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外建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外建筑论文

篇1

轻钢结构建筑的主要材料是钢结构框架辅以彩色金属压型钢板,由于其框架结构以门式刚架为主,因此,其建筑表现是以门式刚架为基础进行衍化。从总体上说,轻钢结构建筑以简捷明快的特点得到各界认可。按的情况,国内外企业所承建的建筑在建筑表现上其差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筑设计理念上的差距

从本质上讲,轻钢结构的建筑设计仍然执行现行的各种建筑规范,与混凝土建筑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建筑理念由于使用材料的特殊性,确有与混凝土不同的地方,进而使其建筑表现出多种差别。

1、建筑结构设计一体化

混凝土建筑的设计都是按着先建筑设计后结构设计的理念进行设计,而轻钢结构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材料和先进的设计软件,得以使设计程序实现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即建筑设计完成与结构设计同时完成。目前,国外轻钢结构企业都是遵循这样一条理念,而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仍执行混凝土建设设计的原则。建筑设计按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一方面很难完整地表现其建筑风格,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轻钢结构建筑特有的建筑特色。比如,轻钢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而混凝土结构很难实现。由于建筑设计工程师不了解这一情况,因此,其设计的建筑可能都是小跨度的建筑,这就有可能失去建设具有恢弘气势的大跨度建筑的机会。这主要由于目前国内众多设计院没有先进的设计软件的原因造成的。今后随着各种先进的钢结构设计软件的普及,这一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2、围护系统与主体结构设计一体化

在这方面我国企业的基本做法是,主体结构的设计、维护系统的设计分开来进行,而国外普遍的做法是统一进行设计,甚至有些企业仍然执行建筑模数制以保证建筑整体安装的精确度。比如,在两个立柱之间安装内墙板,按前者的做法,内墙板从左柱开始排板是高肋,到右柱都是高肋。实际上这表明按前者的做法不能保证安装的精确度,而后者能保证安装的精确度。

3、配件系统与整体建筑系统设计一体化

国外企业设计的建筑在安装时,基本保证安装结束的时候,地面上没有多余的配件,建筑上也没有缺少的配件。而国内多数企业的情况却是或者少配件,或者多配件。这是因为配件系统的设计与整个建筑系统的设计不统一的结果。而建筑表现也因此受到。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配件标准化的问题。

(二)建筑表现形式的差距

轻钢结构建筑的建筑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即规模、线条、色彩和变化。在这四个方面,我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差距。

1、建筑规模:国外企业设计的轻钢结构建筑在建筑规模的表现上,表现得相当出色,特别是一脊双玻或带女儿墙的大跨度轻钢结构建筑,具有恢弘的建筑气势。这种用建筑规模表现建筑风格的作品,出自国内企业之手的,目前还不多见。

2、金属压型钢板的线条:线条是表现轻钢结构建筑的风格最独特的特征,这种匀称的线条,或横或纵,使得轻钢结构建筑富有流畅的金属质感,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较形成极大的反差,体现了强烈的的气息。但国内企业建筑往往在不经意间破坏了这种线条,而使得建筑物整体形象呆板、呆滞。

墙面采光窗的不合理设置,是破坏这种线条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国内设计多是采用先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方式。建筑设计时,为了考虑建筑采光,在墙面设置了大量的采光窗。这种采光窗虽然满足了采光的需要,但在建筑上却破坏了墙面的线条造型。其实,轻钢结构建筑,由于可以大量使用屋面采光板采光,从而减少墙面开窗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既保证建筑采光又不破坏墙板的线条。

另外,墙板的线条在板型方面,我们也有差距,这也是线条造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3、建筑色彩:多种色彩的金属压型钢板使得轻钢结构建筑表现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大胆使用跳跃性色彩和冷色调,可以给人一种明显区别于传统建筑的耳目一新的感觉。色彩的表现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屋面、墙面板的色彩表现,另一部分是收边泛水等饰件的色彩表现。国内多选择白色、兰色、红色,很少选择褐色黑色、以及多种色彩组合。这既有群体审美意识的趋向,也有国内自己生产的板材色彩单调的问题,还有设计工程师建筑审美问题,更有业主主观武断的问题。

4、建筑变化:国外企业设计的规模较小的建筑在追求建筑风格方面,多借鉴小规模混凝土建筑的建筑风格,包括混凝土建筑的装修装饰表现。虽然规模小,但多富变化,使得小规模建筑表现出灵动的建筑风格。而国内企业,基本是方形建筑,确实缺少变化。

(三)建筑装饰表现的差距

轻钢结构建筑由于使用材料的原因,其装饰效果远比混凝土建筑丰富,这也是轻钢结构建筑更具表现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轻钢结构建筑的装饰物一般具有双重功能的特点,既有使用功能,又有装饰功能。比如外天沟,它既是天沟有组织排水的功能,又是建筑屋檐重要的装饰物。其他如雨蓬、落水管、收边、泛水等,都是如此。

1、外天沟:国外的外天沟由于装饰功能的要求都设计有多种形式,而国内设计的基本就是一种直角形。

2、山墙檐口收边:因檐口收边必须与天沟一致,所以情况与外天沟相同。

3、落水管(含落水斗):国外企业设计的落水管都是用较薄的彩板压型而成,表面有2-5毫米高的肋,断面呈方椭圆形,这种肋条既提高落水管的强度,又起到装饰效果的作用。多种色彩选择的细小肋条与墙板比相映成趣,尤其是雨蓬处的两个转弯的落水管优美的弧形变化,堪称轻钢结构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国内的落水管多数是PVC落水管,也有一部分采用方形彩板落水管,装饰效果不强。

4、门窗洞口收边:这是表现轻钢结构建筑装饰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建筑表现差距较大之一。许多国内企业已经看到这一问题存在,正在不断地改进。这种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工工艺方面,一是收边造型方面。加工工艺方面,国外企业在收边的外侧,都做约5毫米的130度回转卷边,既提高收边的强度,使得收边安装后平挺,又使收边外侧彩板断口得以掩饰。而国内企业基本没有这道工序,所以,收边安装后既不平挺(收边起波浪),也不美观。在收边造型方面,国外各大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漂亮的收边造型,比如ABC(上海美建)、(巴特勒)METALLIC(马泰力克)、ZAMIL(科威特匝米尔)等,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美观的收边造型,而国内企业基本是一种简单的槽形边,显得很单调。当然,收边的选择也有色彩的问题。

5、门窗:门窗既有重要的功能,也是重要装饰物。国外企业门窗是统一设计、标准样式、专业配套因此,门窗与整体建筑是统一的,不会出现因安装门窗而破坏建筑收边、结构的情况。而我们的情况却存在大量问题。门的问题:轻钢结构建筑门的方式主要有卷帘门、推拉门和平开门。国内企业门都是由门的制造商提供,由于没有统一设计、标准样式和专业配套,所以,往往在安装门的过程中,较大地破坏原建筑门洞口收边或结构,损坏整体建筑效果。窗的问题:目前国内设计的窗多为推拉窗。在窗的方面有三个问题:

篇2

1.1多层保护技术

多层保护技术分为三层,分别是保温层、抗渗保护层以及抗裂防护层。保温砂浆的制作是对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进行加工,使之碎裂成细小的颗粒,一般颗粒大小大致在0.5mm至4mm范围内。此技术施工起来简便,不仅大量降低劳动效率,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不会受到结构质量问题的影响,当施工时墙体表面出现缺陷时,可以直接运用保温料浆找补便可以,有效的防止了应找平抹灰导致的墙皮过厚出现脱落的现象发生。此外,当界面由于外部使用条件恶劣造成面层开裂、脱粘空鼓等问题时,采用该技术能有效解决,是外墙保温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别的外墙保温技术比较,在保持同样效果的前提下,多层保护技术成本较低,使建筑工程造价大大降低。

1.2外挂式外保温

在全球范围内,外挂式外保温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的外墙施工中。矿棉、聚苯乙烯泡沫板、玻璃棉毡、钢丝网架夹芯墙板以及陶粒混凝土保温板是外挂式外保温主要的构成材料。其中陶粒混凝土保温板是一种复合保温模型。聚苯乙烯泡沫板成本低、物理性能好。在采用此技术时,首先应在外墙上贴上保温材料,然后抹平抗裂砂浆,接着在其面上压入玻璃纤维网格,使之形成保护层,最后进行装饰加工。在外墙上挂保温材料时,应注意必须用专用的固定件或者粘接砂浆,以此保证保温材料的完整性。外挂式外保温在进行安装时,由于其精确度高,且人为因素影响大,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占用工期较长,质量要求高。如果是高层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造成影响。

