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实用13篇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篇1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集通铁路大板车务段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将安全工作置于一切工作之首、重中之重,完善基础建设,整治突出问题,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现场管控,确保了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一、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1.应急管理处置不当。(1)各车间班组对照问题整改意识不强,缺乏“前车之鉴”、“举一反三”的补救思维,没有动脑筋思考发生问题根源。(2)针对产生的应急处置不当、信息反馈梗阻等问题,只是注重考核,不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3)车间班组应急培训后劲不足,应急培训演练不能持之以恒。

2.专项整治效果不够明显。(1)各类专项整治及安全大检查活动频次多,一个时期内几个专项活动同时开展,一些管理者感到力不从心,不能统筹兼顾,所以从工作铺排、检查、督导等多个环节重视程度不够,最终成了形式主义。(2)个别车间班组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文字材料,敷衍应付上,没有真正动起来,安全隐患没有从根源上挖掘出来,影响了专项整治的实际效果。

3.施工安全监控不力。(1)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对施工文件学习不透彻,执行上有偏差,六地沟站车站值班员对电务进行维修作业未登记不知道制止;哲里木站拆除超偏载检测仪,车站值班领导不知道是否登记。(2)大板站对关键作业环节缺乏针对性的预想和铺排,发生了未经轧道的道岔错放轨道车的安全问题。(3)开鲁站对双线插入段相关作业重点不完全掌握。(4)行车组织上存在问题,林东站更换道岔,错排进路,险未造成严重后果。(5)对结合部间存在的隐患问题盯控不到位,麻斯塔拉线路所开通关不能严格进行卡控。

4.列尾设备问题突出。(1)对列尾主机(包括电池)不能准确预测电池使用期限、主机故障隐患部位。(2)列尾作业员不能严格落实列尾使用管理安全卡控措施。(3)对列尾故障原因的分析范围狭窄,不能从列尾主机、司机控制盒、信号盲区、同频干扰以及司机错误操纵等多方面查找原因。(4)缺乏超前预想,对管内信号盲区、同频干扰地段缺乏调查梳理,不能为列尾故障的分析提供准确的科学调查数据。

二、推进安全管理策略

1.规范规章制度管理。依据《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对现行技术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作业标准和卡控措施进行梳理规范,全面清理整合交叉重叠和不适用的部分。

2.坚持学练结合、提高应变能力。(1)利用“车、工、电综合演练场”计算机联锁设备、P60道岔、手摇把以及钩锁器等设备,开展行车主要岗位人员的现场应急处置实作培训,增加实战经验。(2)利用“应急演练考试网络系统”组织行车主要岗位人员开展远程网络应急演练操作培训,解决工学矛盾。(3)监督车间、班组 “应急演练考试网络系统”使用及“一周一技一练”落实情况。(4)开展工班长应急处置演练、考试活动,有效促进管理者及兼职教师的实作技能和教学水平,提高基层培训质量。

3.有效发挥干部专业管理效能。(1)安全科牵头,通过对上板问题、专题通报问题归类汇总,对问题多发和安全管理滑坡的车间、班组,组成专项帮促组进行全面剖析和重点帮促,并安排包保干部回检帮促取得的效果,切实形成专业干部的管理效能。(2)每月安全生产分析会,深入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三性”问题,并通过两个“安全隐患排查调度”提供的安全信息,按照《安全评估自查自验制度》标准,每季度与班组验收同步开展一次安全评估自查自验,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4.强化干部值班、包保及动态管理制度。(1)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保障信息通畅,及时传达落实上级重要指示及收集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对灾害、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安全科负责,修订完善《大板车务段机关干部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干部职责、检查量化、考核以及值班问题通报内容。(2)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参与基层、基础管理,强化现场盯控检查力度,由安全科负责适时修订完善《大板车务段机关干部包保制度》,明确干部包保责任、目标、要求、考核、分工等内容,进一步发挥干部包保作用。(3)为加强干部履职能力,随时调整干部监督检点,使偏远车站、作业量较大车站、安全管理薄弱部位得到有效盯控。

5.强化施工安全风险管理。(1)严把施工人员培训关。组织全段各级参与施工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每次施工前由施工车站组织本站职工培训;施工前一日由施工小分队负责,提前进驻施工车站组织培训,针对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补强。(2)严把施工过程控制关。技术科负责,制定切合实际的施工安全组织方案,审核签订施工安全协议及准备施工相关备品工具;安全科负责,指派专人组织召开每日施工会议,督导施工车站施工前培训、安全卡控措施及分析前一日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小分队强化施工现场监管监控,必保一般施工有人检查,重点施工到场督导,关键施工全程盯控,切实加强施工安全过程控制。

(3)严把设备开通确认关。对施工单位的登销记内容严格把关,严格卡控请求命令、《行车设备检查(施工)登记簿》签认、命令抄交(特别是限速命令)、施工开始(结束)时间确认、各种表示牌揭挂、开通放行列车条件确认、限速列车车机联控等关键点和具体作业流程;工程线开通前,必须经相关工务段、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安监室共同检查确认具备开通条件并签认后,方可开通。(4)严把施工违规整治关。严格按照“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不执行不放过、现场问题整治不彻底不放过、责任人不深刻吸取教训不放过”的原则,要求施工小分队每日对施工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梳理、汇总、分析后下发专题通报,各站对照问题排查整改,消除同类安全隐患。

