应;很多留守儿童由祖辈隔代抚养,他们对孩子主要以生活照顾为主,大多偏于溺爱,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培养、思想的熏陶,学习辅导之职也成为空谈,使家庭道德、知识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由于疏于管教,学生学习全靠自觉,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成为“特差生”。而且,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教学硬件落后,教育观念陈旧。此外,家庭教育方法不得法,家长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因此,落后家庭教育模式严重制约农村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

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知识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其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如果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本文提出一些有效途径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1.成立留守儿童数学托管班

建议由地方政府投入,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农民工留守子女集中托管场所,招募有爱心并且文化素质较高的当地人和留守妇女照料这些孩子的生活,并负责对这些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和品德教育,实行统一监护,从而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和教育缺失的问题。在地方政府“托管之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成立数学、语文等各种特色托管班,针对广大留守儿童们普遍存在的数学基础差问题进行系统辅导和培训,打牢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基础。

2.实施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分层教学

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且“差生”多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3.大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基础教学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素质教育的成功,关系到农村小学生将来的成才,关系到整个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村小学一般地处山区,学校分布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地方办学条件差,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直接影响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科研能力缺乏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必须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内强师德、外塑形象、充实理论、更新观念;其次是加强校本培训,全面参与,注重实践;最后是加强内引外联,一方面积极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把欠发达地区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发达地区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和青年志愿者,弥补欠发达地区教师缺口并提高当地教师素质。

4.积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决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教师不能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能力等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注入式”现象,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欠发达地区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质量。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地方政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想方设法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少年的托管力度,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办学条件,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善于培养和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其次广大农村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形成一支高水平稳定的教师队伍。最后广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实行分层分级教学,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樊敏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J].科学教育论坛,2007,(11).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10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虽然逐年下降,但呈现低龄化、智能化趋势。一些青少年在学校“小社会”里是“好学生”,但在社会“大学校”里不一定是好公民,有些案例甚至触目惊心。改革和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任务。

一些领导和专家强烈呼吁加强青少年教育,特别强调要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其核心是怎样在社会上做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指出,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社区教育在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是值得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意义

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健全人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区教育背景下研究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探索新时期社区教育中的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中总结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

三、核心概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从对核心概念“人文素质”的解读中,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只是以接受学校知识教育为主的现实,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到位的,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呈现普遍缺失的状况。

四、实践探索

现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谈谈在社区教育中培育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具体实践。宜兴市把“在社区教育中培育青少年人文素质”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进行了10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做法。

1.建立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

(1)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市级成立了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各乡镇成立了由一把手书记任组长、有关部门和镇社区教育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2)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全市形成了以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各村民业余学校、居委社区市民学校和企业职工业余学校为重要基础,以关工委、团委、各类活动基地等为补充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3)健全三级办学网络。宜兴市构建和完善了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居、企)业余学校三级办学网络,覆盖了全市,为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搭建了有效的运行平台。

2.开发青少年社区教育课程

宜兴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编写了《心桥》《高老师讲家教故事》《中小学常见问题100个为什么》等家庭教育知识读本,并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免费发放给广大家长。同时在网上家长学校开辟《中小学常见问题解析》专栏,为广大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底蕴,组织编写了《艺坛大师徐悲鸿》《我与家乡名人共成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少年社区教育读本,免费发放给社区青少年阅读,并进行演讲、作文竞赛社区义工等活动,在实践中强化了青少年人文精神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创新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

尝试推行多位合作、社区服务、社区精神、社区文化、邻里互动等多种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如“多位合作”是指社区教育中心、中小学、关工委、家长、教师等积极沟通协调,相互合作,成立工作小组,制订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计划,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五、几点思考

1.建立青少年社区教育考核评估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以有力推进实践性较强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充分依托社区教育平台开展青少年教育,并不断探索新途径。“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让青少年良好的人文素质在“小社会”中孕育,在“大学校”中成熟。

2.探索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新模式

目前,青少年教育大部分依赖于全日制普通教育,难以满足广大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各种“精神营养”,应通过社区教育充实青少年教育新内涵。

3.加快建设青少年社区教育运行载体

要充分整合各种社区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建设青少年绿色精神家园,让广大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锤炼,提升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11