1.3复合墙体技术

在即将浇筑的墙体外部的建筑模板内放置聚苯板,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使聚苯板与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便形成复合墙体。其中内置的聚苯板可以是单面钢丝网,也可以是双面钢丝网。相比外挂式外保温技术,复合墙体技术更具优势。保温层与外墙主体一次成活、大大缩短工期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冬季施工时,聚苯板保温效果十分,明显,外围围护保温措施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为了避免由于混凝土压力的影响导致拆模后聚苯板出现错位或者变形,影响后期施工工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保持浇筑的均匀、连贯性。

2、 外墙保温技术施工策略

建筑的外墙保温技术在具体施工中,常常会出现防火性较差、保温性能差、保温材料容易出现脱落等现象,使得保温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在进行外墙保温施工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2.1保温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保温材料时,应以聚苯颗粒、聚苯板、挤密苯板为主。其中导热系数小、密度大是挤密苯板的主要优点。外墙保温技术中广泛运用到的格布材料主要是玻纤网格布,其具有长期的耐碱性,是抗裂保护层的关键增强材料,不仅使保护层的拉伸强度有效增加,同时还能将原本可能产生的裂缝进行应力反三,使之成为比较细微的裂缝,达到抗裂的效果。由于外墙保温的开裂砂浆主要呈碱性形态,决定了玻纤网格布使用的重要性。从材料的耐久性来看,高耐碱纤维网格布可以达到20多年的使用要求,远远高于中碱网格布以及无碱网格布的满足情况。因此,在选择增强网时,高耐碱网格布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在选择保护层材料时,如果直接将水泥砂浆作用于外墙保护层,容易引起墙体开裂,因为水泥砂浆收缩较大、强度较高,同时柔韧性变形较差,耐久性不高。为了这一问题能有效解决,必须使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同时使用增强网。加入适量纤维在砂浆中。当外饰面采用的是面砖时,可以加入定量的钢丝网片光在水泥砂浆中。钢丝网的选择上,片孔距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多,必须保持适中,最好具有防腐功能,其中,热镀锌钢丝网是比较好的选择。

粘结面积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保温板的强度,使用无空腔便可以起到抗风压破坏的作用。因为在外墙保温设计中采用聚苯板,风压和重压是保温层主要承受的主体因素,也是影响保温层强度的重要方面。由于聚苯板强度受到限制,无法抵御风压与重力作用,导致建筑保温层出现开裂甚至脱落的现象。采用无空腔,可以使体系的稳定性大大提升,增强保温板强度。

2.2操作要点

在面层抹面胶浆应用时,抹灰应进行两遍,为了防止由于胶浆过厚引起裂缝现象的产生,其总体厚度不能超过3毫米。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在抹面层中应整体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防止其暴露在外部,避免其抗冲击能力减小。同时,在板缝间隙之间,为了避免裂纹产生在板接头处,应用聚苯板片在各板缝间塞紧。

2.3对建筑全面保温

外装饰材料与保温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出现差异是引起外墙保温开裂的主要原因。在采取裂缝预防措施时,主要是对建筑材料外饰面、外保温材料等材料的变线膨胀系数比进行最大限度缩小,使各材料之间产生逐层渐变、应力得以释放,达到预防裂缝的目的。因此,在实施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技术时,对建筑全面保温十分重要。

3、 外墙保温技术优势

首先,外墙保温技术适用范围广。随着外墙保温技术的不断推广,其在各大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不仅适用于北方冬季的采暖建筑,同时也能用于夏季隔热的空调建筑,保温效果、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其次,对主体结构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近年来,高层建筑以及高层住宅蒸蒸日上,温度成了建筑竖向的核心影响因素。通过各实践研究证明,建筑受温度的影响,容易导致建筑物内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裂缝开始出现在建筑外部,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以及使用寿命。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后,可以对建筑物结构上作出调整,使建筑物内部结构受温度的应力影响,主体结构得以保护。

最后,外墙保温技术在改善室内环境方面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外墙保温不仅使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得以提高,同时也使建筑室内的热稳定性大大增加。外墙保温避免了大自然与建筑物的直接接触,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外部湿度和温度对墙体的侵蚀作用,避免了室内受潮湿影响出现霉斑以及结露等现象,促进室内环境更加舒适和安全。

4、结语

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能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就目前形势来看,其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外墙保温技术与外墙保温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外墙保温取得发展的同时,保温技术也要不断提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旭,张荣元,王志刚,浅谈建筑工程中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J].科技信息,2008(17).

[2]皇甫超华,任姗姗,崔庆龙,浅谈建筑外墙保温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0(22).

篇3

一、前言

对于建筑保温方面,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的时候还主要是以集中供热的方式为主,那么这种集中供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这些能源是有限的,如果长期的消耗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使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果长此以往的话就会为我国带来极大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在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规划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对科技的发展,建筑物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满足了不断提高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要求的同时,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详细介绍

1.关于外墙内保温的技术分析

关于外墙内保温技术,主要就是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外墙的内部使用苯板等保温材料对建筑实现保温功能,这种施工最早是起源于欧洲的,在施工技术上比较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成本,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资金投入,且不影响施工进度。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外墙内保温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受到了建筑界的认可。

外墙内保温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居住的用户来说更关心的还是外墙内保温的质量问题,这是在施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在结构上存在着热(冷)桥所以就会使局部发生温差过大的原因,导致了结露现象。在室外环境的作用下,容易使楼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因而,这种反复的变化会最终导致内。

外墙内保温施工中的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由于内保温保护的位置仅仅在建筑的内墙及梁内侧,内墙及板对应的外墙部分得不到温材料的保护,因此,在此部分形成冷(热)桥,冬天室内的墙体温度与室内墙角(保温墙体与未保温板交角处)温度差约9摄氏度左右,与室内的温度差可达到11摄氏度以上,一旦室内的湿度条件适合,在此处即可形成结露现象。而结露水的浸渍或冻融极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开裂。

保温结构处在一种极为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上,这样的不稳定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外墙容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使内保温隔热体系产生空鼓和开裂。另外,对于二次装修的居民和住户来讲,在内墙中已有悬挂物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的结构。

2.关于外墙内保温的材料分析在我国目前的多数工程当中,保温材料的选择多以聚苯板、挤密苯板、聚苯颗粒为主。不同材料均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和优势,首先,聚苯板和挤密苯板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030W(m.k)和0.043W(m.k)。可发现聚苯板同抗裂砂浆相差大约23倍,而挤密苯板同抗裂砂浆相差33倍。因此如果单从抗裂能力角度分析,挤密苯板的性能要差与聚苯板。但是挤密苯板也具有导热系数较小且密度大等优点,聚苯板由于它主要是由胶粉聚苯和胶粉料两种材料构成,所以他在导热性能方面就要比挤密苯板和聚苯颗粒差,但是它的抗裂能力确明显要凌驾于两者之上。因此,在选择保温材料时,我们要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来判断选用哪一种保温材料较为合适,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在外墙保温材料中,以前都是采用的水泥砂浆,其在性能方面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比如说由于柔韧性不足而导致的开裂现象,所以说在对其研制的过程中,加入了抗裂砂浆,以保证材料的稳定性。

3.目前,我们在外墙内保温中应用聚合物无机保温砂浆是一种叫做聚合物无机保温砂浆的新式的保温材料,这种新型材料以粉煤灰、漂珠、憎水改性膨胀珍珠岩作为保温骨科,辅助隔热材料则为坡化微珠和闭孔珍珠岩。此外,采用超高强度的水泥作为接连各种原料的胶凝材料,同时还加入聚苯烯单丝短纤维作为增强网格材料搅拌进多种聚合物外加剂,采用工厂化混合生产而成的干粉状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相较于DU聚氨酯、EPS保温板和胶粉聚苯颗粒这些之前采用的原料,聚合物无机保温砂浆这种新型保温节能才能材料具有之前材料不具有的优良热点,下面对其优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1)在施工中易于操作,方法简单,并且速度快。

(2)在耐老化方面要比传统的保温材料高,具有很高的燃烧性能。

(3)聚合物无机保温砂浆的新型操作将整体的保温层的厚度变薄,从而增加了内保温层的厚度。提高了墙面的呼吸功能,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提高舒适度。

(4)由于在保温材料当中掺入了各种聚合物,从而在易燃性、防水性不足的问题上给予了解决的方法。

(5)聚合物无机保温砂浆是一种不易开裂的新型材料,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不使用罩面抗裂砂浆,涂料能够直接作用在其表面。

4.外墙内保温与外墙外保温的对比目前,很多人都容易将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混为一谈,以至于没有办法区分两种保温结构,在今后的维护中,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方法。本文论述至此,将外墙内保温与外墙外保温两种保温结构进行对比和区分,以供大家参考。

