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书法教育的作用实用13篇

书法教育的作用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1

1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电脑以及多媒体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的家里都会有电脑。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很多都是使用电脑来打字,这样就降低了书写的频率,影响了书写水平的提高。而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都是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学生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很难离开电脑,这就对书法的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让学生对于书写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也不会勤于练习书写。加上教师偶尔也会给予一些处罚措施,如罚写抄写等,长此以往,学生更会出现逆反心理,降低对书写的热情,更谈不上书法教育。

1.2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书法教育

在现如今的社会形势下,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以我们的中小学越来越注重升学率,就形成了应试教育。自然而然对学生的书法教育重视程度就会降低。而学生的作业,练习的课业就会增多,负担过大。对于书法教育,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纠学生的书写错误,经过时间的累积,学生的书写习惯就形成了,书写的字体七扭八歪、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

2书法教育的意义

2.1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国家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书法方面的成就很伟大。国家在2009年的时候也批准中国书法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名录中。在此之后,张兆年等人大代表也在两会上提出了加强我国书法教育,尤其是写字教育。中小学期间,正是学生的性格养成期,学习书法,可以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将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让自己的意志犹如书法的铿锵,不屈不挠,使自身拥有一个优秀的人格。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定的基础。从学习书法中练出的优秀品格,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洗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由此观之,书法教育应从中小学时期就开始贯彻。

2.2全面弘扬书法精神

说起我国的书法渊源,应追溯到甲骨文时代,距现如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知道书法是一门关于汉字的文字艺术。它记载了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我们古人的创造力。同时也承载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精神、智慧、内涵在里面。书法教育不仅让学生的汉字写的更规范之外,也让学生学习到了我们书法的精神。在书法的学习之中,使学生在一笔一划间切身体会到我们的书法精神:贵和持中,和而不同。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到这种书法精神。使学生有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写字一样,字正腔圆。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增强了平时的观察能力、思维的跳跃能力、想象能力。

3书法教育的实践研究

3.1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要想成功,不要一味的守旧,要适当的创新。我们的思想也是一样,观念亦是如此。要想使我国的书法教育顺利的开展,就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思想状况,从根本转变思想,积极地落实书法教育。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要想发展地更好,除了有一个好的领导之外,还取决于师资队伍是否强大。在我们的偏远地区,书法师资队伍紧张匮乏。教师队伍不够强大。教师是教育的领头羊,所以在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中,高校应当开设书法专业,培养更多的书法教师,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书法知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书法学习能力、教学能力。

3.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即使教师的能力再高,学生也不会接受,因为心不在这里。如果采取强行的态度,就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更严重的是逃课。所以书法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即热爱书法,进而更好地研究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以采用强硬的措施,或者是一些死板的规定。将应试教育的一套照搬到书法教育上,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书法的本质是要心无旁骛、凝神静思、专心的书写,体会到书法的本质。具体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在书法课上进行,授课教师如果在黑板上写一个漂亮的字体,就会给予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自然教师的形象就会刻在学生的心中,以后书法课堂上的氛围我们可想而知。学生在老师的板书熏陶下培养着自己的情操,培养着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其次就是教师向学生的宣传。由于学习条件的影响,学生很少有时间将自己的精力停留在查找学习资料上面,这要就通过教师来向学生展示汉字的美丽。教师向学生揭示汉字的美感。通过专家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旦学习兴趣高涨到一定的程度,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求知欲也就增强。这都是成正比的。“佳贴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法,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这是著名的黄庭坚先生说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神是多么重要,神,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换言之就是兴趣至上。由此观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4结束语

现如今的书法教育,让我们思考该如何进一步的对中小学进行教学。让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到书法教育的精髓所在。学生的家长很是支持学生的学习工作,当然也包括学生的书法教育工作。通过文章我们可知,书法在学生的成长历程当中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而我们的国家也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所在,我们的汉字文化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书法教育的开展现在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师资队伍的问题,中小学生书写水平普遍低下的问题,还有就是思想得不到改善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书法教育就会得到更好的普及。

参考文献:

[1]蔡育坤.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

[2]高玉鹏.书法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1.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2

书法艺术中的美使书法教学蕴含了很多的德育内容,对德育教育产生很大的作用。我认为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般和谐统一。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书法教学中体现德育教育。

一、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阵地

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在其构成上就有很多符合道德品德要求的因素。例如汉字的结体具有丰富的美感、耐人寻味的情趣,可从中挖掘出蕴含其中的德育因素。传统的道德观在书法结构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在浩瀚的书法艺术发展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书体不同、风格迥异、高风亮节、品学兼优的书法大家,这些书法家的生评和作品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操教育的活教材。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身正气、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不惧权贵,最终以身殉职。而颜字的豁达大度、气宇轩昂、浑厚有力正是其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伟大领袖主席以天下为己任,敢于“主天下沉浮”,其书作才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奔放。通过对书法家及书法家作品的介绍,使学生经常沉浸在书法作品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意境中,从而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在书法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向学生渗透品德情操教育,进行德育熏陶,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在课堂上,讲授这些内容,对学生都有很好的德育熏陶。所以青少年越酷爱书法,书法实践的时间越长,则情操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书法教师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坚持不懈地在书法教学中自觉渗透品德教育、情操教育。

二、书法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渠道

书法是五千年文明锻造出的精美绝伦的“龙的文化”。汉字虽然仅仅是这个文明的一个部分,却又有掩藏不住的耀眼光芒。撇开汉字响亮的音节、深邃的意蕴不谈,单单字形之美,已具备难以抗拒的魅力,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构间架疏密自如、整散自然。而书法正是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他把汉字的形体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国际上,书法享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在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一被称为“中华文化圈”的地区,专门研究书法的政府机构和民间社团数不胜数。从专家学者到中小学生,从政府官员到家庭妇女,书法作为使用艺术得到推广,作为高雅艺术得到推崇。每当我在课堂上向学生解析书法艺术的巨大思想价值时,每当我看到讲台下如痴如醉、鸦雀无声的学生,我心里悠然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无比崇拜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感受到承担这一文化瑰宝的无比光荣,当然也让我所教的学生心中升腾起对我中华文化的热爱,促进他们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操。

三、书法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上佳手段

写字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功课,特别在初学阶段,日复一日临摹字帖,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难以坚持。为了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在上书法课时,特地讲“草圣”张芝临池学字,池水尽黑;怀素无钱买纸,以蕉叶代之;王羲之为了练字,用了十八缸水等轶闻。向学生阐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道理,从而说明毅力、恒心与练字的关系。学书法和做其他事一样,需要循序渐进,一步登天是困难的。我有一个学生陈军,他从小就对书法颇有兴趣,终日伏案涂鸦不倦,我要求他从楷书入手,苦练基本功。他临帖练习时间不长,觉得练楷书枯燥无味,便想练习行草。我告诫他:练好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在我的引导下,他终于认识到学习书法不能走捷径,从此安下心来,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陈军同学脱颖而出,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更重要的是他从中领悟到凡事必须从点滴做起,明白了“九层之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进而养成读书、做事严谨和求实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学生上了书法课后,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书法教学是体验“真、善、美”的有效途径

