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实用13篇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1

“现实地图”本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每个人从他的个体感知和体验构建的,对世界的独特表象”。借助这个概念,提出绘制一幅十精神进企业的“现实地图”,意思就是对照十精神,进一步提升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载体和功能。

首先,确定“经度纬度”。即在深刻理解把握十精神丰富内涵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准确定位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丰富原有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安全理念、质量理念等。

其次,体现“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即企业文化的特征。要通过贯彻落实十精神,进一步打造并形成企业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民族性特征、融合性特征、人本性特征、系统性特征、个性化特征、自觉性特征、实践性特征、传承性特征、创新性特征,等等。

第三,画好“等高线”。“等高线”即企业文化的结构。企业文化结构可以划分为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每一层都是一条闭合曲线,以精神层为中心圈,依次由内向外,这样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等高线”。十精神进企业必须先从精神层开始,即先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思想认识,实现企业精神理念的转变,进而促使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转变,最终使十精神落到实处。

第四,着好“颜色”。在“现实地图”上,应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企业文化的四种载体,即主体载体、组织载体、制度载体和物质载体。十精神进企业必须首先注重主体载体一―人,尊重人的价值,使十精神“入眼、入耳、人心、入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标清“符号”。即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的各项功能。企业文化的功能包括企业战略的指导功能,企业发展的推动功能,企业意识的导向功能,企业主体的凝聚功能,员工士气的激励功能,思想行为的约束功能,人际关系的功能,人力资源的开发功能,服务社会的感应功能等。要通过学习贯彻十精神,促进企业文化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开启“原点思维”

所谓“原点”,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而确定的具有某种功能和意义的中心点(基本点),或是某一事物的起始点。而“原点思维”就是围绕“原点”,始终突出所要实现的目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使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例如:战争的“原点思维”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思考军事问题,时时刻刻不能背离这一“原点”。

我们学习贯彻十精神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用十精神指导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企业文化,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这就是十精神进企业的原点思维。

“讲实学、重实用、求实益”可以做为开启原点思维的方法和路径。讲实学,就是学有所进,这是开启原点思维的前提。十精神进企业,就要着眼于企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做到主动学、认真学、深入学,真正领会十精神的丰富内涵,真正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重实用,就是学有所用,这是开启原点思维的关键。学习型组织建设进行不少年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不是在建设学习型组织,而是在“组织学习”。即便如此,也有相当一些企业“只学不习”,也就是不重视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学习贯彻十精神,要将十精神真正变成企业的文化和习惯,使之内化于心、融化于情、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显化于物。求实益,就是学有所获,这是开启原点思维的根本目的。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十精神进企业必须体现为企业的实际行动。十召开以后,同志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此,我们在十精神进企业的过程中,必须讲实际、干实业、创实效,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确立“核心坐标”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2

(二)传承性

小型企业文化主要是连续性和传承性的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经过漫长的发生和发展演化过程而形成的。小型企业文化都是在改良、发展、完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企业文化,都会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和制约。因此,这种不同的区域小型企业文化之间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过程上、时间上的延续性特征,在小型企业各自吸纳了不同的其他文化时,他们在长期发展历史的中承继了不同的传统文化,这就是地域文化传承性和连续性特征的作用效果对小型企业文化影响的。

(三)可塑性

小型企业文化代表了这个地域的典型的和突出的文化特征,一旦形成便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小型企业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可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但小型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通过传播、交流等方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在精神文化领域的不断深化与升华,小型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在类型上、内容上、结构上的日趋合理,这些都体现了可塑性的特征,同时从主观上引导小型企业的产品设计,并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

(四)多元性

地域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小型企业文化的差异性。第一,全国各省份或地区都有不同的社会地域文化类型,产生繁多的小型企业文化种类;第二,小型企业文化对地域文化的表现方式主要是是语言、艺术、民俗、宗教等;第三,同一地域的小型企业内存在不同形态的文化差异性特征,小型企业文化之间也存在着语言、艺术、民俗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又不仅仅表现在不同地域小型企业文化之间,在不同省份、不同地域,小型企业的内部也存在多元性特征。

二、地域文化对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观念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通过个体经济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区域经济的发展,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是个人作为小型企业的主体,在一定社会生活的区域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小型企业全部员工的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等都会受到小型企业的环境影响。每个员工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攀比效应,呈现出一定的示范和模仿效应及小型企业价值观的约束,因此,在小型企业中每个员工之间会形成一种压力,使每个员工不断提出新示范和模仿的目标,从而使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直接作用,而通过媒介的传播会产生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二)当代性对地域文化在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中创新与进步的影响

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当代性,进而影响到小型企业产品包装的发展。小型企业产品包装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有两种形式:第一,地域文化对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的当代价值观有助于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并获取利益。第二,地域文化对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外来技术引进的影响。小型企业通过物质文化内容影响并引进外来技术。小型企业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与外来技术的接受能力有紧密的关系,如果小型企业引进的技术水平与本企业发展水平相差过大,则会加大吸收与引进技术的难度。如果小型企业引进的技术文化同本企业发展水平相差不大,使引进的技术能够快速吸收并产生生产效率,实现小型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地域文化在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中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对地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习惯实现的。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第一,可以通过人们的意识形态来影响地域的经济活动交往。产品包装形象主要倾向于人们道德上社会交往活动和规则。另外,在制度变迁和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机会主义还可以弱化人们行为,如偷懒行为的道德行为等,由此可以促进和增加制度所产生的绩效。第二,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与习惯,甚至可以起到协调、代替正式规则的作用,从而使小型企业降低运行交易的成本,促进小型企业发展。

(四)地域文化在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中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对小型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起到直接作用,而小型企业文化通过小型企业管理来产生作用。小型企业管理的良好的合作意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它能够使利益的矛盾逐渐消融,减少企业各环节之间摩擦行为,使生产经营功能得到提高,提高小型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

(五)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小型企业在社会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都是小型企业文化的独特特征。小型企业文化理念具体反映小型企业的宗旨、道德、精神、经营和价值观等,是企业在社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内部和外部的多种行为的企业文化,具体反映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制度、宣传活动和企业内部文化活动及模范人物、特质状况、识别标志、文化传统等等。是在长期社会经营发展过程中小型企业维持企业生存、提倡企业精神的结果。一个小型企业的文化特征,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特别是这个地域的人文特征和商业特征。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会通过对企业创新、技术发展、企业管理等方面影响小型企业及区域文化的发展,从而对小型企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三、当代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对地域文化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中的当代性在新经济网络中无主次、无边界、无中心、无贵贱,这将对小型企业文化、产品包装形象设计权威带来严峻挑战。地域文化中的小型企业经济的增长一般依赖于资本、经验和苦干精神,部分地域的个别小型企业过分看重经验的结果,缺乏创新、因循守旧。在培训方面与外资企业相比,其投入理念、资金、时间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然而,当代小型企业应向全球吸纳优秀人才,产品包装形象应向全球寻求高新技术,企业设计师们都拥有全球化眼光,小型企业应向全球融合资金。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的当代性对于传统文化局限于“五缘”范畴的家族制企业是最大的挑战,这将利于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品牌形象的基本路径

当代背景下小型企业文化的构建基本上是以小型企业创建者长期的经营思想积累为核心,以创建者的经营决策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治理特点,这种小型企业文化本质是以人情代替制度,抑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创造能力。要克服这种管理和经营文化现象,就必须充分发挥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文化的积极作用,要实现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品牌形象的基本路径主要为四步:第一步:要建立小型企业创造财富的核心价值观,产品包装形象的设计、管理实现小型企业的三大决策分辩。即:小型企业价值观和家族价值观分辩;小型企业利益与家族利益分辩,小型企业经营权和家族所有经营权的分辩等。实现这些“分辩”才有可能塑造真正的现代小型企业文化。第二步:要建立当代小型企业形象工程,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奉献,质量第一创造高效益,讲求诚信实现高境界的小型企业。建构小型企业文化,把管理方式由现象管理深入到灵魂管理,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第三步:要树立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双赢”的经营理念,实现小型企业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的理念;实现小型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抢占市场的理念;实现小型企业敬业和同甘共苦的理念。实现小型企业产品“双赢”的经营理念,提倡人本管理,使员工都要有危机意识和创新理念。第四步:实现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三个转变:第一,小型企业的产品技术向知识型转变。第二,在小型企业的刻苦攻关、合作竞争的企业文化向科技型转变。第三,企业人才竞争向树立、培养、发挥人才能力型转变。

