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论文实用13篇

乡村医生论文
乡村医生论文篇1

1.2没有较好的教学体系

我国大部分乡村医生医学教育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由于学科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造成学生思维单一,知识不系统、不连贯,综合能力差。比如在临床实践中,当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变化时,乡村医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往往无法用整体观分析、解决问题。

1.3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系统辩证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乡村医生培训理论多于实践,因此很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乡村医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严重阻碍了乡村医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4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适合乡村医生可利用的有效教学资源少,质量差,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仍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是课程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乡村医生遇到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导致乡村医生所学知识明显受限。

2转化医学理念引入乡村医生教育的重要性

转化医学的实质是基础医学和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层次、多靶点,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生理与病理、预防与治疗、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转化医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大量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更依赖于医学院校对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任何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患者、疾病或者医生的治疗等方面,只有让转化医学理念在乡村医生教学和实践中发挥作用,乡村医生才能更迅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因此,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生医学教育的策略

3.1加强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乡村医生教师队伍培养

提高乡村医生教育质量,加强乡村医生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关键。由于乡村医生学历文化素养偏低、生命意识淡薄、法律意识较差、医患沟通少、成人教育复杂多变等,加之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交流不便,同城市相比,更需要全科医学知识等特点,因此,地方医学院校要加强乡医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但要掌握乡村医生教育训练培养目标及特点,而且要通过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感受转化医学理念,从而使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在他们的教学中。

3.2加强转化医学在乡村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3.2.1整合课程,促进多学科融合,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

转化医学教育强调各学科的联系,要求基础与临床整合。通过对乡村医生的调研,在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情况后,可以将正常与异常、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有机整合,以构建适合乡村医生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或“以疾病系统为中心”教学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精简内容,增加乡村医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能促使乡医把握基础知识为临床服务的正确方向,增进乡村医生对交叉学科之间的理解与掌握,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转化医学的内涵。

3.2.2转变教学模式和方法

转化医学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乡村教育中,应重视乡村医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PBL教学、CBL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如将临床典型病例、疑难病例进行启发式、情景式、提问式、自主式、讨论式学习,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病理生理到发病特点,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该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等进行综合学习。教学中应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乡村医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辩证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培养出实用型高素质的乡村医学人才。

3.2.3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实提升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转化医学强调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原则。乡村医生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医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都是在对实际病变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和综合的结果,对实际工作具有极强的普遍性指导意义,因此,要求乡村医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3.2.4注重医学人文和信息知识的渗透转化

医学强调的是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人文精神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以人性和人文理念关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人文关怀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良性互动。转化医学实施的过程中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成果每天都在不断涌现,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就要求师生双方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获取新的信息,教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优良的信息素养后,才能在教学中运用并传播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医学人文知识和信息知识,提高乡村医生交流、捕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乡村医生论文篇2

6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部委联合印发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对村卫生室的功能任务、机构设置与审批、人员配备与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保障措施进行了规范。其中对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做出明确规定,这是村卫生室管理的重要一环,对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乡村医生队伍一方面面临青黄不接、人才匿乏的“断层”困境,一方面又由于村医超员、服务人口偏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足而收入较低。为改变这一现象,《办法》指出,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或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定期绩效考核,严格将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考核指标,考核后按其实际工作量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对实行墓本药物制度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荃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并鼓励各地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村卫生室人员的补助水平。当前,村卫生室的各项补助标准在不断提高。((办法))指出,对实施墓本药物制度的定额补偿,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街接;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乡村医生的一般诊疗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元,且一般诊疗费不低于5元,新增部分由新农合基金支付

乡村医生的待遇一直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焦点之一,它关系到这支队伍的稳定和“网底”的牢固与否,原卫生邵部长陈竺曾提出乡村医生年收入不得低于2万元的硬性指标。从现在的运行保障机制看、一个通过绩效考核,经过3个补偿渠道,享有4项待遇的乡村医生是能够得到一份合理的收入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实现乡村医生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确保各项补助足额到位的关键,将有力的推动村卫生室服务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塞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管理出效益规范管理就是机制创新,是激活基层资源、使村卫生室既能生存又有活力的具体措施。我国有64.86万所村卫生室,2013年诊疗人次为20.12亿,占全国的27.51%,并承担着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实施包括绩效考核在内的规范化管理,使百万乡村医生在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的同时,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保持工作积极性,编密织牢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网底”,从而在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保基本”的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乡村医生论文篇3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解决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缺乏执业助理医师的问题。”“在岗行医但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单独命题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进行执业注册,并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执业。”这个结合实际情况,为乡镇卫生院量身打造的考试制度,正是刘宏兆“乡医”理论的精髓所在。

破解“缺医”

早在2006年,现任河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的刘宏兆,就开始思索一个足以惠及8亿农民的大事情。

尽管,“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走上行程,尽管,“农村医保”业已拉开帷幕,但看病难仍然是困扰我国8亿农民的心头大病。

根本原因是什么?缺医。

我国当时的医疗体系和相关政策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条例》,医生及护理人员从业必须首先取得医师、护士执业资格,否则,均视为非法行医。这个专业人才的准入政策,没能很好地结合城乡差异,使人才的遴选,不加区分地设置在同一个门槛上。于是,很多人开始为“执业医师资格证”而终年拼搏。

由于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并非易事,别说农村,许多城市医院也急需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农村医疗条件和工资待遇与城市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很自然地,一大部分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便如潮水般涌向了城市,使坐落在乡村的乡镇卫生院陷入了荒凉的境地。

从此,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了农村医疗人才进军城市的通行证。

除此之外,执业医师资格证也让不计其数的医学学子深感困惑。仅以河南为例,每年从医学类本科、大专院校走出的医学类毕业生有6800多人,中专生有1.7万人,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国家医师执业证书,这些由国家投入巨资培养出来的专业学子就这样被堵在了医院门外。

从学校走入社会后,由于没有行医资格,他们无法把4年、甚至5年积累的知识学以致用。为了谋生,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弃医寻求其他门路。然而在遥远的农村,被疾病困扰的农民对他们却翘首企盼。

像一个苦思冥想的学者,在刘宏兆内心深处,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缺医的“乡医”理论,正紧张有序地谋划着。

“驾照”之鉴

刘宏兆提出的“乡医”,并不是乡村医生的简称,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介于国家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之间,又一个医务群体的代名词。

刘宏兆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尽快建立新的医疗体系,逐步推进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应积极推行《中西医乡(镇)医制度》,发展和继承中医文化的优良传统,推动农村中西医类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应积极推进《乡(镇)医执业制度》,放宽渠道,让按现行人才政策尚未及时取得国家医师、护士执业证书的医护专业类中专以上人员,经培训,颁发乡镇医师执业证书和乡镇护士执业证书,使其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区域内按规定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为什么只发‘A照’?为什么不能给这个庞大的队伍发‘B照’,让他们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学以致用?交通行业机动车驾驶证的考试体制很有借鉴意义。”刘宏兆如是说。