只要稍加留心,每堂书法课都能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在课后我布置的书法作业中,作品内容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也大多言简意赅地体现了真、善、美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滋润。我在指导学生书法作业时,总是要求学生书写好健康向上、积极有意义的内容。如:让学生练文天祥的《正气歌》;让学生自小就在胸中蓄养浩然正气;抄旬子《劝学篇》,希望学生“锲而不舍”,学有所成;抄唐诗宋词,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增进文化素养;写名言格言,从中汲取思想营养。这样,学生在练书法的同时,既丰富了文化知识,又升华了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其可谓是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同时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它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了解它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进而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必须重视书法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运用其在德育中的作用培养好我们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朱前永.《论书法教学的德育功能》J,现代教育论丛M,2007年第12期

[2]熊竹生.《浅谈书法教学与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结合》J,科学咨询M,第28期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3

一、书法训练有利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爱国主义又是必须放在首位的。它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对特殊儿童来讲,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使其在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较正常的儿童弱得多。只通过单一形式的空洞说教、读报纸、听新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特殊儿童不乐于接收,也难以接受,很难达到其教育目的。只有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直观形象的手段才能吸引特殊儿童,激起他们的兴趣。书法是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标志,是我们民族的无价之宝,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难以达到的“国粹”。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书法、欣赏书法,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到祖国的伟大且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从而激发学生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书法训练与汉字教学相辅相承

学习书法要有牢固的汉字知识,而书法的学习又是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有力手段,二者具有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我们知道,特殊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知觉速度慢、范围狭窄、记忆力差、容易遗忘等特征。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必须是生动、形象、直观、多样,做到教中有学、学中有玩。让学生拿起毛笔,通过手的触觉、眼的观察、直接书写,手眼并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既容易做到,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写好字,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再教学生写好五种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捺)和笔顺规则,调动他们的写字积极性。当学生开始写合体字时,我要求学生在米字格中间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匀称,布局合理。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字型,该怎样搭配才能使写出来的字规范、整齐、结构紧凑。例如,写“告”字时,教学生记忆“一口咬断牛尾巴”;写“想”字时,把它分成“木”、“目”、“心”三部分来写。这样,把复杂的字简单化、抽象的字趣味化,使学生容易识别和记忆,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每次课教学生写的字不宜过多,否则会顾此失彼。

三、书法训练有利于矫正缺陷,培养学生意志

所谓的书法治疗就是利用书法或与书法相关的活动作为治疗媒介,以增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从大脑发展运动的规律看,动则快,静则慢,用则灵,废则退,脑子越用越灵,脑细胞发展就越快,学书法,五指执笔法对学生五指的运动及分工作了具体要求:用大拇指腹紧贴笔内侧;用食指斜而俯地出力贴住笔管外侧;用中指的第一、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外侧;用无名指第一、二节弯曲的背部紧贴笔管,向外推挡;小指衬托在无名指下加一把劲,称为“抵”。五指分开来说,其作用就是按、押、钩、揭、抵。通过手部小肌肉的活动刺激神经末梢,发展特殊儿童手的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促进大脑相应部位的发展。在练习书法时,要求学生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能促使其手眼协调,手脑并用,保持平衡。由于书法练习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没有顽强的意志是坚持不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给他们讲海伦、张海迪等名人的事迹,讲古今许多卓越的书法家孜孜不倦练字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表扬为主增强其学习信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承受困难的能力。通过书法教学和书法运作训练治疗,提高了智力残疾学生对书法运作的兴趣和技巧并进一步使其心、身状态得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各种心理缺陷,增强各种心理能力。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4

当代社会书法艺术的殿堂并非象牙塔、世外桃源,种种思潮给书法者带来了很大影响,以致削弱了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书法步入了尴尬的境地。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地思考,不要让书法成为怀着乡愁去寻找生存的苦旅,要为书法搭建一个宁静的家园。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张信认为,面对上海市百万名中小学生,现有的书法专职教师只是杯水车薪。当务之急是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必修课。

一、熟练掌握汉字书写的技法

欧阳中石先生说:把字写好,远不止艺术美观的需求;更有意义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认知汉字。在弘扬中华文化上,有着更深远、更厚实的意义。对于字体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书法学习会比成年人容易些。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在一定时期内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件难事。

1.注重汉字结构。怎样让大学生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注重点划与结构的练习。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步入正轨。

2.注重书写过程。在练习、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个步骤,才能熟练掌握书写技能。要提高书写技能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例如:书写工具的选择、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书写时还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学会对书法作品的欣赏

文字的功能一般都是工具性的,但几乎只有包括汉字的汉藏语系还有其艺术性,所以我们可以有书法这一门课,而这门课在印欧语系里是没有的。汉字具有极大艺术性是因为汉字的图画性,图画必须具有美感。书法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一场美的盛宴。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获得一些美的知识,产生喜悦和爱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在笔还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领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写字、练字。练字不但可以提高你的面子,最重要的是,可以怡情养性。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汉字的欣赏水平呢?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坚持练字,持之以恒。练字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这是必须承认的,尤其是开始的时候。这一竖怎么也写不直,这一横怎么也写不平,真的很让人抓狂。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坚持下来的人都会认同,如果心平气和地写,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字写好。在这个过程中,历练的不仅仅是字,而是一个人的心境。练字可以练人,而且,随着字写得越来越好,对文字的鉴赏能力也会随着写字这个过程的体会得到提升。

2.多看书法作品,辅以文字的理论。如果仅仅只是写,或许可以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但是,对于真正艺术品的鉴赏还是不够的,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练字,是把字写好看端正。而艺术作品,很多时候不是用“好看端正”去衡量的。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去观赏一些书法作品,同时阅读一些有关文字的书籍。没有必要看很艰涩深奥的,通俗的就可以。毕竟,从最势利的角度来说,这个也是一种谈资。学生在“看字”的过程中慢慢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逐渐激发出愿意学习写字的兴趣,逐步达到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的目的。因此,学会欣赏美、表现美,有助于书法作品的书写,不但可以使练字这个看似乏味的过程变得有趣,而且可以在研究写字技巧的时候提升自己对文字的鉴赏能力。

三、领悟书法内涵

“字是一个人的外表,从一个字上就能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人已经习惯了用指尖在键盘上舞蹈“写”出来的字,而忘记了如何用笔杆去写字。尤其是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否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写字是很重要的!

1.领悟书法蕴含的哲思情理。书法与文学、美学、哲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书法学习,既可以让大学生理解民族文化,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从古至今,多少书法家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书品即人品”表达了书法对人拥有高雅的格调、审美的情趣、纯洁的心灵,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书法可以活跃思维,并能培养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刻苦学习的精神。大学生学习书法可以提升自身气质,塑造完美人格。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小学老师,更应树立起学习书法的信心与决心,肩负起传承书法艺术的重任。书法教育的作用还体现在它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关注力、艺术鉴赏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提高自身教师技能,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书法这门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艺术。

2.领悟书法中的文化精髓涵。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纵观书法发展的历史,从殷商的甲骨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在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时代的要求发展变化的,体现出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它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绘画大师毕加索说:如果我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要继承和弘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教师的示范可以形成对学生感官的直接刺激,教师的一手好字会让学生对老师更加尊重,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工工整整的书写汉字,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模仿教师写字,可以进一步感受中国汉字的美,从而提升对写字的兴趣。写字不仅要把字写工整,更要符合汉字的结构要求及审美要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各个比划的不同特点、各个偏旁部首的书写方法不同,汉字的不同结构要求、同类汉字的书写共同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养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以达到学生的有效自学。写字本身就是相对枯燥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无聊,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写字的乐趣。书法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荟萃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书法艺术中包涵的“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是消除现代文明造成的心理失衡,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用和暖之风,徐徐入怀,沁人心脾,用《兰亭》之飘逸脱俗之美体验“无形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