5.外墙内保温的基本情况。

外墙内保温技术主要就是在外墙结构内添加保温材料,在墙体的内部涂抹石膏作为粘结剂然后贴上苯板等保温材料来达到保温效果,但是这种施工技术同样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保温效果不理想;不方便对热桥的保温处理;会占用的室内的使用面积,不利于室内装修的操作;对于既有建筑而言,不方便对其改造;保温层由于施工技术和材料因素,容易发生开裂的情况。

三、外墙外保温施工的发展过程及形式

伴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外墙外保温技术也渐渐的成为了工程施工当中的主要选择,外墙外保温形式是一种先进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保温节能技术。外墙外保温的基本情况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在粘接剂的作用下,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的外侧砂浆或作其他保护装饰。

随着外墙保温形式的逐渐增多,目前主要流行有聚苯板保温砂浆外墙保温形式、聚苯颗粒材料外墙保温等多种方法。对于外墙外保温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粉刷层裂开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施工技术和选择合适的外墙外保温材料等方法进行解决,使之能达到工程的质量要求水平。在考虑采用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的时候,我们不仅应该之单一的追求事用性,还要注意到节能环保方面的需求,如果这种技术能做到两方面的兼备,那么它将成为除了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之外的又一种高效率的新型保温方式。

四、结束语

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只有不断的完善才能满足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水平。现如今,环保低碳的建筑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出高级的保温材料,这些创新的制备新保温材料的技术促进了内外墙的保温施工的发展,并且它的出现迎合了时代对于环保节能产品的大力提倡,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会在更多的建筑物中得到利用。以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外墙外保温施工等新型技术的开发完善,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保温技术方面创造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4

(1)“进一步加强我国东南部地区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管理若干意见”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图审查台格后30天内向市或者区建委建筑节能职能部门办理备案手续。许多建设单位处于种种原因和目的;没有及时向建筑节能职能部门申报备案;而质量监督部门一般在竣工验收时验看《建筑节能备案登记表》,造成实际施工内容与《建筑节能备案登记表》有较大差异。本着事先控制的原则,质量监督部门应在主体备案阶段查验《建筑节能备案登记表》,确认建设单位办理了备案手续,了解节能计划所采用的措施、材料,为节能施工的质量监督做好准备。

(2)大部分的设计图纸,只是筒单的提供了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节能的初步方案,没有明确门窗和墙体用材的具体种类、规格,理由是具体用材需待建设单位进―步确认;实际施工时,设计往往不再对建筑热工进行计算,逃避审图,形成节能设计审图形同虚设;所以质量监督部门应在节能围护结构保温工程实际施工前,要求设计单位提供最新的建筑热工计算资料。

2、建筑节能施工监管

2.1现场质保体系

(1)节能施工专业分包的管理

许多总包单位,因为不了解围护结构保温工程的施工怕担责任,不愿与节能施工专业分包签合同,或者签了合同不履行总包管理义务;目前围护结构保温工程的施工,主要由保温材料供应厂家施工较多,对建筑工地的工作方法和环境不是很了解,在没有总包管理的情况下,质量和安全都会走向失控状态;所以节能施工专业分包必须纳入总包管理体系中,质量监督部门督促总包单位切实履行其管理义务;

(2)施工方案的细化

由于经验的缺乏,施工方案中对各类外保温板施工节点构造和工艺没有具体说明,形成渗漏隐患;质量监督部门应要求施工方案加以明确:

①外墙保温板施工中窗天盘滴水处理方法:

②外墙保温板施工中空调板与外墙接口处理措施;

③外墙保温板施工中阳台地坪与墙面的接口处理措施;

④外墙保温板施工中外墙装饰线条的固定;

⑤阳台栏杆扶手与外墙体保温层间的收头措施;

⑥外墙保温板施工中外墙分仓处理

⑦其他相关节点具体处理方法。

2.2外保温施工用材的控制

(1)外墙保温系统各组成材料应提供的有限期二年的型式检验报告往往缺失,原因在于现场偏重于材料的复试,而型式检验的费用高、试验周期长;且保温施工的型式检测刚开始推行,目前我国东部地区有10家单位准备参与认证,设备人员都在添置中,现阶段无法大量进行;

因此质量监督部门应严格按照《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第4.0.6条要求,督促现场出示相关的型式检验报告;

(2)外保温施工用材的复试指标

现场对外保温施工进场材料大都进行了复试,但具体复试指标未能完全满足相关技术规定:因依据《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l44-2004、《住宅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08-113-2005,对目前主要采用的三种外墙保温形式,所涉及的材料要做综合试验。但其中的燃烧性能级别试验由公安消防独家控制,全国仅4家,而涉及材料燃烧性能级别的实验室又位于四川都江堰;鉴于实际应用情况,个人认为对聚苯板(EP5、XPS)暂不做燃烧性能极别要求,还是可行的。

表:外保温施工用材复检性能指标

类型 检测内容及项目 复检性能指标

配件 1.耐碱玻纤网格布 耐碱拉伸断裂强力、断裂强力保留率

2热镀锌电焊钢丝网 网孔大小、丝径、焊点拉伸力、镀锌层厚度

聚苯板(EPS/XPS)等 1板材 尺寸(现场自检)、密度、尺寸稳定性、抗拉强度

2胶粘剂 干燥状态和浸水48h拉伸粘贴强度(与水泥砂浆) 拉伸粘贴强度

3抹面砂浆抗裂砂浆界面砂浆 干燥状态和浸水48h拉伸粘贴强度(与保温层)

4板材粘贴强度 拉拔强度/粘贴面积(现场自检)

复合保温砂浆 1材料 干密度、线性收缩率、压缩性能(形变10%)

2(外保温)现场粘贴强度 拉拔强度

3完成保温层厚度 尺寸

硬脂泡沫聚氨酯 1材料 密度、压缩性能(形变10%)、拉拔强度、吸水率

2完成保温层厚度 尺寸

2.3外保温施工质量的特殊控制点

(1)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施工控制

规程要求湿密度不大::420kg/m3、干密度不小于180-250kg/m3,,实际施工中,按规程要求的材料粉刷难度较大。施工人员会增加水泥掺量加快硬化和增加粉刷厚度,导致保温浆料层的开裂起壳;现场必须严格控制保温浆料的配比及粉刷厚度。

(2)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锚栓固定

建筑物高度在20 m以上时,在受负风压作用较大部位宜采用锚栓辅助固定,并不是要求必须采用锚栓固定;实际上锚栓通常采用尼龙胀管固定,在砖墙部位(空心混凝土、砌块、加气块)处缺乏可靠的锚固性,且在建筑物收缩变形的情况下,尼龙胀管十分容易脱落,更成为渗漏的隐患;在粘结层的聚合物砂浆强度上来前施工,会使已粘结的EPS板产生松动而失去粘结作用;所以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不一定要强求锚栓固定:如需锚栓固定,应考虑专业施工用拧人式锚固件,其在多孔砖上的拉拔力达到了0.6kN以上:粘接层普通水泥砂浆需7 d以上,才能进行锚固施工。

(3)外保温系统上粘贴面砖施工

采用面砖的外墙外保温体系的自重可达到50kg/m2以上,为涂料体系的5-8倍;面砖的刚性远大于涂饰画,与体系防护面层所要求的柔性相抵触,这种柔性基底―刚性面层结构所造成的体系的变形更大,面砖与防护面层之间产生更大的温湿剪切应力,影响面砖与防护面层之间的附着安全性;粘贴面砖后,系统的表面易形成隔水层,阻碍了系统中水蒸气的渗透路径;这三大类问题对外保温系统上粘贴面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的规程并没有说明具体说法。

2. 4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

2.4.1 质量监督是政府行为,是代表政府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政府当然不能也不应该事无巨细什么都管。政府最关心的,首先应当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的大事情。因此,质量监督主要应该将政府投资的工程和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涉及用户基本利益等内容列为监督的重点。 以往的质量监督,并未对工程投资性质加以区分,也未对一个工程的具体监督内容加以区别。其结果是分散了有限的力量不能集中精力管好政府该管的事情。

2.4.2 随着建设投资的多元化发展政府质量监督职能的重点应当转移到国家投资的工程上。对一个具体工程来说,也有一个监督重点的问题。工程质量包含的内容多而广泛,正如国家新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77质量验收规范中的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那样,各项内容有主次之分。无庸置疑,其中影响安全、健康的质量内容是最主要的。对用户来说,结构的承载力或抗震能力远比墙面抹灰的平整度更为重要。对工程整体的全面质量控制的责任,均应由施工单位承担,加上监理单位的监理,我国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已经建立起了比较严密的机制。