“国家医师”――“A照”,“乡医”――“B照”,刘宏兆的这个比喻让人耳目一新。按照刘宏兆的理念,获得“B照”的“乡医”只能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行医,他们还不具备国家执业医师的资格,不能随便“开客车”,他们可以在乡一级医疗机构流动,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的乡镇医疗机构都可以流动。如果真能这样的话,保证农村医疗队伍的稳定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一石击水

2007年4月22日,针对刘宏兆“乡医”理论而专门召开的“乡镇医生执业资格问题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吉林厅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于生龙,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健康报》社副社长蔡顺利……来自全国医疗卫生界的专家学者、基层医院代表、乡村医生代表和主流媒体的记者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多数专家学者对刘宏兆的“乡医”理论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孙隆椿:刘宏兆的这个设想,核心就是要充实并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医疗队伍,让这些人扎下根来,实实在在为农民的健康服务。我希望,刘宏兆的这些想法以及会上代表们的研讨内容,能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为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于生龙:对刘宏兆提出的“乡医”理论进行探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前瞻性,是解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执业人员如何更好执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乡镇卫生院确有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相当优秀的人才,但他们确实又没有执业资格证,说白了,他们行医是名不正言不顺,但乡镇卫生院又离不开他们。刘宏兆提出的“乡医”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建议,在条件许可下,多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寻求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让理论变为现实。

沈志祥:这几年,由于党和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总体上,我国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成绩不小。但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问题,在很多乡村还存在。从为百姓的医疗健康服务方面来说,乡镇卫生院肩负着重大责任,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及目前的待遇等问题成了乡镇卫生院队伍建设的一个瓶颈――这就是我们大家坐下来进行探讨、梳理思路,给各级部门提供积极、有意义、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的全部意义。

蔡顺利:“乡医”理论,对解决农民看病难、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医疗卫生队伍提供了理论前提,这个理论的可行性很强。我国目前的城乡差别还很大,表现在医疗卫生方面就是乡镇卫生院连一个中专毕业生都留不住,可是,城市的医院竟然硕士生都不要了。造成这种人才失衡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待遇和环境的问题,还有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常说理论要联系实际,刘宏兆提出的“乡医”理论恰巧符合了我国的国情,同时,也符合我国的医疗政策方针。

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同一层层能量不减的汹涌波澜,刘宏兆的“乡医”理论迅速在全国蔓延。三年时间,这个意义非凡的理论,众望所归地变成了用之于民的精良之策。

治本之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解决好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工作举足轻重。

“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既然存在差别,就要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寻求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刘宏兆说:“要想解决好农村群众的就医问题,关键就是解决好医务人员的问题,办公楼好建,设备好买,药品也好办,如何把人调配到位才是关键。”

点燃一支烟,刘宏兆若有所思。

乡镇助理医师考试,确实能够缓解农村缺医的现状,但这个考试的对象还仅仅限于乡镇医院的从业人员。从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来看,若能从制度上将大中专院校学医的学子吸引进农村,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对乡镇卫生院具有无可取代的“造血”功能。

如同久旱突降的甘露,“乡医”理论正润物无声地为饱受“缺医”之苦的乡镇卫生院给予滋养。毋庸置疑,随着“乡医”理论进一步应用于现实,被“看病难、看病贵”所困的亿万农民,定会拥有一条顺畅便捷的绿色就医通道。

链接

乡村医生生存状况调查

“在调查的100个乡村医生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3岁,平均年龄63.14岁;行医时间最长的60年,最短的31年,平均43.6年;月收入最高的1000元,最低的50元,平均月收入342.7元;身体健康的84人,有各种疾病的16人”。这组数据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村医马文芳在今年开两会前调查得出的,他建议尽快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据悉,这是马文芳第四年不间断地反映村医的待遇和养老问题。

2011年春节前,马文芳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自费赴山东、河南和湖南3省就乡村医生待遇及养老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共去了18个县的100个村的100个村卫生所,调查乡村医生100人、卫生所其他成员104人,填写“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表”100份。调研结束后,通过分析这些数据,马文芳总结了乡村医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负担沉重。一本乡医证要支付卫生监督等部门的千元左右的费用,家庭生活成本高;任务繁杂。除了治病外,还担负着儿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工作;装备落伍。除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外,没有其他诊疗设备;“人老网破”。年轻村医补充不进来,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正面临着“人老网破”的威胁。

乡村医生论文篇4

在农村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中,比较注重于政策的制定、具体方法的研讨和推出,以及成绩的总结,忽视了农村医学学历工作的实际成效,致使这项工作一直停留在经验水平上,而没有进一步上升到科学、理论、学术创新的阶段。据此,我们对余杭区开展的两届45岁以下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在后期实践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评估。

1.1 调查对象 (1)访谈对象:余杭区卫生局科教科、农村卫生管理站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关领导。(2)问卷抽样调查对象:2001年~2002年参加中专学历教育的乡村医生。

1.2 调查方法 分两阶段调查。第一阶段,2011年6月对余杭区卫生局科教科、农村卫生管理站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关领导进行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余杭区目前乡村医生之前中专学历教育的效果及后期培训工作安排、政府和卫生局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及对支持力度。第二阶段,2011年9月采用自制问卷对2001~2002年参加过中专学历教育的乡村医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愿意接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教育后个人能力的提升及获得中专证书后的成效评价等。共发问卷133份,有效回收133份。

2 结果

2.1 访谈结果

2.1.1 访谈区卫生局领导3人。访谈结果为:余杭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由余杭区卫生进修学校组织实施,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制两年(函授)。培训教材选用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科医学导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应用》、《慢性病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中医社区医疗与保健》及《伤病的社区康复》共计八门课程,其均有配套的学纲,培训费用由区卫生局全额支付。师资队伍均参加过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组织的专门培训。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后,可同时获得由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浙江省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和浙江省卫生厅颁发的浙江省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

2.1.2 访谈农村卫生管理站领导4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关领导18人,共22人,其中对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概念模糊的有4人;对因参加学习而产生的工学矛盾这一情况,均表示支持学习。

2.2 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2.2.1 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学员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133人,均为镇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和其他有关医疗机构中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注册乡村医生。

2.2.2 学历教育情况 本次调查的133人中,全部参加过中专学历教育,其中有86人取得了中专毕业证书,毕业率为64.67%。

2.2.3 学习内容是否切合农村卫生工作实际 满意的占91.3%,不满意的占8.7%。

2.2.4 适合农村、社区实用性的评价度 满意的占91%,不满意的占9.0%。

2.2.5 个人能力的提升及获得中专证书后的成效评价

表1 参加学历教育后对能力的提升 (133人)

表2 参加学历教育获得中专毕业证书后的成效评估 (86人)

