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要求实用13篇

课堂提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1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运用得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实现新课标对语文课堂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迅速获得课堂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为使提问得以优化并使之符合中学语文教学规律,课堂提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提问要避免盲目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出发,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程度、心理状态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提问对象,力求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启发性原则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及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理论都强调了启发性原则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指导作用,启发诱导式课堂提问应该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特殊性,教师设计问题时切忌提出不经思考即可随口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而且要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地运用提问这一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变为参与语文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全过程。因此,我们应该着力设计充满课堂情趣、能有效缓解紧张和压力的课堂提问形式,以此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兴奋起来,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但是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紧扣知识点,不要让学生哄堂一笑却没有任何收获。

4.评价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说“行”“还可以”之类的话。教师需要在内容、思路、方法、语言等方面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简单的评述,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出错的原因或答得不够完整的理由。总结评述是课堂提问必不可少的环节,总结评述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但是,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简洁,做到褒贬有度。

二、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要求

1.提问前的准备

(1)提问的难度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应过多地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反而失去提问的价值。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成为他们的乐趣。

(2)提问的频度

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日80%的时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问2至4个问题。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中学语文课堂中如果提问过多且过于频繁,就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强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或很长时间。据观察学生一节课注意力只能集中25到35分钟的时间,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重要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问题并设置一定情景,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因此,每节课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提问或者提问过于频繁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提问的过程

(1)提问的对象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有几个误区: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获取完美的答案,提问只集中在优等生身上;将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对于干扰课堂的学生或不集中听讲的学生进行提问;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而过多地提问一般水平的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问的对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关系到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就是教学资源分配的公平,教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很多学生没有被老师提问意味着教师资源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因此,课堂提问对象不能过于集中,应该面向全体同学,同时要有技巧地运用提问策略。提问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性,对于比较难的问题,要多问优等生;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则应该向成绩一般和不够理想的学生群体倾斜。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全体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2)提问等候的时间

提问的等候r间是中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提问等候的时间过短,从实际效果看,学生思考时间不足、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语言组织就会不连贯,语言表达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错误,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纠正学生的错误,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如果提问等候的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就会发生转移,无关的课堂行为就会出现。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读懂学生的表情,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很多学生开始看教师,证明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回答问题,如果老师在看学生时,学生的目光回避老师就说明他们还没有思考好,应该再给他们一段时间,必要时应该给予学生有效的提示或启发。

(3)提问的方式

①群体叫答

教师在复习和讲解课文内容时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集体回答,一方面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平等地参与,另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班级的整体水平。另外当教师要检查学生课文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时,可以让所有男生或女生一起读课文,而没有被叫到的女生或男生就可以当监督评价者。

②指定学生回答

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如果问题的难度比较高,教师就可以先指定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回答,再叫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回答,这样相当于间接地给予了他们等待的时间。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做法,即先提出问题再指定学生回答,或先指定名字再让学生回答。我认为,先指定学生这种做法不太好,发问前不要先提名,因为这样会使没有被叫到的学生完全处于无焦虑状态,不再积极思考。

3.对答问的评价

对学生的答问一定要评价,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形成良好的反馈,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对答案的分析、修正,使学生对正确答案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课堂答问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褒贬有度。如果老师对学生的答问置之不理,学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觉得老师缺乏对自己的关注。学生回答后急切想知道对错,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此时对答问进行评价,能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补充没有回答完整的问题,强化了记忆。反之对学生答问既不肯定又不否定或者模糊评价,就达不到提问的最佳效果。评价时对回答问题优秀者不能生硬一句“对”、“坐下”,学生因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鼓励会感觉受到冷落,影响学习情绪和发言主动性。对于答错者要进行鼓励,帮助找出错误的原因,调动学生深入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能对答错的学生进行责备或者讽刺挖苦,劣性评价后果很严重,会伤害学生的感情,挫伤学生的自尊,摧残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本文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待加强,在今后研究中,我将积累丰富的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材料,为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实证基础,将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推向更广、更深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鲍传友.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47-48.

