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实用13篇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1

1 公路养护管理概述

公路在被投入使用之后,其路面、路基及整个配套设施等都会随着交通量的增大、车辆荷载的增加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为了保证公路的性能,就必须对其及时进行养护和维修。

公路养护管理是指通过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组织、严格的实施和考核,使用先进的技术、充分的物资以及人力,对公路进行一系列高效、优质、安全的养护操作,使公路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最终保证行车的安全、畅通、舒适及快速的活动。具体来说,公路养护的内容主要包括大中修改造、小修保养、应急抢修及缺陷修复等。

在对公路进行养护时,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并对养护过程进行严加把控,从而使得养护工作在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前提下,得到最好的养护效果。

2 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市场化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相比,市场化管理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人员和设备

在人员和设备方面,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具有庞大的养护管理队伍。而且为了满足养护需求,配备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但事实上,如此庞大的人员队伍和机械设备,必须花费非常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维护,而且很多机械经常会处于闲置状态,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但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之后,不需要组建自己的养护队伍,而是采用承包的方式,人工外包、机械设备也是租赁而来,并没有相应的“闲置“费用,由此大大减少了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2.2 养护的积极性及效率

在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中,对养护经费的挪用现象非常普遍,而且由于管理模式缺乏活力,使得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养护效率也较低。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则会建立专业的养护管理计划,养护经费也实行了专款专用,杜绝了挪用的可能性。而且市场化管理模式中对作业内容的划分比较明确,对应专长的公路养护公司作为自负盈亏的经济法人,其积极性得到调动,从而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公路养护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2.3 整体效益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无论工程大小以及施工内容,都是由自己的养护工区进行操作。事实上很多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且管理层次较多,对施工及管理质量都产生了影响。而且很多公路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机械设备也是各自采购,造成机械闲置浪费,降低了公路养护的整体效益。在市场化的养护管理模式中,是根据养护工作的具体要求,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施工队伍,而且采用的是竞争机制,从而保证了养护管理的水平。机械设备的租赁制也降低了机械成本,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养护管理的效益。

3 加快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策略

3.1 培育专门的公路养护公司

逐步培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且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公路养护公司,将其从传统的公路经营企业的下属单位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养护公司既可是民营性质,也可是由之前的公路养护队组成的养护公司,也可以是公路施工企业联合组成的专业化的养护公司。在新公司的制度方面,要建立独立的法人制度,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并能对企业财产进行自由独立支配。而且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例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等。同时还要拥有先进的养护技术、齐全的养护设备以及规模化养护队伍。

3.2 实行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度

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度是指在遵守合法、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由业主设标面向市场招标,然后具有相关资质的公路养护施工单位都可以进行公开投标、竞标。根据投标资格审查及评标办法评选,业主最终从中选择出最优的单位并签订养护合同的过程。

公路养护的招标过程可分为标段划分、制定标底、组织招标活动、双方签订合同、进行质量监督以及支付等阶段。在对每个环节进行操作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例如在进行标段划分时,要以道路类型、路面结构以及建造年限和以往的交通量等为衡量依据。

公路养护的投标过程则分为对招标文件进行分析、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对工程数量进行核实、参加标前会议、对影响投标报价的因素进行调查、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对成本进行预算、制定投标策略和报价方案、填写工程清单、填写投标书并办理相应的投标担保手续、递交投标书,最后进行开标前的方案修正。

3.3 对其他机制、体系、法律等不断进行完善

(1)对公路养护市场化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在政策、法规方面对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进行明确规定,尤其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防范措施进行明确规定;(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公路养护市场化管理模式所使用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及机械设备会造成很多人员失业的现象出现,因此要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完善;(3)对公路养护企业进行税收方面的优惠。由于新的公路养护企业在刚进入市场时,可能会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导致竞争力不足,因此可对其进行税收方面的优惠;(4)不断健全公路养护的监督管理机制。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与监督工作相分离,设置专门的养护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由专门人员对养护质量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养护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公路养护模式相比,市场化养护模式具有成本低、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效率高等优势,因此应在公路养护中大力推广。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为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洁,陈长,孙立军等.公路养护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J].公路工程,2013,(2).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2

一、公路养护的概念

公路养护,指的是在公路建设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的为保持公路完好使用状态的一系列服务工作。公路养护的目的是保证公路的使用质量,最大限度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公立养护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公路日常保养、公路附属设施维修、环境保护等。1983年,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正式将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四大类,即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公路养护正式成为了公路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

公路养护实质上就是一种公路服务,自1995年起,我国交通部正式明确了将公路养护实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全国各地的公路交通部门及公路建设企业展开了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创新和探索。公路养护实现市场化改革在提高公路建设利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养护效益的必然要求

在以往我国公路养护的管理和用工中,都是服务于计划经济的,当时的成产力条件和养护方式虽然在公路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而公路养护也不例外,要实现养护管理工作的转型,将养护生产对象市场,实现市场化的改革,才能做到养护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提高公路养护的效益,才能保证公路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缓解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下,养护生产无法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非生产性冗员方面耗费了大量的养护资金,使得养护生产线得不到资金的保障,而加剧了养路和养人之间的矛盾,也严重降低了公路养护的整体效益。随着燃油税的改革和撤减二级收费公路的呼吁,交通规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养护资金也非常紧缺。实现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可以从行政管理职能中将养护生产职能分离出来,一方面还可以将养护生产实体推向市场[1]。在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调控下,养护生产实体必须强化其成本的核算、质量、管理和效率,才能推进公路养护体制的完善,也才能缓解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局面,才能实现养护生产的效益化。

三、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实践

走市场化改革的道路是公路养护的必然选择,在国家事业单位的各大改革影响下,要实现公路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做到态度积极、措施坚决、步伐稳健。结合近年来我国公路养护的运行机制改革经验,本文将提出改革实践的思路、模式和分析。

(一)总体思路

要实现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改革,应该保证坚持交通路十一五养管会议精神,坚持做到养管分离和事企分离,将养护的管理和生产职能分开;坚持把推动养护市场化为最终目标发展市场主体,从而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养护新机制。在内外政策具备的情况下实施改革,根据自身的客观实情制定改革节奏。无论如何,改革的根本原则不能变,即是“一切都要有利于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一切都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2]。

(二)改革模式

以往的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成败说明了: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改不改,而在于所选的改革模式。目前有两种改革模式,分别是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快改还是慢改[3]。

激进式改革主张的是一步到位,这种模式是要实现管养的全面分离和事企的彻底分开,成立“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两个独立的体系,并实现“三自一独”的执行模式,将生产业务培养成市场主体。此外,激进式改革还要将养护管理的国有资产转为企业经营资产,实施股份制变革,实现全民化的改造。而对于养护员工,将从“单位人”正式转换为“社会人”,解除了单位或者国家对于员工的无限责任,实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从根本上激活用人机制。