多年来,和平区委、区政府努力提高全区居民的认识,摆正教育的位置,以巩固提高“两基”为基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育现代化为依托,强化“三个观念”、“三个意识”。1.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我区的教育事业主要是基础教育,教育处于开放状态。基础教育培养的人才,并不能都回到本区,本区所用的人才也不全是本区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人才流动性大。当地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这一关系体现得并不直接。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仅从本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要的封闭观念出发,应当自觉地树立全局观念,站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把抓好素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2.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临近,居民对教育的需求也日渐提高。抓好教育是为本区人民群众造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区作为大城市中心区,明确提出争创“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区”的口号。教育作为衡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标志,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体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此同时,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还会营造浓厚的城区文化氛围,优化社会环境,以此吸引外地人才安家落户,为我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超前观念和率先意识。教育是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知识产业,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之超前发展,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区作为大城市中心区,各项事业发展较好,与多数城区相比,有着优越的发展条件。教育,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发展水平,应当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广大地区起到示范作用,率先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提出“科教兴区”的口号,确立了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高标准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奋斗目标。

二、强化政府行为,形成“四项制度”和“五个机制”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12

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今天我们在这里所提的“文明”,是特指精神财富。所谓文明素质,则是指人们的文明修养。其主要内涵包括基本文化知识、遵纪守法意识、个人道德修养。其基本外延包括文明礼貌、文明经营、文明卫生、文明执法,等等。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向世人展现“文明奥区”的崭新画卷——新世纪、新*、新风貌、新发展。

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是进一步提升寿岳品牌、加快旅游发展的必然抉择。在一个地方,特别是旅游区,个人行为对外来讲,往往代表着整体的形象。近年来,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厉行新风,严管重教、优化环境,提升产业、塑造品牌,赢得了来岳游客的普遍赞誉。现在,外面不少地方提出文明管理学*,大家都在看好*。而我们究竟是名符其实,还是浪得虚名;是乘势而上,还是安于现状;是励精图治,还是自满懈怠,应该值得每一位*人深思。*的历史是辉煌的。*的未来能否辉煌,取决于今天的我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干的。大家是否懂得人造卫星的道理?纵使是火箭将卫星送上了高空轨道,如果不给它一个“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卫星也将会坠落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卧薪尝胆、历尽艰辛把*的旅游环境和旅游产业推到了今天这个令人自豪的格局,如果不去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文明水平,我们就会得而复失,甚至可能会一退千里,不堪回首的。因此,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文明修养,是巩固已有成果、提升品牌形象、加快旅游发展的必然抉择。我们只有下大力气抓好文明素质的提高,树立“个个都是*风景、人人都是名山形象”的意识,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旅游、奉献社会”的共同准则,才能建设出新时代的区域文明,才能使来岳游客领略到*优美的环境、迷人的风光及优质的服务所带来的高品位享受,才能为*旅游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实现区域经济质的飞跃。

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是进一步学好“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目前,我区正在深入开展以“三树三为二评选”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三个代表”涵盖了我们文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是旅游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发展旅游,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要,既代表着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游客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正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三个代表”思想融入到文明素质教育具体活动当中,进一步促使全区人民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增强本领、扶正祛邪,树立文明形象、净化社会风气,为*旅游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是进一步改善人文环境、维护“奥区”形象的迫切需要。*之所以成为“湖湘文化”的发祥地,是因为昔日的*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引来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文人墨客在这里潜心钻研、寻得灵感、著书立说、读书论道。曾有一段时期,*书院的数量在全国排在第一位。清代曾国藩曾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人文传太古、文明称奥区”的美誉,我想就是这样得来的。而今天的*,有一些现象与“文明奥区”是相悖的。例如,邻里不团结、打架斗殴的现象;不讲卫生、脏乱差的现象;不讲文明、言行粗野的现象;不讲道德、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的现象;不遵守法纪、扰乱治安、危害社会的现象;搞黄赌毒的现象等等,虽然是出现在少数地方和极少数人身上,但破坏了整个社会环境、影响了“文明奥区”形象,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利益。要改善人文环境、维护“奥区”形象、提高旅游质量,最为根本的就是要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好“旅游发展,软件先行;软件建设,教育为先”的原则,做到固本强基。

