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供应商优化管理实用13篇

供应商优化管理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1

优化供应商管理,需要明确供应商管理目标:获得符合企业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产品或者服务;以最低成本获得产品或者服务;确保供应商提供最优服务和及时的送货;发展和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不断开发潜在供应商。

供应商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通过供应商开发、供应商认证选择、供应商绩效评价以及供应商激励控制四个环节,系统化管理,确保供应商为企业生产经营及时提供可靠的资材保证。

1.供应商开发

企业通过资源市场调查,了解潜在供应商基本情况和信息,进行供应商开发,为后续选择供应商做准备。企业应充分利用鲶鱼效应,不断开发新的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使得可选择供应商之间形成竞争氛围。有利于企业选择可以提供质优价廉产品的供应商,给企业带来更好的供货环境。

2.供应商认证选择

正确考察评估、认证选择供应商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供应商的优秀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购的成功与否,选择合格供应商,不但可以很好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且还会提高企业的业绩。一般情况下,由品质、供应链、技术和开发部门组成供应商认证小组,从品质、一般经营管理及技术开发能力等对供应商进行综合打分,确定通过条件,选择合格供应商。

3.供应商绩效评价

为了跟踪供应商供应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整体质量,发现供应商的各种不足和改善潜力,需要持续地定期评估供应商绩效,并持续地改进供应商绩效。供应商绩效评价既是对某一阶段双方合作实施效果的衡量,又是下一次供应商关系调整的基础,并为供应商奖惩提供依据。供应商绩效评价基准要明确、科学,着重体现功能理念,并与企业的采购和运营战略等保持一致。一般来讲,供应商的绩效评估可以从成本、交货、品质、开发与技术、财务状况和法务情况这几个关键指标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估。供应商绩效评价安排年度评价和季度评价。年度绩效评价作为细分供应商类型的依据之一。季度绩效评价作为年度绩效评价的基础数据以及作为供应商采购份额分配的指导因素之一。

在供应商绩效评价过程中,如果发现供应商的服务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质量问题或者交货不准时等,企业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对供应商进行惩罚或者中断合约,那样肯定会打击所有供应商的积极性。问题被发现不是最糟糕的,认真细致地分析造成问题的根源,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报给供应商,并帮助其实施改善才是明智的。美国John.Deere在供应商开发和管理中的理念说明任何一个供应商都是可以培养的。企业应该随时组织供应商会议或与单个供应商进行接触,密切跟踪相应的改善活动和成果。应该给供应商设定长短期目标,即使是最优秀的供应商也应该设定改善的目标。标杆企业可以是采购企业的供应商中最好的,也可以是同行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最优秀企业。

4.供应商激励控制

根据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等级管理,并实施后续的激励和控制手段。激励机制的设计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激励手段多种多样,一般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所谓正激励,就是根据供应商的业绩评价结果,为供应商提供的奖励性激励,目的是使供应商受到这样的激励后,能够“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精益求精。而负激励则是为那些业绩评价较差的供应商提供的惩罚性的激励,目的是通过这种激励措施,使供应商能够“痛定思痛”,迎头赶上,或者将该供应商清除出去。常见的正激励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延长合作期限、增加合作份额、增加材料种类、供应商级别提升、书面表扬、颁发证书或锦旗等;常见的负激励有:缩短合作期限、减少合作份额、减少材料种类、业务扣款、供应商级别降低、法律诉讼和淘汰。有效实施供应商激励,可以提高供应商提供材料的质量和成本以及服务竞争力,降低公司的采购风险和采购成本,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优化供应商管理不仅仅是以上四个环节的管理过程,供应商关系管理也是供应商链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Timothy M. Laseter在《平衡的资源》一书中阐明了传统买卖关系的供应商和现今长期的业务伙伴关系供应商的区别,提出了Partner Suppliers ”(合作伙伴供应商)的概念。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达成的最高层次的合作关系,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采取共担风险、共同解决问题和共享利益的合作关系,并达到“深度合作、协同开发、价值共创”的目的。

为了确保企业稳定、可持续经营,优化供应商管理中另一个关键点是建立战略供应商关系,一般选择公司产品中的关键资材及技术垄断供应商作为战略供应商。通过技术交流,第一时间获得战略供应商提供的最先进技术的材料,并应用到企业产品中,从而创造出高新技术产品,从市场获取更高的利润。

总之,供应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应该善待供应商,就像善待客户一样,在一定情况下,给予供应商相应的支持,达到策略性地获取资源、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反馈和教育培训支持,在供应商之间促进质量改善和质量保证,对于个性化和高技术要求的产品可以提供技术培训,使供应商能够按照企业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甚至可以参与到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共同制定有关材料质量标准、协调供应商出货计划等,通过同步化的供应链管理使所有供应商在响应需求方面取得一致性的行动,从而保证企业能够从供应商及时获得高技术、高品质的材料,确保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培清.供应商关系及其特性[J].外国经济与管理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2

1.通过稳定布局,降低管理成本。

海尔供应链管理政策相对稳定和连续。由于管理政策稳定,因此供应布局也相对稳定。据对比,实行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及退出机制,想进入海尔供应链供货并不容易,退出海尔供应链系统同样也不容易。

在此模式下,由于设立较高的引入门槛,海尔的供应商有着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一旦能进入供应体系,作为主机厂的海尔与其供应商之间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同盟关系。新物料产生时会尽可能在现有合格供应商中消化,即使现有供应商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满足技术或其它条件的要求,海尔也允许其有一定的研发跟进及投资扩能周期。只有当现有供应商的能力及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后还不能满足要求,才会考虑引入新的供应商。

海尔供应链的稳定还体现在供应商之间的供货比例也相对稳定,海尔的核价人员兼任了配套的角色。例如,2012年,海尔洗衣机采购中心的人数共计16人,相比之下,国内某家电企业的洗衣机供应链管理部配套和核价人员加起来共计51人(尚不包括模具管理人员)。

经过多年改善,海尔的生产计划的稳定性已大幅提高。在生产计划及供货比例稳定的条件下,供应商很容易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相应的产能规划和投资。在稳定的供应布局条件下,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小。因此,供应链管理的人员相对较少,效率更高。

另外,产品管理基础扎实,技术支持作用明显。强大的模具保证能力让研发工程师相对省心。有了零件图纸和技术装备本部(企业内部)提供的模具,物流推进本部只需要通过招标确定,既能达成设计质量同时加工费最低的制件供应商就可以了。这样物料价格控制及供应布局稳定的目标都可以同步达成了。高水平的设计质量及模具保证能力,不仅给物料样品确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减轻了批产时进货检验的压力。进货检验只需严格按图纸及标准进行检验即可,检验结果轻松明了。

2.做好产品基础管理,突出技术支持作用。

海尔在集团层面设立技术中心,所有产品设计集中在一地办公。主要原因是技术中心与各产品事业部平级定位,技术中心在完成小批试产后即向产品事业部转移;另一原因是产品事业部有着明确的生产和品质要求。

这两个特点,使得新产品向各产品公司转移时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如评审不过关产品事业部有权拒绝新产品的转移。

与研发中心匹配的是技术装备本部,两个单位的办公地点在一起,沟通极为方便。研发新产品涉及的模具都需要经由技术装备本部专业人员评审、制作,技术问题在设计阶段就得充分的识别和处置。如技术装备本部产能不足时,可由技术装备本部发外制作,但模具品质保证的责任仍归属技术装备本部。

海尔的这一组织设计模式,保证了研发与模具制作单位之间能方便地沟通,对于研发设计意图的实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模具的制作质量保证及周期缩短、图实相符及物料样品确认都有很大帮助。

强大的模具保证能力让研发工程师相对省心。有了零件图纸和技术装备本部(企业内部)提供的模具,物流推进本部只需要通过招标确定,既能达成设计质量同时加工费最低的制件供应商就可以了,这样物料价格控制及供应布局稳定的目标可同步达成。

高水平的设计质量及模具保证能力,不仅给物料样品确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减轻了批产时进货检验的压力。进货检验只需严格按图纸及标准进行检验即可,检验结果轻松明,研发注重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有效地减少了物料编码的数量。

海尔的技术系统为供应链管理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极大地解放了供应链管理人员的生产力,让供应链管理人员可以专心于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必陷于标准扯皮之中。

3.IT系统领先,业务管控规范透明。

海尔HGVS(HaierGlobalValueSystems,海尔全球增值系统)项目的总体目标旨在SAPR/3ERP系统整合海尔集团内部供应链,建立集团财务管理平台。该项目2006年立项,2007年初启动,东软SAP实施顾问团队参与推广模板制作及事业部的推广实施。

海尔事业部推广项目主要覆盖海尔全国40家事业部公司。40家事业部公司分散在大连、青岛、黄岛、胶南、平度、合肥、武汉、顺德、重庆等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承担着集团生产的主体业务。HGVS事业部主要是生产单位,设计实现的SAP的模块主要包含物料管理(MM)、销售管理(SD)、生产管理(PP)、质量管理(QM)、财务管理(FI)、成本管理(CO)。同时,由于事业部业务比较复杂,因此,在SAP事业部推广项目中还包含与诸多系统的接口及数据转换。

HGVS事业部推广项目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全球最佳业务实践、SAP的流程规范的推动实施。从业务效率上来看,实现了:

1)集中化。建立一个支持海尔长期发展的基础平台;实现基础数据的集中,为全球运营管控提供基础:如物料、供应商、客户、组织结构数据。

2)HGVS系统建立了端到端的供应链体系,订单履约周期缩短,市场响应速度提高,使得财务结算时间缩减,供应链快速响应。

3)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支持法人维度、多维度财务核算,管理跟踪物的逆向流程、减少损失。最终建立全集团统一的编码规则与单一的主数据源,形成数据统一、语言统一,支持决策。