3 结论 “加强农村在职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1],“建立健全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制度”[2],农村医学成人学历教育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这是提升农村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就医质量和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大环境下,余杭区在2001至2002年完成了本辖区内133名45岁以下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并对后期获得的成效进行了调查评估。本次调查中发现,局级和基层领导都非常支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且能保证乡医脱产学习的时间,部分单位还对取得中专学历证书的乡村医生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参加调查的乡村医生对中专学历教育满意度较好,对后期在工作等方面获得的成效也表示满意,但其希望能加强其他形式的农村基层卫技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乡村医生论文篇5

乡村医生年龄相差较大, 与一般专科生相比, 他们已掌握了一些不太系统的医学知识, 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文化程度不一, 所学基础知识遗忘较多, 记忆力相对较差, 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1]。

2 针对乡村医生特点进行病理和病理生理学教学

2.1 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为使乡村医生重视病理生理学, 首先要结合病例分析来说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科学中所处地位,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 在讲授新的章节前, 从临床常见现象入手引出主题, 激发其学习兴趣。如讲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时, 提问“为什么很多病人需要输液”,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病理生理学是为临床服务的, 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出现都有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其临床表现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培养乡村医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2.2 强调整体观念、指导乡村医生初步掌握现代医学模式 目前, 农村常见传染病的高发率已低于主要由于心身原因、生活方式不当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应指导乡村医生初步掌握现代医学模式,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疾病的效果。

2.3 重视实用、强调谨慎 乡村医生理论及技能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其竞争力, 也直接关系到能否造福一方群众。因此, 在教学中, 应提高乡村医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解急性肾功能衰竭机体的代谢变化时, 应提醒乡村医生特别注意钾离子的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容易出现高血钾造成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 后果非常严重, 应小心谨慎。

2.4 理论教学应力求突出重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受教学时数的限制, 理论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如心力衰竭的教学重点为其概念及发生机制, 而其中又以心肌收缩性减弱的机制最为重要。因此, 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影响心肌收缩的主要因素和心肌收缩性减弱的机制等内容, 从而突出重点, 也有利于引导乡村医生把握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

2.5 回顾相关的基础学科内容 乡村医生基础较差, 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现大多已遗忘,因此在讲新内容前应对与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内容进行回顾[2], 从而使乡村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知识。如讲解弥散性血管凝血时, 先回顾有关正常凝血内容, 再讲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 从而使乡村医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6 结合临床、提出问题 乡村医生在上岗前都曾经过不同程度的专业理论学习或专业技能培训, 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对疾病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上课时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和归纳, 然后结合临床提出问题, 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回答问题;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突出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讲呼吸衰竭时, 提问“为什么有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会出现烦躁、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 通过解答这一问题可讲清楚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等内容。

2.7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省时、省力、形象、逼真等特点。由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较多、学时较少, 因此更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3]。教学中, 依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 结合病理生理学内容具有的抽象性、理论性、实验性、逻辑性强等特点,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 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 设计以教师为主导、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 力求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突出逻辑推理和演绎, 扩大了乡村医生的感知空间, 拓宽了视野,节约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果。

2.8 强化预习和复习 预习和复习是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由于乡村医生普遍年纪偏大、记忆力差、文化程度不高, 因此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显得尤为必要。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而且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结

要提高乡村医生培训质量, 必须针对其特点及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逐渐改进, 不断总结经验,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乡村医生论文篇6

  为促进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工作,我院在年初成立了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由卫生院院长xxx任组长,xxx副院长任副组长,各村委会卫生所所长为组员,并签订了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目标责任书,责任层层落实。

  二、以“六统一”为工作原则,有序开展工作。

  1、统一管理,建立制度

  我院辖区六个村委会,设立卫生所六个,统一有卫生院管理,100%参加一体化管理,制订了xxx卫生院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规章制度。

  2、人员统一管理调配:

  20xx年我院按照xxx乡村医生管理相关制度,经过考核重新招聘了乡村医生,按照业务需要,xxx卫生所招聘了女乡村医生一名,实现了每个卫生所有一名女乡村医生,使恢厂村妇幼保健工作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3、药品统一采购:

  为了方便乡村医生药品采购,20xx年我院签订省级中标企业4家,配送辖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自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11日,六家卫生所共采购基本药物人民币x万元,实现了卫生所100%使用基本药物。

  4、财务统一管理,实行独立核算。村卫生室按照卫生院统一制订的医疗收费及药品零差价的收费标准。卫生院每年提取业务纯收入的15%的卫生所发展金及养老保险,全年共提取养老保险金人民币 ,卫生所发展基金 ,于20xx年1月使用卫生所发展金购置电脑6台,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古城卫生所使用卫生所发展金进行了卫生所装修,共使用资金人民币x元。

  5、人员工资统一发放:

  全年经过卫生院发放乡村医生工资人民币xxxx元。

  三、按照制度,严格考核: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了对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及完成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鼓励和督促乡村医生做好预防、保健、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工作。全年进行乡村医生考核两次,无考核不合格人员,按照考核结果及时兑现了乡村医生经费、基本药物补贴、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经费人民币13万元

  四、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20xx年我院对村医采进行了医德医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中医中药等相关知识培训共13期,共培训140人次,共78个学时。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监管较为复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院将不断总结和探索,进一步加强工作监管力度,使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于最新乡村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本人自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0以来,在县卫生局、黑山镇防保站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卫生工作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履行了乡村医生岗位职责。

  自从负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以来,无一例因技术操作等因素出现过不良反应。曾先后参加了县疾控中心举办的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及扩大免疫规划知识等培训。并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落实各项方针,使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及时有效地落到实处。

  20xx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本人能积极协助村干部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向村民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容及补偿办法。接待本村患者和村外患者。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能认真做好门诊病志及处方管理,详细填写门诊补偿登记表,及时上报。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业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但与其它同道相比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对待患都热情周到,尽自己最大努力,更加扎实地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关于最新乡村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本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在市卫生局、区卫生局及乡卫生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卫生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履行了乡村医生岗位职责。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乡村医生论文篇7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ural doctor’s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e,.Provide scientific base for u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rural doctors.Methods:Use convenience sampling,we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354 rural doctors through (SCL-90).Result:①Rural doctor’s SCL-90 factor score is higher than norm.②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matization, 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rural doctors.③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matization, depression,anxiety,terror between age above and less than 40 years old.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rural doctor is low.