五、结语

(1)小型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文化影响、个体经济意识和个体经济行为上,小型企业产品包装形象设计文化影响小型企业产品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小型企业文化影响区域发展的制度环境、劳动力的供给、企业管理,小型企业文化还会作用于经济活动的软环境。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3

进行战略管理,就首先要对战略管理的时代背景,“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战略管理的背景,是因为战略管理本质上是企业与变化着的背景与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背景不同,战略管理的观念、理论、范式及其应用都将随之改变。”(周三多,2002)当今的时代背景与以往的时代背景,有着较大的不同。为区别于工业经济时代,当今朝代更多地被描述为“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等,无论使用哪个概念,都说明当今的经济背景已经明显的区别于以往的工业经济时代,为便于区别于工业经济时代凸现时代的变迁特征,在本文中将采用“新经济时代”这一概念。

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

新经济时代背景出现了四个重大的特征,被称为“四化”,也即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李维安,2003)。

信息化。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转移的最直接的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的时空结构,降低了交流沟通成本,企业的组织和工作方式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知识化。知识化是新经济时代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知识对价值创造的贡献比例日趋增长。在工业经济时代,以自然资源和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方式,也逐渐被新经济时代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新价值创造方式所代替。知识逐渐成为企业所拥有的真正的异质资源,这种资源不能通过外部市场进行交易购买,不易被转移和模仿,因此成为维持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依赖因素。

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要明显区别于从技术层面所指的互联网的狭义网络化。从组织层面理解,主要是指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的网络化。为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网络组织型的企业将逐步取代以往企业科层式的组织结构,网络组织也将打破以往市场、企业的二元资源配置方式,而成为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企业之间的一种新型资源配置体系。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整个社会各个组织间将形成更加紧密的网络,企业网络组织只是嵌入在这个网络组织内的一个“子群”。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社会现实。社会经济活动、生产要素、最终产品和服务,已经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更加高效与合理的配置。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市场已经没有国内外之分,企业的竞争对手来自全球各地,因此企业战略制定一开始就要从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出发。

新经济特征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一)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迈克尔·波特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竞争优势》中认为,信息技术主要在三个方面改变了企业的竞争内容和竞争方式。首先,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价值链信息技术出现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改变了价值活动的执行方式与活动之间联结点的本质。它同时影响了竞争范围,并重新塑造产品符合客户需求的方式。第二,信息技术改变了产业结构。笔者从“五种竞争力”的角度,定义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这五种竞争力,而改变整个产业结构。第三,信息技术改变了产品与业务范围。大多数产品都兼具实体和信息两项要素。传统上,产品的实体要素比信息要素更重要,然而在新经济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在提品的同时,也提供更多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供

应信息而没有实体产品逐渐变得可能。许多产品也在一般功能之下增加了信息处理的功能。沿用迈克尔·波特竞争景框的概念,国内学者(陈立敏,谭力文,2003)从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景框的影响角度分析认为,信息技术从四个方面改变企业的竞争景框:细分景框缩小,从大规模生产到敏捷制造;地理景框扩大,从区域化到全球化;产业景框缩小,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纵向景框缩小,从纵向整合外包联盟。

(二)知识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知识化是指那些难以编码的知识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核心地位的凸现(周三多,周建,2002)。由于知识要素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占的贡献比例越来越大,与传统的生产要素相比,知识要素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如何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资源的开发、转化、运用,将成为未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将成为制定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这将导致未来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首先,对于企业内部组织而言,企业的管理重心将下移,企业不仅要实现组织扁平化,而且要求组织内部的各组织单元成为具备更大自主决策权的具有半自律或半组织功能的企业微观单位,企业内部根据能力要素的分工更细,同时组织单元间的联络更强,这其实也是企业组织的内部网络化的一种表现。第二,对于企业外部环境而言,为了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要求企业通过股权安排或者契约安排与外部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这其实也是企业的外部网络化过程。通过将企业的内部网络嵌入到更大的外部网络环境中,为企业的知识产生、转移、转化、利用等塑造更好的战略环境。

(三)网络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互赖关系是网络化合作的常态且居于主导地位,正是这种互赖关系使合作各方的经济行为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由此可以认为,网络组织的性质派生出网络组织战略,即“外紧内松”、“厚内薄外”的锁定战略,其特点是对内的吸引力与对外的排斥力并存,表现为成员的准入原则。网络协同效应将成为节点企业之间进行互动合作的基本驱动力量,各个节点企业将凭借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参与到网络组织的分工体系当中。未来的企业不再是独立企业问的单打独斗,而是企业大联合体之间的群体竞争,未来市场份额的分割将在企业联合体之间定格,网络组织将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网络经济时代的“核心一节点”新组织结构中,企业都必须采取更加专业化的战略,才能充当好“部件”的角色,成为企业网络中一个不可替代的节点,从而在网络经济时代生存和竞争。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型竞争战略的特点是专业化、全球化和联盟化,他们之间是紧密相关、环环相扣的,新型竞争战略的特征框架可以用图1表示。

(四)全球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根据南京大学周三多教授对经济全球化内含划分,经济全球化对于企业而言从四个层面产生了影响:第一,是企业需求的全球化。在全球信息化的支持下,消费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和消费自己喜爱的产品,因此出现了跨国界的全球消费需求。第二,竞争的全球化。由于需求的全球化,导致了企业的跨国界经营,进而导致了竞争范围的全球化。第三,供应的全球化。企业的需求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要求企业从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获取,以满足全球需求和竞争的需要。第四,战略全球化。需求全球化、竞争全球化和供应全球化,直接推动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与战略全球化相适应,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全球性的企业边界扩张,从组织能力支持企业的战略全球化,以达到对企业内部资源全球配置的优化状态。在战略全球化的框架下,企业内部要建立和保持三种依存关系,来支持和保障全球化战略的执行。这三种关系分别是:规模的相互依存、企业的运行相互依存和企业的知识相互依存。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4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煤炭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大幅度恶化。现阶段评估煤炭企业资产质量存在诸多问题,资产质量发挥的作用不能明确的度量,对企业整体效益的衡量也仅通过利润体现。学者认为企业资产质量的好坏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取利润的难易程度。但已有研究未形成统一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煤炭行业的资产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以弥补现有研究不足。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资产质量理论分析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变现性、周转能力的综合体现。资产质量表现为变现质量、单独增值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等方面。本文认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产质量主要表现为存在质量、周转质量、获现质量与增值质量四个方面。资产质量的好坏,表现为资产四个特性的优劣,而企业的整体资产质量的好坏则为所有资产在四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从存在性、周转性、增值性、获现性四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和存货相当重要,而资产的变现质量较差,短期内较难获得大量的现金流。此外,长期投资资产较少,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

三、资产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将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用主成分法提取的初等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出方差贡献率和旋转结果。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前7个因子的方差之和占样本方差的83.765%,这表明原来由21个指标反映的企业资产质量指标可由7个共同因子反映。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载荷量出现两极分化,提取的主成分主要有7个:存货因子;周转性因子;存在性因子;获现性因子;增值性因子;增值性因子;存在性因子。综合得分方程的系数以主成份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算出综合得分方程,通过对煤炭行业资产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析,得到综合评价函数。据此可算出每家上市公司的各主成分得分与排名以及综合得分与排名,我国煤炭行业27家上市公司2014年的资产质量综合评价函数得分。其中,平煤股份资产质量综合得分排名第一,上海能源次之,爱使股份最差,资产分布很不均匀,资产质量的好坏也不平衡,有的公共因子较高,而有的公共因子较低。

