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实用13篇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4.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6.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7.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8.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1.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2.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3.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4.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15.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1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7.快乐尝试小班化英语教学 

1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1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 

20.浅析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21.浅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2.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23.用“情”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4.基于交际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5.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26.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7.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8.论“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中的运用

29.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浅析

30.对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的思考 

31.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2.从中介语僵化看高职会展英语教学 

33.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35.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6.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38.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39.英语语音智能测评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40.“对话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1.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因素

42.关注视障生特殊需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

43.谈语篇分析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5.论词源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6.初中英语教学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听力语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 

48.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9.交际性教学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50.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探讨

51.幼儿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思考

5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原则

5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55.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闪光 

56.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58.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0.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1.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6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63.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6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6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  

6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7.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

68.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71.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 

72.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

73.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74.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75.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76.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77.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 

78.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 

8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 

8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82.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8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84.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85.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87.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88.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89.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90.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1.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9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9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95.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96.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97.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2

近几年,本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听从领导,服从分配。积极履行技术岗位职责担任语文学科教

学和班主任。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对学校安排的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按质按量的完成。教育教学能力强,能胜任各科教

学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的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干满点。通过自已不懈的努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获

得了以下荣誉:

(镇级)

x年12月被评为镇先进工作者

x年3月被评为镇优秀辅导员

x年10月,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的最佳队会,全镇第一名,同时被评为镇优秀辅导员

x年2月,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

x年2月,被评为镇教学能手。

x年6月,自然论文被评为镇优秀论文

x年12月,语文教学论文被评为镇一等奖

x年12月,在少先队“全国勤巧小队”比赛活动中,荣获全国特别奖。同时被评为镇优秀辅导员。

x年12月,被评为镇青年优秀教师

x年2月,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x年12月,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x年12月,语文教学论文被评为镇优秀论文一等奖。

x年7月,语文教学论文被评为镇优质论文

(区级 )

x年4月,被共青团区委,区政府评为区优秀辅导员。

x年12月,数学教学论文被评为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x年11月,语文教学论文被评为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x年9月被评为区模范班主任

x年12月,思品教学论文被评为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x年5月,全区中小学教师书法美术大赛中荣获书法组一等奖。

x年10月。x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画展书法作品获一等奖。

x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文化局。区政协。宣传部联合举办书画展.书法作品获一等奖.

x年12月,改革开放三十年,书画展,书法,被区评为二等奖

x年5月xx区美术课堂教学大赛被评为一等奖。

x年5月科学论文《xx》被评为二等奖。

(市级)

x年x月语文教学论文《xxx》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省级)

x年6月美术论文《xxx》xx省第八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获二等奖。

x年3月xx省第二届“教育叙事“征文。作品《xx》荣获一等奖。发表在《xx教育》杂志上。

x年6月语文教学论文《xxx》被评为xx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x年7月语文教学论文《xxxx》发表在《xx教育》报上。

(部级)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3

近几年,本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听从领导,服从分配。积极履行技术岗位职责担任语文学科教

学和班主任。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对学校安排的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按质按量的完成。教育教学能力强,能胜任各科教

学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的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干满点。通过自已不懈的努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获

得了以下荣誉:

(镇级)

x年12月被评为镇先进工作者

x年3月被评为镇优秀辅导员

x年10月,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的最佳队会,全镇第一名,同时被评为镇优秀辅导员

x年2月,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

x年2月,被评为镇教学能手。

x年6月,自然论文被评为镇优秀论文

x年12月,语文教学论文被评为镇一等奖

x年12月,在少先队“全国勤巧小队”比赛活动中,荣获全国特别奖。同时被评为镇优秀辅导员。

x年12月,被评为镇青年优秀教师

x年2月,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x年12月,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x年12月,语文教学论文被评为镇优秀论文一等奖。

x年7月,语文教学论文被评为镇优质论文

(区级 )

x年4月,被共青团区委,区政府评为区优秀辅导员。

x年12月,数学教学论文被评为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x年11月,语文教学论文被评为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x年9月被评为区模范班主任

x年12月,思品教学论文被评为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x年5月,全区中小学教师书法美术大赛中荣获书法组一等奖。

x年10月。x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画展书法作品获一等奖。

x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文化局。区政协。宣传部联合举办书画展.书法作品获一等奖.