4)HGVS项目在海尔白电集团(WGG)采购环节实现Purchase To Pad(P2P),在销售环节实现Order To Cash(O2C)。使得采购及时精准、供应商协同、原材料库存和采购成本降低,并支持通用件采购。在事业部提高预测准确率,实现制造部门投入产出的闭环,使得成品库龄降低,降低制造费用、提高制造效率。

5)强化分析和管控:参考SAP和先进母本设计模版流程,实现了系统高度集成,使得业务完整可视、过程控制严谨、预算核算精准。加强财务在各个业务环节的监督、控制职能;强化财务计划、分析功能,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按单、按型号、按期间的成本分析,多维度的盈利分析。

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联系在一起,并对之实施管理和优化,使各个相关企业形成了一个融合贯通的网络整体。

与供应商的对接管理案例分析:三星、LG公司供应链管理借鉴。

三星公司供应链管理的突出优势在于高标准的供应商准入门槛、专业化的供应商管理输出和严谨的技术确认,例如:供应商系统稳定。

苏州三星供应商数量稳定在220家左右,想取得三星供应资质非常困难,通常只能等待现有合格供应商“犯错误”,通过对供应商“牌照”发放控制(引入一家,同时必须淘汰另外一家),实现供应商体统的稳定,供应商引入的门槛非常高。这样,既能保证现有合作供应商的核心利益,又能保持对现有合格供应商压力传递(被淘汰后再次引入成本相当高)。

抽调研发、工艺和品质等技术骨干,在公司层面成立单独的供应商改善团队,专门对供应商进行管理输出,亲临供应商现场,共同对供应商现有存在问题进行联合改善,并探讨过程控制和流程优化的可行性,改善成果由双方协议分享。

供应商相关管理流程严谨,对供应商生产环境、设备、原材料按物料生产要求的标准先进行预确认;样品严格按图纸确认,样品确认单与受控图纸同步发放,从供应商样品确认阶段即加严控制。

供应商严格按图纸制作品质管控要素、现场作业指导书等文件,随图纸变更及时更新现场技术文件。待供应商的技术资料已同步更新后、变更前物料已封存处理后,才可变更后的样品确认单。

LG公司供应链管理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重视品质的控制并向供应商高层直接传递压力。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3

一、供应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供应商管理是指采购组织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提供物资、工程、服务的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审、认证以及不断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它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

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采购组织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是采购链管理的最重要的支撑条件。采购组织的核心优势与链中其他核心优势的集合能形成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优势与能力,通过依靠采购链整体的力量,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

采购组织通过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规范其参与采购市场的行为,让实力雄厚、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顺利进入采购市场,对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采购质量

加强供应商管理,根据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潜在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资格审查,确定供应商的资格等级,就能事先淘汰一些产品(施工、服务)质量差、生产能力低下、技术设备落后的供应商,降低与质量较差的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采购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和效益

在招标采购中,如果仅仅依靠招标等采购环节把关,由于评标时间短、核实困难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必然增加招标采购的工作量和采购成本。而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缩小投标人范围,保证进入开标、评标和谈判阶段的供应商都是综合指标过硬的供应商,减轻采购组织的工作量,加快开标、评标和谈判过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提高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三)有利于降低采购风险

由于受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复杂激烈的竞争以及各种难以预测的影响,如果采购组织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采购将面临各种风险,尤其是不符合采购要求的质量风险和由于供应商缺少信用或履约能力较差而造成的信用风险。加强管理,就可以实现排除那些产品质量差、缺少信用或履约能力较差的供应商,减少因此造成的采购决策失误,从源头上减少可能有供应商导致的风险。

(四)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采购环境

随着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及竞争的国际化,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愈来愈激烈。加强供应商管理,可以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企业虚假投标的现象,有效地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为供应商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营造良好的采购环境和氛围。

二、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已无法孤立存在,各零售商、经销商、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形成企业间的供应链。由于供应链是一种复杂、动态的合作模式,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致在供应商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供应链中各企业的运作。

首先,企业间信用体系的建立面临诸多问题。物流服务及供应链各环节中,信用体系是否健全极为重要,供应链各环节衔接是否畅通,出货是否及时,资金能否及时回流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

其次,供应链各企业间信息存在极大的不对称。企业很难依据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的评价供应商,供应商的经营情况、服务水平的真实情况只有供应商本身最了解。因此,信息的不对称会对企业产生误导,从而影响对供应商的正确选择。

最后,开发潜在供应商存在很大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出现具有更新技术、更有竞争力的上游产品与服务,与这些优质供应商合作是采购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要准确开发潜在的优质供应商,采购组织必须进行一定的战略调整。

三、供应商管理优化

供应商管理优化的目标是选择规模适当、信誉程度高、产品质量好、运输便利、信息化程度高的供应商,通过评估、开发和管理,形成相对稳定的、多层次的、完善的供应商网络,并与之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共同改进与协调业务流程,联合配置采购资源,以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益,降低采购过程的风险,提高采购核心竞争力。供应商管理优化措施为:

(一)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起点,选择的依据是供应商评价与审核的结果,选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供应商评价与审核的过程。

1、供应商选择的目标。现代采购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目标不是寻找最低成本、最短交货期的供应商,而是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出发,注重选择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提供合作的供应商,采购管理的趋势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并与之建立互信、互利、互助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形成经济采购批量,简化采购计划、运输和库存管理,控制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2、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一般要根据供应商的多少、采购数量的多少,对供应商的了解程度以及采购时间是否紧迫等要求来确定。通常分为3类:定性的分析选择方法;定量的选择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选择方法。为实现供应商选择的客观化和科学化,应注重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供应商。

(二)准入供应商的管理

对准入供应商的管理是采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指对由采购组织核准、认可,具有供应商资格,能随时提供物资、过程、服务且能履约的现实供应商进行的管理活动。采购组织应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方针和策略,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相应的机制,适时跟踪、评价、规范供应商的行为。

1、健全供应商管理方法体系,加强对重点供应商的管理。经过开发选择准入供应商成百上千,为节约人力物力,采购组织必须分清主次,区别一般供应商和重点供应商,将管理的重点对准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如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定点管理。

2、完善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及时掌握供应商业绩和资格变动情况,是供应商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供应商有关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合同完成率、售后服务等绩效信息,对于采购组织选择评估供应商、做出采购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日后调整完善供应商网络的依据。所以平时要做好供应商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收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以确保档案数据准确、真实、全面而系统。

3、建立交流和激励机制,强化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前提是彼此间的高度信任,而要形成这种信任关系,必须加强经常流,及时处理合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特别是要处理好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问题。

4、引入竞争机制,加大供应商审核监督力度。净化供应商队伍是促进采购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对供应商的管理应引入竞争机制,使那些能经常满足采购需求的供应商源源不断地加入到采购行列中,而对那些抱着种种幻想加入采购市场,又对采购活动不做出实质性响应的供应商则实行淘汰。只有通过供应商之间适度竞争,优胜劣汰,优化管理,才能更好地保证采购质量和效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4

0引言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模式,VMI是以制造商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性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1VMI实施的效益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带来的收益来自于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增进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一是由供应商掌握库存,可以摆脱库存的陷阱。公司不再需要战胜库存资金,不需要增加采购、进货、检验、入库、出库、保管等一系列的工作,能够集中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核心竞争力,从而给整个供应链、包括供应商企业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局面。二是供应商掌握客户的库存,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供应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所以既不会造成超量库存积压,又可以灵活响应市场的变化,即不存在占用资金的问题,也不存在增加费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具体效益表现在:

①提高库存的可得性。

②提高服务水平。

③从供应链总体角度降低存货水平。

④提高销售额。

⑤提高供应商的生产稳定性。

⑥增加利润。

2VMI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VMI对减少供应链中的库存有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缺点:

2.1 需求计划仍然是由制造商提出,供应商并没有参与预测和计划的制定。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供应商管理库存。

2.2 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匹配不完善。由于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的差异导致信息系统与实际业务流程不匹配。即便有些供应商与客户是同一集团,采用同一个系统,但是在系统操作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这其中甚至还存在人员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如某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反映VMI实施问题时,提出“用户在创建计划协议的时候没有参考PR(Purchase Requirement,请购单)做,导致在查询物料可用量的时候,会出现需增,而且用MD04(SAP事务代码,库存需求清单)查看时,会出现很多没法完成的协议,这给用户理解可用量带来很大难度”、“用户在做收货的时候,没有参考计划协议到采购申请,导致收货完也没办法关闭计划协议,而且该协议可继续做交货计划”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即用户一定要参考PR做计划协议,并且在做交货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参考协议到采购申请,在做收货的时候根据协议收货就可以了,那样在做完收货后,自动关闭协议,没完成的可通过的关闭PR来实现,这时该协议也无法再做交货计划了。

还有些来自两个公司沟通协调之间的问题、业务操作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导致系统流程无法执行的问题。

受到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信息共享的疑虑等诸多因素,VMI模式很难推广。

2.3 因为供应商并未实际参与到预测中,所以对于促销、多存货来源和季节性因素不会列入考量,造成在存货方面仍会有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2.4 缺乏有效的双赢机制。制造商由于其客户身份,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经常发生供应商“被迫”接受“命令”的现象,所以缺乏主动的双赢机制的构建。导致很多企业实施VMI成了寄售模式,制造商变成了实施VMI的真正收益者。

如何能使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发挥最大效用,真正实现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提高供应链效率,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实施模式进行有效的优化。

3VMI实施优化方案

结合企业运作现况和VMI实施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优化整个VMI项目的运作:

①优选合作伙伴;

②完善信息支持,加强信息沟通;

③优化运作流程,建立双赢制度;

④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3.1 优选合作伙伴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在VMI的实施中非常重要的,把库存交给供应商管理,就必须优选供应商。

传统的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是买卖的交易。双方各自拥有库存、设定各自的库存目标和控制策略,加之信息沟通不畅,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需求放大的“牛鞭效应”。例如,某制造商由于临时仓库小,包材中的纸箱用量大、体积大,公司无法存放过多的库存;另外生产计划的经常性变更使得纸箱需求变化特别大,公司常常会发出紧急采购的订单。该公司是其供应商的大客户,又是“兄弟企业”,所以供应商只能“忍受”并尽力满足需求,常常放弃或延误其它客户的订单,为此,供应商准备了大量的纸板(半成品)以防备该公司的紧急订单。