四、资产质量特征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存在性特征的极端值相差不大,标准差也较小,说明企业之间存在质量相差不大。周转性特征的极端值和标准差相差很大,表明不同的企业之间周转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爱使股份的资产周转性做得很好,而兰花科创最差。获现性特征的极端值相差较大,但均值和标准差都较小,说明大部分企业的获现性得分较平均。增值性特性的极端值相差也较大,均值和标准差都较小,说明大部分企业的值较平均,金瑞矿业增值质量较好,主要是长期投资的投资收益率很高所致。总体来说,周转性的极端值相差最大;其次,对周转性特征影响较大的是存货的周转性;第三,不同企业在管理不同类别的资产时做得程度不同,导致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一。

五、结论

(一)因子分析

资产质量的综合得分排名能够使企业看到自己的资产质量在行业中的所处的位置,为企业管理资产提供一定的依据。各个因子排名可以看出企业在资产质量的某个方面做得好坏情况,在关注本公司重要资产效益的同时,协调好各类资产的比例,使其能够健康发展,创造整体效益。

(二)特征分析

对于每类资产中的四个特征值,周转性比重较大,对资产质量影响程度最大,存在性最低,说明在资产质量的四个特征质量中周转质量的好坏能更多地衡量该类资产。因此煤炭企业应重点关注重要资产的重要特性,比如存货的周转性,企业在了解了所属行业的资产特征后,才能更好地有效管理企业资产,从而提升资产质量。

(三)结论与不足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我们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认识,企业应协调好各类资产的比例,注重优化存货和固定资产,提高资产质量整体水平。然而,本文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选取的评价指标行业性特征较强,我们需要精巧的理论模型和精确的实证设计,以更为全面地分析整个煤炭行业生产链条的资产质量,这些都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陈玉梅 黄安颖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M].北京:对外经贸出版社,2001.

[2]郑永泉,李伟.煤炭行业集体企业资产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煤炭经济研究,2013(2):83-87.

[3]赵海龙.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框架研究[J].管理世界,2010(3):1-4.

[4]陈琪.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重构设想[J].财务与会计.2011(10):30-32.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5

企业特征是企业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相关决策的结果,但是反过来,企业特征也决定了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以合理地预期,对于相同的变化,具有不同特征的企业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资本市场中交易费用的变化是一个系统风险因素,大部分乃至全体上市公司都将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它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要求的报酬率水平,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资本成本。中国资本市场有―个频繁调整交易费用――印花税水平的历史。迄今为止,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已经先后七次调整印花税税率,在这七次印花税税率调整中,2007年的这一次印花税税率调整非常独特。在监管机构的刻意安排下,这次调整几乎完全出乎市场的意料,因此产生了重大的市场影响,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企业特征是否影响到了上市公司对事件的反并应――是否存在某些企业特征,使得具有不同特征的企业对事件有不同的反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基于企业特征的分组研究,以期能够有所发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案本文是一个在事件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分组研究。事件研究通过考察事件发生前后证券异常报酬率(AbnormalReturn)的期望是否统计显著来判断事件造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证券的日报酬率数据,选择上海市场和深圳市场的“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日市场回报率”作为市场报酬率,利用市场调整模型来确定证券的异常报酬率。同时以事件日(2007年5月30日)为事件时刻,选取事件日前后各15个交易日为事件期间,因此事件期间共包含31个交易日。最后,使用截面检验来考察证券的异常报酬率是否统计显著。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根据资本市场研究中数据筛选的一般原则,本文剔除金融行业和保险行业的公司、在2007年上市的公司以及在事件之前被ST/PT处理的公司,同时要求在事件期间至少有20个交易日的数据,得到的样本包含1162家上市公司。研究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统计分析全部使用STATA 9完成。

(三)企业特征变量的确定学术界对企业特征并无清楚明确的定义。为了不失一般性,本研究打算考察这么几个企业特征:规模、资本结构、经营绩效和成长性。对于每个企业特征,本文选择一个量化指标作为它的变量对研究样本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选择位于低端的400家企业组成关于这个企业特征的“低组合”,位于高端的400家企业组成相应的“高组合”。对于两个组合分别利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其对2007年5月30日的印花税调整事件的反应,通过对比分析以判断在低组合和高组合之间,即具有不同企业特征的上市公司之间对事件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1)企业规模变量的确定。根据公司金融理论,本研究使用上市公司的总市场价值作为企业规模的变量。具体而言,考虑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以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各个上市公司由日收盘价确定的“日个股总市价”的平均作为企业规模的变量。(2)企业资本结构变量的确定。对于资本结构特性,选择“资产负债比率”作为其变量。因为从CSMAR数据库中只能得到年报数据,所以采用根据2006年年报计算得到的资产负债率作为变量来进行分组。(3)企业经营绩效变量的确定。能够用来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的指标有很多。考虑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股份制公司的终极目标,本研究选择和股东利益结合紧密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同样,因为从CSMAR数据库中只能得到年报数据,使用根据2006年年报计算得到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变量进行分组。(4)企业成长性变量的确定。对于这个企业特征本研究选择标准的企业成长性指标――“市盈率(P/E比率)”作为变量。具体而言,考虑到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以及只能够获得利用年报数据计算得到的市盈率,因此取2000年至2006年六年的市盈率平均作为最终的分组指标。同时,从总样本中剔除了市盈率为负的33家上市公司,样本规模减少到了1129只证券,但是企业成长性“高组合”和“低组合”的样本规模保持不变,都是400家公司。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企业规模特征对印花税调整事件的反应本文对于按照规模特性分组,得到的低组合称为“小规模企业组合”,高组合称为“大规模企业组合”。对小规模企业组合,企业规模的期望为1371823(千元),而在大规模企业组合中企业规模的期望为16200000(千元),前者为后者的8.47%。通过一个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在1%的置信度下拒绝“小规模企业组合和大规模企业组合具有相同的企业规模期望”这样的零假设,这表明在两个组合中企业的规模显著不同。小规模企业组合和大规模企业组合对2007年印花税调整事件的反应分别见(图1)和(图2)。结果发现,对于2007年的印花税调整事件,小规模企业组合有明显的反应――在事件日(5月30日)之后,可以观察到为负的、统计显著的异常报酬率;但大规模企业组合则不然,在事件日之后并没有观察到有统计显著的异常报酬率,因此可以认为大规模企业组合对事件并没有反应。可见,不同规模的企业对2007~5月30日发生的印花税税率调整事件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小规模企业有显著的反应但是大规模企业则没有反应。

(二)资本结构特征对印花税调整事件的反应本文对于按照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分组得到的低组合称为“低杠杆企业组合”,高组合称为“高杠杆企业组合”。在低杠杆企业组合中,企业资产负债比率的期望为0,3005;在高杠杆企业组合中企业资产负债比率的期望为0.6779,前者为后者的44%。通过一个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在1%的置信度下拒绝“低杠杆企业组合和高杠杆企业组合具有相同的资产负债比率期望”这样的零假设,这表明在两个组合中企业的资本结构显著不同。低杠杆组合和高杠杆组合对事件的反应可以分别参见(图3)和(图4)。可以发现,无论是高杠杆企业组合还是低杠杆企业组合对2007年的印花税调整事件都有显著的反应。进一步地,本文进行了非配对检验,分析在事件期间两个组合的异常报酬率是否有统计显著的差异。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在整个事件期间高财务杠杆组合与低财务杠杆组合的异常报酬率有统计显著差异的只有9天。更加重要的是,在从5月30日至6月6日的6个交易日内都不能拒绝“两

个组合具有相同的异常报酬率期望”这样的零假设。因此本文认为,对于2007年5月30日的印花税税率调整事件,高财务杠杆企业和低财务杠杆企业的反应相同,即企业资本结构特征的不同并不会导致企业对印花税调整事件有不同的反应。