四、为基础教育输送书法教育师资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2011年8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及2013年春季开始执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1.小学书法教学师资匮乏导致的尴尬局面。书法家苏士澍说: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国人的根在汉字里,如果青少年不懂得、不热爱汉字,中国的未来令人担忧。但自《意见》出台以来,书法进课堂却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北京市西城区福绥境小学刘老师称,虽然学校每周都有书法课,但学校没有专职书法教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一位老师称,学校对教师硬笔书法水平有要求,学生中也有书法兴趣小组,但没有专职书法教师……有的学校在全校范围挑选写字略好的老师勉强凑齐书法教学师资,但这些老师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书法的书写技巧、书法作品的鉴赏、书法的理论和发展史并不太了解,也基本是在本专业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兼任书法教学。因此,这样的书法课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可能由于教师缺乏书法的专业知识而对学生产生误导。当然,在这种局面之下,中小学的书法教学也难以建构学科体系。

2.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良莠不齐,职前教育迫在眉睫。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书法培训,但由于培训较短,以及教师书法基础的参差不齐等诸多原因,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长远来看,缓解书法教师匮乏状况,突破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制约瓶颈,师范类高校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须掌握的技能。

“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的汉字艺术走进课堂教学,使《纲要》发挥最大的实际作用,这些问题日益成为致力于中华文化教育与传承的师范院校师生共同热议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高校师范专业开设书法必修课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为基础教育提供可利用的书法教育教学师资。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5

1、公共图书馆有充足的法制教育资源,是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素质和法制观念的强大后盾。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文件和法规,着重收藏法制教育这一系列的书籍,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场所,配备一定的工作人员,让未成年人把公共图书馆当成学习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2、公共图书馆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可以长期邀请懂法律知识的专家和学者给未成年人讲解如何保护自己,培养未成年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帮助未成年人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言行,明确人生的方向。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3、公共图书馆的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自己拥有什么权益以及怎样维护自身权益都很模糊,容易受到不法侵犯。结合未成年人青春期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教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年人犯罪法》的规定,采取知识竞赛、故事会、法制宣传展览、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适合未成年人特点、便于青少年参与的法制实践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公共图书馆是未成年人开展社会教育和法制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第二课堂。让公共图书馆真正走入未成年人当中,真正担负起对未成年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继承红色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开展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多种形式夏令营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和法制教育起到了别的机构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同其它的教育形式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1、公共图书馆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内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可以是为一般群众服务,也可以是为某一特定读者如儿童、工人、农民等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另外其主要特征是: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其设立和经营必须有法律依据。

2、公共图书馆同其它的教育形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的优势图书馆的教育优势在于不受教材、教育计划和学科专业的限制,它完全以社会需要为宗旨,包括人类过去和限制创造的全部知识,诸如政治和经济、法律与道德,风俗与习惯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是全方面的教育,教育方法灵活,横向教育与纵向教育,普及教育与个别教育都可以进行。

(2)公共图书馆利用收藏的马列著作和优秀政治书刊,法律书籍以及情趣高雅健康的其它文献资料,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多种手段,向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使未成年人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道德规范,社会规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如鸡西市图书馆紧紧围绕着“读者”这个中心环节,结合“未成年人都市活动”向未成年人推荐优秀读物,鼓励他们读书成才,选择一些中外有名的具有道德教育作用的书籍介绍给他们,如《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少年与法》《小法盲的悲剧》书刊。还通过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利用鸡西市图书馆电影厅每年寒、暑假面向全市未成年人放映爱国主义、法制教育的影片。起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家长的好评,努力实现用理论书籍武装人,用专业书籍培养人,用各种教材教育人的目的。

(3)公共图书馆是未成年人的第二教育课堂,为了让社会上的未成年人更好地利用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从学习的设备、开放时间等,都适当地从未成年人的角度考虑。比如:节假日延长开馆时间等,设立专人专柜为他们服务,让未成年人充分享受公共图书馆这一丰富资源和权益,感受到公共图书馆与他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如鸡西市图书馆从功能设计上为未成年人按现代化要求建设,新增影视资源的播放功能厅、扩大了自助图书阅读和研究阅读区、电影播放区以及大型报告厅。

(4)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与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相结合。公共图书馆行业摆脱旧观念,走出去,顺应潮流,大胆改革创新,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运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改善公共图书馆的知识传播手段和服务方式。数字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可以24小时全天开发,未成年人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访问浏览。同时相对于纸质图书来说,费用也大大节约。

(5)公共图书馆是为未成年人等各类人群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未成年人到成人,为他们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

(6)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实施法制教育具有环境优势。公共图书馆给未成年人构建了一道特殊的文化风景线,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品味高雅,格调清新,散发着独特的风韵,。为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亲切感。吸引着未成年人们走进一个柔和、文雅、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作用

国际图联认为现代图书馆有四项社会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机构,除了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外,应积极探索、创新、承担和开展未成年人校外的法制教育任务。加强公共图书馆教育职能,使其在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1、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开放办馆起到了普及宣传作用。适应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国内各类图书馆相继扩大了向社会开放的幅度,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文献资料全部开架借阅,扩大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高了读者的到馆率和文献的利用率,使广大读者,特别是未成年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声像技术等,大大方便了广大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所有这些有利于强化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的普及性和传递信息的广泛性。

2、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起到了特殊作用。公共图书馆工作者应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基本的法率法规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它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重视。公共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针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制作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展版。法制宣传内容广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3、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公共图书馆方便未成年人更好地享受社会公益服务,与市教委开展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生证”合作项目,为未成年人电子学生证开通相应的借阅功能。14周岁以下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生证将开通少儿借阅功能,14周岁以上的开通普通借阅功能。使未成年人从多领域,多层面了解当今法制常识法制热点,扩大法制知识面。如利用学术报告厅,展厅等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推出“知识与学习”半月一讲活动,先后邀请了一大批学者专家举办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未成年人了解当前国内国际重大事件,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组织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或者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演练,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制作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栏;印发普法宣传材料,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配合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上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等。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志愿者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

4、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建有未成年人特色的藏书体系,优化图书馆藏书质量,适应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的需要。文化市场上的一些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这些描绘淫秽色情、宣扬暴力以及腐朽生活方式的“毒素”,就像强酸强碱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纯洁的心灵,使他们丧失了意志,泯灭了良知,埋下了犯罪的祸根。那么,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好自己的阵地,采购适合未成年人特色的图书,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阅读倾向、知识结构和教育要求,购入适合他们阅读水平与兴趣的文献资料。为他们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文化活动(文献展览、报告会、讲座、电影等)提供的专门服务等。给未成年人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同时加大对未成年人有正面影响的爱国主义,法制教育方面图书的采集。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6

我们从小就知道“字如其人”这一词,我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这一说法,意思是书写行为可以投射出人的性格、心理、情绪、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书法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正确合理的书法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小学都开始重视书法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书法字形,更是通过书法理论的阐述让学生明白字如其人的真正道理。