在VMI的策略下,买方将订单的决策权交给了供应商,相当于是失去了价格谈判中的筹码,这就需要供应商与用户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相互信任,愿意一起改进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实现双赢。

除了相互信任,信息透明也必须有实现的可能性。否则只能空有理念,无法实践。

所以,在选择实施VMI的供应商时必须慎重。就上述公司目前来说,仍然选择“兄弟”供应商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其他供应商暂不实施。除了合作时间长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是同一集团,所以公司理念、战略是一致的。只有建立战略层面一致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才能相对直接地控制用户的库存,很好地与用户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等方面达到“双赢”局面。加之两个企业位置临近,供应商掌握了订单的主动权后,基本可以消除库存,实现JIT(Just In Time)的目标。

3.2 完善信息支持,加强信息沟通VMI有效的实施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上。因此为了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的信息共享,就必须建立企业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

在运作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库存的透明化。库存状态的透明是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关键。良好的库存状态透明性可以使供应商随时跟踪和检查其客户的库存状态,从而能够快速响应公司的各种变化。二是业务的标准化。沟通的顺畅、业务流程的规范都需要标准化。业务标准化主要又是指订单的标准化:与供应商一起协商确定处理订单业务所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然后建立订单处理的标准模式,最后把订货、交货和票据处理等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处。

VMI信息技术的实施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这个阶段,一起讨论改进原有业务流程在系统中的运用,确定实施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如再订货点、最小补货量和最小补货量等参数,以及物料消耗和补货延迟等数据。另外还需确认参数的维护(包括更新的时间、责任人等)、数据传递的时间和方式。

第二个阶段,可以选择一些补货频率较低的物料进行试验,测试系统是否能按照设计的流程执行,执行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等。对于出现的问题,双方都应积极配合共同商定解决方案。另外在这个阶段,进行人员系统培训,为全面实施做好准备。

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全面实现完整的VMI系统。在此过程中仍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系统。

3.3 优化运作流程,建立双赢制度

3.3.1 作业流程的优化VMI就是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所以供应商必须能够对库存进行“控制”。

上例中的企业VMI优化后的流程见图2。

在这个流程中库存管理系统是由销售预测和库存管理以及和供应商生产系统共同组成的,实施了VMI之后,这几个部分的工作主要由供应商和制造商共同协调来完成。首先由制造商提供销售数据,和当时的库存水平以及月生产计划和周计划,然后由供应商的库存管理系统做出决策:如果现有的仓储系统能够满足库存管理系统做出决策所需要的产品数量,就直接由仓储与运输配送系统将产品直接及时配送给制造商,如果现有的仓储系统能够不满足库存管理系统做出决策,就必须通知生产系统生产产品后再通过运输与配送系统及时将产品配送给制造商。其中,在正式订单生成前,还应该交由制造商核对确认,调整后再得出最后订单。

3.3.2 双赢机制的建立VMI运作实施必须双方自觉自愿积极的配合。只有各方均能从中获益,才能真正运行好该系统。前面讲过实施初期制造商是主要的收益者。供应商并没有为VMI多出来的许多业务而提高售价,只能通过掌握客户的未来需求,提高生产系统和仓储系统的效率来节约成本。

一是给供应商“利润”。VMI是能够给买卖双方都带来收益的系统,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所带来的供应链利益的上升,应由双方共享,特别是在双方企业的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前期阶段,可能会使得供应链上升的利润大部分被制造商所获取,所以在短期内制造商也应该让渡部分利润给供应商来保证他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积极性和信心。这部分“利润”可以以增加的订单来完成,即减少其他供应商,将某类材料订单全部交给VMI合作伙伴。

二是长期利益的保证机制。从整个VMI实施的过程来看,供应商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制造商相对供应商来说是产品的需求方,在整个供应链中属于上游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站主导地位。从长期来看,全面实施VMI的过程中,双方企业应该对整个利润的分配在责权对等的基础上分配。分配可以根据会计财务系统根据企业成本大小按比例通过签署协议来执行。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分配方式,如实物投资,人员培训或者直接现金分配等。

3.4 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从VMI的运作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供应商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但是制造商也增加了断货的风险,即服务的风险。在实施VMI的供应链中,供应商和其客户获得的收益和承担的风险是不对等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应该在签订VMI协议时就双方的责任和风险分担进行协商,必须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只有这样,VMI系统才能成功运作。

具体的做法有,一是在整个VMI实施的过程中,规定一系列的条款来规范双方的行为。如例外条款的拟订,一旦出现意外事件需要及时通告双方,通告的渠道和方式;付款条款的拟订:包括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的规定等;罚款条约的拟订:包括供应商如果在运输中出现差错如何对其实施罚款;买方企业如果传送错误的产品销售信息如何对其实施罚款等。

二是建立防范风险的机制。如设计利润共享机制;承诺订单全部交给合作伙伴并承诺最小订货量;技术支持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VMI运作更加顺利,也能体现出该系统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优点。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优化方案,另外实施VMI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5

1 供应商管理在物资集中采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优化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促进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供应商管理在物资集中采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物资集中采购是通过集合与统一企业内部各种物资采购需求,形成一个大的采购计划或采购订单,并进行统一集中的供应商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招投标管理等进行综合地绩效考察、询价比较、择扰采购,再通过统一的采购、库存、结算控制等,以最大化地利用采购规模优势,实现提升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铁路项目中物资成本占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60%左右,选择好的供应商,直接从厂家采购或者从一级商采购,可以有效降低物资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另外,优质供应商资金实力雄厚,可以减少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资金占用成本,有可能使成本降低5%左右。由此可知,在物资集中采购中,通过供应商选择管理,经公开竞争、评审确定‍后选定的供应商的整体实力强,控制产品成本能力高,从而有利于大幅度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1.2 有利于大大提高物资采购质量

质量管理是从供应商这个源头开始的,如果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能得到 100%的保证,那么公司就可以降低因供应商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质量成本。因此,物资采购可以通过供应商这一源头把好质量关,对供应商实行准入制度,并加强对供应商的考评与监督。如实时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服务进行追踪,及时收集使用单位的意见,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对列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供应商重新审核验证,淘汰不合格供应商。通过供应商管理,可实现对供应商服务质量和采购物料‍质量的控制,有利于大大提高物资采购质量。

1.3 有利于净化铁路物资采购市场环境

通过对供应商的‍优化管理,准入供应商获得了铁路企业稳定的采购市场,为供应‍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合作前景。此外,通过对供应商的监督与激励,有利于让供应商专注于质量和服务的‍提高,并能够按照规‍范的市场行为进行交易,降低了不正当交易发生的可能性。由此可知,在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通过对对供应商的选择、考评、监督与激励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将实现对供应商群体的重新整合与洗盘,无疑将对铁‍路企业整个物资采购环境起到了较好的净化作用。

加强供应商管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然而,目前铁路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的供应商管理现状并不乐观,虽然供应商数量较大,但仍存在供应商供应质量差、响应慢、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稳定等问题,一定程度造成了物资集中采购成本高、效率低、物资质量不稳定的后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公司物资集中采购实际,探讨优化铁路工程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的主要策略,以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

2 合理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就是从众多类型相同的潜在的供应商中,选出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物资成本与质量满足项目要求过程。由于铁路工程对所需物资的技术标准、质量、交货期‍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供应商一旦选定,公司就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而供应商是否具有优质的供货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商的选择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公司的供应商队伍良莠不齐,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物资集中采购的优势,并易导致不良的连锁反应。因此,要做好集中物资采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商,重新评估现有的供应商,实行淘汰机制,增加优秀的供应商,使采购活动获得实质性响应,实现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高效进行。

目前,公司建立了有效地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体系、方法,经多因素、多部门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列为物资合格供方后,方可予以采购。不过,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且最大程度地保证物资质量满足‍铁路物资部门的需要,在物资采购选择供应商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竞争性原则,即集中物资采购选择供应商应通过竞争性采购实现,因为大批‍量的采购订单可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的供应商,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选出满意的‍供应商,获得质量和成本的最优;二是路径最优原则,由于铁路集中采购的物资需求辐射全国,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到配送运输的成本,路径的最优化以便降低运输费用、及时供货、便利的‍服务支持和快速反应,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三是专业化原则,即将采购的物资与铁路工程建设专业结合考虑,考虑供应商在‍铁路物资供应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可以大大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降低物资供‍应中的质量、运输等风险。

3 完善供应商绩效考评体系

通过合理的选择供应商,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具有综合实力的供应商,从而大大降低了供应商管理风险,并为后期的管理打下较好的基础,有力地保证了铁路工程的顺利推进。不过,供应商是否认真地执行其各项职能,则最终体现于供应商绩效水平的高低。因此,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对已经通过认‍证的、正在提供服务的供应商的绩效进行有效的考评,以监测和了解供应商的表现。通过绩效考评,可再一次地对供应商进行优胜劣汰,并可根据绩效考评结果,进行适当激励,或与供应商沟通其不足并予以改进,从而得以不断提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工作效率。

3.1 制定适用的绩效评估指标

只有制定适用的供应商绩效考评指标,才能使绩效评估做到公平公正,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具体而言,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定量原则、成‍本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分别对业务技术指标(如价格、质量、‍付款周期、交货周期、服务、经营业绩等,考‍核的是供应商的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商‍业信誉指标(合同履行情况、有无违规违纪‍记录等,考核的是供应商是否信守合同,并‍且能做到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情况下都能遵守商业道德)等考核‍指标给出相应的分值,同时根据物资产品‍类别、金额、影响大小、供应风险等来设定‍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分,并得出评估分。