(三)企业经营绩效特征对印花税调整事件的反应本文对于按照企业经营绩效特征分组得到的低组合称为“低绩效企业组合”,相应的高组合称为“高绩效企业组合”。在低绩效企业组合中,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期望为-0.0724,高杠杆企业组合中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期望为0.194。通过一个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在1%的置信度下拒绝“低绩效组合和高绩效企业组合具有相同的净资产收益率期望”这样的零假设,这表明在两个组合中企业的经营绩效显著不同。低绩效企业组合和高绩效企业组合对事件的反应可分别见(图5)和(图6)。可以得到与企业规模特征分组研究结论相似的结果,即低绩效企业组合对事件有显著的反应,但是高绩效企业组合对事件则基本上没有反应。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6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

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用企业产品来诠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来丰富产品内涵,使产品和企业文化之间形成互动影响,互为体现,互为促进。

二、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

产品设计是产品的一种文化创造。产品设计的本质是物的文化设计。以企业文化为指导的产品设计,体现了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赋予产品以内在和气质的美感。

企业文化以其先进性、时代性、深刻性和统一性迎合了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产品设计以企业文化为其指导思想,使产品富于文化色彩;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所要传达的企业价值观、哲学观,在产品中得到体现,传达了企业思想与理念,更好的成为了公众消费的诉求对象。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与产品结合时,会逐步形成企业的产品设计风格,体现出共有的风格和体态。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是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包括坚定的企业追求(企业目标)、强烈的团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三、将企业文化内涵导入产品设计

企业文化引入产品设计从根本上可以考虑将其文化内涵变分为产品的各组成要素,也即将企业文化运用各种丰富生动、灵活多变的设计语言将其归纳为富于企业特征、体现企业精神的构成要素。考察和运用产品各要素各自的特点、内容以及各要素间的关系,如材料、色彩、结构、形态、装饰和肌理等。

第一,形态 综合点、线、面、体各要素构成产品形态。

第二,材料 利用材料的特殊机理质感等特性形成企业产品的标志性,使受众印象深刻。

第三,色彩 利用色彩的感情来设计产品以表现企业文化内涵。

第四,装饰 利用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装饰来标新立异,吸引受众的关注度。

四、企业文化的传达设计

产品设计中融合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利用产品对社会、环境、人群进行企业信息的传达。这就涉及到了产品的语意学。通过企业文化设计的产品,其语意要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在产品语意的表达中,通常采用隐喻、象征及符号等方式来表示和传达产品的文化内涵。

第一,隐喻 隐喻是通过暗示或比喻的手法告诉使用者怎样去认识和使用这一产品。

第二,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相识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在设计语意中应用象征的手法,使消费者引起在使用方式和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符号 符号倾向于显示客体的共性特征或类别属性,利用企业文化转化的符号所具备的直观诉求力和超越语言限制的便利性,如稳重的、轻巧的、柔和的、向上的、新潮的、古典的、前卫的,等等,由风格样式造成的共通的心理感受,通过人们的感觉经验诱发其对表达事物的记忆和联想,来促使顾客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并借助其与企业的关联,来加强公众对企业的认知与记忆

五、导入企业文化的产品设计特征

第一,系列化 包含企业文化特征的产品必定在是在造型、功能、色彩、形态等要素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体现出企业文化的信息传达,形成产品开发的系列化。

第二,独特性 包含企业文化特征的产品的根本特点就是其个性化及创造性。

第三,可持续性 设计师要有可持续性的眼光,使企业文化的产品设计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以体现企业的文化本质。

六、产品设计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7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 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单纯依靠制度的硬管理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自觉行为,企业文化构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众多企业百舸争流、力求实现质的突破、争创国内一流企业的今天,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长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和谐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保持动态张力平衡、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入手。

1 提炼核心价值理念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人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1]。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是价值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理念在企业特色文化的生成和再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价值观念这种感召依靠义务信念,人们的动力和精力都是围绕它组织起来的[2]。正是人们对基于认识理性核心价值的感召的信奉,使企业中分散的组织和多样化的个人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有机整体。对企业而言,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企业在为实现共同远景、完成职能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根本理念引领下所形成的、规约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和发展走向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和共同规范的体系。共同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理念生成的土壤。

点燃和培育共同价值观,是企业形成团队合力,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文化战略。只有把蕴涵在企业核心团队和共同体成员内心深处的共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促进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共同的价值观能使这个组织更加稳定,促使企业新成员的社会化,并强化原有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企业的理想。在企业中,应该确立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准则。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企业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指导全体师生员工行为、解决企业发展主要矛盾、判断企业发展是非标准的根本信念和准则。所以说, “和谐、发展、责任、创新、多元”,应该成为企业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所应坚持的核心价值准则。

2 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它的行为和发展都要依靠其中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乔万尼所强调的,领导者的文化角色及象征角色对优异的企业表现很重要,他们担任首长的角色,向他人发出什么是有价值的信号。协调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使团体始终保持团结、和谐、进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这就必然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从技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转变。另外,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人为本”[3]。企业领导及其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在激发和建立新型和谐企业文化,传播和实现核心价值观,改变个人或小组的价值观、行为和规范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领导的专业角色要相应地进行转变,要从单纯的管理者过渡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建设科研的促进者和文化的传播者,要依据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和思想,从企业实际出发,规划和描绘企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蓝图,以自我发展和自身的道德领导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 企业领导者应该成为善于倾听团体成员心声,关注成员发展,激励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精神导师。通过文化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和卓越工作能力的工作团队。这种精心组建而成的工作团队不仅能体现领导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还能集中体现和践行企业的远景、目标和规划。

最后,企业领导在管理中要追求卓越,确立特色化目标,不断整合企业文化形象,使企业特色文化更为鲜明,有力地促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推进。

3 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

实际上,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整合、优化企业文化资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企本文化是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独特性和专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由于人员素质、领导方式、发展方向等不同,两者之间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移形易而移神难”,这就必然要求强调和突显企业自身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以学习型为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企业形成特色文化、打造企业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企本文化既强调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关注发挥企业共同体成员在特色文化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促进两者之间沟通融合的有效桥梁。塑造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体的自我超越,从而不断营造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将有利于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激发所有成员从事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领导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向建立一流企业的共同远景迈进。

4 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通过各类组织仪式得以诠释、表达和传播。在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信念内化契入组织成员共同的认识和意念中就形成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实质上依赖于企业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

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4]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组织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则能使企业中的成员认同和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会得到加强,并且愿意承担企业的使命,从而也就有利于企业形成重视人的主动性的企本文化。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企业的价值取向,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内部及外部关系,还可以用良好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3):1.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8

航空航天工业属于高技术产业部门,也是我国的一个新兴工业部门。十几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国GDP比重1‰左右,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例也仅为2‰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这是笔者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公开统计资料计算的结果。可能会由于统计口径方面的问题导致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占全国GDP的比重稍有偏低,但即使存在这一情况,也不影响本文的结论)。在经济规模仅为全国工业2‰左右的航空航天制造业,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比例却达到18%。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现象。认真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蕴含的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对高技能人才开发问题的认识,更好地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四密”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

所谓“四密”型企业,就是资本、技术、技能、劳动四项要素同时密集投入的企业。这类企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高技术与复杂手工操作并存,从而决定了单位产品生产必须依靠要素投入的高强度和要素投入结构的相对均衡。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水平下,这类企业能够同时容纳较大规模的资金、技术、技能和劳动。“四密”型企业虽然是本人提出的一个概念,但它在现实生活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且在未来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如第一产业中的部分高科技生态农业企业,第二产业中的现代装备制造、航天航天器制造、高速机车制造、高端汽车制造、现代船舶制造等各类企业,第三产业中的保健康复、咨询服务和动漫游戏制作等企业,均具“四密”型企业的特征。笔者所调查的一些企业,如北车、南车、中国航天等,均属于典型的“四密”型企业。这类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一方面它们都属于高科技企业,其技术先进程度在行业内甚至在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与这种领先的科技地位相适应的,是生产有机构成中资本比例较高;另一方面,这类企业的产品往往具有单件技术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生产规模的小批量性,很多产品往往只生产数件或数十件,而每件产品在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要聚集大量的人力,包括管理人员、科研技术人员、生产服务人员等,从而这些企业又都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特征。而且,由于生产过程中大量依靠手工操作的方式而不是自动化流水线或劳动密集型流水线的方式来完成大量重要的工序任务,其中相当数量的手工操作有着很高的技能难度,需要操作者有高超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因而这类企业又具有典型的技能密集特征。

