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实用13篇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1

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设计作品市场化并进行价值转化的具体内涵是指将在校生的设计作品通过一定的企业和网络平台,流入终端,最终将其推向市场消费群体,并产生相应的价值,以满足市场消费者在商品生产技术同质化的大环境下,对高水准创意设计作品的迫切渴望及需求。尽管目前国内设置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多,也有部分高校通过毕业创作展、专业比赛、专利技术保护等方式将学生作品推向企业,通过市场转化为价值产品,但仍就缺乏对相关重要环节进行系统的管理与构建。学生设计作品市场价值转换在国外已发展较为成熟,应时代进步的需求,对我国高校环境设计在校生设计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研究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价值导向,为高校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环境设计产业经济良性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成果市场价值转化的研究意义

基于在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作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的研究内容,为高校引入了市场化研究内容,深入探索了高校与市场衔接的有效途径;于企业而言,高校向市场推送的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创作成果,反哺于市场,为企业争取市场竞争的优势,创造经济收益。企业经济快速增长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有序,最终形成经济发展链的良性循环。

三、学生设计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方法

1.设计作品选题紧扣市场,强化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完成孵化成果的创业转化首先,设计选题及作品核心技术应紧扣市场需求。选题应具有社会实用性,抓住产品的核心功能研发,紧扣市场经济价值需求,找准作品市场化切入点,深入挖掘专业设计技术潜能,为创作成果市场化提供保证。其次,提高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以校内“项目化教学”方式转化课堂教学成果,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层次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训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完成相关设计项目实训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达到提升校内实训基地服务的能力。再次,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设计选题紧扣市场需求与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在校学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国家及国际专业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项目孵化能力,最终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项目的成果市场价值转化工作,促成学生设计作品落地,以期和社会管理部门的应用、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创业就业相结合,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服务。2.优化校企结合项目运作方式,完成项目成果的合作转化首先,打造“校内外专家资源库”。吸纳相关企业高级管理及设计人才,邀请企业优秀设计师及高级工程师正式进入大学课堂,定期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参与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骨干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参与操作工程实践,以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其次,引入“企业招标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合作模式。以“校内外专家资源库”为技术辅助,学生主动承接相关项目为核心力量,开渠引水,将学生创作成果以项目化方式输入企业,开辟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发展,达到专业学生设计成果市场化的目的。再次,构建系统的“成果项目化”过程中市场转化评价体系。按照项目的具体级别、实施过程的难易程度及提交成果的质量来制定科学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分值赋予及评价内涵,真正地做到科学构建、有效评价、结论公正、参考有效,从而完善设计成果市场转化及价值评价的系统研究。3.增强学生专利的市场化能力,完成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首先,建立“专利成果管理办公室”,主动寻找需要校企合作研发产品的企业,以研发核心内容为主导,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主持或参与相关产品的开发及专利申请,以“走出去”的方式,开发专利项目并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发挥管理办公室的能动性,引入学生专利市场化机制。其次,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技术展会及专利技术新产品展览会、洽谈会、交易会等技术交易活动,并在各类技术交易活动中和推广相关技术,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在校生专利转化为市场产品或技术的活动,为将学生专利成果转化为市场有效产品提供途径。4.搭建学生主体与消费客体设计活动的网络转化服务平台,完成学生设计成果的线上转化首先,开辟网络创客平台,建设校内环境设计专业门户网站,搭建在校生参与的项目化成果及课堂创作成果的展示平台,面向社会各层次消费群体,打开网络宣传渠道,增加学生设计成果市场化机会。其次,以环境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前提,成立室内设计工作组、家具产品设计工作组、展示设计工作组及景观设计工作组,并以专业小组为单位,建立网络设计工作室,承接网络项目。将社会消费群体实际需求引入专业化设计工作室,因地制宜地分类客户群体,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项目,为在校生设计成果的顺利转化为市场产品并价值化提供最大程度的专业与技术保证。

四、结论

通过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成果市场化并产生经济价值,使其深刻的感受到设计作品本身的创作魅力及其带来的市场价值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再创作的动力,使其创作初衷来源于市场,并最终服务于市场,成为市场创新产品的主导力量,达到利用作品使自己走向社会、融入市场,这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最终目标,也是优秀的高校创作产品走向市场、实现价值、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注重设计、尊重原创、走向市场、价值转化将是目前快速发展中的优秀企业与高校共同的发展意愿与最终目标。科学的市场化推进途径及价值转化方法,辅以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及运营保证措施,必将展现出其潜在的市场优势与发展前景。高校的学生设计作品与企业市场更好的融合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市场接轨、与企业联姻、寻求网络平台发展之道才是更好发展的强心针,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马平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2

一是海洋生物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重点开展生物活性物质、海洋药物及医用敷料产业化,推广海洋药物、功能食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精细海洋化工。现有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以及海洋生化制品企业30多家,9个海洋类新药已取得一类新药证书,其他类别的药物有近20个,一批功能食品、化妆品、生物制品及其中间产物正在研发或进入生产阶段。

二是海水淡化产业快速发展。引进南车汇通与青岛华轩合作,建立国内最先进的反渗透膜生产基地;时代新材料、海诺水务等正在建设中空纤维超(微)滤膜与水工业装备产业化基地,已具备生产年加工处理能力为20-30万吨海水综合利用装置的能力:青岛碱业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工程(7000吨/日)建成投运,在国内首家实现了“纯碱-海水淡化-热电联产”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三是海洋新材料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明月海藻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主导产品海藻酸钠年产量达1万吨,位居世界同行业首位;中科院海洋所获批建设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与日东电工等国内外十几家企业开展产业化项目合作;海洋化工研究院在海洋防污防腐涂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建成总体配套的舰船涂料研发及生产线,具有年产水性涂料1.5万吨的能力,占据军方60%市场份额。

四是海水养殖新品种不断增加。成功培育“黄海1号”中国对虾、半滑舌鳎、条石鲷鱼等养殖新品种;引进培育大菱鲆、黑石斑鱼、星突江鲽等鱼类新品种;“中科红”海湾扇贝、“龙须菜良种981”、“蓬莱红”栉孔扇贝等新品种通过部级水产新品种审定。目前,青岛已有规模化养殖场450余家,养殖名优品种达22种,水产品加工出口分别占全省、全国的40%和10%以上。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应用

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根本保障。青岛市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抓手,着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目前全市共拥有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8家、市级创新型企业230家。其中,2012年全市15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到204.68亿元,实现资产总额达3405.08亿元,净资产1185.3亿元;企业增加值639.8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0.77%;拥有专利总量超过2.6万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45项,获经费支持4亿元。

二是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青岛市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完成四批32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认定工作。前三批22家市级联盟中,企业数占联盟成员总数的76%,基本形成了企业牵头,高校、科研机构参与,行业协会支持的发展格局。22家市级联盟已经启动应用类研发项目累计185项,投入近13亿元。数字家电联盟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承担的国家核高基项目新增产值13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链总产值将达1500亿元。

三是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培育计划,对经认定的研发中心培育基地给予一次性资助。计划到2016年实现企业研发中心数量、投入、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四个“翻一番”和对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全覆盖”。提升研发中心建设水平,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目前,全市已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过100家。

三、加快创业载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为鼓励和吸引高端科技人才来青岛市创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在青岛转化,青岛市不断加快创业载体建设,聚集科技创业资源,为成果转化、孵化提供必要的物理空间与全方位孵化服务。

一是全面推进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2012年,青岛市启动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工程。已编制完成《青岛市孵化器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6)》,明确6大领域22个产业方向和规划;当年开工251万平米,实现投资50亿元,入驻企业及服务机构122家。到2016年,全市各类孵化器面积突破千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累计达到10000家,毕业企业1000家。

二是高水平规划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重点围绕全市孵化器研发服务建设需求,规划建设20个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公共研发平台和30个运行高效、开发共享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梯次推进”的原则,已完成9个平台的可行性论证,橡胶新材料、软件信息与服务2个平台已开工建设。

三是加快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建设。“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积极推进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先后引进建设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光电院、兰化所、软件所、长春应化所、声学所青岛基地,形成了“2所+5基地”的中科院院所架构体系。2010-2012年青岛市与中科院产学研合作项目共计238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8亿元,利税7.4亿元。与中海油、中船重工、中电集团、钢研集团、北方化工、航天科工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引进中海油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家电院华北分院、中船重工710所和725所、航天三院三十三所和三十五所等应用开发类研发机构。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加快转移转化进程

科技成果转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资产的交易、开发与利用,加强技术转移能力建设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根本出路。青岛市遵循市场机制,通过科技、产业、金融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积极推进活跃而高效的技术转移,加快成果转移转化进程。

