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实用13篇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1

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是舞蹈艺术发展历史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通过对舞蹈艺术的鉴赏、分析、辨别促进舞蹈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创造出更适合时代需要、更符合人们欣赏水平、正确积极引导人们思想和审美的作品。

一、舞蹈评论

舞蹈评论是对舞蹈家、舞蹈作品、舞蹈艺术思潮、群众舞蹈活动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对舞蹈艺术的创作、舞蹈艺术表演、舞蹈理论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评论的标准和方法

舞蹈评论的基本标准是“真”“善”“美”。“真”是指舞蹈作品的表演内容需真实的反应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的心声,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舞蹈表演所传导出的情感应该真实。“善”是指舞蹈作品应传递积极向善的能量,舞蹈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必须正确,对观众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美”是指舞蹈作品和舞蹈表演应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塑造出的形象生动感人,表演者的感情应该真挚饱满,引起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简单介绍舞蹈评论的主要方法:

1.形象描绘法。将舞蹈作品的内容、舞蹈作品中的故事发展情结、舞蹈演员的表演技术、舞蹈动作的特色风格、整部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以文字和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评论方法叫做形象描绘法。形象描绘法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再现舞蹈作品,以达到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引导读者和观众形象地感受和认识所评论的作品、欣赏表演者的表演艺术。

2.分析品评法。分析品评法主要的评论对象是舞蹈艺术家的艺术生活,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舞蹈表演技艺,而对舞蹈作品的形象介绍着墨较少。分析品评法通过对艺术家、舞蹈思想、舞蹈表现艺术或整体或局部的分析剖解,指出舞蹈的真伪优劣、高低深浅,有时评论者会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设想,辅助艺术家和表演者提高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思想高度。

3.书信对话法。评论家和舞蹈者以书信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的评论方法即书信对话法。有时是双方互通书信、往来交通;有时则是评论家单方面的寄语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来抒发和表达对特定作品或演员的评论和建议。

4.展开议论法。由一点及全面是展开议论法的特点,先对某一部作品进行评论,由作品中的一两个突出的优点或问题展开议论,引申到同一类题材或同一类形式风格的作品,展开具体评论分析。

5.综合评论法。综合评论法的特点即综合性,是对某一段时期内出现的某种可能会影响舞蹈艺术全局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论,对某一有重大影响力的舞蹈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分析,及时传送舞蹈界新动向、新理论、新观点。

(二)舞蹈评论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舞蹈评论主要是对出现的新作品、新人才及时评论;对舞蹈艺术中出现的突出现象和重要问题及时评论;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评论;对舞蹈艺术家和舞蹈作品的评论。科学正确的舞蹈评论可推动、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蛮横错误的舞蹈评论会阻碍误导舞蹈艺术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舞蹈评论者应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综合素质,提供科学正确的舞蹈评价。

1.舞蹈评论工作者应具有广博且精深的专业知识。我国舞蹈艺术历史悠久,舞蹈种类众多,舞蹈形式多样,舞蹈评论者只有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对各类舞蹈进行科学专业的评论。

2.舞蹈评论工作者应深入了解社会,了解广大人民的真实想法。茅盾先生曾说,一个批判家应对社会生活有系统的了解,对社会现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判断作品的“真实性”,掌握时代对舞蹈艺术的要求。

3.客观、公正的评论方法。舞蹈评论工作者首先应尊重舞蹈编导和演员的工作,要在对作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评论,对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进行推荐支持,对没有内容实质、思想不健康的作品进行严肃批评。

4.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舞蹈评论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事这项工作,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追求艺术真谛,引导舞蹈艺术正确的发展。

二、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和舞蹈评价是相互依附、同时存在的,但是两者有一定的区别。舞蹈评论的活动主体是舞蹈评论专业工作者,有明确的目的,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要求评论者在工作中保持客观、准确、公正。而舞蹈欣赏是凡是舞蹈爱好者都可以参与的审美活动,有广泛的群众性,而且在舞蹈欣赏中个人的兴趣爱好起着较大的作用。

(一)舞蹈欣赏的对象

舞蹈欣赏的对象主要有舞蹈形象、舞蹈动作、舞蹈情结、舞蹈情感等几个方面。

1.舞蹈形象的欣赏。舞蹈形象是揭示舞蹈作品主题内容哲理性美――艺术意蕴的文化物质载体。观众通过舞蹈表演者的形象塑造、动作表现唤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舞蹈形象是综合了时间与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通过舞蹈语言与演员肢体的美感形态,来欣赏舞蹈艺术作品中所蕴藏的社会生活本质与自然现象中的千姿百态,也是在欣赏舞蹈律动中所传递出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意境。

2.舞蹈情结的欣赏。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却来源于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或反映。舞蹈艺术也有一定的情结,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一个关系紧密的画面。来表现舞蹈主题、人物性格、舞蹈所蕴含的思想。舞蹈情结是展示、演绎艺术形象的逻辑符号,舞蹈艺术始终坚持“在叙事中来抒情,在抒情当中来叙事”的特点,就是让情节在富有抒彩的舞蹈中展开,在抒情中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叙述的情节和人物感情、情与景的抒发融为一体。

3.舞蹈动作的欣赏。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表现的基本手段、是建设艺术效果的基本方法。舞蹈者在形象思维的指导下,进行舞蹈动作,形成舞蹈队形的变化,这种和谐变化而有机组合的舞蹈队形称为舞蹈构图。舞蹈构图将舞蹈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舞蹈构图在时空上的连续性动感所组合成的系列自然段落形成舞蹈画面,体现在为舞蹈作品创造意境、渲染气氛,促进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舞蹈画面与舞蹈构图的连续性的变化,塑造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交代环境情结。舞蹈语言是舞蹈构图和舞蹈画面必不可少的元素。精当的舞蹈语言有助于反映舞蹈作品内容。

(二)舞蹈欣赏的过程

舞蹈欣赏的过程一般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步骤:

1.观赏舞蹈表现形式,形成第一印象。舞蹈是一种形式感和技艺性都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所以观众欣赏舞蹈总是从观舞品技开始,看看舞蹈演员的外形如何,技巧有多高。