篇2

1、输配电线路的特征

输配电线路的特征基本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输配电线路有着较广的涵盖范围,并且有着非常复杂的气候条件,很多地区的气候条件都是恶劣,比如冬季十分寒冷,夏季十分炎热,并且有着较大的昼夜温差等,这样就给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二是输配电线路通道内部分会有一些树木,如果环境气温十分高的话,那么导线弧垂就会非常低,这样那些线路通道内生长旺盛的树木就会对输电线路的安全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这种安全隐患在农村特别的常见,并且,还存在着一些电力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等现象。三是现代输配电线路有着十分大的输送容量,并且输配电系统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就需要保证输配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四是现代输配电系统中逐渐的开始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这样就需要更高质量的输配电电路设计方案和维护技术。

2、如何保证输配电线路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要想有效的避免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实现供电服务质量提高的目的,就需要全面或者专项整治输配电隐患,在整治隐患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清除障碍等工作。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输配电线路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如果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追究和问责,从而有效的落实相应的工作制度,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首先,在输配电线路工程设计前,需要对工程办理体制进行完善:在工程设计审查阶段,各个运行办理单位都需要严格的审查线路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改和调整;在制定输配电线路设计方案时,线路运行办理单位需要对工程所在地域进行细致的勘测,对输配电线路途经的地域的相关情况进行积极的搜集,从而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输配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当中,需要积极的开展相关的验收工作,施工过程中的验收和检查工作的负责人员应该是运行办理单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质检员,依据相关的要求和规定来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一些特殊的地段,比如有着严重的覆冰情况等等,更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设计和施工,对档距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路段容易发生舞动,那么就需要将防舞动装置加装上去,这样可以保证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新线路投入运行之前,相关的维护和办理单位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依据相关的规定来配齐所需要的装备,比如专用的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生活设施以及仪器仪表等等。在新线路的投入运行后的试运行期间,输配电线路的维护单位和办理单位应该对巡视和检测工作进行加强,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然后密切的配合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解决。

注意巡查输配电路沿线:要对接户线的线间距离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对地和对建筑物等交叉跨域距离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要对绝缘层进行巡查,如果发现了老化和损坏等问题,应该进行及时的整改;保证接点有着较好的接触,并且避免出现一些电化腐蚀等问题;保证破损或者脱落等问题不会存在于绝缘子方面;保证支持物是牢固的,没有存在腐朽、锈蚀或者损坏等问题;保证弧度的设置是科学合理的,避免发生一些烧伤等问题;要对线路附近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没有一些工程会对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如果确实存在着一些工程,那么就需要对它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防护区内的植树情况进行调查,保证导线与树之间的距离是科学合理的;对沿线附近的污秽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

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严格的落实下去:输配电线路和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将会对线路运行的安全、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产生足够的重视,严格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将措施落实到个人,如果在落实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应该及时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要知道,输配电线路隐患的排查治理不仅对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产生直接的关系,还会对公司的目标任务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有效的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在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让电压合格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还需要注意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比如冬季的大风、雨雪冰冻等等,相关的部门需要对天气进行跟踪,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变得更加重要;要想保证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就需要各个部门和每一个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整改和治理输电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篇3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除此之外,铁路运输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一直坚持一项工作,即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职工的安全及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并以此来选用适合的对策,改善和调整铁路运输,这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1.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尤为重要。为此,在铁路运输方面积极的、有效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不仅能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还能够促使铁路运输向科学化、和谐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常在铁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讲究“严”与“情”的有效结合。但在“严”与“情”的实际控制当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人们认为“严”就是管人、罚人、使得人人自危;而“情”就是不讲原则、相安无事即可。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2.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运行安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铁路运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呈现出高速的、安全的运行状态。由于铁路运输方面的科技发展,相应的我国对于铁路运输的要求更高、更严格。针对此种情况,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促使铁路运输水平提高。铁路运输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当前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对铁路信号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铁路运输效果,及时调整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3.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集铁路运输信号、并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况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篇4

0 引言

大件运输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大件运输承担的关键设备的运输保障任务越来越重。大件运输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的内在要求[1]。与其他运输相比,大件运输具有自身特点和运输要求。

杨涛等[2]对大件货物的物流组织及运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分析大件货物的物流组织及运营时,对大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描述,但没有系统地深入地进行研究。董晶晶等[3]主要研究货物的外观通过性,通过开发仿真软件的方式来研究公路大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克服障碍的能力。王心磊等[4]则对公路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可靠性、稳定性、通过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开发出了安全管理系统。焦岗耀等[5]对公路大件货物运输的运输设备进行了安全性优化研究,侧重点放在运输的牵引力可靠性上。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公路大件货物运输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成熟。但是,对于针对公路大件货物运输安全较为系统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和深入。 因此,研究公路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安全对策,对于提高大件运输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车辆因素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液压平板车是货物承重设备,其承重状态及挂车的行驶稳定性对运输的安全影响很大。类比于其他载货车辆,液压平板车主要的安全问题包括:车体变形:货物重量过大或者货物装载后车体部分结构出现集重现象,将导致挂车主纵梁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出现变形受损;断轴:轮轴承重超过它的承重范围,轮轴将会由于过大的结构受力而出现断裂;爆胎:货车总重过大,轮胎承重超过了承重范围无法承受负荷发生爆胎;侧翻:装载大件货物后车货重心变高,导致运行稳定性变差,在坡道和弯道处很容易发生翻车事故。

