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培训课程实用13篇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自我角色逐步觉醒,己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传统的由上级制定培训计划和确定培训课程,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培训,显然已失去生存的土壤,教师培训必然要向培训内容开发与选择的服务性方向发展,使参训教师真正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主人,实现教师培训由下而上的革命性转变。基于此,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也得实现由下而上的转变,即课程必须是基层教师迫切需要的,必须是能解决基层教师的实际问题的,这就要求教师培训课程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和多元性。通俗地说,就是要变传统的“围席开餐”式培训为现代的“自助餐”式培训。要实现“自助餐”式的培训,就要准备非常丰富的课程。这些课程,不应是杂乱无章的,而应该有自身的序列和系统,我校将这些序列和系统称为“模块”。这些“模块化”的课程开发,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而其中最重要的生态就是要建设一种有助于“模块化”课程开发的“文化”。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 课程开发团队文化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模块化课程开发团队

《组织行为学》指出:组织包括三个因素,即“机构、成员、联结成员之间的纽带”, 而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是“联结成员之间的纽带”,“纽带”联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其“组织力”就越大。“纽带”就是“组织文化”,是组织建设的核心。“模块化”课程开发,没有样板照搬,也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多年来,我们就是以“创新 ”为核心元素,建设开发团队的文化。

创新是一个组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我们深谙其中的道理,以“我在创新”讲坛为平台,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氛围。学校设立“我在创新”讲坛,每周一下午为讲坛开讲时间,由课程开发团队成员轮流主讲,同时,每学期都评选出一批课程开发工作中的“创新之星”。

2. 教师自助式发展课程开发文化建设,塑造模块化课程的灵魂

研究表明,教师培训的价值实现需要培训者与受训者两个主体之间的良好合作。如果从文化的层面审视,教师培训文化的核心是主体间的平等对话、高度亲和。而要塑造这种培训文化,其核心又是关注受训者的需求,按需施培。而受训者的“需”是有个性的,他们在教学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充满了个性差异。这就要求培训课程也必然要体现个性差异,才能让参训者实现“自助式”发展。因此,培训课程开发也要从有助于受训者“自助式”发展的文化建O入手。我们认为,这种文化有“务实”“开放”两个核心元素。

(1) 培养“务实”的态度。实用主义成人心理学认为,每个教师必然关注课堂操作,关注如何将新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之中。因此,我们强调开发团队关注基层教师课堂操作、理念落地的情况,要求开发者必须“务实”。我们建立10所基地学校、20个名师工作室,为课程开发团队“务实”提供了基地,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要求他们每周必须有二天的时间下基地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参与活动。

(2) 形成“开放”的氛围。“自助”,意味着开发的课程要成模块且足够多,课程开发团队只有形成“开放”氛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为团队搭建“讲坛”“沙龙”等平台,让课程开发团队成员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以求团队成员之间平等对话、资源共享。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顿悟、在顿悟中升华,逐步形成开发团队“开放”的氛围。这样的“讲坛”“沙龙”活动,既有规定动作,要求每周必须进行一次活动,又有自选动作,鼓励团队自发组织交流活动。

二、建构基于参训教师角色的三模块课程

模块(module),是指由多个具有基础功能的组件,用以组成具备完整功能的系统、设备或程序。我们运用“模块”理论,建构了基于参训教师角色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将参训教师按其身份角色分为校长、班主住(德育工作者)和学科专业教师等三类,每一类教师培训课程为一大模块,每一模块的所有课程整合成具备完整功能的系统。这样就形成了我校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校长思想治校、班主任文化治班、教师专业治教。

1. 校长思想治校模块

宁乡县是一个教育大县,共有317所幼儿园、285所小学、66所初中、14所高中,也是目前湖南省第一个教育强县,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要发展,校长是关键。实现思想引领是农村学校校长的短板,我们根据本县校长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思想治校”列为“十二五”校长培训的主题,开办各级各类校长培训班50多个,共培训各级各类校长2100多人次。为此,我们加大了校长培训课程开发的力度,围绕“思想治校”的功能,开发出3个小模块共27个课程。我们将“思想治校”模块分为3个子模块:校长的课程领导模块,以引领校长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校长的文化领导模块,以提升校长价值引领和建设校园文化意识、提高办学品位为重点:校长的行为领导模块,以推动校长办个性化教育,办特色学校突破口。根据校长专业发展内涵,每一个子模块下设计了提高校长基本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本体性课程、开阔校长视野及拓展校长思维的拓展性课程。如校长的课程领导专题下有如下课程:“作为管理者――课程计划”“作为经营者――课程开发”“作为教育家――课程实施”“作为教育家――课程文化”“行政推动与高效课堂建设”“高效课堂基本理论”“信息化浪潮下教与学的变革”“好课的标准”“特级校长论学校教学管理”等。初级、二级、一级、特级校长根据需要遴选课程,多角度、多方面帮助乡村校长解决实际问题。这三个子模块用“思想治校”组合起来,形成了校长“思想治校”课程模块,27门课程,提高了宁乡县校长思想治校的水平,得到校长们的一致肯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班主任文化治班模块

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管理学生,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必定会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传递给学生,传递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用“管理”的方式传递,也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第二种是“文化”的方式传递,就是以“文化”为“舟车”,引领学生到达顿悟的彼岸。我们将这种“文化”分解为“班级管理制度文化、班主任心态文化、班主任行为文化和班级管理物态文化” 等4个子模块,共开发了“班级管理制度与班级文化生态建设”“班主任行为学生自主管理”等课程共62个,覆盖了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文化治班”的四个维度,在班主任培训中,老师们自主选修,在班主任自助式发展过程起了很好地助推作用。“快乐的班主任”“积极管理”“让学生和家长更信任你”“狼一样的团队”“学生是可以的”“这样对待迟开的花朵”“巧用八小时”“优雅的班主任这样练成”等课程尤其受一线班主任青睐。