2.由形入心,体会舞蹈中的情感。观众渐渐被舞蹈所吸引,从舞台上反复出现、不断更替、相互关联的各种形态中看到了人物、事件、情感的变化。

3.感情和思想上产生共鸣。随着情绪情节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观众的情思也走向深层,深深地被舞蹈所感染,有时甚至感同身受,浮想联翩。

4.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舞蹈表演已经结束,但是舞蹈家创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却深深地留在观众的脑海里,并通过这些鲜活的形象受到某种启示,进一步净化自己的心灵。

(三)舞蹈欣赏的条件

舞蹈欣赏对观众有一定的要求,要进行舞蹈欣赏活动首先舞蹈欣赏者应该有一定的舞蹈审美能力,对舞蹈有的风格、种类有一定的了解,观赏舞蹈时注意力集中、主体情感开放。

三、结语

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是相互依附的,活动对象都是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都需要活动主体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对活动对象作出合理的评价,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的意义在于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促进舞蹈艺术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2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13-01

一、舞蹈欣赏的意义

无论是一般艺术欣赏,还是专业艺术欣赏,舞蹈欣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般艺术欣赏而言,舞蹈欣赏可以愉悦身心、增强艺术修养、提高艺术鉴赏力、获得美感享受、提升自己的美学品位。

舞蹈艺术是艺术形式中重要的一种,它是以情感为动力,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含着一定的时间(节奏)连续不断的运动,以鲜明的表现性特点外化人的思想感情、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一方面,舞蹈艺术与诗歌、音乐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三位一体;另一方面,舞蹈艺术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节庆日的大秧歌、交谊舞,广场的迪斯科,民间常见的龙灯、狮子舞、腰鼓、高跷、跑旱船……可以说,舞蹈无时无处不在。从老人到儿童,从农民到高级知识分子,人们几乎都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因此,舞蹈欣赏作为平民百姓的一种艺术欣赏,其意义是在观赏中提高,又在提高中观赏。

对于舞蹈艺术本身而言,观众的欣赏是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观众参与的舞蹈,就不是真正的舞蹈,就没有艺术生命。从接受美学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来考察,舞蹈欣赏既是“受众参与及其反应评价”,又是一种“文化消费”过程。而且,舞蹈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而在观众的这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中,也是一种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实践、自我肯定的过程。

对于专业舞蹈而言,舞蹈欣赏可以收到形象、具体、直接、亲切、直观等审美效果。经过观摩,有目的地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探讨,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开阔艺术视野,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的艺术目的。

由此可见,舞蹈欣赏无论是对于一般人还是对于专业舞蹈人,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舞蹈欣赏的内容

舞蹈欣赏的内容,一般欣赏与专业欣赏,基本上相同,只不过专业欣赏要求水准相对更高一些。具体来说,舞蹈欣赏主要有下列内容:

(一)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是舞蹈艺术的主体,有人物形象(如舞剧《无字碑》中的武则天)、动物形象(如舞蹈《雀之灵》中的孔雀)、景物形象(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中的河水景观),要对这些形象的特征、内蕴,有准确全面的体悟。

(二)舞蹈情感

舞蹈是抒情的艺术,要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情感特征有切身的体验与领悟。如舞剧《红楼梦》的悲情、舞蹈《红绸舞》的喜情、舞蹈《金山战鼓》的豪情、舞蹈《二泉映月》的恋情……都要有倾心的领略和动心的体会。

(三)舞蹈风格

民族民间舞、民族古典舞、民族宫廷舞、西方芭蕾舞、民族芭蕾舞、现代舞(迪斯科、霹雳舞、柔姿舞、街舞、爵士舞、摇滚舞等)以及拉丁舞、交际舞等等,每一种舞蹈均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要分别准确地把握领会。

(四)舞蹈语汇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要欣赏具体的舞蹈语汇转身、吸腿、扭腰、晃头、圆场、碎步、踢腿、大跳等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与组合。

(五)舞蹈主题

要对舞蹈作品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如舞蹈《千手佛》主题立意的美手、爱手、援手的深刻意蕴,要有深刻的理解。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3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对舞蹈赏析教学感悟的立足点不仅仅在于讲述“我”通过舞蹈赏析课对舞蹈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更关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有效深入的审美活动反思到舞蹈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本文题目“初窥舞蹈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并不仅仅局限的表达出“我”对舞蹈作品认知的升华,而是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我”发现在进行审美活动的同时,其课程本身也就是“人文精神”对自我内心世界的一次关怀和洗礼。舞蹈是一门长于以情动人的艺术,舞蹈赏析课的教学实践无疑就是“人文精神”在舞蹈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闪光点。在进行舞蹈作品的赏析前,首先我想谈谈我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人文精神的核心应该是对人文本体的回归。不同时代和历史背景下形成和运用的人文精神反映出的其实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当舞蹈艺术开始与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也就是舞蹈艺术回归本体的最好体现。

以舞蹈《文钦赤那》为例,该作品以狼为载体表现辽阔草原中孤独的狼面对寂寞的苍茫和悲凉,用蒙古族的舞蹈语汇来模仿狼的造型和动态,从表面看似乎离人文精神有点远,但当你回归结合舞蹈作品回归到创作的源头和作品通过对狼的生活描述而想要体现和表达出的疑问和精神,就会发现其实人文精神与舞蹈的距离是如此的近,甚至原本就是殊途同归,唇齿相依的双生花。

该作品的编导是蒙古人,从小一直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中,除了蒙古族与生俱来的豪迈气魄与开阔眼界,当然也少不了与大自然时刻相依的质朴和野性。这与他创作该作品时所站的创作角度和切入点是分不开的,观众可以时刻从舞蹈作品的动作语汇中感受到民族本身自带的坚韧与孤傲。那人文精神中第一层的基本意“人类自我关怀”在这里也就得到了体现。试想一下,编导的生活环境一直都离不开狼群颠沛流离的草原,这片草原的主人并不仅仅是处在文明社会的人类,也还包括了狼群。那么,是否只有人才会感受到孤独呢?当然不是,狼同样也会在草原中感受到孤独,感受到无限大的天地间形单影只的寂寞。这份孤独是每个置身于草原的生命都会感同身受到的一种从内心衍生和流淌出的感知,是对草原的感知,对生命的感知,也就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共鸣。