[2]靳洪刚.中文教师提问能力的培训[J].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2004(10):1-20.

[3]李志.学校心理学教程[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9.

[4]周翠琳.课堂提问当议[J].汉语速成教学研究,1997(1):25-27.

[5]马欣华.课堂提问[J].世界汉语教学,1988(1):47-48.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田广增.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47-48.

[8]许苇.中W语文初级阶级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2

二、课堂问题要能激活学生思维

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我们在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结合,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会一开始就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问题“障碍”,在他们心理上引发“冲突”。这样,当学生急于解开“冲突”时,他们就已经在进行思维训练了,对课文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课堂问题要随机应变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3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恰当的启发提问,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疑式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些知识貌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发展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投石击水,在学生思维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

二、发散式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多方向地改变思维角度,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重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句型、语法等的巩固,理解作用更大。

三、探究式

教师讲授知识,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向学生提出较新颖的、有一定难度而又是学生可以完成的“跳一跳摘桃子”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达到掌握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目的。如教高二Unit 13 “The water planet”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

1. 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

2. What makes water an excellent medium for life?

3. Why is water in the ocean moving?

这些问题学生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积极思维,深入到课文的主要精神实质上,而不是只通过“YES”“NO”或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四、对比式

上课提问有时为了起到突出课文主题思想,可运用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总之,启发性原则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状态,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在高中教学中,应该少一些诸如“General Questions”,“Tag Questions”,“Optional Questions”等理解性提问,多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培养思维、想象力的提问,如“Essay Questions”。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别;又不能忽视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样既使问题的难度错落有致,又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目前,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适当地让不同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内容,不能信口开河。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者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平下,换换角度,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2. 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问题。

3. 提问设计要有“度”

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平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角度、精度、密度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不能凭主观想象,想当然。

4. 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1)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比较选择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2)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等。

(3)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准确,答案要未知。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4

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提问应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而要使提问真正发挥作用,应该重视提问的设计。

1.提问的表述应该科学和简明

新教师和实习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复杂的、含糊不清或语句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学生误解。例如,有位实习老师在讲授“家兔”一节时,一手托着一只家兔的剥制标本,一边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家兔是不是全身各处都被毛?”学生看得很仔细,家兔标本高高竖起的双耳里面没有毛,回答就自然成为:“不是,耳朵里面没有毛。”而教师原本是想通过教具引出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体外被毛。由于提问设计得含糊不清,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言简意赅并不是说问题设计得呆板平淡,而是应该变换角度设计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提问的实质就是设置疑点、制造矛盾、激发思维的启发性过程。朱熹说“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疑”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首先应考虑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只要当问题的要求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时,学生才会感到问题的答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答案的“似是而非”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问题过浅,可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种表面的活跃并没有深思熟虑的基础;如果问题过深,学生看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那就懒得思维。其次,问题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要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提出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避免近亲婚配以防止遗传病发生”内容时,针对学生对于“血亲”的概念理解困难的情况,特意提出“血亲”和“亲属”二者的差别问题,理解了“亲属”的概念,也就容易理解“血亲”的概念。

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等于抓住了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关节点”。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整节课提的问题应该有“整体观念”,此一“问”和彼一“问”应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毫无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为问而问,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连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提问类型的多样性。英国著名的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把课堂教学提问分为八类:依从提问、反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如果简化归纳,就可以把提问分为基础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三类。基础性提问包括回忆、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问题,如“人的消化系统由哪些主要器官所组成?”“家鸽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等问题。运用性提问主要是指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以及通过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区分和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事实推导结论等。如:“为什么人群中男性色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色盲患者?”开拓性提问也就是常说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如“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危害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一座城市里拆除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去建造一个超级市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速的变化,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明确回答的要求,积极参与思考。例如,提“鲫鱼的外部形态中有哪些特点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这一问题时,对“外部形态”、“哪些特点”、“水生生活”几个词组应略微重读和慢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问题,并将其中重要的字词句着重表现出来(字体加粗或闪烁几下等),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