乡村医生是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卫生人力资源,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服务网络功能能否发挥作用。目前国内外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只是针对三甲、综合以及专科医院,很少涉及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研究临床一线的护士为多,医生较少,尤其缺少对乡村医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这一部分人群占的比重很大,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潍坊市高新区和高密市乡村医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387份,收回有效问卷354份。其中男性198名人,女性156人;年龄小于40岁的109人, 40岁以上的245人;文化程度中专267人,大专57人。

1.2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乡村医生进行测评。SCL-90量表有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该量表为五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严重,5=严重。总分超过160分说明测试人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因子均分在2~5分的为阳性项目[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数据以X±S表示。

2 研究结果

2.1乡村医生心理健康与全国常模分析

与全国常模相比,乡村医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恐怖性各因子的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2.2不同性别乡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男乡村医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方面的得分高于女乡村医生,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男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女乡村医生低。

2.3不同年龄乡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各因子与40岁以下乡村医生相比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全体乡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

乡村医生是中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产物,处在比较低的地位,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正规的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自卑感[2]。他们的理念比较落后,只停留在传统的医疗行为上,对与疾病有关的心理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认识不清楚,缺乏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对心理疾病认识不足。有调查结果表明乡村医生只有51.1%能认识到有躯体以外疾病,并且能经常治疗的医生占1.7%,经常处理心理问题的医生占2.3%,有34.1%的医生从不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而经常帮助解决与疾病有关的家庭、社会关系问题的医生占2.3%,从不帮助解决的占54.5%[3],因此,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也缺乏相应的认识和措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低下。

调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乡村医生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对本研究有效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69.49%的乡村医生认为新农合对他们有中度的影响,15.25%认为有较大的影响,8.2%认为有轻度的影响,5.9%认为有很大的影响,仅有2.82%认为没有影响。新农合实施后,由于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可以报销,且报销比例较高,使得部分村卫生室的病源流入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收入因此而较新农合之前减少了许多。养老也是一直困扰乡村医生的问题。根据《乡村医生从医管理条例》规定,男性超过60岁、女性超过55岁的乡村医生将不再予以执业注册,停止其医疗行为[4]。本次调查发现90%以上的乡村医生没有养老保险,仅有不足10%的乡村医生享有养老保险,因此,老年乡村医生处于失业和老无所养的尴尬境地。无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也在困扰着乡村医生,本次调查85.31%的乡村医生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国家有关文件提出:“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到2015年,全国85%的乡村医生要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但根据最新国家统计,全国村卫生室125万从业人员,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仅占14.2%,距国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5]。这与我们的调查一致,都可以导致乡村医生出现焦虑、恐怖、抑郁等问题。

3.2 不同性别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分析

本研究发现男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女乡村医生差。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徐新华、赵天力的研究认为女医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医生,而男医生在强迫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医生[6]。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在农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他们与在医院工作的正式医生有着很大的差距,工作环境、条件远比医院差,服务内容范围广泛,琐碎,而且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收入低。本次调查发现80%的乡村医生工作时间每周超过70小时,几乎没有节假日及正常的休息日,56.78%的乡村医生收入低于1500元。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理念是男主外,女主内,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男主人,因此相对于女乡村医生来说,男乡村医生存在更大的生存压力,负担更重,容易出现心身憔悴,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躯体化、抑郁、焦虑等症状。

3.3 不同年龄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分析

根据有效样本统计,40岁以下的乡村医生仅占30%左右,有87%的乡村医生曾经想过改行,工作强度大,收入低使许多乡村医生出现职业倦怠,有改行意愿,年轻的毕业生大多不愿选择这一行业,更多的工作靠4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来承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不断下降。并且大多数年长的乡村医生没有正规的中专学历,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相比,年轻的医师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取得执业医师证的也大都是年轻医生,使得老年医生产生职业危机感,压力的积累,可使高年龄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年龄的更差。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31―36.

[2] 任苒. 沉重的期待:中国乡村医生发展七个突出问题[J].中国卫生人才,2007,11:18-20.

[3] 夏益俊,赵伟.关于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保障机制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0,22(3):46-49.

[4] 孙永杰,江涌,牛丽凤.对辽宁省乡村医生解决心理问题等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8,6(5):514―515.

[5] 浏继同.中国乡村医生的未来与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工程[J].中国卫生人才,2007,3:36-38.

乡村医生论文篇8

本刊讯(记者 丽敏) 2009年1月11日,北京市中医局局长赵静在两会政务咨询会上表示,将根据新修订的国家医疗收费目录,在中医诊疗时收“辨证论治费”,收费标准定为3元/人次,但收费时间目前还在论证。据悉,“辨证论治费”将纳入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报销范围。

北京:年内将取消医保医院定点限制

本刊讯(记者 胡睿) 1月15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参加团组讨论时透露,随着社会保障卡今年年内发到每个城镇参保居民手中,医保报销实现实时结算后,北京将取消医保医院的定点限制,参保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居住、交通情况和具体医疗需求,就近、就好地选择全市1700余家医保医院就诊报销。

上海:社区医疗机构全面推广药品“零差率”

本刊讯 自2008年12月28日起,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166种基本药品按实际进价向患者收取费用,不再加价15%。这项举措1年可为患者减少药费支出1.65亿元,减免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宋国梵)

苏州:乡村医生可“进编”

本刊讯 苏州市卫生局等四部门日前出台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新政策,计划用4年时间,投入近3亿元新增3100个编制。目前在岗的乡村医生,只要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质,经考核后就可进入编制。(夏迎秋)

青海:乡村医生补助大幅提高

乡村医生论文篇9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承担着9亿多农民的卫生服务工作。村级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网最基本的单位,而乡医则是农村卫生队伍的主要力量,处在卫生战线的最前沿,主要担负着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还担负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知识宣传等公共卫生工作,后来的防治非典、禽流感等,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乡村医生队伍由于缺乏完善的报酬机制而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地区乡村医生流失现象严重。了解乡村医生医疗收入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现行乡村医生报酬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医生的收入来源

几十年来,广大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履行人道主义职责,默默无闻地为村民解除病痛,抢救了无数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参与各项公共卫生及预防保健任务,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可喜的成就,其中就有乡医的一份功劳。

乡医的收入来源主要指的是从事医疗活动所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保健收入、上级和村委会的补助、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一)预防保健收入。乡村医生的年防保收入占到全年从医收入的10%左右,所占用的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11%左右,防保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10%~20%的人最多,占40%左右,防保工作时间在全年业务工作时间10%以下的人数占到35%,有25%的人防保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20%以上。

(二)上级和村委会的补助。乡村医生获得上级补助占全国医疗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5%,村民委员会补助平均占6%,半数以上的乡村医生未获得村民委员会的补助。

(三)药品收入。乡村医生的药品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比例平均是60%,30%的人药品收入低于全年医疗收入的30%,药品收入占全年医疗收入50%~90%的居多。

(四)医疗服务收入。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28.5%,25%的人医疗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10%以下,一半以上的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10%~40%之间。

(五)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1%~2%,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没有其他收入,比例占到总人数的78%左右。

据调查,乡村医生的收入在农村排序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50%以上的家庭处于同村前20%,75%的家庭位于本村前40%。

二、乡村医生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影响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收入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职称、是否接受医学专业学历教育、有无其他收入、有无土地、有无养老保险、是否享有补助等。东部和中部地区、男性、文化程度高、有职称、有养老保险、享有补助的乡村医生的医疗收入较高。