3.2 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

如何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极其重要的,考评了但应用不充分,则考评的价值就未完整体现。因此,应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一是可实现对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如A、B、C、D四个级别,对应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根据供应商级别的‍不同,在信息交流、技术‍支持、质量控制、入场检验、采购份额、付款方式等方面‍都实施不同的管理,其中D级供应商应从《公司物资合格供方名单》中剔除;二是通过对供应商绩效考评得分的排序,得出供应商的排名顺序,而公司则可针对A级与B级供应商的需求加大激励力度,如可以优先付款,以提高其对公司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结成重点长期合作与培养的战略伙伴;三是由于绩效考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供应商的某些方面的成功与不足,所以公司应针对其中的不足对供应商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以助于建立起和谐稳固的供应商群体。

4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

由于公司供应商的数量较大,绩效考评工作较为繁琐,通常以年度为周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了解供应商情况。因此,为了防止出现供应风险,提升供应商素质,应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以日常检查与定期考核为手段,适时适度地监督与激励供应商,以做好铁路工程物资供应商的‍后续监管,做到奖罚分明,以促进促进物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优质供应商进入铁路工程物资‍采购市场的积极性。‍

4.1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

在与供应商实际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供应商出现质量或服务上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物资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以约束供应商的不良行为。具体措施如下:

4.1.1 利用合同实施监督

采购合同是采供双方签订的基本法律文书,‍是项目部和供应商对双方在采供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达成的书面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公司可利用采购合同的约束力,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具体设计合同条款时,要充分考虑采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产品成本控制不力、交货不及时、产品质量等‍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等,在合同中要明确此类情况出现时的处理方式及双方的责‍任和风险。在实际中体现就是一定要按照公司合同示范文本签订采购合同,以规避各种风险。

4.1.2 建立市场监督小组

只有增强对供应商的实时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手段,才能真正及时、有效地规避供应商风险。因此,公司应建立供应商市场监督小组,并制定相应的供应商管理条例,以做到依法监督、依法执行,从而既让供应商不敢轻易违规,亦可以严格保护供应商利益。在成员方面,市场监督小组成员应包括公司、项目部物资成员以及各地优秀的供应商,以共同监督市场状况;在职责方面,主要是根据各种渠道的投诉,对供应商资质、物资质量、服务等各种违规现象进行调查取证;三是在确定违规事实后,将采取快速落实,严肃处理的态度,对违规的供应商进行处罚,轻则处于罚金,重则取消供应商资格。总之,供应商市场监督小组应做明确供应商的权力与责任,做到责权匹配,责任到人,追责有据。

4.2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

通过监督,可增强供应商的危机感,而激励则可以增强供应商的积极性。因此,为了保证采供双方的利益,实现共赢‍结果的局面,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以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具体措施如下:

4.2.1 加强与供应商合作关系

铁路工程物资采供双方的合作关系的起始阶段‍仅仅是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开始阶段,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重要的是在供‍应商关系管理过程中,与供应商关系的维护、改进和发展伙伴关系。铁路工程物资采供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加深相互了解,解决采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也会使供应商相信与单位长期合作的可行性,尤其在其选择一些影响双方合作关系的不利行为时,会充分考虑到其行为会对其长期利益造成‍的损害,从而减少这种有害选择的机会成本。因此,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具体可可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将供应商分为短期目标型、长期目标型、渗透型等,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使供应商管理有层次、有重点。

短期目标型供应商(C级)是指建立在短期合同上,适用进行‍临时资源供应的供应商,仅建立一般合作关系,保持信息联‍系即可。

长期目标型供应商(B级)是指采供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与其合作关系,应确定供应‍商的总体策略,引人淘汰机制,签署框架协议,从长远利‍益出发,相互配合,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共同‍降低成本。

渗透型供应商(A级)是指在长期目标型基础上发展起来,将‍对方视为自己企业延伸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更好‍品质、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和更低的成本等更多的支持。比如,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将股份公司系统内石化产品的需求优势与中石油的资源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市场换资源。为进一步深化股份公司与资源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施工生产用石化产品的集采专供,中铁物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中石油铁工油品销售有限公司”,以统一石化产品供应渠道,确保供应质量与数量,切实降低采购供应成本。

当然,在与供应商建立某种合作关系之后,这种合作关系还要根‍据铁路工程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变化,如果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在生‍产、经营、质量、服务等环节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供应商合作关系战略。

4.2.2 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

为了提升供应商对公司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应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励供应商,相当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从而有利于建设稳定高效的供应商渠道,提高物资集中采购绩效。例如对公司的部分信息与供应商进行共享,从而建立起优质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利于及时反馈质量信息,互通生产信息,共享市场信息,传递成本价格信息,通过信息的准时、准确传递,使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系统化、集成化运作。

结语

根据‍《铁路“十二五”规划》可知,我国铁路建设仍处于大规模发展时期,而铁路工程的特点也决定了其采用物资集中采购的优越性。供应商是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原料、设备及其他资源的企业,若要保证铁路工程的顺利完成,就必须有一批可靠的供应商为其提供必需的物资供应。因此,要做好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商队伍,并通过不断优化供应商管理策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利于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质量,并最终利于大大提高铁路工程建设投资效益。具体而言,物资集中采购中在优化供应商管理时,应从合理选择供应商、完善供应商绩效考评体系、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出发,实行优胜劣汰,奖罚并重,以使准入供应商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并建立质量好、价格低、服务优、信誉佳的供应商队伍,满足企业日益发展中对物资集中‍采购的需求,促使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晓云.‍浅谈企业物资集中采购及其风险控制[J].‍神华科技,2011(6)

[2]颖.铁路物资部门如何加强供应商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3)‍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6

(1)库存太大。传统供应链上的库存缓冲,使患上制造商以及零售商都存有某些产品的库存,而这恰是造成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缺货的缘由。在供应链上,如果各个公司的仓储以及存货点不1致,库存问题就会扩展化。因为供应链的每一个介入方都有库存,再加之库存管理的失误以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互相影响,当货物达到供应链的最后环节时,库存水平与实际的货物需求几近毫无瓜葛。

(2)反映太慢。传统的市场配销渠道的疏松是固有的。因为在供应链上再定货进程的脱节,其可能从未知足热销产品的销售需求。

(3)处理需求单1。传统的物流管理处理产品的方式单1。如公司关于挥发性产品以及非挥发性产品的库存水平类似,并通过同1种物流网络对于它们进行分发。

在过去,仓库主要用于贮存以及处理货物,货物周转以及循环很慢。1个卡车给配销中心运来1车货物,配销中心收货并进行什物存储。过了1段时间,当产品被记录进公司的库存系统后,如果有订购,它就会被装到出库的卡车上运出。整个进程可能需要几天乃至几个礼拜,而其他货物则放在库存中。

电子商务时期,在物流管理较好的公司,当产品在运送途中时,配销中心就已经接到电子通知,并知道卡车将于某时达到。这可以使公司对于该卡车货物进行征订。当卡车达到时,工人可将产品卸下来并通过扫描输入到系统,此时库存记录会马上变更。计算机依据征订结果,通知工人将某种产品取下来并与库中的某被选产品匹配打包,并装入出库的卡车上运交客户。这样,货物可不在仓库停留,进出库几近是同时的。

2 电子商务中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以出产为中心,力图提高出产效力,降低单件本钱,来取得利润。在销售方面则采取促销方式试图将自己的产品推销给顾客,并通过库存来保证产品能不断地流向顾客。而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以顾客为中心通过顾客的实际需乞降对于顾客未来的需求的预测来拉动产品以及服务。基于这类思想,发生了多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快速反映策略、有效客户响应策略、电子定货系统以及树立企业间网络式供应链系统等。

2.1 快速反映

快速反映 quick response,QR,是美国零售商、服装制造商和纺织品供应商开发的总体业务概念,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以及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力。QR的侧重点是对于消费者需求做出快速反映,施行QR可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对于所有的商品单元条码化,即对于商品消费单元用EANUPC条码标志,对于商品储运单元用ITFil4条码标志,而对于贸易单元则用UCCEAN--128条码标志,应用EDI传输订购单报文以及发票报文。

第2阶段:在第1阶段的基础上增添与内部业务处理有关的策略,并采取EDI传输更多的报文,如发货通知报文、收货通知报文等。

第3阶段:与贸易火伴亲密合作,采取更高档的QR策略,以对于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映。1般来讲,企业内部业务的优化相对于来讲较为容易,但在贸易火伴间进行合作时,常常会遇到诸多障碍,在施行的第3阶段,每一个企业必需把自己当做集成供应链系统的1个组成部份,以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总体效益。

2.2有效客户反映

有效客户反映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是在食物杂货分销系统中,分销商以及供应商为解除系统中没必要要的本钱以及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亲密合作的1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ECR的终究目标是树立1个拥有高效反映能力以及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使零售商及供应商以业务火伴方式合作,提高整个食物杂货供应链的效力,而不是单个环节的效力,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本钱、库存以及物质贮备,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要施行“有效客户反映”这1战略思想,首先,应联合整个供应链所触及的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改善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使其最公道有效;然后,再以较低的本钱,使这些业务流程自动化,以进1步降低供应链的本钱。具体地说,施行ECR需要将条码、扫描技术、POS系统以及EDI集成起来,在供应链由出产线直至付款柜台之间树立1个无纸系统,以确保产品能不间断地由供应商流向终究客户,同时,信息流能够在开放的供应链中循环活动。这样,才能知足客户对于产品以及信息的需求,即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以及适时准确的信息。

2.3 电子定货系统

电子定货系统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OS,指将批零售商场所产生的定货数据输入计算机,即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连接的方式将资料传送至总公司、批发业、商品供货商或者制造商处。因而,EOS能处理重新商品资料的说明到会计结算等所有商品交易进程中的功课,可以说EOS涵盖了整个商流。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零售业已经没有许多空间用于寄存货物,在请求供货商及时补足售出商品的数量且不能出缺货的条件下,更须采取EOS系统。EDIEOS因内涵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手腕,因而在国际上使用无比广泛,并且愈来愈遭到商业界的青睐。