一是深入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与青岛银行、青岛担保中心合作,设立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实现财政科技资金25倍放大效应。与国开行、中国高新投、建行、招行、光大等21家银行及投资机构开展合作,获授信额度400亿元。市财政注资1亿元组建本市首家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为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012年全市获批国家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今年,将继续全面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国家试点,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开展公共研发平台大型仪器设备融资租赁工作。设立科技金融超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丰富科技金融手段。强化市、区(市)科技金融工作联动,年内与5家区(市)合作共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为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科技信贷支持。

二是推进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全市技术经纪机构达186家。已建成“永不落幕的网上技术市场”,每月组织成果对接活动。规划建设具有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板块的技术市场交易大厅,建设技术交易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形成科技成果网上交易网下对接相结合,技术、资金、人才相融合,具有交易、交流、服务、融资功能的综合性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成果信息定期制度和产学研洽谈对接常态机制。自2008年起,青岛市每年联合中科院举办“中国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五届洽谈会累计参会院所和大学142个,企业1500多家,签订合作协议101项,达成合作意向500余项。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2009年,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开通运行,面向全社会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事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服务四大类服务。2010年,开通大型科学仪器协作服务平台和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2012年,市财政投资400万元重点支持建设产业发展科技数据集成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及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系统,提供综合性创新服务。截至2012年年底,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服务平台收集大型科学仪器信息2133台(套),原值超过15.7亿元,为近5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仪器共享及研发检验检测服务2300余次。

五、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实施,青岛市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转化。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3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选题在把握“五个原则”的前提下,通常可通过“四个方向”来进行选题设立,即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和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一)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为促使学生掌握并加深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按照实验教材的要求,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从实验结果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实验结果在理论授课时已经涉及,因此学生实验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但不要因为这些就抹杀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的独特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例如,对长杆型坯料进行局部镦粗是模锻生产中经常采用的变形工序之一。因此,在《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实验课中设立了“局部镦粗规则的验证”这项验证性实验。该实验通过对不同长度试件,使用局部镦粗模进行镦粗,验证局部镦粗规则的正确性,观察和分析由于局部镦粗长度与直径比值的影响而出现的正常和不正常现象。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兴趣不高,往往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加实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该实验涉及内容是比较典型且在生产中常用到的。怎样保留并将其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设计性实验呢?这就需要转换思路,可将该实验内容转换为首先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尺寸的不同试件,进行局部镦粗积聚工步计算,并绘制镦粗模模具图。当然,由于实验经费及加工时间的限制,学生设计的镦粗模并不需要制作出来,因为给定尺寸的试件,其局部镦粗模主要模具尺寸及工步是唯一的,可以采用原有的局部镦粗模进行实验和鉴定学生设计结果的准确性,这些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灵活掌握。这样,通过对原有实验内容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一方面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实验热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有关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的镦粗模设计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不但可以保留一些经过长期教学积淀总结的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而且节约实验经费,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有着“一举三得”的益处。当然,并不是所有验证性实验都能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对于这类实验项目,如果确实是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实验项目,只要集思广益,通过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将验证性实验穿插在设计性实验项目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都需要在设计性实验选题中拓宽思路,灵活安排。

(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是将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转化为设计性实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而且高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教师学历较高,多为博士毕业,且积累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把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涉及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根据调查,学生大多数对专业课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内容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此举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利于实现加强学生专业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科研项目涉及到的过共晶Al-Mg2Si合金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国内外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的先进复合材料,但铸态过共晶Al-Mg2Si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因此,可将该科研项目涉及内容转化为“原位自生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针对铸态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的特点,设计并实施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并撰写分析报告。该设计性实验所涉及的Al-Mg2Si在专业课中虽未能涉及,但铝硅合金熔炼等相关知识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已涉及并掌握,因此学生进行该项实验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生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并掌握“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在保证合金成分为过共晶Mg2Si的条件下,自主选择、计算合金成分配比。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配料、熔炼、除气,并根据前期选择的不同方法对合金熔液或浇注试件进行处理,最后进行拉伸测试及金相观察,检验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该设计性实验虽然由科研课题转化,但涉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中应掌握的合金设计、合金配料、合金熔炼、合金处理及热处理工艺等,较好地将专业知识系统、综合地链接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工程实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提高解决所学专业涉及工艺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等。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不可盲目地将科研内容或部分内容一成不变地照搬过来,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如果研究内容过于狭窄、难度较大或实验内容过于生僻,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初衷。因此,采用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实验能力等方面,保证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性实验的工作中。

(三)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设计性实验选题时要力求接近、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将其合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内容。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能够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时应用、加强、拓展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实际生产项目转化的设计性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例如,以W18Cr4V为代表的高速钢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切削工具和冷变形模具中,其内部的合金元素与碳形成复杂的碳化物,分布在基体金属上,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而锻造是实际生产中改变高速钢中碳化物分布状态的重要方法。因此,可将该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改善高速钢铸件中碳化物分布的锻造工艺设计与实施”。该实验内容包括铸造和锻造两大部分,铸造部分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高速钢铸件成分,并根据设计成分采用中频炉进行熔炼、浇注小型铸件,然后对铸件进行碳化物偏析分析,根据偏析分析结果,合理设计锻造工艺并利用自由锻机实施,最后再进行偏析检测,以检验设计的锻造方案是否正确。这个设计性实验有机地将铸造和锻压两个专业方向结合,符合实际生产流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学生的兴趣是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动力,因此,如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能激发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关注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验中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去自主发现、探索和总结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精密铸造是用精密造型方法获得精确铸件的工艺,是铸造行业在高新领域的代表,很多铸造企业对精密铸造工艺的应用需求很大。如果开设精密铸造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法制备小型零件,学生并不是普遍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都感兴趣呢?这里可以将精密铸造制备小型零件变为艺术铸造,因为艺术铸造采用的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工艺与工厂生产的精密铸造零件工艺及原理是相通的,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技术设计并制作小型铸造工艺品,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实验的热情,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提高精密铸造相关知识及工艺。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4

在国际工程总承包中,由于承包方完成设计图纸所依据的标准和规范与工程所在国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为了使设计图纸能用于工程施工并符合当地工程标准和规范,在不改变设计功能的前提下,依据工程所在国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对设计文件进行调整,称为设计转化。设计转化的英文名称为Design Tropicaliza-tion。

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承揽海外EPC总承包项目时,往往采用国内的设备,并由国内的设计单位完成设计文件。由于不同国家的工程标准和规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和区别,因此,我国承包企业在准备“走出去”的时候,还要特别关注由于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同而带来的设计转化问题。设计转化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按照我国设计规范设计完成的图纸,通过人为的修改、更新和完善,能够应用于工程所在国的项目施工。

本文以我国在巴西承揽的电厂建设EPC总承包项目中存在的设计转化问题为例,分析设计转化的工作流程、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参考。

二、巴西电厂建设EPC总承包项目存在设计转化问题的原因

(一) 巴西电力行业发展概况

巴西位列金砖四国,经济规模、市场规模和综合实力居拉美第一。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其国内基本建设领域的发展步伐也呈显著加快趋势,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开始关注并涉足巴西这一市场。

近年来,巴西国内对电力的需求巨大,发电与电力市场发展迅速,火电和水电等大型项目不断,但由于当地的特殊情况,巴西国内自身在这个领域的实力较弱,多以引进国际承包商和国外发电设备来实施本国项目为主。比如火电项目,在我国企业承揽的南大河州火电项目之前,该国已经近二十年没有建设火电厂和发展火电行业,其国内在此领域内已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及我国国内水平,可以说,目前巴西在该行业的多个领域基本空白,几乎很难找到有能力承接火电项目设计和设备安装的公司。

(二) 选择我国发电设备的必然性

多年来,通过自主开发、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在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发电行业的其他一些领域内,专业技术及设备制造和运行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等处于“第一集团”的企业设备相比,我国发电设备具有性价比高、质优价廉等明显竞争优势。中国制造的发电设备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青睐,设备远销东南亚、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为龙头带动的我国企业承接的海外电厂建设EPC总承包项目也一个接着一个,呈现出全球范围内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和巴西两国间的长期友好关系为我国企业承揽该国电厂建设EPC总承包项目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

(三) 实施设计转化工作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生产的发电设备得到国际客户的认可,在国际上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我国电厂设计制造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还远没有达到国际通用的层次。我国的相关设计规范在巴西不被认可。原则上讲,应当按照巴西的相应设计标准和规范完成电厂设计文件。但是,我国设计单位对巴西规范不熟悉,不可能在短期内熟悉并运用巴西规范设计一个电厂项目。而巴西当地的设计单位也难以在短期内了解、熟悉、适应我国发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并完成电厂建设的一整套图纸,即便能完成,风险也较大,一旦有所闪失,可能会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选择适当的设计单位,从而控制设计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对整个项目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比而言,我国发电行业已积累成就了从设计制造到安装调试这一整套的电厂建设产业链,整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相关设计单位经过几十年的磨合、积淀及完善,所出具的与之配套的有关电厂建造的全套图纸(从土建设计图纸到机电安装图纸等等一整套图纸)完整且准确。因此,基于行业的特点、上下游配套情况以及我国企业的优势和特长,从项目设计工作的整体系统性考虑,选择我国设计单位来实施电厂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是必然的选择。