相反,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以及各级政府财政在医疗事业上拨付明显不足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西部地区乡村医生的收入普遍偏低,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乡村医生的收入只能维持个人日常生活的情况,对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为了解决乡村医生收入偏低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保障和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完善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相关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合理的报酬模式。卫生经济学研究表明:一旦医务人员的收入是基于按服务收费,那么会刺激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采取更多的治疗手段,这就会产生一种现象:诱导需求。在乡村医生失去集体的补贴后,就会在服务收费和药品的批零差价上寻求补偿,当这些成为报酬的主要渠道时,不可能不对乡村医生的行医行为产生影响。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也是我国农村卫生低投入、高效益的基本模式。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爱国卫生等多方面的任务,他们的行医行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健康水平,而影响乡村医生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报酬。合理的报酬结构是提高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建议对乡村医生实行“工资+奖金”的报酬模式,即按乡村医生的技术职务、医龄、岗位工作效益等实行有层次的结构工资制;另外,以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质量(如合理的处方用药、医疗服务业务量、从事防保工作数量和质量等)作为分发奖金的依据。同时,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加强门诊登记、处方用药、就诊转诊等制度的监督管理工作。最终建立以调整乡村医生报酬结构、保证基本报酬和调控激励机制的干预措施,使乡村医生的行医行为由单纯医疗型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

(二)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收入。进行医疗机构整顿和改革,对乡村医生实行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取缔或进行培训,以保证在岗乡村医生的质量及医疗服务质量,从而保证收入;提高预防保健补助,以提高乡村医生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乡村医生责任制,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和医疗保健技能,严格要求乡村医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在上级和村集体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和对乡村医生的补助,以加强村卫生室的硬件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适当调整乡村医生报酬中各项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劳务收入,降低药品收入,以阻止乡村医生“重药、轻医”现象的继续发展,同时必须进行药品质量监控,理顺药品购销渠道,保证农村药品质量,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和利益。

(三)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对城市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建立健全对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险制度方面还比较滞后和薄弱。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才能真正解除广大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考虑到卫生事业特别是基层卫生事业的特殊性,可由各级政府及上级主管单位按比例出资为乡村医生购置较高的社会保险。

(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医生这个职业关乎无数百姓的幸福,要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国民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就从客观上要求医生要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目前的现状是,城市大型医院医生的继续教育制度比较完善,但是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明显不足,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甚至是空白。要实行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必须首先壮大乡村医生队伍,只有当基数达到足够大以后,才能在保证基层卫生事业顺利进行的同时,对乡村医生进行分时、分批的继续教育。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可采用党校教育的模式,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让乡村医生脱产学习相关的技术及理论知识。在培训前还可以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资格进行一定的选拔。这样,既能在乡村医生中形成竞争,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不断提高其技术即理论水平。对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需要提出的是:培训后的乡村医生必须继续从事乡村医疗卫生事业,避免部分乡村医生以继续教育为跳板,在完成相关教育后离开其原来的工作岗位到福利待遇更高、环境更好的医疗单位工作,造成优秀基层医疗人员的流失,与开设继续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五)当地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改善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照顾政策。只有政府把解决乡村医生转职、生活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项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解除其后顾之忧,吸引和鼓励年轻乡医扎根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避免出现由于收入低,乡医弃医改行,部分村级卫生所关门停办的局面;只有政府加大对村级卫生所建设的投入,将村级卫生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逐年加大投入,才能改变目前村级卫生所房屋破旧、设备简陋、缺医少药的情况。

四、结论

众所周知,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和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体系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他们在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和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善亿万农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赤脚医生”的名称转变为“乡村医生”,另一方面乡村医生的从业环境、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而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严重滞后,致使乡村医生队伍和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卫生政策研究和卫生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相关机制,切实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乡村医生论文篇10

“十一五”之后(2010年底),全国3.4万个乡镇共设37836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99.4万张,卫生人员115.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7.3万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1.30人。全国59.4万个行政村共设64.8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17.3万人、注册护士2.7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9.2万人(其中:乡村医生103.2万人)。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1.46人。

黑龙江省区域的卫生人才资源分布也和全国一样,主要资源聚集在大城市,特别是人力资源分布倒置的现象相当严重。全省基层和农村卫生队伍一直存在“无学历多,中专以上学历少;45岁以上人员多,35岁以下人员少;县级以上医院卫生人才多,乡村卫生人才少”的“三多三少”状况,其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导致大量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队伍,先上岗、后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也使正规的医学教育受到很大冲击。上述这些现状往往导致患者对其医疗技术的不信任,直接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严重制约农村卫生事业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发展,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渠道提高现有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十二五”期间,还需构建持续的乡村医生人才梯队。

2. 加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办学的必要性

一是响应国家卫生工作的调整部署。根据我国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本世纪初,《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药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到2015年,经济或教育发达地区的乡村医生应具有高等医学院校专科以上学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09〕4号、《卫生部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卫农卫发〔2010〕3号等有关文件都就今后一个时期医药卫生工作和医学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提出: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为农村培养、培训卫生人才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今年5月份颁布了教高〔2012〕6号文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要“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需办好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

二是黑龙江省区域卫生工作的需要。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按照规划我省力争在2015年实现乡村医生学历为大专以上人员比例由2009年的13.97%达到20%

转贴于论文联盟

乡村医生论文篇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29-04

湖南省2009年启动了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湘南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承担了郴州地区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工作,按照湖南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采用脱产集中学习与医院实习各一年的教学形式。本文对我校承办的乡村医生中专班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探讨出适合于中专层次的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的培养方案,对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提出有创造性、可行性的建议与方法,为全面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一)学员基本情况

根据卫生部的文件精神,经过市卫生部门的筛选与资格认定,郴州地区目前仍有1512名乡村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学历教育,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他们中男女性别比为1.634:1(男性938人,女性574人),平均年龄42.38岁,男性学员平均年龄为43.40岁,女性学员平均年龄为40.71岁。学员入学前的学历绝大多数是中专、高中或初中,也有少数的本科生、专科生(大学的专业为非医卫类专业),还有一部分的学徒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学员。学历层次构成分类统计见表1。

(二)师资基本情况

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实施,所有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都由学院提供,与全日制本科生共享,任课教师均为硕士或副高以上职称人员,配备有班主任,教学师资与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无差异。

(三)教学基本情况

按照湖南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学习形式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一年和医院实习一年的形式,开设的课程有19门必修课程、2门选修课。学员课程成绩采用考勤: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1:2:7的比例核定,每学期选择1—2门考试课由全省组织统考,统一组织命题、考务和阅卷。其他教学课程由各教学培养单位负责组织考试考核。