渐进式改革坚持的是分步走、慢步走的改革方式,这与激进式改革明显不同。首先,渐进式改革坚持的是养管分离但不分家,也就是说管理业务和生产业务只在智能行为、体系、机构上做到分离,但还处于同一个体制下,受统一的领导。其次渐进式改革坚持事企分开但不脱钩,因为考虑到部分养护公司还不具备条件转型,故可以凭借事业法人的名义实行企业化的管理,不需要置换资金和身份。第三,渐进式改革坚持多形式的养护组织企业化管理,但并不急于将一切组织形式都归纳到公立的建制体系中。

(三)改革模式分析

上述两种改革模式各有利弊,所以在选择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模式时应该认清利弊,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出合理的决策。

要实现市场化改革,需要首先考虑改革的成本,在改革的预期收入大于改革成本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实践。而激进式和渐进式的改革在成本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激进式改革前期的成本较大而后期较小,激进式则相反,所以在选择改革的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是否符合改革的要求,在自身条件较差的前提下应该优先考虑成本的支出,结合事情选择最佳的改革模式。

四、小结

本文从公路养护概念、市场化改革重要性和实现市场化改革的途径等方面对如何实现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实践问题做了简要分析,根据改革思路分析了两种改革模式的利弊,为不同规模的养护公司选择合适的实践方案提出了一些微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对我国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贡献点滴力量。

参考文献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3

一、研究方法

高速公路养护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何保证高速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社会公益性与市场竞争的兼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有的学者借鉴公共选择的相关理论,分析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人”在提供市政公共产品方面如何正确定位;有的学者从所有制改革以及股份制改造的角度入手,分析高速公路行业如何引入市场竞争,提高运行效率;还有的学者借鉴政府规制改革的有关理论,分析高速公路行业中所存在的行政性垄断,提出打破垄断,进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从高速公路行业特征和河南省高速公路现状分析出发,借鉴公共产品理论和新公共管理思想、尤其是借鉴新公共管理思想中关于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高效率,主张引入企业管理方法的科学内涵、重视市场需求、重视顾客信息反馈等观点,探索将目标管理、成本核算、竞争机制等管理模式引入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并就河南省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模式、影响市场化改革的条件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探索适宜于河南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高速公路养护的经济学特点

确保高速公路的使用者行车安全和舒适;通过各种养护和维修工作,提高公路及附属设施的使用功能;在各种社会需求中,保持公路与沿线地区的良好关系。高速公路养护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具有公益性、垄断性和超余性的特征。

公益性:高速公路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公用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其产品和服务是针对所有百姓的,并不像普通产品的销售都有特定的消费群体。高速公路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还被赋予了一些公益特性,往往还需承担一些社会公益义务。

垄断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一个最基本的技术经济特征是:通过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提供车辆通行服务,高速公路系统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也就是说,它只能用来传输某一种产品或服务,而不能移作他用;它是服务于特定区域,而不能转移到其它区域。所以这种投资有“沉淀成本”。在这类产业中,沉淀成本的大小,规模经济的大小决定了其自然垄断性的大小。

超余性:高速公路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改造成本高、难度大,一般在建设过程中要预留出中、远期需求增长后的规模;大部分高速公路设施的功效是必须保证的,一旦失效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失序和损失,因此在建设时就要考虑系统能力的超余,以在系统部分失效时仍能满足使用要求。

高速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一直被视为公益性事业,其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影响,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已经清晰地显现和暴露出来。这必将影响高速公路的健康有序运行,从而制约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主血管功能的发挥。

三、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对策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归其原因在于“政府失灵”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缺乏市场激励,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社会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的兼容。改革的整体思路是事企分开,引进竞争,消除信息不对称,规范市场监督。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是资源的短缺,而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要解决资源利用的无效性问题,必须通过市场机制,通过鼓励竞争来实现。高速公路养护,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迫在眉睫。无论是行政性垄断、自然垄断还是市场垄断,其造成的弊端都大同小异,因此政府肩负的重任不在于引进何种经济成分的投资者,而是要引入一套能够使行业活跃起来的市场竞争机制。在高速公路养护改革进程中,政府应尽快改变直接办企业的局面,只需管市场准入资格经营期设计、价格论证决策、安全运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以及环保效益,其余事项可一并交给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去打理。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要在高速公路行业中,引进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剥离原有养护部门,组建专业养护企业,开放市场准入,以吸引社会各种所有制形式养护企业参与。

1.有效竞争的产权制度安排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改革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而有效的市场竞争取决于形成有效可持续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竞争参与者.从计划到市场,从垄断到竞争,随着经营模式的改变,必然会涉及到产权制度,即要实现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引进竞争与所有制改革缺一不可,但产权和竞争的顺序非常重要,在竞争可行的条件下,首先要在企业外部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然后(或者是在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所有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竞争的局面,通过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和改善福利的目标才能达到。实践证明,无论是政府独家垄断经营,还是私人独家垄断经营,都由于缺少竞争而效率不足,而在同样的市场和竞争压力下,不仅私有企业会提高效率,国有企业也会提高效率,实践同时证明,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性在程度上要比竞争性产业中的国有企业更为严重。

从这两个不同角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所有制并不是决定产业运行绩效的根本因素,提高效率不能过分地强调所有制。所有制性质的变化不一定是效率改进的必要条件,一个竞争性的环境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更重要。问题不在于公营对私营,而在于竞争对垄断。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采取的促进竞争与改进管制效率的政策措施。但同时,如果在引入竞争后不相应进行养护企业产权改革,那么就不能产生以产权明晰为基础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高速公路行业的竞争机制也就不能真正形成。只有建立明晰、规范的产权关系和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进而形成有效的竞争。

2.政府在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中的监管

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和政治敏锐性决定了政府不可能与高速公路养护完全脱离关系,不难设想,如果高速公路的运作受阻,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不论其所有权归谁所有,都会演变成一个政治问题。政府即使不再控制高速公路的所有权,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对其加以控制。即使将高速公路是私人企业投资建设的,政府也必须通过管制的方式牢固掌握控制权。

(1)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市场失灵”现象分析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所言,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市场并不能够实现社会效率。因为市场的竞争经常是不充分的,换言之,市场中还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也是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不足只能有政府来解决。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介入和干预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试图弥补市场这一缺陷。一方面公共物品不能有市场提供而且市场也提供不了。另一个方面垄断。垄断可能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缺乏效率,消除市场的垄断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由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具有存在合理施工半径以及专业技术门槛高,养护设备配置要求高,信息不对称情况比较突出等特点,引入竞争的改革方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效率损失。在传统的高速公路养护市场中,不存在市场竞争,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管养一体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企业内部来完成的。进行养护市场化改革后,所有的养护工程都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完成,而价格机制的使用是有成本的。