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是进一步推行“以德治区”、坚持以德服人的根本要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同志提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升华。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以德治区”、“以德服人”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主动地把个人理想融入振兴*旅游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建设精品旅游区的宏大实践之中,自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履行正当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获取美好生活。“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虽察而人不服。”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德润身、以德服人,以人格的力量去影响人、感召人。

同志们,“天下*是我家,振兴要靠你我他”。面对今天的*,我们要有更多的理性思考。一要进一步增强自豪感。中华五岳之一的*,自然风光无比秀丽、文明历史积淀深厚、宗教文化独树一帜、祭祀始祖香火炽盛。特别是建区以来,我们大力度地优化旅游环境,全方位地提升寿岳品牌,使旅游发展日新月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赢得了世人的交口称赞,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理应感到自豪。二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旅游一方面作为朝阳产业,其发展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作为长线高效产业,其竞争则十分激烈。随着新兴主题旅游项目的迅猛崛起和各地绞尽脑汁的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倾其全力的宣传促销,抢夺客源,作为一个以香客为主的老牌景区——*而言,不应再有“赶个八月吃三年”的感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将会落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惨境。三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凭借着上帝的造化和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才有着今天的富庶和惬意。作为世人羡慕的寿岳的当代主人,我们对前人所遗之基、所积之福,岂可等闲视之!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擦亮过去的辉煌,并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辉煌业绩而搭建更高、更实的平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天职。一代明君康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承祖父之遗,衣食无缺,此为大幸。便当读书、乐志、安分、修为”。这与当前我区提出的要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是何等的相似!

二、把握目标要求,全力搭建*旅游经济发展的文明大平台

通过深入分析讨论、深入析透区情,区委决定,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全区农村、城区街道和区内各单位深入扎实开展文明素质教育活动。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重要理念为指导,以“文明立区”为战略,以“知我*,爱我*,争做名山文明人”为主题,以景区和城区基层为重点,以创建国内外知名的精品旅游区为目标,以“学文化、讲文明”为中心内容,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文明素质教育,引导全区干部职工特别是城区和景区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在公共场所、公共生活中自觉执行文明公约,遵循各种行为规范,全力构筑“文明、开放、勤劳、务实”的*精神,全面推进我区两个文明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必须虚功实做,打破陈规旧习,更新思路观念,结合*实际,正确认识四个关系,牢固树立三种观念,推动文明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全力搭建文明大平台。

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四个关系。加强文明素质教育与合理传承历史文化的关系。共产主义理论和道德规范,是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之大成。它并不排弃传统的精粹,而应该是发扬光大。我们*身负“文明奥区”美誉,寿文化、祭祀文化、湖湘文化博大精深、璀璨辉煌,这些都为我们发展现代旅游提供了很好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因此,我们不但要敏锐把握现代文明趋势,大力弘扬先进文化,还要积极传承历史文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前人而又突破前人,不断加强修养、不断开拓创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全面提高文明素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具有重要的帮助的”。加强文明素质教育与尊重自由的关系。宗教不是迷信。*的烧香体现的是对人文始祖祝融神的崇敬——是一种祭祀文化。我们万万不能混淆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宗教文化有着许多合理的先进性的思想。如儒家提倡的“忠、信、礼、义”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道家推崇天人合一和“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的思想,以及“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的“真行”理念;佛家倡导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等等这些,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对现代文明社会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因而,作为体现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能一概排斥宗教文化,而是要兼容并蓄、合理吸收。这也就从根本上说明,我们要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就应该尊重自由,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和吸纳其合理内核。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有*明天的更文明。加强文明素质教育与全面提高文化素养的关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明是建立在文化修养、文化程度的基础上的。“知书”才能“达理”。只有不断的加强文化学习,不断的“洗脑充电”,才能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树立文明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年龄多大、工作多忙,都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共同创造一个高度文明的旅游环境。加强文明素质教育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关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势必心胸豁达、身心健康,亦将遇事冷静厚重、文明平和。人的境界是修养而成的,我们能否修炼到《菜根谭》里所讲的那种“无我”、“无为”的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其基础则是文明素养。佛教里所讲的“心”的修炼,就是指要修身养性,实际上也是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和文明程度。佛语说得好:“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作为我们*人,长期生活在寿文化之中,只要不断提高文明素质,我们的身心就会更加舒畅,我们的家庭就会更加和睦,我们每一个人就会健康长寿,“中华寿岳”的品牌才能名符其实。