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常常稍微停顿并环视全班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看我,可能要提问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经过精心研究,发现当提问后停顿时间超过三秒钟后,学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其中后进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联系自己观点的回答增加,回答正确率增加,学生质疑的人数也增加。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常常“先提后问”,即先把一个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会使被提问的学生心情紧张,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不利于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3.指定回答后应适当引导

提问并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态度应该自然,对被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尽量伴有点头、微笑、皱眉等表情。当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想要打断回答的表情,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的目的是拨正、拓宽或深化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回答聚焦到问题的实质,有时甚至要“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学生对有关的旧知识遗忘太多,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可以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略加深化和拓展等。当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尽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讽刺、挖苦或嘲笑。宽松、鼓励、信任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环境。

4.鼓励和处理学生质疑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5

数学学科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学教学,能够在全面有效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短板和不足,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逻辑,因此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和思路,完善整个课程中所需要的具体内容,就极为必要。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思维引导和数学研究效果的核心,所以良好的数学课堂对整个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提问驱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理念创新优化发展水平。

1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数学课堂具有自身特殊性,整个课堂的重点不仅在于知识的传输和内容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理念。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有效应用,因此多数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困惑”,这就是如何利用课堂提问的具体作用,所以认知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极为必要。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系统化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未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作用。事实上,课堂提问的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所以利用课堂提问策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未能认识到具体提问过程中的相关要求,所以课堂提问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问题的准备完善度,还是与课堂的具体切入点,都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

不仅如此,数学课堂教学在应用提问策略时,未能将学生的兴趣关注度予以创新,对于数学课堂提问活动具体开展来说,想要满足数学教学要求,必须将学生的关注度融入其中。只有有效融入学生的学习要求,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课堂提问过程中,学生能否理解问题,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实际上就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分析看,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未能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2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实施思路分析

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价值看,有效提问策略的价值点在于融入了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内涵,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融入其中,所以创新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实施策略,就极为必要。而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来看,想要充分有效应用课堂提问策略和方法,就需要充分做到: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提问效果,需要将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教学要求相结合。数学学科的重点在于内容讲解与数学思维习惯培养的有效结合。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提问思路来说,其未能将数学思维习惯融入其中,因此,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想要实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将学生的思维理念培养融入到整个数学课堂中。融入学生数学思维理念,进而满足数学教学要求。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注重优化课堂提问与反馈机制的实质性互动,从设计问题,到激发问题,再到收集问题的具体答案,都应该充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有效提问,不仅在于内容上的选择与应用,更重要的是有效发问、准确提问、精准把握学生的问题点等等。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必须有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理想的提问效果。当然,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完善课堂提问的具体技巧,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有效提。

(3)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具体提问活动中,通过丰富课堂提问的各项元素,从而实现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有效融入。数学课堂并非形式枯燥的课堂,无论是整个课堂的具体风格,还是课堂的内容选择和应用,都需要充分有效注重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的各项变化,通过将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问问题相结合,从而实现整个数学课堂提问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创新提问方法,优化具体的课堂提问内容,将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质性推动力。

3结语

启迪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与完善性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于传统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有效提问,优化提问技巧,就能优化整个数学教学的理想的效果。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提问,能够给与学生理解问题的时间,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利用数学提问的相关方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应用提问技巧,选择合适的提问内容,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6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调查研究,最终通过表达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各个阶段的教学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一要求,探究性教学模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乐于应用的教学策略,本文将具体论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究性课堂导入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以平铺直叙的形式进行当堂课堂教学内容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的效果并不明显。初中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学习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初采取生动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堂铺垫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设情境是指在探究性实验开始之初,根据当堂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课堂相关知识点,进行相关实例的展示或者是语言的渲染,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探究性教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是基础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设置趣味性的合理导入。例如在进行《压强》这一教学内容的课堂之初,教师可以分别交给男同学和女同学两个不同口径的钉子(男生的钉子口径大,女生的钉子又细又尖),要求这两名学生在木板上进行钉钉子比赛,并请学生进行结果的预测。相信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学生都会预测男同学会获胜,于是在出人意料的结果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就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了。接下来在学生的好奇中,教师可以进行压强计算公式的明确:p=F/s。同时基于课堂之初的教学导入,教师也可以很轻松的明确受力面积与压强之间关系。