x年12月,改革开放三十年,书画展,书法,被区评为二等奖

x年5月xx区美术课堂教学大赛被评为一等奖。

x年5月科学论文《xx》被评为二等奖。

(市级)

x年x月语文教学论文《xxx》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省级)

x年6月美术论文《xxx》xx省第八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获二等奖。

x年3月xx省第二届“教育叙事“征文。作品《xx》荣获一等奖。发表在《xx教育》杂志上。

x年6月语文教学论文《xxx》被评为xx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x年7月语文教学论文《xxxx》发表在《xx教育》报上。

(部级)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4

一、优秀论文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研能手一二三等奖。

二、优秀课例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手一二三等奖。

三、全能教师评选:设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一二三等奖。

评选规则:一、大赛将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二、教研能手和教学能手为单项奖。三、凡同获“教研能手”和“教学能手”奖者,将颁发最高奖项“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奖”。

参赛办法:

一、参赛资格:需任教五年以上(含五年),年龄在45岁以下(需提交个人简历),获得县级以上荣誉(需提交获奖复印件)的中青年语文教师。教研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均可。

二、参赛组别: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报名时请注明。

三、参赛须知:

(一) 论文范围:课程标准及其语文教学理论,对话教学及其理论;课标教材的建构及其教学,课改实验报告;探究、合作式学习研究,研究性学习;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研究等。论文字数:3500~4000字,必须独立完成,单独署名(请标明下列内容:姓名/性别/组别/年龄/ 单位或通讯地址/邮编/电话/ E-mail),评审费:50.00元/篇。论文及评审费请寄: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杂志社,邮编:100010,李焱同志收,电话:010-65593617,网址:省略。电子邮件:ywsj@vip.省略。因编辑部稿件多,务请在信封左上方注明“四方杯”字样,以免遗误。

(二)优秀课例评选需交一节课堂教学实录VCD光盘,评审费:100.00元/盘。光盘及评审费请寄:广州石牌华南师大《语文月刊》编辑部,邮编:510631,联系人:胡家俊,电话:020-39310290(每星期四、五接听有关电话)。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5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注重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其中。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可以实现内容上的完美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当前的主流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盘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诸多育人的宝贵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如在“原理”课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契合深化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如从古代神话的开天到女娲补天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所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渴求。通过神话故事的推介激起学生学习与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思想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习惯,增进文化自信。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某种“抑商”倾向,但在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上,中国古代先哲也形成了自己的“经商之道”,并积极探索经济运行规律。如春秋末年的“范蠡认为物价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测的”。他指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中国古代的经商之道与价值规律虽表述形式稍有不同,但实质相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崇尚大同理想,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不能忽略诸如“大同理想”一类的重要社会理想资源。如《礼记•礼运》中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及近代康有为、孙中山等分别阐扬的“大同理想”,尽管他们的大同理想有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某种痕迹,但其在中国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是中国本土关于未来美好社会理想的典型代表,其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存在内在契合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充分挖掘其中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通过两者的比对、分析,建立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不仅通过马克思主义自身的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还从西方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资源,拉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大学生的空间距离,缩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大学生的时间跨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在育人化人中的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需要载体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创新传播载体,即不断创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具体而言,要注重实现口语表达精致化和演示文稿即PPT展示精美化。口语表达精致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充满智慧的宝库,在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接过程中,要注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方式现代性的双重转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现代语言展现古典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与奇效。口语表达可以采用古文的方式,但要做适当的解释,否则,学生没有听懂,起不到交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做好马克思主义话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的结合,展现出其历史的生命力与思想的深邃力。PPT展示精美化:现代化条件下的教学往往借助PPT的手段,PPT具有易保存、易共享的特点,特别是学生在课后可以下载PPT,考前复习会阅读PPT,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PPT展示精美化不仅体现在制作的精细与美工上,还应注重将现代艺术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有机结合,在PPT平台上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灵动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需要理性批判