EOS系统并不是是单个的零售店与单个的批发商组成的系统,而是许多零售店以及许多批发商组成的大系统的总体运作方式。EOS系统基本上是在零售店的终端应用条码浏览器获取筹备采购的商品条码,并在终端机上输入定货材料,应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到批发商的计算机中;批发商开出提货传票,并依据传票同时开出拣货单,施行拣发,然后根据送货传票进行商品发货;送货传票上的资料便成为零售商的应付账款资料及批发商的应收账款资料,并接到应收账款的系统中去;零售商对于送到的货物进行检修后,即可以摆设与销售了。

2.4 树立企业间网络式供应链系统

网络式供应链系统的树立,需要知足下列3个前提。

第1,相干企业之间树立起新型的火伴瓜葛。依据企业

的实际,企业在供应链的策动上,可以选择3种模式,包含进1步完美以及延伸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系统与其他企业合作提高供应链效力直接接受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即所谓第3方物流服务。1些企业选择了第1种模式,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协作,努力降低操作经营本钱,使客户的满意度最大化。然而,其结果常常是增添合作火伴的本钱,对于其合作火伴造成侵害。实践表明,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完美其组织结构,晓得调和、应用以及管理与火伴企业之间瓜葛的企业,才能够很好地适应客户的需求。因而,1些有远见的企业愈来愈注重外部供应链的首要性,认识到调和企业间商务流动的必要性。

第2,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增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分享被认为是供应链整合的基础,信息流被认为是对于供应链效力无比首要的1个方面。虽然有许多企业都制订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然而因为没法及时取得客观真实、充沛反应客户需求的数据,这些企业都只能依据其过去的经营或者库存量的变化情况,做出市场预测,并进而通过出产以及库存使这些预测变成现实。其结果就是所谓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即订单信息变动沿供应链出现倍增效应,从而致使出产商收到的市场信息与实际的市场信息之间有至关大的误差,从而致使供给不足或者多余。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更有效的客户需求预测方式的呈现,使企业直接从产品消费场所或者产品使用地点,收集客户需求的真实信息,并直接对于市场做出反映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没有信息技术或者信息流作为基础,是难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力的货物活动。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7

摘要:物资采购供应作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力企业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采用分散采购的方式,造成采购重复、供应环节复杂,物资质量难以控制,库存储备过多,且缺乏专业化、集中化管理等诸多弊端,致使资金成本偏高,不利于发挥企业整体资源优势;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原有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物资管理的要求,物资供应公司作为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供应部门,主要承担物资专业化管理与供应服务工作,这就需要对物资供应进行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全面推行物资集中采购和配送供应,整合和优化物流资源网络,同时加强供应商管理,做到适时、适质、适量、适价的提供生产运营所需物资,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 实施 物资 超市化管理

1、物资超市化管理的概念

1.1超市化管理最早属于商业销售领域的概念,而后逐步推广到企业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中,是企业实现零资金占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1.2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管理的理念,是从推行集中招标采购,完善供应商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三个方面构建物资超市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办公超市化和生产运维超市化采购。

2、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管理模式构建

2.1推行集中招标采购,强化物资供应管理,降低供应物流成本

通过优化和整合企业物流资源,推行物资招标采购,建立起“集中采购、直达配送、统一储备、集中结算”新型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实现物资供应全过程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实施物资超市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2.2加强供应商管理,完善供应商评审和绩效考核机制

2.2.1电力企业超市化管理包括办公用品及生产运维物资,该类物资的最大特点是品种多,适用范围广,需求极不稳定,缺乏规律性,随时有购买的需要,供应商的选择要遵循先生产商、再商、后经销商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优选供应商,强化物资采购监管,严格进行供应商资质审查,资质审查合格的供应商方可参与超市化物资的招标采购。

2.2.2企业要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定期对供应商在质量、供货进度、价格诚信度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选出合格供应商和不良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可在下一协议期的招标中优先选用,不良供应商应及时终止供货协议。

2.3构建物资采购供应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物资超市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构建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通过ERP系统实现物资超市的数字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运作,提高物资超市管理水平。

3、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经营业务流程的具体实施

3.1超市化经营是对电力企业办公用品及生产运维所需物资进行全过程管理,由使用单位编制需求计划,在广泛增求具体使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总部召集供货厂商,通过竞价、招标的方式,选择信誉良好、质量由保证、价格合理、有一定实力的供应商,做为物资超市的基本进货渠道,并与其签订相应的协议,确定稳定的供货关系。

3.2使用部门依据招标结果,在国家电网电子商务系统中进入超市化采购平台选购所需物资,保存提交后生成采购申请号并同步到ERP中,经领导审批后,在ERP中生成采购订单,系统将所需物资明细实现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供应商接到购货通知单后按照协议规定将所需物资送达指定地点。

3.3货到验收合格后,物资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开具发票,在ERP中进行收、发货工作,并将收、发货单连同发票送达财务进行发票校验, 无误后在财务管控中按照协议要求支付货款,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财务结算工作,及时进行财务处理,以保证超市化物资供应商的稳定。

4、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管理的意义

4.1实行物资超市化管理可充分利用社会库存,降低库存储备,提高经济效益。

4.1.1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经营的基本理念是零库存,避免了存货储存带来的保管、装卸、搬运费及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和库存的老化、变质等一系列问题。

4.1.2通过实行“配送供应、超市化运作”的物资管理新模式,有效避免了层层设库、超储积压等现象,使企业仓储资源得到优化和整合。对企业而言在库物资处于寄售状态,实际耗用后才付款,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流动资金占用,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2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降低采购成本,确保物资优质优价供应。

电力企业与进入物资超市的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合作伙伴关系,使供应商获得了相对较稳定的销售市场,销售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同分享产品降价带来的好处,还可获得供应商提供的增值服务,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确保了物资采购质量,并能够取得价格优势,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5、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采购管理的建议

5.1电力企业绝对的零库存只是企业经营中物资管理的理想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在物资超市化管理中需认识到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考虑到电力企业的特点,应急物资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物资超市化管理中不能一味的为了实现零库存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这样就失去了物资超市化采购管理的意义。

5.2不断总结办公用品、运维物资超市化采购过程中的经验,完善系统应用,确保物资供应,持续提升集中采购的效益和效率,全面完成国网公司超市化采购的战略部署。

5.3实行物资超市化管理时,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供应商的利益,电力企业与供应商是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关系,企业不能一味压缩供应商的利益空间,而是应充分利用电力企业的管理优势、规模优势、信息优势,实现与供应商信息数据及时交换,使供应商与企业共同得到发展。

6、结束语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8

一、湖北ROCK橡塑公司供应商管理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对企业采购物料的分类管理方法还比较单一

公司仅按照采购传统及经验进行了物料分类,没有考虑物料的重要程度和风险程度,要针对汽车密封条行业中物料的特点加以分析,制定出更有参考意义的分类策略;同时也要分析所处的外部环境,其变化是否会给企业造成挑战或者带来机遇。例如,环保的要求,是否会使一些原来供货的传统强势供应商变为弱势供应商,而一些弱势供应商由于采取核心技术而转为强势供应商;同样的,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也会影响到对采购物料的分类方法。

(二)供应商的关系管理方式还比较传统,缺乏长远的采购战略

在供应商的选择中,过多地使用了达尔文式的采购策略,依据价格优胜劣汰,而没有对供应商进行更多的前期评价。例如,供应商的综合实力、材料在行业中的应用程度、物料批次间质量的稳定性、是否符合环保的发展方向等等;在现有供应商管理中缺乏和一些优质供应商建立战略采购联盟的思想,造成供应商参与度不高、忠诚度不高,相互间缺乏信任,不能在更深层次上进行合作而降低成本。

(三)缺乏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和监督管理

由于没有与供应商共享的信息系统,各环节的信息传递中极易发生牛鞭效应,造成信息重复处理的失真,每个环节都在根据自己的判断在决策计划,最终的后果是物料供应的不及时、物料的积压等现象;供应商对企业信息的不了解,也限制了其在产品开发早期参与的程度,不能以专业的视角对产品开发早期的缺陷进行识别和优化;由于对供应商监督管理的不够,部分物料在停产或无货时,供应商的信息才传递到公司,造成公司采购、技术、生产、质量等忙于应对。

二、原材料及供应商分类管理的改进措施

经过统计:三元乙丙胶、炭黑、石腊油、骨架的进货品种累计占整个进货品种数的16.28%,进货总金额占总进货金额的74.21%,定为A类物资;促进剂、胶带、卡扣、涂层等材料的进货品种累计占整个进货品种数的53.49%,进货总金额占总进货金额的21.39%,定为B类物资;其他品种定为C类物资。在ABC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再用四象限分类法进行产品分类优化,见图1。

三、改进后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

(一)商业型供应商的关系管理策略

对于零星的低值易耗品及通用的备品备件供应商,由于此类物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众多,质量差异不大,可根据公司的需求随时进行采购,不建库存或建极少量的库存;采购时可以货比三家,掌握议价和主动权;降低在此类供应商上的精力投入。

(二)重点商业型供应商的关系管理策略

此类物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缺料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要加强与其日常沟通的力度,提前预计需求给对方,签订年度供货合同,约束供应商能保证按时按质供货;在不影响物料质量和造成积压的情况下,要适当建立库存,以避免造成缺料;另外,积极寻求替代品,降低对其的依赖程度,使此类供应商尽力向商业型供应商或优先型供应商转化。

(三)优先型供应商的关系管理策略

优先型供应商在采购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是构成产品的主要辅料,供应商市场比较成熟,某一类物料市场都有一定量有实力的供应商,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供应商开拓并占领市场的意识比较强,但不同供应商在质量上还是存在不同档次,是进行采购降成本的重点区域。与供应商要签订年度采购合同和质量保证协议,做好日常绩效评价及供应商审核,对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供应商进行淘汰,吸收更适合企业需要的供应商;与供应商一起研究降低成本的实施计划,使采购成本具有持续竞争力;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帮扶,对质量唯一性清单项目持续进行质量改善;大部分供应商可考虑进行VMI供货,建立采购信息交互平台,共享物料需求计划,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鼓励优秀供应商参与产品研制项目早期开发并提供优惠采购政策,降低开发周期及开发成本等。