3. 教师专业治教模块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培训永恒的主题,我们从这一主题出发,用“专业治教”的视线来审视学科教师的培训课程开发工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归纳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等5个子模块,分学科从5个子模块的角度开发了120个课程。如初中语文学科就是按照5个子模块开发了12门课程:专业知识方面有“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初中语文修辞知识大全”“初中语文逻辑知识大全”“初中语文语用知识大全”等4个课程;专业技能方面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等4个课程;专业伦理方面有“初中语文教师言语素养修炼”;专业精神方面有“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情结养成策略”;专业智慧方面有“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组织艺术”“初中语文课堂纠错艺术”等两门课程。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研发了不同的课程。新教师培训注重岗位适应。有“学生教育与班级组织的操作办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如何与家长沟通”“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发展”等实践性强的操作课程课程;骨干教师注重自身底蕴、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课程有“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生角度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评价”等。中老年教师培训关注身心健康和时代适应。主题一:养生与心理调适。课程有“中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老年健身操”“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方法”;主题二: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包括“网上资料查找与编辑”“班班通的使用指南”“QQ等交流工具的使用”;主题三:学科课堂教学。核心内容为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与操作。课程有“小组学习的新价值”“科学分组”“小组培训”“小组评价”等。丰富的课程旨在使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都具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成为合格的教师。学员也可透过培训课程,认识本身的强项和有待改进之处,确立改善目标,使之在专业方面更能胜任。

三、搭好模块化课程开发的五大平台

课程开发团队进行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一定要有机制保障,以确保课程开发者的积极性,我们着重为课程开发工作搭好了五个平台。

1. 课题研究平台

现代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者应该是科研型、专家型的,缺乏教育科研素质的课程开发者队伍,是不能开发出有价值的培训课程的。我们大力营造科研氛围,每两年立项一个省级以上规划课题,课程开发团队的全体成员是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校外课程开发成员则担负子课题的研究任务,使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与课题研究高度融合。如2016年10月结题的省级重点课题“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自我成长策略研究”,在历时二年的研究过程中,就开发了“从旧理念走向新理念”“从因教而学走向因学而导”“从大班教学走向小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8个课程,对全县高效课堂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该课题在结题时,得到湖南省教科院专家的高度认可,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课题研究,引领课程开发者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方向成长。

2. 高端研修平台

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很重要的一环, 培训课程开发者的专业成长也不例外。培训课程开发团队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多渠道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走专家引领之路,是培训课程开发者专业成长的必然途径。我们采用“请进来、送出去” 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加强专家指导引领工作。“请进来”,我们设立“楚沩教育高端论坛”,定期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登坛论道,培训课程开发者与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和大师互动,得其点化,从而顿悟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真谛;“送出去”,就是将培训课程开发者分期分批送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圳龙岗进修学校等高端培训机构脱产学习。四年来,我校选送了150多人次参加高端研修,培训回来后,利用所学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共开发了100多个课程。如2015年在深圳龙岗进修学校培训后,受其培训组织“破冰行动” 的影响,开发了“破冰行动与团队建设”“课堂也需破冰”等5个课程。

3. 基层历练平台

培训课程开发者的成长需要在实践中历练,只有走基层实践之路,才可能使其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从而有效地加快培训课程开发者成长的步伐。下基地学校实践,是我们课程开发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最接“地气”的好办法。近4年来,我们一共建好了10所基地学校,成立了20个名师工作室,为课程开发团队基层实践引领成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他们带着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深入基地学校和名师工作室指导、调研,参与基地学校和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工作,主持并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们掌握大量的一手材料,熟悉基层教师的情况,为开发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课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在“小学语文秦爱娟名师工作室”调研过程中,发现名师及其成员对“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不很理解,开发团队回来后,广泛查阅资料,开发了“语用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发”这一课程,在国培项目送培下乡活动中使用,得到了乡村教师的热烈欢迎,后来在最喜欢的培训课程问卷调查中,该课程好评如潮。

4. 岗位实践平台

课程开发者必然是培训者队伍的中坚力量,以“谁开发谁培训谁受益”的模式运作,鼓励课程开发者积极承担培训任务。同时,开发者在参与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开发新的课程。如2014年,宁乡县承担了湖南省中小学班主任远程研修项目,在课程开发团队在参与远程培训的过程中,对湖南省远程平台提供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等四个维度的课程资源进行认真的研究,开发了“班级管理制度文化――专业能力”“班主任心态文化――专业理念与师德”“班主任行为文化――专业知识”“班主任物态文化――专业实践”等4个课程,在班主任培训点使用这4个课程,学员们普遍反应收获很大,很开眼界。

5. 自研自修平台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2

为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政教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整个校本培训工作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教务处、政教处分头实施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2、制订比较详细的可执行的校本培训计划。

校长室和教导处制订了暑期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严格执行教师校本培训点名制度。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更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全体教师按规定完成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8月22日,学校对校本培训第二阶段的活动进行了动员,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登记,对培训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建立并健全了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科学规划落实培训内容

1、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师德培训。

德为教之本,不德无以立校。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培训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因此,在校本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将政策法规、思想政治和教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先后学习了“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组织学习了“教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一系列内容。极大地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法规意识;

2、加强了教师的业务进修

(1)参加了各级业务培训

*市开展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技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了新的挑战。近日,*省又出台了“五严规定”。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靠抢时间,多留作业,多上课来提高学生成绩显然是不再可行了,我们只有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在暑期中,我们组织了生物、历史、地理、英语学科的教师参加了*市学科教师培训班,以此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8月21日,组织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科组长参加了市局的关于学程导航推进的培训,8月22日,由各学科组长对组内的所有教师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全校教师统一了认识,以学程导航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进行了读书活动和中考科目试卷的质量分析。

暑期是我们教师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开展阅读的大好时光,今年暑期,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认真学习了有关“师生有效沟通”方面的文章及案例。所有的学科都能认真组织,每一位老师学习以后,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文综组、理综组的老师感想深刻,既有对以前教学的反思,又有对今后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促进了大家的思考,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中考科目的教师认真进行了09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制定了双向细目表,并针对今年的试卷,了今后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学科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听取了专家的学术报告

8月22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指挥家关于音乐欣赏的讲座,提升了教师的品位,陶冶了教师的情操;8月24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督学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与提升”的讲座,*用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确定教师的身份,如何对待学生,以及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使大家深受启发,*老师“我手里究竟拿着什么”就是对成督学讲座的深入思考。

(4)撰写了暑期读书笔记

暑期,很多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阅读,有的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有的教师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等41位老师撰写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文章。