2. 5对行为的监督应重视对质量保证能力的监督

2.5.1对质量行为的监督是相对于对实体质量的监督而言的。其最终目的是得到质量合格的工程,所以,我们所期望的,主要是工程的实体质量。但是,长期质量监督的经验告诉我们,“实体”是“行为”的结果,仅仅将注意力放在实体质量上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我们开始注意对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履行质量责任行为的监督。行为是一种过程中的现象。对行为的监督,很难随时监管那些转瞬即逝的“表现”。

2.5.2对于我国目前并不完善的建筑市场来说,这些被人们称为“硬件”的书面材料,实际上仅仅是文件化了的表面情况。文件化的过程,有可能丧失了原有的真实性。因此对行为的监督仅仅依靠审查资质证明等书面资料远远不够。大量事实证明,要保证一项工程质量合格,除了材料、设计等基本因素外,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能力,往往不能完全依靠文件化的资质证书、上岗证书、管理制度等书面资料来加以证明。为了强调这种保证能力是实际具有的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笔者建议将这种能力称之为质量保证的“实际能力”。

2.5.3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质量监督站对质量行为的监督,就不应该仅仅是对那些资质证书、管理制度等书面材料即所谓“硬件”的监督,而更应该注重对“软件”即对“实际能力”的监督。

2.6 监督方式的改进

2.6.1 以往,多数质量监督站采取的监督方式,基本都是定点式监督。即对每项工程采用固定监督人员的类似“”的监督方式。这种方式,由一名监督人员或一个监督小组,负责数个工程或数万、数十万平方米工程项目的监督任务。这种监督方式,不仅对每个受监工程固定监督人员,而且每项工程还需要制订监督计划,将监督抽查的部位、内容提前告知受监对象。为了规范监督工作内容,许多监督站推出了监督计划“范本”。监督计划中除了一部分针对具体工程特点确定的抽查内容外,更多采用的是被称作“三到位”或“四到位”的监督方式,即工程的地基基础验收监督站必须到位,工程的结构验收监督站必须到位,工程的竣工验收监督站必须到位,等等。

篇5

1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及特点

1.1建筑外墙保温技术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可以分为内保温技术和外保温技术两种情况,内保温技术是在建筑外墙结构的内部加一层保温层,内保温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灵活等特点,但内保温技术存在热桥问题,很容易引起开裂现象。外保温技术是将保温隔热体系设置在建筑外墙的外侧,从而保证建筑达到保温效果,外保温技术是当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技术能降低建筑主体结构承受的温差,减小温度变形,隔断热桥作用,对建筑墙体起到保护作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由于外保温隔热体系设置在外墙外侧,会直接承受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使用的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从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影响来看,隔热体系的保护层只有3mm - 20mm,这就需要外保温施工材料具有较强的热阻能力。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外墙外保温技术有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技术、外挂式外保温技术、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筑成型等。

1.2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特点

(1)减少能源消耗。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内保温技术相比较,能减少20%的热量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相同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技术更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2)为房间储存更多的热量。建筑实体墙的内部有很高的热容量,采用外墙外保温后,能为建筑房间储存更多的热量,在夏季太阳光照强烈,外保温层能隔绝大部分太阳能的辐射,降低表面温度,防止室内高温;在冬季,外保温层能防止室内温度的散失,保证室温。

(3 )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能在建筑外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无论外界天气怎么变化,它都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室内整体温度趋于平缓,这不仅能减少建筑外墙热效力,还能降低外墙出现变形、裂缝、损坏等情况,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2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是一种保温绝热材料,绝热材料是指用于热工设备、阻抗热流、建筑围护的材料。绝热材料一方面能满足建筑空间的热环境,另一方面能节省能源的消耗。对于一般的居民采暖空调来说,采用绝热围护材料能节省50%一80%的能源,建筑外墙外保温主要是使用绝热材料构建建筑围护,因此,研发高性能的保温隔热材料对建筑节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1绝热材料的性能

绝热材料就是最大限度的阻抗热量的传递,因此,绝热材料必须有良好的热阻能力和较小的导热能力。从材料的组成上看,有机高分子的导热系数往往比无机材料的导热系数小;气态物质的导热系数要小于液态物质的导热系数;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大于非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有机高分子材料。从材料的结构看,当材料的表观密度低、孔隙率大,材料内部孔隙存在大量封闭的微小孔时,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小。由于材料中存在孔隙,在潮湿环境中,材料会自动吸水,而水的导热系数比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要大很多,因此,当材料的含水量增加时,材料的导热系数会增大,所以,要尽量减低保温材料的吸水能力。同时,保温绝热材料要具有良好的抵抗冲击荷载能力,确保保温绝热材料能承受来自自然因素的荷载冲击,从而为建筑外墙的稳定提供保障。

2. 2常用的保温节能材料

目前,常用的保温绝热材料有岩棉板、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超轻聚苯颗粒保温料浆等,这些材料的表观密度比较小,内部都有大量的封闭孔。岩棉和玻璃保护网统称为矿物棉,是一种无机材料,岩棉的价格比较低,在满足保温隔热的同时,还能起到隔声的作用,但岩棉材料的密度比较低,抗拉强度小,耐久性比较差。玻璃棉材料和岩棉材料的性能基本相似,但玻璃棉的于感要比岩棉材料的于感好,同时玻璃棉材料的价格要比岩棉材料的价格高。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原材料是聚苯乙烯树脂,经过发泡剂发泡制成内部有封闭微孔的保温隔热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小、表观密度小、隔音能力强。机械强度高,在外墙外保温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聚苯颗粒保温料浆是有保温胶粉料和聚苯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的,这种保温隔热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并且施工操作比较简单,同时还能限制自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但这种材料的吸水率比其他材料的吸水率要高,因此,使用这种材料时,需要加抗裂防水层。

3选择节能材料的注意事项

在外墙保温体系中,聚苯乙烯板和膨胀聚苯乙烯板材料的使用十分广泛,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性能和密度有紧密的联系,当材料的密度小时,材料的强度就比较低,在荷载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变形。一般情况下,外墙外保温使用的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密度为15kg/m3 - 20kg/m3,导热系数为0.041 W/m・k,抗压强度为70KPa,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厚度要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在选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密度、厚度、阻燃特性等性质确定。在选择玻璃棉材料时,要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极限延伸长率;在选择聚合物料浆材料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的添加合适的添加剂,从而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4总结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对建筑节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节能材料和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密不可分,因此,在运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节能材料,为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提供保障,从而有效地节能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张立欣,闻长军.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及节能材料的应用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1) :125一126.

[2]刘建华,刘彦辉.浅析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10, (27) :141一142.

[3]高启亮.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与节能材料的应用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 (24) :117一118.

[4]阿衍双.浅析建筑外墙的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应用.中国科技纵横,2012,(07):162一163.

[5]张健.外墙保温技术及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137一139.

篇6

贯彻国家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改善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整体质量。应用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无疑将对外墙外保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该技术是适合我国建筑节能国情和气候特点的新型外墙保温技术,能为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的技术支撑。该系统对从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否采用空腔构造(点粘或满粘)、有机保温层是否有防火分仓或防火隔离带、有机保温材料表面是否有防火保护面层及厚度三个关键要素,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防火性能对比试验研究。根据新标准及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等级划分及适用高度,对无空腔防火型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进行等级评价和应用范围限定,来提高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及系统的各项性能和经济效应。创建与创新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满粘代替点粘、条粘,使聚苯板面应力分布较均匀,避免了应力的集中,同时粘结率大大的高于40%以上,有效的提高了粘结性能、拉剪切性能和抗风压性能,门窗口的防火隔断及防火隔断带(防火分仓)全部用防火胶粉聚苯颗粒严密包覆,提高防火的安全性,大量利用对环境有害的固体废弃物,使其变废为宝,高效综合利用,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利废建材,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从而能提高砂浆产品的性能。该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虽然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但对促进外墙外保温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及废物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外墙外保温防火方法,进一步研究粉煤灰,尾矿砂等固体废弃物在保温系统中的应用。

2.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工艺

(1)保温材料的选择现代施工建筑中,保温材料的使用多以挤密苯板、聚苯板、聚苯颗粒保温材料为主。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0.042W(m·K),同抗裂砂浆相差22倍,因此挤密苯板与聚苯板相比,抗裂能力弱于聚苯板,聚苯板导热系数小,能够缓解热量在抗裂层的积聚,使体系受温度骤然变化产生的热负荷和应力得到较快释放,提高抗裂成的耐久性,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首选。多年来。我国北方建筑物外墙均为490mm厚的牯土实心砖墙,这可满足强度、安全、保温、隔热等耐久性能的需求,除了达到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还要达到以上功能的要求,采用了240mm厚砖墙加上导热系数为0.034-0.040(W/m·K)的80mm厚的苯板保温能够满足严寒地区外墙保温的要求,并达到节能50%的要求。