这就是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部分,创设情境、合理导入,在课堂之初就以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开始,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不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氛围。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穿插有效的课堂提问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提问多是教师问一个问题,全体学生进行整体回答,这样的提问模式会使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并且会有一部分同学在回答的过程中随声附和。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有效的课堂提问,分层提问,科学教学。

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所教授的相关内容进行趣味性有效性的问题设立,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分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但避免了传统满堂问的弊端,还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全神贯注思考问题。当然探究性实验教学关于课堂提问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求问题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设立的问题既能够与课堂相关,又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浮力相关教学内容时,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在明确与浮力有关的相关条件时再进行浮力相关公式与知识点的讲解,但是这样的讲解方式太单一枯燥,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在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空瓶压入水中的方式感受浮力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随着瓶身浸入水中深浅浮力大小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条件与因素。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还要继续追问依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答案揭晓。相信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在思考中得到了进步与提升,这就是有效课堂提问的作用。

在课堂中穿插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环节,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与提升。课堂提问要求教师的问题要合理并且有效,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人素质进行分层提问,避免满堂问,避免无效问题。

三、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验,并且课后积极延伸

探究性试验教学的另外两个要求一为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自主实验并互动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内容结束后积极进行课堂内容课外延伸。

自主实验方面是探究型教学实验的最重要要求,要求教师能够依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合理给学生自由实验的空间,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互动与交流。另外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和教材内容的限制,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验结束之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内容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使课堂内容得到合理延伸。

这两个方面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在课后依然不断完善自身物理方面的学习。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合理导入为开端,并在课堂进行中设置合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同时,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延伸。这一连续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致力于明确整个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整体应用过程。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更多的物理教学工作者能够了解探究性实验教学,并且在日后的物理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和不断将该教学内容的方法加以合理完善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7

一、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双边互动方式,也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1.有效地组织和检查英语教学情况

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获取师生双方信息和反馈。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借以衡量授课得失,同时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出及时调整,力求收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教师的发问,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 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有真正掌握,从而进行知识上的补充。

2.有利于加强课堂互动,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

在英语课堂中,课堂提问常常采取以yes / no为主要形式的展示性提问,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过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课堂提问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部分善于发言或坐在前排的学生,学生在回答提问时还普遍存在着恐惧感。教师控制了全部的提问权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 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有效的问题。这样才能加强课堂互动,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

二、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灵活地使用教材,设计出巧妙的问题。

2.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依赖,应该是主动质疑,多说敢言,最终使学生都能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

3.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应“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并能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力求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不同优势,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从中树立起自信心,亲自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三、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导入新课时提问

善于提问的教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在英语课堂中,在导入新课部分时进行提问既能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排除新语言的障碍,为新课程教学创造条件。

2.过渡处提问

英语教学中本身就存在语言的障碍,在教学步骤的过渡处,没有明确的标志时,适当地进行提问能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衔接到另一个知识点,同时也不会让学生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此时的提问就起到了过渡词的作用,这样一节课也不会一直都用“next,then, ...”这样的过渡词,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3.突出重点时提问

一堂英语教学课中应该重点突出,主题明确。而在教学重点处设计课堂提问既能抓住重点,也能突出主要训练内容。在备课时,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趋异性问题。

趋异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就课文的某个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问题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他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进行回答。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Why or why not?”“How do you find...?”等。

4.化解难点时提问

英语教学中除了教学重点突出之外,还要求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提问,来化解和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快乐地去学,最终收到最大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8

1.提问预设过多

由于职业学校在德育学科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出现了一部分德育课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情形,基于所学专业的差异性或自身能力有限,这部分教师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造成尴尬局面,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只允许学生遵循自己制订的教学设计步骤来探究问题,生成自己想要的结论。这样过多的预设,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均不高。