3、建立并完善了各种计划

新的学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暑期校本培训中,我们针对新的学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为新学期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1)制定了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8月12召开了全体学科负责人会议,落实*市*中学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的制定工作,8月16日完成了初稿,8月25日,在学科组内进行了统一讨论和整合,形成了*市*中学各学科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稿,下一阶段,我们将以这三年规划稿为指引,展开校内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2)各教师制定了本学期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在我校已成功开设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市局要求我们在社团活动的数量上和质量上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求我们教师个个承担社团活动课题,学生人人参与社团活动。为此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富有创意的社团活动课程活动方案。初一语文社团活动计划详细、有系统,历史组老师的*和中国近代史研究,能结合我们家乡的实际,化学组老师的化学小实验,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另外物理、生物、计算机、数学等学科都了各自的社团活动的方案。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方案,最后确定今年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3)制定了新学期的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

以前,各种计划的制定都是在开学第一周,由于开学工作比较繁忙,就比较难以保证计划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应该属于集体讨论的结果,所以,本学期我们将这项工作作为暑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25日,我们全体教师分组集中在一起,认真讨论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研活动项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备课组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新学期开了一个好头。

4、开展了新教师和班主任培训活动

(1)青蓝结对工程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今年引进了一大批新教师,如果使这批新教师尽快适应初中的教学,在今年暑期,学校开展了“青蓝结对”工程,充分发挥我校的优质资源,将部分优秀、有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做成师徒,并在26日进行了师徒结对仪式,并明确了师徒的责职和权利与义务,26日起正常开展活动。

针对初一年级新教师多的状况,暑期我们加大了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25日初一各备课组进行对序言课的集体备课,并由备课组长在组内进行了说课示范,27日所有的新教师在组内进行了说课,各位老师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通过这次活动,使新教师对初中的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上好第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3

本学期,我们围绕“新农村,新师资”这一主题,侧重对农村教师进行了培训。

1、送教上门

本学期,我们对农村初中、小学各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培训人数大约60人。送教学科中小学均为数学、语文、英语,采取的送教方式是先由名师上引领课,再进行教学反思,然后教者、教研员、听课教师互动交流,最后教研员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座,送教学校的教师们一直感到这样的培训更注重实效性,特受欢迎。

2、落实了对口帮教计划

这半年,宾县第四中学、宾县二小学、胜利中心小学三所中小学对永和中学、糖坊一中、松江铜业学校、平坊中心小学实行了对口帮教,四所援助学校已培训中小学教师51人,初中三个学科,小学四个学科,受援学校教师通过听课,听名师做教育教学经验介绍,参与研讨互动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帮教学校教师的实际本领。

3、农村教师免费培训跟踪问效

我县有118名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到阿城参加了十七个学科的新课程培训,今年,我们已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检查评估内容,不仅对各校参训教师跟踪问效的内容进行了逐项检查,而且和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面再大一些就好了,这是农村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的最有效途径。

二、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十月份,我们对全县35所初中、二十四所小学的900名学生进行了师德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我县绝大多数教师均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能达到98%以上。同时,我们也检查了各基层学校的师德培训情况,各校都能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如:师德经验交流会、爱的奉献主题论坛、我的教育故事等。

三、骨干教师培训

十二月份,完成了2006年即将认定的县级80名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采取专题讲座、观看光碟、学科示范教学、互动交流研讨等形式,完成50学时的培训任务。

四、新教师培训

继上学期对新教师集中培训后,本学期,又完成了30学时的学科培训和60学时的分散培训。十月份,我们检查了各校对新教师跟踪培训情况,各校领导一致认为,新教师通过培训后,教育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教师岗位培训

开学初,初中数学、语文、外语、历史、物理、化学共6个学科300余人,小学数学、语文、外语、自然、思品、音乐、美术共7个学科500余人,进行了20学时的新教材教法培训。培训中对新教材的特点、使用原则、应采用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观摩了新教材的教学光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交流,使广大教师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感悟,从操作层面上整体把握了新教材的体系和教学要求。

六、新课程校本培训检查评估

十月份,我们对全县35所初中和24所小学进行了新课程校本培训情况检查。绝大多数学校培训管理机制健全,培训过程扎实、真实。多数学校能结合本校教师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如:青阳中学的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培训活动,宾安二中的情感激励教育活动,胜利二中的骨干教师多媒体展示活动,糖坊二中的教师学科外延,拓展学科培训等,都能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目标,努力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培训效果。

七、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十月下旬,根据市教研院的统一安排,我县举办了第二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全县有2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在短短的六天培训中,许多教师都拿出了相当优秀的作品,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

八、完成了2006年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学时学分注册工作

九、完成了2006年市级骨干教师通识培训的辅导工作

十、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换证工作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领导对培训工作还不够重视,重教研轻培训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使培训工作只停留在业务学习和基本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远程培训还有一定的难度,使网络资源的运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三是对农村教师培训还需要加大力度,尤其要在实效性培训上下功夫。

下步工作打算

1、召开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现场会

2、开展“爱的教育”师德报告演讲活动

3、县级骨干教师培训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4

课改初始阶段,主要开展通识培训转变校长和教师观念。而在课改深化、理念落地课堂的今天,只有分类分层、分学科、分年级、分课型的精细化培训,才能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我们把教育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两大类,细分为名校长工作室引领、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和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六大类32 个项目,其中初中语文、数学教师培训项目,已细化到年级、单元直至课型。

(一)教育干部培训

一是对新任的164名小学校长进行以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培训分为集中培训提升理念、实地考察互助诊断、跟踪问效考核评价三个环节。二是组织79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研究能力、办学取得一定成效的中小学校长(名校长、骨干校长),分3批去重庆市南岸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校长跟岗“影子”培训,旨在培养教育教学管理专家。三是建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在校长队伍建设中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坚持每学期一期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制度,樾3そ涣骶验和启迪智慧搭建平台。

(二)教师培训

按照“集中县培初中保全员,重在引领校本研修;小学培养种子教师,乡镇开展全员培训”的教师培训整体思路,分学科、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初中语文、数学教师主要开展全员培训,把全县的初中语文、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班级,每班50人,在进修学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自主研修、互动研讨、课例观摩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小学数学以主题式磨课研课的形式,培训教研组长,然后教研组长再辐射到其他教师。小学语文教师重在对学校的学科负责人进行培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讨,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例观摩。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依托香港天邻基金会开展“英语口语坊”专题培训,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展以笔会为主要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研讨活动。