(3)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微观规制

在其他省份已经开展的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为避免出现损害高速公路公共服务产品的情况,政府必然需要干预和制约。

政府规制是针对私人行为的公共行政政策,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制定的规则,目的是为了控制受规制的企业对价格进行垄断或者对消费者滥用权力,具体表现为控制进入、决定价格、确定服务条件和质量及规定在合理条件下服务所有客户时的应尽义务等;并假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代表公众对市场做出一定理性的计算,使这一规制过程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

政府监管的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并兼容社会公共利益。一部分高速公路由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行政性垄断,因此需要政府对现行的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一部分高速公路存在着自然垄断性,靠市场无法进行资源最优化的配置,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经济性规制。

(4)政府监管体制改革

在现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下,对政府的监管机构进行重建是重中之重。政府监管机构的重建必须体现以下三项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即监管者和被监管着应相互独立,切断其利害关系;二是法制化原则。即监管机构必须通过法律授权,依法行使监管职能;三是透明性原则。即政府监管必须公开、透明,特别是要实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鼓励公众通过公开听政会等渠道积极参与高速公路养护规则的制定和具体的监管过程。另外,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从管行业转变为管市场,从对企业负责转变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

(5)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确保高速公路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监管制度不到位,市场化改革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政府在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中肩负着加强监管、保证供给、维护公平的职责。政府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一是要加强市场准入的管制。尽快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既保持适度的竞争,又要维护各类和各段时期竞争者的公平权益;二是要加强价格管制。必须要对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制订有吸引力的控制造价,公开造价组成内容,实行价格竞争制度,在既保证参与养护市场的各类企业能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获得合理收益的同时,也要使高速公路公共服务产品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期内享受到竞争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三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高速公路行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地政府要根据高速公路行业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改革,走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道路,同时加强服务功能,及时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养护服务质量的评价考核标准。

三、对策建议

基于本文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在对我省高速公路养护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前,要求对潜在的市场运行特征进行充分地分析和模拟,在此基础上制定良好的市场交易规则,这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产业重组后各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行为特征和市场环境,才能避免如市场垄断抬价行为、应急保通效率低下等潜在风险。

二是高速公路养护市场改革时需要保证养护工程足够的分散性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自由性,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竞争性环节的市场操纵问题。

三是在市场有效竞争充分实现之前,不宜完全放开竞争,要求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工程造价进行价格上限管制。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交易成本最主要组成部分在于非效率定价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防止市场操纵带来的风险,对于实施金额较大的养护工程应该进行价格上限的管制。

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期即将结束,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将成为下一阶段高速公路政府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以河南省为例,当前在已逼近6000公里的高速公路路网,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将形成年规模上百亿的市场规模,如何规范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形成资源合理配置,达到将养护资金用好用实以保证高速公路路网安全稳定运行将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管理课题。由于国内高速公路市场化改革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有许多的经验教训还需要加以总结,加上对现行高速公路养护经费征收政策尚存在比较大的政策变数,本文所述一些论点、论据还不够充分,本文认为采取一些微规规制的方法来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防止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竞争失败情况的出现,应当成为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选择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剑.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罗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吴京涛,张军超.论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J].科学之友:B版.2007,(06):80-81.

[4]纪光,李力科.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0):.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4

1.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我国公路养护也经历了确立到改革的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公路养护制度的初步建立

1950 年 1 月,交通部公路总局在北京成立。在公路总局的指引带动下,大规模的修路养路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受到当时生产力不足的限制,公路建设的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国家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主力便是劳动力,其中的主力军是来自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这也就是直接的造成了我国公路体系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混岗,这期间的所有人员都纳入到事业编制,享受政府财政工资和福利。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这种“政事企合一、管养一体”的体制格局及运行机制在保证公路畅通和促进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公路养护的水平的迅速提升。到后来,由于以及的原因,整个公路系统的建养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被拆解,大量的干部和技术骨干被下放农村,同时,关乎公路养护的规章制度也被随之废除,公路建养工作陷入停滞状态,国家的公路状况不断恶化。

(2)第二阶段:市场化改革的启始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公路建设与养护事业再一次被提上议程。全国的公路养护事业也开始慢慢地从废止萧条中调整过来,各省遵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结合地方实际特点,开会研讨并确立了适合各自地域发展的公路养护机制,公路局、总段(分局)和段的三级养护机构开始在很多地方重新恢复起来,召回大批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自此全国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开始呈现出的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特别是由于我国公路管理体制可以借鉴经验的有限性,“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刚开始几年改革状况的准确描述,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的问题,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依旧没有得到较好的完善。到90 年代中后期,由于政策的不稳定性,加剧了公路建养体制的混乱,使得公路管理部门再一次陷入错综复杂的局面,加重了公路养护工作的负担,阻碍了公路养护事业的前进,使得公路养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收到了沉重打击。

2.现状描述

2.1取得的成就

(1)观念得到转变,素质得以提高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职工端铁饭碗的思想观念比较浓厚,相应的竞争和忧患意识淡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缺乏。在养护单位实行改革,推行企业化的管理之后,对员工的思想触动很大。市场化的养护促使员工主动的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变要为我要干。市场化的养护使得员工的市场开拓意识增强,开始主动寻找市场;市场化的养护增强了职工的效益观念,使得其充分的意识到养护作业效率的提高是创造收益的前提和保证;市场化的养护员工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2)公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的得到提高

因为国民生产力的不足,参与公路养护的主要是人力为主,道路养护的机械很少。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养护改革的推进,养护工程队在组建时便配备了充足的养护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路养护的质量。机械化养护的增加,也就相应的减少了养护人数的需求量,近而也降低了人工费用的支出。

2.2存在的问题

公路养护市场的发展受到管理体制的约束

由于公路自身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建设方式的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时期的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公路的养护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公路管养的单位有事业型、企业型,也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管理体制的多样性,职、权、利的互相交织,使得公路养护市场的发展受到约束。外加各地方区域的经济利益和维稳定的需要,公路养护市场的地域分割情况非常普遍。尽管各地方公路主管部门都试图深化推进公路养护改革,但是因公路养护市场地域分割的现状,决定了其只能进行简单的区域整合,并做到真正的市场开放,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公路养护市场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3.问题分析