2.提问过于肤浅、随意

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很多德育教师上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只围绕教材展开,问题的答案很多都可以从书本里直接找到,不需要学生思考。还有一些问题,教师在设计时总以“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来提问,使学生成了“应声虫”。

3.提问对象过于集中

在课堂上,有问必有答。然而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上课能配合老师的基本都是优秀的学生,很多德育教师在设计问题或者备课时,早已将问题出发点设定在了这些好学生的水平线上。所以在上课中,无论题目难易,总是倾向于让这部分学生来回答。长此以往,导致其他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不感兴趣,上课不积极。

4.提问缺乏评价

有的教师总是抱怨:平时很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而且问题的质量也很高,但为什么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呢?关键就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及时做出评价,或虽有评价,但过于简单,便很快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怎样,教师都无从知晓。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或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学习指导,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就理所当然了。

中职德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上述现象,已经严重违背了德育课课改理念的精神。那么,在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中,如何避免这些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中职德育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倡导的是陡与缓、深与浅、直与曲的结合,其目的是能正确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精彩灵动,引人入胜。基于以上思考,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下面就中职德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谈点浅见。

1.形式上

(1)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

中职德育课教材的内容有难易、深浅之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因年龄、阅历不同而有高低之别。所以,在不同的教学时机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提问,对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教师的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即在不同的时间提出适宜的问题,主动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情境。如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要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进行有效追问,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

教师的提问难度要适度。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我们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知识储备,不同年级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是不一样的。如问题偏难,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会望而生畏;如问题太易,又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让学生能“跳起来,摘得到”,德育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同时也要“力戒”简单提问,恰当把握好提问的难易度。

(2)课堂提问要灵活,忌过多过频。

在进行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课堂环境是多变的。我们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已经进行了课堂教学预设,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却沉默不语。这时,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灵活地调整课堂提问的预设。提问的灵活转变,动态地生成新的问题,特别是教师的适度点拨,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当然,德育课堂的有效提问在注重灵活性的同时,还应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多过频,即“满堂问”。“满堂问”表面上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但实际上却是滥问,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我们的学生会在这些不胜其多的“连珠炮”式的提问下,压得喘不过气,失去思考余地,这同样不利于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提问要力求做到少而精,真正使提问成为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向导。

(3)课堂提问要巧出“情感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要进行知识交流、信息交流外,更要有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这在我们中职的德育课中,尤为重要。德育教师用优美的教学语调进行课堂提问,不仅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一根注入情感的“指挥棒”。它从听觉上给学生以美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德育课堂师生情感交融提供了良好氛围。

恰到好处的非言语行为则更能在德育课堂中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面带微笑,走到学生中间,使学生感觉到师生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德育教师更可以通过微笑、注视、点头等动作把重视、赞赏、鼓励、期待等积极情感传递给学生。非语言动作,我觉得在我们中职学生的德育课上的作用不可小觑。因为中职学生相对于同龄的高中生来讲,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但他们对情感的敏感度却相当高,所以,德育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旦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学生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教与学配合默契的最佳效果。

2.内容上

(1)课堂提问应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提问的针对性是德育课课堂教学的生命所在。为此,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在备课中应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分析,把握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轻重不分、漫无边际,也不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是做到切中肯綮,有的放矢。所以,注重针对性,围绕重点、难点、疑点来提问应是德育课堂有效提问的首选途径。

(2)课堂提问切入点要好,角度要新。

在德育课教学中,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会有喜新厌旧的心理,他们希望老师能经常带点新东西来上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味直来直去地问,平平淡淡,老调重弹,而要善于找出我们学生的兴趣与教材的契合点,仔细琢磨角度,尽量使问题提得巧、问得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别出心裁的求新意识,在德育课的教学中会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

(3)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层,化难为易。

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德育教师提出某一问题时,应该想到与此关联的其它问题或问题的其它方面,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设计好问题的梯度坡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然后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通过这样的层层提问,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理顺了学生的认识思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从书本上找答案,也不是人云亦云,这样得出的结论便顺理成章,学生的领悟也水到渠成。