二、课题引领 尝试实验

我们以县立项课题“探寻课改理念落地农村课堂的路径研究”为抓手,探索两条路径:一个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业务引领和组织服务的策略和措施路径,一个是学校学科课堂改进的研课磨课校本路径,试图为我省县域教研培训深度融合,服务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我省进一步深化农村县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行动案例。

实验行动的思路是:确定47所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基地校校长―课改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学科教师分层组班研修,研修成果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课改实践检验修正研修成果。

行动的第一步是, 47所课改核心校校长齐聚进修学校,用三天时间,围绕“高效课堂的特征”“如何有效利用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高效课堂创建中如何体现育人功能”等六个问题,分组展开深入研讨,并在反复的汇报展示与补充完善中达成共识,在校长这个层面,统一认识,生成愿景,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行动的第二步是,举办高效课堂核心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围绕高效课堂,进行问题研讨与创建高效课堂行动实施方案的制订,通过自主研修、互动交流与诊断、专家讲座与点评等形式,使课改项目负责人对高效课堂创建中的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同时通过制订、完善与研讨,对自己本校的高效课堂行动实施方案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行动的第三步是,举办学科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组建学科研修共同体。学科培训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在培训前组织教师进行了互动研讨,任务分工,针对所领任务分组进行思考交流,并拟订初步的小组培训研修计划;其次在培训期间,通过每天的课前互动,课上听讲交流,课后分组研讨,对培训内容充分消化吸收,并逐步完善小组研修计划;再次在培训后,参训教师按照研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滑县学科教学实际,开发培训课程专题,形成对学科教学的深入认识,建立学科培训初步的课程资源库;最后选出基地学校,分乡镇连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以专题讲座、研课磨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展开,把培训学习成果嵌入课堂实践,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三、落地校本 进入常态

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定位于教师专业发展,最终成效落地在常态课堂质量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上。教师外出培训的时间有限,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以校为本的自主研修。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引领中小学校校本研课磨课,作为课改理念落地常态课堂的主要抓手,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是通过进修学校举办磨课研修班和外出送培,为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二是通过举办校长、主任、学科负责人培训班,研讨校本研修的方案制订、组织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等。

三是充分发挥课改核心校的基地作用,组织不同学科的研课磨课研讨活动。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5

一、以新课程、新教材为重点的新一轮继续教育,本学期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3——6月中旬,以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培训部采用学分制,抽检教师学习笔记的方式调控各校的新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基层各校见缝插针,学习形式百花齐放,有专家报告,校长辅导,教师自学、汇报等。七校、一中等学校为每个老师买了一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七校领导还用考试答卷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实验小学的领导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研究确定了自己学校的培训理念,将新课程的信息资料、教育教学案例印发给每位教师,引导老师看了学习材料后,你怎么想,该怎么做。新课程的学习,以校本的形式开展,不仅扩大了培训面,更重要的是,培训的内容方式接近了老师们的需要。突破了以往专家报告,少部分教师代表受训的做法。第二阶段:6月下旬——7月中旬,组织培训者分期分批参加省、市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小学、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共50人参加了市级培训,另有17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培训,为进步一开展新课程的全员培训准备了师资。第三阶段:七月中旬以后,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小学、初中起始年段的各学科教师进行再培训,8月份进行有关新课改的考试。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从校长到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思想上、观念上的准备。但是,也有的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资料》和有关新课改的材料,组织安排教师学习,新课程的学习还存在死角。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全面铺开。培训了33名主讲教师,暑期前培训完454名学科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有效应用而设计的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培训目的是让学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活动、参与为主,以信息化教学为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与新课程的培训目标一致的。为了使我们的培训“原汁原味”,产生“震撼”,避免走过场,我们的做法是二级培训,先搞主讲培训:1、请来长春市仅有的接受过两次英特尔公司培训的老师,给我们每所学校都培训了2名主讲教师,2、各校主讲都保证一名副校长或主任或优秀学科教师,3、为了使大家尽快进入角色,举行了开班式,中心、进修学校、培训部从不同角度宣讲“英特尔®未来教育”,使学员少走了弯路,做好了吃苦、痛苦的思想准备。4、成立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5、学习结束,举行结业式。座谈学习感受,研讨下一步“英特尔®未来教育”校本培训的方法。学员们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吃了不少苦头,也尝到了甜头,正如学员们总结的那样:我们的学习经历了一个“难、苦、变、甜”的过程。另外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学员们在座谈中也谈到体现了参与性、合作性、研究性,资源共享。总之这次培训让学员明白了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体会了怎样探究性学习,为新教材的使用奠定了一定的观念基础。

三、骨干教师工作。重新考核上报市级骨干教师,经市教育局审核认定,全中心现有小学、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3名。并分3次组织他们通过了市继教办的“Frontpage”考试。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6

1.三级培训

三级培训,即校级培训、教研组级培训和教师个人自我培训。校级培训的时间是每周四第7、8节课,培训形式为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包括新课改通识方面的培训、全校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培训的其他内容。主讲人为学校有关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级培训时间是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培训内容为新课改条件下的学科培训、教研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培训的其他内容,每次教研组培训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教师个人自我培训时间自己灵活掌握,培训内容为自己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学校要求自我培训要有培训笔记。

2.学分管理

我校对校本培训采取学分管理,既有对培训过程的管理,也有对培训结果的管理。培训过程学分占60%,包括对校级培训、教研组级培训出勤的考核,对三级培训的培训记录的考核。培训结果学分占40%,主要是在学期末的培训考试。

3.评先挂钩

我校把对校本培训的考核结果与年末的评先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二、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助平台

为规范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同伴互助的良好平台,我校积极探索开展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活动。

1.优秀教研组评选

(1)评选办法。量化打分,初中取前2名,小学取第1名。

(2)评选内容。教研组计划、教研组总结、教研组活动次数、教研组活动人数、汇报交流、现场观摩主题研究课和主题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资料、成果加分等。

(3)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4)奖励。学校对当选的优秀教研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2.优秀备课组评选