二、我校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问题

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学员的总体入学水准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学风和纪律与普通中专生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是个体身份的特殊性。所有的学员均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农村居民占多数,相当一部分学员认为进行中专学历教育是一种无奈之举,自认为有从业经验,能对付得了农村中的一些常见疾病的防与治,是迫于社会压力和医疗、经济形势,并非自己的愿望,但又时刻保持着一种有一技之长的优越感。二是群体身份的悬殊性。学员之间的年龄差距明显,学历层次差异大,有本科毕业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学员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存在明显的代沟,“文人相轻”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工学矛盾相当突出。所有学员都可以算得上是在医技岗位工作的,且大多数是农村诊所的医务工作者。在远离父母、妻儿的学校生活中,往往不适应,经常不按时到校、到课,缺课现象比较普遍。四是自律能力较低。除了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由于年龄、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学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纪律性较差,上网玩游戏到深夜的现象比较普遍,喝酒抽烟时间和地点比较随意,上酒吧进歌舞厅消磨时光者也不在少数。学习始终没有积极性,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教师完全胜任自己本专业的日常教学与科研,但对于一个班级具有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学员杂合体,在教学上一时难以找到适合点: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较,教学课时少,难度要求低,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较深,新技术与新观点难以接受等。因为学历层次、班级学风等原因,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纪律的要求、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多数情况下照搬对本科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而对乡村医生这样的一个杂合体没有探讨出适合于该群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三)课程设置实用性问题

按照湖南省教育厅下发的教学计划,乡村医生班只开设必修课1080学时、限选课72学时,其中:理论课922学时,实验课230学时。对比普通中等卫校的教学计划,乡村医生中专层次的教学计划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其教学课时都相对不足。一方面是学制较短,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严重不足,直接导致见习课和病案讨论课的大幅削减,教学内容的取舍也难以达到良好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学生很难全面了解与掌握医学知识这门学科的结构体系,使学生的学习难度陡然增加,教与学的双重效果都不能达到相关的要求。

(四)教学与考核的改革问题

对乡村医生中专班的教学方法与考试考核方法,应当采用与普通全日制的大中专学生不同的方式与方法。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通常的讲授法激发不了此类学员的学习欲望,考试考核方式也不能局限于只用答卷纸进行闭卷、开卷考试。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了相关任课教师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开展了讨论式、研究式与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的尝试,对考试考核的内容、形式等进行改革,增加技能考试内容,加大操作考试比重,分析讨论式试题增多,死记硬背的概念题缩水。然而多数情况下,教与考的改革仍只停留在宣传与发动层面,未能深入到全局,改革的内容与方法、手段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学员自身的工作经验与工作经历、因材施教等教改方案与教改手段的实施也还未落到实处。

(五)够用为度的人才培养问题

基于乡村医生班生源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学员的医学基础知识与工作中使用医学知识的要求矛盾比较突出,学员的医学基础知识参 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和考试难易程度如果过多地顾及基础较差、工作经验不足的学生,则对那些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不利于提高,难以达到再提高的效果。而教与考的要求与内容过多地侧重于那些医学基础扎实、学历与知识结构相对较好的学生,则对于其他的学员来说,课程教授的要求与内容过高,难以理解与接受,也没有起到广泛适应与提高的作用。如果教学的要求无法在这些学生身上完成与达到,则考试的结果也必将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这就给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出了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套用普通大中专学生的标准,只能单独为其定位教学与考核要求、人才标准,要立足实际,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以够用为度作为培养目标,使其“学能则用”,培养效果将会更好。

三、提高乡医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学习兴趣,消除非智力因素影响

非智力因素是一切不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它对人的认知过程起着直接制约的作用。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有利于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消除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负面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实,学员智商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其学习成效或质量,在相当程度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对有特殊年龄、学历、知识结构的乡村医生中专班学员来说,非智力因素影响尤其突出。一方面,学习兴趣缺乏:学员基本上迫于政策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一年的挣钱机会,进行名义上的脱产学习,多数学员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时常挂念自己的小诊所或兼职。对此,教学内容必须予以取舍,增加实用性教学,同时注重积极引导,使其能主动地接受教育,积极地参与学习。大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习情绪低迷困惑,学习积极性不高而焦虑感却较强,同时受情绪影响较大。对此,教师要树立一个明确的态度,从学员的角度着想,多与学员沟通交流,帮助其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态度与动机,消除情绪困惑。充分利用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那些最需要提升受教育的期望值,而自身医学基础又较薄弱的一部分学生,要有意识地改善学员的心理影响因素与不利于学习的行为方式,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适当地降低学员们的学习成就期望值与教学、考试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适当调整标准,把好人才和质量的标尺

卫生部早在2000年时就对乡村医生设立了“准入门槛”,规定了乡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为了全面提升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卫生部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规定“到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职业资格;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同时还提出,“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清退,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逐步分流”。文件要求从业的乡医既要有专长与技能,又要有国家认可的中专以上的医学教育学历文凭。事实上,乡医们经过短期的教学与培训。不可能成为专业意义上的全科医生,而其从事的工作却与全科医生的工作性质、内容基本等同,是内、外、妇、儿各科整合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服务对象广泛,而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乡医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应该是“能医能药、能防能护、能中能西”等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

1 能医能药: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应该既能看病诊疗、肌注与静脉滴注,又懂中西医常用药的适应症和配伍禁忌,并合理使用,对当地农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正确诊断和对症下药,对触电、溺水等危急病人能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对农药中毒、甚至蛇伤等症状也能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行正确处理。有药理学、病理学和中药学等药物理论与基础知识,对当地的常见中草药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他要求有相当医疗水平的工作与任务则不作为其工作内容,只能要求其医疗水平的起点和高度与当地的发展相适应。

2 能防能护:由于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等因素,本地区目前仍有上万的乡村医生服务于农村基层,而乡村诊所的功能较多、任务较重,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负责政府在本村行政区域内的卫生防疫和医疗保健任务。诊所往往是一人全包,乡医们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打针、给药、伤口消毒清创、常规检查等工作全部承担。虽然乡医还没能达到全科医生所要求的医疗水平,但他们在卫生防疫、疾病传播、医疗保健工作上的任务不轻、责任重大,因此教学上对于知识内容的选取与考试方式、人才观念的理解、教学质量的把握尺度等,均应以“能防能护”作为基本的方向,以适用于农村居民为基本出发点。

3 能中能西:乡村医生的医学知识结构应当是中西医基本知识的一个有机结合体,以西医知识为主体,以传统的中医为辅,构建适合于农村经济条件的医技水平与知识结构。目前,在我校招收的乡村医生中,学历为初中或以下者高达31.49%,他们既没正规地学过西医,也没系统地学过中医,其所有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经验只是师傅的“传帮带”。而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广大农村,患者乐于接受能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乡医,希望乡村医生既能开西医处方治疗常见病,又能用中医方剂治疗一些顽疾和慢性病,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医疗效果。这就要求乡村医生在具备“良好”西医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懂得中医学中的辨证施治、中药配伍等基本知识。因此教学上应该要求内容更广泛、知识更实用,做到中西医相关知识全部讲授,而医学知识的深度则量体裁衣、适可而止,不求博大精深,但求够用为度。