为使设计文件符合巴西当地的标准和规范,在我国设计单位完成整体设计后,需要再由巴西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转化工作。具体指根据巴西当地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由我国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必要的材料选型和用量换算,比如对钢筋的数量、标号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重新验算和选择,并根据巴西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必要的优化,以期在不改变我国图纸的设计功能的前提下,使图纸能够满足巴西的相关规定,可供巴西境内项目的现场施工使用,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控制和费用优化。

三、设计转化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流程

(一) 工作范围

原则上讲,工程项目所需的所有图纸,只要在巴西境内的工程中使用,则都需要予以转化,因此应先比较两国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对于有差别的和有必要的实施转化。对于EPC总承包商来说,由于土建部分工作是在巴西国内进行,且所使用的相应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也都需要在巴西境内采购,因此,涉及土建的施工图纸必须与巴西国内的相关标准保持一致,故必须转化。而对于设备安装,如果该设备是从国内成套进口到巴西进行安装,则无需对安装图纸和设备图纸进行转化,如果安装图纸来自国内公司设计,而相应的设备需要在巴西境内采购,则也需要对这部分图纸进行转化,以匹配巴西相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设计转化工作实际上包括设计转换和设计优化两部分内容:

1.设计转换

设计转换是设计转化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它是指通过对中国和巴西两国相关图纸规范和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将按照我国设计规范设计完成的施工图纸转换成符合巴西相关规范和标准、可供巴西境内项目施工使用的图纸。设计转换中,最关键的是不改变原图纸的设计功能以及使图纸满足巴西规范要求。因此,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巴西当地规范的要求,也要顾及原图纸的设计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

对图纸实施的二次设计。

2.设计优化

设计转化工作不仅包含对我国设计图纸的转换,还包括一项重要的工作,即设计优化。由于巴西和我国设计标准和规范的不同,在选择施工材料和相关设备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差异,而这很可能成为节省施工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设计优化,即在保证我国设计图纸中相关材料和设备性能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巴西的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对图纸中涉及的材料和设备进行选择,以期达到最佳性价比。

(二) 工作流程

设计转化工作的实施主要分如下四个步骤,详见下图:

1.将按照我国设计规范设计完成的图纸提交设计转化公司实施转化;

2.设计转化公司将经过初步转化后的图纸提交我国公司审核;

3.我国公司的相关专业人员针对初步转化后的图纸与设计转化公司的相关设计师进行沟通,对于需要修改的图纸,返还设计转化公司进行再次修改完善;对于不需要修改的图纸,同意出版,供现场施工使用;

4.设计转化公司对返还的图纸进行再修改,并再次提交我国公司审核,对于修改后满足要求的图纸,同意出版,供现场施工使用;对于仍未满足要求的图纸,进行再次返工直至达到要求出版为止。

四、设计转化控制的要点

设计转化工作将对项目的整体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在设计转化阶段,与现场实际操作相比,通过相关举措节省工作时间显然会容易得多。为了顺利完成设计转化工作,建议按以下要点进行控制:

(一) 选择有资质和能力的正规巴西公司

随着巴西建筑市场对外国建筑企业的不断开放,设计转化工作已经成为在巴西市场承接项目的外国承包商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因此,相应地,巴西国内具有相应资质、能够承揽设计转化工作的设计公司也越来越多。但也有一些公司,要么打着某大型设计公司的旗号由个人揽私活;要么是几个人组成的小公司,利用外国建筑公司对巴西市场的不熟悉,通过各种手段来承揽这项工作,却无法保证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时间。由于设计转化不是对原设计图纸进行简单的翻译,而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因此,在选择巴西当地的设计转化公司时,要认真考察其工作能力及资质,不仅应明确该公司专门负责本项目工作的具体设计人员,还应确保这些设计人员有相应的ART资质及工作能力和经验,最好是找到曾经做过设计转化工作的设计公司,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化工作实施计划,以便缩短磨合期,在保证转化图纸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设计转化工作的时间,为现场工作的开展赢得更多的时间。

(二) 明确设计转化的图纸范围

在开展设计转化工作之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需要进行设计转化的图纸范围,即哪些专业的哪些图纸需要进行设计转化,哪些专业的图纸无需转化即可在巴西使用。而要想全面完整地确定出这一范围,就需要对所在项目涉及的各个专业的图纸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并对巴西当地的标准、规范和惯例有所知晓。如果在设计转化时有所遗漏,在现场实施过程中才发现还有需要转化的设计图纸,则从时间方面和费用方面,都可能会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 选择适当的设计转化工作地点

由于设计转化工作是基于我国的设计图纸而做出的转换,巴西的设计人员并不了解和熟悉我国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因此在设计转化工作中,就需要在我国巴西设计人员之间开展大量的技术沟通和交流工作,而面对面的交流显然是最有效率且便捷的方式。鉴于这种沟通和交流需要持续一定的时期,选择适当的设计转化工作的地点就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巴西设计人员能够在我国境内开展设计转化工作,尤其是在我国设计单位内保证每天与我国设计人员的面对面交流将是最好的方式。

(四) 采取设计优化的激励措施

在巴西境内选择采购施工材料和相关设备很可能成为节省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要想最终实现节省工程成本,则既需要设计转化公司的推荐和提供备选方案,也需要我国公司人员的分析和最终确认。由于设计转化公司对巴西当地的相关建筑规范和材料标准较为熟悉,因此,如何推动设计转化公司提供这方面的准确信息则成为了能否实现节省工程成本的基本前提。

如果在订立设计转化服务协议的时候,加入一定的合理的奖励措施,可以促使设计转化公司有动力实施设计优化。下表所示为设计优化的具体奖励措施。按此措施,设计转化公司可以分享设计优化节省的费用,能很好地实现利益驱动和双赢。

切实合理的奖励措施促使设计转化公司重视设计优化工作。为避免设计转化公司瞒报虚报优化项目,我国公司应对优化工作予以有效的定义和控制。以巴西南大河州火电项目为例,设计转化服务协议中对优化工作定义如下:

1.预算费用是指在工程量清单中所列的相应单项工作的金额。

2.节省的费用指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对预算费用的降低:

a.通过降低材料费、人工费或施工机械费来降低单价;

b.降低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

3.对于节省费用的评估可通过某城市的材料、人工或设备买人价或者相应供货商的报价来进行确认。

4.对于同一性质的材料和设备,若出现不同的大小、尺寸和质量,则不应被视为是对费用的节省。

5.若我国公司提供给设计转化公司供其转化的图纸中存在漏项或者不充足的设计,则不应被视为对工程量进行了优化。

通过上述定义,很好地把握和控制了设计优化工作的范围,将优化工作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仅以高低压消防设备的选用这一项就为本项目节省了近300万巴西当地币的费用。

(五) 保证图纸审核的质量

由于两国设计标准及规范的差异,以及不同设计人员对同一设计图纸的理解不同,经过设计转化之后的图纸,即使做得再细致入微,也肯定与原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就需要由我方的人员凭借相关的依据对设计转化之后的图纸进行审核,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转化人员进行沟通并做出必要的修改,以确保转化后图纸的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一旦在此环节没有把好关,进入现场施工和设备采购过程中问题就会放大,并对项目带来经济损失和工期损失。

五、设计转化工作中需引起我国企业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知识产权问题

根据我国设计行业的惯例,出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考虑,一般情况下我国的设计单位是不会将DWG可编辑格式的图纸提供给其他设计单位来使用的,可如果仅仅使用PDF格式的文件,显然

是无法完成设计转化工作的。

因此,这就需要总承包商与我国的设计单位协商一致,包括在相关的合同文本中作出规定,对我国设计单位的知识产权予以必要的保护,对DWG格式图纸的使用范围予以限制。

(二) 转化后的图纸作者问题

众所周知,在图纸中“作者”一栏签字的人,即是图纸的绘制者,需要对图纸承担设计责任,但由于设计转化工作对图纸中的内容作了一定的修改,且有的是比较重要的修改,故我国的设计单位曾经提出,经过设计转化之后的图纸,其将不再承担设计责任,而需由巴西的设计转化方承担责任。但如果针对所有的转化图纸都实行这一方案,显然也是不合理的。因此,需根据图纸的具体修改情况,来确定相关的责任由哪方来负责。