公路养护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公路养护改革与下放之间的关系处理的不得当

公路养护改革是从全国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趋势出发的,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而采取的相应的改革措施,是非常正确的,具有时代的前瞻性。但是,对于特定的一个区域来说,要想实施公路养护改革,首先必须应深刻地认识公路养护改革与改革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充分的认识到改革的目标是唯一的,必须竭尽全力的去实现,只不过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和多种多样的,不可以简单地认为下放是唯一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还要求充分的意识到推行改革所应该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切实地分析地方上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检测改革的条件是否具备,不能不考虑地方上实际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以为的追求不切实际的改革,偏离的改革的目标,这样的改革是必然会产生问题的。

(2)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得不到有效的认识

经济发展水平是实施一项重大的改革首先考虑的问题,改革的方式必须考虑地方上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否则改革的推进难以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南沿海推行改革的步伐总是比西部区域快的原因。

4.结论

从上述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公路养护改革方案的能否很好的制定和实施,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改革方案的制定严格就可以减少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改革方案实施过程控制的好,就可以很好的实现改革目标,所以有必要对公路养护改革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对公路养护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公路养护改革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石宝林.面向二十一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R].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2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5

一、目前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体制复杂。我国国省道公路管理属于事业型体制,由国家拨款进行养护建设,实现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有效进行。但是这种养护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合新时期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虽然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针对自身的情况对养护管理模式进行了组织结构上的完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封闭性特点,严重的限制了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创新,使组织结构上的完善还不能更好的适应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此外,管理体制复杂使分配缺乏一定的活力,管理观念较为陈旧,都从侧面反映了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国省道公路发展重建设轻养护,所以缺乏充足的养护资金,不能够充分应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指导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建设与养护缺乏协调发展。我国国省道公路建设主要依靠融资方式,这种建设方式在国省道公路建成之后就要面临还贷等方面的事情,直接造成了国省道公路运行压力,资金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养护资金被挪用的现象。这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养护管理的经营方式严重的制约了国省道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成熟的市场规则和养护管理标准。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省道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养护管理办法,但是公路养护管理企业还不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其中,统一标准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完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对于建立成熟的市场规则,完善养护管理标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公路养护市场的完善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一定数量的养护企业,形成完善的养护市场是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的重点。在一些地区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企业较少,无法形成市场化发展。制定成熟的市场规则以及养护管理标准特别重要。

(四)养护机械化较差,科技含量较低。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有的地方虽然配置了现代化的养护机械设备,但由于缺乏对机械性能的研究以及专业人员的操作,导致这些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低下,并且会出现闲置等情况,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性浪费。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还采用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组织性较差。在应用先进技术等方面还处于试验阶段,不能够做好大规模的应用。

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实际的国省道公路管理体制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应结合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结构特点,坚持集中统一原则协调国省道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所谓集中统一原则,主要是指在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针对领导权问题,按照严格的标准、事先的规划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其次,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养护市场进行积极调研并不断开发,并且对科学的国省道公路施工队伍积极地进行选择,不仅使完善的竞争机制尽快建立,而且能够转变国省道公路养护的管理形式。

(二)公路养护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公路养护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是依法开展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保障,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地组织和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养护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规范。在进行公路养护管理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以此为准绳,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细则,使养护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其次,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合理借鉴国外公路养护的优秀经验,完善我国国省道公路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促进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的高效开展。最后,要深入落实公路养护的各项管理条例,强化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条例,明确经营性公司依法履行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才能享有合法的收费权利和经营的权力。

(三)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快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使公路空间信息数字化及可视化,使得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更加实时、便捷。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对国省道公路沿线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从而对其进行精确分析,并得出实时数据,为养护及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不仅如此,利用先进的国省道公路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国省道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测水平,还能使国省道公路养护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使用准确度较高的传感器、RS及雷达等技术能够使检测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转化。

(四)建立专业的养护管理队伍。养护管理队伍是保障养护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主体力量,在新形势下应建立专业化、综合化的养护管理队伍,注重对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增加其工作经验,以更好的面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另外,对国省道公路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完善的养护管理决策。注重质量评估标准,实现经验型转变为综合服务指标建设。

(五)推进养护管理的机械化发展。养护管理机械化建设是公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养护管理机械化将提升作业能力,保证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自动化建设,才能够实现对周边环境污染降低。在积极引进先进的国外技术的同时,应该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建造大型综合养护机械,紧紧地抓住我国国省道公路发展机遇,实现养护机械国产化发展,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国省道公路养护效率,同样能够更多的节省经济投入。

参考文献: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6

1、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2)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即使改制为企业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经营模式仍然没有跳出这种模式的束缚,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4)养护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要求。一般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养护作业质量。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的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5)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管养分离,公路养护市场化

(1)积极培育养护工作市场。首先,积极推进养护单位企业化。将公路管理部门所属的适宜于企业化运作的生产性单位与公路管理机构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专业化公路养护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要逐步放开养护市场,但为鼓励养护单位加快改革的步伐,应该允许有一定的过渡保护期,等到养护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较强竞争力后再向全社会开放。(2)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度。公中波 修保养实行招投标承包养护和合同化管理,承包人在契约规定期内自行组织生产,决定分配,较大型工程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通过实行养护招投标,使公路部门的管理工作由目标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变,促使公路养护真正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形成国路民养的日常养护模式。(3)引进养护工程监理制。人事以及福利的改革解决的好坏是关系到机制改革是否深入的关键。目前养护工主要有三种形式。固定工,合同工,农民工。这些人员普遍文化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作业要求,同时他们待遇低,有些养老保险也难以落实,因此,必须进行用工制度改革,可探讨的办法是:对老养护工人进行工龄买断,内退,转岗分流等后,剩余的养护工人逐步过渡到全员聘任制,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要雇佣季节工,最终形成两种员工结构,一是有文化,有技术专长的聘任制工人。二是雇佣的临时工人,从而彻底打破传统的用工界限,实行市场化管理。(4)制定与公路养护市场化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为规范公路养护市场,保障公路养护市场化健康发展,需制定出台一系列相适应的管理办法。1)政府应建立养护市场准入制度,明确进入养护市场的条件,同时制定养护市场市场竞争和交易规则,保证市场主体按照统一的市场价格去获取生产要素,真正实现公平竞争。2)建立科学,规范化的养护质量检测,监督系统,这是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3)规范高速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保证养护资金足额投放。(5)注重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机械化养护水平。原来以人工的传统的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必须采用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及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养护作业方式和施工工艺。提高养护作业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6)提高养护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在日常工作当中,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工作任务的安排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者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和错误,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同时,要尊重客观事实,反决策的依据建立在大量的养护实践数据的积累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到有章可循。(7)提倡“重建设、重养护”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高速公路从通车运营开始,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应运而生,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就是“预防为主”,“高速公路建设质量高,早期预防养护没必要”的论断在实践是中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做好早期养护,及时弥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改善各项技术状况,对于延长道路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抵抗早期的疲劳破坏,延缓大修周期,减低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8)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扯皮,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在养护系统建立统一,公平的竞争秩序。