过去,人们往往把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互对立起来,认为一个企业要么是劳动密集型的,要么是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不可能既是劳动密集又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实际上,要素投入的相对结构指标只是在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要素构成结构特征,不同企业的内部要素构成状况既体现在各类要素的相对比例上,也体现在不同要素的绝对规模或者说投入强度上。因此,单纯依据企业劳动、资金、技术、资源等主要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结构特征,把企业简单地区分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等各类形态,有时并不符合实际。企业作为项目的载体,应该也能够以特定项目所容纳的各类要素容量大小或者说各类重要要素投入强度来进行企业类型划分。在这种以项目为观察单位的企业类型划分范式下,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和技能密集是完全可以并存的和彼此相容的。

产业集聚区“四密”型企业为何能够高技能人才辈出,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这类企业新产品、新任务层出不穷,不少新产品属于研发与生产同步进行,一些关键的工艺技术问题只能在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因而技能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研发协作和技术攻关任务,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的结合十分紧密。产、学、研相结合,是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在航天部门,这种特征不仅体现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而且体现在企业的组织形态上。很多企业本身既是科研机构,又是生产机构,还是人才培养基地。这类企业的创新性比一般企业和传统企业要突出得多。我们注意到,很多传统的加工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一贯制,往往一件产品要生产数以万计的数量,一个型号要生产数年时间,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往往是成熟和定型的,并且工人的任务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因而这类企业技能人才面临的创新压力要小得多,接受新挑战、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机会也小得多。而“四密”企业的技能操作者每天面临的是“变”、“新”、“高”的工作环境和生产任务,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完成这种生产新产品、攻克新工艺难题的任务。“四密”型企业技能操作人员从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产品的直接孕育者,他们的创造性劳动直接决定着生产产品的结构特征和技术性能,而且他们的工作和作用往往是不能为其他生产设施和手段所替代的。

二是这类企业生产的都是高附加值和高精尖产品,每一步关键的技能操作往往关系着整个产品的质量甚至生产的成败。北车和南车等企业生产的高速机车的最大时速达到380公里/小时,这么高的速度对产品的精度和性能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疵或失误,都可能导致产品报废甚至引起诸如安全问题等严重后果。因此,每个操作者都要掌握高超的技能,并保持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种源于独特的岗位职责特征的态度要求,本身也是促进技能人才自身不断成长的重要条件。

三是这类企业多是高技术企业,科技人员密集,知识环境和学习氛围好。在这样的环境下,技能人员有着较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交流机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结合紧,彼此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在生产和技术攻关中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技能人才聚集度高,便于技能人才互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高技能人才开发的规模经济效益。在这类企业里,无论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是知识技能型人才还是复合技能型人才,都有着良好的成长土壤。

四是这类企业往往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竞争优势比较突出,因而具有较好的职业稳定性和人力资源开发条件。这些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一般较高,人均占有资本数量较大,因而容易有较为宽松的收入分配条件和教育培训机会。

五是产业集聚区高技术产业链比较完善,企业之间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协作更多,知识更容易扩散,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触发灵感,产生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一种不断强化的正反馈机制,人的素质能够快速的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产业集聚区“四密”企业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最好摇篮,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最好学校。产业集聚区“四密”企业的发展,将与高技能人才成长相伴相随。

当前,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信息化、自动化和数控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的组织形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社会的职业活动方式、职业结构体系、职业素质要求等也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应地,高技能人才的本质和内涵正在发生嬗变。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外部,不仅“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线逐步被打破,而且技能操作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的边界也逐步趋于模糊,技能人才知识化、技术化、复合化日益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参与研发和技术攻关的能力日益成为高技能人才的突出素质特征。这类人才在国外被称为“工程技术师”(“Practical Engineer”)。在知识经济时代,“能文能武”(所谓能文,是指具备良好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体系和良好的思考能力;所谓能武,是指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参与技术攻关的能力)将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特征。显然,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将日益依靠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于一身、产品开发生产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四密”型企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四密”企业:新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当前,我国“四密”型企业已广泛分布于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不同部门。“四密”型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者极品意识和精品意识日益增强以及部分高精尖产品的小批量高价值和手工制作为主要特征(如迈巴赫汽车全年仅生产1000辆左右,其产值却超过100亿美元。由于基本上依靠手工制造,技能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属于典型的“四密”型企业),也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不断改变生产组织形式,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关。以高技术、高资本为依托的劳动和技能密集型产业,不仅不是传统和落后的代名词,而且是现代和未来社会的新“宠儿”。

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新形势下,“四密”型企业将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比较优势的重塑而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并带动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发展、新跨越。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发展“四密”型企业,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优势,包括制度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等。第一,我国拥有雄厚的资金积累,我国官方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居民储蓄率也居世界前列。第二,我国拥有相对完整的教育和科学技术体系,我国科技人员的数量已居世界前列,部分领域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三,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特别是教育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第四,我国人工成本依然相对较低。第五,我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内需潜在的拓展空间巨大。第六,积极扶持和促进高技能密集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和改善就业,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导向,因而能够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时期,“四密”型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具成本比较优势和技术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四密”型企业本身属于典型的高技能密集企业,同时由于其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因而必将成为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四、实现人力开发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良性对接:把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与开发高技能人才有机结合起来

“四密”型产业的发展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四密”型企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好高技能人才规模不足和层次偏低的矛盾。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体上短缺接近1000万,其中以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最为严重。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建设效率,努力满足包括“四密”型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更加注意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要特别重视发挥“四密”型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要统筹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实现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良性互动,实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家产业体系建设的协调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四密”型企业在扩大高技能人才需求和促进高技能人才开发方面的潜力,个人以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产业集聚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密”行业作为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选择有实力有特色的“四密”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开发示范基地,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积极鼓励“四密”型企业创新高技能人才开发方式,积极推广“四密”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的经验。完善税收和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等相关方面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四密”企业在实训和实习方面的作用。

第三,在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上发挥“四密”行业的作用和积极性。

第四,加强“四密”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环境、机制、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9

一、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阶段模式探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对企业信息化这一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对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和施诺特模型以及米歇模型进行分析。

(一)诺兰模型。诺兰于1973年对计算机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总结。诺兰认为计算机应用一般要经历从初级阶段到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诺兰的信息系统发展的四阶段中,其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为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以及成熟期。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1979年诺兰又将之前的四阶段调整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无论是哪个组织或者企业在构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循序渐进,按照每一个发展阶段来进行,而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下表1所示)。

(二)施诺特模型。诺兰模型主要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扩散规律。施诺特则从空间思维角度提出了四阶段推移说,从而对诺兰模型进行了有力地补充(如下表2所示)。因此,施诺特模型的根本是研究信息在空间上的推移情况。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最后将会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同时,信息的价值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在施诺特模型中信息资源管理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施诺特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发展信息资源战略。

(三)米歇模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米歇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米歇对诺兰模型提出了具体的补充意见,企业信息化集成阶段主要分为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如下图1所示)。米歇模型是衡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经典理论。

二、企业信息化阶段特征分析

企业信息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只有加强对各个阶段的科学合理分析,才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新时期,现代企业信息化在基础应用阶段、应用集成阶段、企业集成阶段以及社会集成阶段中具有各自特征。

(一)基础应用阶段。基础应用阶段作为企业信息化阶段中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企业在此阶段往往是采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例如企业实行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企业的组织结构还有待健全,积极地发挥信息部门的职责,员工的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应用集成阶段。企业在应用集成阶段开始逐渐地突破各个部门信息闭塞局面。所以企业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信息流、物流的集成和整合,将企业内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同时,企业也将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管理需要将管理制度和模式以及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企业集成阶段。当企业相互之间的经营与合作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各大企业按照产品生产标准,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开始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企业在该阶段还积极地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数据模型库和方法库。