(2)保护层的选择传统水泥砂浆如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面易引起开裂,而且还有可能脱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抗裂砂浆的压折比小于3。如外饰面为面砖,在抗裂砂浆中也可以加入钢丝网片。钢丝网应采用防腐好的热镀锌钢丝网。

(3)施工流程预埋镀锌8#铁线~墙面的清理~挂苯板~绑钢丝网和钢筋网~抹1:3水泥砂浆~涂料。

1)根据布板图安装保温板从外墙阴角或窗洞口侧边开始逐块进行,阳角位置保温板也采用企口拼接,保温板就位后用定位锚固钉固定。2)安装时应注意板缝拼接严密,板面平整,下料锯切平直,剪裁得当,在门窗洞口的悬顶位置应整体铺贴保温板,除层间拼缝外,不得出现水平拼缝,竖向接缝上下一致,找补板的宽度不小于600mm。

(4)操作方法:

1)为固定苯板,砌筑外墙时先从每层的首行挑出虎头砖,以托住苯板,减轻苯板自重。减小苯板向外的倾斜。在门窗洞口的四周也挑出一行虎头砖,除此以外,在墙内双向间隔3conma宽预埋两掇镀锌8#线。铁线埋人墙内120him,外露100mm,且保证离门窗洞口的四周和墙体转角100n,a~处都有预埋铁线。这样可防裂缝的出现。2)在挂苯板前,先将墙面清干净,完毕后将预埋墙内的镀锌铁线顺直,再将苯板紧贴于墙面,其要求是:保证苯板的质量达到每平方米不小于15公斤,使用厚度为4mm的;每块苯板都要裁口和错缝搭接,紧贴于墙面有凸出的地方用2ram厚的苯板处理。3)苯板满铺完后,用帖5双向间距3conma的钢筋网将其固定在墙上。并将16目的钢丝网夹在钢筋同的中间,用22#铁线将钢丝网固定在钢筋网上保证双向间距150ram绑扎一道,要求钢丝网和钢筋月搭接倍数各为200mm,如遇门窗洞口,要求钢丝网埋门窗的内侧200ram处,并用水泥砂浆其固定。遇到墙体的转角处,也要求钢丝网绑扎到另一面的200nml的位置,并用水泥钉固定。

3.外墙模板及工程施工的要求

(1)采用全钢大模板,模板设计及定位支设要考虑保温板的厚度。

(2)保持外墙大模板的整洁,吊装就位和拆模时应防止模板挤靠或刮碰,特别应注意对保温板层间接槎的保护。

(3)必须保证外墙大模板每次就位准确、垂直、连接牢固,位置正确。

(4)尽量减少由于混凝土挤压使保温板产生应力,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500mm以内,且保证混凝土输送时不得正对保温板,振捣棒不能接触保温板,以免板受损。

4.外墙外保温罩面处理

4.1基层处理

(1)裂缝两侧墙面基层要求有一定的强度,表面浮灰必须清除干净。

(2)墙面裂缝宽度大于1mm,应先用干硬性聚合物水泥拌合料处理。

4.2材料配制

(1)配合比。

ABW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修复材料为双组份,使用时应按液料:粉料=10:12(重量比)准确计量。

(2)搅拌要求搅拌时把粉料慢慢倒入液料中,充分搅拌无粉料结团为止。用料量较少时可手工搅拌,用料量较大时建议使用带有搅拌叶片(可借用)的手电钻搅拌。搅拌时不得加水或混入上次搅拌的残液及其它杂质,配好的浆料半小时内必须用完。

注:每次配料完毕,及时用清水清洗配料桶及搅拌叶片等器具和设备。

4.3涂膜施工

(1)采用长板刷将浆料涂刷在裂缝处,涂刷宽度不小于100mm。涂层应平整均匀、厚度一致。

(2)第一层涂层表干后(即不粘手,常温约1~2小时),可进行第二层涂刷,以此类推,涂刷3~5遍,厚度可达到1.0~2.0mm,每公斤浆料可修复裂缝约4~6延米。

注:一般情况下,墙面裂缝修复可不加无纺布附加层。对于变形应力大的裂缝修复时,可加一层无纺布附加层以提高抗拉性能。涂刷第三遍的同时铺无纺布。

(3)施工温度为5~30℃。

5.保温墙体面层裂纹的防治

篇7

我国根据自身的气候特点对建筑工程进行了墙体传热系数的限值规定,即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气候特点考虑墙体结构的传热系数,又要同时考虑到太阳辐射对建筑物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影响。所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建筑施工要选择不同性能的墙体材料,必须使材料的隔热和保温性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而钢筋砼结构因为其材质的特殊性、结构可行性、布局的灵活性以及刚度和延展度等多方面优点,现在被广泛的建筑项目所采用。

一、我国墙外保温技术常见问题归纳

外墙保温技术优点众多,比如:可避免外墙受冷时结露、可延长建筑结构的整体使用寿命、可避免“热桥”现象的出现、可大幅度的减少温度应力、不会占据很多的使用面积等等;但它也有着自身突出的“硬伤”,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一,火灾隐患,尽管现在广泛的应用自熄型乙烯板,但当发生火灾时保温层内的聚苯乙烯仍会被燃烧,导致火势蔓延;第二,在高层建筑中,高楼层(尤其是背风面上)所要承受的风力非常巨大,连带负压所产生的吸引力有时会造成保温板脱落的情况;第三,在室内湿度比较大的地区,容易由于水汽外渗导致墙体与保温层间产生“结露”现象。而钢筋砼墙体由于自身的特点,可以大大减小或避免这些外墙保温施工中常见的硬伤。

二、墙外保温的防火设计要求

对于墙体外保温的防火设计要求为:首先,对常规粘贴式聚苯板(无防火设计)的使用只可用于十层以下的建筑施工项目中;其次,10―19层的建筑施工项目所才用的墙外保温用聚苯板必须具备防火设计(如:添加防火浆料或设置防火槽)。对于墙外保温的防火设计通常会采用一些防火涂料――也就是吸水性和不透水性比较适宜的涂料,这样可以使水蒸气顺利的进行排除。但防火涂料的寿命一般是有年限的,要及时的进行补刷才能达到预计效果。

三、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要求

(一) 所选材料要求

首先是对所选用做保温层的聚合物的要求,常规的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选用的聚合物材料大多有以下3种:第一种是粉末状的,这类聚合物在施工现场直接按相应的比例放入水,然后进行充分的搅拌便可以使用;第二种是由部分粉末和液态胶体组成的,使用时用水泥按比例的混合粉末以及液态胶体成分,再进行充分的搅拌就可以使用;第三种是由石英沙,水泥以及供应商提供的悬浊液组成,将这三者按比例进行融合搅拌即可。其次,网装编织物的选择。通常在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选用的网状编织物,是由防水聚合物和耐碱纤维编织混合而成的,它具有增强墙体外保温强度及增强其抗裂能力的作用。最后,锚固件的选择,在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锚固件是用来固定保温板进行拼接的,常选用的有塑胶钉和有防腐蚀涂层的金属钉。

(二)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施工要求

第一,出于对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后裂缝产生情况因素的考虑,施工操作进行时气温应满足大于或等于5℃;墙外风力小于或等于5级的前提。要避免施工作业墙表温度过高,切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第二,进行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前必须要保证建筑物的消防系统、各种管线(水、电、天然气等)、墙体中必须的的各种埋件、门/窗口均以施工完毕并经过检验。

第三,对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的基墙要求,必须保证其表面光滑,无凸凹;保证其与找平层粘连牢固无“脱层”现象和“空鼓”现象的存在;同时基墙墙体湿度应达标,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的进行。

第四,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相关粘贴技术要求:在施工前要进行聚合物胶的调配工作,采用手动或电动搅拌器对配制好的聚合物胶进行充分搅拌,观察其粘稠程度用水进行找平处理,然后静放几分钟后,重复一次,其粘稠度以不流淌,黏度适中为宜。而聚合物胶的调配量,以3小时内可用完为标准。在粘贴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点粘施工法时,用胶刀按板背面抹好胶液,宽度视胶刀规格而定(常规为45mm―55mm),厚度应适中不可过薄或过厚,沿板长途留两开口,在板中均匀点6点―10点,涂胶面积不得小于板面积的1/3,由于点粘施工法对墙面平整度的要求比较低,所以是当前比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当采用条粘法时,需要用锯齿胶刀,在整块板面均匀涂满胶液形成胶条,此方法效果好,但对基墙的平整度要求比较高,视情况而用。另外,粘贴施工时,板侧不可留有胶液,如有则立即清洁。当粘贴施工完成后,要在胶液干涸后用砂纸将不平整的地方进行打磨找平。