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三种观念。文明素质是第一动力的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文明立区”的*,我们的旅游业要发展,关键是包括科技文化素质在内的文明素质问题。没有做好文明素质的文章,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几年来,*旅游快速发展的实践和精神文明建设辉煌的业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全区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今后的发展,尽管要进一步作的文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抓人的素质的提高、文明言行的养成。否则,各种硬件设施就是抓得再好,人的文明素质上不去,*的发展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必须树立文明素质就是第一动力的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明素质教育活动中去。文明素质是第一品牌的观念。作为“旅游强区”的*,加快旅游发展就必须打造一个响当当的旅游品牌。我们要明了,就旅游而言,纵使硬件再好,软件跟不上,一切也将是徒劳无益,或是劳民伤财。现代旅游,人们所向往的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所希望得到的是“尊重、开心和享受”。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这一切都要靠人来完成。只有全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才能进一步改善人文环境,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打造出过硬的旅游品牌。我们要牢固树立文明素质是第一品牌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明程度。文明素质是第一财富的观念。“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今我们面临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将拥有财富。显而易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文明素质就是第一财富!旅游是一个文化含量极高的产业,更需要其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明素养。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具备很高文明素养的人,也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同志们!强化文明教育热切地呼唤我们尽快实现思维视角的大转换,紧扣旅游作好文明服务管理的文章。我们要从*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中寻找动力,争做文明开放的*人,争做维护名山、光大名山的*人。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把全区文明素质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我区开展这次文明素质教育活动,重在强化文明意识,贵在培养文明风尚,意在提升旅游品牌。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凸显*特色,变共识为共为、抓发动促联动,不断把全区文明素质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一)要在强化文明教育、提高修养程度上下功夫。要构筑“文明、开放、勤劳、务实”的*精神,首先是强化文明教育、提高修养程度。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并以此砥砺品行、规范言行。一是要强化“四信”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干事创业的动力,是人生前进的力量源泉。在当前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突出抓好“四信”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深入揭批“”本质。二是要强化“四科”教育。要充分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对旅游发展、城市文明的重要作用,突出抓好“四科”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强化遵纪守法教育。每一个市民都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不但要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还要学习区内依法制订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景区摩托车自备牌管理,严惩摩托车载客营运的通知》、《关于门票征收管理的暂行规定》、《焚化品和易燃易爆品的统一管理和经营规定》等重要规章制度,切实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坚持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四是要强化本土知识教育。“知我*、爱我名山”,不仅是我们进行文明教育的基本要求,更应该成为文明教育的自觉行动。我们要认真了解*作为“文明奥区”的辉煌历史篇章,了解*作为“五岳独秀”的自然风光概况,了解*作为“中华寿岳”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全面掌握*历史、天文、地理等知识,知晓*的过去和今天,真正成为最合格的导游、高素质的建设者。

(二)要在推行文明管理、改善社会风气上下功夫。下段时期,我们要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发展社区服务、造福社区群众、提高城市品位。这是一个相当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加强文明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就必须把文明素质教育与加快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城镇居民为重点,以《*风景名胜区文明素质教育读本》和《*的文明故事》为教材,大力推行文明管理,努力提高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水平。一是要积极爱护公共财物。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城景区设施,不让它们遭受破坏和流失;要爱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爱护公共生产生活设施,如绿地、草坪、电话亭、公厕、地下供排水管道及防火防灾设施等;要爱护历史文物、保护名胜古迹。坚决同一切破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二是要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环境是旅游区的生命线。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给人们以一种舒适、整洁、通透的感觉,这是环境质量的关键。要突出坚持街道卫生、室内卫生、食品卫生一齐抓,继续推行卫生长效管理,确保城景区环境卫生实现“三无”:无烟头、无纸屑、无果皮。特别是要强化旅游环境责任制,扩大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成果,并因势利导,继续实现环境综治“四个延伸”,即向背街小巷延伸、向居民小区延伸、向市场延伸、向单位延伸,促进我区旅游环境的绿化、美化和亮化。三是要规范行业经营秩序。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品质,是文明执业的基本准则。今年我们提出要抓好“三整顿两规范”(整顿交易、经营、香炮市场,规范交通、卫生管理),其核心就是强化诚信意识,树立良好行业形象。我们每一位市民、每个企业主、每个经营者都要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真正给游客提供一个舒心、开心、安心、放心的游览和购物环境,形成文明经营的良好风气。追车叫卖、围客强卖、随街摆卖是最砸*牌子的,是最倒游客胃口的。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谁在砸*的牌子,其实就是在砸我们大家的饭碗,是在断子孙的后路。四是要切实维护治安秩序。每个*市民都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别人遇到的困难,一定要尽力给予帮助,碰到坏人坏事一定要敢于斗争,不能事不关己、袖手旁观。要真正使*的每个社区治安都实现“七个没有”:没有一户被盗、没有丢失一辆自行车、没有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次邻里纠纷、没有一处黄赌毒、没有一名“”练习者。我们要真正在构建社区文明、改良社会风气上下功夫,使我们*成为德治样板、绿色社区、安全港湾和温馨家园。