大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恢复其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发挥理性思维的批判作用。教师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学会用理性批判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讲到历史观时,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引入历史上现实存在的、且争议较大的人或事,如清末帝后之争。有的同学可能将清朝的灭亡归结为慈禧一人之过,甚至将中国近代的受欺压、受的悲惨史实归到慈禧一人头上。一方面,允许学生积极思考,开动头脑,对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思考“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作用”转到思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让学生从人物的批判到封建制度的批判,并在批判封建制度的同时,正确对待封建制度中的优秀文化。除了在课上引入中国历史上的人与事外,还可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若干观点,如讲人的本质时,引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性非善非恶论等,一方面,介绍他们思想中的合理之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并与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说加以对比,进一步指出强调阶级社会中人性是具有阶级性的。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7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透过课程标准及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学科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语文教学须有语文味

课堂是语文学科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根据教学的进程,教师可以将其分成相应的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努力营造浓郁的氛围。

1.课前五分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常常利用课前五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新,充分挖掘,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活动,或者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名人名言、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或者是《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短短的五分钟内,轮流展示积累。长此以往,“课前五分钟”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课堂主战场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那些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选准优秀的古诗文作载体

2014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教师节30周年的展览时曾提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庆幸的是,2011年版的语文课标已经在义务教育四个阶段的教材中安排了许多优秀的古代诗文,教学中可以优中选优,将选准的优秀古诗文作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优秀作品来鼓舞学生。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是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所写,诗人借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清香高洁的品格来烘托了自己不畏强权、孤芳自赏的情怀。再如文天祥,因《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而光照千秋,青史留名。同理,岳飞有《满江红》、范仲淹有《岳阳楼记》、秋瑾有《满江红》(小住京华)等。可以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那些古诗文都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载体。

(2)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人物作标杆

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人物作标杆,引导学生对典型人物进行分析,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小英雄王二小》中就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经典形象。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的心中造就一个英雄梦,让王二小成为千万个学生心中的英雄,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珍惜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把幸福快反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像英雄学习,敢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曹刿论战》中刻画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爱国形象;《出师表》中塑造了诸葛亮为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岳阳楼记》中塑造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大形象。这些人物有着高尚的品格和贞洁的情操,是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标杆人物。

3.课后延伸

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后进行延伸,或者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或者引导学生对当地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譬如学习《小石潭记》后,结合各地的旅游资源,利用学生游历当地风景名胜的经历,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体会,借以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1.必须坚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那些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譬如结合《大道之行也》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天下为公”这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2.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8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一)课程定位不准,地位不高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除了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外,大学语文课程往往是作为对大学生要求不严的公共课存在,逐渐被边缘化。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就业率,学校更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学生自身也更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来获得外语证书和计算机证书,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上标准定位的不准确,融入传统文化很困难。

(二)教W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课堂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只为了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够采用灵活的教法,不能够因材施教,也缺乏因人施教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教授的内容是被动接受的,没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不更新,没有结合当展的特点和优势等问题,使得课程单板枯燥,进而导致大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三)师资队伍文化素养不高

由于种种原因,从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被认为是“万金油”,缺乏必要的专业深入,导致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队伍呈现出极不稳定的情况,且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程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并不乐观。大学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平台,提升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是重要前提。

二、加强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的主要策略

(一)确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按照近年来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纲要》的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势在必行,“大学语文”尤其要担当重任。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既没有专业课的权威地位,也没有外语课的现实需求,处境越来越尴尬。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坚定地确立“大学语文”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定位。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大学语文的属性应是综合性的人文素养课:“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融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同时,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要求:“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国家教育层面来看,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来定位“大学语文”既符合《纲要》对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属性。大学生经历初高中的洗礼,已经基本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和思考能力,与其它课程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大学语文”有其自身特色,这是一门以具体的母语文本阅读为主要学习形式的课程,这就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赏读,来具体形象地感受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便可以由感性到理性、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领悟其精髓。