四、钢筋砼墙体外保温的具体施工方法

钢筋砼墙体外保温中现在比较广泛的施工方法是:在完成钢筋砼骨架后在它的外侧覆盖一层保温板,然后再依次的进行常规的支模和浇注砼程序,这样的就可以使钢筋砼、保温板的符合结构在完成拆模工序时与外墙体融合为一,最后再对保温板进行常规的外墙装饰步骤。其具体的步骤为:

1.根据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设计并加工出外墙所需求的钢筋。同时根据窗口的相关数据加工或拼接成各种所需求规格的保温板,有对接需求的地方必须加工成企口板,并对其进行细致的编号,方便施工过程的进行。将施工中所要涉及的部位进行基层清洁,比如:门/窗口、松散砼、弹墙等。

2.根据外墙墙体的模板进行保温板的安装。所有的保温板对接处必须用胶粘进行密实处理,防止缝隙出现,其中当保温板进行拼接时要注意锚固;当进行锚固时,如出现锚筋伸出钢筋砼墙体外的情况时,一定要记得对外延部分补刷防锈涂层;其中当钢筋砼外砼浇筑到建筑顶层标高时,要在墙体外侧留出与楼板厚度相同的企口;其中在各规格模板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模板的校准工作,以保证模板拼接的坚固性和紧密性,在此过程中切忌保温板与模板的相互压靠。

篇8

[1]孙礼军等,建筑的基本知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8

[2]刘先觉等著,生态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冉茂宇,刘煜.生态建筑[M].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1

[4]张俊.谈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以湖南(夏热冬冷)地区为例[J].中外建筑,2008(2).

[5]林宪德.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开彦,王涌彬.绿色住区模式——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

[7]姚润明,李百战等.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暖通空调.2006.36(11):27~32

建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洪雯.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对亚洲未来发展的重要性[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88.11

[3]万蓉,刘加平等.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4.33(2):150

[4]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金融信息参考.2005.4

[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邹晓周,曲菲.绿色节能主义之低碳建筑[J].建筑节能,2009.4

[7]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等.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J],节能经济.2010(2):38~40

[8]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9]俞允凯.中国城镇建筑能耗现状、趋势与节能对策建议[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11~14

[10]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2:41~43

建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陈通,姚德利.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建筑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1.34:85~87

[2]张陶新,周跃云等.中国城市低碳建筑的内涵与碳排放量的估算模型.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1.25(1):77~80

[3]气候组织政策简报.2011年第2期.

[4]柳云状.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0

[5]TopEnergy绿色建筑论坛组织.绿色建筑评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9

1.培养目标要求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受教方在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之后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的出发点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使学生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所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对中外土木工程设计和管理理论、理念有较深理解,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范围可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和建筑规划院等部门,也可出国继续深造。要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除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制订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课程评价方式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充分考虑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对课程提出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不断修正,实现评价方法的逐步完善。具体到某一门课程,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授课主导方,即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中中外规范的异同的讲授上做出量化评价。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授课教师对现有的授课模式和授课内容进行改进。授课方式尽量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授课模式。另外在授课方式上进行创新,引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实地教学、试验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定最佳的教学方式。

二是对受教方,即学生层面,可由任课教师、外方教师讨论制订基于学生反应的课程评估指标。通过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条目,在学生完成课程考核之后,以提交问卷的形式完成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反馈,对有问题的部分可以提出整改方案,不断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完善和提高。此外,对不同教学方法下的互动环节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采取针对一个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解答的方式来完成。

三是在课程的最终考核环节上进行根本性改革。在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形式的考核方法,并调整相应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外方课程可以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并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也是国外教学中常用的考核形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课程论文和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考核。不同形式的考核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在英语能力方面的评价。摆脱以往单一的纸面形式的考核形式,增加听、说的比重,可以通过文献阅读、专题论文撰写提升自身的读写能力,通过报告的形式锻炼听说能力。通过英语的能力评价和考核,力求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能够实现熟练的英语运用,为将来的职业方向的选择增加备选方案。

3.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考虑土木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需要对设置的课程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价。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授课教师、学生学习、课程考核、英语能力四个方面建立了课程的评价体系。任何课程评价体系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力求能切实地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篇10

一、现状分析

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当作不同文化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高校内英语标识能展示一个校园群体积极建设,传承和传播本校园自身的文化的意识。从传承角度而言,挖掘建筑名称的历史由来及其内涵寓意,掀起一场传承校园文化的风暴,使全校师生更深刻地理解校园各建筑的文化内涵;从传播角度而言,英文建筑标识为校园内外的留学生及国际友人提供个性鲜明且极具人文气息的英文指示标,方便其出行的同时也达到传播校园文化的目的。本论文以武汉理工大学为样本,并选定以校园内最醒目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的名称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出一套系统完善、具有特色的建筑物英语标识语,并将此研究精神和方法推广到更多高校。本次论文将会切实地为武汉理工大学的文化建设和传播带来益处,并惠及更多的大学校园。同时这一研究过程也将丰富英语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为翻译理论的实践运用提供机会。

二、翻译策略

本论文中我们使用到的主要翻译理论有归化法、异化法、音译法、形译法等等,具体优缺点如下所示:

归化法(Domestication translation):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法(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顾名思义,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多用于专有名词、民族特有事物名词以及无对应词的翻译。音译法受到了广泛的使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使翻译具有异国情调,简洁明了,起到填空补缺、限定和扩大已有术语,使音译词语义更加准确等作用。与此同时,一些译音不统一、译音不准确,致使错误联想等不规范的现象也是其弊端。

形译法(Figure translation):用英语常用字母的形象来为形状相似的物体定名。该翻译方法可以省略很多复杂的诠释过程,使译文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更易于理解。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根据本校建筑的风格及特点,将表面矛盾而实质互补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相结合,辅以音译法、形译法和意译法等翻译方法,将五种翻译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初步得出我校12个代表性建筑的英语标识语。

三、研究结论

以下列举三个具体翻译实例加以阐述各种翻译方法的使用:

1.鉴湖广场。鉴主广场名字源于其所在的位置――本校鉴主大楼正前方。鉴湖校区内有鉴主、鉴2、鉴3等教学楼,由此可见,“主”字是为使鉴湖校区各教学楼之间相互区分之便利而用。但实际上整个鉴湖校区的湖泊和广场都分别只有一个,即我们可以直接称鉴主广场为鉴湖广场,如此一来减少了翻译的障碍又不损该广场的所指实际意义。至于鉴湖一词,其意指湖面平静如镜,可照鉴湖边山水、游人和建筑,使人在游湖时犹如在画中游览。“鉴”即为映照,由于“鉴湖”含义丰富,所以需要翔实的文字解说才使观赏者明晰,而名称翻译最忌拖沓冗长,兼之鉴湖作为本校知名景点,其中文名字因简洁而广为人知,外国学生也习惯称其为“Jian Lake”,所以此处我们对“鉴”字采用音译法,取其音“jian”以同时方便中外学生。因此鉴主广场的最终英文名称为“Jian Lake Square”。(对于鉴湖名称含义的解说,本研究建议校方在鉴湖景点处设立中英文双语解说的石碑以使中外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命名内涵。)

2.风味食堂。此处对于“食堂”我们选用cafeteria,简称café,它一方面指自助式餐厅,另一方面指可在露天餐饮闲聊的地方。而canteen指较为嘈杂的食堂。针对风味食堂二楼为自助餐或称菜的用餐形式,且在门口建了露天用餐的阳台,cafeteria更适合这样轻松随意的用餐情调。另外,此食堂“风味”二字表达了此食堂食物有当地风味当地特色的含义,若使用归化法或音译法,则不如此处选择的异化法表达其丰富内涵,帮助外国留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我们将风味食堂的英文译名定为Local Flavor Cafeteria.最终采用的异化法翻译。

3.鉴主大楼。鉴主大楼是一座形似英文字母I的建筑,留学生广用I-Building指代这座大楼。又由于鉴主大楼是我校计算机实验室集中地,使用以字母I开头的IT一词,既表明了其信息技术的功能特征又符合其外部特征。此翻译使大楼名称的形与意达到完美结合。因此我们采用了形译法和意译法将鉴主大楼译为IT-Building。

四、结语

建筑的英语标识的翻译工作,看似是小事,其实直接关系到一个校园、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校园内规范优美的标识语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因此更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但英语标识的翻译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翻译,其社会性较强,要做好其翻译,除了要提高译者的水平,翻译得专业准确、富有人文关怀,还要形成完备统一的建筑标识翻译体系。为此,本研究也将在该方面不断深化认识。未来,我们期待一套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处处皆英语的环境成长,让外国友人来华工作学习旅游都不再迷失方向,让每个中国人提起都引以为傲的建筑英语标识系统,也愿意为它的到来不懈地付出我们的努力!