(1)评选办法。量化打分,每个教研组评选一个优秀备课组。

(2)评选内容。备课组计划、备课组总结、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主题研讨活动、活动特色等。

(3)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4)奖励。学校对当选的优秀备课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各备课组、教研组认真按照学校的评选标准准备,除完成规定任务外,还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研风格。如在上学期,初中语文组、英语组,小学语文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初一语文备课组、初三数学备课组、初三英语备课组、小学语文一年级备课组、数学五年级备课组被评为优秀备课组。通过评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优秀青年教师和校内骨干教师的评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平台

1.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

(1)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2)评选办法。我校依据《开发区一中青年教师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评选,90分以上的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量化考核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加分三部分。过程考核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门培养青年教师的专题讲座、教研组内与其他教师结队情况、青年教师完成“八个一”情况。即每学期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每学期撰写一份课例研究报告,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每学期主持一个校本教研中的校内课题,每学期听本教研组教师的课各一节,每学期听其他教研组教师的课每组听一节,每学期写一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每学期写一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总结。对结果的考核包括期中、期末成绩和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的成绩。加分指青年教师在区级以上取得的教学奖励按级别加分。

(3)奖励。学校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奖励并颁发“开发区一中优秀青年教师”证书。

2.骨干教师的选拔和考核

(1)骨干教师的选拔。学校依据《开发区一中骨干教师选拔细则》每两年对骨干教师选拔一次。教师自愿报名,学校按细则中规定的骨干教师条件筛选确定候选人,最后以领导评价、学生评价、一节研究课、荣誉加分等确定骨干教师。

(2)骨干教师的考核。学校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和加分三项。过程考核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针对骨干教师成长的专题讲座、外出听课学习笔记、完成“五个一”情况(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每学期主持一个校本教研中的校内课题,每学期写一份骨干教师发展计划,每学期写一份骨干教师发展总结)以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情况);结果考核指对教学成绩的考核。加分指对骨干教师获得的区级以上教学奖励的加分。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7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8

1.校长首先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倡导者、教育者。校长对于新课程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推进,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校长要成为新课程的学习者,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的表率。新课程是一个新事物,是新时代、新科技、新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结合。校长要以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校长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新课程的学习:第一,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全面、深入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新课程的内涵;第二,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新课程业务学习,掌握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了解地方实施新课程的进展、成绩和问题;第三,主动学习当地和外地中小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上取得成功的经验,借以推进本校实施新课程。以上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过程,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同时,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观,校长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有利于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提高校长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校长要成为新课程的倡导者,在学校中积极传播新课程的理念,大力倡导新课程。新课程对于学校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全方位的,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无不受到新课程的影响。校长要在学校中大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实施新课程,使教学、德育、活动、评价与学校管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这也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任务。

校长要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的教育者。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不仅取决于校长,也取决于教师。教师对于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形成的新课程理念,直接体现在教学教育过程,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校长作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组织者、领导者,要积极指导教师学习新课程,努力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学习,树立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介绍实施新课程的成功教学教育经验,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信心和自觉性。

2.校长要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改革者、实验者。新课程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校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传统的学校管理需要改革,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以参照,校长需要自己进行探索、实践。校长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改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新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改革,仅限于某些方面的改革,而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对于校长和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校长只有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理念,并用以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没有坚实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的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最终必然是流于形式。

从教师管理来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及管理要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校长对于教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校长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支持教师参加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教师培训,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关于新课程教学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从学生管理来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校长必须在办学思想上、管理方式上体现学生本位,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和内涵,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校长要带领教师努力创造师生平等、民主法制、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教学过程、思想道德教育、课外活动、规章制度、师生关系等方面真正体现“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新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的新希望和新动力。

3.校长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实现课程领导。传统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校长只是课程执行者,组织教师把这些预先制定的课程付诸实施。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校长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也不仅是传统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还要实现过去所没有的课程领导。

校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一方面,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学设施的潜能,积极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校长要积极争取社会对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支持,利用校外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为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校长要加强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论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新课程理念,深入课堂、社会,调查分析当地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科技进步等,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学校教改的前沿阵地,使校长和教师在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行动

我院一直承担着湛江市初中校长的培训任务。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湛江市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基础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大班额”、学校危房改造以及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问题突出等,致使湛江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甚至落后于同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教育,校长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适应新课程对校长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以引导校长正确认识、定位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角色为切入点,以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基础,以促进校长的专业化为重点,以提高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根本目标,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是我院近年来校长培训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

1.确定融进新课程理念的校长培训主题。培训主题是校长培训的基础,对校长培训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根据新课程对校长角色定位、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我们确定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基本主题是:学习―思考―交流―提高。(1)学习――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先进经验;(2)思考――积极思考学校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3)交流――深入研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问题,交流提高办学质量效益的成功经验;(4)提高――明确、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促进校长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我们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主题。同时,根据校长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对不同时期的校长培训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2.制定明确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校长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校长培训的具体要求。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在校长培训目标中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要求,强调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基础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掌握处理学校突发事件和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依法治校的能力。(2)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掌握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科学管理学校的水平。(4)树立开放性终身学习观,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校长学员说,目标就是动力。培训目标使校长参加培训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调动校长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科学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校长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体现校长培训主题、实现校长培训目标的基本依据和保证。我们根据校长培训的有关精神,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等为重点培训内容,既开设校长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规定专题,又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我们实际和校长需要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题,加强有关新课程的专题。我们在校长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中开设有: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与宏观教育政策思路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质量管理专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专题、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专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专业化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专题、学校组织实施新课程专题、新课程与素质教育专题、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新课程背景下依法治教专题等。校长学员对培训专题的开设比较满意,认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联系实际,既能使校长比较全面了解新课程,又能帮助解决新课程实施和学校管理的不少问题。

4.遴选具有新课程研究与实践背景的校长培训师资。培训师资是顺利实施培训内容、确保实现培训目标的关键。我院努力组建校内校外结合、专职兼职结合、科学合理的校长培训师资队伍。一方面,我院由有关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比较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担任校长培训的讲课教师。同时,根据校长培训的需要,几年来先后共聘请近百人次在基础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和新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上有成就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中学优秀校长和教师来讲学。科学合理的培训师资既加强培训专题的针对性、学术性,又提高了培训教学质量。校长们对培训师资的配置评价较高,认为校长培训师资集中了我市教育的权威人士,有政策和管理层面的、有理论和研究层面的、有中学和实践层面的,也体现了我院对校长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