更深入的看,除了人文精神对草原所发出的那份悠悠天地与渺小个人的呼应,还可以察觉到其中表现的狼的孤独和寂寞更多还是带着一份莫名的悲凉与惆怅。观众此时带着舞蹈作品所传递出的这份哀伤就可以用逻辑性和联想性双重思维引申至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问题。这里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也就是对人对自身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可以说,这是以《文钦赤那》这个具体想象的作品延伸到直指人心的对人类生存本质提出的质问,它直接探视到了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看完该作品的观众无一不真切深刻的感受到那份属于这最后一只孤独的狼的切肤之痛,而这又与我们人类自身,社会自身和环境自身所分不开的。那这份不断回荡于人心的人文关怀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也就更加容易让观众感受到。这个作品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狼的生活模仿和生存现状的表现,也不仅仅只是通过蒙古族的舞蹈语汇来表现狼的特性和特点,而是通过这表面俱象的一切来回归到人自身的关怀和自身的提问。这是个很严肃也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翻译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humanism”,其本身需要关注的也就是借对动物与环境的不断关怀和维护来真正做到对人文,人本和人道自身的不断升华和进步。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下舞蹈带给观众的已经并不简单的局限在优美的舞姿,高超的技巧和绚丽的舞台设计,更多的是将舞蹈内在的精神力量传递给观众。当这份精神力量被人文精神和文化意义包裹的时候,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就正是舞蹈正在逐渐回归到最纯真最本质的艺术领域和文化殿堂,这也是每一位热爱舞蹈的人所乐于见到的现象。

通过对舞蹈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思考和探索,在舞蹈教学上,我收获了更多深层次的内容。舞蹈教学需要我们不停的提高和进步,这就需要我们从舞蹈本体开始出发,不能仅仅局限在肢体训练的外在框架上,还要我们能由表及里的开展更多舞蹈教学工作,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舞蹈之美,理解舞蹈之美,这样才是综合、全面的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中国戏剧出版衽,1994

[2] 吴晓邦:《当代中国舞蹈的主流》,《舞蹈》,1994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4

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之母,它以身体为物质材料和物质手段,创造出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用身体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舞蹈鉴赏,是人们对舞蹈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批评的思维活动及过程。舞蹈鉴赏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舞蹈鉴赏是一种多维审美心理活动

(一)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舞蹈鉴赏与一切艺术鉴赏活动一样,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审美享受主要通过“共鸣”、“净化”、“领悟”等鉴赏心理来实现。

“共鸣”实际上是鉴赏者与舞者在情感、趣味、理想高度上的共振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思想与思想高度和谐共振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情境。强烈的共鸣往往使鉴赏者达到如醉如痴的状态。“净化”,是指鉴赏者的情感在共鸣中得到调节、慰籍、疏导和升华。“领悟”,是鉴赏者在共鸣、净化的基础上主动追索作品深层意蕴的结果,它是一种生命智慧的飞跃。在舞蹈鉴赏中,对舞蹈“意境”的领悟,是舞蹈鉴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这是其最重要的本质属性。人们往往把艺术鉴赏看做人生的一大乐事,有些悲剧作品,明知看了要伤心落泪,但还是忍不住要看,这是由于悲剧往往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使人得到崇高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由张继刚执导的中国当代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将凄美的爱情故事,融于地域的风韵、石墙的森严、古道口的荒凉、大院的奢华、酸枣林的浪漫之中;“盘鼓舞”愤懑的呐喊,“大漠相拥”的哈姆雷特式的悲剧绝唱,让观众肝肠百转,魂魄震撼。如果我们在观赏舞蹈作品时,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就不能算作舞蹈鉴赏。

(二)舞蹈鉴赏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方式

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形象性。我们观赏舞蹈作品时,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到动情之处,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泪下。当你欣赏芭蕾舞《天鹅湖》时,可能瞬间感到物我合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便是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联想”与“想象”在起作用。

在舞蹈鉴赏中,联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度与跳跃;二是建立形象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联想调动我们有关生活、情感、思想的积累,从而更深切的感受舞蹈艺术形象。例如《小溪、江河、大海》是一个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情感表现性的优秀抒情舞蹈作品。由舞蹈中连绵、流畅的“圆场步”联想到到涓涓细流的“小溪”;由徐徐而颤的手臂联想到“江河”的波涛;由漫卷飞舞的纱裙联想到“大海”源流,完整的形成了从潺潺小溪汇聚成涓涓江河,而后形成滔滔大海的完整的流动的祖国美好山河的“意象”。

而想象是引领观赏者真正走进舞蹈艺术世界的形象思维方式。如舞蹈作品《五彩云霞》,在天籁般的音乐声中,舞者半脚尖碎步慢移,轻轻漂浮的披风曼妙舞动,把观众带入了想象的境域:在袅袅烟雾和变幻的灯光中,舞者的肢体与披风合成同一意象。

(三)舞蹈鉴赏以情感体验为认知目的

情感体验是舞蹈鉴赏中最活跃的因素,舞蹈鉴赏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首先,就舞蹈作品来说,艺术形象与审美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舞蹈作品,不仅渗透了编导和舞者的情感,其塑造的形象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第二,鉴赏者在鉴赏时,不仅要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而且要对这些情感作出反应;第三,鉴赏者对作品所作出的判断与评价渗透他的主观态度与体验,表现出情感化的审美评价;第四,在鉴赏中,情感是推动各种心理因素和谐运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引发审美注意和期待,强化审美知觉。

二、舞蹈鉴赏是舞蹈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舞蹈鉴赏是实现作品价值与功能的“桥梁”

舞蹈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但这些价值和功能都是潜在的,只有通过鉴赏才能转变为现实。比如《千手观音》这么美的舞蹈,如果大众不是通过央视春节晚会鉴赏到它,那么它即使具有再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舞蹈鉴赏就是在舞蹈作品与观众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二者的沟通成为可能。当观众被放射状的“千手观音”造型所感动、所震撼时,光芒四射的艺术的“太阳”,也真正让人心燃烧,舞蹈作品的价值和功能才成为现实。