3、结语

规范化养护管理将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必然趋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7

一、当前公路管理养护现状分析

从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总体实施现状来看,基层公路的养护管理具备如下典型特征:1)公路的养护作业在公路施工中具备强制性,公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构成,这决定了公路养护必须在施工中强制性实施;2)公路养护工程覆盖面广、且项目数量非常庞大,公路养护不仅存在路面的养护,沿线的桥梁、交通信号、附属设施和大量的绿化环保、服务设施等,这些都是养护的构成;3)公路养护工程具备机动性与时效性特点,公路养护必须机动快捷,这样才能够让公路的实用性不受到太大影响,同时,公路养护在工艺和操作流程上在快速更新,施工过程也会很大程度受到既有交通的影响;4)公路管理养护工程和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公路养护管理需要很高的专业化程度和机械化程度,并且对于新材质与新工艺的使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养护管理的检测技术要求也很高;5)公路养护管理同样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来完成,鉴于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因此,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化背景知识的人员来完成,并且人员要懂得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将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落实。

二、公路管理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养护体制过于陈旧从当前基层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公路养护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造成各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在于公立管理养护的体制过于陈旧。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直接由政府部门负责,这从市场经济已经深入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当下来看,存在很多不契合的方面。公路养护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这种形式已经很难再适应于当前城市道路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且会很大程度让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受到影响。(二)缺乏对管理养护的重视程度公路养护管理在我国明确缺乏应当有的重视程度,这是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造成原因。公路养护工程覆盖面广、且项目数量非常庞大,并且公路养护工程具备机动性与时效性特点,这些都使得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完成,并且要不断进行技术和施工材料的更新等。但是,鉴于我国对于公路养护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政府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使得很多先进的管理养护技术无法使用,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也十分落后,很多管理养护人员的专业化素养都十分缺乏。这些都是实际管理养护工作中的很大障碍。(三)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养护团队公路养护管理应当由专业化的养护团队来完成,不仅团队成员要具备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背景,其公路管理养护的经验也应当十分丰富。但是,从当前实际工作的执行情况来看,现有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养还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和水准,这使得很多具体的工作实践起来都打了折扣。

三、城市公路管理养护的有效完善策略

(一)管理养护体制的革新策略公路管理养护首先应当在体制上进行革新,应当顺应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将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形式向市场化模式过渡。这样不仅可以让这项工程有更多的资金,也可以吸纳更多更为优质的专业化人才,才能够让各项管理工作更好的落实到位。(二)管理养护法规的合理建设公路养护管理的法规建设应当更加合理与完善。一方,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规范的建设研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工作标准与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公路养护管理中技术的使用应当有明确限定,管理养护技术和材质的革新也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只有从法律法规层面让公路养护管理有完全健全的参照依据,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落实,公路管理养护的整体质量和成效才会更高。(三)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城市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城市道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城市道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城市道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城市道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四)使用管理养护新技术推广使用国外城市道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目前,城市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城市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燕弓,崔敏,王伟.建立公路公共行政体制[j].中国公路,2014(11).

[2]刘传雷,张波.我们身处其中的体制———全国公路管理体制不充分调查[j].中国公路,2014(11).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8

随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路面养护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早期通车的城市道路已经进入大修期。在各种各样的道路管理问题中,养护道路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道路的服务水平,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益。然而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已经显现出弊端,已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对于交通的新要求,难以实现城市道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化。为此要运行城市道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和创新机制,引入养护企业的合理竞争,促进城市道路养护更好发展。因而笔者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及提出运行的对策。

2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分析

所谓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就是将城市路养护工作全面推向市场,各养护管理单位不设立自己专门的养护队伍,日常维修保养对外承包,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推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是城市道路发展趋势,要在理论上做全面分析,使其能在实际养护中得到有效应用。

2. 1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

2.1.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市政道路桥梁具有社会公益和商品经济的双重效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同样会随着市场经济的要求,而逐步的走向市场化。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通过市场对养护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实现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的最优化。在保证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率的同时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行质量,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实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城市道路养护发展走市场化道路能保证效益的更好实现,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1.2合理利用养护经费的需要。养护发展重要的环节是资金实现有效周转。目前大多数的养护管理单位面临的养护难题主要是养护经费无法落实到位,难以在养护市场中形成良性循环。由于传统的养护模式下设立有庞大的养护施工队伍,给养护费用造成了大量的负担, 导致养护资金无法运用到有效的养护生产中,甚至造成了养人不养路的局面。而市场化养护管理的运行,减少养护过程中某些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养护单位不设立自有养护施工队伍,从养护市场中择优选取,在保证养护质量的同时使有限的养护经费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养护资金最大利用效能。

2.1.3形成有序养护市场的需要。有序的养护市场能引导养护企业的合理竞争,促进城市道路养护的更好发展。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实行,能使养护管理部门和养护企业实行有效分离。在失去养护管理部门特殊照顾的情况下,养护企业为求得良好的生存发展,必然迫使自身加强忧患竞争意识 ,提高生存危机感,从而产生真正意 义上的养护企业。再加上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完善的市场规范,能促进有序养护市场的形成。从长远来看,养护市场的形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使城市道路的养护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2.1.4提高整体养护水平的需要。为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承担更多的养护项目,进一步提高养护企业的效益,养护企业必然会投入更多的人员和资金进行养护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养护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占取更多的养护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好企业品牌形象,对养护企业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从城市道路养护发展看,能促进整体养护水平的提高,保证城市交通更好的通行质量和运营效率。

3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运行对策

目前城市道路运营已经进入以养护管理为主的新时代。为顺利推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提高养护效率和养护水平,应采取合理有效的运行对策。

3.1完善养护市场政策法规。现阶段国家制定的养护管理规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需要在以后的养护工作实践中, 不断完善其规定,使其为养护市场化的规范化发挥作用。城市道路的养护市场化,必然涉及到养护工程招投标。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其中关于城市道路养护招投标管理的具体办法,或者针对城市道路的养护制定《城市道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规定》,努力完善城市道路养护实行的政策环境 ,推进城市道路养护市场化的进行。

3.2明确养护市场准入制度。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进入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养护市场的手续。严肃养护市场纪律,在开放的基础上,政府作为养护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当运用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对养护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行政指导,计划调节,行政管理,监督服务,渗入养护行业的经济运行管理,组织协调养护市场的运转。使优质养护企业进驻市场,避免不合格企业进驻养护市场造成的影响,保证形成健康养护市场。