5.组织与新课程实施与实践相切合的培训实践活动。校长培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与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我们把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结合起来,重视学习、研究本地和外地成功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组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经验。根据不同的专题,分别开展小组讨论,并组织“校长论坛”。我们要求校长以结业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成果,要在结业论文中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内容,着重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校长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有关问题。校长学员认为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即使校长学习到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开阔眼界,又和不同学校交流思想经验、互相学习,为以后的互相合作创造基础。

6.开展与新课程实施与实践相关联的校长培训调研。教育改革要求校长培训要与时俱进,努力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校长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校长组织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校长培训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每期培训工作开始前先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校长对培训的期望,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结束时再进行校长培训的问卷调查,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目标、内容、组织和管理等有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校长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探索提供依据。校长学员了解校长培训调研的目的和重要性,对校长培训调研积极支持,认真提供信息。

自2003年起,我们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校长培训方案。我院开展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培训初中校长470余人次。参训校长在学结和调查问卷中充分肯定我院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工作,普遍认为培训方案设计科学,师资力量结构合理、水平高,培训行动组织协调、高效;通过培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努力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

三、进一步推进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给予回答、解释。校长培训要立足于新课程,立足于动态的教育改革,立足于教育实践,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适应教育体制和现代科技要求的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规律、培训模式等。湛江作为经济欠发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教育发展条件的改善尚需较长时间。在这种背景下,采取超常规的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提高校长队伍的素质,促进教育的发展先行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选择。校长培训需要改革和理顺管理体制,使校长培训能服务于校长的提高、学校管理和校长队伍的建设;从校长管理体制和校长培训过程两方面调动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校长培训的效果;努力帮助农村初中校长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学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等问题。只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才是必要的、有效的培训。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9

思想转变,让“教改”走进三初

2013年10月,巩义市政府和巩义市教体局组织该市中小学校长到北京挂职培训,李继军校长就是其中一员。来到这里,“优秀的办学条件、丰富多彩的课程、生动活泼的课堂、幸福的教师、快乐的学生……”,不断冲击着他的脑海。李校长用近4万字的日记和《挂职京华东城,寻找追梦之路》的培训总结,记下了这里的一切。一个月的挂职培训,不仅让他认识到教改的必要,更把他拉进了“如何教改”的思索中。

就在李校长踟躇迷茫的时候,又一个喜讯传来。11月29日,市教体局安排李继军校长到河南师范大学参加河南省中小学校长国培班培训。在国培期间,白鑫刚书记还利用课余做了《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报告。河师大培训让李校长确立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让李校长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12月,李继军校长带着两次“北上”的收获,和校领导班子反复研讨,最终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理念、“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学习”的教改目标、“多彩课程+生本课堂+和谐校园+绿色评价=魅力三初”的教改思路。至此,巩义三初的教改之路正式拉开了序幕。

课程改革,让“教改”深入课堂

巩义三初的改革蓝图,让人充满向往。课程是教学的内容,决定着学生“学什么”,不仅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巩义三初把课程改革放到了学校教改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三级课程体系”中,巩义三初却是“一穷二白”,随之课程重设、教师观念、学习时间等一系列问题又扑面而来。教师们要方法,家长们要成效,在这条“教改”之路上如何“下脚”,巩义三初陷入了困惑。

李继军校长带领校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从学生健康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过多方研讨论证,校支部书记王会鲜的心理健康课、政教主任常欣雷的生命安全课、教学副校长王新建的励志人生课、他和苏主任的传统文化课正式和学生见面了。巩义三初的“多彩课程”已悄然开始。

2014年8月,巩义三初经过一个假期的酝酿,经过和师生交流,经过对教师资源的调研,重新调整了课程设置。校本必修课由生命安全课、心理健康课和书法课承担,校本选修课由篮球、毽球、乒乓球、声器乐、素描、阅读写作等组成。巩义三初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必修课和校本选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三级课程体系就此形成。

如果说课程是决定学生“学什么”,课堂就是决定学生“怎样学”。巩义三初在“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引领下,以“道德课堂”、“高效课堂”为基础,通过校本培训、头脑风暴、“三初论坛”、教育博客、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推动“生本课堂”建设,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如今,“多彩课程”、“生本课堂”在巩义三初已初现雏形,并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也有更多的老师投身于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中去。

营造环境,让“教改”延伸校园

当晨光洒向大地,巩义三初的大门口,总有一个微笑等着您,总是那个身影最后走进学校。日复一日,李校长把他每天的第一个微笑送给了他的每一个师生。他以身作则,把“以人为本”的教改理念延伸到学校的每一处细节。

班级每周一星的评选,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孩子有被认可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耀眼的明星,在发现中巩义三初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开展“我身边的最美教师”、“夸夸我的好同事”为主题的论坛,逐步扩展并传承和谐文化,巩义三初的教师达到了同事关系和谐。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让家长成为学校工作的支持者、管理者,巩义三初实现家校和谐。如今,巩义三初的校园气象焕然一新,“和谐校园”在学校已冉冉升起。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10

为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居于威海市中小学同时期前列:2002年,建设4个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了300台学生计算机,教师人手一机;2006年,迁入新校后建设了50个多媒体教室、11个多媒体实验室和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综合电教室;2009年建设了1个全自动录播教室,2个数字探究实验室;2010年,建成了一个集影音播放为一体的法制电教馆,升级了数字化校园电视台,与有线模拟电视节目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节目容量更大,节目质量更高;2012年,48个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2013年,增设了一个120平方米、配有55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2014年,新增两个电子书包教室。这些设施和场馆的建设,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9年,以环翠区第二轮特色建设启动为契机,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校历史,通过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启动大会,举行老教师座谈、师生论坛、家长参与投票等活动,经过网上投票及反馈意见,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学校特色文化理念体系――清泉文化,进一步丰富提炼学校的精神内涵,锻铸学校品牌。在特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三步走策略,即从宏观的把握(打造教育信息化的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到中观的设计(技能、操作、应用、创新),从而实现课堂的自主、合作、高效、创新、快乐,及至微观的实施,全面推进特色建设,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打造高效课堂方面,都踏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教师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建设中,教师更是关键因素。针对教师层面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如Frontpage、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技术熟练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针对培训目标,学校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全员培训――按需培训――骨干培训――达标培训”相结合。