(四)伙伴型供应商的关系管理策略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9

供应链竞争优势的组成要素

供应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它就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一、供应链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它需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机组合起来。

二、供应链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确保业务的不断创新。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对需求、生产计划等信息准确掌握,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高灵敏度。因此,这就要求不断开发供应链新技术,特别是要重视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的开发。

三、要注意平衡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这些成员都需要以获得一致的利益为合作前提,但同时又要最大化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要注意掌握平衡。

四、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都有各自的优势,要将这种优势长期保持。

五、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是用价值联系起来,要获得价值,就必须不断的对现行思维方式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价值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供应链中涉及的企业要紧密合作,化竞争为合作。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的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就不能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它必须与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合作伙伴的发展,使得各个企业最大化的发挥自身优势,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BPR战略强调的是企业在发展时,不能要求面面俱到的发展,要通过调研和分析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中,要求的是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不是一个面面俱到但却什么都不强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要求所有成员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制定出共同的决策。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重视

权利的分散,使得各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随着供应链的出现和发展,企业的只能从多远化逐渐演变为核心化。因此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能够促使企业转型,使得企业能够依照自身的核心职能和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详细划分业务范围和流程,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管理过程的重新规划阶段,流程网络结构的优化并非只限于企业内部,它更重视企业外部的资源建立配置联系,放眼于整个供应链,重构流程以实现多赢。

三、构建产业链。企业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规划,在不断巩固国内目标客户群体时,还要重视开发国外的用户。市场要求企业不断审视与客户、供应商、采购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建立紧密合作,形成以竞争合作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市场链”――“供应链”的管理,使得企业达到利润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同时,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企业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企业从单纯的供应链演变为产业链,应该制定怎么的发展规划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呢?此时,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将产品的生产到交付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同时加入科学合理的管理,不断进行自身的创新,始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

文/谢伯楠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含义

进入世纪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供应链上各企业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各自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实现共同目标,最大程度发挥链上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战略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从大系统思想出发,研究跨越各个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的伙伴,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期达到“双赢”的目的。

供应链竞争优势的组成要素

供应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它就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一、供应链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它需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机组合起来。

二、供应链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确保业务的不断创新。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对需求、生产计划等信息准确掌握,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高灵敏度。因此,这就要求不断开发供应链新技术,特别是要重视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的开发。

三、要注意平衡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这些成员都需要以获得一致的利益为合作前提,但同时又要最大化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要注意掌握平衡。

四、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都有各自的优势,要将这种优势长期保持。

五、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是用价值联系起来,要获得价值,就必须不断的对现行思维方式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价值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供应链中涉及的企业要紧密合作,化竞争为合作。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的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就不能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它必须与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合作伙伴的发展,使得各个企业最大化的发挥自身优势,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BPR战略强调的是企业在发展时,不能要求面面俱到的发展,要通过调研和分析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中,要求的是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不是一个面面俱到但却什么都不强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要求所有成员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制定出共同的决策。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重视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10

系统协作,共赢未来

系统协作是将供应链作为一个价值链整体来看待,它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大价值的同时,使参s该价值链的各方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协作矾来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工商协作的重要意义在近年来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但是,国内的工商协作水平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从20¨。7工商协作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工商企业对于协作的整体满意度在近两年徘徊不前:零售商对于快消品制造商在供应链合作上的满意程度尤其低,而快消品制造商在战略合作和零售前端管理方面对于零售商也有更大的期待。

中国的工商协作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的表现是工商企业合作缺乏战略性的合作框架和双方认可的合作议程。即便是在协作方面领先的工商企业也停留在单个项目合作的阶段,缺乏系统性的协作机制和考核指标(见图1)。

何为系统协作

系统协作是指一种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业务管理流程:

・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发现协作机会;

・参与合作各方都有明确、清晰和可量化的考核目标;

・伴随经验的累积,协作的范围和深度不断增加;

・是一个致力于持续改进协作模式的学习型机制。

系统协作是将供应链作为一个价值链整体来看待,它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大价值的同时,使参与该价值链的各方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实现系统协作需要一个强大的集成化的物理平台和信息平台来确保物流和信息流在端到端的供应链中高效自由流通。在系统协作的体系中,供应链优化和品类管理是工商系统协作的两个关键行动领域,而数据整合是实现供应链优化和品类管理协作的关键能力。

协作创造消费者价值

无论是快速消费品制造商还是零售商,最终服务对象都是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需求往往很简单,他们需要在“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价格”买到“适当的产品”。而这三个“适当”背后,涉及供应链管理和品类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参与零售消费品价值链条的各方通力协作,共同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见上页图2)。

供应链优化是工商协作的关键

供应链优化不仅要保证每一个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为下一个环节用最少的成本投入提供最大化的价值,还要保证供应链局部优化的同时使整个价值链做到最优化,从而为参与供应链的各方,并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

零售消费市场的供应链是一个横跨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分销,一直到摆上零售商货架出售给消费者的复杂过程。供应链优化包括供应链战略、供应链规划以及采购、生产和物流优化。供应链战略是公司战略在供应链方面的体现,它是所有供应链优化活动的纲领。供应链规划是对与供应链相关的各业务领域进行规划,目的是降低供应链成本,加快市场反应速度,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采购、生产和物流优化是供应链优化的三个主要的业务领域。

供应链优化的过程虽然复杂,其理念却很简单,就是从原材料供给到以产品的形式在销售终端出售给消费者的整个价值链中,将供应链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同时视作一个价值的提供方和接收方。供应链优化所要做的就是一方面保证每一个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为下一个环节用最少的成本投入提供最大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保证供应链局部优化的同时使整个价值链做到最优化,从而为参与供应链的各方,并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

工商协作与采购、生产和物流这三个业务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零售商对制造商更准确的信息反馈可以使制造商优化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更合理地安排生产,进而影响制造商的采购战略。在这三个领域中,与工商协作联系最紧密的是物流优化。

物流优化是通过优化物流分销网络布局,以最低的投入来更好地满足不同渠道的客户需求。物流分销网络优化主要通过改进三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即运输、库存和仓储管理的优化。要达到物流分销网络的优化,供应商要考虑以下一些细节:

・在网络中和区域内的物流设施数量。

・确定物流设施的作用(仓储、通关、配置等)。

・每个设施的目标服务客户是谁?

・何时、何地、如何利用外部存储和运输设施?

・用于运输产品的模式和途径。

・制造和销售哪些产品以及服务哪些客户从而提高利润?

・基于季度性的需求每个月制造、储存和运输多少产品?

建立消费者主导的优化的供应链网络,这―概念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真正执行起来并取得有效成果却非常不容易。如上所述,供应链优化涉及众多合作伙伴和多个业务领域,要想使物流和信息流真正在一个“透明”的供应链中自由地流通,工商企业还面临着来自以下三方面的障碍:

1、数据不充足:中国的工商企业普遍反映无法获得支持供应链优化运营的足够的数据。其原因是,一方面工商企业出于保密的考虑或利益冲突而不愿分享信息;另一方面是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从现有的数据中准确分析和提炼有价值的商业洞察。

2、行业标准不统一:中国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在数据、包装和物流等许多方面还缺乏统一的商业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供应链效率的低下。

3、没有整合的IT平台:零售商和制造商的供应链管理IT平台尚未标准化,因此信息整合过程存在难度,这使得供应链协作在中国变得更加困难。

通过品类管理协作增长市场份额

供应链优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系统协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管理。消费者既是整个供应链的终端,又是源头。因为整个供应链都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服务的。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管理,不仅可以带动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更可以使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生意份额共同成长。

与供应链优化一样,消费者需求管理同样是知易行难。满足需求首先要了解需求,多数工商企业都意

识到了解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但许多企业都还不具备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洞察消费者真实需求的能力。

晶类管理是消费者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一系列结构化、规范化的流程有效地管理品类,其目的是始终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协调供应链,最终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提高利润。

这种能力的缺失一方面在于没有足够的信息和数据,另一方面在于他们还没有具备专业的数据分析技能。这种脱离消费者真实需求而盲目通过压低价格来竞争的结果是工商企业的利润持续走低。

零售商的另一个普遍困惑是不甚了解如何将品类利润最大化,也不太清楚如何通过平衡不同的品类来提高利润。

品类管理是消费者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一系列结构化、规范化的流程有效地管理品类,其目的是始终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协调供应链,最终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提高利润。品类管理是一套成熟的体系,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品类定义:品类管理首先是定义品类,即根据商品和服务的相关性来划分品类,建立品类结构,给出清楚准确的定义,其目的是决定该品类的产品构成。统计显示,通过深入的消费者研究来定义品类可以比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的生意机会。

2、品类角色:定义品类之后,我们需要决定品类角色。品类角色是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阐明每个品类对于消费者和对整体生意的重要性。决定品类角色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包括销售、市场、竞争对手数据等)进行分析,以发现每个品类对于不同消费者的意义,对自身销售和利润的贡献,以及对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作用(见图3)。

3、品类分析:品类分析简而言之是通过对品类表现、市场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和供应商的综合分析来发现品类增长的机会。

4、品类战略:在发现品类机会之后,品类战略决定在不同品类采用何种战略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比如是重点采用吸引客流到该品类,或侧重增加该品类的平均交易量,还是集中强化品类中的某些产品以保证该品类的竞争优势等。

5、品类战术:品类战略制定后,还需要通过制订相应的产品组合、陈列、定价、促销、新品引进和订单库存管理等品类战术来保证战略的实施。

6、品类管理实施:在实施阶段一般是通过制订详尽并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目标、方式、时间、成本等来保证品类管理各阶段目标可以在预期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成。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11