3.3统一养护市场定额指标。在目前养护承包市场上,养护管理部门和养护企业在就养护费用估测上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定量化指标,主体双方存在各自的养护定额指标。为得到养护市场参与双方认可,完成定员养护向定额养护的转变,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即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定额标准。使养护预算费用及运营成本得到有效确定,促进城市道路养护市场化的具体推行。此外各省市应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公路工程养护预算定额》和《公路工程养护概算定额》及养护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为城市道路养护服务。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定额调查 , 测定与编制管理制度 ,为推行城市道路市场化运行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指标。

3.4引导养护市场合理竞争。养护企业的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是城市道路桥梁养护实现市场化的前提,健康的养护企业更是养护市场有序运行的保证。养护企业的健康发展依托于养护市场的健康有序,不合理的市场竞争,会造成养护市场资源不必要消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降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建立健全的市场规则,引导合理的市场竞争,同时避免养护市场中恶性竞争的发生,才能保证养护市场的有序运行,促进城市道路桥梁养护市场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3.5提供企业进驻有利支持。在我国城市道路养护发展的起步阶段,养护市场形成还不够成熟,养护企业发展缺乏许多必要条件,为此,政府乃至社会应该从市场政策、准入制度、资金给予支持,合理调配城市道路养护资源,努力培育养护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其具备参与养护市场竞争能力,最终形成成熟的养护市场。在政府部门的有利支持下,充分扶持新进养护企业发展,对促进市场竞争,形成完善养护市场有重要作用。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9

1道路养护的概念和任务

道路工程养护管理是道路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设施、排水构造物、绿化工程等项目的检测、维修、评价、预测,以保证车辆能安全舒适、全天候地在道路上行驶。

道路是每个城市的基本设施之一,它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路养护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1)经常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道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道路路面养护工作的重点,路面病害类型较多,包括裂缝、碎裂、车辙、松散、沉陷、麻面和坑槽等。

导致道路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2.1温度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大气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换而变化,然而路面是变形受约束的带状连续体,其自身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也不断变化,这必将导致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其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2.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2.3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近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各种建设物资的大规模运输,从而产生了可观的运输利益,利益是市场的导向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各种大型运输车辆的改装、生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超载超限运输,这种利益需求远远超出了公路设计的承载能力,是引起各种道路病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4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2.5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3道路日常养护原则

3.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3.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3.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

3.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4关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努力构筑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努力实现公路管理的法制化、信息化,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切实提高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网的完好畅通,更好地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人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效模式。

4.1推行“管养分开”。“管养分开”是公路养护市场化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来看,要剥离公路养护部门内的行政管理与生产企业职能,行政管理这条线应按照事业单位运作,而养护施工这些企业性质的活动则必须要企业化。首先主管部门要在对原机构人员、设备、资金等进行调查摸底和核实登记的基础上,对“管养分开”后管理机构和养护企业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划分,并在国资部门对注入养护企业的资产进行确认的基础上,组建公路养护企业。

4.2组建养护机械化专业队伍。现代社会要求公路提供快速、整洁、舒适、优良和安全的交通环境,要求公路部门实行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如果养护质量高且养护成本低,就意味着会在所有的养护公司中胜出,就能获得更多的养护任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机械化养护专业队伍应朝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4.3引入竞争机制。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公路养护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养护市场社会化,公路养护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是未来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4制定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1) 实现管理机制的五个转变:a.养护模式由“定员养护、平均养护”向“定额养护,按需养护”转变;b.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由小道班、分散养护或大道班养护向专业队伍养护转变;c.养护生产方式由人工加简单机械操作为主向机械养护转变;d.养护发展模式由单纯养护向以养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转变;e.养护质量提高方式由单纯靠资金投入向靠技术、资金综合投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养护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2) 推行养护工程费用定额制。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10

1 养护工区现状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路体系得到了一定的完备。与此同时,养护工区网络也日趋完善。其在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现阶段,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不断增强,养护工区的责、权、资等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这导致高速公路养护工区的管理模式中存在如下问题:(1)工区资产权益得不到保障。尽管养护工区的资产,在其名义上是归管理机构所有。然而,因为一些地区的工区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等的不齐全,导致在城市化进程以及市政工程中资产所有者的利益没有可靠的保证。养护工区在改革自身体制后,为了使得养护企业得以维继,为养护企业无偿提供工区的资产。在部分地区,一些养护工区处于比较好的地区,通常会被商业化,收益也交给了养护企业,公路管理机构未能获得应有的权益。(2)工区设施设备投融资不力。养护工作走向养护市场化之后, 相当于养护项目发包方的公路管理机构,需要履行其管理职能。在被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因为养护企业本身的规模不大,收益较少,再加上项目承包的不稳定性,养护企业一般不会在工区建设过程中投入资金。这样以来,养护工区的环境将会较差,出现设备不齐全、生活条件差等问题,这对于工区的作业效率而言是非常不利的。(3)工区管理主体不明确。在“管养一体”的体制下, 养护机构和公路的管理机构事实上是属于一个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工区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会呈现出“三位一体”的现象,此过程中无主体不明确情况产生。但是,在实施“管养分离改制”之后, 将会导致养护工区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这样以来,问题就出来了。由于责任不明确,养护工区在资产管理方面容易出现管理不全的状况。

2 养护工区的管理模式

对养护工区的管理主体做出明确的界定,有利于养护工区投资主体的确定,并且使得养护工区的管理效率不断提高。根据“分级管理”、“事权统一”等原则,我们可以确定高速公路管理机构为养护工区的管理主体。通过调查发现,以下两种管理模式被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养护工区所采用。具体分析如下:(1)模式一。在这种模式下,管理机构将会投入资金,积极建设养护工区,配备好工区所需要的设备。在个过程中,管理机构是房建基础设施设备的拥有者。另外,管理机构需要定期维护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设备,所以同时其也是养护工区所有资产的维护者。其中,养护作业公司,作为养护工区的无偿使用者,可以无偿使用工区的设施设备。(2)模式二。模式二通常被养护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所采用,它集中体现为以下几种特征:1)公路管理机构出资建设养护工区房建设施,是工区房建设施资产的所有者;负责对养护工区房建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是工区房建设施的管理维护者;2)养护作业单位自行购买设备,并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有偿使用养护工区房建设施,与公路管理机构签订租赁协议,是工区房建设施的有偿使用者。