第一,全员培训:特色建设之初,由于教师都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培训侧重于转变教师观念,通过播放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课例,对教师的思想造成冲击。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后,开始进行全员培训。一方面把有一定基础的骨干教师派送到外地培训,另一方面请教研中心的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并提出了“领导要通,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的口号,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档案,将培训是否合格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培训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的办公和动画软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后,又引导教师走优化信息技术的路子,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电子教案展评、网络多媒体操作、青年教师网页制作比赛等活动,培训采取逐一过关的方式,并按评选的等级与年度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不断提高。

第二,按需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进行培训。例如,语文组和英语组的PPT提高培训,主要让教师们掌握在PPT中插入音画效果,根据PPT的路径制作动画等,这些提高培训让PPT课件不仅仅只是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而是在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2014年3月份,数学组组长张宁老师对全区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进行了学科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大赛。此外,还有理化生组的数字探究实验室软件培训。这些分门别类的按需培训,使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第三,骨干培训:DMS(“D”develop,“M”make,“S”service)团队是学校2009年成立的一支由34名教师组成的信息技术团队,以“开发――制作――服务”为宗旨,旨在带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团队建设之初,就对DMS团队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把重心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几年来,针对这个团队先后进行过网页、动画、色彩搭配以及各学科所需软件的专题应用培训,开展了“DMS团队成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展示课”活动,团队中的多名年轻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第四,达标培训:基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同,学校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深化培训。例如:去年开学初,采取问卷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对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了一次摸底,根据摸底结果,编写了《Word、PPT和Flash三种软件的校本培训》教材,并对教师的参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为主,之后由教导处利用活动课时间分批组织教师参加指定内容的考试。对于考试通过的教师,学校颁发证书并存入教师成长档案;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分层培训,之后再进行达标考试。

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依托“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学校一手抓课题研究,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从最初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到“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及至如今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课堂教学改革步步推进,每一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即一切教学活动和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能力的提高为落脚点,立足课堂,同研共议。

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市级课题“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研究”的引领下,要求各学科组依据学科特点,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专家引领、榜样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帮助教师们解决科研过程的困惑,使科研成果更有成效、更有价值。各教研组的课题研究颇具成效,如语文组的“构建网络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英语组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个别化学习模式”、地理组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习模式的构建”、政治组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等。课题研究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2003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学校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三要义对课堂进行改革。“教育信息化”特色确立之后,为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学校确立“先点后面,逐步铺开”的实施策略,以实验年级、实验学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教材、集体备课、实地讲课、评课改进等环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立足学情,注重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正由于学校关注教师素质的提升,关注有效课堂的打造,仅2014年就有4位教师在部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位教师的数学化探究实验作品在山东省创新实验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有50余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

开发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11

Key words: The US Army; primary officer;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39-01

0引言

美国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是美国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军事教育体系中诞生最早、历史最长的,它为美国其他军种提供了样板和示范,并为中、高级职业军事教育奠定了基础。至今,美国陆军初级职业教育仍在进行着改革。这种不断自我完善的特点,始终引领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方向,成为各国军队学习、借鉴的榜样。

1整体结构稳定,便于培训机构调整

美军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在保持体系稳定的同时,快速吸收战争经验,一是建立反馈和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调整现有的课程内容;二是充分利用原有院校和机构,调整培训项目。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裁军大浪潮中,美军没有关、停、并、转现有军事教育机构,而是抓住两次大战之间的战略机遇期,在保持体系结构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战争经验设置新院校,积极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大力开展军事研究,在人才培养上为二战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二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战时初级军官需求规模的变化,在保持教育体系整体结构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有效控制初级军官培养人数,快速补充部队初级军官,陆军展开军官培训速成机制,缩短培训周期,扩大初级军官来源。采取的措施有:大量建立候补军官学校和训练营地,战后这些临时性的培训机构逐渐演变为陆军候补军官学校;新建兵种院校并加速培训进程。临时性培训项目和措施在不影响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整体结构的情况下,以优秀士兵和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扩大了初级军官的培训规模和数量,满足了战争对初级军官的大量需求。通过控制候补军官学校和后备军官训练团培训员额和调节后备军官训练团毕业生委任数量,灵活控制初级军官人数。

2注重学术研究,遵循职业发展规律

美军陆军军官学校并非始终担负任命前教育的学历教育,经历了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军事教育同校进行到相对分离的过程。19世纪30至60年代,美军陆军军官学校在为任命前军官实施普通高等教育和军人素质养成的同时,还兼施军官职业培训。南北战争后,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军事学说的丰富,军官职业化的发展。美军意识到必须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军事教育的分离,以保证初级军官的质量。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因此开始与学历教育开始分离,以1866年停止为工兵团军官提供职业军事教育为标志,美军陆军军官学校开始只担负任命前军官的学历教育。

随着军事研究的深入,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开始与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实现学术性改造,并上升到军事学术层次。初级职业军事教育课程,经过地方学术机构的评估和认证,毕业生可获职业课程证书和军事学专业硕士学位。例如,陆军工程兵学校,为初级军官、政府官员和外军留学生开设的战术和战役层次联合、联军和跨部门行动计划制定与实施课程,学员可获得初级军事院校毕业证。单独完成研究生论文并提交一份战役计划、且两者均合格的,还被授予联合战役计划和战略学硕士学位。任命前教育旨在打牢坚实的知识基础,初级职业军事教育重点在职业培训,为初级军官做好岗前培训,帮助他们走好军旅生涯第一步;而两种教育在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最后阶段合二为一,说明美军即重视发展职业军事教育的学术性,以学术教育的发展来带动并提高职业军事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又注重学术研究的职业指向性,以职业指向来限定学术研究的目的和领域。