(二)舞蹈鉴赏是推动舞蹈创作的动力

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时事实上自觉不自觉地考虑到了鉴赏者的需要、爱好和兴趣。当一个舞蹈作品与观众见面后,观众的评价会影响到创作。仍以《千手观音》为例。2005年《千手观音》在海外得到追捧, 世界友人热情的掌声激发了张继刚的创作热情,继续精练,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全国观众的热情评价与支持激励编导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完善自己的创作,重新编排的新版《千手观音》出现在“鸟巢”时,原来的21名演员扩展为126名演员,从六个角度向观众展示。不仅消除了视觉盲点,还以立体式造型阐述人类圣火。掀起了第三潮《千手观音》热。假若观众的反应是冷淡的、否定的,那么编导就会及时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创作。

(三)舞蹈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

从文艺消费的角度来看,舞蹈作品一经推上舞台,它就是“艺术商品”;而从精神方面考察,这是“艺术接受”——主要体现为鉴赏与批评。舞蹈艺术批评,是指艺术批评家在舞蹈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对舞蹈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挖掘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意蕴,或寻找作品与历史、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来分析,阐释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艺术理论作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介优秀的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三、舞蹈鉴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须”

(一)舞蹈鉴赏与审美需求

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精神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宇宙观、生命观和基本的生活态度,因此,精神文化是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艺术文化与哲学文化、宗教文化三者因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属于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最重要的层次。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从发生学意义上来看,舞蹈艺术文化是超越于具体宗教、哲学理念和范畴的本源性和本体性存在,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舞蹈鉴赏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一个美学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美学原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舞蹈鉴赏与其它艺术鉴赏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鉴赏者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强烈的美感。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5

艺术始终是时代的风向标,舞蹈艺术同样是时代的先导,总能够引领潮流时尚,总能折射时代的变换。当我们回顾传统的各类型舞蹈,每一个舞蹈类型都与当时所处的时代紧紧相连,与时代的风云相生相伴、相辅相成。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艺术的普及;我们生活在艺术社会中,现代化的活力体现在艺术领域中。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影视,既体现着传统的人文内涵,也展示着现代的精神风貌。因此,在舞蹈艺术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涵盖民族舞,还要包含芭蕾舞,当然,也不能少了对现代舞的赏析。我们的民族舞蹈体现的是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中国幅员辽阔,经过漫长的岁月和文化的积淀才造就了如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舞蹈。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赏析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习俗等,让学生在认识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感受舞蹈的价值;而对于现代舞来说,它是冲破了芭蕾舞的束缚应运而生的舞蹈,并且结合了多种舞蹈的元素,很多舞蹈艺术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才使得这一舞蹈形式拥有众多的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在进行现代舞的赏析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舞蹈内容,给学生讲解现代舞的形成过程,要学生边看边学、掌握舞蹈要领、心领神会。

3.通过对精品的赏析鼓励学生创新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6

这是舞蹈奖赏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因为,一切奖赏的原动力,一切奖赏的美妙,都源自真实的感受,正像普列汉诺夫指出:”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活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1]鉴赏舞蹈艺术也是如此。当舞蹈着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观众不仅立即被舞者的舞姿所吸引,而且随着舞蹈者所表现的内容的不断展开,他的各种心理机能也逐步启动、协调、配合、逐步进入完全摆脱功利性倾向的关注状态,并获得一种对舞蹈艺术形象直接感知的整体把握。这时,受舞蹈着艺术表演的吸引,欣赏者会进一步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将个人的情感投入其中,自然地就感受作品中传达出来的信息,或者说是充分的调动自己感觉器官的全部能量来参与到舞蹈艺术鉴赏过程中,充分“触摸”舞蹈,感觉舞蹈,从而进入舞蹈艺术的奇妙的世界当中去。

二、情感共鸣阶段

当观众全身心第投入到舞蹈艺术作品中,就会“物我两忘”进入舞蹈艺术作品虚构的天地之中。这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境界,是由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就是进行典型化的艺术,只有选取最有普遍意义的、最有人性的东西,以职工遭某种令人信服的,才是最不可动摇的东西。”[2]一部优秀的、形象生动的、而且表演细腻逼真的舞蹈作品,才能充分的激活观众的感情层面,使其与剧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即使最高形式的感动,也是艺术鉴赏中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的产生,即依赖于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典型生动,更依赖欣赏着感情、修养与作品的接近相同。此条件缺一不可。

三、理性判断阶段

在上述艺术鉴赏的基本经验上,在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舞蹈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理性体验舞蹈作品阶段,这一个近段是对舞蹈作品传达的艺术信息做进一步的判断。分析、真理,并加以理性的梳理。简单地说就是舞蹈鉴赏者如果在自然感受的基础上,脑子里适当地对眼前的艺术信息做一些综合分析。例如,该作品舞蹈形象属于什么类型?编导用意何在?动作造型怎么样?作品创新自出在哪里?作品中的音乐是否好挺好记?舞蹈服装是否有助于作品形象的创造等等,如果能够有机会进入舞蹈舞蹈鉴赏的过程,并回答这些问题,就会大大加深舞蹈鉴赏的程度。那该有多美妙呀。简单地说,就是在分析意识中,运用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去“设问”,在感受舞蹈的时候别忘了问问自己,“那是什么动作?”这个动作用在这里能体现作品中主人翁的什么情感表现?情节是在哪里有所变化的呢,有问有答,设问请教别人回答,久而久之你就会一步一步深入到舞蹈艺术奖赏的美妙境地里去了。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7

1.舞蹈内容的审美体现

笔者从事舞蹈教育多年认为在舞蹈在内容上,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题材的选择。题材的选择是舞蹈创作中的关键部分,因为题材是塑造形象提炼主题的基础,并且对于舞蹈风格的把握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对于主题的确定。顾名思义,主题的彰显往往决定内容的选择,而主题的选择要具有现实意义,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因此,主题的审美不仅是舞蹈者的个性化理解更是对整个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群众情感的艺术化的反映。第三,对于意境的营造。舞蹈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就是意境。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就是通过对孔雀灵性的描写,寄予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正是因为它对人们灵魂的震撼,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向往,对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触动,所以《雀之灵》能够给广大舞者和欣赏者最崇高的审美愉悦和心灵升华。