(三) 巴方设计人员的资质问题

在巴西国内寻找提供设计转化服务的单位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承接这项工作的设计人员需要有相应的ART。ART的葡文全称为Anotacao de Responsabili-dade Tecnica,翻译为中文是技术责任通知的意思。巴西的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工程师协会,工程师必须在该协会注册成功并获得工程师资格证书后,方可实施相关工作。而ART是工程师在承接某项设计工作时必须提交工程师协会备案的一个资格性的文件。ART包括对该项工作的描述以及施工方案,由工程师编制完成、签字后,再由工程师所在公司的负责人签字,之后到工程师协会交费备案。对于没有ART的建筑工作,是不允许开展的。ART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编制ART资格的工程师不分专业,不像国内设计一样分为土木、水工结构、电气、暖通、建筑等专业;

2.ART可以以个人名义备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3期案,也可以以一个设计单位的名义,汇总其所有工程师进行备案;

3.由于工程师是以各个州为单位管理,因此ART也按州来区分管理;

4.可以针对单个工作编制ART,也可以针对一个系统工作,如某个项目的总体设计工作来编制ART。

(四) 转化过程中的图纸细节问题

为了保证在巴西采购的设备能与我国图纸中的设备尽量保持同样的性能,则经设计转化后选取的设备可能在尺寸和型号方面会有不同,而这就需要对图纸中的内容作出修改,并导致与之相关联的土建和安装专业的图纸也都要作出修改,因此需要对相应图纸间的关联性有很好的把握和控制,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土建和安装的接口。

此外,巴西的土建施工规范和标准与我国的规范和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以混凝土强度合格标准和钢筋采用为例,分析两国间区别:

1.混凝土强度合格标准

我国的建筑规范规定,混凝土的28天强度数据若未达到标准值,即为不合格,必须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而巴西的建筑规范规定,混凝土的28天强度数据若不合格,可继续等待42天、60天甚至90天的强度数值,一旦这些数值达到标准,混凝土质量即视为合格。

2.钢筋的采用

巴西属于无地震国家,在土建设计图纸中,钢筋的设计和埋放不考虑抗震因素。这导致在同等结构内,钢筋数量比国内要少;且在钢筋的形式上,与我国不同的是,巴西设计的钢筋在结构中是一插到底,而没有弯钩。此外,钢筋的强度高,同等级的钢筋,巴西的钢筋强度要比我国的钢筋高15%。

上述土建施工规范与我国的规定有较大的区别,而这将进一步导致土建施工图纸的差异性,需引起我国公司的高度重视。

六、总结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5

我国家电行业,随着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创新的难度和继承度也在提高,工业设计作为生产业在推动家电行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平台的支撑,无法满足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创新创业等各个环节的需要。为了能够加快推进家电产业的转型发展,整合家电领域的创新资源,促进各类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迫切需要建设面向家电产业发展创新平台,从而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与风险,减少企业生产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提高对外服务功能与能力,实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和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演进。

工业设计在家电行业的发展面临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从当下发展来看中国家电行业工业设计具有一定的规模。截止到2011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工业设计机构(含企业内设计部门)己超过6000家,其中专业工业设计企业2000多家。中国家电行业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约3万人,工业设计年产值约为30亿人民币,一般企业对工业设计的投入平均占到研发费用的30%。

我国家电行业工业设计的起步早,发展快,是工业设计发展的龙头行业。根据调查,目前中国家电行业工业设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大多数家电企业都有从事工业设计的部门和专业人员,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的数据统计企业规模的大小和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规模大、品牌家电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就高,反之则投入小。家电行业工业设计发展典型代表是海尔、长虹等家电企业和行业研究机构代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家电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还呈现集群趋势,典型工业设计发展企业都集中在家电产业集群。目前家电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有三种典型模式,这些模式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其经验和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其一,以海尔为代表的市场化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模式。1994年海尔和日本最大的设计机构GK设计集团合资成立了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海尔集团企业设计创新的主体,该公司既服务于海尔集团设计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又承担海尔旗下所有产品线的设计工作。与常规企业不同的是,该中心是市场化运营,其价值的体现是否为海尔的产品和市场发挥了作用,从而获得市场收入。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把设计和市场结合,只有设计为市场创造了价值,设计才有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创新设计中心分支机构广泛分布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区域,与全球著名设计机构的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建立了覆盖全球的当地化设计网络和能力。现有6个海外设计中心,设计领域涉及白色家电、信息电子、通讯以及数码产品、交通工具、建筑及环境、家居集成、展览展示、平面广告等,拥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深优秀设计团队。一直为海尔集团的品牌国际化、设计国际化提供源源不断地设计支持。在发展历程中,海尔集团创新设计中心最初主要考虑的是产品外观设计,在和日本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海尔逐步探索和发展了工业设计的内涵:不但设计服务涵盖白色家电、个人数字产品家电、生活家电、交通工具、建筑及环境、家居集成、展览展示、平面广告等多种设计领域。经过多年的国际化经营与发展,已发展成为具有深厚经验的

其二是以长虹为代表的成本化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模式。目前大多企业都是采取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企业能够持续地为设计提供发展资金,设计公司无需承担来自市场的收入压力。而这也恰恰是劣势的表现,投入大的企业,设计中心的体系建设和产出就大,投入小的,工业设计也就不具备体系优势,无法做大,也就无法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目前长虹属于前者,企业投入大,设计发挥作用也大。而我国其他大部分家电企业都是后者,既投入不足,又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其三,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为代表的行业设计机构模式。这种模式在家电行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院所模式重点发展平台作用,为行业提供更新换代产品的设计服务和引导性的产品设计,为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路线图。—方面,为企业提供更新换代和超前引领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帮助企业孵化技术成果,实现产异化。另—方面为行业制定工业设计标准,规范和引导家电行业工业设计设计创新,避免无效设计和过度设计。《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工业设计评价规则》,在2012年被国家标准立项批准,这是中国第—工业设计标准。第三,研究院所能够从体系建设出发,工业设计不是停留在表面外观设计,而是成为孵化科技成果的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国际领先的设计实验室,把设计和研发有效地集合,极大地发挥了工业设计的作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首创工业设计实验室支撑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是值得推广的。目前该院已经和青岛数字家电产业集群,安徽皖江带家电产业集群合作,在家电产业集群建设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升级转型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目前这样的研究院所太少,国家应该重点扶持和引导研究院所模式的作用,以发挥行业工业设计创新的引导作用。作为行业研究院所,家电院的工业设计创新既发挥了行业资源的优势作用,又解决了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服务需求。

中国家电行业工业设计的大发展也是近10年事情,其典型标志是海尔集团与日本最大的设计公司6K设计集团合资成立海尔设计中心,这是中国第一个家电企业成立的工业设计中心。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家电企业在工业设计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不但支撑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品牌影响力,同时中国的家电产品也屡次在国际设计大奖舞台上获奖。但是我们与国际水平,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国际上企业工业设计的发展分三个发展阶段,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工业设计价值的发挥也不同。一般来讲在国际上,第一阶段是从30年代到90年代(1930-1990)之间,工业设计是功能层面的定位,就是做产品的外观设计;第二个阶段从1990年到2000年期间,工业设计的价值逐渐扩大,被作为产品生命管理周期里的重要流程固化下来,简单的说,任何产品的研发生产都必须有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逐步来主导产品的开发因为企业很清楚,相比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工业设计的研发投入少,见效快。第三个阶段,即2000年以后,工业设计逐渐被作为企业的战略存在,被广泛的用应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在这个层面,工业设计就不能仅仅作为一项技术,而是工业设计的系统创新,就是说,工业设计要发挥作用,必须有系统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家电企业工业设计的发展还广泛地存在于第二个阶段,甚至相当多的家电制造企业还处在第一个发展阶段。这就是我们与国际的差距。可喜的是,我国的海尔、海信等品牌企业已经开始致力于工业设计创新体系的构建,并逐步在企业的全球化发挥作用,我们也从近几年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国际上的表现看到我们与国际设计水平的差距在逐步地缩小,甚至超出。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发挥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家电企业里,工业设计发展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比如致力于国际化发展的家电品牌企业,工业设计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吸收、走出去、走上去的过程。比如海尔集团,1994年与日本最大的设计集团--GK设计合资成立中国第一个企业工业设计公司,引进日本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这标志着国内家电企业开始重视工业设计的价值。海尔集团通过和日本GK十年的合作,不但培育了自有的设计团队,还形成了一套适用中国企业发展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随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设计从国内走向国际,为海尔集团品牌拓展的其他国家地区提供本土化设计服务。也正是这种走出去的战略,让海尔集团的工业设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逐渐被国际设计界认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历年来获得的国际级工业设计大奖—GMARK、IF、REDDOT、IDEA等大奖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家电企业的工业设计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但这条路一定是家电企业工业设计发展可借鉴的模式。

当下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家电行业的一定也会遭遇“寒冬”,工业设计必须能够担当起支持企业持续的创造市场价值的重任,必须助力家电企业从传统的制造业上升级转型:

第一方面:工业设计推动企业品牌建设。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家电企业的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设计好看好用的产品,更重要的课题是推动品牌竞争力的升级,推动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如果不这样做,家电企业会永远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部。

第二方面:工业设计引导用户新生活方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工业设计作为产品研发流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已经确定下来。在新的形势下,设计需要走到前端,成为创新的起点。设计不是设计单个产品,而是为用户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架构,要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在不断变迁,用户的人类学特征也不断变化,深刻影响各产业的前途。企业不但要满足现有市场需求,还要研究未来5年、10年和15年的市场需求。

第三方面:工业设计与技术创新结合,工业设计要成为科技成果孵化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创新层面,我们与国际上最大的差距在于设计与技术如何结合成系统的创新。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工业设计对提高工业化质量、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功不可没。科技成果大部分要通过设计才能转变为商品,众所周知,技术研发在转化为商品之前面临“技术陷阱”,即如不能转化为商品就实现不了市场价值,工业设计可以帮助技术实现这一跨越,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必须结合,互相促进。我们讲自主创新,强调技术创新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要忽视甚至不讲自主创新中起引领作用的重要部分即设计创新。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6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意工场”是我院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以艺术设计学院环艺学部为主,与广东省远洋装饰南方设计院设计公司深度合作,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建设运营的对外创意设计服务机构,也是我院开展项目制教学的中心。

“创意工场”引入企业文化,采用企业的运营及管理模式,按照中型环境艺术设计公司工作流程和岗位需要标准建设,构建真实职场环境。企业与校方均委派团队进驻,共同投入和建设,进行常态运营。通过连接市场与课堂,承接社会真实工程与项目设计,实施项目制教学,推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1.组织机构

为实现校企合作的项目制教学的全过程,必须搭建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创意工场”借鉴企业的组织机构模式设置了项目开发部、创意设计部、后期制作部。通过“创意工场”,筛选和统筹后将实际项目导入到本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中,与企业共同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进行“项目制”实践教学。

“创意工场”实行艺术设计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校内职业教育专家、企业家和人力资源专家的协同下,采用企业运作模式独立开展工作,以实现学校、企业的共赢作为创意工场的运营宗旨。

2.基础设施及人员配置

“创意工场”场地设立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校区内,结合校内新的实训基地建设,由学院出场地,企业负责创意工场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共负盈亏。

“创意工场”成立由校方代表、合作企业负责人和校外顾问组成的董事会,下设各部门管理团队,由校企双方委派常驻人员进行管理,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管理团队成员包括经理、副经理、设计总监和项目负责人等;由企业委派负责人为项目开发部总经理;创意设计部经理由企业和校方各委派一名,协调管理企业设计人员和校内学生团队。项目负责人由企业主案设计师和主持教师共同担任,组成项目及课程的指导团队;后期制作部副经理由校内实训室管理员负责。企业员工与学生通过混搭等方式组成团队;课程中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成团队。

3.运作方式

“创意工场”设一位办公室主任,负责工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围绕项目的工作流程,即业务接洽、方案策划、方案设计、施工执行四个环节,通过项目开发部、创意设计部、后期制作部,将专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素养、知识、技能整合起来,以项目实践形式传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此形成工与学相结合的项目制教学体系。

(1)项目承接:项目开发部对外承接项目,包括环艺方案设计、工程咨询、后期模型制作、文本打印等。由项目开发部组织创意设计部、后期制作部三个部门共同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项目开发部同时负责教学项目的开发与管理。

(2)项目导入:由项目开发部将项目导入创意设计部。创意设计部负责项目的筛选和统筹,根据项目的规模、类别、进度等,导入到创意设计部不同团队中。

(3)项目传递:相关专业副经理与项目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课程教师等,将部分项目依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进一步传递到项目制教学中。项目的选取最大限度地覆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和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并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执行保持协调。

(4)项目设计:各设计小组在项目负责人带领下对项目现场进行前期考察,搜集现场第一手资料;与客户进行沟通,明确客户要求,商定服务内容及时间进度等;再通过案例调研、资料分析,制订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

各团队对设计任务书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和归纳。每组拿出若干方案进行内部汇报,由项目负责人进行方案点评,同时给予修改建议;最终在所有方案中筛选出1~2个优秀方案提交给客户,听取客户的意见进行修改,直至方案的最终确立。

(5)后期制作:设计方案确定后,根据项目成果的提交要求,进入到后期制作部进行模型、效果图、动画、文本等制作。

(6)项目验收:设计成果制作完成后,提交甲方验收,由项目负责人完成与甲方的沟通,完成项目的管理与跟踪。甲方审核通过后,企业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完成各团队的工作成绩评定及项目补贴发放。

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都有企业设计师和专业教师进行跟踪,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指导,将课堂知识教学融入到项目设计过程中,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项目制教学。

(7)项目成果转化:项目成果的转化包括项目教学作业转化为项目成果;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①项目教学作业转化为项目成果。项目制教学中完成的学生作业,完全按照甲方及工程质量要求完成后,返回到项目开发部,递交甲方,将教学成果转化为项目成果。②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项目完成后,项目开发部及任课教师负责将项目类型、成果、核心技术、适用教学对象、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联系等进行梳理,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制教学案例,并纳入专业资源库中。

4.管理制度

“创意工场”的管理制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工场日常运营制度、员工管理制度、校内常驻工场学生选拔制度、教学的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工场设备管理制度等。

工场日常运营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依照企业方法执行上下班考勤管理。入驻工场学生遵守工场管理规定,管理房将学生的迟到、早退、离岗和旷工情况进行登记,如果是以课程形式介入创意工场的学生,考勤纳入学院的课程考勤记录,依照学院学生守则规定进行处理。

常驻学生的选拔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推荐确立初期人选,接着由校企双方通过笔试、面试等考核确定最终名单。年度考核优秀的学生毕业后择优进行聘任,转化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教学的课程管理和评价体系。董事会制订创意工场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项目制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新的教学模式。对应新的教学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创设多元评价机制。基于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与职业岗位能力评价相结合,实施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双考核”制。考核及退出制度建立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有别于课题内的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同时也是工场项目的正常运行和开发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7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8

一、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是一项新的探索性工作,在实践中,专项资金的申请、安排、拨付和使用等环节还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环节存在的问题

1、项目申报门槛较低。一是项目的科技成果要求比较低,5年内取得的科技成果鉴定、评审意见、获得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保护期内的专利权,都可以作为项目的科技成果。有的科技成果取得时间与申报时间间隔较长,比如发明专利权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为10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有的科技成果可能不再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但是也符合申报条件。二是申报项目没有要求实质性开始动工建设,只要是制定了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并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就可以提出申请科技成果专项资金。三是一些已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的项目,本来不属于扶持范围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通过简单的包装,也申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每年申报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都很多,有的项目当年安排不过来,只能延后到第二年安排。从调研的37个项目来看,扶持资金总额为900万元,平均每个项目扶持资金为24万元,每个项目得到的扶持资金较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

2、项目申报材料不规范。一是项目申报材料要求比较简单。在项目申报材料中只有申请表是原件,其它附件材料都可以是复印件,也没有规定受理申报部门要对材料的复印件与原件进行核实。二是项目投资估算不合理。一些项目高估总投资,最明显的是高估项目的流动资金,有的工业项目流动资金占项目总投资一半以上。一般来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基本是基建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要占比较大的比重才比较合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有的项目实际建设规模比申报材料的建设规模要小,实际总投资比计划总投资也缩小了。三是没有提供审计的会计报表。如果项目使用企业自有资金建设的,要提供企业上两个年度和最近一期的会计报表,但是没有明确规定会计报表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从申报的项目来看,一般项目没有提供审计过的会计报表。

3、缺乏对从事申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中介机构的管理。申请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由项目业主提出申请,填写资金申请表并附上有关附件。但在实际项目申报中,有的项目申报材料是由中介机构组织编写,项目申报成功,取得专项资金后,项目单位再支付给中介机构咨询费。从事申报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并且没有统一明确的收费标准,一些中介机构存在乱收费现象。

(二)项目评审环节存在的问题

专家评审意见是项目是否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参与评审的专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独立、客观、公正对项目进行审查,但是,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任务都很重,有的专家半天时间要评审二十多个项目。有的项目所处技术领域的专家专家库里还比较少,只能由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评审。由于参评的项目多,涉及的行业范围广,专业性强,而参加评审的专家人数少,专家掌握的行业、专业有限,不可能对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建设方案的可行性、预期社会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等项目情况都很熟悉,进而影响到项目评审意见的权威性。