(二)加强“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建设

定位了“大学语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力载体,这就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群体,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母语运用能力,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的水平,还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同时还必须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有辩伪存真、取精去粗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总之,不论是在文化涵养、专业储备、教学观念,还是在教学能力和方法等方面都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同时也建议高校为教师提升传统文化修养提供条件,组织开展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各类进修活动。

(三)改变“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堂课下来,主角是教师,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只为了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教学能力上,大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研究本门课程的属性和特点,尤其是对于古老晦涩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既不能卖弄,也要避免肤浅。只有不断研究,以研促教,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采用以行为导向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启发引导法、比较分析法等,不搞一言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第三,要借助多媒体、网络、慕课、微课等新型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的学期评定方式,制订以课堂讨论、读书报告、论文写作、调研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四)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而大学语文的课时又相当有限,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有所选择地选取教学内容。首先,要结合时代特点,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简化,有针对性地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拉进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其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选取通俗易懂并且适合个人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真正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比如刚入校的大学生,尚处于迷茫阶段,对如何规划短短几年的大学时光较为关注,笔者时常引用孔子谈自己生平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引导学生做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再如,大学生对爱情问题十分关心,而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爱情婚姻的经典数不胜数,可选取有关作品与他们共同探讨。比如从《诗经・周南・汉广》篇我们看到了单恋者的形象,从乐府民歌《有所思》里我们又看到了失恋者的形象,由此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面对得不到和已失去的爱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总之,大学语文教学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它所蕴含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如“仁、义、礼、智、信、孝”等思想和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实际行动中,成为我们创造新文化、缔造新历史的源泉和动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世界合作与竞争,进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所以,对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文学典籍、科技工艺、哲学宗教、伦理规范、生活习俗等丰厚遗产,如何继承和创新使之进一步发挥效用,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强大的根本性任务,高校责无旁贷。基于此,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了极大的必要性。而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又存在诸如定位不明、教法单一、内容陈旧、师资队伍素养不高等问题,要加强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就必须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这首先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重新定位大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并支持大W语文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主角之一的大学语文教师,也应转变观念,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和创新,确实有效地利用好大学语文课堂这一阵地,真正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萍.试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2]王铁良.大学语文教学应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3]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8.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9

一、引言

英语教师一直都在研究教学方法以有效促进英语学习。优秀英语学习者为其他英语学习者树立了好的榜样。许多学生也按照这些优秀学习者的方法去实践,收获颇多。尽管这些优秀英语学习者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教与学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们也很关注这些优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研究优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方法,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优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及常用的英语学习方法

(一)优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

为了研究优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本人对网上几位优秀英语学习者关于英语学习方面的采访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本人所在大学和附近几所大学部分优秀英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虽然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有所不同,但是都很强烈。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有内在兴趣、学习成绩、学习情景、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

这些优秀英语学习者不但勇于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且具有坚强的意志,相信只要努力,他们的英语水平就能提高。大部分文科专业的优秀英语学习者,还显示出了对英美文化风俗的浓厚兴趣。

(二)优秀英语学习者常用的英语学习方法

2006年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获得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系学生陈东,采用以下方法学习英语:

1.经常访问BBC、VOA等世界著名媒体以及著名大学的网站,以获取新闻信息。

2.坚持下载并收听脱口秀节目;以掌握内容为目的,多次重复观看英文电影。

3.抓住机会积极与老外交流,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将所学英语应用于实践,如做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志愿者。

4.试图用英语表达日常生活。

5.通过耐心背诵例句增加词汇量。

陈东代表了大部分理工科优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其他优秀英语学习者特别是文科生还采用以下方法:

1.阅读英文书籍、报纸和杂志等。

2.背诵英文美文。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各类英语比赛。

三、优秀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教师研究优秀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特点及方法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然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信息时代,大学生们有相对丰富的学习经验,习惯在娱乐中学习,于是对课堂教学更加挑剔。信息媒介和个人发展一直是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动力。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渠道越来越多,因此英语教学应通过适时调整教材、改进课堂活动和作业方式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学习要求。