3遵循法规管理,科学组织领导体系

美国陆军初级职业教育是在国防部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领导下,采用“统分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按军种区别与划分体系,军种承担主要的教育训练领导职能,军种以下各级部门、部队和属于作战指挥系统的各级部门、部队没有领导和管理教育训练的职能。各军种都有自己的教育训练领导机构―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教育与训练司令部,分别制定本军种的教育方针、政策、宗旨、规章制度、条令、条例,领导和管理本军种的院校、训练中心与其他教育机构,掌管与分配教育训练经费与资源。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的法规法律是进行军事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军事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需要根据部队与院校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际,创造性地构建切实有效的军事职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美国陆军初级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分阶段都是先以立法为保障,坚持满足部队作战与任务需要为目的。

4完善进修机制,妥善处理任职矛盾

军官本科学历教育在任命前完成,而研究生学历教育主要途径只有在职业军事教育中完成,美军的做法是研究生学历教育一般与初级职业教育阶段上尉课程同步完成。初级兵种院校与地方大学在相关专业课程评估、学分转换等方面达成协议,到初级兵种院校培训的军官可同时免试学习该地方大学特定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如2003年起,美国陆军装甲兵学校与韦伯斯特大学的联合办学。两校签署合作协议,允许装甲兵校上尉军官课程的毕业生申请韦伯斯特大学人力资源发展或管理和领导课程硕士学位,其在上尉军官课程中的一些课程可换算为相关硕士课程学分。协议严格遵守美国教育委员会《学分转移和授予联合声明》的有关规定,相关课程进行评估,其目的是确保两校的类似课程教育质量相当,教学内容、教学层次、学员学习目的基本一致。确保授予的学位真实有效。

随着美军全球反恐战争的持续和扩大,军官部署频率加大,调学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美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减少军官脱产学习时间,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信息交互式教育环境的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分布式教学正逐步成为现实。使美军陆军初级职业教育正在摆脱原有的时空限制,为越来越多的军官提供了不脱产参加学习的机会。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12

为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政教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整个校本培训工作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教务处、政教处分头实施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2、制订比较详细的可执行的校本培训计划。

校长室和教导处制订了暑期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严格执行教师校本培训点名制度。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更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全体教师按规定完成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8月22日,学校对校本培训第二阶段的活动进行了动员,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登记,对培训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建立并健全了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科学规划落实培训内容

1、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师德培训。

德为教之本,不德无以立校。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培训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因此,在校本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将政策法规、思想政治和教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先后学习了“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组织学习了“教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一系列内容。极大地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法规意识;

2、加强了教师的业务进修参加了各级业务培训

**市开展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技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近日,**省又出台了“五严规定”。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靠抢时间,多留作业,多上课来提高学生成绩显然是不再可行了,我们只有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在暑期中,我们组织了生物、历史、地理、英语学科的教师参加了**市学科教师培训班,以此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8月21日,组织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科组长参加了市局的关于学程导航推进的培训,8月22日,由各学科组长对组内的所有教师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全校教师统一了认识,以学程导航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行了读书活动和中考科目试卷的质量分析。

暑期是我们教师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开展阅读的大好时光,今年暑期,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认真学习了有关“师生有效沟通”方面的文章及案例。所有的学科都能认真组织,每一位老师学习以后,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文综组、理综组的老师感想深刻,既有对以前教学的反思,又有对今后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提出的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促进了大家的思考,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中考科目的教师认真进行了XX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制定了双向细目表,并针对今年的试卷,提出了今后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学科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听取了专家的学术报告

8月22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指挥家关于音乐欣赏的讲座,提升了教师的品位,陶冶了教师的情操;8月24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督学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与提升”的讲座,**用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确定教师的身份,如何对待学生,以及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使大家深受启发,**老师“我手里究竟拿着什么”就是对成督学讲座的深入思考。

撰写了暑期读书笔记

暑期,很多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阅读,有的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有的教师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等41位老师撰写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文章。

3、建立并完善了各种计划

新的学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暑期校本培训中,我们针对新的学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为新学期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制定了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8月12召开了全体学科负责人会议,落实**市**中学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的制定工作,8月16日完成了初稿,8月25日,在学科组内进行了统一讨论和整合,形成了**市**中学各学科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稿,下一阶段,我们将以这三年规划稿为指引,展开校内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各教师制定了本学期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在我校已成功开设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市局要求我们在社团活动的数量上和质量上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求我们教师个个承担社团活动课题,学生人人参与社团活动。为此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富有创意的社团活动课程活动方案。初一语文社团活动计划详细、有系统,历史组老师的**和中国近代史研究,能结合我们家乡的实际,化学组老师的化学小实验,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另外物理、生物、计算机、数学等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社团活动的方案。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方案,最后确定今年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制定了新学期的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

以前,各种计划的制定都是在开学第一周,由于开学工作比较繁忙,就比较难以保证计划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应该属于集体讨论的结果,所以,本学期我们将这项工作作为暑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25日,我们全体教师分组集中在一起,认真讨论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研活动项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备课组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新学期开了一个好头。

4、开展了新教师和班主任培训活动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13

"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的课程门类、设置办法、教学时数、修习方式等,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体现了新的课程观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周课时总量、学科课时总量、学科课时占各学科总课时比例上严格执行教育部的规定,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考虑到*市21世纪课程改革实验的平稳过渡。因此,课程设置表分表一和表二,分别适用于六三和五四学制的学校;外语课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选择权在区县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本课程赋予区县和学校更多的自主安排权,可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设置表"是完成小学初中教育教学任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各区县和学校要组织全体小学和初中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科研人员认真学习研读,了解并把握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变化和特点,全面落实其精神和要求。

二、做好实验推广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区县要提前做好教学设备的配置、教师的补充和培训、课堂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继续研究小学和初中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并落实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增综合性课程的开设,指导学校进行必要的课程选择,开发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外语课、写字课的开设,以及预防艾滋病、预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安全与自救互救等专题教育的开展。

三、做好干部教师的培训工作

管理者和教师的培训是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区县要继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和"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有步骤、分阶段、滚动式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实验教材和学科新知识,重点学习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胜任新课程的教学。要特别重视小学外语教师的培训,使其胜任教学工作。培训仍采取市、区县两级进行,培训方式坚持多样化,务求实效。各级培训均应纳入继续教育计划,计算继续教育学分和学时。

四、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

市、区县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要加强校本教研基地建设,指导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学研究,通过课例分析,进一步把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目标,用好实验教材,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总结推广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创新经验。要结合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各级教育教学研究部门要与*教育学院及分院、在京各高等院校、在京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密切联系,共同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