(四)社会集成阶段。企业在本阶段开始逐步地与社会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企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销售形成一种新型的商业发展模式。电子商务在社会集成阶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各个部门已经开始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实现了各个阶段的信息通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各大企业只有加强对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以及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才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10

以上我们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基本特征,这五大特征分别是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它们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较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具备这五大特征,才能说它是科学的,如果它缺少某一、两个特征,该目标的科学性将会大打折扣。 二、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价。 下面我们运用所概括的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 1.利润最大化目标。主张把利润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不少。该观点在我国主要产生于粉碎“四人帮”以后。该观点的提出,在当时对于批驳“四人帮”批判利润挂帅和奖金挂帅的错误行为,在微观经济领域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把企业从抓阶级斗争为纲引导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了,这对我国经济的转轨变形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目标管理角度看,它也符合货币性、可控性特征。但是,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这就与目标应具有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统一性和明晰性三个特征不太相符。作为目标缺少了这三个特征,就不利于建立企业的内部利益的制衡机制,目标的激励鼓动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这是该目标的重大缺陷。后来我国实行利润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所出现的大面积亏损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该目标缺少统一性特征,所以它未能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结果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短期行为。现在看来,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太恰当的。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主张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也不少。何谓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典型指标是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较,它的最大优点是剔除了企业规模因素,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它同样具有与科学目标应具备的前三个特征不太相符的缺点,所以它并不能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存在的致命弱点。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受到严重挑战时,有的就借用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来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股分制或公司制企业,用股东最大化目标替代利润最大化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确实它有利于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发展,企业收益持续上升,股价稳中有升,股东财富才能达到最大,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该目标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等定量性指标来表示。所以它具有货币性、明晰性、可控性特征。但是该目标也存在重大缺陷。首先它的适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最主要的还是它有违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规律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该目标只追求股东一方的财富最大化,这就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可以预料,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看来,将该目标作为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很合适,但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目标还是有问题的。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提出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取而代之。该目标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似乎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就能满足企业的各方面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需要,但仔细分析起来,它的缺点更多。首先,它有违明晰性特征,企业价值这个概念很不准确,可以作多种解释:从性质上看,企业价值有企业经济价值、企业社会价值、企业人文价值之分;从时间上看,企业价值有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别。这里所讲的企业价值究竟指的是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其次,它没有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的目标究竟是干什么,这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不太相符。第三,它未能把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明确表示出来,这也有违统一性特征。第四,该目标很难实行分解,不能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个人。第五,影响企业价值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11

三、 品牌受历史文化与跨越地理限制

四、 好棒品牌分析:

五、 好棒品牌策划项目单:

第一部份: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析

二、消费者分析

三、竞争品牌分析

第二部份:品牌推广策划

一、品牌建设规划

二、品牌推广策略

三、品牌推广表现

四、公关促销活动推广

五、区域市场整合推广

一、前 言

首先,感谢李总给予我建议的机会,在此致以深切的问侯!

深圳市奥莱特广告有限公司自一九九四年成立到现在,先后为国内几十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过品牌策划和工作,积累了近十年的操作经验,我们有信心也有实力,希望这次的建议能为贵公司献上锦绵之力!

在品牌的设计与传播中,品牌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三要素是整个品牌传播系统的核心,也是企业地位、规模、力量、尊严、理念等内涵的外在集中表现,是视觉系统形象设计中的核心并构成了企业的第一特征和基本气质。所以此三要素的确立应特别的谨慎、严格,否则,不仅会带来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传播的负面影响。

二、什么是品牌?

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头脑中的实实在在的印记和选择态度,也是留在消费者头脑中的感觉。消费者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感觉品牌,那就是企业、产品、符号、人(个性)、使用者形象。通过品牌认同的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品牌认同的模式,是达成品牌认同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我们称之为品牌的大usp)。品牌在实现过程中的统一化,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节省了资源,从此,品牌的营销和传播等所有行为都将于一个核心价值主张的投资。

品牌就是符号,符号包括两大类别:视觉化的标识和不同的做法。我们逐个讨论——视觉化的标识(cis-vi)。“五年内,你希望别人对你的品牌产生什么样的视觉印象?”这个印象将主导一切策略。提到麦当劳,人们马上会想到金黄色的m型标志和红白相间组成放在麦当劳门口椅子上的麦当劳叔叔,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都是最醒目的路标。麦当劳的符号定位强有力且一致化的支持了麦当劳的销售:食品、欢乐、朋友。作为符号组成部分的另一个方面——不同的作法,是一个品牌重要的差异化方面,也是主要行销策略;是可能在相当条件下使用集中企业更多参与竞争。

品牌就是企业,消费者通过对企业的若干行为认识企业的宗旨、态度等,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牢固的感情基础,对产品的诉求产生信心,达成销售。参加公益活动,既能吸引注意力,同时又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好方法,这样使消费者感觉吃的麦当劳汉堡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

品牌就是产品,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品牌,但所有的品牌至少有一种产品。品牌就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销售产品其实是销售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品牌就是人,当品牌的讯息传达到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对品牌往往会产生感性联想,联想到具体的人或品牌个性,就象出牌有牌格一样,品牌同样有着自己的品牌个性。麦当劳叔叔作为代言人,不仅在同行内,就在食品以外都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这样麦当劳赢得了儿童市场。品牌个性是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人物化的体现,必须保证一致化,同时也应与产品市场属性保证一致化。我们看到,麦当劳做到了,可以说很绝妙。

品牌是如何实现的?

在对品牌认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消费者是品牌的接受方也是取决方,实际上,品牌营销的关键是消费者。很多营销专家、品牌管理专家、广告人都论述了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在此不赘。但我们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确立我们的品牌认同,并以此确立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通过品牌的四个方面传达给消费者品牌的信息,当然这需要多种传播途径的组合并采取一致化的战略性战术来实现。品牌实现的具体战术有:产品层级划分、市场区域划分、确立品牌的大小usp、主题性运动,主题下的营销管理、传播推广、促销、公关、事件、直效等。

对于一个食品品牌,要想战胜阻力,激发自身活力,就必须和消费者建立持续沟通,我们对品牌规划有一个核心的方法论,称之为大小usp,塑造品牌的核心任务就是从纷繁复杂的产品、竞争、环境、市场等中去发现品牌的大小usp。在此基础上,形成阶段化的主题运动,进行和消费者的持续沟通和互动。

品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建设好一个品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品牌的建设来达成或提高销售。

三、品牌受历史文化与跨越地理限制

由于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品牌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个国家是非常美好的意思,可是到了另一个国家其含义可能会完全相反。比如,在我国,“蝙蝠”的“蝠”与“福”同音,被认为有美好的联想,就有厂家把生产的电扇命名为“蝙蝠”牌,而在英语里,“蝙蝠”(bat)却是吸血鬼的意思。

我国的绝大多数品牌以汉字命名,在走出国门时,便采用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品牌,但被证明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外国人并不懂拼音所代表的含义。例如长虹,以其汉语拼音changhong作为附注商标,但changhong在外国人眼里却没有任何含义。而海信则具备了全球战略眼光,注册了“hisense”的英文商标,它来自high sense,是“高灵敏、高清晰”的意思,这非常符合其产品特性。同时,high sense又可译为“高远的见识”,体现了品牌的远大理想。

可以说,品牌名已成为国内品牌全球化的一道门槛,在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命名中,由于对国外文化的不了解,经常会出洋相。“芳芳”牌化妆品在国外的商标被翻译为“fangfang”,而fang在英文中是指“有毒的蛇牙”,如此一来,还有谁敢把有毒的东西往身上抹,“芳芳”化妆品的受挫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品牌的特征就是品牌的特点、气质和内涵,是品牌的深层次表现,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变成未来的“明星”,就要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富有特征,具有差异性。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品牌特征塑造的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导致企业的品牌塑造不能成功,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

关于真棒品牌:一、它属于企业名称、也是企业标志、二、在我们的产品包装上打着“真棒”、也是品牌标志,既然我们的产品在国外销售,我们就必须设计一个易识别、能符合国外文化、习性的标志、名称。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接受我们的品牌,形成强大的品牌资源!