2.舞蹈动作的审美特征

舞蹈动作是舞蹈作品最为基本的艺术手段,通过肢体动作将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情感、性格的特征创造表达出来。舞蹈动作是伴随着节奏而存在的,舞蹈的节奏表现在舞蹈的动作中,把生活中的节奏抽象化为舞蹈节奏,把生活中的动作提炼成舞蹈动作,就形成了有节奏的舞蹈动作。有节奏的舞蹈动作就起着抒感,刻画人物,表现思想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欣赏中,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是舞蹈审美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3.舞蹈情感的审美体现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给万物以精神上的升华,而舞蹈作为一种抒情性为内在本质属性的艺术,这一点就使它更鲜明和突出,同时有别于其他艺术。而舞蹈作品真正留在人们心中的还是抒发感情世界,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作品。舞蹈演员在展现作品时都是根据作品角色的需要,把自己的饱满的感情去演绎传达出来,而并非自己的情感。舞蹈演员在演绎作品时会去刻画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动作,自己的追求,但是舞蹈演员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去炫耀个人的技巧展示,不能脱离角色基调去展现舞蹈演员的人体美,也不能过分的陶醉在自我的表现,从而忘记作品的原始情感。在作品的演绎中,不仅可以看到舞蹈演员的四肢及整个身体所表达出的角色,还可以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睛勾勒出舞蹈作品的中心思想,或是欢乐或是悲痛,从而将作品的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深入生活,品位动作的美

笔者认为舞蹈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身体艺术,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高度提炼,艺术美化,表现思想与情感世界的人体动作艺术,只有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具有敏锐的审美眼光,从作品中体味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舞蹈用人的形体“说话”,一系列动作组成舞蹈的特殊语言,构成流动状态的视觉现象。“动作是舞蹈的核心元素”。舞蹈艺术形式审美,首先要学会品味“动作”。

1.了解“动作”的不同功能,把握舞蹈“内涵美”。舞蹈动作有多种功能,一是描绘人物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表现性动作。二是展示人物行动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再现性动作。这些动作带有明显的“具象”、“模拟”痕迹。

2.了解“动作”的不同风格,把握舞蹈的“形式美”。舞蹈的“形式美”,通过动作得以具体表现,而不同风格的舞蹈又有不同的美化造型化的标准。以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为例,二者同属经典舞蹈,但用比较的眼光欣赏,却能找到由文化精神的差异延伸到舞蹈风格用动作表现形式的差异。

三、观赏优秀作品,融入深层境界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欣赏能力的提高依靠观赏优秀的、代表那一个历史时期的、那一民族与文化的舞蹈作品。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使人具备美的评判能力,如,芭蕾舞《天鹅湖》中的精彩舞段,快板中的四人舞天真、活泼、快乐。舞蹈欣赏者只要学会从丰富多彩的人体舞蹈动作去体会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舞蹈艺术美,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能领略舞蹈的氛围与意境,从中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舞蹈在人类视觉活动中是最为丰富、鲜明、集中和创新的,它以流动着的画面展示了人们难以感受、体会的内心世界,创造着自己内心世界的各种神话,无论对思想的深刻性冲击,对美的美好追求,对情感的多种体会和抒发,都会通过舞蹈的表象来传递,在完成舞蹈所独具的心理活动时,不是用文字而是一种特有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它寻找美的灵魂,升华美的成分,传送美信息。身体语言可以昂首挺胸地把“听其言而观其行”改为“观其行而后听其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纯粹身体化的舞蹈才有其无限的魅力,不仅成为个体,而且成为群体的无声的言说。

参考文献:

[1 ]矫立森.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二卷中外巴蕾舞蹈作品赏析 上海音乐出版社.

[2]贾安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一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 赏析 上海音乐出版社.浅谈舞蹈艺术形式的审美

朱珂苇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笔者从事高校舞蹈老师行业多年,对舞蹈艺术形式的审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笔者认为在现代生活中,舞蹈已成为人们审美活动的重要形式,舞蹈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共识。舞蹈是“艺术之母”,不仅久远,而且渊深,令人敬而远之。全世界的人们都用手、头和身体传达他们深沉的意思。如果没有身体动作,世界会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只有通过舞蹈身体语言的解读,才能把艺术化的人体表情、姿势、动作还原到它们的原生态意义上。

关键词:舞蹈艺术形式;审美

一、舞蹈的审美体现

1.舞蹈内容的审美体现

笔者从事舞蹈教育多年认为在舞蹈在内容上,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题材的选择。题材的选择是舞蹈创作中的关键部分,因为题材是塑造形象提炼主题的基础,并且对于舞蹈风格的把握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对于主题的确定。顾名思义,主题的彰显往往决定内容的选择,而主题的选择要具有现实意义,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因此,主题的审美不仅是舞蹈者的个性化理解更是对整个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群众情感的艺术化的反映。第三,对于意境的营造。舞蹈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就是意境。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就是通过对孔雀灵性的描写,寄予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正是因为它对人们灵魂的震撼,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向往,对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触动,所以《雀之灵》能够给广大舞者和欣赏者最崇高的审美愉悦和心灵升华。

2.舞蹈动作的审美特征

舞蹈动作是舞蹈作品最为基本的艺术手段,通过肢体动作将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情感、性格的特征创造表达出来。舞蹈动作是伴随着节奏而存在的,舞蹈的节奏表现在舞蹈的动作中,把生活中的节奏抽象化为舞蹈节奏,把生活中的动作提炼成舞蹈动作,就形成了有节奏的舞蹈动作。有节奏的舞蹈动作就起着抒感,刻画人物,表现思想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欣赏中,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是舞蹈审美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3.舞蹈情感的审美体现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给万物以精神上的升华,而舞蹈作为一种抒情性为内在本质属性的艺术,这一点就使它更鲜明和突出,同时有别于其他艺术。而舞蹈作品真正留在人们心中的还是抒发感情世界,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作品。舞蹈演员在展现作品时都是根据作品角色的需要,把自己的饱满的感情去演绎传达出来,而并非自己的情感。舞蹈演员在演绎作品时会去刻画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动作,自己的追求,但是舞蹈演员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去炫耀个人的技巧展示,不能脱离角色基调去展现舞蹈演员的人体美,也不能过分的陶醉在自我的表现,从而忘记作品的原始情感。在作品的演绎中,不仅可以看到舞蹈演员的四肢及整个身体所表达出的角色,还可以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睛勾勒出舞蹈作品的中心思想,或是欢乐或是悲痛,从而将作品的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深入生活,品位动作的美