(三)要在创建文明家庭、加强基础建设上下功夫。弘扬家庭美德、创建文明家庭,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提高市民素质,必须在全区人民中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要孝敬老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必然会老,都要为人父为人母。尊敬和赡养老人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子女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孙子女对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均有责任在经济上供养、在生活起居上照料、精神上给予慰籍。要依法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需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要抚养和教育子女。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不容推卸的责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待子女既要管又要教,既要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又要教育他该做什么及怎样做。不能只关心子女对知识的掌握和功课的学习,还要重视对子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劳动观念和自信心、进取心的培养。要搞好邻里亲友团结。“远亲不如近邻”,注意邻里团结十分重要。在与邻居相处中,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之道,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邻里道德要求的;邻里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要做到互谅互让,无理要认错,有理要让人;同时要按照团结互助、真诚友爱的原则,处理好亲朋戚友的关系,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一种融洽、温馨的氛围。

(四)要在树立文明新风、提高整体水准上下功夫。要通过加强市民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整体水准,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讲究“文明礼貌、爱岳爱家、助人为乐、优质服务”的良好风尚。一是要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每一个市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的首要环节。要使用文明用语,坚决杜绝那种说下流话、好骂人的不文明行为。要注意遵守礼仪,讲究行为文明。生活中问路、乘车、购物、作客、称呼、交往等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文明准则。二是要讲爱岳爱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我是*人,*是我家”的家园意识,热爱*,奉献*。要做到“在*,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要不分外籍本地、不分东西南北,只要是为*办事、为*出力,不管从何处来、到何处去,都应视为最亲的人。要团结友好,不分彼此。要有“区兴我荣,区衰我耻”的意识,团结和组织一切力量,为*的发展献计出策、尽心尽力。三是要讲助人为乐。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弱势群体、对需要帮助的人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对别人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对那些来岳游客,碰到了问题、遇到了难题,一定要竭心尽力帮助解决;碰到坑客骗客的不法行径,杀客宰客的坏人坏事,一定要勇于揭批、敢于斗争,绝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区司法局还将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四是要讲优质服务。“天下*”是天下人的*,千古名山是全人类的名山,我们每一位市民的义务和责任是服务天下人、服务全人类。因此,我们要以服务为本,以游客为本,深入开展“笑迎天下客,满意在*”活动,大力发扬“金钥匙”精神,切实强化优质服务意识。不但要想游客之所想,而且要想游客之未想;不但要使游客满意,而且要使游客喜出望外。要自觉接受游客监督,欢迎游客批评,全面提高服务水准,真正把“游客至上”的理念,从行政机关、旅游企业推向全区各个层面,使景区变成“微笑景区”,使城区变成“微笑城区”。文明新风蔚然之时,定是*旅游兴旺之日。