二人格与书法

自古以来,我国国人就十分重视书法的练习,我们从小都被教导好好练字、字如其人。书法是文化知识的基础,当书法被赋予了文化底蕴之后,书法的层次就会更高,练习书法修身养性,在一种安静平和的内心世界中,让灵魂得到升华。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有修习书法的习惯,这也可以看出书法的重要性[1]。书法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道德、品质等等,可以说书法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表达,当书法艺术到了一个深的层次的时候,可以将作者的内在品质用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好的书法家能够做到心手合一,虽然说书法不能将人的内涵全部体现出来,但是能够体现一个人最根本的人格。书法艺术是书法家精神世界的体现,能够感染他人,有比较强的概括性,书法不仅能表现出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技巧熟练度,还可以承载艺术信息以及品格,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小学生的品格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其品格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潜移默化,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品格的重要性以及魅力,通过书法教育,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小学生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每一笔画的长度、字形结构的疏密等等都是完全仿造字帖,熟练之后,每个人的字都会有所变化,通过字体就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在书法之中,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主观感情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融合进去,用一种抽象艺术来表达独特的意向。书法艺术教育就是让学生们学会品味在书法中蕴含的这些东西,并逐渐的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得到丰富,书法特有的文化内涵会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品格,以达到培养品格的目的。

三书法教育在小学生品格养成中的作用

书法作为我国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用书法艺术教育来培养小学生的人格是小学书法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格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实施,书法特有的内涵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人格的养成,以下是书法在小学生品格养成中的作用[2-3]。

(一)细心

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国人都修习书法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书法艺术中的内涵和精神已经十分丰富。因此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细心的学习,深刻的体会。书法的风格多种多样,有笔意瘦挺,体势劲媚的,有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的,有八方平正,翰墨洒脱的,但是这些书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论何种气象,在进行书法的时候,必须细心运意,集中精神,如果不能细心的练习书法,那么无论何种风格的字体,都无法体会到其精髓,练习好。在每次下笔之前,练习者必须细心地体会,在心中仔细的描摹一遍,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下笔,这是练习书法最基本的要求,书法对于细节的要求很高,一丝一毫的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书法整体的风韵,所以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细心的品质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会锻炼他们仔细观察,细心思考的能力。小学生练习书法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就需要细心地观察书法的特点,仔细的体会书法的内涵,如果不能做到细心,那么学生一定练习不好书法,所以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细心[4]。

(二)耐心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的书写很久,如果没有耐心,学生就不能沉下心来写字,耐心是进行深度探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慢慢的沉下心来,内心逐渐平静,耐性有所提升。流传至今的很多古人名句都强调了心静的作用,如果不能心静,那么就不能更好的进行身心的调动,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从书法的风格样式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耐心练习,如果书法沉稳有力,那么写字者定能够耐心练习的,如果书法轻浮不沉着,那么写字者肯定是缺乏耐心的。练习书法需要长时间的在桌子前保持比较小的动作幅度,心神安宁的慢慢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耐心会得到锻炼。

(三)恒心

古人云:“书无百日功”,意思就是想要练习好书法,需要长期的坚持,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速成取得很好的效果的。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无一不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书法,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练就一手精妙绝伦的书法,这需要极大地恒心与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联系好书法的。因此,书法艺术教育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恒心[5]。

(四)拓宽艺术视野,提高鉴赏水平

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特点也是不同的,书法的风格和内容与其所产生个发展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其所处的朝代背景,能够使学生的历史知识更加丰富。书法发展有一明两暗三条线路,然后也受到了朝代的影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先秦尚象、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仆、今尚形。在书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讲述书法的历史背景的时候,不要将书法的历史讲的与朝代历史简单的重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欣赏观,结合书法的背景深入的了解书法,体会书法的深厚底蕴,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到书法的内涵。在书法艺术教育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书法作品进行品鉴和鉴别,对书法作品的真伪、优劣、功过等进行评价,学会鉴别书法的价值,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让学生的审美观得到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回受到陶冶,书法独有的内涵会使学生深刻得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潜移默化的时学生打好品格基础。

(五)至理明心、人书俱佳

我国书法史上有很多名人大家,其作品风格迥异,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性情品质,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书法艺术教育的时候,要引导他们体会书法所包含的精神,让学生拥有自己品味书法的能力。书法与一个人的精神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书法是一个人深刻内涵的体现,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字体也有很大的不同。能够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其书法技巧的高超,更是因为书法作品蕴含的精神以及其作者本身的风骨。书法结合了一个人的内心与外在,体现了人的精神世界,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的书法艺术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这一点,不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法的行,更要让学生学习书法的神,心正则笔正,立品应为先,学生正确的练习书法,能够有效的学习书法大家的优秀品质,形成良好的品格基础[6]。

(六)下笔不苟、精益求精

练习书法离不开笔墨纸砚,漫漫历史长河中关于笔墨纸砚的典故知识也有很多,在练习书法之前,学生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工具,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书法习惯。小学生自己的鉴别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法工具以及临摹字帖。教师应该让学生静下心来,排除心中的杂念,专心、细心的书法,细致入微的观察书法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书法笔画的提按、顿挫、轻重、徐急、藏露、方圆、曲直,用墨的干湿、浓淡,结构中点画合理搭配、偏旁比例等等都需要学生在长期的练习中逐渐的熟悉、体会,技巧越来越熟练,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单调的,长期练习书法,学生意志力将会更加坚强,形成,细致认真,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四结语

通过书法教育,不仅可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将书法文化发扬光大,更对小学生的新型品格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小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不仅仅停留在书法表面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书法,通过书法学习优秀的品质,实现人格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羽.书法艺术教育在学生品格养成中的价值探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0):96-98.

[2]周沃涛.实施书法艺术教育的有效策略[J].新校园旬刊,2016,(2):12-13.

[3]达彦生,和清.浅析高校非专业书法艺术教育的功能[J].知识经济,2014,(12):137-138.

[4]林婥琴.现代书法艺术教育的价值嬗变——以小学书法艺术教育为研究视阈[J].艺术探索,2014,(2):60-61.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7

在书法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师范院校公共书法课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书写能力和从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推进公共书法课教学和开展书法普及性教育,不只是培养在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辐射作用,影响幼儿园孩子的书法意识和书写水平。 

一、公共书法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特点 

(一)书法课是工具学科,有鲜明的师范特色 

三笔字和普通话、简笔画一起被视为教师的三大教学基本功,有鲜明的师范专业特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根据幼教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要求,决定了书法课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中重要的课程内容。优秀的教学板书、手写教案等书法的实用功能涉及各门学科的教学,既是教学手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书写水平。尤其是书法启蒙的幼儿园阶段,从小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对各科知识的顺利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书法课是公共课程,有规范的指导体系 

书法教学是幼教专业学校每名学生都必须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公共课,学生参与率为100%。学校要求每日各班走廊展示的小黑板、教室墙面的钢楷展区、定期的书法比赛、学校的板报宣传栏、毕业班基本功验收等活动成了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教务处、学工处牵头,各系主抓,辅导员、班主任和书法教师具体指导,形成了完备、规范的管理指导体系,常抓不懈,效果显著。 

学生经过训练书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甚至有的学生不甘将书法停留在实用的层面上,进一步研习书法的艺术性,成为专业书家。 

(三)书法课是重点学科,有规范的课题支持 

学校重视公共课书法教学,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师范院校写字(书法)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规划性课题的立项,并已顺利结题。课题与校级精品课建设合力,在总结我校多年写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求掌握简便、精练、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书法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为方便学生训练,设计教材、印制钢楷练习册和粉笔书写范本、制作相应的字卡、教学碟片、课件等资料,促进了教学。同时精品课建设对课题研究也是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公共书法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 

(一)书法课程的设计思路 

1. 确定书法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从教技能是公共书法课的重要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和强化实践训练,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粉笔进行板书书写,规范地书写教案,积极参加书法展赛,提高创作水平,将来才能辐射、影响和提高幼儿园孩子的书写水平。 