(三)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

在明确乡村医生培养目标和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员能够收到“学了就能用”的效果,直接提高学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1 合理编班,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个体特征进行分班,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早已普遍存在,这在乡医学历教育中也是可行的。合理编班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做法可以是:在学员入校前,先按其年龄、学历、学医途径等进行分类排序,然后根据相关信息合理编班,如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编在一个班、高中与中专学历的再按年龄又细分成几个班级、初中及初中学历以下者编在一个班,如果年龄偏大、从业时间较长、学历较低而人数又达到编班的最低要求,这样的群体最好编在一个班。这样既可避免出现个体差异性很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处于同一个教学班的尴尬局面,也有利于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使所教班组的每个人都得到提高,促进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乡医共同进步,同时还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学积极性的提高有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2 改革课程设置,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就是教学计划的确定。乡村医生中专层次的课程必须依据其自身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教学时数,形成适合于乡村医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教学课程体系。湖南省目前虽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学制较短、教学时数偏少、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课时比例失衡、科目设置有局限性等。从乡村医生自身的需求来看,因为他们的特点不同于接受普通学历教育者,他们必备的、也是其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常见病的防治与急救、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合理用药、卫生法律与农村卫生管理知识等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和乡村医生的需求,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考虑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数,增加开设中药学、计算机操作基础等实践教学课程。这样,一方面在促使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在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医德、法规的学习和人文素质、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为将来参加乡村医生执业(助理)考试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为全面推行使用计算机进行沟通与交流“扫盲”。

3 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手段的变化又直接作用于教学方法。传统的“黑板+粉笔”式讲授法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讲得多、板书得也累,学生得到的信息量却不够大。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必须灵活多样,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料应该进入课堂教学,教师精选讲授内容,简介一般内容、讲清重点难点、阐明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与规律,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指导学员结合问题、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将会大为改观。另外,对于乡村医生这个群体进行教学,根据我校多年的教学与培训经验,认为采取问题解决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进行教学与培训,教与学的效果也都非常明显。笔者曾撰文充分论述了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提高乡镇医士培训质量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强调了“能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能避免低水平理论课重复,又能强化学员的能力培养”。问题解决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既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又能刺激学员不断发现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把最新的发现与新的知识落实到工作中去,达到坚持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目的。

(四)有的放矢,强化专项师资建设

乡村医生论文篇12

Develop the youth volunteer activity, make the reform of new countryside medical system plentiful

CHEN Chunmei1, WANG Juan1, JIANG Xiangrong1, YANG Weizhong1,HUANG Chaoxin1,LI Ping1, HUANG Shengyong2

(1.Union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China; mittee ofYouthleague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4,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imple medical condition and medical and weak health work, the author organized the city youth medical personnel to go to countryside to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and relief the peasant complaint, held the medical lecture and train medical personnel, made the diagnose and treatprogramstandard, propagandaed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ure ,made the medical knowledgepervasion, relieved the short of medicine, promoted thecountrydoctorlevel,powerfully reinforcedthe peasant conceptofhealth care, strengthened the youth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of service the country medicine,enhanced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on medicine, impulsed the reform of new countryside medicalsystem, and provided the new thinking of the reasonable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construction of harmony society.

[Key words] Volunteer activity; Youth; Countryside; Medical system; Reform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青年工作中的一项全新的开创性事业, 是共青团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优良革命道德传统,在行动上帮助他人,完善自我, 服务社会, 弘扬新风,从而建立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向上的的社会风气。我院创建于1860年,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省属“三甲”医院,其服务宗旨为“百年协和,以人为本”。在医院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团委的支持下,医院团委长期坚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前往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海岛送医送药、送技术和送理论,为构建我国新农村医疗体系做贡献。

1 农村缺医少药明显,医疗卫生工作薄弱突出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的70%以上没有任何医疗保障,90%以上看病靠自费,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达75.4%,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全部贫困人口的33.1%[1]。农村卫生工作总体上仍然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第一,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多数乡镇卫生院医疗用房破旧,基本医疗设备简陋,村级卫生基础设施差,常规设备缺乏,大部分乡村卫生所以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件”施诊;第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缺乏系统医疗技术培训,常常以传统经验主义诊治疾病;第三,只重视疾病诊治,而忽视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工作,如传染病防控、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等问题;第四、经济落后制约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财政投入不足、百姓防病治病意识薄弱等因素严重影响农村卫生工作,甚至出现因病返贫、致贫现象,特别是西部地区因病而使家庭陷入困境的农民常常发生。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 622元, 而农民住院例均费用达2 236元,几乎将其全年收入可能都要花在医疗费用上[2]。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尤其是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医少药的现象,但是彻底解决农村落后的卫生工作状况还是任重而道远。

2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改善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我院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派青年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服务队前往全省各地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海岛送医送药,开展内容丰富多次、形式多种多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足迹遍布全省各县农村。近10年来组成80多支医疗队前往全省近100个农村,诊治患者2万余人,培训乡村医生230多名,举办医学讲座60多场,免费赠送价值3万余元的农村常用药品,为当地农村缺医少药尽一份力量。

2.1 开展疾病诊疗,解除农民病痛

许多农村地处边远山区,尤其是省级贫困农村,没有任何的医疗机构。这里的百姓大病看不起,小病尽量拖,导致病情恶化。由于路途偏远,交通不便,许多急症重症病都无法治疗。漳州华安一位45岁农民,长期头痛,血压高,没有钱买药,每天都是忍住头痛下地干农活,在田地干活突然不省人事,恰逢我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在此巡回义诊,队员就地施救,给予降血压对症治疗后患者意识恢复清楚。医疗队团员青年们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不顾路途劳苦,因地制宜,在村部、小学或卫生所搭建简易的诊室,为百姓诊疗疾病,免费赠送农村常用药品;有些自然村散布在不同山谷中,或是有些患者长期偏瘫卧床,或是患心功能不全、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严重疾患,无法外出看病,医疗队队员们翻山越岭,深入农家,看望患者。在巡回义诊中,许许多多农村常见病、疑难危重病得到很好的救治。

2.2 举行医学讲座,培训医护员工

乡镇农村不仅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而且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医务人员专业技术素质薄弱,理论知识缺乏,学历低。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本科毕业生仅占1.6%,大专生占16.9%,中专生占59.9%,21.6%没有任何学历[1],没有经过系统医学理论和技术培训,依靠子承父业或是靠祖传秘方诊治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靠经验,对危重病、疑难杂症则常常是束手无策,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一片空白。结合当地医疗理论匮乏特点,充分利用我院医疗服务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优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医学讲座。2007年7月16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建阳市水吉中心卫生院,队员们利用随身的携带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在会议室临时搭建了简陋的教室,62位来自全镇29个自然村的乡村卫生员和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农村常见疾病诊疗讲座。这些讲座紧紧结合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特点,重点突出在农村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如何准确诊断疾病和及时有效地救治病人,引起了乡村医师们的广泛兴趣。