四、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全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次文明素质教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要求严、任务紧。要使之深入人心,由花到果、落虚为实,变成现实性力量,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需要我们齐抓共管,付出艰辛努力。因此,全区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定要按照“认识高、行动快、抓得实、起步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组织措施、进行周密部署,确保今年我区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创出特色、成为亮点、取得实效。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文明素质教育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这次文明素质教育活动的领导,区委决定成立高规格的文明素质教育领导小组,我和李万情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区委副书记伍清明同志任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左琼颖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专抓教育活动的督促、检查、综合和具体指导。各部门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专人负责、专班落实。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领导体制,建立“一把手”抓两手、一班人“两手抓”、“一岗双责”的文明教育目标责任体系,努力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同步运作的良好格局。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搞好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将文明教育的标准措施与其它工作的标准措施融为一体,站在抓重点工作的同等高度,努力把知识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把教育群众与教育干部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本地本单位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二要抓好宣传发动。加强文明教育、提高市民素质,牵涉到方方面面、家家户户。只有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让每个市民都了解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才能增强广大市民的参与意识,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我们对这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非常重视,事先已安排有关部门进行了前期气氛营造。4月2日在万寿广场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告别不文明言行、争做名山文明人”万人签名活动,还在会上了《告全区人民书》。今天,我们又在这里举行千人动员大会,旅游局、街道办事处及居民、学生代表将分别在会上表态发言。这些都为下一步发动工作奠定了基础。但要真正做到深入人心,还有待于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发动工作:一是乡镇、街道、单位要层层召开会议发动。各乡镇、村、街道和居委会要发动到每家每户每一位市民;区直各单位和企业要发动到每一个干部职工;学校要发动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二是新闻单位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宣传部要编办简报专刊,及时向区内外媒体文明素质教育新闻报道;有线台要长期开辟文明素质教育专栏,组织专题报道,播放公益广告,为这次活动大造声势,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是各行各业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要通过黑板报、墙报、成果展、宣传单、宣传队、文艺演出、演讲赛、征文大赛、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促使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达到全区上下联动。

三要推行规范管理。教育和管理是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离开了管理,教育就会苍白无力;离开了教育,管理也会事倍功半。要实现依章管理和教育引导并重,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当前,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行文明素质教育的档案化管理。全区各级各类文明市(村)民学校要积极探索档案化管理模式,努力对文明素质教育实行从上到下、分层次目标管理,对市民个人则推行一人一档、人人有档,因档施教和目标管理考核的办法,依档依章推进教育工作进程。二是实行文明言行规范化管理。要在学习教育和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围绕文明用语、文明卫生、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管理、依法奖惩等内容,检查落实已有的章法制度,认真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把它条理化、明晰化,形成新的规章制度,使文明素质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实行“自管、互管、共管”制度。自管,就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各家庭要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互管,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相互帮助教育、相互监督检查的管理制度;共管,要求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依章依法办事,并将市民违章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记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档案,作为接受教育、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区别篇13

一、青南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使命”。[1]城镇化进程需要大力发展区域民族职业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保证新兴城镇的和谐发展。在当前青南地区由农业和畜牧业经济结构为主的社会形态向以工商或服务业为主的社会形态的转换中,少数民族生活和生存方式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压力,而民族职业教育能否承担其民族生产方式转换的使命,是一个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问题。

(一)民族职业教育能推动青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进程

城镇化进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劳动力人口与其他经济要素一起向城镇转移,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向城镇化迈进的直接动力。其中农民内在价值观念的转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在青南地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少数民族群众,越愿意向城镇迁移和发展,这些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能够学到一定的技术,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劳动素质和社会收入,自然也愿意加入到城镇化过程中,享受城镇先进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从而推动青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特别是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许多藏族群众在政策背景下进入城镇,这些人没有经历身份、生活方式及文化心理的城镇化渐进过程的熏陶就被集体性搬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居住和就业,在职业转换中由于低文化水平、无技术技能而带来的就业难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这就要求青南地区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二)民族职业教育能提高青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职业素养

目前,在青海少数民族集中的农村牧区,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比例依然很高,尤其是女性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由于黄南州、果洛州和玉树州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建设薄弱,发展缓慢,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看,黄南州和玉树州的15岁以上文盲率分别达到22.37%和17.85%。而职业教育以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为根本,以提高农牧民的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带动民族地区人才的流动,特别是多余的劳动力流向城镇或发达地区去另谋职业。所以,开展民族职业教育,既能转变青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陈旧落后的价值观念,又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自觉性。同时职业教育也能为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教育和就业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效能,促进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民族职业教育能促进青南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文化环境的限制,青南地区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人们的观念、经营方式、产业结构、人才流动等都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通过民族职业教育,就能有效造就出一大批各行业的专业人才,推进农牧业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使传统的农牧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针对市场的需求,能够利用专业人才发展其他产业,并将各种形式的商贸工农经营一体化,使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青南地区经济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也有助于调整青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民族职业教育为民族地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重大贡献。