1.2道路因素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1.2.1转弯半径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大件运输车辆要想顺利通过弯道需要满足弯道半径大于车辆转弯半径、弯道宽度大于车辆转弯需要宽度、弯道角度大于车辆转弯最小角度三个条件。一般而言,牵引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比挂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小,因此车辆转弯所需要的最小半径就是液压平板挂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1.2.2 坡道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道路坡道会影响车体结构的受力,相比车体,坡道对平板车的影响更大,这主要体现在坡道对液压系统承重和对轴载质量的影响,道路坡道还反映在对液压缸承重重量的影响。此外,坡道造成对车辆造成的影响还分为上坡时牵引车辆是否能提供足够的牵引力,下坡时是否能够克服制动热效应两部分。

1.3特殊路段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1.3.1 崎岖道路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道路越平整,车体运行也越平稳,垂直惯性力影响越小。反之,车货整体的垂直惯性力对液压系统的影响越大。崎岖路段对大件货物车辆的影响主要就是造成了垂直的振幅产生的纵向惯性力,从而造成了对车身的纵向冲击力,容易造成货物重心偏移及承重车身断裂等危害。

1.3.2 桥梁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桥梁具有自身承受的最大载重量与最大轴载质量,超过了这个范围,轻者使桥梁加速老化而影响其使用寿命,重者直接导致桥梁的断裂坍塌、运输车辆及货物毁坏。根据我国工程设计标准,桥梁都是按照某个车辆荷载标准进行设计,大件运输车辆的车辆荷载必须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

1.3.3 街区闹市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大件运输车辆通过街区闹市是在选路线时无法避免的时候才选择的路线。通过街区闹市时除了有路政交警部门的开路护送外,一定要在晚上通行,并且车辆警示灯完全打开和前后都有引导车辆。

1.3.4 隧道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隧道是运输线路中重要的构成元素,由于隧道的通行环境封闭,隧道内通行条件也差,所以对大件货物运输的安全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通过隧道时,一定要全方位注意货物与隧道是否接触,隧道内通行一定要降到最低速度以防与隧道碰撞造成安全事故,车辆照明(尤其是货物定位灯)一定要全部打开。

1.4 路线选择因素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路面对大件货物运输的影响可以反映在三个方面:路面的平整性、路面的抗滑性和路面的质量。路面的平整度差,会降低车辆行驶速度,导致车辆损耗变大;不平整路面上车体不断颠簸、上下震动,产生较大的垂直惯性力,对车辆液压系统产生较大的安全影响;路面的平整度还对加固材料产生不利影响,车辆运行平稳舒适性变差。路面的抗滑性越差,车辆的制动距离越长,危及行车安全。路面的抗滑性与路面结构和表面纹理等有关 [2]。路面的质量制约着路面的承重能力,路面由于需要承受车辆的垂直重力和车辆启动运行时对路面施加的水平方向上的力,而这两个力的大小都与车货的单轴承重有关,路面若无法承受这两个力的作用,路面损坏将加剧,行车危险增加。

1.5 捆绑加固因素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

加固设备的目的是将大件货物加固于液压平板车上,加固材料需要克服货物破坏力的影响。面对越大的货物自身破坏力,加固材料需要提供越大的力。深入分析,货物破坏力的大小是与车辆运行状况直接相关的,当车辆运行越不平稳时,货物破坏力越大,对加固材料的安全不利影响越大。加固材料的磨损程度对承重能力有影响。大件运输货物在选择加固材料时应检查材料的磨损程度,材料磨损程度较大时,其自身承重能力将小于其设计的承重能力,当继续以设计承重标准使用时就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 大件运输安全对策

2.1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执行道路法规、规范和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日常工作规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建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2 提高驾驶安全水平

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依靠器官获取信息,其中以视觉信息为主。获取信息是最重要的心理过程,获取信息不足和漏掉必要信息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大件货物运输驾驶员,运输货物的特殊性造成了运输过程的低速性,高操作性,对注意力要求比一般轿车监视有更高的要求。运动器官是驾驶员驾驶技能的问题,驾驶员技能的高低是能否正常安全驾驶大件运输车辆的重要保证。

驾驶员除了在上岗前要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增强自身专业技能外,同样也要增强对安全的认识。定期与不定期培训驾驶员安全意识,在培训过程中以驾驶员导致的安全事故案例为主要素材,使其能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对安全的认识足够深入。对于情绪化比较严重的驾驶员要时刻注意,闲暇时间派专业人士引导改善驾驶员情绪化问题,对于不能改善者鉴于情绪化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建议开除,以免再出事故。

2.3完善车辆管理

车辆选配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大件运输车辆选配时要对车辆适宜性、可靠性、经济性、维修和配件供应的方便性、产品质量的优劣和价格等诸多因素进行选型论证;车辆的组装拼接时一定要注意挂车的液压油管、气路、电路是否连接成功,车身之间连接时要添加钢板增加预拱厚度,液压轴头液压油是否足够等问题;以、紧固作业为中心,检查紧固外漏螺栓和螺母,规定部位,拆洗轮毂轴承,加注脂,检查制动结构,拆检轮胎并对其换位,检查车架、牵引架和转盘的技术状况,排除故障。

2.4 特殊路段处理

2.3.1路线选择及路面突发状况处理

在路线选择方面,运输线路对线路净空、最小转弯半径和道路载荷强度三方面提出了要求。不能为了节约成本支出或者客户的强硬要求而改变以安全为主的路线原则和方案。对于路面实时处理,在通过特殊路段时应该进行路面处理之后再通过。崎岖路面要垫平再通过行走,以防车辆轮胎部分被架空而导致车体承重不平衡,部分轮胎承重过高造成爆胎甚至反车的危险。