笔者认为舞蹈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身体艺术,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高度提炼,艺术美化,表现思想与情感世界的人体动作艺术,只有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具有敏锐的审美眼光,从作品中体味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舞蹈用人的形体“说话”,一系列动作组成舞蹈的特殊语言,构成流动状态的视觉现象。“动作是舞蹈的核心元素”。舞蹈艺术形式审美,首先要学会品味“动作”。

1.了解“动作”的不同功能,把握舞蹈“内涵美”。舞蹈动作有多种功能,一是描绘人物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表现性动作。二是展示人物行动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再现性动作。这些动作带有明显的“具象”、“模拟”痕迹。

2.了解“动作”的不同风格,把握舞蹈的“形式美”。舞蹈的“形式美”,通过动作得以具体表现,而不同风格的舞蹈又有不同的美化造型化的标准。以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为例,二者同属经典舞蹈,但用比较的眼光欣赏,却能找到由文化精神的差异延伸到舞蹈风格用动作表现形式的差异。

三、观赏优秀作品,融入深层境界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欣赏能力的提高依靠观赏优秀的、代表那一个历史时期的、那一民族与文化的舞蹈作品。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使人具备美的评判能力,如,芭蕾舞《天鹅湖》中的精彩舞段,快板中的四人舞天真、活泼、快乐。舞蹈欣赏者只要学会从丰富多彩的人体舞蹈动作去体会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舞蹈艺术美,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能领略舞蹈的氛围与意境,从中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舞蹈在人类视觉活动中是最为丰富、鲜明、集中和创新的,它以流动着的画面展示了人们难以感受、体会的内心世界,创造着自己内心世界的各种神话,无论对思想的深刻性冲击,对美的美好追求,对情感的多种体会和抒发,都会通过舞蹈的表象来传递,在完成舞蹈所独具的心理活动时,不是用文字而是一种特有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它寻找美的灵魂,升华美的成分,传送美信息。身体语言可以昂首挺胸地把“听其言而观其行”改为“观其行而后听其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纯粹身体化的舞蹈才有其无限的魅力,不仅成为个体,而且成为群体的无声的言说。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8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美学的中心思想。这个定义强调了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舞蹈的本质也正是内容与形式二者完美的统一,通过肢体动作的不断变化创造了美感,是一门情感表现艺术。在舞蹈基础理论教育中,关于审美的部分涉及到学生对于舞蹈美的认识深度和对于舞蹈艺术的掌握程度。在课程中对外国舞蹈类型及舞美风格加以研究,在授课过程中贯彻以“美”带论的总体原则,结合实际课堂需求和舞蹈史论发展进行研究,对课程具备的高雅之美(芭蕾艺术)、自由之美(现代舞艺术)、多元之美(外国其他风格舞蹈艺术)加以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审美体验的平台。在欣赏美的同时结合自身实践,将美感收获与美育实践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表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作美的综合能力。《外国舞蹈史》课程渗透美育教育不仅仅要结合舞蹈史论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更需要结合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外国舞蹈史》课堂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教育新模式

(一)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

美育教育属于美学研究的范围,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外国舞蹈史》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由理论概念、作品鉴赏与舞蹈实践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从而激发学生是审美创造力。让学生了解外国舞蹈的同时加入相关舞蹈的文化,如民族活动、神话故事,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感受外国舞蹈艺术之美。加以提升学生的感知明锐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都有明显作用。美育的终极目标“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并从而丰富人的审美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创造力,使人最终能自觉乃至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和重塑主观世界,使每个人都以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为目标。”因此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才是《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的核心,审美创作力的实现也正是建立在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的基础之上,三者唯有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舞蹈美育。

(二)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管理机制

舞蹈美育的原则是以人为关怀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关注到学生需要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上课不再是一种学习过程,而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身体力行的传递舞蹈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更需要以渊博学识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直接决定了舞蹈教育的成败,因此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需要做到语言美、形象美、板书美等。

(三)立体全方位模式教学

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要想通过舞蹈教育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仅单一方面的训练是不能满足的。《外国舞蹈史》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外国舞蹈的历史与文化,还要让学生多方位的从视觉、感觉与动觉去感受外国舞蹈的魅力所在。视觉即作品欣赏。在讲授该时期舞蹈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与故事情节之时通过多媒体将该作品以视频的形式欣赏,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充分享受感官上的盛宴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进行“百家争鸣”式的讨论。感觉即心得体会。撰写心得体会主要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及表达的能力,这是也是欣赏作品后的思考与总结。动觉即舞蹈实践。舞蹈美育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解放身体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美育功能。舞蹈是身体的艺术,也是通过肢体来传情达意的,因此唯有解放身体才能全面发挥舞蹈美育的功能。

(四)广泛涉及多元文化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多元化的相互交融,舞蹈的传播与交流已不局限于地区,舞蹈教育更是应当尊重并承认世界各国地区的不同文化群体。在讲授《外国舞蹈史》课程内容时也应秉承文化学的角度来学习舞蹈、赏析舞蹈,例如在讲授芭蕾舞时,介绍同时期的作品可借鉴中外的经典芭蕾舞作品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比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芭蕾舞之美。

(五)引入高雅艺术进校园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高校要大力支持并落实校园文化建设,使舞蹈艺术贯穿于课堂内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校园演出活动外,学校应大力引进一些高雅、经典的艺术演出或讲座走进校园,例如经典古典芭蕾舞作品《天鹅湖》或国内外一流的现代舞团,让学生零距离地去感受外国舞蹈艺术的魅力,相信舞蹈美育的功能也会逐步显现。