2.3 培训乡村医生,规范诊疗方案

乡村医生在农村医疗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乡村医生诊治疾病能力决定着农村医疗质量。但是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较为简陋,许多常规医学检查无法进行,临床经验有限以及农村病种多发且复杂,在他们就医过程中存在很多疑难病例亟待解决。我院青年医疗服务团队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不少青年专家和博士、硕士在临床中积累了解决疑难病例的经验。在志愿者活动中,一方面通过诊治过程中耐心指导乡镇医生看病,另一方面举办疑难病例讨论会,提高乡村医师诊治疾病能力,协助他们解决疑难疾病;同时还在乡镇卫生院举行临床教学查房,查房是诊治住院病人最有重要的环节,许多病情变化和治疗依据都是查房中体现出来的。如何正确进行临床查房,关系到病情诊治有效与否,能否避免重要症状和体征遗漏以及减少误诊等。医疗服务团长期在协和医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查房经验。2007年7月17日在水吉中心卫生院住院部里,医疗队队员们在经管患者的周医生汇报完病例之后,对2位患者进行了详细检查,并依次阐述各自观点,分析病情发展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影像学资料、疾病诊断、治疗策略、抗生素合理应用、激素使用剂量和必须补充的辅助检查等方面。实践证明,开展临床教学查房,确实能够规范诊疗程序,有的放矢,解决临床上出现的技术难点。

2.4 宣传疾病防治,普及医学常识

当前治疗疾病已经不仅仅是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许多疾病在形成危害健康之前都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在农村,由于医疗条件简陋,医疗知识匮乏,经济收入有限,对于疾病预防认识滞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结合当地农村具体情况,制作了大量宣传板,印制宣传材料,深入农村宣传疾病防治知识,普及医学常识。诸如“夏季如何防治肠道疾病”、“烫伤处理”、“消化道溃疡的诊治和预防措施”、“哪些症状可能与肿瘤有关”等专题讲座,都深受当地百姓欢迎。2007年9月,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卫生工作模式要从主要对大病晚期的治疗,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转变为预防为主, 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宣传疾病预防正是这种卫生工作模式转变的途径之一。

3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推动新农村医疗改革深入

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农村,不仅仅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农民病痛,缓解当前农村缺医少药现象,而且能够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向农村延伸,也为青年医务人才的培训提供做贡献和长才干相结合的平台,形成服务农村作贡献、拓展素质长才干的新气象,激发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新农村医疗改革中。

3.1 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城市与农村医疗卫生的差距,以及城镇人口和农村百姓享受医疗资源不平等,已经是和谐社会中不协调的现状。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城乡差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和大医院集中,使全国30%的城市人口占据70%的卫生资源, 70%的农村人口只占30%的卫生资源,广大农村卫生发展严重滞后,农村不能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也就在所难免[4]。扎实开展青年志愿者医疗卫生下乡活动, 确实解决农村病痛,培训乡村医生,帮扶乡镇卫生院,为解决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小病忍、中病拖、大病等”、“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状的好办法,为全社会尽可能享受平等的医疗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体现社会公平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3.2 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提高乡村医生诊疗水平

城市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卫生扶贫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志愿者的帮教, 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改善农民就医环境,最终为百姓提高规范的诊疗服务,解除患者病痛。结合当地医务人员医学理论匮乏和临床技术不规范,医疗队队员们主动承担了教学任务, 制定了详细的带教计划,通过“传、帮、带”和“一帮一”、“一带一”等教学方式因地制宜指导乡村医生,通过教学查房、 病例讨论、业务讲座等方式传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通过保持长期业务联系和定期巡回医疗形成可持续性帮扶模式,为当前新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注入活力。

3.3 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增强服务农村医疗的社会责任感

在志愿活动中, 团员青年在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下, 与贫困农村的老百姓近距离接触,了解农村缺医少药状况,感触农民无法医治疾病的痛苦,行动上不断对自己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努力提升业务技能, 拓宽知识面,思想上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服务新农村医疗意识,将青年志愿者活动“受教育、作贡献和长才干”的宗旨有机结合起来。几年来,每当医院组队支援农村医疗,团员青年们总是踊跃报名参加,许多青年医务人员也是争取多次机会参与服务农村医疗,为新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添砖加瓦。

3.4 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加强城市与乡村医疗协作关系

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提高诊疗服务水平,解决农民居民就医难的出路之一[5]。大城市医疗机构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乡村卫生院(所)医疗资源匮乏,拥有许多得不到基本救治的临床病例。城市青年志愿者们通过巡回义诊,深入农村,将城市与乡村医疗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群众带去新知识、新技能,提升乡村医生诊疗水平,增强防病意识,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另一方面,派出单位通过下乡送医送药活动,宣传当前先进医疗水平,推广派出医院临床经验和医疗特色,积累广阔的医疗市场,在改善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形成“小病进乡村卫生院(所)、中病进县市医院、大病进省属医院”合理医疗资源分配方案,为当前新农村医疗改革提供新思路。

当前,随着党和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日益增加,农村的医疗条件和农村卫生工作得到明显的改善,然而针对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医疗条件简陋和医疗卫生工作薄弱情况,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缺医少药的现象,提升乡村医生诊疗水平,有力宣传防病治病意识,增强农民卫生保健观念,改善落后的农村卫生状况;另一方面,能够促使青年医务人员服务农村作贡献,拓展素质长才干,增强服务农村医疗的社会责任感,也加强了城市与乡村医疗的合作,推动新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为形成全社会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刘家望.农村卫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02):85-86.

[2]胡世莲,董辉军,方卫胜.对青年志愿者开展农村卫生扶贫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1-3.

[3]朱敖荣.学习卫生部陈竺部长讲话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道路:赠给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有关卫生改革的重要建义[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9):649-651.

乡村医生论文篇13

1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享有与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致使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如何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的均衡发展,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卫生资源配置的内涵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转移(流动)。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称为初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增量分配;二是卫生资源的流动,称为再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

3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其效率和效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使得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农村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2005—2009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共增加0.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持续增长毕业论文ppt,已由2005年的61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651.7万人,增加了4037.7万人;截止到2009年末,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3.57%,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状况,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

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则呈递减趋势,且减幅比较明显。2005—2009年间村卫生室数量由2.3万个,下降到1.9万个,共减少0.4万个。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在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安徽省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各地的乡镇区划的调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卫生资源的现状,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对原有的村卫生诊所进行了整合中国论文网。并按照《安徽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以不设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因此,近年来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有所下降(见表1)。

表1 2005—2009年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年份

村卫生室

(万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万人)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

占总村数的比例(%)

参加新农合人数

(万人)

参合率(%)

      2005

2.3

4.7

95

614

  2006

2.2

4.6

96

1384.8

  2007

2.1

4.4

96

3602

85.7

  2008

1.9

5

96

4523.9

90.12

  2009

1.9

4.9

9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