书法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教学,有别于一般理论课,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三笔字”的书写技能,离不开强化训练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训练,才能全面掌握和提高书写技能。 

书法课教学普遍存在训练内容多、课时设置少、教学周期短等问题。只有重视课堂以外的练习,延伸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技能被熟练掌握所需要的训练强度;只有定位于学生在校的全部区间,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阶段地要求和训练,才能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 整合书法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确立了书法教学体系的四个模块。理论欣赏模块主要介绍文字发展史、欣赏历代名帖和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写字兴趣,便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提高人文素养。教学指导模块以教材为主钢,“三笔字”同步训练,以预备知识、楷书的特点、笔画、结构为主,侧重教师教法的研究和运用,示范辅导能力的提高。与技能训练模块互融,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技能训练模块侧重学生学法的掌握,重在提高学生实际书写能力。科学、高效地运用教学规律进行强化训练,使手、眼、脑并用,熟练掌握“三笔字”的书写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实践应用模块主要包括作品设计与书写,展览的筹划和参与,以及黑板板书、黑板报、字卡等应用型书写训练。 

3. 重视书法课外实践 

书法训练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将训练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作业、笔记和考试等环节全部选用钢笔作为书写工具,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以强化学生的笔性。书法展览比赛对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辅助作用。展览比赛的准备阶段是学生书写能力提高的过程,展览比赛的结果又会检验教学效果并起到激励作用。只有在各种展赛活动中全面渗透,才能做到在普及中有提高。 

掌握书法技能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即学生从教能力的提高。为保证书法基本功训练的实效性,推出新的制约机制,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提高、学生的进步,还要为学生从教后的教学、科研等积蓄能量,并不断发现书法教学实际中的新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书法课程的教学实施 

1. 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推进有力 

已有的书法活动要制度化,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和、创新,使书法渗透到学校活动的各个层次,形成一种校园文化。通过书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书法教学、训练、考核已纳入学生从师技能的整体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尤其学校领导对书法基本功训练越来越重视,多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校级科研培训班、举办学生书法小辅导员培训班;聘请书法名家到学校为师生进行讲座,增强了学校的书法学术氛围,拓宽了书法教学研究的渠道。 

2. 教师配置齐全,结构合理,实效性强 

学校书法教育人才的培养,是当前能否开展书法教育的关键,加大书法教师的培训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为此,将把培训书法教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书法课主讲教师由专职书法教师担任,并聘请小学、幼儿园从事多年书法教学的优秀教师共同承担。这些教师有深厚的书法教学底蕴,执教能力强。更有来自小学、幼儿园一线的最直接的教学信息和教学案例,使书法教学训练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教学有条不紊,实施得当,成果显著 

师范院校都有着习书练字的优良传统,且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学校为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增进师生的学书兴趣,提高书写水平。涌现出许多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优秀毕业生,在社会上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社会的赞誉。长期的教学和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很多成果。教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入编作品集,在国家、省市级书法展览、比赛活动中获奖已屡见不鲜。学校多次获得集体组织奖,多位教师荣获优秀园丁奖。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8

一切艺术,都离不开作者的人格与个性,失去人格与个性就失去了风格。马克思说:“风格就是人。”鲁迅先生也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艺,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及渗透在其中的美育价值功能,在教授学生学书的过程中无不对学生发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换言之,书法的美育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爱生活,以及增益民族情感等方面将提供极利的裨益;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养性怡心是一条理想的途径。这一点,亦已成为学习书法课程的大学生们的共识。

二、书法教育的历史依据

在古代的中国,习书写字既是文人骚客及至帝王将相的时尚,同时也是每个蒙馆学童必不可少的功课。从中国书法发展的过程可看到,中国书法的发展同自汉而下每朝每代以制度强化书法教育,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似乎找不到一本专门从教育角度来阐述书法的著作,然而,散见在各种典章史籍之中有关书法片言只语的记录,仍然可以寻找出许多书法教育的痕迹。

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鼎盛时期,也是中国书法跨出国门的滥觞时代。唐代的“国学”分六科,第五科叫作“书学”,并在其中设立了“书学博士”的职位。还在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弘文馆”,招收爱好书法的五品以上官员为学生,由虞世南、欧阳询两位大家执教书法。在选拔官员时,以“楷法遒美”作为标准,将书法作为选拔人的一个条件。唐代书法“法度森严”又“诸体纷呈”,这恐怕于当时诠选官吏的标准促使“专立书院”教育规模的确立与扩大,存在相当的因缘关系。

三、书法教育的现实依据

纵观我国现存的教育模式和历史轨迹,书法教育始终不能成为基础教育中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教育过程的教学课目而确立在讲堂之上。在中小学校的课目设置中,书法教育总是徘徊在语文同美术学科之间,难免不受来自语文或美术教学内容的挤压与冲击而形同虚设。尽管在部分重视的学校尚能找到书法的影迹,然而充其量只不过是:“兴趣活动”课而已,它无法使全体学生得到完整的书法认知和实践操作。同时,书法教育的审美价值,始终没有能得到应有的评估与认同,已是一个被“美育”摒弃门外的“弃儿”。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曾对1158名听课学生做过调查,其中有1121人以前从未临过字贴,占96.8%。只有37人临过字贴,仅占3.2%;这其中还有670人以前从未写过毛笔字,占57.85%。他们对中国书法的了解还很不够,他们选修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是使自己的字书写漂亮和增加自己的文化涵养。而对书法艺术形式的掌握并通过其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比较轻视,这体现出当前大学生的务实心态和对书法艺术形式的认识有待深入,也是目前进行书法教育的难点。

四、书法教育的对策及发展方向

中国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在教育体系中开展广泛的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和提高书写技能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研究,探索书法教育的学科建设,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环节,以及课时、计划、大纲的设制都是教育改革的研究课题,也是书法界、教育界共同的历史使命。

诚然,书法教育属于美育教育的范畴。在教学中,应体现美育教育的品性,把握书法教育的特性。在讲授知识、传授技法的同时,应以书法艺术的本质及美育原理为底蕴,只有这样才不失书法教学的根本,才能以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传播书法艺术的精神,才能以书法艺术的精神与人的精神沟通,才能以人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契合。

总而言之,书法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和构建审美心理为目的,使书法教育在21世纪的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功能。

参考文献: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9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WWW.133229.COm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习李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古代书法教育包括家传、师授和官学这三种途径。家庭教育在古代书法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形态。古代书学蒙养教育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其不均衡性,在入“小学”之前的年龄层次,即当前的幼儿园阶段,表现尤为明显。首先,书学启蒙教育的受众面很小,仅限于家庭教育层面。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家传式书法教育受家族成员自身水平的制约,只有皇权、士大夫阶级和士人阶层的子孙才能够享受到这种特权。其次,书学启蒙教育的年龄参差不齐。较之家传式书法教育的早期化,师授式书法教育要待适龄才能开始,应该在“小学”前后,入学年龄明显滞后。再者,书学启蒙教育的官方认可度不高,呈游离状态。古代官学中只有“小学”和“大学”两个教育层次,未涉及“蒙学”这一级,这种初级教育大多是民间自发承办的,有私立的,也有宗族主办的,也有官办与公助结合的,当然谈不上制度保障,完全是出于需要目的的自觉行为。