(4)课堂提问要结合学生专业,渗透德育理念。

在中职德育新课改后,把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放在了教学评价突出位置,尤其要求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观念方面的变化。同时,我们中职学生的德育课又区别于普通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因为它更强调要结合职校学生的所学专业。建立在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德育课,是时展和素质教育向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既重教学知识的灌输,又重学生道德观念的提高,做到文化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3.结果上

(1)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与尊重个体并重。

为了避免德育课堂提问对象过于集中,要求德育教师在提问时应兼顾到各成绩段、不同性别、不同座位的学生,甚至还有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这样,每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并做出认真准备。同时,在确定由学生单独回答时,我们德育教师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特征。比如对于比较容易的题目,可以留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对于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则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否则,若教师只盯着班级中为数不多的优秀生,那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形成不良心理定势,即经常答问的会有准备,经常没有机会的学生则会自动放弃思维活动,这显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普遍发展。

(2)课堂提问要教师评价与学生反馈并重。

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更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回应,尤其是对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直接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及时、准确、真诚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品味到被老师“激励与赏识”的喜悦和成功,从而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提问要激疑与促思并重。

课堂提问的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标准答案,掌握一定的知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期待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德育课中亦是如此。所以,我们德育教师应善于设置“出谋策划型”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启发学生,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表述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无疑会让学生的主体得以张扬,更会成为我们德育课“有效提问”教学风格的一个亮点。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9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工作者一直在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课堂提问就是教学活动采取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堂问题数量多且随意,缺乏针对性;问题只从教材内容出发,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情况;问题答案较封闭,制约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等,因此,课堂提问现状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教、学、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综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自主拔高教学要求,一些尖子生能够跟上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一些学习有待提高的学生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长时间下来就形成学生物理成绩差距较大的现象。同时,除了教与学的脱节外,教师还忽视了物理教学的“用”。物理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后,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将知识内化,进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将教、学、用想结合,也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因素。

3.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重复,一些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花不少时间进行复习,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进行小结,学生听起来厌烦,也浪费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就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现象,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笑话活跃课堂氛围,而未能将这些笑话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听后只是哈哈一笑,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平衡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之一。

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明确要求,要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对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来说,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值得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二、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学生自身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实际性。因此,教师在创设课堂问题时,一要考虑自身提出问题的有效性,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地引导学生而不是迎合学生;二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进而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课堂问题设置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一定的教学手段相联系,将教、学、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可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国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卫星的视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

所谓有效的教学设计,除了教师课堂教案外,还需要教师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针对各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传统以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小组。小组间相互学习,加上教师的科学引导,通过生生和师生的双重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便于因材施教,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标的一种理念,也是教学实践的一种模式,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10

一、创设问题

创设问题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创设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产生自觉问题意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激活教学生机。“学贵有疑”也证明在教学中要质疑和探索,需要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初中生质疑,激发初中生认知冲突。同时,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也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即要求教师创设问题要面向全班学生,但也要因人设问。面向全班学生创设问题,要求能够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吸引多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人设问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提问。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时,要循序渐进地鼓励初中生参与,调动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教师为初中生创设问题,需要让初中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质疑,启迪初中生数学思维,开启初中生智慧宝库,鼓励初中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数学学习提出质疑,训练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课堂是师生对数学知识的交流过程,是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初中生具有良好的反思意识,对数学知识不断反思、深入研究,提出质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质疑学习,对数学知识生疑,挖掘更深的问题,在问题循环中重复思考,有意识地体验数学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创设问题后,需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反思时间,让初中生能够独立思考后,对问题产生质疑,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培养初中生数学反思思维,训练初中生数学内省能力,激发初中生数学思维火花,让初中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三、提问反馈