三、好棒品牌分析:

1.品牌特征的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品牌效益是给消费者一种什么感觉,去引导消费者逐渐认知和认同自己,要注意品牌特征不是企业告知的,而是消费者感知的,因此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感受。而我们以往的品牌推广中却没有明确品牌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什么,没有给出消费者品牌感知度,所以我们的品牌特征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可口可乐是著名的饮料企业,他的产品概念是针对所有人群的需求概念,就是能够解渴,这是一个共性的概念,他只解决人群的生理需求,而生理的需求应该是所有人都共有的,所以,可口可乐希望自己的消费者人群是各个年龄阶段,希望大家都认同他的品牌,都喝他的可乐,但是他的推广并不是针对所有年龄层的消费者,他选择的是青少年族群,通过各种推广手段教育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对他的品牌产生忠诚度,等这些人长大了变成成年,由于对产品有忠诚度,即使不继续教育也还会购买他的产品,这样可口可乐就通过不断的教育青少年族群而达到了使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购买他的产品的结果。因此,为了让这个群体达成认知和好感,它确定了自己的品牌特征和这个群体的表象特征的趋同即:活力、激情和动感,由于时代的不同性,年轻人也是随时代而变化的,可口可乐还随着年轻人的成长关注着时代的这种变化,适应着新的时代年轻人的特点需要。

2.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不清楚

企业的品牌特征是整个企业给消费者的感知结果,是企业的内涵和企业的行为体现,比如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口号等。而产品的品牌概念则是产品本身给消费者的利益结果感知,产品既可以是有形的,如消费品、工业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服务业,象酒店、航空运输、咨询等。

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也是有区别的,同时又是有关联的,在塑造上存在着不同性。只有产品品牌被认知,才能达成企业品牌的认知。消费者是先感知到产品利益的,是从产品而去了解企业,因此我们在产品的品牌特征塑造时,不能脱离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我们要将我们的产品推广出去,在此构建企业品牌。

比如宝洁公司p&g公司的品牌管理就非常成功,整个公司的品牌定位很清晰,“宝洁公司,优质产品”,企业品牌着重塑造一个专业化的日化类超级巨人的品牌形象。在这个品牌定位基础上,从洗浴类产品、洗涤类产品、沐浴类产品、美容类产品、化妆类产品上都分别用产品概念区分市场,用不同的品牌达成不同的特点和特征,如:洗浴类的“飘柔”是“自信”,“海飞丝”是“清新潇洒”,潘婷是“靓丽”,沙宣是“时尚”等等,从品牌的名称、产品包装就做好前期的定位。在推广形式上针对不同的产品和区隔的人群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诉求。并都与自己所设定的群体特征保持一致,从而使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3.品牌特征不鲜明,缺乏差异性

我们对品牌的特征把握不住,不明白自己的品牌到底应该是什么特征,这个特征怎样区别于竞争产品,怎样能给消费者带来利益。这就是我们以后推广的支持点!

比如现今的空调市场已经基本成熟,产品质量差别不大,各个厂家竞争非常激烈。同时,消费者也日趋成熟,在选购产品时比较理性,并且消费者需求更趋个性化和差异化,因此在品牌的塑造上,需要注意突出品牌的特征,以区别于竞争品牌。这就如同两辆飞驰的火车,竞争对手在前,而你在后,你如何超越他呢?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另外一条路,如果是同一条路,那么必然两车相撞,各有损伤,这条不同的路就是“产品和品牌概念”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品牌特征”。

可是我们看到有些空调企业的品牌塑造,就有问题。比如某空调厂家的广告诉求是“无论你个性如何,××空调总是适合你”,首先,这则广告没有谈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没有产品概念和品牌概念,没有强调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利益,只是表明产品适合所有的消费者,但缺乏让消费者接受的理由;其次,作为比较成熟的产品,品牌应具有差异性,可这则广告缺乏市场定位,看似面对所有消费者群体,实际上是缺乏产品定位,因此无法用产品的市场定位来塑造品牌特征。

4.品牌特征缺乏整合性

品牌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除了要保持这两者的整合性,还需要保持品牌的各个要素的一致性,品牌的塑造和增值其实也是围绕这些要点展开的。虽然我们的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相同,但是我们没有把所有品牌的要素都整合到一个品牌特征下,因此给消费者没有特征的感觉,故我们的品牌缺乏整合性!

可口可乐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他的品牌特征是“动感、激情与活力”,因此它在产品色彩、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广告诉求、末端展示、人员推销、dm、售后服务上都对这一概念进行整合,使自己的品牌特征很统一,从而显示了品牌的张力。

往往很多企业不了解这些问题,也就使企业在进行品牌特征的塑造时,走了许多弯路和错路,从而不能使自己的品牌特征更为鲜明和生动,不能让消费者更快的认知和认同,所以根据贵自身情况,我公司品牌策划组为贵公司品牌策划项目提写了一套策划方案!

四、”好棒”品牌策划项目单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

一 、 市场分析

二 、 消费者分析

三 、 竞争品牌分析

一、市场特征分析

1、 市场整体特征

2、 产品特性

3、 产品生命周期特点

二、消费者分析

1、消费群体界定

2、购买产品动机

3、消费者对产品关注的因素

4、 消费形态

5、 消费心理

6、 购买行为特征

7、 接触产品广告的方式

三、竞争品牌分析

1、 竞争品牌产品作用机理比较

2、 竞争品牌营销策略比较

第二部分

一、品牌建设规划

二、品牌推广策略

三、品牌推广表现

四、公关促销活动推广

五、区域市场整合推广

一、 品牌建设规划

1、 品牌目标定位

2、品牌发展规划

2、 销售目标

3、品牌维护

二、 品牌推广策略

1、概念营销策略

2、需要什么样的营销概念

3、主张差异化策略

3、 需要什么样的品牌差异化

4、

5、产品有什么差异化主张

6、扩大需求策略

6、 防并举策略

7、 整合策略

三、 品牌推广表现

1、 电视广告

2、 平面广告

3、 终端宣传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12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2011年7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截止到2013年我国共有中小工业企业34.5万家,遍及全部工业41个大类行业和全国31个地区。2017年中国中小企业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97.3%,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过8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利税占50%。中国发明专利的65%、企业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开发的8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

1.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第一,资产规模小。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中等或微小、生产规模不大、投资较少,建设周期较短。第二,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第三,经营决策灵活,市场反应灵敏。在经营决策上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对市场的反应灵敏,能快的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收效较快,但其决策往往主要依赖于少数决策者的判断能力,而又难以承受因决策错误带来的损失,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与决策者个人能力关系很大,带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专业化经营策略。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策略,深入进行市场分析,明确市场定位,集中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在专业化的领域里不断深入发展与创新,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育和发展,为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横向多元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五,科技创新策略。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六,发展区域集中经营策略。发展区域集中经营策略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策略之一。2.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特征。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特征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资金限制。一是创新成本较高,资金总量不足。二是面临融资困难。第二,制度桎梏。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还体现在产业、税收、投资等各方面的政策歧视与制度限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中小企业拥有中国65%的发明专利,但其有效专利数和企业业绩之间的正向关系却非常微弱。第三,创新协同体系限制。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稀缺,面临资本、技术、人才、制度、政策等多重困境,难以形成自主创新的实力,创新发展受到限制。第四,信息资源限制。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总体背景下,信息是中小企业了解先进技术和把握市场机会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影响中小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当前有着迫切创新需求的中小企业来说,信息恰恰是其难以避免的劣势。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现状