古代的书学蒙养的涵盖面很广,与文字书写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都包含在内,是综合之学。而现代书法教育是一个具有现代学术和学科意义的概念,一般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即使是不在义务教育之列的幼儿园,书法启蒙教育的开展,也要有科学的教学法、专门编定的教材,还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等,已然学科化和专门化。这些教育特征是古代书法启蒙教育所不具备的。

1.早期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时代要求

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就以切身经历强调及早从学的重要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清初教育家唐彪在几十年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思想与方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对儿童尽早施教。认为三至八岁之间的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就可以通过识字关。

较之古代,当代学前教育已拥有了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机构,要做到书法启蒙教育早期化已经拥有了完备的物质平台和师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当前幼儿的书法启蒙教育起步可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

2.学科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必然趋势

书法作为独立学科的雏形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学校教学内容中就有专门的书法教育,书法列入教学内容“六艺”中;汉代增设“书馆”;唐代国子监有“六学”,书学位列其中。西周“六艺”强调个体在礼乐(德行)、射御(军体)、书数(文理)等教育内容全方位的修养,源于古代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学科化进程还很不明确,习字需要依附于识字教育,从而作用于其他诸学,故书法本身还不具备其独立性。

而随着当代文化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非“六艺”“六学”所能涵盖。书法虽然还有在其他学科中的工具作用,同时依旧保留了书法的德育教化功能,却具备了更大的艺术价值取向,对于书法启蒙教育,不仅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还应该从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培养,增补书法史学、书法理论、古代文字、国学知识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待,使书法启蒙教育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实现学科化成为可能。

3.艺用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终极目标

识字与习字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习字对识字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古代书学教育的实用功能不言而喻。但“书法课”不同于“写字课”。写字只是要求把字写规范、易识,而书法则包括写字、艺术、文化、审美的内容,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形象和文化精神更是书法所追求的境界。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和办公无纸化,书法的实用性正在急剧弱化,艺用性随之凸显出来。当前书法启蒙教育依旧存在较强的实用倾向,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书法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除了功用性,还承担着文化延续、艺术审美等职能,因此,突出其艺用性是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最终目标。

4.制度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传统官学中,没有基础教育“蒙学”这一级。汉代蒙养教育多行于宫廷或官宦家族,到唐宋才逐步推广到一般平民家庭中。但官方办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除宫廷皇家教育外,官方还无法建立初级的蒙学教育。如果说西周至两汉书法教育是制度化之上的自觉,那么,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就使书法教育彻底法制化了。从“籀书”“史书”“章程书”“院体”“台阁体”“馆阁体”这一字体、书体的发展线索上,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统治者对于书法的强大干预。尤其科举制对书法教育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应试者书写能力的提高和书法人才的培养。

古人对书法教育制度化的要求与收效对当前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作为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依旧适用。只有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加之教育行政指令的干涉,书法教育才能在启蒙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种文教政策的干预从根本上来说又会远远胜过其他因素对书法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万应均.浅谈幼儿书法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10

在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出台之前的研究多是围绕教材著作权进行的。因为无论是出版界,还是教育领域,教材都是一类重要的出版物或教学工具。在其创作及出版中有许多与一般图书的不同之处。正是这些特殊性,使与教材相关的著作权问题比一般图书更为复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著作权的法律制度直接关系教材建设与出版及教育等工作。

一、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的出台

我国的著作权立法比较晚,在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中尚没有针对教材的专门立法。在出版实践中,教材使用作品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已经影响到教材编写出版乃至教育活动。而国外,无论是法、德、日、意等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澳等英美法系国家,均有为了教学目的而限制著作权的制度。

为了解决我国教材编写出版所遇到的法律障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成立了教材著作权研究课题组,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该课题于1996年被批准为我国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该课题组的活动得到国家立法部门、行政主管部门、高校、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考虑到教育事业关系国家经济、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关乎我国国民的素质,所以全社会都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借鉴一些国家及国际条约规定的基础上,我国《著作权法》在2001年的修订中增加了一条,作为第二十三条,即“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立法中没有使用“教材”一词,而是使用了范围更小的“教科书”一词,反映出立法者对该制度适用条件的审慎态度。该条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中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的正式确立。

二、立法现状与制度特征

教科书法定许可是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一定范围内的教科书可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使用其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应按照规定支付报酬的制度。该制度的功能在于通过对著作权给予一定的限制从而促进作品的传播使用。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大范围使用,为了解决网络环境下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问题,在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了网络教育领域的法定许可:“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或者国家教育规划,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已经发表作品的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制作课件,由制作课件或者依法取得课件的远程教育机构通过信息网络向注册学生提供,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在网络技术环境、教科书载体形式、定向使用等方面做了补充性规定,实则是对《著作权法》中的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做了扩展性立法,扩大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

但是,无论是以传统方式编写出版教科书,还是在网络环境下制作课件通过网络向注册学生提供,该项使用作品的法定许可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1. 从使用作品的目的来看,必须是为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至于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则不予限制。

2. 从适用范围来看,《著作权法》将适用范围限定在教科书,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范围扩展至课件。但是并未延及教材或教学用书等更大的范围。

3. 从具体的使用方式看,仅可以依照法律明确规定的方式对作品进行使用。如以“汇编”的方式使用特定作品,或者用于制作教学课件。

4. 从可使用的作品类型来看,被使用的作品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已发表的几种作品,具体表述为作品片段、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该项制度还规定使用作品时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从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出台的十余年实践来看,该项制度对于为了实施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的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存在适用该条款的门槛过高,没有反映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等新情况。所以,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了该项制度在现有社会环境下的不足,亟需在本次新一轮修法中给予完善。

(一)适用范围

从现行立法来看,虽然将适用的范围限定在特定范围的“教科书”,但是由于没有对条款的具体含义做进一步的规定,在实践中出现了依据不同认识不一的情况。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适用范围是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这句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含义不清。

首先,何谓“教科书”?看似简单的问题,到了出版实践,到了教学环境中,模糊的用语带来的就是认识的不一致。与“教科书”一词相关的用语还有“教辅”“教学用书”“教参”“教育资源”等。如何理解“教科书”呢?参考相关资料,本文认为,立法原意应为:此条款中的“教科书”应是指课堂教学所用的正式教材,而不应包含教学参考书、辅导用书、辅导材料等。

接下来,又有了新的问题。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科书和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的教科书?实践中又多有不同的理解。

在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丁晓春诉南通市教育局、江苏美术出版社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中,被告江苏美术出版社认为其出版的、使用了原告丁晓春摄影作品“街上红灯闹”的《乡土教材》是“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试用版)》的有关要求编写的,属于为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出版的教科书”。而法院在判决中明确指出: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关于法定许可使用的规定,旨在平衡著作权保护与公共利益需要,但该规定仅是对著作权的一种适度限制,适用该规定的教科书也并非泛指中小学使用的所有教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科书审订,应当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确定。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章程》中规定,教科书的编写必须经中央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经学科审查委员会通过,并报送审定委员会批准后,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列入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因此,《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教科书,应当界定为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编写、经国家专门设立的学科审查委员会通过,并报送审定委员会批准后,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列入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中小学课堂正式用书。

那如何理解“实施国家教育规划”呢?根据目前的实践来看,除了教育部有教材建设规划外,很多的中央部委也都有与本系统或本行业相关的教材建设规划。这给如何认定国家教育规划增加了迷雾,也亟需以立法的方式尽快厘清。