(一)适时调整教材

所获得的信息有趣、用处大,且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就能有效地学习第二语言。相反,如果学生们不能获取新颖而有趣的知识,他们宁愿读报也不愿看课本。

许多优秀英语学习者喜欢观看英语电影,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掌握内容,他们会多次重复观看。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芮成钢也是一位优秀英语学习者。他在高中时期,就在周末利用收音机收听上海电视台转播的英文电影。芮成钢在他的《虚实之间》一书中还提到,上高中时就已经把英文原版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读完。

因此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需求评估利用现有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和网络等语言资源,选取学习材料,设计教学,这样可以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更好地发挥语言教学的效果。但是要求教材的信息输入必须全面,且要比学习者的当前水平稍高,趣味性强,与学习者密切相关。同时,教材应涉及到各种不同文本和不同媒体,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各类活动或任务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改进课堂活动

课堂学习情境非常重要,合适的学习情境能够推动英语学习。尤其是课堂活动能够直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发现自己不能将课堂上所获得的技能应用到课堂之外的实际交流中去。又有许多学生发现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对此表示不满。他们渴望有效的学习指导,而不喜欢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教师应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环节,布置解决问题的任务,从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1.为课堂互动交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不应让英语学习者感受到压力而产生不安。为缓解英语学习者的压力,教师应从纠错中释放出来,不应打断学习者的互动交流而进行相关纠错。正如陈东所认为的,经常将英语应用到实践中,犯错的几率也就逐渐减少。

教师还应以提高交流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努力提供机会鼓励英语学习者参与互动交流。课堂上营造良好环境,进行自由讨论和实际交流。新东方优秀教师张卓认为,自己口语好的原因之一就是经常有目的地参加“英语角”进行互动交流,勇于与别人进行辩论。研究表明,英语辩论对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刘航,金利民,2012)。

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互动交流,互动交流也是语言习得的源泉。学习语言的内在动机源于对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产生兴趣。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试图用自己所掌握的词汇和句法结构,有时也会因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得不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而去引用或重复别人的语言。这样通过交流讨论,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不但能从其他学习者处获得信息,还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思辨能力。

2.布置解决问题的任务。任务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促进英语学习。英语学习任务被视为英语学习的跳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具体且比较实用,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激起学习者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喜爱学习英语。

重要的是,选择任务时,必须认真分析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只有布置具有一定意义的任务才能推动英语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鼓励英语学习者直接、自发地使用英语完成任务。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外在肯定和赞扬,自己对应用目标语的内在满足感,将有助于增强英语学习者的信心。

3.让英语学习者成为英语教学的发起者。让英语学习者成为英语教学的发起者,成为语言学习的源头。有时让学生主动提出他们想讨论的话题或想与其他学习者交流的信息,可以激励学习者寻找最新、有趣的英语学习材料。这样不再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采用学生准备的素材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学习动机。当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教师需转变思想。

(三)改进作业方式

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应灵活多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秀的英语学习者阅读范围广,阅读量大,除了课本之外还阅读其他材料,这样接触英语的机会就更多。

在学习英语课文之前,熟悉其作者及课文的背景知识将便于理解课文,也便于语言习得。因此在讲授每门英文课程之初,教师应为学生列出相关英文书籍、杂志等材料,要求他们提前阅读以备课堂讨论。

教师也应提倡学生课后阅读名著,背诵美文,以此激发学生了解和欣赏英美文化的热情。

四、结语

英语学习者希望英语教师能够带领他们继续学习英语,但是同时他们也厌恶传统的教学方法,渴望有趣、自由的学习方法。许多大学生在通过英语四、六级后,找不到英语学习的目标,大学教师就应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与学相辅相成,尽管优秀英语学习者不能完全代表所有英语学习者,但是适时研究新一代的优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英语特点和方法,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大学英语教师对其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2008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周燕,高一虹,臧青,等.大学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251-260.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0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1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等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 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 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2