Key words: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present situation;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52。21

一、企业供应链关系现状

一般来说,企业都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商网络体系,具备一定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水平,能为日常生产经营提供物料供应。但不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合同与以往合作,侧重于满足当前生产所需供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当企业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后,随着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必然要求供应链管理也纳入到公司的一体化管理中,要求供应链的各环节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提升空间。

二、供应链关系重新界定

借助增值率及竞争力分析矩阵,企业供应链供应关系可分为战略供应关系、重要供应关系、普通供应关系、单一供应关系,如图。

其中战略供应关系是企业与供应商双赢的最佳模式,企业供应链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市场采购在战略管理下进行。只有将市场采购纳入供应战略管理,物资供应保障才会更有力,成本与增值服务也才能最大程度优化。企业物资供应链关系优化的关键,是如何让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使市场中的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三、供应链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从企业战略层次上看,供应链管理其实是企业总体战略及子战略的集成和延伸;从执行层次上看,供应链管理又是依托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表现。供应链管理的中心是如何在战术层面上体现公司战略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一是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供应商,二是将供应链关系转化为具体提品和服务的具体数量、质量、仓储、物流、财务等内容(如图)。因此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体系构建最重要的是做好供应商战略评价与管理策略选择。

1、供应商战略评价体系的构成。供应商战略评价体系除去价格因素,应侧重八方面内容,即:

(1)质量。产品和服务品质能否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发生质量问题时,解决的方式是否高效,是否有持续质量改进的经营目标以及完整的质量过程控制体系,这种控制对生产有多少增值贡献等。

(2)生产。供应商生产能力能否与企业需要相适应,在企业跨越式发展条件下,能否按时提供充足的物料供应。

(3)仓储。供应商能为企业降低库存做出多少贡献,对企业“零库存”的执行有什么积极的建议与措施。仓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仓储是否容易发生变质等。

(4)公共关系。与政府、社会等公共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影响企业的负面消极因素,如产品是否环保、可回收,当出现突发性危机时,供应商应急处理机制是否能与企业经营要求相一致等。

(5)物流。物资运输过程是否能有效监控,物流渠道是否通畅,能保证物料按时、按质到达企业,且物流成本是否最优。

(6)创新。供应商是否具体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合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或是推动企业进行技改,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等。

(7)财务。供应商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近期有无合并、破产、重大投资等风险,资金是否充足,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提供便利。

(8)信息。信息沟通渠道是否通畅,能否及时反馈意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和解决的能力如何。

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综合考虑,就是将企业战略要求以指标的形式落实在业务中,至于各种因素所占比重多少,取决于公司对供应商各因素的权衡与取舍。

2、供应商管理策略。供应商战略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供应商选择。但是否与供应商继续、中止还是分流合作,则既取决于供应商评价,又取决于公司供应商管理策略。

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要体现与发挥公司对供应商管理主导地位与优势,必然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不对等,通过引入竞争性供应是实现这一策略最有力手段。竞争性供应是企业有意为之的管理行为,有利于维护企业最大利益。当然这种操作建立在对物料保质保量供应的基础上。

四、企业供应链关系优化设想

综上所述,笔者对企业供应链关系优化提出以下几方面设想:

1、信息沟通渠道的优化。在已有的信息渠道下,进一步拓宽沟通的内容与方式,特别是要传递企业战略发展意图。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今天,信息还可借助网络的推力,建立网上信息平台,用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

2、供应商赢利模式的优化。赢利模式的选择要综合生产经营与服务契合等综合因素,重点是确保产品和服务品质基础上的价格合理。可以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上引入跟踪控制和审计,减少中间周转环节,实现供应价值增值,在互动中,实现双赢。

3、供应商评价体系的优化。引入全面绩效评价的办法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完善供应商档案,评价的重点在于供应商能否为企业提供合适数量的产品与服务。

4、供应商管理策略的优化。从公司战略上重视供应链关系,将供应链关系作为企业纵向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方面,使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在战略协同、战术协作与企业同步,通过契约、采购策略的运用,实现公司对供应商战略控制,牢固公司在供应链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5、企业机构与人员的优化。供应链关系管理职责应进一步明确,在岗位、人员、职责上应有明确界定。同时要对此方面人员加强培训力度,让管理人员拥有系统的供应链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的供应商管理方法与手段,建立一支高效、清廉的供应商管理团队。针对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采购管理的政策修改或更新、重大的采购事项等,财务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主持召开采购管理会议,采购管理会议可以固定在每个月月末或季末举行,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性地召开,一般由财务经理主持,各相关部门参加,有必要时请总经理及相关主管人员参加。各部门可以在会议上提出在采购工作中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大家通过相互协调相互理解,在达成公司利益目标的轨道上研究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会议上通过的事项或决定各部门必须切实执行,不得形式化和两面化,对不切实执行的部门,在责令改正的同时,不排除以行政手段追究相应人员责任。作为工作执行和纠正措施的追溯依据,采购管理会议必须有会议记录存档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相关部门。

总之,当前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竞争环境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调整自己的行为,企业行为的变化导致了对外部资源的整合需求,导致了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性,它是基于整个市场、整个企业行为而必然导致的企业新革命。在当今的世界,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已经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企业间的竞争开始演变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重视好供应链关系的优化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伟珍,申明军。浅谈供应商管理在现代化企业中的运用[J]。 梅山科技。 2008(01)

[2] 陈聚。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问题浅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6)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12

河钢宣钢引入并逐步实现阳光采购电子平台系统,并与ERP系统实施无缝连接,与其他网上采购系统相比,采购系统具有计划管理,供应商全面上线管理,利用网上阳光采购电子平台,严格计划审批,扩大招标、比价比例,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并且准确迅速地传递物资材料的招标、比价及采购计划信息,缩短供需距离。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减少和杜绝中间环节,实现价格透明化。

基于河钢宣钢物资采购EPS系统运行模式,完善、加强内部采购管理。通过立足精细化管理思想,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及电子采购的规范性和法律有效性,并利用其保密性强与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建立起新型的过程监督及运行机制,节约采购成本,降低采购费用,堵塞内部采购环节的管理漏洞,从而由规范采购程序提高企业整体采购管理水平,向全面优化提升企业管控水平目标迈进,意义深远。

二、加强基于阳光采购电子平台内部采购管理的具体做法

进一步夯实制度管理基础,明确部门职责,完善阳光采购电子平台的采购管控过程;通过制定准入标准、新增供应商程序,完善的评价及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公司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队伍提供优质、高效的供货和服务;通过实施分级管理,增加了公司物资采购的灵活性和采购物资质量的稳定性,在进一步提升公司对供应商全过程管理水平的同时,持续创造了更大的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完善阳光采购电子平台的内部采购,规范采购流程。

基于人本理念和信息化知识,通过阳光采购电子平台,将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概念深入宣贯与执行。通过该平台,采购作为生产的服务环节,为保生产保安全保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充分拓展客户群及有效实施采购竞争,提升竞争观念;通过提高招投标效率达到提升时间与效益观念;通过有效保证招标采购的性价比最优,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观念;通过采购过程电子化和信息化,透明决策过程,实现阳光采购,避免采购的人为暗箱操作,对采购业务实现全程的可控制、可监管、可查询、可追溯和可测评,降低采购监管成本,提升企业知识观念和信息观念。

通过阳光采购平台进行招标采购,首先将企业的实际管控流程完整体现在平台内,根据企业制度对不同审核节点设定不同的审核权限,可以就关键管理节点控制的自动流转、自动提醒,并且各级领导都有增加招标供应商的权力,能充分体现审批节点的强制性作用,严防未经审批的文件和业务向下一程序流转,在提高管理层审批操作的便捷性的同时,确保企业采购管理的和作业流程的合规性,将采购风险控制到最低。通过该流程再造,并解决了以下问题:解决了采购周期长;解决了审批人员纸质审批单审批地点分散问题;达到无纸化;通过招标公告及领导增加供应商,扩大招标供应商范围防止串标、围标;通过中标公告供应商及时了解中标情r。

(二)完善的评价及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公司供应商管理体系。

1.严把供应商入围关

供应商的入围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供应商准入流程,使供应商的入围做到科学化、严谨化,保证采购物资的最优性价比。

(1)供应商入围实行“谁推荐,谁负责”原则,建立各级审批制度。

(2)跟踪建档后的供应商,监督其供货时间、供货质量,及时对不良供应商做出记录。

(3)加强供应商动态管理、实行优胜劣汰,对供应商组织每年一次合格供应商的评审。

(4)严格供应商的准入,首先要把好供应商资质的审核关。

2.建立供应商日常管控模式

在供应商队伍的日常管理方面,由业务部门建立供应商档案,其内容包括:供应商的各种有效资质证明材料、供应商分类评价表、对供应商进行的审核报告等。

3.实施供应商评价管理策略

为确保公司供应商队伍稳定、采购物资质量稳步提升,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供应商评价及管理办法,对供应商进行分类供货业绩评价,并定期对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供应商业绩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实施分级管理,严格过程管控。

1.强化比价、商谈工作

为强化内部比价管理,达到规范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使定价更加合理,最终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强化比价、商谈工作。

2.严把开标过程控制

(1)寻求先进,提升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

公司为进一步规范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商队伍,提升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实现供应商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从供应商“寻源.准入.日常管理和优化.退出”四个环节建立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实现全过程管理,并根据产品定位以及采购物资的性质和采购方式等,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提高了供应商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分类管理。

(2)查找症结,全面优化供应商管理制度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对现行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实现了对供应商准入、评价、考核、激励、淘汰等全过程管理,以实现供应商的全过程管理为目标。