(三)在专项资金计划审批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审定、专项资金计划下达之前缺少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从项目单位开始组织申报材料,中间还要经过转报、项目初审、专家评审等环节,才到项目审定、专项资金计划下达环节,项目实施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特别是一些重点项目,未经过查看项目单位的现场情况,不了解项目实施进展的具体情况,不了解项目单位是否具备项目实施的能力。这样,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专项资金拨付环节存在的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存在专项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问题。目前大多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专项资金拨款流程为:省财政市财政县财政项目单位,专项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多,有的县财政比较困难,存在专项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问题。通过对37个项目的调研发现,专项资金到达项目单位账户平均天数是166天,其中半年以上的项目有13个,最慢的达到了527天。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全额拨付到项目单位,影响了项目建设的实施,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可能会导致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在专项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前要对项目进行检查,可能会产生有的项目已撤销或停止建设,还向该项目单位拨付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问题。

(五)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项目情况看,多数项目的专项资金用在项目建设方面,或用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贷款贴息。部分项目的支出不符合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用于支付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等。多数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没有做到专账管理。

(六)项目验收环节存在的问题

项目验收是检查项目是否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内容,是否交付符合预期的工作成果。通过调研发现,项目验收工作不够重视,有的项目已建成投产多年,但是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组织验收,或因有关部门工作繁忙,未能及时组织验收,影响了项目正常的结题,也影响了项目的后续跟踪管理。在建成投产的35个项目中,经过验收的项目只有13个,验收率只有37%。

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要充分认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扶持、公平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为了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项目申报环节的管理

1、提高申报门槛。技术成果应当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先进成熟,能显著提升本省产业技术水平。一些技术含量一般的项目不列入扶持范围,鼓励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尽早进行产业化,缩短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的有效期,对于较长时间前取得的科技成果可能不具有经济价值,不能申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逐步减少对一般项目的扶持,改变目前专项资金“撒胡椒面”的现象,真正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2、规范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工作中介的管理工作。培训一批从业人员,认定一批专业中介机构,明确规定项目申报工作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负责,并与物价部门商定收费标准。在项目申报材料中应提供项目申报机构的营业执照、资格证书和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由中介机构,管理部门可不定期对申报项目进行抽查,一旦发现虚假情况,要对从事该项目申报工作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取消该机构和有关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在项目申报源头上保证申报项目的真实性。

(二)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制度

1、扩充完善专家库。吸收更多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项目评审,也可以吸收省外知名专家进入专家库。参与评审的专家要对所审查项目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所涉及经济领域、市场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具有权威性。专家库要能够实现对入库评审专家的动态管理、随机抽取、自动语音通知、自动回避、抽取过程严格保密和严格时间控制等功能。

2、改进评审方式。专家评审可以采用集中评审与实地评审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项目可以在集中评审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对于外地专家参与项目评审,可以采用网上评审、函审等评审方式。对于重大项目,可委托工程咨询机构进行评估。

(三)完善专项资金计划审批管理

在项目审定、专项资金计划下达之前,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调研,特别是重点项目,要了解查看拟扶持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项目的工程建设情况、技术开发能力、资金筹措情况、项目实施配套条件和生产经营状况等。把调研拟扶持项目工作做为项目专项资金审批安排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扶持工作的主动性,使专项资金真正能够用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完善专项资金拨付管理

通过调研发现,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到位时间滞后,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要研究制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使专项资金安全、快速运行。加强专项资金拨付管理,减少资金流通环节,规定每个环节专项资金拨付时限,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如何直接补助到项目单位,避免专项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情况的发生。在专项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前,应当加强对项目检查,对因故撤消或中止的项目,应当取消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收回支出预算并停止拨付专项资金。

(五)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9

(二)加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加快推进既有公路桥梁养护、检测和新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总结,确保课题研究按序时进度计划如期完成。加快推进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城市客运运营与服务技术、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技术等专项研究并取得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养护和安全高效运输等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力争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成果实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

(三)加强成果总结与转化应用。加强已有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通过深化研究、试点应用、综合集成等形式,研究制订技术标准、指南和指导意见,促进成果标准化与推广应用。认真组织学习2010-2012年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汇编,加强成果推介和技术供需方信息交流。探索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措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在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环节,加大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力度,限制和淘汰落后技术,突出科技成果研发和应用单位的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考核,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四)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与技术培训。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养护中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示范。重点开展旧路面废料循环再生、温拌(橡胶)沥青路面、新型护岸结构、运输组织智能化等技术示范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规模应用。加强技术培训,结合年度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沥青路面养护、桥梁安全监测和节能减排等领域进行专题培训,及时宣贯近年来研发的新技术,促进全行业技术进步。

(五)建立交通地方标准工作体系。组织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申报年度标准制修定项目,组织各个标准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在此基础上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地方标准”的相关制定、和宣贯工作;协助做好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的宣传、实施和培训。

(六)加强交通计量检定工作。贯彻落实2013年交通工程专用检测仪器检定校准、公路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等计划并组织实施。认真组织各项计划实施的中间检查和年度总结,做到年初计划下达,年中抽查检查,年底总结,确保计划落实,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

(七)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开展2013年度省QC小组优秀成果申报推荐工作,促进优秀QC成果在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工作,促进QC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配合开展省交通设施产品抽检工作。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科普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管理工作。

二、信息化工作方面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建设、运维长效机制,加强对信息化标准的执行及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信息化部门要主动协调各业务部门加强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和前期设计工作,并逐步建立完善稳定的协调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有效推动各信息化项目加快实施,不断提升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着力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加快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数据采集处理,整合交通出行信息资源,提升门户网站和96196交通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智能公交信息化建设交流和技术指导,强化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提高IC卡刷卡配置率,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稳步推进城乡公共交通省域“一卡通”建设。加快推广全省出租汽车“一号(96520)召车”服务和手机自助招车服务。

(三)加快推进交通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把握行业特点和关键环节,依托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我市甩挂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重点运输过程监管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车载终端和监控平台的双达标工程,强化重点营运车辆GPS联网联控管理,建立道路运输市场动态运行信息监测体系。配合省厅完成“北斗双模”车载终端安装任务,并在“二客一危”、重型载货、半挂牵引等车型中大力推广应用,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

(四)协调推进水运信息一体化建设。推广内河航道便捷过闸系统,推进水路交通运输情况监测预警、船舶电子签证等研究工作。加快“平安航道”调研和分析研究工作,依托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完成盐河航道智能信息化整体架构设计工作。全面推进内河水上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12395内河应急指挥接处警软件系统在重点水域海事机构部署工作,强化重点渡口视频监控,完善内河水上应急资源信息库。加快推进内河港口信息化建设。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10

“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空间。”朱焘说。第一个数字是我国出口产品中90%都是贴牌生产,这意味着每年要上交天文数字的专利费,得利却是薄如纸的血汗钱;第二个数字是我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率不到10%,这意味着,90%的科技成果没有被产业化,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为缺乏设计。

“我希望经过20〜30年,能够把这两组数字倒过来。”朱焘说,尽管过程很艰苦,中国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首先就要有设计。

那么,在良好的政策背景下,现阶段的工业设计能否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服务平台的作用;在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转变的过程中,各地产业园区和基地如何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朱焘进行了深入交流。朱焘一再强调:“工业设计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器和引擎。我们不能孤立地搞工业设计,不能闭门造车,要从实际出发,要开放。”

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器

许传朝:当前,许多国家都把工业设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十二五”规划中,工业设计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您认为,这将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创造哪些新的机遇和发展条件?

朱焘:“十一五”规划曾经提到:“要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这句话当时给了我们很大鼓舞;在“十二五”规划中,有6处提到“工业设计”和“设计”,最重要的一句是:“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这句话非常重要,将工业设计提升到了新高度。

战略转变是最大、最重要的转变。工业设计的内涵、理念和方法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外已经发展了150多年,国内才宣传了30年,这更体现出迫切性和重要性。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物与物的关系到人与物的关系,强调把科学技术与艺术、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等结合起来。所以,我一再讲工业设计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器和引擎。

这样的战略性转变也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科学发展观时很兴奋,以为工业设计很快会受到重视。实际上,这个转变是很艰苦的,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接受。相比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设计是横向的,它是综合、基层的创新,可以说涉及到了所有产业。

许传朝: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11个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为工业设计发展保驾护航。《指导意见》出台一年来,业内的落实情况怎样;还有哪些问题?