[3]郭凤海.生死抉择中的猛士乐章[N].报,2014-03-05

[4]曲茹.引导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4-09-24

[5]《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印发[EB/OL].(2014-04-01)[2016-09-09].http:///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6]米雨.以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工科学生人文教育[J].成功(教育),2012(1)

[7]黄志清.现代汽车设计与传统文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

[8]王惠军.汽车造型设计[M].长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9]宋正海.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双赢与融合[N].大众日报,2013-03-23

[10]席泽宗.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宋正海,孙关龙.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12]佚名.窑埠古镇项目正式启动[N].南国今报,2009-07-11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篇13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在培养大学生母语素养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的众多公共必修课,如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在高校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大学语文长期处于边缘化,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鸡肋”。造成大学语文的尴尬境遇,原因是多方面的。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更加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并相关的文件,如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然而,各高校由于师资、生源、学校性质等方面差别巨大,因而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要求不尽相同。许多高校大学语文课时少且还是选修课,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自己视野不够开阔,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多数学生为了获得学分的一门课。为了改变大学语文的处境,让学生真正热爱这门课,除了高校更加重视这门课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师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拉回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思想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大学语文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一种母语性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为目标,综合素质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文章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因此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是二者的统一体。

(三)大学语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

汉语历史悠久,书面语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用汉语的书面符号——汉字来记载历代的文明成果,使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些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为历代的经典文献。学生在学习历代经典作品中,体味到汉语的美,深入地认识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这些内涵溶于历代经典作品之中,也流传于当代的民俗、民间艺术中;这些民族的精华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当今兴起的国学热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要让国学走入中小学课堂,让国学知识普及到学校,使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大学语文以学生阅读历代经典的书面文本为主,教师在课堂通过经典文本的讲解,并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对传统优秀思想文化有更多了解。学生在阅读这些有血有肉的经典文本时,心灵被触动并产生共鸣,使文本的思想内涵植根于心田,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优秀的经典文献,受到美的熏陶,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服务于当今社会。

二、如何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语文要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改变以往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模式,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大学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启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计划,中华民族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未来。大学语文应当适时地抓住这样的机会,利用自身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课程的地位,发挥其以文本具有直观、感性、审美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的优势,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母语高等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广泛阅读中华典范作品,汲取其精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母语教育,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使学生母语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领会优秀作品的内涵,让经典作品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如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有雷海宗《专家与通人》这篇短文,这篇文章虽然写于1940年,所谈论是治学上“专”与“通”的关系,但对当今社会及大学生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其思想内容十分深刻。文章从学术上称谓的“专家”联系到治学及人生方面的“通人”,把做学问与做人统一起来,这与《中庸》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相契合。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后受到感染,更加明确学习方向和人生目标;文章反映了高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把培养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全人”,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体现。大学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达到提高母语能力和素养,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为学生列出经典文献书目,让他们广泛阅读哲学、历史、文学、民俗乃至古代医学、科技等典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二)教师应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学识和涵养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大学语文教师一般是中文专业毕业,他们所学的是文学专业或语言专业,要担负起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担,培养其具有较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教师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所以,只依靠本专业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增强历史、哲学、思想、艺术、民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传统优秀文化的素养,以更好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联系现实,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二者的传承关系

大学语文课程以往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既使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机会,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事倍功半。要改变这一情况,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让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联系现实问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精华,我们应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有利于国家、社会发展,有利于个人品德、人格、情操形成的要素,使这些要素在当代能够得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基本精神要加以继承与宏扬。国家正在提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提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把传统经典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找出二者的关系,使学生在鲜活、生动的经典作品中更加准确、深入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可以摆脱学生只靠死记硬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目,而对其丰富内涵无法生动、形象理解的弊端,并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进行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汉语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汉办的倡导下,我国已在世界各地创办了众多的孔子学院,世界范围的一股“汉语热”正在兴起。外国人通过学习汉语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大学生有责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应紧跟时代步伐,作好课程的科学定位,克服以往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不足,发挥自身优势,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把课程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体现出本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罗小如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