企业融资按渠道不同分为四类:上市发行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很难达到上市企业的要求,不能通过上市来融资。而发行企业债券对发行主体有很高的条件要求,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不现实的债权融资渠道。事实上,大多中小企业更希望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而商业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因主要有: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失真,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2016年6月底,我国有6.7万户以上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积累、银行贷款,亲戚朋友筹款、民间借贷等。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政府扶持融资、银行贷款、投资公司直接融资三大方面实现融资目标。2015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发展新体制,要深入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创新提供制度支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这对于解决当前困境、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1月实施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初步改善政策环境;不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不断优化融资环境;不断增强创业扶持力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指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逐年提高。2013年末,全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加1.63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43.5%;年末小企业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2.7个和5.3个百分点。2015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1.2%,比上年末高0.8个百分点。全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11万亿元,同比少增146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新增贷款的38.1%,比同期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增量占比分别高3.7个和10.6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研究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面临的信贷风险的来源、表现形式,对于分析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广,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篇13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非正式制度间的冲突,如习俗、惯例。而这些植根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非正式制度,又通过影响当事人的思想意识来强化习俗和惯例的延续。可见,随着我国跨国企业数量的逐渐增多,如何调和这一差异化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企业环境下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和调研,东西方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思维意识方面

1.东方人的思维意识。东方哲学追求天人合一和自然辨证法则,这就使得东方人在思维意识上更倾向于整体思维,而整体思维便体现为“普遍联系”的特点。关于这一点集中反映在企业内部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即东方人能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但一味根据制度来进行企业管理则往往会形成企业运营阻力。

2.西方人的思维意识。希腊哲学体现出理性的特点,这一哲学特点深刻影响到后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即重视理性思维。在这一思维下,必然将制度管理提升到企业的唯一管理机制下,而没有了东方人所重视的人际互动要求。

1.2 行为特征方面

1.东方人的行为特征。东方人特别是东亚人群十分重视集体对自己的看法,也十分渴望获得集体归属感。不难看出,这受到了儒家文化中“家”文化的影响,这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反映的十分明显。因此,在我国本土企业中存在着强大的非正式组织,这一组织类型则在正反两个方面影响到企业的运行效率。

2.西方人的行为特征。西方人特别是传统移民国家的白人,他们继承了祖辈自食其力、自我决策的特点,在行为上更加追求民主和独立。正是基于这一点,以美国人为代表的企业员工往往重视契约关系,即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系,并不强调企业的集体归属感。

1.3 个性特征方面

1.东方人的特征观念。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个性特征显示为,追求中庸之道和顺从特定环境的需要。不难看出,这仍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中则表现为,中国员工较为服从管理者的权威,并能较好的适应权威式管理。

2.西方人的特征观念。因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国家得的员工更为突出个性追求,并重视契约下的制度约束机制。可见,他们不会像中国员工过于考虑管理者的感受。

2 冲突表现下的跨国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定位

在经典案例中丰田公司在针对跨国经营的企业文化建设是这样的,即让日本母公司与美国分公司的企业文化相互隔离,从而在不相互影响下来完成不同地域产品的生产任务。不难理解,这为我国跨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思路,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加对东西方员工一同共事下的文化建设感兴趣。因此,以下也就以此为考察对象进行目标定位。在上述冲突表现下,我国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可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

2.1 物质文化建设中的目标定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圈层理论中,物质文化建设属于最为外层的一类,也是企业员工首先感受到的一类。作为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下,物质文化建设较为容易应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因此,企业应在这个方面提炼起某种调和元素。笔者认为,物质文化建设应基于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之下,这样才能满符合西方员工对公平正义的传统理解,也能促进我国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释放。需要指出,我国跨国企业作为同行业的旗舰,需要通引入公平正义的文化价值观来推动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

2.2 行为文化建设中的目标定位

我国跨国公司进入西方国家进行生产,往往使用当地劳动力,而管理层则主要由中方人员组成。此时就存在着东方管理思想与西方工作行为之间的契合问题。我国管理者较为重视与员工的人际互动,甚至喜欢与员工建立起私人关系;反之,西方员工则把8小时工作时间交给企业,而8小时之后则是私人时间且不可侵犯。因此,在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应尊重西方员工的行为特征,并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植入东方文化中“家”的元素,从而在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的情况下增强员工的成就感。

2.3 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目标定位

制度文化是位于内圈的文化类型,也是支撑大型企业正常运转的稀缺资源。我国跨国企业十分重视企业制度、章程的建设,这本身就符合现代企业的经营要求,但在按制度执行时却往往夹杂着东方文化中的人情因素。对此笔者认为,正如管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那样,对于跨国企业的西方员工管理不仅需要基于刚性的制度规范之下,也要把他们看作是与管理者平等的人来对待。因此,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应适度植入东方文化的“人情”元素,从而来增进西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2.4 精神化化建设中的目标定位

精神文化建设则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最为难以形成的。特别对于西方员工普遍对契约关系的重视而言,他们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时常处于游离状态之中。因此,这种发自他们内心中的契约意识,就使得他们更关注自己的现实利益,而无暇领会和继承企业的精神文化。对此,我国跨国企业应承认这一现实,而将精神文化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如把“质量第一”的企业理念植入到精神文化系统中,从而能引起西方员工的共鸣。

3 定位驱动下的建设路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在本文中笔者没有重点讨论中方员工与国外员工的合作问题,此乃对我国跨国企业的现实所作出的判断。

3.1 物质文化建设的路径构建

上文已经指出,需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上下工夫,从而把公平正义的元素植入企业之中。结合实际发现,我国跨国企业的形成往往通过跨国平并购而产生,这一模式在于几乎原班继承了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和工作场所,因此对它原有的绩效管理办法不宜立即给予否定,而是通过跨期调整绩效管理措施和奖励基金数额的方式来应对。针对进入他国开设工厂的中方企业,则需要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来建立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从而对员工明晰、公开考核办法。

3.2 行为文化建设的路径构建

针对西方员工十分重视私人时间的传统,中方管理层应尽量避免在周末或8小时以外开展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活动。在植入中国“家”文化元素的背景下,中方高层可以根据员工的履历表所反映的生日信息,可以在他们生日当天给予小礼物(最好不要出现现金)。另外,若要增强与员工的交流则可以引入西方人喜欢的聚会形式,在重要节日组织公司员工并邀请他们的家属一起联谊。从而,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

3.3 制度文化建设的路径构建

制度文化建设较为常规,但对于中方跨国企业而言关键在于执行的艺术性。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西方企业管理层更愿意把员工看作是经济人。从而,企业文化中较为缺乏人性化管理的特质,而是突出了制度理性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东西方人都愿意获得别人的理解,也希望别人能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因此,中方管理层应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同时,对于非原则性问题采取“雷声大、雨点小”的办法,给予西方员工更多的理解和机会。

3.4 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径构建

跨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一般在本地销售,这就意味着产品质量构成了跨国企业的生命线。为此,需要将质量第一、质量关乎你我的利益等理念植入到精神文化之中,这就能使西方员工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

4 问题拓展

针对中方员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组织而言,也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给予引导。非正式制度,多以默会知识的状态存在着。这种存在方式,就使得在引入非正式制度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收敛的效果。由此,企业管理者须将非正式制度与企业软实力形成相联系。通过根据企业软实力提升的方向与目标,有的放矢的选取非正式制度的有意要素。

以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例:为了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企业可以选取区域文化有关利益分配取向的信息,不间断的向员工们释放。如,四川川东地区的地域文化注重“义”字。本土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将“义”字引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通过提倡大家平等、共同的愿景等理念,围绕“义”字强化团队的合作精神。

5 小结

本文认为,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非正式制度间的冲突,如习俗、惯例。二者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思维意识、行为特征、个性特征等方面。在东西方员工一同共事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依次展开。

具体而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上下工夫,从而把公平正义的元素植入企业之中;在重要节日组织公司员工并邀请他们的家属一起联谊;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同时,对于非原则性问题采取“雷声大、雨点小”的办法;将质量第一、质量关乎你我的利益等理念植入到精神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赵奕凌.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J].武汉: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 .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

[3]刘 玺.浅谈酒店建立良好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服务意识 [J].北京:商业经济,2010(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