提问反馈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反应和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落脚点。提问反馈作为教师对初中生问题回答的持续强化,意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当然,提问反馈还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过程的评价,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评价手段,也注重学生数学问题的回答结果。最重要的提问反馈就是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强烈引导初中生独立思考,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加对数学知识的质疑,增强初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在自主提问、自主质疑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提炼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11

一、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分析

笔者在平时的听课中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有意识的关注,发现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提问。所听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对最近所听的20多节英语课进行话语分析时发现,教师的提问对象70%甚至90%集中在部分尖子生身上(有一堂课有三个学生居然被提问5次),而有些学生甚至一学期下来一次都没有被提问过。至于给学生提问题的课堂机会更是少得可怜。课后进行教学交流时老师们普遍反应,不是不想提问其他学生是怕他们回答不出来,既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耽误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至于学生提问,是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时间等等。

2、为了提问这一程序而提问,效率低下。教师进行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和师生互动,实则空空洞洞;进行习惯性提问,问题浅显,无疑而问,收效甚微(如:Is it true? Do you think so? Do you agree with him? 等);更有惩罚性提问,通过提问来惩罚分心的学生,如看到学生课堂打瞌睡或做小动作时,突然对他们进行提问,造成学生对提问的逆反心理或害怕提问的心理。

3、提问过于偏重语言知识,忽视学生对材料的看法和理解。教师的课堂提问大多采用展示性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已经有确定答案的提问),围绕所讲的单词、词组或句式进行提问,旨在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整堂课没有一个参阅式提问(无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自见、自由发挥的提问),甚至在discussion时,有部分老师居然在PPT课件上给学生呈现discussion问题的标准答案。

二、建立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系统

从平时课堂上反应出来的课堂提问情况,以及老师对提问手段的低效使用,建立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对课堂提问效率的认识就显得很重要。建立有效的课堂提问系统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指教师知识的传授,而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也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尤其要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鼓励学生随时当众质疑老师所讲内容,使学生产生“老师期待我们提问”的认识。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由原来的权威转变为管理者、设计者和组织者。老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求知的要求,要么激发学生积极寻找老师或其他同学的问题,要么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见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时,老师同时应该扮演顾问和监督者的角色。

2、关注问题的多元性。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实施启发式教育的重要途径。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很有道理。“置疑启发,又称问题启发。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对某些要求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就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使之有追求解决矛盾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论述揭示了课堂提问的实质: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从而找到启迪知识的钥匙和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三、高效提问的原则和提供支架

课堂提问是建立在学生元认知的基础上,并且对最初模糊的答案不断加工或细化的过程。为了达到高效的提问,教师要注意如下提问原则:

1、 分层原则与保护原则并举。一个班的学生有着差别,老师要考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提问中(无论是在回答问题时,还是在提出问题时)找到自己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如:可以让英语水平一般的同学多回答一些记忆性或展示性提问,而让能力强的同学多回答参阅式提问。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高中英语生的思维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提问或回答有时会有“违”常规,教师应该善于保护他们“幼稚”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突破常规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予以保护和培养。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12

第三,提问细碎凌乱,忽视总结与评价。部分教师把提问看成是课堂的随意发挥,不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课堂提问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回答完毕,部分教者不管学生回答质量如何,一味大加表扬,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引导。这样的课堂,教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任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表面热闹非凡,长期下去必然导致课堂的长期低质低效。

第四,关注部分优生,忽视班级整体。真正优秀的课堂是要能调动班级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现实中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只关注几个思维比较积极、表达能力强的活跃分子。这些活跃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频频发言,在老师的肯定褒奖中显得越发自信,而大多数学生则被教师冷落,似乎被剥夺了在课堂上的发言权。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知道提问于己无关,丧失了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游离于课堂之外。这种课堂对话主体严重偏失的现象亟待解决。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学问。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可机械死板,要注意灵活运用几种提问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趋完美。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设想:

第一,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提问。首先是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教师备课时应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所设问题应难易适中,既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又能让部分学生有展示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利于学生思维、情感的深层互动。其次是注意提问的针对性。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再次是注意提问的系统性。语文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进行分解,设计成一组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第二,教师要注重总结和评价。总结和评价是课堂提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学生零散的答案,教师应有效地加以梳理、归纳,并加以有效整合。教师要指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思路,对回答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形成有效的课堂诊断,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13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1.为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对已学过的旧知识加以复习巩固,不但使知识的系统性加强,而且也符合了学生的记忆规律,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而此时,课堂提问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2.为了导入新课。导入是新课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其中,灵活多变的课堂提问,就可以为导入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3.为了促进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和难点是教材的精华,对这类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恰当的课堂提问来促进启发学生理解,通过把整体性较强的问题分割成若干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深度和广度扩展,从而使学生最终准确地理解掌握教学重点难点。

4.为了检查和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学生们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呢?还有哪些新知识点尚未理解掌握?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同时也为再次加强巩固所学知识,就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5.为了明确易混淆误解的知识点。每一学科都有一些概念和原理在表现形式上是非常接近的,通过课堂提问来加以引导,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的对这些易混淆误解的知识点进行区别。

6.为了使个别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进行当中,个别学生会因种种原因精力分散、不集中。适时“刹车”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复述教师刚刚讲过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提醒,也不失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这样,被提问的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都会相对较长时间内保持注意力,不再开小差。

7.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讲课中,若所讲内容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解速度,则会致使学生身心疲劳,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为改变此状,教师应及时根据所讲理论知识设计一些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又都能发表独自见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重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为进一步教学顺利铺轨。

8.为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和人生观,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改变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从两方面着手进行课堂提问,是一条有效而又得力的措施:首先,从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着眼进行激扬式课堂提问;其次,针对学生中因社会上某些错误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课堂提问,也能有效拨响学生思维的琴弦。

二、课堂提问的内容要精心设计

1.要提难易适中的问题。课堂提问问题过难,学生无从答起,这样既破坏课堂气氛,极易出现冷场,又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兴趣;但若课堂提问问题过于容易,又会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就达不到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初衷。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提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

2.要提有梯度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像一根链条,每个问题都是链条上的一环,环环相扣,而且要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呈现出梯度性。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把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引向深入。

3.要提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促进学生朝着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要提具体化非抽象的问题。课堂提问切忌空洞、抽象。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提得具体,学生就便于联系实际,这样就使学生便于思考,易于回答,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若问题空洞抽象的话,学生回答起来就感到无从着眼,进而也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失去课堂提问意义。

5.要提新颖、有趣的问题。课堂提问所提问题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开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为;问题有趣,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联想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材时应尽量选一些新颖、有趣的材料,以便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更好、更快的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三、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在选择对象时,要依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目的、作用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有针对性的选择,使课堂提问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这样,发现的问题也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为下一阶段的课堂讲授指明方向。

一般情况下,难度较大的问题可提问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可提问学习程度差一点的学生回答,这样既可使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去掉他们身上的傲气,更上一层楼,又可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课堂提问的方式要灵活

课堂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教师把它归纳了十多种方式,如诱发式,迂回式,举例式、悬念式、执果索因式、比较判断式、过渡式、讨论式、夸谬式等。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时,都不应该把课堂提问的方式格式化、固定化、模式化,而应依据课堂提问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采用恰当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使课堂提问艺术化。

五、课堂提问的时机要恰当,次数不宜过频

课堂提问是需要教师选准时机的,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不能提问,取决于课堂提问的性质,取决于教学目的。不注意这一点,一味的滥用课堂提问,会过多的中断讲课思路,打破课堂教学内部结构性、逻辑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有时学生还会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失去了课堂提问的严肃性。

六、学生针对课堂提问的回答,教师要给与艺术化的评价

有些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与及时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对错误的回答只做简单的否定,甚至讽刺、挖苦,或只允许单一的标准答案,这样就使前面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所做的种种努力都付之东流了。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耐心倾听并予以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回答的积极性,使课堂提问的设计目标得到落实、实现,使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的充分开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课堂提问,又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充分开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如何进一步掌握、利用、发扬课堂提问这一艺术形式,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