二、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青南地区缺乏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急需大批各类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训练。而应试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合理,90%以上的中小学毕业生不具备就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民族教育中直接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从而造成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的低效性。

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由于国家教育政策及资金的支持,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的职业教育呈逐渐上升的态势,三个州的招生人数、毕业人数都比前一年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尤其是果洛州的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254人上升到2010年的681人,招生人数增长将近三倍。这也是随着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民族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对藏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继续资助免费三年的职业教育带来的结果。同时随着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青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中已逐渐形成“学技术上职校,创业致富有希望”的观念,可见职业教育在青海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城镇化进程中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职业教育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青南各地区民族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差距较大

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学校招生人数差距较大,由表1和表2的数据可看出,黄南州和果洛州两州的总人口数量相差不多,但在各个年份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上都存在巨大的落差。黄南州2008年的毕业人数和招生人数分别为589和1116,果洛州只有116和254,两个州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相差接近五倍。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两州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别外,主要由于果洛州总人口中藏族人数比例大于黄南州藏族人数,且这个州藏族整体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转换等远远落后于黄南州藏族,果洛州地区藏族在传统生活方式的限制下,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接触很少,自觉脱贫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对科技致富的重视不够,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停留在比较封闭的认识上,导致当地职业教育学校生源匮乏。

(二)青南各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在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学校中教学师资配置不均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上述三个表中我们可以发现:2010年在黄南州职业教育的教职工人数和专任教师的人数分别为33和22,而玉树州职业教育的教师人数分别为183和150。两州民族职业教育同年的招生人数和在校学生数相差不大,分别为508,2263和640,1598。但两州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差接近六倍。尤其是黄南州职业教育学校师资力量配置的严重不足,导致了黄南州的师生比只为102.9%,而玉树州却为10.7%的畸形现象。“因历史和体制原因,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人员又不能流动,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明显不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2]这是青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青南各地区民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短缺

青南地区职业教育中教学资源短缺,造成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之间的比例很不协调。从以上三个表可以发现,玉树州2010年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分别为640和235;果洛州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分别为681和138;黄南州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分别为1116和589人。三州的招生人数基本是毕业人数的两倍。近几年随着青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职业教育,而当地职业教育学校又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设施不全,办学条件差,实验实习设备陈旧无法适应就业需要等现象。从职业教育注重实际操作的教学特点来看,教学资源产生的低效能影响了教学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的人数。从总体上看,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对劳动者技能的总体要求也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向城镇转移的农牧区劳动力的职业稳定性和现实收入,也会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众进城的意愿和信心。

四、城镇化进程中青南地区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青南地区少数民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大力发展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就要针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状况,在政策上要借助国家资助制度、推行的免费制度,加大政府资金支持的力度,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两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改变少数民族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模糊认识。在措施上要提高宣传力度,职业教育学校要经常深入乡村进行宣传教育,也可以让群众来校实地参观考察,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出台多种奖励制度,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技术技能的信心,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更好地推进青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二)加强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青南各地对民族职业教育的教师力量应有合理的配置。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要经常选派一批教师到工厂企业进行新型技术技能的学习,逐步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教师,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民族职业教育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要有较高要求,面对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不宜按学科课程的一般程式来安排,要凸显其实践性特征,从而把民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根本大计。

(三)促进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职业教育也称为就业教育,民族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青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因此,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民族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改善民族职业教育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民族职业教育的软硬件配置,使民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要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就业安置目标结合在一起。把职业教育学校“办成职业教育的中心,科技培训的中心、示范种养的中心和技术辐射的中心,这种做法就是要以科技引进为龙头,推进职业分成”,[3]使民族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青南地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一个平台,探索出具有青南地区特色的民族职业教育路径,使民族职业教育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促进青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形成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