参考文献:

[1]Bassbett-McGuire,Susan.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88.

[2]Schulte,R. & J.Biguenet.Theories of Translation.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篇11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建筑创作也就必然离不开地域的环境启示,摆脱不了时代的需求和域外先进文化的渗入。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迈耶的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以轴线和单元旋转表述了"新与旧"的关联;厦门高崎机场候机楼微微曲起的构架隐喻着闽南屋顶的特征;上海金茂大厦对中国"塔"的联想。或许正是表现了各自独特的地域特征而为世人赞赏。

广东,背靠五山,面向大海,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使得这里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中原汉人的南迁以及近代西方文化的介入,又使得广东地区的文化趋于开放和兼容,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反映在建筑上,形成了与本地区自然和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独特的建筑类型,即广东地域建筑。

1.定义和类型

1.1 地域建筑的定义

在给出地域建筑的定义之前,先理解以下建筑的概念:建筑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为人类自身提供物质和精神庇护的文化景观。因而可看出建筑与特定的地理空间点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质属性之一。

然而,所有建筑都是地域建筑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建筑是建造在一定地域,但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地域建筑不再只是建造在原本地理空间上里,也就是说某一地理空间上的所有建筑也不一定是地域建筑。因次,地域建筑是指人类创造的,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适应的特定文化景观。

1.2 地域建筑的类型

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最基本、最大量的建筑类型,也是地域建筑的主体,故可从民居的角度来考察地域建筑的类型。在古书上记载,住宅由门、塾、堂、厢等组成。中国地域辽阔,从北向南,为适应不同的气候、地形、材料、环境等条件,民居有明显的差异。

在广东地区自古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其建筑表现出更加复杂而丰富的类型,创造了具有特色是城市风貌地区。其中主要有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广东客家集团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四种。

2.建筑平面结构类型

广东地域建筑虽然从整体上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但由于其内部广府、客家及福佬文化的差异,城市与乡村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形成具有明显分异的建筑类型。其主要有以下两中类型:

2.1 无院落建筑

竹筒屋是无院落建筑的代表,也是民居建筑中平面结构最简单的一种。由于屋内厨房、天井、厅、房按一定顺序排列,形似竹筒而得名。

其建筑平面为单开间,面宽较窄,一般为3~4米;进深较大,一般为10~20米,有的甚至达30米以上。也有规模较大的将两个单开间并联,"明"字屋就是双开间竹筒并列组合后的变化形式,厅、房、厨房与天井灵活组合,两开间大小可不一,进深也可变化,不一定整齐划一,形如"明"字。其中双开间的代表建筑是锁头屋。

2.2 有院落建筑

三间两廊式建筑即是三合院式建筑,其普遍寻在于我国南北地区,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其中南方有院落建筑是由三开间主体建筑、前带两廊和天井组成三合院。

这种建筑类型在广东中部和西部村镇建筑中广泛采用。从平面上看,前为天井,后为厅堂,厅堂两侧为房,天井两旁设廊,分别为厨房和杂物房。这种三间两廊式是广东地区采用最多的一种建筑平面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多种发展形式:一是纵向发展,发展成四合院形式;二是横向发展,发展成多开间形式;三是垂直发展,发展成楼房。

3.建筑功能类型

广东地域建筑除了官府类、宗教类等公共建筑外,大量的是私有民居建筑。在这些众多的民居建筑中,为适应广东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即是用于商业目的和进行防御的功能形态,它们使广东民居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3.1 骑楼--店屋式开放住宅

店屋式住宅是指商业功能与居住功能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其在古代就有存在,如宋代的"檐廊式"店铺。到近代海外文化的涌进,形成中外合壁的骑楼建筑。

骑楼是在楼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街道边相贯通,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人们在长廊下进行商贸活动,可不受风雨日晒影响。这既适应了广东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又使人与商业空间的接触更为直接方便,并使城市商业与交通空间相融合,使街道尺度更为宜人,创造了广东城镇独特的商业街区风貌。居住与商业的结合,导致了私密空间的局部开放,创造了较为亲和的人文环境,使购物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2 碉楼和土楼--防御式封闭住宅

在广东地区存在的防御封闭住宅最为典型的是碉楼,是侨乡地区的传统民居。碉楼形式自古就有,但将防御和居住两种功能结合的碉楼主要出现于近代。

其产生的的原因是,海外侨居者为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大量的资金,一是使侨乡人民日益富裕,二是民国初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洪水泛滥,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的平面多为方形,基本格局由传统三间两廊形式发展而来,底层为储藏室和厨房二楼住人,顶层由年轻人居住兼做守卫。

其次,是土楼,其存在于客家聚落地区。从形式上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其形式上的围合性和独立性,便产生了很强的排外性和防御性。

4.结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技术在更新, 无可否认的是, 现代建筑创作越来越受新材料、新技术的影响, 建筑师们对于现代技术的驾驭能力,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建筑创作的能力。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地域建筑面临着新的困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建筑的角度上看,也是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建筑。建筑不仅是一种提供给人居住的空间,尤其是在地域建筑中体现的是一方建筑文化传统。通过它传承的是一种地域文化,其是与前后(历史发展)、左右(与社会发展同步)、上下(适应自然条件)相关因素的综合把握与适宜的应对。因而,我们要挖掘地域建筑的价值,并着实实现地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林琳. 港澳与珠三角地域骑楼--广东骑楼[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 凌世穗. 走向开放的地狱建筑[J]. 建筑学报, 2002. (9).

篇12

华南理工大学是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以后简称为“我馆”)伴随1952年11月学校的组建而成立,随学校的更名、拆分和重组几度更名,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更久远的中山大学工学院、岭南大学工学院等图书馆。由于具有较长的历史沉淀,学校图书馆逐渐形成了以收藏化工、轻工、食品、材料、机械、电子、建筑等工科类图书馆藏为特色,同时兼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管理及少量文科类等图书资源[3]。本文将介绍我馆特藏资源的建设及利用等情况。

1 我馆特藏资源的建设

我馆很早就重视特藏资源的建设,1988年即建有特藏室,分类整理和收集校内外学者捐赠的特色书籍和保护古籍文献。目前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资源

收藏了1980年以来我校研究生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的纸质版本,同时置于校本部和大学城分馆中;还收藏了2003年以后上述论文的电子版本,可在我馆的电子阅览室全文下载,以方便读者使用。

1.2 古文献资源

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明仲营造法式》、《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清式营造则例》、《天赖阁旧藏宋人画册》、《石鼓文疏记》、《中华民国新地图》、《越器图录》、《易县清西》、《园治》、《金陵古迹图考》、《万有文库》等。这些珍贵文献部分置于特藏室的展柜中,以便鉴赏和利用。大学城分馆藏有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以及《周易经传集解》、《大易通解》、《武经总要》、《释文纪》等文献。

1.3 馆藏书章资源

收藏超过50多枚,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藏书、广东化工学院图书馆藏书、中大图书、暨大图书、广州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藏、南昌市图书馆赠、湖北图书馆赠阅、龙庆忠藏书等书章。部分书章经过整理后专设展示栏置于特藏室供读者欣赏。

1.4 特色捐献资源

主要有我校建筑学龙庆忠教授捐赠的以建筑历史与理论为特色的图书文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佑启的捐书;我校客家文化研究所原所长谭元亨教授的捐书等。这些捐献文献具有历史、学术、科研、教学等特色价值。

1.5 网上特色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馆从20世纪末开始对部分特色资源有计划地进行了数字化建库工作,同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导航库和专题特色资源库、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的轻工技术图书数字化、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中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等特色资源的建设。目前,建成了数十个数据库与学科服务平台,如华南理工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服务系统、土木工程与管理专题资源库、管理案例全文库、期刊评价与投稿指南以及机械与汽车、轻工与食品、化学与化工、土木与交通等学科的服务平台。

2 提高特藏资源使用率的措施

我馆的主页上专门列有学位论文和特色资源等栏目。图书馆通过主页呈现出其收藏特色,而特藏资源是吸引读者的亮点。对于特藏资源,可在特藏室查阅,亦可在电子阅览室或网络上查阅和下载,方便读者使用和共享。