2.3.2 长下坡路段制动热效应处理

大件货物运输在长大下坡路段,由于牵引车辆需要连续制动保证车货系统以一个安全速度下坡,造成了摩擦片温度升高,超过摩擦片的技术条件规定范围。此时,摩擦系数急剧下降,严重时制动失效。同时,高温会导致磨损加剧甚至导致摩擦片破裂。因此,下坡前要进行相关检查,要对挂车液压系统所有驱动油管和阀件进行检查,确保各阀件工作正常,油管无破损现象,无漏油现象;自行式平板车后面所接车板的刹车有效,且无漏气现象;为车辆配置一些辅助制动装置,增加制动可靠性。

2.3.3 通过隧道关键问题处理

通过隧道这种空间限制很强的地段时,大件运输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需要考虑出力很多问题。路线勘察期间应该尽力避开隧道路段及桥梁路段这种高危险性路段,比要必须通过时,首先要考虑车货系统是否能够满足隧道的通过尺寸。另外,车货系统重量是否能够为隧道内路面所允许,隧道内通行时要时刻保持车货周围的定位灯打开,定位人员时刻注意车货位置等。

2.3.4 通过桥梁关键问题处理

认真核算运输线路途经的桥梁安全性,除了依据桥梁的设计承重等相关设计参数外,还要考虑到桥梁在运营使用过程中自身技术参数的变化。大件运输中药对运输途中的桥梁进行加固。充分考虑桥梁的限宽和限高,及时做好与公路管理机构的沟通和协调。此外,大件货物桥梁上运行要靠桥梁承重侧行走,通行阶段全程封闭[4]。

2.3.5 起吊捆绑及在途加固捆绑处理

起重作业中,由于重物的外观形状千变万化、体态各异,起重手段及机械设备也不相同。因此,对重物进行捆绑起吊时,捆绑方法就不一样。加固捆绑问题,公司要常常检修捆绑设备,防止捆绑设备出现硬件故障问题,选择材料方面,由于大件运输的特殊性,捆绑材料方面应该以优为主要坚决杜绝适合即可的思想,之前的捆绑问题论述中对捆绑问题造成的事故由分析,其严重性十分可怕,所以,捆绑材料要做到以优为首,定期检查。对于特殊货物要制定专业的运输捆绑方案。

3 结语

本文以公路大件运输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车辆和道路两个主要因素对大件运输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从驾驶员、车辆和道路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大件运输安全的对策。总之,从大件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对策,有助于提高公路大件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长平.大件货物运输注意事项简要分析[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2] 杨涛.公路大件运输安全技术评价制度研究[J].上海公路.1999(S1):175-179.

篇5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员工数量以及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对交通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形势下高度重视交通安全运输的重要性,做好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探讨企业交通安全运输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思路,解决企业交通安全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已迫在眉睫。

1 企业安全运输中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满足企业生产、促进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和力量。但是交通运输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意外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据相关调查表明,驾驶员酒后驾车、超速以及超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全面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就目前企业交通运输人员的素质来看,运输人员缺乏专业的职业培训,缺乏全面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实际的交通运输中,他们对于一些超载、超速规定几乎视而不见,从而造成管理不当、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安全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导致企业交通运输人员行为上难以受到控制,无法科学合理的完成交通运输任务,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对自身的生命安全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企业安全生产规律的需要,必须不断更新管理体制。然而企业内部深受传统的管理理念的影响,一直沿用过去的规章制度,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交通运输发展与管理的需要,不利于企业交通运输持续、安全的发展。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体制没有对下级相关单位起到任何约束与制约作用,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

(3)交通工具与环境因素

据相关研究表明,企业交通运输发生事故可能与交通工具本身的技术状况以及环境因素有关。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的质量是企业交通运输安全性的保障,但是目前好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交通工具质量的重要性,不能定期的保养和维护运输工具,修理与检查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性,这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环境是影响企业交通运输安全的外部因素,我国在道路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违规违纪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直接或间接性的引发交通事故。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人为因素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加强企业交通安全运输管理是减小乃至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2 企业安全运输管理的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企业交通安全运输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员工以及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已迫在眉睫。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企业交通安全运输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2.1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管理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也就是说健全的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一方面,细化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运输责任,促进安全运输日常工作管理的顺利开展。把各项任务和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各个岗位,实行安全与工资效益挂钩考核和安全运输“一票否决”的制度。同时,单位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单位与部门、部门与具体岗位,均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安全运输责任明确,条款细化,奖惩分明的链条体系和管理格局,真正做到安全运输人人有责。另一方面,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强化安全运输管理,安全例会制度是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安全运输有条不紊的进行。

2.2 提高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单位驾驶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驾驶人员素质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他们树立全面的安全意识、掌握相关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安全运输管理中具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聘用驾驶员时,需要对其进行严格考核,要求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以及思想道德、身体状况良好等。其次,加强对驾驶员的定期检查,严厉打击违章违规的驾驶员,并坚决予以处罚或清退,使企业内部驾驶员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最后,需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做好年审、年检工作,及时对驾驶员证件、资格、技能、健康等情况进行查验,同时建好基础档案,为对驾驶员进行规范的综合性管理打好基础。从而形成规范性、标准性、程序性的企业交通安全运输管理格局。