三、关于《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教材建设的构想

目前关于大学生舞蹈美育出版的教材数量较少,适用性不强。因此当前舞蹈教材建设首要关注的是舞蹈美育中“育”的问题,舞蹈教材传递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与技能,更是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外国舞蹈史》课程选用的参考教材是欧建平教授的《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朱立仁教授的《西方芭蕾史纲》与刘青弋教授的《现代舞史纲》。这几本教材出版时间较近,印刷版次较多,系统性强,使用率较高,对舞蹈美育基本实现其内涵与功能。《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通过“来龙去脉”“逻辑定义”等传递文化理论知识,“舞蹈个案”以作品鉴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但“舞蹈个案”的直观体验性较弱,教材中基本是以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对舞蹈作品进行介绍,教师在课下备课收集相关作品影视资料难度较大,多涉及到外国舞蹈版权问题很难将最新的外国舞蹈视频呈现在课堂上,因此许多舞蹈美育的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最大的价值。教材中对于艺术创作实践部分也是难以满足美育课程的要求。舞蹈艺术的媒介是人的肢体动作,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外国舞蹈史》美育课程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身体力行中去。舞蹈美育教材发展至今已取得了较多成就,但与其他艺术相比舞蹈美育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未来充满机遇也要迎接挑战。这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舞蹈学科发展的有力保障。舞蹈美育教材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的建设与发展。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9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10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11

1、舞蹈对高职学生的素质与健康的成长有着明显的作用

1.1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能使人的身体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躯干和质体的各个部分发展更协调。

1.2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使人的表达更加美好。人的表达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而更简便的表达是通过肢体、动作和行为。一举手一投足,其意即可十分明确、丰富。学习舞蹈可以开发、培养并形成人的形体表现力,从而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可以自如地辅之以形体的表达,使表达形式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具有感染力。

1.3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培养人们关注他人,与他人配合的良好心态。舞蹈教学训练不仅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也能使人的心态良好。由于舞蹈教学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注重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舞蹈教学群体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减少孤僻感,也会使他们更加热情地待人。

1.4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情感和性格。舞蹈艺术是通过饱含不同情感的形体动作来表现的,几乎不存在没有情感的舞蹈。

1.5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活动。这种运动不同于跑步、游泳等体育活动,它不仅有益于健康,创造美好的形象,也能培养人们美好的心灵。

2、舞蹈教育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美育的理想方式

“舞以宣情”,舞蹈不仅能使人们受到感染,振奋精神,同时也能激趣和热情。目前,高职中很多大学生喜欢舞蹈,但又认为它是一门高雅艺术,由于知之甚少则望而却步;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看不懂舞蹈,不得不与舞蹈保持一定的距离。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需要了解舞蹈知识,需要进一步认识舞蹈的功能与作用,需要提高舞蹈欣赏水平,需要尝试舞蹈训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很有必要给他们开设舞蹈实践选修课,同时还应该辅加一些“舞蹈赏欣”选修课。舞蹈实践选修课,就是教学生学习一些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和一些成套舞蹈。那么,如何开设“舞蹈赏欣”选修课呢?

在开设“舞蹈赏欣”选修课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注意舞蹈作品的选材,通过观看和点评,让学生学会欣赏舞蹈,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基于舞蹈在美育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舞蹈作品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舞蹈主题思想的好坏,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标准起到了一个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应该选择一些有深刻的主题、立意和较高的欣赏价值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深刻的启迪,在审美意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好的作品有了,但学生看不懂,也不能达到其教育效果。因此,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应该加上一些细致的点评,使学生明白每一个舞蹈作品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有着深刻主题和寓意的艺术作品。通过讲解,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欣赏舞蹈作品的目的。

2.2 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赏欣,让学生了解舞蹈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舞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一些概念和理论,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在播放作品时结合作品中所出现的生动实例,深入浅出地将概念渗透到作品当中去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更容易、更感兴趣地掌握,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也就会更深一层。

2.3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舞蹈。舞蹈艺术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熟悉和了解舞蹈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对舞蹈作品进行多方面的点评。

2.3.1 点评舞台环境。舞蹈当中的舞美设计包括舞台背景、灯光的制作、布置等,与美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舞蹈作品起着渲染和衬托主题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和色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2.3.2 点评舞蹈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舞蹈往往就会是单纯的机械运动。欣赏舞蹈当中的音乐有助于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而观看音乐当中的舞蹈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舞蹈欣赏过程,无论对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提高过程。

2.3.3 点评学生的服饰、表情和动作。通过舞蹈表演的服饰、表情、动作,可以让学生判断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及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舞蹈艺术的魅力。

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素质与文明程度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在高职开展舞蹈教育,是实现这一心愿的重要举措。展望未来及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高职普及舞蹈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12

1舞蹈编导教学方法的宏观把握

1.1教师应从“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舞蹈,什么是舞蹈编导”入手,让他们明白真正的舞蹈创作并不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简单连接,而是根据舞蹈本身表达的思想和内在结构发展变化成为外在的肢体语言。教师可以通过舞蹈作品欣赏与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舞蹈编导的概念更加熟悉,逐步了解不同的编创手法和表达方式。学生可较快地进入舞蹈编导学习的状态。1.2应让学生从“舞蹈编导理论和舞蹈创作实践”两个方面共同学习,使其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更加牢固地掌握舞蹈编导技能。在舞蹈编导技法教学中,先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之后对课后作业进行评讲与修改,帮助其掌握舞蹈编导的编创技法。同时,使其通过编导理论的学习加深对舞蹈编导技法的理解,并将实践中遇到的编导问题反馈于编导理论学习,最终达到学生对编导技术技法的全面掌握。1.3应给予学生实践创作的机会,采用“自己创作自己表现、别人创作自己表现、自己创作别人表现”等不同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创作的能力、熟悉舞蹈编排的过程及细节,为今后的实践奠定基础。