从目前的《著作权法》(送审稿)第四十七条看,将现行《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中“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改为“为实施国家义务教育编写教科书”,依旧没有明确“教科书”的概念及范围。同时,适用的范围缩小至义务教育,将纳入国家高等教育规划的高校教科书排除在法定许可范围之外。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修订中的著作权法将以上模糊用语具体化,避免司法实践、出版实践的认识不统一。同时,应进一步扩大该法定许可的适用范围,而不是使其范围更小,否则不利于教材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使用方式、使用对象

在现行的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中,《著作权法》确定的使用方式仅有汇编,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增加了制作课件的情况。从教育的需要来看,无论是汇编还是增加了制作课件的方式,均远远不能满足教科书编写的需要。建议修订《著作权法》时将汇编的使用方式扩展至不限定类型的“使用”。

同时,将可以被法定许可使用的对象限定在“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也远远不能满足教科书编写出版实践的需要。目前《著作权法》(送审稿)第四十七条虽然在使用对象方面增加了图形作品,但是去掉了“作品的片段”这样的表述,实质上范围又有所缩小。作品的类型是纷繁多样的,教科书编写出版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素材都有可能成为教科书的使用对象。在技术发展、教育发展的今天,对许可对象实行有限的列举实在没有必要,也会阻碍教科书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议不再设定使用对象的类型,只要符合法定的条件,法定许可的对象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作品。

(三)由作者的事先声明保留权改为事后收回权

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出于对公共利益的更多考虑,对作者的著作权进行了强制性的限制,从而试图实现教科书对作品的无障碍使用和传播。但是著作权作为一个带有浓厚“人身”色彩的权利类型,毕竟与创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与作者利益的最佳平衡,立法者为作者设计了事先声明保留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作者事先声明权利保留不许使用其作品,那么《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的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则不能适用于该作品。这样可以充分尊重作者的个人意愿。

但是从制度价值分析,这样的设计与制度设计的初衷并不吻合。这样的设计在实践中也影响了教科书对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使这项本来“门槛”就过高的法定许可制度的实施又遇到了障碍。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11

2.高校书法教育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精神

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归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就是塑造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中国书法一向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用毛笔作为表现工具的书写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形式,再现了中国璀璨文明的历史嬗变过程。我们在追寻历代书家墨迹中,感悟和体会到他们的人格魅力,领略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我校近十年书法教育的教学实践证明,书法教育具有提高人格修养的巨大潜力。通过书法教育达到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高校书法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补充的重要方式。

3.高校书法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修养

一是通过书法教学,增加在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门类的了解。重点推荐和介绍在中国书法史上,诗、书、画、印的名流文人,如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顺,明代的唐寅、文微明、董其昌,清代的郑板桥、金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家。除诗、书、画、印之外,书法还和音乐、舞蹈、建筑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我校书法教师通过多年积累,总结出适合我校的教学方法,根据年级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史,让书法教学成为有声有色、视野广阔的艺术课堂。二是通过书法教学,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了解。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是以其深厚的古代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化气质为基础的。她既体现了道家“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又体现了儒家“中和”的审美思想。在的书法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书法名家的生平介绍、创作的内心世界剖析以及艺术风格、书法原理的解读,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从而了解到的传统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

二、高校书法教育改革中实施的具体举措

1.准确定位,自编高校书法教材

普通高校开设书法教学时间短,没有美院或艺术院校在书法教学的经验积淀。在教学条件、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没有材,我样在书法教学上针对生源艺术素质的薄弱环节,自编书法教学的课程,因材施教。书法教材一是要体现书法课程的文化内涵,要突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价值和意义,树立一个写好汉字是作为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理念。二是要增加书法课程中的德育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三是应注重培养普通大学生的日常书写规范和一般创作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书法临摹与创作中增强主体和创新意识感。

2.分院系实施多层面化书法教学

一是书法教学按文科、理科、工科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对于工科背景的院系学生,在篆刻技巧方面可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力求将篆刻的技法与数控等刻字艺术有机结合,真正达到素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广告专业大类的艺术类学生,侧重加强楷书、篆书的线条等技法训练,对其以后从事的广告专业设计会有所借鉴的作用。二是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的应用。由于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普及,书法教学多媒体手段的应一是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二是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用投影仪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观看书法名家的技法教学录像和光盘,增加了艺术直观印象,丰富了视觉,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书法任课老师要不定期安排学生走上社会,有组织有选择访碑游学、实地考察和学习,利用本校书法名师的影响,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激发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3.在书法实践教学中建立教师与大学生一对一的辅导机制中国书法最具有人文学科所特有的精神意识品质。前人留下的许多极品精品很难理解,需要通过一对一对话交流牵手形式辅导,以解决对书法作品理解。比如,一时一地的环境因素、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因素,每一幅书法作品的背景等等,都延伸着对广阔的历史和文化时空的理解。书法教师在书法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地阐释书法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所在。这就需要从一对一的辅导机制建构入手,把握书法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12

首先,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是强制性的书法普及教育。小学至初中的国语科中均开设书写课,并配备有专门的文部省检定书写教科书。该课程以传授书写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同时还起到辅助国语科和其他科目教学的作用,体现了其强制性教学的必要性。

其次,社会教育机构的书法教育是个人意志主导的、将书法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书法普及教育。社会教育机构不限年龄、性别、身份、学历等受教育资格,为日本民众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在日本,关于书法教育有 “四十的习字”、“年老后的乐趣”这样的习惯说法,体现了书法教育不分学习起点和年龄、适合终身学习的特点。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日本2000年至2008年的年平均 “书道人口”为629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也就是说20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人将学习书法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如果将希望学习书法和正准备学习书法的日本人也包括在内,广义的“书道人口”在2008年共有9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5%。

此外,日本全社会的传统文化活动成为广泛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每年新年举办的新春试笔大会是影响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全民书法教育活动。在日语里,新春试笔称为“书初”,意思是一年之中第一次用毛笔写字,也叫做“吉书”“初砚”等。新春试笔源于近世以前的宫廷仪式,在江户时代得到发展,在百姓中得以普及。新春试笔的传统做法是,在新年1月2日这一天,使用一年中第一次汲取的新鲜水―― “若水”研墨,面向能够带来好运的方向――“惠方”书写诗歌。至于新春试笔的书写内容,与近世以前反映宫廷生活的诗句不同,江户时代以后书写的都是个人对新一年的祝愿和目标。每到新年,日本各地媒体都会将全国各地的新春试笔大会作为新年活动之一,对大会的盛况进行报道。

日本政府通过开展全民性质的传统活动,希望加深全体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日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书法作为其活动项目之一,在这种尊重和承继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中得以更广泛、深入的普及。

书法职业教育

当代日本书法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师范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两个方向。

小学和初中的书写课、高中的书道课是学校对书法师范教育的主要需求来源。在日本,很多大学生都把中小学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而要想成为小学、初中的主干科目国语科的教师以及高中书道课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书法水平。根据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的规定,取得高中书道课教师资格,需要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前提下,并履修书道、书道史、书论及鉴赏、国文学及汉文学、书道教育方法这五类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日本全国有330多所大学符合文部省制定的相关规定,可以提供取得初中国语及高中书道课教师资格的教学,这些大学是学校书法师范教育的主要场所。

同时,随着日本“终身学习”教育革新理念与实践的不断深化,普通国民对于社会书法教育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日本全国各类社会书法教育机构不计其数,既包括官方的公民馆、文化馆举办的书法学习班,也包括社会书法团体及个人开办的书法教育机构。一些大型的社会书法教育团体也从事书法师范教育,向学员颁发团体内部的师范资格。而具有该师范资格的学员可以开办书法学习班,在社会书法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工作;具有相应学历的学员可以在文部省指定的大学履修规定课程后成为中小学书法教师。