2.3 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交通运输本身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是规避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我党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国家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强调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执法理念。企业在交通安全运输管理上,需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安全防范措施。一方面,企业需要定期开展安全运输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车辆和驾驶员动态管理,对车辆查宿、超载等违章行为进行监控,确保行车安全和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2.4 实施安全运输的人性化管理

篇6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控制工作是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其涉及到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中。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主要包括井下电缆、调度绞车、人车以及各种保证设备运行的绳索,可以看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控制工作加以重视,能够更好给煤矿矿井下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1.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出现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出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1)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有限,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对机电设备的实践操作不够熟悉,专业技术水平不过关。2)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制度不够严格,存在一丁点安全隐患。岗位责任划分制度不够清晰,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与制定不够严格;3)没有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严格的进行定期检修维修,导致机电运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性能不稳定,安全性不够。4)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过于陈旧。由于煤矿在机电运输设备的投入不足,导致其设备更新速度较慢,在运行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操作不灵敏、不稳定的情况。

2.避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策略研究

2.1 强化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

煤矿企业需要严格根据相关规定来对主提升设备、主通风装置、主排水设备、防雷接地装置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1]。根据相关规定对煤矿所用安全仪表等设备进行周期性的鉴定与对比,严格禁止使用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的不合格产品。煤矿升降工作人员设备系统至少每年要进行性能测评,如出现相关问题需要及时维护。煤矿其他提升设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性能测评。煤矿斜巷人车与罐笼防坠器每年都需要进行脱钩相关实验,定期半年开展不脱钩实验。优化煤矿设备装置中所使用的钢丝绳,如发现不合格产品需要第一时间调换,切忌违法相关规定继续使用。新安装的通风设备在真正投入使用前需要对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与试运转测验。煤矿中主要的通风机与主排水设备每月都需要进行一次检查,根据相关规定对机电设备使用性能进行测评[2]。煤矿所使用的水泵、水管、排水等所需要使用到配套机电设备与输电线路在每年雨季来临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维修,并且开展排水试验。相关检测工作需要由拥有安全生产检查的有关专业结构进行,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检测,以充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2 全面提升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人员技能水平

提升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对于优化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作用。首先,要强化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始终秉持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原则,让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生产与运输成为基本的工作指导理念[3]。其次,要持续强化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控制的专业培训工作,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工作水平。避免煤矿机电管理运输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上岗等情况。着重对新员工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培训。最后,提升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相关技术人员的现场跟班工作,让员工能够与理论于实践,全面提升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控制水平[4]。

2.3 制定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运输责任保障制度

完善健全的保障制度是保证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运输的重要保障。在煤矿机电安全与运输管理工作中需要着重对各项安全责任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研究。煤矿企业要在设立专门的部门与岗位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且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控制工作明确的分配给各个管理负责人,并且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相关技术肩袖人员,以充分保证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5]。重视煤矿机电安全与运输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保障制度,将具体职责分配给个人,并且制定相关的激励与奖惩制度,让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的,更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控制工作中去。

2.4 重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控制关键点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与运输控制工作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煤矿安全供电。第一,强化煤矿供电现场的机电设备管理,持续对煤矿中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强制性检修,并且将其详细的记录下来。第二,制定有关于煤矿停电时期紧急预案制度,特别是在雨季、高温时期等,更加需要制定详细且完善的矿井停电时的安全事故紧急预案制度。第三,加强煤矿供电线路的维护与检修。如发现任何隐患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制定大风雷雨季节线路抢修的相关制度,全面提升管理层、一线人员抢修电力事故的应急能力。2)保证煤矿斜巷安全运输管理工作。严格根据相关规定来制定斜井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全面保证斜井中中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完整有效,第一时间优化调整绞车、轨道与运输线路等处存在的安全隐患。绞车司机、信号工等管理工作要切实落实到位。

3.结束语

要完善优化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控制就需要站在安全、技术、经济的角度来进行着眼,将其工作方向与重点放在提高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上,从强化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全面提升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制定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运输责任保障制度以及重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控制等环节入手,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程波.浅议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187.

[2] 高峰.当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运行技术的分析与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10):187-188.

篇7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 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 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3 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 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 

   1 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2 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 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有力的监督;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铁路的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4 切实加强运输管理 

 加强运输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因此必须反复不断地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加强技术业务培训。许多国家铁路还为此而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结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8

铁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着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综合体系,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都有其自身特殊性,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众多,导致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

1)动态性: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之中,不可预测事件、意外情况以及非正常因素时有发生,给运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2)系统性:铁路运输涉及铁路专业技术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组织等各个方面,还包括生产运输的各个环节,需要用系统的观点加以分析处理;

3)复杂性:铁路系统基本处于野外,属于全天候、开放性作业,信息控制、传输、接收都受到制约,控制人员与操作人员分离,既有内部人员素质的主观影响,还要受设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

4)艰巨性: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路网规模快速扩充,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使得铁路运输问题复杂度不断提高,安全事故风险加剧,因此,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问题越来越严峻。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铁路运输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仅重大事故及大事故就达300多起,表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风险,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人员组织方面、设备方面、环境方面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等。

1)人员组织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导性和创造性以及组织方式对铁路运输安全起着关键作用,铁路运输系统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业务水平,生理、心理素质,团队的配合和组织方式都是铁路运输系统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由于人员组织因素导致有关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从而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容易发生失误。主要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方法比较单一、考核制度不够严格、组织作用不够突出等方面。