3 管理模式选择的考量因素

参考每个地区高速公路养护工区各自的特点,主要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养护工区管理模式的考量因素,它们分别是工区所属类型、养护“管养”体制、已改制养护企业的投资意愿、已改制养护企业的规模。(1)工区所属类型。一般来说,养护工区的功能定位、占地面积、服务范围等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就一类中心养护工区而言,它的占地面积、投入资金都是比较大的,因而其机械化程度高、工区各部门协调事务多;对于二类骨干工区而言,其主要的职能是为经济服务,占地面积、功能定位等状况都处于相比一类较差,各部门之间协调的事务不是太多;而三类补充养护工区,功能单一,服务能力弱,其机械化程度不高、投资规模小,各部门之间协调的事务偏少。(2)养护“管养”体制。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我国养护市场化改革不断得到推进。现在已经基本奠定了事企分开的模型。当然,也存在一些养护公司没有实施改革。所以,在当下,高速公路养护工区管理更多的是表现为“管养分离”、“管养一体”两种体制共存。(3)已改制养护企业的投资意愿。就养护承包资金而言,它的来源相对狭窄。绝大部分是靠燃油税替代性返还资金实现。在财政投入以及其他资金渠道上,无法得到有利的支持。这样,便导致养护承包的利益降低,降低了管理的积极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因为在财政资金上得到了大力的支持,所以其资金相对充足,不用担心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苏北地区而言,受地方财政经济相对困难以及替代性返还少两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养护资金的匮乏。一段时间后,公路养护将会出现中断的状况。就养护企业而言,投资风险是相对较大的。

(4)已改制养护企业的规模。现今,我国的公路养护市场较多地呈现出一县一公司的情况。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护工程,较多的工程脱离了体制,一般只是从事日常的公路养护工作。

4 结语

新时期下,公路养护要求的变化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高速公路养护工区管理模式与养护工作的市场化、机械化有着直接关系。养护工区只有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 慢慢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情况的工区管理模式,才能提高自身的使用价值,进而推进高质量、高要求的公路养护目标的实现。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11

一、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的提出

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理念是出自世界银行著名道路经济学家海根和维克尔撰写的《道路的商业化管理及融资》一书。公路的商业化管理将道路的管理引入商业市场,运用商业的基本原则,建立公路管理收费站,将所收的的费用投入到公路的养护,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公路的资金管理,我国财政部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进行改革,明确了道路的责任,建立了相应的公路管理委员会,有效的保障了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推行了与企业管理相似的公路商业化管理机构,使得公路商业化管理所筹资金得到高效的利用。

二、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的内容

公路养护商业化的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在公路建设完工后对公路的保养、维护和改善。通常根据公路工程的性质以及规模大小,可以将公路养护分为:小修保养、中修保养、大修保养以及改造等,同时根据每项工程的技术标准,应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抢修以及养护。提高公路的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

三、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存在的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也在不断完善,但在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中,仍然出现了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1)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缺乏市场管理运作的活力;(2)在公路的商业化管理中,管理机构众多,对同一公路段养护出现多个不同机构干涉,导致职能实施混乱;(3)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养护任务分工不明确,管理机构庞大,无法准确的对公路养护进行干涉,导致公路养护的效率低下;(4)在整个公路养护过程中,人员应用过多,导致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具有重大的思想包袱;(5)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中,养护的运行机制不灵活,常会出现市场垄断,缺少激烈的市场竞争;(6)在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中,出现重建轻养现象严重,使得大量资金融入建设,但对养护缺乏必要的认识。针对以上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存在的弊端,应该加强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让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重回市场,发挥市场作用。

四、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的构思

我国利用《道路的商业化管理及融资》提出的各国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分析,推行了公路养护的商业化管理理论,这是公路商业化管理的全新理念。在《道路的商业化管理及融资》中提出,将公路的养护引向市场,将公路管理的建立在公路收费服务的基础上,使得公路养护成为一种商业,从而从国家的社会服务事业中走向商业市场,使其赋予商业的激烈竞争,促进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快速发展。我国在交通部根据公路养护商业化的内容与弊端,将公路养护商业化进行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将公路的建设、监管以及养护分开,形成独立的运营模式,并且将公路养护全面推向市场,组建企业法人代表的公路养护施工企业,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制约,形成完善的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体系。

同时,要对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改革,首先,财政部门所投入的公路养护费用应该直接转给交通部门,交通部门根据公路的完好情况,将公路养护费用分配给公路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通过对市场的招标、投标,选取合理的公路养护企业,养护企业通过组织生产、对公路进行养护,最终将劳务产品回归给公路管理部门,形成一个资金循环,有效提高公路的资金管理。其次,公路管理部门向车主收取过路费的同时为车主提供畅通的公路,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商品交易关系。并形成了一套具体的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模式,在公路养护的商业化管理模式中,公路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交换作用,能够推动公路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需要公路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够使整个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持续的进行,保证我国公路养护的质量,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公路的养护质量,降低公路养护的成本。因此,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是中国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通过对市场环境进行改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了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的权责,能够为养护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将公路管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营秩序,指导着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全面进行改革,保障了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推行了与企业管理相似的公路商业化管理机构,使得公路商业化管理所筹资金得到高效的利用,促进了公路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成.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的总体构思与架构[J].交通财会,2007(12).

[2]周国光.公路养护商业化管理问题探索[J].交通财会,2010,07(05).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12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高速公路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高速公路的数量大幅度上升。但是其中的一些高速公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出现许多类型的高速公路病害,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提出挑战,而且高速公路需要养护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管理主要表现在对于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方案管理,现对其展开具体的分析。

1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管理目的是为了能够花最少的费用达到较好的养护效果,因此在进行养护的时候,不管是小范围的养护还是大范围的养护,都应当对养护方案进行优化,在保证符合相关施工规范的前提下完成养护工作。从当前的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高速公路养护单位都在尽量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管理,希望自身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施工理念等相对较为落后,使最终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管理起到的作用非常小。为有效提升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的管理工作,我国在高速公路的养护体制方面做出了改革,让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逐渐走向市场化,由原来的拨付经费方式变为现在的量价分离计费方式,让整个工程处于一种市场化的状态之中,让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费用实现透明化。这种模式,使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程造价管理有大的改善,但是和新建O的高速公路造价管理相比较,其中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和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

2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使用时间较长之后,需要进行养护的地方也就越多,这也就造成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费用较高,加强每一次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管理,施工企业可以从中获取到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当对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管理引起较高的重视。从当前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实施来分析,主要可以分为养护计划、方案设计、实际施工等工作环节,在造价管理创新策略的制定上面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2.1 做好施工经费的预算和控制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首先应当做好施工经费的预算,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施工造价严格控制在预算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经费的预算时,养护工程经费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如:施工材料、施工工期、施工规模等。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施工材料上面种类越来越多,不同材料之间的价格差距较大,使得在进行施工经费预算的时候变得更加的困难。除此之外,施工中还要计算能源消耗的费用,各种建材价格的浮动以及相应人力、物力所需要的费用,这些都使得在进行施工经费预算的时候有着较多的不可控制风险。

对于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需要的建筑材料成本不能够有效的进行预算,项目管理方需要对预算的方法做出适当的创新。因此,在经过大量的实践分析和总结之后,形成了一组较为有效的修正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让施工方对材料进行更加准确的预算和控制。