朱焘:《指导意见》前后两三年,特别是最近两年,工业设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广度上,各地工业设计园区在不断建设,已经命名了一些示范基地;各类活动、比赛、论坛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地方在建设计博物馆;协会成员大幅增加,专业设计公司发展很快。从深度上,工信部对工业设计非常重视,交给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专题研究也越发深入,例如部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认定的管理研究、工业设计发展指标体系及统计分析基本框架研究等,还有一些地方开始研究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对接。

尽管如此,有些问题依然不能忽视,很多企业对工业设计认知度不高。当企业发展很快的时候,它会认为不需要创新和设计;等到困难的时候,想创新、想设计,却没有钱。此外还有缺乏机制和长远观念、综合性人才等问题,机制问题使企业危机感不足、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抄袭、模仿不仅打击了创新,对民族更是一种伤害;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要向高端综合方向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打击入手,要动真格的,不能做形式;其次,堵住抄袭、模仿之路;第三,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此外,虽然《指导意见》的政策非常好,但还不够细致,现在,广州、上海、深圳等省市都在出台自己的政策,我们相信,《指导意见》贯彻的时间越长,就会有越多的动作。

将园区变成“鸟巢”

许传朝:在广东、江苏、大连等地区,工业设计已初步形成产业,产业基地也初具规模,产生一批有国际知名度和核心创新能力的设计公司。您认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生态是否已经成熟?

朱焘:工业设计园区一直是我很关注的问题,从中国第一个设计园区无锡工业设计园区开始。园区能带来集聚效应,通过政府的力量来招商引资。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还倡议成立了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各地园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此外,园区建设要努力把工业设计和专业设计结合起来,也就是横竖结合。工业设计协会也常和家电协会、家居协会、电子协会等专业协会联合一起搞活动。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工业设计的发展比较快,比如江苏、浙江、上海、青岛、大连,园区建设确实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许传朝:您认为,如何发挥园区在推进产业发展中的聚集效应;哪些地区走在前列;园区的竞争力应该从何体现?

朱焘:集聚起来是为了有效应,但不等于一定会有效应。所以,在建设园区时要做到两点——建好园区,还要建“活”园区。不仅要把公共服务做好,例如专利咨询、法律咨询、信息交流等,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办园区,不能把园区当成一个封闭的城堡。

工业设计本来就是开放、集成的,因此要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所以工业设计园区是“鸟巢”、是孵化器,也是一个小社区,甚至是一个交易所。这样才有互相辐射的能力。要有共鸣、多赢、开放合作的思想。

现在,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已经有了26家园区成员。我们一直在研究,做示范基地到底应该示范什么?这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实用。

协会是资源整合者

许传朝: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表示:“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和科学技术支撑。”在您看来,体制机制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焘:这句话非常正确。如何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是一个大问题,也牵扯到体制机制问题。所以,创新要涉及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反观现在山寨缺乏管理、假冒伪劣横行的现状,如果连知识产权保护都不动真格的,还谈什么创新。

许传朝:在发挥工业设计聚集效应,推进我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协会在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和行业发展中又做了哪些有益尝试?

朱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是一个特殊的协会。过去,95%的成员都是学校的学员和老师。从我主持工作以后开始倡导产学研结合,逐步开始有一些企业加入。

协会的职能是桥梁纽带作用,一边是政府、一边是会员。以前工业设计没有上级部门管理,纽带“连”不起来,桥梁上面没有人走。经过我们苦苦地宣传和探索,体现出了协会的作用,总结起来是“6个促进”和“一个加强”:

第一是促进观念转变,这是思想创新,现在业内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还不够,协会就用大量的实例来宣传其重要性;第二是促进政策创新,也就是机制创新。例如试点、比赛的促进,督促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细则,促进政策创新和落地;第三是促进“政产学研商经”六结合。“商”是我们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要形成真正的产业链,没有“商”是不行的,只有六方紧密结合才能形成市场;第四是促进交流提高,包括对外交流。为了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会成立了维护知识产权的工作委员会,还即将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发挥咨询的作用;第五是促进设计资源整合。我们和很多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办基地、办中心,把设计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地为设计企业提供服务;第六是促进上下沟通,这是协会的职能之一。相关部门必须要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政策之后,更要保持常态的沟通。

“一个加强”是指加强协会的内部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行业自律。我们的思想、作风、方法和组织都要适应新的要求和规范,协会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政府部门、为会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总编观察

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钥匙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11

1我国交互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国的交互设计教育依照传统的大学教育“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运行多年之后,所呈现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断档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比较陈旧,设计公司更偏向于招收有设计经验的设计师而非应届生,这就导致了设计专业应届生找工作更加困难。第二,教学模式和方法不适应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求。[1]现行的教学模式着力点在于知识的横向面广,缺少“纵向”的深度。导致学生缺乏深入钻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设计实践项目的历练。第三,交互设计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就业面非常之广,现行的培养方案中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培育,毕业生缺乏差异化竞争力。[1]因此,转变设计人才培养思路:摒弃“流水化”“趋同化”培养理念,强调“个性化”培养、“差异化”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为中心转变是高等学校交互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多样化、互利共赢的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培养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高校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也都拥有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和条件,任何一个培养主体都不能够有效掌握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必须依靠其他的主体提供支持,形成协作效应,共同达成人才培养目标。[2]交互工作室设立的初衷即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设计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设计业务素养。依托交互工作室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很多途径的有机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设计业务素养。

2.1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交互工作室的日常教学中,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按照项目要求综合化高的特点(设计比赛、企业实题项目),教师须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跨学科联合”“校企联合”“校地联合”;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举办专项讲座、定期聘请设计师指导、跨专业聘请教师指导教学、出访参加高水平工作坊等,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学精、学透。围绕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设计水平和行业敏锐度。将之前担任一两门课程的教学转变为全面负责指导设计课题,这就要求交互设计的教师不仅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也应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与跨学科的综合与理解能力,并能了解和把握国际上学术发展的前沿与动向。[3]

2.2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相互转化

以设计项目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作支撑,很容易流于表面导致课题研究缺乏深度,每年的学生流转造成做课题成为机械化的重复工作,无新意,更无成果。因此,需要建立教学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以教促研,把每年的教学成果进行累积,转变成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践平台与支撑材料。教师可以借由参加设计大赛等实践教学成果来申请相应的科研项目。此外,如果教师先期已确定了自己的科研项目,即可以将科研项目带入工作室教学当中,成为教学实践项目。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拿项目成果参加相应的设计大赛,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

3综合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设结合交互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特点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工作室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包括工作室考核(教师考核)与学生评价两个部分。

3.1工作室考核重点

在于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平衡以及工作室运行和管理的积极程度系部应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将论文、项目、指导学生获奖等方面综合考量。根据每个工作室的特点,评定论文、项目、设计比赛的等级,制定归纳出相应的核算方式。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以分数累积的方式考核工作室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这样的量化考核分数可以作为工作室运行良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亦可以作为年终教师奖金发放的评定标准,同时也是下一届学生选择工作室的重要参考标准。量化考核的目的是激发工作室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学生评价的初衷是以评促学

学生评价的本质就是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判断和认定。工作室的学生评价机制建设应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学生评价指标从单一的考试分数的结论性评价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为了发挥其激励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4结语

教学模式改革不仅仅是纸面上的设计和臆想,更应该把功夫下在日常的工作落实当中。只有所有的教师、学生都将自己作为改革的参与者和支撑者,才能将改革深入、扎实地推进。因此,制定规则和制度固然重要,执行和监管更不可松懈。教育不容马虎,改革中的教育更需坚持。交互设计的本科教育任重而道远,交互设计专业必须不断改革和制定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自主学习的开放性、增强校企合作深度、制定产学研互利共赢实践教学模式等。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同时制定监管和考评措施,并坚持执行和不断完善下去,交互设计专业才能培养出更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胡轩魁,吴艳,薛梅.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摘编[J].中国地质教育,2010(2).

[2]史金联.局校合作机制下气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4(12).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12

2劳动密集型微利中小企业适用的工业设计转型模式

每个企业状况不同,拥有资源、具备能力千差万别,转型策略不能生搬硬套。不同企业,应根据具体综合情况,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

劳动密集型微利中小企业往往只专注某种低技术量大的产品,材料单一、技术层次低,当成本上涨,需求减少时就会受到生存威胁。而且因其规模小,缺乏资金、人力、物力资源,无法支持突破性产品设计开发,并改变生产工艺、设备与之配套生产。因此针对劳动密集型微利中小企业,提出产品拓展型工业设计模式,其核心为“利用现有资源,转换产品策略”。首先通过企业研究,依据其现有条件,制定新产品策略及营销策略,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计划。从“低技术、低成本、低价格、低端”产品转向“低技术低成本、高附加值”产品,从而达到不用太大投入获得独立创新产品、进行品牌建设的目的,实现转型升级。

设计策略上,明确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为产品核心价值,利用企业现有材料、设备、工艺进行生产。根据产品核心价值理念,以不同主题进行系列产品设计。每个系列包含多个单品,每个单品再根据细分市场的不同人群、定位、地域文化,衍生出不同尺寸、色彩、装饰图案的款式。由于此类产品技术门槛低,非常容易被他人复制,陷入不正当竞争,因此必须进行大量衍生设计,快速迭代推出新品种、新花式,同时满足企业产能。企业应在内部储备装饰设计人员,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3产品拓展型工业设计辅助劳动密集型微利中小企业转型案例