书法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书法专业技术教育。在日本有这样一种职业,叫“赏状士”,他们专门负责书写各种证书、感谢信、会议和活动的姓名卡、仪式程序安排表、祝词、海报、信封等等。对这种职业的需求与日本社会的传统习惯密切相连,比如学生的毕业证书、会议的横幅、座牌姓名卡等都不是印刷出来的,而是由赏状士或类似的专业人员用毛笔书写的,而且在字体、格式上都有着日本独特的规定。针对社会对这种职业的需求,很多社会书法团体就会开展赏状士的职业培训教育,并授予相应资格。

与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赏状士相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本出现了一种利用计算机的平面图像处理功能,对书法作品进行加工和设计的新兴行业,这一行业被称为“设计书道”或者叫“数据化书道”“艺术书道”“商业书道”。设计书道以手写的书法作品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广告、包装、商标、商品设计等诸多元素进行商业化的加工处理。也有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利用设计书道的方法创作贺卡等个性作品。由于设计书道不需要高超的书法技艺,因此从事这一行业的不都是专门学习书法的人员,也有设计领域及其他艺术领域的人士。

此外,与书法和书法教育相关的产业也需要书法专业技术人员。例如,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具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也必须是书法的内行。

可见,日本当代书法职业教育体现出供需双方互为一体的特点,这是书法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日本当代书法教育的成功宝典。

书法艺术教育

书法艺术教育是高层次的书法教育,并以培养书法家、高级书法人才为教育目标。当代日本书法艺术教育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书法专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培养高级书法人才提供保障;二是书法家通过开展艺术和艺术教育活动,在进行高水平艺术创作的同时,将具有时代和民族特征的艺术理念和技艺传承下去;三是为国民创造接触高水平书法艺术的机会,培育书法艺术的广阔土壤。

高级书法人才的培养是定位在保留、继承、发扬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的高度之上的。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书法专业教育目前已经具备了本科至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2001年,大东文化大学开设了日本第一个书法系,2003年和2005年先后开设“书法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该学科硕士阶段立足于汉字文化和假名文化,从全球化的视野探求书法的本质,以 “书道学”的理念为基础,培养高水准的职业书法人才、书法研究人员、书法教育者、书法家等,并推动书法的国际交流,将这些人才培养为继承书道传统、日本书法及书法学的领军人物。博士课程分为中国书学、日本书学、书法文化遗产学三个研究方向,其中书法文化遗产学方向在培养高水平书法人才之外,还教授对现存书法文化遗产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知识,指导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并从中取得研究成果。

其次,书法家处于日本书法教育这座金字塔的最顶尖,他们的作品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成为书法艺术教育的典范。始于1907年的“日展”是日本全国最大的美术展览,它的第五部门是书法。每年可以在此展览中见到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的最新创作。同时,书法家通过个人的教育活动,如培养家族内部的继承人或者招收弟子等形式,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书法技艺传承下去,对于国家和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也起着重要作用。

普通日本国民接触高水平书法艺术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最常见、最直接的就是书法艺术精品展览。

综上所述,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构成了当代日本书法教育这个整体,三个层次缺一不可。如果说书法家是日本书法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广大国民就是支撑着塔尖的基座;基座愈宽广、愈坚实,塔身就愈挺拔,塔尖才能立得更高。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日本各时代的‘现代文化’总是在获取新的发展形态的同时,保留了日本的感性并使其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得以传承。”所谓的“现代”,并不特指今天的社会生活,而是日本各历史时期出现的以及当时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就是说,日本文化在追求“现代”的同时,总是能以“传统”的复兴来与之调和。对于书法本身而言,适应“现代”必然带来实用主义的倾向,而发扬“传统”则往往偏重于书法的艺术性。

中国书法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时候,汉字、书法、汉学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是相当时髦的外来文化。然而,日本书法在经历了对中国书法的推崇、学习、吸收、借鉴之后,将其与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结合,融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继而创造了独特的日本书法――“书道”。

近世以前的日本书法教育是以古代中国书法教育为母体的,无论是涉及书法的教育机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书法字帖,两国都有很多共同之处。而在学习中国书法的同时,日本开始了符合民族传统的独创性的发展和演变。江户时代庶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普及,这次教育普及对于日本书法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那就是培育了书法赖以生存的社会根基――广大民众。这也是中日两国书法教育开始走上相异道路的分岔口。此后,日本又在近代率先踏入了学校书法教育的功能分离这一环节,将书写、艺术和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保留在书法教育之中,并在战前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现代日本教育则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场所,将书法教育的识字、书写、基础知识、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诸项功能安排就位。

日本书法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将书法教育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区分开来,从而减少和避免了在传统文化承继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与现代社会功利性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创造了一个相对纯粹的书法教育环境。

而书法教育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向发展,单靠一日之功是不能成就的,这需要从最基础、最广泛的国民教育做起。这就是日本书法教育的第二个成功经验――自下而上地开展和实施。自下而上指的是先培养书法的生存基础,重视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两大环节。有了稳固的基础,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并且让他们学有所用,形成书法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13

1、培养品格

古人认为书品与人品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古人在书法教学中尤其注重人品的修养,认为“书如其人”,要想教学生写好字,必先教其会做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北宋著名的画家黄庭坚的这句话正揭示了书法艺术“心正则笔正”的内涵。我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可谓很好的体现了书品与人品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他的《祭侄文稿》、《东方朔画赞》、《多宝塔碑》还是《大唐中兴颂》等书法作品都具有一种刚劲不阿、浑厚有力、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颜真卿正气、笃实、不屈服于权贵,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质。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通过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的品格,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2、提升审美

书法还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书法名作及书法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感悟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与书法精神的源远流长。、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学生会对书法作品形成一种直观的、直接作用于视觉上的审美感受。正如中国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所言:“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这种审美感受会通过欣赏者的主观意识慢慢的到达内心深处,使主观意识与书法作品以及书法家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3、有益身心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当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譬如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心态浮躁缺乏耐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等等。而书法练习对青少年的个体情绪、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书法教育不仅有益青少年的心理、情绪、智力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可以增强体质。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不健全

我国没有明确的将书法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的基本国策中;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未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书法育。国家教委虽然早已明确的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同样的对待。但是并未出台相关的实施制度及措施,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

2、课程设置不健全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业绩、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书法课可以说早已名存实亡。教师挪用书法课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学生、家长、老师只看重学习结果,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把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许多中小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并未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而把那些与中、高考无关的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课程挤占得所剩无几或者是直接不开,这种做法使得素质教育几乎成了空话、书法教育几成空白。书法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书法练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字也写得越来越差,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中小学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

3、师资力量薄落

我国目前书法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供不应求。如果全国各中、小学都按教育部规定认真执行,普及书法教育的话,所需要的书法教师数量将是非常庞大。而目前我国持有书法专业文凭的专业书法教师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书法师资的供求矛盾日益突显。而更糟糕的是在应试教育有大环境下,我国的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它是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

三、关于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建议

1、落实书法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作为对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完善考核办法,如学校是否落实书法教育政策,落实状况如何;各类考试规定错别字的扣分标准;高等院校设置学分,象考普通话合格证一样,不通过者,影响毕业。

学校教师汉字书写水平,跟教学质量考核结合等。通过考核,促进人们对自己书写水平的重视,那么书法教育也将会更加容易开展与普及。

2、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