2舞蹈编导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2.1舞蹈动作语汇教学

2.1.1舞蹈动作即兴教学。即兴包括动作即兴、情绪即兴、命题即兴、音乐即兴等,以挖掘肢体语言为主要目标,可以有效地解放学生的肢体,让学生在瞬间本能地产生最具感情的动作,积累大量的舞蹈语汇。例如,编导教师分别给出不同类型的代表性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本能地舞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传递给自己的信息,不要太多考虑节奏、调度、结构等要素,仅仅是用肢体表现,挖掘其最本能的自然动作。即兴对于舞蹈编导学习非常重要,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尤为重要。2.1.2舞蹈编导技术技法教学。编舞技法包括即兴编舞法、音乐编舞法、动作元素编舞法、动作动势编舞法等。动作语汇要想有所长进就要进行动作元素编舞练习,如动作分解变化练习、舞句编舞练习和舞段编舞练习。动作变化练习是指把动作的四个因素(动态、动率、动力、节奏)分别进行变化练习,保留一部分因素、变化一部分因素,再加上空间变化、方向变化、综合变化练习等。舞句编舞练习是指通过对音乐短句的理解,展开想象,找到主题,选择运用各种动作发展变化的方法,把主题呈现出来。舞段编舞练习是指在句的基础上扩充、展开,较完整地表达主题。掌握了这些技法,动作语汇会有很大突破,能让学生大量出动作,反复做此作业,把学生逼出无动作的“绝路”,从而激发更新更好的动作出现。2.1.3舞蹈作品和舞蹈形象的产生源于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常观察生活,把生活中不经意的动作加以加工提炼,就会创作出意想不到的动作。艺术离不开人的情感,从心底产生的情感所引发的本能舞蹈动作,更能打动人心,使观众产生共鸣,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大量地观看舞蹈作品,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各种舞蹈语汇的熏陶,也会成为学习舞蹈编导的有效途径。在平时动作的设计中,应多思考、多琢磨,那么动作语汇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2.2节奏教学法

2.2.1节奏示范教学。教师做一种节奏型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待学生掌握了此种节奏型后,教师给予其一定的模式让其发展变化。2.2.2节奏即兴教学,先给学生单一节奏型音乐,让其根据音乐即兴,之后再对多节奏型的音乐进行即兴练习,让其学会在一首音乐中处理不同的节奏。长时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处理音乐节奏上遇见的问题。2.2.3情绪节奏教学。让学生欣赏情绪性较强的舞蹈作品时,带着问题观察作品中的音乐有哪些情绪,分析舞者是如何处理情绪节奏与动作节奏的,从而弥补自己在情绪节奏处理方面的弱势,也可以掌握多种情绪节奏的处理方法。

2.3舞台调度教学

2.3.1扩大语汇量教学。学生在学习调度时会遇到原地打转的问题,原因是动作语汇量的缺乏。首先引导学生克服动作语汇方面的难题,不要太过于注重动作语汇的发展而忽视舞蹈整体的发展,应从专注于动作的框框中走出来,把思路打开,置身于整个舞蹈中,让动作语汇为整个舞蹈服务。2.3.2借鉴优秀舞蹈作品中的调度运用进行教学。调度是表现舞蹈内容的一种方式,它辅助舞蹈动作向欣赏者传达舞蹈作品内在的情节和情绪。让学生先模仿优秀舞蹈作品中的调度运用,然后开始自己创作,同时要考虑什么调度贴合什么主题,怎样调度会产生舒适的视觉效果,使舞蹈更加出彩,思路一旦打开以后,便会游刃有余。2.3.3借鉴日常生活、调查资料及其它类艺术作品进行教学,画面调度也来自观察生活。例如,从姊妹艺术中学习,当电影中出现的精美画面符合舞蹈的表现情境时,可以运用到舞蹈中,并根据舞蹈的特殊性加以发展和改变。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13

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动态、韵律和表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认识和受到教育的过程

中国古代有关舞蹈欣赏的论述,多半是和舞蹈创作与表演的论述融合在一起,散见于中国的乐论、文论和诗文笔记中。如傅毅的《舞赋》、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群众的舞蹈欣赏水平,也大大推动了舞蹈的流传和发展。

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中的舞台艺术。它的美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舞美、服装的整体效果中。舞蹈鉴赏仅仅是以人体动作为对象的瞬间感受的生活经历与艺术经验的感召和凝聚。

构成舞蹈鉴赏活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鉴赏主体(作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人);鉴赏客体(被鉴赏的舞蹈艺术作品)和鉴赏中介(舞蹈审美实践)。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通过舞蹈审美实践后,两者相互作用,就构成舞蹈鉴赏活动。对于那些谙熟舞蹈艺术的鉴赏者来说,鉴赏舞蹈表演是一种视听觉的高级艺术享受。在鉴赏过程中,舞蹈作品积极影响着鉴赏主体,唤起鉴赏者的情感活动;鉴赏者又要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与之相结合,并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即鉴赏者的介入,努力领会和揭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与思想意蕴,并通过想象和联想去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的形象,使其更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使鉴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二、舞蹈鉴赏过程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舞蹈欣赏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需要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积极的心理活动和分析、综合的形象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进而完成一次比较完满的舞蹈审美过程。

舞蹈鉴赏的过程也始终离不开舞蹈形象思维。作者首先从生活感受开始,获得题材,形成主题,再运用舞蹈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而观众却首先从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开始,产生感情反应,进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

鉴赏舞蹈大致要经历三个心理过程即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舞蹈作品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第二层是由舞蹈作品流动的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所引起的体验、联想而进入想象;第三层是通过对流动人体形象的想象、内蕴的探究而得到领悟。这一层可以说是鉴赏者审美过程中的最高层次了。一个舞蹈作品经过审美体验,呈现出丰厚的内涵,成为一段柔情、一片风光、一个梦境。

在舞蹈鉴赏过程中,想象力的作用极为重要。欣赏者通过感觉、想象、体验、理解把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生活进行“再评价”。正是在这种“再创造”的精神活动中,欣赏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或挖掘出艺术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娱乐中接受教益。

舞蹈欣赏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且也反作用于创作者。通过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这种往复关系,才体现出舞蹈欣赏的全部意义。

三、舞蹈鉴赏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大学生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欣赏者通过对多方面舞蹈美的反复品味,会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增强对舞蹈美的欣赏能力。对舞蹈传达美的方式和技巧认识得愈深,理解力愈强,就愈能接受美的信息并不断强化审美感受,深化自美体验,内化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进而升华成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自觉追求,逐渐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朗、大方、文明、健康的操行仪态,健康、健美的体魄和自由、和谐、完整的人格。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