在每年的新教工入职岗前培训和新生入学时,图书馆配合学校进行介绍,使新教工和学生很快了解我馆馆藏特色和本校师生的学术研究现状。研究生或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或设计时,通过查阅本校特色资源,很容易了解本专业和本课题的研究进展;在论文撰写阶段,通过查阅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或期刊评价与投稿等特色资源,了解论文写作的要求与规范。在接待各参观团体时,除介绍一般馆藏资源外,侧重介绍网络特色资源和参观特藏室,把特藏资源作为我馆向外界展示的重要窗口。

3 丰富特藏资源的建议

目前我馆的特藏资源还不够丰富,利用率亦不够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下列方面的工作:

3.1 收藏本科生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文献资料

因为本科生是学校的主要部分,收藏这些资源,便于学生寻找相关资料,有利于规范本科教学和激发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收藏本校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教学参考书、专著及重要的设计作品等资料

这类文献读者较多,分类整理和收藏有利于师生们充分利用这类资源,同时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3.3 收藏本校师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资源

如收藏SCI、EI、ISTP以及在国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的题目。由于学校科研处已委托图书馆进行这类资源的检索,每年专门印刷一本有关此方面的资料,图书馆应注意收藏,在此基础上可以专门收集在公认的著名杂志上发表的少数论文。

3.4 收藏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特色文献资料

工业和建筑设计是我校许多师生研究的内容,这些资料的收集有利于提升师生的设计水平。

3.5 丰富收藏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籍、善本或名画等

可通过鼓励师生和校友捐赠及购买等方式增加这些方面的资料,增加我馆的文化内涵。

3.6 特藏资源的完全网络化

资源网络化可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充分利用学校的特藏资源,提高其使用率。

总之,通过我馆员工、学校师生及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完善,我馆特藏资源将变得越来越丰富,成为广大读者欣赏、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篇13

1. 巷与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我国古代城市是从传统的市坊制度开始的。坊(居民区)与‘防’同义,最初是和市(商业区)严格分开的,并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孔颖达疏据《毛诗正意》曰:“文公乃徙居楚丘之邑,始建城,使民得安好处,始建市,使民得交易。”

史学专家认为街巷与市坊有一种传承延续的关系,市坊应可视为街巷的前身。坊中民房之间必然留有走道,此即最初的街巷,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市坊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宋元以来,市坊已发生裂变,坊中出现了市场、店铺,街巷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居民走道,而有了促进商品流通,方便商品交易功能。街多为商业性街道,巷则纯粹为居住性是半私密性空间。说文解字:“街,四通道也,巷,里中道路”。

2. 古城泉州的街巷空间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泉州于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左右在今市区建城,城区为南北朝向。城市建筑群多为南北朝向,常常按照南北轴线布置,城市住宅区的道路则大多东西向设置。古城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又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世界各大宗教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在泉州留有丰富的遗迹,并对泉州街巷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城南(泉南蕃坊)

泉州城南历史街区的兴盛依托于港口的发达。这里为外国人集中侨居地区,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交融,留下了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远驿遗址、富美宫等,另外涂门街的清净寺,车站的蕃佛坊(即婆罗门的回教寺等),都是外国人常聚之处。这就是《蒲寿庚考》书中所称的“泉南蕃坊”。

城南历史街区内有保存较为完整的聚宝街、万寿路、青龙巷等历史街巷。街区内的主要建筑功能是居住,万寿路与聚宝街在住宅基础上沿街开店,是居住街区内的地方服务商业街。而青龙巷、横街等街道依然保存着传统居住街坊的职能。

街区现有道路空间格局较为良好。商业性街道宽都在6―10米之间,相当于现代住宅小区级道路标准。居住性街巷宽度略窄,为3-5米不等,虽略显局促,但却为居民的居住提供了亲切的气氛。

在街区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中,典型的传统名居类型有:传统院落式民居官式大厝、手巾寮(手巾寮内部含中西合璧式样)和从南洋传入的中西合璧式洋楼建筑。洋楼俗称‘番仔楼’,其平面布局为传统四合院,但建筑够造及装饰却吸引了不少西洋建筑的处理方式。首先洋楼为外廊样式,外廊指在建筑周围围上廊子,即指建筑物外墙前附加的自由空间,是一种生活空间。另如西式山头的做法和文样、窗楣等一些装饰性构件都明显来源于西方建筑。除受西方建筑影响外,伊斯兰建筑也在这里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位于涂门街的清净寺(图1)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伊斯兰教徙。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在涂门街上,它与闽南传统建筑关帝庙已经和谐相处了数百年,这正是古城泉州街巷融中外文化的魅力。

2.2 城西(传统风格)

西街地区是泉州最早繁荣地带,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街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城市‘鱼骨状’的街道坊巷布局。西街是泉州唐子城十字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商业街和交通道路。从西街进入两侧的支巷,人们立刻可以感受道环境气氛的突变,瞬间摆脱了街道的喧闹进入了平和安静的天地中。巷中两侧的民居建筑及巷道丰富的空间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正如传统城市街巷的功能划分,“街是商业性街道,巷纯粹为居住性,是联络各住居的入口”。

西街地区与城南略有不同,在留存下来的民居建筑遗产中,中国传统建筑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有些内容至今仍对城市生活中的宗教民俗有很深的影响。

开元寺位于泉州西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是古代大型公共性建筑群,其大型院落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中的重点。高大雄伟的东西双塔(图2)(东塔高48米,西塔高45米,是全国最高的石塔)与平铺式的城市布局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大丰富了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是泉州的标志。

开元寺在历代修建、扩建中也不断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其中包括印度教寺庙构件的使用和其他宗教建筑的作法。这使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大的庙宇道观周围往往容易形成商业集中的繁华地段。近寺地区拥有丰富的社会层次,是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场所。

2.3 中山路(侨乡特色)

中山路自唐建城以来就一直作为泉州的主要商业街存在。骑楼是中山路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商业建筑形式,它是当时华侨回乡投资建设时由东南亚殖民地带回来的,其特点在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华丽的装饰及色彩。

中山路沿街均为骑楼,骑楼英文名为‘Arcade’,是指被覆盖的通道,特指一侧或两侧有商店带拱廊的建筑,可挡日照,避风雨。由于沿街手巾寮进深都很大,不易通风,设骑楼可适当减少进深,改善通风。当人们行走于骑楼之下时,其视线必然聚于店铺内。同时从骑楼向外看,一个个连续的列柱将街道立面划分为一个个框景,就有如观看一幕幕长长的卷轴画。这有利于缓解购物者的疲劳,延长其购物时间,从而刺激消费。

中山路平面上的一些细小曲折,让人们在运动中可捕捉一串串连续的画面,它使得空间不容易被望穿,转折处的空间有承与转的作用,是前一段空间的收束,也是下一段空间的序幕。中山路直线型道路易形成空间视廊。钟楼位于中山路、西街与东街的交汇处,当我们考虑一条以上的道路时,道路交叉点就变得十分突出。因此钟楼自然成为中山路的空间视廊中心,是标志性建筑。不仅强化空间印象也是打破中山路总体轮廓的焦点。

古城泉州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街巷往往曲折,形成连续画面。常运用空间的收放来变化场景 ,运用空间的藏与露求得细微的趣味,运用点、线、面等空间形态的对比,在若干处形成。最后运用标志性的建筑作为整个连续画面的收尾。

3. 古城泉州的城市文化

泉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城市文化呈献多元化形式,包括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整体上看,其核心是中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奠定了泉州文化的思想基础。泉州长期远离政治中心,建筑、方言、民俗、戏曲等都具有古朴的特征。又由于长期与海外的交往,泉州拥有强烈的海洋文化。与泉州通商的国家多达70个以上。泉州作为侨乡,具有显著的侨乡文化,特别是在近现代,华侨带来了洋楼、骑楼等丰富的建筑行式,对泉州的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泉州城市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中外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里得到融洽发展。带有各种宗教特色建筑成为城市的主要空间节点,也使泉州的街巷空间变得饶有趣味。

4 结语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巷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巷空间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可惜现在街巷大多已被机动车辆占有,街巷文化也正变得淡薄,人们除了购物,正在远离街巷,我们需要把建筑传统继承,也需要把街巷的文化氛围继承下来,创作出符合当代居民生活居住环境,让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依然留在街巷。

参考书目:

1. 吴正旺《泉州小商业步行街的地域性研究》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2. 林翔《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3. 谢鸿权《泉州近代洋楼民居初探》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4. 郑妙丰《泉州西街地区小规模动态更新与保护设计模式初探》华侨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