该企业为东莞某塑料薄膜加工企业,主要产品为塑料薄膜包装袋,出口日本订单规模曾为国内最大,其单件产品盈利只在分厘之间,近年因日本订单减少,材料、人力成本上涨,即使拿到订单也是亏本运营,急切需要转型。以下为以产品拓展性工业设计模式辅助其转型的流程。

3.1分析企业现状

首先,从企业各方面入手,例如现有设备、工艺、材料、资源等等全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3.2寻找市场突破点

其次,从国际政策支持、市场趋势、消费需求等方面寻找市场突破点。

3.3进行品牌策划

基于前期分析研究的结果,以文化概念作为特征的营销策略,统一销售渠道,建立产品系列,实现品牌建设。

3.4系列产品设计

最终,以“低技术低成本、高附加值”为产品核心价值理念,进行系列产品设计,保持风格呼应特征,并根据功能系列话、主题系列化进行不同系列的设计拓展。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篇13

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式有很大改变,技术更替频繁,产品周期缩短。这就要求企业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寻找那些潜在的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并采取相应的创新战略和策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构建无疑对河北省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由弱趋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如何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已成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热点问题。科技成果转化通常以科技成果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合作各方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因此,所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指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之间的联合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合作机制,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市场机制、保障机制、风险机制和利益机制等。

目前,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很多,研究面较广。但这些研究大多以观点陈述研究、理论研究与探源研究、综合性研究居多。而针对现有模式的实践性研究、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性研究较少。本文以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从保障转化平台在成果转化中体现实效性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河北省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的主体地位仍需加固

河北省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07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64.1亿元,比2006年增加29.4亿元,增长21.8%。作为科技活动核心部分的研究与发展支出达到90.8亿元,增长17.6%;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0.66%。

按部门来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127.7亿元,科研院所支出为24.2亿元,高等院校支出为9亿元,分别占全省77.9%、14.7%和5.5%。在全省科技活动核心部分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总支出中,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经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69.6%、22.5%和7%,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比较稳固。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现在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不少企业还未走出原始积累之路,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承担因技术创新的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

(二)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仍需调整

河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阶段,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己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但在科技体制上,由于政府及其所属的高校、科研院所掌握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导致了政府机关对企业的过分制约,而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的自主决策难以实现,形成了被动接受成果、无力技术创新的局面,科技与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许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阁,无价值的“科技成果”强力推行,而且科技信息交流不畅,成果共享不理想。

(三)风险的承担与转移力度不够

政府、金融部门、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在对风险的态度和承受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风险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投资风险过多地停留在企业或政府手中,知识产权风险更多地集中在科研机构手中。由于投资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之间缺乏相互衔接和风险转移的协同机制,在风险的承接过程中难以承担,或者发生转移,结果在利益冲突中引发合作的短期行为,最终导致成果转化环节受阻而难以实现顺利转化。

(四)政策激励机制有待落实

为促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早在2003年,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提出一系列组织措施,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兼职或者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农村经济组织,独立或者联合建立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试验基地、工业性试验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孵化中心以及其他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机构。尽管河北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实施细则不细,落实的力度也不够强,实施效果仍有待提高。

(五)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尚需完善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此外,企业对中介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多数成果转化制度不健全,设施不完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陈旧,运作机制不活,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直接对成果转化机构的商业信誉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无法形成为各方所信服的公信力。

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现状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由科技投入为前期成本, 科技产出为后期效益的系统工程。成果转化涉及各行各业,不仅需要产业、金融、法律政策等支持,还要求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媒介。2006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通过建设“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就全国而言,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在生产中稳定使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不足20%,最后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市场中介。因此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搭建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专家的信息,忽略了专家在科技成果创造、转化及跟踪服务中的作用。(2)提供的企业需求信息不全面,一般只有技术和资金需求信息,没有人才需求信息。(3)企业与科技成果孵化期阶段的互动性不强,缺乏企业的主导性。

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设计原则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切人点应定位于服务与指导,针对成果转化的不同特点和阶段,突出不同的运作模式。河北省通过建立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平台和11个子平台(河北省包括11个市),达到平台之间紧密合作,确保平台的资源共享、高效运行。该平台的设计采用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成熟的技术,网络设计结构合理,在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网络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避免重复建设。(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根据整合科技产业化所必需的各种资源的需要,结合自身和创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稳步推进。(3)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充分整合、利用、发挥各关联的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各协同单位必须联合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同时,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这既是维护科技企业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建立科技创新转化体系的必然选择。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1)稳定性。要保证网络带宽及服务器性能,对相当数量的并发请求能够给予正确响应,并保证在断电情况下,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2)安全性。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在建设数据库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安全性。(3)易用性。平台结构清晰,设计风格统一,用户使用方便;(4)开放性。分中心根据所给予的用户权限正常接入数据库系统,修改其所属内容,实现数据共享;(5)扩展性。适应需求,易于升级。(6)兼容性。在应用程序使用平台上兼顾各种操作系统的要求,适应多种硬件平台,使软件系统不用进行重新的移植就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平稳运行。在网络设计构建中,我们要严格遵循以上设计原则。

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网络结构设计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整个逻辑结构按照功能可以自下而上划分为基础层和运营层两个层次。基础层为系统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及数据交换的网络平台,运营层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层面,根据企业及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见图1)。此外,信息安全及系统运行监控与维护系统贯穿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各个层次。整个系统采用B/S体系的结构建设,有利于省中心节点与各市分节点的信息系统互连,实现“安全数据共享,可信业务互连”。后台数据库根据需求采用Oracle或MS SQL Server。

网络结构设计是对网络进行抽象、描述网络中主要连接设备和网络计算机节点分布而形成的网络主体框架。在本方案中,采取一个中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多个分中心(各地级市子平台)的结构设计。各分中心作为镜像站点在获得中心网站授权后,将中心网站的相关数据库完整地下载到本地站点服务器上,建立一个与其内容同样的数据库,且不作任何改变。镜像站点的用户可以在镜像站点上获得与中心站点完全相同的信息服务。当然,可以通过权限的分配将系统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功能分配给各个分中心。原则上,镜像站点应该拥有与中心网站相同的数据,并与中心网站保持同步更新。

采用一个中心,多个分中心的设计方案,依托科研院所现有网络中心合建或自建科技转换平台网络中心的形式,构建省级网络中心,其他分中心可以根据资金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建、合建或托管(见图2)。各级中心作为信息运行的承载平台,涉及众多不同的应用及众多用户,考虑到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带宽问题以致影响用户的正常访问,可以采取多个出口,分别接入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例如,同时接入Cernet、电信和联通。

五、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关键功能模块

采取“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即各参与单位(中心、各地市分中心及各企业)共同确定资源建设的重点,统一标准、格式,分工实施,统一。

在首期建设实践中,主要建设“6大子系统”,着重进行数据库建设。系统可提供的主要服务如图3所示。

1. 科技信息、科技政策。国家有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法规和服务的有关信息,指引各创业企业熟悉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办事流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要汇聚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网址链接,从而使企业和用户可以方便地跳转到其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针对性的遴选技术含量高、可行性强、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和有关信息。

2. 专家跟踪服务。汇聚多类领域的专家,并按其所长进行分组,构成各个专家咨询子系统。通过网上运行与网下专业服务相结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点推荐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跟踪服务。

3. 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子系统包括成果、成果展示、网上登记共三个模块。为推介科技成果、寻求项目合作、专利技术提供信息和支持。通过网上登记,不仅可以寻求合作信息,还可以根据要求对科技成果、科研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并组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行科技项目研发、技术攻关、企业诊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策划、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及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接受委托和举办科学技术交流会。

4. 成果“送货上门”。主要是开展成果推广服务,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主动将成果送到企业手中,通过出售和合作等多种开发方式达到共赢。

5. 项目融资。提供企业发展及项目融资咨询服务。包括投、融资项目策划;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论证;帮助寻找投资资金,提供融资策和融资服务。

6. 技术培训。技术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在科技成果转换工作中,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企业组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

六、结束语

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构建模式只是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构想,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例如数据库设计、建设经费、平台管理模式,等等,在本文中就不再一一叙述。当然,对项目和企业的评价,对项目的定位跟踪服务,对项目的送“货”上门,对实施阶段的指导等活动是该平台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致力于规划设计出一个推动科技成果的真正的“转化平台”,不断承担技术吸收和转化推广的职能,并以此为平台,源源不断地吸收新技术,孵化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戴新明.湖北省农业科技推广信息系统研究[D]2005.

[2]孟欣.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框架思路[J].科技与经济,2006,(4).

[3]李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

[4]李晓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

[5]梁平,孔令章.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和服务体系思考 [J].特区经济,2008,(8).

[6]黄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研究[D]200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erves the Platform in Hebei Province

Wang Jianjun, Liu Yulin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