2)设备方面。设备质量的好坏、运行状况是否平稳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质量良好的设备以及设备运行状况的稳定不仅是运输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运输安全的关键保证。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更新换代较快,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整体关联性高,涉及面广,配置零散,运行时间连续,监控难度大,故障发生频繁,处理时间紧迫。加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保养维修不够及时,设备不足,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3)环境方面。铁路运输环境包括运输系统内部作业环境和通过组织管理所营造的运输系统的内部社会环境以及运输系统外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铁路运输环境是组织和管理铁路运输的空间环境,是机车行驶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

4)管理方面。长久以来,安全管理观念相对陈旧,管理往往是局部的、静止的,管理的机制弱化,目标不够明确、重心发生偏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安全检查和考核制度不够有效,安全监督制度不够健全,这些管理上存在的诸多漏洞和疏忽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建议

1)提高管理及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劳动者作为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铁路运输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进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心,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其次,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从技术水平,思想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测评,达到上岗标准后,方可上岗作业。最后,要制定严格生产纪律,专人负责检查,整顿工作作风并严肃工作纪律,禁止思想上松懈,行动上疏忽。

2)提高线路、机车等相关设备的质量。先进可靠的铁路运输设备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保证安全技术所需资金的有效使用,重点放在铁道线路、机车、信号传输等关键设备上。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加快自主研发国产新设备,把科学技术作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突破口。建立健全日常的保养维修制度,确保日常保养维护设备的合理有效运行。具有相应的应急抢险救援设施,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3)确保铁路运输环境的良好。铁路运输终究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为了确保作业人员高效安全工作,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劳动操作的环境,改善作业环境。在应对自然环境方面,要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天气及自然气候,做好大风、强降雨、暴雪、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对泥石流、塌方、地震等自然灾害做好预警预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4)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参与人数众多、安全生产难度大,因此,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铁路运输生产,对于确保运输生产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逐级确定安全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把内在约束和外在监督有机的统一起来。实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进行经常性和特殊性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篇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 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 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3 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 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  1 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2 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 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有力的监督;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铁路的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4 切实加强运输管理

加强运输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因此必须反复不断地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加强技术业务培训。许多国家铁路还为此而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结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0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 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 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3 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 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

    1 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2 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 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有力的监督;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铁路的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4 切实加强运输管理

    加强运输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因此必须反复不断地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加强技术业务培训。许多国家铁路还为此而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结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1

当前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交通运输安全问题有待完善。在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中存在着安全频发问题,给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出现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具有多样化,其中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以及体系上,因为部分工作人员对交通运输管理等问题存在着松懈心理、交通运输体制较为落后等问题,以至于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速度较慢。第二,并未形成专业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由于并没有对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的风险管理对象以及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评级指标体系也未完全建立,不能系统专业地评估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安全水平。第三,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础有待完善。作为安全管理服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关于系统安全的基础数据还并未形成专业的系统,而且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另一重要基础,但是当前专门针对系统安全设计的标准以及规范却是空白的,还有待进一步完成系统开发工作。

二、针对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可行性对策的分析

(一)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意识,将会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意识应当要注重细节,要求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落实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运输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实行监管制度,注重加强对驾驶人员资格的审查以及运营车辆的审查,而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与此同时,还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及时优化和完善交通运输的安全设施,相关政府和管理部门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制度,促使交通运输安全有法可依。除此之外,在交通运输市场中落实采用合同运输制,并且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相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通过这种手段实现责权分明,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工作对于交通运输单位来说,提升技术是最能够反映其能力的关键指标,具备专业化的技术将会根据交通运输的特点及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合理分配,落实对图纸以及技术两者的有效融合;处理图纸当中存在的各种薄弱环节,将责任机制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确保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属于自身的岗位上发挥价值和作用。技术准备工作的开展将会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对提升各环节的协调衔接能力有着深远影响。而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对实现运输安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各个环节中的操作工作人员都是确保运输安全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实现对操作工作人员的合理性调配,并且按照项目流程进行安排,确保人员安排得当,将会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远发展。而对于操作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问题,相关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对操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提升其专业性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篇12

1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煤炭工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综合型的系统产业转换。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煤矿的机电运输是矿井作业中最重要的部分,占据安全生产的主要地位。由于煤矿的机电运输贯穿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开采出的煤炭运输还是生产设备的运输都离不开运输系统,几点运输战线长、涉及面广,因而其技术性要求也相对较高。

根据全国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诱因中排第四位,运输事故占近三分之一的比例,由此可见,机电运输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机电运输的管理不仅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的必要保障,更是生产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的意义。

2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

煤矿机电运输贯穿煤矿井下生产的各个环节,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综合起来将,主要可以从客观影响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加以分析:

(1)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客观因素主要有空间制约、空气环境及湿度较大几个方面。①煤矿井下生产作业受井下空间环境的制约,机电运输设备工作环境较差。一般井下煤矿生产的巷道都比较狭窄,弯道较多,有时还会有坡度的影响,使得机电运输设备自身的运转和移动受到限制,也使得安装和维护的难度加大,同时如果多台设备同时运行时,很可能相互会受到影响。②在煤炭挖掘生产过程中,空气中易燃气体密度较大,瓦斯气体及其他固体尘埃大量存在,井下空间狭小,如果通风不畅使得空气中易燃气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极易发生爆炸,影响机电运输安全,从而造成次生安全事故;此外,空气中固体尘埃的大量存在会加大机电运输的摩擦,从而影响机电安全运输。③地下矿井生产的工作环境中,一般湿度较大,很容易使机电运输中的绝缘设备受潮,进而腐蚀,使得机电运输设施发生短路,或在使用、检修等过程中造成机电运输安全事故。