三、效果评价

供应商优化管理篇13

一、从成本控制到资源管理

在一般财务会计概念上来讲,成本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根据这个定义,为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增加所有者权益,就要控制成本。这就是成本控制理论的根源所在。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成本对应的是收入,因为有成本的支出,才会有收入的获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成本是一种资源投入,这种投入是以获取收益为目的的,包括有形的收益和无形的收益,也可以分为货币性收益和非货币性收益。在这里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成本是一种资源投入而非资源耗费或者是资源付出,因为投入对应的概念更应该是收益,也就意味着成本本身已经蕴含着收益的因子。所以要把成本控制的思想转变到对投入资源的管理上来,而衡量资源管理水平的标准则是资源投入所创造的效益的高低。

二、EPC总承包项目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路

工程公司EPC总承包项目的战略成本管理能力就是企业为项目实施配置资源的能力。若是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作为具体EPC项目的成本管理只能是成本控制,存在着先天不足。我们知道,企业中一个项目组的成本管理能力要依赖于这个项目组所在的企业,要依赖于企业在市场上配置资源的能力,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决定了成本管理的边界值和层级区间。作为EPC总承包项目,其成本要素主要包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和施工成本,对项目成本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要素价格和要素质量。全球各地的要素价格和质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人工成本,欧美发达国家人工成本相对较高,素质也较高,越南、孟加拉、斯里兰卡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素质也较低,中国、印度可能比较适中;比如设备材料的价格,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也不同,同时还会受当地采购企业的市场议价能力的影响。所以作为项目组织本身,并不具备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这需要工程公司具备全球化战略思维,具备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的质量和价格之间进行最优组合。

三、EPC总承包项目战略成本管理的原则

EPC总承包项目战略成本管理的原则应该是基于总成本最优原则。也就是说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化设计、供应商和施工分包单位的资源,为业主提供集成化的EPC总承包服务。

四、对设计资源的整合

(一)学习曲线

将公司或者个人的累积产出量与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或者单位产品的成本函数关系描绘成的曲线就是学习曲线。学习曲线表示,随着累积产出量的增加所体现的学习程度的提高,单位产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递减,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带来成本的递减。学习曲线要发生作用的前提就是要实现专业化分工,只有专业化分工才能实现技术的积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作为集团化的工程公司,一定会有多个成员单位或协作伙伴,但是众多的成员单位和协作伙伴大都是随着市场区域化而发展起来的,在所在区域市场内开拓市场、承接项目,属于块状经营模式。而作为内部高度专业化管理的集团公司,应该是线条状的经营管理模式,每家成员企业应该都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技术特长和优势,在集团总部的协调下,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属于本成员单位技术特长和优势的市场。在这种战略方向指引下,根据“学习曲线”的理论,每家成员单位都会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具备竞争力的技术优势,从而在集团公司统一的管理体系下,发挥航母编队的集合优势。

(二)实现专业化分工的措施

1.一体化的设计管理体系

集团化的工程公司要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设计管理体系,所有成员单位或协作伙伴都必须要在这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内来进行作业。没有统一的设计管理体系,各个企业的技术优势就不可控,项目的质量、进度不可控,成本当然也难以控制。

2.对成员单位和协作伙伴的专业化定位

根据集团公司对当前和未来市场的判断,结合各家企业的历史情况和当前的技术积累和比较优势,来对各成员单位和协作伙伴进行专业化定位。

3.建立持续不断推动专业化定位发展的保障机制

建立一体化的设计管理体系和对成员企业的专业化定位相对比较容易做。但是如何来确保成员单位按照专业化定为来持续推动各项工作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深具挑战性的问题。

集团化工程公司的成员单位由于历史情况、现实情况等各种原因,发展不平衡,很多成员企业是地域化的市场优势,而不是专业化的优势,在企业所在地什么项目都做,没有明显的专业化优势。更难以取舍的是,拿到手的合同额和利润额比较高的项目却不一定是本成员企业的专业化定为范围内的项目。这就造成了集团总部和成员企业尤其是成员企业推动专业化定位的矛盾心理,甚至成为推动专业化的阻碍。这种情况得不到解决,就会造成专业化战略难以落地。

(1)经营一体化

把市场经营业绩从各成员企业综合考核中抽离中来单独考核,分为专业定位市场考核指标和非专业定位市场指标,对符合专业市场定位的指标设置较高的考核权重,对非专业定位的市场指标设置较低的考核权重。本企业承接的非专业定位的项目交由其他专业定位对应的成员企业来执行。

这样一方面确保项目不会流失到集团外部,一方面激励成员企业以更大力度开拓与本企业专业定位相对应的市场。这样通过经营一体化的管理,使得所有成员企业执行的项目都是与本企业专业定位相对应的项目,从而不断产生技术积累,逐渐形成技术优势和执行优势。

(2)专业化前提下的项目执行一体化

专业化前提下的项目执行一体化指的是集团各专业事业部和对应的专业定位的成员企业一体化。对各专业事业部和对应的专业成员企业建立一体化的考核,对各专业事业部的考核要把对应的专业成员企业的各项指标纳入进来,促使各专业事业部主动积极的为提高专业成员企业的技术能力、专业素质和项目执行能力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各专业成员企业,习惯站在本企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比较多的,因为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更多的考虑的是尽最大努力拿到尽可能多的项目,至于是否符合本企业的专业化定位,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开发和积累,理顺机制、提升项目执行效率这些往往流于形式。我们可以把专业化的战略称为“理想”,那么成员企业的这种立足于本企业生存的思维称为“现实”,在成员企业内,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理想”屈从于“现实”,从而影响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达成。所以要确保成员企业服务于专业化战略,就要改变成员企业的生存式思维,把成员企业转变成“利润中心”,利润中心的考核模式会促使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合理使用资源、降低成本上来,而不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做大营业额上去。

(3)对协作伙伴的选择

对于海外项目的承接和执行,国际化工程公司应该更多考虑设计资源的全球化优化组合,去寻找更为熟悉项目所在地标准和规范的协作伙伴来执行,而作为本公司来讲,要建立一只专业化、专家化的管理队伍来确保协作伙伴按照公司全球统一的管理体系来执行项目,以实现项目执行效率、质量和成本的有机统一。

五、对设备材料供应商和施工分包单位的资源整合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P、C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往往是工程公司负责采购和施工的管理,而具体的设备材料供应和施工安装工作分别由制造厂商和施工分包单位来执行。所以在这种角度上我们可以把制造厂和施工分包单位统一来为供应商,不过是制造厂供应的是设备材料,施工分包单位供应的是劳务。在这里我们引入“战略采购成本管理”和“供应价值链”的思维。

(一)战略采购成本管理

主要针对的是整合供应价值链,使得总成本最低,在EPC承包商这里主要针对的是供应商和施工分包商,都属于采购的对象,一个是采购产品,一个是采购服务。我们统一把其称为战略采购,战略采购成本管理与普遍意义上的采购区别是前者注重的是“最低总成本”而后者注重的是“单一最低采购价格”。简单地说,战略采购是以大的采购品类的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来建立供应渠道,一般采购是以获取具体产品采购价格最低的简单交易。

从供应价值链管理的思想来讲,供应商和施工分包单位都可以看做是EPC总包商的供应价值链,一个提供的是设备材料,一个提供的是施工安装劳务。我们知道,在EPC总承包项目中,采购和施工阶段的成本占项目总成本比列要达到85%以上,如何管理好这两部分的成本,对项目总成本的控制至关重要。我们认为,项目本身的成本管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EPC总承包商对供应链价值的管理能力,这要求EPC总包商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全球化的,一个核心就是该企业是否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势资源配置。如果EPC总承包商能够具备获取全球资源的能力,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配置,那么就会极大提高其在工程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具体来讲,EPC总承包商能否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具优势的供应商和施工分包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EPC总承包项目的成本管理能力。战略采购成本管理主要是它以大的采购品类的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来建立供应渠道,通过整合供应价值链,使得总成本最低。这种管理模式把传统模式中EPC总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对立博弈关系改变为合作协同关系,从而在节约总成本的同时,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并进行价值分享。

(二)实施战略采购成本管理的措施

1.建立供应价值链

作为EPC承包商首要的问题是要确立对供应商管理的战略思维和管理模式,才能培养自己与供应商的合作能力。要想实现在全球配置优势资源,就需要找到优秀的、能够且愿意提供长期合作机会的供应商,进而才能实现价值链管理。这是前提,那么如何汇集吸引优势供应商资源呢?

(1)建立集中采购平台。集中采购的优势主要在于实现规模化采购的效益,为供应商带来更多采购量的同时,从而获得对供应商更多的议价能力。EPC承包商在实施分散采购时或者单个项目进行采购时,每个项目特点不同、进度要求不同、质量要求不同,同时要要根据本项目资金、预算的安排来实施,往往是每次采购量不大,无法获得供应商批量采购的优惠。集中采购不然,通过集中采购平台,把各项目对同类产品的需求汇集起来,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获得供应商给予的更多优惠,降低整体采购成本,同时集中采购也减少了订货次数,节约物流运输开支。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集中采购平台,将会对各种产品统一订货渠道,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供应商优胜劣汰,就形成了优质的供应商与承包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就形成了EPC承包商的价值链。

(2)与施工分包商合作关系的建立。作为EPC承包商同样要在执行EPC总承包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自己的施工分包商长名单,并在每个项目执行完毕后,进行后评价,不断优化筛选,最终确定自己的施工分包单位短名单,与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为承接总承包项目分享优势资源,发挥协同效应,从而降低EPC总承包项目的总成本,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2.EPC供应商的开发

供应商开发的内容与步骤为:采购物资分类对相应物资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潜在供应商的评估询价和报价确定潜在合作伙伴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商开发中,一般需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质量、成本、交付、服务,简要称为“Q.C.D.S”原则。

在这四项基本原则中,质量是首要因素,首先要考察供应商是否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了认证证书,然后再考察产品的认证情况,其次要考察其生产技术能力即其主要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设计、技术研发能力。然后是考察其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对EPC总承包商的项目所需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进行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价格谈判来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交货周期、增减订货的响应能力、主要技术和生产人员状况。最后要考察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这一定也非常重要。

3.实施合作型关系的供应商管理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