建安费修正率(%)=∑(某材料涨幅%×某材料占建安费比例%)×(1+3.41%)

在上面的式子之中,3.41%为税率,该数值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进行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如果每种材料都进行这样的修正计算,那么会加大预算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通常只是针对其中较为常用的材料进行修正计算,如水泥、钢筋、砂石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涨跌进行计算,以此来观察对于整个养护工程带来的影响,方便施工方及时做出风险控制,增强了施工方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

2.2 做好设计、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针对的范围通常都较小,施工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在进行造价控制的时候设计和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显得特别的重要。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方案的设计和预算,用于决策层做出参考,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最终决策的准确性,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加强设计方案的检验优化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并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进行施工预算的核对,从而达到对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控制。同时在招标阶段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审核的工作,防治部分施工企业在设计的时候为增加自身的成功率,以降低相关设计的标准来达到降低施工预算的目的,让整个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秩序得到改善。

2.3 做好实际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当前的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之中对于施工企业的选择都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展开,其施工的时间通常较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但是在最近几年以来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价格浮动较大,为有效地控制由于价格浮动带来的损失,可以在施工合同之中增加一项价格浮动调差条款,以此来保证双方的利益。由于施工养护的周期通常较短,施工强度较大,项目管理方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调控,对整个养护工程的进度进行把控。当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材料和物资与设计方案出现较大差距的时候,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审核,重新进行工程费用的预算,从而避免施工阶段的造价失去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对于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也能够有效提升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但是在具体的养护工程造价管理中应当改变原有的养护思想,使用较为先进的养护施工技术和养护施工材料,在养护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等阶段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切实做好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施洪波,侯丁语.关于高速公路养护中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2(13):155.

[2] 艾广超,宋建军.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2(17):169.

[3] 余华,袁小方,蔡江龙.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6):100-102.

公路养护市场分析篇13

1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需求

公路养护与新、改建工程不同,涉及面大、管理困难。为使养护管理工作在人、材、机、费用有一个统一衡量标准,合理制定养护定额,能够比较准确确定养护工程项目所需费用。

2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定额的作用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1)是市、县公路管理机构编制小修保养工程预算并上报小修保养计划费用的主要依据;(2)省公路管理机构下达各地小修保养资金计划的编制依据;(3)是公路养护管理进行小修保养工程招投标费用计价的依据。

3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特点

(1)具有养护工程所特有的定额项目。公路养护的目的主要是保证路面整洁、行车安全、边坡稳定,排水通畅,构筑物、桥、隧完好。沿线设施齐全,绿化美观,创造畅、洁、舒、美、安的通行条件。如路面清扫保洁、桥涵整修及清除淤泥、杂物、沿线设施的修复及更换等项目都是养护工程所特有的。在编制养护工程预算定额时必须完善这部分内容。(2)公路养护工程独特的施工组织。养护工程的作业不同于新、改建项目的规模化作业,养护作业的施工条件也不同于新、改建项目。同时,由于公路养护的保通、交通组织,造成了养护工程的工效低、措施费用高。(3)公路养护工程独特的安全管理模式。公路养护的实施,主要以保障公路安全畅通。而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在养护作业时必须设置养护作业区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标志,既要减少养护施工对社会车辆的通行影响,又要保障养护施工安全。因此养护维修作业必须增加安全设施及管理费用。

4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

4.1按全省平均先进水平的原则

平均先进水平一般应低于先进水平,略高于平均水平。

4.2简明适用原则

编制定额落实简明适用原则是对使用定额的可操作性便于了解掌握。编制养护预算定额落实简明适用原则是对使用定额的可操作性。预算定额力求简明适用原则中,预算定额的项目齐全具有重要作用。在编制定额时对于重要的、能经常使用的项目要划分详细,对不重要的、使用次数少的项目划分要粗,要掌握重点。简化工程量的计算,简单、易懂、可操作,能够实际指导养护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

4.3专家编审责任制原则

养护定额的编制工作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而且任务重,贯彻执行这一原则非常重要。(1)在定额水平的把握上,防止由于水平测算不准确而产生的定额项目之间高低不一的现象,结合理解确定建筑产品价格水平带来的不利影响。(2)定额项目应能明确地体现已经技术可靠,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项目,防止定额缺项,使定额适用性大大降低。(3)定额项目划分应按照工程实体消耗与养护施工措施性消耗的分离,以满足施工单位经济核算和按工程进行投标报价的需要。

4.4与养护工程相适应的原则

养护预算定额是为公路养护维修服务的,必须满足公路养护维修发展的需要。定额项目要能体现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工程项目,目前普遍使用或今后将普遍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都应在养护定额中得到体现,使预算定额与养护工程相一致。养护工程定额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归纳,定额中的工料机消耗量能充分体现本省养护平均先进水平。养护工程定额总是相对晚于工程实践。在编制定额是应尽量加快进度,使定额细目尽量齐全,以适应养护工程发展的需要,并能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适应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市场机制下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需求和发展。

4.5贯彻国家政策、法规的原则

养护预算定额作为养护工程造价的重要计价依据,涉及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具有“责任较大、通行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特点,必须认真执行包括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政策。

5预算定额的编制步骤

5.1准备工作阶段

组建《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研讨小组,编制工作大纲,明确编制计划、目的和任务,全面展开公路养护定额测定、编制研究工作。

5.2收集资料阶段

(1)培训定额测定人员,制定定额测定表格,收集资料。收集基础资料是编制养护定额的一个重点,但是要有目的针对性收集,根据公路养护工程的特性,结合各地市公路局对所辖公路的养护管理经验,进行研究统计分析。(2)召开专家座谈、研讨会。邀请从事定额编制、养护管理、监理、施工单位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召开座谈、研讨会,从不同角度提出各自意见和建议。(3)收集现行规定、规范和政策法规资料。a.现行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及规范。b.相关的公路桥梁设计标准规范。c.收集有关管理部门积累的相关资料。

5.3定额测算分析论证阶段

编制的定额是否合理,定额水平是否平均先进,需要进行大量的对比、测算。测算是在相同养护工程工作条件下,同类项目、相同的工作内容人工、材料和机械的消耗量进行比较。我省安排六个地市进行养护定额测算分析。一是要与交通部工程定额的比较、分析。二是与外省相关养护定额的比较、分析。通过各市选取辖区内公路与桥梁养护项目进行测算,比较以确定本定额水平高低。采用安徽养护定额计算比采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计算约提高20%-60%之间。这与中修、小修及日常养护工程由于作业点分散、工程量小,往往引起生产工人、机械设备的施工现场待工(闲置)率高、进退场和转场频繁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6征求意见及报批阶段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