(2)煤矿机电运输中的另一大诱因是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生产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首次,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的重要性,违规操作,不规范操作等不当操作是机电安全运输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其次,煤矿井下作用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必要的安全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能很好掌握,使得在出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小的安全事故时不能很好排除隐患,及时解决问题,造成更大的事故;第三,煤矿企业的在安全培训中存在盲点,受技术因素、设备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使得实际生产情况同理论培训存在脱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基础安全设施不到位,日常维护和检测缺失,使机电运输安全从根本上不能得到保障。

3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综合以上对煤矿机电运输的概述及其主要诱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煤矿企业对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可以从设备投入、人为培训、客观因素的规避等方面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展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1)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将安全生产提高到比经济效益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机电运输安全运行。煤矿企业的井下生产直接关系着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关系着众多家庭的幸福圆满,因而煤矿企业应当充分的认识的井下机电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方法,加大对机电安全运输的人力、资金、设备投入,运用先进的技术、必要的实验、定期监督检查、严格的归责制度确保机电运输的安全。

(2)加大井下机电运输基础安全设施的投入,建立必要的预警系统,和抢救系统,从基础上,也从根本上保障机电运输的安全运行,并在危险发生时及时发现,充分应对。井下基础安全设施是井下安全的最基本保障,煤矿企业应当加大井下机电运输安全设备的投入,运用最先进的安全设备,采用最好的材料,确保硬件设施的质量,以保障安全生产。

(3)煤矿企业应当加大对井下作业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机电运输安全重要性认识,提高井下作业时的警觉性;规范员工操作,避免不当操作或违规操作;同时,加强对员工井下作业基本知识的培训及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隐患排除技能和必要的自救知识,以避免因安全知识的缺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建立良好的井下通风系统,并设置除尘装置。煤矿井下作业最大的隐患就是易燃气体的大量存在,如果通风不畅,即便是很小的摩擦或气流波动等都可能引起爆炸,其破环程度也是最大的,因而煤矿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定时对井下瓦斯气体的密度进行监测,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此外,井下固体尘埃含量较大,一方面加大机电运输的摩擦,引起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固体尘埃的摩擦也是引起瓦斯气体爆炸的重要诱因,因而应当设置必要的除尘装置,为机电运输提高良好的工作环境。

(5)加强井下用电系统的管理,完善电路设置,加强对井下机电运输电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障井下电路的畅通是确保机电运输安全的首要前提。煤矿企业应当对机电运输系统的电路情况,加强日常的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电路设备中的问题,及时检修和保养。同时,煤矿企业应当定期更换新的电力系统,结合企业的发展规模扩大等变化,优化井下机电运输电力系统的电路设置,保障机电运输安全运行。

4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结合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加强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促进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篇13

1 道路交通安全含义及安全意识培养[1]

1.1 道路交通安全的含义

在道路交通的活动中,由于道路交通安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道路交通系统本身、道路交通系统的外部环境以及道路交通主体中的人、车辆和道路等因素,所以在交通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或物的损失,而将道路交通中的人或物的损失控制于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就是指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是相对于道路交通不安全而提出来的。道路交通系统本身、道路交通系统的外部环境以及道路交通主体中的人、车辆和道路等因素如果任何一个因素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则会导致不全因素的出现,造成道路交通的不安全,使道路交通中的人或物的损失超出口接收水平,则会大大降低运输效率,使运输企业遭受较大的损失。组成道路交通安全主要有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道路交通安全工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和道路交通安全能源。在这五个要素中,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在道路交通安全处于核心位置,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在道路交通安全中处于基础位置,道路交通安全能源消耗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热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1.2 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

1.2.1 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

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包括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上,要从宣传的广度和宣传的深度两个角度入手。从在宣传的广度来讲,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要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包括电视宣传、广播宣传、纸质媒体宣传以及网络媒体宣传等不同的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使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在社会更广的范围内被知晓,形成整体的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道路安全意识的社会氛围。从宣传的深度上来说,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与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从上层机关到基层社区,从成年人到中小学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与教育,使交通安全意识从基层抓起、从小抓起,在整个社会的纵深层次上都能形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观念。

1.2.2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行人、车辆以及驾驶人员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主体,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他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人员,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使道路安全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实现法制化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1.2.3 做好交通标识的设置工作

在危险路段,由于受到外部地理环境的制约,这些地段往往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很容易造严重的交通事故,为人们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地段,要做好道路交通标识的设置工作,一方面在设置交通标识的时,要广泛争取群众意见,使道路交通标识的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另一方面,要使道路交通标识处于醒目的位置,以醒目的形式展现给驾驶人员,从而使驾驶人员能及时根据交通标识的提示,而做出反应,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2.4 要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备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条件,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优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不合理的交通信号设置,交通管理部门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广泛的群众意见,对设置地不合理的交通信号,要及时做出调整。此外,要加大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建设,做好规划,使交通压力得到缓解,从而使交通安全得到保障,也能使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2 道路运输效率的含义

最优化的效率就是使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市场的供给,市场的供求达到平衡的经济状态是市场最有效率的表现,通过资源的优化能使市场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最资源的浪费也降到了最低。在道路运输市场中,构成道路运输市场的组成要素主要是运输生产力和运输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运输生产力由运输职工、运输手段和运输对象三个要素组成。运输职工就是运输体系中所有员工;运输手段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运输工具、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物质条件;运输对象则是指运输的旅客和运输的货物。而在运输生产关系中,主要有营运运输和自用运输两种生产关系。其中营运运输根据社会分工不同,营运运输的种类也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如长途客运、公交运输等等。对于道路运输效率根据道路运输的生产关系及生产要素,结合经济学效率可以这样说,在运输市场中,通过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运输生产关系以及各个生产要素适应运输生产的发展,实现运输市场供给和运输市场需求的平衡,这样的运输才表现出运输的最优化效率。[2]

3 道路运输效率的评价

3.1 道路运输工具利用效率评价

道路运输工具是道路运输手段的重要内容,在道路运输生产力中具有重要地位,道路运输工具主要是指道路运输车辆设备。对于道路运输车辆利用率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工作车率、车日行程、行程利用率、里程利用率、托运率、车吨年产量六个指标。工作车率、车日行程、行程利用率、里程利用率、托运率、车吨年产量六个指标构成了道路运输车辆利用率的评价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道路运输车辆的利用率情况。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车吨年产量评价指标是道路运输车辆设备利用率的综合评价指标,综合性地将其他各项指标介个起来。对于车吨年产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车吨年产量=工作车率x工作车率x实载率x[1/(1-托运率)]x日历天数。[3]

在车吨年产量关系式中,由于工作车率、实载率、托运率、日历天数这几个要素的在综合效率指标中的贡献重要程度有所不同,可根据道路运输统计的运输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来确定其中各个指标在车辆利用率的中重要性大小,我们通过多次测算得出,在车吨年常量中,各项指标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是里程利用率、车日行程、工作车率、托运率、实载率。如下是我们对某市的车吨年产量的具体数据测算。lny=1.1947+0.8268 lnx1+1.1938 lnx2+0.1402 lnx3+0.4429 lnx4 R2=0.9947 F=871.78 DW=1.55。[4]从上述的关系式中,y表示的是车吨年产量,x1表示的工作车率,x1表示的是工作车率,x2表示的是车日行程;x3表示的是实载率。上述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托运率和实载率影响影响程度较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在考察车辆利用率的情况时,主要考察里程利用率、车日行程、工作车率等影响因素。在这几个影响因素中,里程利用率受到车型适应性、货源情况、货流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车日行程主要受到运输工具的性能和技术、道路状况和交通状况影响,而工作车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受到货源状况和组货状况有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之,从车辆利用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出,道路交通安全也处于车辆利用率评价指标之中,道路安全通过车辆利用率评价指标影响着道路运输效率。[5]

3.2 道路运输效率的评价指标

一个运输企业在运输生产的过程中,如果生产另一单位产量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那么这个额外的成本,就是道路运输效率的边际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发展,向社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中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的道路运输市场经济也日益发展起来,道路运输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使道路运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私营的运输企业大量介入更加使运输市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由于道路运输的较差的恶性竞争环境,导致运输市场上供给大于消费者需求。运输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消费者需求,出现在运输市场上采取运输价格战略,不断使运输价格降低,以此来争夺客户资源,这就导致道路的实载率大大降低,再加上道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就使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道路运输效率降低。从道路运输部门来看,由于道路运输企业的蜂拥出现,使专业运输的负担加重,加上资金不足,就使专业运输质量低下的局面得不到改善,使道路运输的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也随之降低;从运输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卷入恶性竞争的浪潮中,使企业综合竞争力长期得不到提高,生产成本随着运输行业的发展不断上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有运输企业在管理上和设备更新上重视程度不够,使企业生存面临严重恶化的局面。在道路运输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中主要由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货物周转量、成本弹性。其中,平均成本表示为AC,总成本可以表示为TC,边际成本表示为MC,货物周转量表示为Q,成本弹性表示为EC。平均成本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AC=B0+B1Q+B2Q2。总成本关系式可以表示为TC=ACxQ,MC=dTC/dQ,Q=dAC/dQ,EC=(dAC/AC)/(dQ/Q)。[6]则如果运输成本弹性系数大于1,这就说明运输企业增加一定的投入,而在产出中,运输企业的产出小于投入;如果运输成本弹性系数小于1,则表明运输企业的周转量的增加大于成本的增加量,以此而带来产出量的增加。当成本弹性系数大于1时,在这种情况表明,道路运输市场的道路运输需求增长,道路运输的生产力需要提高,为了满足道路需求的增长要求,应加大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道路交通安全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以此来提高运输效率。[7]由此可以看出,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运输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在探寻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道路运输效率与道路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需要结合道路运输工具利用率评价指标和道路运输经济效率评价指标。这样一方面更准确了定位道路运输安全与道路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更能找到道路运输企业运营遭遇瓶颈的根本原因,以便运输企业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提高竞争力。

4 结语

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人们对道路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使道路交通安全发展水平较低。道路交通安全是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前提和保障,作为道路运输效率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输效率的提高。所以结合道路运输效率评价指标的运输工具评价指标以及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探寻道路交通安全与道路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同时更能找到道路运输企业运营遭遇瓶颈的根本原因,以便运输企业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莫剑芳,叶世绮.DEA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11,3(2):30- 34.

[2]朱乔,盛昭瀚.数据包络模型和规模收益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2010,8(2):54- 60.

[3]周和平,陈凤.基于DEA与SFA方法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效率评价[J].长沙大学学报,2011(05).

[4]叶彭姚,陈小鸿.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最佳路网密度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0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